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通用技术教案

通用技术教案

时间:2022-07-23 18:5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通用技术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用技术教案

第1篇

(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222006)

摘要: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课例研究网络平台可以包括:课例研训、集体备课、学生作品评价、问卷调查等模块,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连云港市通用技术教师的成长,使教师教学充满个性,教学研究更加积极主动。

关键词 :教学评价 教师研修 课例研究 网络平台

一、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师研修网络平台的开发概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通用技术教学实践领域的一些问题也愈发引起广大教师对课程实施与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教师对课程价值和目标的领悟与理解深度以及对专业知识的驾驭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搭建了连云港市通用技术教师课例开发与应用平台,拓展了学生作品评价功能,开发出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师研修网络平台(下文简称“评研平台”),包括:课例研训、集体备课、学生作品评价、问卷调查等几个主要模块。

借助评研平台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师研修可以缩短地域距离,实现远程交流,将全市优秀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整合起来,让教师在办公室、家里、旅途中等开放的环境下都可以观课、评课、集体研讨等,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有利于教师将零散时间利用起来,可以大大提高教研活动效率,增加教研活动的频率。

借助评研平台还可以实现教研活动的多主体参与。如传统课堂中的学生作品评价,只是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参与,而借助网络平台,除了本课教师与学生参与外,还可以吸引其他班级、其他学校的教师参与,也可以将评价人员扩大到校外,邀请学生家长、专家学者等参与评价。在交互活动中,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学者之间可以形成多向的信息交互。

以“共享资源、共享智慧、协同合作、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网络评研平台为载体,交流展示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相互学习,共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实践智慧,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我市开发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实质上是一种交互式教研平台,即运用即时通信技术开展在线和离线的教研支持服务,教研平台集成视频会议系统、虚拟教室系统、聊天工具、BSS讨论系统、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等,给师生提供教学导航、在线离线课程、答疑辅导、讨论、在线测评等服务,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了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强调为师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与教师研修网络平台的基本模块

(一)教学评价问卷调查模块

为方便快捷地收集广大师生、家长、专家的意见,研究组研究开发了一个网络问卷调查软件系统。其主要功能有:(1)根据不同要求动态管理问卷内容。问卷可以设计为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四种形式,或者兼备。(2)调查结果统计多样化(如图1),基本采用百分比和图表的方式呈现。

(二)学生作品评价模块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和教师专业水平评价两个方面。学生的作品是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之一,之所以将学生作品评价作为教学评价平台开发的首选,是因为:一是通用技术的实践性决定了通用技术课堂学生作业的呈现形式不同于以往的作业本、试卷等,它是以学生实践操作的对象和结果呈现的。如何准确客观地对这种特殊形式的作业进行评价,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二是以往的教学研究总是将教师、教师的课堂活动及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作品作为评研平台开发的内容,就是希望由此实现教学研究方向的转变。学生作品评价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

1.学生电子作品提交功能。

学生登录评价网络注册账号,并填写账号、密码、姓名、学校、班级、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便于了解作品作者的个人信息。随后上传个人作品。在上交作品时间段内,学生自己可以删除或修改作品。

2.学生互评功能。

突出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加学生互评功能,为学生相互学习提供机会。为贴近现代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评价方式采用网络投票和网络留言两种形式。学生阅读作品后,可以选择不同的表达意见方式进行互评。网络投票采用常见的网络语言(精彩、支持、一般、不解、愤怒)同时配有五种表情动画代表不同的意见,也可通过留言板界面发表个人意见。

3.量化评价功能。

评价界面人性化,在评价系统初版中,评价操作过程繁琐不人性化,如评价一个作品,往往要重复打开、关闭窗口,当作品量很大时,就非常繁琐。在评价系统修订版中,作品的浏览、量化考核以及作品切换操作都集中在一个窗口中,评价过程始终在这个窗口完成,评价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操作界面更加人性化。评价界面人性化还体现在,增加了学生作品的管理功能,设置了多种多样的作品查找方式,在评价之前,可以先对作品进行必要的搜索过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搜索的方式有:全部、待评、已评、置顶、推荐,还可以按照标题、内容、类别输入具体的

关键词 进行搜索,这样的评价更加便捷。

此外,量化评价设立单人独立评价、多人求平均评价、多人分项评价三种方式,每种评价方式均采用分值量化考核,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评价。评价指标动态化,根据每次作品设计要求的不同,制订相应的量化评价指标,量化评价指标采用可编写的动态方式进行管理。

4.作品成绩功能。

评价结果采用在线形式,评价管理员可以对用户信息、学生作品成绩进行管理。用户信息和学生作品成绩信息都采用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形式呈现,信息时,根据需要选择附加信息。基本信息包括用户账号、姓名、班级、学校,附加信息包括性别、出生年月、邮箱、用户类型、作品点击率、游客评价信息。

(三)教师集体备课模块

在交互式网络媒体中的集体备课,教师不是简单地利用网络寻找资料、制作课件,而是教师在同一交流平台下,一位主备教师将其备课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同组成员可以在线或延时看到其备课内容,可以通过跟帖的方式参与讨论,主备教师及时地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本校教师之间、本地区各校教师之间、不同地区各校教师之间立体备课,让教师轻松备课(如图4)。

集体备课模块的主要功能有:

1.教师注册功能。

备课组内每位成员都需要注册一个用户名,登记教师的真实信息,包括真实姓名、任教年级、任教学科、任教班级、邮箱等。主要用于准确定位每份教案的编写者,便于跟踪管理。

2.教学案编写功能。

每位主备人撰写教案或者导学案,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信息:(1)录入者。系统自动填写。(2)分类。用于标识书写的是教案还是导学案,采用选择的方式填写。(3)文章标题,包括教案、导学案的主标题。(4)主要内容,是教案或导学案书写的区域,教师可以直接在这里书写所有文本内容,也可使用图片插件添加外部图片,可以进行正常的排版工作。教师也可以将编写好的Word文档中的内容直接复制过来。

3.教学案审核与功能。

给予备课组长审核权限,在审核窗口中,可以浏览主备人提交的教案,并通过“开通”功能,将教案审核通过,审核通过的教案,组内所用成员都能够看到,这时主备人不可修改教案;也可通过“关闭”功能,不通过审核,没有通过审核的教案,组内其他成员是看不到的,但主备人可以修改自己的教案。

4.组员互动交流功能。

组员查看通过审核的教学案信息,看完信息后,通过评论窗口发表个人见解,也可直接进入评论区域,浏览相关评论后再发表见解。组员编写个案,依据主备人的教案,集合互动交流信息,再集合个人教学风格以及所带班级的学生学情,撰写个人教案。

(四)教师课例研修模块

课例研修模块是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课例研究的互动平台,包括课例展示和课例研讨两大区域。通过研修主题把文本和视频课例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其中视频记录的是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课堂教学过程,而文本包括解决教学问题的课堂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课后教师以叙事的形式写的教学反思、对视频录像片段的数据分析、其他教师的讨论、专家的点评等等。课例研修平台的主要功能有:(1)课例内容提交功能,主要包括课例内容简介;课例素材,即课例配套的教学视频、教学设计、教学ppt;课例主题讨论,每个课例都设立了核心、一般、拓展三个主题;教学反思,包括对教学活动的及时反思或整改方案及教学理论提升。(2)课例主题讨论功能。这是网络化境下通用技术课例研究的主题特点,进入主题讨论区,可以看到讨论信息,并可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发表言论必须是注册用户才可以进行,一般游客只能浏览主题讨论信息。1个课例主题一般设置3个讨论主题,即核心主题、一般主题、拓展主题。(3)用户注册认证功能。采用实名制方式注册用户名,只有获得管理员的认证同意,注册才能成功。成功后,可以自己的课例,参与主题讨论。

三、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课例研究网络平台的应用成果

(一)教学模式个性化

通用技术教学评研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连云港市教师教学观念的彻底转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从模仿到个性化的转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教学风格。其中“自主探究”、“建构式生态课堂”、“德育引领”等模式最具典型。

“自主探究”模式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为核心,以“自主探究”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以“创设情景、提供支架、试验探究、迁移运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意气奋发地投入到技术试验、技术活动中,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 “建构式生态课堂”模式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教育思想,将构建生态化学习环境为目标形成的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堂上运用“建构式生态课堂”模式,师生关系民主、和谐,课堂各要素相互促进,协调统一,学生在基于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课堂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探究中生成,实现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德育引领”模式是在研究探讨通用技术学科渗透德育的教学热点问题中形成的教学模式,它从德育与技术教育的“同一性原则”出发,积极开发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通用技术课堂的德育目标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统一起来,并具体细化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技术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评价过程化

通用技术教学评研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使连云港市课堂教学评价从“终结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

1.课堂教学评价动态化。

评研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实现了连云港市课堂教学评价从以往的观课评课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向教学过程动态化管理的迈进。通过集体备课和课例研修平台达成了对教师从备课的教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在平台上及时展示教师备课、上课、评课的各个环节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其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轨迹推进,大大提高了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生作品评价评语化。

借助平台对学生作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从发现问题、形成方案、设计模型到作品制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监控。在评价方式上,摒弃了以往的量规式评价,代之以评语式评价。如在学生发现问题环节,借助评语,可以对学生发现的问题的研究价值进行点评,也可以对问题进行分析,还可以对问题研究的步骤加以指导。评语可以是激励性的,也可以直接指出学生作品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帮助学生用最佳方案完成每一步的制作工作。

(三)教学研究主动化

借助评研平台,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更新,教学思想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教研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1.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

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带动了一些教师发现问题能力的提升。如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即使采用自主学习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于是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有的教师在积极参与教学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发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提法不尽恰当,提出了“通用技术课程德育资源从何处来”的问题;有的教师还善于从已有课题中发现新思路,如有教师发现以往的课例研究只关注教师而忽视了学生这一真正的教学主体,从而找到了课例研究的新思路。

2.积极探究解决困惑的对策。

面对教学中的种种困惑,教师不再轻易放过,而是知难而上,积极探索解决困惑的方法,有的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先进理论中寻找启迪,提出提高教学目标对学生学习的引领问题;有些教师用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述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的指引,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整、自我测评,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有的教师勇于将新的教学理论用于实践,如有一位教师将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与技术试验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实践,不断完善,形成了“自主探究试验”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进行技术试验缺乏主动性、浅尝辄止、动手不动脑的诸多问题;有的教师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其应用到通用技术教学之中,如有位教师从语文学科与德育之间具有同一性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启示,将同一性原则用于通用技术课程德育中,解决了一直被人误解的通用技术德育必须在课外进行的问题。

当然,通用技术教学评价与教师课例研修网络平台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对“人机交互”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平台界面功能开发不足;有些窗口的人机对话功能不尽如人意;各模块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导致整个平台被人为分割;各模块的内容还须进一步充实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平台建设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顾建军,通用技术课程有独特的教育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9-3-13

[2]钟志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电化教学研究,2006(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2篇

【关键词】通用技术;专业成长;转变理念;善于学习;团队合作;教学反思

通用技术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新设置的科目,许多省市已将该课程列入普通高中会考和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科目,这充分体现其在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因高校现没有培养本学科的专业师资,担任该课程授课的老师大都是从其它学科转任而来,如何促进通用技术教师专业成长是落实新课改教学关键。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以下四个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

一、转变理念:教师专业成长的播种机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由此可见,通用技术课程有其特有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教师应与时俱进地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播种新理念。

1.以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在兴趣、生活、经历、地域特征、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及其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以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象、怀疑和批判,要创造民主、活跃、进取的学习氛围;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开发,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飞跃的发展 。

3.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利用通用技术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与此同时,应注意将技术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因素,自然地融入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其滋润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二、善于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机

通用技术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多、内容广、专业知识强,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技术素养。而高校现没有培养此学科的专业师资,目前通用技术的教师都是由物理、计算机或其它专业课郝教师转任而来,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陈旧,缺乏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跟教材上所需知识相差很大,离通用技术教学要求相差甚远。“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于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机”,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1.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有《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两大模块,选修模块有《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等9个模块。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主要知识有:设计分析、图样绘制、模型制作、金工木工、技术试验、材料学、结构力学、系统论、控制原理等方面;选修模块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专业性更强。因此,通用技术教师要善于学习成为多面手,积极参加实践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教师应主动自学AutoCAD和Solidworks等机械制图软件,参加木工加工、金属加工、电子加工、机器人制作等专业课培训。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领域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知识,以此向其它知识领域迁移,扩大知识的获取范围,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2.善于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技术素养

所谓技术素养是指使用、管理、评价和理解技术的能力。通用技术课程强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这就要求通用技术教师也必须具备相当的技术素养。如何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的技术素养呢?首先,应积极学习各类技术的操作方法,经常思考该技术是怎样产生的、它怎样影响社会、社会又怎样影响其它等问题;其次,要善于学习,不提高技术的管理能力,确保所有技术活动能有效并恰当地进行。能适应技术,客观地对待技术,既不害怕也不执迷与它;再次,要养成对各类技术的过程和产品进行多角度评的习惯,能预见到技术活动的风险。如通过收看CCTV的《走近科学·我爱发明》节目,可学习到多种多样的技术知识,客观地对待各类新奇的产品,拓宽视野,有利于养成勤于动手和动脑的好习惯,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技术素养。

三、团队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

通用技术教师大多学历较高,有各自的专业特长,但离通用技术教学要求还有些差距。加强团队建设,开展校内或校际合作。在资源开发、教学设计、示范教学、学业评价等方面建立制度化的合作,能快速地提升教师个体教学水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

1.资源开发合作

通用技术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涉及的技术五花八门。而现有的教材还是以试用版为主,与课程标准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加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这就使通用技术教师为开发教学资源而费心、费时和费力。因此,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是必须的,也是最“经济”的。教学资源开发,应侧重对教材及内容的选择、补充、处理与加工,教具制作与教辅资料编制以及学生活动的设计与准备等方面,根据合作成员的知识与能力及爱好与特长,由一个或多个成员自主选择一个模块,分模块完成各方面资源的开发;或者完成各模块某一方面资源的开发;或者按模块分工完成以上各方面资源的开发。

2.教学设计合作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到位,对课堂教学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合作?首先,要求合作者吃透《技术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熟悉教材和会考标准及高考大纲,分工设计教学内容。其次,开展交流讨论或模拟上课,重在对课堂教学的结构、过程、手段与方法上选择与落实,制定教学设计的样本,实现教学设计合作。开展“集体备课”是常用的校内教学设计合作方式,通过集体讨论、汇聚集体智慧,在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为有效开展集体备课,制定出保障制度和合理流程。制定备课“四定”制度,即定地点、定时间、定发言人和定主题。主发言人负责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案制定,其余教师可负责教学要求、学情分析和学生作业等方面研究,分工合作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公开课合作

公开课需要通过教师合作而完成,它是展示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和客观评价教学效果的平台,是教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捷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公开课类型一般有校内公开课和各级各类的展示课。校内公开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评课、互相借鉴、互相提高,夯实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各级各类的展示课往往倾注了全组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锤炼,此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迫使教师不断汲取先进的思想和智慧,不断学习优秀经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通过听课教师的客观评价,明确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总之,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

四、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除草机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谰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特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应该贯穿整个教学生涯,应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做深度思考。如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思考等主要内容,及时记录在备课本上,以便课后反思;在课后,对教学目标的落实、课时计划的安排、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的编排、师生互动情况和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作出全面反思,及时记载教后感和修改教案,有机会可撰写教学案例进行交流。这样,坚持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建立了良性反馈机制,从而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除草机”。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犹似农业,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只要我们适时追肥浇水,适时除草松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精心培育,定能茁壮成长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第3篇

论文摘要:运用著作权法和物权法有关理论知识,对体育教案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职务作品,具有著作权,应当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并提出对体育教案著作权进行保护的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著作权是知识产权中的一种权利。目前,教育界知识产权意识不强,未进行有效保护,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识产权法律救济。2002年重庆市语文教师高丽娅与自己所从教的小学之间的教案纠纷是我国首例教案著作权纠纷。原告诉称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销毁或卖给废品站。原告认为,教案是个人智力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学校检查之后应该退还原告,被告的上述行为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教师法》、《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诉请法院判令被告返还44本教案,并赔偿损失8800元以及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此案的审理可谓一波三折,最后原告变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权为诉讼理由才使本案最终审结并获胜。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属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职务作品?教案本所有权与教案著作权之问的关系?等等。体育教案属于教案中的一种,同样属于著作权客体。笔者企图通过本文来唤起教育行政管理机部门、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的知识产权意识,切实保护体育教师的智力成果,激发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进行创造性工作,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案的含义

体育教案(也称体育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教案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体育教师所具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理念,体现了体育教师对学习领域的有关学习水平目标及其内容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凝聚着体育教师对学习对象、教学条件、组织形式和方法等钻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体育教案包括纸质教案或电子版教案、多媒体课件等形式。体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场地利用、教学组织、教学进程、运动负荷、课的密度、学习评价、体育绘图、录音资料、录像资料、摄影资料、学习资源、参考书目、体育作业等具体内容。

三、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与教案本的所有权

1.体育教案具有著作权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著作权所保护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是表达该思想内容的具体形式,或者说,著作权是通过保护作品的表达形式来达到保护作品思想内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权伴随着作品的创作完成而自动产生,无须履行任何注册登记手续。

(1)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没有对体育教案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做出明文规定,但是,通过对相关法律的解读,可以判断体育教案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文字作品”。

《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学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四)美术、摄影作品;(五)电影、电视、录像作品;(六)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七)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八)计算机软件;(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一章“一般规定”中第二条: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依据以上法律条文,体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图形、图画、影像资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复制、保存、出版。因此,体育教案无疑属于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范畴。同时,体育教案不属于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u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5条规定了不适用著作权法的作品范围,包括3类:(1)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2)时事新闻。(3)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显然,体育教案不在著作权客体的排除领域之内,可以适用著作权法进行保护。

体育教案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个部分如体育绘图、摄影资料、板书设计等可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作品来看待,都有著作权。体育教案的任何组成要素如图形、文字、照片、录音、动画、录像等都是作品,对其利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著作权纠纷。

体育教案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判断体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体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独创性,其次要看体育教案内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进行保存、复制。

第一、体育教案具有独创性。独创性是指由作者独立构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内容或者表现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袭、剽窃、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许多国家对于私人之间的通信、日记、律师的辩护词、法官的判决词等进行保护,其立法着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而不强调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在我国的著作权实务中,将节目预告表、火车时刻表等列入著作权保护范围,也不是保护预告表、时刻表的内容,而在于这些作品的独创性编排形式。体育教师教案是体育教师对所教授的动作要领理解与表达,对教学时间、课的密度、运动负荷等合理的安排,是体育教师个性化的智力劳动成果,具有独创性。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创新,体育教师由传统的“由传统的‘经验辛苦型’向‘研究创新型’转变”。“年年重复旧教案”、“陈陈相袭老一套”的做法已经没有出路了,体育教案的编写必须兼顾诸多要素:教学对象——学生在性别、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课程标准》实施后,国家不再制订、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取舍、比较、综合;教学空间和形式开放,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各地地理境气候的不同、教学器材设施条件的不足等客观现实需要体育教师开动脑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体育教学资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之下,许多体育项目需要经过改造后才能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项目;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体育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地工作,教案设计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体育教案很个性化,它凝结着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经验和对某些问题的独特见解,优秀教案不仅具有独创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创造性。总之,体育教案是体育教师独创性的无形智力成果。

第二、体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教案分纸质教案和电子版教案。体育教案以文字、图形、图画、照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识产权的容易被复制的特点,可以以抄写、印刷、拓印、复印、录音、录像、翻拍、翻录等形式进行复制、保存、出版。电子版教案的复制甚至无需成本,只需在电脑上点击“复制”和“粘贴”按钮就完成复制。非法复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给体育教案的著作权人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体育教案可以成为著作权法所说的作品,体育教师对其教案拥有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随便复制和出版,体育教师有权维护自己教案的版权。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的体育教师教案书籍和名师教案不可以随便盗版复制。

(2)体育教案是职务作品

体育教案虽然可以成为作品,但是该作品的著作权属于谁,学校与教师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笔者认为,教案著作权的归属取决于该作品的性质。

首先,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法人对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权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权。教案是教师为课堂教学所撰写的一种作品,是教师思想的结晶和人格的体现,它不是在学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写的好坏一般也不是由学校来承担责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构成要件,教案不属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应属于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规定:“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1条第1款规定:“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关于职务作品的规定中的‘工作任务’,是指公民在该法人或者该组织应当履行的职责。”教师撰写教案是其本职工作之一,所以教案是职务作品。但是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由合同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但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中尚没有明确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一般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之间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也没有合同约定。

第二种情况: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权外,著作权的其他权利归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将上述作品的著作权归法人所有,按照当时的立法意图,主要是因为上述条件下产生的上述作品不适宜由公民个人享有著作权,例如,工程设计包括建筑、桥梁、道路、水库等,由具体设计人享有著作权显然是不合适;产品设计图为工业用途,同时受到工业产权法,如专利法、技术秘密法等的规范,由设计人享有著作权也是不合适的。地图是国家正式出版物,与一般图书不同,个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权;企业投资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也不能由个人拥有著作权。教案显然不能归人上述作品。

第三种情况:其余情况下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都归个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归人本文上述的两种情况,那么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教案的著作权只能归教师本人所有。

综上所述,在学校和教师对教案的著作权归属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教案的著作权应归撰写该教案的教师所有。但是,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6条的规定,学校依然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该教案,比如说学校将其教师撰写的优秀教案作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师作为教学的参考,就不能认为是侵犯了教师的著作权。同时,在教案完成两年内,未经学校同意,教师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其学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教案。

2.体育教师享有教案本所有权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独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过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实现其作为物之所有人之应享利益的权利。空白教案本是一种物品,具有使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通过教师撰写教案而不断被消耗,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物品——体育教案本,教师成为新物的所有人。一节课要写一份教案,教师凭借教案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随着教学任务的完成(通常为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教案本由学校所有的物品就变成了教师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权发生了转移,由学校“公有”变成教师“私有”。此时,教案本的使用价值主要是其所承载的无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经使用转移过来的使用价值显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计。从法理上讲,只有将教案本的所有权和教案的著作权相结合由教师享有,才能使教师切实享有著作权。在执行教学任务期间,教师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享有除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权,学校作为单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权和优先使用权,不享有所有权。学校对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为,不能改变教师对教案的所有权。教学任务完成后(体育教案完成两年后),教师则享有完全的著作权。

另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第2款的规定“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由于教案是一种无形财产,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时,作为教案的著作权人,教师有权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提起财产侵权之诉,可以主张包括请求返还原物、请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在内的民事救济。

学校在一定期限内可以行使管理的职责,对教案进行检查监督、质量评价、评优评先、优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当体育教师教学任务完成后,其职务任务就结束了,教案本也变成了教师的所有物。此时,学校对体育教案的利用要坚持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等价有偿原则等民法基本原则。

四、体育教案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今后在著作权法修改时,要明确毁失著作权的(唯一)物质载体同样构成侵犯著作权,而在诉讼程序法当中则明确证明著作权物质载体非唯一性的举证责任由被诉的侵权人承担。

体育教师因教学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时要注明出处。使用他人体育教案要征求其许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体育教案要取得许可使用权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

学校对体育教案进行评优评先实施奖励,鼓励体育教师认真备课,精tl,编写教案,努力提高教案质量,反对年年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的做法。通过体育教师智力劳动成果的肯定激发体育教师进行创造性工作,开创学校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对体育教案实施有限管理。学校拥有在一定范围对教师教案的管理权力,但这种管理权力也是有限度的,那就是不能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学校随意更改、隐匿、毁灭、出卖体育教案的行为是对体育教案著作权的侵犯,也是对体育教师辛勤劳动的漠视,学校应当承担因此而产生的损失。

第4篇

运用项目实践模式的起因

针对高分低能、创造力缺乏的现象,国家设立了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目的的《通用技术》课。2008年9月,北京正式进入课程的实验。如何面对这门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如何让学生接纳并喜欢这门课,如何让这门课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更大的发展,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目的,项目实践模式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不断摸索、不断实验和总结而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用技术》教学不能只教教材,而要活用教材。通过第一年的实践,重新解读课标、组织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让学生参与教学并感受到所学的知识能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项目实践模式的提出,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科学技术,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经过反复论证,选择了项目实践模式进行教学。

运用项目实践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项目,即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项目实践模式是指以项目承载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项目活动,学习贯穿在项目中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提高技术素养,培养综合能力。

项目实践模式是学生每个人都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设置了新的内容形式“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活动。让学生提出他们想要完成的设计项目,经过评选,确定项目“书架的设计与制作”。学生们对这门课非常期待,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及课标要求,需要有一些小项目配合。这些小项目的知识点相互贯穿,使教学主线清晰,学生的学习思路明确。学生知道如何从“做中学”和“学中做”,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项目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技术与设计1》 的项目设计案例:

具体项目选择

一、选择项目的角度

需求角度:如衣帽架、扳手、书架;知识角度:旋转木马的拼装、赛车的设计与制作、衣帽架、扳手、书架;技能角度:螺栓、螺母的加工、衣帽架、扳手、书架。

二、选择项目应考虑的问题

项目选择的层次性:把完成整个项目必须掌握的概念和知识分解到项目设计的不同阶段。即“初次接触”、“加深印象”、“深入了解”和“总结提高”四个阶段。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最终掌握这门课程的全部知识。

课程整合:以“设计的表达与交流”一节为例。其中有美术课中的绘画基础,有数学课中的立体几何及制图知识等。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注意与这些学科课程的联系,复习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

项目间的关联性:每一个项目的选择都应承载着下一个项目的内容,为下一个项目的实施打下基础。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并将先前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下一个项目的实践中去。

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

一、环境与设备的准备

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有了专用教室、技术准备室、库房和配套的专用工具,就使得项目实践教学计划具备了可实施的物质条件。

二、教师队伍建设

有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有教师的感悟和教学激情才能转化为教学行为,贯彻到课堂中去。才能使《通用技术》课上出自己的特色,打造活力技术课堂。真正培养具有技术素养、创新精神的人才。

教师队伍的稳定也是保证教学的必要条件。改变兼职多、专职少的状况,只有专职教师才可以把全部精力放在教学上。

三、教师准备

教学方面:教师提前共同分析教学内容撰写教案、制作幻灯片试讲(全程录像每次试讲的过程)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幻灯片稍加修改 课堂应用第一天课后交流教学情况对教案和幻灯片再修改。

操作方面:在项目实践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亲身经历实践过程。对项目进行考察、实际设计和制作,并记录。只有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设计具体的教学安排,推测学生能够达到的程度,知道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课时分配。

项目实践模式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

实施项目实践模式,必须与《通用技术》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在项目实施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满足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学生有了学习的愿望,学习才有可能是自觉的、高质量的。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从“书架实践项目”的选择看项目实践模式所承载的知识和技能。

一、项目所承载的知识

设计的一般过程――《技术与设计1》全书

设计的基本原则――《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三节

设计的表达与交流――《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三节

材料――《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

木工工艺及工具的使用――《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二、三节

技术操作安全知识――《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二节

再创设计新意――《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一节

撰写产品说明――《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四节

流程――《技术与设计2》第二章

二、项目所承载的技能

该项目所承载的技能包括画线操作、锯割操作、打磨操作、联接操作、钻孔操作及其他常用木工工具、设备使用。

完善知识体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有部分知识点没有涵盖其中。这些遗漏的知识点采用“我与技术”的展示方式来弥补。这样的小活动使项目实践活动更加丰富,既锻炼了学生学习技术、理解技术、表达技术的能力,又丰富完善了知识体系。

教师要提前一周布置作业,规定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生展示形式不限(幻灯片展示、小品、相声、讲演等形式),展示规定时间为5分钟,并且全程录像。

技术展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认识技术、评价技术的舞台。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具有趣味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实现了他们满足展示自我的愿望。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中,学生自发地去探索技术世界。

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大多是看重理论考试结果,这不利于客观评价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评价方式也需要改变,应将实践操作与理论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

项目实践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综合性评价,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由于项目实践模式是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的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因此,评价的是学生的全面能力,其中包括理论学习能力、技术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责任心与创新性等非技术能力。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后,先自我评价,然后学生互评,最后老师作客观评价。

在项目实践教学中,学习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与创造的活动。因此,评价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教师在学生项目操作中记录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并作为评价的依据。对学生评价的具体方法见表1。

项目实践模式的反思

一、实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知识、技能、素养

项目围绕一条知识主线,以落实基础知识为基本目标,重视项目过程,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教学合一

教师喜欢教,学生愿意学,找到了教与学的契合点。

三、合理开发教学资源

有了课标,有了教材,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就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项目载体。例如:结合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内容安排了螺栓螺母制作项目,学习“机械加工工艺”和“攻丝套丝钳工工艺”。

实践证明,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通用技术》课教学中项目实践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充满魅力的技术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发挥特长。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自我展示。他们感悟技术,体验技术,在技术的世界里成长。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培养了技术素养,同时还锻炼了意志品质。教师的认真负责和博学多识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项目实践模式的实施结果

将项目实践模式实施前后学生的评教评学数据作对比,见图1。

1.能否引起学生兴趣

2.能否发挥学生主动性

3.是否注意落实基础知识

4.能否既教书又育人

5.是否认真负责

从结果中看出,学生在“是否认真负责”这一项上给予了最高评价。在“能否引起学生兴趣”、“能否发挥学生主动性”、“能否既教书又育人”三项调查的结果较上学期有明显提高。

项目实践模式的初步成果

经过调查,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是对项目实践模式的肯定,北京市相关领导这样评价项目实践模式:“实验中学提出的项目实践模式是在这众多探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案例,能把难点变成亮点就是突破。学生们通过项目实践模式去理解科学技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体验技术产品从构想设计到制作完成的全过程。学生真正理解了现代生活中诸多的技术产品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同时获得了一种创造的快乐,获得了一种带着自由的创造思想去展现自我的精神满足。这是不多见的一种教育效果。也是我们追求的更高的教育价值。”

第5篇

1、思想上:本人能服从学校安排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本人能自觉遵守各项教育教学法规,依法执教。按时上班,热爱学校,自觉维护学校荣誉,与同事相处融洽。对待学生公正平等,严格要求,耐心指导,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廉洁从教。

2、教学工作上:虽然本人所任教的两个学科均属技能学科,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对备课掉以轻心。信息技术是高中省会考科目,我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用技术则把上课的目的定位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上,多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上科技的发展。这两门学科都是都是发展比较迅速的,因此在备课时不能总是用以前的事例,所以必须花大量时间搜集资料,制作成课件,在编写教案时,我能坚持围绕三维目标,认真写详案。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对学生严格要求,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上机课上,我精心选择上机练习题,自行准备素材,让学生在前一节课上课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操作实践,并且在课堂上来回巡视,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并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本学期年段组织的统一考试中,所任教班级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年段平均水平。

3、扶差工作:对本学科而言,学困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上机上,此类学生平时少接触电脑,比较生疏,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首先鼓励他们要大胆操作,平时利用上机时候、课余时间,或在网络上利用QQ来辅导学生。

4、公开课教学:在本学期学校举行的教学公开周活动中,本人积极参加,开设了《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复习课,获得听课教师的肯定。

5、教研活动:本人积极参加一周一次的教研组会议,对组内各项活动进行积极探讨,并参加全组组员共同完成的机房整修工作等。平时听课、评课,积极发表意见,本身也欢迎其他教师听课,促进共同成长。

6、“结对子”:本学期,在上学期的基础上,本人继续与本组高佩莹老师“结对子”。在指导过程中,本人能积极主动,对该教师各项工作进行帮助,使该教师在见习期这一年里能迅速知识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7、教研组工作:本人担任学校技术组教研组长,能团结全组教师,发挥老师们的积极性,开展以校为本的各种教研活动,完成了机房整修工作、信息及通用会考工作及平时教研组活动。

8、获奖情况:本人撰写的教学设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经晋江市进修学校选送到泉州市评比,并获得泉州市高中组三等奖。

9、论文:本学期,本人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教学论文、德育论文,并汇编。

第6篇

(1.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225009;2.江苏省邗江中学,225009)

通用技术在我国是一门新兴学科,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因此,我们必须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通用技术教学之路。

一、交流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大多数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只有短短的六七年时间,加上有些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岗位不稳定,造成不少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而要想上好通用技术课,长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必须挖掘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勤于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用新鲜生动的生活案例将通用技术课上活、上出特色。在教研活动中,我经常鼓励教师们交流自己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我曾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看到炒菜机器人的报道,于是深入挖掘编制了这样一个案例:2002年,深圳繁兴科技公司刘经理在品尝了扬州美食后说:“我是个美食爱好者,却不善烹饪,如果有一台机器人可代劳就好了。”这一想法引起了扬州大学烹饪学院教师们的共鸣,2002年下半年,扬州大学联手上海交通大学共同研制炒菜机器人。2006年,世界首台炒菜机器人终于研制成功。研制这台炒菜机器人历时4年,其间申请了50多项专利,其中包括十几项国际专利。世博会之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与上海世博局签订合作意向,世博会期间,扬州大学将输出烹饪机器人为世博贵宾提供服务,这在历届世博会尚属首次。在讲“技术的性质”时,我让学生根据这则材料进行分析,教学效果非常好。因为这个案例发生在扬州,在教研活动时推荐给同组教师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们在课堂上用了这个案例,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当然,除了案例资源,还有许多资源可共享,如视频资源、课件资源,这些资源的收集与制作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教研活动时可以分章节布置教师收集,共享优秀资源。

二、同课异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应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比如,在教学“设计的一般原则”时,请三位教师分别执教:第一位教师以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手机为例,说明任何产品的设计都要遵循创新、实用、经济、美观、道德、技术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二位教师以学生作品《互动视力表》为例进行演示,该视力表中E可以随机转向,克服了纸质视力表E朝向可记忆的缺陷,从而分析创新性原则;从操作遥控器,分析产品设计的实用性原则。第三位教师让学生通过对矿泉水瓶设计的分析,了解产品设计需要关注的原则。三位教师引入案例各不相同,可以促使听课教师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在“同课异构”中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材料,也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方法,只要是适合教学要求的,就是最有效的。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在这个平台中,教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具交流,提高教师技能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教学具是开展教学的必要物质条件。首先,通用技术教学具极其缺乏,不少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都是依靠书本和教案教学,最多也就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基本上没有教具可用。其次,即使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学校配置了实践室,但通用技术项目设计需要的工具不同,全部购买则成本极高,自制教具作为补充非常必要。第三,教师的自制教具是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相对于商品教具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作用更为突出。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自制教具可以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技术素养,也可以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研讨如何自制一些低成本、实用的教学具。比如,在教学“开环控制系统”时,一位教师展示了他自制的教具——电话遥控收衣关窗装置。使用者只要用手机拨打家中的电话,电话铃一响,机器人手臂先将衣架收拢了,然后自动关好窗户。演示过后,大家一起就该系统的输入、被控对象进行分析,对进一步改进该装置提出建议。改进后的装置获得了江苏省自制教具展评二等奖。再如,一位教师设计了悬梁强度测试装置,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分析了使用该装置的缺陷:学生用纸折叠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筒非常困难,特别是折叠方形、三角形纸简要花费较多时间。另一位教师就此提出了设计方形、三角形、圆形木棍给学生作为模具的方案。实践下来,学生折叠方形、三角形、圆形纸筒的效率大大提高,克服了试验难点。

近几年,我校在自制教具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自制了十余种教具,获得了江苏省自制教具先进学校称号,我还获得了全国自制教具能手称号。这些成绩与教研活动中重视对自制教具的研讨是分不开的。

四、撰写教学后记,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第7篇

关键词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教学设备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33-03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而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是通用技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保障。在市教委统一领导下,重庆市教育技装中心高度重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建设,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42号)和市教委《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57号)文件要求,从2010年以来配合市教委基教处、市教科院积极参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指导、服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参与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标准制定与相关管理工作实践,就重庆市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重庆市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现状

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完善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形式主要是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涉及到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必修模块教学中两大部分组成。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与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本,配备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木工、金工等工具与设备,以使全体学生都能亲身体验技术设计的实践过程,完成原型或模型的制作,在操作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技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强化手脑并用,提高技术素养,培养实践能力。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的工作指导、管理、服务工作,重庆市教育技装中心高度重视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建设,并纳入了中心重要工作。组建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项目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还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了市内外通用技术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指导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工作。不定期地研究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采取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分期分批推进了全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建设工作。

制定标准,抓建设规划 为配合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确保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与市教委《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试行意见》文件拟定工作,并于2010年10月20日以(渝教基〔2010〕57号)下发;还制定印发了《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要求各学校按照市级配备标准,在教学用房紧张时优先配置金工、木工、机加工的综合实验室,对现有劳技教室加以改造、调整。同时提出凡进入学校的通用技术专用设备都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经过国家检测机构质量检测合格。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原则, 还协助区县制定“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规划”,督促区县加大投入,确保通用技术教学设备的配备。到目前为止,全市40个区县(含万盛经开区、北部新区)已经建有通用技术专用学校达到225所,建有通用技术专用教室675间,累计配备通用技术设备经费达到1890多万元,占全市265所高完中学校的85%。

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 按照市教委《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标准》(渝教基〔2010〕57号)文件精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采取以点带面、分区域推进的办法,在基教处的指导下,2010年11月首次在渝北中学召开“重庆市重点中学功能室建设、管理、应用现场会”,与会代表参观了新建的8间通用技术专用教室;2011年3月在永川萱花中学召开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渝西区)现场会,极大地推动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2012—2013年还组织渝涪片区、渝西片区召开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研讨会,深入到大足、荣昌、壁山、永川等,对普通高中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制定配套文件,强化专用教室建设规范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的规范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渝教技装〔2011〕7号),加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要求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安全防范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加强管理,建立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的操作规范,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为了加强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市技装中心制定《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渝教技装〔2011〕24号)文件,规定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对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功能与要求”“面积与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固定设施”“布置要求”和“专用教室设备”等7个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此文件提供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必修模块)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招标采购、建设和质量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

加强企业监管,评审企业的资质和产品 为了确保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符合国家要求,保证建设质量,为区县和学校把好关,重庆市技装中心按照市教委要求,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自愿参与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全国生产企业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和审核,先后两次对符合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企业进行推荐,推荐了第一批19家企业、第二批9家企业。同时对参与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企业和厂商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和不定期的评审。区县和学校对企业的选择应严格按照《采购法》实行公开招投标。

审定区县建设方案,确保教学设备质量 要求各区县应将所辖普通高中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技术方案,必须严格按照《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在招标采购前报市技装中心进行技术审核,市技装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所报方案的区县进行审定,下发评审意见书,要求区县按照审定方案和采购规定要求实施采购。同时,还要求各区县技装中心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的技术把关和质量监管,对已完成的区县还参与了区县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加强教师培训,注重其技能提高 目前,全市已有85%的高完中学校配备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要发挥通用技术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促进高中课改,加强全市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通用技术设施设备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促进重庆市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通用技术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教师实用技能素质。市技装中心在市教委基教处指导下,市教科院配合下,从2013年开始,分片区开展通用技术专职教师实用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先后于2013年4月19日—23日在荣昌中学、7月2日—5日在重庆市实验中学举办了渝西片区和主城片区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到250人,每次培训以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用技能为核心,采取学术讲座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讲座,市内专家在专用教室具体实际操作讲解。在培训期间教师现场进行作品制作和教案设计,并由市教科院通用技术有关专家进行点评,达到明显的效果,学员收获大,反映好。

坚持目标考核,确保通用技术教学全面推进 为了确保全市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和教学的全面推进,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技装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从2011年起把各区县和委直属中学完成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情况纳入对区县和委直属中学年度目标考评中,要求全市教育技装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好通用技术教学设备的配备,向抓实验室建设那样,抓好本区县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与管理,以确保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

2 专用教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设备和工具的配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存在问题 一些工具和设备易损坏,如学生椅经常被学生坐坏;刨子、木工锯、木工铅笔等木工工具质量差,不实用;锯条上的锯钮较松,夹不住锯条;锯条刚性不够,操作时极易导致锯歪,学生使用起来甚至有安全隐患。一些工具装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如木工锯、槽勒子的配备大部分学校只有一把,车床、锯床等小型设备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学生使用需求。一些学校的车床没有刀,钻床没有钻头,而学校又没有经费,致使这些设备只能闲置而无法有效使用。有些设备使用率低,如激光雕刻机;配备的“技术设计2”专用教室内学生实验桌没有电脑和网络线接口,几乎是在当普通教室使用;配备的一些视频资源和软件针对性不强等。

通用技术教学设备所需的耗材没有经费保障 虽然全市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设备已基本建设到位,但很多学校将配备的耗材一次性用完,由于没有经费,无法购置消耗材料,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中使用的耗材短缺,没有常年专项经费保障。一些有责任心的教师找来一些废旧的纸板,课上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手工作品。这大大地影响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用技术教师的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管理有待提高 一些通用技术教师对现有的设备和工具不会正确使用或使用不得要领,不敢进行相关的操作,因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的技术操作,从而导致一些设备的使用率极低,这些情况也影响了通用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由于通用技术教师又都是超课时满负荷工作,同时还要承担课题研究、选修课教学等工作,已经没有足够精力对实验室进行常规管理和维护。外加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通用技术实验员,任课教师只能临时分担实验员的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职责不清,管理也不到位。专用教室卫生、使用记录、设备维护修缮、工具整理、账目管理等都无法跟上教学和检查的要求。由于有些电器设备和电工工具不能及时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用电等安全隐患。

大班额教学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重庆市大多数高中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不足96平方米,许多班学生超过了54人,在并不宽敞的专用技术教室里操作工具是非常危险的;任课教师在一节课里需东奔西走,要在拥挤的学生中间来回穿梭,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但大班中学生多,教学场地小,任课教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学生操作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对实施工作中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和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除了继续抓好日常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外,在总结实施过程基础上,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应制定通用技术教学中涉及耗材与设备维修经费保障机制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技术实践为教学基础的课程,若师生所用耗材短缺,将使现有设备不能正常投入使用。而这一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则将直接决定通用技术课程能否正常开设和课程开设质量如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与财政部门沟通并研究,建立健全每年的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设备维护和耗材使用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相关的督导措施,监督学校专款专用。

继续抓好通用技术学科教师队伍技能培训 要加强好通用技术教师(含通用技术实验员)配备和教师培训指导工作,对教师进行有关设备和工具正确使用和保养的专业技能培训;将通用技术教师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全员教师培训计划加以实施。

加强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自动化管理 各学校应聘任通用技术实验员,按照对实验室管理规范要求那样,统一使用好《重庆市中小学教学设备管理平台》,做好仪器设备的整理、登记和耗材使用情况的记录等专用教室自动化管理,加强好设备调试、使用中安全维护工作,以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家族企业柔性战略需求途径

传统的企业战略仅考虑外部环境变化中的机会和威胁,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劣势,来寻求战略、环境、资源的协调一致。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用大量无差异产品来满足主要市场需求的企业战略已大打折扣。顾客强调的是创新、产品质量,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对企业的战略内涵及其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柔性战略的内涵

柔性战略,是指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在动态的环境下,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而制定的一组可选择的行动规则及相应方案。

这里,柔性战略着重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柔性战略强调战略的博弈性而不是战略的计划性。由于企业面临的环境越来越不稳定,在动态变化的条件下,依靠增强预见性的战略计划是不可能获得竞争主动权的。因此,强调企业在可行的选择中采取行动的规则,是保证企业有效运行的基础。

第二,柔性战略强调直接利用变化和主动制造变化来提高竞争力,而不仅仅是适应环境变化。以我为主,通过预测环境和竞争对手的变化趋势,主动利用和制造变化,创设新环境和新的规则,引导消费者和竞争者行为,并从中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是柔性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

第三,柔性战略不仅强调企业家的创新而且强调员工与组织的整体创新。柔性战略是充分发挥人的灵活性以适应环境的战略。它强调企业的累积性学习,强调企业组织的协调能力、整合能力和灵活性。

二、从战略环境的变化看家族企业的柔性战略需求

1.宏观经济运行发生重大转变

我国经济增长格局正在从传统的以消费品工业增长为基本动力源的发展格局,将转向以信息、电子、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科技等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为基本动力源的发展格局。这样,我国的家族企业就面临着与以往差异很大的市场环境,需要选择新的发展轨迹。

2.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

消费者日益成熟,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伴随中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健全,消费者也变得越来越理性和成熟,他们已经形成自己较为成型的消费观念。消费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不断地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已不再单单地寻求对商品基本功能的满足,而对多功能、丰富性、审美性等深层次的属性提出了要求。3.行业内竞争的变化

行业竞争者增多以及替代产品的不断涌现,竞争激烈程度持续升温,给家族企业带来压力。所处的行在这种行业中,家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从而进行战略选择上的转移。他们会充分利用剩余经营资源,谋求更大的发展,在选择的新行业中或新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并创造更多利润。

面对企业战略环境的变化,家族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并善于使自己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并为自己创造企业成功的空间。相对于传统的企业战略,新的企业战略具有更多的柔性。即要求其战略体现更多的灵活性、弹性、变化性的内涵。

三、家族企业柔性战略的实现途径

鉴于柔性战略既有文化的因素(应变的意识),又有竞争力的因素(应变的能力)。家族企业柔性战略的实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予以实现:

1.建立柔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柔性战略的核心。家族企业建立柔性的企业文化,关键在于注重企业文化的整体性及员工的参与性。而柔性战略要求企业的整体都应与动态的外部环境协调一致,因此必须相应调整企业中各利益主体的思想观念,以期形成相应的企业使命和有利于柔性战略实现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柔性越强,就越有利于柔性战略的实现。

2.增强家族企业产品的适应力和缓冲力

产品适应性是指产品具有“以变应变”的能力,以产品的技术创新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缓冲性指产品具有“以不变应变”的能力,以产品的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来应对产品市场的变化。家族应根据自身的实力、市场竞争状况、市场需求状况选择开发适宜的产品类型。在企业财力、物力允许的情况下,争取改进型和全新型产品的创新。

3.提高家族企业资源柔性及能力柔性

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有价值资产,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家族企业拥有稀缺的、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难以替代的资源通用性越强,资源柔性越大。一个家族企业,在企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采用探索式的方式发现新资源并整和、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使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个企业具有能力柔性。能力柔性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当然,并没有适合于所有家族企业实现柔性战略的一般途径,当家族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加剧时,更需要以一连串的战略行动回应竞争对手并构筑起持续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益李垣汪应洛:柔性战略的理论、分析方法及其应用[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

[2]汪应洛李垣刘益: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沿.管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报,1998(1)

[3]侯玉莲:不确定环境中的战略柔性.河北大学学报,2004(1)

[4]汪应洛等:企业柔性战略—跨世纪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的前言[J].管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学报,1998(1)

[5]李焕萍季峰李垣:柔性战略思想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作用.管理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2003(12)

第9篇

【关键词】基础日语;课程;教学

《基础日语》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到日语语言及日本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了语音、语法、句型、篇章、翻译、跨文化等多个重要环节,加上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到一门新的语言,需要有一个逐渐入门、适应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础日语》教学比《高级日语》教学不是简单,而是更难,在诸多环节上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准备是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于教学准备的重要性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一定的认识,似乎不须赘述。然而,我们发现有一些教师教学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或者说准备的并不是十分得当,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归纳,我们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加强:

(1)应该加强对课程的综合研究,首先是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是实施教学及教学评价、成绩考核的依据,是具有强制性的指导文件,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原则,测试方法以及使用教材、参考书等方面的内容都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反映国家在一定时期对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任课教师没有认真研究《基础日语》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测试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教学工作与教学大纲的脱节。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选用的,它同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进行评教、评学的主要依据。任课教师必须熟读、分析及吃透教材内容,要参阅大量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其他参考书,收集整理能代表本学科最新进展的各种相关资料,熟悉教材内容中的所有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要注意的是,现在作为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通用教材的《新编日语》1-4册,教材内容有些部分比较陈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不断地把新的理论、新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具备弹性化、可操作化。

(2)应该加强教学知识的储备。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基础日语》课程的任课教师,必须有意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注重知识管理;要自觉地多读一些书,与《基础日语》课程内容有密切关系的书籍就不必说,文化、文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书籍都应该有所涉猎,换言之,作为《基础日语》课程的任课教师,除了日语专业知识应具备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之外,还要随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以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驾驭课堂。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有效的知识储备应当是站在一定高度的、通过思考、分析、归纳的知识更新,而不是一般性的知识的吸收和扩充,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思考如何有效地“拿来”和创新知识,另一方面要学会对现有知识进行梳理、储存、分析整合等有效的管理和应用。

(3)应该加强教案编写的规范性。

教案是教学准备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是教师在对教材及教学大纲进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设汁。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各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深入化、条理化和科学化,为讲好一堂课奠定基础。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案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案的构成要素根据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界定,就《基础日语》课程来说,一般由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计划、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法、教学内容、预习内容及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要素构成。我们强调教案编写的规范性,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强调教案构成要素的完整性,二是强调教案和讲稿之间的不可替代性,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至于如何提高教师教案的编写质量,其中有许多技术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摸索一步一步地解决,本文不再展开叙述,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问题,有的教师是懒得写,有的教师还把编写教案当成一种负担,甚至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是最要不得的。

2、学习模式转换的引导

关于学习的内涵,我们的祖先在造字时从字形上就对其进行了非常形象的描述。所谓“学”即一群孩子坐在屋子里听先生授课,也就是跟着老师学知识;所谓“习”则是在阳光下小鸟展翅练习飞翔,也就是学生在教师授课后自己练习。当然这种学习模式在古人造字时主要针对小孩子的学习而言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接受学习”的比重自然要大于“自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学习模式是科学的。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学习”模式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摈弃,取而代之,“自主学习”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模式。人们之所以主张这种学习模式的转换,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又为学生自主学生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更重要的还是因为“自主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更具有优越性。但是,“自主学习”归根到底不过是一种学习模式的转换,并不意味着在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弱化,不是把教师的责任归为零。在《基础日语教学》阶段,特别是对于日语“零起点”的学生来说,“接受学习”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还应该占到相当的比重,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减少这种学习方式所占的比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当今“自主学习”一词早已耳熟能详,但什么是“自主学习”,学生们并不一定真正清楚。所以教师有必要要让学生了解到自主学习真正的含义,自主学习的特征及目标是什么,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等等;与此同时,教师也绝对不能把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自己学习”等同起来,而应该采取适合本课程及教师本人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例如在日语授受表达方式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查―课堂陈述、讨论―教师点评、小结―课后练习”这种五步教学法去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预先设计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1)日语授受表达方式有哪些类型;(2)日语授受表达方式在使用中有哪些限制条件;(3)日语授受表达方式与日本文化之间有何关联等,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组织学生来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来进行点评、总结,最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再比如在教授常用的“格助词”的用法时,可以采取串联法来授课,引导学生把前面所学过相关知识进行串联,归纳、整理。当然,“教无定法,学无定规”,重要的不是教师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法,而在于是否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是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换句话说,方法是次要的,结果是第一位的。

3、文化元素的植入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学习。然而,在实际的《基础日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我们把重点放在诸如语法、词汇、句型等教学环节上,对日本文化缺少必要的导入,忽视了文化与语言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折感。

古人云“学以致用”,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运用语言去实现交际。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可以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获得一定的语言能力。但有了语言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运用语言去进行交际的能力,因为交际交际能力得养成除要求具备语言基本功之外,还要求具备社会文化理解能力。

在《基础日语》课程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所出现的错误不是语言形式上的错误,而是文化错误,错误的原因无法从语言学的角度而只能从文化的角度去进行解释说明,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语法规则、词汇意义理解等语言要素,而往往取决于对日本这个民族以及日本社会的理解程度等文化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日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让学生将语言基础知识学习与日本文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形式的正确与否,还要注意学生语言运用的得当与否,帮助学生不仅理解语言形式上的意义,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其中是否包含有深层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异文化交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文化元素是多元化的,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文化元素的植入必须与语言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紧扣教材,不能将文化与语言学习分割开来,为了文化而文化,把《基础日语》课程变成《日本文化》课。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结合语言与文化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外来文化的学习,而对本民族的文化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一点是我们作为大学外语教师值得深刻反省的地方。如果我们对于外国文化说起来头头是道,而对于本民族的文化知之甚少,对学生毫无发言权,那将是十分悲哀的事情,所以,作为外语教师有必要在研究外国文化的同时,注重本民族乃至本地区的文化元素的研究,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张学奇.谈如何提高教师教案的编写质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1)

[3]张安德.论外语教学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导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6)

[4]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第10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学手段

随着高校扩招的规模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的大众化教育了。而伴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教学资源捉襟见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有所下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保证优质的人才培养,就需要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而多媒体教学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传统的板书口述授课相比,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被广大高校运用。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两面性,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可能会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正确认识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方能稳步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有优势

(一)多媒体教学带来感官效果,更直观人类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这两个渠道来进行信息接受,这也是人类获得信息最多的渠道。多媒体教学就是充分运用图像影音素材,从而使学生能更容易接受到教师传递的信息。另外,多媒体能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而且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二)多媒体教学能提升课堂知识的容量,促进思维发散多媒体教学能够减少花在板书上的时间,能让教室拥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传递更丰富的知识,学生也能拥有更充足的时间来探讨,增加师生互动的时间。多媒体教学还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直观感性的课程素材,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三)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提升感知效果某些课程既需要教师言传身教,还需要学生观察、感受来获得知识,并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素的感知和了解。多媒体教学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场景。(四)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修改及保存教学内容和素材在进行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反馈,对教案素材进行不断的修改和优化,传统纸质教案需要较大的工作量。而多媒体教学的电子教案授课,则利用电脑修订,教师会更加轻松。另外相比纸质素材,电子教案具有携带方便、更容易保存等特点。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优势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的更新,教学思想、模式以及观念都需要与时俱进。先进的教学思维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因此,一线教师要推陈出新,不断优化教学模式,让教学的内容完美结合于教学形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此外,戏剧单元的教学困扰着很多教师,有限的课时使学生只能蜻蜓点水式地了解剧本的大概意思。针对戏剧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对戏剧认识的模糊性,笔者在学生初读文本的基础上,给他们播放自己选取的精彩戏剧视频,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一节课后,学生不仅比较顺利地进入剧本,而且避免了戏剧学习的枯燥。(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优势互补虽然现代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不断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一线教师长久研究实践而总结出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不能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而摒弃。传统课堂注重教师主导,要求教师展示个人魅力和应变能力,这正好是多媒体教学缺失的环节。所以虽然倡导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师应当把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不能完全把自己的讲课拘泥在多媒体课件当中,这样往往会削弱多媒体的应用价值。笔者曾听过一名教师教学《春江花月夜》,但发现该教师一开始就展现“春江花月夜”中唯美的画面。的确,对学生进行“有像可想”的想象思维能力训练没错,但这种过度、不适时的运用却使学生失去了最初的、最美的想象,充满诗意的诗歌没有品出诗意,不能不说是课堂的一大败笔。其实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课程的整合要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准则,整合要有选择地进行,重点放在那些传统教学不便解决的问题上。(二)让多媒体教学成为师生互动的媒介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当中,容易变成解说员的角色,从以前对课本的照本宣科到现在的多媒体放映员,把多媒体当成主角,师生互动过少,课堂死气沉沉。多媒体教学应该加入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而且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不能因为多媒体的出现而被摒弃,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三)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接受情况多媒体课件往往具有通用性,但学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准备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感受,去用心准备学生喜闻乐见的多媒体素材,以学生能够接受的进程来开展多媒体教学,让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实际接受。例如《外国文学》鉴赏的课堂上,有些经典著作会有多个版本的影视资料,教师不应只看个人喜好,还应与学生探讨商议,在课堂上展示最为经典、学生总体最为喜爱的片段,这样的课堂效率才是最佳的。(四)培养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能力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自身应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各种传播工具获取有益信息的能力。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他提到整合的一个基本点是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三、结语

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多媒体教学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优势,并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优势互补,要让自己传递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被学生消化、吸收,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朱成虎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第11篇

通用技术课程与高考课目所不同的是学生评价课堂好坏的标准不再是能否帮助他们掌握知识与提高解题能力,而是能否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中构建知识体系,即体验式教学法,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技术问题,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更是开设和学习这门课程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才有可能构思出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根据现有条件予以实施,形成有实际效益的技术成果,体现学习这门课程的价值。本人根据通用技术的课程性质及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征,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初步探索体验式教学法在实际教学策略中的应用,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精心设计,上好第一节课,吸引学生进这门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第一节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充足的教学资料裁剪成内容丰富的教案,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争取这门课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可精要地介绍本学科的精彩之处,把学生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让他们从此热爱学习通用技术。本人设计了一连串如“人类如何从石器时展到如今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的呢?”“人类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是如何利用外在事物或发明新事物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呢?”“人们怎样发明制作衣服抵御寒冷,建造房屋遮风避雨,学会用火食用熟食的呢?”等等问题进行诱导,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这些目的都达到了,人们又如何发明各种时装、建筑物和美食,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一步步引导学生到技术与设计中来,一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辅以介绍靠设计而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些经典案例,如耐克公司只搞设计,自己却不制作一双鞋子,但赚走了鞋子生产链中最大部分的利润;可口可乐公司凭借设计了一张可乐配方,称雄饮料市场上百年;肯德基凭借设计了一种快餐销售模式,令全球癫狂……他们都是靠技术设计而长久大幅赢利的典范。紧接着介绍国内其他省份开展这门课的现状,如浙江是国内率先把通用技术纳入高考的省份之一,教学在全国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学生的紧迫感和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最后向学生介绍大到航天飞机、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发射,小到衣食住行,无不是设计与技术的成果。

二、贴近生活,选好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

通用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既来自课程,更大程度上应来自学生生活。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留意身边的好习惯。

首先,应用视频,辅以提问,进行启发引导。在讲到新技术改变生活时,教师可先播放三段大地震后抢险救灾的视频。第一段视频的内容是灾民自发组织起来,用双手、铁锹等在废墟上疯狂地翻挖着寻找亲人,结果总是失望;第二段视频的内容是一群救援人员开来挖掘机等现代设备快速地搬开空心楼板等重物,但是效果仍不好;第三段视频的内容是几个专业救援人士带着生命探测仪在一堆废墟旁测试,只用几分钟就能确定废墟下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还能迅速确定准确位置,局部少量开挖就能找到伤者,快速高效。待学生看完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议论时,教师趁热打铁追加几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加以启发引导,学生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道理,用时不多,但效果明显。

其次,自制教具,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古人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用技术课的教师应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教具。在讲解“设计方案的制订”时,以同学设计制作闹钟为例介绍设计的基本过程。本人亲自设计、加工了三个木制桥梁,拿在课堂上当场做了承重技术试验,将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教学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地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情境,学生反应积极活跃,师生互动良好。

最后,利用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将理论加以实践。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各种节庆活动,进行一些如小板凳、相框、桥梁、航模等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

三、借用网络,加大信息容量,应对专业知识匮乏

通用技术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一门课程,单凭教师“一嘴、一笔、一黑板”,是无法给学生一个具体形象的全角视野。借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将图片升级为视频,把相对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具体的形象,增加知识容量,课堂内容更直观、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讲授技术发展史时,可通过视频,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容量,如通过回放已发射的“神十”升空的实况及相关“神十”技术的视频,向学生介绍我国从无飞船单人飞船多人飞船太空行走与天宫一号对接技术革新的过程。最后提出问题:下一步将探索空间实验室工程的研制开发,将在2015年前后发射天宫二号进空间实验室,让学生猜想,还需要哪些技术改进或升级?

四、立足实践,建立好成就感,建构多元知识体系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只有把理论知识融入现实生活,融入实践,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关开环和闭环知识时,本人以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大家非常熟悉的楼梯路声控灯、自动感应水龙头两个控制现象作为开环例子,以空调、抽水马桶的控制现象作为闭环例子,将两者图片进行分析对比,形象直观,学生很快弄清了二者的区别。另外,书上的小试验要尽可能让学生亲自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做一些具体的物件,当学生自己制作出一件有创意的作品时,他们会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如我校学生制作的小凳子、孔明锁、鸟巢模型等作品,不但会在本班本校同学中互相传阅,还会传到外校,甚至家长和亲属也会被学生的作品所触动。本人指导学生进行多功能学习用品盒(架)、台灯、小板凳、桥梁模型等物品的设计制作,当学生自己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不够用时,他们会通过请教老师、网络搜索等方式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哪怕是简单的物件的产生都会有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伴随着努力与艰辛的过程,都是使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上升到理论的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多元知识体系已悄然建构。

五、走出课堂,分好层级梯度,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通用技术教学若局限于课堂,理论的灌输往往没有良好的实际效果。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践,是通用技术教学的必须之举。例如,在进行“产品人性化设计”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绘制一份校园平面图,标出人机关系设计不合理之处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学生平时生活在学校里,但甚少有人仔细观察过,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让学生一下子就投入到活动中去。又如,在进行台灯制作项目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差异设置难度不一的几种方案,最低层次的只要能用开关控制台灯的亮、灭就算合格;稍难一点,加入定时器、声光控等开关;再难点的要求亮度可调,灯光要射在特定区域内;最难的一级,学生自己找资料买零件,造出符合各种需求的个性化台灯。这样多级梯度分布任务虽然难度不同,但训练科目是一样的,参与的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获益。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信心。

让学生在学习中开动脑筋,在实践中亲自动手,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进而发明创新,他们很快就会喜欢上这门课。诚然,作为一门起步不久的课程,如何进行通用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尚需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和研究者们共同关注、共同努力,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经常进行沟通交流,为促进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1).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2011,7(2).

[3]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第12篇

【关键词】模具PLM情景教学平台 资源库 建设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B-0049-02

一、模具PLM情景教学平台资源库建设背景

201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要求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应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目前在院校的资源库建设中,车间实践与资源平台不能进行有效地连接,资源平台停留在教师平时资料查找的阶段。

建设PLM情景教学平台资源库平台,要实现以下功能:

第一,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入先进制造企业工作场景与管理模式,模拟实现网络化、数字化的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PLM)的业务过程和有关管理过程。

第二,集中管理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试题库、教学录像等,实现课程规范化和教学资源共享。

第三,教学任务管理,制定实训中心实训教学任务,查询实训教学任务安排。包括实训计划的编制、教师实训任务查询、实训执行反馈等。

第四,实习实训管理,建立实训课程安排,查询执行情况。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查询,对老师的评价进行管理。对创新实训项目进行管理,参加创新大赛的准备、作品、获奖情况。

第五,实现工学一体,项目教学,学生既要在校学习,又要直接实践企业工作任务与要求。

二、基于CAXA公司的模具PLM情景教学平台资源库建设过程

(一)搭建平台。与企业合作,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与学校计算机等平台所需硬件进行搭建平台。情景教学平台是建立在以互联网络为基础、以综合数据服务器为载体的综合管理平台。管理平台集合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集成现有的课程内容,如模具制造工艺教学、数控技术工艺教学、编程软件教学、机械制图二维三维设计教学、机械设计或模具设计软件教学等;可以提供权威认证资料、数控大赛指导及二次开发培训资料、企业实例应用等素材,可以管理各种教职工资料及教学中使用的课件、题库或科研成果,不断积累公共资源。如图1所示。

数字化的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PLM)的业务过程和有关管理过程的子模块包括:三维建模虚拟样机装配仿真平台、数控铣编程仿真平台、数控车编程仿真平台、线切割编程仿真平台、数控化工艺仿真平台五大子平台。

1.三维建模虚拟样机装配仿真子平台。三维建模虚拟样机装配仿真子平台集创新设计、工程设计、协同设计于一体的新一代3D CAD系统解决方案。主要实现的功能与优点有:(1)2D3D集成。集成了二维机械制造等工程图模块,使用者可在同一软件下自由进行2D和3D设计,自动转换或读取不同文件格式,可以直接读写DWG/DXF/EXB等格式数据,可把三维模型转换输出为二维工程图纸,并实现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的联动,更改三维二维自动随着改变。提供全剖视、半剖视、剖面、局部剖面、局部放大、尺寸投影等视图操作功能。(2)创新模式。创新模式将自由设计与精确设计结合在一起,可以不需要传统参数化造型CAD软件的设计方法,大大方便了刚进入设计领域的初学者开展产品创新工作,提高初学者的兴趣。(3)工程模式(全参数化设计模式)。除提供了创新模式外,还具备传统3D软件普遍采用的工程模式,便于设计修改。(4)虚拟产品装配。在同一环境下进行零件设计和装配设计功能:提供无约束装配和基于约束的装配,例如中心与中心、平面与平面、轴线、角度等。装配环境与零件设计环境统一并可建立零件与装配之间的关联关系。

2.数控铣编程仿真子平台。数控铣编程仿真子平台具有不同加工工艺、加工路线的数控铣削加工编程软件,为数控加工行业提供了从造型设计、三维建模到加工代码生成、加工仿真、代码校验等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数控机床真正的“大脑”。主要功能包括NC代码通信、特征实体造型、知识加工、自由曲面造型、宏加工、两轴到三轴的数控加工、加工工艺控制、生成加工工序单、通用后置处理、加工轨迹仿真等。

3.数控车编程仿真子平台。数控车编程仿真平台具有二维工程CAD软件的绘图功能。系统特点有:图形编辑功能、加工轨迹、刀具、通用后置、代码反读、数据接口、轨迹仿真、参数修改。

4.线切割编程仿真子平台。线切割编程仿真子平台包括了简洁的轨迹生成手段,并可实现跳步及锥度加工,生成各种复杂图形的加工轨迹。通用的后置处理模块使平台可以满足各种机床的代码格式,可输出4B/R3B、3B代码,并可对生成的代码进行校验及加工仿真,并无缝集成了CAD绘图模块,可全面满足CAD/CAM 需求,接入各类二维CAD数据如DWG、DXF、EXB等。

5.数字化工艺仿真子平台。企业的工艺流程一般是信息采集、设计开始、设计完成、到工艺设计(包括生产部门、数量、派工单的下发、工艺工序卡片编制、夹具、材料定额、工时定额的工艺信息的统计汇总,设计与工艺的协同等),通过搭建数字化的工艺平台,让学生体验企业工艺编制的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工艺编制能力。

学校与CAXA共同开发工艺系统,实现工艺的标准化、规范化。CAXA负责开发工艺系统平台,平台能引用不同格式不同软件设计的图形和数据,同时为生产制造准备各种需要的管理信息;学校根据实训车间的设备和生产情况,利用系统模板定义功能,定制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工艺模板,并利用系统开放的数据库结构,自由扩充、定制知识库。系统有二次开发功能,方便教师、学生进行二次开发。

(二)教学资源开发。具体如下:

1.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建立多媒体信息化教学资源。成立建设团队,制订相关制度与建设的行动计划,组织建设队伍,深入到企业、行业、兄弟学习调研,寻找教学资源原始材料,共同设计和研发适合专业发展、岗位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具有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项目书、任务书、产品图纸、课件、教案、自学题库、教学视频、案例库、文献库等数字化教育资源。

2.以持续更新改进的方式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实训环境。每个学期,对教师开发的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上传到平台进行共享。及时充实完善并更新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可以远程访问与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建设高效优质的网络教学环境,为实现全面实现教学的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案例教学的专业课程。依据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构建与课程体系以及优质课程体系内容匹配的教学资源库,重点建设“数控车削加工与编程”、“数控铣削加工与编程”、“模具制造工艺”三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并共享在教学平台上。

4.完善学校模具制造生产线车间,实现生产车间与PLM情景教学平台实现一体化教学。

三、教学实践

(一)模具PLM情景教学。具体可见:

1.产品生产全过程演示与学习。把企业产品生产的教学资源导入教学平台,学生进入各子平台了解先进制造企业工作场景与管理模式,掌握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PLM)的业务过程和有关管理过程。

2.操作现场直播教学演示。将实训中心的现场加工视频连接到实训中心机房,通过直播的方式,让学生在接受软件教学的同时,可以同步切换到现场生产加工环节,从而理解软件教学中关于工艺设置等方面的理论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入一体,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3.教师把相关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试题库、教学录像、微课等上传到平台,实现课程规范化和教学资源共享,各教师之间可以调用及参考,通过交流不断提高。教学任务管理,制定实训中心实训教学任务,查询实训教学任务安排。包括实训计划的编制、教师实训任务查询、实训执行反馈等。

4.实习实训管理。把学生成绩、教师上课考核及时上传到平台,建立学生成绩档案、实训课程安排,查询执行情况等。对学生实训成绩进行登记查询,对老师的评价进行管理。

(二)开放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课余时间开放资源库平台,学生或老师根据不同的权限可以查阅到相应权限的教学资源。通过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客户端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并自主组织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综上,通过模具PLM情景教学平台资源库教学实践应用,提高了学生的企业生产流程工艺知识及实践技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对企业产品开发、制造、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二次开发、资源管理等任务进行了整合,提高了模具专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鲁加明,邱小虎.基于PLM项目管理的研究[J].江苏船舶,2006(4)

[2]费晶.PLM企业建模之ARIS方法[J].榆林学院学报,2010(2)

[3]郭诚志.PLM支持下的数字化制造[J].航空制造术,2009(7)

[4]邢红所,洪晓鸣.医疗器械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