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时间:2023-02-25 18:5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风险分析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风险分析论文

第1篇

一、引言

房地产业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仅有20年的历史,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一个成长性很高的行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3年和2004年的房地产综合景气指数均在2002年之上。2004年,全国房地产行业完成投资1.3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28.1%。尽管房价上涨增加了普通购房者的负担,但旺盛的购房需求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依然是房地产行业景气的主要支撑。国内有学者指出,未来五年,全国整体房价仍会维持在较高位运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增长态势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住房供给偏紧,旺盛的需求仍使供求不平衡。未来某些房价上涨较快的大城市将会带动地区及全国房价的上涨。

在全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瑜在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指出,“十五”期间我国房地产行业表现出四方面的问题:资金来源相对单一,银行风险大;房价增长过快,价格和市场风险偏高;城市开发过快,土地成本升高;粗式开放经营,耗能过大。

深万科、金融街、深振业等30家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近5年来的经营发展状况表明,房地产行业近年来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发展迅速,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百分比逐年下降,经营管理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同时,主营业务利润率呈现出下降趋势,存货周转率也放缓,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经营风险也正逐步显现。5年来,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资产由540亿发展到841亿,增长了55.69%。其中,存货净额由264亿增长到了442亿,增长了67.78%。主营业务收入由141亿增长到274亿,增长了94.07%。资产负债率2001年最低,为49.08%,2002最高为54.55%,并呈上升趋势。反映营运能力的存货周转率,从1998年的最低0.37次上升到2001年的最高0.48次,2002年有所下降为0.47次。

房地产业的风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利率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等,这一风险分类,虽便于描述,但给定量分析带来了一定困难。有的学者把房地产业的风险划分为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则便于在风险分析中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静态动态相补充。

在企业风险研究分析中,早期的风险测度方法主要考虑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因此风险测量师从财务可行性模型出发。随着资金时间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总投资内部收益率和股本内部收益率成了风险分析重点,从而开始对内部收益率的各因子加以细分,出现了敏感性分析。但这些模型和分析方法,都只是分离地给出各个指标,没能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判断标准和预警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并做出及时预警,本文拟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索运用Z模型风险分析法,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预警进行初步尝试。

Z模型最早是由美国学者Altman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用以计量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在实际运用中,模型得到了逐步补充完善。其分析模型如下:

Z=0.717X1+0.847X2+3.107X3+0.420X4+0.998X5

式中,Z=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X4=股东权益账面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企业破产临界值:

(1)Z<1.23时,企业处于破产的“危险地带”;

(2)1.23<Z<2.9时,企业处于破产的“灰色地带”;

(3)Z>2.9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

考虑到企业财务数据源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可能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的财务质量,模型在实际运用中增加了两个有关现金流量分析的指标:

(1)现金盈利质量率。

现金盈利质量率=现金盈利值/净利润。其中,现金盈利值是根据现金流量表提供的财务信息计算出来的企业现金净收益。计算公式为:现金盈利值=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和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处置长期资产收现一利息及筹资费用付现。

(2)现金增值质量率。

现金增值质量率=现金增加值/留存收益。其中,现金增加值是企业支付了各项现金分配后的留存现金收益。计算公式为:现金增加值=现金盈利值一分配股利付现。

由于上述分析模型没有把行业因素考虑进来,本文增加了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使其更适合房地产企业特色。

本文第二部分根据万科公司与行业财务效益状况指标,资产运营状况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万科公司经营状况;第三部分测算万科公司Z指数值,与指标的临界值比较得出警情结论,并与行业Z值比较,进行行业分析;第四部分对警度进行分析评价,并采取措施排警。

二、基本财务指标分析

2002年万科股份的各项财务指标与市场比较为:

与同业相比,万科公司偿债能力较强,负债比例较小,且短期负债比率大于长期负债比率;资产增长高于同业平均,尤其是净利润的增长,说明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总杠杆低于同业平均,股价受销售变动影响也小;其应收、应付、存货、资产及现金等价物周转率高于同业平均。但是,其盈利能力要低于同业。

三、Z模型分析

根据Z模型的公式,算得万科公司2002年的Z指数指标为:

但是,行业平均值Z<1.23,即处于破产的危险地带。由此对比可见,房地产行业的财务警情已经很严重,风险很大,就连位居第一的万科公司也亮起了黄灯。

第2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决策树;蒙特卡罗模拟

[DOI]10.13939/ki.zgsc.2015.07.171

1 相关研究

亨瑞・法约尔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经营领域[1]。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莫布雷等首次提出并使用“风险管理”一词。80年代,美国的特瑞斯・普雷切特等合著的《风险管理与保险》一书中将风险定义为“未来结果的变化性”,强调了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2];90年代,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编写的《风险分析与决策》,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风险分析与决策的方法;郭敏在《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中,从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与耗费、回收与分配三个环节分别对企业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股利分配风险以及企业资本运动过程中的“人本风险”的防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3];赵斯秋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中,提出了财务风险分析的杠杆分析法、概率分析法和财务报表分析法。以上这些研究成果无疑对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

2 理论与方法介绍

财务风险,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风险要素的存在,使得企业资金及其运动呈现出不确定性,最终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的财务收益与人们预期收益产生重大差异的一种财务活动[4]。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条件并与之水融,它是企业筹资、投资、销经营环节上的资金使用与收回以及财务成果的实现与分配等一系列活动的有机统一,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都可能存在风险。所以对财务风险的研究必须从财务活动的全过程、从资金循环周转运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的总体观念出发并最终联系到财务损益上来。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在已知各种情况发生概率的基础上,通过构成决策树来求取净现值的期望值大于等于零的概率,评价项目风险,判断其可行性的决策分析方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5]。由于这种决策分支画成图形很像一棵树的枝干,故称决策树。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6]是一种通过设定随机过程,反复生成时间序列,计算参数估计量和统计量,进而研究其分布特征的方法。具体为,当系统中各个单元的可靠性特征量已知,但系统的可靠性过于复杂,难以建立可靠性预计的精确数学模型或模型太复杂而不便应用时,可用随机模拟法近似计算出系统可靠性的预计值;随着模拟次数的增多,其预计精度也逐渐增高。由于涉及时间序列的反复生成,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以高容量和高速度的计算机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只是在近些年才得到广泛推广。

3 案例分析

武汉圣吉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大学生创业团队所发起组建,拟在武汉市工业园投资成立,是一家从事纪念品开发科技公司。公司产品能够满足各大高校纪念品需要,市场应用前景广泛。目前该产品行业折现率估算为15%(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且公司成立初期各股东的投资能准时到位,公司的设备、销售、研发状况均良好,保证公司的业务能正常开展、信誉良好。经过简单的财务分析,投资项目各项评价指标良好,该项目可行。

3.1 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分析,主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社会投资的数额与公司创立项目的收益性之间的关系。当然,由于股本结构中引入社会投资的大小会影响到公司的贷款金额,进而影响到该项目的总投资,因此需要明确在分析中的可变因素到底有哪些。假设股本结构中仅社会投资金额可能发生变化,而其他股东所持股本金额保持不变,而公司贷款金额以总的股本金额(包含社会投资在内)的一定倍数筹集。也就是社会投资发生改变,影响总的股本金额,进而贷款金额和总投资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样,即使贷款金额的增大能够保证项目所需资金,但却可能使得公司面临较高财务风险。所以有关社会投资金额与公司创立项目收益之间存在何种关系,这一问题的实质是确定公司创立项目的最优贷款比例。在这样的贷款比例下,社会投资商最愿意出资,而且公司整体获益最大。

第二,对该项目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风险分析。在利用决策树方法得到最适宜贷款比例的前提下,以社会投资、销售量作为随机变量进行项目收益测算,得到项目可行的概率,将能够了解该项目的风险性。

在进行财务风险分析过程中,运用单一财务分析方法,得到每一种方案的现金流量表,选取财务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作为分析指标。其中CI为净现金流入,CO为净现金流出,n代表项目预计使用年限,i0为折现率。

3.2 利用决策树决定公司最佳融资

对公司进行财务风险分析就是对财务报表中不确定的项进行随机取值,计算净现值。在这里主要研究建设投资和销售量的变化情况。贷款的数额与自有资金有关。公司自有资金和贷款的比例对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影响,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为了计算出对公司最有利的资本结构,所以需要计算最佳贷款比例。

因为是计算最佳贷款比,所以将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自有资金的变动与社会投资有关,将可能性较高的几种贷款比用决策树罗列出来,再分别进行计算,得出内部收益率最高的那组贷款比,即最佳贷款比。

(1)投资方案决策树

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投资决策时,先固定一个数值,在这固定固定资产投资。对多组数据进行验证后得出最可能的三组贷款比例,这三组数据与销售情况组合,画出最终的决策树。

(2)计算最佳方案

计算出最佳方案,也就是从决策树中计算出期望净现值最大的那个分支。假定总投资(2100万元)和固定资产(400万元)不变,固定资产投资是相关项目的投资方案结合此创立项目估算出来的。根据一些主要的基础数据和估算的数据可以得到现金流量表,再根据现金流量表运用公式(1)和(2)可以算出相应指标。现设定以下三个方案的销量在好、中、差时第一年的销售量分别均为320件、290件、260件。

第一种方案:社会投资300万元,贷款是自有资金的2倍。得出的大致总投资为2100万元。

(1)当销售量好时,NPV=403.3万元,IRR=20.20%。

(2)当销量中等时,NPV=227.2万元,IRR=18.31%。

(3)当销量为差时,NPV=51.57万元,IRR=16.14%。

第二种方案:社会投资350万元,贷款是自有资金的1.8倍,得出的大致总投资为2100万元。

(1)当销售量好时,NPV=401.34万元,IRR=19.86%。

(2)当销量中等时,NPV=225.29万元,IRR=17.73%。

(3)当销量为差时,NPV=49.24万元,IRR=15.60%。

第三种方案:社会投资440万元,贷款是自有资金的1.5倍。得出的大致总投资为2100万元。

(1)当销售量好时,NPV=398.58万元,IRR=19.82%。

(2)当销量中等时,NPV=221.81万元,IRR=17.69%。

(3)当销量为差时,NPV=45.77万元,IRR=15.55%。

运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最大内部收益。三种方案的总投资相同,计算年限也相同,在这种条件下,可以看出方案一,即社会投资300万元,贷款是自有资金的2倍的期望净现值和期望内部收益率最大。所以对公司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最佳的贷款比例是2倍。

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得出的累计净现值大于零的概率远高于零,说明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强,所以圣吉公司创立项目经过财务风险分析是可行的。

4 结 论

一个企业要长久、稳定的发展必须研究公司的财务风险因素,并找到合理的控制方法。在已经对公司的主要情况和估算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基础上,用决策树找出不同方案中的最佳贷款比,再运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对多组数据分析,算出净现值大于零的概率,最终得到项目可行的结论。本文的创新处在将决策树与蒙特卡罗模拟法相结合,一个决定比例,一个得出最终结论。当然,还有很多的不足,可以进一步优化:项目的初始数据很多都是估算出来的,并不一定定能符合实际,可以对相关项目的同类数据整理综合得出较正确的数据;决策树中的概率是主观概率,可以通过德尔菲法验证后得出;蒙特卡罗模拟法只取了30组数据,这样计算的概率并不是很完善,应该计算应该模拟的次数,再取相应多的数据计算。

参考文献:

[1]马晓瑾,陈宝峰.企业财务风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

[2]杨华峰,冯俊文.项目财务评价风险分析方法比较研究[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第3篇

关键字:财务报表;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1、 企业财务风险与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

1.1 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总风险在财务活动上的集中现。是指由于未来不确定事项导致企业财务活动未来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资产贬值(或跌价)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这些风险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可以量化得知。

1.2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集财务预警机制、财务防范机制及财务控制机制一体化的管理活动。

2、 结合财务报表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

2.1 资产负债表部分

2.1.1 资本结构分析

当企业的资产总额远大于负债总额,而资产中的流动资产主要由流动负债筹集而来,固定资产主要由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得到时,企业资本结构正常,处于良好的资产状况。此时的企业资金使用正常,经营运转良好,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当企业的资产总额略大于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很少时,企业的资本状况决定其面临风险,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引起警惕,必须进行风险预警,并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及时调整资本结构,改变资金筹集方式,以免企业限于困境。当企业资产总额低于负债总额时,表明企业不仅亏损了自有资本,而且还剩余一部分负债,这就出现了“资不抵债”的现象,此时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很高,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手段筹措资金,否则企业就会走向破产和倒闭。

2.1.2 营运资金分析

营运资金是企业进行日常的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是流动资金与流动负债的差额。从资产负债报中得出的结论,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用于日常经营活动的开支可得到保障,流动负债的偿还也能得到保障,流动负债的债权人也可以放心,免去了企业经营的后顾之忧。如果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则表明企业现有的流动资产不能偿还随时需偿还的流动负债,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势必导致财务危机,这时企业需要财务措施化解财务风险。

2.2 利润表部分

2.2.1 结构分析

当企业既有营业利润,也有利润总额时,表明企业运作良好,日常业务开展顺利,非正常损失也很少,企业面临风险很小;当企业取得营业利润,而利润总额为负数时,表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运营良好,风险是由企业出现的各种非正常损失带来的,要对此提高警惕,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当企业营业利润为负数时,则是由企业的期间费用引起的,着重关注是否由企业的财务费用引起的,查明原因,找出解决措施。

2.2.2 比率分析

也可以称作指标分析。财务指标中如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息倍数等都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经营状况。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领导者追求的实际目标,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首要指标。

2.3 现金流量表部分

现金流量表是一个特定期间内一个企业的现金的增减变动情况。现金流量表是中小企业不重视的报表,中小企业一般是民营企业,资金的收支都比较简单,企业的领导者一般都只重视利润,认为只要利润大,则企业的就不存在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但是利润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把实现的利润立即全部拿来使用,应收帐款的周转期是影响现金实现的重大因素之一。

2.4 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分析是指某些指标涉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项目的指标。财务管理中典型综合指标有杜邦体系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杜邦体系分析法主要是利用权益净利率来分析,权益净利率涉及到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极及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营业利润率涉及到利润表,权益乘数涉及到资产负债表。平衡记分卡涉及的项目则更多,包括顾客利益,业务流程等。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分析企业当前是否面临财务风险。

3、 结合财务报表如何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管理

财务报表不是万能的,不能反映企业全部的财务风险,但是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依据财务指标,企业可以知道财务的安全与否。

3.1 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与实际财务数据进行比较。

抓住现金流量控制、目标成本管理、预算执行跟进、绩效考核实施等关键点进行内部控制,通过预算执行情况来发现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目标的差距并及时加以补充修正,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所在,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全面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3.2 建立财务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健全财务预警体系,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对各财务指标设定特定的值,如果当年度的财务报表计算出来的财务指标超过这个值,则企业就应该引起警惕。通过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安排,预警指标体系设立.财务信息数据传递,风险分析及处理,形成一套有效管理体制,及时发现并有效化解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3.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内部控制机制就是岗位之间相互牵制,相互制衡。明确岗位、分清职责,明晰权力、履行责任,建立责权利明晰的责任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每个责任层级、责任中心的具体职责,明确权责范围,使每一个岗位都在明确责任的前提下,按照制度规定独立地履行职责。这样才有可能避免内部人控制的危险,从而也降低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3.4 加强资金管理

从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来看,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资本运营活动及利润分配活动。各个环节都包含资金的使用活动,对于筹资活动,企业应首先内部留存收益,之后分别是借款和发行股票。对于投资活动,企业应聘请专家分析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对于可行的项目还应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选择。对于经营活动,企业应不断完善收账款管理制度和存货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制度,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存货最优化的资金配备,以防购置过多存货,占用流动资金。实施资金的责任制,加快资金的回收和周转。还要配套资金管理的预警机制制度,对潜在的资金使用风险给予预警,避免带来资金沉淀和财务风险。

3.5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强对财务风险的识别能力。

一个企业的员工的素质关系到这个企业的企业形象,同样一个企业的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关系到这个企业的财务信息的质量。只有财务人员的财务分析技能和素质提高了,他们对财务风险的感知与识别能力才能得到改善,企业领导者才能更好的进行财务风险的防范。

结论

根据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它把市场分为了弱势、半强势以及强势有效市场,但财务风险管理需要的不是完全的、理性的市场,在那样的市场上,没有投资者能够赚取超额报酬,也就不存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了。如今的市场经济中,存在的是半强势和强势市场,企业对信息的识别能力及信息的不对称,很容易让企业陷入财务风险之中。因此企业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即使财务风险已经发生了,企业也能采取措施化解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⑴孟晓燕.浅析财务风险的预测及防范[期刊论文]-现代商业 2010(9)

⑵杨红霞.加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0(34)

⑶杨莹.财务风险与企业风险管理机制[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10(20)

第4篇

关键词:财务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重整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偏离,因而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防范与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财务风险不能有效控制,就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能力。所以,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企业财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时刻面临着各种财务风险,除了因负债而产生的狭义财务风险外,还有遇到许多对于企业财务成果有重大影响的其它一些风险。如企业投资风险、企业财产风险、资金运作风险、企业市场经营风险等等,这些可以统称之为广义的财务风险。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对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或企业财务状况构成影响的风险都可称为财务风险。如因投资失误或因投资不能形成预期的收益使投资收不回或不能按时收回的可能;在经营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使产品销售状况趋坏的可能,等等。这些都会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成果,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并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关注财务风险时,既要关注狭义的财务风险,更要关注广义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任何一项风险的发生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物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经营。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在理财过程中,必须树立财务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经常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尽可能防止各项财务风险的发生和将风险的影响减少至最小程度。

一、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

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应该密切关注本企业的财务动向,以防止发生意想不到的危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检查企业财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检查企业投资、投资回收与资金是否平衡。要使企业成长壮大,必须先投资。投资主要是设备投资,包括采购机器、现代化设备和兴建工厂等。这种设备投资一步走错就可能导致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一般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研究调查,由于设备投资而增加的经费开支,包括设备本身和维护修理、利息、折旧等费用,要按照这些开支与企业资金投放对资金状况的影响和投资回收、回收期的比较,再决定是否投资。怎么筹集资金也是一个问题。一般是长期贷款或增加资本,但有时也利用短期贷款。经营不好的企业,又不得不使用短期贷款的,则可能招致资金冲击的危险。论文参考网。更增大经营恶化的可能性。执意进行设备投资,可销售额却没能按照预想的那样提高,从而造成设备闲置,资金呆滞,于是那些资金不雄厚的企业,就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2.检查企业不良债权的可能性。为了防止大额不良债权的出现,对每位客户都要规定信任限度,应该控制不超过这一限度的债权。例如,决定A企业在五万元以内,则应经常检查是否在这一范围内。没有风险的买卖是不存在的,必须在充分调查客户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内容的基础上,决定信任范围,将风险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另外在结算方式和销售比率上也要加以控制,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采取现金交易和购销相抵结算,一家企业的销售控制在企业销售总量的一定比率以下等方法。

3.检查企业费用支出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增长倾向。如果对经费开支管理不严格,费用就会增加。经费的增加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随时都要注意检查经费是否出现增长现象。首先要看经费的增长率是否高于销售额的增长率,如果经费增长率高于销售额增长率,说明经费增长并未对销售额的增长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如果出现这样的经费增长态势,就应检查经费开支内容,查清什么原因使经费开支不断增加,然后努力削减。其次要特别警惕诸如交际费、会议费等经费开支的浪费,浪费是经营的大敌,必须消除。最后应该关注可控制经费的管理和节约(如节约用电、节约用油)。

4.检查企业资金总额的变化。企业负责人和财务主管必须查阅资产负债表填写的资产总额每年是如何变化的。若发生增长过多或资产膨胀,就应引起警觉。特别应注意不合理的拖欠货款,库存积压和机器设备等投资的闲置。资产膨胀会带来经营停滞,同时,资金的周转也会随之恶化,资产效率也会下降。所以,管理上必须想办法使全部资产都运转起来,不发生资产膨胀化现象。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方法

(一)加强财务控制,防止企业衰落

要提前发现问题,尽早解决问题,企业陷入衰落后当然有可能走出困境,但最好的做法是在衰落迹象显露之前捕捉到企业衰落的预兆。

1.自由资金不足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在获得利益之前,企业需要垫付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自由资本和借入资金。商品出售之后,有时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收回货款,在这期间,企业垫付的资金有时相当可观。有原材料货款的支出,有工资薪酬的支出,有促销费用的支出,还有其他杂费的支出。如果收支同期吻合的话,企业经营的难度就小的多。但一般来说支出的期限比收入的期限快。也就是说,等不到有收入,就先要支付的情形居多。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充足的自有资金是应付这一收支期限不平衡的最安全的方法。所以,在业务蓬勃向上之际,不能忘记增加自有资金。

2.企业应收账款不合理的增加是影响资金周转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衰落的前兆。应收账款不合理增加意味着企业的销货政策有问题,更可能的是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一般说来,畅销产品回笼货款都较及时,就如80年代的彩电业。论文参考网。但当产品竞争力下降之后,为了稳定或增加销售,企业就不得不忍受延长付款期限销售货款被挤占的痛苦。所以管理者发现应收账款增加过快时,首先得了解销售部门尽力与否,若销售部门却已尽力,那就意味着应该早点想办法推出新产品了。论文参考网。

3.企业存货的超常增长也是应该注意的预兆。存货的过度增加引致的增长只是“虚”的增长,只有当存货转化为商品,销售出去了才证明商品的价值得到确认。由于存货是企业占相当比重的资金占用,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更为明显,经济低迷会造成销售不畅,从而导致存货过剩,资金拮据,资金周转不畅。

4.设备的过度投资也可能导致企业衰落。审视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良好,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即将固定资产的总额与自有资本比较,若固定资产的比重过大,一般说来,资金周转就会感到吃力。这是因为经济高涨之时,不少企业会依赖银行借入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资,但是一般经济高涨过后就会出现经济衰退,这时,企业容易面临销售量下降,开工不足,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困境,而设备借款的还本付息将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设备的过度投资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5.缺乏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拟定资金计划,也就是立足现在,预测未来收支的大概情形,考虑应付资金不足的对策,利用各种灵活的周转方法,维持资金余裕。若果拟计划质量不高,那后果要么资金闲置痛失获利之机,要么事到临头手足无措,使周转方陷入进退维艰的地步,进而带来全方面的衰落。所以,无科学周密的资金计划也是企业衰落的预兆之一。

(二) 摆脱财务困境,进行财务重整

日常风险控制和完善的预警系统都不能完全避免财务失败的发生。每个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都必须考虑一旦发生财务困难或财务失败时,如何处理企业的财务事宜,如何保护各相关主体的利益,通过财务重整缓解危机并化险为夷。重整按是否通过法律程序分为非正式财务重整和正式财务重整。

非正式财务重整。当企业只是面临暂时性的财务危机时,债权人通常更愿意直接同企业联系,帮助企业恢复和重新建立较坚实的财务基础,以避免因进入正式法律程序而发生的庞大费用和冗长的诉讼时间。重整的方法之一是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所谓债务展期即推迟到期债务要求付款的日期,而债务和解则是债权人自愿同意减少债务人的债务,包括同意减少债务人偿还的本金数额,或同意降低利息率,或同意将一部分债权转化股权,或将上述几种选择混合使用。在企业经营过程发生财务困难时,有时债务的延期或到期债务的减免都会为财务发生困难的企业赢得时间,调整财务,避免破产。而且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均属非正式的挽救方法,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达成的协议,既方便又简捷。虽然债务展期或债务和解会使债权人暂时无法收回账款而发生一些损失,但是,一旦债务人从困境中恢复过来,债权人不仅能如数收取账款,进而还能给企业带来长远效益。所以,债务展期与债务和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

重整的方法之二是实施准改组。如果企业长期亏损,留存收益出现巨额红字,而且资产的账面价值严重不符合实际。如果通过撤换管理部门,实施新的经营方针,可望在将来扭亏为盈。为此,企业便可以通过减资来消除亏损,并采取一些旨在使将来成功经营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出售多余的固定资产,对有些固定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进行重新估计,并以较低的公允价格反映,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建立新的基础,以减少计入将来期间的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准改组不需要法院参与,也不解散企业,只要征得债权人和股东同意不立即向债权人支付债务和向股东派发股利,便可有效地实施准改组。

正式财务重整则是将上述非正式重整的做法按照规范化的方法进行,它是在法院受理债权人破产案件一定时期内,经债务人及其委托人申请与债权人合议达成理解协议,对企业进行整顿重组的制度。

重整制度的设置对债权人、濒临破产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利益与权利各方均应树立重在挽救的指导思想,想法使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生产,使无条件存续的企业尽量减少损失。通过财务重整的挽救方法,濒临破产企业中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能够重新振作起来,摆脱破产厄运,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防范企业眼前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约翰·韦伯.财务审计案例示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2]朱柯.资产评估[M].大违: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 财务管理 风险分析 防控措施

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由资产管理、工程造价审核、资金管理、成本核算及效益评估等多个流程组成,这些流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随着电网建设项目的增多,电力企业管理中逐渐暴露一些问题。电力企业虽然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存在的风险逐渐增大。

一、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一)管理的疏忽带来的风险

当前电力施工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除客观因素外,还有很多人为因素,具体表现财务部门职能不清、财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实物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等问题。大多数电力企业在工程物资的储存、分类及领取等方面管理混乱,工程物资乱堆乱放、各种用途的物资混杂不清,没有明显区分开,导致物资难以盘点清楚,极易出现工程材料被盗、被非法侵占等损失;没有配置专门的物资保管人员,各岗位职务之间没有划清界限,存在舞弊的可能;材料领取渠道混乱,造成项目结算书中账实严重不符,财务决算难以真实反映工程成本;没有采用现代物资管理技术。

(二)合同管理风险

目前电力企业项目合同管理所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施工合同签订不严格,甚至有时是在项目竣工后才予以补签;小合同大结算或概算总承包现象普遍存在;合同明确包工包料,但是存在承包方向发包方领料的现象或合同没有明确双方供应设备材料范围及具体结算方式;没有明确规定付款的具体方式及条件,导致付款进度无法科学控制;没有根据合同条款来审核付款,导致资金管理失控;部分企业对合同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合同条款存在矛盾,极有可能给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带来法律风险等等。

(三)工程项目变更

在发生项目变更时,合同双方及监理部门要协调,签订合同变更签证。但在实际出现设计变更时,大多数企业并没按照规范办事,没有按照初步概算及计划执行,设计变更较为随意;或者存在同时设计、施工、调整资金的现象,事先没有做好统筹规划,导致超支现象等等。

(四)财务核算风险

许多电力工程企业只注重工期及质量,忽视了财务核算管理工作,没有严格遵循国家会计法规及制度等来进行财务核算,或者没有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来对借款费用进行资本化、计入在建工程,这就导致当前资产虚低、利润虚减,这些现象都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电力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一)强化工程资产管理

工程资产管理直接影响到电力工程的成本,因而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建立健全工程物资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的资产管理方法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安排专门人员根据物资的性质及用途来做好分类管理工作,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工程物资资产出现损失或损耗现象,具体落实库存盘点制度,定期做好账实管理工作,确保资产的账实相符。

(二)加强工程合同管理

针对电力工程工期长,回款期限长的特征,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人员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增强合同管理意识,要有准确辨识合同风险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加强成本管理

电力项目施工环节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成本变化。成本管理包括事前决策预算管理、事中的监督决算及事后的分析核算管理,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应用成本管理模式,强化责任管理,完善责任管理体系,可以利用绩效管理来将财务管理目标细化到各个部门。

(四)优化财务核算管理

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积极编制工作报告,加强内部控制,实行分阶段、分岗位的财务监督核算,严格实施财务标准核算制度及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核算流程,对各个部门进行量化考核。而电力工程涉及的工程核算内容较多,应该将企业的财务成本标准化管理作为重点,要能够针对风险进行质量管控。

(五)加强财务风险管控

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针对目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来加以管控,要能够以依据法律为原则,利用法制来维护自身权益,对风险管控提高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来预防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能够做好电力工程的事后分析及理论探讨,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切实做好财务管理风险控制工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对于工程管理有着直接影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因此,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要能够对财务管理提高重视,准确识别财务管理存在的风险,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管理与控制,最终规避财务风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赵立军.有关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的研究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第6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防范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规模偏小的,资本方式是非公有制或者是以私营经济为主的企业组织形式,它规模小,相对灵活,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目前世界各国所设定的参照系各不相同。有的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小企业确认标准,也有的国家没有统一的确认标准,只是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加以规定。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生存与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风险,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对企业经营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财务风险控制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促进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速资金周转,降低企业损失,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1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1.1风险的含义

风险对于我们来说是随处可见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风险,对于企业来说风险也是无处不在。中小企业在经营中都会存在财务风险,利益与风险是共同存在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所以说风险是企业的特殊资源,它是伴随着企业的有形的、确定的资源而存在。风险的定义就是指人们对未来行为预期的不确定性的损失。参考国际现有标准进行划分,中小企业的风险可以划分为四类,如企业财务风险、企业战略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以及迫害性风险。企业掌握好这些风险,就能对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以预防这些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

1.2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以及风险管理

一般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比较显著。第一,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外源融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在选择融资途径是会更倾向于内源融资。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从而大大增加外部融资的风险。由于各种原因选择融资,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加依赖内部融资。第二,投资方面,中小企业经营盈余后为了充分发挥资金价值,中小企业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投资。第三,企业运营方面,中小企业以家族式居多,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缺乏现实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缺乏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多数中小企业在管理上比较随意,领导权集中于一人身上,在处理日常经营活动中往往暴露出诸多弱点,例如,中小企业对外诚信度偏低,资产负债率过高,资金使用混乱,对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等。在企业经营发展中,作为权利集中的领导者难免会有管理违规行为,自身意识不到企业的资金结构,对企业开辟发展新市场缺乏有效的科学理论。第四,风险的复杂性,我国中小企业数不胜数,错综复杂,企业与企业之间常常相互连通,其中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增加,造成风险的原因也更是各种各样,潜伏着未知的破坏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由于很大一部分的损失在于中小企业企业财务管理本身,所以,金融风险不能完全被识别和控制。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更多的中小企业容易形成金融风险,产生更大的杀伤力,从而转化成一场金融危机。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通常的表现及问题

2.1会计风险理论研究滞后

在会计行业中会计风险具有客观性,在预防管理会计风险时,应对者需要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但在当前对会计理论研究当中,关于会计风险的专业论文与专题课题较少,现今社会关注和研究财务风险课题的专家学者较多,却对会计风险课题研究较少。从从属方面来看,财务风险是隶属于会计风险的,解决了财务风险只是解决了会计风险的一部分。相对于财务风险而言,会计风险范围更广,破坏力更强,因此更需要加强对会计风险的理论研究。

2.2缺乏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大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缺乏日常核算、管理工作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销售部门和财务核算部门不连接,是因为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没有立即审核,出现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没有完善客户档案,未做客户调查;没有专业人员对应收账款进行独立管理;聘用人员素质低,没有明确的工作标准。中小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突显出很多不规范行为。为了企业能够持续生存,部分中小企业往往会选择忽视对客户的赊销授信制度以及销供业务的激励,即使存在上述制度,后续考核机制无法保证。而只是将销售人员的激励工资与销售量相挂钩,而没有将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率纳入考核目标当中。企业财务部门仅仅只是将客户的明细账进行简单的记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坏账问题。

2.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企业严格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内部控制能够提供综合效益,风险的防范。以控制信用企业的发生,及时核算,清理,收集,协调内部控制的要求,对待已被确定收不回的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中,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一些上市公司决策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或是有意识但不知道怎么加强内部控制,没有具体的内部控制建设的方法。高层意识和相关知识的缺失,导致很多公司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不具备科学合理性,造成内部控制系统形同虚设,即使有成型的系统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2.4会计准则不完善

会计准则合理规范了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和工作指南。在满足现有会计体制内规定的交易事项的情况下才可以输进会计核算系统。假如该项交易事项不符合会计体制,就需要以附注形式在财务报表之外加以反映。以“互联网+”为时代背景,金融业在网络中迅猛发展,企业开辟新的市场,如衍生金融产品等,却由于不符合会计标准使传统的会计业务无法对其进行有效核算。

3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建议

3.1销售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

中小企业在商品销售环节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客户信用状况的不确定性、应收账款的管理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全程控制销售活动从而降低其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客户的信用管理档案,确定客户采取何种的信用政策,进而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与监控。建立客户的信用档案。主要是指对客户的信用状况和支付能力进行全面的考察,而不能为了追求业绩而与一些信用状况不佳的客户签订单合同,造成坏账损失。要对客户群体进行一个筛选,利用社会渠道收集客户的财务状况信息,排除财务风险过大的客户。对于一些财务风险较小,现金流大的企业建立一个信息数据库。对客户信用政策的选择。指的是要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价,要对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信用政策,风险较小的企业,采取宽松型信用政策,风险较高的,可以采取严格的信用政策。要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首先,企业要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规模,它的规模大小对企业营运资金是否充足有着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判断企业是否需要较大的流动资金,如果流动资金不足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其次,控制应收账款的时间,在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企业要缩短应收账款的时间。最后,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如果应收账款的期限已经结束,而客户不能偿还账款,我们就要采取措施予以催收。

3.2采购环节的财务风险防范

商品采购环节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对市场的需求判断的错误。由于采购计划的不准确性和采购价格估计的不合理性,存货的积压,使企业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因此在采购前,我们应结合企业过去采购的一个计划数量与现在形成对比,不至于偏差太大,减小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对于采购价格的不合理情况,我们在采购前,应对市场的价格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得出一个最合适的价格,而不要盲目地批量采购。对于采购计划的不准确性,企业在编制采购计划时,应分析原材料的库存状况和企业的最优库存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存货积压,从而增加商品的成本,引起财务风险。

3.3分析企业外部环境

由于中小企业的脆弱性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周围环境估计错误,将使中小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所以,在中小企业进行投资前,要对外部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分析社会政治是否稳定,只有有了一个稳定的环境,才能使经济平稳发展,接着要关注政府的经济政策,要针对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还要对自然环境进行估计,当自然环境不稳定时,企业将要有一部分资金流出,可能会出现现金流暂时的短缺,这就无法进行投资。有了内部控制环境还要做好外部环境分析,首先是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应该建立健全的风险分析、评估、规避系统,可以精准确定高风险区域,防范经营风险。其次是要加强风险管理。加强风险管理需要内部控制人员的责任心,内部控制员工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节点,员工的风险意识决定了内部控制执行的力度。最后是要优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部控制评价的主题是内部审计,优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就是要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主要的作用是检查和控制内部控制的责任和工作效率,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应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控制进行加强,并设置内审管理机构及委员会。

3.4加强投资项目效益的审计

加强投资项目效益的审计,是减少盲目投资,考察投资效果的有效方法,是保证企业的投资能够稳定回收的关键。所以,我们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审计投资项目的效益成果。对于投资的项目,我们要进行实地考察以及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都要加以控制,严格执行决策程序,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一方面,我们要确定投资的方向,对投资的行业收集相关信息,选择壁垒较低,没有垄断,发展前景较好的行业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我们要结合现金流分析投资项目是否能带来满意的投资收益,不是表面上的,而是要体现在现金流入上的。

参考文献

[1]孟祥军.基于财务风险的现金流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

[2]张涛,潘燕晶.基于现金流管理的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2(08).

[3]吴丰.浅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J].高校后勤研究,2013(1).

第7篇

论文摘要:我国寿险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下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考验。该文通过对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特点的讨论,提出了防范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目前,我国寿险公司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在发展变化的环境下保持长期健康发展的考验。风险控制水平下的资金有效利用的高低,成为能否赢得这场竞争的关键。如何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的投资策略已成为保证寿险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

1.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就寿险公司经营而言,其财务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费率风险:即在确定费率或给付、赔付标准时不准确产生的风险。主要有两类:费率定价过低和给付、赔付标准过高。

1.2系统风险:又称市场风险,即引起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化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和基本风险。寿险公司根据利率的变化衡量和管理资产、负债,其股票、公司债券和质押贷款与利率基准点的变化紧密相连,任何利率的变化都直接影响到这些投资产品的回报率。

1.3信用风险:即由于债务人因其财务状况恶化或担保物价值贬值无法履行责任而产生的风险。由于寿险公司的资产有相当部分是公司债券,因此这种风险对其影响较大。

1.4流动风险:即由于无法预测的事件造成资产流动性不足引起的风险。

1.5其他风险:包括经营风险以及法律法规变化所产生的法律风险。

2.我国寿险公司所面临的具体财务风险

2.1责任准备金亏空严重

由于资金运用的不当、寿险责任准备金被当作寿险业务损益的“调节器”,加之擅自设计寿险条款或自行修改总颁条款、没有严格的核保核赔制度,导致保单责任扩大,保险风险加大等诸多原因,造成了寿险行业严重的偿付能力不足。给寿险公司经营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2.2资产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

一是实收资本严重不足,导致资产负债比率过高,寿险责任准备金被挤占的问题十分突出。二是银行存款等流动资产占比过大,使本应增值的寿险资金得不到充分运用,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2.3寿险资金投资形式狭窄

现有的寿险资金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致使历史包袱不但得不到消化,而且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寿险资金运用受政策影响渠道偏窄,不利于寿险公司运用各种渠道充分有效地运用资金,实现寿险资金的有效增值。

3.防范寿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几点措施

3.1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的目标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将总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风险控制体系的核心是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和风险预算管理。

3.1.1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实施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能够有效的控制利率风险。根据实际经验,可采用久期、凸性来测量资产负债的利率敏感性,用缺口管理来调整资产负债的匹配度,保证资产和负债在数额、期限、成本、收益上的基本匹配。采用上述方法后,能够保证资产负债的基本匹配,并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3.1.2风险预算管理

风险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投资总风险。根据寿险公司的资本和财务状况计算最大风险承受能力,然后根据各部门的投资业绩和市场情况,将风险限额合理分配到各业务部门,将各业务部门的风险额度再分配到各投资品种;按照统一的风险值计量标准,定期计算各部门和各风险类别的风险值,按照风险预算控制投资风险,如果某个业务部门或投资品种的风险值超过预算额度,则要调整投资组合,这样就能将投资的全部风险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3.1.3信用管理体系

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构建以内部信用评级为核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内部信用评级。参考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建立自己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制定相应的信用评级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和标准,以偿债能力为核心,对各类机构和信用产品开展整体债务评级(长期、短期)和特定债务评级,为准确评估和控制信用风险奠定基础。

信用额度管理。研究开发一套先进的授信额度计算模型,根据信用等级的不同,量化计算投资授信额度,并严格按照授信额度开展业务。

信用风险分析与评估。从定性的角度,分析公司投资业务承担的主要信用风险点及未来信用风险的变动趋势,并重点分析相关行业未来变动趋势,同时从定量的角度,运用先进的计量模型定量计算信用风险头寸的风险值,并纳入到整体风险预算管理中。

3.1.4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与投资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它可以科学地计量和评估投资绩效;另一方面,又可以为投资决策提供信息,用来指导投资活动。绩效评估与风险控制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绩效评估是对一段时间以来投资绩效的评价,它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计算风险和收益;风险控制是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预测,也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预测未来的风险和收益,并构建相应的控制体系。因此,建立高效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3.2建立高效的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风险控制体系的作用,必须建立一个能够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3.2.1公司层面

在寿险公司设置独立于投资部门的风险管理部。风险管理部负责制定公司风险管理的宏观政策、重要决策和管理规范,提出指导性、方向性和原则性的风险管理意见;协调、指导公司其他部门配合投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根据公司投资和风险管理的具体要求制定风险控制指引,并对投资部门的资金运作独立进行监督检查。

3.2.2部门层面

在投资部门内部设立风险控制部。按照风险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置风险预算岗、信用管理岗、内控管理岗和绩效评估岗等四个岗位,对投资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与评估。

3.2.3操作层面

操作层面指的是投资部门内的各业务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贯彻风险管理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进行投资操作,把风险管理的流程、制度、方法融入到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组合管理、证券选择、清算结算等各个业务环节中。

3.3处理好投资效率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投资运作中坚持透明化

就是在资金运作的各个环节如投资决策、资产配置、组合管理、证券选择、投资操作、清算结算等等,对风险控制部门是开放的,风险控制部可以参加各部门的业务工作会议,所有关于投资运作的方法、数据和流程都在风险控制部的监控之下,在遵循保险资金运用规律的前提下,寻求风险和收益的动态平衡。

3.4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拓宽寿险资金运用渠道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寿险资金运用和风险管理面临很多新问题。如,市场利率逐级走低,长期债券的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已经低于长期寿险资金的运作成本,这种趋势短期内还没有改变的迹象,而保费收入却在持续增长。长期收益率的大幅度降低,不仅给寿险资金运用带来严重困难,而且给风险管理特别是资产负债匹配和利率风险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新形势下投资与风险管理面临的新问题,我们认为创新和发展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3.5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

应当加大保险产品的创新力度,突破目前的产品模式。一方面,在目前市场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设计出具有较强保险保障功能新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研发部门应当加强与投资部门的相互沟通在产品设计中体现风险管理的基本思想,运用创新方法提高产品本身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化解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

一、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大类。

商业银行外部风险即风险因素来源于商业银行外部的风险,一般包括国家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国家风险是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间资金借贷活动时发生的、与国家主权行为相关的、超出债权人所控制范围的一种信贷风险。汇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其国际经营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和负债会因外汇汇率变动而引起价值上升或下跌,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利率风险则是因利率变动而使商业银行受到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即风险因素来源于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一般包括决策风险、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和操作风险。决策风险所造成的资产损失一般是由于银行内部决策失误,如决策人员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相关金融工具操作经验、防范风险意识不强、个人主义或决策机制不健全等。操作风险一般是由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违规经营,如越权贷款或交易,做假账等。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2002年5月到12月期间工商银行河北省定兴支行原行长穆亚维串通他人骗取银行资金等都属此类。商业银行不能满足客户随时提现和必要贷款要求的危机来源即是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总体上低于8%的国际最了币际准;而1993年以来,财务制度将巨额的银行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人来反映,造成部分银行虚盈实亏。2002年1月1日财政部对商业银行实行了新的财务制度,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是为了达到考核指标而人为调整利润等行为仍然存在。

二、商业银行良好的治理结构与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针对其面临的上述风险,应该在风险发生之前或发生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以减少风险损失,确保收益。对于外部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银行可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利率敞口管理、金融创新工具等进行化解和规避。但是对于内部风险如决策风险、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等,技术处理则不能够予以很好的解决,需要采取其他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规避,而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措施。

法人治理就是要提供一种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以协调商业银行各大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各机构间独立运作、有效制衡,实现商业银行的共同经济利益。具体来说,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具有以下重要性:首先,良好的治理结构将为委员会和管理层追求目标提供适当的激励,以便符合商业银行和股东的利益,并对有效的银行监管有利,从而鼓励商业银行更好地使用资源。其次,良好的治理结构为化解风险提供了制度保障,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可较好的化解决策风险;合理的股本结构有利于减少财务风险;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有利于减少操作风险。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防范和规避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也具有较好的作用。第三,良好的治理结构对于商业银行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某些商业银行实行的客户经理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商业银行向扁平化管理过渡中,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制的建立、部门的设置等都与良好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各种银行有不同的公司化治理结构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以私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一种是经理主导的治理模式,一种是法人股东主导的治理模式。这三种模式在股权结构上、持股的稳定性上、权力结构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构建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方面,有一定的共性。1999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概括银行治理的文件—《加强银行机构法人治理》,阐述了良好的银行法人治理机制所必备的8条基本要素。根据这些要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负责的董事会。董事会在履行职责时要注意:要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要建立股东行使权力的合理畅通渠道;保证董事会行使权力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可通过直属的各种专门委员会如风险控制委员会、激励委员会、资金委员会及有关部门对商业银行实行监控。

2.规范经营层行为。商业银行要根据经营活动需要,建立健全以内部规章制度、经营风险控制系统、信贷审批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机制。

3.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如外部监事制度等。

通过以上治理架构的规划和设置,从法律意义上建立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静态框架,可以为商业银行科学有效运作建立良好的基础。但仅此还不够,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的核心在于保证商业银行决策的科学和经营业绩的提高。权力制衡只是手段,有效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还需要若千个超出静态架构的具体动态机制,如果仅把商业银行法人治理作为“新三会”的治理结构来实践,有可能出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中的“空洞化”结果。因此,商业银行还须建立各种有效的机制,予以配合,主要包括:

1.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就是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定位,即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其意义在于为商业银行投资者树立市场信心和便于对商业银行上下进行目标管理。

2.在董事会职能与职权执行上,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避免因个人操纵造成对整个商业银行决策的失衡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损害,还要注意避免因银行股东过于分散造成的“内部人”控制。

3.建立合理、有序的业务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运行的有效性,商业银行应完善岗位责任制,规范岗位管理措施,恰当分离部门及岗位职责。

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资本结构

改革开放以前,西安仅有十来家国营房地产企业,市政建设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的房地产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截至2007年3月1日,西安房地产企业突破545家,而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已经把西安建设的更加宏伟壮观。但是,由于西安房地产企业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规模较小、规范性较差,因而总体上与国内其他省会城市的房地产行业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西安不少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个别甚至突破90%,这给其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化解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保障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是目前西安房地产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点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和预期的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偏差,具体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四项。其中,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的可变性;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投资率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无法销售产品并回收垫付本金的可能性;收益分配风险是指由于收益的取得和分配而导致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财务风险具有客观性、时间性、全面性、损益性、激励性等特征。其中,客观性是指财务风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经济事项;时间性是指财务风险的大小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展变化;全面性是指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损益性是指企业的风险越大则收益越高,风险越小则收益越低;而激励性是指由于风险普遍存在,为了持续经营,企业不得不面对与防范它,并想方设法降低风险的危害,从而引导企业自身主动地去完善其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西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

对于西安房地产企业而言,其财务风险同样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以及和财务风险相关的其他风险。现分述如下:

1.筹资风险的具体表现

(1)负债金额巨大

房地产开发的特点决定了房地产企业筹资金额巨大。西安的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初期阶段均以投入债务资金为主,自有资金相当低,而有些企业根本没有自有资本,而大量的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借款。近年来,西安房地产贷款增长率持续偏高。在所谓的高回报利益的驱动下,很多房地产企业盲目举债,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加重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2)盲目再筹资

再筹资是房地产企业实现项目滚动开发最常使用的办法。西安不少房地产企业没有真正从现有的企业内部挖掘资金潜力,利用自己的积累资金和设法追回应收款项而取得资金来源,而是想方设法对外借款。在西安一些大型房地产集团,往往还会出现连锁筹资担保链,一旦“链”中的某一环断裂,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致命的威胁。它会导致原有的财务风险扩大化。

(3)利率与市场变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率和市场变动可能引起的房地产定价和定位的不准确风险,成为企业面临的诸多风险中最为致命的不测风险。目前,国内与国际通货膨胀的预期比较明显。为了降低通货膨胀,我国中央银行2007年连续六次加息,而2008年的预期加息行为也比较显著。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一旦贷款利率发生增长变化,必然会增加公司的资金成本,从而抵减相应的预期收益。如果在一定时期内,房地产投资收益不足以抵消贷款利息,则房地产投资将无利可图。同时,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也成为影响企业市场风险的主要因素,而价格和当地对该同类项目的供需情况是影响其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

2.项目投资的盲目性较大

西安的有些房地产开发商认为,只要能够取得土地使用权,组织施工队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再投入相应的资金,工程项目能够按期交工使用,就会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不少房地产企业纷纷化费巨额资金购置土地使用权,进行所谓的“圈地运动”。但是,如果房地产企业没有对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从征地的成本上、资金的运作方面、经济效益的回报率方面上做出细致的财务预算,那么企业就无法确立目标利润,更谈不上各项成本指标的测算及分解落实工作。这可能造成项目投资的盲目操作,从而加大项目投资的成本。

3.项目经营过程缺乏理财依据

西安的有些房地产企业,只注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忽视了财务部门的事中监督职能,没有发挥财务部门自身拥有的优势。在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上过于简单、粗糙,没有针对自己企业的特点进行成本管理,忽视了内部各职能部门进行全过程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这导致成本管理工作与财务预算偏离差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没有正确处理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西安的房地产企业基本上属于高利润行业。许多房地产企业在获得高额收益之后,大大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尤其是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但是,当前我国东部、南部的房地产企业大力进军西部。它们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技术设备,这对西部的房地产企业造成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果西安的房地产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好自身内部的消费与积累的关系,在分配环节耗费资金较多,必然给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

5.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西安的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财权主要集中在关键人物手中。他们要么过于注重控制,要么疏于管理。而企业的财务人员的工作仅仅局限在登记账簿的范围内,没有全面发挥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能。同时,财务人员的房地产专业知识缺乏,会计实务水平不高。

三、西安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由于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应加强对其财务风险的动态管理。也就是说,西安房地产企业应该在筹资环节、投资环节、经营环节、利润分配环节,以及和财务风险相关的其他环节,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其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全过程的预测和管理,以便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小程度的范围内,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针对筹资环节的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1)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一般而言,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企业的债务风险也会逐渐加大。对房地产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本身的良好信用、土地使用权进行银行贷款,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应把债务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企业要安排适当的负债比例,寻求最佳资本结构。通过合理安排企业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的比例关系,使它们达到理想组合。

(2)缩短预售时间,减少款项回收风险

由于房地产具有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二元性,因而房地产投资回收的不确定性较大。另外,房地产投资还涉及政策法规、金融动向、区域供求状况、需方消费倾向等各个方面,因而易受各因素变动影响,造成变现风险,容易引起资金链断裂。因此加强资金回收和集中管理尤为重要。如果能及时回收相应的款项,由公司统一调配使用,对公司的发展将是很大的资金支持。

(3)注重融资策略的创新

对于规模较大的西安房地产企业而言,为了取得广泛的资金来源,应该在遵守国家财经法纪的前提下,积极地、主动地探索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公司债券,并通过房地产信托基金等途径,以取得广泛的资金来源,避免主要依靠银行举债来获得发展资金。只有通过多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开创广阔的天地。

(4)规范融资担保,控制债务风险

一般的房地产企业都有很多下属公司,母公司对子公司融资担保业务时常发生。子公司合理有效地运用融资资金,是公司整体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母公司应在事先调查预测的基础上,制定全年融资计划,分解下达至各子公司并列入考核指标。有权独立融资的子公司按照计划融资,必须先填写“融资担保审批表”,在上面注明贷款银行、金额、期限以及所贷资金的用途和可能产生的资金效益等,上报母公司确认后,再由母公司出面进行融资担保。经同意由母公司担保融资的子公司,还必须每月上报准确的融资情况报告,如需在核定的范围之外追加融资,仍需重新履行申请、审批手续。

(5)建立西安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

所谓财务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从而能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预测或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3]。企业财务预警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其中定性方法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管理评分法;而定量方法包括财务指标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Z计分模型、F分数模型。西安的房地产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

2.针对投资环节的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房地产公司应通过事先对投资项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综合评估比较,对决策过程中选定的投资方案,针对其可能面临的风险,单独或同时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投资风险的预防与控制:(1)合理预期投资效益,加强投资方案的可行性研究;(2)运用投资组合理论,合理进行投资组合;(3)采取风险回避措施,避免投资风险;(4)积极采取其他措施,控制投资风险。

3.针对经营环节的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1)做好房地产企业的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机制,目的之一是建立有效的预算系统。通过该系统,将非正常的经营活动控制在萌芽之中,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并通过滚动预算,不断通过实际与预算的比较以及两者差异的确定和分析,制定和采取调整经济活动的措施,对企业潜在的风险进行揭示和预防。同时,全面预算体系还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步的预计经营情况,根据所反映出来的预算结果,预测其中的风险所在,以预先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2)财务集中管理,规避财务风险

为了提高经营效益,降低经营风险,确保财务安全,西安房地产企业应在公司内实施财务集中控制,体现财务管理功能。如果公司分权过多,则会带来现实中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各成员单位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造成资金调度困难、资产调拨困难等,这会影响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发挥。公司的财务管理应集中而不能放开。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充分利用规模优势,规避财务风险。实行财务集中控制,有利于保证公司内部财务目标的协调一致,减少人为控制现象发生,有利于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3)委派财务主管,加强财会监督

对于西安的房地产集团企业而言,为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正常有序进行,可以由母公司挑选优秀财会人员经过理论培训和轮岗锻炼,以“双向选择”的形式,委派到下属子公司担任财务主管。同时赋予财务主管代表母公司行使监督职责的必要权限,根据母公司的要求和有关制度的规定,有权对可能导致损失、危害投资人、债权人和职工利益的财务收支行为实行否决。通过有效监督,化解子公司经营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4)适时进行财务分析与监督

进行财务监督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西安房地产企业不但要做好投资回收衔接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而且要加强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和方法研究。要对资金利用率、开发成本、销售价格、费用支出等,进行财务指标分析。准确的财务预测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有效地防范、抵御各种风险。

4.针对分配环节的预防财务风险的策略

对西安房地产企业而言,应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应作为分配决策的主要财务指标。由于现金流量反映出企业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中现金收支状况,所以现金流量往往比利润更为重要。如果企业的利润在上升,现金净流量却在减少,这说明企业当年实际收益在下降;如果现金流量净额小于同期利润总额,则意味着本期有不真实的或未到账的利润存在。在考虑上述主要因素的前提下,注重约束房地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过高的薪金报酬,以便为企业的发展积累较多的资金。

5.建立健全其他预防西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

(1)进行市场调研,防范市场风险

西安房地产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市场调研机构,经常派人进行市场调查,及时了解市场房地产的容量及波动情况,以及竞争对手、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劣等,掌握房地产市场的第一手资料。企业除了关注目前的市场,还要着眼于市场的未来需求,认真调查市场容量和社会承受能力,以便为项目投资获取信息资料。

(2)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修养与提高

目前,西安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实现。房地产企业应该高度重视财会人员的素质培养,开展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使财务人员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相关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此外,企业可以进行定期的考试、考核,引进竞争机制,为从整体上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3)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财务控制

对于西安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应该主动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及其财务管理的特点,积极探索整个经营过程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在企业的资金管理中,对所有的财务往来都要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定期清查,发现账实不符的要及时查明原因,落实原因。

四、结束语

总之,由于房地产企业独特的经营特点,其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强化对西安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提高其相应的抗风险能力,促进西安房地产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杰:浅谈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5(15):125

[2]张彩霞: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方法研究[J].西部财会,2007(9):40

第10篇

关键词:市场化债转股;财务风险;杠杆率

一、引言

市场化债转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一种方式,财务风险是债转股中市场主体必须重点防范的风险,防范财务风险是坚持债转股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防范财务风险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宗旨,坚持债转股市场化方式。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方式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要注意防范降杠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财务风险是其中主要风险。由于市场化债转股与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股权融资等都是降杠杆的可用方式,而商业银行、对象企业和实施机构等市场主体在实施债转股的操作中,如何面对和识别财务风险、如何采取相应对策以防范财务风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理论上深化研究。市场主体防范财务风险是坚持债转股市场化方式的基础,既尊重市场规律,又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和相关地方政府部门的行为,为债转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防范财务风险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遵循债转股的法制化原则。防范财务风险以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前提。由于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相关制度尚不完善,以虚假财务资料套取或骗取银行贷款,逃废银行债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行为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防止此类行为影响市场化债转股的顺利实施很有必要。在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消除财务欺诈或舞弊的土壤,还要遵循债转股的法制化原则,通过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方面发生进而加大财务风险的问题。

二、在市场化债转股中防范财务风险的意义

(一)债转股中市场主体的行为或将加大财务风险

市场化债转股是指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和法制化的原则,商业银行通过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实施机构转让债权,由实施机构将债权转为对象企业的股权。市场化债转股既是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的途径,又是对象企业减轻偿债压力,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机遇,但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商业银行、对象企业和实施机构均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指财务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或未能达到预期财务目标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既是客观存在且必须面对的,又是可以识别和防范的。由于一些商业银行、对象企业和实施机构在财务风险识别及其防范上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社会信用体系中道德风险等因素的影响,相关市场主体如果在债转股中对财务风险管控缺失或低效,操作中依法行事不严格,履行程序不规范,执行制度不到位等,将会导致其财务风险加剧,还可能将应由其自身承担的责任或损失,转嫁给政府、社会或其他相关主体,或由政府承担损失的兜底责任,即发生相关市场主体财务风险增大,或以不合法、不合规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国家、社会或其他相关主体利益等行为。

(二)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加强债转股中市场主体的风险管控

实施债转股的主要范围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债转股将导致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和盈利模式等发生变化,加大其全面风险管理的压力;对象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及经营能力较弱等问题,尚需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加以扭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实施对企业的股权置换,并有效管控其财务风险,还面临诸多困难。防范财务风险必须加强市场主体风险管控并提高其管控能力,规范债转股中市场主体的行为,通过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强化监测和预警,有效预防和化解在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使债转股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和法制化的原则有序开展,切实降低企业杠杆率,优化企业融资结构,以充分发挥市场化债转股的政策效应。

三、在市场化债转股中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具有多样化与综合化

(1)商业银行资产盈利不确定性的风险。相对于银行发放贷款获得利息收入而言,股权投资收益具有回收期长、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债转股的实施机构主要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或商业银行设立的下属资产管理机构等。实施机构如果是银行设立的下属机构,对不良资产实施债转股后,对债务人偿还贷款本息的刚性约束弱化,如果债转股后企业没有实现预期的扭亏为盈的目标,企业既然不能按期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更不能给予股权投资者以股息或分红等投资收益回报。债转股的实施机构如果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第三方公司,银行不良资产还将面临折价问题。

(2)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流动性风险。由银行设立的下属机构实施债转股,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在短期内难以好转,由于股权退出困难,将导致银行下属资产管理机构被动地长期持有企业股权,如果企业持续亏损并进入破产清算阶段,银行不仅丧失了原有债权的优先受偿权和抵押担保追索权,而且由于企业资不抵债,银行下属资产管理机构长期持有的企业股权将失去价值。

(3)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难度增大。市场化债转股具有对企业“去杠杆”而对银行“降不良”而的双重作用。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看,纳入债转股的银行贷款除关注类贷款外,主要是次级类和可疑类贷款,商业银行已将其作为不良信贷资产纳入风险管理。通过债转股实现资产形态的转化而降低不良资产率,本是银行市场化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而由此导致的银行盈利模式、资产流动性等变化,或使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多重风险因素交织,例如,从操作层面看,如果授信管理人员对债转股产生预期,为追求当前收益而放松授信条件、降低授信准入标准,再利用债转股“一转了之”而规避责任追究,将导致银行滋生更多的不良资产。这些因素都将增加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压力,加大了银行风险管控的难度。

(二)对象企业财务风险具有自发性与传导性

(1)对象企业再度扩张举债而升高杠杆率的风险。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是其财务杠杆系数,其财务杠杆系数越大则其财务风险越大。而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是多样的,银行借款、吸收投资、发行债券等都是其筹资渠道,企业通过筹集资金扩大再生产获得经营利润,其重要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追求收益并控制风险、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组合。实施债转股降低了企业杠杆率,但决定其财务风险水平的仍是其资本结构,如果其资本结构不合理则其财务风险较大,甚至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在债转股后的企业财务报表中,从形式上看,其负债减少而资本金增加,利息支出减少而利润增加,资产负债率下降,股权结构更为多元,治理结构优化,具备进一步向银行借款并扩大借款规模的条件,但是如果企业财务状况没有实质性好转,经营性现金流仍然无法覆盖其偿还贷款的本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因素没有改变,势必造成企业举借的新债形成新的偿债压力。因此,如果企业债转股后不能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没有有效控制融资的规模和成本,盲目举债并进一步升高杠杆率,这样不仅没有去杠杆,而且导致加杠杆,违背债转股的初衷。

(2)对象企业债转股引发负面示范效应的风险。在市场化债转股中,存在多方市场主体的利益诉求,需要企业在债转股后财务状况好转以实现投资者的利益,还需要原股东付出一定的代价给予原债权人以更高的回报或预期收益。然而,由于债转股后,企业的偿债压力得以缓解,融资能力得以提高,财务状况表面上好转,或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这对其他企业或将引发负面的示范效应,减弱其改善经营管理、实现更好发展的动力。还可能导致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不仅将会加大其自身的财务风险,而且将为其他企业产生负面示范效应。

(3)企业产生大规模债转股的冲动或将诱发金融风险。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是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规模存在持续上升的趋势。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债务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过多,有些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断裂的风险,商业银行在这些产能过剩企业潜在不良信贷资产的规模较大。这些企业杠杆率过高,亟需通过债转股缓解偿债压力或实现债务减免,或将产生大规模债转股的冲动。但是,由于其实际资产质量不良,股权价值不高,不符合市场化债转股应具备的产品有市场、信用状况好等优质企业的条件,并非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实施债转股的目标企业,大规模推进其债转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企业杠杆率过高的问题。债转股的供需不匹配,或将成为其不规范操作的动因。还要关注通过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造假的方式,故意掩盖或隐藏信贷风险等问题,如“僵尸企业”占用信贷资源,依靠银行采取债务重组、贷新还旧等方式输血,其贷款风险分类揭示其风险程度不到位,即形式上为“正常类”或“关注类”,而实质上为“不良类”等现象。由银行设立的下属机构对此类企业实施债转股,将使银行潜在的不良信贷资产演变为潜在的不良股权资产。对象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将更为复杂,防范和化解风险将更加困难,还将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

(三)实施机构财务风险具有外部性与复杂化

(1)债转股的银行账面债权的完整性风险。市场化债转股的债权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主要有贷款本息(含表内利息和表外利息),开立的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和保函等银行表外资产,以及在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反映的投行业务资产和运用理财资金投资形成的表外资产等,这些资产构成银行对企业的账面资产,是银行对企业的整体债权。商业银行对对象企业的账面债权无论是包含上述信贷资产中的一类还是多类表内和表外资产,都是纳入商业银行统一授信和用信,以及跟踪管理的信贷资产,债转股中忽略或遗漏其中任何一类资产,以及发生债权时效及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担保时效问题,都将导致确认商业银行账面债权的完整性的风险。

(2)债转股的企业账面债务的价值失真风险。对象企业财务报表的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应付票据等相关科目反映对商业银行的负债。如果对象企业实际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其对商业银行的账面债务的实际价值将低于商业银行的账面债权,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将会折价收购债权。如果对象企业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虚增或隐匿资产、人为调节利润等,存在财务欺诈或舞弊的行为,则将导致对象企业账面债务的价值失真。(3)债转股的企业遴选中不当干预的风险。实施主体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实施债转股,尊重市场主体的选择权,政府部门履行出资人的职责,提供政策支持和指导、规范和监管。有必要预防有的相关地方政府部门对“高负债成长性企业”、“债务不明晰企业”、“僵尸企业”等判断不准确,对债务企业的遴选不科学,甚至发生从地方利益出发而行政干预过度等行为。

四、在市场化债转股中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审慎应对债转股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带来的影响

在市场化债转股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必须对商业银行各类风险审慎识别,强化预警,及时化解,将财务风险作为作为债转股中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防范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要以协调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为目标,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隐患,切实降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防止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风险向银行体系传导,或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商业银行债权的完整性,如实揭示和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杜绝为实现债转股而以贷款重组等方式掩盖不良信贷资产,或人为调节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等行为。对于债转股的实施机构是商业银行设立的下属资产管理公司的债转股,则应防止其潜在不良债权演变为潜在不良股权,而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管控措施失效等问题。

(二)强化对象企业负债规模的控制,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以发挥去杠杆的政策效应

对象企业必须控制适度的财务杠杆水平,寻求最优资本结构,科学地制定其筹资方案,保持适当的资产和负债比例,控制融资的规模和成本,按期偿还债务本息,以实现预期的财务目标,避免债转股后通过再次扩大融资规模进一步升高杠杆率并加大财务风险。实施债转股缓解企业还债压力,其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盈利能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如果企业经营状况好转,资金使用效率及流动资金周转率得到提高,对银行借款的需求量将会降低,企业负债规模随之减少,其资本结构逐步得以改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将会得到缓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必须抑制产能过剩企业可能产生的对债转股的过度依赖,加强对企业的不规范行为或不理的控制和约束,防止引发企业负面示范效应并形成新的不良债务,科学分析并客观评价对象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欺诈或舞弊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社会信用基础和社会道德观念。

(三)有效发挥实施机构的作用,强化地方政府部门监管以有效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尽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及实施债转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发挥金融稳定器的作用等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但是,在参与并强化对企业财务的监督与管理,消除不良债务产生的根源并实现企业扭亏为盈等方面,仍需积极探索。市场化债转股的对象企业主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先进、发展前景较好、无不良记录但暂时性遇到困难的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对于这些企业实施债债转股,既要维护商业银行等债权人合法利益,帮助对象企业克服暂时性困难,实现企业良性发展,还要将盘活商业银行和对象企业的资产存量、提升资产价值作为防范财务风险的主要内容。准确评估对象企业其资产价值并开展清产核资是资产管理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重点,还要防止某些实施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自身利益,而向商业银行或对象企业转嫁风险,防止中介机构对资产的评估不真实使债权或股权受损,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防止对债转股实施机构的不当干预,必须明确有关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边界,提高对遴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及进行科学评判的能力,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及信息资源的优势,依据政策面向市场提供债转股企业的正面清单或负面清单,有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提高和改进其监管能力,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监测、预警、防范和化解工作,提高市场主体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为债转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胡建忠:《把握不良资产演化趋势,审慎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新金融评论》2016年第4期。

[2]曾刚:《市场化债转股:国际脚步及国内路径》,《当代金融家》2016年第7期。

[3]李金波:《关于推进市场化债转股若干问题的思考》,《银行家》2016年第8期。

[4]李剑阁:《债转股的历史经验和政策要点》,《清华金融评论》2016年第5期。

[5]王华萍:《我国银行债转股发展培育机制研究》,《西南金融》2016年第8期。

[6]孙丽、孙玉兰:《债转股重启:历史镜鉴、现实问题与对策》,《南方金融》2016年第11期。

[7]左登洪:《我国债转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硕士学位论文。

[8]张晓丽:《我国国有企业债转股的风险分析及其规避》,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9]马岚:《市场化债转股: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金融理论探索》2017年第2期。

第11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 风险 评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0-030-02

一、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评价会受到技术、市场、政策等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评价结论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必须在全面分析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遵从以下基本原则:系统、全面原则;科学简明性原则;可比分析;可操作性原则。

二、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定环境,从技术创新风险的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集群环境风险等七大风险因素中分解了多个分指标,在听取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对企业进行访谈后剔除了影响力较弱的指标,余留30个分指标,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技术创新风险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构建了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风险指标体系的30个风险指标中,有些指标对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成败至关重要,而有些指标则相对来说重要程度较小,为了验证风险指标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设计了问卷调查表,由于时间、人力等方面等的限制只针对医药产业集群、机械产业集群、电子产业集群、服装纺织产业集群四个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内的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技术创新方面的专家或者产业集群方面的相关研究人员。要求被调查人员给每一风险指标对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成败的影响程度进行评分。根据统计结果,每一个指标的平均得分值均在3.0以上,说明它们作为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风险指标,都有存在的必要性,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有一定的合理性。

四、技术创新风险指标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在SPSS13.0中首先导入数据,然后运行“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ze”命令,可得到各级指标的Cronbach’a标准值(共运行8次,1次为总指标体系的信度分析,其余7次分别为各个一级指标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分析)。指标体系总的Cronbach’sa系数为0.899,指标条目经标化后的信度为0.901,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除了管理风险的Cronbach’sa较小外,其它指标的Cronbach’sa系数均大于0.7,如表2所示。

对指标体系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经运算发现各个指标得分均与其上级指标分值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与其它指标得分的相关系数较小,说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具体运算结果如表3所示。

五、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由于技术创新风险有着复杂特性,评价者往往很难给出评价对象的量化结果,根据实际情况,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进行评价的时候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法。

1.一级模糊综合评判。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是从最低层次的各个因素开始的,因为我们所建立的因素层只有两个,所以可以设最低层的因素为Ci,则对评语集第k个结果的隶属度为Cik,则第二层次单因素的评判矩阵就可以写为:

2.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如果模型只有两个层次,那么相应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就是最后的模糊综合评判。因此,二级模糊综合评判也就是按第一层次的所有因素Bi进行的评判,则二级模糊评判集为:B=W×R=W×B1B2B3B4……BM=(b1,b2,b3…bk,…,bm),其中,bk表示评判对象按第二层次中所有因素评判时对第k结果的隶属度。

参考文献:

[1] 洪涛(导师:马志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评价研究.江苏大学硕士论文,2009.6

第12篇

关键词:物流 财务活动 风险管理

一、概念

(一)“物流”

美国学者对“物流”的界定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

中国学者对“物流”的界定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中美观点的共同之处:都将“物流”看做一个过程,认定了物流的本质特征。

中美观点的差距:美国对这个过程的特征强调了人在其中的主动性,即有效性、计划性、管理性和控制性;而中国仅陈述了物流的客观特征,没有体现人对物动的操控。这种认识上的差距,导致我国物流企业对物流过程疏于管控。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管理活动,是在降低风险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并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的过程。风险管理如今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的管理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的几率、相对提高企业本身的附加价值。其中,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财务风险管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我国国企财务活动风险管理现状

(一)共性

1.没有设定专门的人员或机构进行企业风险管理活动,每个人或部门往往只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独立地采取一定对策,缺乏系统性、全局性。更有一些企业及部门根本就没有风险及风险管理概念及意识。

2.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间断性的,缺乏连续性、系统性。

(二)物流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企业经营竞争愈发激烈,这对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力、抵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就目前物流企业发展阶段和经营特点而言,其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金流量风险

从微观上看,物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面对广大市场,客户信用水平千差万别,从而产生现金收付风险。从宏观上看,利率市场和汇率市场的经常性波动都可能成为企业现金收付风险的来源。另外,库存本身意味着相应的资金成本,而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使得物流企业可能处于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

2.筹资风险

物流企业基于其提供服务收取收益的特殊性,若想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必须走规模化、现代化之路,这决定了物流企业交通工具、仓储设施等固定资产投资较大。而投资资金来源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市场主体才是投入的主要力量。在金融市场发达的今天,不同的筹资渠道、筹资方式、成本高低各不相同,在筹资过程中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使企业偏离预期目标,甚至财务状况蒙受损失。

3.投资风险

物流企业将资金投放于新物流服务项目的开发、扩大经营规模、物流设施的添置与更新时,由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投资风险。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资本市场的发育也越来越完善,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利用现代金融产品及衍生工具也成为财务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4.利率、汇率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不断攀升、企业资金使用成本增加的风险。汇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汇率变动引起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汇率风险基本上包括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指在企业以外币计价的各项交易活动中,由于交易发生日和结算日汇率不一致,使折算为计价本币的数额增加或减少的风险。折算风险是指企业将以外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折算为某一特定货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时,由于汇率的变动,报表的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时产生的风险。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对物流企业产品价格、成本等经济指标产生影响,致使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利润和现金流量减少或增加,从而引起企业价值变化的风险。

5.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的客户到期不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如果客户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提出修改付款条件也可视为企业承担了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还有可能会引起坏账损失、利息成本等。

三、将风险管理纳入物流企业财务活动中

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已被市场实践所证明。财务风险的管理不仅关系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对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财务状况、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

针对上述物流企业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下面以某物流集团A在财务方面的实际操作流程为例论述如何将风险管理纳入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活动。

(一)利用境外资金降低财务成本、创利

A企业利用国际证开证额度为上游客户开出90天美元证和180天人民币证,下游客户的平均现金回款期限为30天。A企业将自有的国际证授信额度排满不留空隙,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充分利用开证付款期限与现金回款期限之间的时间差,增加了企业总体的融资总量,提高了经营可用资金的比重,为日常经营业务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实现了业务与财务效益的协同发展。此外,A企业还通过业务向被方收取尽可能高的保证金,这样既可以降低资金周转风险又能使本集团有短期的无息资金使用。

(二)确保融资关系稳定使融资成本最低

新加坡与香港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结算中心,有着良好的金融优势。目前A企业集中优势利用新加坡及香港公司配合离岸公司做真实贸易背景下的融资业务,充分利用国有资源及良好的无形资产,利用母公司银行额度的优势进行背对背信用证、可转信用证的操作模式,及集团担保海外公司综合授信出的额度做多次贸易融资,从而利用海外的低融资成本的优势,扩大资金使用率,减少筹资成本。

即期证和远期信用证的选择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若即期价格+即期押汇利息

(三)运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套利增收

境内:公司根据人民币贸易合同汇出人民币货款至境外公司在内地分行开立的离岸人民币账户,境外公司续作一年期结构性存款,提高人民币存款收益率。境外:以上述人民币存款为担保,香港银行提供一年期美元贷款用于支付货款,同时续作一年期美元人民币远期交易锁定汇率。到期时,境外公司把在境内的人民币存款划至香港银行,购汇后归还美元贷款。此项操作对人员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需及时了解国内外宏观经济信息、银行融资成本及金融产品报价,并通过信息整理分析反馈指导业务结算,及时把握机会。

(四)调整贷款期限缓释利率风险

时间的长度与利率风险是正相关的。为了降低利率风险,我们利用贷款期限可调性的机会,尽可能缩短贷款期限,能够做半年贷款的,不做一年贷款。假定半年期利率4.86%,一年期利率5.31%。基于银行实行利率上浮政策(以上浮10%为例),半年期上浮后5.346%一年期上浮后的5.841%,那么一年1亿元贷款可降低财务成本49.5万元。

(五)借助“进口汇利达”节省购汇成本

“汇利达”是指在进口业务下由保证金或人民币定期存款、进口融资和远期售汇三部分组成的融资办法,利用人民币升值趋势节约购汇成本。

如:甲公司进口原材料,2010年8月16日,公司有一笔100万美元的信用证需要对外付款,甲公司选择了“进口汇利达”。若2010年8月16日美元即期售汇价为6.8048,一年期的远期售汇价为6.7,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25%,美元一年期进口押汇融资利率为3.5%,则甲公司业务收益的具体测算如下:

(1)人民币定期一年存款本息合计:

RMB6,804,800.00×(1+2.25%)=RMB6,957,908

(2)一年进口押汇融资本息合计:

USD1,000,000×(1+3.5%)=USD1,035,000

(3)远期购汇需用人民币金额为:USD1,035,000.×6.7=RMB6,934,500

与在对外付款日以当天即期售汇价购汇并对外支付的习惯做法相比,通过“进口汇利达”操作,甲公司累计获得收益:

RMB6,957,908-RMB6,934,500

=RMB23,408

上述案例中,甲公司在没有额外增加业务风险、操作环节、占用其在银行授信额度的情况下,不但确保了业务的顺利进行,按时对外支付了信用证项下的有关款项,而且较大幅度地节省了购汇人民币的支出,有效降低了财务成本。

(六)指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直接影响账款的回收和资金的流动性,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物流企业与客户进行合作时要对客户有充分的了解,对于信用好的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信用未知的客户需要深入调研后谨慎选择,以便减少信用风险。

四、构建现代物流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如何加强管理和控制,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是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首先,要对企业整体发展状况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利用多种方式减少不利风险的影响,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系统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系统主要包括: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职能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明确各业务单位的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研究和建立适合物流企业经营特点的风险预警系统体系。

(二)注重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

物流企业应加快培养和引进能够对各类风险有管理能力的人才,以便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深入的识别、分析和控制。物流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国际贸易知识以便有效地减小非系统性风险,以最小的财务风险管理成本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三)提高风险预测能力

提高风险预测能力需要做到:通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确定筹资风险;通过对投资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对财务信息周密分析确定投资方向;通过对生产与流通环节分析,明确经营风险;分析产品结构、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以及资本运用、成本开支范围等因素产生的资金周转风险。

(四)创新资金管理手段,实现风险管理实时化、标准化

一是根据企业经营计划、资金需求合理做好资金头寸平衡管理,确保公司经营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二是通过“银企直联”及“一二级账户联动”的实施,达到资金信息化平台与外部电子银行连接,实时完成资金划转,并对账户实时监控,掌握资金流向、流量和存量。

三是依托资金管理系统,根据公司经营的特点和重点,对市场价格、汇率及利率变化进行跟踪分析,通过NDF等工具操作,使企业资金平衡可控,进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标。

(五)探索适合的套期保值模式

套期保值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是企业利用一个市场的盈利来弥补另一个市场的亏损,借以规避不利价格波动风险、同时锁定利润的过程。套期保值的效果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套期保值政策由企业依据保值的成本收益、财务目标、可供保值资金规模等因素决定保值比例、时间跨度和工具选择等事宜,并由企业高层决策者批准。探索并选择适合现代物流企业的套期保值模式将成为构建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1(8).

[3]《风险管理》(第4辑).中国金融风险经理论坛组委会编.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5).

[4]风险管理――MBA智库百科.

[5]王曦.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初探――中国物流公司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D].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