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解剖生理学论文

解剖生理学论文

时间:2022-04-14 22:0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解剖生理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解剖生理学论文

第1篇

PBL(porblem-basdeIeamnig)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之一。其特点主要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打破学科界限,以“模块”形式整合课程,实现了医学教育单纯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

2)课程安排实现合理布置,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进行授课、PBL和实习有机的结合,因地制宜,灵活多样;

3)把学院的教学作为整体,统一规划。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时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低年级,以“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培养自身能力”为主要学习目标;在高年级,以“掌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为主要学习目标,从而形成“累进式”PBL模式[2-4]。相对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有机会、有动力去查阅课程相关资料。我院将PBL教学模式运用于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即课程的学习中段,由学生自由分组,每组4~6人,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网上找与教学有关的资料,资料形式可以是PPT,文档,短视频、图片、模型等。利用二到四课时的时间,由组长到课上演讲,每组15分钟的时间,和台下其他学生互动,听众有质疑提问时,由演讲者回答,有问有答实现了课堂的良好互动。在学生讲解完成后,教师做出总结及补充。从教学结果可以看出,PBLT教学优于传统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查找资料培养了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沟通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2)在传统的教学中,口腔基础课相对独立,与临床专业课联系不紧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大量的内容感觉枯燥认识不到重要性。

(3)PBLT教学将腔基础课和临床课程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对基础知识产生了兴趣。

(4)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人际交往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在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较传统教学有较大提高。

2网络教学在在解剖生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络教学的特点是交互性、时效性和共享性强,并具有个别化、协作化的优势,随着现代教育模式的改变,开展网络教学,加速教育技术现代化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此,我院建立了口腔解剖生理的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Blackboard教学平台是美国BLACKBOARD公司研发的,其课程管理系统的实质就是为学生建立一个虚拟学习环境,教师可以把教学材料上传到平台上实现共享,学生可自主选择学习。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对课时的限制,加大了教学信息量,把学生的学习扩展到课堂外。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不同学生之间,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可以利用“Blackboard”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该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交互性、时效性和共享性的崭新环境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对提高口腔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图片等放在网络平台上,供学生共享学习,这对于课堂和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做进一步的复习,大量口腔颌面颈部及牙体的图谱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图片资料。学生可浏览口腔解剖生理学历年试卷,选择章节习题做练习,或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进行自测。方法是从题库自动生成一个或多个章节一定数量的试题,并由系统自动生成成绩报告,赋予正确答案,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提问或者通过提交作业的方式和教师进行互动,解决学习遇到的难点。

3锥形束CT在口腔解剖生理学中的应用

第2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31一04

本文对1982―2003年全国体育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体育院系、国家体育总局等30多个单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生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对其选题方向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共收集1982―200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论文505篇,其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搜集了研究生论文选题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获得了相关资料和信息。

1.2.2数理统计法 对论文的题目、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征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数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体运动科学专业论文分布情况 运动生理方向的研究生论文数量占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总数的46.34%(表1),这与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学科点开设较早、而其他学科点开设较晚有关,同时与80年代某些院校只设立运动生理专业硕士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论文数量较少,90年代后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运动生物力学为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而运动解剖学方向的论文数量总数也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3年中运动解剖方向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减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各院系的招生培养结构所致,该学科属基础理论学科,且与运动训练相关性不大所致。

从图形及数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方向在年代分布上,尽管呈现出一些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各研究方向的数量和总数都在逐渐增多。

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运动生理学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生理、疲劳与恢复、机能评定和心血管等范围内,其数量占运动生理方向研究总数的55.98%,这与目前国内体育期刊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趋势基本相符。其原因是骨骼肌生理,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运动员机能评定及心血管等方向与运动训练关系密切,这些研究可以解决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入21世纪后,内分泌功能的调解、训练效果等与大众健康、全民健身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将受到了重视,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必然有所增加。

2.2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2.2.1运动生理专业

2.2.2运动生化专业

如表3所示,营养是运动生物化学方向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研究生论文数量约占总数的1/3。在运动训练中“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的新观点提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着眼于营养学的相关研究,如何应用合理的营养手段来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促进运动后恢复已成为体育科研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但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多采用动物实验,对人体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运动营养及合理的恢复段在运动员当中推广使用,还须更多的人体实验作为更直接的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育健身在我国的开展,近年来针对各种健身锻炼项目的训练效果的研究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呈现了与运动生理方向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2.2.3运动解剖学

统计数据显示,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及体育运动在人体塑造方面的作用是运动解剖学方向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其论文数量分别占该研究方向论文总数的37.14%和28.57%。涉及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性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其它方向的论文数量比例均相对较少,呈现出明显的“选题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现象说明运动解剖学知识领域广泛,可供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多,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运动解剖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领域,这也是一个学科发展基本成型的表现。

2.2.4运动医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生理、训练效果、骨骼肌生理及运动损伤等方向,各个方向的科研讨论数量分布均衡,占其方向的百分比均在15%左右,且这些研究相对集中,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比较紧密,体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训练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运动医学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2.2.5运动生物力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运动项目的某些技术环节的动作分析上,其研究主要是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手段辅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展开探索研究,从而得到一些敏感指标、数据,并采用计算机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涉及动作技术分析的占42.86%,而涉及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达到生物力学研究生论文总数的23.81%,体现了运动生物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日趋紧密。随着科学的发展运动生物力与数学、物理、计算机、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将逐渐增多。

2.2.6 各专业方向选题特点的分析 从表2~6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方向的选题方向一方面呈现了各自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各学科之间互相关联,存在一些共同点。

从各自专业方向选题特点来看,运动生理方向选题中骨骼肌生理及疲劳与恢复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90年代前后,对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组成比例的研究很多,采用无损伤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以及骨骼肌疲劳后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运动生化方向对运动员营养补充问题以及运动后恢复手段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注视。“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一新观点提出之后,营养及其他恢复手段成为竞技体育中的热门问题。

运动解剖学方向论文选题明显集中在“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3个方向,占论文总数的80%。

运动医学的选题则集中在创伤、心血管、训练效果及骨骼及生理四方面,而且分布比较均衡,各占该方向论文选题的13.04%、17.39%、15.22%和13.04%。

运动生物力学是相对较为独立的学科,其选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动作技术分析(42.86%),其次是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23.8l%);除此之外人体组织力学、动力学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论文选题也逐渐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

2.3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的研究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中动物实验占到总数的41.05%。运动员只占到19.26%左右,位居第

三位的是体院学生,占12.26%。近年来,动物实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人体实验在逐渐减少。

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上看,人体实验的科学研究通常具有更直接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人体实验时,实验条件不一,且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难以控制,作为受试对象的人本身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动物实验的优点是样本个体差异小,条件容易控制,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特别适合做一些机制性的研究。其缺点是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太远,有时候反映在动物身上的变化,未必可以在人体上得到重现。而且,动物采用的运动模型较为单一。从目前来看,常用的动物运动模式为大鼠(或小鼠)游泳,以及在动物跑台。且不说这些运动模型的控制是否严格,从这些运动方式上看,与人体的运动毕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疲劳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一直是动物实验论文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结合起来,一直是研究生论文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好的选题不仅在于题目本身,实验设计也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2.4各专业方向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手段

2.4.1运动生理专业

2.4.2运动生化专业

2.4.4运动医学专业

数据显示,运动生理、生化、解剖和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论文中使用的各种研究手段中,运动生化指标的测定占相当大的数量和比例。尤其与运动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论文多采用生化指标对受试者进行评定,观察受试者身体机能的变化。如:血乳酸一直是科学训练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另外,血常规、血尿素指标以及以血清酶的变化都是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另外,在一些机制性的研究中,如运动性低血睾,运动性闭经或月经紊乱等问题,都需要对激素及激素受体辅助生化手段进行定性分析。近些年来,随着基因分析手段的日益更新、先进,实用性的基因分析手段逐渐应用到了体育科学研究中来,例如对骨骼肌a―actin基因表达的研究,对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对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缺失的研究等等,都是现代基因手段与运动实际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在研究手段的选取上:运动生理学使用较多的是生化指际、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共占其研究总数的74.99%,近几年来,借助生化指标检测的研究数量逐渐升高。运动生化方向则是生化指标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总数的85.19%,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运动解剖学则较多地应用身体素质指标、组化电镜、生物电技术及常规生理指标等,所采用研究手段相对较多,且分布均匀,即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手段呈现多元化。运动医学方向中应用较多是生化指标、常规生理指标和组化电镜及生物电技术,占该方向研究手段总数的89.36%,体现了运动医学监测过程中需要借助生理、生化手段的特点。各方向的研究手段呈现出互不相同特点,归结原因在于不同专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致。

动作技术分析系统是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占生物力学各研究手段总数的42.22%,它是运动生物力学为运动训练直接服务的最常用手段,在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拍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进入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运用在计算机分析、评价系统中,这些先进、准确手段的引入对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6 除运动生物力学外所有专业不同年代研究手段的对比

表13显示,80年代采用较多的是生物电技术、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各占总数的28.87%、25.77%、25.77%,他们之间的分布相对均衡。进入90年代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简单手段,如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的应用比例逐渐减少,而生化指标等反应受试者机体机理的研究手段所占比例增大,达到总数的52.30%,体现了各学科研究的精确、精细化和定量分析的逐渐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前沿科技手段,如基因技术开始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应用。本文所统计的只是2001―2003年的研究生论文,样本量相对较少,但其变化趋势基本和90年代相同,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反映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水平的提高。

3 结 论

第3篇

(一)全日制博士

1、初试

考试时间:2016年3月12-13日(具体时间安排见准考证)。

初试地点:广西医科大学。

考试科目:

(1)英语:参加“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 (分数线由学校自定)。

(2)专业基础课:由学校组织。

(3)专业课:由学校组织。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初试时加考《自然辩证法》。初试合格后于复试前加试两门硕士主干课程,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局部解剖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中选两门。

2、复试:

根据初试的成绩与考生科研素质和能力审核相结合(科研素质和能力审核包括考生外语水平、论文、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及奖项、专利等项目),初试成绩与科研素质和能力审核得分总和作为考生复试成绩,按复试成绩分学科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等。

复试时间于初试后另行通知。复试时,考生须提交以下材料:①两封《专家推荐书》: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书。②政审表一份③体检表(区县级以上医院检查,需含血尿常规、肝功能全项及心肺功能,加盖体检专用章)

(二)在职博士

1、初试:

考试时间:2016年3月12日(具体时间安排见准考证)。

考试地点:广西医科大学。

考试科目:英语:参加“全国医学博士英语统一考试”( 分数线由国家划定)。

2、复试:

第4篇

1我校药学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与机能实验课程的现状

药学专业培养能够从事药学教育、药学研究、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检验、药品使用、药品管理及药品临床应用的复合型高级药学专门人才。药学系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与临床医学专业有较大差异,在医学基础课程上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生理学,部分临床课程合并临床医学概论,而相应增加药学主要专业课程。而机能实验课仅安排4-5个一般验证性药理学实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内容基本没有涉及。培养的学生知识不全面,不能满足药学专业毕业后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与使用、研究与开发等领域从事药物制剂、药品检验、合理用药、药物设计等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的需求。

2优化机能实验课程体系,突出药学专业特色

为了能满足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总结十多年机能实验改革的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的资源条件,我们课题组以机能实验学教程为依据,针对药学各专业培养目标与学时分配的差异,结合我校药学学生的毕业技能考试要求,同时吸收其他院校机能实验学教学的精华,对我校的机能实验内容进行再一次优化组合,强调突出其专业特色,使学生所学的机能实验知识既实用又具有系统性。具体是将原有内容分为几大模块,包括如下方面:①机能实验学概述与常用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报告写作;机能实验学基本技能训练与操作、常用观察指标与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评价、分析与统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数据的处理。②药物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t1/2等)与LD50的测定。目的是针对性锻炼药学学生掌握常用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与如何评价药物急性毒性。③药物的基本知识、处方学、药典与新药研究(阿司匹林的合成)。主要为学生进入药厂实习前增加药物的基本知识与新药临床前研究基本方法。④机能综合与探索性实验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开放。训练药学学生的实验研究的选题、课题与论文的撰写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此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以上的实验内容实施1-2年级后,及时综合评价学生实验学习效果,召开学生与教师座谈会,学生与带教教师填写反馈意见表。在下一学年综合学生与教师的反馈意见调整部分实验内容使其更突出药学专业特色。第二次按照调整后的内容在下一届学生实施,并再次测评学生与教师的反馈意见,在进一步优化实验内容后,逐步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药学专业机能实验学教学体系,编写药学专业的实验教材、修改相应机能实验学教学大纲,设计并制作网络课件。将实验内容等通过网络供其他专业学生参考与学习,以便将来优化临床医学等其他专业机能实验学课程。

3科研、生产与实验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多年来,机能实验教学一般均是依据教学大纲与课时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实验讲义“照方抓药”。这种相对封闭的模式压抑了学生主动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发挥。做实验时,每教学班内容与实验方法完全一致,学生兴趣不高,而实验免不了出现抄袭数据或拼凑结果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我们提倡教师开放研究室、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现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我们尝试性将部分兴趣高的药学专业学生组成科技兴趣小组,将科研与实验相结合。几年来,我校药学学生参加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与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横向科研等课题多项;通过主动地参加科研活动,同学们撩开了科研的神秘面纱,熟悉了科研活动实施的全过程,从而减少其对科研活动的畏惧情绪,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在后期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药学系与临床药物评价中心联合开设新药研究的综合性实验。实验内容是教师的科研或制药企业的项目。做实验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拟定实验内容和要求;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与在制药企业见习所学的实践经验自己进行实验设计;同时教师把最新的药品生产信息或本人的科研课题纳入实验教学,向学生介绍一些先进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与社会活动,激发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与思路,指导其撰写实验课题,完成科研小论文。这样既克服了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实验,又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实现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从一般性实验过渡到研究性、开发性的实验。

4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提高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切实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

由于机能实验是由三门实验课有机结合在一起,因此对老师的要求较高。其不但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熟悉另外二门学科知识。尤其是药学专业涉及很多药学知识,而机能实验带教教师多为临床专业毕业,所以教师必须相应补充一定有关药学知识,才能使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同时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与实验动物、试剂的配制以及实验仪器的稳定性直接相关;而实验室的管理和药品、器材等教学保障工作是由技术人员完成的,故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员同样是高质量实验课的必备条件。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机能中心技术人员匮乏,尽管这几年我们不断补充了高学历的硕士研究生进入技术人员队伍,但一般是其他专业改行而来,专业技能单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重点抓好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首先,安排他们在本科班全程跟班听理论课教学,全面系统地掌握三门学课的理论知识;第二是同教研室一起讨论制定实验计划,并负责实施:第三是由其首先摸索新实验、新方法,实验课前与带课教员共同做预实验,实验前充分准备必需的实验动物、试剂药品。提前调试好所需仪器,保证其正常运行、而且对仪器必须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实验教学。由此可见,提高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实验室的科学化管理是实验课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也是突出药学专业特色的机能实验教学前提。

机能实验学突破了只注重具体学科专业知识灌输的传统医学教育,开设的实验课从验证、综合到设计,在优化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方法学和科研思路的培养,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动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刻苦认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院药学专业机能实验教学通过与科研、药品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严格的科研训练和有效的科研实践,进一步优化了机能实验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综合知识、达到了学用结合,突出了药学专业的特色,更好发挥了机能实验学的教学作用。

本文作者:丁伯平、黄帧桧、朱再满 单位:皖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皖南医学院机能实验学中心、皖南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5篇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应用型发展趋势进行,基础医学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逐渐体现出来,即传统基础医学课程逐渐整合为“综合型”大课程[1]。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随着医学自身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己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工作过程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角色也由“诊断一治疗”型转为“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综合型。这些都使医学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紧迫,培养类型更趋于综合性复合型。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学生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知识;在能力培养上,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复合能力,对医学技术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在素质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为了适应现阶段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中也在进行不停的探索改革。但是作为医学教育中重点模块的实验教学却大部分沿用传统的以学科基础为单位的教学方式,制约了综合课程的教学效果[2]。以基础学科为单位实验教学形式上较为枯燥和内容单一重复,这些问题影响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创造性无法发挥,创新思维受到阻滞,影响了基础医学应用型体质改革的发展速度。

 

为了适应现代应用型本科基础医学教学的要求,实验体系相应的优化迫在眉睫,本课题主要研究在基础医学课程理论综合的基础上,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导,在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使学生全面综合掌握与现代医学实验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团队集体精神。

 

1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必要性探讨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过程是培养医学生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实验技能,训练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有极大作用。实验教学作为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及培养积极科学创新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由于现有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等原因,基础医学实验现阶段仍旧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影响了实验培养在教学过中应发挥的作用,影响了医学生对基础医学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实验教学人力物力投入多但学习成果不好的被动局面。深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性将实验课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完全按照理论教学要求设置实验环节,重视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学习,忽略实验技能的培养; 着重强调实验的结果,忽视实验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过程[3,4]。第二,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教材往往是根据独立课程编写,没有综合性实验指导材料,影响了综合性基础医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第三,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仔细认真的对基础操作进行训练[5]。第四,实验课成绩评定方式较为单一,以往主要采用实验报告打分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实验水平,无法做到真正客观地评价学生操作技能、实践能力。第五,以往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师是根据独立对应基础医学学科配套教学的,没有适应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实验教学能力。第六,传统医学基础实验的学习过程,以单人或2到3人为单位,没有小组教学和考核的设定,不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过程

 

2.1 加强基础医学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练习。主要包括基本实验物品的认识及操作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如动物手术器械的使用;动物的基本抓持方法;显微镜的使用;标本的切片制作;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无菌箱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器的使用;基本溶液的配置;动物实验基本操作等等。通过这些有目的性的项目的筛选引导学习,使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初始阶段就可以实现规范熟练掌握实验用品操作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效果,为以后顺利完成实验,保证实验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较高的基础和保障。

 

2.2从医学和护理学专业从业的角度出发,将基础医学独立学科实验分设成形态实验学、机能实验学、和病原生物实验学几个体系的实验课程。形态实验学以组织学和器官系统为中心,融合进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对应内容,培养学生对正常异常形态观察识别能力。机能学实验以整体和器官功能为主线,综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对应实验内容,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功能机制的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原生物学实验则以寻找和识别病原为着重点,综合微生物寄生虫学基础实验,主要培养学生识别和鉴定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上述的课程化模式是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核心,以此来制订对应的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组织实施。

 

2.3编写相应的综合性实验教材及辅导材料。实验教材以系统为单位将基础医学独立学科实验分设成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几个体系的实验课程体系,并编写了相应的与专业相关的设计行实验内容,让学生在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同时有依据可循,并逐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加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兴趣。

 

2.4实验教师的选择及综合训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对于实验教师的选择和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6],需要实验教学人员的准确把控才能按照要求顺利完成综合性实验教学任务。因此,基础医学教研室对承担基础医学实验整合教学内容的实验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主要是从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几个体系进行训练,形态学实验教师可以完成解剖学和病理学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观察的教学任务,并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正确解答; 机能学实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并熟练使用模拟实验系统组织各项生理活动测试工作。在综合实验教学授课过程中,对相应的任课教师进行合理分组,尽可能地安排理论课教学老师共同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2.5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报告培养学生能力。以往传统实验报告的内容主要强调对实验结果的描述, 不重视对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分析[7,8,9]。实验课在整个基础医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得不到较好的发挥。针对目前这种情况, 努力发挥实验课在基础医学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按照要求完成实验预习汇报。在预习汇报中要求学生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使用仪器及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并按照理论课程中讲述对实验结果进行初步预测和分析,减少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过程中的盲目性, 提高实验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传统的实验报告仍然保留,但是在实验报告的完成过程中, 我们重点除了对实验结果的客观描述之外还要进行结果原因的准确分析, 要求学生加强对实验结果观察, 在传统的对实验结果的文字描述的基础上, 要求有准确的数据测定。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结论后面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 以求达到拓展学生的视野目的。通过实验报告的完成, 一方面要求使学生客观地明确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希望学生对理论课程中学到的相应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促进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学习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小论文的初步写作能力, 为将来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汇报的改革,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的目的性成功率明显高于没有实施前,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在随后的学生的调查反馈意见中, 有82.23%的学生认为在实验前书写预习报告的效果很好。93%的学生觉得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 能明显明确分析问题的目的性对实验的完成有很大帮助。

 

2.6增强实验过程中集体意识及团队配合意识。传统的基础医学实验模式基本是一单人或者2到3人为单位进行,实验结果独立汇报,不利于团队及集体意识的训练。在新一轮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的过程中,加入了集体团队配合模式。如在基础医学实验开设之初,预先设定分组,每组约6到8人,以此为单位进行进一步预习资料整合实验操作及结果分析讨论。6到8人小组在实验开始前需要整理关于实验材料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信息,以小组实验预习汇报的形式呈现,由实验指导教师给予小组实验预习汇报成绩,参与大组内每位成员的最终实验成绩评定。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原因分析的过程中,也要求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将最终的实验结果分析以实验报告的形式独立呈现。通过这种方式的改革,增加了大组成员之间互相协作配合的团队意识,在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更好的呈现出集体向心力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2.7改革学生实验考核成绩模式。基础医学实验的最终成绩评定逐步由重知识理论向重能力培养、重实践操作方向转变[10]。改革后的实验课的成绩主要包括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预习成绩,主要是大组成员查阅整理实验相关资料形成统一实验预习汇报形成; 第二部分是实验操作成绩,主要是通过实验过程操作细节评定获得,考察的重点主要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等; 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主要是通过完成实验报告获得,打分比例着重于考查实验结果分析讨论部分。

 

3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实施案例及效果评定

 

3.1教学对象

 

选择山东英才学院2014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2个班共106人。这些学生均已经学习过大部分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具备开设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改革的理论基础。学生共分成13大组,每组8到9人。

 

3.2先期准备

 

组织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和病理学理论教师教师团队,对基础医学本科生实验项目从头进行认真梳理,归纳整理,删减与专业关系较小的传统实验内容,整合各学科之间相互承接的实验内容,以及部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增加与护理学专业就业相关性较大的人体实验内容,编辑整理相关改革实验大纲,制作实验指导材料及指导书。培训实验教师适应新大纲改革要求,从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和病原生物学实验三个方面进行培训,要求实验教师可以完成解剖学和病理学大体结构和微细结构观察的教学任务,并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方法训练,并熟练使用模拟实验系统组织各项生理活动测试工作。将学生以大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前预习,通过复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资料等方式整理形成实验预习汇报,熟悉实验使用器械及仪器,熟悉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 3 具体组织实施

 

设置综合解剖生理病理学等各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以家兔的实验性肺水肿为例[11],首先由实验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制作肺水肿动物模型,使学生熟练掌握家兔的相关解剖结构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包括解、静脉插管、药物注射和输液等操作; 通过BL-420生物机能信息采集系统、压力换能器等设备的使用,观察家兔肺水肿时变化的呼吸、心率典型体征,复习相应生理学知识,并对病理生理学中所讲述的人体肺水肿机制有进一步理解。然后,学生采集相关组织并完成肺组织切片制作,观察并按照大组讨论病变标本及光镜下的病理改变情况。最后,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复习理论知识后进行小组讨论,完成最后的实验报告及结果分析。

 

3.4实验考核

 

最终实验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预习报告成绩,主由实验指导老师审阅实验汇报打分; 第二部分是实验操作成绩,实验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操作细节及团队配合能力评定打分; 第三部分是实验报告成绩,教师审阅上交实验报告打分获得,实验报告分数侧重于实验结果分析项。这三部分的权重比例分别为20%、40%、40%。

 

4 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总结与反思

 

本研究利用现有的实验室平台,将各基础医学学科实验总和起来,删减多余重复的内容,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完成各个阶段的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室及实验仪器的利用率,减少了实验动物消耗。通过实验大纲及对应教材的综合整理,实现了教学内容的重组,着重强调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更为适用于现阶段专业人才的应用性培养。同时在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实验课程调整内容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12]。从学生最终综合实验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这种以学生为本着重抢到应用性教育的形式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学效果也较好。事实证明,以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既可以将原有分散独立的基础医学知识串联起来,实现了锻炼学生灵活掌握综合各学科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性科研素质的目的,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集体意识,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如大学生学习的惰性使部分学生实验前预习的主动性不高,实验操作过程的小组化使部分同学过于依赖同组队员,出现了只看不动手的情况,另外,学科综合性实验开设对实验教师的要求较高,在初期培训准备阶段需要投入较高的人力物力。因此,应用型技能为中心的基础医学实验改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探索,以形成更好更成熟模式。

第6篇

关键词:学习特征,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资源,学习方式

 

1前言

学生的学习特征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和学生今后的发展,研究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规律,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对曲靖医专部分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试图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学生实验活动和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等学习特征,为教师和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学习提供依据。

2研究方法

2.1被试选择

本研究选取曲靖医专助产、临床和护理三个专业的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387份,收回387份,其中有效问卷386份。,学习方式。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参考PISA06的学生问卷[1],编制了学生学习特征问卷表,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资源、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习方法、实验活动等方面。

2.3施测[1]

2010年6月,由研究者到测试班级,采用分班集体施测的方式进行问卷。

2.4数据处理

运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学习兴趣

表1 学习兴趣

第7篇

[摘要] 本文通过对《对人体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学术论文的研读,结合厦门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人体训练科学化所折射的成果,认为舞蹈训练科学化是舞蹈事业发展的坚强基石,随着时展,舞蹈训练科学化的重要性愈来愈突显出来,成为舞蹈教育中难以回避的关键问题,也是今后舞蹈发展中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健词]理性思考 训练科学 辩证关系 舞蹈比赛

从《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年2期第71―74页,读研了温柔老师的《对人体科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学术论文后,兴奋异常,感受万千。我们舞蹈界学者们再次将舞蹈人体训练科学与舞蹈训练科学化提出,说明充分认识它的科学价值与应用价值对于舞蹈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对厦门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中,舞者们身体机能所表现出来令人惊叹的舞蹈运动能力与他们在超负荷情况下“代谢”的状况,使笔者再次认识到由舞蹈比赛刺激起来的人体训练科学,要求舞蹈研究者、编导、教师必须尽快为舞蹈者从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物力学、心理学……诸方面建立一个科学理论新模式,并全面、系统、客观地看待我们舞蹈自身的生存、进化和发展。正如温柔老师所说的那样:“舞蹈训练科学化是舞蹈训练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位舞蹈工作者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舞蹈训练的科学化,一直是舞蹈界重要的课题。舞蹈科学训练科学化的实现,有赖于舞蹈人体科学的理论指导,舞蹈人体科学是实现舞蹈训练科学化的理论基础。”

抛开国外舞蹈大师对舞蹈人体训练科学性的重要阐释。让我们回到现实训练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急需搞清楚的问题,就会使我们迫切渴望科学原理、科学方法的及时切入。例如:过渡的韧带动、静力拉伸为什么会对爆发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反过来,在进行较长时间超负荷爆发性跳跃训练之后,为什么第二天再训练时我们的韧带那么难以拉开?对于舞蹈比赛,在组委会给予的定量时间内,舞蹈者的身体机能究竟能承受多大强度的舞蹈运动负荷?人体跟骨高度、跟腱长度与跳跃能力之间有着怎样的遗传关联?……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舞蹈科学系统理论的支撑。尽管温柔老师在她的学术论文中总结出:“北京舞蹈学院科研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也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许多具有较高水平与价值的研究成果,如‘百分复试法’、‘骨龄自动判读系统的研制’、‘舞蹈学员体成分的研究’、‘舞蹈动作的机电分析与研究’、‘舞蹈学员的营养与配餐’、‘芭蕾舞演员的能量代谢’、‘舞蹈学员的体重控制与减肥’、‘舞蹈演员的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等诸多研究课题。这些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为日后舞蹈人体科学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从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我们舞蹈人近几十年在舞蹈人体科学训练方面所取得的屈指可数的研究成果与成果的“含金量”,笔者觉得这些形成不了舞蹈训练科学化的系统基本理论体系,也就是说这些成果的价值与实际用途有一定的距离。

“我们知道舞蹈肯定是实践在先而理论在后,理论源于实践。这样的流程使我们感悟到舞蹈实践与理论之间存在一个转化过程,即从实践转化到理论再从理论转化到实践的过程。我们在研究舞蹈理论前首先要研究的便是舞蹈理论是怎样从实践转化而来,还要了解它又怎样作用与舞蹈”。吕艺生教授上述对舞蹈从实践上升理论再从理论转化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学说,为我们指明了要善于从实践中总结舞蹈人体训练科学基本原理,要尊重科学发展规律,只有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才能产生高水平舞蹈人体训练科学研究成果。舞蹈训练科学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证明,对于它的研究需要由实践经验丰富、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担当。我们的舞蹈人体训练科学研究之所以滞后于其它学科,关键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方针、教育思维、教育方法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异,半个世纪的舞蹈教育历程记载着我们对于舞蹈人才文化的培养不足,至少说我们没能大量造就出高质量具有丰富科学知识、文化知识的多学科复合型人才。这一点,吕艺生教授在他的《新世纪舞蹈教育前瞻》中有着权威性论述。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艺术,肢体语言是以舞者的生理学基础为本源的。因此,有关人体的解剖学结构、生理、生化、心理学……基础知识构成了舞蹈训练科学的基石。

透析厦门第六届全国舞蹈比赛获创作一二等作品,可以说是智能型、研究型、创造型、思维型……最终多学科复合型的编导主宰了这个时期舞蹈发展方向。从作品的形式、结构、智慧含量、创新程度看,他们对人体舞蹈潜力、舞蹈运动极限的了解、探索、挖掘、运用比较到位。充分体现出舞者机体在组委会给予的定量比赛时间内的满负荷性、高超的技巧性、快速的变化性等审美特征。尤其是从获一等奖作品中我们就会有趣地发现,创作与表演是相辅相乘、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例如:《鸟仔》、《枫叶红时》、《七步》、《兄弟们》、《鼓舞声声》、《岁月如歌》、《俏花旦》等,他们既是创作一等奖,又是表演一等奖,这似乎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优秀舞蹈作品的产生是多维度、全方位、复合型的,它的成功仅靠编导的反常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闪跳性思维、灵感性思维是不够的,它还需要由舞蹈人体训练科学为他们塑造出来的优秀舞者们,舞者们身体舞蹈运动极限能力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讲,决定着优秀作品的质量。譬如:《鸟仔》的成功就与陈凤辉、史记的极限舞蹈运动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鱼水关系,二位舞者的神经―肌肉抗疲劳能力在作品中得到充分表现,正是由于舞蹈人体训练科学造就出来的优秀舞者们,将比赛作品的超负荷性、难美性、科学编排性、具象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从多种意义上讲人体训练科学主导着舞蹈自我进化的进程,这也印证了温柔老师所说的“舞蹈训练科学化是舞蹈训练的最高境界”这句话是正确的。

在论及舞蹈人体训练科学化这一课题质核因素时,人体远比制造万吨巨轮、超音速飞机……不知要复杂多少倍。科学研究证明,人体是已知世界最先进、最复杂的事物,是超级复杂自我适应的巨大系统。对于万吨巨轮、超音速飞机等等来说,它的整个结构直到每个零部件,都是有图纸的;每项原材料,其成分都是有明细规定的。而对于一个人体,甚至是一个细胞,迄今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透彻说清楚。人体是生命,不像轮船、飞机等等是非生命。人体是“自组织”的(由人自己生殖、发育的),不像轮船、飞机等等是“他组织”的(由人[他]制造的)。对于人体来说,体内因素1+1≠2,整体远远地大于部分之和。人体的发展是“非线性的”,不能用“线性”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简单化分析。任何对舞蹈人体训练工作持有简单性与偏见性的看法,都是根本性的认识错位。

审美的愉悦可能只是瞬时的,而科学训练的价值则是永恒的。我们渴望者舞蹈人都来关爱我们自己的舞蹈人体训练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给她阳光、给她雨露,滋润她茁壮成长吧。(作者单位: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第8篇

关键词 生理学 教学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3.067

Applications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raining

in Physiology Teaching

QU Yonghua, HUANG Wanqi, DU Dandan, LIU Li, ZHOU Wei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 & Nursing,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23)

Abstract Our school is a provincial college, a new training plan in 2009 is positioned as applied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To achieve this goal orientation, are from six aspects of education idea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human physiology reform,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physiology;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on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所有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但生理学课时少,概念性强,内容抽象,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培养出既掌握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应用型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在生理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思考和探索的核心问题。

1 更新教育理念

长久以来,传统的高等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中,都是在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填鸭式”理论教学,在实验室指导老师先演示,学生再“依葫芦画瓢”去复制。甚至有重理论轻实验教学的现象,把实验教学仅仅看作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认识到,虽然老师是教育的主导,但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所有理论均来自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教学是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成的两大环节,在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才中缺一不可。应该确立“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核心目标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模式和体制,并开展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理解并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主动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方法及先进设备的使用和基本的科研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实现由知识型人才转向能力型人才的转化。在教学相长,理论和实验的融合中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和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教材建设与改革

我校有康复、护理两个本科专业,一个护理专科专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人体生理学的学时数差别较大(康复专业96学时,护理本科54学时,护理专科48学时),学习的侧重点和难点也不同。针对此在教材选用上目前我们基本做到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选用不同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1)护理本、专科学时均太少,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多,深度及难度较大。体现不出专业特色。(2)康复专业教材的广度不够、侧重点没充分体现出来。(3)市面上没有专门针对不同专业的实验指导书。

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点的改革措施:(1)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学生的专业需要,教研室老师自主编写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和实验指导书。(2)针对不同专业,选择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对康复专业我们就选用了有王瑞元主编就针对康复专业的《生理学》。(3)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学习和引进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和最新最优秀的生理学教材,努力使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接轨。(4)针对学时少内容多,在教材的具体处理上采用删、简、合的方法,突出重难点。首先将教材中一些简单的内容直接删除;相对简单的章节(比如第三章血液,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设置成讨论课,先让学生自学,将内容要点难点制成课件,课堂上让学生自己上讲台,对自学内容要点进行讲解,难点进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概括性点评,解答学生讨论后留下的疑问并做系统性的归纳总结,强化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教材中性质相同内容相似,分节阐述的知识点进行合并综述。如第六章消化生理讲授中把有关消化调节的内容放在最后一起讲授,把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的传递和突触传递放在一起讲授;对在其他学科(如生物化学)已有论述的内容进行简述,突出重点,如跨膜信号转导。

3 教学内容的改革

理论教学中,为了使生理学的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特点。我们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如康复专业以康复治疗操作技术为中心学习,注重掌握运动与神经系统生理,兼顾熟悉呼吸和循环两大系统的生理知识,对于其他系统则不作重点讲授。使生理学能更直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临床服务,这样既突出重点,与专业特色接轨,还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在阐述生理学内容的同时,将教材中补充阅读中的专业应用知识相结合。例如对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讲述心肌电生理、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时候,应重点强调心肌电生理的离子机制与临床给病人护理操作中不能直接静脉推钾的关系。在讲述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应重点强调该调节机制和临床上对慢阻肺的患者护理只能低浓度持续给氧的关系,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前认真备课融会贯通,对教学内容精心裁剪,合理安排,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的教学大纲,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并结合相关临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既强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又提高应用能力,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生理学知识的实用性有很深刻的认识。

实验教学中,首先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实验项目,如“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因素”只在康复专业开设,“ABO血型的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只在护理专业开设。其次,注重学科的关联性,将各相关学科的实验课进行有机的整合,从原来单一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转向以机能学大学科范围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如在循环系统试验中,综合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内容。在观察心血管正常功能的基础上,制成心衰模型,观察心功能障碍对全身的影响,然后观察强心药对心功能的改善,整套方案将不同实验技术、多种实验手段、多层次实验内容融合成一个系统。一个设计完整的综合性实验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受到全面综合性训练的同时,对学习的总体目标和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整体的认识,以及对实验课涉及到的但课堂上还没学到的后续课程的内容有了感性认识和期待,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

4 教学方法的改革

生理学是沟通基础与临床的桥梁,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理论去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是学习的关键。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采用案例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式、小论文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应用和创新能力。如:理论课前老师首先联系生活实例,如讲授循环系统以启发式的方式提出,解释“人蹲下过久突然立起,为何会出现头晕眼花甚至跌倒现象?”或者联系临床案例,讲授渗透性利尿时先提出,“解释糖尿病病人为何有三多一少的症状?”然后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中寻找答案,变被动为主动,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者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自学或者听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也为后续临床课程学习及临床实习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

实验课中,在本科两个专业实行实验室24小时开放制,鼓励学生分小组自己查阅文献,搜集信息,提出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用品,配制实验试剂,参与实验操作,记录并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并将自己的意见、设想与老师进行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变主动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并了解科研工作的一般规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理论与实验的意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会主动思考,提出新观点,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5 教学手段的改革

全程使用互联网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的粉笔板书和投影仪相比,具有快速、便捷、清晰、美观、生动、信息量大和可复制等优势,特别是多媒体动画的使用。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生理过程如跨膜信号的转导过程、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过程、肌肉的收缩原理、心动周期的过程、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等等内容抽象复杂,仅口头讲述,听起来很费劲,但一经过动画演示,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清晰可爱,不仅学生理解容易,而且记忆深刻。另外,任何生理功能都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解剖和组织结构基础之上的,所以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讲解任何生理功能或生命现象的过程是需要图示一定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的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方便随时引用大量彩色的大体及显微镜下的结构图片,这无疑对教、学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和促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建立生理学多媒体教学体系,建立相关的习题库、图片库、讲义库、教学课件库及动物实验基本操作视频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室中先进的现代化实验仪器设备和测试方法的使用是培养出素质高创新人才的必备条件。我校于2007年开始实验的记录设备全面采用多媒体信号采集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10余套,装备了两个综合性实验室,为四通道记录仪主要针对生理和药理实验,根据实验动物不同,可以做大量的实验,并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模拟实验等为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提供硬件设备。BL-420生物信号系统最大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通过该系统观察到各种生物机体内或离体器官中探测到的生物电信号以及通过换能装置也可以记录张力、压力、温度等生物非电信号的波形并清晰同步显示在电脑上,从而对生物体在不同的生理或药理实验条件下所发生的机能变化加以记录与分析。总线结构,通用插槽,可灵活组合为4-8通道放大器,噪音低,强抗干扰,线性度好,高测量精度四通道12位A/D同步采样,分析结果准确,通道原始数据、微分、积分、频率、平均图形实时同步显示,用户可自行定制,个性化设计处理结果。能实时动态标记实验进程中进行的各项操作及发生的各种情况并进行信息保存,实验结束后可以随时调出信息进行分析并打印。使用该设备的主要优点是明显提高了教师的上课效率,提高实验的开出率及成功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现代化仪器设备处理实验数据和进行实验的能力。建立了局域网教学系统,开展了实训教学与网络虚拟教学相结合。

6 评价体系的改革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借鉴职业资格考试的模式,建立多形式多方位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只靠期末考试一次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做法。在成绩构成上平时考勤,课堂提问,自学讨论课及实验课的参与情况和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占20%,实验操作考核占20%,理论考试占60%。在考试内容上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侧重点难易度内容覆盖面不同,建立各自的试题库,但每套试题都增加了判断理解及综合应用型试题的比例,适当减少单纯记忆性知识的试题。在考试形式上采用口试、操作、笔试相结合模式。口试:让学生从电脑试题库随机抽取考题,考核要求学生当面口头作答,三名老师同时评分,依据制作好的评分标准现场评分。操作考核:同样让学生随机从准备好的项目中抽取考题,如家兔颈总动脉插管、家兔气管插管、蛙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蛙心插管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现场进行实验操作,记录结果并写出结果分析。教师从学生在善待动物、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实验器材的保护、手术的操作规范、操作完以后对器材的清洁及实验台面的卫生打扫等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笔试:从试题库随机抽取考题,采用考教分离,就是授课老师和出题老师分开,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一套试卷不少与三个老师评分审核。采用这种评价体系综合评定成绩,比以往单纯采用一次考试成绩要相对全面、客观和公正,能更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和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本课程教学中,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开展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为宗旨去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对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大有作为的,也是生理学的教学质量上台阶,加强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值得探索研究并具有实际意义的。

基金项目:2012年武汉轻工大学教学改革项目(XM 2012007)

参考文献

[1] 刘芳,樊红亮,孔旭黎.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医药卫生,2007.18(21):2561-2562.

[2] 张团笑.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7(2):186-187.

第9篇

关键词: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生长,繁育,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疫病诊断与防治的综合性学科。两个专业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还要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较多的专业实践技能。虽然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代替了黑板教学,使同学们可以欣赏较多的图片与视频资源,但却不能促进学生立体空间与直观感的形成。教学的灵魂所在就是教学的直观性,而直观性则取决于实验、实习课程教学。学生实验与实习教学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但是由于实验动物的数量、实验经费、实习环境、实验学时等限制,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提供直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呢?我认为建立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1.整合教学资源,建立综合标本室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40余门,其中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动物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繁殖学、牧草饲料学、动物病理生理学、动物病理解剖学、动物临床诊断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普通病学及中兽医学都需要利用生物标本进行理论与实验、实习教学。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立的标本室和管理人员,由于标本的种类、数量、管理人员的素质差异较大,因此各学科实验室标本存在管理混乱、保存保管方法不妥、标本重复购买等现象。尤其是没有专门的标本制作与管理人员,使得补充标本不得不高价购买。目前,几乎所有的生物学标本价格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标本价格虚高,教学成本投入不足使得各实验室教学标本数量逐年减少却无法补充。整合各实验室各类标本,以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实验室、显微镜室为中心逐步建立综合标本室,下设若干标本分室(动物骨骼标本室、动物浸制标本室、中草药与牧草饲料标本室、显微标本室)和标本制作室(动物标本制作室、生物切片与玻片标本制作室、植物标本制作室),并配备专有标本制作与实验教学人员,可以完整地向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实验、实习与实践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2.制作教学标本,丰富综合标本室

综合标本室建立起来,需要不断增加标本。目前标本售价较贵,购买需要较多经费。自己制作各种生物标本不仅可以大量节省教学经费,积累标本制作经验,而且可以将动物医院廉价获得的动物尸体、学生发现采集的各种生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标本主要是牛、马、羊、猪、犬、猫、鸡、鸭、鹅等家畜家禽的骨骼标本,动物内脏干制标本和动物病理浸制标本,动物组织、胚胎、微生物、寄生虫等玻片标本,以及牧草饲料与中草药等植物标本。动物标本制作过程简单,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验与耐心。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标本有利于教学、实验与实习。学生制作简易的各种生物标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操作技能。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生物标本制作、标本制作工艺等选修课,设立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等形式吸引学生加入综合标本室的标本制作中。学生体会到制作标本的乐趣后,标本室形形的标本就会多起来。

3.创造教学环境,利用综合标本室

开放式的教学管理方式是综合标本室发挥作用的最有效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带着理论课无法理解的问题,观察各种标本,从而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动物针灸技术,动物外科手术技术,动物外科、产科及动物繁殖等理论知识,如果不是反复多次地观察标本,是不可能得心应手的。开放式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从早上8:00到晚上10:00包括中午休息时间都应该开放。开放时需要实验人员值班,对学生学习需要的标本、制作标本的工具、书籍资料、药品等做好记录和回收。制作标本会涉及一些有毒有害的药品,所以学生制作标本一定要有老师指导。开放式教学管理可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场所,弥补学生生产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4.严格管理综合标本室

综合标本室分室多,学生流动性大,实验课、理论课、实习课的安排,以及综合标本室的开放式管理等都导致了综合标本室管理难度较大。建立完善的综合标本室管理制度是其发展和正常运作的基本保证。标本室主任负责各项工作的安排与人员管理,安排实验、实习课教学辅助人员,标本制作人员,学生管理与值班人员,做到人尽其责,各有其位。制定实验人员管理制度、学生学习与制作标本规则、实验室药品管理规定等细则,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奖惩分明,使综合标本室有理可依、有章可循。

5.发展制作工艺,展望综合标本室

教学标本不仅是实践教学的基本工具,而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动物的形态变异,动物比较鉴定,提取核酸样品,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都使动物标本的价值无法估量。标本制作工艺的方法与经验更是使标本制作趋近完美的有力保证。随着综合标本室人员水平的不断提高、仪器设备的不断补充,可以不断扩大标本室的职能,建立动物标本制作公司,不仅满足本校需要,而且可以出售产品获得周转资金。另外,建立动物多样性博物馆供大、中、小学生参观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设想。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是高校培养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基本方针。建立动物医学综合标本室不仅有益于培养学生学习各门专业课的兴趣,而且架设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提高实践技能的桥梁。大量制作教学标本,严格标本室管理,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综合标本室一定可以为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平.论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95-96.

[2]杨月娥,夏从龙,周浓.大理学院中药标本室的建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9,(6):83-85.

[3]王树新,梁玉杰,刘英杰.动物标本的日常管理与保藏[J].特产研究,2002,(3):51-53.

第10篇

关键词 发育生物学;实验实践;教改;拟南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0-0326-02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f Development Biology Using Arabidopsis thaliana as Material

HUANG Yong CHEN Dong-hong RUAN Ying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128)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experiment and practices of development biology in higher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firstly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course. And then,the content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of developmental biology were constructed used Arabidopsis thaliana as material. It was approved that the method brought more advantage to students.

Key words development biology;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reform;Arabidopsis thaliana

发育生物学是在传统胚胎学的基础上,随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1]。发育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原理及调控机制,具有发展迅速、更新快等特点[2]。发育生物学是本科高年级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目前,国内使用的发育生物学教材多样化,而且还没有适合本科生使用的实验教材,即使有些院校开设了一些实验,但内容常取决于授课老师的研究方向,随意性较大,不够规范合理,学科和理论体系不完备[1-3]。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发育生物学实验面向本部及国际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但目前为止尚无实验教材。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本校及本院的研究内容与研究优势,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建立“发育生物实验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与优势,不仅达到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而且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项目已在我校2012―2014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中连续实施3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发育生物学实验实践教材

发育生物学实验教材较少,常参考或借用动物胚胎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的实验指导。适用于专业科研人员的指导书主要有吴秀山主编的《现育生物学实验指南》[4]。适用于本科教学的主要有林丹军主编的《发育生物学实验》[5],张蕾、赵洁主编的《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指导》[6]。前者包括动物发育模式的形态学观察及发育机制的实验,后者重点介绍了发育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涉及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胚胎发育及植株形成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和分子机理。我校发育生物学实验已经开课3届,但尚未有合适的教材。

2 发育生物学实验实践内容教改研究

发育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验并重的学科,但目前很多学校发育生物学教学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分离的问题。开设的实验课孤立于理论教学,甚至根本不开实验课,纯粹的理论教学使发育生物学变得更加晦涩难懂[7]。发育生物学实验具有涵盖面广、综合性强,发展速度快、架构不成熟,注重实验设计、实验结果不确定等特点[8]。常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模式动物胚胎发育过程观察、结构解剖等部分,与动物学或胚胎学部分重叠。董 巍等将实验分为模式动物饲养和胚胎早期发育、发育生物学常用基本实验技术、发育生物学研究中的经典和综合性实验3个层次,设计了一系列综合性实验[8]。丁乃峥等将实验内容设计成不同的模块,各专业根据需要选择性进行,实验内容涉及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层次[3]。李巧峡等则以花背蟾蜍为唯一材料设计了胚胎外部形态观察、内部结构观察、不同处理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及角膜诱导及免疫组化研究4个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基础知识及兴趣点选择相应的课题,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实施及总结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

植物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在我校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农作物相关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紧密结合科研方向、发挥专业优势,构建以植物为主的发育生物学实验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成员的研究方向包括植物开花发育、配子发育、表观遗传调控、抗性与发育等多方面,在拟南芥发育生物学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项目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撰写实验实践教学大纲与讲义、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课程考核,建立并完善课程体系。主要实验内容包括拟南芥野生型及突变体表型观察及数据统计;拟南芥配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载体构建及拟南芥遗传转化、筛选等。设计验证性试验2~4个,如拟南芥野生型及sdg8突变体表型观察;综合性实验7~10个,如拟南芥野生型及sdg2突变体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观察。

3 发育生物学实验实践实施方案教改研究

发育生物学实验技术实施方式与其他生物学科实验技术类似,每次实验常集中在2个或4个学时内进行,内容多为验证性。贾伟章等利用不同的模式生物开展实验教学,开设了海胆、文昌鱼、斑马鱼、蛙等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采用班级和分组教学的形式[10]。将教学实验与科研实验相结合是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方式。如丁乃峥等在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利用模块教学实现了从基础性实验到研究性实验的教学模式[3]。董 巍等在分层次实验基础上,与相关的课题组合作,将科研内容充实到实验教学中,实现将科研实验向教学实验的内向转化。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承担部分科研任务,实现探索性教学实验向科研的外向转化[8]。

传统的发育生物学实验多以大班方式进行,仅有少数学生有机会动手,效果有限。本校目前生物科学专业20~28人/班,人数相对较少,将学生进行课题分组,设置开放实验室。发育生物学实验周期长,但每次实验不全需要4课时。项目将尝试向本科学生开放实验室,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其余时间。目前已有3个课题组在本实验室开展实验,并在《植物生理学报》上发表了论文[11]。

4 考核体系的改革

实验课程传统的考核体系存在考核内容局限性大、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12]。针对之前设计的课题,以小组形式考核。成绩由3个部分构成:科研课题进展(50%)+研究报告/论文撰写(30%)+PPT/Poster汇报(20%)。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

5 结语

生物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育中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和分析能力的必要手段[13]。发育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前沿学科之一,是现代生物学的带头学科[14]。建立健全适合我校现状的发育生物学实验技术体系,对于我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5]。

6 参考文献

[1] 张红卫.发育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彭树英,李俊,金显文.对发育生物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通报,2009,15(2):199-200.

[3] 丁乃峥,李善妮.浅论融会发育生物学知识的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J].生物学杂志,2011,28(1):103-105.

[4] 吴秀山.现育生物学实验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 林丹军.发育生物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张蕾,赵洁.植物发育生物学实验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7] 周景明,祁艳华,王爱萍.生物技术专业发育生物学教学改革与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8):66-68.

[8] 董巍,张媛,樊启昶,等.改革创新发育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1):46-50.

[9] 李巧峡,李保中.以花背蟾蜍为材料进行发育生物学综合性实验的设计[J].四川动物,2010,29(5):638-639.

[10] 贾伟章,余雪松,李浩明.浅谈对发育生物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认识[J].科教文汇,2013(9):69-70.

[11] 易吉明,黄婷,黄勇,等.小立碗藓MADS-box基因家族的系统进化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5,51(2):197-206.

[12] 彭安,向本琼,张根发,等.大学生物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7(3):55-57.

[13] 乔守怡.生物类实验教材改革的思考与展望[J].生命世界,2009(5):26-27.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体育舞蹈 价值 体育运动

价值是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的体现,价值的产生是由物质、文化自身固有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决定了人们需要的程度。“体育价值观是体育行为的杠杆”。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的兴起和发展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显示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舞蹈专家前来我国进行表演与教学。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组织了相应活动,掀起了全国各地学习与推广体育舞蹈的热潮。我国体育舞蹈在体育中的作用已被国家教委所重视,1987年国家教委为高师体育增设了体育舞蹈课,一些大学在体育课中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内容。体育舞蹈在我国得到如此迅猛发展,从本质上讲,是其自身功能与价值所决定的。为了能使体育舞蹈在我国长期稳定的发展,应首先对其功能与价值进行研究,以求得共识。本文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旨为广泛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体育项目,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Www.133229.cOm

1 运动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在音乐在伴奏下,通过人体各环节有节奏的变化而塑造出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和造型,表现不同的情感和技艺,达到自娱自乐和增强体质或进行竞技的一项体育运动。体育学是研究人的身体全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作为体育运动的基本内容和实现体育目的手段与方法的体育舞蹈,是体育文化系统中的新生事物,是体育研究的对象。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了科学化、自动化、信息化时代,人们繁重的劳动量将减少,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多,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满足自我需要的高级精神享受和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体育内容、手段和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通过在娱乐中运动,达到更好地完善自身, 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兴起与蓬勃发展的实践证明,它是实现体育目的,使身体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人们十分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

体育舞蹈的形式有个体练习,但更多的是群体练习,在运动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体育舞蹈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美、创造美、实现美的过程,参加者在活动中可以表现美、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

运动学是体育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对象是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把运动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更好地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实现体育的目的。体育舞蹈遵循了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运动的内容,是强身健体的有效手段和可靠方法。体育舞蹈动作,以人体肌肉活动特有的运动形式产生负荷,刺激内脏器官,促进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机能的增强,满足肌肉负荷后的需要,维持机体在新的情况下的平衡。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具有明显的体育运动学价值,因而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是当今社会中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

2 生理学价值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的学科。根据运动负荷的价值或理论,学术界曾提出如下结论:即心率在110次/分以下,机体的血压、血液成分、尿蛋白和心电图等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健身价值不大;心率在130/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接近或达到一般人的最佳状态,健身效果明显;心率在150次/分时每搏输出量开始出现缓慢的下降;心率增加到160—170次/分之间虽无不良的反应,但亦未能出现更好的健身迹象。因此,通常把一般人的健身效果的最佳区间保持在120—140次/分之间。生理学实验证明,心率在120—140次/分情况下活动,身体各组织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代谢状态最好。查阅有关资料可知,华尔兹最高平均心率为142.8次/分,探戈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2.6次/分,恰恰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45.2次/分,牛仔舞最高平均心率为172.8次/分,以上四种舞蹈对健身效果明显,具有生理学价值。

3 心理学价值

体育舞踞是一项全身性娱乐运动,对参加者的身心很有好处,有明显的心理学价值。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注意是受指向性刺激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和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能使其它部分机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体育舞踞具有消除疲劳、陶冶情操、康复机体、消除心理障碍的作用。另外体育舞蹈还具有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由于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运动,在集体场所进行,能使参加者体验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把“我”置于“我们”之中,起到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4 美学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其综合性、艺术性很强,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美学观认为,美既不是人的主观精神意识的产物,也不是纯自然进化的结果,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产物。从摆脱自然生产开始,人类社会就朝着物质生产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两个方向发展,并具有审美属性。在今天,现代体育运动许多项目对美的要求愈来愈高,如艺术体操、健美操、花样游泳、花样滑冰、武术等等。而体育舞蹈是美中的佼佼者,她为人们创造大量的审美客体,其运动过程,还是创造美的过程。通过体育舞蹈的训练,可使人体外型更加匀称和谐,体态更加刚健、优美,动作刚柔相济。这既能满足自我实现美的愿望,也能成为他人的审美客体。另外,体育舞蹈中的团体舞更是美不胜收,群体的配合位置,队形的变化,伴以相应的音乐,构成一幅幅刚健、优美、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别人以欣赏的同时,把自己看到的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疏理和谐,自我欣赏,得到美的享受。一个人审美能力除了与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有关外,还受着自我身体条件的限制。经常参加体育舞蹈运动,人们改变着自我的形体、姿态等身体条件,并在体育舞蹈优美的音乐和优美动作的影响下,不断地进行着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第12篇

1.选题

选题要尽可能早些。选题早,早做准备,时间充分。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 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 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 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 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 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 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2.摘录与选题有关材料 搜集材料,要多要全、没有遗漏,这是最理想的。但是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都有主要材料和次要材料。要围绕核心问题搜集主要材料,有用材料,把它记录下来,摘写出来,对次要材料,放在次要地位处理。

3.着重搜集第一手材料 写毕业论文,是培养我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一条途径,而要从第一手材料中找根据。对医学院校来说,多去附属医院查病案资料,是很有裨益的。尽管已有现成的科研结果文献,也肯定还有被忽视的空白,要从纵横两个方面去发现空白,从另一个侧面去要相关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