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2 23:3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设计风格,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使得信息与文化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的追求层次也不断的提升,对于以往的建筑风格的欣赏角度和意境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趋势引导下,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也将由简单的满足安全、美观、舒适等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具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同时富有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为此,笔者认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自然主义风格是建筑设计理念的开端
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自然因素的融入,实现人们与自然界亲密接触的愿望,使久居城市的人们回归到自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主义风格也体现出了人们对于最原始、最质朴的生活的一种追求和向往。自然主义风格最具代表意义的则是奥姆斯特德,在最初的美国,拥有者广袤的土地,具有很强的自然主义韵味,公园中充满自然气息的景观建筑,与浮华的城市以及恶劣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得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然而,随着各种景观建筑的建设以及城市美化运动的开展,使得美国在现代社会的道路上,始终无法找到与之原始思想相适应的建筑风格,也无法找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路。
二、现代主义风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越来越多的具有现代风格的建筑理论和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美国现代主义景观也逐句规模。在现代主义风格中认为,功能是建筑物设计的起点,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建筑设计赋予了与现实更为贴切的主题,也使得现代建筑的设计思想和空间更加广泛,彻底的摆脱了以往经验主义的束缚,这是现代主义对于建筑设计理念产生的最为积极和具有重大意义的改变。著名的“哈佛革命”所关心的是建筑空间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却并不是设计的图案以及花样,对于此,作为三剑客的罗斯也表示,不能过多的注重建筑的画面效果而忽略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因为我们生活在城市中,却不是生活在画中。当时较为著名的建筑学家是加州学派的任务丘奇,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主要就是因为其达到了设计空间、雇主以及设计本身这几个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更加通过设计语言将以往约定俗成的设计理念进行了微妙的改变,从而达到了建筑空间的和谐运用。与此同时,景观设计大师埃克博也认为,如果建筑设计只考虑美观,将会成为一个具有合理设计的奢侈品,同时他也认为,建筑景观对于公众生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自上世纪6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到建筑设计的变革中,并且通过公众的参与将社会意愿在建筑风格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也正是通过这种公众参与的方式,促进了社会因素与建筑功能的有效结合,从而促进了建筑设计开始注重与社会和现实同步。
三、生态主义风格
传统建筑在生态意识上可谓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使环境、技术、艺术相协调。真正的体现了实用、朴素、适应性强以及灵活的特性,是我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例如,南方需要利于通风和躲避烈日以追求更多阴凉,则人们居住处多是室内空间高敞,庭院狭小型。而北方的居民多是墙厚、屋顶厚,庭院开敞、宽大以求得更多的光照。还有苗族的吊脚楼、傣族的竹楼,黄土高原的窑洞等等,从这些建筑风格中,能够体现出社会和群众在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建筑风格大量的借鉴了自然界的因素,通过自然因素的引入创造出理想的生活环境。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关注自然界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等都成为了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了建筑设计应当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对于建筑设计业应当保持自然界固有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完善建筑设计的生态规划。虽然自然决定论的观念只是多元化的建筑实践探索中的一种假设而己,但麦克哈格所提出的设计理念仍对设计者的思维形成了补课磨灭的印记。而生态伦理的观念也在告诉现代主义景观建筑师,社会中除了人与人的联系外,人们也天生与地球的与地球的生态系统互相联系着。
四、后现代主义风格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向着理性的生态方向发展的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建筑设计风格艺术受到环境艺术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且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理论成果。其中著名的景观建筑师彼得?沃克将古典主义、极简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融合,集各种艺术的长处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极简主义设计思想,在充满神秘特色的建筑设计中,通过简单的、重复的以及立体的结构将自然材料进行有效的集合,并且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使人们深深地感受到简约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通过这种极简主义景观的设计,将大自然神秘的特征及其与人类联系通过艺术形式进行了完美的展现,从而使建筑景观被赋予了神秘的气氛和深刻的艺术气质。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施瓦茨景观设计思想,其将材料自身的真实性进行了隐藏,通过戏谑的方式改变了其自身的的呆板和严肃,以复杂代替了简单。后现代主义者以近乎怪诞的新颖材料和交错混杂的构成体系反映了后现代美国社会复杂和矛盾的社会现实,以多样的形象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表达了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给予弱势群体言说权力的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理想。从表现风格方面来说,这些活跃的因子在某种意义上与古典主义风格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同样为了满足视觉审美需要,而更加的注重几何圆形的运用,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风格。但是,我们从中也能够看出,在这种设计风格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想象力中,包含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功能需求,为艺术的创作提供灵感和运用的要素,却不是对艺术的束缚和形式主义的理解,这样则为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
结束语:
在本文中,主要对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从中也体现了建筑风格与理念由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到时代与环境状况相适应,再到抛弃现代主义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的发展历程。在新时期,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设计风格与理念也愈加的关注,建筑设计风格代表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程度,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人与自然和环境相协调的关系,更是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韩永.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的探讨[J].城市建设,2010(35)
[2]吴昊,龚雷.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之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3]王飞逸.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8)
[4]张梅,刘纪洋,郑福君.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5]向海涛.浅论建筑设计风格与设计理念[J].湖南农机,2008(03)
关键字:现代建筑 设计风格 本土化
一、现代建筑的本土化是创作的根源
在我国的民族特征中,民族文化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特征,若我国的建筑设计风格与我国的传统民族特征相违背,那么我国的建筑就失去了最根本的发展基础。就传统民族文化而言,现代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继承和发展,若要想将我国的民族建筑予以良好的创建,就必须将现社会氛围的关系和建筑崛起的基础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建筑设计者独特的创作灵感。在对现代建筑的风格进行设计时,应该将我国的民族文化作为设计的基础,将我国建筑风格的本土化予以最充分的体现,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的依照传统模式来进行,应该将实际环境相结合,脱离传统的设计圈圈,构建出与众不同的设计风格。丹下健三曾经说过“在建设一幢建筑时,并不会首先对建筑风格进行考虑,而是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依照社会所呈现出来的表现进行设计”。这样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才是现代建筑创作的基础。
在日本,很多建筑都体现出了很显著的民族性,对于丹下的东京都厅舍而言,通过对铁的运用,将日本的弥生传统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对于香川县厅舍和仓吉市厅舍而言,用混凝土结构的表现和木结构特色的运用,将日本的弥生传统进行了有效的过渡,过渡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传统―绳文化传统,绳文化传统是一种非常和谐的传统,它将人与自然进行了密切的联系,并将建筑中蕴含的自然元素进行有效的突出。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建筑师会将钢筋混凝土的墙面和构建进行粗略的处理,这样处理方式被人们称之为“粗野主义”,但是实际并非如此,无论是建筑的规划处理还是建筑的细部处理,都能捕捉到日本传统文化的踪影。在现在的地方性建筑中,通常都是使用装饰性的传统构件,这种地方性往往向后看。但是在丹下的设计理念中,他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应该包含建筑的传统性,而建筑的传统性即应该具有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还应该国家的发展表现。所以,建筑的传统性可以通过建筑自身的缺点进行不断的改变和挑战,将建筑内部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进行明确的发展,不能对建筑传统性的向后看进行片面简单的理解。根据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明白现代建筑生根于日本的原因,最开始是新事物的引进,其次日本然发展这些都是人们所经历过的,然后是与日本的传统事物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最后在时间的沉淀下,人们对这种现代建筑进行了完全的接受。
在欧美的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建筑的发展历程。在密斯的作品中,将技术主义建筑观进行了充分的体现,对于西方的哲学而言,将严谨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了明确的展示,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时代产物。在密斯的作品中,就建筑的设计形式而言,里面参杂着一些传统的迹象,但是建筑的尺寸关系、比例关系、建筑的使用材料、建筑的施工技术以及建筑的平面空间布局,都与西方工业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欧洲的发展受到了重大的影响,处于非常可怕的“衰退时期”,欧洲的社会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涌现出很多新鲜的事物,在这非常时期中,现代主义诞生了。现代主义将当时欧洲的工业文明进行了维护,在文艺复兴文明中,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代主义建筑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有一定的相似性,是工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之下,现代主义含有了一些技术主义色彩,但是,对建筑历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在时间的沉淀之下,穿在出属于欧洲本土化的简洁式建筑风格。
二、现代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的融合
环境主要指建筑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环境。这些环境因素不仅仅为建筑创作启发了灵感,同时也为建筑设计的条件制造了一些阻碍。在确定建筑方案之前,应该将建筑设计条件和建筑创作灵感的脉络关系进行具体的分辨,并在一定基础之上进行组织和提炼,这是建筑创作风格本土化形成的必要前提。
在40多年前,世界各地都涌现出了密斯风格的建筑物,如:巴黎,东京,芝加哥等等。密斯引领了世界建筑的另一种潮流,密斯建筑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密斯建筑不管是在经济的层次上,适用的层次上还是在工业化速度的层次上,都与西方高度繁荣的工业社会需求将符合。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密斯的建筑风格的受欢迎度逐渐的下降,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密斯是一个“吾道一以贯之”的人。文丘里曾经说过,密斯的“少”不是“多”,而是枯燥。文丘里的话语并非没有一点道理,在密斯的一生中,他的观点和建筑风格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动。但是时代在变化,以往的建筑风格和观点也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就显著设计的使用功能而言,建设工程技术并非有特别大的变化,但是建筑文化却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社会环境、历史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予以逐渐的重视。在很多时候,建筑创作的灵感都来源于环境,因此,环境的变化对建筑的创作灵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内与外、过去与现代的结合是现代建筑设计的特征
因社会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环境的差异,东方建筑的客观环境和西方建筑的客观环境存在着一些差别,随着现代化社会信息传递速度的不断加快,这种差别并没有随之缩小和消失,在民主传统和国度性质的基础之上,建筑作品已受到了深深的影响。在建筑作品中,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和格雷夫斯的建筑作品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别。安腾的作品是对创造性工作的一种追求,在某一时期之中,让人们感受到“个人”意志的存在。并且这种“个人”意志是开放的,并在各种事物的联系中予以明显的体现出来。在安腾的“光之教堂”中,不管是站在传统的角度还是在国度的角度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安腾的建筑设计是日本建筑日本化的必然性。为了将建筑的结构性以及空间感得以更明显的体现,安腾追求于混凝土的平滑感和柔和的素材感。之所以有这样的追求,是因为日本人本身对纸质的材料和木材的材料具有独特的感性认识。而格式的建筑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格雷夫斯认为:不能因为时代的变化就将过去的文明予以忽视。他希望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既能包含传统精华又能包含新的时代特色。在一般情况下,格雷夫斯的建筑作品都是运用文学的表达方式,在“语言学”的概念之下,将隐喻和比拟的表现手法进行使用,将建筑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进行体现。在表现的过程中,并不是将复古的理念进行完全的应用,更不是将复古的设计理念进行拼凑和嫁接,而是通过一种含蓄的暗示,将想表达的思想和理念表述出来。在格式的建筑作品中,“休曼纳大厦”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不仅仅具有了古典建筑的轴线关系,还具有近代建筑的流动空间,将西方哲学思想的“美式赋予型”现代主义色彩予以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岳冰凌.谈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创意步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291.
[2] 查琴.浅谈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与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3] 何剑雄.浅谈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创新[J].中国房地产业,2012,(2):121,147.
[4] 吴小明.现代建筑文化设计风格的初探[J].建材发展导向,2011,09(9):88-89.
关键词:建筑;文化;设计
进入21世纪以来,整个中国迎来了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兴旺时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活、生产活动环境的质量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创造一个既具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既能满足功能要求,又有文化内涵,以人为本,亦情亦理的现代室内环境,是室内设计师的新任务。
一、建筑设计风格与文化的相互作用
风格既表现于形式,又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层含义来说,风格不等同于形式。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与建筑,以及家具的风格紧密结合的,有时也与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相互融合。
在十几年建筑装饰工程的实践中,在表现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同时,设计师们对不同的装饰内容,不同的地域、人文环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工程项目的装饰内容风格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将风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和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借以赋予所设计装饰的内容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将体现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的各种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自然风格等)溶入我们所设计的具体装饰工程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了功能合理,能够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二、风格与文化在实践中的融合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还是精神文化,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正当学院派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盛行之际,一个试图摆脱旧传统束缚创造新形式的新建筑运动已经兴起。哈尔滨出现的新艺术派运动处理手法几乎遍及各类型的建筑物,故哈尔滨享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美誉。在这种环境背景下诞生的这座龙门大厦“贵宾楼”(原中东铁路宾馆),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已有些面目皆非了。
工程设计本着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时代感与历史文脉并重的原则,在解决老建筑增添中央空调、消防、计算机管理等系统的现代化设备设施的同时,着重解决各系统所占有的空间和保持原有岁月风貌及各类艺术造型的矛盾,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智慧,使这次难度相当大的“贵宾楼”改造装修工程能比较成功地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在查阅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和对为数不多的历史见证人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下,我们决定在主要的公共空间恢复第二次大修改造时的平面布局,即1935年满铁接收中东铁路时改为“大和旅馆”的时期。室外建筑保持原有风貌,只对已经残损部分加以修复、粉饰。
在宾馆的公共空间中,保留了具有新艺术派装饰特征的装饰及构件,如铸铜转门,理石壁炉,木结构欧拱券造型,充满西伯利调的木装饰,具有巴洛克文艺复兴特征的木门及雕刻精美的木制构件和极具审美价值的石膏浮雕纹样,金属铸造的楼梯扶手和罗马陶立克柱式等。
为了达到整体设计思想的要求,在施工中对已经残损部分,以及因新调整布局而需要贯穿连续的部分,采用原设计手法复制,严格比例尺度制作,达到了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对雕刻精美的石膏纹样采用拓版手法,尽最大努力恢复原有面目。在整体装饰风格统一和谐的设计思想指导下,具有典型特点的金属饰物、木雕造型、灯饰等均为营造气氛起到了完美的衬托的作用。苏联巡回画派的代表人物列宾、希斯金、列维坦、苏里柯夫等画家的风景、人物肖像的油画点缀其间,更增添了环境的和谐和文化的内涵。
这项工种的完成,是对保护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探索,是风格与文化的研讨。作为文化遗产的文物建筑之所以魅力永存,实因文化价值体系的社会意义和人们心理所产生文化价值的判断和看法。该项工程已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对如何促进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其产生的历史、人文、文化的作用,推动建筑文化、旅游等诸多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意义。
三、风格与文化的理解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建筑室内的功能复杂而又多变,室内装饰材料,设施设备,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
[关键词]古建筑 设计风格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182-01
一、引言
我国有着5000年的历史,我国建筑也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它们成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名片,很多外国人慕名而来,专门就是为了见识一下中国的古建筑,例如江苏苏州的拙政园就是中国园林古建筑的典型代表。而要鉴赏建筑艺术,不仅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还要了解古建筑艺术设计的要点。建筑是多元的,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建筑的民族化和地域化。
二、我国古建筑发展概述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是漫长的,在封建奴隶社会时期,木构架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主流,随着公元5世纪左右建筑技术的长足发展,建筑艺术形态日渐成熟,至汉代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些典型特征已基本形成,而后经过500多年的发展演变,至唐宋时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到了它的顶峰,到封建晚期的明清时代,中国古建筑在某些方面更趋完美,著名的皇家园林有圆明园、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则以江南的苏州、扬州等地最为兴盛。除此之外,在明清时代,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有了相当的发展,现存的著名建筑有的“布达拉宫”、云南傣族的“缅寺”等,从而形成了各族建筑群芳吐艳、异彩纷呈的现象。
我国古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了很多哲学思想,使建筑与环境达到高度融合,获得了非常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同时也为人类的建筑史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此外,我国古建筑很早就运用了韵律、和谐、对比、对称、轴线等设计手法,使建筑在保持功能合理的同时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三、我国古建筑设计风格分析
所谓的风格就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一个人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特点。不同时代的特征和文化背景反应在建筑装饰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材料,加工工艺可以形成建筑装饰的独特风格,甚至是不同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也可以形成建筑装饰的不同风格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因此这些元素直接影响我国建筑的材料、构造与装饰,使建筑呈显出丰富多彩的式样,又因民间流传下来的建筑手法常常被采用,使那些带有民间特色的形式传承下来,形成其特有的风格。一座建筑不论建在哪里,只要看外观就可知道是哪个民族的特色建筑。
我国古建筑也是现代城市的林园,很多城市的现代建筑是以钢筋混凝土或是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为主要构建元素,充分体现出了很多现代的建筑风格,一个保留了很多古代的园林古建筑的城市将古典建筑的小桥流水的节奏和现代城市车水马龙的现代节奏有益的结合,形成了和谐的整体。我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古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
总的来说,我国古建筑的风格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演绎;另一个是在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中式建筑风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提炼,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两者相结合,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从而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以体现。我国古建筑风格在设计方面大多继承了唐代、明清时期家居理念的精华,将其中的经典元素提炼并加以丰富,同时摒弃原有空间布局中等级、尊卑等封建思想,将新的气息注入到传统家居文化中去。
古代建筑的风格主要还是与当时的民风有关。一个民族具有自己的特色,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要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山西在中国古代是很具有影响力的,古代有晋商,古代的佛教、道教在山西的发展也是很有自己的特色;另外还有山西的面食文化,这些文化对当时的古建筑园林的建筑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栽种相应的树木是一般古建筑或园林的典型设计,一般左右各一至两株,相应之间的株行距之间是等距的,栽种整齐,表现出一种整洁严肃的氛围。这在古代乃至现代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是主次尊卑的关系,这种左右对称的树木设置格局将成为一种权利和尊严的象征。
我国古建筑设计师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陶渊明,他是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古代建筑的设计师,在他的《桃花源记》中,对世外桃源的表述就有一种园林古建筑设计的理念。“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园林古建筑的建筑根据,还有“悠然见南山”是设计对景物的巧妙应用。古代的文人对园林古建筑的设计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文字的诗词歌赋、还有就山水园林的水墨丹青,有时他们则直接涉足古建筑的设计之中,成为名副其中的建筑设计师。他们设计的古建筑主要一种以自然景色为主旋律,有山有水的自然风光最主要的设风格。总之,建筑设计与设计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设计功底是密不可分的,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样才能设计出独具风格的建筑作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有悠久的5000年历史文化,这就是我国古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我国大多数古建筑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结合当地的自然风景,成为兼具经济效益的风景名胜区。使人们在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风貌的同时又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建筑艺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产物。
参考文献
[1] 侯芳.《试论现代建筑设计与古建筑设计的融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年05期.
[2] 张琳琳.《浅谈中国古建筑蕴含的传统文化》[J].《建筑学研究前沿》,2013年09期.
1装饰设计风格中文化的功能
建筑装饰不仅是多元文化的结晶,而且它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从建筑装饰的整体风格来看,一个好的装饰作品不仅有很高的观赏感受,还能够通过设计风格看出建筑物具体的用途,有很强的明确性。我国目前的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选用质感厚重的混凝土结构,但是随着新的材料及科技的发展,建筑装饰的设计风格充满了人文特性,从设计的颜色、图案等都可以感受到建筑物带来的人文气息以及科技观念和信息发展的进步。带有文化内涵的建筑装饰风格的建筑给人带来舒适愉悦的生活体验,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享受性,通过高品质的文化氛围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从而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以及带来一定的社会影响。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其二者的关系的研究,应该考虑到很多方面,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可以加深建筑文化的内涵,同时文化内涵的提升也可以促进建筑设计风格的日趋进步。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社会文化背景和当地的自然因素的制约,还与整个地区的文化氛围以及设计师和当事人的文化素养有关。
2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对文化的吸收
建筑设计的风格虽然是一种表象的表现形式,但是,其内在却渗透着包括自然情况、人文背景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因素,其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对于现代社会多元的建筑设计风格来说,风格更不是流于形式的呆板艺术品,而是赋予丰富地理和人文内涵的艺术活化石。贝育铭是著名的建筑大师,他曾经说过,一个好的建筑物,不仅要考虑带地点和当地的气候,还要考虑到当地的人文环境、历史状况以及大众的爱好等。所以,好的建筑设计风格的形成,首先是要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情况,还要根据时代特征和地区特色来构思和创造出独特的设计风格。设计师要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设计出优秀的建筑装饰作品,针对特定的建筑物要设计出不同的作品,设计师要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历史知识、绘画功底以及现代的设计手法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当今的社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人们对于建筑装饰的风格要求也日益多样化,不仅要从材料的选取上,在室内装饰的设备配置上也要能透露出人们对于建筑设计文化观念的改变,他们逐渐将视线转移到有完美的艺术风格的装饰物件上,从而营造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氛围。
3文化对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影响
建筑风格将内在的文化和引进的文化相融合,兼容并蓄,相互融合促进,内在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和传统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内心的使得建筑设计风格独具特色,或内敛,或沉稳,或者个性,都从根部影响着建筑装饰风格的设计;社会文化以及时代的文化潮流也为建筑设计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一些流行元素;而固定不变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又是风格设计不得不考虑的影响因素。现代的建筑装饰设计风格势必会接受外来的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因其具有异域风情而颇受大众的喜爱,这种中西合璧,混搭的装饰风格能够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和感官享受,个性的建筑风格使人们内心得到了平衡,最终引领更多大众对于建筑风格的选择。
4结语
建筑装饰风格的设计汲取了多元的文化,而多元的文化虽然具有兼容并蓄、异彩丰呈的效果,但是由于种类繁多、引进历史较短、大众观点相异,导致装饰文化对建筑装饰风格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在享受高品质的感官体验的同时,还应该采用一种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多元的建筑装饰文化。
作者:李曼
室内设计是指对室内环境的综合的设计,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和视觉环境等两个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包括光、热、声等物理环境及意境、氛围等具有文化内涵的心理环境。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在广义上都属于建筑学范畴,两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离,可以说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都要考虑到使用者的审美要求、使用功能的完整性、使用者的舒适感等等。
现代室内设计体现的中西文化风格
在中国,室内设计最典型的是中式建筑风格和中西文化结合的建筑风格。
1.室内设计中体现的中式建筑文化
纯粹的中式建筑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以最具代表性的清朝建筑风格为例,清朝建筑风格在造型上,突出厚实稳重的宏伟气度,在装饰的内容上大量地使用隐喻丰富的祥瑞题材表达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祝愿,但也不乏繁重琐碎。总体而言,纯粹的中式风格具有空间层次丰富、细节突显效果、饰品花样繁多的特点。
传统的中国居室十分讲究空间的层次感,这种对空间层次感的审美追求,在现代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中,仍然颇具市场,同时也得到了新的发展。现代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会根据住宅的使用人数的不同以及私密程度的需求,设计出具有分隔功能的功能性空间;同时,在需要阻隔视线的场合,使用中式屏风进行分隔,同时也展现出中式装饰风格的层次感。
承袭中式传统,现代的中式家居风格仍然对住宅的细节装饰非常讲究。特别是面积相对较小的住宅中,甚至达到移步变景的效果。传统住宅所采用的建筑构件如砖雕、门墩和窗棂等,也常常被用作局部的装饰,从而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永恒之美。
中式风格家居中,常常有各种不同的饰品被用作装饰点缀。这些饰品除了前文所提到的砖雕、门墩和窗棂等,还包括式样繁多的布艺、装饰画、灯具以及绿色植物等。其中主体装饰物仍然是宫灯、紫砂陶和中国画等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饰品,在空间布局中能起到点睛之用。
2. 中西风格的对比与融合
相比于中式家居对文化韵味的一贯追求和复杂化的风格,西方的设计风格更加追求单纯的外形、鲜明的色彩和简明的造型。纯粹的西式设计风格在细节上的要求苛刻而严谨,例如在吊顶、天花板的描金设计,但是在造型和色彩上更加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要求,风格趋于金属化和简洁化。现代西式设计风格则显得随意而简单,例如在色彩的组合上,淡黄色的壁纸,纯西班牙式的蓝色、蛋黄色家具,搭配不同的材质如现代油画,旁边摆放古典雕塑或石膏像,这种无规则的搭配,能给人以随意的舒服感。纯粹的西式文化在中国的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并不广泛,但是随着国际家居装饰潮流的发展趋于简洁化和金属化,富含丰富文化气息的中式风格也在渐渐融入简约的西式风格,体现出繁复华丽与精致简约的融合。
家居中的客厅是中西文化碰撞融合的最好的经典场所。极富中国风的屏风摆放,配以新型沙发,加上中式传统木质家具,点缀埃及装饰;中式传统木质家具搭配现代风格的油彩,玻璃餐桌搭配中式木椅,设计风格别具一格,经过对色彩、形体、材质等各方面因素的深入推敲,精心布置,使室内构图丰富而和谐。西式壁炉,加上西班牙式的雕花处理,西式油画,在旁边摆放八仙桌,这样的中西式混搭是现在室内设计中较为流行的。在现代中式家居中,加入西式元素的处理方法,对墙面的运用较为抽象化,在边桌上摆放佛头,加上中式灯具的点缀,配合新式简约风格的沙发,加上茶几上的盆栽和杯具的配饰,整体给人以协调感。
可以说,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是现在较为流行的室内设计风格。总结目前国内室内设计的流行趋势,主要有三大主流,即以原木为特色的富有质朴感的自然主义,流露出高贵气质的贵族风范主义和低调简约的简洁主义,其中又以自然主义风格的运用为最多。自然主义所讲究的是纯朴的自然气息、追求返璞归真的感受,因而在家具的选择上主要采用松木、枫木等原木家具,能够给人以清丽的舒适感觉。此外,设计中体现古旧的质感以及大自然的沧桑感,也是自然主义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对配饰材质的选择上,通常纯天然的材质更受欢迎,例如麻、藤、草、木质的装饰品能最完美的体现自然的气息;在室内空间里会避免出现工业气息浓重的材质,对门窗材质的选择上会采用原木材质,这样能够与屋内的原木家具完美融合,产生浑然一体的感觉。此外,开关插座也可选用原木系列的材质,使室内每一个细节都能给人以纯天然气息。简洁的欧式风格加上中式品味的实用装饰能更好地迎合中国人的口味,而且在设计的要求上也并十分严格,简欧风格只要求具有欧式装修的元素符号在设计中体现即可,例如欧式门、罗马柱的运用等。
中国室内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在我国,由于商业目标驱动、经济预算的限制和行业干预等因素的制约,造成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联系被阻断,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再加上许多室内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味地追求设计的个性化,不能有效的理解建筑设计师的意图和建筑作品的内涵,导致建筑风格和设计风格的严重脱节。然而建筑物整体的文化气质实际上是由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共同构成,建筑风格和设计风格的脱节会导致建筑风格的畸形,无论对于建筑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室内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的交流。
结束语
关键词:地中海风格;建筑设计;实际应用
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建筑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建筑设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代的建筑设计融合了很多生活元素在里面,地中海风格就是其中的一种,地中海风格是建筑设计者的的一个创新,建筑设计者就是将地中海风格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中,让整个建筑从外观上看,更加的浪漫、唯美,是具有建筑特色的,本文就是从地中海建筑设计风格中进行研究,让建筑设计不断创新。
1 地中海风格的总体特征
地中海风格的有自己的特性,在建筑中也是经常被应用的,地中海风格的最大特点就是生活融入到了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让建筑充满浪漫的感觉,就像是身在自然中,享受著大海的沐浴一般,将品味升级到了一定的层次,地中海建筑风格在生活中是常用的一种设计理念,以下是对地中海建筑风格的整体介绍:
1.1 形成了拱形的建筑空间
地中海风格有它自己的建筑形式,建筑的整体形状是拱形,建筑中的门和回廊是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建筑的,这样在建筑中,就像走在了真实的景观中,这样的建筑能够让人身心愉悦,地中海的建筑风格可以在建筑的墙面迥嫘邪氪┰浠蛘呷穿凿,这样在建筑中就可以让人体会到浪漫的感觉。
1.2 色彩是纯美的
地中海风格是通过颜色的搭配形成的,这种颜色的搭配只需要三种搭配方式,分别是蓝和白、黄蓝紫和绿、土黄和红褐,这三种搭配就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设计,让人们可以进行颜色的转换。
其中蓝与白是地中海风格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色彩搭配,这种色彩搭配就是将白色村庄与海滩进行联想,将窗户和们使用白与蓝进行搭配,还可以使用贝壳等海中的装饰物来对房屋进行色彩的搭配,这样就可以将蓝雨与白的颜色对比发挥到极致,这样才能够让建筑特色不断进行体现,让人们在建筑中可以进行充分的想象,蓝与白可以让人们知道色彩的重要性,就像身处自然中,这样的建筑就是地中海风格的建筑。
黄、蓝紫和绿是将向日葵等各种花卉的颜色在建筑物中使用,让色彩可以对建筑形成一种敏感性,花可以表达出浪漫的特性,还是一种自然现象的体现,这样的建筑特色中就可以让你体现到不一样的建筑风情,在地中海的建筑设计中,需要对色彩进行对比,这几种植被的颜色还要与绿叶的颜色相适应,可以让人们享受到建筑的美感,让生活在这种建筑中的人们体会到地中海建筑独特的设计方式,犹如身处在自然中,这种建筑设计模式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但是在地中海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对建筑设计理念进行研究,只有了解透彻才能够在建筑工程中使用。
土黄和红褐色是沙漠、岩石、泥土等独特的景观,这样的建筑融合了天空广泛的感觉,让建筑设计理念与土黄和红褐色结合,这种深层次的色彩可以给人们一种广阔的感觉,这样人们生活在建筑中就可以体验到建筑中独特的感受,令人心情开阔。
以上就是这几种建筑设计的主要色彩效果,利用这几种儿菜进行搭配,可以将我国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地中海建筑风格相结合,对地中海建筑风格进行再创造,形成我国特有的建筑设计风格。
1.3 不修边幅的线条
不修边幅的线条就是指建筑风格中的线条设计并不是直线型的,线条进行变化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建筑线条,属于浑圆造型,线条主要的特征就是不规则,因而无论是家具还是建筑,都形成一种独特的浑圆造型。白墙的不经意涂抹修整的结果也行成一种特殊的不规则表面。
1.4 独特的装饰方式
在构造了基本空间形态后,地中海风格的装饰手法也有很鲜明的特征。地面则多铺赤陶或石板。主要利用小石子、瓷砖、贝类、玻璃片、玻璃珠等素材,切割后再进行创意组合。素雅的小细花条纹格子图案是主要风格。同时,地中海风格的家居还要注意绿化,爬藤类植物是常见的居家植物,小巧可爱的绿色盆栽也常看见。
2 地中海风格在建筑景观中的实际运用
在当前住宅区的规划建筑景观包括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赋予这个住宅区一个精神,强调地中海所谓的地域风情,不是简单的建筑符号,不是符号的简单嫁接,讲的是健康、阳光、休闲。在一些地方我们会承载相应的符号,更多的是阳光健康和休闲,这是我国需要的。现选取了目前国内该风格比较典型的楼盘,加以浅议。是一个风情水景建筑社区。项目定位定位是以人为本,以水为中心,以阳光风情为主题的社区,在里面不单是气侯,它的整体实际环境,更重要是生活的方式和旅游的方式,形成的所有地中海的风景,项目本身没有办法改变气侯条件,所以从项目操作以及设计上把一些实际的环境,一些氛围,生活的方式,以及活动的形式创作出来,形成一个所谓的地中海阳光的一个生活模式。以水为中心打造地中海风情的开发模式。是以人为本、以水为中心的一个居住项目,它以打造地中海阳光风情为主题,在居住小区内打造3.8万平方米人工湖,创下全国之最。
2.1 整体规划整个社区规划为8个组团,都以水景为中心布置规划,以创造地中海阳光浪漫休闲生活方式展开。(1)南北两岸设计北岸设计风格采用规则的几何刚性线条,同时建造了亲水木栈道和临水大平台,充分体现了地中海的风格,建筑与组团花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了更大的亲水空间。(2)用组团产生不同的小空间顺驰领海建筑物也是因为南北朝向的关系,可以增加居民看到水的机会,每一个路口进来看到的就是3.8万平米的人工湖。
2.2 强调建筑与水景的联系项目建筑物的朝向以南北为主,也增加人跟水的连贯,整个湖面线路的处理,在北面主要一个比较阴的面活动性比较强的建筑,跟广场有一个直接连接,人可以绕到水边活动,南边一个比较自然的形式,软性的暗线处理,增加它跟公园、山丘,跟植物的一些关系,变成在这个湖面上一个硬的处理,还有软的处理,增加人对水的不同感觉。
3 结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环境及其质量。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其个性,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这一点已经是勿庸置疑的。所以,很多开发商也在尝试着不同的居住区风格。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的景观,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它更好地融入到国内的景观中,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装饰;风格;文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建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已经从只求居住舒适安全,转变成了舒适与美观并重。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水平深受本民族地区文化内蕴的影响。这种审美上的需求引导了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变化。
一、建筑文化
建筑文化就是反映在个体或群体建成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背景、历史和所属地区地域特点。它由内核文化和外援文化共同组成的。内核文化表现的是文化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本质性的东西,是古老、纯种、发育完善、根深蒂固的文化部分;外援文化非自生,是新式文化,也可以说是吸收和包容下的外来文化,它年青且非纯种,并没有完全发育。内核文化的传承能力是很强的,透过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我们可以追寻到其背后蕴含的一脉相承的本质和精髓,深入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建筑文化的发展与更新可以通过两种途径:
1、利用内核文化自身的聚变或者裂变进而生成推动其变化更新的巨大能量,这种途径发生的动力是从内核文化的本质结构中产生的,因而这种建筑文化的发展和更新是积极有序的,与其产生的文化背景有着一致、和谐的关系。
2、利用外缘文化来冲击和渗透内核文化,从而推动整个建筑文化进行革新。尽管刚开始会显得生硬、无序、消极,但在长期作用之下,外缘文化会和内核文化形成一个相互适应与融合的关系。站在全面发展观的基础上来看,这两种方式常常是要相互共生,共同作用,以此来促进人类文化的进步和变革,完成质的飞跃。而我国内核文化的积淀十分深厚且日渐增大,内核文化传承过程进程缓慢、负荷过重的问题,对于外缘文化的反应与容纳的能力还不够。在这厚重的内核文化中,有一部分已经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筑的发展要求了,反而可能会阻碍我国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因此,我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师在构建和完善建筑文化体系的时候,要重视减轻内核文化负担,吸收外缘文化,并将外缘文化顺利溶于内核文化,创造出我国建筑文化新的生命力。
二、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的探讨
风格与文化的探索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说到“每一个建筑都得个别设计,不仅和气候、地点有关,而同时当地的历史、人民及文化背景也都需要考虑。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地建筑仍各有独特风格的原因。”室内设计风格的形式,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伤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特点。
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至家具的风格流派的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
将风格的外在因素(民族特性、社会体制、生活方式、文化潮流、科技发展、风俗习惯、、气候物产、地理位置)和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个人或群体创作构思,其中包括创作者的专业素质和艺术素质)相结合,从而赋予所设计装饰的内容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的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将体现艺术特点和创作个性的各种风格(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自然风格、混合风格等)溶入我们所设计的具体装饰工程中去,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论是物质技术的,还是精神文化的,都具有历史的延续性。追踪时代和尊重历史,就其社会发展的本质讲是有机统一的。
三、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在现代,建筑的室内设计具有功能复杂而又多变的特点,随着我国室内装饰材料及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得室内设计和建筑装修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所追求的室内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建筑的装饰中,一种建筑风格或流派的形成,往往对文化及艺术以及诸多的社会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对自身周围环境的需要更加注重对环境氛围、文化内涵和艺术质量等精神功能的需求。在室内设计中,不同流派的产生发展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发展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同时还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总而言之,做好建筑风格与建筑文化的研究,能够实现建筑本身更高层次的和谐,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享有和发展,最终做到在遵循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对历史的超越。
四、建筑装饰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的延伸
在建筑装饰设计上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所以不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不变的。这就使得传统造型艺术的吉祥意味同样适用于现代的建筑设计,在传达现代人的设计意念上具有同样的适用作用。人们通过反复描摹一个图形,不仅能够得到审美意义的外形,还可以让图形具有更深层的象征意义。图形符号能够实现建筑内在意义的外在表达,能够实现观念的具体外化。这些意义最初大多出自对自然的崇拜和宗教崇拜,进而衍生出期盼生命繁衍,富贵康乐以及祛灾除祸等吉祥象征意义。符号在历朝历代的器具装饰中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而通过对图形符号这种“形”与“意”的历史延伸与衍变,还可以得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形”的演变,都不是对其原始“母题”的彻底否定,而是能够通过建立新的审美观念来赋予其以新的形式,从而使这些“母题”不断的丰富与拓展。
五、现代化传统建筑装饰风格设计
在现代化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设计中,最成功也是最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能够实现置身建筑中能够感觉到传统建筑文化及精神,但却找不到一处与传统建筑的实例有直接关系的地方。也就是说,能够将传统的亭子放在玻璃幕墙的楼顶上,或在入口处通过放置传统的拱门,把传统的装饰标志放在外墙的楼角及砖上,或以混凝土仿做斗拱,这些可以说这些做法只能算是一种仿古设计的例子,如果能消化及吸收传统建筑的精华,实现项目设计有关事物的了解,两者便不谋而合,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传统的精神。
结束语
建筑装饰设计风格的发展与扩大是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需求日益深化的必然要求。它深受建筑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推动建筑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滨.建筑外饰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关系博弈论[J].建筑.规划.设计,2007(07).
[2]张明霞,杨斌.浅议建筑设计风格与文化[J].大科技,2012(06).
[3]花建兴.试述建筑设计风格与建筑文化存在的内在关系[J].建筑.规划.设计,2009(02).
在整个现代建筑设计系统中,室内设计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并对建筑整体设计产生一定影响。为能够使室内设计效果更加理想,建筑整体设计更加和谐,应当将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通盘考虑。因而,本文就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关系、实现途径等内容展开探讨,进一步阐述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意义。
关键词:
室内设计;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诸多商业写字楼、企业总部办公大楼、医疗建筑、市政服务中心建筑拔地而起,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再加之,东西方审美意蕴不断融合,建筑围护结构也由实体砖墙转变为大面积玻璃幕墙,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对室内设计及建筑整体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的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进而使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实现有机结合,使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的关系更加和谐。
1建筑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1.1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的异同
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两者存在共同之处。对于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而言,两者均应先行保证建筑工程使用功能得到满足,比如在设计时应当满足人们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同时,再对这些相关功能需求及设备进行综合考虑,两者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及经济条件制约。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两者均需要与一定辅助条件相结合,从而合理进行制图以及构思。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两者存在一定差异。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主要对整体建筑结构及外观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对外部各个方面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合理进行空间设计。对于室内设计而言,其主要是在建筑工程基础上对某个特定空间进行外部环境设计及内部环境设计,同时依据客户要求,通过色彩、功能、材料应用等方式进行室内空间环境营造。
1.2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关系
首先,室内设计和建筑整体设计之间存在一定的“秩序”关系。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一种延续,是空间改造与升华的又一过程。建筑设计的功能、气质、空间尺度等要素都深深影响着室内空间的风格、档次。当然,从现代建筑来看,室内设计也将反作用于建筑整体,在当今四面玻璃幕墙围护的建筑外观中都将渗透着室内设计的掠影,对建筑整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基于建筑主体工程完成后现场所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室内设计可进一步补充及整合,这样才能够使建筑物及建筑室内在大自然中较好融入,使用户体验得到极大提升。其次,建筑主体的空间构造及相关配套设施会对室内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建筑消防水管位置,暖通风格大小、厚度,电气桥架等设备设施的影响。所以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还应当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合理规划及布局[1]。
2建筑室内设计及整体设计一体化实现途径
2.1室内设计人员应当参与整个建筑设计过程
在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一体化设计得以较好实现,在确定建筑主体设计方案之后,室内设计人员应提前介入建筑整体设计提出自身观点及看法,并且要与建筑设计人员深入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建筑设计空间及室内设计空间,由此一来,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才能更加协调、空间更加和谐。通常情况下,室内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建筑设计限制,为能够使这种限制减轻,应当使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相关内容实现有效融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室内设计人员可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讨论,合理调整各自设计方案,从而使有效融合得以实现。
2.2室内设计风格及建筑设计风格有效融合
在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过程中,为能够使一体化设计得以有效实现,使室内设计风格及建筑设计风格基本实现统一,其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融合、视觉融合以及心理融合。第一,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文化融合。在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一体化过程中,文化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当今社会中,建筑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不同的建筑而言,其所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建筑设计风格通过情况下都会受到历史发展、风土人情以及社会形态等相关因素影响,因而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对各个方面的文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对历史、社会以及民族与地域等相关内容进行解析,从而使室内设计风格与建筑风格一致,在文化上起到一脉相承,起承转合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设计工作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依据建筑整体对室内设计文化气质进行确定,比如,可选择特定图案、室内装饰物及色彩等使地域文化得以体现,同时结合现代化设备及材料,从而使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文化融合得以较好实现。第二,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心理融合。对于不同建筑物而言,其外部特征也将传达出不同的气质,例如政府办公大楼给人以气派、端庄、稳重、肃穆的心理情感。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设计手段的运用,对建筑所传达出的心理情感进行解析,设计师可利用对人们心理具有较大触动的一些装饰元素,进行特殊安排,比如设计图案、雕塑、建筑布局形式、材质、空间尺度等元素进行内外衔接与融合,从而实现心理融合。第三,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视觉融合。通常而言,物体形状、尺寸以及色彩等各个方面因素均会影响人们主观印象,很多人都是通过视觉对事物进行感知,因此在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过程中,为能够实现一体化设计目标,则应当注意实现视觉融合,设计人员可对整体建筑中相关视觉元素合理挖掘,在此基础上将其在室内设计中合理引入,通过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能够在视觉上实现相互协调及统一,从而使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一体化能够得以更好实现[2]。
3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一体化重要意义
在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过程中,积极实现一体化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首先,它可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实现资源节约。在建筑设计前期阶段,通过室内设计地前期配合,对建筑空间结构及相关配套设施中不合理之处可及时进行修正,有效防止由于室内设计及建筑设计两者要求存在差异而造成地返工,从而可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实现资源节约。其次,使建筑整体设计与室内设计高度统一,实现文化、视觉、心理要素上的一体化,由此达到人们对美的更高追求。最后,对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实现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一体化过程中,可使建筑外部及建筑内部各个方面设计均应当以同一理念为出发点,可从整体出发,对各个方面进行协调设计,从而使各个方面能够得以共同协调发展[3]。
4结语
室内设计作为当前建筑整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能够使其得到更加满意效果,达到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追求,应当积极推进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设计一体化,使两者实现文脉上的一脉相承、形式上的内外呼应、气质上的里外相连。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在把握室内设计与建筑整体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有效途径实现一体化设计,从而使室内设计及建筑整体完美融合,呈现于高楼矗立的大环境中。
作者:潘树峰 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左时轮.探析住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一体化[J].建材与装饰,2016(19).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人本思想;运用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人本思想起源于二十世纪的美国一个心理流派,它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本性和自我实现,能够使人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认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现在,人本思想被广泛应用与建筑设计中,通过建筑表达人的心理诉求,实现人的各种满足。
二、 人本思想运用在建筑设计中的基本思想分析
1、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大众利益需求
“以人为本”思想方针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固然有着它的人本理念所体现的重要现实意义。因此,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风格,应充分为民众的生活居住需求而着想,并加以周全分析、考虑后而谋划设计风格。也就是说,人本思想中的建筑设计首先需要考虑设计项目中的居住人群,是否是贫困阶层,抑或是弱势群体,或者是社会高阶层人士等,进而才能从根本上考虑建筑原材的使用,做到节能、绿色、低碳、智能化等。
2、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中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应向人性化靠拢
“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要讲究细节,即细节决定成败,进而才能逐步体现在各设计版块中,实现处理好细节问题,向人性化靠拢。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不论是在项目动工原材方面,考虑好节能问题;抑或是在地方建筑风格上讲究地域风格融合的设计,都应当注重现代建筑的科学设计手法,以此才能打造一批深谙我国历史文化底蕴,并且适宜人们居住的高端现代住宅。
三、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发展到今天,人们的注意力已经从建筑本身越来越多地转向人的情感建设,人的情感与建筑之间搭建起一个无形的桥梁,这是建筑设计的一个走向。建筑与人是息息相关的,人就是建筑的一个潜在环境,这个环境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它是维系人类生产、生活、文化活动等各领域之间动态的平衡要素。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的发展,现代主义建筑随之产生,由于初期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对“人情”的忽视,产生了“冰冷建筑”,“世界风格”的现象,使人们油然而生乏味感。建筑的发展必须将人的情感与工业文明综合考虑,吸取欧美等地区现代建筑发展经验,以中国礼教中“人”为建筑创作基点。以横向、纵向两种观念结合为手段,根据建筑功能及所处环境不同,对不同建筑物设计风格区别对待。有的建筑要效率、讲经济、讲速度。如:工厂、实验室、医院、航空站等。有的建筑类型就要重情感,甚至当作艺术品来对待。如:对于公园里的庭榭、名胜风景区的宾舍、陵园和骨灰堂等,这就希望它们有特别的样子、特别的气氛。现代建筑发展趋向是创造更多的能满足人的情感的东西与人的真实需要相平衡,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相平衡,这才是建筑设计发展创造的必由之路。
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是围绕着“人”来展开发展的,以人为本就是核心,建筑需要灵魂,需要感情,只有带着这样的思想,才能使得建筑设计走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建筑设计必然要融合情感设计,情感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实现
四、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有效运用探讨
人本思想运用在建筑设计上体现出的事自然本性、自然条件和建筑风格的有效融合,能充分让人抒发自身情感与意识,进而由人的自我主管意识来主导实际行为的落实,以此达到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发挥设计潜能以及现实价值的重要目的。而信息时代的莅临,人们也已经实现了从工业时代面向信息时代的经济转型,相关建筑业内人士则高调指出过:在21世纪的高消费则是面向回归大自然而展开的一系列消费经济举措。故而,运用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上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讲究客观创新,谋求客观发展设计之路
具体而言,在建筑设计上强调运用人本思想,就是首要先做到生态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从而需要周全考虑好自然环境状况,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能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建筑原材的有效利用,采用被动采暖太阳能合理利用,照明合理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协调设计,装潢风格利用自然元素等,都应做到事无巨细,考虑周全。以当前“绿色建材”设计概念应用的角度出发,应尊重自然条件的协调融合,不搞病态居住空间,不过度粉饰污染问题,节约能源的前提下解决人力、无力,实现不铺张,不浪费才是关键,以此才能打造适宜现代都市人类生存的居住空间,使建筑设计面向自然,实现节能低耗。
2、在面向未来建筑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如若体现出人本思想,就必然要追求物质功能和人文精神的全面体现,在讲究把控其两面性的建筑风格上,创造出符合地域性建筑的别致风格建筑,以此才能在建筑意境、风格、精神、情趣、文化等方面提高建筑水准,讲究自然简洁、功能多样、风格创新、追求细节,以致备受现代人们所欢迎。
未来建筑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经济道路中,必然要将人本思想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且也要将行动落实到实处。因此,首先需要做到对地方、地域建筑风格、建筑文化的全面理解,以把控其建筑文化场所的文化支脉;其次,在了解民众的需求上,发挥建筑功能最大化,采用最为合理的现代技术进行人性化设计;再者,要在保障节能低耗、低碳的基础上,能够树立能量循环运用的设计意识,最大限度的提高运用可再生建材的使用范围,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及污染。最后,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自然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能源使用设计对策。当然,除了能够将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方面运用最大化,做好以上细节,就必须依照几点主要原则。
3、营造自然的生态设计环境
在建筑风格上,生态平衡也尤为重要。在1935年,斯坦力曾经提出过关于“生态系统”的学说概念,他着重强调了人们应认清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环境的关系,不能将两者分割开来。即是说,在自然界中,只有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并相互作用的存在,两者共同作用才能构成一个整体。同理,为了追求人文思想理念的建筑设计,就必然依赖自然环境所带给人类的宝贵条件。比如,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栖息地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界和功能,再发展中系统内各种生物的因素和环境内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而我们要做的是不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不能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应遵守自然环境自古以来定制下来的准则,合理开采资源、利用资源、谋福人类。因此,带有人文思想观念的建筑设计,必然能够造福人类,营造出自然的生态设计环境。
五、结束语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经济各领域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不例外。人本思想的兴起和盛行并不是以发展经济作为绝对的目的,而是人性化、精神化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要高度重视人本思想的运用,使其真正达到为人们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航,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人本文化的意义及应用[J]大众商务,2010
【关键词】:现代建筑; 风格设计; 特殊创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办公室、酒店、餐厅、商场,还是住宅等各类工程在设计上是向往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创意空间。随着设计业的蓬勃发展,设计者对每一个新的工程就是一项新的挑战,他们将会全力以赴去创造自己的新作品。
1 建筑的特性及建筑设计的特点
在对建筑设计的特性进行衡量时,可以从思维的层面和艺术的角度两方面来进行考虑,建筑设计不仅是设计规则和组合技能的运用,由于设计是由人的大脑来进行完成的,所以其将大脑内已有的和可以组合的东西进行运用,从而使建筑设计的诸要素能够达到某种均衡性。而建筑设计需要具有实用经济,这与其他诸如绘画之间的艺术在制作上所耗费的代价是无法进行比较的,但在设计过程中,受到资源有限性的制约,所以大部分建筑在设计时都会以实用经济作为其第一原则。
2 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
2.1明净简洁。谈及设计风格,明净简洁最为设计者所喜爱,并多以富有现代感的表现手法去处理。在各种设计元素里,空间的安排与运用最为重要,宽敞的空间带给人舒适自然的感受,因此着重视觉上的空旷感,间隔上的妥善分配就是其重要的处理手法之一。
2.2物料的搭配和色彩的组合。物料的选取主要取决于环境因素,例如一所海滨之屋,为了避免潮湿,地板不宜选用木料,而选择云石、麻石之类则较适宜;至于色彩的组合,设计者可根据个人偏爱的色调,想象的背景下,有利于营造气氛和突显特殊的设计风格。
2.3设计意念。在满足客户所需的条件下,再加入自己的设计意念,通过适当的处理手法,营造出别具风格的生活环境。 室内设计中经常碰到有些住宅面积小,个人占有的空间不多,因而,在空间的运用上,主张以简单的手法去处理,习俗达到空间倍增的效果。所谓的简单,是泛指一种简约的格调,主张利用不花巧的线条,不复杂的材料,营造一个舒适自然的场景,以增加视觉上的空间感。同样地,较为浅的色调容易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再者,淡素色泽有助光线的折射,能加强室内的光度;在一片素净的背景下,不管是强烈的对比,又或是和谐的配衬,都能突显出室内每一处设计。灯光在室内设计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灯光控制有助于营造气氛,增加层次感,因此,每当进行一项工程时,设计者们必定会在灯光效应花大量的时间和心思,务求达至完美。
2.4极简、怀旧、艺术品味。登堂入室千禧年的家俱的选择及空间陈设概念将回归到反璞归真的自然隽永风格,不论在造型、色彩或世居是动线的安排、居家风格的呈现上较不同的是,简约不再只是简化的线条和单调的形制,设计元素加入了更多对“人”的尊重及人性化的温暖设计。
2.5简约、质朴。简单、自然的生活空间却能让人身心舒畅,感到宁静和安逸;藉着室内空间的解构和重组,便可以满足人们对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让他们在纷扰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缔造出一个令人心弛神往的写意空间。把这种理念融入设计里,摒弃了吹毛求疵的形式美,否定过分的堆砌和浮夸,通过清晰,简明的线条剪裁和素净质朴的家具组合,构建出舒适、自然、明快的居家风格。
3 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意策略
3.1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现代化建筑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的外部环境及场所也对建筑设计构思产生积极影响,甚至包括空间因素、建筑形式等难以具体、形象体现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其本质就是将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相结合,体现建筑内在统一与和谐的逻辑规律。因此,现代建筑设计应尊重环境的多样性与整体性,将建筑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并融为一体,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这既是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体现,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对环境文理与城市文脉的充分尊重与认同。
3.2建筑设计应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建筑的人文趋向是人们心中归属感与认知感的聚焦,体现了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价值与象征意义,也是与人们自豪感相结合的全新美学意向,它们均通过城市现代化建筑反映出来。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尊重环境的多样性、整体性,是影响设计整体艺术形象与现代新美学建筑观念的重要因素。同时,也能反映建筑设计艺术的特点。
3.3现代建筑的智能发展趋向。现代建筑的智能化就是将高新技术(如智能型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等)与建筑艺术相融合。在建筑中,人们能够获得现代化的办公条件与通讯手段,其中温度、照度、湿度等可以自动调节,并通过利用自然界的冷、热、光、大气等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
3.4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家庭办公亦成为现代住宅的一项必备功能,将办公与居住合并在一个空间内,其实现的核心技术就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团体、集群式的合作形式,通过网络连接,实现独立、自由的工作方式,将办公分散在家居中。数字化的住宅除了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带来自由外,还有效地节省了城市的办公建筑占地面积,减少了环境污染,避免了交通阻塞,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现代建筑的必然需要。
3.5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现代建筑也开始趋向于生态建筑发展的方向。生态建筑作为一个宏观概念,涉及到新材料的应用、新能源的开发、新技术的进步等多个方面,它不仅限于建筑本身,而且关系到社会的整体生态环境状况。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注重对节能与耗能资源的比较,加大对生态建设的关注,主要有材料的综合运用、传统技术的革新与新技术的支持等方面。
综上所述,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应该是美观现实用并重的。只有美感而欠缺实用性的设计,对设计师来说,可能已是称心之作,既切合设计追求美的目标,又能满足设计师一已的创作欲,但对于最终的使用者而言,只能带来悦人眼目的效果,从而因未充分考虑实用性而引起诸多不便,结果成为失败之作。因此,创意是建筑师的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态度,所以就需要设计师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各种自然知识积累。有些创作的灵感并不是来自建筑,而是来自电影、文学、艺术,甚至是生活,创作灵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设计;民族传统;传承;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加强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不仅是助推我国建筑设计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我国建筑艺术活力的试金石,更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重要载体。那么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如何在建筑设计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呢?
一、我国建筑设计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必要性分析
因过分的追求建筑工程质量和进度,往往建筑外观设计被忽视,就当前来看,我国的建筑设计呈单一化的发展趋势,现代人对建筑外观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建筑本应具备的艺术效果难以体现出来。因而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一些民族元素,加强传统民族建筑风格的传承对当前这一现状的改观具有十分重大的帮助。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在建筑设计理念中融入传统民族建筑风格,将建筑外观变得更加多元化,才能满足当代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要。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稀缺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然而其外观设计已难以使用时展的需要,加之人们对建筑外观设计艺术的理解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审美情趣更加丰富,因而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在设计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以焕然一新的建筑外观给受众与众不同的感受,提高建筑设计文化韵味,丰富设计内涵,才能助推我国建筑设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1]。
二、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问题
在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问题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希望与广大设计人员一道探讨和交流,确实做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传承工作[2]。
(一)设计人员在传统建筑文化精髓方面的理解肤浅
作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人员,只有具备超强的理解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领会传统建筑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和设计精神,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建筑的设计风格。然而对于现行,我们不得不感到叹息,一些设计人员在传承传统建筑风格时,往往只模仿外表,而难以将建筑的活力和灵性充分展示出来,缺乏设计的传统建筑艺术内涵。虽然我国建筑组合了一些科学原理,但也体现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往往设计的角度是从专业建筑来分析,并没有分析我国建筑实质,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建筑,几千年来,我国古代的宗法思想与礼教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思维,传统建筑中的诸多设计都体现了等级制度文化,如四合院、九宫格等建筑的设计,加上我国疆域辽阔,各地文化差异的不同所设计的传统建筑风格也别具一番情趣。而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往往不中传统建筑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理解,因而设计的建筑作品艺术价值极其有限,那么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就是“理所当然”。
(二)设计人员的民族传统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尤为缺乏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造就了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很多建筑设计人员的民族传统建筑设计专业知识尤为缺乏,亟待“充电”。而究其根源主要是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往往同时担任多个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的任务,因而通常的做法是查阅有关传统建风格设计的文献,并提炼作者观点,并将其融入自认为具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建筑设计方案之中,此做法虽能节约时间,但缺乏对现场的调查和研究。因而对于传统建筑的设计往往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仅会浪费设计资源,还会影响自身专业设计水平的提升。
(三)设计人员“剑走偏锋”,实践能力差
在建筑设计中,为了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首先就是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并对教育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提高设计人员的传承意识。当就目前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而言,建筑学教育与实践中,没有对二者的结合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过分注重艺术,使得建筑和艺术二者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凸显出来,设计人员往往“剑走偏锋”,虽然具有一定的传承意识,但由于实践能力有限,就很难讲民族传统与实际建筑的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三、关于促进我国建筑设计中民族传统传承与发展的相关措施分析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人员,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传承民族传统已然势在必行。那么在民族传统传承过程中应做好哪些工作呢?
(一)致力于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设计
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作为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将建筑作为继承和发扬文化的载体,致力于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设计,为建筑设计含金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二)致力于现有传统建筑的保护
致力于现有传统建筑的保护不仅是继承祖先继承古建筑和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为自身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的重要保障,有助于自身设计水平的提升。
(三)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素质水平的提高
作为设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民族传统建筑风格设计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于建筑外观设计之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始终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从而为做好建筑设计传统建筑传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传统的建筑装饰手法等不能够仅仅的停留在简单的传承层面,更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并且要主动的学习并融入一些当代建筑设计的先进方法以及先进理念,从而使得设计作品符合现代建筑功能的需求,顺应时展的潮流。树立扬弃观点,推动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的辩证发展。建筑设计工作者要不断的提升个人素质和能力,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和体会。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需求紧密融合,以推动我国建筑设计事业的完美转型和升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设计中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自身存在的不足,致力于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设计、现有传统建筑的保护以及自身专业技术素质水平的提高,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并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促进自身专业技术升华的同时推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天.浅谈建筑与文化和艺术的交互影响[J].河南建材.2012,(06):146-147.
[2]李秉奇.传承与创新:抗战陪都文化建筑风格探索与实践――重庆市委礼堂改造设计项目[J].重庆建筑.2013,12(01)1-5.
[3]王涛.当前我国建筑设计民族传统的传承及问题[J].华中建筑.2011,(07):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