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培训学习材料

教师培训学习材料

时间:2022-10-19 17:16: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培训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培训学习材料

第1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7011302

作者简介:徐海霞(1980-),女,宁夏银川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设计;寇艺儒(1966-),男,宁夏银川人,宁夏银川一中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物理学教育理论。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培训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培训过程中会积聚各种资源,培训结束后也会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发现、捕获和挖掘有效的信息资源,使分布、异构信息的智能聚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网络平台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深度共享,以帮助培训者更有效地制定培训规划与培训策略,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1数据挖掘的概念

数据挖掘(Data Mining,简称DM)被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简称KDD)。有一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

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的有用信息,提取的知识表示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等形式。数据挖掘要处理的问题,就是从庞大的数据库中寻找出有价值的隐藏事件,并加以分析,将这些有意义的信息归纳成结构模式,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此外,数据挖掘看重的是数据库的再分析,包括模式的构建或是资料特征的判定,其主要目的是要从数据库中发现先前未曾获悉的有价值的信息。

2数据挖掘技术的选取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资助下,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了基于交互式电视培训课程的“灾区教师培训”项目,加快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步伐,基本上每位教师都参与了不同程度、不同学科的培训学习。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培训对象、学习内容、模块设计、作业、发帖量、培训反思等数据生成数据库,通过对这些网络平台上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关于培训现状与效果的一些数据信息,用以改进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数据特征的理解与分析,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预测。本文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挖掘网络平台上的数据资源,以此来达到资源深度共享,也为提高教师培训网络平台系统的完整性、协调性和高效性。

3数据挖掘在教师培训系统中的应用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资助下,中央电教馆组织实施了基于交互式电视培训课程的“灾区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是为提高四川、甘肃地震受灾地区的小学教育质量,使四川省北川县、青川县、什邡市、绵竹市及甘肃省西和县这5个县级地区的200所学校的5 000名教师和100 000 名8~12岁的小学生从高质量的教育中受益。并在教育部国家教师培训网站(省略.cn)上建立网络学习模块,实施网络学习远程指导。本文就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教师培训系统中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设置、培训效果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3.1培训对象方面

该项目的培训对象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资源教师,另一部分为学科教师。资源教师在灾区教师培训中也被称为骨干教师,由各学校的校长、语文、数学、科学等主要学科带头人组成。资源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将负责组织和实施各自学校的校本培训,因而在本校的校本培训过程中是核心人物,他们所担任的角色较多,主要是为学科教师集中授课,提供网络指导,并组织、管理校本培训,与网络远程指导团队沟通协调。所以在“灾区教师培训”项目中,我们将资源教师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纳入教师培训发展的关键环节。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整理数据信息库,充分利用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在项目培训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务、教龄、学科、职称等)和过程性资料(在项目培训过程中资源教师的作业提交情况、网络平台注册情况、发帖情况、回帖情况、学习成绩等),在分析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和培训信息。我们在数据库的属性中罗列出培训对象的所有基本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得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数据信息,如资源教师的教龄与发帖情况有着正向联系,资源教师与学科教师的职务与网络课程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通过数据挖掘,利用足够的信息迭代,修正种种问题,尤其是对资源教师和学科教师的行为、需求及其在校本培训过程中的指导研究,可为教师培训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以此提升教师培训的效果。

3.2培训内容设置方面

第2篇

教师培训是一种特殊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其规律,教师培训教学活动动力在于“教学问题”驱动。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应是培训教师的实际问题在培训内容中的反应。“教学问题”驱动下的教师培训教学为:在培训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前理解”基础上,进行相关培训内容讲解与学习,然后对教学问题的“后理解”“,问题解决”与“知识学习”两个轨道有机配合,促进培训教师参与思考讨论。

关键词:

教学问题;教师培训;教学;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效率不高,多数研究者归结为,培训目标和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教师(即受训者,下同)积极性不高。究其实质,没有把教师培训视为一种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没有必要的问题诱导,不能激发培训教师的内在学习动机;没有遵循教师培训教学的规律,不能真正提高培训教师的学习效率,缺乏必要的培训教学管理以及外在评价监督。

一、教师培训教学

(一)教师培训是一种特殊教学活动

教学是有目标、有组织、有内容的传授者与接受者互动的活动。而教师培训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是在培训目标指导下,培训者引导培训教师借助学习材料,进行信息相互交流的活动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培训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活动。教师培训教学的对象是成人,他们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实践经验,对一些现象或问题具有自我独立判断力。具有不同经历和背景的学习者,具有不同培训需求,但少了未成年的向师性。培训目标,就是学会更好地教书,但对不同培训教师应有不同具体目标;培训内容,从逻辑来讲,就是“能够更好教书”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离不开理论知识学习思考和实践教学模仿探究,但大多培训内容不能临场随培训教师水平而调整,因为成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培训形式,决定于具体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或者集中授课,或者现场示范,或者小组讨论,但都离不开专家或培训者的组织引领;培训评价,无论是对培训者,还是培训教师,都是一些定性的描述,难以量化体现,因为培训场面大多缺乏有水平的“教学问题”,也就反映不出各自水平。有时会出现讲者滔滔,听者晕晕的现状,必要的教学管理也就只能靠检查出勤解决了。因此,教师培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教学活动。为了实现培训目标,不仅要了解培训教师需求,还要做好培训方案,确定好培训内容和实践场地,更重要的是如何调动培训者积极思维,设定培训知识和技能,给培训教师一定的挑战问题,规范培训教学,做好培训教师评价。这些都需要培训者遵循培训教师的教学规律,发挥培训者教学水平。

(二)教师培训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知识积累,而专业知识的有效学习在于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合和作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在学业压力促动下,大学生基于以往学生经历的教育教学感性认识来学习比较抽象的教学理论知识,以形成一定教学技能;入职后,经过入职培训,观摩他人教学活动,参与校内教研活动、同事之间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等,通过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碰撞和糅合,在工作压力和实践新鲜感激发下,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发展。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铺垫和引领,教学能力提高是不可能的。随着新课程推进,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更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但离不开实践经历和经验作为其理论知识发生发展的生长点。教师培训视为一种规范的教学活动,要利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工作相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做诱导,并做好必要的培训评价,才能够使教师专业得到有效发展。教师培训教学的中心目标就是引导或诱导“培训教师学会用理论思考教学、学会从实践经历反思教学、逐步形成自己个人隐性理论,科学地指导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培训是一个“理论学习+实践案例+经验反思”的过程,更是教学问题驱动下的基于理论和实践知识探究问题的过程。

二、教师培训教学活动动力———教学问题

(一)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意义

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由培训者和培训教师设置,来源于培训教师实践教学或理论思考,指向于培训者将要进行的培训内容。设置教学问题对于搞好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1.解决教师实践问题是教师培训的出发点

教师每天要面对许多教育教学实践问题,问题有效解决需要教师专业素养和经验积累。教师培训就应该基于教师实践问题,促使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学习和个人素质能力全面提升。利用教师培训,集中培训教师的共性实践问题,对参训教师构成了一个共享问题空间,促使培训教师共同参与问题探究,在问题解决中了解他人经验,反思自己不足,进而学习了相关教育教学知识。

2.思考实践背后理论问题是教师培训落脚点

教师面对的教学问题显性表现为实践问题,是看得见的、可操作的,但是这些实践问题的解决,需要背后隐性理论知识或个体理论知识。而个体理论知识与科学理论知识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这就需要培训者促动培训教师思考这些与实践问题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而提升或纠正自己的个人认识,同时提高教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教学问题引导培训教师专业多样化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在职教师教育课程要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职前教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教师加深专业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身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专业提升和前沿学习都需要深度,离不开问题驱动。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培训者利用培训教师的实际问题,设置自己教学问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二)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

1.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类型

培训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有时自己能发现,有时自己发现不了,需要同事或专家的提醒,甚至学生的反馈。而教师培训时,就应该将这些问题转化为培训的“教学问题”,引导参训教师探究学习。培训中的“教学问题”,也不是教师实践问题的简单转化,而是以教师问题为契机,展开培训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所以,培训中的“教学问题”可分为:理论教学的“教学问题”、实践教学的“教学问题”。每一种培训教学或其“教学问题”都含有理论和实践成分,只是侧重不同而已。例如,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进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概念解读”讲座,培训者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新课程数学中要提出“核心概念”?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有“核心概念”吗?目前,你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实施“核心概念”教学呢?为了提高理论认识,基于以往知识和经验,提出“为理论而实践”的问题,以此启发培训教师探讨,合作思考,发表意见。又如,在进行“实践教学”时,进行“语文课例赏析”活动时,培训者提出:该教学各环节基于何种理论基础展开?对于这种教学,其优点和不足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处理更好呢?为什么?为了提升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基于自己或他人教学片断或案例,提出“为实践而理论”的问题,以此引领教师利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和思考、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交流中得到提升。

2.教师培训中的“教学问题”设置原则

教学问题需要培训者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形式等因素来设置,促使培训教师投入学习,使培训顺利进行。设置“教学问题”需考虑如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必须是教师心中所想而又不得其解的问题,或针对教学理论理解的问题,或新课程课堂教学实际问题,并且是大家目前共同面对的问题,以吸引大家参与探讨。二是概括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应该是培训者所讲内容的概括,抑或是培训内容理解思考的入口,它能帮助教师理解所讲内容,尤其是对实质性精髓理解。这样的“教学问题”能概括反映出培训者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三是启发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能驱动教师思考教学和反思教学,能从理论到实践思考,也能从实践到理论反思。同时,设置问题能启发教师对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有问题意识,提升教师质疑和批判能力。四是开放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要明确清晰,而不是那种模棱两可的,应具有一定边界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开放度,引起大家讨论,甚至争论,能让不同程度的教师参与研讨,并能有所发言。五是主体性。培训者设置的“教学问题”,要体现尊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历,即体现人本主义理念,不可超越教师的接受水平,变成了学院书斋式的高深问题,那样有可能将教师拒之千里之外。同时,还应具备一定挑战性,能够发挥教师潜力,使教师参与发现问题或制定问题,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三、教学问题驱动下的教师培训教学

(一)布置培训“教学问题”,启发培训教师“前理解”

培训者根据不同培训内容、教师程度和培训时间来确定理论教学的“教学问题”、实践教学的“教学问题”,引起培训教师注意。对于理论教学而言,讲座前布置一个相对简单问题,如数学概念教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学习,提出“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有几类”等简单问题。针对简单问题,培训者做简单的回应后,在此基础上培训者再布置一个相对复杂“教学问题”,并且与本讲座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是那种理论思考,如,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让大家进行一些讨论,形成一个伽达默尔所谓的“前理解”〔2〕。随后,培训者进行开讲。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培训者在借助案例或现场教学时,意欲培训教师学习操作技能或者尝试体会某一理论的操作,提出一些相关的实践问题,如“二次函数概念如何教学?”等,供大家讨论,同样形成一个“前理解”,然后在培训者引领下进行二次函数概念的案例教学活动。

(二)围绕培训“教学问题”,操作培训内容材料

在理论教学中,所有的教师在培训者的“教学问题”驱动下,都指向培训者的授课内容,寻找或思考比较满意的答案。在培训内容展开时,培训者围绕着“教学问题”进行阐述、修改或深化、批判或质疑,将教学活动逐步推向深入,并与教师进行互动探讨,启发教师利用理论知识思考以往的教学或设置的教学问题,甚至利用大家的观点修改教师自己的认识。在培训者与培训教师共同创设认知情境和认知方式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培训教师之间的深层互动,相互启发,碰撞出思维火花,形成和谐共进的群体。此外,还要允许和鼓励培训教师发表意见和看法,以此表明或证明其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的存在性,以此激发其内在的培训参与性。

(三)回顾培训教学问题,融合培训教师“后理解”

当理论学习或实践探索这一环节结束后,为了进行总结提高,回顾先前布置的教学问题,集思广益,形成一个伽达默尔所谓的“视界融合”,即“后理解”〔2〕。所以,在理论教学内容结束前,培训者应留出时间,引导培训教师开始讨论讲座前提出的比较复杂的问题,即“数学概念教学原理、原则和方式”的理论探讨。要发动教师发表意见,激发教师创造性,由此带领教师进入理论思考和实践反思的地带,以此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或研究的方法。充分发动教师参与,不要怕场面失控,讨论越深入越激烈越有效,因为教师对理论指向的实践都有经历体验,听到培训者深入探讨,肯定有所触动,想尽快把这些感慨、质疑和批判,交流出来,以此得到共同提高。对于实践教学,在案例或者现场教学后,针对先前“教学问题”或就此教学案例提出思考问题,如针对“二次函数概念的同课异构”的案例,供大家讨论其理论背景或者成功之处或者不足之处,与教师探讨教法以及由此引起的学法,如探究“函数概念教学在内容处理、学生启发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策略”,做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函数教学。在培训教师发表意见过程中,根据其积极程度和技术含量,可以计入教师评价档案袋。可以说,问题设置需要水平。问题的“前理解”基础上进行相关培训内容讲解,最后进行问题的“后理解”,两个轨道得到了有机配合,促进了教师参与思考讨论。教师能够集众家之说有所思,基本就达到了培训目标。此外,规范培训教学,是教师培训有效达成目标的保障条件。

作者:李静 王秀兰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 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第3篇

培训半年工作总结

2002培训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本学期培训部的工作围绕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重点,加强对培训观念的理性思考,确立了“力求观念创新,探索以教师为本的开放式、校本式全员教师培训模式”的培训策略,加大培训调控力度,引导各校主管领导带头学习,体验学习,立足自主培训,带领本校教师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层学校继续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全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以新课程、新教材为重点的新一轮继续教育,本学期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3——6月中旬,以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培训部采用学分制,抽检教师学习笔记的方式调控各校的新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基层各校见缝插针,学习形式百花齐放,有专家报告,校长辅导,教师自学、汇报等。七校、一中等学校为每个老师买了一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七校领导还用考试答卷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实验小学的领导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研究确定了自己学校的培训理念,将新课程的信息资料、教育教学案例印发给每位教师,引导老师看了学习材料后,你怎么想,该怎么做。新课程的学习,以校本的形式开展,不仅扩大了培训面,更重要的是,培训的内容方式接近了老师们的需要。突破了以往专家报告,少部分教师代表受训的做法。第二阶段:6月下旬——7月中旬,组织培训者分期分批参加省、市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小学、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共50人参加了市级培训,另有17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培训,为进步一开展新课程的全员培训准备了师资。第三阶段:七月中旬以后,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小学、初中起始年段的各学科教师进行再培训,8月份进行有关新课改的考试。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从校长到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思想上、观念上的准备。但是,也有的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资料》和有关新课改的材料,组织安排教师学习,新课程的学习还存在死角。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全面铺开。培训了33名主讲教师,暑期前培训完454名学科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有效应用而设计的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培训目的是让学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活动、参与为主,以信息化教学为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与新课程的培训目标一致的。为了使我们的培训“原汁原味”,产生“震撼”,避免走过场,我们的做法是二级培训,先搞主讲培训:1、请来长春市仅有的接受过两次英特尔公司培训的老师,给我们每所学校都培训了2名主讲教师,2、各校主讲都保证一名副校长或主任或优秀学科教师,3、为了使大家尽快进入角色,举行了开班式,中心、进修学校、培训部从不同角度宣讲“英特尔®未来教育”,使学员少走了弯路,做好了吃苦、痛苦的思想准备。4、成立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5、学习结束,举行结业式。座谈学习感受,研讨下一步“英特尔®未来教育”校本培训的方法。学员们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吃了不少苦头,也尝到了甜头,正如学员们总结的那样:我们的学习经历了一个“难、苦、变、甜”的过程。另外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学员们在座谈中也谈到体现了参与性、合作性、研究性,资源共享。总之这次培训让学员明白了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体会了怎样探究性学习,为新教材的使用奠定了一定的观念基础。

三、骨干教师工作。重新考核上报市级骨干教师,经市教育局审核认定,全中心现有小学、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3名。并分3次组织他们通过了市继教办的“Frontpage”考试。

召开骨干教师“带头辐射作用”经验交流会。这是继骨干教师“四个一”经验交流会的又一次会议。会上于颖、杨晓民、周云英、杨红英、南丽华老师,分别从教育科研、日常教学、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思考等几个侧面介绍了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的带头辐射作用,他们的发言,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骨干教师一年多来艰辛探索取得的成果,同时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四、计算机高级培训。利用寒假时间继续举办高级培训班,4月份组织了“Frontpage”、“Photoshop”考试,220人参考,双科合格率约70%以上,是长春市其他各区合格率的几倍。目前全中心约有300名教师拿到高级计算机两个科目的5学分,其中160人拿到10学分。

五、新教师培训工作在上学期集中培训的基础上,本学期配合人劳科对初中、高中新教师进行了一轮的课堂教学、自学情况的检查与了解,同时也看到各学校

第4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新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统筹规划。为使课改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各学校要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具体领导实施课改实验工作。

二、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实施新课改

为保障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学校要选派得力教师实施课改工作。小学起始年级实施新课改的教师要求年龄在周岁以下,第一学历为中师及以上学历,且教学思想先进,业务能力强,有协作精神。

三、加强教师培训,为课改实验做好准备,

(一)培训原则: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二)培训内容: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政策、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

通识培训的专题主要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教师评价”、“新课程与学生发展”、“新课程与学校的发展”等。

学科培训:面向各学科教师,分学科进行,结合学科特点和基本要求探讨新的课程理念及其实施。学科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⑴新课程标准解读,包括课程标准介绍、与现行大纲的比较。⑵教材培训,包括教材编写的整体思路与主要原则、基本框架、内容体系与特色和对教师的相关要求。⑶教材具体内容解析,即结合章、节的具体内容分册逐步进行分析等。⑷教学实施研讨,包括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原则、策略与方法等。⑸根据各学校需要和实验进展情况,组织课例讨论和相关专题研讨。

(四)培训的主要途径及材料:由于当前“非典”的影响,由原来的聘请专家培训,改为以学校自己组织培训为主。一是学习教育局为启动新课改编写的《教会学生学习—课改的宗旨》、《教会学生思维—教育的使命》、《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三本学习材料;二是学习山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教材;三是组织教师观看新课程的培训光盘;四是搞好校本培训;五是组织小规模的县级培训。充分发挥我县省、市、县骨干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观摩课,进行培训。

四、培训的时间安排及要求

第5篇

本学期,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等有关学习材料,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加强师德修养,树立忠诚教育事业的信念,做到敬业爱生、严谨自律、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终身学习、锐意进取。二:加强科组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组的管理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本学期我们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了科组内部管理。继续实施“人人有职、有权、有责”的岗位管理制度,调动了全体教师参与科组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集体建设科组的智慧和力量。教师积极参与科组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科组的资料,资源及科组教师个人资料的档案管理,使科组的档案管理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们制定了有效的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文明礼貌和师德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定期向青年教师推介学习材料:《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英语课程标准》、《新课程》等优秀教学教育理论书刊;组织观看优秀课例录像,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我们实行的“一帮一”或“二帮一”的帮教制度,主要组织青年教师互相听课。我们落实了“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教育论文撰写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认真指导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和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真正使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帮学,帮教“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定期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沟通,丰富青年教师文化生活,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工作

我们狠抓常规教学工作不松懈,把学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重点抓好教学中心的五个重点环节:备课、上课、命题、辅导、早读。抓好集体备课: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并要求认真做好备课小组的活动记录,做到资源共享、创意共享。我们组织老师们外出学习听课,开展与兄弟学校教学交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了解教学的新动向。本学期我们的听课、评课活动开展得很有特色,我们组织各课组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和跨年级进行听课、评课等交流活动,使科组上下形成互学并进的良好氛围,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们重点抓好了三个一班的教学工作,力求把常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认真做好竞赛辅导。

组织成立英语竞赛辅导小组,旨在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英语尖子。

第6篇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农村;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前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并最终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国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其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高低是我国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的新的历史时期,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正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大规模地开展高水平的现代远程教育,这是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快捷途径 。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农村教育的施教者――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无疑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据统计,全国有70%左右的中小学教师在农村学校承担着义务教育的历史重任,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对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受到自身水平、教材、学生实际、经费、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影响了专业化水平提高的速 。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令人堪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文化素质偏低的现象比较突出。农村部分中小学教师中毕业于师范中专和大专的较多,本科学历以上的相对较少,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进修或函授达到学历要求。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师范院校教育,文化水平、专业水平不高,知识面窄。教师学历不够,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一大瓶颈 。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培训过程中目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培训质量要求提高,培训师资难以适应,反映在:一是培训的内容上要有高质量的专题;二是教育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不断创新。但目前我市的师资队伍的总体状况还难以适应这种培训要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数量不足,不少培训单位的培训师资缺编,二是师资水平有待提高。这种现状在短时期内还难以根本解决。培训课程内容丰富,而教学信息、资料贫乏;培训需求增长,经费投入难以满足;培训技术和手段落后。就目前的培训现状来看,培训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只是偶尔开展一些交流研讨,另外就是缺乏现代技术的应用。培训时问相对集中,工学矛盾较为突出,影响了培训工作,另外,教师培训虽有统一的规定,但激励措施缺乏力度,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具体表现为 :敷衍应付、走过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经费紧缺。要解决这些问题,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就必须加强培训,而培训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则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

三、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作用

要想在短期内对全国农村教师进行大规模、高水平、多层次、开放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的学历、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仅靠一般的培训模式是绝对不可能的。现代远程教育能够突破地域和时空的局限,可以克服工学矛盾,快捷、高效地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

农村中小学教师较为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有效地开展远程教师教育。由于农村教师缺编严重,所以很多地区往往是一名教师承担着教育全村孩子的重担,一人独挡一面,他们更迫切需要接受培训,可是繁重的工作,艰苦的条件又不允许他们接受离职、脱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远程教育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所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一定要以远程教育为突破口,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继续教育的课堂,使教育内容更富时代气息,以更丰富、更活泼的形式为农村教师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创造条件。

四、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优势

现代远程教育跟传统教育相比,具有以下一些优势:面广量大的优势,以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传播渠道和文字、声像制品等载体开展中小学教师现代远程教育,是实现大容量、广覆盖、跨越式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快捷便利的优势,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够及时、快捷、准确地把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师无需离校、离岗,以最便利和经济的途径获得知识、技术和能力。机会均等的优势,目前,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匮乏,使很多人失去了接受培训学习的机会。现代远程教育通过重组教育资源,能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和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习媒体先进性的优势现代远程教育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平台,使学习信息呈现数字化,教学媒体交互化,教材编制软件化,教学过程智能化,教学媒体操作的简便化,教学传播的网络化、多媒体化等,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总之,现代远程教育信息的多样性和交互性、资源的共享性、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教学系统的开放性、教学手段和学习材料的先进性、学习模式和学习进程的民主性、学习环境的优越性和趣味性、学习效率的快捷性等特征,特别适合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的需要。

五、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中的实施方法

从实际出发,加强投入,加强农村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教师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争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吸引社会、企业和个人多方投入,促进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现代化。

开发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既是教师培训的内容,也是沟通培训者与被培训者、培训部门内部与外部的重要手段。培训课程是培训信息开发的重点,要面向2l世纪,立足中小学的实际,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大纲、计划作为教师培训的依据,必须要求明确,重点突出,操作规范,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教材是教师培训的重要信息源,要按照培训教学计划要求,用好统编教材,选编专题教材,制作音像教材,同时要充分运用各种传媒扩大培训信息总量。

结束语:

第7篇

核心提示:蒙台梭利教育法自1907年产生以来,理论界与实践界对它的价值便一直存在争议。在我国,蒙台梭利教育法在赢得部分学前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肯定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如何正确认识蒙台梭利教育法,如何正确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如何合理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这些问题都值得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深入思考。为此,本刊约请专家分别就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概念界定、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希望能借此引发更多有益的争鸣,为切实改进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敬请关注。

[摘要]盲目跟风、形式主义、“导师”难寻等是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几个主要误区。教师素质是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扎实培训是提高蒙台梭利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当前我们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应该形成两个基本思路,即“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其中“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应该成为我们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改革;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2-0001-04

当前,我们在看到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该正视在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出现的几个主要误区,并直面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本思路。

一、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的主要误区

1 盲目跟风,经济利益驱使下的“蒙台梭利教育热”

1994年9月,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早的两个蒙台梭利实验班。十多年过去了,蒙台梭利幼儿园和蒙台梭利幼儿班在我国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1万个幼儿班进行过蒙台梭利教育法园本化实践。”从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从企事业单位办园、私人办园到教育部门办园,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迅速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进入21世纪后,幼儿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蒙台梭利教育法开始在我国广泛传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践研究也成为我国幼儿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现在蒙台梭利教育法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著作的出版及教具的制造与销售已经没有版权及专利限制,因此,蒙台梭利著作的各种编译版本、翻译版本不断上市:蒙台梭利教具供销两旺;受蒙台梭利教具销售所带来的潜在利益的驱动,很多教育公司以加盟等各种形式积极推广蒙台梭利教育法”。

2 形式主义,实践中对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忽略

我国不少幼儿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抱有极大的热情,但它们在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过程中存在着生搬硬套等现象,形式主义之风较为严重。在为数不少的幼儿园里,儿童在摆弄了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之后就对价值不菲的蒙台梭利教具失去了兴趣,有时甚至会把教具当成武器玩游戏;儿童操作的教具有时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而教师则常常把这些教具当作是进行教学示范时的辅助材料:教具成了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儿童则在教师的教导下成了教具的奴隶。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少幼儿园在开展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时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儿童,重视的是蒙台梭利提供的儿童操作材料;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所有儿童操作材料,重视的是蒙台梭利为儿童提供的部分知识探究材料;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的儿童操作材料的内涵和价值,重视的是向儿童展示这些材料的一招一式……

3 “导师”难寻,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教师非常缺乏

蒙台梭利教师在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扮演着环境提供者、探究支持者和发展引导者等重要角色,发挥着“导师”作用。蒙台梭利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精髓,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真正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然而,当我们用蒙台梭利教师的标准来评价我国从事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时,又有多少教师是合格的呢?得到国际认证机构专业认证的蒙台梭利教师恐怕更是屈指可数。在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不到位的情况下,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根本性要求很难在教育实践中得到落实。比如,很多教师不会为儿童提供系列的“有准备的环境”,而只是把“买来的环境”摆在活动室里,更不会引导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活动进行学习;很多教师只是把蒙台梭利教具当作自己的教学工具和辅助材料,他们只是在拿着教具进行直接的教学示范,并不把教具看作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的、让儿童与之互动的学习材料。可以说,因为不能掌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很多教师难以做到让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学习,准以做到在个别教育和差异教育中促进儿童发展……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一知半解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和借鉴。

二、当前我们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教师素质是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蒙台梭利教师素质的提高是走出当前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误区、合理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有效性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不可否认,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优秀的幼儿教育方法,然而一种教育方法本身无论有多好,如果使用该教育方法的教师不能把这种教育方法的优点发挥出来,那么我们不仅无法利用这种教育方法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且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走进误区,在事实上阻碍儿童的发展,就像计算机一样,计算机的功能越强大,它对操作者的要求也就越高,只有受过专门训练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真正掌握了计算机的各种使用方法、能够随机应变地处理各种计算机问题的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驾驭这种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因为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方法,相应地它就要求教师也应该是高素质的――能够通晓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精髓并能有效驾驭它。只有在通晓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幼儿园教师手中,蒙台梭利教育法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作用。

2 扎实培训是提高蒙台梭利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十多年来,我们在学习蒙台梭利教育法时之所以有时会误入歧途,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蒙台梭利教师培训与幼儿教育改革严重脱节、远离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真实情境、追求短期利益和文凭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根据我们的研究,蒙台梭利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依次是技术性学习阶段、实践性学习阶段和解放性学习阶段。技术性学习阶段主要是由蒙台梭利教师培训师向受训者全面介绍、演示蒙台梭利课程理念、课程框架和课程实践,特别是要为受

训者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受训者对蒙台梭利经典教具以及教具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研究与反思,从而积累作为一个蒙台梭利教师所必需的最初知识背景和实践背景。实践性学习阶段是指受训者进入班级实习阶段。在这个阶段,蒙台梭利教师培训机构会让受训者到有资质的蒙台梭利幼儿园实习,受训者的实习完全在资深蒙台梭利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在这一阶段,蒙台梭利教师培训师始终陪伴在受训者身边,及时帮助受训者解决在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并协助受训者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受训者在实习告一段落后,开始进入解放性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培训师指导受训者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进行整体反思。这是受训者在经历蒙台梭利课程磨炼后,对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性反思。只有经历过这一学习阶段的受训者才能真正掌握和驾驭蒙台梭利课程方案。

然而,我国的许多所谓蒙台梭利教师可能连技术性学习阶段的学习都没有全部经历过,他们只是听所谓的专家讲了一两次课,跟所谓的专家学习了三五天,对蒙台梭利课程方案只知道些皮毛,就回去开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课程实验了。这些幼儿园教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知道多少?他们实践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吗?进一步讲,那些所谓的蒙台梭利教师培训机构又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知道多少?又对幼儿教育知道多少?传统的、片段的甚至是错误的培训方式把不少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带入了误区,比如把一些蒙台梭利经典教具当作蒙台梭利教育法。把利用蒙台梭利经典教具开展的直接教学当作蒙台梭利教育法,等等。在这种误导下,许多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眼中只有从教具公司买来的并非货真价实的蒙台梭利经典教具,而没有蒙台梭利提倡的系列教具,更没有由教师根据儿童的特点制作的系列教具构成的“有准备的环境”;只有把蒙台梭利经典教具当作幼儿园教师教学辅助材料的变相的直接教学,而没有把蒙台梭利经典教具当作儿童自主探究的对象和获得知识的媒介……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课程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蒙台梭利教师的在职教育问题也不容忽视。幼儿园教师应该完整接受技术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和解放性学习三个阶段的学习,最终成长为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

三、当前我们在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时必须明确的思路

1 “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是借鉴的基本思路

我们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借鉴可以有“以我为主,他为我用”和“以他为主,他我结合”两个基本思路。“以我为主。他为我用”是我们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第一个基本思路。按这个思路。我们应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切长处,利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融合并发扬蒙台梭利教育法中一切可以为我所用的思想、原则、内容、方法以及具体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材料,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服务。可以说,“以我为主,他为我用”是我们今天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这一点,既可以保证我国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有明确的前行方向和行动路线,又可以减少或杜绝表面学习借鉴、实则盲目跟风的浮躁习气和短期行为。

“以他为主,他我结合”是我们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第二个基本思路。按这个思路,我们在将蒙台梭利教育法跨文化地“移入”中国时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作一些调整。蒙台梭利教育法是意大利人蒙台梭利的创造,我们在引入中国需要对其进行适宜的中国化调整,将我们的民族特点和我们对儿童的认识融入其中。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一方面可以开展保持蒙台梭利教育法基本框架不变的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移植”,另一方面应该在保持蒙台梭利教育法基本框架不变的“移植”过程中使之“中国化”。这样既可以促进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又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实际的体验和感悟,更为有效地学习和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并使之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服务。

第8篇

【关键词】语言环境 二语习得 教学素养;自主学习

一、当前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外语教学理念经历了飞速发展,教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农村学校英语学习优秀者却很寡见,尤其是近年来,农村学校高考英语均分普遍低于城区学校,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依旧存在,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内驱力,其原因是真实的语言学习坏境的欠缺以及教学方法未从学习者的角度深入所致。学生在课外能获得的英语练习机会不多,这个大多数老师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扼杀了学习兴趣,大量的宝贵时间被浪费在机械识记中。在这种学习导向的影响下,虽然学生充满热情,但是三年后的高考,英语却成了众多学生的绊脚石。

二、理论支撑下的英语教师的角色

1.英语教师角色与二语习得论。乔姆斯基提出二语习得理论,如果没有有效且充分的语言的输入,二语习得将无法有效的产生。二语习得理论的从本质,就是说明语言不是靠“学习”获得的,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成功地能习得语言。

2.英语教师角色与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维果斯基提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获得是在与同伴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并借助他人的帮助获得最大程度的学习和发展。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就是那个决定学生英语学习发展水平关键人物。

3.英语教师角色与学习动机理论。依据韦讷的学习动机理论,教师需要通过各类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其策略主要依赖启发式教学的采用、动机水平控制的控制、恰当的评价、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摒弃照本宣科,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主体,依据学生个体特点,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等教学任务,为了激发和维护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做出全面的了解,摸清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依据学生的兴趣、动机、方法、和能力开展教学活。

4.英语教师角色与实用主义教学理论。杜威认为,语言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外语环境相对薄弱的三线城市,英语使用的机会相当有限,课堂是学生所能获得的语言实际使用的唯一空间和途径,教师要创设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语言环境,激发学习者语言表达欲望。利用创设的语言环境,流利、准确地道地用英语表述,设计和创造语言交机会。这要求教师具有出色的语言掌控能力,还需了解和满足学生个体需要和发展。这决定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资源提供者;鼓励学生在语言运用和训练中增强自信、克服困难。因此,只有教师注重创设真实语言教学环境,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5.英语教师角色与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越来越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体验,学习者有了很大的自主性来制定自己独立的学习目标,计划。学习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自主学习的效率高低取决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学习者养成了依赖教师的“教”,要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教师必先提供丰富多样,层次鲜明的学习材料与场所,比如丰富的原始图文、音像资料。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适合自己能力的最佳学习发展区的有效训练,否则极易损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果。

三、继续教育对英语教师个体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教师个体发展需越来越得到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对英语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也成逐年增加趋势,但很多英语教师在期盼进修的同时,也发觉培训效益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其原因是培训或讲座没有没有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理论脱离实践是目前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行为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被视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经历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知识,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他们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带有显著的主观倾向。只有对教学实践产生有效导向的教育理论会得到广大教师的好评。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教师们极参与分享交经验,尊重教师的实践体验,感悟教学理论的内涵,是提升教师培训效益、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必然途径。

第9篇

【关键词】大班;讲述;个别化活动材料;方法

查阅国内外各种研究,发展大班幼儿讲述能力的研究以集体活动为主,从如何教的角度阐述的较多。但是集体活动当中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受到师生比例的差距大的影响,生均练习的机会较少,受到关注的次数有限。使得幼儿的讲述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指导和提升。因此幼儿园开展了语言领域的个别化活动、小组活动来弥补集体活动中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练习量少的问题,并且对已有经验进行巩固。

一、归纳幼儿园讲述个别化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1.材料设计目标不明确

个别化材料的设计和使用是运用多种手段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自主性学习材料,需要设定与讲述活动相关的目标,并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学习。但在调查中发现个别化材料投放简单无提示,材料摆放混乱扰乱幼儿思维,使其不理解个别化材料的操作方法,需要成人一一示范陪伴指导,使得幼儿实际操作与老师原有目标的设定大相径庭。

2.材料设计年龄特点、实际水平把握不足

大班幼儿对语言符号的学习是被动而不完整的过程。在需求的促使下幼儿才会去探索记忆中需要使用到的词汇或句子,尝试性的进行讲述。在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讲述个别化材料年龄特点把握不足,材料设计距离幼儿最近发展区较远,出现过难或过易的讲述型材料,幼儿出现操作时间较短,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讲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提升。

3.材料设计形式单一,讲述练习较少。

从查阅相关研究及现场收集到的语言类材料表明,语言个别化材料中“文字符号”方面发展较优,“讲述表达”的个别化材料材料较少,则说明幼儿在倾听理解、口语表达等方面发展没有得到家长及教师的重视。偏重语言对识字、拼音及字结构的学习,忽略了语言在现实生活中倾听与表达能力的发展。其次,大班讲述个别化材料多以:复述故事、看图讲述的材料较多,实物讲述、表演讲述、主题事件讲述的内容较少。平面的卡片和图书居多,贴近生活的立体操作的材料较少。

4.材料与其他领域无整合

调查中发现,讲述个别化的材料倾向于单纯的语言练习,与其他领域的内容整合较少。语言是需要在交流、使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在各个领域中都可以渗透语言,因此,在其他四大领域中有效的结合讲述的能力,能使多个领域的能力同时发展。

二、大班讲述个别化材料投放方法与策略

1.加强大班年龄特点及语言教育的学习

创设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目标、年龄特点熟练掌握,对幼儿现有经验充分了解,以此作为目标设定的依据。大班幼儿身心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属于巩固和继续发展期,课堂活动、个别化活动、区域活动中表现得更爱说话,感情逐渐丰富,有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喜欢各类自由活动。因此,在讲述个别化活动创设的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期语言发展特点进行引导、教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

2.以生活经验和游戏为基础围绕目标设计材料

在讲述活动中,当幼儿学习了一种讲述经验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经验以游戏的形式设计操作材料能够吸引幼儿运用已有的思路和方式在类似的语言情境中讲述心得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制定弹性目标。在区域活动中最容易发现幼儿的个体差异,需要老师在掌握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创设环境制作材料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因此需要根据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定多层次弹性目标。例如:“可爱的自然角”是在大班幼儿已有的种植、饲养等观察和管理经验基础上开展的实物讲述个别化区域能力强的幼儿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介绍,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进行自然角植物名称的介绍。同时结合前期幼儿自己种植和观察的记录进行讲述。旨在让幼儿清楚的介绍自然较重陈列的物品的名称、摆放的位置等。既可以发展幼儿讲述的有序性,又能调动幼儿各种科学小常识。

(2)整合各个领域发展讲述能力。语言使用范围广泛,在各个领域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性,发展语言的逻辑性、流畅性可以与其他领域共同提升。因此,从分析五大领域目标出发,整合多个目标共同设计个别化活动。

①与科学领域整合。数学是逻辑性较强的领域,与语言领域整合可以促进讲述的逻辑性的提升。例如:看图口述应用题,既锻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的能力,又学习数学应用题的运算。创编数学故事,讲述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②与艺术领域的整合。讲述与绘画的结合,幼儿在绘画作品展示栏里介绍自己的作品。运用绘画的手段记录经历过的趣事,再运用语言讲述出来。③与社会领域的整合.社会性区域中是幼儿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领域,在角色区这个个别化氛围浓厚的活动,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认真专注的体验。在两个领域整合的同时,幼儿从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职能入手,逐渐扮演表现与角色相呼应的语言和行为。例如:医院游戏可以需要幼儿介绍自己的不舒服的位置等等,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讲述进行分析诊断;餐厅游戏,服务员需要用各种语言介绍餐厅里的各种菜肴,吸引客人进来用餐。真正意义的促进了幼儿各个领域发展。

3.行动研究推进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发展

本次研究重点是引导教师在讲述个别化活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中教师观察、分析、反思、调整的各项能力,在“实践――修正――再实践――在修正”的过程中,研究个别化学习材料的个体差异性、操作性、趣味性,在跟踪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使材料目标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园需要对讲述个别化活动的材料投放进行调查,掌握材料与幼儿的互动,材料使用的适宜性,然后通过教师培训和区域实地研讨的方式,让大班教师在掌握讲述个别化材料的问题所在,以满足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开展材料推进工作。老师需根据实际问题调整讲述个别化材料的内容,提供材料操作辅助功能,用图示、标示让材料有自己的指引新从而提高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性,提升使用率。观察和调整的方法伴随材料投放循环使用,教师可清晰的掌握幼儿操作材料情况、讲述能力的变化,让每份讲述个别化材料具有生命力。

教师讲述个别化活动指导策略。

教师在讲述个别化活动开展中担任着观察者、支持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在幼儿活动中给予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环境。

观察有方法。观察记录的方法众多,不光可以用白描式的方法辅助教师进行观察记录,可以搜集表格式、照片式、抽样式、等等方法,或者单独使用或者综合使用,根据活动需要设计出不同的观察记录表格辅助教师进行观察记录。

适时介入幼儿的讲述活动,关注幼儿使用讲述个别化材料的情况,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忌幼儿讲述过程中打断幼儿或者急于引导幼儿使用材料,应幼儿充分的探索和讲述的时间和空间。但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应给与引导和评价。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乡村教师 继续教育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53-02

乡村教师担当着农村孩子的教育培养重任。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素质欠佳,成为这一群体的重要特征。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我认为,教师继续教育(简称“继教”)是开展师资建设的可行之策。然而,教师观念保守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致使教师继续教育的低效甚至微效也是不争的事实。以我学区为例:

一、问题浅析

1.教师对继续教育目标任务认识模糊

我学区辖有中心校一所,村小三所, 61名教师分布各个学校。然而,当我们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客观冷静审视我学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时候,两点突出的现实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从教信念缺失。教师从教信念淡薄,教师思想观念保守,怨怼苦闷情绪严重,不少教师对新课改充满抵触和消极情绪。骨干教师不多,取得的教研成果档次不高。混日子、得过且过的教师占大多数。以2014年的一次职业道德培训的问卷调查中,情况如下:(见附表一)

二是教师对继续教育认识模糊。教师执教观念保守,继教行为被动。消极面对,应付了事居多,学习内驱力严重缺乏。以2014年县继教中心对我校教师继教材料验审前的一次培训活动中,问卷调查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态度,情况如下:(见附表二)

从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学区教师多表现为理想信念缺失、职业观念淡薄、追名逐利浮躁,缺乏工作危机感,充满职业倦怠感、事业失败感和精神失落感,如一位专家所说的:现在中小学教师存在三个主要问题:即不读书、不研究和不合作。他们厌倦学习,摒弃继续教育,丧失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动性和教研内驱力。

2.主管部门导管策略行政化倾向明显

我认为,上级主管部门的继续教育导管思路表现为行政化。当前我县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市继续教育中心设置的项目具体主管,即在“三新一得”等四大板块里面,生化培训管理、考试管理和其他管理等项目。这好像“老师”出了继续教育考试题,“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答题,答得多少分就“合格。”可见,这种模式表现为行政化的“要你学”意味特别明显,加之发文明文规定,培训不过关怎样,考试不过关怎样,验审不合格怎样。只追求结果,不求过程,教师学习自然大打折扣了。

每年到了年度继教验审时候,为了合格过关,教师基本是在“要我学”中东拼西凑继教假材料,在对“培训项目”和“考试项目”的怨声一片中敷衍了事。更有甚者,认为继续教育是管理员的工作,管理员有责任和义务把其继教达到合格过关。对他们来说,继续教育无异于纸上谈兵和带着镣铐跳舞。

二、策略探析

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中,将“终身学习”作为教师职业必须操守的准则。即“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可见,教师继续教育不仅仅是教师要完成的一项自身专业发展的工作,而且必须树立一种理念,让自觉接受继续教育成为一种职业的信念和习惯。

1.重新认识继续教育的核心意义

只有会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专业化成长;只有明确继续教育重要性的教师,才能品出培训学习的个中滋味。继续教育,是秉持教师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和提高执教能力,在专业化的宽阔大道上,从容前行。如是说,教师继续教育,不是教师工作之外的一副重担,更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一厢情愿。所以,一个取得执教资格的教师,定当继续教育为己任,成为职业自觉,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快乐。

2.拓展多维继续教育平台

我认为,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探索学习材料,让教师回到“我要学”的轨道上来。譬如,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教育,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研讨活动。譬如,针对库区校园大量留守儿童的问题,其管护问题是一门需要当前教师学习的课题,这方面的材料完全可以成为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还有,可以转变工作思路,实行继续教育申报奖惩制度,奖励热衷学习者,奖励成绩优秀者。只要教师围绕当前课改或纲要,围绕教育、教学等开展的学习活动,并获得一定教研成果的,均可以申报为教师个人的继续教育成果。行政部门制定科学的实施意见,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成果与个人的设岗晋级、创先争优和评优嘉先等紧密联系。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人,都必须规范继续教育行为,才能达成有效的继续教育效果。

3.总结优质的继续教育成果

对教育主管部门来讲,教师继续教育必定是责无旁贷的拳头工作。要像抓基层学校教学质量那样,来抓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所以,必须有专人管,专人抓,并形成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尊重教师继续教育成果,结合县域特征,探寻继教特色,总结继教成果,表彰继教先进教师和先进单位,以激发教师参与“继教”的热情。

综上所述,农村教师的“继教”工作,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人,应该站在乡村教育发展大计的高度,正视问题,理顺思路,寻找出路,让继续教育工作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新媒体课程资源 英语趣配音 校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不仅明确阐明了“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渠道”的课程理念,还提出了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建议,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软件、手机应用软件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主要工具。在有条件的地区,很多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超越了常规媒体的限制,充分利用网络视频与音频资源,为英语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真实的语境。然而,笔者在乐山市进行国培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时,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网络课程资源很重要并经常使用的老师不到15%。使用网络资源是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的具体表现。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缺乏课程资源意识。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尝试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教研活动的策划

在课题研究的一年过程中,为了使本校教师认识到了网络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课题组成员在实验学校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1.研修主题。葛炳芳(2013)认为,“教研活动应主题明确,教研活动内容源于教学情景中的具体问题,充分考虑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英语趣配音是由杭州菲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英语学习手机软件,通过给1-2分钟的英语类视频在线配音的方式练习英语口语。该APP拥有大量难易程度不同的少儿英语视频资源,也包括各种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的视频资源。无论是教师,还是儿童,对英语趣配音十分感兴趣,但对于如何使用都很困惑。因此,课题组策划了一次以“英语趣配音教学实践”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2.研修形式。在研讨前阶段,先由执教教师上课,参研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观课议课,直观感受与体验英语趣配音的教学方式;研讨过程中,培训者(课题组成员)带领参研教师围绕英语趣配音教学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引起教师的思考甚至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最后,参研教师收获反馈,培训者围绕“新媒体课程资源”进行总结。

3.研修目标。结合研讨课的内容和本地区教师课程资源意识淡薄的问题,课题组期望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达到以下目标:通过学习,参研教师能够进行趣配音软件的简单操作;通过议课,参研教师能够了解趣配音教学设计需考虑的基本要素;通过讨论,参研教师能够了解儿童趣配音作品的评价方式。

三、教研活动的实施

1.研修前阶段。教研活动开始时,培训者说明活动主题与活动目标,提出课堂观察的具体要求,然后请执教教师开始上课。

(1)说课。执教教师简要介绍教材与学生情况,具体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手段等。

(2)上课与观课。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可以分为配音前、配音中和配音后三个环节。在配音前,教师创设语境让儿童理解新词汇“dress up, grown-up clothes, tons of, underpants, wake”、新句型“Why are you in …? Why can’t you …?”;在教师引导下,儿童认真看视频,感知与识别卡由和爸爸说话时的内心情感(提醒、疑惑、生气、哄骗和夸张等),识别单词重读、连读及爆破,并进行句型操练。在配音中,在同伴与教师支持下,儿童打开手机中的趣配软件,认真模仿与配音,教师引导儿童利用趣配音评价标准对自身与同伴的配音进行评价。在配音后,教师向全班展示优秀配音作品,并安排儿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最后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本次配音作业。

(3)执教教师反思。配音过程中儿童遇到最大的障碍是生词、语速与情感。为此,本节课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所有学生能正确朗读句子中80%以上的重音、停顿、连读与爆破;大部分学生能够感知卡由和爸爸说话时的内心情感,并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所有学生能够根据趣配音评价标准对配音作品进行评价;所有学生能够围绕本节课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从儿童所提交的配音作业来看,第一、二、四个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大部分儿童语速适中,能读出句子中的重音、停顿、连读与爆破,能根据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并能较好地进行角色扮演;第三个目标达成情况不太乐观,因为本次课是本学期的第三次配音学习,儿童对评价指标还不熟悉,但随着配音学习次数的增加,他们对评价标准会更加了解。

2.课后研修阶段。在此阶段,培训者组织参研教师围绕本次教研目标进行主题研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问题上。

(1)在选择英语趣配音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哪些要素?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选材是英语趣配音教学材料最关键的第一步,而教师已经习惯按着教材进行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与课题组展开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

1)儿童兴趣爱好。儿童往往对流行音乐、动画片、童话故事、电影等感兴趣,因为这些贴近生活,可以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满足感。而趣配音视频资源正好源于电影、动画片、童话故事、电视剧和歌曲的片段内容。例如:趣配音材料Today I will fly是根据深受小朋友喜爱的小猪小象系列图书拍摄剪辑而成。本材料语言简单,生动有趣、简单好玩,非常适合一般将来时“will”教学,可以让小朋友在笑声中学习语言与理解友情。

2)儿童语言知识与技能。为了迎合教学需要,教材编撰者编造的教材过分地保护学习者,地道与真实的语言缺失。然而,趣配音材料具有真实与地道的语言,所以难免有个别超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词汇和语法项目,但这并不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学习。例如:趣配音材料“小卡由去幼儿园”,语言真实、地道、口语化,出现了“so do I, daycare, gonna”等超出儿童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词汇,但是这并不影响儿童学习句型“I (don’t) want to …”。

3)学习目标与期望。在英语初学阶段,儿童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他人说英语,更想拥有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为了这一学习目标与期望的实现,儿童必须了解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连读、节奏、停顿以及语调等语音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选择合乎语音规律的材料。例如:在趣配音材料“小仙女与王子”中,语音现象合乎规律,连读、爆破与重音明显,且复现率较高。

(2)如何指导家长协助儿童完成趣配音作业?不言而喻,趣配音顺利进行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只要家L积极支持与配合,儿童才会顺利完成并提音作业。参研教师对此问题非常困惑,课题组成员根据实验情况交流了一些有益的做法。

通常情况下,家庭难以融入学校,家校缺乏全面且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实验前,我们建立“英语趣配音学习”QQ群作为家校交流的平台,吸引家庭参与趣配音活动中。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趣配音作品,家长与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儿童趣配音学习情况以及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需求与变化。交流与沟通的内容主要包括“配音作品提交、趣配音账号、上课问题、课前学习材料准备与请假问题”等。

(3)在评价趣配音作业时,需要考虑哪些评价指标?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成员与参研教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为了帮助儿童发现其趣配音作业的优点与不足,课题组编制了趣配音评价体系,其中包括基本指标、选评指标和评价等级三个方面(见下表)。其中,所有儿童的评价都要覆盖基本指标,而选评指标是教师根据儿童个人特点而选择。

基本指标 选评指标 评价等级

规定时间之内完成配音;不增减词;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语调自然、语言流畅;语音准确;元音饱满、发音清晰。 按意群停顿;连读自然;不完全爆破、失去爆破正确;能根据不同的角色,选择不同的语气、语调和语速;配音时,能根据内容,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 A(A+\A\A-)

B(B+\B\B-)

C(C+\C\C-)

3.研修后阶段。

(1)教师反馈。教研结束时,参研教师交流了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收获。有教师认为,他们之前一直想将趣配音课程资源融入常规教学中,在尝试过程中无从下手。但今天了解到了趣配音教学操作的基本程序。印象最深刻的是执教教师在上课中,让儿童利用配音评价标准相互进行评价。有教师认为,趣配音最难的应该是选材问题,趣配音APP软件中含有无数的配音资源,但是要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材料并非易事,他们希望课题组和参研教师以后可以相互分享合适的趣配音材料,以此减轻选材压力。有教师认为,班级人数多,如果在课堂上直接配音可能会导致课堂失控,因此建议课后进行配音。

(2)培训者总结。本次教研是利用新媒体网络课程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次尝试。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英语学习课外学习环境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形式也灵活多样。然而,国内儿童英语学习环境仍然局限于课堂,其学习材料主要是国家统编教材及录音,语言输入量极其有限,这无疑限制了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在利用新媒体课程资源时,教师必须考虑课程标准、教师与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话题、素材以及社会文化价值观等要素。在思考过程中,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会不断增强,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总结

在实施和贯彻英语课程标准的10多年中,很多教师利用英语新媒体课程资源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将新媒体课程资源应用于英语教学,无形中克服了英语教材的弊端。在实践中,教师体验到了新媒体课程资源的优势,课程资源意识逐步增强,从而促使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炳芳.关于学科教研范式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英语学科为例[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3,(3):7-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12篇

前言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际内涵是教师在日常实际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通信技术将每个学科的知识转换成特定的结构体,旨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进步。就目前我国教育现状来看,信息化教育在我国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对我国师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在面对现代化的教育环境下转变自己的角色。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含义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设计者,还要做信息化学习材料的传递者。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提升学生综合知识与素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适应这些角色的转变。在现代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以现代化教育为指导思想,教学环节也要融入现代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力量。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环境下,具备良好的现代信息化教学素质[1]。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

信息化教学在教师群体中的推广起于近几年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各项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对于信息化教学的重视。所以,信息化的教学可以说不是由教师主体进行推广的,而是由外部的力量进行推广的。有的学校大多有资历的教师年龄都偏大,对于教学中采用信息化教学还存在着抵触的心理。有的教师甚至认为,采用信息化教学就是让电脑主导的现代化教学取代过去黑板板书的传统教学,这样的观点是对信息化教学认识的缺失[2]。

教师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还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需要,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只是单方面将教学内容传递到PPT课件上,没有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扩大化。在教学观念以及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来说,距现代教学水平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

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其根本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在日常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3]。

1.信息化教学素养的培育

要培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具?w指的是提升教师教学中必备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运用能力,会使用Flash、PowerPoint等软件去制作教学课件,能够将多媒体软件转换成文字图像等资源成为教学必备的资源。

2.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升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综合能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学设计能力能够让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能够科学化的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有效的教学条件。提升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不仅要让教师熟练掌握操作各类计算机计算,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一定的教学设计经验。

3.网络教学课程制作的能力

网络教学课程是以网络表现为基础,将实际教学内容通过网络的表现形式来开展的教学活动形式。网络课程制作的能力对于有的教师来说要求相对较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软件使用以及搜索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模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4]。

4.提高教学认识,改变教学观念

在现代化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将教学的根本放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之上。要让学生成为现代教学课堂的主体,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让传统的教学课堂变得活泼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适应角色的转变,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的"学"。

5.加强能力培训,强化教学素质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以及课程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当下教师需要强化的教学能力,也是目前对教师培训的重点。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让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网络信息搜集整合以及课程设计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培训的方法可以通过相关学校之间的互访学习、参观交流,聘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知识讲解和技能的教授,切实提高教师信息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