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自我总结

初中自我总结

时间:2022-08-30 02:03: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自我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一数学;困惑期;以人为本;循序渐进;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14-02

陕西省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改,使用新教材。新教材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应用能力要求高,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相继欠新。这对于刚刚离开初中校园的莘莘学子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他们习惯了老师的精讲细练,习惯了自己的细嚼慢咽,对新教材、新老师、新的学习方式感到迷茫害怕,思想上困惑继而产生厌学情绪。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探究高一新生对数学产生困惑之源并提出自己的拙见。

一、产生困惑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高一数学教材一开始就学习集合,继而开始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自身的特点比较独特:概念抽象,逻辑性强,变量参数多,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与初中教材内容的通俗具体有了明显的差距,学生短期在思维上有这么大的跨越是难已承受的。

2.学生的原因。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更缺乏自我探索的精神。进入高一学习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高一学生一般都在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这时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闭锁性,不善于和老师沟通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使得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心里更是困惑,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3.教师的原因。在教学中,多数老师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担心学生打乱了他的教学思路,影响教学进度,不敢把问题探究放手交给学生,就算有时放手也是更多是放手给了优等生,更多是老师的包办,促使了学生依赖思想的形成,也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这就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老师的步伐,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多措并举,帮助高一新生度过数学学习的困惑期

1.思想上多交流,多鼓励,帮助学生提高面对新生活的能力和克难攻坚的信心。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注重运用情感和成功的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把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存在的困难进行及时疏导和鼓励,让他们总是信心百倍,使他们善于在失败中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2.搞好定性调查,确定分层教学策略,“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制定基础知识过关检测卷,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在各种不同知识点存在的问题,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及时查漏补缺,并针对每一位学生出现的不同症状单独给予指导,让学生短期的困惑得到及时的解决。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获,增强学习的信心,强化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从而增多了师生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师生关系融洽,健康发展。

3.重视初中知识的复习,在复习的基础上循序渐进,讲授新课。高中数学逻辑性强,不管哪一章节的知识,它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发展变化而来的。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把高中知识和初中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是要在复习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讲授新课。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必修1)“函数的单调性”这一节课时,若从定义直接入手讲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复习初中所学的一次函数,在实数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增大而减少)来引入我们的单调递增(递减)函数的定义:在函数y=f(x)的定义域内的一个区间A上,如果对于任意两数x1,x2∈A,当x1

4.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多鼓励学生参与,同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使学生想学、能学、会学。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89-02

一流的教育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撑。新课程明确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

在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上,课改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学生发展为基点的“三角形”课程理论,从而结束了课程在“学生中心”或“社会中心”与“学科中心”之间的“钟摆”现象。新课改中,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的发展状态。这种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与“学生中心”、“学生本位”教育思想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它是学生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在根本利益和价值体现上的统一。

在培养要求上,课改提出了“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要求,新课改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要“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这种精神,学校及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学力观念上,课改提出了关于态度、技能、知识三元合一的基础学力模型,从而结束了重知识还是重能力或者重态度的片面理念。在总结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新课改对学力内涵进行了再认识,构建了基础学力模型基础上的、以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为内涵的、再生性强的教育体系。基础学力的核心第一是学习态度,是否肯学、爱学是决定学业成败的关键;第二是学习能力,学生要能够自学、善于学习;第三是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作为态度与能力的载体,它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发展性学力是指学习主体为主动适应迅速发展的未来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自我素养、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集合,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并包括具有作为发展能力载体价值的再生性强的知识,特别强调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创造性学力是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学习主体所具备的探求态度、批判与创新能力,以及开放而多维性的知识的集合,包括以创新精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眼光进行学习与理解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性的认识。在这三位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型中,三要素并不是处于同等地位,这是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会实践、能创新为根本立足点的。

初中数学教学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对于深化初中课改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狠抓教学要点的举措,是落实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目前,初中课改正处于关键时期,以培养学生基础学力为目标的数学教学模式,无疑是深化初中数学改革,落实相关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重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学会求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培养初中学生的基础学力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现作如下阐述:

一、创新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力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不仅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而且要强调人的学习后劲与持续发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初中阶段要把学生学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作为课堂改革的核心——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设计,努力把学生培养到“会学”的境界。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这就强调初中数学教学,要基于课改精神,立足“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进行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遵循大纲要求,合理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探究性或合作式等一些类的教学模式,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创新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教学情境的创新。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去调动、启发学生思维活动,以强化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认知、自我获取的能力。

二、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自学、议论、引导、创新”

初中数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狠抓知识要点,强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注重发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开放生成的课堂教学特征,在优化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学力。本课题所构建的课堂模式不仅是一个简单传播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知识的再生产过程,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同时也要转变教师观念、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好引导的辅助作用,精讲课程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并配以相应的学生练习,这种师生“精讲多练”的方式,对于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精讲的过程中,不是僵化的知识传授,而是基于探究性或问题式的教学活动,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实现课程内容的讲述,这种模式下的精讲,突出了教学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适合于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同时,教师的讲要利于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诸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以明确好教学目标,这便于系统性教学方式的形成。

三、激励学生的自我总结,强化自我基础学力的认识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内容的接受方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励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以强化学生的自我能力的认识。学生要针对自我学习的表现,诸如课堂反应、活动探究情况、作业情况等,进行自我学习状况和状态的总结,以及时发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或缺失,这点对于落实培养学生基础学力,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以引导学生“快乐的学、积极的学、有能力的学”,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而且强化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都为初中数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多元的评价体系,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学力推波助澜

在评价准则上,课改提出了四大转变:一是变学业评价为学力评价。学力内涵的突破必然引起评价内容的转变,而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突破要求我们扩大评价领域,建立包括认知的、技能的和情感的,兼顾态度、方法和心智发展以及人格等方面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二是接受性评价与主动性自我评价相结合。改变单一被动的评价形式,建立既来自教师的接受性评价,又有学生主动参与的自我评价的新型评价体系,以增加评价的丰满度。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这种二维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变终结性评价为全程性评价。

在评价形式上,为严格依据评价准则,并进一步贯彻于整个评价过程中,新课改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形式: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学段终结性评价、等级考试、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学分确认等。这些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以往我们虽然做了,但显得很不够,尤其是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即随堂的教学评价,它包括对学生提问和答问评价,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以及阶段性、单元性考查等。日常性、阶段性考查要控制好频度、难度和采用适当的形式,注意发挥对学生情况的诊断功能,也可以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因为学生个体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功能,就必须做到及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个体学习档案之中。

随着我国课改的不断深入,基于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已成为初中课改的重要内容。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学生基础学力,诸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全面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采用分类比较、经验总结、探索法、发现法等开展实践研究。如经验总结法:

1.根据自身上课实施的情况不断总结经验。

2.在听评课活动中采纳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有帮助的意见、建议或者方式方法。

3.认真学习经过验证的先进教学和学习经验。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学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并基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互动式的探究性教学,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学力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钟坚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0,(9).

[2]葛晓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力[J].中学数理化,2009,(3).

第3篇

一、出现问题的原因

1. 教材因素。由于目前初、高中使用教材上不具有系统性,这种不配套使得学生不能很好适应高中学习,这点在数学学习中尤其突出。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在新课标下,为了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明确降低了教学难度。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

2.教法和学法因素。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且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向对学生思想方法地渗透和思维品质地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另外,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的授课方式,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虽然不少高一教师介绍并强调了高中数学的学法调整,同学也尽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但突出的问题就是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灵活运用。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不会做题,或者说能做作业但考试不会,在数学上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做练习,但收效不大。

二、相应对策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如函数性质的推证,求轨迹方程中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立体几何中空间转化为平面问题。初中几何中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点的集合,为集合定义给出了几何模型。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拓展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联和沟通。

2.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中,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地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地总结及举例说明。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读,怎样解决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做好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5.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第4篇

教师在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共性,一班的学生只是用一个标准,关注学生仅仅单个方面,往往只关注综合性学习的最终结果。这样做忽视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中,我们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这样将抹杀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质。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要走出应试,走进素质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要走出应试,走进素质,建立与语文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即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走出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应试误区,树立大语文观,构建符合提高语文素质要求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体系。如何构建这一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重视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有的教师把综合性学习当成了语文课堂的延伸,不肯或不敢把自交给学生,始终控制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这种评价主体是单向的,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的。这样,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既增加了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又让学生处于被动评价地位,学生没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丧失了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我总结、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是非常灵活的:(1)自评。自我评价是学生依据每个主题课的各个项目编成各种评分表,由学生自评,填写相应项目。也可采用学生自我鉴定的方式,请学生把在学习中的自身感受、体验等写成书面材料。(2)互评和他评。可以是小组互评或师生互评,还可采用由家长或社区介入等多种民主评议的方法。(3)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当然,在学生评价过程中,教师不是置身事外,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评价进行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2.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重视质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方法是“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对于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应该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关注分析的把握。如在开展《到民间去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对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成果,不能单单用成绩或者等级来评价,这样评价过于简单化,这种评价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表面现象,事实上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课程改革也提出来了质性评价的手段与方法。交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3.实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对它的内容进行评价时,重点是对知识以外的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进行评价,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设置就是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机统一,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了“到民间去采风”“桥”“为本地人物立传”等综合性学习,让学生领悟人生道理,关注身边的人文地理,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因此,在对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时就应该实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4.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重视形成性评价

第5篇

德育在初中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初中德育的实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强化初中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强化初中的教师队伍,构建一支高专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涵养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此,初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仅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在课余时间也要遵守思想道德的约束,通过环境的熏陶,使学生的遵守公德。例如,为提高教师的道德涵养,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道德培训,并设立考试机制,通过成绩评定评选出最优秀的教师员工。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教师的道德水平可以与教师的薪资成正比,以此来约束教师的不道德行为。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

为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应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科学合理的教育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如对班级设定的值日生创建监督机制,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表扬,对逃避责任的学生进行惩罚。通过这种奖惩制度的设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打造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班集体。例如,教师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清扫烈士陵园,让学生瞻仰烈士的英雄事迹,增强学生的英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三、创建评价机制

在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创建完善的评价机制,在评价的过程中总结德育的实效性。反映学生的真实性教学评价,不仅要让学生进行评价,还应完善家长的评价机制。要按照评价进行教育的改正,改正德育的方式,通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达到道德教育的目标。

总之,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学习生活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必要的,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做好德育的渗透。

作者:李卫 单位:新疆石河子第十七中学

第6篇

关键词 自主学习;初中数学;评价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和维持力,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无疑指的就是兴趣。学生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求知的兴趣,需要教师自身的影响、启发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善于了解学生求知兴趣发展的特点,根据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神秘性和富有挑战的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联系生活生产实践存在的现象和问题,介绍数学奥秘的破解过程和数学家的奋斗史,展望数学的发展前景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倾向,能有效地激发和维持学生对数学的求知兴趣。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满足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在探究中获得学习乐趣的体验。如发动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的数学科学发展的新动态以及与生产实践相关的课外知识,还可以通过“辅学资料”的形式向学生推荐学习参考资料,这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拓展科学思维、开阔知识视野、熏陶科学情感等方面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为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提供必要的有效的帮助。

2.激励性的评价学生

正确的激励性的评价是教师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积极的评价方式,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自我形象,并唤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全面主动地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对学生的思维成果,要用简短、恰当的措词,或在热情中给予褒奖,或在委婉中道出不足;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积极鼓励,尽量发现他们非智力因素中的“闪光点”唤起他们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愿望和热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激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多用“我相信你一定能……”等鼓励、信任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肯定和希望,通过期望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注重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通过表扬激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机。对学生的学业成功做出能力或努力方面的反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一般来说,对学生的学习进步做能力上的归因,可以让学生逐步确信自己是有学习能力的;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作努力方面的归因,可以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进步,进而也会增强其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对于那些怀疑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生,尤其需要对他们的成功做能力方面的归因。

3.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1)培养反思习惯。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所选择的解题思路是否最佳?这些知识或问题间有何联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并形成乐于反思的习惯。

(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是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单元学习结束后,及时指导学生参照学习目标进行自我总结,其内容不仅仅是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网络的归纳和整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再次认定单元学习目标和目标完成状况,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学习方法有何创新,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有何变化,存在什么问题等。通过自我总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监控。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奖惩。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特点,选择几种力所能及的自我奖惩的方式,如物质奖惩、精神奖惩、休息奖惩等。指导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参照学习目标,自觉主动地对自己实施奖惩。通过自我奖惩,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实现自主学习。如在学生取得进步或成绩时,可以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自我奖惩:首先,为自己每天或每堂课的学习设置具体可行的目标;其次,对照目标密切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第三,评估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达到既定的目标、达成目标的程度;第四,每达到目标一次,给自己记一些分数,等分数累积到一定数目后,可以给自己安排喜欢的活动或物品。

4.优化课堂的学习方式

(1)在课堂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时而采用教师讲解、合作学习、独立做作业、集体讨论、表演等学习方式。

(2)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权力和自由。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来改善自己的教学与管理,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规范。

总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注意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努力达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这是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1):80.

[2]庞维国.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9(6):18-22.

第7篇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劝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⑤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③电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上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三基”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第8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培养不同能力;有效策略

要想使得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能够被学生愉悦地接受,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那么体育教育就要能够让学生觉得这是一种愉悦的学习方式,能够给予学生成就感,而这些不同目的的视线,都需要考虑每个学生、每个受教育对象本身的不同生理及心理特点、不同的认知学习情况、对新知识的不同接受能力。

一、设定科学、理性的教学目标

分析界定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应该广泛地涵括人的各个方面的技能,而非仅局限于身体运动能力,还应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反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乃至语言能力等等。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初中体育教学的追求也应该拓展为在掌握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体育保健常识,学会在体育方面享受生活。关于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在音乐的节奏之下,能够用一定的肢体语言进行情感的表达,这也可以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体验;在语言技能的培训方面,老师可以锻炼学生使用正确的、合适的语言对体育技能进行表述、对锻炼心得进行表达;关于人际交往技能方面,训练学生与别人进行合作的心态与能力,训练学生面对失败与成功的不惊心态。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不同能力的目的,对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充分地结合考量课程对于全方面技能培养的支撑度。比如,对学生的音乐和体育技能进行双层培养的时候,教学的内容就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的音乐背景,还可以训练学生在特定的音乐带领下进行相关的准备和编排相关活动的能力。在同时培养、发展学生的体育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时候,可以引进一些反应性或智力性游戏,使得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进行相关的锻炼。对于体育和空间能力的同步培养,可以使用的方法为练习队列队形、练习不同的球类的战术等等。

三、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教学的最高层次实现就是运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尤其是最重要的和最有意义的技能,然后针对这些技能进行训练和指导,使得学生的相关技能得到尽情地施展。所以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应该充分研究观察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高其学习的难度;对于学习速度较慢、学习能力相比落后的同学,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指导,降低对其学习的要求,让他们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能力,进行有准备的练习或者游戏的开展,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上课的内容可以由学生进行选择,结合学生的选择进行相关考试内容的界定,让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地发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应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内容的辅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对此老师可以进行有启发的教学,引领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和解决相关的体育问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比如在传球技能的教授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探索,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体会去发现最省力、最有效的动作方式,继而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相关的引导,让学生逐步地掌握正确科学的技巧。

四、培养学生不同的体育技能并对各种技能进行充分练习

1.培养锻炼学生的空间及视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提问、相关的反应性或者能力性游戏来实现。比如队列队形的训练,再比如“夺旗”、“按图索宝”等游戏;还有郊游、定向运动、航模或者爬山等不同的活动,日常的锻炼过程中还可以引进考量对于不同球类运动的战术角度训练等等,这些都可以在不同的层面、通过不同的方法锻炼、提高学生的空间和视觉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良好协调能力的具备可以通过诸多情景性游戏或者具有团体模式的竞赛来实现,比如“找朋友”、“伤员抢救”、“今天我来做老师”等等。

3.培养学生较高的语言能力:或许将体育与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一起会让人觉得很好笑,但是体育课程也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针对具体的特定情况,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的回答,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心理思维描述等等,这些也是语言技能在体育课上的实现。

4.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的观察和高水平的识别能力:存在社会的地方,就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弥补可以依赖于老师,但是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更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学生之间互助小组的建立,在建立小组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选择,考查学生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5.培养较高水平的节奏及音乐能力:集体舞、徒手操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自己的音乐感悟力,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选择不同的伴奏音乐,这些都能够在锻炼学生体育技巧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音乐节奏能力。

6.培养良好的自省能力:学生的自我认知、约束能力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课堂纪律、需要依赖于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点评。自我总结和点评的结合使用可以促使学生认识自己,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自省能力。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如果开展得良好,能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能够促使学生感觉身心愉悦,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运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能够让学生的体育技能得到更好的提高,进而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第9篇

随着新课改中对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着重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成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这之中,自主管理能力的养成是确保学生提高整体素养、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旨在对初中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对策进行深入剖析,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在连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层次也在持续提升,这实际上对于学生的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大多数时间里,都是由教师来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和引领,但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学生必须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在这一背景下,初中过渡阶段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学生只有从行为和意识上真正学会自我约束与管理,才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一、与家长深入沟通,杜绝过度溺爱

教师在开展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之前,必须对家长予以足够的重视,努力与其携手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孩子在家中也愈发成为了“小太阳”,家长们为孩子提供了十分安逸的成长环境,许多学生不需要为生活考虑任何事情和任何问题,这也就使其养成了对家长过分依赖的坏习惯,对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言可谓十分不利。要想更快、更好地使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与能力,就必须说服家长不再过度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独立进行解决问题的尝试,给予他们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确保家长能蛘嬲明白孩子学会自主管理对其自身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为其日后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进而使孩子能够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中得到持续不断的锻炼,实现其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二、帮助学生进行目标的确立

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目标,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才有了真正的方向。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若没有目标,就会缺乏动力,也不知道每天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长此以往,必然难以有所作为。对于初中生来说,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第一步就在于目标的树立,这为学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激情,也使其能够在遇到挫折时做到迎难而上,绝不轻言放弃,最终学会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进行管理,在一言一行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进而培养起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名人轶事或一对一谈话来帮助学生进行目标的确立,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合理目标的确定对于自己成长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学生明确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点评或鼓励,并为其设置若干个更小、更现实的目标,使其能够在目标的指引之下学会自我管理,并使其更有希望实现目标、更有动力迈出下一步。

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

在进行自我管理之前,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也只有在正确地对自己进行分析和认知之后才能寻找到自己身上需要调整、改正与管理的地方。教师在学生形成和强化自主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应从对学生进行指点和引导学生自我反思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认知和定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每位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并将所得到的优缺点写到纸上,这能使学生先进行初步的自我定位;然后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对彼此进行点评,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其他人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在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总结与反思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足够详尽,避免仅仅只用若干词语就完成总结,否则必然无法发挥理想的认知效果。此外,教师还应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确保学生在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的同时,也能保持继续前进和努力的信心与激情。

对于学生而言,自我管理不仅是一种素质,同时也是取得成功所必需的一种能力。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主管理能力对于自身的重要性,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勇于实践,掌握自主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小结

化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课堂小结有助于学生及时回顾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积累过多的量变,为质变打好基础。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正视课堂小结的作用,合理规划每个课堂的时间。其次,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总结方法,课堂小结不只是在课上,学生也应该进行自主总结,加强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合理引导,通过课堂指导,引领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课堂小结。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一、合理规划课堂,合理分配课堂时间

每个教师在上课之前都有详细的计划,对授课内容、上课方式都有一定的备课方案,笔者认为,教师也应该将课堂小结作为课前准备的一部分。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投入精力,往往讲授多数超出计划的部分,占用了原本用来课堂小结的时间,导致课堂教学缺少一个重要步骤,最终影响了学习进程。这是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隐患。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分配课堂的时间。

在教师的备课方案中,课堂小结应作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每节课应留有充足的时间。针对授课内容的不同,分配的时间也应有所差异。教师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观,合理制定教学方案。一些较为简单的章节,如《走进化学世界》等较为简单的章节,教师可以分配较少的时间;而《化学式与化学价》等十分重要的章节,则要留有充足的时间。只有足够的时间才能将难点和重点讲解清楚,加深学生的理解。对化学这一学科而言,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无法一蹴而就,而课堂小结便是一种积累质变的过程。只有做好每个量变的过程,才能够促成质变,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达到升华。

在规划课堂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计划,例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整体的学习积极性等因素都是影响教学进程的因素,教师应该谨慎对待。在一些具体的情况中,课堂计划可以适当采取学生的意见,以提高课堂的整体活跃程度。

二、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正视课堂小结的作用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过于老旧的观点也是影响课堂小结的因素之一。有些教师的观点过于老旧,无法正视课堂小结的作用。传统的观点认为,课堂总结应交由学生个人完成,以促进个人的发展。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在初中时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结。除此之外,在新课学习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我总结也无法保证质量。因此,课堂小结对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要做好课堂小结,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正视课堂小结的作用。为了制定良好的课堂小结方法,教师要经常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交换工作经验,促进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开拓理念学习的渠道,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寻找成功的课堂小结案例,并尝试在教学中应用。学校也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水平。

除了教师自身的改进,学生也应该掌握一定的总结能力。笔者认为,课堂小结的时间毕竟有限,要想促进学生的进步,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课堂小结应作为学生自我总结的引导,学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身能力的升华。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传授一些总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总结学习的习惯。对学生来说,总结能力对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的自身能力。

三、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除了教学之外,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所谓指导,是指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答疑解惑,这也是课堂小结的一部分。合理的指导有助于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是加深学生自身理解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课堂小结的时间内,学生应该积极地提问,大胆地反映自身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而教师则应该尽可能地答疑解惑,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理解。

此外,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应该营造合理的教学氛围。对初中生而言,对教师仍有一些敬畏,有时无法及时反映自身的学习困难。这也是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以笔者观点,教师应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尝试和学生交流,以这种方式逐步消除学生心中的顾虑。对学生而言,则要改变对教师的固有看法,尝试和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积极向教师反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课堂小结而言,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结语

课堂小结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应做好课堂中的教学进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首先要对课堂有足够的规划,合理分配课堂,为小结留有充足的时间。另外,教师也要转变老旧的观念,对课堂小结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在课堂小结中,教师的指导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另一关键因素,它可以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了做好指导工作,教师应该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打开学生的心扉,能够积极反应学习困难。

【参考文献】

第11篇

艺术美感的教学方式力图发掘学生最浓郁的自然兴趣,环境在于教育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景中生情,情中应景,如若在学生感知萌芽阶段加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自我兴趣,情感思维开始发展,直至成熟完善,这将对人的思维判断,情感理解等多方面的感知领域产生长远的影响。因此,艺术美感教育方式对成长初期的学生来说意义深远,有着一定的人生启蒙作用。

2艺术美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艺术美感教育途径多种多样,最为根本的便是能够遵循“以人为本,自然为主,抓住审美”几大要素来组织教学或者安排活动。中学课程将教学划分为听、唱、形式演示、理论普及、探索现实等多种教学模块,实施教学时需要将各个模块联系组合,形成生动形象的知识链,情感主线等关键因素,能够让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观察学生状况也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与效果,做好及时的总结,以便于快速调整教学方式。

2.1音乐互动及交流

师生间的交流形式多半限于言语的交流,艺术美感教育可以注重利用声乐“无界限”的特点,在一些抽象问题做以形象音乐的表达,学生能够快速全面的理解问题现象,同时增强了互动性,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根据老师示范的节奏让学生模仿,接着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即兴发挥。

2.2抛砖引玉形式

一些具有特点或者典故的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描绘一个故事场景,引入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最终围扣主题,引出音乐。这样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故事引人入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同时可以留给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模仿教师演示的音乐来加深印象。

2.3资源组合分享形式

教师可以运用闲余时间寻找课程相关的资源,在论坛、博客、报刊等互动式平台上分享探讨,这样不仅增强了师生沟通,而且丰富了课余生活。3.4活动组织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内容可以多元化,例如包括听、看、猜、想、比、演等实际活动。学生可以在活动中真实体会,能够探索发现不曾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在一定的音乐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创作。

3艺术美感培养方式应用与现状分析

初中生经历了小学时代的心理成长初期,对于事物的主观判断有所提高,但是还是不能够准确地做出判断,他们往往能够懂一些事理,有时却又会犯错误,面对生活和挫折,有时会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是放弃的态度。因此,艺术美感式教育需要教师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力图营造一个公平公开自主的学生成长环境,并且允许学生犯错误,提倡学生自我错误自我发现,以及及时纠正。在学生的创作能力上需要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产生动力,鼓励他继续探索发现并且能够做出自我总结。这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天性并且更多地接触实际,让他切身体会世事真理。中学年龄段的学生富有创造的天性,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探索心,同时还有很好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发展规律,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给予充分的自由探索空间,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稳定的发展与提高。初中声乐主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感知事物音乐的思维判断能力。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教育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教案式”教学,学生经常面对教科书上死板的内容以及老师生硬不变的讲课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平淡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也会被打磨殆尽。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去欣赏音乐的完美,能够多听、多想、多探索,同时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对不同的音乐拥有自我的理解与感知。教师不能对学生产生的一些想法和心理轻易否定,需要多加疏导沟通,摆正学生的成长心理。每段音乐都是人或事物情感的化身,它们从心理和社会的角度来看都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很多时候,学习主要靠的是自我的努力以及动力,老师的帮助相对而言往往是比较有限的,然而在学生成长初期,孩子的感知启蒙,事理积累都将由老师担起大任,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过程,适当的时候加以疏导排解,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反省的品格,冷静客观的批评心态,以及用扎实的基础和努力的练习来提高自己。

4结束语

第12篇

关键词: 理想课堂模式 初中生 课堂展示能力 培养方法

引言

课堂展示环节的有效进行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促使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掌握课本内容,改善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段,是培养其掌握自主学习与相应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在历史课堂上开展学生展示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历史知识水平,而且可以满足历史学科注重梳理脉络与总结知识点的学习特点。要想切实可行地完善初中生课堂展示环节就需要着力培养初中生的课堂展示能力,课堂展示能力有所提升才会促进最终学习成绩的进步。

1.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

要想切实提升初中生的课堂展示能力,首先就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展示欲望,通过欲望的牵引提高能力。我们通过明确课堂展示意义、加大奖赏力度和丰富教学内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

1.1明确课堂展示意义

我们要想激发学生的课堂展示欲望,首先就要使其明确课堂展示环节实施的意义。这个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老师和学校的大力宣传教育。课堂展示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总结与提升,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是一个由学习到领会再到讲解的过程,是提升初中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1.2加大奖赏力度

我们可以通过物质奖赏的形式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展示欲望。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榜样的力量拉动落后学生,激发其课堂展示欲望。

1.3丰富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初中生的课堂展示欲望。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必要修改,去除繁琐无味的内容,添加生动有趣的内容。ppt、视频教学等新鲜教学方式也可以借鉴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其课堂展示欲望。

2.明确教师职责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课堂展示欲望后,老师要做的就是认真引导与辅助。总的来说,初中生课堂展示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依赖于学生自身,老师所发挥的作用就是从旁辅助与指导。大体的课堂展示内容都是学生在充分了解课本内容基础上的自我总结与提炼,不应该掺杂进老师的观点与表述。老师应该在学生难以进行思考挖掘时出现,给予必要的指点与建议。

2.1课堂展示前的准备

老师要在课堂展示环节进行前对课本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与学习,大致归纳出可以展开的内容。同时,老师要为学生做好必要的前期铺垫与讲解,告诉学生应当能够注意的问题与关键。

2.2课堂展示中的考察

老师要在课堂展示中对学生个人观点的表述进行认真仔细的考察,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避免问题扩大化。这个环节是初中生课堂展示能力提升的基础,需要老师认真对待。

2.3课堂展示后的评价

老师要在课堂展示环节完毕后对学生的讲述进行总体评价,指出其在课堂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与方案。评价的范围包括主题内容的讲述、行为举止、声音表情等方面。老师的整体评价对于学生自身查漏补缺是很有效的,自己通过这个环节才能使学生明白自身不足,切实有效提升课堂展示能力。课堂展示后的评价工作是初中生课堂展示能力提升的基础,需要老师认真对待。

3.学生自身的努力

上面讲述的都是来自于外界的辅助因素,现在要讲述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影响因素。初中生作为课堂展示环节的直接参与者,只有其不断努力与完善才能切实的提升自身的课堂展示能力。

3.1改善学习方法

课堂展示环节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对于课本内容有足够了解与感悟,而了解感悟的获得则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基础。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段,是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掌握相应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不光是历史这一门学科,每一门学科都要有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及时的预习、复习、查漏补缺是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3.2摒弃畏难情绪

大多数学生反映自己不参与课堂展示是由于自身害怕出丑、不好意思、惧怕老师责怪。其实,这些都是初中生常见的畏难情绪,在初中生群体中十分普遍。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日常宣讲,使其明白课堂展示的意义在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不是在于老师责怪学生。有了明确的开展目的相信广大的初中生会尽早摒弃畏难情绪。

结语

课堂展示环节作为初中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与实践。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健全发展的阶段,是培养其自主学习与掌握相应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对提升初中生的课堂展示能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