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20:33: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技师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电工技师论文论文撰写要求
一、电工技师论文的作用及分类
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论文是其在总结研究本职业(工种)领域中的有关技术或业务问题时,表达其工作或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综合实用性文章,是维修电工技师从事本职业(工种)的学识、技术能力的基本反映,是科学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总结的文字体现,也是个人劳动成果、经验和智慧的升华。技师专业论文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撰写者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追求和探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文字存在形式,撰写技师专业论文是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和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按电类技师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一般电类技师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按电类技师论文具体涉及内容的主要有:维修电气经验总结类、技术革新类、新产品开发类和四新技术推广类。
二、电工技师论文撰写的要求
撰写电工技师专业论文,既是一个艰苦的思考、探究和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需要对工作实践、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等做出客观的评价。
1.注意论文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指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内容能够反映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电工技师专业论文的科学性来自对客观事物周密而详实的调查研究,掌握大量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研究论述的基础。
2.注意论文的翔实性。电工技师专业论文要求作者所提出的观点、见解确实是属于自己的。那么,要使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普遍的承认,就一定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就应该在已掌握的大量材料中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关键证据来证明。
3.内容正确、语言简明。撰写技师专业论文应当力求言简意赅,无多余的字句。对论文的内容不要进行艺术性渲染和夸张;切忌不适当地夸大个人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中的贡献;更不能将技术问题的争论引入政治观点。同时,在撰写技师论文时,要注意按照撰写格式进行撰写,并熟练应用。
三、电工技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论文的选题必须立足于总结工作成果与实践紧密联系上。在对已获得的大量素材进行分析、归纳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确定写作的基本方向。
1.论文的选题原则:准确恰当、提高创新和可行实用。
(1)准确恰当。论文的选题要提得准确恰当,面向实际,着眼于社会的需要,确实是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选题一定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与自己的工作领域相结合。
(2)提高创新。创新性原则是指选题要有新颖性、先进性,有所发明,有所发现,以推动本职业(工种)的发展。遵循这一原则,选题时必须注意选择位居本职业(工种)较前沿的并具有普遍意义的课题;选择填补空白的课题;选择补充前人学说的课题;选择突破禁区的课题;选择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课题,即借用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验证或论证来解决本职业(工种)中的老问题或疑难问题的课题。
(3)可行实用。可行实用性原则是指要选择有利于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有完成的把握,同时也符合自己的志趣、适合个人能力的论题。
2.论文的选题方法
(1)选择能发挥本人特长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都具有相当长的本职业(工种)专业工作的经历,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技术特长;而预备技师在学校学习4~5年,理论知识特别是新技术的知识非常充实,但实践经验欠缺。
(2)选择具有突破性的论题。申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的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对于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最有发言权。如果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加以研究,就能形成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论文。
(3)选择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所谓具有普遍性的论题是指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用武之地的课题。例如,用现代电气技术改造机床的电气控制问题、变频技术在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问题及电梯的技术改造和维修技术问题等。有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的内容,这些都属于具有普遍意义的论题。
3.论文的推荐选题
(1)典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组合机床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立体车库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材料分拣装置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2)典型低压电气柜的设计。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动力控制电气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变频调速控制柜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总计量配电箱设计、安装与调试。(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某通用机械厂供配电系统的电气设计、安装与调试;某学校生活区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4)电子技术应用设计。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的设计、安装与调试;晶闸管串级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5)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基于单片机和LCD的电子钟的设计;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等。(6)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改造。Z3050型摇臂钻床PLC改造;M1432A型万能外圆磨床PLC改造;T68型卧式镗床PLC改造;B2012A型龙门刨床PLC、变频器改造等。(7)楼宇自动化技术及维修。电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无塔供水系统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等。
总之,加强对电工技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可使他们通过论文的写作,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为高层次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取证问答[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
[2]机械工业技师考评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M].维修电工技师培训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
论文关键词:技师学院;技能鉴定;方式;尝试
在我国全面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今天,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水电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东北电力技师学院(以下简称技师学院),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创新培养模式,办出了自身的特点。由于技师学院成建制系统靶向培养高技能人才,无论是在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上,还是在师资选聘和培训内容以及教学手段上,都做了精心的策划和实施,因此技师学院的培训质量和效果比常规技师鉴定前培训具有较大的优势。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毕业学员都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东北水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结合技师学院新的办学模式和特点,对如何做好技师学院毕业学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一、技师学院的办学特点
1.生源特点:来自现场,优中选优
(1)招收高级工起点、具有一定现场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生产技术骨干。
(2)报考人员首先由所在单位人资部门在报名人员中择优推荐产生。
(3)报考人员再通过招生选拔考试,择优录取后才成为技师学院的在籍学员。
2.教学特点:模式新颖,注重实用,严抓质量
(1)采用了“课题制、专题制、项目制”三级教学体系建设思路。
(2)采用了“导师制、激励制、学分制”三项教学管理新手段。
(3)在导师聘任方面,注意聘请电网公司优秀专家做兼职教师,集学院和行业现场技术技能顶尖人才任教。导师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讲授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达到学为所用的教学目的。
(4)在教学开发方面,增加专题工程实践内容,使教学与现场实际实现紧密结合。要求基础知识全面,专业理论知识实用、基本技能熟练、相关技能够用,专门技能和动手能力突出。
(5)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注意结合现场实际,传授“新理论、新设备、新工艺”和“新经验、新成果”。充分利用技师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设施及生产现场的实训资源,重点培养学员分析和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6)在教学管理方面,严格检查新教学模式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强化培养质量监督机制,确保了技师学院技师培养质量目标的的实现。
(7)在鉴定考核管理方面,学员从入学开始到毕业,所培训的各项课业(如: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和专题考试等)都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要求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并纳入职业技能鉴定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
二、职鉴考核方式的创新尝试
根据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对技师鉴定考评的要求,一般常规技师的鉴定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潜在能力答辩和工作业绩考核四部分。鉴定命题以《电力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为主要参考书。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及生产现场对新理论、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原有的鉴定考核方式方法及《鉴定指导书》中陈旧落后的知识内容,与现场实际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相适应。尤其对技师学院新的培养模式和办学特点而言,鉴定考核的方式方法及考核内容就更需要进行适应性的改进。东北水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做法,并收到了预期效果。
1.理论知识鉴定成绩
由于技师学院学制为两年,采用了导师制,并且在计划安排上专业理论教学学时数要比计划安排仅为几周的常规技师鉴定前培训多得多,而且在教学项目及内容上要比常规技师鉴定前培训广得多、深得多、新得多、实用得多。又采用了激励制和学分制,学员的学习劲头也十分强劲,学员对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广度、深度、新度和实用性的掌握程度也要比常规技师鉴定前培训优得多,因此,按常规技师鉴定采用一张理论知识试卷来考核技师学院毕业学员显然是不合适的。
为了免除理论知识试卷对学员综合知识、能力水平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东北水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在对技师学院学员鉴定考核时,除由国家统一鉴定考试的工种外,取消了理论知识试卷的考核方式。采取对学员在校期间所学课程、专题课业报告、技能训练、现场实践和技术交流等考试考核成绩按权重进行汇总折算,确定综合评定成绩,作为学员的理论知识鉴定考核成绩。这样既能引导学员重视平时每一科、每一课的学习,又能通过多项成绩的综合对每位学员的能力水平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既调动了学员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技师学院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2.实际操作技能考核
由于技师学院在操作技能培训方面,除了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学时数比常规技师鉴定前培训多很多外,还采用了“课题制”、“专题制”、“项目制”的做法,学员们针对选定的课题、专题和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强化训练,学员们在专业技能训练的项目及内容上比常规技师鉴定前培训学得多、见得多、练得多、训练的层次高得多,学员的各项技能要突出得多,动手能力要强得多。因此,按常规技师鉴定操作技能的考核方法来考核技师学院毕业学员,显然也不能考出真正的水平。
为了加强鉴定考核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学员的技能水平做出全面、真实、准确的评价,东北水力发电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聘请现场专业技术优秀人才构成命题及考评专家组,紧密结合技师学院的实训设备和现场生产实际进行命题及考核。要求命题要有新度、有广度、有深度,并设置“触雷点”;要求考核实际操作的同时,还要结合命题进行引申提问。既要考出学员在基本技能、专门技能和相关技能方面的动手能力,又要考出学员对操作过程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核学员在生产实际中安全行为能力和对故障分析、判断及处理的能力;解决技术、工艺难题的能力;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考评专家组根据学员完成操作项目的情况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确定操作技能考核成绩。
3.潜在能力答辩
由于学员在技师学院的培训学习,不仅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强化训练,而且在导师的指导下,在撰写专业论文和专题报告的能力、技术革新和创造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和提升。而常规技师鉴定前培训由于培训计划时间较短,故在训练效果方面存在差距。
为了能全面地反映学员撰写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和分析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采取潜在能力答辩方式进行考核。考评专家组在答辩前对每位学员撰写的专业技术论文进行认真详细的阅读,并提出文中重点、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在答辩时向学员提问,并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挖掘学员深层次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考评专家组根据学员的论文撰写情况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及回答的准确程度进行评分,确定潜在能力考核成绩。
4.工作业绩考核
由于技师学院学员在校学习期间,有完成技术革新课题的,有完成发明创造项目的,有完成论文成果的,还有在技师学院日常管理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对于这些学员,仅用常规技师鉴定中只由考生所在单位进行工作业绩考核的方式,显然是不全面的。
为了对学员在单位的工作业绩和在校学习期间的业绩情况做出更加准确地评价,工作业绩考核成绩由以下两部分构成:由学员所在单位工作业绩考核小组(由厂、各部和班组三级人员组成)根据学员在单位的工作业绩和所取得的成就,按照《技师工作业绩考核标准》中所列项目进行评分;技师学院学员业绩考核小组(由学生处、教务处、职业培训开发处、导师和班主任等人员构成)根据学员在校期间所取得的业绩成果及各方面表现,按照《技师学院学员业绩考核评分标准》中所列项目进行评分。依据上述两项评分综合评定学员的工作业绩考核成绩。
5.鉴定总评成绩的确定
将上述四部分鉴定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进行折算汇总,作出对学员鉴定考核的综合评价。一般计算比例为:鉴定总评成绩=理论成绩×25%+操作技能成绩×30%+潜在能力答辩成绩×20%+工作业绩成绩×25%。并要求四项考核成绩都必须在60分及以上、鉴定总评成绩在75分及以上者,视为技师鉴定合格。
三、质量是发展的保障,创新是发展的动力
1)数据可靠必须是经过反复验证,确定证明正确、准确可用的数据。
2)论点明确论述中的确定性意见及支持性意见的理由要充分。
3)引证有力证明论题判断的论据在引证时要充分,有说服力,经得起推敲,经得起验证。
4)论证严密引用论据或个人了解、理解证明时要严密,使人口服心服。
5)判断准确做结论时对事物作出的总结性判断要准确,有概括性、科学性、严密性、总结性。
6)实事求是文字陈述简练,不夸张臆造,不弄虚作假,论文全文的长短根据内容需要而定,一般在三四千字以内。
(2)论文命题的选择论文命题的标题应做到贴切、鲜明、简短。写好论文关键在如何命题。就机械行业来讲,由于每个单位情况不同,各专业技术工种数也不同;就同一工种而言,其技术复杂程度,难易、深浅各不相同,专业技术各不相同;因此不能用一种模式、一种定义来表达各不相同的专业技术情况。选择命题不是刻意地去寻找那些尚未开发的领域,而是把生产实践中解决的生产问题、工作问题通过筛选总结整理出来,上升为理论以达到指导今后生产和工作的目的。命题是论文的精髓所在,是论文方向性、选择性、.关键性、成功性的关键和体现,命题方向选择失误往往导致论文的失败,因此,在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反复思考、反复构思,确定自己想写的命题内容,命题确定后再选择命题的标题。所以,命题不能单纯理解为给论文的标题命名。
(3)命题内容的选择命题内容选择是命题的基础,同样是论文成败的关键。选择内容应针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扬长避短地进行选择;
在工艺改进、质量攻关、技术改进方面,在学习、消化推广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方面,在防止和排除重大隐患方面,在大型和高精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保养方面以及成绩显着、贡献突出、确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虽不是创造发明,但为企业及社会创造了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都可以写。从中选择自己最擅长、最突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命题的内容,然后再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某一项进行整理、浓缩,作为自己命题内容的基础材料。
(4)摘要是论文内容基本思想的浓缩,简要阐明论文的论点、论据、方法、成果和结论;要求完整、准确和简练,其本身是完整的短文,能独立使用,字数一般二三百字为好,至多不超过500字。
(5)前言是论文的开场白,主要说明本课题研究的目的、相关的前人成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设备基础和预期目标等。切忌自封水平,客套空话政治口号和商业宣传。
(6)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包括论点、论据、引证、论证、实践方法(包括其理论依据)、实践过程及参考文献、实际成果等。写好这部 分文章要有材料、有内容,文字简明精炼,通俗易懂,准确地表达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在写作中表达数据的图、表要经过精心挑选;论文中凡引用他人的文章、数据、论点、材料等,均应按出现顺序依次列出参考文献,并准确无误。
(7)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结,它不应是前文已经分别作过的研究、实践成果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提到更深层次的理论高度进行概括,文字组织要有说明力,要突出科学性、严密性,使论文有完善的结尾。
(8)论文的修改定稿论文完稿后应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精益求精。论文的体裁不强求统一,但要突出重点。论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需要面面俱到,但通篇体例应统一,所用的各种符号、代号、图样均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对外文符号应书写清楚,大小写、正斜体易搞混时应加标注。
(9)论文撰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明确读者对象。要解决“为谁写”、“写什么”、“给谁看”的问题。要考虑生产和社会需要,结合当前我国的有关技术政策、产业政策、考虑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若是为工人师傅写出的,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写得通俗一些,深入浅出,易看、易懂。
2)要充分占有资料。要写好技术论文,一定要掌握足够的资料,包括自己的经验总结和国内外资料;要对资料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加以消化,分清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用的,并根据选择的课题和命题拟出较详细的撰写提纲,包括主次的分类、段落的分节、重点的选择、图表的设计拟定、顺序的排列等。
3)要仔细校阅。初稿完成后,不能算定稿,论文必然存在不少问题;如论文格式、表述方式、图的画法、公式的表述、名词术语、字体标点、技术内容、文字表达及文章结构等方面要进行反复推敲与修改,使文字表达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文字精炼,逻辑关系明确。除自审外,最好请有关专家审阅,按所提的意见再修改一次,以消除差错,进一步提高论文质量,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
二.论文的答辩
(1)专业技术工种专家组须由5—7名各专业技术工种的专家、技师、高级技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组成。
(2)答辩时先由答辩者宣读论文,然后由专家组进行提问考核,时间约为30分钟。
(3)对具体论文(工作总结)主要从论文项目的难度、项目的实用性、项目经济效果、项目的科学性进行评估。
(4)答辩时对论文中提出的结构、原理、定义、原则、公式推导,方法等知识论证的正确性主要通过提问方式来考核。
(5)对本工种的专业工艺知识主要考核其熟悉深浅程度并予以确认。
(6)在相关知识、四新知识方面,如XXX考生为生产线调整技师,可考核:
(1)机械工艺基础与夹具知识。
(2)机电一体化新技术,数控,可编程控制器。
还有一点就是格式:
标题:
摘要:
关健词:
引言:
正文:要写清楚自己在本论中的作用
结束语
在这“双喜临门”的背后,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当我们在收获这些设计成果时,公司科协功不可没。科协把新型机车研制课题攻关项目作为科协活动的重点项目组织立项实施,为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许人华这样说。
公司科技领军人的这句话并不是随便说说的。这是对公司科协工作的肯定,也为连续十一次获得全国“讲、比”活动先进集体称号这个沉甸甸的荣誉添上了最真实的注脚。
小人物 大作为
最近,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铸铁事业部工人技师李春格外高兴,他的技术攻关项目“提升JZ10A轴箱体质量”,历经一年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并应用于实际操作。这一喜讯他第一个告诉了公司科协领导,“没有科协的‘讲、比’活动,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他说。
在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像李春这样的非科协会员参与科协的“讲、比”活动的人还有很多。科协在很多人眼里总是和高科技人才联系在一起的,非会员的普通技术工人参与科协的“讲、比”活动立项,这多少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可如今这样的情况在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中却成了一道“家常菜”。
“讲、比”活动一直是科协工作的重点之一。事实上,和许多企业的科协一样,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最初也只是局限于科协会员。科协围绕公司的科技发展,以自主创新为中心,抓住中国铁路发展的契机,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科技人员,从本岗位工作出发进行立项攻关,“讲、比”活动渐渐步入了发展的“稳定期”。
此时,是维持科协会员立项的现状,还是扩大立项的对象?对于致力于打造“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的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来说,自主创新是公司发展的最大资本,动员更多的员工参与“讲、比”活动,是科协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科协适时改变过去仅仅限于科协会员参加“讲、比”活动的做法,通过广泛发动,先后把参加活动的对象扩大到非科协会员和技术骨干,包括工人技师和高级技师,90%以上的科协会员和许多科技人员、工人技师都主动参与立项,针对公司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课题进行攻关。思路的转变,为“讲、比”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立项层次不断提高,和公司发展的贴近度也得到了提升,不仅丰富了“讲、比”活动的内容,而且开启了公司自主创新的“引擎”。2010年,公司普通立项887项,重点立项22项;2011年普通立项达到1243项,重点立项24项。“讲、比”活动逐步迈向了“收获期”,成为促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及新产品研制开发的强大动力。
小改进 大能量
“原先国产喷油器运行45万公里就要大修,而现在通过对280/285系列柴油机喷油器性能的改进,装用在DF11G机车上,运行了72万公里后,拆检喷油器仍能正常工作,没想到,一个小改进能产生这么大的效果。”到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考察的一位专家显然对这个项目非常感兴趣。事实上,这种280改进喷油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先国产喷油器一直存在的使用寿命短、燃油雾化不良等问题,目前已在多种机型上扩大装车试验,并已获得专利证书。
近年来,公司科协以重点项目的立项攻关为龙头,带动了各个学会的“讲、比”活动的普通立项。针对公司产品、工装升级技术优化等一般性课题,他们放手由各学会组织实施。各个学会根据实际,积极参与“讲、比”活动立项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效果显著。如牵引动力学会提出并完成了“DF11G型机车运用服务”、“青藏机车冷却性能试验”等104个项目;金属学会针对美国铁路市场对此项产品需求量不断上升的趋势,组织科技人员对 “9C型摇枕侧架试制开发”这一项目进行攻关,攻克了结构、材质上的种种难关,最终试制成功,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水平,还降低了劳动强度,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仅当年就生产出口2150台份,为公司增加销售收900多万美元。小工装、小改进、小革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大变化。也正是因为诸如此类具有实用性和经济价值的成果在“讲、比”活动中的大量涌现,“讲、比”活动竞赛成为公司技术升级和工艺完善的重要载体,拥有了更高的覆盖率和参与率。
“‘讲、比’活动的宗旨并不只是单纯孤立的完成某个项目,而是与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休戚相关,通过参与性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企业完成技术的升级与转化。”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领导深知这一点,并且成为他们的工作理念和指导思想。而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公司科协的“讲、比”活动的长远发展确定了方向。
小智慧 大舞台
2012年4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人力资源与管理研讨会在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举行。科协会员代表与管理专家“零距离”接触,交流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体会。类似于这样的学术交流研讨、论文等在这个公司是经常性的活动。
近年来,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为谋求“讲、比”活动高起点、高质量,从帮助科技人员获取科技新信息,活跃创新思想的需要出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讲、比”活动的深入开展“活血”。他们组织了“我国内燃机车发展战略研讨会”等专题学术活动90余场次,参加人数达2300多人次,先后有70余名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他们还根据实际需要,组织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讲座,邀请北方发动机研究所专家教授来公司进行“光整加工技术”讲座,邀请美国GE公司的专家进行“六西格玛”管理知识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更新了科技人员的专业知识,推动了“讲、比”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进步。同时,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科协注重技术推广,积极组织各学会开展论文征集,鼓励科技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和“讲、比”项目过程中,把成功经验和心得体会通过论文总结出来。近五年,科协共征集论文547篇,向省、市“科技论坛”和中国南车科协“科技学术论坛”报送优秀论文30篇,有20多篇论文获得上级科协组织的奖励。
关键词: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人才使用人力资源学习型团队
山东莱钢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是莱钢集团的直属单位,主要承担着莱钢所需原燃材料的到达和产品外发、厂内物资倒运等任务,是联系热线生产的桥梁与纽带,被誉为莱钢集团的“钢铁大动脉”。近几年,莱钢运输部主动适应莱钢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新设备新工艺不断投入使用,实现了牵引动力内燃化、平面调车无线化、铁道线路重轨化、铁路信号微机联锁化,年运货能力3600万吨以上。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变化对职工队伍业务技能素质带来的新挑战,莱钢运输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为目标,从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积极构建三大支撑,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团队,为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实现铁路运输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一、创新员工培训方法,是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团队的重要基础
多年来,莱钢运输部坚持把培训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职工最大的福利,把培养本专业高素质的学习型团队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引进、学习和运用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作为抢占技术制高点的重要资源,主动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对职工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创新学习培训方法,为企业发展和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团队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契机,不断创新学习培训模式
积极运用团队学习、互动学习、深度汇谈等学习型组织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认真分析每一个专业领域对职工的素质要求,调查研究每一个工作链条上的职工素质状况,创新培训模式,打好职工素质提升的“三大战役”。一是打好“歼灭战”。认真分析制约本单位、本专业领域发展的瓶颈环节和重要链条,抓住重要工种岗位,打好重要岗位和重要工种的业务技能培训的“歼灭战”,开辟专门的培训阵地,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开展业务技能强化培训,每年确定一个有效培训载体,连续开展了“执行力杯”、“标准行为杯”、“贯彻力杯”、“安全杯”、“运输组织杯”以及“四个力”等岗位培训竞赛,为消除职工技能瓶颈环节打牢重要链条。二是打好“运动战”。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打好各工种、岗位薄弱环节的“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大力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做到培训一项就成一项,就巩固一项,先后组织编写和修订了《行车组织规则》、《内燃机车检修工艺规程》、《安全生产规程》、《机车故障处理18招》、《事故案例汇编》、《机车乘务员检车教育视频》等16本(套)岗位技术培训教材,每年举办各级各类适应性岗位培训班20多个,职工培训率达90%以上。三是打好“游击战”。正确处理学习培训和生产建设的关系,在学习培训方面采取机动、灵活、多样的“游击”战术,做到见缝插针,务求实效,采取部段两级培训相结合、职工自学与集中培训、订单式培训、快餐式培训、冶炼培训、品格提升等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教育和引导职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使学习成为职工最好的习惯。
(二)因“人”施教,积极构建“立体化”学习培训和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企业发展对职工素质和人才需求的实际,坚持因“人”施教,积极构建立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一是加强对中层管理者领导能力培训,采取送培、考察学习等方法培养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先后选派6名科级以上干部去北京科技大学参加外语培训,16名专业技术人员、科级干部参加清华远程培训,7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莱钢与山东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合办的工程硕士教育。二是围绕“专业补短、技术补差、知识更新、岗位成才”的培训目标,科学制订培训规划,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全方位、前瞻性、系统性的分类培训,做到优秀人才优先培训,关键操作岗位人员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训,一般人员分层次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关键工序、主体工种岗位技能人员以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为载体,提供持续充电的机会,引导他们岗位锻炼,成长成才。完善新进大学毕业生的见习期培训锻炼制度,促进青年人才快速成长。先后多次从管理技术人员中评聘莱钢技术专家、公司专业技术带头人、公司优秀科技人员和部级优秀科技人员;从操作岗位人员中评聘莱钢优秀技能人才、部级优秀技能人才、山东省首席技师、莱钢首席技师。三是拓宽渠道,引导激励职工自学成才。每年拿出部分职教经费,鼓励职工参与多种形式的终身学习,不断吸收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自学成才。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不仅满足了企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而且满足了职工个人知识更新的需要,促进了铁路运输人才队伍的稳定发展。截止目前,全部拥有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94人,高级技师10人,技师52人,助理技师188人。
(三)加强专业学会工作,充分发挥科协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充分发挥科协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搭建起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学术活动质量。及时研究科协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从经费落实、设施建设、学习考察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科协组织履行职责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定期开展论文征集和活动,拓展交流渠道,积极组织对外交流、考察和培训活动,进一步扩大了科技人员的视野,提高了学识水平;注重成果编研工作,分别于2011年3月、2011年9月编纂出版了《冶金企业特种车辆运用与检修》、《冶金铁路运输科技创新实践与探索》两书。做好论文交流、推荐工作,组织科技人员参加公司科协、冶金运输分会、山东铁道学会等组织的学术研讨会、论文会。2011年,有9篇科技论文在冶金运输分会获奖,有8篇论文在山东金属学会获奖,有8篇论文在山东铁道学会获奖。
二、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是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团队的不竭动力
为切实提高广大职工的技能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我们以服务钢铁生产大局为己任,紧紧围绕铁路运输生产经营和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为提升职工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坚持以增强群众性为基础,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为使科技创新深深扎根于生产建设实践和广大职工群众之中,我们创造性的提出了“问题化管理、机制化运作”的技术创新模式,以“问题就是管理资源”及“找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的创新激情和敬业态度,在运输组织、设备管理、技术改造、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中,广泛开展技术创新创效活动,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投身创新实践,勤于把问题变课题,勤于把课题变成效,勤于在创新中展现自我,使科技创新深深扎根于广大职工这片沃土,取得了丰硕成果。2006年以来,先后完成创新成果615项,2项成果获全国安全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成果获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29项成果取得国家专利。
(二)坚持以确保到位性为手段,为科技创新打造不竭动力
为了提高技术创新工作在各专业、各岗位开展的到位性和高效性,坚持在详细制定年度技术攻关计划的同时,不断完善推进科技创新的管控机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去实施,对每一技术创新项目实施“四列入”、“四定”制度:即对每个创新项目,列入年度攻关计划、列入专业阶段工作重点计划、列入技术人员的阶段工作重点任务、列入科室和车间的月度技术攻关计划;“四定”即定攻关小组、定负责人、定攻关措施、定完成期限,严格实行创新项目立项、定责、实施、时限、评价、、推广的工作流程,每月组织专项推进例会,促进了技术创新活动的蓬勃开展。在大力实施内燃机车大修工艺技术攻关、铁道车辆运行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铁道信号微机联锁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很多大题目的同时,通过每年一次的小改小革成果展评、技术攻关等手段,千方百计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和职工抓“小题目”的积极性,抓大不放小的群众性技术攻关活动在全部蔚然成风。
(三)坚持以激发创造性为目的,为科技创新注入无限活力
搭建广大职工提升素质、展示价值的技术创新激励平台,创造性设立了问题查找奖、技术攻关奖、管理攻关奖“三奖”制度,对创新成果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创新成果共享会、科技论文交流会和技术创新成果展评活动,每年申报省级和公司级创新成果,成功举办15届技术比武和23届技术创新成果展评会,为广大职工真正搭建起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注重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评价机制,建立起了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技术档案,把他们的创新成果、证书、发表的论文统一归档,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才评先树优、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使他们精神上得荣誉,物质上得实惠,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和技能人才的创新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提升职工创新能力的同时,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完善人才引进使用机制,是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团队的内在活力
如何把人才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特殊资源挖掘培育,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的核心和重要标志。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为人才”的理念,紧紧围绕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高素质的学习型团队和做强铁路运输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
(一)科学调研,严把“入口关”,做到人才引进多元化
根据铁路运输的实际需要和特点,认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员工的知识结构、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要求,并作为引智、引技、引才的重要依据,打破传统的人事制度中的瓶颈约束,做到人才引进多元化。一是通过高校择优招聘,快捷引进紧缺人才。2005年以来,坚持重点选择、注重层次的原则,从全国重点铁道院校共招聘引进铁道运输、铁道信号、通信、铁道车辆、内燃机车、机械、电气等专业综合素质高的本科以上优秀毕业生和部分急需专业高职专毕业生203人,为铁路运输创新发展、素质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集聚了优秀的创新人才。二是着眼企业发展需要,提前介入,联系定向培养,提高所需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先后与石家庄、兰州、郑州等铁道院校合作协商定向培养意向,特别是在郑州、济南两个铁道职业院校,专门开办莱钢铁路运输班,为运输部培养了内燃机车乘务员、连结员、机车修理工、车辆修理工等160余名专业人员,进一步改善了一线职工的知识和年龄结构。三是抓住公司定员优化,转移配置的新机遇,及时与上级人力资源部门沟通协商,逐步缓解铁路运输主体工种缺员与检修人员相对富余以及部分调车人员年龄相对老化的矛盾,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用,29名检修岗位的优秀职工向一线岗位优化转移,52名退伍军人充实到调车工、信号操纵岗位,满足了生产急需,缓解了人力资源紧张状况。
数控预备技师的职业定位是处于工程人员和技能人员之间的中间层。主要职能是从事技术的应用,实施已完成的设计、规划和决策,并将其转化成现实的产品和成果。
预备技师的院校培养模式是对传统作坊式讲授和课堂单一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紧密结合的产物。笔者学校于2007年开设预备技师班。在之后的几年里,笔者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不畏困难,组织学术班子,大胆尝试和创新,采用小班化、导师制模式,通过典型案例研究、产品技术开发等途径,使学生精通本工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本专业新技术和新设备,掌握相关复合工种操作技能,具备独立解决生产关键技术难题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培养人才、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三大功能,为企业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为我国制造业培养紧缺技能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今后培养各类技师积累了丰富经验。
二、数控预备技师的课题培养
学制式预备技师班的课程大致分为以下五类。
第一,课题教学:指采用理论、实操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技师层次的单元知识点与技能点。
第二,专项实训:指预备技师培训内容中的四新专项训练,即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
第三,工作项目:指培养学生完成生产作业的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实训项目。
第四,生产案例分析:指校企双方共同收集的大量生产实践的典型案例,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提供间接经验。
第五,综合项目训练:指在导师带领下,在校园里进行从选题、立项、设计、制作到论文答辩的综合项目全过程训练。
下面以学校数控预备技师研修过程中的“直齿端齿分度盘”课题为例,来说明综合项目训练中课题的开展。
课题名称:直齿端齿分度盘
课题类型:生产应用型
第一步:设计并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二步:课题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
第三步:设计技术答辩;
第四步:工艺规程制定;
第五步:技术文件审核;
第六步:成本核算;
第七步:零件制作;
第八步:装配调试;
第九步:验收鉴定。
三、数控预备技师的过程培养
1.基础阶段(第1年):基本素质的培养
学校首先在此阶段安排相关文化课程的学习,并逐步介入一些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这些理论学习过程中,同时安排一些基本技能的训练课,使学生在提高文化素质的同时,对本专业的学习有初步了解。
2.熟练阶段(第2年):技能训练
学生在此阶段主要学习本专业的高级工课题训练和高级工的有关理论课学习。在本学年结束时,学生应通过高级工的应知、应会鉴定考试。在本学年的学习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复合工种的学习。
3.提高阶段(第3年):生产实践
学生在本学年将结合企业产品生产的要求,完成一定的生产工时。在典型零件的加工和产品零件的生产中,学校注重产、学、研结合,还会要求学生分析总结,并写出生产报告。
4.研修阶段(第4年):技师研修
在此阶段,学生要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熟悉生产管理的流程、能够进行加工工艺、夹具、刀具的改进。
在数控技师研修过程中,学校通过工艺系统设计与制作专题、数控加工技术专题、精密量仪应用与检测专题、生产实习与教学实践专题、复合技能技术专题等多个环节,分模块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培养。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学校努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坚持课题练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并设立学生自我评价和分析环节,不断反思总结和改进。同时,学校还依托行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优化课题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学校大力推进产教结合,积极摸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是学校近几年在技师培养方面所做的一点探索,还有许多需要发展和完善的方面,望大家予以帮助和指导,为早日形成规范、科学的技师培养模式“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技师学院)
关键词:技工院校 电子技术应用 毕业设计课程
以往技工院校电子专业的课程大多是以学科体系为主,所讲授的知识比较分散,基本没有体现出整个电子产品设计制作的工作过程,在教学上已经远远滞后于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笔者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电子专业高级工毕业班开设了毕业设计的课程。对于技师学院的学生来说,经过4年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以后,完全具备实施该课程的技术水平。通过几年的课程实施与不断改进后,该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下是课程具体实施的6个环节。
一、课程的策划
笔者学校毕业设计课程安排在高级工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课时为每周6节课,采用小班化教学模式,即安排一位指导老师辅导不超过30名学生,以保证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并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辅导。在指导教师的选择上,学校会安排一些有企业工作经历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担任,以保证教学质量。毕业设计形式采用实物作品与论文相结合的两种方式,既考察了学生的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水平,又通过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技术上的归纳总结能力。
二、课程实施场地与时间安排
在课程实施与指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安排好合适的场地与设备给学生,引导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者上网查找资料。在教学实施的场地上,白天正常课程的6课里面会安排每30人一个实训室给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在实训室里提供必要的工具与仪器设备,例如电烙铁、万用表、示波器、电脑等,也允许学生自带工具与笔记本电脑进入实训室,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便利的制作场地与条件。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每周6节课的时间对于学生要完成毕业设计来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也把晚上的时间利用起来,在每周的晚自习时间里把实训室也开放给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三、分组与选题
第一天的课程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选题,原则上规定每个小组不超过3人。分组以指导老师意见与学生自我组织相结合,最后得出分组名单。选题是实施毕业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给学生安排好合适的课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难度要适中,又要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去制作。笔者学校一般会由指导教师提供20个左右的课题供学生进行选择,考虑到学生技能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在课题难度上会按照20%属于高难度、50%属于中难度,30%属于低难度来组合。
四、制作过程与教师指导
在学生分组完毕和选择好课题以后,就要开始设计方案了。毕业设计方案是整个毕业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该教学环节上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每组学生都要把完成的毕业设计方案提交给指导教师进行审查,指导教师在审查以后再给出技术指导意见,然后把意见反馈给学生进行修改,学生修改后要再给指导老师进行审阅。
确定了设计方案以后,接着就要求学生列出元器件材料清单与采购计划。一般来说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与材料,只要学校有的都会提供给学生,但是有些学校没有的材料,学生就要自己到电子市场或者在网上进行采购。指导老师在学生制作与调试电路的过程中也会指导学生解决一些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毕业设计的主体还是学生,必须要让学生自己去做,在学生遇到困难以后,也要尽量让他们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督促和技术指导的作用。在毕业论文写作方面,由于学生都没有写作论文的经验,因此指导老师要对学生讲授论文写作的流程、格式与方法等知识,同时可以给出几篇范文给学生参考。为了鼓励学生写好论文,指导教师也可以设立论文优秀奖来奖励论文写得好的同学。
五、作品演示与现场答辩
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周,就要进入作品演示与现场答辩的环节。学生既能会做项目,又要把技术要点说出来。在该环节,笔者学校组织包括指导老师在内的5名教师担任评委,给每组学生的作品打分并现场对学生进行提问。首先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由学生通过PPT来介绍作品的结构、工作原理、具体功能和收获感想等。然后由评委对该组的学生进行现场答辩,考察学生的技能和理论水平。在答辩现场也会安排本专业的其他学生进行旁听,从而让现场答辩起到公开示范的作用。
六、评价与反馈
在每个小组作品演示与现场答辩环节结束以后,各评委会根据毕业设计作品的功能、技术难度、学生的答辩表现等给每组学生进行评分,然后由评委对毕业设计作品进行现场点评,给学生提出技术上的改进意见。学生评分表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分,课程的总成绩就由这3部分成绩综合起来。当所有小组都完成演示与答辩以后,指导教师现场宣读分数,并对每一个小组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进行评价。
毕业设计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可以把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由以前的“要我学,要我做”改变为“我要学,我要做”,并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引导学生向更高端的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小组合作与沟通、学习和自我探索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过程,使技校生熟悉整个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过程,掌握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即将踏进社会的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润华.技工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教学初探[J].职业,2014(30).
[2]汤光华,伍礼杰,曾春霞.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九步循环指导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6).
[3]杨碧石.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化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
一等奖
董 影 《“教学工厂模式”给技工学校的启示》
许小颖 《携手构筑青少年网络道德防火墙》
谌绍贞 《浅谈网络信息化形势下技校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林颖童 《校企合作的创新运行模式》
赖海萍 《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叶静怡 《浅谈如何依托行业企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胡韵琴 《微课助力课程改革》(单位:福建技师学院)
黄丽辉 陈 宇 林艳娇 《浅谈电子一体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和策略》
林 鑫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探讨》
二等奖
吴里熹 《校企合作中职业道德课程实训教学调查》
黄雅琳 《基于就业视角下〈微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
卢 欣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
庄蕙菱 《试探在微课支持下技校语文的教学获得》
安梦华 《浅谈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能力综合化》
陈荷盈 《利用中英文绕口令充实航空服务高级工专业课程教学》
薛世升 《寻求技工院校德育教学新途径》
蔡雄彬 《技工院校园林工程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教学改革探讨》
黄丽娥 《利用微课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研究》
黄志元 《汲取木偶造型艺术培养学生动画原创设计能力》
林圣侠 《技工院校开展建筑业农民业培训的困难与建议》
张文模 《SSCC法则在汽车专业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解 欢 《浅析职业技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周伯晨 《在技校机械CAD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三等奖
巫吉顺 《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市场教学法探析》
杨 龙 《CAXA电子图板在数控编程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郑晓燕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OA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罗志成 《〈AutoCAD〉参与实训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方 婧 《技校〈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傅仙玉 《浅谈中职院校市场营销学的几点教学体会》
林明江 《梳理利害寻得失,因症开方促提升》
纪港盛 《分模块开展一体化教学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探索》
陈 宇 《校园文化建设的助推器》
林流芳 《扎根技能才会枝繁叶茂》
陈霜霞 《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茅飞珠 《寻找心灵的阳光》
翁锦华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堂的实践与创新》
吴婷婷 《技工院校纯女生班管理之我见》
郑丽香 《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
陈发凤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与课程改革》
邓正雄 《浅谈“串联型可调稳压电源”的教学过程设计与实践》
洪丽颖 《一体化模式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林 莉 《中职学校〈财经法规〉教学方法革新》
温 慧 《浅谈技校财会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金奕 《技工院校液压传动课程的教学探讨》
关键词:技师学院;预备技师;技师工作室;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打造技师班教育教学特色,实现学院办学层次全面高移”是我院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自2007年我院招收第一批预备技师班学员至今已有3个年头,在这期间,上至院领导,下至一线教师,都极其关注技师班的教学改革,学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摸索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改进技师班教学的方法措施,大大提高了技师班的教学质量。为了实现技师班“招得进、学得到、送得出”的良性循环,我们全院人还需不懈努力,探索出一套更加行之有效的技师班教学模式。本人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本学期不仅担任了技师班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了技师班的班主任工作,对技师班的教学模式也作了一些有限的探讨,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从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途径来看,有在企业中自然形成和在院校学制条件下培养两条途径。从发展趋势和高技能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上看,制度化、规范化、学制化是发展的大趋势。所以,技师学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然而,学院式的学制培养,是在“非真实环境”中进行的,为了使培养对象也能具备在企业中自然成长起来的高技能人才那些实际的经验和现场的能力,我院特别建立了技师工作室这一极具特色的技师教学实践基地。所以,我在这里想与各位探讨的是以技师工作室为引领、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技师教学模式。
一、渗透标准,准确定位
1993年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以后,技师不再是一种技术职务,而是一个职业资格,且技师制度也在逐步从评聘模式向规范的培训和考核制度过渡。在《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中对技师资格的要求是:能够熟练运用专门技能和特殊技能完成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技术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难题;在技术技能方面有创新,能指导和培训初、中、高级人员;具有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基于对技师的职业定位,我们可以看出,新兴的技师学院进行学制式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实现“批量+规范+质量”的目的,尤其在高新技术、知识含量较高的产业(工种)领域,能促使年轻人以较快速度跃上技师层面,延长在企业技师岗位的工作时间,这种人才不但可以面向大型企业,还可供给广大中、小型企业,促进全社会技术的提升。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模式,来完成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用二至四年的时间来完成预备技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预备技师再经过至少两年生产实践,达到技师标准。
二、以技师工作室为引领,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探索技师班的教学模式
我院为了让技师班教学摆脱学科式教育体系,探索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办学模式,更好地将课堂与工作现场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操作训练,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知识性理论学习,让学生能够自觉地、系统地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职业能力,特别为各专业的技师班学生建立了技师工作室,制订了首席指导教师负责制的技师工作室运作方案。为了实现以技师工作室为引领的技师班教学模式,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以技师工作室为引领,探索技师班教学新模式
充分发挥技师工作室在技师班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效结合。
(1)教学场地与生产场地相结合
比如,我院针对开设的四个技师专业分别建立了“网络技师工作室”“广告技师工作室”“电子技术应用工作室”和“数控加工技师工作室”,并通过竞聘选拔出了四位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方面特别拔尖的老师作为技师工作室的首席指导教师,全面负责技师工作室的日常教学管理和运作。学生可以通过在技师工作室中完成某个承接的具体项目任务来实现专业理论和生产实习的有机结合,融知识讲解和技能训练为一体,实现教学场地与生产场地的接合。
(2)教师教学与师傅指导相结合
预备技师的培养过程,不能理论与实际两张皮,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师角色与师傅角色的统一,彻底弥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之间的裂痕。而我院的技师工作室首席指导教师就很好完成了教师向师傅的转变,实现了教师教学与师傅指导的有机结合。
我院明确规定,技师工作室不是实施理论教学的另一课堂,首席指导教师也不是一般的授课教师。首席指导教师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兼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于一身,并具有较强的社会能力,从指导学生如何选定或接洽任务、制订与选择方案、确定与选购工具材料,到人员的组织、分工和任务的具体实施,最后到产品的成功研制、效果评估等,首席指导教师都要参与其中,真正起到师傅带徒弟的作用。
(3)学习活动与生产活动相结合
培养预备技师是一种教学活动,但培养目标又不允许我们的培养对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将学习活动与生产活动统一起来,将实习中的作品与生产中的产品统一起来,营造技师成长的真实环境。这种环境不单纯是技术与技能层面的,还应该包括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要素配置、一般职业能力人员的技术引领和组织等。比如,我院广告设计技师班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广告技师工作室的一整套广告喷绘设备在首席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来承接学院所有部门的广告宣传栏的制作任务。从任务的接洽到宣传海报的设计、材料购置、制作加工、产品检查、成品出样、成本核算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这样就能将学院的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与生产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方面都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4)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相结合
技师学院培养预备技师,主要途径以院内培训为基础,以校企合作为必由之路,因为我们的培养对象――预备技师,不仅具备技师层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经验”和“能力”必须在实际工作环境下,通过长时间的持续多种状况的实践过程,才能积累形成。为了克服非工作环境下的学院教育不足,我院追求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做法之一是利用技师工作室。让教师和学生利用技师工作室这个平台,走出校门,与社会和企业接触,从心理上实现角色的转变。
2.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实施技师班教学活动
培养预备技师必须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技师位于技能型人才金字塔结构的顶端,离开职业活动是培养不出真正的技师的。自2005年项目任务教学的改革春风吹进我院以来,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教学方式早已在我院生根发芽,硕果累累。同样,在培养预备技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以项目任务为驱动,实施技师班教学活动。
(1)大作业教学
大作业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某个相对完整的任务来实现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能力。我院技师班办班之初,院领导就提出了这一创新性教学理念,并在技师班一直坚持这种探究式教育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专项实训
专项实训是根据培养目标确定的训练项目,该训练项目能通过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训练项目的内容就是进行一个具体产品的广告创意与制作、某个装修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等,由工作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形成一个产品(或方案)。能够达到训练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等能力目标,同时在新技术及工艺手段上要有体现。
(3)工作任务
工作任务指培养学生完成实际项目任务的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参与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完成首席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同时,根据专业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以学徒身份到相关的岗位上工作,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真刀真枪地参加工作实践。我院新的技师教学大纲中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周左右的停课实训时间,为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时间和制度保障。
(4)综合项目训练
综合项目训练是指在指导教师带领下,在校园里进行从选题、立项、设计、制作到论文答辩的综合项目全过程训练,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
三、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1.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实现预备技师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有符合培训模式的课程体系,也要有符合培养预备技师能力的师资队伍,这是实施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我院技师专业教学开展的时间还不长,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进入我院进行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缺乏企业的实际生产经验。所以,如何建设适合技师教学的师资队伍就显得尤为迫切。本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A.通过到企业锻炼或到高校继续教育的形式,提升技术技能,达到培养预备技师的教学能力。
B.拓展师资来源,通过多种渠道、方式发现和选拔优秀师资,充实“双师型”师资队伍。要面向行业、企业和高校选聘一批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技师、高级技师以及有关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C.聘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充实师资队伍。
D.建立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聘用体系,即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结合生产实际,对预备技师进行实训或参与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进。
2.预备技师教学的教材问题
预备技师的培养是一个崭新的事物,诸多问题皆在探索之中,适用于预备技师教学的教材极为缺少。作为技师学院,我们应根据专业特点,组织有经验的教师编写校本教材,深入到企业寻找一个适于培养技师的能力和技能的综合项目,与第一线的老技师接触,搜集他们工作中的小技巧、经验,充实到我们自己开发的技师培养的相关教材中,促使学生技能快速提高,丰富他们的阅历,早日成为合格技师。
参考文献: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査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夜半时分,林喜才又一次被噩梦惊醒!他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拭去头上的冷汗,披上一件外衣,习惯性地向千米开外的黄河大堤走去。
其实,从当上河道修防工的那一天起,这个场景就如影随形,时常出现在他的梦里。他说:“噩梦,让我看到了洪水决堤的恐怖,更让我感到了河道修防工的光荣,激励着我扎根一线,成就一番事业!”
信念坚如磐石,责任重于泰山。30多年来,林喜才勤奋钻研,苦练技能,先后完成1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带队完成20余次重要险情抢护任务,培训技能人才2000余人次,曾获得全国水利技能大奖、全国农林水利产(行)业劳动奖章,先后被评为全国水利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等,2014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5年荣获河南省优秀专家称号,是河南黄河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职工。
“喜财”与“喜才”
林喜才这人性子很拗,只要认定的事儿从不轻易改弦易辙。就拿名字来说,他原本叫作林喜财,在1981年10月接班填表时他自作主张,将 “喜财”改成了 “喜才”。
一字之差,便折射出了他和父亲在人生理念上的偏差。
今年50岁的林喜才出生在黄河北岸的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观城镇林庄村,这里位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当地素有“公鸡一鸣响三省”的说法。平日里,除了种几亩薄地之外,一家8口人全指望着当河道修防工的父亲所挣的工资维持生计。兴许是穷日子过怕了,儿子出生后,父亲给他起名“喜财”,意图很明显,巴望着儿子长大后能像家里喂的鸡子一样用自己的双手 “刨”来大把大把的钱。
接班的时候,林喜才尚在念初三,私下总觉得“财”有点世俗,“才”叫着板正、活得气势。因此,在接班入职山东鄄城黄河河务局后的3年时间里,他一边干工作,一边坚持自学,硬是将高中的课程内容“啃”了一遍。1985年,他考入山东黄河河务局职工学校大专班,脱产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顺利拿到了大专文凭。
1993年,林喜才调入河南范县黄河河务局工作。其间,他干过吸泥船工,开过铲运机,搬过石头,参加过抢险……大伙发现,林喜才和身边的人不太一样,不管干什么,总是喜欢动脑筋,琢磨个技巧什么的。起初,工友们讥讽他“投机取巧”,他却不以为然。说得紧了,他迎脸给人家来上一句:“河道修防工不只是下死力的活儿,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的确,河道修防工的学问大着呢。这不,几年下来,还真的让他“捣鼓”出了不少名堂。
这里不妨说一说研制防汛抢险挖掘机插桩器的事儿。以往,水中打桩多以船只或搭架为平台,借助一些机械外力将木桩插入水下地层中,施工难度大,稳定性差,人身安全无保障;而岸上打桩则以油锤、手硪人工打桩为主,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干的时间长了,林喜才就有点不安分了,脑子里反复琢磨着能否研制一种插桩辅助设备,与挖掘机运动铲斗适宜部位有机连接起来。于是,白天,他和工友们一起出工;晚上,他钻到图书室里查阅技术资料,还时不时地拉着开挖掘机的老师傅一起摸索挖掘机大小臂伸缩及其铲斗多方位运动的性能。不久,设计思路出来了,图纸出来了,样品组装出来了,再就是对设备的构架尺寸、连接装置、夹桩定位及松桩装置进行多次改进,最终研制成功了防汛抢险挖掘机插桩器。此项成果后来还获得黄委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防汛抢险挖掘机插桩器很快投入了应用,并在抢险防汛中派上了大用场。按说,林喜才应该高兴才是,不过,他很快又陷入了苦恼。
一次,一名治黄专家来观摩防汛抢险挖掘机插桩器的操作表演。赞叹之余,这名专家向林喜才询问装置的技术原理,不想他却是云山雾罩,横竖说不出个道道儿来。看着脸都憋得通红的林喜才,专家笑了笑,帮他解释了技术原理,最后还勉励他说:“要想成为一名技能型人才,光靠实践摸索不成,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积累,只有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有所建树。”
当天晚上,林喜才一宿都没有合眼。他反复咀嚼着专家的那段话,最后决定从河道修防工的基础知识学起。于是,他趁着星期天跑到郑州黄委图书馆借来了《堤防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书籍。从此,不管走到哪儿,林喜才总是将书揣在怀里,有空便看上几眼,翻上几页。妻子同他开玩笑说:“学问不大,书瘾还不小哩。”
正是这段时间的“恶补”,才使林喜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功底,再加上实践的历练,很快便成了一名能文能武的行家里手。数年间,他先后完成了1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开创了“滩区迁安”“工程抢险”“防大汛”等流程操作工作法,撰写了《坝垛根石维修养护技术探讨》《河道整治工程运行观测技术探讨》等20余篇技术性论文,在多个刊物上公开发表。2000年,林喜才晋升为河道修防工技师。2004年,他晋升为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2012年,他又被评为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
一路走来,林喜才尝到了钻研的乐趣。他说:“三百六十行,只要肯学习,都能当状元。”
从徒弟到师傅
生命如水,岁月如沙。林喜才也在一步步实现着美丽的嬗变。2004年,他被聘请为河南黄河河务局河道修防工技能鉴定的培训教师。
说实话,当初接到聘请的时候,林喜才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似的,惴惴不安。“我能胜任吗?”“砸锅了怎么办?”等念头反复在他的脑子里转来转去的,让他始终下不了决心。最后,还是范县黄河河务局局长张怀柱的一段暖心话给他打足了气:“我相信你,范县黄河河务局的全体干部职工都相信你!”
就这样,带着局长的重托,带着大伙的信任,林喜才勇敢地站到了讲台上。
漫溢、渗水、管涌、坍塌等黄河堤坝工程主要险情及抢护方法……培训班上,林喜才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学员们普遍反映,他的授课内容宽泛、逻辑清晰、重点明确,还善于联系治黄实际工作,更容易引起大伙的兴趣和共鸣。
在长期的黄河防汛抢险实践中,林喜才发现不少人因为不能系统掌握技术流程而影响了抢险成效。于是,在繁忙的培训工作之余,他又编写了数十万字的《黄河堤坝工程抢险规范化技术流程》,并被多地培训班选为培训教材。
翻阅着这本多达168页的“大部头”教材,作为门外汉,记者实在参透不了书中所列的堤防抢险、河道整治工程抢险、涵闸工程主要险情抢护和现代化机械抢险等专业性十足的技术要领,但是却能真切体验到林喜才在编著这本教材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
林喜才的妻子黄俊莲告诉记者,编写这部教材,林喜才占用的都是业余时间,更多的则是晚上。常常是,自己睡了一两个时辰了,还看到他在那里挑灯夜战,写写画画。为了搞准一个技术参数,就是到了深更半夜,他也要打电话“骚扰”外地的治黄专家,直至搞精确了才肯作罢。也就是那段时间,他的眼花了,体贴入微的妻子赶紧给他买了一副老花镜。
编书期间,还发生了一个故事。以往,黄河埽工都要用到一种叫“家伙桩”的工具。经过论证,林喜才认为应该叫“家伙”,“家伙桩”只是做埽“家伙”中的一种桩,平时将“家伙”俗称“家伙桩”的叫法不规范。为此,他和黄委一名德高望重的治黄专家展开了一番争论,最后硬是说服了人家。专家对此甚是敬佩:“我们的治黄事业就需要这种严谨细致的作风!”
担任培训教师两年后,林喜才发现在授课过程中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越来越跟不上形势,既不能随意拓展板书内容,又不能直观展示抢险图片,于是便在2006年花300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IBM笔记本电脑。这可是花了他和妻子一个月的工资啊。妻子心疼地说:“这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回本儿啊。”林喜才莞尔一笑,说道:“这钱算是我借你的,日后慢慢还你就是。”
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入,让林喜才的培训如鱼得水,效率成倍地提高。比如,在开展防汛抢险技能操作方法培训时,他结合传统和现代抢险技术,运用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将防汛抢险技能操作方法以动态的形式演示,为黄河职工技能培训提供了规范性、直观性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从室外实操教学向室内教学的转变,从手把手教学向自学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培训效率。
几年来,林喜才先后培训各类学员30多期2000余人次。其中,1500多人晋升为初、中、高级修防工,300多人晋升为技师,150多人晋升为高级技师。他所开展的业务培训课程不仅受到了学员的欢迎和领导的赞赏,甚至还有海委下属单位慕名而来,邀请他跨流域授课。
一个人,一个团队
2012年6月,“全国水利行业河道修防工首席技师林喜才工作室”成立。其职责是:通过融合高技能人才资源,在技术攻关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发挥团队优势,解决生产和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促进本工种技能进步;依托“培、练、赛”和“传、帮、带”的培训模式,培养技术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技能人才队伍,在本工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对此,有人笑称林喜才是从奴隶到将军,他却不赞成。他说:“这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份责任,沉甸甸的。”
走进林喜才工作室,记者的目光随即被两个大型堤坝及抢险构件模型牢牢吸引住了。看,在两个长约2.5米,宽约0.5米的丁坝模型上,生动展示着捆抛铅丝笼、捆抛柳石枕、层柳层石搂厢等黄河抢险方法。再看那一个个模型,非常精致:“堤坡”铺满绿色毛毡,好像春日绿草如茵的堤坝;“丁坝”临河一面,凹入的侧剖面展示了抢险工作流程……直观的展示,能够让还不太熟悉黄河的年轻职工,一下子就“看”明白各种抢险方法的不同原理,是个不折不扣的“教学神器”。
更令人赞叹的是,在模型旁边还放着一沓模型设计图,“标准计算纸”上工工整整地按比例画着模型的平面图、断面图。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模型是林喜才亲手设计的。
在当初接到开设工作室的任务后,林喜才就盘算着如何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将堤坝养护和险情抢护的相关知识给呈现出来,以便于教学。除了图解展板和抢险工具仓库,结合日常工作的实际经验,他又想到了用实体模型来展示抢险手段的方法。后来,他揣着设计好的图纸找到了附近村子里一名相熟的老木工,一连干了20多天,才最终将这个模型做了出来。
如今,在林喜才的带领下,工作室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成员12人,其中有“全国技术能手”2人,“河南省技术能手”1人,高级技师、技师8人。一大批一线工人得到锻炼和提高,充分发挥了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带徒传艺,培养治黄尖兵。林喜才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发挥技术技能带头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搞好传帮带,先后对范县黄河河务局青年技术工人、濮阳黄河河务局河道修防工技术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2014年,工作室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方式,举行了“师带徒”签约仪式,明确师带徒培训计划和目标等。
高级技师范书勤是林喜才带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对师带徒深有体会。他说:“自我成才与帮扶成才,虽然只有两字不同,结果却是大不一样,帮扶成才不仅能使新员工们在学习技艺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还能够从师傅那儿学到技艺之外的东西,如怎样做一个有品德的人、怎样做一个敬业的人等。”
实践证明,师带徒是一条帮扶、促进技能人员早上岗、早成熟、早成才的快捷之道。到2014年年底,林喜才工作室直接培养出高级技师3人、技师2人、高级工3人。这些人员现在都已成为生产一线上能扛大梁的技能骨干。
――技术攻关破题,助推治黄发展。林喜才说,过去技术创新只是局限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可以说是“小打小闹”。现在将不同岗位的技能人员融合在一起,不但使大家“拉”起了手,“连”起了心,“合”起了力,而且眼界宽了,思路多了,可以对治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技艺创新,破解难题,提高功效。
三年来,林喜才和工作室成员一道结合实际工作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完成多项技术创新成果、10余篇技术性论文,培训技能人才600多人次。“树木涂白机”获河南黄河河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新型软轴水泵研究与应用技术”获黄委“三新”认定成果奖,“修筑新堤轴线控制技术攻关”“堤防加宽方式的改进”“根石加固抛石方法的改进”等技术攻关项目,有效解决了工作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河道修防方面的技能进步。2015年11月,“全国水利行业河道修防工首席技师林喜才工作室”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作为负责人,林喜才还先后应邀在河南黄河河务局首席技师工作室联合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交流会上做工作交流发言。
夕阳西下,落日将它的余晖尽情挥洒在沙滩上。薄暮中的黄河,宛如一位娇羞的少女,蒙着一层橘红色的薄纱。在林喜才的陪同下,记者信步走在绵长的黄河大堤上,陶醉在“长河落日圆”的美景里。
一、“四层次、五契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学院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基点,着力推进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的深度融合,增强学院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企业实施专业调研,进行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及相关资料收集,聘请行业、企业、高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合作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针对岗位知识、能力、工作态度等要求进行充分研讨与论证,系统构建了“四层次、五契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三实”人才。按照“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整体要求,学院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立了“三实”(品质朴实、技能扎实、体格健实)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是系统构建了“四层次”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按照“三实”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养成过程规律,结合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原则,将专业课、工艺课等理论教学内容和德育融入实践环节,系统构建了“四层次”职业能力培养体系(见表1),即:基本技能训练为班级建制,在校内实训中心进行;综合课题训练为小组建制,在校内实践基地(“校中厂”)进行;技能强化训练实行“准导师制”,在校外企业进行;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资源积累和流程优化,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劳动技能。
二、“五契合”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
一是建立契合培养规格的课程体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完成4项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建成11门具有“以生产任务为载体”和“做中学”特征的优质核心课程。
二是实施契合生产过程的教学过程。根据企业典型生产任务设计各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将企业产品件(零件、模块、单元)作为学生技能训练课题,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生产过程,独立完成作业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模块,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工艺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三是营造契合企业环境的实训环境。学校实训中心与“校中厂”高度融合,场地共享、设备共用、文化互通,学生实训即生产,入学即入厂,从着装到动作规范、工量具摆放等方面受到严格训练,真实体验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为学生“零距离”对接企业提供保障。同时,着力推进以企业文化、质量意识、职业道德为核心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岗位自信。
四是建设契合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牵头组织企业、社会多方参与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结合专业建设编写校本教材27本,3个重点专业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及网站等多介质的立体融合。
五是完善契合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推行因材施教,以能力为核心建立学生学业评价模式。推行过程学分与替代学分,将生产任务工时、技能竞赛成绩等纳入学生学业考评,将学习工作态度、思想道德品质、顶岗实习表现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将心理辅导引入日常教学,开展全过程导学、助学、促学。目前,学习过程学分、替代学分占学分总量的50%以上,通用素质训练课程覆盖率达100%,心理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
三、搭建基于校内企业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以“四层次、五契合”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学院系统构建了基于校内企业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一是深度利用校办企业优势资源,建立产教融合综合协调机构——产训事业部,着力推进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的深度融合。
二是营造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养成过程与企业生产作业过程全程融合,为“三实”人才培养构建良好的运作平台。
四、推进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创新
学生实训考核推行更加灵活的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制度,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实训教学质量的考核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以重点操作技能和技巧为考核的核心内容。
对教师实施产训工时考核制度,产训任务与教学同时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加工,规定带班的“1+1双师”有责任带领学生按产品工期和技术要求完成生产任务,产训结合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理念在师生中形成共识,如图2所示。
五、“四层次、五契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效益分析
一是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学院立足“外引内育、提升质量、创新机制、科学管理”,重点完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从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全国模范教师2名、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6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6名、全国技术能手7名、天津市技术能手14名、天津市新突击手3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获得天津市技工学院系统“示范课”10项。学院教师在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和中国职协科研成果评选等活动中屡次取得优异成绩。
二是学生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参加全国及天津市技能竞赛并且成绩显著。近五年来,获国家级奖项5个,省部级奖项一百余个。
三是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技能型人才受到企业的认同,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得到企业普遍认同。动手能力强,能够较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适应能力强,岗位对接程度高;学习能力强,能够较快地接受企业生产的新技术。
四是校企深度融合,拓展了校外企业的宽领域合作平台。学院以“人才互用、资源共享”为核心,完善了宽领域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推进了六大校企合作任务:人才定向培养、职工综合培训、师资协同培训、技术共同研发、课程共同开发、设备场地互用,如图3所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天津市第五机床厂克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形势严峻、制造成本不断增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依托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深挖校企资源,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通过产训,不断扩大产品及外加工生产任务,连续多年保持年产值1 500万元以上。
五是持续推进产训结合教学改革,凸显示范引领作用。学院与天津第五机床厂及校外企业的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产训结合方面开创了新思路、新举措,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国内外职教同仁的高度评价。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太原技师学院、厦门技师学院以及韩国济州技能大学、加蓬、埃塞俄比亚职教专家代表团等五十余个国内外院校或团体到我校参观考察,学习交流办学及校企合作、产训结合经验。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张瑜.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