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06:46: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匆匆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所在的中学对教师教案的要求和检查很是严格,每两周都会有一次统一的全校教师教案大检查,并划分出等级,列入年终考核范围。自实施这一制度以来,教师备写教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案质量也更好了,我也从中很受益,从其他老师教案那里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收获,自己的教案也设计得更为规范和认真了。
但是有一次,当我满心欢喜地把同行都认为不错的教案拿给您审阅,请您多多批评指正时,您却很冷淡地说了一句:“你的教案写得不少。”刹那间,我愣住了,望着您,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对您尴尬一笑,然后迅速逃到了自己的宿舍。
不知您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也许就是我的教案页数写得太多了,除此别无长处。其实我并不是想从您那里得到表扬和评价,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年轻教师,我更多地只是想跟您好好进行一下专业上的交流,得到您中肯的点评。
校长,您可知道啊,这可是我花费了很多心血完成的教案呢!除去学校规定的教案标准,我又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增加了一些适用于课堂的教学环节。这样势必就显得我的教案比其他老师的教案页数多了,可难道教案页数多了有错吗?
这之后,我足足有一周没有调整好心情。校长,您可知道我是多么的敬重您啊?也许您说这句话时是无心的,可在我们教师看来却是多么有意啊!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最高领导者,我们老师对您要求并不高,只是想跟您聊一聊,谈一谈,得到您一点有益的建议啊。
镜头二:校长,当您说英语单词不能连着写时……
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有公开课考评一项,规定每个学科组选派一名代表作公开课讲演,我有幸被选为英语学科代表之一。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还自费购买了一些公开课辅助教学设备,尤其把引以为豪的英语书法练了又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公开课获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可自己感觉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于是,趁课间休息的时间,我来到了您面前虚心向您请教:“校长,您看我这节课还存在什么不足吗?”您马上板起面孔,一脸严肃地说:“在我看来,你这节课有三点不足……第三,也是最明显的不足,你的英语单词写得太潦草了,英语单词怎么能连着写,你应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写,就像英语老师一样。”
校长,您知道吗?当听到您说英语单词不能连着写时,我的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凡是有一点英语常识的人都知道,英语单词可以连写的啊。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这么说,但从此我开始怀疑您的教学水平,也开始猜测我是不是什么地方得罪了您。在您面前,我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说了句“校长,其实英语单词更强调连写的”,便匆匆闪开了。事后,我怎么想也想不明白,您为什么会这样说。
镜头三:校长,当您说有的老师水平怎么这么低时……
作为学校唯一一名正规师范大学毕业的英语专业大学生,我来学校报道时受到了学校热烈的欢迎,您也向我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并马上给我安排了教学任务,顶替一位老师上两个班的英语课。了解这两个班情况时,得知课堂秩序和英语成绩很是一团糟,当时的我还有点犹豫能不能教好,但我自认为有您的支持,加上在大学时自己专业成绩还可以,便接受了这份挑战。
可谁知实际远比自己想像得还要差,由于前面基础太弱,两个班的学生根本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感觉。为此,我帮助他们学习。放英语歌曲、排演英语话剧、一对一辅导、周末适当地补习、家访辅导、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但期末考试的结果还是令人大失所望,我这两个班的英语成绩考了全校倒属第一。
然而,在年终总结大会上,您还是提到了这次考试成绩,尤其重点表扬了考试成绩好的老师,满以为您会对成绩比较落后的老师说几句鼓气的话时,您却说:“考试后几位的老师要注意了,自己也不想想是怎么教的,同是学校的老师为什么有的人成绩那么好,你却这么差。尤其一些自认为是科班出身的老师,更需要想想你究竟是怎么搞的,还正规毕业呢,成绩竟然倒着数……”
当您这样说时,很多老师都把脸扭向了我。虽然您没有明说,可谁都知道您是在批评我。是的,我没有教好,是要接受批评的,但校长您知道吗?这个时候的我更需要的是一份鼓励啊,尤其来自您的鼓励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4.培养学生同情人、帮助人的爱心,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下雨天,人们往往都是急匆匆地赶路,在慌乱中,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发生在雨中的一件事。(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
四、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文中哪部分内容使你最受感动?请结合具体词句谈一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1.孩子们帮姑娘捡苹果。“跑、捡、说、解、挥、站、喊”写出了孩子们捡苹果的动作。
2.过路人帮姑娘捡苹果。他们当中有年轻的司机,有白发的老爷爷。“伸、笑、跳、捡”写出了他们捡苹果的动作。
教师引导:急匆匆冒雨赶路的过路人,他们为什么也和孩子们一起帮姑娘检苹果?
(因为他们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他们被孩子们的行动所感染。)
3.姑娘的心理有什么变化?你从哪儿能读出来?
(着急、发愁——担心、焦虑——高兴、感动。)
4.出示文中插图,观察描述捡苹果时马路上热闹的情景。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五、小组自学,应重点完成以下问题
(l)“这一切来得这样突然,又结束得这样迅速”一句中“这一切”指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2)孩子们为什么唱着歌走了?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六、解决疑点
结合全文想一想,本文重点写雨中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开头两段要写景呢?
引导学生弄清:
前二段描写的作用:①点明时间。②突出了当时的环境,为下文姑娘撒苹果和孩子们捡苹果作了铺垫。③美丽的雨景和人们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融为一体。
相机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
七、理清顺序,练习复述
八、总结
让学生谈收获。(内容、写法、思想)
九、布置作业
1.把《雨中》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2.积累一些描写雨景的语段。
附:板书设计
一、备课中的困惑
1.备课流于形式。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区局精神,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上还要进行二次备课,理论上这是正确可行的,但到了具体的实施过程却往往事与愿违。
(1)不是每个教师都去备课,甚至有的教师连一节课都不备,虽然备课实行轮流制;有的学校在配备年级组时由于教师的能力、年龄等存在差异,备课的重任就落在年轻人得身上,甚至完全由他们代劳。这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备的课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其次,有的教师只是应付了事,随便从网上下载一个教案,一旦用这样的教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
(2)备课组形同虚设。由于学校小,全组的教师只有两三个,这样想搞集体备课就难了。有的备课组干脆就不进行集体备课,如果上面要查,就由备课组长造假,一学期写上几次就行了;有的备课组在吃饭、走路时两人一碰头,说了几句话就算集体备课了;有的组即使偶尔坐下来,那些没有备课的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思考过,甚至看都没看,他们能够说出什么吗?也许有经验的老教师凭经验可以说几句,但也不过是空话、套话,说了等于没说。多数教师因为没有备课,所以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即使别人备的课水平再低,再低效,他们也只能说“好”。
(3)不备课就上课,不按教案上课。有的教师由于资格老,凭着经验上课;有的教师照着参考书宣读;有的教师自以为水平高,看不起别人的教案,自己又拿不出个像样的教案,只能由着性子上课。这里面存在诸多问题。不备课就上课,甚至连教材也是在上课前几分钟才匆匆“钻研”,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义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发挥教师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教师不能把握重难点,不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教师教得糊涂,学生自然学得糊涂。
笔者认为,备课组应提前一周做好准备,讨论备好下周的课,而且要认真地对待。发挥众人的智慧,明确重难点,交流讨论突破的方法及要点;上课前还要写简案,原因就是要教者认真钻研教材,不能拿到什么上什么。
二、作业中的困惑
(1)作业多。现在的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谓是下足了工夫。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就日益沉重。有随一类教材发放的补充习题;有二类用书中的评价测试;还有本校的导学案以及各种试卷等。光前面的三类,语、数、外三个学科加起来一天就不知多少。
(2)作业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所出的这些作业,不能做到结合具体的校情、班情、学情,有的作业学生做不出来,交上白卷;有的学生都会,根本不需做,浪费时间。
(3)批改作业时,不注重分类、归纳、总结。还是上面所讲的,该练的不练,不该练的乱练。批改时就应该把学生错得多的题目整理、摘录出来再练,个别错的,单独辅导。
三、讲与练困惑
(1)讲的问题。现在的教师生怕学生不懂,拼命地讲,到最后学生还是不懂。这种教学方式必须要改变。笔者认为,讲一条让学生弄懂一条,讲十条弄懂十条,总比讲一百条一百条都不会的好。
寒风吹打着我的脸,我不禁心想:这都春天了,怎么还留着冬天那寒冷的模样呢?
在我们专注课堂时,雪静静悄悄地来了……也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看呀,窗外有雪!”一听雪这个字,大家的目光便都看向窗外,我望着那一丝一丝飞雪,心中激动万分,原来在冬天也难得一见的雪,却在春天与这个南方小城来了一个约会。
老师和同学们的视线都移到了窗外,老师放下手中的教案,同学推开手中的试卷,在老师的同意下一齐冲向了教室外的走廊。
走廊上立刻人满为患,有的人撑开雨伞到这来接雪花,我也伸出双手,雪好像会隐身,一到我手里就消失不见了,留下的,只有衣服上那一丁点的水。
一会儿,雪又消失不见了,正如她来的那样匆匆。
许多同学依然站在走廊上,一动不动地望着天空,依然不相信雪会这么快的离我们而去,他们还相信,雪一定会再来一次的。
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只见窗外没有留下一丝白雪,留给我的,只剩下了如此透明的雨滴……我摇摇头,以为自己刚刚是在做梦,可看着每个人的惊喜表情,又不像是假的,我只能在惊喜之余发一声叹息了。
美的事物总归是那么的短暂,我再一次向窗外眺望,雪什么时候再来?
(编辑:丹丹)
不可否认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教学活动,而高考语文卷中作文的比重较高,因此我们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反思作文教学,提高作文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作文 复习 有效性
高三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实在让人担忧。一方面是学生作文水平偏低;另一方面,近两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细则有了一些调整,取消了切入分,作文均分明显下降,大部分学生作文徘徊在四十多分,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不可否认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的低效教学活动,而高考语文卷中作文的比重较高,因此我们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反思作文教学,提高作文复习的有效性。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作文布置随意化
作文教学处于盲目状态,教师布置作文,缺乏整体性关照,上次与下次作文的联系很少。有的教师在上课之前才匆匆找一个作文题目,到班级一布置,就让学生写。长时间这样练下去,无专题,无针对性,无覆盖面,学生作文起色不大,教学效果也很差。
2.作文评改应付式
由于班级规模较大,语文教师工作量较大,很多语文教师还担任班主任,按照要求批改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这就形成了“作文讲评课缺少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随意性大”的局面。有的甚至给作文只打一个分数,就会发给学生了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3.小作训练忽略化
语文教师普遍重视大作文训练,轻视或忽略了小作文、片断作文的专题训练。有相当的学生一次一次地写作文,水平没有大的提高,就是因为某项能力得不到提高,写作文如果总是在某个环节上不过关,就会导致作文整体质量下降。这就必须有小作文、片断作文穿插训练的配合。
二、提高作文复习有效性的策略
1.系统备课,形成系统作文教案。高三年级备课组应有自己的系统作文教案,每次教案,应有专题,作文题目可以多积精选;整个系统教案应按《课程标准》《考纲》要求,专题依次排开,而且有相当的覆盖面。
2.认真备好作文课,加强评改的引导性。教师除了依据本教研组的专题教案,进行写作引导教学设计外,每次评讲作文还要有作文评讲教案。这个评讲教案应是在认真批改作文的基础上,结合此次作文的练习专题,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引导学生写作练习方向而设计的。
3.充分重视小作文、片断作文训练。 针对性是小作文、片断作文的最大特点。小作文、片段作文应该是专为解决大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教师要针对学生大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文章缺乏材料、不会据表达中心灵活运用材料、语言表达没有张力等精心设计题目、强化训练。
4.从作文的量和质上严格要求学生,保证作文练习、批改、评讲活动的时间。 教师要从作文的量和质上严格要求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当堂完成,不要让学生课后去做,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收缴。要保证作文的训练次数、字数及写作质量。
5.强调二次乃至三次作文。学生作文不合格,不能听之任之,要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进行个性化指导,直至其写出入格作文。这一点尤为重要。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自己能参透出某方面应该如何处理,下次作文时,他就会注意到这个方面,这样他的作文水平也自然会有所提高。
6.加强议论文的写作指导。2012年《考试说明》对议论文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在既往“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据充实”这一条。这可能是以前考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影响考生作文得分的问题。我们不能只简单地让学生知道议论文的几种格式,还要有意识训练学生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学生缺少的不是论据,缺乏的是如何使用论据。南通卷“负重与人生”作文,大多数学生都使用了司马迁的例子,但绝大多数没有正确使用。学生只是说司马迁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史记》,这一论据无法证明论点。只要稍微变通一下就可以了,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辱负重,终于有成。因此有意识强化这个方面的训练,哪怕是片段训练,对学生高考作文水平的提高都会有很大帮助。
白驹过隙,岁月催人。转眼间,20××年又匆匆而逝。作为我校规模最大的教研组,收获也是令人满意的。一学期来,在中学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我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分荣幸的被中学教研室评为“先进教研组”。
全组语文教师真正做到勤备课,勤写教案,大胆改革创新,切实贯彻好教学的“五个认真”和“三个有利于”。利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教会他们学知识的本领和方法。并且在业余时间里系统的学习了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理念,为了配合新课程改革,积极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己,我组掀起了学习教学理念的新。本期来的工作比较烦琐,现简要做一小结,利于以后开展工作。
1、第3周,举行了一次新教材、新课标的听课活动。叶媛媛老师和梅丽君老师两位开了公开课,全组成员参加,大家讨论非常积极认真。并且率先在初一年级组实行了集体备课制度。
2、第4周,新老教师结队:叶媛媛——陆文谦;钟芳芳——蔡丽芬。并且配合学校搞好新课程实验交流会。
3、第6周,举行了师生古诗词诵读比赛;我校唐丽芬老师代表学校到桐乡市参加比赛,荣获市级三等奖。
4、11月中旬组织了桐乡市阅读竞赛初赛,月底参加复赛,我校成绩卓著:初二年级15人参赛,11人获奖,市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初三年级14人参赛,14人获奖,省级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市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在农村中学名列前茅。
走了一段路,两人到了办公室门口。张老师掏出钥匙来,轻轻的打开了办公室的门,自己先进去,说:“银月,你到老师办公桌旁的椅子上坐下。”银月应了声,就慢慢的走到椅子上,坐下。张老师把办公室的门打开后向墙吗轻轻一推,门背的磁铁和墙上对应的铁块并和,固定住了。
张老师走到办公桌前,放下教案本,坐在转椅上,对银月说:“欧阳银月同学,你知道我这次叫你来是做什么吗?”
银月摇摇头。
老师继续说:“有一件事,是关于你的,请你做好心理准备。”银月听候,身体明显地颤抖了一会,停住了,又镇住身体,问张老师:“有……有什么事吗?”
张老师叹了口气,嘴唇微微张开了一个小口,但没有说话。银月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张老师。张老师看看银月的表情,不知是说出来还是不说的好。沉默了一分钟,张老师终于开口了:“银月,你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千万不要太过于伤悲,一定要坚强。”银月点点头,意思是说他知道。张老师叹了一口气,说:“就在几分钟前,你的父亲……”银月震住了,急忙问下去:“张老师,我父亲,他……他怎么了?”张老师接着说:“你父亲他……他因车祸,不幸去世了……”
话音刚落,银月的身体颤抖了,就像被=电击了一样,然后惊诧的站了起来。银月的下颚微微发颤,眼睛睁得老大。办公室里沉静了下来,这不是一般的静,而是死一般的静。
银月对张老师说:“老师,我爸爸他……你说他怎么了……”
张老师低下头,说:“你爸爸他……去世了。”
“呼”一阵风从窗户外挂了进来,无情的把桌子上的纸张吹得满天飞,似乎在为银月的父亲哭泣。银月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感受,感到身体在灼烧,痛苦在躯体中蔓延。“噗”的一声,银月跪倒在地上,嘴中吐出四个字:“老爸没死……”说完,银月的眼皮忽然变得很重,慢慢覆盖住了眼球。顷刻间,银月顺势躺倒在地。
“欧阳银月!银月!你怎么了!”张老师心慌了,不停地用双手摇动着银月的身体,试图把他叫醒。可是,银月无动于衷。“欧阳银月!”张老师大叫。这时,教导主任刚好走过来,听见张老师的声音,立马跑进办公室,放下教案本,直接问:“这位同学怎么了?!”
张老师急忙说:“顾不得那么多了,快叫校医,我背他去!”说完,张老师扶起正在昏迷不醒的银月,把他扛上肩膀,直奔办公室外。
张老师背着银月,教导主任跑去学生安全室。路过高一(4)班时,也就是银月所在的班级,同学们看到老师背着银月,不知怎么回事,急忙放下手中的圆珠笔,赶紧跟老师一路走去。所有人都连忙问:“银月怎么啦?”老师如实回答,同学们听了都惊诧不已。
“校医来了!”刚走到楼下,张老师和同学们就碰见了教导主任。
“快快,把这位同学送进安全室!刻不容缓!”教导主任大喊道。
“哎!”张老师好像接到命令一样,加快了脚步。
张老师背着银月,急匆匆的进了安全室。张老师放下银月,让他躺在床上。同学们都围在安全室外。张老师、教导主任和校医在里边照看银月。教导主任问张老师:“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吧,这位同学怎么会昏迷的?”
“教导主任,是这样的……”张老师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教导主任,包括银月的母亲去世,父亲车祸等等。听完,教导主任长叹了一口气,说:“这孩子,唉——这样吧,你先回去,我在这里照看欧阳银月同学。”“这……”张老师有些犹豫。“不用担心,你先去上课吧。”“那就拜托你了,主任。”张老师答道。
见老师走了出来,同学们个个追问银月有没有事。老师说没事,回去上课吧。
张老师带着同学们又回到了教室,继续上课,但这一节课,张老师上的一点也不踏实。同学们呢?也是,时不时还向安全室往往,希望能看到银月从里面走出来。可是,安全室里没有传来一点消息。
再看看安全室里,银月还是依然躺在床上,纹丝不动。校医无计可施,在没有办法之下,想把银月送到了加仑县第一人民医院。
校医背着银月,教导主任告诉张老师要把银月送到医院,张老师急忙让陈老师帮他代课,和教导主任、校医一起护送银月去医院。出了校门,校医立刻就拦下了一辆出租车,把银月放在车的后座上,和张老师看护着,教导主任副驾驶座位,还不时转过头来看看银月。这时,离银月不省人事的时间已经隔了一个小时,再不快些,情况就不乐观了。司机看着大家的脸色,会意,就把车开得比平常稍微快些,直奔医院。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手表滴答滴答的秒针跑动的声音震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终于,出租车在医院大门停下了。众人纷纷下车,校医抱着银月。这时,又一阵开门和关门的声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张老师首先回过头,看到那位出租车司机也下车了。张老师急忙说:“哦,不好意思,还没付钱呢。”说完就想掏出钱来。这时,那位皮肤黝黑的出租车司机说:“不急不急,我也想看看这孩到底怎么了,跟你们一起看看,挂号的钱,我包了。”张老师感激的说:“多谢,这位好心的大叔。”
1、结对初始,在师傅的指导下,对自身情况认真进行剖析,明确自身提高的方向和目标,制定了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和总目标。
2、xx年4月8日,我和李老师第一次到我们师傅于校长所在的学校——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听了师傅的课“linux软件包的安装”,内容比较难,学生的基础都还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基本能跟上课的内容,而我们没有接触过linux听起来就不怎么懂了。第二节课,我们一起去听了他们学校邱节老师的一节公开课。课题是“猜猜他是谁——vb分支嵌套语句使用”,听课的老师很多,课也上得很成功。这节课给我的亮点就是她把一节程序理论课分解在操作课中,让学生在操作中学理论,边学理论的同时也在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用“小助手”来发现和解决程序调试中的问题。最后,给不同程序的学生以不同程度的任务,让其自我挑战。课后到于校长办公室,聊了各自学校的一些现状情况及各自的任课情况和教科研情况。由于于校长第二天有事,我们不得不急匆匆地结束了这次杭州之行,虽然短暂,但也受益匪浅!
3、xx年5月4日—6日,我和李老师第二次杭州电子信息职业学校,参加他们学校组织的杭州市教坛新秀选拔教学周活动。在这三天中,我们听了计算机、语文及德育等相关的课,并且和于校长聊了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情况,考虑到下学期我们学校也要招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于校长给了一些建议。最后谈及由于于校长在本学期最后这段时间要忙于学校的招生工作,所以本学期不能来长兴指导了。
4、确定了研修班期间的教学研究课题“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捶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并完成了课题意向表,着手开始课题相关的前期工作,确保课题能顺利这实施并结题。
5、本学期上交的“基于沃客(work2.0)网站的项目教学法研究——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为例”课题获得湖州市中等职业学校xx年第十二届教育成果、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6、本学期共完成博客九篇,其中七篇是自己所写,两篇摘抄。从博客上的点击数来看,数量和质都不好,所以下个学期在博客撰写方面还要认真努力才行。
7、很好地完成了学校的教学、备课、听课、命题等教学常规任务,很好地完成了学校的“青年教师六个一”作业,县教案获校教案评比二等奖。
以上是本人对这一学期的“长兴中职骨干教师研修班”工作学习中的小结,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离要求还很远。比如未邀请到师傅亲临长兴指导,未来得及向师傅上一节汇报课,博客数量和质量不高等。所以在下一学期中,首先准备两到三节汇报课,请师傅来长兴或到杭州去上好汇报课,还要多听师傅的课,多向师傅学习经验。其次,多花时间写一些质量高一点的博客,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多反思,多改进。再者,按计划实施课题的研究,做好资料的收集及研究数据的采集,为研究报告的撰写打好基础,争取完成一项高质量的课题。
我的第一次讲课就这样突如其来,又匆匆结束。周日晚上,唐总说,《祝福》快结束了,下篇课文你就上吧。这种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还真是唐总一惯的作风。可却苦了我呀……
马上调整教案,马上整理思路,马上试讲,马上迎接那些个未知的孩子们,我的那一天几乎成了实习以来最忙碌的一天了。那种紧张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在我的预料之内,第一节课上得让我哭笑不得。再加上那天下午的我昏昏沉沉面对刚刚上了体育课的气喘吁吁的学生,后面还坐着那天似乎心情不太好的唐总,我的课也像极了南开暮春飘零的落叶,没了方向!第二课时,我果断不要老师来听,课堂设置了很多讨论,学生似乎还比较感兴趣,课堂氛围还不错。整篇课文上下来,唐总点评的一如既往的少的可怜,但句句精到,真可谓姜还是老的辣呀!讲完以后,那天似乎心情很好的唐总愉快地请我们吃饭,虽然只是教师食堂。但对于没见过世面的我们来说已经乐得像老鼠一样咯!!!
半期考试即将来临,但试卷还没定稿。南开一向自己命题,老师让我卡着时间做完,看一下情况。所以,三年没碰过卷子的我就这样硬着头皮做完了除作文之外的所有题,真是让我苦不堪言啊。我强烈恳求老师不要判我的卷子,但老师粗粗瞟了一眼,说错了三个选择题。我想,现在要是让高考,三本都没戏!
忙碌的一周,痛并快乐着!!
两个月的时间匆匆而过,东方xx的日子在脑中还十分清晰,四年的大学生涯以一名早期教育老师的经历来画上句点,回忆整个大学,都弥漫起了爱的味道。我是以一名早教老师的身份进入东方xx的,真正投入工作后却没有像所有老师一样进入课堂,单位根据我的特长安排我做前台工作。这里的前台是集咨询与销售于一体的工作,既要负责早期教育的专业咨询又要负责早教课程的营销,对员工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要求很高。最初,找不到头绪,看着那么多如花儿般美丽如阳光般灿烂的像春日和风拂煦下的草儿般生命力旺盛的宝宝们,除了爱与微笑,似乎不知道其他。每天看着那里的老教师忙来忙去,自己只能主动的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时候,还没有接受系统的培训,接待家长时,绞尽脑汁回忆自己大学学过的关于幼儿的知识,给家长介绍。晚上回到学校便拿出书本复习蒙台梭利,福禄贝尔、卢梭等有关幼儿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
我是个容易发问的学生,从书上看了案例与理论之后,并不是在心里画上句号而是打上问号,希望哪一天能够在现实中得到证实,我的求知路比较纠结,满头的问号。后来经过培训和观察逐步加深了对邢台东方xx早期教育中心的了解以及对自己工作的认识。感受最深的是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足。还有就是改变了一些对早期教育老师的看法。记得大学老师说发达国家都是学问很高的人才能从事幼儿的工作,因为一个人的早期经历会会影响他的一生。基于对早期经历对以后人生影响的重要性的认识,我没有怀疑过这一观点。
但现在我觉得,要做一名称职的早期教育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她学问有多高,最重要的是她的道德水平要非常高,要具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与诚心,真诚的爱孩子,耐心的指导孩子。现在国内的早教行业任职的老师学历普遍不高,早教上课模式是有一本专业的、现成的、细致的教案发到老师手中,老师照做就可以了,不需要有太多自己的东西,你需要有的就是一颗充满爱的心和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教案细致到什么程度了呢?细致到上课用什么教具,用哪句话介绍教具,用什么姿势去取教具展示教具。这种模式很实用。
所以让一个博士生来任职一名早教老师,从人力资源的角度讲,确实有点大材小用的感觉。不过,要用圣人的道德标准来要求一名早教老师是不过分的。工作期间我积极努力,虚心请教,与同事和谐相处,与那里的会员家长也建立了良好的情谊。辞职的那天一位妈妈知道我要离开,主动要给我写家长评议,宝宝一脸纯真的用小手拉着我,那位妈妈说,“我们都希望岳岳老师留在东方xx,我们邢台人欢迎你喜欢你……”我当时借故还有工作要忙就离开了,跑到小小的储藏室冲着低矮的房顶瞪眼睛,让眼泪回流。
不想让宝宝看到我流眼泪。出来后照样满脸微笑,忙碌着……宝宝和妈妈的认可不是对我两个月以来工作的最好鉴定吗?工作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妈妈,与她们的交谈中我对婚姻对生活对孩子对家庭对未来有了新的认识,也看到了这个世界另一番美好。
2010年11月13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因病去世,享年79岁。在之后的半个月里,网上掀起了一股追悼热潮,只要在搜索引擎中键入“范敬宜”三个字,各种怀念文章就会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出自范敬宜的学生、同事、亲友之手的文章,都对师者“老范”生前的用心执教、亲力亲为、尽职尽责津津乐道。
众人对师者“老范”的认可与敬重引发了笔者对“师德”的深度思考。《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身为教师,要铁肩担道义,传承时想;要脚踏实地,传授知识技能;要关注学生成长,及时为其解疑释惑。而师德,就彰显于师者启发学生心智、传授学生知识和解答学生疑惑的言行中。
范敬宜是一位好老师,他心怀两“爱”,师德高尚。他不仅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而且也对学生充满了关爱。若以此“两爱”为线索反观今日的高校教师群态,一些现象不禁令人担忧。
相较于范敬宜的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当今高校中一些教师的不负责任无所遁形:前者上课从不迟到,克服一切困难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后者“机动”地提前了下课的时间,常让电影成为“课堂主题”;前者每次都亲自准备长达数十页的详细教案,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后者让学生代做PPT,上课时只照本宣科;前者对于学生的作业都会亲自过目,逐一反馈,后者从不布置作业,平时也没有答疑辅导,只在考试前给学生“点题”;前者精心备课,有效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让学生学有所得,后者“临阵磨枪”,常常随口胡侃漫谈一些奇闻轶事,最后离题万里……对于前者而言,教育是一种使命,是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良心活儿”,但对于后者来说,教职只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只是一份工作。
今日高校之“怪现状”还不止于此,就拿师生关系来说,在高校广泛推行“导师制”的今天,一些教师由于过多关注自身的晋升和发展,“无暇”顾及学生的需求,导致了当今高校师生关系的两种异化。一种异化表现为:导师和学生互为“最熟悉的陌生人”,在平日的生活中各行其是,甚少交集,导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学期下来,学生只能“恨从未与之相逢”。另一种异化则是,师生关系变成了雇佣关系,导师不是老师而变身为“老板”,学生也不再是学生而被迫担起了“学术打工仔”的角色,在这种功利化的师生关系中,“老板”可以无视学生的发展意愿给学生分摊自己的课题任务,而学生迫于“老板”的权威往往只能忍气吞声。
高校中的这些“怪现状”自然有其复杂的现实成因,我们纵然也可将其理解为高校教师在承担科研、行政、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后分身乏术的一种无奈。但如果太多的“理解”使我们忘记了教师的专业标准,太多的“宽容”使我们丧失了对师德师责的坚守,渐渐习“异”为“常”,将这种捉襟见肘的失职当成常态时,培养优质人才、积蓄民族腾飞希望的夙愿于我们而言恐怕就只能是一种奢望了。师者范敬宜的辞世在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省思“大师精神”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对“教育家”的内涵进行更深入的思索和探讨。
师者辞世千人悼,只因师德馥郁撼人心,师心濯濯涤世俗,幸得师魂不朽复传情。愿逝者“范老”一路走好,愿师者你我继往开来!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谣言引发震惊中外大事件
说起“天津教案”,自然不能无视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传教活动引起的与中国官方、民间的利益和文化冲突这一基本背景。在这种背景下,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士大夫、官绅及一般民众与洋人教会之间的矛盾一直十分尖锐,“反洋教”一触即发。在士大夫、官绅和一般民众眼中,洋教自然是“异类”,有关其各种传闻一直不断。其实,早在列强还未侵华的明末,就有传教士使用拐人,将人杀死后拆割人的肢体、器官用以和药的传说。后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著作、魏源的《》,也有关于洋教用药迷人信教、挖华人眼睛制药的内容。以后,这种传闻越来越多。例如,有教会医院把解剖后的死胎儿浸于酒精瓶中,被谣传为“剖孕妇之腹,取胎儿制长生不老之药”。教会为临死儿童施洗礼,被传为“剖小儿心肝以制药饵”。1870年春夏,天津地区发生疫病,法国天主教育婴堂所收养的婴儿大量死亡,达三四十人之多。事实上,婴儿死亡的大量原因是育婴堂收留了许多本已奄奄一息的婴孩。这时,谣言在天津迅速流传,说是天主堂的神甫和修女经常派人用药迷拐孩子去挖眼剖心制药等等。而天主堂坟地的死婴又被草草浅埋,婴儿尸体又有不少被野狗刨出吃了,“胸腹皆烂,腑肠外露”,百姓见了更是群情激愤,说这正是洋人迷拐儿童挖眼剖心的证据。各种谣言越来越多,越传越广,信之者越来越多,人们的愤怒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群情汹汹的情势下,本应息事宁人的清政府却火上浇油。迷拐贩卖儿童向来就有,恰在此时,抓获了两名拐童罪犯。天津知府张光藻从外地赶回天津当晚对二犯提审,第二天便将二人处决,据天津府的告示说二人姓名为张拴、郭拐:“张拴、郭拐用药迷拐幼童”是实,更重要的是这张告示强调:“风闻该犯多人,受人嘱托,散布四方,迷拐幼孩取脑剜眼剖心,以作配药之用。”政府文件中正式写明了民间传言中的“迷拐幼孩取脑剜眼剖心,以作配药之用”,而“受人嘱托”更是不言即明地指向教会。
由于官府正式肯定了原来的传言,有关传言就更多,信者也更多。此时,天津百姓已经常三五成群聚集在教堂周围,愤怒地发表各种言论。就在这时,民众又拿获了一名叫武兰珍的迷拐犯。经天津府严审,武某供称其作案使用的迷拐药为天津法国天主教仁慈堂所供给。虽未经核实,但消息不胫而走,天津民众与士大夫群情激昂,乡绅集会于孔庙,书院为之停课声讨,聚集在教堂外的愤怒市民达万人之多。教民与普通民众不仅口角相争,而且抛砖殴打。
喧闹惊动了离教堂不远的法国领事馆,向来态度傲慢、不把中国民众和政府放在眼中的领事丰大业乖戾暴躁地迅速带人闯入天津府衙,要求地方大员崇厚、张光藻调兵镇压。遭到拒绝后,气极败坏的丰大业在返途中遇到静海知县刘杰,在刘杰与之辩论时,丰大业开枪向刘杰射击,射死刘杰跟丁。丰大业的开枪杀人行为自然激起天津民变。愤怒的数百围观百姓当即打死了丰大业及其随从,又冲入法国教堂,打死法国神父、修女、洋商、洋职员及其妻儿等计二十人(包括几名俄国人),以及中国雇员数十人,并焚烧法国教堂、育婴堂、领事署及英美教堂数所,酿成震惊中外的大事件。
临危受命
天津地方政府之所以在一开始以官府告示向民众指明教堂迷拐儿童、剜眼剖心制药,盖因朝中势力颇大的“顽固派”向来主张利用民意来抵制洋人。因在“祺祥”中立大功而深得慈禧信任的醇郡王奕,在1869年曾公开发表议论,主张:“设法激励乡绅,激励众民,贤者示以皇恩,愚者动以财货,焚其教堂,掳其洋货,杀其洋商,沉其货船。夷酋向王大臣拄告,则以查办为词以缓之,日久则以大吏不便尽治一省之民为词以绝之……若谓该酋以利诱民,使无斗志,亦可明告百姓,凡抢劫洋货,任其自分,官不过问”。他认为,这才是“收民心以固根本”之法。所以,这次愤怒的天津民众将焚烧教堂时,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怕事闹大派人将教堂前的浮桥拆毁以阻人前进,但以激烈反洋教著称的提督陈国瑞却派人重搭浮桥,并立马桥头为群众助威。
“天津教案”发生后,顽固派认为民众为保卫官员而杀洋人,说明“民知卫官而不知畏夷,知效忠于国家而不知自恤其罪戾”,可以乘此机会,把京城的“夷馆”尽毁,京城的“夷酋”尽戮。著名的顽固派代表、内阁学士宋晋奏称育婴堂“有装幼孩眼睛”,连慈禧太后也深信此点,向谕道:“百姓毁堂,得人眼人心”。尽管顽固派对政府决策有相当影响,但他们毕竟不会也不敢与洋人交涉,天津本属直隶,名重一时的直隶总督、洋务派重要官僚,自然是处理天津教案的最佳人选。在顽固派的影响下,朝廷开始态度一度强硬,曾下令说:“此后如洋人仍有要挟恫喝之语,务当力持正论,据理驳斥,庶可以折敌焰而张国维”,并表示要在各地作军事准备。
到天津后,经过一番认真勘查,确认迷拐、挖眼剖心等均系传言。如被指为教会装满婴儿目珠的两个瓶子,经清政府官员打开一看原来是腌制的洋葱。此时也即清政府面临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是国内强大的舆论压力,各地激愤的民众根本不相信这一结论,天津更是民怨沸腾;另一方面是来自列强的压力,事件发生后,法、英、美、俄等七国联合抗议,并以出动兵舰相威胁。
对民众,在《谕天津士民》文告中先赞扬“天津士民皆好义,各秉刚气”,然后,又针对他们在没有“迷拐之确证,挖眼之实据”情况下“徒凭纷纷谣言,即思一打泄忿”告诫说:“或好义而不明理,或有刚气而无远虑,皆足以偾事而致乱。”对法国,拒绝了法国提出的处死天津提督陈国瑞及天津府、县官员张光藻、刘杰三人抵命的要求,认为如此处理“我朝廷命官”太丢国家、政府的脸面,并以养病为名将张、刘二人放回原籍躲避风头;陈国瑞因有王奕保护而送往京城。
这时,清廷已急于解决危机,政策有变,总理衙门一日一催,且反指有包庇犯官之意。忙又派人将张、刘二人找回,录下口供,送押解刑部。最后,刑部判决将张、刘二人发遣黑龙江赎罪,仍未如法国要求将其处死,而“反教”最激烈的陈国瑞却“赖朝廷加恩保全,令仍回扬州治病”。而对法方提出的缉拿凶手的要求,知道难以拒绝,于是匆匆忙忙“缉拿”了20名“凶手”判决死刑,以抵被打死的20名洋人之命。其实,其中有些是已判决死刑的囚犯,有些则并无确证。对这种不讲证据的“一命抵一命”的作法,连他的门生李鸿章都不表认可,急忙去信劝阻。
朝廷使用危险的“两手策略”
在津案处理后期还未议结时,因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朝廷又将曾任两江总督多年的调任两江总督,由李鸿章接任,最后议结津案。曾经不赞同的李鸿章接手后,才感到自己原来的想法行不通,还真不能不“一守旧章”。只是由于被打死的20名洋人中人四人是俄国人,俄方此时只索高额经济赔偿并不要中国人“一命抵一命”,所以他只是将原判20人死刑改为16人死刑,其余如支付法、俄等国抚恤费和赔偿财产损失银49万两;派崇厚作为中国特使到法国赔礼道歉完全照旧。
“天津教案”使从“中兴名臣”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之鼠,成为举国欲杀的“汉奸”、“卖国贼”。协助曾处理津案的丁日昌也受到激烈攻击,被骂为“丁鬼奴”。而且,醇郡王奕等一群权要纷纷上奏,要求皇帝下旨讨伐洋教、惩处官员。困局由洋务派官员解开,但顽固派却得到一种“道义上的力量”,使洋务派在舆论上反成为国家、王朝的罪人。这也是慈禧的策略,最后的决定是由她拍板的,而且她后来也急于议结,但又要保持自己“重民意”、“惜民气”的“清议”,所以要“解铃人”承担责任,成为她的替罪羊。丁日昌曾感叹为朝廷办事的困难:“局外之人”不知“局中人”的艰难,自然容易附和不着边际的高论,而一旦事情失控,与列强决裂,“国家受无穷之累”,而局外只会空谈的人不仅不承担祸责,“反得力持清议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