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21:25: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教学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分层教学”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设计一份切实可行的教案。针对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要实现教学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敢于正视每个学生的差异,勇敢的打破传统的教案设计方法,能够为学生“量体裁衣”式地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方案。那么如何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兼顾每个学生呢?让每位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明扼要,教学重点要突出,教学难点要有突破策略。这就要求老师要仔细研读新课改,钻研考纲,认真组织语言使其简洁精练、明白易懂。
其次:教案的导入要紧密联系生活,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案的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很多化学知识都源于生活,所以设计教案时,要关注每个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置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如讲解“化学式”概念时,首先在黑板上画一只放有水的烧杯,问:如何表示杯里的物质?不论成绩好的还是差的他们都有表示其次:教学程序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应根据备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如: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要精心设计思考题、探究题。可用具有梯度的问题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竞赛,抢答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有意识的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好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学得差的学生回答,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较好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如在讲物质的分类时我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问题:
(1)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在哪?
(2)单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吗?
(3)单质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对吗?
(4)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吗?
(5)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对吗?
(1)划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依据是什么?
(2)划分单质和化合物的依据是什么?
(3)水由什么微粒构成?
(1)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2)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吗?
(3)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吗?
(4)单质由什么微粒构成?
(5)化合物由什么微粒构成?
(6)水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吗?为什么?
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教案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激趣、引思、并注意指导、精讲,调节并控制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又如:(1)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2)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3)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碳酸钠)?
(4)为什么可用这些方法?
(1)、(2)、(3)、(4)题是有梯度的四个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每个学生都能感知自己就是课堂的主人。
当然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及时、合理公正的评价。例如成绩不好的学生能够回答出三星、四星的难题要及时给予高度表扬和激励。除教师课上表扬激励外,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如学生互评、作业评价、测试后评价等,教案中要采取哪种评价方法取绝于各层次的学生,其目的是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要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对较好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好学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最后,分层练习是分层教案中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可分基础题;略有提高题;灵活、综合性题。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让每个学生体会到 “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成功感。如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的习题我作了如下设计:
三个层次的题目都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温故知新。
关键词:中职;电子教案;多媒体技术
一、目前多媒体电子教案的现状
多媒体教学技术为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也是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静态的和动态的教学素材集中在一起,通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在与学生的交互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参考。教师运用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有利于营造更加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入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中职院校使用的教材配套电子教案很少,教师可以参考和使用的教学参考资料也很少,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准备。而且,电子教案的制作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例如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以及各类针对化学采用的专业软件。对于一般的教师来说,应用起来很不容易,所以,教师宁愿采用传统的手写式教案,电子教案一时间难以普及开来。
二、关于电子教案的研究
电子教案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教学材料进行归类,利用一些计算机技术在知识体系中形成连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方便进行演示和电子化教学计划。电子教案不是单纯的拷贝教学材料,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能够便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展示和利用,电子教案替代手写式教案还有很多好处,能够加入很多多媒体教学材料,相比较传统的教案内容更加丰富,采用计算机技术,更加专业和准确,很多可用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加高效地设计课程内容,电子教案也更加便于在计算机中存储和在网络上共享,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提高。我们讨论的电子教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材料的高度整合性
教学活动是以课本教材为主要参考,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课堂教学表现形式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往往会选择大量的教学材料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些材料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字类的、图像类的和各式媒体类的,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学课件都算作教学材料。这些教学材料的安排,需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事先准备好,教学活动需要围绕教学设计有序展开,教师要按照教学流程突出教学重难点,让一节课井然有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这些教学材料在备课阶段往往都是与教案独立开来的,尤其是各类多媒体教学材料,都是存放在计算机中,很难与手写的教案产生紧密的联系,这也就使很多时候课堂教学出现了脱节和失误。由此可见,采用电子课件的形式,将这些教学材料高度整合在一起,所有的教学内容在电子教案中都能一目了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更加有自信,流程更加清晰,对于课堂的掌控更加有节奏。组织电子教案时,要先准备好要用的各种教学素材、教学课件、教学图片等,然后设计教学流程,在不同的环节设置不同的连接指向需要的教学材料,这样在教学活动中直接调用即可,流程性强,教学材料也就高度集中。
2.教学材料的多元化利用
电子教案因为不像纸质教案有形式的限制,在计算机中制作电子教案可以将各种教学材料进行融合利用,有针对性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合成,让教学材料更适合课堂教学的开展。教学材料在通过电子教案整合起来后,能随着设计的教学流程有序地展示,可是这样的顺序结构占用的线性资源较多,对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来说效率不是很高。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多指向性,将电子教案中整合的教学材料组织成网状结构,这比线性结构的应用更加高效。多元化的教学材料能够通过这个多元化接口与其他教学材料形成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就能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网状结构关系。比如,第一章绪论,在讲解化学和医学的关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只有初中化学基础,甚至基础很差,在讲解过程中必须安排涉及初中化学的相关知识,这里就可以安插一个跳转连接,作为课外扩展或者是知识巩固连接到相关的其他内容。进入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分支后,最终还是要以课堂重点内容作为基准,重新连接到课堂主要的知识网络,这样的网络式电子教案更加高效,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关键是通过电子教案的多元化利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网络,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是养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机会。
3.电子教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互
传统的纸质教案只是教师的教学参考,考虑到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往往会设置一个板块来设计一些问答,而这些问答穿插在教学流程中,但有时考虑到课程进程,很多问题都被忽略掉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电子教案具备多通道的优点,所谓的多通道就是指电子教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配合教师的讲解或者文字的说明通过视听多个感官通道进行教学。传统的教案,教师完全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流程进行,是单通道的,很多辅助内容很难通过教师一张嘴全部表达出来。我们利用电子教案的这种多通道优点,在教学材料形成知识网络后,可以增加一些互动内容。比如,在演示实验的视频播放过程中,设计一个类似问答环节的内容,视频暂停要求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在跟着视频思路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提问,思路仍然处于比较清晰的状态,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强,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关于问题的设置,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承上启下的内容,例如有机化学基础中,乙醇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将铜丝折成螺旋状,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炙烤,这时在屏幕上给出乙醇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程式,暂停演示并让学生预测实验现象,有实验方程式作为参考,实验条件也在视频中给出,只需要教师简单地引导学生就可以准确进行说明。
三、电子教案的制作
1.注重教学内容的结构,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软件
前面也说到限制教师使用电子教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对于一些计算机技术很难掌握,但是不能因为难以掌握就不使用电子教案来辅助教学,我们在良好地组织了教学材料后,尽量使用简单的制作技术来完成电子教案,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技术和使用的冲突。中职医用化学教师在设计电子教案时,首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每节课的课程重难点。医用化学对于成绩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在知识的体系化构造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程度,尽量从基础引入,渐渐向深处扩展。初期不要求教师使用多难的计算机软件,灵活运用Word和PowerPoint就很好,利用这两个办公软件处理文字和多媒体教学材料都很好,而且这两款软件都提供了连接功能,在内容结构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电子教案便于储存、修改和再用
电子教案的制作不可能一次就很完善,修改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所以,在电子教案的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的优势留有很多可扩展和可优化的余地。电子教案最终是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的,所以,电子教案的教学效果是评价一个电子教案好坏的重要标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对于教案中教学活动及时调整,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内容要及时更换,课后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工作,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电子教案一旦制作成,储存在计算机中,既便于修改和完善,也能够在复习课上再次使用,或者借用原来制作的电子教案组成新的适合复习的教案,循环教学还可以利用已经制作好的教案,对于教师来说就能减少大量的备课时间。
3.电子教案的内容要便于演示,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
电子教案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所以,电子教案的内容选择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重难点进行组织,而且教学材料的组织还要突出高效性,不要选择那些拖沓或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材料的展示也要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尽量选择便于理解的教学材料,对于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要选择一些新颖活泼能够抓住学生眼球的材料,这些都是组成一个好教案的必备要素。
总而言之,电子教案的制作还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并完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深入研究电子教案的组织原则,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珉.如何解决在中职医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
关键词:教案;化学教学;学生视角
高中化学课堂为了给学生一个与生活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敢问敢解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从知识的搬运者传播者变为与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编辑自己的教案,在平时的授课活动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采用有哟蔚亟萄Х椒ǎ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近几年推行的新课改中,普遍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身份和教学方式,学生也要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比如在化学课堂中可以加入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更新了课堂新模式.而且变以前单调的课堂模式变成现在的活泼生动。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感受和地位,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积极引导、个别辅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一、首先要认真仔细的通读课本
对化学教材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使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为课堂活动打下基础。它是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它对于教师的教案设计、教师对重点知识的把握都是非常重要的。高中化学教师更要对书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熟悉和理解。主要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
1.通读和熟悉整本教材
要做好全部的教学工作首先就要通读整本课本,做到了然于心。在熟悉掌握所有的内容之后,掌握教材中每一章每一部分所讲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掌握编者的意图、以及所体现的重点和难点。
2.确定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教学的授课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就要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为什么要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一下问题:(1)在这门课上要让学生学到什么(2)通过讲解掌握哪些必须的知识? (3)要将知识点如何与实际生活进行搭配扩展(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3.得到课堂知识的疑难点
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教案设计中的关键一环。确定好了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就可以进行标注,在讲课过程中就可以加以重点凸显。但是,在不同的教学背景之下,教师不可能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所以,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编写设计不同的教案,使教师的思维真正体现在课堂之上,才是真正重要的。
二、转变思维方式
新课改一直在强调: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解惑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传统的课堂模式应该有所改变。首先从教师做起,首先要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教学理念。在这种要去下,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记的课堂形式,就可以变以往的单纯式讲解为互动式参与,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参加,共同解决。就是因为在这个学习中学生真正得到了亲身学习的好处,所以对了解学会这个只是点也有很大的作用。
第二点是转变身份。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放下在课堂中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转变以往高傲的视角。在教案设计中,也应该进行教师角色的改变的尝试,在教案中进行尝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了一个放牧者的角色,放牧者不会教羊如何学会吃草,吃什么草,而且起到了带头人的作用,把羊引导草长得茂盛的领域,所以说教师就相当于放牧者,带领学生走向学习这条大道上去,通过讲解与互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真谛,解决质疑。
三、注重学生情况分析
化学教学课堂要设计的适合学生发展。很多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都是按部就班,死板呆板,没有加入学生互动,也没有符合学生的需求,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肯定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复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让学生在掌握旧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老师对学生情况分析感到茫然和不懈,其实这才是提高课堂效果至关重要的。教师如何掌握学生的情况以及要掌握到何种程度,都将影响到以后教学工作的进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环境,等都可以看做学生情况分析的一点。主要可以参考下面几点∶
1.分析目前的知识体系:即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的知识储备。比如学生在高中对某知识进行学习时也许在初中就对该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学习和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再学习的话就能比较轻松容易地进行学习,教师在教案设计时就主要以回顾和复习为主引起学生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区分对待:现在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只有在平时的课堂上注意到了这些不同并加以区别对待,对待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相信也会有很大的效果。
3.分析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障碍,如果这些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学生的热情和学习效果。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如果能发现这些困难和障碍,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就会帮助学生的学习。
地理与数理化等学科有一种很明显的区别。数理化等教材的内容相对稳定,一般来说,不用每年在内容上进行调整、改动或补充。而地理则不同了,日新月异的国内建设、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地理研究的最新成就,使教材中的素材与数据,一下子就显得那么不合时令。如果我们地理教师还是继续沿用以往的老资料,那么就会误人子弟。对于每个负责任的教师来讲都不愿意这样去做的。因此可以这样说,地理备课不简单、不轻松,往往超过了数理化等学科的备课量。
地理备课必需年年备、精心备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的情况一届与一届是不同的,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备课,备课才会有的放矢,教学才能获得佳绩。
如何进行有效的地理备课?笔者认为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勤学博览集素材
地理教师的课要上的丰富多彩,令学生兴趣盎然,就要注意平日多读书、多看报,把有关的资料抄录下来,剪贴成册。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注意把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视频保存。要提倡多看一些杂书,即其他领域的一些书籍,如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美学理论、生态理论等等方面知识,甚至于物理化学的书籍也要读一些,看似无用,其实只要把它们移植过来,就可以充实我们的教学内容,提高地理教学研究水平。
如在讲解喀斯特地貌时,即可引用化学中的有关知识进行讲解。石灰岩(即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也就是说石灰岩会溶解,但必须要有前提,即有水和二氧化碳的参与。讲清楚了这一化学过程,同时也帮助学生强化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要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同时也要有高温多雨的气候,二者缺一不可。这样从化学知识的角度,解决了一个地理知识的难点。
又如讲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时,即可引用诗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帮助学生分析其体现出的地理知识。再如讲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可借助有关日本地震、四川泥石流的视频资料来强化学生的感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刻意求变有创新
年年上“地球的运动”,我们不能年年一付老面孔,要在“变”中有创意。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注意调整教案的结构。寻找新的角度与切入点。尤其要把那些内容平淡,不易讲生动的课备得精益求精,这就需要我们下一番很大的功夫。
如在讲授“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课时,笔者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几组,让各小组领题完成不同的探究性学习任务(调查、讨论等)。如让某一小组学生角色扮演为一个正准备投资办厂的投资团队,自主探究以下问题:⑴准备投入什么项目?⑵为了保证投资成功,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⑶其中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再让其他小组分别展示调查到的资料(我国钢铁工业、制糖工业、炼铝工业和啤酒工业的分布),并说明分布的原因。总体上各小组都能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活动任务,课上交流的气氛热烈,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熟悉学生情况明
备课切忌只备知识不备“学生”,学生情况是否明了,是不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是衡量我们是否精心备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标准。知识备课再充分,如果学生情况不明,这样的教案也是不成功的。一份好的教案,要准备几套方案。班与班有差异,上午第二节课与下午第一节课有差异,如何在不同情况下进行地理教学,这些在教案中都要有所体现。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基础好的学生授课,内容就要讲深一些,同时练习也要有一定的难度,备课量就要大一些。而在下午上课,学生状况不太好,容易打瞌睡,备课时笔者就准备一些地理趣闻或一些地理小谜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案要备不要背
教案要精心准备。对于新教师来讲,认真写教案是有必要的。但是,把教案写下来的目的不是为了去背。象背“台词”那样去上课,肯定要上不好的,因为上课时,课堂情况是多变的,我们也要随机应变。
五、教具挂图要备齐
【关键词】学案 自主探究
走入现在的课堂,你常常会发现,学生人人手持一份学案,忙得不亦乐乎。学案的主要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课前预习”“课堂探究”“当堂检测”“课堂小结”“延伸拓展(作业)”等等。
近几年来,学案的撰写和使用成为许多学校的教学热点之一。这一段时间,笔者听了一些课,本身也在用学案。在这个过程中,确实看到了运用学案的许多优点,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许多学校的学案设计通常采用一人主备、集体讨论的方式,但由于工作量较大,集体讨论常常流于形式,往往哪个人编的,就以其思路为主要精神,其他人只不过小作修改而已,有时根本谈不上是精品;有的学校为了确保学案的质量,剥夺了一些青年教师备课的机会;有的教师往往只拿着一份学案就进教室了,而并不进行二次备课,教案已经完全被学案替代;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有些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而有些学生不仅完成了第二天的“课堂研讨”,甚至连作业也做好了;教师每天不仅批改作业,还要抓紧时间在课前检查“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每份学案要收发两次;许多教师,尤其是理科教师,他们常常感到为难――复习课的学案比较容易设计,而概念课的学案实在很不好搞……
前一段时间,笔者写了一些学案,也用了一些别人撰写的学案,结合所听的一些使用学案的教学研讨课,便有了关于学案的几点思考。
一、学案应该在教案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教师设计教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设计学案自然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思考。
学案的产生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类似于以前的“讲义”。现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学案不仅加入了“学习双向细目标”和“学习重点与难点”,还配备了“课前导学”。但是,很遗憾的是,有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简单地用学案代替了教案。
学案和教案毕竟不一样,教师的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究新知,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学科的思想方法,遇到难点时进行点拨、引导。教师不仅要思考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更要研究如何来传授知识。所以,光有学案是远远不够的。
二、不同类型课的学案,形式、设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新授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都应该单独设计学案。
新授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准备知识的落实和具有启发、探究味的问题情境的设计。
实验课的学案应该着重从学生的具体操作和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分析角度着手。
习题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总结解答典型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
复习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体系,对某些重要知识、技能进行专题研究分析。
试卷讲评课的学案应该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每个试题考查了哪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哪些化学方法、化学思想、化学能力在哪道试题上得到了体现,自己的缺陷又在哪里;应该在对每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学会错因分析和自我纠错。
三、同一节课的学案可以不一样
因为每位教师对每一节课的理解会不一样,所设计的教案会不一样,加上每个班级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求一节课有统一的学案显然不合实际。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前提下,同一节课的学案不仅可以进行分层设计、自主选择,也可以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
四、没有高质量的学案宁可暂时不用
实践告诉我们:一份高质量的学案显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非常有效的帮助,但是,一份低质量的学案有时反而会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何况有些新授课的学案与教材相比确实也显得多此一举,要做到每一节课都有高质量的学案显然比较困难。所以,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没有高质量的学案不如暂时不用。
五、学案要突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
很多教师的学案主要是以教学任务完成得越多越好,即知识传授越多,分析得越透彻越好,替学生考虑得越周全越好,课堂时间利用得越高越好,往往导致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往往是被动地学,按照教师的指点,死记硬背每一个知识点,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很少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这种状况在化学教学中往往导致: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时,由于新奇感而产生浓厚兴趣,而随着学生需要理解与记忆的知识逐渐增多,不少学生因为学习化学感到困难而逐渐失去学化学的兴趣。教师应精心设计学案中学生自主探究的议题,在思维与方式方法上进行引领,对科学探究的技能技巧进行指点,为学生创造有利于自主探究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学案要改变“听、记、背、练”的状况。要使学生从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中主动体验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精神,获得科学的方法。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每个老师都对课堂教学有了比较定势的思维方式。如注重课前预习,提倡学生能力培养,课后及时进行反思,等等。无疑这些都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是正确的。但每位教师与学生一样,都是有差别的、有个性的,由此才能体现出创造性的老师劳动,使课堂教学充满异彩,形成特色。其实每位教师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试验田”,试验成功与否,肯定会有所“悟”。为了形象地说明反应物分子碰撞时需要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取向,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时,可以试着将教材中运动员投篮的比喻做改动:组建班级篮球队,结果是选出的队员中有健壮的、有健壮但近视的、有灵活但瘦小的,比赛中我们会发现健壮且眼神好的投中率高。成功了,因为班级里最不爱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都听课了,而且听懂了。在理解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状态时,我举了这么一个例子:学生每天都是往返学校与家,达到平衡状态。如果以前你的家与学校隔着一座山,但是现在这座山底下开了一个隧道,这就会大大节省时间,但是还要每天往返于学校和家。将一些较难的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些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对课前预习的“笨拙”想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就兴趣而言,我认为学生课前不预习是可以提高学习兴趣的。就像一个谜语,当你知道谜底,根本就不会再费尽心思联系、猜想。课前预习使得学生了解了上课内容,那么上课的知识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与新鲜感。这时学生上课情绪处于亚兴奋状态,看似课堂上对答如流,而实际上这是对知识的重复熟悉,这样的课能有生命力吗?一位北大的留美学者在美国求学最大的感受之一是:中国学生喜欢预习;美国学生不预习。在上课时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状况,老师提问时,中国学生按照书本内容对答如流,而美国学生的回答则多种多样,稀奇古怪,使得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笑声,也充满智慧交流。当然提倡学生课前不预习,老师上课前要有充分准备。
二、课堂教学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当前课堂教学共同关心的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指导学生“学”?我以有机化学的教学为例。中学阶段,化学可分为有机与无机两大块,结束无机化学的学习,同学刚接触有机化学,兴趣很浓厚。这时是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也是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教完甲烷、乙烯、乙炔,我就总结出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比如“乙烯”这一节的教学,我就打破书本上的顺序,先讲乙烯的分子结构。介绍乙烯分子的结构时,先由分子组成讲到化学键类型、分子的极性、空间构型;据碳原子结合的氢原子数少于烷烃分子中碳所结合的氢原子数引出不饱和烃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烃。再由其结构看其物理、化学性质,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方面思考;根据乙烯结构中化学键的特征――双键容易断裂讲乙烯的特征化学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根据绝大部分有机物易燃烧的性质讲乙烯的氧化反应(补充讲乙烯能跟强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学性质讲其用途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机溶剂(物理性质)、制造塑料和纤维(化学性质)等。最后对这一类含有碳碳双键的烃,介绍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以后几节的教学,我都反复强调这样的学习方法:结构、性质、用途、制法。到了讲烃的衍生物,我请学生自己站起来阐述这样的研究方法,我顺着这样的思路一点一点地讲下去,很清晰。学生自己掌握,复习时感觉到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机化学其实很好学,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时时提醒学生,以后就是进入高一级学校,有机化学的学习与研究也要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三、重视课后反思
教学后记又称课后记。它是教师在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后,及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该教案和课堂教学状况作出的客观评价与总结,这也是我们学校特有的附写在教案后面的文字记载。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环节呢?即使是一名最高明的教师,写出了一份最好最完美的教案,在被付诸教学实践后,也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因为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即新体验总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内容和问题在设计教案时很难准确预料,尤其是缺乏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更是如此。教学后记能及时地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心得、本节课的及时效果和可持续性的教学效应及时补充在教案中。这样既有了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出的正确评价,又为下一节平行般的教学甚至下一轮的教学提供了一份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第一手资料,还防止了某些教学失误的重复出现。也就是说即使某节课的教学失败了,通过课后的分析和总结,今天的教训也会变成明天的经验。因此,教学后记既是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好手段,又是教师自我剖析、少走弯路、省时省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捷径。
一、概念界定
顾名思义,学案即学生学习的方案。学案导学即教师使用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应然的学案是个性化的,每一位学生都富有个性,拥有学习的自,具有不同的观念、思想和方法等;实然的学案(即导学案)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水平等,站在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角度,对教材深度开发后编写的,适合学生每节课学习的文本。实然的学案应具有自主性、主导性、探究性、体验性、问题性和生成性等特点。笔者设计了学案概念图(见图1),以进一步厘清学案的概念,图中学案Ⅰ表示实然的学案,学案Ⅱ表示应然的学案。
学案概念图体现了学案导学中课标、教材、教师、学生和学案之间的新型关系,体现了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反映了大多数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过程,可概括为:教师(个人或集体)研读课标、教材和学生等编制和使用学案Ⅰ,学生解读教材、教师等使用学案Ⅰ。图中虚线①表示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应该有教案(或教学设计),而实际上有些教师上课时有学案无教案;虚线②表示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应充分研读和理解课标,而实际上有些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很少关注课标要求;虚线③表示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使用学案时不了解课标要求,有时教师也会告知学生,有时学生也会从不同途径了解课标要求;虚线④表示学案Ⅱ大多是生成的,有时学生也会预设;虚线⑤⑥表示学案导学中的隐性过程:从教案走向学案,从“实然”走向“应然”。
二、价值定位
听评课时,笔者发现教师在编制和使用学案过程中有许多想法(或做法),如“我不知道教学案是教案呢,还是学案”“我们学校自推行预学案后,我发现学生不会预习,我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我们学校使用的学案,我不喜欢,我基本不用”等。研究、分析上述现状,笔者认为,学案是“试金石”,一试教师的工作态度、发展需求、专业素养和科研精神等;二试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思维习惯和风格特点等。学案是“助推器”,教师编制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也是教师研究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的过程,学生使用学案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经验成长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学习、生存和创造的过程;学案是“催化剂”,好的学案对教师和学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好的学案对学校和教学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教学是一种外部事件”,学案导学的目的就是要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是研究、分析人是如何学习的,是为了帮助个人学习、影响个人发展。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个性化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1]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2]笔者基于学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意义,基于学案导学引发的问题思考,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自主建构思维导图(见图2),以厘定学案导学的价值所在。
笔者认为,个性化学习是学案导学的本真追求,学案导学的核心价值是引导和促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的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夯实基础。
三、实施策略
学案应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主要解决“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学案导学时,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练、自悟的机会和方法,引发学习动机,诱发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和合作分享,实现掌握知识(学会)与发展能力(会学)的统一,使学案成为学生更新观念和转变方式的载体。
1. 选择、匹配策略
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因材施教。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所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具体表现在气质、性格、智力、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方面。学案导学时,教师必须理清学生与学案之间内在的、复杂的关系,慎思学案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可能影响;教师面对“教”与“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和多种可能的情况下,必须作出选择(挑选和确定),学习目标的确定与达成,学习重难点的分析与突破,学习内容的分析,学习方案的推荐,背景知识的介绍,课堂提问、习题设置以及作业设计等,都要有选择、有取舍、有作为,使“选择”与学生“匹配”,使“学案”与学生“匹配”。如学案导学时,什么是学习重难点?笔者认为,学习重难点不仅要从课标、教材和教师角度出发,更要从教学和学生角度出发;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考虑,更要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考虑;学习重难点应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和存在的真实问题(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为主要依据,即学生的问题是学习重难点,而不限于课标和教材、囿于教师经验。学习重难点的分析和突破既要考虑共性,又要考虑个性,选择要有针对性、及时性、灵活性和有效性。
2. 整合、优化策略
关键词:化学教学;课堂效率
一、要充分备课
众所周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而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备课前,首先要仔细阅读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大纲要求、高考考试说明等,做到有的放矢,还要找一些近年来对这节内容是如何考察的,考哪些知识点的习题,教师亲自做做,把握一下重、难点,体会一下怎么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并筛选习题,作为课堂练习便于精讲精练,其次,在制订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基本知识结构状况、思想动态发展与学习志向的选择,教师对教材和知识的难度呈现要有阶梯性,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时常处于最近发展区,这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常常处于自信、愉悦状态,这样,他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次,备课组长创设良好的氛围,组织学生和教师交流讨论,可以重点探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教师个体备课的困惑,对教学实践的反思等方面,最后,由备课组长综合集体的意见和智慧,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形成电子版教案,教案应力求精致和完美,集体备课结束后,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形成书面形式的个人教案,集体备课后,可以安排一至两名教师先上课,大家一起听课评课,总结优点和缺点并加以改进,听课是为了等到自己上课的时候能够对所授知识有更准确的把握,也是为了弥补自己由于经验缺乏而可能抓不住重点的情况,听课后要针对本班教学实际修改自己最初的教案,这样做有利于取长补短,优化教育资源并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合理使用预学案
采用“预学案”教学模式是组织学生在课前认真研读课本并完成预学案,这样不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预学案一定要及时收交批改,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根据学生完成的预学案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学生通过批改如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带着问题听课,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强,由于学生充分预习了课本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简化教学过程,更加突出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学重点、难点,针对所有的学生都是有备而来,在预学案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能够展现他们才华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登上发展的舞台。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
用语言描述为主的传统知识传授,对于现在的学生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并缺乏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直观形象、完整地表现出来相关内容,从而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致,鉴于直观的影像、图像和文字资料对学生极大吸引力,伴随着现代化媒体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不仅大量节省了教师在课堂板书的时间,也使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从而扩充了课堂容量,明确突出了教学重难点,及时补充课本知识不足及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也就逐步的提高,学习的目标得以创造性的实现,更容易实现教学信息双向化沟通。
四、课堂实验
学生从演示实验鲜明、准确、生动的感性材料和宏观现象过渡到微观理论解释,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概念、原理,教师除了教材中所举的实验要做外,还应该发动学生自己设计创新实验并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并亲自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和原因,那么,就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比如在讲述原电池原理时,让学生动动脑子设计几个原电池进行实验,那么效果肯定不一样了。
五、精心设计课堂和课后习题
化学说课是教师依据化学教学科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和任务,阐述教学过程、讲解施教方案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活动形式。
一、化学说课的发展和特征
“说课”是一种有广泛群众基础和实用价值的教学研究活动。由于它具有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特点,不少地方都已将化学说课列为 “化学教学能手”大赛的内容之一。就其发展而言,化学说课其实早已有之,以往学校化学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就有说课的成分在其中。在化学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后的座谈中,执教者首先阐述自己的设想和体会,其中也包含了 “说课”的成分。但说课以正式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身份活跃于化学教学研究的舞台上,从近些年来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来讲,有着其必然性。
1.就目前的中学化学教师队伍而言,教育理论水平偏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多年驱使下,中学化学教师普遍沉迷于“题课”。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就更谈不上主动地、自觉地运用教育科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了。同时,由于化学教学理论水平的制约,有些所谓的 “化学教学改革”长期在浅层次上徘徊,或墨守成规,或简单模仿,其结果必然是教学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教育改革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化学教师队伍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使之短期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
2.在常规教学层面上和 “应试教育”的框架内,不少学校的教研活动举步维艰,集体备课留于形式,特别是有些学校过于强化年级组的作用而使教研组形同虚设,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气氛。
3.近年来,在化学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不少杰出的教育改革家,他们创造的先进化学教学经验是很难广泛推广的,生搬硬套的引进则大多以失败而告终。由于教学首先表面为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任何先进的教改经验,只可以给我们的化学教学以启示和引导,都不给我们以固定不变的模式或立竿见影的教条。化学教学中只有立足于教师自身的实际,确定自己的起跑线,才能踏上真正属于自己的教改之路。
4.化学教学观念的陈阳,教学管理的落后,教学检查评估的刻板,对教学工作起着负面的影响,甚至扼杀了教学改革的发展。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方法,用陈旧的观念去看待问题,会把许多革新了的教学方法视为离经叛道、轻举妄为。教学管理、教学检查作为一种行政手段和奖惩机制,一旦违背教育规律,其为害之深将更加严重。
上述几种状况的存在困扰着化学教学改革,阻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必须找到一种能够使教学与教研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和谐、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研活动形式,来适应广大化学教师的实际水平和迫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说课便应运而生,并发展成为一种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
化学说课有以下四方面的特征:首先,说课实际上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的备课情况所作的简明的总结汇报。但并不是对备课活动的简单罗列,而是对教学方案作出的理性剖析;其次,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既不是一般的教学活动,也不等同于一般的备课;再次,在通常情况下,说课活动表现为化学教研组内部或同行之间的一种交流和切磋,能够起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作用:最后,说课侧重于 “说”,口头表达是它的基本表现形式。
二、说课的形式和内容
说课按时间顺序划分有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课前说课,主要说构想,具有预定性;课后说课主要说反思,具有总结性。目前的化学说课大多采用课前说课,针对不同的目的,说课还可分为教研型、汇报型、示范型、竞赛型等四种,就其本身而言,各种类型的说课,其目的都在于进行教学研究,只是由于组织者有着不同的目的,希望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才有四种说课类型之分。教研型说课是指备课时教研组内部的小范围说课,形式比较自由,内容比较广泛,气氛也比较轻松,有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切磋;汇报型说课是向前来听课的领导和同行进行说课的实际操作,展示说课活动开展的状况和水平,求得批评和指导;示范型说课则是由操作者做出榜样,供大家研究、学习;竞赛型说课,则用于选拔优秀,所要说的教材内容往往由当场抽签决定,对 “备说”和 “说课”的时间均有严格限制。
在化学说课的诸多环节中,内容应是说课的中心环节,化学说课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一)说教材
1.阐述本课题的教学背景,即说清本课题内容在本单元、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有时也可以说对其它学科的影响等);要说清本课题教材内容的主要知识、点、能力点和前后教材内容的联系和区别;说清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在本课题教材内容中的体现;说清本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有什么重要作用,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
2.展示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要增多哪些知识、提高何种能力、开发什么智力,启迪什么思维),说出教学目标中不同层次的要求 (如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等),说出体现这些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和思想教育点、并说出确立本教学目标的依据。
3.确定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即根据教学目标说清本课题内容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人格因素等实际情况说出本课题内容的难点。
4.讲述课题内容在教材中的逻辑结构与学科逻辑结构中所处的角色,以及对本课题教材所作的删减、增加、修改以及顺序的调整,并讲述这样处理的理由依据。
(二)说方法
1.要说出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及理论和实际的依据。
2.要说出通过什么方式,提出哪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估计学生会有哪些思维结果,以及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将要采取哪些措施。
3.要说出在教学过程中侧重指导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 (即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4.要说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保证学生进行高效而有趣地学习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气氛和条件 (即如何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5.要说所使用的教学辅助手段及其使用的目的。
(三)说策略
教学策略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它包括:教学程序、教的活动、学的活动及教学组织形式等。
1.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为强化能力的培养,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教师可以不把教学内容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景以及有关线索,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由学生自己收集材料、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如 《硫酸的工业制法》课题,可由学生先从硫酸工厂、环保局、图书资料中收集材料,然后以专题探讨式设计课堂教学。
2.关于教与学的两种活动的设计。要说如何将教和学有机结合的安排和构想及其理论依据。如何做到学思结合、学问结合、学练结合、学用结合。
3.关于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应说上课形式、典型环节、范例的设计及教学媒体的运用等。
教学效益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学策略设计的优化,而这又直接取决于说课者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1)内容和形式的统一;(2)教与学的活动的统一;(3)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统一;(4)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说程序
1.要说清本课题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 (例如新课导人、新课讲解、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等),以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
2.要说清在新课讲解中突破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以及学情依据。
(五)说板书
说出板书设计的主体内容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三、说课的评价和价值
说课是教师个体和群体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既然说给其他人听了,说课的人就希望听到别人的意见,听说课的人也应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达到交流、切磋的目的,如果只说不评,那就失去了教学研究的价值。对于说课的评价应掌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实践第一的原则。课堂教学是一个从备课、说课到讲课的完整系统。说课的好差,即教学方案设计的优劣,不能仅靠对说课本身的评价来得出结论。说课从本质上看来是理论的,是“纸上谈兵”的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其效果要靠教学实践来检验,因此,对说课的评价应与对课堂教学的评价结合起来进行。在教学全过程的评价中,说课只宜占一个适当的权重,因为它毕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较小的环节。
2.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笼统地说,评价说课是要看该说的说清楚了没有,说得是否有道理。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全面衡量,从中心内容、理论含量、条理逻辑、口头表达等四个方面去进行综合考查。
3.常规要求与个人风格相统一的原则。化学教学管理上的常规要求是必要的,但这些要求和标准只能反映一般的最基本的规范,却根难为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作出评判,越是细致的条款越难做到这一点。教学要有常规、模式,更要有创造、发展,教师的个人风格应该受到重视。唯其如此,才会出能手,才会出人才。
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开展说课活动,具有其理论和实践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说课具有营造加强理论学习氛围的价值。说课是现实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体。要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深堂教学效益,就必须从整个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有关因素出发,进一步实现最优化,使教学更加科学化,更加艺术化、更加情感化,这就需要加强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提高化学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以及系统科学的理论素养,增强他们运用教育科学指导教学实践的自觉性。
2.说课具有提高教师素质功能的价值。说课必然促使教师更注重教学理论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自身素质的提高。在说课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熟悉大纲,研读教材,而且教学技能、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心理品质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对于改善教师的全面素质无疑具有积极的影响。
3.说课活动同时也改变了过去那种重形式、轻效果的“背靠背”检查教案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化学教研活动以说课为切人口,丰富了教学研究的活动内容,创造出了一种人人参与、个个受益的教研气氛,形成了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并促使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从盲目走向自觉、从粗放走向集约、从无所作为走向积极进取。
四、化学说课的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把说课等同于讲课。说课与讲课有着实质的区别。说课绝不是试讲,不能把讲给学生听的东西先拿来讲给同行听。说课是说教学方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如此设计的理由是什么,预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这就好比一项工程的 “可行性报告”,而不是施工过程本身。
误区之二:把说课等同于教案。说课与教案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案是教师备课这个复杂思维过程的终结,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内容和行为,即体现了 “教什么”和 “怎么教”。而 “说课”虽也包括了教案中的精要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教师在备课中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的思维过程和理论依据、学情依据。也就是说它不仅要精要地说出“教什么”和 “怎么教”,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具体阐述 “为什么这样教”。“说课”不像教案那样是平面的、单向的,而是立体的、多维的。说课者要说出从教案中看不到、从讲课中听不到的 “潜台词”。
误区之三:用说课代替教材教法的系统学习和研究。说课虽然也要研究教材教法,但它毕竟是局部的针对具体课的教学研究,它的基本目标定位在怎样把 “这一节课”教好上面,这对于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的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化学学科教材教法的学习和研究是基础工程要从宏观上把握,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高屋建瓶,才能把课说得更好些。
误区之四:说深的理论与实际脱节。其突出表现是教法说得太笼统,学法说得有失规范。最常出现的有这两种情况:一是大而不当。如说教法时用 “启发式”这三个字一言以蔽之,如何启发,怎样操作却不见下文:二是对不上号。如说学法时不注意科学的范畴,把学法和培养能力混为一谈,把学法与简单的技能训练混为一谈。因此,化学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一些原理要更深人地研究。
误区之五:以念代说。说课一定要 “说”,这对于锻炼教师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培养良好心理品质。都有好处。但有的老师说课却是照本宣科,把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一念了事,把说课变成了念课,这样做有违说课的初衷,效果也肯定不会好。
误区之六:对说课抱有过高的科研期望值。说课作为一项易于推广的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处于教育科研的初级阶段,它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因此不能对说课寄予过高的科研期望值。说课当然要进行研究,但一般不属于学术争论的范畴。说课可以引导教师以教育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运用教育科学理论的自觉性,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但如果盲目对说课寄予过高的科研期望值,将会产生两种不良后果:一是把说课等同于教育科研,降低了教育科研的水准和要求;二是对说课的理论阐述部分设定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大多数教师望而却步,干扰化学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习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和各种会议。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各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化学组的组务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教学业绩明显。教学中,认真备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为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试卷1套、化学报、实验报告册等。这些作业我们都能全批全改,尽管本年级学生要“3+x”大综合了,但是我们也不太放心,况且还要重点本科人数呢。但我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本人是高级教师,是化学中心组成员,是市化学教学会理事,是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历年来,在评教评学中都获得了很高、很突出的好评,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素质较高,成绩突出。今年也不例外,经本人的努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成绩显著,所教班级成绩较好。
带好青年教师,应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一名老教师,不但自己做好教学工作,还要指导青年教师。上学年,我任新教师王志民的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王志民老师成长很快,班级和教学成绩优异,被评为学校“教学新秀”。学年,我任新教师刘晓华的指导老师,同时对新教师荣林也同样进行了大量的指导工作。这二位新教师勤奋好学,听课特别多。在学校期中考评时,刘晓华列第二名,荣林应第三名,这二位青年教师十分努力,对学生热情负责,个别谈话、辅导较多。经新、老教师的共同努力,二位成长较快,较早地推出了研究课。
教研组工作成绩突出。今年初,我结合学校提出的计划和要求提出了3项教研计划:各备课组实行中心发言人的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各备课组向组内出一堂研究课。借此来推动全组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全组会上讨论后分工实施。我们的中心发言人活动,确实搞起来了,尤其是高三备课组搞得很好,很有成效。每个备课组向全组出一堂研究课活动,要求要实实在在,少搞花架子,重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研究,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我们的研究课和听课活动,在全校是有目共睹的。
由于我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化学组组风建设良好,团结向上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可以说都是先进的。这也得到了同事们和学校领导的肯定:在期中总结时,王主任就表扬了我组。
我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我研究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模式”,恰逢今年济南市搞十大模式评比,我也申报了。在市里经过初选后,已经在济南一中进行了课堂展示比赛。我上的课《卤族元素》是很精彩的,受到了各方面专家和同行的赞扬。
一、参与教师独立思考,形成个体初始教案
大江大河汹涌澎湃、气势磅礴,但它们却是由那无数涓涓细流汇集而成。个人智慧就好像那无数的涓涓细流,是集体智慧的源泉。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备课的效果最终取决于集体智慧发挥的效果,而集体智慧是否得到最大发挥,又首先取决于集体中个人智慧的最大发挥。教师集体备课,不是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取代个体备课的形式,而是对个体备课的发展、补充和完善。所以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的个体独立备课不是被取消,而是成了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甚至是起始环节。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精心准备,是教师有效集体备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有效集体备课,首先就是要参与集体备课的教师个体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查阅各种相关的资料,调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选择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精心组织教学流程,精心设计学生作业,形成个体的初始教案。初始教案可以是详案,但这样比较费时,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所以通常可以写成简案,甚至只是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构思或框架,不必写出来。
二、参与教师交流讨论,形成集体的案
参与教师个体完成初始教案后,就进入集体备课的核心环节,即参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能否在好的个体教案的基础上形成好的集体教案,达到最佳的集体备课效果,教师间的交流讨论是否深入至关重要。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的讨论一定要深入,畅所欲言,把自己的不同观点和意见都发表出来。只有让这些不同的思想和观点进行充分的碰撞与融合,才能从中提炼出相对较好的东西,才能形成优秀的集体教案。
教师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常常按照以下操作流程进行。
1.参与教师说课。参与教师说课,就是让教师把自己对本堂课教材的理解,课堂整体设计思路、基本框架、采用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教学媒体以及设计意图等等向其他教师进行介绍和展示,使其他教师明确,让其他教师进行评价。在这一环节,可以让所有参与教师分别说课,也可以是部分教师或者一个主备教师说课。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2.参与教师评课。参与教师评课,就是让参与备课的所有教师,对说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表各自不同意见,评选出其中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一、设计中的不同之处和改进办法等。
3.进行辩论。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难免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是就要对这些不能统一的意见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形成共识。辩论时,老师们要以学术研讨的精神来对待,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有所忌讳,就是要使各种思想和观点进行激烈的碰撞。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逐渐达成共识,找出最佳方案。
4.形成集体教案。经过辩论,教师之间形成共识后,参与教师就要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形成集体的教案。在集体教案的设计中,可以以个体教案中的某一较好教案为蓝本,对其进行增减修补,形成案。也可以参照各参与教师的意见,博采众长,重新设计。最后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教案文本。
三、结合实际,形成集体教案中的特色教案
集体讨论形成的案,只是一个蓝本,而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由于各个班的学生情况有所不同,统一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班级具体情况。同时,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教学风格和教学经验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所交班级的实际情况等对统一的教案进行适当细化和调整,在体验教案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教学特色,使之操作性更强,更加适于自己驾驭和实施,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即在集体教案的基础上形成适于不同具体实施者的特色教案。
四、实践检验,发现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个教案如果不付诸教学实践,无论设计得怎样完美,都是一纸空文。一个教案是否有价值吧,必须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教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暴露其中的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案才能更加科学和合理。因此,形成统一的教案并不是集体备课的终止,而仅仅是完成了其中的一个阶段。
教师既是教案的制定者,也是教案的实施者。教师应形成这样的观念:教案的教学实施不是集体备课的结束,应看作是集体备课的继续,是集体备课的实验环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教学的效果,还要关注依据教案进行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找出教案中不便于操作的地方和影响教学效果的地方,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为了更好的发现教案中的问题,备课组内的某一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其他教师要积极的参加听课和评课,这既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借鉴搭建了一个平台,又便于教师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
五、反馈交流,逐步完善
目前,有的学校用固有的标准定期对教师教案进行检查、评比,有的甚至将教师撰写教案与年度考核、评优、晋级及有关福利待遇挂钩。有些学校对教师编写教案要求过细过死。如对教案编写的格式、数量、外观有严格要求,表面追求环节的完美、数量的多少、书写的工整等。有些教师的教案基本上是从参考书或备课手册上抄下来的,平淡无奇、不鲜活又不符合当时当地情况,尤其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这样的抄写教案纯属无用功,既劳民又伤财。如何去完成“惜时增效”这一总体目标?
造成上述教师编写教案中的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管理者的误导,追求形式,浪费时间。
长期以来,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编写教案要求过细过死,导致广大教师在制度约束下,陷入“教案八股”的编写之中。据有关资料显示,教研人员对345名教师备课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20%的精力用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80%的精力用于书写教案,或者叫抄教案,应付主管部门检查。
2、视野狭窄,缺少创新。
除了管理上的误导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视野狭窄、信息闭塞。相当多教师备课,尤其农村中小学教师,手头只有一本教科书,一本课程标准,一本教学参考书。有的学校教师甚至手里仅有一本教科书,其他什么也没有,各种教学资料奇缺,学科专业杂志基本没有看见过。外出学习的机会没有或很少。而业务钻研不够,知识结构陈旧,学科水平低,导致缺少创新能力。
教案改革势在必行。首先领导陈旧的教育思想及滞后的教育理念得改。当前对教师教案应该重新考虑:1、取消数量、文字量的要求。2、不求规范求创新。3、不求形式求实用。4、重在看教学效果。其次,教案编写要因人而异,动态管理。新教师,任教新学科的教师及其他教学能力不强的教师要备祥案,要指定专门的骨干教师跟踪辅导;对能力较强的教师可备稍简教案,还可以将课备在书上,备在老教案上,教导部门应加强随堂听课。最后各校要鼓励教师教案创新,写出有个性特点的教案。要编写个性化教案,就要鼓励教师博采众长,发挥自己优势,要研究教学个性,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这样,教学研究才有生命力,教师的发展才有前途。
目前教案编写在“惜时增效、减负增效”大目标下如何体现“动、乐、爱、创”这一教学特点呢?
1、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无不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教育每前进一步,无不依赖教育观念的突破。备课的改革也是一样,教师思想上观念上必须有所突破与创新,没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装转变,就不会有整个备课内容方法上的突破。部分教师在课改当中教案没有创新,还未能跳出“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的思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旧模式,与其说是方法技巧的落后,不如说是教育思想陈腐,教学观念落后。因此,可以说观念更新比方法更新更重要。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所以,改革备课方法应先改革备课思想。
2、由静态向动态备课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基本上是教师按着“我教你学”思路来编写教案,教学过程完全是由教师控制的。这种教学设计基本上是预设的、有计划的,是可控制的。它是静态的、单一的、细致的、单向的,每一个环节,活动内容、时间、学生发言、教师讲什么都由教师课前进行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应“以学定教”。像裁剪师为每个人“量体定衣”一样。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学习需求的教案,绝不等同于过去的“教案”。教学设计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多向互动,始终是在“发现问题(自学)——解决问题(质疑)——开发新问题(引导)——解决新问题(训练)”循环中进行的。唯其如此,教学设计不应是对课堂情景进行面面俱到设计,只能做大体轮廓上的描述,应为学生留下更多空间,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完善。
具体地说,新课程教案设计,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比较粗线条的第一次设计,而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以及教学中不断出现新情况,则应随机应变,随时调整教案,进行二次设计。
原先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检查常会照抄名师教案,没有照顾学生实际,学生思路跟不上就生拉硬拽,将学生绳之以“案”。学生和教师都成了教案的“奴隶”。现在可以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灵活掌握教学目标,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实际上学生的思路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线索,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前进。过去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现在应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己任;过去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今天我们陪着学生走向知识。
3、由经验型备课向研究型备课转变。
传统的备课是一种封闭式备课,教师往往满足于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备的教案,讲的是自己知道的,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独自钻研教材,选择自己熟悉的教法。十几年、几十年备课上课全凭自己经验,这是一种老牛拉磨式的磨道循环。
如今新课程实施,备课应是开放式,备课内容、形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备课不仅备课内还要备课外;不仅备教材还要备教材之外,如:图书、报刊、电视、电影、广播、网络、戏剧等,另外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新闻、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
新课程下备课就是教研,备课就是课程改革。备课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活动,每一次新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对旧教学方案的否定与创新。教学设计推陈出新就是教学改革,因此时下教师备课应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概括起来新课程备课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备课内容的开放性②备课方法的多变性③备课过程的反思性④教学设计的创新性
4、由个人备课向合作备课转变。
新课程的实施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如今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学校也不再是文化的孤岛,课程的优化整合要求广大教师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与真实的外界生活接近,与学生、家长、社会实行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合作备课显得十分重要。新课程设计新问题多、困难多、矛盾多,靠一个人的智慧解决起来困难较多,如果靠集体智慧会提高备课质量而且节省时间。
具体实施中将各语文组教师整合在一起成立一个备课组,先集体学习,统一认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再根据教材单元组合将语文知识点渗透于各单元中。在这个过程中,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确定每篇课文的重点、难点及作业难易度。确立了这些后备课组将整个备课任务公布出来,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挑选一个单元备课任务,认真准备,这样集中精力打“歼灭战”一可减轻教师备课工作量,二可发挥个人专长,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