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学校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时间:2022-12-11 05:54: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课改工作经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课改工作经验总结

第1篇

资源多、整合少

教育科研资源涵盖广泛,可以是前人的成果,也可以是自己的经验总结;可以是校内图书室中的书籍、报刊,也可以是网络上的繁杂信息;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教师本身。笔者曾走访和调查了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80余所,从物质层面看,这些学校的教育研究资源内容不可谓不丰富,种类不可谓不齐全,设施不可谓不完善,可是从实效性上看,真可谓是整合不充分,挖掘不彻底,利用不到位。教师面对排列齐整的书报架无从下手,对大量的音像资料和调研数据也找不到共同特征,抓不住共性规律,而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更是摸不清头绪。

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按照自己适应的分类方式对资源整合分类,注重平时的积累和整理,注意收集和记录自己及他人闪光的思想碎片。

方法多、运用少

教育科研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面向被研究者的行动研究,也有关注教师自身的教育叙事研究;有总结经验、理论探讨的定性研究,也有通过图表数据统计分析的定量研究;有观察法,也有文献法;有访谈法,也有问卷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在长期的教育科研过程中显示出了其独有的优势,但是科研方法单一化也逐渐成为解决教育科研问题的瓶颈,制约着中小学教科研的发展。

教师们往往只钟情于一种或少数几种方法,运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往往是在研究过程中明明看出了问题却不能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找不到一个直接的、有效的、根本的解决办法,阻碍了教科研的前进。目前我国大部分教师运用较多的是对现象的观察,对问题的描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却在更深层次上忽略了教科研的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这里突出强调教师对于事实描述、经验总结等定性研究运用的泛泛,并不是全盘否定观察法或坚决排斥描述方法,一味地推行问卷法或盲目地崇拜实验法,而是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基于学校,从问题出发,面向不同的研究对象,注重定性、定量相结合,感性、理性相交叉,描述、推理相补充,观察、分析相支撑,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多种科研方法,使科研成果同时具有可读性、科学性、规范性、前瞻性和时代性,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能够从本原上有效解决教育疑难或预见性地对潜在的问题敲响警钟,防微杜渐。正如郑金洲教授所说:“研究方法只有综合运用,才有效力。”

课题多、研究少

现在各个中小学不论是示范校还是一般校,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或多或少地承担了一些不同级别的课题,有条件的学校甚至还设立了以学校命名的校级课题和项目,教师也因此分了一杯羹,“被科研”了一把。我们回过头来审视一下课题的产生和发展,课题应该来源于问题,是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同时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是一个真问题,并且一旦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就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研究完成后得出的结论或产生的成果能够使学校工作、教师行为和学生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样的课题才有价值。很多教师不了解课题情况,不了解自身能力,不了解研究对象,却盲目地参与课题或申报立项,最终导致课题成果质量不高,甚至不能按时结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研究;二是很多中小学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进行科研的能力及条件。这一方面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给予教师进行科研的宽松政策,“请进来,送出去”,加强教师科研培训,使教师有时间、有精力、有能力从事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立于实践,用于实践,尽快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素质。

成果多、转化少

每到年终,中小学的年终总结或评优申报材料中都会有一连串让人振奋的数字,教科研部分自然也是其中的闪光点,可是我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干货”呢,又有多少可以带来学校教育质量的改善,教师行为的改变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呢,教师在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总结成果的时候是否着眼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为促进中小学教科研成果转化,学校要定期开展成果汇报会和推广会,使课题、研究、成果不再神秘;支持成果转化,给予一定财力和时间保障;出台相关制度,定期检查转化效果并提出改进策略。教师要始终以成果的最终转化为衡量标准;要坚持读书学习,阅读教科研论文和书籍,充分理解和消化其中的本质,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再外显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具体时间方法和手段。

被动多、主动少

第2篇

(一)见习

记得去那个学校时感觉有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自己终于快走上讲台了,紧张是怕自己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很深刻的记得那天黄

老师让我们大声喊我们自己的名字,心中的胆怯消失了,剩下是个个自信的面孔,那天下午也感觉好累,第一次注意自己的站姿和走路的姿势,但感觉非常开心,看自己真的象一名老师了。

接下来就是听课了,听课前,我首先认真的熟悉教材,接下来我认真的听取着每一节课,吸取着优秀教师的精华,学习各位老师的教华考错误都不放过,讲完后再总结讲过的课,每次试讲都是一次进步。

(二)亲自上课

经过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一次一次的修改与改正,10月11日,我终于登上了我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前一天晚上,一晚上没睡,一直在默默的背着自己的教案,怕第二天的课讲不好,尽管这堂课自己已经讲了无数次,但还是怕出差错,给学生授以错误的信息。那一刻我终于等来了,上讲台前很紧张,但当我看见学生时那种紧张感一下子消失了,我相信自己将与这三尺讲台结下不解之缘,上课的效果很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但我并没有满足与这小小的成绩中,下课后及时总结自己这堂课的不足与优点,将不足做了及时的修改,避免给下个班造成不良效果。一次一次的讲课与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在自己讲到最后时,已经把那种初当老师时的稚嫩消除了。但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吸取别人的意见,进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二)亲自上课

经过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一次一次的修改与改正,10月11日,我终于登上了我梦寐以求的三尺讲台,前一天晚上,一晚上没睡,一直在默默的背着自己的教案,怕第二天的课讲不好,尽管这堂课自己已经讲了无数次,但还是怕出差错,给学生授以错误的信息。那一刻我终于等来了,上讲台前很紧张,但当我看见学生时那种紧张感一下子消失了,我相信自己将与这三尺讲台结下不解之缘,上课的效果很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但我并没有满足与这小小的成绩中,下课后及时总结自己这堂课的不足与优点,将不足做了及时的修改,避免给下个班造成不良效果。一次一次的讲课与课后的反思与总结,在自己讲到最后时,已经把那种初当老师时的稚嫩消除了。但还是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吸取别人的意见,进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知识在不断的更新,我们也需要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为教学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三)实习调查阶段

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们的教育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为了能够在这样的形势下,营造出更加有利于学生进步的氛围,获得教学相长,使教师的学习、实践与科研水平得到稳步提升,教师自身专业迅速发展,并沿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道路,探索出一条具有学校特色、适合现代化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之新路。

进入成成中学后,结合学校现状和学生特点,我做了细致的分析,结合准备阶段的教育调查计划和课改现状制定了本次教育调查的主题及调查步骤,展开教育调查。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取向、学习目的、学习现状上有差别,并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我听取多人的意见,查询有关资料,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了教育调查报告。报告得到了指导教师的认可。

(四)实习经验总结和交流

这次实习中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更多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的理念,以及他们带给我的种种思考.

一、教学管理理念

在成成中学,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华考班集体中,班主任仇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班集体中,班主任仇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二、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本文《教育实习个人总结》是由华考整理,在班主任工作上,我认识到了一个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很大的,学生时刻看老师,作为一个老师,应该从自己严格要求,并影响感染学生。这就要求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必须是贴心的,也是带有希望的。实习期间,班主任仇老师教给了我许多的班级管理经验。我想这些经验是宝贵的,更为宝贵的是老师的主动精神。在他的言谈中,看出一个老师对于班级管理的深度认识。所以我想: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应只是从学习上给学生帮助,而是从一种“管理”的角度上去让班级受益,让班级体的每个成员成长。这次的实习,让我从实践中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也对于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习,是师范生重要的一课,付出了便有收获。我很幸运地在大四参加了教育实习,通过两个月来的实习,让我对于教师职业的认识迈进了一步,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一个团队的力量。总之,这次实习,让我获取了经验,认识了不足,体验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也感受,思考了许多教育改革的问题。在以后的路上,我会珍惜这些经验,让自己做得更好。

第3篇

大部分小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成长后已经站稳了讲台,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事业也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此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这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由稳步提升步入停滞和退缩阶段,表现出长时间的“高原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新奇感在慢慢地消失,拥有的热情在渐渐地退去,对教科研、教学基本功评比等持冷漠态度。这种现象实在令人担忧,持续下来将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小学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现象”,应该如何予以克服?

观念转换是基础

第一,要确立终身学习观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缩短,已经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更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因此作为人类文明传递者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比其他人群显得更为重要。而小学高级教师走上岗位已经多年,他们在学生时代中习得的知识是有限的,他们原来学的知识很快会过时而不适用,必须不间断地接受继续教育,以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作为小学高级教师,要有计划地、认真地选读一些教育科学与教学技术方面的理论著作,使自己在加深加厚理论底蕴的过程中逐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开拓的视野和较高的起点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应该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培养自己的终身学习的毅力和能力,这不仅是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

第二,要确立由“匠”到“家”的职业理想。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就首先要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而一个平庸的“教书匠”往往会墨守成规,人云亦云,缺乏个性和创新,在“高原”上迷途忘返。这要求我们不能甘愿做“匠”,而要追求做“家”――做一个教育教学中独立思考,对理想执著攀登的具有科研能力的“教育家”。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小学高级教师,应该树立“教师即研究者”“课堂即研究室”的观念,在职业生涯中勇于质疑自己、挑战自己,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批判。追求向科研型转变、成为“教育家”的职业理想,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和教师唤醒自我价值的需要,也是教师突破“高原现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自主实践是关键

教师要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在行动中积累逐步完成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成为一名“学有进展”“教有特色”“研有成效”的教师。

1.在研训中收益。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过去师范院校中的教师技能培养不可能受用终生,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还必须接受各种培训。教师要发挥协作互助精神,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共同钻研教材;积极参与“听、说、上、评”系列研训活动,在研训活动中学习同行成功的教育实践,研究其中所蕴含的先进观念,学习同行思考、实践现代教育观念的思想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向同行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是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一条捷径。事实上,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往往是别人曾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学习、借鉴他人实践经验,或许会使我们在黑暗中的摸索变得豁然开朗。

2.在反思中提升。自己或别人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失败的教训,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留心积累,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不仅有助于我们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帮助我们突破“高原现象”的良方。一方面,要反思成功处,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恰当的教学设计、敏锐的教学机智、成功的教学个例进行梳理,写成教后记、案例分析等,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扬长。另一方面,要反思失败处,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因而影响教学的动态因素很多,教师很难把握每一个细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疏漏之处。我们要客观地面对失败,及时记录、思考,寻找问题的根源,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补短。反思记录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要与他人共同探讨,在探讨中更好地得到提升。

3.在科研中收获。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着力点就是要把教育理论的学术研究回归到鲜活的教学实践之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得以充分的交融。只有积极地参与到课题研究的实践中,可以比较系统、完整地学习和运用一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在科研过程中,要把低层的经验升华为高层的理论,就一定要勤于动笔,把在工作中的思考和探索提炼出来,写教研案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教学评析、教学反思录、经验总结、论文等都是实现这种升华的好形式。这些写作看似事小,如果贵在坚持,日积月累就会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获得不小的收获。

4.在博客中交流。“博客”这个网络新兴宠儿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教师的生活。借助教育博客,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教育文章,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它促使教师自觉地进行网络阅读,从而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更新成为现实可能。教师要及时记录下日常教学的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并坚持通过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研论文、课题成果等形式,将教学中的得与失写下来,在博客中进行交流。在相互的交流中进一步思考挖掘、提升自己的教学潜力,形成属于自己的资源积淀,而这个积淀的过程,也正是专业发展的过程。

机制激励是保障

1.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制度急需改革。在我国现行的小学教师职务系列中仅设有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小学高级教师为中级职务,小学一级教师、小学二级教师为初级职务,另外小学教师可以通过评选(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一般称之为小中高)取得高级职称。但这种高级职务在小学设置比例少得可怜,如目前我省的小中高的设置比例仅为1.5%,远远落后于中学中高级职务的设置比例,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并且评定须由省级层面操作。这种现象对小学教师而言很不公平,也很不利于小学高级教师的专业发展。试想一个大专以上的毕业生分配到小学任教,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的话,6年便可评上小学高级,可能因为再向上评高级职称条件的苛刻而望而却步。在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难免会处于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状态,在“高原”上迷失努力的方向。因此改革现行的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制度刻不容缓,去年上海市把小学高级职称的比例调整为10%~15%就是一个很好的改革例子。

2.完善学校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机制是激励教师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是学校为了及时掌握每个教师的思想状况、 业务水平,找出他们的个人优势与不足,甄别他们的工作效能和个人才能。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规范和强化进入“高原”状态的小学高级教师的职责行为,增强其责任感,调动他们履行现职职责的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应以“促进发展,体验成功”为目的,通过教代会不断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同时运用“发展记录袋”为每个教师记载一学期来的工作足迹,举行发展档案展评,既让教师看到自己的工作业绩,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让他们看到同事的发展进步,激励自己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身边的榜样”,使教师时刻保持专业发展的冲动和欲望。

第4篇

中职教育本身是教育分层差异化发展形成的教育类别,最应该贯彻体现因材施教理念,也最适合实践差异化教学。职业教育内容分类多样化,体现与社会职业的专业化要求的适应与衔接。教育对象――中职学生具有更复杂的多样性状态,他们大多经历升学失利,文化知识基础普遍较薄弱,学习意愿不强,学习行为方式有明显偏差,又处于青少年性格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近两年来,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变革已取得很多积极变化和成效。作为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试图结合多年来在自身教学工作积极实践差异化教学的体会,在此作几点关于中职教育教学实践贯彻《方案》,全面准确差异化教学要求的探讨。

一、中职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需要积极面向中职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定,调整教学实施的方式方法,努力让学生真实认识职业教育内涵,增强对职业教育的好感,提升接受职业学习的意愿,认可自己的职业发展选择。

1.差异化教学实践让中职学生重拾信心

中职学生大多是中考升学的失利者,很多人刚开始接触职业学习,信心极度缺乏。所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教育,恢复学习的自信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异”,才可能真正给予学生新的学习发展机会。

即使同是中职学生,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仍是参差不齐的。这些学生虽然可能选择了同样的职业(专业)学习,但他们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化教学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起始基础和多样特点,引导学生确立适应自身特点的不同学习发展目标,减轻他们以往受到的传统世俗的学业期望压力,让学生感受到职业教育特点和特色,既可逐步使他们学习信心回归,也有利于他们认可职业教育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交流,掌握并真正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具体情况,这对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有极大的指示性价值。

2.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

中职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还是千人一面以“本”为本,中职生是“不买账”的。而教师如果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就会注意设置教学目标与要求,注意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能力的切合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反应水平,注意及时调整教学强度和进度;在教学后续过程中如训练、测试、反馈中进一步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注意高速教学节奏和进度。笔者在政治课系列课程教学中,根据本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尝试课程“跨界”教学,与有关专业课教师协作,在教学中提示比较关联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串联不同学科知识的兴趣,这种灵活的教学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价值获得感”。以《经济法律基础》课为例,结合学生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将考试范围涉及的会计法律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和相关财经法规的重要知识穿插其中,提升课程学习的实效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差异化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让学生找到自信,引导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教学实施中,教师想要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措施和办法也应是多样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希望升学,那就鼓励其坚持不懈加强课程学习;有的学生希望考证方面能成功,就要鼓励其全力准备,集中精力冲刺;有的学生意愿就业,就要指导其职业目标确定和职业能力预备。越是尊重学生的主动选择,他们越会对自己负责,为自己的目标激发前进的动力。

笔者作为一名政治课教师尝试发挥政治课“博”的特点,改变局限于教材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让政治课活泼起来。教学中,让学生更多来演讲,组织学生讨论,由小组来组织一堂课,走出教室到附近店铺作观察调查等等。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学习,就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4.差异化教学鼓励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差异化教学是要针对差异化的学生给予差异又均衡的发展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单一的优劣,而是多维度的立体式评价,更充分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过程与进步。中职学校贯彻差异化教学,就是给予学生更多发展的宽容与机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要在行为规范和品德品质方面遵守要求,做到自控,出现偏离专业的兴趣倾向是正常的,应给予宽容和尊重。只要给予积极关注、引导与交流,相信学生有机会在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实现相应的发展。笔者一个学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没有进入热门的金融行业,而是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戏剧领域,现已组织起一个民间剧社。而另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当驾校教练,作为自己选择的职业发展已坚持了近10年,发展也比较平稳,值得欣慰。

二、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近两年浙江省中职学校按《方案》要求在推进课改中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效,很多学生也从课改中真正认识和喜欢上职业学习。中职学校不再是接收差生的学校,而成为学生喜欢学习的校园。但比起《方案》所设定的目标,我们应看到,影响《方案》全面落实的现实制约因素还不少,影响中职差异化教学实践取得积极效果的显现。

1.推动差异化教学力度欠缺

学校推进差异化教学的主动性力度要求还不够,学校层面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差异化教学实施体系,差异化教学还停留在部分教师和局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职教普教化的基本形态还没有根本转变,职业教育还没有形成整体特色和优势。

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教育者未能高度一致地认识,对课改《方案》的落实执行还不到位,有教学体制的惯性,使得学校贯彻执行《方案》的动力不够,一些教育者的不愿改想法成为阻碍因素。还有对差异化教学实践的意义和价值认识还不清晰,如学校教育管理层面需要全面转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工作要打破原有课程编排和教学实施方式,教师教学从教师完全控制型教学转向体现和重视“学生主体”差异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要改变原有简单学业评价主导为体现学生多元兴趣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差异化教学实践缺乏内化和深化

有的教师将差异化教学简单理解为优差生分层教学,将教学对象学习能力和成绩状况简单化分为优差生,这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老习惯、老问题。中职学校这种情况也很普遍。把教育“爱和关心”之水过多浇灌了一小部分精英教育之苗,而更多普通没有“亮点”的学生得不到公平的教育之爱。有的中职学校的教学注意力集中投在了少数拔尖生和竞赛生身上,以一小部分学生的成绩来“撑门面”,炫耀为学校的办学成绩。这是“分数至上论”对中职学校学生发展评价的又一种扭曲。有的教师机械地为差异化而差异化,把教学内容生硬差异化体现在教学中。将差异化教学理解执行为教学形式差异化、教学结果差异化,是“假”的差异化教学。

传统职业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学习活动只是“寻找正确答案而非探究有趣的问题,”学生只是“生活在别人的发现里”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难激发出来,职业教育的教学特色无法充分展现。

3.差异化教学灵活性特色不充分

每个中职学校所处地区不同、生源不同,附近社会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对学校的影响关联不同,教学专业设置不同,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有差异,办学条件和设施配置不同。职业学校这种特点(特色)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应体现“学校实际、教学实际、学生实际”,才是真正的差异化教学。

当前中职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实力和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编班人数规模偏大,导致师生配比偏低,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开展差异化教学。缺少足够的教学场地和设施配置,无法有充分时间和空间灵活实施差异化教学,学校难以落实《方案》要求的选择性课程体系和选修课程体系,开展“工学交替”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教学者之间的团队合作配合欠缺是中职教师有效实施差异化教学法的又一个薄弱环节,当前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基本没有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师生互动少,差异化教学实施效果就不明显。

4.陈旧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制约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方案》要求“建立学生多次选择机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打造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体系,建立健全与选择性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评价新体系。”这些要求体现了差异化教学具体实施的宏观思路,但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实效呈现需要的是细化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差异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多元、多样化评价指标不完善,导致教师实施差异化教学障碍多,导致积极实施差异化教学积极性不高。

三、完善和优化中职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

差异化教学实践的实质是因材施教,最核心价值目标是实现中职学生“充分发展”。目前遇到一些不理想的状态,既需要持续推进去克服,也需要细致剖析去理清症结,以利于不断优化改善。

1.形成高度协调一致的教学实施基础环境

(1)从学校整体教学管理层面讲,要以“模块化课程”的优化完善为核心,不断推进教学内容设置的结构性调整,优化选择性课程体系,建设丰富的选修课程体系。

这是一个渐进完善的过程,要鼓励各个学校和教学一线教师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探索,努力形成自上而下“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经验总结”的相向契合。中职学校应积极结合本校实际,开发设置校本和专业特色课程,从而形成真正面向本校学生、适应职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选择性课程体系。

(2)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如何让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实施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个体的差异,引导学生共同进步但有差异的积极学习发展,需要积极作出尝试探索。“小班化”“走班制”“弹性学制”等教学组织活动形式一定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来开展。

创新教学组织方式又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可以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工学交替”“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实践性教学形式,努力促进学生积极开展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

(3)鼓励教师探索形成积极有效的多元化差异化教学评价策略,整合形成综合多元指标为评价方式,以利于反映学生有差异但各有特点的主动发展状态。

《方案》提出要全面实施“学分制”管理,鼓励不同课程采用不同质量评价方式,体现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持续的鼓励,“学即有得”。差异化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学习动力的持续过程,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与效果。

首先,要摆脱传统的简单以学业成绩为主要指标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与“差等生”的“二分法”评价。建立以“合格即成功,努力就优秀”为导向,以知识形成评价和过程评价为主,结合考核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地激励学生保持学习发展的意愿与动力。

其次,差异化教学的评价方式特别要重视评价的针对性,指标要清晰,教师的评价要准确全面,避免模糊性,做到“一人一语,一人一评”。有清晰指标对照和明确目标指引性,有利于学生自我检测,自我改进。

再次,要建立多维度过程评价,引进多主体评价,以利于全面反映学生多侧面变化发展情况,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课堂评、实践岗评等,而任课教师除了学业评,也要提供学习状态评价等信息。

2.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学习的公平机会

差异化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角,真正动起来。教师导学,就是要想更多办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善于合作学习,乐于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内化的能力获得感;引导学生敢于展示,自我激励持续进步。

教师要努力让课堂更具有弹性和开放空间,促进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引领下积极开展学习,实现有效的进步,“人人积极发展”。客观地说,要把课堂更多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多体现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中职教学活动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既有职教专业学习的特点制约,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差异较大,不能只按一个模式做。也有教师教学习惯思维制约,还有中职学生学习能力差、自身对学习价值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等。这需要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坚持循序渐进,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对导入新教学模式作细致全面的梳理、分段,从而为师生互动适应融入新教学模式作好铺垫。

3.赋予教师更多教学自,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差异化教学只有给予教师更多教学处理的灵活性,才能调动起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如前述提及的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活动,只有教师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差异化教学才真正得以实施,产生实效。

(1)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积极调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寻找实现教学过程最佳效益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难于统一规定来设置的,特别对于职业教育差异性极大的课程教学活动,只有动员起教师不断探索,找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重视学生实践体验,给予学生多样化、差异化的体验交流机会,以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生成和实践感受的技能内化。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给予学生差异化课堂参与机会,克服传统课堂只有优等生参与,而没有“差生”参与机会的痼疾。

(3)教师应善于用多元知识与素养模型构建来满足学生差异化进步的目标选择需要,在差异化教学实施中充分重视知识、能力、品德教育引导的生活化,让学生自觉认知学习发展的真实性意义。让所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受到自我学习过程后的收获,让小步慢跑的学生有进步,让有能力学生持续“爬楼梯”,始终在向上走,让已具备良好学习表现的学生获得新的机会,激发所有学生主动设立更高更新目标的动力。

(4)要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力量建设,建立完善教学协同机制。目前职校教学组织体制主要根据人事管理和业务功能需要设置,专业科组或年级组的设置中较少明确教学协同的职责与功能,现行教学活动基本还是以教师单打独斗为主。建设强化教学工作协同机制,可以更充分形成教学团队力量,克服单个教师对学生信息掌握的缺乏,实现工作经验的高效交流共享,克服单打独斗对学生教学影响的不一致、不持续,还有利于实现融合编设的创新课程生成与教学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