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用研究报告

信用研究报告

时间:2022-03-26 07:45: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用研究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用研究报告

第1篇

    在上述种种报告中,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相对更为中立,分析也更为全面,因而尽管其中可能有这样或者那样不全面和准确的地方,但是同样值得我们予以关注。在这份2002年10月的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宣布在综合考虑了在政府主导下的银行业改革措施、市场开放带来的压力、整个银行业正在面临的挑战等因素之后,将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确定为稳定。

    一 穆迪公司对于中国银行业的总体评价 

    在研究报告中,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的银行业在改革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是中国政府在制定其改革日程表时优先考虑的行业。这是由中国独特的改革路径所决定的:中国银行体系积存的高额的不良贷款,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轨的成本;中国政府如果要试图建设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必须要寻求适当的方式和渠道为这些巨额的成本买单,同时控制新的不良贷款在银行体系中产生。

    因为中国银行业目前问题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其解决也需要一定的步骤和阶段,同时也考虑到银行改革过程中可能来自金融、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压力,穆迪公司认为在稳定压倒一切的前提下,目前如果断然全面在银行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必然是弊大于利。这种渐进的改革思路显然与前述高盛公司激烈的银行改革思路有明显的区别。

    由于国有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性的地位,因此国有银行改革的进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对于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进展的评价。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继续垄断中国的金融系统,它们也是整个系统风险的来源;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业务范围狭窄、国有企业表现不佳、沉重的税负和僵硬的利率政策,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很高,而资本水平则很低。四大银行由于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核销自己的不良贷款。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强调,如果单纯依靠银行自身的经营,四大银行很难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偿付能力;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国的银行有可能需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谁应当为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买单”的问题,巨额的不良贷款已经形成,损失也已经形成,要回避这个尖锐的问题显然是难以持续下去的,在穆迪公司看来甚至可能会威胁到国有银行对于金融体系偿付能力的支持水平。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评价。如果按照穆迪公司的看法,研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就必须要注入更多的公共资金,但是如果在注入公共资金的同时又不能给国有银行形成预算软约束的预期和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目前看来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从总体的发展趋势看,尽管中国的不少银行的负责人反复强调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问题,在穆迪公司看来,中国银行业的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机制仍然不佳,由此穆迪公司预期政府在未来五年内将国有银行转变为按照市场机制运营的商业实体的目标显得有些过于乐观。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判断:我们的监管机构陆续宣布的一系列银行改革和发展的目标,究竟是否可以按期完成?

    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提及的中国银行业在2002年可圈可点的改革进展并不多,无非是一些国有银行开始意识到来自中国政府的直接支持在将来会逐渐消失,有的国有银行采取了新的风险管理措施,有的还退出了无利可图的产业,撤并了位于不太富裕的农村地区的经营网点。另外,一些新上市的银行经营状况相对较好,机制也相对较为灵活,穆迪公司甚至乐观地认为这些上市银行可能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新的标准,这些银行的成功在穆迪看来甚至也有可能引领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困境。如果考察目前为数不多的上市银行并不十分出色的经营业绩、以及新桥集团入主深发展之后发出的“随处可见可以改进、创造价值的空间”的感叹,我们认为穆迪公司确实是高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可能的影响力,也低估了这些上市银行在股权结构、市场竞争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从具体的银行业务领域看,穆迪的研究报告特地提及了中国的银行业在2002年的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是增长的亮点,但是穆迪认为因为中国缺乏良好的信用文化以及个人信用数据的积累而制约了这些业务的发展。实际上,信用数据的积累和个人信用风险的管理并不一定有一个统一的、适用于全球的模式,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同样可能寻求到消费信贷业务和信用卡业务的增长空间和立足点,只是银行业是否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来把握这些业务的增长能力而已。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特地强调说2002年中国的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不能令人满意,并且认为相关政策和定价措施都不是十分明确是重要原因,实际上2002年中国的银行业对于中间业务的重视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中央银行在对于中间业务的管理方面也显著地放松了管制,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趋势,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到,如果价格的管制能够进一步放松,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在2003年会有一个显著的发展。

    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对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判断与许多媒体的刻意炒作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实际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速了整个银行业的自由化,而且这些影响对于中国内地的银行的影响会在不远的将来逐步体现,但是,穆迪公司也坚持认为,外国银行的竞争则要在更长的时间以后才会对本地的银行形成真正的威胁,而且这些国际银行会带来资本和专业技术。穆迪公司没有看到的现实是,由于中国银行业在激励机制、市场开发机制、公司治理等方面与外资银行相比处于劣势,中国的银行业在客户和市场创新等方面正在逐步被边缘化;规模十分有限的外资银行重点争夺的就是中国银行业中最为优秀的客户、最为优秀的人才、推出的也是最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这一趋势在媒体刻意炒作的南京爱立信事件之后已经成为当前国内银行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趋势。

    二 2002年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银行业洗牌还没有展开

    在比较中国的银行改革与工业企业改革时,中国的银行界人士经常强调银行业改革是落后于工业改革步伐的,现在这一判断也出现在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在此基础上,尽管穆迪公司认为中国政府五年内将国有银行改造成真正的商业银行的目标有些过于乐观,但是穆迪公司还是认为会有一些银行在改革的过程中的表现将会优于其它银行,而且这种优势会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加强。显然,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只是在2002年这个洗牌过程并没有充分的展开。

    首先看国有银行。因为国有银行的地位是如此的重要,穆迪公司强调认为国有银行在可预见的将来将会一如既往的得到政府的支持,但是穆迪公司坚持认为国有银行要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必须得到政府的帮助,其别建议要政府在恰当的时候注入资本金。这显然是呼吁政府注意在银行体系积累的巨额不良资产及其可能对于银行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安全性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压力。一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四大银行依然垄断了整个系统的资产、存款和贷款,根据穆迪公司的统计,目前四大银行占整个系统存贷款的份额分别为67%和61%,贷款市场份额的下降(1998年为68%)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表现不佳,而这些国有企业是四大国有银行的主要客户。

    与国有银行在保持垄断地位下的市场份额下滑相对照,中国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市银行的增长空间有所拓展。穆迪公司注意到,20世纪八十年代建立的10家股份制银行已有4家上市,这些银行目前看来盈利能力更强,不良贷款率更低,其关注的客户重点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外国公司和合资公司;而且这些银行也易于吸引外资银行的合作。穆迪公司还强调,中国的城市银行增长很快,一些银行,如上海银行、南京城市银行,已经获得了外资银行的投资,但城市银行的管理和内部控制水平也不高。我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外资银行进入之后,其在目标客户的定位、目标市场的界定、已经相应的经营方式上,外资银行实际上与国有银行基本上没有太多直接的竞争和冲突,倒是这些股份制的银行和城市银行将更多地承受外资银行进入的压力,这一点值得穆迪公司在分析中国银行体系时重点关注。

    至于政策性银行,基本上是主导政策性贷款的格局,在穆迪公司看来,国家发展银行的增长速度最快,它也是三家当中改革最深入的一家。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银行市场上,尽管政策性银行的业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究竟如何界定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之间的区别、政策性业务究竟应当控制在多大的规模之内、多大的范围之内?都是缺乏明确的问题,换言之,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针对政策性银行的“政策银行法”,这是制约中国政策性银行业务发展的关键性障碍,可惜这一点在穆迪的报告中没有提及。

    随着国有银行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目前,中国8亿农民的金融服务主要来自于38,000个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些信用合作社大约占整个金融系统资产的10%。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注意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其经营活动蕴藏了很大的风险。穆迪公司预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是国有金融机构,但从稳定角度出发,穆迪认为政府会在需要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我们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经营活动中蕴藏的风险,很大程度上是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地方政府干预严重、关联贷款的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如果由于考虑稳定的原因就过多地给予这些机构以政策性的支持或者是隐含的担保,实际上并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健康发展。

    按照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政府会在2006年年底前完全取消对银行业的业务和地域限制。在当前阶段,外资银行一般会选择与本地的银行合作,这样运作的成本更为低廉。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在短期内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不会有很大幅度上升,但是,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外资银行争夺的优质客户对于中国的银行业的冲击实际上在直接推动国有银行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走向边缘化。

    三 中国银行业的增长空间何在?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体系不良贷款比率较高而外资银行还是纷纷涌入?其中一个最为关键性的因素,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的前景吸引了他们的进入。具体来说,中国金融市场为银行业的增长创造了多方面的业务空间。

    首先,在穆迪公司看来,零售银行业务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银行业的现实,不少的银行已经宣称就业务增长的重点转向零售业务。实际上中国的零售银行的两大增长点为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因为网点众多、客户的基础广泛,国有银行将在这一市场上占有优势。从国际比较角度考察,中国的消费信贷近两年来虽有增长,但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低,仍有增长潜力。从不同银行的市场表现来看,2001年中国的住房信贷占消费信贷增长的70%以上,工行于2001年年底超越建行,成为这一市场上的最大放贷者。汽车信贷也在价格、利息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刺激下成为另一增长点。目前看来,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所谓“小康社会应当也是小车社会”,因此未来这两个领域的增长不仅会带动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同样也会带动银行零售市场的增长。 

    其次,银行卡业务增长显著也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显著的增长点。根据穆迪公司的观察,中国银行业在银行卡市场上的竞争已经使得市场进一步细化,不过市场的渗透率总体上依然偏低。基于当前中国信用环境的现实,中国的银行业发出的银行卡主要为给零售及公司存款客户的借记卡,真正的信用卡反而发展有限,商业银行从这些银行卡业务中刻意获得的收入除了通常的利差收入之外,还有电子支付、资金转移及购买与出售投资产品(如银证通等业务)等方面获利。 

    第三,穆迪公司关注到中小企业与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满足程度问题。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于改进对于中小企业和私人借贷者的贷款服务,如鼓励银行向部分企业放贷,修订法规,对中小企业重新界定,建立信用机制等,人民银行放宽了对中小企业贷款利息幅度的限制等等,不过穆迪公司考虑到这些客户的信息透明度与资信质量问题后,认为这些中小企业很难获得大笔的贷款。实际上,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没有注意到一点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其次融资难并不仅仅是贷款难,仅仅依靠银行贷款也不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问题,而需要政府的扶持、创业资本的介入和股票市场的建立等多个方面的支持,而且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其对于贷款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四 中国银行业当前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

    穆迪公司在研究报告中重点指出了中国的银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的问题:(1)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这一问题在国有银行中尤为严重。穆迪公司注意到,最难进行改革的地方是管理责任制,国有银行的官本位导向,使得国有银行内部的运作有如政府内部的官僚体系,被委派的高级管理者任期短,多强调短期目标而非持续性的改革。同时,缺乏管理激励机制也会阻碍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归结穆迪公司的分析,国有银行的治理问题,无非是官本位和激励不足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几乎所有银行界人士的共识,但是目前的关键是如何采取行动。(2)会计与披露标准的改善:穆迪公司注意到中国政府正致力改善银行的透明度与信息披露,如2001年财政部颁布了针对金融机构的新的会计准则。2002年起,中国的银行必须公布5级分类的结果,根据不良资产水平做出计提准备并向人行做出季报。但国有银行被豁免根据新的会计准则做出计提准备。同时,穆迪公司注意到财政部对计提准备的限制放宽,但财政部对坏帐冲销仍严格控制。显然,这个领域是有一定进展的,但是进展十分有限。(3)如果说前述公司治理问题和信息披露问题是两个老问题的话,穆迪在研究报告中还专门提出了中国的银行体系中存在的操作风险的问题。穆迪公司强调,由于经营规模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银行的操作风险要比股份制银行高。这主要是因为四大银行有广泛的网络与官僚体系。内部信息不流畅,决策机制官僚化,要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库还需要好几年,目前为止,部分客户信息还通过手工获取与传输,易发生错误。同时,穆迪公司认为中国的银行业存在的不恰当的管理责任制赋予高层管理者极大的决策权,导致滥用职权和舞弊现象的发生。另外,穆迪公司认为过去国有银行的管理是基于一致同意的基础,责任不明确,导致低效率和操作风险,目前国有银行正在机构扁平化、责任与权力分工明确等方面做出努力,穆迪公司认为长远来讲这可能有助于降低操作风险与提高效率。实际上,中国的银行业的庞大的分支机构网络,使得总行对于偏布各地的分支机构实际上处于失控的状况。有不少学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银行业的问题主要是层级过多、授权不当等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内部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网络的支持问题,这一点是穆迪公司的研究报告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新的关注点。 

第2篇

目前,穆迪服务于全球2400多家机构和超过9000名客户,其提供的评级及分析服务范围超过100个国家、11000个公司发行人、25000个公共融资发行人和70000个结构融资证券。

作为全球闻名的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公司在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域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然而,就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之余,会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一样,穆迪也会针对信用评级和风险评估提供一系的咨询、培训及IT或系统支持服务。

2001年7月,穆迪首次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主要从事市场前景的分析及研究;2003年2月,穆迪在北京正式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北京穆迪投资者服务有限公司,主业是提供信用评级、研究报告、研究工具及分析,对债务工具和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及研究,致力于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整体性。

而非评级业务则主要集中在Moody's Analytics公司旗下,主要业务包括先进的风险管理软件、信用及经济分析和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咨询服务及研究报告,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信用分析、经济研究以及金融风险管理方面,为客户提供计量和管理风险的工具及解决方案。

Moody's Analytics包括信用风险咨询、培训、KMV产品以及销售等部门。其中,KMV是以成型的产品见长,而穆迪咨询则是靠专家智力为客户提供服务,是并行的两个业务条线。

此外,Moody's Analytics还有一家全资子公司,即穆迪信息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主要为亚太区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产品完善、数据搜索更新等服务,以及开发更高端的分析工具和软件产品,同时实现世界先进金融分析产品的本地化和个性化。

大量的非评级业务同样是穆迪赚钱的生意。目前,有80多个国家的2000多家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公司都在使用穆迪的信用分析产品。

那么,对一家金融机构来讲,穆迪既可以帮助其进行外部评级,又可以协助其调整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二者的关系究竟如何?

“当然会有人质疑评级和咨询之间的关系问题,因为你不可能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全球风险协会UIBE分会联席会长张海云称,这两个机构之间应该是存在防火墙的,“但是防火墙的实际效力如何,只有穆迪内部评估才会了解”。

穆迪内部人士则表示,穆迪评级与非评级业务之间的方法论是通用的,但是具体业务或客户信息之间的防火墙却非常严密,“我在这里工作多年,从来没有接触过评级部门的人员或信息,评级公司是靠信誉生存的,防火墙的力度和效果毋庸置疑。”

第3篇

关键词:电子支付;变革;消费;结算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5-0117-01

支付手段的上一次重要变化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电子清算和结算取代了三项纸质单据——这是在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支付过程中首先迈出的关键性一步。在某些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信用卡和现金卡的磁条已让位给了按照EMV安全标准进行编码的嵌入式芯片(EMV是国际金融界针对晶片信用卡和现金卡支付系统相关软硬体设定的安全标准- 译者注)。可是这跟塑料卡片看上去都一样,无论是在纽约、巴黎、吉隆坡还是在布伊诺斯艾利斯都可以使用芯片卡进行支付。

这种表面相似性(芯片卡与塑料卡颇为相似,大小如名片一样,都有发卡行的名称和标志,卡面上带有万事达的“瓢虫”标识)意味着该卡片有可能是信用卡、签名借记卡、密码借记卡,以及更多是预付充值卡。这些卡类产品外观形状改变的可能性不大。人们以此可以继续在预付、活期存款和经常账户使用方面获得便利,或能取得信用额度。但是,用数字“钱包”里的虚拟支付媒介来替换消费者实际钱包里的塑料卡片,这预示着“更酷”的支付方式不止一种。满足消费者对财务管理的渴望。

在NerdWallet公司首席执行官Tim Chen看来,未来会有相应的应用程序软件来提醒消费者:你账户里的资金将要耗尽,或等一个月时间再来购物会得到更多奖励…… 如此信息反馈能给购物狂人带来更多自律约束。目前,刷卡不会唤起消费者拿出现金时的那种来之不易、沉甸甸的切实感。但若消费者能在购物时看到银行账户里的资金在减少,或注意到自己债务在增多,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重新找到花费所挣之钱时的那份切实感。

上述观点大体正确,但有许多东西是超出“切实感”的。“万事达卡全球洞察”研究部门在过去两年(金融危机期间)取得的成果揭示,一项根本性的变化至少已在美国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出现了。迫于金融危机的压力,持卡人已经意识到,信用卡和借记卡一起使用能使他们握有调控家庭开支所需要的工具,并兼顾预算、资源和储蓄情况以及一定层面的消费欲望。作为形式因素的移动通讯设备有利于这种朝节俭方向的转变,并可以提供实时、直观、更可执行的有用信息,如有关特定购物行为或总体购物行为将产生何种近期和长期后果的信息等。

尽管目前还有难处,但移动通讯设备正在像美国这样的发达经济体中发挥作用。它给美国基础设施带来的挑战绝非微不足道。据Aite Group公司估计,到2015年,美国53%的POS机将能够支持近场通信方式下的支付交易活动。然而,近场通信只是整个变革过程的一部分。智慧银行给发展中经济体带来蛙跳效应,越过塑料卡时代。

移动通讯设备也有能力给全球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带来发展势头。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中国。关于万事达卡的最近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对企业利润的强调已经导致中国经济的严重失衡。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实际上现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表现为中国消费者无法在POS机上取得信用。

据该研究报告说,把中国消费者力量释放出来的关键在于城市化。北京的第12个五年计划显示,政府完全意识到这一点并愿意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如该报告作者所言,如果中国政府能使城市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那么,它对释放中国消费者的力量就很有帮助,就能持久地实现中国经济从净出口转向进口与出口的更平衡结合。

中国情况也同样,移动通讯设备作为一种形式因素,可为中国消费者所需的银行服务提供某种连接,因此,消费者能在必需品方面继续用借记卡来消费,而在消费品方面开始用信用卡来消费。

有些人会争辩说,许多中国人从未使用过电话,虽然“蛙跳效应”在理念上有趣,但这一跳跃对任何发展中经济体来说都困难重重。智慧银行回答这种质疑声,单看肯尼亚的情况就行了。在肯尼亚,M-Pesa(一种或多或少从基层成长起来的移动式货币系统)已取得成功,该系统能使肯尼亚消费者绕开现有银行系统信贷难、信用差的问题,轻松实现交易和转移资金。

移动支付的方式不止一种,认清这一点很重要。在发达经济体中,可采用智能手机里含有安全元素的NFC方式,从形式上取代塑料卡片。非NFC方式的支付活动也可行。但是在发展中经济体里,鉴于基础设施缺乏这一情况,无论从技术上还是资金方面考虑,都可像M-Pesa系统那样采用移动式货币支付方案,在此情形下,电话并不取代塑料形状的支付卡,而是超越它。

这种把技术、消费需求和全球经济力量融合在一起的做法,将很可能继续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使其成为自电子清算和结算以来最重要变革的核心。瞬息变化、无处不在和安全可靠的移动通信设备就是未来的“支付卡”。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消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我国人民的消费观产生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科学的消费理念与合理的消费行为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健康的消费行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

一、大学生消费的定义及特征

1.大学生消费的定义

所谓消费,是指促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观念和行为等要素的集合。它是社会再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消费不仅贯穿了物质领域,而且渗透到了精神文化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某种精神价值的体现,深深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不自觉地扮演着传统消费的革新者和新型消费的倡导者的双重角色。

2.大学生消费的特征表现

大学生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较而言,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上具有其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虽然在习惯意义上大学生已经被视为成年人,但由于其经济尚未独立,消费多受到家庭的制约和影响。二是大学生年纪较轻、思想活跃,喜欢接受新鲜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事物,容易受到多元消费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影响。根据2009年由、全国学联共同的《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是科学的,但综观当前校园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已经形成了严重的消费误区。

二、大学生消费误区的分类

1.超额消费

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西方拜金主义的影响,大学生消费中的“西化”现象也愈演愈烈,出现不断追求高消费的趋势。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700万人,他们家庭平均的每月收入是3109元,而每学期有5593元的钱可以花,这不包括他的学费和住所费。其中10.5%的人是负债消费,他们要么有信用卡,要么有借贷的行为。从耐克到兰蔻,从星巴克到哈根达斯,从苹果到索尼,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顾我国经济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一味追求高档次、高价格的消费品、新产品和品牌商品。报告显示: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每学期的消费金额已经接近5000元、每年消费近万元,这不仅远超上世纪大学生的支出,也超过了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8472.2元)。更有66.5%的大学生认为“人生就要及时行乐,何必每天苦读”。

很多学生的花销毫无计划性,月初就成了“月光族”,到了月底只能缩衣节食或向同学借钱“举债度日”。为了维持所谓的高档消费,有的大学生经常向父母伸手要钱,而有的大学生办理多家银行信用卡,通过提现或者预支进行周转,解决部分信用卡还款的燃眉之急却在总额上没有减少,最终形成恶心循环。信用卡的非现金交易以及可透支功能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于是校园里出现了持卡族,甚至出现了“一卡在手,走遍天下”的错误观念。据报告显示,已有37.9%的大学生持有信用卡,在这其中大约有30%的学生超前消费,出现恶意透支现象。信用卡的透支功能以及虚拟交易方式是吸引大学生信用卡消费的主要原因,而超额透支或恶意透支后如何及时还款又给大学生增添了新一轮的精神压力。

2.攀比消费

当代大学生具有特殊的青年文化的亚文化特征,易受同辈群体的影响。相互之间沟通信息、相互影响,也存在攀比的现象。报告显示:有78.4%的大学生认为正如使用名牌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身份,70.6%的大学生认为科技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对生活的梦想。大学生手机持有率已经接近90%,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也早已不是学生群体中的新鲜事。

如今的学校,不再只是寻求知识的象牙塔,更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家园。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普遍优化,大学生的消费也逐渐有了攀比走高的趋势。现在的大学招生地域跨度大,群体之间的经济状况也有极大差异:来自优渥家境的学生不仅可以满足自身学业的消费支出,还能有一部分可自由调配的结余,而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则可能要通过学校绿色通道、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完成学业。

根据陈丽萍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额调查结果显示:月消费额在500元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6.6%,月消费在500—800元之间的占 31.4%,月消费额在800元—1000元以上占总人数的43.1%,月消费额在 1000 元以上的达 8.9%。可以看出,消费水平呈中等态势的学生占到了绝大多数,但高消费与低消费之间依旧存在较大差距。即便如此,仍旧有很多大学生为了不在同学面前失面子,“打肿了脸充胖子”,把部分原本应用于学习或精神方面消费转而用于物质消费,例如请客吃饭,生日PARTY,KTV,娱乐场所等。正是这种攀比心理的作祟,不仅造成了物质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引发了大学生内心世界的极大空虚。同时,攀比消费是以金钱作为后盾,无形中又加重了很多贫困家庭、特困家庭的经济压力。而有些大学生一方面不愿向家里要钱,而自身目前又没有固定收入,容易带来自卑感、引发心理扭曲,加重了高校心理教育监督以及防止校园暴力犯罪的压力。

3.盲目冲动消费

大学生虽然在法定年龄上已属于成年人,但年纪较轻、思想活跃,喜欢接受新鲜的和富有挑战性的事物,经常发生盲目冲动消费的行为。报告显示:有77%的大学生承认“我经常会冲动性地购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可见大学生的购买行为具有很强的盲目性。

作为一种理,消费应该有预期计划和目标。但对于大部分同大学生来说,理财还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据李俊义调研,78%的同学表示每月得到生活费时没有制定消费计划,74%的同学表示没有记过帐,消费技能缺乏,理财意识淡漠。

此外,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同样堪忧。调研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有过网购上当受骗的经历,但有7.41%的人表示算了,不追究了,有12. 96%的人表示忍了。现实生活的消费中,如果遇到上当受骗的现象,也有很多人选择忍了或算了,很少有人主张诉诸于法律,维权意识缺乏。精明的商家也会利用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大做文章,赚取黑心利润,加强消费法治教育显得重要而急迫。

4.过分追求时尚、流行、独特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年轻一代,喜欢挑战自身极限,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新的生活方式,追求时尚化和新奇感。因此,时尚与流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青年大学生的代名词。报告显示:在着装是否时髦方面,大学生有约23%的人认为自己着装时髦,60.4%的人喜欢追求流行、时髦与新奇的东西,在流行与实用之间倾向于选择前者的大学生也占到了54%。这种对流行时尚的关注源自大学生群体对信息的关注度、接受程度以及充满自信、活力充沛的性格特征有关。再例如,有73%的人表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64%的人表示容易接受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大学生也由此处在了时尚、高新科技的信息前沿。

当今大学生更是追求与众不同的一批人群,并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独特个性去带动身边更多大学生加入自己的群体。报告显示,74.8%的大学生“希望自己成为有独特风格的人”,57.7%的大学生表示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有40.9%的人认为“与其他人相比,我的穿着更加时髦”。

以上数据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人群已成为新产品最潜在的购买力。大学生过分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行为不仅会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会耗费他们大量原本应花在学习提高及个人成长上的精力和时间,势必会对他们的学业及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

1.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我教育才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任何的思想和知识的传授都必须经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成为其自身认知领域的一部分,才能达到教育者的预期目标。要想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让大学生增强“自我”的意识,通过自律、自强的方式阻止平时不必要的花销、不断暗示自己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并相信自我教育对自身素质发展所起到的益处,从而使他们内在地产生要求上进、提升素质的强大动力,最终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当今大学生之所以过分追求过度消费来包装自我形象,无非也是 “自我意识”缺失的深层体现。而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应把精力集中在学业和发展上,用优异的成绩充实不自信的自我,用自我的成长摒弃浮夸的形象包装,用丰富的精神追求替代过度的物质享受,真正意义上做到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科学消费。

2.家庭教育

家庭是个人教育的起点和基点,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人永远毕业不了的学校。甚至可以说,家庭教育不仅只是一种启蒙教育,还是一种终身教育。当今中国的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居多,而部分独生子女性格方面的确实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是家庭德育的延续和强化,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成熟的社会人。

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对子女最初的启蒙教育,对子女日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这就要求家长在工作之余要不断保持与子女之间的日常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他们每月的消费支出有一定程度的知晓,当发现子女的消费误区时应及时与学校辅导员进行沟通了解,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来纠正子女不良的消费习惯。此外,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通过言传身教强调勤俭节约的中国传统文化;并鼓励孩子参加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钱财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最终使家庭影响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相一致。

3.学校教育

“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历代积累的知识、技能,使之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当儿童真正离开家的港湾、进入群体性校园生活,其花在学校的时间逐渐超过在家的时间,交流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家人,因此学校教育的影响渐渐超越家庭影响,成为更主要的因素。而当前大学中有将消费作为必修课的只涉及经管专业。因此对于其他非经管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消费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丰富消费教育的形式、提升消费教育的受众面,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行为和理性的消费心理。其次,还要大力加强校园消费文化建设,开展一系列丰富大学生消费教育的校园活动:充分运用校报、电台、校园广播对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绿色消费进行舆论宣传;在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举办消费主题的文艺晚会等等,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形式营造好学修德、催人奋进的良好校园环境,从而促使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不断提高。

4.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教育和同辈群体的影响。社会作为家庭、学校以外的特有的影响空间,其中存在和出现的各种积极或消极的现象,都会对家庭、学校的道德观念的定位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面对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和价值观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我们必须妥善利用社会资源,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和合理的生活价值目标,增强他们对不健康风气的防御和调试能力,进而引导其绿色消费。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对国人的消费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尤其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大学生作为我国的新生代力量,其消费模式和行为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大环境,并带动其他人群的消费观。因此要格外重视社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消费教育的作用力,加强相关舆论阵地的建设、管理和监督,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进行把关,确保大众传媒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有益精神食粮。

注释:

①肖辉赞.高校大学生消费误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略论[J].社科纵横,2009(04).

②2009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M].北京:、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2009.

③陈丽萍.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16.

④李俊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2:19.

⑤2009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M].北京:、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2009.

⑥2009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M].北京:、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2009.

⑦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8.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2009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M].北京:、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2009.

[3]肖辉赞.高校大学生消费误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略论[J].社科纵横,2009(04).

[4]陈丽萍.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第5篇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银行金融服务 创新研究

1.引言

近年来,中国各大商业银行根据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服务中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又加快了银行的业务转型和创新发展,实现了互利共赢。银行金融机构都热衷于中小微企业业务创新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数量众多、对经济发展与银行业务拓展的贡献度日益凸显的中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融资难。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在银行业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加快中小微企业业务的金融创新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资本回报率,降低银行的整体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文献综述

2.1金融创新的概念

金融创新的诸多定义大多衍生于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或者说是创新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延用。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对创新的定义包括五种情形:新产品的出现,新生产方法或技术的采用,新原材料供应来源的发现,企业新的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的推行。

中国学者对金融创新的关注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研究主要偏重于对国外金融创新的成果进行实务性的介绍。进入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和金融学者的研究日趋深入、全面和系统化。最为典型的研究成果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厉以宁的既包括“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也包括“金融手段方面的发展”。

2.2中小微企业的定义

中小微企业是与大企业相对应的概念,不但各国对中小微企业的定义不同,同一国家内部,不同的行业、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中小微企业的界定也不尽相同。目前,各国对中小微企业的界定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式,前者是以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等因素为标准,后者则是以企业的雇用员工人数、资产规模、年销售额及其它具体的量化指标为标准。在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是以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的《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为准。

2.3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研究

国外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环境的研究已颇为成熟,这些研究也大多已经被实践所采纳,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美国的中小企业就有众多的融资渠道,比如信用工具融资、鼓励小企业上市、发行小企业债和风险投资、成立专门的金融机构为其进行融资、通过商业银行贷款、创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政府提供直接的资金资助等,同时辅之以比较完整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近年来,中国学者就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也作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从金融方面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如成立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利用包括二级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加强政府的作用和政策支持力度等等。

但是,大多是侧重于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而缺乏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的金融创新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报告将在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在此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为其他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借鉴。

3.研究方法

3.1文献研究法

通过阅读有关金融创新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并利用互联网查阅大量有关国内外关于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的各种数据库和学术研究文章,对其涉及到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的内容和信息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形成了本研究报告的研究体系和研究结构。

3.2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报告仅以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中小微企业业务金融创新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旨在系统分析银行金融机构创新中小微业务的路径、成果和意义,通过对建设银行惠州市分行创新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理念、产品、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和经验总结,为笔者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微金融服务创新提出建议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加真实、更加精准。

4.研究结果

4.1惠州建行中小微企业业务金融创新环境的SWOT分析

4.1.1 Strength(优势)

建设银行实力雄厚,人才充足,组织架构完善,经验丰富。建设银行的资产规模、国有股权市值几乎一直都处于四大行的第二位,拥有稳定优质的客户基础,营销网络已经覆盖广泛,品牌在全世界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建设银行内部也聚集了众多各个领域的大量人才,组织架构和业务经验也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些都成为建行发展中小微企业业务的良好基础。

从2005年开始,建设银行充分认识到中小微企业业务的重要性,并逐步将其提升到了战略高度,通过优化审批渠道、不断创新产品、改变担保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等手段,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客户的帮扶。

建设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谈判能力较强,能提高其利润贡献度;中小微企业对银行的利润贡献度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日益成为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尤其是银行在与中小微企业谈判时,一般都能获得较为主动的地位,对放款的利率和中间业务收入也能争取到更有利于己方的档次。

4.1.2 Weakness(劣势)

建设银行以往的信贷流程复杂,难以满足中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融资特点。之前,建设银行并未有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评级和审批流程,在办理信贷业务时,都需要按照大企业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加之贷款审批权限一般都被集中到省一级分行甚至总行,其基层分支机构缺乏自主决策权,导致了银行贷款的审批手续烦琐、审批周期过长,也与中小微企业用款时间急、频率高、数额小的求贷意向错位,市场需求脱节。

建设银行缺乏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银行倾向于向大的生产型企业和一些大型建设项目发放贷款,对于中小微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中小微企业特点、尤其是融资需求特点的研究。由此导致了中国商业银行的产品过于单一,缺少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

4.1.3 Opportunity(机会)

早在2002年,国家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陆续出台了包括《中小微企业促进法》等一系列政策。央行、银监会等机构也相继出台文件,要求金融机构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探索更好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方式和途径。在地方政府层面,也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中小微企业业务创新力度,并为银行推动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提供各种支持。

中小微企业数量巨大、对资金需求总额大。截止到2012年12月,中国包括家庭作坊、个体工商业者在内的中小微企业已超过5000万家。同时,由于其数量巨大,并且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在对惠州市的400多家中小微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中小微企业认为制约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是融资难,尤其是大额中长期融资难。所以,巨大的中小微企业资源和业务发展空间有待商业银行进一步挖掘和拓展。

中小微企业业务有利于降低信贷资产集中度、优化资产期限结构,完善银行的风险管理。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每个企业所需的贷款金额也相对较少,特别是目前市场上的中小微产品大部分为短期信贷产品,发展中小微企业业务有助于降低银行信贷资源的过分集中、调整资产结构、分散信贷风险。

4.1.4 Threat(威胁)

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易受市场竞争和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当前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一低”、“两高”和“五难”,即利润低,成本高、税负高,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用电难、创新难。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其经营状况比较容易受到市场竞争、宏观经济波动和政府政策的影响。

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往往是企业主的个人信誉即成为了企业本身的商业信誉。企业主个人信誉最重要的就是其在银行业的征信记录状况,此条件不仅能决定其本人或企业能否得到信贷资源,也是各家银行对其采用何种利率水平的关键指标。

中小微企业缺少可以作为抵质押物的固定资产。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比较认可的贷款抵质押物主要有两类:一是厂房、土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可用来作抵押;二是黄金、存单这类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可用来作质押。在对惠州市的中小微企业调查中,很多小微型企业主反映,由于生产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投入少,符合银行要求的有效抵押物往往不足,直接导致贷款难度较大。

缺乏为中小微企业担保的机构或个人。一般而言,中小微企业在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的情况下,寻求第三方担保来获得银行贷款是不错的选择。然而,中小微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时候,往往找不到愿意为其提供担保的机构和个人,而且寻求担保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融资成本,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普遍在2%到3%之间。

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很多中小微企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或者规模过小,往往不具备较为健全的财务制度,在贷款申报的过程中难以向银行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报表。财务数据不全,不仅会影响到银行对于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价,还会影响到中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规模与利率。

结合文献综述及以上的SWOT分析,本研究报告认为,商业银行中小微企业业务创新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层面去推进:

一是观念创新。一方面要加强制度改革进而加强金融工具创新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它又是制度变革的起点。具体来说,一要转变小企业业务从规模和收益的角度都可有可无的认识,二要转变小企业业务风险大从而瞻前顾后的认识。

二是制度创新。一要表现为金融制度改革,即金融管制的不断放松,二要表现为金融制度的不断以新的方式对金融资源做出安排,包括设立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机构部门和专门的评级制度与授信制度等。

三是产品创新。既是金融创新的具体执行内容,也是金融制度创新的重要补充。在这些创新中,金融产品创新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最大,很多创新的金融产品正是在金融机构为广大中小微企业服务过程中产生的。

4.2惠州建行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成果分析

4.2.1金融产品创新分析

自2005年以来,建设银行根据中小微企业客户实际需求和选择,积极进行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与创新,相继开发了“速贷通”、“成长之路”、“信用贷”、“网络信贷”四个系列多个信贷产品。通过随机抽查惠州建行的300户中小微企业客户对建行近年来推出的16个中小微企业产品进行满意度测试。从测试数据情况来看,得到了较为全面反映中小微金融产品的市场现状的调查结果。统计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显示,位居前三位的是“速贷通”、“信用贷”和“固定资产购置贷款”,其它各款产品的满意度相对要低一点,但相互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很明显。说明客户对16款金融产品虽有不同程度的喜好,但对产品创新仍有较高期望。因此,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是没有止境的,既要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不断推出新产品,又要根据需求变化对原有产品进行创新完善。

4.2.2服务观念与制度创新成果分析

企业主除了关注产品创新外,同样关注服务理念和业务流程等的创新。一是创新经营理念,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二是创新组织结构,建立专业化的小企业经营组织架构。目前,建设银行已经构建了“总行小企业中心――一级分行小企业中心――二级分行小企业经营中心”三级基本组织结构,形成层级管理下相对独立的业务考核单元。三是创新业务流程,改革审批制度,以适应小企业金融需求的特点。四是创新银行评级体系,建立专门的小企业客户评级体系和评价办法。五是创新风险缓释措施,不断提高中小微企业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建设银行对每一项信贷产品都规定了相应的基本准入条件。

4.3建设银行中小微企业金融创新绩效分析

近年来,建设银行逐渐转变思路,加大资源投入,强化基础建设,中小微企业业务发展成效明显。据建行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建设银行全行小企业授信客户75810户,小企业贷款余额5873.0亿元,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1%;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109.2亿元,不良率1.86%,资产质量基本保持平稳态势,全行风险总体可控。在惠州地区,建设银行目前有70个网点、200多人直接为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目前,中小微信贷客户突破5000户,贷款余额达180亿元,该项业务领先于惠州市内各大银行。

整体来看,通过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业务金融创新,建设银行至少在三个方面获得了巨大受益:一是客户基础不断扩大,小企业授信客户已超过全部企业授信客户总数的70%,资产总量初具规模。二是贷款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12年小企业授信的综合贡献度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近30%,中收创造不断增强。三是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全行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远低于同业的平均水平,风险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研究建议

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仍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既有中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的缺损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也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不到位等原因。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报告认为,其他商业银行可以借鉴建设银行的成功经验,并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推进中小微企业业务的金融创新。

5.1牢固树立抢占市场先机的意识

将市场目标分解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创新特殊的金融产品、提供特殊的金融服务。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时候,应专门研究其特点,尤其是融资需求的特点,为中小微企业设计多种个性化、专业化、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使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中小微企业都能获得市场金融支持。

5.2完善中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可借鉴建设银行的做法,将财务指标、账户行为、行业区域分布、市场环境、发展潜力、法人实力、信用记录等统一纳入小企业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减少对中小微企业正式财务报表等信息的过分依赖,但又能够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企业非财务信息方面,实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降低授信风险。

5.3创新信贷业务担保方式

应独辟蹊径开拓中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担保新方式,一方面,拓宽中小微企业抵质押物的范围,如应收账款、仓单、订单等。另一方面,拓宽第三方保证方式,可以考虑政府、担保公司、其他企业、自然人、专业市场及行业协会相结合的保证方式,创新中小微贷业务担保的新模式。

5.4推广供应链融资模式

银行机构应关注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大力开发供应链产品。选择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客户,积极稳妥地开展供应链贸易融资业务。一来,供应链融资可以深入到中小微企业的整个采购销售环节,将银行业务渗透到中小微企业的整个环节;二来,供应链融资也利于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监管,并能得到相应的抵质押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业务风险。

5.5提高还本付息的灵活性

银行应该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为其设计相应的还款方式,即“一对一”模式。尽管从短期来看,银行在这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利益损失,但从长远来看,银行更能获得中小微企业的好感,提高中小微企业的忠诚度。

5.6优化审贷流程和环节

银行应根据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企业发育程度、经营管理能力与水平、所处的成长阶段、产品的市场需求程度、生产要素来源途径等不同特点,努力改变金融服务的滞后性,不断提高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水平,比如成立中小微企业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中心,产品设计根据中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手续简便、审批快捷、操作灵活,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又比如,通过创建信贷工厂的模式,从营销到初审到评估到审核到放款再到贷后管理,都由专人负责,做到专人专岗,流水线服务,大大提高效率。

5.7探索与电商平台的对接模式

当前很多中小微企业都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采购和销售。对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契机,积极探索银行授信平台与电商平台的对接模式,将电商平台的结算量与结算笔数纳入信用评级体系,最终实现线上信贷申请、审批、放款,这样有利于帮助银行提前拓展这一前沿市场。

5.8强化金融风险管理

在银行界流行“一百个发展也抵不过一个风险”。银行要在成本、收益与风险三者平衡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要控制好中小微贷款的风险,就要将当地中小微企业作为一个集合,找寻规律,摸索方法,在实践中确定适合各类小微企业特征的服务模式。针对其特点按照区域、行业、第三方信息分类进行风险控制手段,坚持以大数法则为指导,规划先行,优选目标群体客户,进行合理的行业布局,从而将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控制在较低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峰,孙秀溱,孙伟.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管理的创新策[J],农村金融研究,2007(1).

[2] 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691-706.

[3] 郭田勇.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国际金融研究,2003(11)。

[4] 道格拉斯・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1990年著,2008年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47-150。

[5]詹姆斯・托宾. 通向繁荣的政策-凯恩斯主义论文集,(1980年前后著,1997年何宝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页21-23。

[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著,2012年邹建平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68-72。

[7]李平.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上海金融,2006(6)

[8]李伟,成金华.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行性分析,世界经济,2005(11).

[9]李丽霞,徐海俊,孟菲.中小微企业融资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6。

[10]刘宝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持续改善小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时报,2007(11)8-6.

[11]武长河,李灿.西方金融创新动因比较研究,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4(2).

[12]徐进前.金融创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1-4。

[13]Allen.F.Gale & D.Arbitrge(1991),Short sales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Ecnometriea,1991-59.

[14]Kane E J(1981),Accelerating infl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the decreasing effectiveness of banking regulation,Journal of Finance,1981-07.

第6篇

评级公司员工个人工作总结

虽然入职时间较短,但是在2018年工作时间里仍然收获颇丰,是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完成报告是件容错率很低的工作,很多方面需要把细节做好,写报告的笔法也须经历练,以做出质量更好的报告。入职以来,主要参与了多家的入场访谈和报告撰写,也参与了年度行业研究报告和行业评级方法的研究,也完成了一项专项资管产品跟踪评级工作。参与的项目涉及行业多个领域,在评级作业过程中需要对行业监管政策、财务知识、相关法律常识和行业竞争格局等业务内容都有所了解,是一项要求颇高的工作,同时以后也应该多积累这些方面知识,更加透彻的了解客户状况,充分揭示融资主体信用风险。

工作中经验是入场访谈前须对预先对客户财务情况进行了解,从审计报告中看出企业大致发展阶段,具体科目对应业务是什么,并在访谈时较针对性提出问题,当场解释一些问题,效果会比事后再拉清单询问较好。财务报表是业务经营的结果,透视财报也可对了解经营有所帮助。工作中的问题是写报告过程中,对于一些比率变动的解释说明有些吃力,对于一些指标除了监管指标规定之外,缺乏一定参照,不好判断是否较高或较低,是否比行业平均水平高。一些财务指标公司统一有所调整,一些指标调整后的意义,以及同类指标衡量角度的区别,对这些掌握能力仍有限。

2018年工作计划,首先需要将本职工作做好,熟练各子行业金融企业的评级方法和监管政策。其次,对给级别过程中重点考虑的要素和定性因素加强了解,更加有针对性的写报告。行研过程中,加强数据处理能力,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第7篇

美国降级

而在此之前,全球投资者刚刚松了口气。因为美国国会批准将原来14.29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再增加2.4万亿美元,政府在未来十年把赤字减少2.5万亿美元。

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基石,美国国债一向被认为是无风险、最安全的资产,美元降级首先给全球资本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冲击。

正如英国《独立报》的评论,世界上的每一个银行、国库、退休基金几乎都购买美国国债。即使稍稍降级,也将影响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由于标普是周五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周末过后的8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暴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超过600点,失守11000点重要心理关口,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均超过6%。伦敦、德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全球股市也纷纷大幅重挫。

那么,美国债务评级下调到底会带来什么影响?美国不再享受最优信用评价,将造成美国国债收益率上升,推高整个市场的借贷成本。对美国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消费者来说,财务负担将会加重,若再新发国债,美国政府每年将支付更多的利息开支。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埃尔・点埃利安为《金融时报》撰写的文章认为,评级下调将对一系列操作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从风险编码、交易制度,到抵押品评估与流动性管理。在实体经济中,几乎所有美国借款人的信贷成本都将随时间推移逐渐上生。

以往,美国国债收益率比全球其他债务收益率低0.7个百分点,意味着美国政府能以比其他国家更便宜的价格借钱。此次评级下调之后,根据彭博资讯的对比统计,十年期债券平均利息率将上涨77个基点。

2010年,美国政府用于偿还债务的利息支出达到4140亿美元,达到GDP的2.7%。此次评级下调,据摩根大通估算,政府每年用于利息的支出将增加1000亿美元,占GDP的比例将超过3.5%。

这些钱将用于支付利息而非发展经济,这将进一步打击美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对全球经济复苏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

正如安邦咨询的研究报告指出:这意味着美国人购买韩国电视、德国汽车、中国玩具、苏格兰威士忌和其他产品的能力下降。美国作为达到“最终消费者”的角色将渐行渐止,反过来意味着其他国家的增长放缓。大宗商品市场也会因此而出现波动。

对于那些购买美国国债的机构投资者来说,美国国债评级下调将带来连锁反应。比如一国政府可能规定,机构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需采用三大评级机构最低的评级,那么该国的投资者投资美国国债的风险权重就会增加,资产质量下降,需要追加资本金,投资者如果缺乏资金,只能选择出售相关资产筹集资本金,从而导致资产价格下降,流动性紧缩,进一步影响经济复苏,而这也是全球金融市场过度反应的原因所在。

拐点时刻?

问题在于,此次美国债务降级事件仅仅是一个短期的财经事件,还是美元体系走向衰落的一个拐点?

美国“债券之王”格罗斯所在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报告认为,美国国债降级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一行为将开启新的时代,全球的体系必须随之而调整。

按规定,许多保险公司、养老基金、银行资本金的持有资产必须是AAA级证券。因此,美国国债评级被下调意味着所有这些机构都不能再持有这些债券了.他们必须抛售美国国债,转而购买其他AAA级的债券或资产。这将引发全球资产配置的长期调整趋势。

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国债余额14.3万亿元,其中美国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国债约9.68万亿元,而海外投资者持有4.47万亿元,其中3.16万亿元为各国央行持有,中国、日本、英国和石油输出国位居前列。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小野亮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近些年各国外汇储备的构成看,美元资产的比例实际上在逐年降低。他预测,到2016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和欧元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2:1缩小至1.2:1甚至更低。在此期间,一旦美国长期财政问题应对失当,不排除美元信用崩塌可能。

实际上,随着美国债务不断膨胀,以及财政赤字不断加大,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所占的比重,已经从2001年的最高点72.7%,下降到今年3月31日的60.7%。

其次,美国国债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无风险的金融资产,美国国债收益率在金融市场中往往起到基准利率的作用,成为各种金融产品价格的定价基石和标准,而美国国债降级将导致这种定价功能被削弱甚至丧失。

・埃尔・埃利安说道:不久以前,人们还认为美国丧失AAA评级是无法想象的,以至于全球金融体系就构建在下述假设之上:即美国的AAA评级是处于核心位置的一个“常量”,而非“变量”。

纽约资产管理公司Samson Capital Advisors的创始人刘易斯表示:债限上调外加评级遭降,就等于宣判美元下跌之刑。货币体系危机随着债务危机而来。美债定价基准的削弱必然将扰乱所有资产价格,并引发各方寻找替代方案的努力。

从黄金美元到石油美元,美元接替英镑掌控全球铸币权已有3/4个世纪,欧洲的反抗和新兴市场的兴起或将一起推动国际金融体系再次变革。

持反对意见者也不少。所持观点是,美元地位无法动摇,因为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取代美国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地位。此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顶峰时,美元大幅升值,美国国债收益率大幅下降,都表明投资者将美元资产作为最安全的避风港湾。

民生证券研究报告也指出,作为全球最主要储备货币,美元长期贬值具有必然性,但在没有更好的替代货币出现之前,美债不会因评级调降而被大规模抛售。

一个有力的例证是,自次贷危机以来,尽管美元指数波动剧烈,但各国官方储备持有的美国中长期国债持续攀升,占比由2007年的20%提升到了目前约33%的水平,美元资产在政府储备资产中的地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得到进一步巩固。

市场反应也似乎印证了这种逻辑。北京时间8月11日,美国财政部标售了240亿美元的10年期国债。但国债收益率却创下历史最低水平,这意味着美国国债的融资成本不升反降,似乎丝毫没有受到标普评级下降的影响。瑞士信贷集团(CS)驻纽约的利率策略分析师伊拉・杰西(Ira Jersey)称:现实情况是,在风险资产领域中,经济状况以及欧元区债务危机等大量的不利因素仍旧存在。因此,虽然美国信用评级遭到下调,但美国国债仍旧是(投资者)唯一能寻求避险的地方。

有分析师认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美国尚未真正失去AAA评级,目前三大评级机构中,只有标普下调了美国债务的信用评级,而穆迪和惠誉都仍然维持美国债务的3A信用评级。

第8篇

关键词:定价权;微观层面;宏观层面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171-03

中国股票市场从90年代初起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1年4月,沪市的总市值为187798亿,流通市值为151790亿,深市总市值为84158亿,流通市值为52150亿,沪深两市的总市值位列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在这20年中,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参与者和市场监管者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股市历来都有经济的晴雨表之称,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应该能较好的反映经济发展的成果。然而在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取得了全球第二的成绩,但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却在主要经济体市场中排名倒数第二。2010年11月12日,国际投行高盛向其投资者发出一份关于看空新兴经济体的邮件,邮件建议投资者卖空新兴经济体的资产,进而导致沪指暴跌162点,跌幅达到5.16%,创造了当年A股指数的最大跌幅。虽然此次高盛事件纯属个例,但该事件还是引发了国内各方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在于为什么一封普通的投资建议邮件就能导致大盘暴跌?中国A股的定价权到底在谁手里?

本文认为,造成此次事件的一个原因是国内各方对A股市场缺乏定价权,长期以来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也没有足够重视争夺A股市场的定价权。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浓厚的投机氛围。有学者(王国刚,2005)即直接指出,中国股市定价权不容外移。为此,本文将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出发,浅谈中国A股市场的定价权问题。

从国外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判断指标。因为机构投资者从诞生之日起,就确定了投资管理专业化,投资组合多元化,投资行为规范化的原则。机构投资者担负着发现市场价值,进而减小市场波动的责任。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11月底,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70%[1]。国内已有学者通过实证检验证明,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以后,上海证券市场和深圳证券市场的波动性都发生了结构性降低,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发挥了稳定市场的功能。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过程中,每次的政策推进都对市场起到了明显的稳定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仍处于起步成长阶段。近年来A股市场的大幅波动与机构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行为有着密切关系。而这种不成熟的一个表现即机构投资者普遍存在投机心理。本文认为,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是投资行为与投机行为的有机结合。成熟的投资行为确定市场的价值中枢,而投机行为能活跃市场气氛。可是近年来,国内机构投资者不但经常盲目追涨杀跌导致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崩溃,而且向普通投资者提供虚假投资报告,引发市场上盲目的投机。

众所周知,定价权含义是指公司对其产品价格制定拥有主动权,若改变产品定价不会对需求有负面影响。拥有定价权的公司在成本上升情况下可以顺利通过提价将新增成本传导给下游且不影响销量[2]。股票市场中的定价权不但是指上市公司对其产品价格的控制能力,而且指对大盘指数点位的预测。前者较为微观,而后者则表示宏观层面上的定价权。各投资分析机构对A股下一时间阶段点位进行预测,并且能影响市场上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观点和行为,即视为拥有定价权。 例如此次高盛事件,在邮件中,高盛公司明确提示:近期中国央行连续性的货币政策,很可能引发加息预期,建议客户“卖出手上获利的全部中国股票”。因而引发A股第二天开市后的暴跌。

一、从微观层面看A股定价权问题

首先从微观层面探讨定价权问题,也就是分析机构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分析和预测,这其中包括研究部门的IPO报告和上市后针对公司的研究报告。

(一)A股IPO定价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IPO问题一直为投资者所诟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IPO定价过高和保荐人出具的研究报告真实可靠性。

我国IPO发行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中国市场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即打新股。一级市场极高的收益率导致大量资金涌入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庞大的打新资金,保荐人、主承销商和询价机构组成的联合利益体联合推高了新股发行价。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浓厚的投机氛围,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改革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

以华锐风电(601558)为例,这是一家以制造风电设备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于2011年1月13日在沪市上市,发行价达到了90元,首日开盘价达到了87元,该股被誉为史上最贵的沪市主板个股。此次IPO预计募资34.465亿元,但实际募资却达到了94.59亿元,超募60亿元。但与火爆的发行价截然相反的是,华锐风电在上市后首日即下跌9.59%,机构资金浮亏1.81亿元。创造了重启IPO以来上市新股首日的最差表现。从投资的角度看,华锐风电上市时发行价的确定应该与业务类似的金风科技进行比较。两者在业务机构,市场地位,盈利前景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可比性。如果按金风科技的估值来确定华锐风电的发行价,则合理的价格区间是65-80元,90元的发行价远远偏离于正常区间。以后的价格波动也表明,华锐风电的股价长时间在70-80元之间盘整,逐步回归正常估值区间。业内人士曾分析,正是发行人与保荐人组成的联合利益体,才有了华锐风电赌博式的高发行价。武汉科技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指出,“发行人和保荐人是在赌博,成功发行后,这一棒已经交到了投资者手里。而发行人、保荐机构和询价机构之所以敢赌,主要是因为风电在概念上仍然具有炒作优势,中小投资者也乐于盲目跟风打新。”[3]

这正是投机氛围下A股定价存在的一个问题,即新股发行价非理性偏高,然后又通过不断的下跌逐步回到较为合理的水平,相关利益人却获利颇丰并离场。

在投机氛围下,IPO定价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保荐人对投资者出具盲目乐观,甚至虚假的招股报告。本文以新近上市的涪陵榨菜(002507)为例。

近年来,有关新股发行公司出具虚假材料的新闻屡见不鲜,比如胜景山河因材料造假被取消IPO。而涪陵榨菜的上市申请报告同样引起媒体猜疑。例如公司第二大股东并没有兑现2008年收购股份时许下的陆续投入5亿元的承诺,而这一点并没有在招股说明书上说明。另一方面,如果该股东兑现承诺,则招股说明书上所说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资金缺口的问题将不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涪陵榨菜所在的细分行业是一个毫无技术壁垒,竞争激烈的行业。该公司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并非靠任何核心技术,而只是强调品牌和宣传。涪陵榨菜自身的利润率维持在10%左右,这在食品加工行业中也属偏低。因此该公司一经公布招股申请,即招到社会各界的质疑。从投资的角度看,涪陵榨菜并非一家业绩优良,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而且公司在财务上也有不少硬伤。但是在招股说明书中,保荐人却将其描述为,打造中国的“榨菜航母”,并获得了53.81倍的发行市盈率[4]。而在涪陵榨菜上市首日,又遭各方资金爆炒,成为当年新股首日涨幅冠军。但上市之后股价便一路下挫,目前股价正回归价值。

在投机思想的主导下,我国新股发行时在定价方面主要是存在这两个问题,一是赌博式的高发行价,二是出具盲目乐观甚至虚假的招股报告以达到发行目的。这两个问题都不利于我国证券一级市场的正常发展,必须予以重视。

(二)分析机构出具虚假公司研究报告

各大券商的研究机构都会定期针对部分公司出具研究分析报告,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份分析公司基本面的良好资料,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但是部分机构研究员却出具事实不清甚至虚假的研究报告,以引发各界投资者的炒作并达到自身利益。

本文以中国宝安(000009)为例进行分析。湘财证券于2010年9月6日《中国宝安:房地产和新能源的价值明显低估》的研究报告。报告提到,“可为贝特瑞提供近2.68亿吨储量、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优质石墨矿产资源,确保原料供给稳定、持续”。国泰君安于2011年1月21日《估值奠定底线石墨烯打开巨大发展空间》的研究报告。信达证券2月21日《石墨烯让股价飞》的研究报告。平安证券于2010年9月名为《新能源助力宝安“老树发新芽”》的报告,在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中旬这段时间内,平安证券针对中国宝安了六篇研究报告,其中有4篇研究报告给予公司“强烈推荐评级”,另外两篇给予公司“推荐”评级。这一系列研究报告催生中国宝安的石墨烯概念,并助推中国宝安股价从2010年9月份的最低10元左右一路上涨至最高25.45元。事后中国宝安公告称公司并没有石墨烯,而券商则回应他们并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只是从公司内部的一个机构投资者会议上获得这个消息。目前证监会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5]。

中国宝安事件只是国内券商研究报告乱象的一个缩影。这些虚假信息严重影响了A股市场个股的定价准确性。

二、从宏观层面看A股定价问题

股票市场宏观层面定价,主要是对大盘未来走向进行预测的问题。对大盘指数进行预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且综合性较强的工作。目前境外投资者主要是通过QFII、H股和境内外的A股股指期货等三种方式,与国内机构投资者争夺A股定价权。

(一)境内外A股股指期货的争夺

国际上,投资者一般通过股指期货来稳定和发现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势。在A股未推出股指期货之前,境外投资者一般通过新加坡市场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来买多卖空A股。2007年5月30日凌晨,财政部宣布印花税上调至千分之三,国内投资者当时无法进行交易,而国际投资者却利用时间差大幅卖空新华富时指数,当日沪指最终下跌6.5%。当月28日,是新华富时的一个交割日,沪指再度重挫,下跌164.4点,跌幅为4.03%。业内将此现象称之为“A50魔咒效应”,即每到交割日前期,海外对冲基金一方面卖空A50指数,另一方面向QFII融券;交割日当天再卖出向QFII融券的这些股票,打压国内A股指数,同时在新华富时指数的卖空交易上无风险套利。2010年4月,国内正式推出股指期货,从此内地投资者也能进行双边交易。更为重要的是,股指期货可以帮助投资者发现市场价值,从而减小市场波动。但是中国股指期货推出还不到20个交易日,沪市却已经大跌400多点,不仅没有起到维护股指稳定的作用,反而起了加速器的作用。而且在日后的走势中,股指从推出时的3100点一路下挫至2400点,多日出现涨跌幅超过4%甚至5%。股指期货的推出之所以未能有效降低波动幅度,一方面是制度缺陷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国内投资机构盲目投机造成的。

(二)境外投资者通过QFII影响A股走势

自从QFII进入国内股票市场之后,QFII的举动就一直受到各界关注。由于在与QFII的争夺中一直处于劣势,国内机构投资者因此广受诟病。在2008年的行情中,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在指数下跌时盲目杀跌,而QFII却逐步加仓并最终把握和主导了反弹行情。一般认为,国内投资机构更了解国情,而QFII则更了解投资的真意。但国内机构投资者在与QFII的争夺中总是处于下风。在2008年行情中,上交所曾制作专门的图表分析主力机构的行为。结果表明,国内基金的非理性追涨与杀跌正是此涨与暴跌的主要制造者[6]。在摈弃价值投资者的道路上,国内基金不仅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为盲目追涨杀跌的行为付出了不菲的学费,QFII也借此主导A股市场反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三)境外投资者通过H股影响A股走势

由于国内许多公司采用A+H的形式上市,而且香港市场同时允许买多卖空交易,因此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操作H股走势来影响A股走势。一种典型的操作方法是,如果境外投资者希望打压A股市场,则可以在港股市场卖空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超级大盘股。虽然两地的交易和定价制度不尽相同,但是两地之间还是存在比较明显的联动效应。因而A股市场上的中国石油,工商银行等股票也会受到香港市场的影响而下跌,进而压制A股指数。

境外投资者一般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影响A股走势,进而逐步争夺A股的定价权。目前我国的券商以及其他投资研究机构有数百家,但是水平却参差不齐。如果与国际投行相比较,诸如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大券商都难以望其项背。A股宏观层面的定价并不存在微观层面的投机问题,但仍揭示出国内研究机构实力的不足。宏观经济分析实力不足才导致大盘轻易受到高盛邮件的影响。通常一份优秀的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应体现全球性的思维,因为全球化的经济把所有国家都连成一个整体。而国内很多券商经济分析师欠缺的正是这种全球性思维。国内的经济分析师缺乏整合全球经济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投资分析报告的能力。另外,国内的经济分析师普遍存在随意套用股票定价模型的问题。以占A股市场权重较大的银行业为例,国内分析师一般用花旗、汇丰等跨国银行的市盈率来估算国内上市银行的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将银行业的估值权力让与国外机构。这种估价方法完全脱离了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相对于QFII,国内的投资机构的一大优势在于更加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但许多分析师却生搬硬套国外的理论模型,或不具备将中国特点融入理论模型的能力。在不能对国内的经济形势做出正确评估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大盘单边下跌时盲目杀跌进而市场估值体系崩溃的情况。

以上分析提出了我国A股市场定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原因。本文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是国内市场浓厚的投机气氛。但是,这种投机气氛一部分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另一部分是由不完善的国内制度造成的。为了让国内的机构投资者能在A股市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相关监管法律,并加大处罚力度

国内不完善的监管体系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场浓厚的投机氛围。近几年来,国内市场陆续推出融资融券、创业板和股指期货,而且筹划推出国际板。不断完善的市场体系,虽然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但也会带来许多实际问题,例如近期备受关注的创业板问题。众多在上市前被保荐人热捧的上市公司,却业绩预警的公告。在完善监管体系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目前我国对证券市场违规人员的处罚大部分停留在行业内的行政处罚,例如罚款、市场禁入或者吊销职业资格,只有极少部分案件才会提请司法部门处理。这种处罚力度无疑助长了证券从业人员的侥幸心理,正如郎咸平教授一直所倡导的,证券市场应该“严刑峻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部分从业人员利用监管漏洞投机牟取暴利的行为。

2、改革新股发行制度,以达到市场化定价目的

目前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存在不少的漏洞,因而新股总是出现高市盈率,高股价,高破发率的现象。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许多保荐机构并不是从投资的角度去分析新上市公司,而是通过与发行人,询价机构组成利益联合体,公布非客观的研究分析报告和利用新股发行制度上的漏洞等方式,来引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从而谋取暴利。近几年来,中国证监会陆续进行过几次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仍然应该进一步出台监管法规,以确保发行人、保荐人、中介机构、询价机构等IPO参与主体的尽责归位。并且强化市场买卖双方的制衡机制,以优化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上市新股的质量以及相对公平的发行价。同时也能为以后我国由核准制的发行制度逐步向注册制过渡创造条件。

3、规范证券投资分析师的行为

相比于普通投资者,证券投资分析师具有更为专业的投资素养和更为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他们的责任是为普通投资者提供客观真实的投资报告。投资分析师对他们出具的投资报告应该负直接的法律责任,对于虚假研究报告从而牟取暴利的投资分析师,应予以严格的处罚,甚至提请司法部门介入。同时,也应该大力提高证券投资分析师的专业水平,在行业内实行淘汰制以筛选优秀的分析师。

4、提高各机构投资者的经济分析能力

与国际投行相比,我国各大机构投资者的研究水平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这是造成国内机构每次与QFII争夺A股话语权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机构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的投资行为。当然这种浓厚的投机氛围与我国不完善的股票市场制度不无关系,但也与各大机构不能正确评估A股市场真实价值有关。机构投资者是证券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机构投资者不能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那么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将成为空谈。因而机构投资者必须从前期模糊的价值投资、国际化投资理念中走出来:倡导以成长性投资和价值投资为主的多元化投资理念;倡导国际化投资理念和本土实际情况的有机结合;持续发掘、培育独特的中国概念以及在全球化进程中体现国家比较优势的上市公司,引导全球投资者认识中国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而获得A股市场的定价权[7]。

5.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和相应的运营监管制度

完善和丰富市场体系,是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推出的创业板、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在我国证券发展史上都将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些业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创业板公司业绩大幅下滑,股指期货交易制度所存在的漏洞等,都严重影响这些业务的健康发展,并且助长市场的非理性投机行为。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完善这些制度漏洞,必然为将来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埋下隐忧。

近年来,A股市场越来越多得受到国外投行的影响。国内机构投资者在与国际投行的竞争中,始终难以占据上风。一系列事件引发国内投资界对A股定价权是否旁落展开激烈讨论。本文认为,从QFII把握A股反弹行情,到高盛邮件事件,国内机构应该吸取足够的教训,并且重视A股定价权的争夺。而为了打好这场争夺战,国内机构投资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减少炒短线赚差价的交易次数,确立争夺市场话语权的意识。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投资与投机的有机组成。投资理念为整个市场确定价值中枢,而投机行为则活跃市场的交易。

作者单位:林国涛 中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邓星晨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林国涛(1986- ),男,广东中山人,中山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邓星晨(1989- ),男,江西南昌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第9篇

手头信用卡不宜超过三张,因为一些信用卡如长期不用就变成“睡眠卡”,如果不按期偿还“睡眠卡”的年费,就要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利率,收取欠费利息。

几年前,在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邀约之下,乔女士办了张信用卡。收到卡不久,便收到银行的开卡提示短信,乔女士随即致电银行询问,“如果不开通,是不是就不收年费”,得到肯定回答后,她选择不开通。不料两年后,她却收到了发卡行寄来的欠缴年费180元的通知书,与银行交涉才知道,首年免年费,次年不管是否开通,都要收取年费。

最近,北京的单先生也受到信用卡年费的困扰。去年他在某银行办了一张信用卡,为达到银行免年费的标准,他几乎所有的消费都用这张信用卡支付,孰料一年后,还是被收取了2000元年费。发卡行解释,单先生使用的是白金卡,只有普通信用卡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享受免年费,而白金卡属高端信用卡,刷多少次都不免年费。

记者发现,在信用卡年费的收取上,大多数持卡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结果白白损失了钱财。

目前,对于白金卡与钻石卡等面向高端人士的信用卡,发卡行都是收取年费的,各银行对白金卡的年费设置不同。个人在办理之前,最好货比三家,考虑年费标准以及所提供的增值服务,再选择适合自己的卡片。

大多数人手中持有的是普通信用卡,虽然各银行的年费政策各不相同,但大多采取首年免年费,刷卡消费满一定次数或一定金额后,免次年年费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一般标准信用卡普卡年费在80元至100元,金卡年费在200元至300元。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单币信用卡年费要比双币信用卡低,附属卡年费一般对应主卡年费减半。所以,办理了主卡的市民,尽量不要办附卡,因为附卡也要收一半的年费。

日前,银率公司的《信用卡年费研究报告》表明,信用卡年费差距较大。对比不同币种的金卡和普卡,工行的金卡、普卡年费均值最低,浦发银行年费均值最高,两者均值之间的差距在150元左右,浦发银行金普卡年费均值大约为工行的2.4倍。当然,不同年费标准对应下的服务标准也不一样,办理之前需向银行了解清楚后再申请。

除此之外,有些银行为了吸引眼球,打出了“终身免年费”的招牌,事实上是变相收年费。记者了解到,终身免年费的前提是要缴纳一定数额的所谓入伙费,而这种入伙费并没有减免政策。也有银行以“增值服务费”、“工本费”等名义变相收年费,发卡行在卡片上捆绑增值服务,但这些增值服务都不是无偿享有的,有些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增值服务费。

专家提醒持卡人,手头信用卡不宜超过三张,因为信用卡太多,不利于消费积累,还可能产生信用不良的记录。一些信用卡如长期不用就变成“睡眠卡”,如果不按期偿还“睡眠卡”的年费,就要按每天万分之五的利率,收取欠费利息。

据《投资与理财》

第10篇

蓬莱油田仍在溢油

【本刊讯】(实习记者 贺涛)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现场目前仍不时出现油带漂浮和油花溢出的情况。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最新监视监测结果显示,10月5日蓬莱油田C平台附近有油花溢出,最少每分钟3个,最多每分钟79个,溢油量约为2.61升,并在C平台西南侧发现小量的银灰色油带。而该平台附近近日一直有溢油现象,10月2日、3日、4日分别溢油量约为1.59升、1.42升和2.45升。

对于持续出现油带漂浮和油花溢出的情况,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环境处处长窦月明告诉《财经》记者,至10月5日连续的监测报告中,显示的并非是新发生的溢油点,而是在之前的漏油点进行潜水作业时,导致残留的油滴上升至海面,“给搅合起来的”,窦月明表示修复这个漏油点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有油花的现象可以理解,且已被立即回收和清理。

从9月连续监测的数据来看,漏油量较少,对于这些新溢油花,康菲石油的解释是:在C平台附近海底清理矿物油油基泥浆过程中,残留在矿物油油基泥浆中的油滴上升至海面,偶尔形成一些油膜。矿物油油基泥浆仅在6月17日C平台一起事件中泄漏,残留于地表浅沙层中,由于其比海水重量大得多,泄漏后即沉入平台附近的海底。

今年6月4日以来,位于渤海中南部海域的蓬莱19-3油田连续发生溢油事故。截至9月6日,蓬莱19-3油田溢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溢油风险点仍未彻底查清,溢油隐患仍未彻底排除,溢油造成的损失仍在调查评估中。

9月2日,国家海洋局责令蓬莱19-3全油田停止回注、停止钻井、停止油气生产作业;同时责令康菲公司必须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继续排查溢油风险点、封堵溢油源,并及时清除溢油事故油污。

国家海洋局表示,在实施“三停”期间,康菲公司为开展溢油处置的一切作业应在确保安全、确保不再产生新的污染损害的前提下进行。

目前,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仍然每日对蓬莱油田溢油事故海洋环境进行监视监测。同时,在天气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相关的水下探摸和回填沙袋等作业正在不断进行。

关键词

全球水资源可使粮食产量翻番

9月26日,一份提交给第14届世界水大会的研究报告称,全球拥有的水资源足够使粮食产量在未来数十年内翻番,从而避免因人口迅速增加而出现粮食严重短缺问题。不过,由于水资源的使用效率不高,以及水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正成为阻碍全球粮食增产的“拦路虎”。

上述报告是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经五年研究而获得的成果,由水和粮食挑战计划组织。五年间,专家们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印度河、恒河、尼罗河、黄河、尼日尔河、圣弗朗西斯科河等主要河流的水量和使用情况做了调查分析。

该报告认为,所谓缺水,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事实上大量的雨水被浪费或从未被利用。例如在非洲,农田和牲畜只使用了那里河流径流水量的4%。“全球缺水”说法的背后却是严重的使用无效率和地理分布不均。

进展

科学家研制出“保持清醒”药

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成功研究出一种可防止喝醉的神奇药片――“保持清醒”药。这种药可减轻酒精对人脑的副作用,能让那些容易喝醉的人在酒后保持清醒的头脑。

科学家在试验中以老鼠为研究对象,其醉酒反应同人类完全一样,醉酒后的老鼠身体会失去平衡,走路“发飘”,而该神奇药片的作用就是切断该系统的免疫反应,从而使饮下大量酒精的小老鼠不会有任何反应。该试验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酒精会影响人类大脑中的胶质细胞,而大脑90%的部分都是由这些细胞组成。

新型智能手机钱包即将面世

第11篇

次级类贷款增加

“如果考虑到四季度一般是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最多的季度,则去年四季度不良贷款率上升的实际幅度将大于4.9%。”中金银行业分析师罗景表示。

分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出现了上升,幅度为2.7%至14.8%。其中,农商行的上升幅度最大,达14.8%;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到6%。这意味着,风控能力较弱、中小型企业贷款占比集中的银行业机构风险偏高。

从五级分类看,不良贷款的上升主要来自次级类贷款的增加,新增次级类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的90%。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次级类贷款环比增长12.3%,可疑和损失类贷款占比相对稳定,反映出银行业资产质量的向下迁徙尚处于初期。

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表示,在银监会实施了更严格的风险分类和监管后,如果综合考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监管机构估计未来银行业的不良率会略有上升。他认为,对我国的经济高增速而言,2%左右的不良贷款率是比较合理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经济下行或扩大风险

年度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继续向好,但如果未来经济下行风险导致“隐性”不良贷款激增,银行业将面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压力。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认为,预计今年一季度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较突出,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双升”概率较大,导致拨备覆盖率可能小幅下降为260%至270%。今年全年银行业资产质量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增加10%至15%。

某银行人士透露,该行对某一线城市土地储备中心的70亿元授信贷款已无法正常履约。由于去年土地招拍挂的规模大幅减少,导致土地出让金收入急剧缩减,现金流断流导致该中心只得拖欠银行贷款。

相关研究人士表示,地方债务的风险并非违约风险,而是流动性风险,如果债务能适当展期或增加其他融资渠道以维持流动性,则不但可以缓解其偿债压力,也可以缓解财政紧缩的压力,有利于增加民生支出和减少我国宏观经济的下行风险。银行内部人士也认为,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足额的土地抵押,即使按土地增值部分计算,银行通过处理土地也能完全弥补贷款风险。

银行人士表示,受节能减排、出口放缓、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信贷收缩、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的年增速未来几年可能下移至8%-9%的次高增长区间,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行业信用风险可能加大。央行收缩流动性、汇率波动频繁可能增加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经济下行可能增加假票据、假按揭、内外勾结作案等操作风险。这些外部因素可能对未来银行业资产质量带来压力。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指出,今年要高度重视潜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尤其要稳步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持续防控房地产贷款风险,布控表外业务风险,对防止案件发生保持高压态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提升资本金及拨备覆盖

对于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在今年可能出现的分化,监管机构已提前作出预判。监管部门曾提出,将监管目标从不良贷款的“双降”改为“双控”,甚至要对不良贷款余额的反弹给予一定的容忍度。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从银监会成立之初30%的平均水平大幅下降,股份制改革后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率基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加之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继续要求银行实现“双降”恐怕难以为继。

银监会已作出部署,近年通过设置较高的资本金要求、拨备覆盖率指标和创设拨贷比指标,对商业银行风险缓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银监会进一步提高资本标准,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应保持在11.5%以上,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保持在10.5%以上。

第12篇

“127号文”旨在规范同业业务,约束同业类型的非标(非标准化资产,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等)业务,同业投资野蛮生长、期限错配、监管套利等风险被全面监管。同业存款业务受到限制,同业存款利率下行,会影响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尤其是中小银行发售的以同业存款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理财产品。

――摘自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在“钱荒”周年之前下发“127号文”以及相关配套监管措施,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再次出现因个别分行流动性紧张而导致的违约,并触发连锁反应。“127号文”特别提出,“金融机构应当合理配置同业业务的资金来源及运用,将同业业务置于流动性管理框架之下,加强期限错配管理,控制好流动性风险”。与之配套的是“140号文”,明确将同业业务权限上收总行,并实施专营部门管理、加强授权管理和实施名单制管理。可以预见,今年的6月份将以偏宽松的资金面平稳度过。

――摘自国信证券分析师李世新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如果照着文件直观去看,似乎非标资产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但是不宜一厢情愿地给出非标资产将快速下降并逐步消失的结论,对于银行和实体经济而言,即使非标资产无法再进行监管套利,相比标准化债券,仍具有明显的好处。非标资产下降的幅度和速度都会低于市场预期。此外,监管和创新向来都是不断进行螺旋式推进的。

――摘自招商证券的研究报告

从近年情况来看,部分城商行、农商行由于客户基础薄弱,吸收存款能力差,加之急于“弯道超车”,往往在同业业务上表现激进,依靠同业资金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同业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大,潜在的风险不可小视。在监管更加明确的形势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积极调整业务方向,积极尝试资产证券化业务,为大规模的同业业务找到调整的方向,避免触碰监管红线,同时避免流动性风险的爆发。

――摘自银联信总经理符文忠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的言论

目前货币市场已经很难满足理财的收益率要求,导致理财资金用于收益更高、期限更长的投资业务。由于短期资金成本比较低,银行会将短期资金错配到长期用途,以减少成本。监管层加强对期限错配的管理,会使短期资金长期配置问题得到有效改善,迫使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走低。

――摘自国泰君安近期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