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种植业社会实践

种植业社会实践

时间:2022-09-24 21:0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种植业社会实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种植业社会实践

第1篇

关键词:中职 现代农艺技术 作物栽培 项目式教学

作物栽培技术是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季节性很强专业课程,教学难度大,教师往往是按教材的章节,分作物进行系统教学,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实践教学和种植业生产实际相脱节。因此,笔者认为,要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及方法。紧密结合农时、农田、农事活动,遵循作物生长发育及生产规律,采用项目式教学是最有益的尝试。

一、项目式教学内涵

项目式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中得以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共同实施完整的“项目”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式教学按照目标职业活动顺序展开,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性学习,使课堂教学“工作化”, 体现了“理实一体、学用合一”,能够让学生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转移过程,建构职业知识和技能体系,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综合职业能力。

在中职运用项目式教学法时,要求项目的设计尽可能地融合多门课程的知识点,难度必须适中,符合中职学生当前发展水平;学校要能够配备“够用的工作设备”,创造真实的工作氛围;教师必须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应引导教学过程从可控课堂向自由课堂。

二、项目式教学实施要点

1.精心开发项目教材

项目式教学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相对独立项目,创设工作情景,学生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工作任务驱动,进行知识构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教学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由于现行作物栽培技术教材按理论的系统性进行编写,具有显著的学科体系特征,其教学过程和当地作物的生产过程、农事生产安排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因此,必须以“应用”为主旨,体现“工学结合”,以项目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进行作物栽培技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构,开发体现植物生产过程、时序化的作物栽培课项目教材,并将种植业最新工艺、成果融入项目教材中。要让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季节,做到作物生产上需要做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也就学习什么;教学内容就是作物栽培具体岗位工作,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2.科学选择课程项目

植物生产具有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实用性、生产的连续性、明显的季节性、严格的地域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项目选题时,应在综合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上,结合种植业生产的实际,选取主要栽培作物作为课程项目;每个课程项目由多个子项目组成,每个子项目由多个生产环节组成,把每个生产环节作为项目任务。如我们结合当地种植业生产实际,选择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玉米、棉花等六种主要大田栽培作物作为课程项目,分别称为水稻栽培、小麦栽培、油菜栽培、大豆栽培、玉米栽培、棉花栽培。水稻栽培技术课程项目由水稻的生物学特性观察、水稻肥床旱育、水稻分蘖期管理、水稻拔节期管理、水稻穗期管理、水稻收获等六个子项目。水稻肥床旱育子项目通过水稻浸种催芽、苗床营养土配制、苗床施肥、苗床灌溉和苗床病虫害防治等五个工作任务来完成。

3.认真制订项目方案

项目方案的制订直接影响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开展,决定项目教学执行的成败。在制订项目方案时,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实习农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土地面积、主要栽培作物、土壤肥力水平、设施设备、灌溉条件等。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由3至5人组成,负责一个种植小区。教师将项目任务落实到小组。项目的任务方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商讨制定,具体的工作细节由学生自行设计,教师一般只对项目涉及的主要栽培管理措施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完善学生拟定的生产管理日历,形成统一执行的范本。如在水稻旱育工作任务中,教师只讲授不同类型籼稻、粳稻不同品种的特性,提出水稻苗期对水、肥、气、热等环境条件要求及壮秧标准,然后由学生分析当时的气候、茬口等情况,制订育秧方案等,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在安排项目顺序时,教师应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先感性后理论。项目方案应简明扼要,内容包括项目任务、实施步骤、成果要求等。种植业具有特殊的季节性,教师必须创新授课模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生产季节安排项目的内容和顺序。教师将作物的生产历转化成课程的教学历,并随时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实际情况调整项目进度,使教学切近生产。

在教学中,我们的做法是:秋季学期主要安排油菜、小麦等秋播作物播种及育苗、越冬期管理等教学项目;春季学期主要安排油菜、小麦等秋播作物播种拔节期、花期及成熟期管理等及玉米栽培、水稻栽培、棉花栽培、大豆栽培等教学项目,按其大田作物不同生育期进行任务分段,学生边实践边学习,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学习过程,达到全面掌握作物栽培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目的。

4.科学组织项目实施

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己作为项目主导”的原则,做好项目的组织管理。作物栽培涉及土壤肥料、植物保护、遗传育种、农业微生物等多学科,仅由作物栽培的教师难以开展。

为保证教学效果,要求由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项目教学组,明确一名主讲教师具体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其他学科教师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项目管理。各学习小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遇到问题主要由小组自行研究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找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观察员、协助员和监督员,进行督促、指导、检查、解惑。指导主要包括对作物栽培新知识、新技艺的讲解及项目具体实施方法解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症结。要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引导所有学生自觉参与项目实践过程,每位学生都要承担相应的项目任务,分工协作,在各自小区内完成整地、播种、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销售等一系列作物栽培任务。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知道应当怎样做,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真正做到“理实一体化”。

农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存在较大的可变性,农作物生产周期往往较长,基于植物生产过程的学习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指导学生调整项目方案的设计,采取应变措施,保证项目任务完成。

5.严格做好评价与考核

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每一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对项目活动过程进行评价与总结。项目教学的评价一方面要看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另一方面要关注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学校成立由课程教师、学生代表和校外技术专家、种植专业户成立项目考核小组。评价采用自评、互评、综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自我评价主要依据自己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职责,所起作用、知识把握等方面进行,让学生自己衡量项目方案是否完善,是否发挥了自己主观能动性;小组互评主要是各组介绍组内项目的实施情况,比拟组间收获物产量、品质等方面差异,找出差距,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回答项目考核小组的问题;最后由项目考核小组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定作物栽培的综合考核结果。

三、实施效果

1.促进了工学结合

通过项目教学,学生全过程参加植物生产,实现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促进了专业技能的掌握,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项目教学以项目任务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践和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既感悟到自己在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际种植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又能大胆展现个人才华及发表个人见解,学生获得自主感、责任感,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围绕种植业生产中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真正掌握了植物生产、管理、服务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得到较好的积累及提升,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小组内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要经常沟通交流,拓宽了个人视野,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和合作,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和农民接触,了解到和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信息,加深了对社会和种植业相关工作岗位的认识,增强了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责任感和信心。

4.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评价者,由“说书匠”转变为“农艺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综合应变能力以及跨学科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种植业专业技能。促进了学校实训农场的建设,

5.产生了显著社会效益

项目教学的实施,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种植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笔者学校依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技术及智力优势,进行杂交中稻板茬直播提质提产栽培技术开发,初步形成了栽培技术规程,丰富了水稻板茬直播提质提产栽培理论与实践,促进了当地水稻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成奋华.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设计与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第2篇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xx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 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第3篇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xx同志?q“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XX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第4篇

还没来得及看它的名片,它又递上了它的简历。让我们来看看它都做了什么吧!

【创行比赛】创行每年都会举办数十次全国性的主题类比赛和研讨活动,全国近百支队伍都会相聚在国家会议中心。比赛冠军队也会代表中国参加全球的创行世界杯总决赛。创行项目的考评标准是将相关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因素纳入考虑,选择一支学生团队最有效地引导需要帮助的人群,应用商业和经济的理念以及企业家的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华北电力大学――绿色电力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牧民以往传统的煤油灯和燃烧牛羊粪照明取暖的生活方式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无法通电严重影响着当地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水平。

为此,华北电力大学创行团队自主研发了风光互补的发电系统,进行试点和调研后成立了公司,针对牧民对用电系统的反馈来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发明,解决了因为恶劣天气而造成的发电效率低和设备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并引入了割草机和水泵等生产设备,提高当地牧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经过大学生们的推广,当地牧民现可用电量从原来的0.18度/日增加到6度/日,提高了33倍,牧民们不仅能用电灯、电视,还可以使用电动剪羊毛机等设备。项目使牧民们的收入从4560元增长到18000元,增长近四倍。

中山大学――锦绣珠沙

广州大吉沙岛上大量蕉叶堆积和传统处理方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香蕉种植业的发展。锦绣珠沙项目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组织大吉沙岛村民利用蕉叶种菇技术,消耗过剩的蕉叶,增加经济收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盲盲仁海

项目组与NGO、残联合作开展电脑培训,将更多的盲人带入互联网世界。发展盲人测试员,为互联网公司和读屏软件公司合作测试其产品。培训盲人讲师,与NGO合作研发为盲人定制的工具和社区性APP来实现盲人的生活现状的改善。

河南大学――医启未来

团队与专家合作研发Radio-PACS远程会诊系统,在试点成功之后,推广至河南省其他县级医院,旨在缓解河南省县级地区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患者看病难问题。

哇,它的经历好丰富又有意义,小编已经决定抱它大腿了,让我们再好好看看它的名片――

【创行是什么】创行是一个全球性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商业实践社团,成立于1975年,总部设在美国,在全球45个国家共2000所大学拥有独立运行的学生团队。倡导大学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项目培养企业家精神,项目的成果将为社区带来可持续的商业利益以及改善的生活质量。

第5篇

这次三下乡的行程共有3站,毕节学院,兴仁乡化屋村和太来乡芭蕉村。在此之前,我们就已经前往贵阳市关井社区看望了3位孤寡老人,并进行了义诊。

x月15日,参观毕节学院和毕节实验区二十年成果展,我们了解到毕节试验区在二十年中紧密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还我们参观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验村,看到人民生活水平真正提高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x月16日,我们来到了兴仁乡化屋村,当地领导给我们介绍了该村的情况,得知化屋村曾经很贫困时,我惊呆了。如今的化屋村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房子修好了,粮食也有了保证,就是医疗条件不是很好。在下午的义诊过程中,很多的村民都来向专家咨询。领取药品时,村民们都会朴实地对我们说谢谢,有的甚至还拿出折得皱皱的零钱给我们,得知我们是免费看病发药后,村民们更是激动万分。

x月1x日,我们到达太来乡芭蕉村进行义诊。这个村子的人不多,大部分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给小朋友们发药嘱咐药量时,他们就睁着大眼睛看着你,仔细地听你说话。有的还问我们,能不能送一支笔给她们。因为每种药有限,有的村民没有领到药,但是我们也还是尽可能的把一些常用药分发给村民。村民们很是感动。

这次三下乡,我们共义诊了500多名村民,免费发放了金额为3000元的药品。我作为这次团队中的一份子,对能够参加这次活动并在活动中尽自己所学感到了一份特别的骄傲和自豪。短短的几天下乡活动,使我真正感受到农村缺医少药的一面,与大城市的物质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虽然我们国家搞建设、搞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但偏远的农村仍然是落后的,贫困的,作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我们任重而道远。尤其我们看到前来就诊的村民在得到简单的诊断,拿到药物后露出满足而欣喜的模样时,我的心是甜的,我知道自己所做的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同时也使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现在所能做到的是多么的有限。看着村民们因疾病折磨而痛苦的表情,那渴望求助的无奈眼神,我的心又是沉甸甸的。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直接面对农民群众,使我对医学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疾病,医学的服务对象是群众;救死扶伤,服务大众是医学的宗旨;减轻病痛,增进健康是医学的价值所在。这些情况,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是学不到的。它使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医学,使我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范文二

x月xx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xx同志?q“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XX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第6篇

随着2010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校也在奥运月(4月)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关心社会农业和农村、以及小康城镇建设,我校政治与社会学学院组织我校的四个理科学院(针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近两百名师生及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校团委、校医院等相关部门同志赴绵阳市三台县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在2010年4月22日下午2点,即将要参加实践的全体成员在新校区同辉堂举行了出征仪式,出征仪式由负责组织此次社会实践的段吉福老师主持,段老师交代了整个社会实践的行程,以及社会实践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并定于4月25日—26日正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4月25日早上8点左右我们开始了此次征程,所有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师生从新校区出发,一共四辆校车。在经历近4小时的路途中,我们计科学院的带队老师商健老师为了活跃气氛,他还在我们的旅程车上组织我们对唱歌曲,哼小调,这样我们便有了一个欢乐而美好的环境,也让我们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直到中午12点,我们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绵阳市三台县。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先在天汇宾馆统一进行午饭,午饭后就进行住宿分配,由于我们人数太多的原因,我们被安排在了两个住宿点(天汇宾馆和三台大酒店),本着同一个学院同住宿的原则,我们计科学院,生科学院,化环学院及部分其他成员被安排在了天汇宾馆,电信学院和部分同学及大部分老师被安排在三台大酒店,但是我们就餐吃饭的地方是在同一个地方(天汇宾馆)。之后,我们便正式开始了接下来的实践工作: 

第一站:三台大酒店会议厅 

4月25日下午2点,我们按原先计划的时间如期地进行了听县政府关于“三农”的报告。三台县领导兰劲主任、我校教务处领导、政治与社会学学院领导及我校部分老师出席了报告会;同时全部师生听取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三台县兰主任进行了重要讲话。首先他讲解了三台县的历史: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北邻绵阳,南连射洪,西靠中江,东接盐亭。省道绵(阳)渝(重庆)公路和成(都)南(充)公路横贯全境。三台是四川19个百万人口丘陵大县之一,幅员面积2661平方公里,辖63个镇乡(其中镇41个、乡22个)、全县总人口148万,其中城镇人口25万,农业人口123万 , 耕地面积124.5万亩。 所以三台是农业大县,农副产品种类多,产品量大,加工资源丰富,先后被列为四川省和全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柑桔、麻类、油橄榄、麦冬等的生产基地县,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分别排名全省20强和全国100强县之列。 县城位于潼川、北坝两镇,城区规划面积20.4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平方公里,城区城镇人口10.2万。三台历史悠久 , 自西汉高祖6年(公元前2XX年)设广汉郡妻阝县始,隋唐为梓州,宋、元、明为潼川府,清置三台县,至今已历2200多年。古老的三台在唐与成都齐名,为蜀地第二大城市,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享有“川北重镇、剑南名都”之美誉。 

之后,兰主任对“三农”进行了 重要 阐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和目标,作为农业人口大县,农民增收困难 ,这 已经成为当前三台县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之一。 一 、三台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 二 、当前三台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 1、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 ; 2、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 ; 3、县城工业发展才起步,乡镇企业部分停产破产。 三 、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 。为了 有效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必须 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 , 同时加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的投入,加大扶持力度,调整农产品结构,实现跨区域就地转移。1、以城乡产业统筹为中心,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步伐 , 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把农村中小企业发展与农业产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一些农村亟需的第三产业(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一是重点建设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开拓农村资金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二是把交通、通讯、保险、金融、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行业作为发挥重点;三是要发展农村房地产和旅游等新兴产业 , 发展农业产业化以及系列社会化服务产业。走农村新型工业化道路 , 农村企业要接受城市工业的扩散和辐射,发展城市配套产业,避免城乡工业结构雷同。大力发展有区域资源优势、传统工艺和特定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 2、 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以现有的建制镇为重点加以发展,使之成为农村经济中心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地区。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结合起来,利用当地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形成合理的城镇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以工兴镇,以商贸旅游兴镇,带动块状经济发展,繁荣小城镇经济。以农村小城镇依托,以农村工业化为内容,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 走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 3 、以劳动培训为重点,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拓展农民就业空间 。 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民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质量。因此,必须增加对农村劳动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力度 ,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一要在农村努力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要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推广适用技术,提高农村劳动力知识技能素质;三要继续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四要搞好上岗前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经营的合格劳动者。 4 、以公平待遇统筹为核心,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维护其合法权益 。 要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城镇 ,政府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迁徙和就业的种种限制,除了户籍制度外,还要逐步消除住院、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养老和子女上学等各方面对人口迁徙和转移就业的制度障碍。6、以土地合理流动统筹为根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组合,保证土地经营制度的长期稳定 。 土地是维持家庭生计的最大保险,拥有对土地很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长期保留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使农村形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是当前保持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共2页,当前第1页1

我们师生给了三台县最热烈的掌声,最后随着学校赠送了三台县一面锦旗,接近一个半小时的“三农”报告会在我校老师的讲话声中结束。

第二站:三台县永新镇斩山村 

听完“三农”报告会后,大约下午3点半,我们便马不停蹄地乘专车抵达了位于三台县永新镇的斩山村, 这是三台县的一个示范新农村,这个村子几乎几千余亩的土地都种上了优质米枣树,可惜的是我们去的时间不对,因为现在看不见它结的果实,只是看见一片绿莹莹的,美丽极了。我觉得这里好象一个世外桃源,这里每户都有水泥马路相连,除了马路和住户,看见的只是米枣树。据永新镇镇长和斩山村村长介绍,这种米枣具有皮薄化渣,香甜味美的特点。年产量500吨左右,全部做成礼品盒包装,销往成都、重庆、绵阳等地,年年供不应求,农民们每年能有5到10万元不等的纯收入,这在三台县也是独一无二的种植业示范新农村,在全国也是少有。 

也许这正是现在从旧农村到新农村的转变,这也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及其有利的条件,也只有这样为国为民的大改进,才能使群众更好地过上好日子。  

第三站:三台县城解放街 

参观完了示范新农村,下午4:30分我们回到了三台县城,因为我们还将要去参观当地的和谐社区和惠民帮扶中心。在解放街的和谐社区,这里与其他地方别具一格,因为这里有大片为群众服务的政务公开拦,公开拦上几乎含盖了当今群众关注的所有内容,比如:有关计划生育,社区经济概况,一些医务医疗服务等内容。在和谐社区的内部办公的地方,我们亲眼目睹了他们的办公过程,其中最让我影响深刻的是那个“爱心超市”,听那里的办公人员说,如果谁有困难,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后免费在“爱心超市”领取物品;还有这里的居民图书阅览室,健民技术学校等一些办公单位,像这样的单位确实是作为一个强县的亮点之处。在我们参观时,同学们也是主动与讲解人对话,甚至有些同学还采访了一些办公人员及在当地的群众,他们对政府这样的服务表示很满意。然而,当我们到达另一个地方——惠民帮扶中心时,那里的工作人员早已经做好了迎接我们实践队伍的准备,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三台县惠民帮扶中心于XX年年5月成立,办公大楼及其设备均为三台县委,县政府所划拨。帮扶中心现在设立了多达数二十个惠民服务窗口和惠民服务地。为困难群众就医、就业、助学、助残、购物、法律援助、妇女维权等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其中还专门为群众设立了惠民求助热线5333929。惠民帮扶中心针对困难群众的实际需要,派出服务队进行上门服务;惠民图书室和阅览室为群众提供了精神粮食;建立惠民网站,实行网上惠民求助等服务。 

第7篇

关键词:乡土地理 实践活动 研究性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学校和社会的关系,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乡土地理能帮助学生认识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笔者发现,乡土地理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非常突出。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重点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和“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个概念。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结论的一个过程。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由于从下面初中学校升上来的学生良莠不齐,有的学生以前地理学得很好,对地理很有兴趣,高一地理刚开始的宇宙环境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而且理解起来很省力。但相对于那些初中地理课程没有开设或者是开而不学的学生来讲,刚一开始学习地理,感到无所适从,有点茫然不知所顾的感觉。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补充,或者是精心设计浅显易懂的教案,来增加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这时,研究性学习的介入刚好为地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缓解的平台,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加深对地理的了解,逐渐理解地理,认识地理,喜欢地理。那么在研究性学习选题的过程里面,乡土地理适时的介入,为学生创造了很好的舞台背景。

一、乡土地理的“亲和力”

研究性学习研究什么?学习什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一些刚刚开设研究课的学校,这是一个摆在首位的任务。不光学生,连有的教师也感到有点棘手。这个时候,不妨从学生、老师都很熟悉的乡土地理入手,如组织学生调查周围地区的气候、地形和水文等自然地理状况,也可以研究本地农业、工业、旅游业,或者是环境污染的情况,其他诸如语言的变迁,人民的风俗,社会治安,老年人口的安置等,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我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知识点时,我引导学生回忆每天早晨上学时,天是否亮了,冬天和夏天有无不同,来分析北半球夏天和冬天日出时间的变化。一位同学主动起来说:“冬天早晨上学还是满天星,而夏天时候太阳已经很高了。”这个知识点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解决了。而我也发现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再比如,在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知识点时,我就让学生回忆邳州冬季和夏季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学生分小组讨论并相互补充,这样学生就得出了冬季干冷夏季湿热的气候特点。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加深了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身边的环境,让学生在自己一直以来生活的环境里面,土生的乡土里面去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习地理的乐趣,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二、乡土地理的“全员参与”

目前很多教育界的专家提出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中有很多都强调学生的探索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在乡土地理有关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学生适当的启发,合理的分组,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比如,我在讲述“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课题:“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问题产生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学生很感兴趣,周末好多同学进行了实地考察,都如期上交了调查报告。其中一个小组就结合邳州徐塘电厂的例子,首先介绍徐塘电厂处在邳州市西北方向,位于京杭运河东岸,城区河流的上游河段,然后分析指出电厂的位置不合理,并且说明布局不合理的理由:处在冬季风的上风向,会造成大气污染;处在河流上游,对水体也造成一定的污染。课堂上,我点评这篇报告还表扬了这个小组。我就通过带着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这种联系身边的地理教学,充分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热情,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地方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乡土地理的“泥土气息”

研究性学习体现的是让学生面向整个生活和整个世界,“自然即课程”,说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括了一种校外课程的理念。打破教室的局限,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去亲近大自然,去体会泥土的芬芳,何尝不是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呢!在讲述“农业生产”时,我就结合邳州银杏和大蒜种植,引导学生分析其区位优势。身边熟知地理事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自然的怀抱里自由地徜徉,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乡土地理的“泥土气息”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这样的学习,每一课都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

四、乡土地理研究性课题举例

1.当地有没有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果有,探讨该问题产生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你的家乡有哪些资源优势?目前的开发利用状况如何?

3.调查家乡一片荒废的土地,探讨其原因,并提出整改的意见。

4.观察周围地区的交通状况,有没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5.找两幅不同时期的家乡地图,对比地理要素的变化,结合面积、人口等分析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6.家乡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

第8篇

在今年暑假我的心情无疑是激动和兴奋的,我之前就听师兄师姐谈起过这个活动,一直记在心里,非常希望能亲自体验一次,而刚刚好会长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我默默告诉自己要好好干,让这个暑假过得有意义。

今年的三下乡活动,我是报名做舞蹈老师,当时我带着三个问题去下乡,分别是“我能为当地群众留下什么?”“我能为这个团队留下什么?”以及“我能为自己留下什么?”。这三个问题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每一天的活动过后,我都要问一问自己这三个问题。那么接下来,我就从内容、团队、个人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

首先是内容。我们今年实践的地点白石镇东圳小学以及富林寨塘小学,由于实践的地点有两个,所以队伍被分成了两部分,种种原因我参加了由林德成带队的小组来到白石小学里开展活动。

从第一天的拘谨,不知所措,到慢慢融入学生当中,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喜爱,期间的过程艰辛曲折,也让我感触颇多。通过参与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我懂得了一些对小朋友健康有益的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了一些跟小朋友交流的技巧,对之后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不少便利。通过和老师沟通,以及协助义教组成员师兄上课,也了解了上课形式,需要考虑的事情等。而通过与小朋友一起游戏,做早操,唱歌等,了解了小孩子的兴趣爱好,以及一些简单的儿童心理,对于我对本专业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在最后一天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孩子们都拼命朝我们挥着手,依依不舍地问我们明天还来不来,感动之余,是一种莫名的满足感。这几天下来,收获最多的,其实是孩子的热情以及天真灿烂的笑脸,他们永远不会吝啬他们的笑容,只要你给予他们足够多的关注和爱心,他们也会用真心来回报你。

接着是团队。这次三下乡的队伍总共有16人。其实一开始说了要分组,到真正开始工作的时候,组于组之间是没有界限的,往往是大家围在一起谈论或动手,效率很高,而且充满欢笑。遇到困难或者计划变动,也是一起想办法解决。在这样的团队里,我感觉到一种家的温暖。队伍里每个人都很优秀,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和这样的一群人一起工作,说实话,我感到很有压力。我能做点什么?我有没有做错什么?我常常担心这两个问题。到后来干脆不想了,就干吧,那里需要我就去哪里,能帮得上忙绝不推脱,即使只是帮别人提下袋子,装下水也可以。也许是这股干劲让我得到了队员的认同,让我工作起来更有热情。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开一个交流会,大家总结这一天的工作,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

从每一个成员的发言中,我总会得到许多有用的东西。还记得邱娣师姐说过,只有当你全情投入到一向工作中去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做好它。一个好的团队的组成,首先需要每一个成员的投入,我觉得我做到了,所以三下乡的每一天,我都过得非常充实。

最后是我自身的一些感悟。以前大家眼中的我是一个死板又不苟言笑的人。但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我发现自己还有这样不同的一面,原来我可以很幽默,原来我的肢体语言可以这样丰富,原来我也可以这样有亲和力。每一天总能发现自己的改变,这种感觉是从未有过的。都说人的潜能是被激发出来的,我从未像现在这样信过这句话。如果没有这次“三下乡”,也许我还是那个呆板的我。

另一方面,“三下乡”也将我的缺点暴露出来,比如做事不够细心,不够稳重,说话不懂得拿捏分寸,口无遮拦等,在工作中给其他成员添了不少麻烦。在老师以及师兄师姐的善意提醒下,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今后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加强。

想说的其实还有很多。老师的叮咛,队友的关怀,小朋友们的喜爱,这几天的感受更多的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但它们确实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难以磨灭。非常感谢组织为我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能够参与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到这么多在课堂上所无法学到的东西,让我的暑假过得有意义。今后,我也会带着饱满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我未来的道路上,迈步前进!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二)

x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xx市xx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江*同志?q“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xx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4、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

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三)

三下乡结束了,我们带走了九天九夜的回忆离开了白沙小学,这个我们都曾经向往的地方。出发前,我们忙忙碌碌地准备了一大堆东西:教案、活动宣传资料、晚会节目。一边是忙碌的准备,一边却是无限的期待,想象我们近十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会是怎么个样子,白沙村风土人情会是怎么样的,小朋友们会是怎么样的。在来到这里之前,看到队长来踩点时照的照片时,一个感觉就是学校很破烂,对于照片里的小朋友没有什么概念,可是,经过了和小朋友们近十天的交往再来看这些照片,能够吸引我眼球的只会是小朋友们带着笑容的脸孔,看到每一张脸,就会回忆起他的名字,他的性格,我和他所发生的事,乐在其中。九天的时间对于漫漫人生来说十分短暂,可是,这能留给我的回忆却是十分多姿多彩。

在白沙小学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地有规律,但又是那么地惊喜不断,每一天都有有趣的事情发生,开学典礼,趣味运动会,寻宝游戏。每天晚上都要开会,排练节目,再加上洗澡洗衣服等个人事情,我们都到很晚才睡觉,但我一大早便要起床,开始我们的新一天,上课,买菜做饭,休息,开会,排练。

可能是那么近十天的时间不至于让我们造成有日复一日的枯燥感吧,这样也挺不错的,给我们留下了的是无限的怀念而不是厌烦,是期待我们离开的日子不要那么快来而不是等待着离开的日子。

除了小朋友,我们还认识了三个好朋友。文锦、文鑫、伯乐,他们都是已经从白沙小学毕业的,但还是回来听我们讲课,由于年纪的原因吧,我们在几天内就和他们成为好朋友,无论是去做“食品安全与卫生宣传”,还是搞“告别晚会”,他们都尽心尽力地帮助我们,我们一起冒雨收拾东西,一起吃饭,一起玩,他们还给我们当向导。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们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做这么些事。认识他们是我这次活动的收获,相信我和他们这几天结起来的情谊不会是只是维持那么的几天,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来到白沙小学,是多么的一件让我们兴奋的事情,可是,老天爷却是在特意的让我们失望。我们在白沙村呆了的近十天,几乎是天天在傍晚放学时,就是我们结束了一天忙碌的教学任务正准备开始活动活动时下起雨来。白沙村的男孩子都是十分热爱篮球,而且村里就有一个正规的篮球场,可就是每一天的“及时雨”让我们没能和村民们打上一场正式的球,又一次我们的球赛才刚开始没多久又是下起雨来,像是存心给我们找茬。可我们却打了一场不是很正式但却十分有趣的球:雨中篮球。我们全部都光着脚,不管雨怎么下,地怎么湿,我们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篮球赛中。由于地滑,还有几名队员不小心摔倒了,还好是没什么大问题,这为我们这场篮球赛增加了几分乐趣。最后由于体力跟不上,我们还是败给了白沙村民,不愧是热爱篮球的村庄。

第9篇

转变角色,加强学习。一是放平心态,端正态度。以村民身份去定位自我,深入村里体会农民疾苦,将农民切身利益与自己本职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积极投身工作,锻炼自己。通过参与远程教育设备维护与使用、“新农保”和“新农合”、秋季秸秆禁烧、脱贫攻坚台账录入、村“两委”换届选举、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等工作,积累宝贵工作经验。三是努力做到“五个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村民学习、向领导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事学习。不轻视小事、琐事,不害怕重复、无偿,不拒绝平淡、平凡,力所能及为村民服务,不挑大小,注重总结与积累,更加注重用心学习和踏实工作,加强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工作协调能力,经过几个月的工作锻炼,能够很好地协调村居和乡政府之间的工作,保证村上工作如实上报,乡镇任务顺利下达。

融入农村,深入群众。新洪村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少,农业生产设施相对落后,以传统种植业、零散家庭养殖业为主,经济效益低下,增收困难,村里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留下的大多是年老妇幼人员。经过对村情民俗短暂的熟悉后,我主动向支部书记请求,参与到各类村级事物中去历练。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了解农村人的艰辛,能设身处地的为村民着想,我能用更实在的语言与村民们交谈,用踏实的行动参与各项工作,不嫌脏,不怕苦,不怕累。一个村委会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面临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繁琐的村居事务,想要融入其中,就必须低下身来向农民群众学习,尤其是向本村的老党员老干部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寻找融合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处理农村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服务农民群众的思路。

尽职尽责,亲力亲

为。在近半年的工作中,我立足实际,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尽职尽责,努力成为“党员群众的贴心人、方针政策的讲解员、致富信息的传递者”,逐步实现从学生到村民再到村官的转变,发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为群众办实事。今年我参与负责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和人口普查工作,工作的复杂和任务的繁重既是一次很好的学习锻炼机会,也是对我工作能力的检验。繁琐的农村工作对于我来说,是与村民互相交流、增进互相了解的机会。通过这些繁杂的工作,一方面增进了我与村民的感情,村民们把我当成村委会的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当成一名普通的村民看待,这对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我对新洪村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对全村的村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完善我村的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不足

回顾自己到村任职以来的工作,虽然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

1、思想认识不足。刚踏上工作岗位,缺乏社会实践,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常遇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很多东西要自己去体验,不能纸上谈兵,停留在口头上。只有提高自己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各种 1.积极探索发展高效农业

“规模化生产,市场化导向,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这是泗洪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为抓手,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为理念,推进农村农业高效、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新洪村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重点支持发展种植养殖业,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据新洪村实际,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以此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2.努力培育新型农民

农民是“三农”的主体,是新农村的建设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新农

村建设能否持续有效和谐地发展。而目前农村农民普遍存在文化层次偏低,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新洪村1000多劳动人口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未达到初中文化水平,这是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的主要根源。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将大量农村劳动力迅速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就需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平台、职业教育学校等有关部门进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普及农业实用技术,搞好生产服务。通过园区建设、基地建设、试验示范等形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

3.创新完善村庄建设

努力争取“新洪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及康居示范村建设项目。目前,全村的大多数住房都是陈旧的砖瓦房,迫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设质量品位高、村庄特色明显、基础设施配套良好、环境整洁优美的农村集中居住区,任务迫切而意义重大。“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在新洪村河道开工,可以考虑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这一契机,发展本村的观光农业。

4.发展创业项目,带动村民创业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反观其他乡镇的大学生村官,他们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创业项目搞得也是有声有色。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主动向已经开展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学习,集思广益,积极开展创业项目甄选和实施,进而带动村民创业致富,这是我们新的一年的重要目标。

5.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一名新选聘到村的大学生村官,我要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开展村级各项工作;认真了解村情、民情,及时掌握基层工作动态,切实维护村民利益,成为促进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利用熟悉电脑操作的优势,通过网络和远程教育为村民提供技术信息、市场信息、致富信息,关注群众需求,立志打造一个“使党员干部长期受教育,让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平台,为农村科技致富提供智力支

撑;积极投身农业农村工作,协助村委会开展政策宣传,提高处理基层复杂问题的能力;利用自身较强的民主法治意识和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积极主动作为,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活力,给农村带来新的观念和信息。

第10篇

以前逛超市只看商品和价码,从没考虑过其布局、运营之类的东西。在巡查前期简单的“培训”中,我第一次得知,超市的货架一般分普通货架、端架和堆头。在五层的普通货架上,第三、四层是最佳的商品摆放位置,顾客不需要过度地仰头,也需要弯腰或下蹲便能看清商品,所以,这两层摆放的商品应该就是超市的主推商品,当然商品厂家提供给潮湿的经费也要多。对于堆头,特别是促销商品的堆头,更有彩旗、气球、围档等渲染气氛之说。一般说来,一个堆头的大小是1米*1米或者1米*2米,更大的1米*3米或者2米*2米的比较少见,如果超市有这类堆头的摆放,那么其摆放的商品必定是促销商品的重头戏。(当然这是对于滨州市而言,不同城市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不同。)

从对我们进行简单“培训”的张裕葡萄酒公司销售部经理口中,我大概了解到,超市促销用的堆头、围档以及颈标(针对酒水)的经费是由厂家提供的。而我们这次巡查的目的就是为张裕公司提供各超市促销的真实情况(如堆头大小、端架个数、促销人员数量及表现等),以便将结果与超市呈报的数据进行对比,来决定下一年度是否继续在该超市促销商品。

上面提到促销人员,使我想到,促销人员数量及表现能特别明显地反映出该超市的经营状况。如沾化县的新合作购物广场,张裕葡萄酒的堆头是两个1米*2米,而促销人员有三个,每个促销人员对消费者都很热情,即使是对学生身份很明显购买酒水可能性不大的我。滨城区的银座一店、二店也都如此。这类超市总能让人感觉到其蒸蒸日上的大好前途。而在惠民县的德达鑫超市和博兴县的新世纪超市,张裕葡萄酒的堆头只有一个1米*1米的,现场无促销人员,看上去经营很萧条,而实际上几乎也是这样的。

关于促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产品的摆放。就张裕葡萄酒来说,在普通货架或端架上,如果颈标悬挂不齐甚至酒瓶东倒西歪或者落满灰尘,不管促销人员多热情地推荐,消费者早就打心底里否定了这个商品。当然,出现这种商品摆放情况的超市,其促销人员一般不会太热情,甚至可能没有促销人员。

另外,这次巡查还带给我远超出超市经营之外的知识。

首先我第一次弄清了自己已经生活过十九年的滨州市的布局:沾化县和无棣县东西毗邻,在滨州市的最北面,北临渤海。从无棣县一路往南依次是阳信县、惠民县和邹平县;从沾化县往南是滨城区和博兴县。博兴县和邹平县就像滨州市的两条腿,两“腿”间是淄博市的桓台县。

走过个县区的大街,便能明显的感觉到它们彼此之间不同的人文气息,当然还有经济发展水平。

除去繁华的市区不论,六县之中给人感觉最好的当属经济最发达的邹平县。07年邹平县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十九。坐上去邹平县的县际班车便感觉到一点奢华,其班车是六县班车之中最豪华的,车上的邹平人总让人觉得他们有一种傲气十足的优越感,这大概就是物质上的充裕在精神上的反映了。

第一次到邹平县城,隐约能看到一点大城市繁华的气息。走过其主干道之一的黄山二路,便可发现其经济发展水平绝不只是略高于其他县。肯德基、一条街三座大型购物广场是其他县城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邹平县的发展方向完全超越了县级而朝向市级。

众所周知,人们在满足生存资料、发展资料需求的基础上,才会追求享受资料的消费。走完黄山二路,我很惊讶地发现,这里的鲜花等装饰品特别畅销,而这类商品在我所在的沾化县几乎被列为了奢侈品,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劳苦大众没有闲情逸致去买束鲜花来欣赏。这是让人心寒的差距。

比较邹平县和沾化县,出现这种差距有点让人费解但又在情理之中。

沾化县北临渤海,有大片的沿海滩涂和芦苇湿地,西部有徒骇河流经,淡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辽阔,土壤肥沃,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和技术,还有特色农产品——冬枣。可以说沾化县无论发展渔业还是种植业甚至是造纸业等工业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沾化县的渔业还停留在家庭式发展阶段,完全没有形成规模经营,海产品未经深加工便售出,毫无附加值可言。再将特色农产品冬枣,县里为了打造冬枣之乡的名声确实耗费了巨资,比如为了方便冬枣出口,负债建起了大高航空城,年年举办冬枣节,其初衷明显是为了沾化县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仅靠这些环境建设是远不够的。这些年枣农积累了一些经验,尝到了一点甜头,便开始有点晕了头,无节制的喷施有机肥、叶面肥、果面肥,结果,“维生素丸”活生生变成了“毒药丸”,农药残留严重。这不是自毁名声,而是确实希望沾化政府可以加强管理,重视质量,形成规模经济。

对于邹平县,我不甚了解,但从地理位置上看,它毗邻工业发展城市——淄博,这大概是其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这只是外因,内因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11篇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农科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多的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层面上看,一是自高校扩招后,出现持续几年的大学生就业高峰期,增加了全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难度;二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平衡,农业经济发展滞后,大型农科企业少,造成就业岗位严重短缺。从微观层面上看,一是传统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步伐缓慢,使农科学生的质量与素质结构尚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部分农业院校就业指导弱化,忽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学生就业的需要;三是某些农科学生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使就业范围更加狭窄。因此,从根本上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农科毕业生顺利就业,既是市场经济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 按照现代农业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优化农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对于过去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科学,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更加注重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向综合化方向发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新方法及手段也日益更新和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吸收系统科学的理论从过去单纯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转变。这势必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要求农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掌握本专业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了解世界前沿科学文化知识;既要具备较高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又要能够进行现代化农业经营、农业管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必须具备能够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农民培训等综合能力。

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按照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多样化创新人才,在专业设置、培养人才层次、人才知识结构上实现三个“多样化”。具体体现在:在专业结构上,将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实现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课程的相互渗透,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农科创新人才;在层次结构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缩减专科生比重,积极鼓励农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在知识结构上,强调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文献检索、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外语等知识技能的培养。

其次,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创新课程体系。顺应知识增长、农业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及时更新陈旧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哲学、法律、语言等提高大学生修养的人文课程教学。适当减少必修课,开设跨专业的公共选修课,尤其应增加开设沟通学、公关礼仪、社会心理学等选修课程。条件允许的还应开设创造学等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质量,夯实农科大学生的知识面,强化知识基础。

第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及其培训结合起来,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经验,建立教学实习制度,安排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农业企业、农业战线从事实习和实践工作,使他们增长社会实践知识,了解和熟悉现代农业技术,从而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 充分发挥显性课堂和隐性课堂的双重作用,提升农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个性、特长以及解决实际决问题、社会应变能力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农业院校农科类大学生本身而言,相当数量大学生由于本身学农积极性低,只满足于应付完成一些必学课程,对于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充分发挥显性课堂和隐形课堂的双重作用,全面提升农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一方面,注重对农科大学生外语、计算机等技能的培养,加强英语口语训练和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鼓励农科大学生辅修其他文科类专业,如经济、管理、法学类等第二学位,大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同时,积极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以及各类文化社团活动等,全面提升农科大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人际沟通、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择业辅导。帮助农科大学生设计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系统地为农科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使他们更早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督促自己朝设定的目标努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还可以克服由于对农业的不了解而导致不愿意从事农业的错误思想,端正学习态度,重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第一,帮助农科大学生合理设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目标设定就是大学生形成短、长期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其中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职业目标的时间可定在毕业后3年内,应符合目标清晰明确、与自我价值和长期目标一致、顾及内外发展环境、目标有可实施性等要求。长期目标的期限一般确定在5年以上。长期目标没有明确的实现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实现即可,目标的确定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具有一定挑战性,能够用语言定性说明。

第二,帮助农科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从以下进行:(1)进行自我定位,建立初步的个人发展计划。大学生在进入校门后,学校首先应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各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学校历史背景,学科专业结构、发展前景、社会需求形势和就业分配状况等,引导他们对学校、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对农业有一个新的认识,促使他们彻底转变“农业没有出路”的看法,帮助他们在掌握学校和专业信息后,对当前学校环境和未来社会环境进行评价。然后利用相关专业测评系统,开展职业测评工作,根据职业测评和咨询结果,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自我认识和定位,建立起初步的个人发展计划。(2)加强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引导农科大学生一方面学好专业课和基础课,并通过社会实践、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形式,在培养专业实践技能的过程中,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调整职业心态,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养成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的精神,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3)

对就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设计和管理。农科大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首先要结合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了解本专业的社会发展情况和市场对本专业的需求状况,进行专业就业形势分析;通过自我评价与社会实际需求作对比,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按照用人单位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弥补存在不足,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设计,确定好自己的发展方向。(4)加强求职能力训练,建立求职信息网络,为充分优质就业准备条件。

四 加强创业教育,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创业教育不仅是今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创业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有关创业的体验。在内容上包括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具体途径有:

第一,树立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变培养学生的适应性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努力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才。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开拓性、冒险性和创业能力。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创业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农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鼓励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开拓创新;要教育学生要树立新的就业观:一是“学会生存”的观念,即正确把握和处理生存与发展的关系,把社会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客观基础;二是终身择业的观念。

第二,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创业教育。可以邀请企业家进课堂,介绍创业过程、方法、经验和教训,用现身说法昭示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打破学生思想上对创业的神秘感,打消学生心理上对创业的畏惧感,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深入到科研院所、农村和企业去练就真本领、锻炼硬功夫;经常组织诸如考察企业创业经历和经营状况的社会实践,分析创业者成功的个案;举办多种形式的创业计划大赛及按程序体验创业过程的模拟演练等各种能使学生获得创业体验和感性认识的创业活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高自身创业基本素质的热情。

第三,全方位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把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创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创办大学生创业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主动建立与社会结合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基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

五 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主体的具有农科特色的就业市场,为农科毕业生就业搭建好平台

为拓宽就业渠道,适应当前新形势,很多高校开始举办以学校为基础的就业市场,加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相互选择上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毕业生的欢迎和信赖,也有利于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因此,农业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和完善具有农科特色、以学校为主体的就业市场,为农科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平台。一方面完善和规范以学校为基础,与人才市场、劳动市场相互贯通的“有形市场”,另一方面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培养学校的“无形市场”。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管理手段,通过网络搜集、和管理信息,开展就业指导,乃至在网上举办“双向选择”活动等,把网上就职择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就业理念和便捷的就业方式。另外,农业院校还应加强与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农业服务行业以及社会其他各行业的广泛联系和合作,在市场调研上下功夫,摸清本校各专业在当地乃至全国的可能接纳单位,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和输送等方面建立长久的联系,给农科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第12篇

论文摘要:县域职业教育是地方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却遇到发展上的新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认真对待,促使其健康发展。

县域职业教育承载着多项职能,不仅要对学生开展学历教育、技能培养,还要对企业工人和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对满足地方的人力需求和提高的员工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保障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关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使得职业教育有了一定保证,但是我们在对连云港市四县职业学校调研中却发现,县域职业学校却面临着新的发展难题,陷入了另一种困境,可持续发展和作用的发挥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县域职业教育发展上的困境

t.t政策落实问题

主要表现为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中,政策难以落实到位。近年来,从国家到省市都对职业教育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既给予了政策上的支持,也给予了资金上的扶持,不仅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也加大了职教师资培养,为各地职教事业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但是,在一些县却没有给予职业教育应有的重视,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靠、要现象严重,没有像对待普通中学一样对待职业学校,致使学校发展得不到保障,不得下艰难度日。仅举两例,一个是教师编制问}!,这在普通中学基本不是问题,而在职业笋校却是一个大的问.题,教师严重缺编,普遍缺编在30%左右,有的甚至达50%以上,另一个是办学经费问题,学校事业的发展并没带来办学经费的同步增长,却因国家和省里的资助而导致地方投人的下降,一些积业学校新校区的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很本得不到政府财政支持,只能靠欠账或借贷维持。我们调研发现,这虽然与县财政拮据有关,但是更与县主要领导的观念有关,因此对待职业教育常常以文件落实文件,实质性的支持并不大。

t.2专业师资问题

除了因缺编造成师资短缺外,各县域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专业师资年轻化和“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问题,成为困扰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影响教学质量的大难题。近年来,由于中央和省对职教资助的加大,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使得县域职业学校生源趋旺,导致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加重了专业师资短缺困境,不得不聘用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以解燃眉之急。由于这些新教师没有专业社会经验,实践课教学只能凑合,照葫芦画瓢,致使教学质量难以保障。而“双师型”教师短缺更是县域职业学校短时间难以解决的困难,因为这些学校真正具有“双师型”资格(讲师十技师或工程师)的教师少之又少,普遍不到5%,即使把具有“高级工”资格的教师算作“双师”,多数学校也只达到10%左右,难以承担起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究其原因有三:一是难培养,由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时间较长,一般本科毕业生边教学边实践,从教学成熟到技术成熟至少需要5一10年时间,才能成为具有“双师”资格的合格教师,因此很难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二是难稳定,因为“双师”人才无论对职业院校还是对相关企业来说,都是宝贵人才,县里的生活环境.工资待遇以及教师个人发展和子女教育问题等都会成为不稳定的因素,如某县职教中心近年来培养的十几名“双师型”教师仅留下两人就是鲜明的例证;三是技师难为“师”,虽然一些学校为弥补学校实践教学上的不足,聘用了一些技师或高级工来校任教,由于他们的学历不符合相关规定而无法取得教师资格,只能按技术工人对待,从事着教学,却无教师名分,难以为“师”,身份非常尴尬。

1.3专业设置问题

专业设置是关系职业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特色,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大问题,这对于县域职业学校来讲更为重要。县域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主要存在着重复雷同、与县域产业不符的问题,不仅与市内职业学校,与相邻县区职业学校,而且也与本县内的职业学校雷同现象,造成了专业建设没特色,学校发展无后劲。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没有很好的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没有与县域产业布局相协调,一味模仿其他学校专业建设,迎合学生及家长意愿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和满足地方人力资源需求是县域职业学校职责所在,也是存在的基础,如果学杖的专业设置不与县域经济格局和产业发展规划相适应,不能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就难以赢得地方政府的重视表支持的,从而难以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禾办学优势。尽管有的县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但是毕竟都有自己的经济特色和产业发展方向,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明确的,职业学校理应积极适应并有所作为。适应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是生源市场上的一种期望,有其合理成分,但是以乡镇和农村生源为主的县域职业学校,由于一些家长信、息闭塞、目光短浅,不能真实反映出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学校加以引导,不要因生源需要而盲目设置专业或放任某个专业过度招生,造成学生学无所用,无业可就,从而影响学校声誉。一些县域职业学校开设的诸如计算机、电子、数控、商务、会计、导游等热门专业,自有学校的苦衷,但是没有开设出一个与当地支柱性产业或经济特色相适应的专业,无论如何都是说不过去的,如某种农业大县的职业学校没开设出一个与种植业和养殖业相关的专业,某渔业大县的职教中心不设航运技术、水产养殖等专业,就说明了这一点。

1.4学校设置问题

职业学校的设置不同于普通中小学,不仅需要发挥好学校自身的办学资源优势,实现学校间资源共享以取得最大的效益,更要利用好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以实现最好的培养效果,从而达到符合职业标准需要的最佳程度,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职业学校的设置与布局不同于普通中学那样,在人口集中的乡镇多处设置以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即可,而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校的专业设置问题和可供利用的资源问题,进而来规划和布设学校位置和专业教学地点。一些县域职业学校的发展状况,已经显露出学校的区位和设置上的不合理现象,如学校无论大小,300人的或3000人的都独立建制,五脏俱全,自成管理,相互竞争,难以协作;有的地处偏僻,难以为继,毫无出路;有的区位尚佳,却寻合作伙伴,资源难以共享。一个县之内的几所职业学校,却存在着重复建设、各自为政问题,严重制约着县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师资共享,这既不利于学校的特色营建,也不利于县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更难以灵活应对市场发展变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我们认为,要促进县域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儿方面措施。

2.,以专项评估为手段推动发展

各地教育督导和督学机构是当地政府的派出机构,负有对本地区政府办学和各类学校办学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和教育部、各省市颁布的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为依据,对县域职业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督导,对办学经费保障、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和省级政府资助使用情况、相关资金配套情况等进行督查,以促进地方政府提高认识,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教学质量评估等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估检查,对师资结构与素质、办学条件与实训设备、专业设置与调整、办学经费投人与保障等进行评估检查,以促进县域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和建设情况达标。

2.2以专业建设为基础夯实发展

专业是职业学校赖以发展的基础,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柱。优化专业结构就是要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办学,积极与县域经济特色、产业结构、行业发展相适应,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和本地社会需求相适应,调整专业结构,以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夯实学校办学基础,为人们提供出满意的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县域职业学校以乡镇工业的发展与规划、县域的特色经济与特色产业和县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与规划为依托,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同时这也是设置和营建特色专业的重要依据,如江苏某县的水晶业与水产养殖业、山东县级市的葡萄水果与中药种植业等,都应该成为当地职业教育专业的调整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校特色化发展。

2.3以资源配置为入手协调发展

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自身所具有的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另一个是社会上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协调配置与使用。传统的县域职业教育设置了多所职业学校,并以学校为单位配置职教资源,现在看来很不可取,因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专业教育,因此应以专业需要来配置教育资源,并很好地利用社会资源,以发挥出资源应有的最大效应。笔者认为,鉴于县域的生源与资源的有限性,以设置办学点为依托,形成“一校多点”的县域职教格局是可取的。“一校”就是在县域内只设一个职教中心或职业学校,以此作为教学中心和校本部开展主要教学活动;“多点”就是以专业教学需要为依据,以就近和方便利用社会资源为原则,设置教学与实训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以县城为本部设校,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社会力量的利用,以可用的环境条件来设点,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效对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一校多点”也有利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和办学条件共享,收放自如,集中力量、办出特色,是一举多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