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五四运动思想汇报

五四运动思想汇报

时间:2023-02-20 19:46:24

五四运动思想汇报

第1篇

思想汇报网权威发布2016年共青团员入党思想汇报范文精选,更多2016年共青团员入党思想汇报范文精选相关信息请访问思想汇报网。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中国共青团团员,我深深的体会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是多么重大,也进一步领悟到“五四运动”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一群有志青年的奔走呼号,也是中华历史篇章中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更是华夏儿女灵魂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伟大精神的孕育。从“五四运动”到今天,中国***历经风风雨雨,走过艰难险阻的几十载,不计其数的热血青年为之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他们前行的道路很艰难,探索的道路很曲折,但他们依然不畏险阻,毅然前行。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奋力拼搏,才有了我们党辉煌灿烂的篇章,才有了我们祖国屹立民族之林的雄姿。

为21世纪的中国青年,应积极向中国共产党党组织靠拢,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内在要求。时代在不断的前进,历史的使命需要我们去肩负,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只有坚定脚步,勇往直前,用高尚的爱国情操和真挚的民族情感不断激励自己,才能为中华民族能够屹立群英,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尤其是在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过后,是中国***第一时间站出来,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此时,在内心燃烧的信念更加坚定,年轻的心灵再次得到呼唤。我们当代青年要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就必须把自己融入到党的怀抱,紧随党的步伐,树立远大的理想,带着坚定的信念,毕生为之而奋斗。当今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当代青年已经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舞台,坚持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成为了我们社会生活中的主旋律,时代既然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那我们青年一代就要在上面抛洒我们的热血,流干我们的汗水,把自己的人生交给这个舞台,人生所有的华丽都将在这个舞台上呈现。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一腔热情转化到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上来,创造出无愧于祖国,有利于民族的丰功伟绩。

与祖国同奋进,与人民共呼吸,弘扬“五四”精神。时刻谨记:民主和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学好自己的专业特长。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为了美好的明天,让青春的脚步,奋不停息!

此致

敬礼!

第2篇

2005年度,本人在组织和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在基层同志热情支持和科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思想上积极进取,工作上奋发努力,作风上务实求新,生活上从严要求,努力做到围绕中心确定思路、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组织和参与组织了政治理论学习,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形势任务教育,新闻宣传报道,精神文明创建,普法依法治理,履行教育职责,文艺节目汇演,预役军官培训等工作。现就一年来任宣传委员期间的思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予评议。

一、履行职责情况

(一)努力把干部的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工作当作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规范我委的理论学习,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目的,我除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外,能认真组织全委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专门组织下发了理论学习意见和专题学习计划。今年以来,中心组成员能联系分管工作和职责,积极推进以道路配套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主动“服从、服务、参与和融入”临港建设,不断创新衔接临港管理的各种机制,所编制的南汇区道路“十一五”规划已通过验收。今年我还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参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共组织党工委中心组成员集中学习18次,聆听专题讲座20次。网上在线学习和自主择训共完成34门课程分别获37和20个学分,结合理论学习撰写学习体会文章3篇。参加区组织的领导干部培训25天。通过自学,获得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二)努力把干部职工道德素养的提高和文明创建工作当作重要抓手

作为委文明办的负责人,能着眼于提高全委干部职工的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素质,指导我委20个文明窗口、30个文明单位(机关)、及绿化、排水、汽修、海事等文明行业的系列创建活动。着力在拓展层面、丰富载体、提高实效上下功夫、求突破。通过共同努力,绿化行业于10月下旬通过了市里的验收,成为市绿化文明行业。周浦水质净化厂在市排水行业协会组织的上海市城镇星级污水处理厂检查评比中被评为四星级污水处理企业。积极履行文明办的指导、协调职能。为规范文明创建工作,6月下旬在航头自来水厂专门召开了“建委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会”,使与会者对文明创建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精神更加饱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2月中旬对各创建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指导。通过听取汇报、查看现场、翻阅资料、反馈沟通等措施,系统、真实地掌握了申报单位文明创建情况,为推荐、评审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检查过程中我还就新版文明创建标准进行了宣传辅导,就文明创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出了要求。还自觉将文明创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建学习型单位、行风政风测评、“两新”活动开展等有机结合,组织开展了9.20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积极深化“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进以文明行路、文明乘车、文明游园、文明用厕为重点的道德实践活动。根据区文明委的要求,会同环卫、绿化单位配合区文明办制定了《南汇区“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主题实践活动“文明游园”、“文明用厕”专项活动计划》并于6月中旬召开了专题部署动员大会。认真抓好了“三诚”创建评选活动。7月份,我委文明办牵头组织的文艺汇演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各单位选送的19个节目,真挚抒发了全委干部职工热爱生活、热爱青春的满腔热情和宽广胸怀,全面展示了全委干部职工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节目在汇演的基础上还参加了有关条线、社区、广场的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努力把展示单位良好形象和全面建设成果的宣传报道当作重要工作

为展示建委良好形象和建设成果,加强重大工程、重要活动、重点人物的宣传报道。今年以来,我会同委党政办公室精心策划、精选题材、找准视角实施重点突破,有一大批具有较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见诸于媒体。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着力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我委通过开展活动后所创造的新佳绩,展示的新气象和取得的新经验。结合重大实事工程项目建设,重点报道了这些工程立项建设的重大意义、施工建设中的突出亮点、热情讴歌广大建设者团结拼搏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了扩大建委对外影响力,拓展对外宣传的渠道。我进一步加强了与区“两台一报”、和区委区府两办的协作联系。会同南汇电视台有计划地拍摄制作轨道交通11号线节点工程推进和重大实事工程建设过程的电视专题片。在南汇广播电台设立了《南汇建设》专栏展示重大实事工程建设者的风采,追踪重大实事工程建设的线索,宣扬重大实事工程建设中的典型事例,至今已播出20期;在南汇电视台播出新闻150余条;在市级媒体登载稿件70余篇、《南汇报》登载稿件40余篇;向区委区府办投稿列委办局和各镇第一。为积极挖掘基层在建设、管理、改革、发展中的新闻素材,在抓好基层报道骨干队伍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了《建设动态》这一宣传主阵地,质量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发现、锻炼、培养新闻骨干的小舞台,汇集、遴选、传播新闻信息的中转站。共2005年共编发《建设动态》62期,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报28期、沪芦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专报9期。

(四)努力把做好兼职工作和完成临时任务当作锻炼自己的重要机会

作为委思研会的秘书长,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注重运用的原则,积极发挥政工干部的资源优势,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组织成员单位撰写论文共计29篇。思研会课题调研活动取得了新的成果,服务指导实践产生了新的效益,骨干队伍建设显现了新的活力,为推进我委的各项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本人撰写的经验材料被收入《建设政工研究》研究成果集。作为委“四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积极做好“四五”普法工作的总结和“五五”普法工作的部署工作,我委的“四五”普法工作在区检查中得到了检查组的发好评。全委分别有4个单位和个人获得“四五”普法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认真做好教育督导工作。根据上级有关法规和我委工作职能,认真组织绿化、环卫、供水、建管、设计等单位做好支持配合工作。认真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积极推动我委的“迎世博、学双语”活动。作为预备役高炮部队的一名副营长,积极参加了今年的预备役军官教育培训和“五全”演练。得到了预备役部队的好评。

第3篇

起草汇报材料,是各级机关文字秘书经常遇到的任务。

由于上级检点的不同,汇报内容也各有侧重。从类别上分有业务工作的专题汇报,也有政治工作或后勤工作方面的;从性质上分有军事训练方面的,有部队管理教育的,也有部队政治思想教育或文化宣传的,还有车辆、装备、财务、给养等;从时间上分,有半年、一年或更长时间的;从范围上分,有全总队的、也有各支队、边防检查站的等等。一般说来,各单位的领导比较重视这类材料,要求也很高。既强调文字简洁、篇幅短小,又要求尽量全面反映工作情况;既强调突出重点,又要求周到得体。论文百事通准备这类稿件时往往有一定难度,结合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要特别注意把握五个问题。

第一,不要给人讲道理。通常情况下,听汇报者多为上级机关首长或部门领导,汇报人则是下级机关、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这种差异决定了汇报工作的人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出现错位。体现在汇报材料上就是不要给听汇报者讲道理。听汇报者的上级领导中,多是参与某些政策制定或某项工作决策,了解的情况多,理论政策水平比较高的。到基层来,他们主要目的是想掌握更多的情况。如果在汇报工作时总是讲开展某项工作或实行某项政策的重大意义、理论依据,大段阐述道理,就像在给领导人上课。这种角色上出现的错位,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但是,如果上级领导下来主要是了解某项政策实施后基层的反应,或是为制定新的政策而进行调查研究,汇报时就得有必要的理论思考。不过,这种情况下最好用探讨问题的口气,将基层广大官兵在实践中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加以提炼概括。

第二,不宜面面俱到。上级领导去一个单位,多是检查某项工作或了解某方面的情况,而且往往与他自己的工作分工密切相关,所以,秘书人员或写汇报材料的同志应当根据领导的身份、主管或分管的工作来确定汇报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核心内容)。起草时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筹划汇报稿件的结构,既考虑整个汇报的主线和逻辑关系,又要将一个时期或某方面的工作重点凸现出来。如果是上级领导机关核心层的主要领导,那就应当全面汇报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工作情况以及最近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的开展或完成情况。如果是主管或分管领导,那就应当在简要介绍整体工作情况后,再集中汇报与领导分工密切相关的工作。这样考虑详略得当,便于控制字数,有利于节约时间,让上级领导在基本掌握一个单位或部门总体工作情况的同时,对自己关心的事情有更为详尽、具体的了解。尤其要注意的是该领导曾经多次来过的地方,千万不能每次都把基本情况、优劣势分析等重复汇报,这样容易让人产生反感情绪。

第三,不必齐头并进。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无论是总队机关,还是边防支队、边防检查站,或者是边防大队、派出所、工作站等,涉及的事情尽管谈不上千头万绪,但总有若干个方面。一项工作,哪怕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在不同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工作重点也不相同,比如开展先进性教育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年是支队以上机关,下半年是各大队、所站,同样是一个内容在时间上就不同;再比如全国边防部队开展“三访四见”活动,派出所就要全力以赴深入群众中进行走访,坚持“四必到”,帮抚弱势群体等;边防检查站则以开展“四心两满意”为主,积极为过往旅客提供良好的服务等等。另外,每一项工作各地、各单位不是在同一时间、运用同一种方式部署下去的,具体抓法也不完全相同,其开始、进展和结果肯定也不一样。有些工作开展起来在时间上是交叉的,有的在内容上也会出现一些重叠等,起草汇报时,怎样才能将几项不同工作或者同一工作在不同地方的进展情况,如实、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关键是要选择好侧重点。可分别介绍成绩、做法、体会、思路甚至下一步的打算,而不必把每一项工作都从开始部署罗列到最后取得成绩。这就是说,汇报工作要坚持有什么说什么,不要用相同的时间去交待每一件事情,也不要用相同的标准去衡量同一项工作。总之,不必时时、事事、处处齐头并进,这也是汇报工作的要害所在。一般地讲,对实施时间比较长、取得成绩比较突出的工作,重点讲取得的成效;对各单位都下力抓又都取得明显成绩的事情,就重点说说自己抓这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和特点;对上级特别关心、本地也真正抓出了成绩的工作,则以体会的形式将深层次思考谈出来;对刚刚安排的一些工作,主要汇报工作思路;对有些在本地还没有完全铺开或没有做好的工作,交待清楚原因即可,尤其要交待工作未能开展起来的主观因素。新晨

第四,不能沿用讲话口气。无论是向上级汇报工作的领导同志,还是机关的文秘人员,日常工作中大量运用的是对下的讲话,比较起来,对上的汇报要少一些。由于这个原因,汇报材料里最常见的问题是受习惯的影响,容易把讲话中对某项工作进展情况的分析、取得成绩的概括甚至对下级的指示和要求等自觉不自觉地带到汇报中去,让人感到汇报者骄傲自满、目中无人。这是长期起草“讲话稿”的人在起草“汇报稿”时必须首先克服的问题,实际操作起来也是最难的事情。我觉得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起草者多作换位思考,假如是自己去听汇报,看这方面应该汇报什么,自己最想听的话是什么。把这些搞清楚了,也就把“准”了起草汇报材料时应当突出的重点和可以采用的语言的“脉搏”。在具体起草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既要生动,又要准确;既要大量运用规范的通用语言,又要适当照顾地方方言,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听汇报者的处事风格、思维特点、语言习惯,等等。但不管怎么说,在起草汇报稿时,应当追求朴实平和、生动鲜明的语言风格。

第五,不能言之无物。事实胜于雄辩。汇报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要汇报全面工作或者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一定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并且要把话说得中听些。我们起草汇报稿,既要说清总体情况,又要有一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不能只讲面上的宏观情况,更不能用大话、套话、空话去应付差事。起草这类材料往往是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汇报,要求秘书人员平时必须注意收集、掌握每项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各类动态工作信息的积累,占有第一手材料,否则写起来会摸不着头绪,无处落笔,甚至出现“言之无物”的问题。因此,秘书人员必须经常深入基层,到实际工作中去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必须注意浏览甚至仔细阅读上级机关不同时期的工作指示、会议精神及本级制定下发的工作方案、措施和要求,了解基层单位呈报的工作信息、总结等资料,始终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上有典型、笔下有实情。

第4篇

五月份党员思想汇报范文(一)

敬爱的党组织: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修养,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在党的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顺利举行之际,每一位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人,都应深刻学习会议精神,而作为预备党员,这不仅是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的良好机会,更是对个人灵魂的一次洗礼。通过学习,我对xx届五中全会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做以下汇报:

已经结束的十一五,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同时,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了稳定积极发展,应对新的国际国内问题,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xx届五中全会正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把握正确导向、增强宣传效果,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激励和动员干部群众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五中全会凸显出三个关键词:民生、风险与改革。民生是发展、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适应各族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改善民生,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是未来五年的最终目标。发展是硬道理,经济蛋糕不做大,就失去了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同时,科学发展,更是硬道理。不转换发展方式,发展就不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质量就不可能提高。又好又快地发展,既要做大蛋糕,更要做好蛋糕,这样才能改善民生。

在实现民生改善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中,不会一帆风顺,就必须时刻做好面临着各种风险的挑战的准备。风险意识、忧患意识、抵御风险意识的凸显,是这次五中全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未来是不确定的,有许多无法预见的风险在等着我们,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去闯过一道道难关。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以风险理性去应对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才可能获得一个确定的结果,实现我们的目标。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改革开放30年中逐步形成的,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梯次转移,我国经济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经济。1995年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11年xx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不仅要有坚定的信仰,同时更要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当前重大会议的精神和决议,正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我们党的事业出谋划策,用更多的热情和更好的务实精神支持党的伟大事业。本次大会不仅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士气,更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明确了奋斗的目标。我作为预备党员,时刻关注党的方针路线并坚决执行,积极学习并向大家宣传xx届五中全会的内容。在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相信全国各族人民必会切实贯彻全会精神,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奋斗!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

日期:xx年x月x日

五月份党员思想汇报范文(二)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的一项基础工程。笔者认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十个必要性。

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力整治四风已然成为了活动的重中之重。民者,万世之本也,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与我们党联系群众的宗旨永远水火不容、格格不入的,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积习甚深、甚久、甚广,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纠四风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四风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下大力气,要时刻保持反对四风的高压态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纠正四风寄予厚望,最担心的是不能持续。古人云: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同样的,我们希望反对四风不能搞成一阵风,要变成四季风。完善制度建设,确保制度本身的廉洁性、公平性、公正性,让制约成为常态,让广大党员干部行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把反四风的要求有效嵌入各项制度当中,步步设防、层层设防。

加强思想建设,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突出思想教育,强化道德建设,促进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从而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监督力度,防患于未然,建立科学的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相互制约协调的体制,完善监督制约权力法律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监督体系,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加强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严格问责追究,确保查违责任落到实处。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切实将四风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让四风无处生根。

此致

敬礼!

第5篇

一、工作方针和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工作做好、做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争取使一般事故频率降低至最低程度。

二、工作内容与目标:

1、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落实到人,责任明确。

2、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管理相关文件和精神,做到令行禁止。

3、结合“春运”、“安全月”、“安全周”及“百日安全赛”等活动,加强对售票人员及站务人员的教育。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4、严禁车辆超员、超载、超速、客货混装,保证行车安全。

5、各汽车站要严格按照交通部的“三优”、“三化”要求,强化汽车站管理,保持站容、站貌、车容、车貌干净整洁。严格按照“客规”要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努力为旅客创造一个良好的候车和乘车环境。

6、严格“源头化”管理,严禁不经过年、季、月、日检的车辆进站报班营运,对违反规定的车辆,一律停运。

7、认真贯彻落实总公司出台的安全管理办法和措施,对“三品”检查工作要严查严堵,明确责任,各负其责,违规必纠。

8、继续贯彻执行“以人为本,防重于抢”的方针,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大汛,确保交通干线正常运行。

9、全力做好北京奥运交通反恐安保工作,本着明确责任,落实责任,加强防范的原则,提高反恐安保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0、严禁对中小学生包车,对旅游包车要按要求逐级签订包车安全责任书,安全部门签署意见后,方可包车,同时做好存档工作。

11、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在安全检查工作中,查出的问题一定要有记录、有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

12、认真学习《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河南省道路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树立依法治理交通的思想,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

13、凡进站运行的车辆,(包括;社会、个体、外公司车辆)必须配备有效灭火器(灭火器压力、合格证、年审标志符合要求),没有配备灭火器的车辆或灭火器不符合要求的,汽车站停止报班,待符合要求后方可报班营运。

14、认真贯彻落实省交通厅要求的“四项机制”“三关、一监督”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有关规定。

15、加强对本单位公务用车的管理力度,不经过领导同意禁止私自用车,违者严肃处理。

第6篇

 

同志们:

按照股份公司党委《关于开好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通过深化学习研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开展谈心谈话等,认真查摆了个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挖思想根源,进行党性分析,明确整改重点和努力方向。现向股份公司领导汇报,并与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交流,请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

一、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说明

去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存在五个方面主要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如下:

(一)理想信念方面。

存在问题: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强、效率不高、研究不深入,存在以干代学、学用脱节现象,运用指导工作存在差距现象。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对标定位,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处理好工学矛盾,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终身接受学习教育的观念。二是深入学习党内法规制度、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特别是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中国中铁第四次党代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并将之用来指导具体工作。

(二)作风方面

存在问题:到职工群众中去走访慰问、征求意见、听取诉求较少。

整改落实情况:加强了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和听取意见,现场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相适应的工作作风,但由于区域分散,点多面广,在深入调研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担当作为方面

存在问题:对公司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思路研究还不够深、措施还不够多。

整改落实情况: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过去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加强对国家经济形势、市场环境的研判,加强对资本运作、行业政策的学习。围绕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组织公司相关人员到山东高速、中铁城投、中铁交投、等企业进行认真调研,借鉴先进的理念、优秀的方法,提高了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四)组织生活方面

存在问题:在组织生活和缴纳党费方面以认真落实组织安排为主,主动性不够。

整改落实情况: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也经常参加基层单位组织生活和经营生产活动。自觉按时交纳党费,按规定认真、如实的向组织申报了个人有关情况。

(五)落实从严治党方面

存在问题:在抓廉洁教育上,对党员干部讲的多,对一般党员和员工讲的少;对廉洁从业原则要求多,具体要求少,细节管得少。

整改落实情况:一是狠抓责任落实。坚持把党建工作和经营生产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二是细化量化考核指标,明确各项指标的数量、时间、标准、要求,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与评先评优、选拔任用挂钩、运用。三是开展了以“四风”专项整治“回头看”党风廉政建设督导巡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要求分管领导切实担负起“一岗双责”的职责,确保发现的问题解决闭合。

二、当前个人有关事项报告

本人拥在XX有住房XX套,面积XX平方米。公司统一配置办公房XX平方。妻子在XX工作,儿子(女儿)在XX工作。家里主要成员XX。公务接待和业务支出严格执行规定标准,没有违规领取年薪以外的收入,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严格约束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没有出现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和违法乱纪的行为,个人全年未接受上级组织的约谈和函询。

三、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

十九大召开后,我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行动的有力武器方面还需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

(二)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方面

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办事情、抓工作,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股份公司的决策部署在公司不折不扣的得到贯彻执行。但在工作中偶尔有遇到超越本级组织职权范围的问题有时因为遇到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不能够及时向上级党委汇报,事后未能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党委汇报的情况。

(三)对党忠诚老实方面

本人坚决对党组织讲实话、讲真话,坚决反对当两面派、做“两面人”,对党忠诚、襟怀坦白。但还存在党性锤炼不过硬,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思考还不够深刻。

(四)担当负责,攻坚克难,不回避矛盾方面

年中从总经理转岗党委书记,能够很好的完成角色转换,在新的岗位上做到了担当负责,攻坚克难,不回避矛盾,履行全面治党责任,严格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打招呼、递条子。但在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上还存在不足,缺乏探索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做法的主动性,致使工作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

(五)纠正“四风”不止步方面

做到了带头遵守、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狠刹“四风”,带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贯彻在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做到防微杜渐,竖不攀,横不比,扎扎实实管好自己。但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深入基层不经常,掌握实情不准确,对基层反映问题的解决以听取情况汇报作出相应决策,缺乏实地调研的精神。

(六)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方面

作为公司党委书记,在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的同时,做到了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抵制各种糖衣炮弹的腐蚀,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在办公室用房、住房方面,没有超面积租住、超标准布置;在公务用车、交通方面,没有配置专车、出差出行没有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因私出国(境)前严格履行请示程序;在家属家教方面,没有借家庭事务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的问题,明确要求亲属不许利用关系之便谋取私利。生活中,主动净化自己的社交圈,做到谨慎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

四、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解决问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行动的有力武器方面还需进行长时间的研究和分析。  

原因分析:虽然进行了系统认真的学习,但是理解还不够透彻、分析还不够到位,需要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将十九大精神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

(二)在工作中偶尔有遇到超越本级组织职权范围的问题有时因为遇到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不能够及时向上级党委汇报,事后未能及时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党委汇报的情况。

原因分析:有时候考虑到事情已经妥善解决了,只是以打电话和发短信的形势进行了汇报,忽略了以书面形势汇报,反映出工作上还存在不严肃、不认真现象。

(三)存在党性锤炼不过硬,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维护党的形象权威、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思考还不够深刻。

原因分析:因为从事党建工作时间不长,个人在抓党建工作中存在思路窄、工作创新不足、思考不够深入、学习不全面。

(四)在企业管理创新意识上还存在不足,缺乏探索做好新时代党建工作新思路、新做法的主动性,致使工作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

原因分析:从事党建工作经验缺乏,有些思路和想法还停留在初步构想阶段,缺乏整体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更进一步的完善。

(五)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深入基层不经常,掌握实情不准确,对基层反映问题的解决以听取情况汇报作出相应决策,缺乏实地调研的精神。

原因分析:虽然加强了跑基层的时间和次数,但由于平时抓事务性工作多,没有合理安排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听取汇报,在基层作出决策解决问题,对基层调研认识不足,缺乏具体、有针对性、较好的调研课题。

五、下步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要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着力点就是加强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一是强化思想学习。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头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工作成果,积极参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二是克服以会当学。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倦、学有所获。以党章为镜,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把理论学习作为做好工作的第一道工序,真学真懂,不断提升自己的党性修养和能力水平,自觉做到摸着良心、出以公心、不忘初心,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把好思想政治的“总开关”。三是深入基层调研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开展下基层调查研究等活动,与党员干部面对面交流,把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摸透,做到问诊把脉,并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和方案。

(二)严格政治纪律,提高政治定力

一是切实锤炼党性修养。始终把遵守党的组织纪律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人生准则,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树立“四个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党章》《条例》《准则》等党内规章制度,自觉用党章党规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认真查找和纠正自己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锤炼。二是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做到政治信仰不动摇、政治立场不变化、政治方向不偏移。落实股份公司决策部署,不打折口、不搞变通,做到政令畅通,执行到位。三是坚持执行政治纪律规矩。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清规戒律”,树立“红线”意识。防止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坚决抵制“两面人”,不高任何形式的小圈子、拉帮结派。坚决抵制不按规矩程序办事的行为,严格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在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自觉按规定向股份公司党委请示报告。

 (三)坚持务实创新,提升工作实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新时代党建思想的指引下,通过学习方式、工作理念、工作手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最终达到工作成效的不断提高。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深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育警示机制,每年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到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让廉政教育入脑入心、触及灵魂。始终带头贯彻和落实股份党委的各项决策和部署,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在公司发展的远景目标上着手认真规划,在规范层级管理上着力下真功夫,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举措,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认真履职尽责,不断转变作风

   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在自重、自警、自励,带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有力的措施,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牢固树立务实清廉形象。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严格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以案为镜,筑牢思想防线。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尽心尽力把工作干好,做到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认真谋划好工作目标和任务,努力推动公司向前发展。

(五)全面从严治党,落实管党责任

   一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主动把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亲自过问、亲自协调,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从严治党责任落地生根。二是落实管党责任,坚持将从严治党,落到“点子”上,落到具体的事情上,找准载体向实处使劲,找准切口向细微用力,找准问题从严处较真,层层传递压力。坚持不断完善“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真正让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严起来、实起来。三是是把基层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切实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注重听取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注重倾听一线职工的声音,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第7篇

思想汇报网权威发布入党思想汇报范文2016年2月: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更多入党思想汇报范文2016年2月相关信息请访问思想汇报网。 尊敬的党组织:

回顾我党的历史,无不是困难险阻,困难重重。从五四运动的号角,到共产党的建立;从国共合作开始,到南昌起义;从星星之火的井冈山,到革命圣地延安;从敌后的抗日,到解放全中国,每一阶段无不是一部部血泪史。但是我党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因此我们的党没有在这样的艰难险阻下挫败,反而更加的成熟,并且不断的成长壮大,成最终成为历史的胜利者。我党在毫无借鉴经验的情况下,在黑暗中摸索适合我们中国自己的道路,在内外夹击的中不断的吸取教训!党的思想体制在不断的健全,执政理念不断的更新,为此中国有勃勃的生机。

可是,我们不得不面对某些现实。我们对外敞开了大门,学习到国外先进的文化,我们得到 了发展,生活天天向上,物质越来越丰富,和平和安逸使我们有些遗忘……我们能够遗忘吗?我们能够在先烈奋斗的土地上忘了艰苦奋斗,忘了那些优良的传统吗?在当今的社会下物欲横流,诱惑重重,我们有毅力坚持自己的信念吗?或许我们在这个入党的动机上,或多或少存在这许多不好的方面,比如:“入党好处多,有名有利有工作!”这样的想法很多,但是正如党校领导所说:“一开始大家的动机都是不纯的,但是这就是要进行党校学习的原因!”我们在学习过这些之后,应该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对自己,对党,对国家!

我觉得我们的路还很长,即使没有入党,我们也应该以党的精神来影响自己的人生,用党的纪律来要求自己。党的理论不是挂在嘴上的,是要记在心里的,是要付诸行动的。

入党意味着什么?我想在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心中,应该有了自己的答案。至少在我心中——责任与使命 !

第8篇

根据海汇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对200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检查的通知要求,结合人大常委会工作实际,现将人大常委会2003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开展依法治理的主要作法

(一)抓领导机构建设,为实现依法治理提供组织保障

健全的领导机构是抓好依法治理工作的前提。“四五”普法以来,人大常委会及时成立了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党组其他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教育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法依法治理的具体工作。工作中,一是紧紧围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培育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典型,积极理思路、订方案、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为领导小组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做好领导小组安排的各项具体工作。认真起草和制订人大机关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种实施方案,并在实施中做好组织指导工作。三是切实搞好与本单位各委、办之间的协调工作,形成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抓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合力。

(二)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抓好党组中心组成员的学法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并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列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时间定在每周的星期一,并做到学前有准备,学中有记录,学后有检查,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

2、督促政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自觉性。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人大常委会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在第二次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关于开展“四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汇报。常委会认为,政府对开展“四五”普法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完善,措施具体,落实到位,取得的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四五”普法教育,辖区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法制观念显著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推进依法治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常委会针对“四五”普法工作存在的问题,要求政府从稳定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四五”普法的重要性,坚持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依托各种宣传教育阵地,通过各种形式,扎实开展经常性地法制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于普法和依法治理的全过程。通过普法,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努力在辖区营造尊崇法律、崇尚法制的良好氛围,为实施依法治区奠定基础。

(三)抓执法监督,切实保障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

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强化执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的正确贯彻实施,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

为了督促公安机关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常委会组织了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公安分局开展这项工作进行了视察,又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公安机关从加强队伍建设入手,认真贯彻“五条禁令”,提高干警的执法水平。同时,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按照破大案、打现行、攻团伙、促防范的工作要求,积极开展针对性强、时间短、力度大、见效快的区域性专项整治活动,从根本上遏制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为了促进“两院”严格执法,人大常委会除了听取和审议“两院”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汇报外,还对法院开展执行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法院一是要树立公正意识,继续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执行法官的头脑,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个主题,抓好执行法官的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建设,建设一支讲公平、守正义、素质高、作风好的法官队伍,树立法官在人民群众中执法为民的形象,提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二是要树立宣传意识,加大执行工作的宣传力度,积极争取乡镇、街道和辖区单位的支持,充分利用媒体的宣传优势,采用多种途径,让老百姓了解执行工作的程序、风险,理解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在全社会形成依法执行的良好氛围,减轻法院执行的压力。三是要树立改革意识,创新执行机制,建立健全执行工作管理的新模式,坚持公平、公正,保障执行当事人的权利,努力提高执行案件质量,彻底转变“执行难”局面,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要树立关心意识,加强对干警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的关心,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帮助干警解决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的困难,解除干警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以健康的身体、昂扬的精神面貌为海汇区的社会稳定、人民安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此外,常委会从加强执法监督的要求出发,加大了对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办理工作力度,实行领导接待、处理上访代表、群众制度,设立接待室,安排1名常委会副主任和1名法工委主任直接听取代表和群众的申诉、控告、意见和建议。并设立代表、群众联系电话,对反映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一周内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限期报告办理结果,答复上访的代表和群众。截止目前,今年共受理代表和群众来信45件,接待来访120多人次。对代表和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常委会领导都十分重视,把解决好这些问题当作密切联系代表和人民群众,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手段,认真对待。如近期有一群众反映海汇区法院对一案件判决不公正,请求人大给予有效监督。人大办在认真查阅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分管主任作了汇报。随后,又要求法院副院长和有关分管院长和有关办案人员就案件办理情况向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汇报。根据汇报的情况,人大又专门召开主任会议进行研究,认为案件认定事实不清,定性不准,依法作出了对此案件进行重审的决定。

(四)抓自身建设,为进一步做好依法治理工作提供基础

1、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换届后,常委会针对人大工作法律性和程序性强的特点,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了《关于对海汇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监督的办法》、《人事任免办法》等十一项工作办法。各委、办也相应制定了同“一府两院”对口部门的工作联系办法等七项工作制度。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工作人员岗位制和各项工作程序,使人大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常委会重视机关干部的理论学习,制定了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计划和人大支部活动计划。利用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党组织活动时间,采取自学、集中学习讨论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此同时,还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的专业性法律、法规及人大工作知识。通过学习和加强制度建设,人大机关干部的思想教育得到了加强,业务能力有所提高,组织纪律显著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形成了团结务实,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与时俱进的良好氛围,为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3、加强岗位培训,重视抓好学历教育。今年,常委会派人参加了由郑州市中原区人大常委会和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全国十二城区人大工作研讨会,先后分四批组织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机关干部到区内县(区)人大常委会学习人大工作的先进经验,并运用于工作实际。通过以上活动,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加深了相互间的了解,达到了促进工作的目的。同时,注重抓好学历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报考大专、本科学习,目前,机关有7名干部正在进行大专、本科学习。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四五”普法整体规划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依法治理方面,也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和有益探索。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人大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执法监督和工作监督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特别是跟踪监督不够主动及时,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在指导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学法、用法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是在任免干部时,对干部法律水平、执法情况的要求还不够严格。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进一步提高对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站在依法治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长期性、深刻性、艰巨性,督促政府抓好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开创海汇区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新局面。

第9篇

关键词: 英语专业精读课 合作学习 有效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与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约翰逊兄弟(D.W.Johnson&R.T.Johnson),他们定义合作学习为: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开展学习和交流以实现共同的进步和发展[1]。该教学理论与策略早于18世纪在英国广泛使用,并于19世纪在美国得到较大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入合作学习理论,90年代越来越多的外语老师将合作学习理论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发展至今,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语言教学最终以交际为目的,因此,语言教学中学生是重心,课程的设置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2]。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处于主导位置,各组员目标一致,取长补短,汇集众人智慧,齐心协力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创造友好平和的课堂氛围,有效缓解学生在个人学习中的焦虑和压力感。一方面,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以提高,生生相互交流能激发更多灵感,另一方面,学生互相尊重和支持,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合作学习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外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3]。英语专业学生除了要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还要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辨能力和人文、科学素养。精读课是其必修基础课与核心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交际能力。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把学习重心从老师讲授为主转向生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获取、运用知识,主动参与和探究,勇于表现,大胆实践。

二、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应用模式及实例

合作学习可运用于英语专业精读课堂的各种教学活动中,较常用的模式有合作式口语活动与合作式写作活动。笔者以某理工学院2013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课堂应用为实例,加以分析。该年级精读课程选用了何兆熊教授主编的《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修订版)综合教程》系列。

(一)合作式口语活动及实例。

合作式口语活动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项口语训练任务。该任务的内容包括与所学课文主题相关的话题或社会热点话题,小组亦可自定话题。课堂汇报的形式不限,鼓励多样性。集体汇报、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访谈节目等均可采用,视主题而定。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必须强调各小组在准备任务与课堂汇报两个环节中确保每个成员都参与[4]。对任务完成的评价,必须包括每个组员在准备工作中的参与态度、汇报中各组员表现及整体效果三个最基本方面。

上述学生在第三个学期所学《综合教程3》的第32页有与Unit 2“The Company Man”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两项口语活动:“Having a dialogue”与“Having a discussion”。教师在该单元教学的第一周就布置了这项活动。除了课本指令外,教师还在堂上列出一些实用的词汇与表达法,明确完成任务的注意事项与评分标准。为保障学习进度,规定每组课堂汇报的时间为10至15分钟。学生有四天的准备时间。一共有六个小组报名在课堂上汇报表演。教师把六个小组的表演分列在3次课,每次课两个小组,避免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疲劳。汇报的时间安排在每次课的下半课时(上半课时学习课文与完成课后练习),以求课堂活动多样化。汇报开始前,教师通过组长了解各组员在准备工作中的投入度。教师要求观众边看边做点评笔记。汇报结束后,有五分钟的答疑环节,表演的小组解答观众的疑问。教师请两位观众就各成员表现与整体效果点评与打分。最后由教师点评。课后教师与小组组长为各成员打分。

合作式口语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营造了轻松友好的学习气氛,让学习变得简单快乐。各小组在准备工作中自发讨论明确任务要求,澄清疑点。后分工合作,各成员信息、资源共享,在汇总过程中组员们再次沟通,精挑细选,集众人智慧共同完成团队任务。学生分头准备时不会感到焦虑,而有了充分准备后再上场汇报,焦虑感因有备而战而减半。汇报时组员如战友般拧成一股绳,互相鼓励与扶持,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二)合作式写作活动及实例。

写作是语言学习中最富有挑战性的环节。在英语教学中,即使是英语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也会有惧怕写作的心理。学生们通常觉得“无话可说”或“有话不知如何说”。写作离不开思考与创造,个人思考的深度广度,个人创造的新颖性与灵活性毕竟有限,而合作写作充分调动个人力量,汇众人智慧为团队精华,正如鄂温克族的谚语所言:“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上述学生在第二个学期所学《综合教程2》的第292页有一项写作任务,题目是“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take part-time jobs”。班委协助教师把学生重新分组(有别于平时固定的小组),四至五人一组,并指定新组长。不定期与新组员合作,令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给15分钟时间,让各小组brainstorm(头脑风暴)论点及简明论据,并记录下来。讨论期间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启发并答疑。接着教师请四个讨论气氛热烈的小组在黑板上写下讨论的结果,请另外四个小组在黑板补充或更正前面四组的结果,再由教师在黑板上逐个点评,对精彩之处给予充分肯定,需要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再结合课件内容讲解,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抄。如此,文章的提纲就完成了。40分钟的合作写作,解决了50名学生的“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难题,为其独立创作打好了根基。对学生初稿修改的工作可由教师给出详细的检查清单,由学生交换初稿进行一对一的阅读修改。

在合作写作中,学生集思广益,互动交流与启发,不太善于写作的学生由于启发而打开思路,写作兴趣得到激发;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时能反思、整理和修改自己的想法,进一步完善作品。由此,合作写作帮助学生攻破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难关,令思路变得顺畅,令思考过程变得有趣,整体上增强了学生用英语写作的信心。但写作终究以个人思考与创作为主,合作写作在个人写作过程中起的是润色作用,如果能巧妙运用,就可令学生作品更上一层楼。当然,教师需视写作要求而设定具体的合作任务。

三、如何有效应用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如果能运用得当,就可以从整体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英语专业学生的精读课一般是小班学习,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已养成用英语沟通的习惯。小组学习能把大团队细分,让学生放松交流,有助于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坚持应用该模式三年,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合理地分组。

分组原则上由学生自由组合,必要时由教师调整。英语专业班通常男生较少,教师可要求男生分散到各小组;英语水平较高者与较低者搭配;外向的学生与内向的学生搭配;每组选出一名组长,对组长的要求是英语水平较高并有责任心。分组工作在学期初进行,学生初步分好组后,由教师与班委商定是否需要调整,因为班委对各小组合作的可能性与方便性会比教师更清楚。分组后,一般固定时间为一个学期,课堂上短时活动的分组可随时变化。新学期到来可重新分组,选出新组长,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承担责任并与新同伴合作。

(二)明确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要求。

在学期初分组工作完成后,教师需提出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的要求:组员听从组长指挥,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明确参与准备工作表现与汇报表演表现在评分中所占的比例,杜绝个别学生不参与活动而坐享其成的现象。

(三)教师如何帮助小组自信、有创意、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布置任务时,教师可适当提供任务的背景知识与实用的词汇与表达法,告知学生从何处查找更多资料。新生完成第一次汇报的准备工作后,可在正式汇报前先让教师过目并给出改进建议,作适当修改与调整,充分准备。只要有备而战,学生的信心就会倍增。汇报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一气呵成,切忌中途打断学生。如有改进建议,可在观看过程中记下来,待点评时再一一细述。每一小组汇报完毕,可安排五分钟答疑环节,由观众向汇报的小组提问。一方面解答观众的疑问,另一方面有利于汇报小组做有效的即场反思,在学生记忆还是鲜活的时候作即场反思有时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如何有效点评。

点评是对小组表现与合作成果的总结与评价,是合作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为小组评分,纳入该学期平时成绩。时间许可的话,点评最好安排在汇报结束后,此时汇报者与观众都有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强化点评效果。点评应该由三部分组成:小组自评、观众点评与教师点评。点评内容主要是各组员的表现、小组合作产出的效果与给出改进建议等。笔者的做法是小组汇报结束后,让小组继续留在讲台上(保证表演者与观众有面对面的交流),先请两位观众点评,其次是小组各成员自评,内容为准备工作、汇报表现与往后改进的方向等,最后是教师点评。教师点评应具体到各组员的表现,以肯定与鼓励为主,特别表扬积极的学生,激励他人。如果发现表达或语法错误等,此时也是与学生探讨的良机。课后教师根据点评给各小组成员评分,做好记录。

四、结语

由于文化背景、成长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很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是羞于开口,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也不罕见。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生生与师生互动交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一方面强化了英语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令其终生受益。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该模式时,教师必须勇于探索,大胆尝试,与学生保持良好沟通,课后需及时反思,不断改良。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真正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峰.英语专业研究生合作学习探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VOL32(5).

[2]胡咏梅,胡丹.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专业精读课中的应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8,VOL33(8).

第10篇

作为一个“文学史”概念,“论争”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第一,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诸多“论争”并不是围绕“文学”作品及其批评展开,而是在一个更为宏观的“政治-文化”体系中发生。这使得在文学研究中,“论争”往往能够独立于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而存在,而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历史范畴和研究领域。第二,对“文学史”来说,“论争”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文学现象,它也构成了历史的“关节”――文学思潮的转换往往是通过“论争”的方式予以实现,即一种新的文学必须通过“论争”战胜既有的文学,才能确立自身的地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论争”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研究对象,也构成了“方法”的意义,并成为观照文学现象的“框架”和“视角”。

由此可知,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论争”概念具有非常鲜明的建构性:一方面,作为“新文学”发端的“文学革命”,被描述为一场由《新青年》同人挑起、策动并最终“胜利”的“新旧之争”;而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把“新文学”和“新文化”的“发生”描述为一场“新”、“旧”双方的“论争”,才使得基于中国现代文学整体的“论争史”得以呈现出来。

从“论争”这一范畴来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确带有某种“起点”意义。“五四”之前,虽然“论争”多有发生(如“今古文之争”、“国学”与“西学”之争,以及《新民丛报》与《民报》之间的“革命与立宪”之争等等),但是基于那种“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传统著作观,人们往往并不重视这些“论争”文字的历史意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章太炎,“革命之后,先生亦渐为昭示后世计,自藏其锋镳。浙江所刻的《章氏丛书》,是出于手定的,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先前的见于期刊的斗争的文章,竟多被刊落……”(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而章门弟子之一、后为《新青年》同人和“新文学”代表作家的鲁迅对此极不以为然,他回忆自己对章太炎的印象时写道:“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索解为难,或说佛法,谈‘俱分进化’,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和‘××’的×××斗争,和‘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的×××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鲁迅将章太炎的“论争”文字视为“战斗的文章”,在他看来,“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一一辑录,校印,使先生和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的”。显然,鲁迅对“论争”文字的态度已经与乃师截然不同,这其实也表明,“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对“著述”的看法已经摆脱了“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传统思维,而更加注重其现实意义和社会影响力。

“五四”之后,新一代知识分子对“论争”的态度已然发生重要的转变,这种转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就在于各种“论争”文字的汇编。“五四”开启了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各种“主义”的提出,各种文化主张的呈现,使得“论争”文章的收罗有了可能。就文学范畴来说,最早关注并凸显“论争”文学史意义的,是左翼作家群体。其中,李何林的《中国文艺论战》一书,应该算是有关“新文学论争”文字最早的汇编。这部书汇编的对象是刚刚结束的“革命文学”论争,其中,李何林特意强调了“论争”的性质,他在《序言》中写道:“这里所收集的也不是这一次的所谓‘革命文学’和‘非革命文学’文献的全数,这里收集的是与这一次论战有关的各方的‘论’而且‘战’的文字;凡是泛泛的一般论文艺的而不对着或影射着对方的‘战’的文字,都统统割了爱……”在这样一个标准中,“论争”已经脱离了文学作品和批评,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历史范畴和关注对象。而具体到“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而言,第一部“论争”文字的汇编应为张英若编撰、1934年出版的《新文学运动史》一书。张英若本人在其序言中说明:“本书所收的资料,在新文学运动史上,只是最初的一个阶段,因此,也可以名之为‘中国新文学运动初编’。”值得注意的是,张英若在书名中着一“史”字,表明“五四新文学运动”已经和现实拉开了距离,变成了一个“历史对象”。相比李何林《中国文艺论战》的“即时性”而言,张英若的《新文学运动史》实际上更具“研究的性质”,其汇编的宗旨即在于“避免史料的散佚,择其主要的先刊印成册,作为研究的资料”。在这种对作为历史的“五四”的追念与研究中,“论争”对“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期历史图景的重构已经开始:所谓“封建作家”(林纾)、“进步的封建阶层”(学衡派)等称呼开始出现,而在各编的标题中,“论争”(以及与其含义相似的“斗争”)也已经成了高频词汇。

在张英若与李何林的著作中,“论争”虽然初现端倪但并未凸显,而受各种条件限制,它们在当时也未能引起足够的反响。在众多的“汇编”中,真正凸显了“论争”的意义且产生深远历史影响的文本,应该是郑振铎在1936年编撰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1932年,郑振铎本人向良友图书公司的出版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策划者赵家璧正式提出了“文学论争集”的想法。赵家璧曾在《编辑忆旧》一书中写道:

我同郑振铎商谈时,我原来的设想是《大系》分三部分,理论、作品和史料,理论和史料各编一卷。……当我把《大系》的编辑意图和组稿打算向他说明后,我就提出请他担任理论集的编选。他考虑一会后,认为理论部分应当分为《建设理论集》和《文学论争集》两册。前者选新文学运动发难时期的重要理论,以及稍后一个时期比较倾向于建设方面的理论文章。后者着重于当时新旧两派对文学改革上引起的论争,以及后期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之间的论争等等。

郑振铎极力主张“理论”与“论争”两者“分开编”,并且表示“可以担任后者的编选工作”,由此可见他对“论争”独立意义的重视:“没有论争就不可能推动文学革命的前进,它与《建设理论集》有联系,但也有区别。”这部与“建设理论”有所区别的“论争集”,实际上是从历史的高度将“文学论争”与“五四新文学”关联在一起。而在《导言》的撰写和体例的编排中,郑振铎极大凸显了前者之于后者的重要意义。由此,“五四新文学”的发生实际上成为一个“扎硬寨,打死战”、不妥协的历史过程:“革命事业乃在这样的彻头彻尾的不妥协的态度里告了成功。”(《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因此可以说,在《文学论争集・导言》中,郑振铎通过“论争”建构起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图景,甚至可以说,他是把“五四新文学”发生的历史描述成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文学论争史”。

事实上,这样一种描述与其说是在追溯“五四新文学”的“发生史”,倒不如说是通过历史资源的整合来解决“新文学”在30年代遭遇的新问题。大致来看,这样一种“建构”对“新文学”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巩固“新文学”的合法性

胡适在编写《建设理论集》的时候,是把作品当成“新文学”的核心,而对“理论”和“争执”都予以轻视,他在《建设理论集・导言》中写道:

理论的发生,宣传,争执,固然是史料,这七大册的小说,散文,诗,戏剧,也是同样重要的史料。……‘人们要用你结的果子来评判你。’……文学革命产生出来的新文学不能满足我们赞成革命者的期望,就如同政治革命不能产生更满意的社会秩序一样,虽有最圆满的革命理论,都只好算作不兑现的纸币了。

在这里,胡适的论述具有强烈的文学本位意识,在他看来,“理论的发生,宣传,争执”的意义都在作品本身的意义之下,而将“论争”称之为“争执”,也表明他本人对“论争”并没有太多的重视。但具体到“新文学”这一特定的范畴,以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特定的时期,这样一种“用你结的果子来评判你”的标准并不足以确证新文学的合法性。无论从“新文学”自身的艺术成就来说,还是就其被社会各阶层的接受而言,此时的“新文学”作品尚未从整体上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准。

正是基于这种“经典作品”缺失的尴尬状态,“新文学”阵营才必须借助“文学论争”来树立自身的合法性。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中,郑振铎把“新文学”的发生描述为一场短兵相接的“新旧之争”,在这样一种历史描述之中,《新青年》同人是以“发难”的姿态策动了“文学革命”,并取得了这场“新旧之争”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文学”是《新青年》“论争”(或者说战斗)“胜利”的一个结果,或者换句话说,“新文学”是通过对“旧文学”论争的“胜利”来确立自身地位的。显然,这里的“论争”并非在共时性的空间中展开的交锋,而是基于一种“文学进化史观”――“新文学”战胜“旧文学”,本身就是这种“进化”带来的必然结果。正因为如此,郑振铎将林纾等人视为“反对派”,冠之以“反攻”、“反动”等字样;而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等)的专题“论争”中,也出现了《旧小说的丧钟》《中国剧的总结账》等带有“优胜劣汰”意味的标题。

这样一来,郑振铎实则规避了对“新文学”阵营极为不利的“经典作品”问题,而用“论争”奠定了“新文学”的合法性。他在文末宣称:“把这‘伟大的十年间’的‘论争’文字,重新集合在一处,印为一集,并不是没有意义的;至少是有许多话省得我们再重说一遍!”

(二)召唤“战斗性”

考察郑振铎为何如此突出“论争”的地位的原因,也要考虑到《中国新文学大系》出版所处的30年代本身的政治文化语境。事实上,郑振铎的立场不仅仅是新文学的立场,更是新文学阵营分化之后更为“激进”一方的立场。“五四”之后,新文学阵营出现了巨大的分化。胡适、刘半农、钱玄同等人已经全面进入了学院体制之中,他们更多是在从事学术研究,很少再从事与社会有更多呼应的文学创作。而对于那些受左翼革命思潮影响的知识分子而言,胡适等人“学院化”的转向实为“开倒车”的行为。张英若的《新文学运动史・序记》就已经将“整理国故”视为“一部分的新文化运动者开始对封建势力投降”。郑振铎本人更是在导论中指出:“连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信仰似乎也还有些在动摇着――这当然和反抗白话文运动有连带的关系的――读经说的跳梁,祀孔修庙运动的活跃以及其他种种,处处都表现着有一部分的人是想走回到清末西太后的路上去,乃至要走到明初,清初的复古的路上去。”正是基于此,郑振铎对“论争”的阐述偏离了“论”的题旨,而更偏向于“争”的向度。

事实上,郑振铎所叙述的“五四论争”是与“革命思潮”鼓荡的三十年代紧密相关的:“这样的先驱者们的勇敢与坚定,正象征了一个时代的‘前夜’的光景。”在这里,被视为“一个时代的‘前夜’的光景”的“五四”已经与当下的“革命思潮”相互贯通,充满了一种昂扬的“战斗精神”,“五四”也成为了一个“战斗”的时代:

在那样的黑暗的环境里,由寂寞的呼号,到猛烈的迫害的到来,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兴奋与苦斗之中生活着。他们的言论和主张,是一步步的随了反对者们的突起而更为进步,更为坚定,他们扎硬寨,打死战,一点也不肯表示退让。他们是不妥协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导言》)

需要指出的是,郑振铎把“文学革命”赞颂为“扎硬寨,打死战”的“战斗”过程,并不仅仅是情绪的表达。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战斗”精神已经成为对“五四新文学革命”予以重新定位的标准。这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文学革命”两位主将的评价出现了差异。胡适尽管是“首举义旗”的人,也是“文学革命”过程中最重要的理论建构者,但在郑振铎看来,他那种温和、理性的言论形态却并不足取:“他还持着商榷的态度,还不敢断然的主张着非写作白话文不可。”而陈独秀则相反,他因其激烈的言论姿态而被褒扬,甚至成为“文学革命”中“战斗”精神的化身:“他是这样的具着烈火般的熊熊的热诚,在做着打先锋的事业。他是不动摇,不退缩,也不容别人的动摇与退缩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与其说郑振铎是在缅怀“五四”,倒不如说是在当下的政治文化语境中对胡适等“学院化”的知识分子予以含蓄的批判。

由此可见,在郑振铎对“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叙述中,一个新的“论争”框架已经形成。作为“新文学”阵营中人,他通过“论争”为“新文学”建构合法性,而作为“新文学”阵营的左翼分子和激进派,他又凸显了“论争”中的“战斗”精神。

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开始正式建立,在这样一个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国家意识形态成为其基本规范和主导力量,由此,“新文学”的研究已经偏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范畴,而被逐渐整合成符合国家意识形态的“现代文学史”。当文学被单纯地视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时,郑振铎试图呼召的那种“战斗性”自然被阶级话语全面整合,所以,“斗争”的意义被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

但这里要强调的是,“斗争”与“论争”虽则多有相通性,但并非一回事。如果就那种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史”建构而言,两者甚至处于一种反向的消长关系中――对“斗争”的突出与强调,恰恰是对“论争”的遮蔽和稀释。诚如唐|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所说:“文艺思想斗争不限于理论主张上的论争。反动文艺思想总要在创作中有所表现,并以‘创作’来支持其反动理论。”如此看来,“斗争”所涵盖的范围不仅仅包括“论争”本身,还包括文学批评乃至文学作品。当鲁迅和郭沫若等人的文学作品都已经被视为“斗争”的“檄文”,当“新月派”的作品也被解释为对反动理论的支持,那么,“论争”本身就很难在文学史中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了,它与作品和批评的界限已经消融在一片激烈的“斗争性”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由李何林、郑振铎等人所开创的“以论争入史”的写法不仅没有得到承袭,反而遭到了背弃。

当然,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政治意识形态的松动,那种意识形态化的“斗争”逐渐消解,也就难以继续支撑“文学史”的主干脉络。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史研究的内部范畴又开始分化为文学批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论争”。由此,“论争”(包括“五四”时期的“论争”)才得以重新成为一个较为独立、专门的研究范畴。此一时期对“论争”的研究成果颇多,就本文重点涉及的“五四论争”而言,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研究主要是从宏观的思想史层面展开,其研究的主要方式即在于对“论争”双方思想的辨析。在这样一类研究中,学者们注重跳出双方的政治、文化立场,以一种客观、中立的超越性姿态对双方的思想予以辨析。但这种理路的限度在于,他们更多是将“论争”视为一种思想、文化的预设框架,而缺乏对“论争”这一框架本身的反思。所以,这样一种研究与其说是“论争”研究,倒不如说是“论争”双方思想的比较研究。

第二类对“论争”的研究主要是“文学论争史”的撰写。这类作品虽多,但其价值仍然停留在史料收集、整理的层面上。截至目前,这些“论争史”大多未能找到一个宏观的历史框架和贯穿始终的历史逻辑。因此,其所编撰的“论争”多是微观意义上的“论争”事件,而所谓“论争史”不过是把这些事件按时间顺序予以罗列而已。

第三类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即基于人物研究、社团研究、报刊研究来对“论争”予以“重评”。这类研究的成果最为丰富,但是其限度也是比较明显的。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兴起,对“五四”时期“论争”的这种“重评”越来越凸显出一种“翻案”的倾向。在这样一种语境中,为林纾、杜亚泉、《学衡》《甲寅》等人物或杂志“正名”,往往是通过赋予他们“文化保守主义者”身份的方式实现的。而以《新青年》同人为代表的“新文化”人物则被冠以“激进主义”的身份,他们“全盘反传统”的文化主张也被予以激烈批评。从某种意义上说,“五四”时期的“新旧之争”已经成为“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文化立场之争,这与其说是对“新旧之争”的研究,倒不如说是彼时那场“新旧之争”在近百年之后的延续。

由以上论述可知,作为一个被建构的历史框架和研究范式,“论争”已经对当下的文学史研究构成了严重的束缚,它使得“五四”时期多元的文学、文化景观呈现为“二元对立”的模式,更使得研究者本身在丰富的历史细节面前陷入某种价值判断式的“立场”之中。因此,当我们审视“五四”时期“新文学”发生的历史时,必须对“论争”这一认知装置本身予以自觉地清理和反思。

从研究视域上看,这一“论争”框架最大的限度,就在于它把“五四”时期的“言论空间”视为一种既成之物。仿佛那些思想不同、观念各异的知识分子是天然地处在这样一个空间之中,并围绕某些具体的话题进行着思辨层面上的“论争”。似乎这个“言论空间”本身已经具备了一些先在的自由和规则,使得知识分子既是言论自由的受惠者,又是“论争”规则的遵守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青年》同人诸多激进的“论争”话语才会被视为对言论自由的消解,以及对论争规则的破坏。

但是历史本身显然并非如此简单,一个公共性的“言论空间”以及一个成熟的“论争机制”,都不可能先在地存在于历史之中。1916年,胡适在《归国杂感》中曾经慨叹中国思想界的沉闷,称其“和现在的思想潮流绝无关系”。事实上,这种沉闷并不仅仅来自袁世凯威权政治的压制,更来自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自身的运作机制,其中既有社会道德产生的舆论压力,也有思想界内部由于“门户”而形成的思想壁垒,这些都使得“新文化”在旧体系中根本没有立足之地。在这样一种时代语境中,“中”与“西”之间,“新”与“旧”之间产生的并非思想的分歧,而是话语的隔膜――前者可以通过“论争”予以解决,而后者甚至连“论争”本身都难以发生。

因此,以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的《新青年》同人,并非先在地处于一个“言论空间”之中,他们也并非一个既成的“论争”中的某一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青年》所遭遇的那种激烈的“话语冲突”,并不是在其与持异议者之间产生,而是在他们与其所处的言论环境之间爆发。所以,我们研究的关键不应该是探讨既成“言论空间”中《新青年》的话语与其他不同话语的关系,而是应该考察这套话语如何开辟了一个新的“言论空间”――在这里,“论争”及其相关的“言论空间”已经不是预设的框架,而是一个在历史中不断展开的过程。事实上,在“言论空间”不断展开的历史过程中,成熟的“论争机制”应该算是一种最高级的“完成”状态。

第11篇

为切实做好我公司的综治维稳工作,确保单位稳定和谐,防止发生群体性非正常上访、罢运、闹事等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保障突发事件处置的有序进行。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如下: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定”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突出重点抓好预防,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确保公司健康发展、稳定有序。

一、 工作目标

积极做好公司内部矛盾化解工作,严格落实信访条例,控制非正常上访,杜绝发生群体性事件。

快速反应,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各相关负责人应立即赶到现场,做好处置工作。不得有互相推委、畏缩不前等现象出现。

二、 综治维稳组织体系与职责

  (一)、综治维稳组织体系

综治维稳应急体系由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具体工作组构成,分别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综治维稳应急工作。

  (二)、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孙承书

副组长:武  强

成  员:段秋龙

主要职责:负责本预案的组织实施和本公司发生的治安及“维稳”事件的组织指挥,监督公司各职能部门对“维稳”及突发事件职责履行情况。

(三)“维稳”及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任:武  强

成员:杨红彦

主要职责:负责本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各部门对本预案的具体落实,下达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的传递、上报。

(四)通讯联络组 

组长:段秋龙

成员:何  萍

主要职责:负责节假日行政值班人员安排及夜间值班人员安排,保证突发事故时的通讯联络畅通和信息传递,及时有效上效下达各项指令。

(五)事件处置组

组长:段秋龙

成员:杨红彦

主要职责:负责公司突发治安事故的处置工作,迅速准确地实施处置方案。

三、预防措施

  (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做到“一查、二疏、三防”,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查”:要把我公司出租汽车客运时常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彻底分析排查,找准经营上存在的问题或经营矛盾的具体所在。即重点查找、分析公司内部管理、教育、制度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摸清出租汽车每月的具体运营收入及经营状况;摸清车辆挂靠车主的租赁情况;出租汽车经营使用权转让情况;找准摸请驾驶员转租情况;出租汽车在经营上与线路车之间的矛盾和问题的根源。

“二疏”: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及时做好疏导工作,防止激化矛盾,避免连锁反应问题的出现和引发更大的突发事件。同时进一步协助执法部门,加大对非法营运车的打击力度,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及时消除矛盾的激化点,防止治安案件发生,为营运车辆创造一个良好的客运经营环境。

   “三防”:切实了解、掌握驾驶员的思想动态,知道他们具体在想什么、做什么、准备干什么。掌握是否有极少数人在牵头组织、挑唆或挑起事端,做到提前预防、提前做好驾驶员思想工作。

  (二)、针对我公司出租汽车加气难的问题,公司配合与上级有关部门及天然气公司的协调联系,要求增大天然气的供应量,及时调整社会车辆与运营车辆的加气时段或设立运营车辆专用加气通道,力求最大限度保障运营车辆加气难的问题。

  (三)、公司营运科要进一步加强对出租汽车客运市场监督管理,严格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管理。

    四、信息报告

出现出租汽车客运突发事件或发生治安案件时,公司营运科负责人会同综治维稳工作负责人应立即赶到现场,了解基本情况后立即向相关领导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基本过程及事态发展趋势。

五、应急处置

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综治维稳工作应急预案,公司各部门按照职责做好综治维稳应急处置工作。

  (一)、出现不稳定因素,若发现车主、驾驶员群体非正常上访、罢运、闹事等预兆时,公司经理、营运科科长和公司办公室主任要及时掌握了解相关情况,给车主、驾驶员做好思想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向公司主要领导汇报,尽快予以解决。对不能及时解决时,应及时向行业及主管部门汇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

  (二)、发生车主、驾驶员群体非正常上访、罢运、闹事及发生治安案件等突发事件时,公司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必须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劝导和处置,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并及时向行业及主管部门维护稳定应急领导小组领导汇报。

  (三)、当车主、驾驶员群体非正常上访、罢运、闹事等影响到正常的客运和工作持续时,维护稳定应急领导小组的分管领导及科(室)负责人必须立即赶到现场,与有关部门一起对当事者进行劝解、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处置,维护好现场的秩序。

  (四)、当出现群体非正常上访、罢运、闹事、治安等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秩序时,公司综治维稳工作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及成员立即赶到现场,进一步做好劝解和宣传解释工作。同时请求公安机关增派警力,在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遏制事态进一步扩大。

七、综治维稳工作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建立信息报告机制,发生突发事件后随时保持信息畅通。

  (二)、协调接待

协调相关的配合支持时,应急后勤保障组织积极做好请示、汇报、协调、联系。

  (三)、客运秩序保障

营运科及时与执法人员或请求公安调派的警力,做好综治维稳工作。 

  (四)、救援保障

若公司客运出租汽车出现罢运、堵路、堵站使旅客滞留时,公司营运科应立即组织调派其他客运出租车辆及时疏运旅客。

  (五)、新闻媒体

现场有新闻媒体采访时,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经请示领导同意后,负责对新闻媒体的接待和协调采访。

八、综治维稳工作后期的调查处置

  (一)、调查处理

对出现的罢运、堵路、堵站及治安案件等突发事件,营运科有关人员应尽快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或报公安执法机关。

  (二)、总结

突发事件结束后,公司相关各部门应对发生突发事件的起因、自身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客运经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治安矛盾等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九、工作要求

  (一)、公司办公室和营运科应根据公司的情况,结合公司实际,认真做好综治维稳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工作,将综治维稳工作应急处置预案及领导小组名单报行业管理部门。

  (二)、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必须政令畅通、统一指挥、服从安排、顾全大局。

  (三)、完善值班制度,保持信息畅通,及时请示、汇报,建立和完善综治维稳工作的台帐及档案,按照规定时限向上级部门及相关领导报告事件状况和处置情况。

附件:综治维稳工作应急救援处置体系

 

                 

                   南充经发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12篇

2007年6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处、广东省第1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什么能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之列呢?我们可以通过广东江门五邑侨乡另一珍贵文化遗产“银信”,来了解“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原因,透视其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理解“开平碉楼与村落”申遗成功的奥秘所在。

银信的内涵

清末、民国时期开平碉楼的大量兴建,与源源不断的银信流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先有银信,后有碉楼。

“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俗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由于近代金融、邮政、交通和信息传播网络还很不健全,华侨汇款的过程十分艰难,参与银信递送的机构亦庞杂多样。海外华侨把血汗之资寄给亲人,通过家书报个平安十分不容易。晚清民国时期,开平华侨通过传统的金山庄、银号汇款给家人,有银必有信,“银”和“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即使通过邮局、银行机构汇款回国,这些机构往往也为华侨提供“随款附信”的服务。

开平与台山、新会、恩平四县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南,面临中国南海,风俗相近,民国以前多被称为“四邑”(加上鹤山,即今日所称之“五邑”)。鸦片战争以后,因为国内政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人民无以为生,加之美国加州发现金矿,于是四邑的民众被动或主动源源不断地出洋谋生,于是四邑地区便形成著名的“美洲华侨之乡”,尤以台山和开平两县的美洲华侨为最多。华侨在外辛苦劳作,寄回大量侨汇赡养家眷,同时以书信与家人互通信息,维系感情。可以说,银信是民间档案文献的瑰宝,亦是人类珍贵的记忆遗产。

银信与“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关系

“开平碉楼与村落”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过程中,最令从事申遗工作专家学者欣喜的是,每当打开一栋尘封已久的碉楼,都可以发现大量华侨书信和其他文物。透过这些书信,能够解开许多碉楼建筑之谜和碉楼背后更多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银信与“开平碉楼与村落”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文化遗产的两个面:银信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华侨心血“银信”的物化表征。

侨汇是“开平碉楼与村落”形成的经济基础。清末至抗战时期,国内政局持续动荡,军阀混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饥民铤而走险。开平因为水陆交通方便,又是侨乡,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贼匪猖獗,俗语说:“一个华侨三个贼”,贼匪劫掠的对象主要是家境比较富裕的华侨家庭,有时甚至劫掠学校。开平华侨身在异国,心系桑梓,纷纷汇款回国建筑碉楼供家人、村民和学校师生防避贼匪,如塘口开平安荣里华侨“周荣归家,建一座堡垒式的钢筋水泥石屎大楼防贼,墙厚一尺多,为塘口区华侨建楼之先声”①,又如,1915年,百合区儒东旅美华侨捐款建筑“镇潮楼”供乡亲防贼之用,楼顶装置了德国生产的报警器。碉楼的兴建确实起到了防匪作用,如1921年9月15日,美洲华侨陈以卫给美洲归侨陈以琳的信中说:“内地贼匪日益日炽,正可忧虑。幸得我兄碉楼一座利便,乡民各借欢喜。则兄护福无疆也。然兄汝须要日夜提防,勿被其困。”②1922年11月22日,香港万福同方景堂给陈以琳的信中说:“贼匪猖獗,出入畏途,无事不宜出港、省,总以安居碉楼庭前,训子待其识多些。”③当然,开平碉楼也有防涝和居住等功效。

开平碉楼鼎盛时期达3000多座,现存1833座,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在国内乃至在国际的乡土建筑中实属罕见。开平碉楼主要建筑于清末至抗日战争前的40年时间内,其中绝大部分为海外华侨汇款建筑。鸦片战争之后,开平人大量出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到清朝末年开始陆续汇回血汗金钱。宣统元年(1909年)《开平县乡土志・实业》记载:“以北美一洲而论,每年汇归本国者实一千万美金有奇,可当我二千万有奇。而本邑实占八分之一。”二、三十年代碉楼建筑的高峰时期,开平全县的侨汇收入约有四五百万美元,侨汇成为开平侨乡民众重要的经济支柱,为碉楼的建造提供了资金基础,据调查,1925年建成的百合镇永安村“天禄楼”,费银1.2万元,经费由美洲和澳洲华侨捐献;同年,美国华侨方润文花费6万广东双毫银建成塘口自力村的“铭石楼”。④同一时期建筑的碉楼花费大抵都在1万银元,这在当时是相当不菲的一笔支出,如果没有侨汇作为基础,如此众多碉楼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是不可想象的。

华侨家书为“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华侨在海外拼搏,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回乡一次,因此,他们主要通过银信保持与家人的经常联系。在家书中,华侨除了问候亲人、报送平安和分配所寄金钱之外,也会描述国外的见闻,有意无意之间,把他们在海外所见到的美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景象和观念,倾泻在纸上。加之华侨回国的现身说法,在开平侨乡营造出一种对海外现代物质和文化向往、崇尚、模仿的社会心理和社会风尚。如开平侨乡有模范村建设运动,讲究乡村建筑物的布局、采光、排水,碉楼和洋楼掩映在翠竹、碧田、水塘和山色之中,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俨然是一幅幅清丽典雅的山水画卷。

开平华侨在家书中还夹寄国外建筑的照片、明信片或画报等,为乡土建筑师提供了设计和建筑碉楼的模板。在位于塘口镇原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的庄园“立园”内,陈列有当年华侨寄回国内的许多以欧美建筑为主题的照片、明信片,开平许多华侨家庭民居的门楣以及室内彩画,以国外建筑为风光,其中有类似碉楼的外国城堡建筑的形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复合等认为,大多数碉楼是当地工匠根据来自海外的照片或绘画中描绘的建筑形象,按照楼主的要求,加之自己的想象,根据自己的建造经验发挥创造的产物。⑤有些华侨直接聘请国外设计师设计碉楼样式,“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席专家张国雄教授就推断:“也有个别华侨是自己从国外或香港直接带回设计图纸,交给工匠作为参考。”⑥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最新征集到一件来自美国设计的碉楼图纸就证实了这一点,图纸上写着:PETER CULLEY & ASSOCIATES,Consulting Structural Engineers,568 Howard Street,San Franscisco CA.很显然,这是由美国旧金山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图纸,很可能由华侨以书信形式寄回家作为建筑图纸,因为在图纸上除了专业英语和数字外,还有手写的“石屎钢墙设计”、“地基及防潮地面设计” 等繁体中文汉字,表明建筑者对原设计方案还需要进行翻译和理解。

一些华侨常常在家书中讨论建筑碉楼事宜。20世纪20年代,开平社会治安极其动荡,除了一些回国的华侨直接组织实施建筑碉楼外,不少华侨关心家人和家乡的治安,通过书信讨论如何建筑碉楼、保障家人安全。前述归侨陈以琳的侄子小吕宋华侨陈宏珍,就曾和其伯父陈以琳讨论如何兴筑碉楼的事情,陈以琳在信中希望陈宏珍与陈炳仕合份起楼,以便节省费用,但陈宏珍表示不太赞同,他说:“侄意思请起小些,抑起少一层,都系自己一人起座,方免日久龃龉。”⑦希望自己单独建筑碉楼,以免日后产生纠纷。

开平碉楼将国外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构成元素全部作为建筑的装饰元素,加以拼凑、运用,充满了异国情调,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式样,超出了原本单纯防御的目的,更多反映着楼主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这些乡土建筑大量吸收西方建筑元素,如果没有华侨和侨乡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型和开放的心态,也是不可想象的。华侨家书对侨乡民众观念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是开平碉楼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

银信是解读“开平碉楼与村落”价值的重要文献

开平碉楼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非因其在建筑艺术上的独特创新,而是因它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银信在解读“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上,就具有独特的意义。

华侨家书反映了“开平碉楼与村落”蕴藏着的“大历史”价值,亦即“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区域历史文化遗存,是时代大背景下各种历史运动交汇影响下的产物,透过碉楼,可以窥见地方、国家乃至世界历史变迁的影子。品味那一封封发黄的华侨家书,我们可以体悟近代开平华侨与他们亲人的内心世界。在近代,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排华浪潮甚嚣尘上,华侨们大都孤身在外,而家乡的父母、妻儿老小以侨汇为生,常常渴盼银信的到来而望眼欲穿,正如一首歌谣所唱的那样:“爸爸去金山,快快要寄银,全家靠住你,有银就寄回。”开平碉楼形成的时期,正是排华浪潮高涨时期,因此,华侨们仍然怀抱叶落归根的思想,把侨居地看作是他乡,他们寄回大部分血汗金钱赡养家眷,娶妻生子,买田置地,建筑洋楼和碉楼,精心经营家人和自己年老归乡的家园。“开平碉楼与村落”的形成,是开平华侨和开平民众应对国际、国内和地方形势的产物,碉楼映照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