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6 22:5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分析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TAFE理念;高职实训课程;评估体系;创新探索
作者简介:孙艳(1975-),女,江西南昌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级经济师,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助理,研究方向为酒店及旅游业管理,酒店及旅游业教育;徐继红(1966-),女,上海市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国际商务教育;曾学慧(1963-),女,江西南昌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学科建设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会展项目管理,会展教育。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基于TAFE理念的高职实训课程解评估体系建设”(课题编号:AZOKCI00004)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33-0077-03
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的不同,前者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这就要求高职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合理的定位教学目标。但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还有照抄照搬大学专科、甚至本科培养模式的现象,特别是评估体系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本课题在借鉴“以能力为本位的TAFE理念”基础上,对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体系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职实训课程的评估体系做了重点研究,认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评估体系的设置,有必要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本文提出的部分观点和方法已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TAFE理念及评估体系特色
(一)TAFE理念
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制度被公认为世界最具领先水平、最具创造性的教育模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员的职业能力,使他们能较快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经过30多年的发展,澳大利亚已构建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技术与继续教育”,简称TAFE学院,并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质量培训框架(Australia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简称AQTF),确保培训的质量和社会对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认可。之后,AQTF与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及认证框架(Australia Quality framework,简称AQF)一起,形成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家培训框架(Australia National Training Framework,简称ANTF)的三大核心内容。
澳大利亚TAFE学院奉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论,即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目标,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论。
1.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能力本位”课程的逻辑起点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其出发点和目标是学生发展,是为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做准备的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学习化,高职教育的功能日益拓展,教育的功能不仅着眼于外显的直接工作能力培养,最关键的是为学生打下就业的基础,搭建职业发展的平台,它在教给学生就业本领和就业能力及技术的同时,也教给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和将来创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2.以社会生活的需要为目标。学生的个体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TAFE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但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要适应社会发展,保证学生社会生活目前和未来的需要。
3.以职业发展为目标。“能力本位”的教育面向职业培养人才,职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对从业者有着客观的要求。所以,研究职业及其发展,对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十分必要的。1999年,我国也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和一系列职业岗位技术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为能力本位教育课程目标确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TAFE评估体系的特色
澳大利亚能力本位职教观要求关注培训结果的质量,提高职教的标准。其主要特色是:强调能力标准;强调考核的整体性、有效性;考核方式具有灵活性;重视评估手段和工具的开发与使用,确保证据收集过程的客观有效性;重视对学生的服务和帮助等。
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中澳合作专业实训课程评估体系分析
(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中澳合作专业背景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中澳合作办学项目是1999年上海市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友好合作项目之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可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拥有13所高职院校的TAFE教育集团选择最具专业优势的院校进行合作,通过引进、整合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资源、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采用双语教学培养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集专业技能与英语应用能力为一体的知识型、高技能型人才。当前,昆士兰学院有六个高职专业,分别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酒店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国际商务和应用英语(涉外商务)等六个专业。
(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中澳合作专业实训课程评估体系
通过十余年的中澳合作,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不断总结合作经验,借鉴TAFE理念,在实训课程的评估中,采用多权重考核法,定性评价,重点考评学生是否已掌握某项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每个单项技能纳入考评体系,同时,还一并考核学生的出勤、态度、团队合作及学习成果等。此外,学生每完成一个技能模块的实训后都必须认真总结,撰写实训报告与实训小结,指导老师和专业负责人同样也须撰写小结以分析和研讨实训教学效果,综合定性评定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这样的实训改革,高职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相对扎实,受到诸如衡山集团、上海航空、中外运集团等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教学与用人单位双方均认为,昆士兰学院的实训课程在评估标准上仍有改进空间,还可进一步贴合行业需求。
三、我国高职实训课程评估体系与TAFE评估体系的比较
我国的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这要求高职课程体系的建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制定出符合岗位要求的评估体系。特别是实训课程,如能提高与行业接轨的程度,则可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更加适应行业与社会需求,进一步节约社会培训资源。表1是笔者对我国高职实训课程评估体系与TAFE评估体系研究后的比较结果。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能力本位的TAFE评估体系与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评估体系有相近之处,但TAFE的评估体系更侧重于体现在学生与行业的参与,以行业标准来制定评估标准,实现了学生与行业的零距离。其实,在我国《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部分已指出: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能力培养要贯穿教学全过程。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说明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已对高职院校提出了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在实训课程的改革中有借鉴TAFE理念的可能性。因此,我国高职高专实训课程评估体系的建设应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提供更优越的发展基础。
四、基于TAFE理念的高职实训课程评估体系创新探索的建议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应以人才培养总目标为出发点,积极了解行业最新动向,不断丰富实训教学内容,优化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沟通、协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评估体系创新探索的角度,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制定可操作的“过程量化”评价指标
在实训考核过程中,可借鉴TAFE理念,制定“量化评价”指标,并制作成评价表格,使复杂的评价指标以表格形式来评价。通过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对餐饮服务实训等部分课程的过程量化评价改革的实践,过程量化评价显示出如下效果:能够把教师主观评分转化为客观评分,使评估考核更趋于公平;能够把量化的评价标准作为学生平时学习、训练的具体标准,使学生对学习训练要求更加明确;同时,还能够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操作。
(二)推行“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
实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其评价就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应该采用“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自信心理,能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总结、不断前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探索的“多元主体评价”操作步骤为:
1.教师公开评价。实训课程学习开始之际,教师将评价标准,包括实训教学进程安排预先告知学生(《评估考核手册》人手一册);根据评价标准,教师考评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表现。
2.学生参与评价。实训课程中的理论阐述、模拟实践操作部分的考评视课程内容,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打分的方式,学生的评分比重可以占到总评分的50%。
3.企业现场评价。在有实质性校企合作的前提下,实训课程的实践操作部分直接安排在企业完成,由企业现场评价。学生通过企业的打分及评语,可了解社会对自己的认可程度,以便进一步调整后续的努力步伐。
4.社会考证评价。在高职实训课程的评价方面,要求学生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去参加社会考证,获得相关技能证书,以增强就业资本和竞争优势。
(三)建立良好的实训教学保障体系
1.实训课时保障。在我国《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部分已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置,以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昆士兰学院推行了“16+3”的教学模式。即每学期的教学周实行16周的理论教学与3周的集中独立实训教学相结合,这样各专业均可将技能模块的实训以周为单位进行灵活安排。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除第一学期前三周用于军训与新生入学教育和最后一学期进入行业实习,还有12周可用于专业技能实训。如需要,学院还将每年暑假的8周联合起来,这样可有两次接近14周(最少三个月)的时间用于进行实践。实训周的独立设置为各专业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课时保障,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实训条件保障。高职院校应重视实训条件建设,除建立专业实训室外,还应积极加强行业实践基地建设,并与行业协会及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保证对行业发展动向的及时了解,并有效使用行业标准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与依据。
3.实训师资保障。在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狠抓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双师型人才,定期安排教师赴国外进修,下行业实践、到其它高校访学以及参加行业考证,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同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实训及专业教学夯实基础。当前,上海市的高职“085工程”对师资队伍建设就有专项的资助,各高职院校应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
总之,高职实训课程评估体系的创新是一种探索,但这种探索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这一课题任重而道远,我们还须不断努力,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相信具有中国高职特色的实训课程评估体系一定会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方英姿.澳大利亚TAFE课程体系的启示[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
[2]虞未章.“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技术教育――英国BTEC教学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9).
[3]王妙.“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4(4).
[4]王妙.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创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项目教学法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重视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同时,也是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变、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并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集成应用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气动、液压、传感器、PLC、网络及通讯等技术的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范围涉及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国防等众多领域。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必然需要大量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和管理工作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进行项目实训课程教学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1.实训课程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 课程紧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义能从事机电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以及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2.实训课程的内容与模式
围绕实训目标.综合实训的内容应根据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确定 机电一体化的综合实训可以选择某一生产流程的模拟控制系统或典型的机电产品为实训载体.通过对某生产流程或产品的模拟仿真控制.掌握生产岗位的控制操作技术 我校选用了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Modular ProductionSyste111简称MPS).在实训过程中以该系统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并采用行之有效的项目培训模式 所谓项目培训模式.就是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围绕一个典型设备展开.将学习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结合实际操作.将所要求的知识点、能力点和职业素质融于培训过程 训练时,首先结合实际的装置.了解该装置所能完成的任务及工作流程。其次.分析该装置的硬件组成.让学生明白各部分硬件的组成元件.各自完成何种功能:再说明本设备所包含的技术和应掌握的知识点.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如拆装、调试、故障诊断、维修及保养等,掌握机电设备的装配、操作和维护该设备应具备的能力 再次.将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归类.并做一定的延伸,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所发展。
3.实训课程的时间安排与实训条件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是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就业前,综合运用本专业(岗位)的主要知识和技能,在校集中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化训练,实训时间为四周 我校建立了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由师生参与自主研制的PI C实训室、校企共同投入建设的气动控制技术实验室及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实训室等组成.供开展实训课程使用.并且实训期间实训室进行开放式管理。
4.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
为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对机电学生考核的标准为:(1)是否有创新,即能否运用所学的理沦知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能否就所给的条件提出合理的观点和可行的处理方法;(2)识图能力和动手能力;(3)是否能搜集资料,报告内容是否合理;(4)是否有团结协作精神:(5)写作与表达能力;(6)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考核的形式: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考核成绩的评定:理论测试成绩占20%;实训报告成绩占25%:实践环节占55% .其中拆装操作占20% ,编程、调试与排除故障占25% .安全与环保意识考核占10%。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的实施过程综合实训可促进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一般是针对岗位群.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所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 以往的课程教学比较强调课程中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掌握.忽视知识与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训;教学方法;教师示范;学生实操;利用实训软件
笔者从事高校成本会计教学多年,深感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问题主要是实训课时少,实训与实际工作差距很大,走过场,教学效率低,学生没有真正掌握从成本明细账的设置、成本计算单的开设,到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辅助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划分、完工产品的结转等一系列程序的实操要领,动手能力差。例如有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竟不会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开设多栏式成本明细账,还有的学生不会登记成本明细账,有的甚至不会编制费用分配表,教材和实操毕竟是有差距的,所有这一切说明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存在问题的,怎样提高成本会计实践环节教学水平成为重要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加实训课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改进教学方法:
一、课前讲清实训宗旨和实操要领
一般应选择一个典型企业(如工业企业)作为实训的背景资料,业务应全面,以利于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首先应分析应该采用什么成本计算方法。成本计算方法与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特点和管理要求相适应。其次,怎样开账,即怎样设置明细账。品种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产品品名为二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生产步骤或车间为二级账户,以产品品名为三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分批法一般以基本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产品批别为二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设置有两种方法:如果辅助车间生产的品种较多,如工具、模具的制造,材料加工等,账户设置方法与基本生产车间大致相同,以辅助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辅助车间为二级账户,以产品品种或劳务种类为三级账户,按成本项目设专栏;如果辅助车间生产产品品种和劳务种类单一,如供电、供水、供汽等,则可采用简化方法,不设制造费用账户,辅助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计入辅助生产成本,以辅助生产成本为一级账户,以辅助车间为二级账户,按费用项目设专栏。制造费用,一般以制造费用为一级账户,生产车间为二级账户。按费用项目设专栏。期间费用明细账的设置,根据需要可按全厂设置也可按各部门设置,
二、教师示范
学生只是学过书本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教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模仿着做。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案例(防止学生抄袭)用多媒体示范,如成本明细账设置、成本计算单的开设、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账簿的登记、辅助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划分、完工产品的结转等。教师还应自己做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的账,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等应有尽有,以供学生模仿。成本会计实训与基础会计实训是有区别的,后者更细,更具特殊性,犹其是多栏式明细账的应用。在实操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要求教师提供教师做的样板。可见,对于学生来说,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所以,要求实训教师具有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是很受欢迎的。
三、学生模拟实操,教师加强辅导
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实操,最好用手工账来训练学生。手工账全面、细致,最具典型意义,可加深学生印象。账簿、记账凭证全部用现行财政监制的、通用的记账凭证、账簿,各种成本计算单、费用分配表可以自己编制,只是背景资料可用模拟实训资料,但要选择一个典型企业(如工业企业)作为实训的背景资料,业务应全面,以利于单项实训示和综合实训。原始凭证最好是仿真的,以提高实操环境的真实性。 转贴于
实操要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为鼓励学生实践,实训成绩应记入学生成本会计总成绩,记分比例以30%~40%为宜。不参加实训将不能取得实训成绩。
为强化实训,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完成实训作业,从现实出发以三到四周左右为宜。
学生模拟实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实训软件,实际上就是软件公司通过网络为学校提供教学资源,学生在实训软件提供的实训平台上进行实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信息量大,既可进行单项实训,又可进行综合实训:实训效率高,学生一完成实训作业成绩就出来了;教师随时可监控学生实训,有利于课堂管理,学生前一步骤结果不正确就不能进入下一步骤实训;还可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很受学生欢迎。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如由于设备限制,实训规模有限;实训软件还不够成熟,功能也不很健全,一般只提供一套账;电脑的虚拟环境与企业现实环境是有差距的;学生很快可做完,印象不深刻等。所以还只能作为辅助方法。
此外,还可利用用友、金蝶等财务软件的成本核算模块进行实训。
四、厂校挂钩建立实训基地,到实训基地实训
与工厂(公司)挂钩,建立实训基地,这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学校可与企业签订协议,可为企业量身定作培养对口人才,供需见面,有利于企业选拔人才,增加就业。
五、加强实训后的总结和讲评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实操的积极性,实训完成后要进行讲评,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同时不点名的指出存在问题,并且教师纠正错误时应示范,展示正确的作法。也可在讲评时请学生做正确的演示,以增加师生互动。
实训后可以展示部分优秀实训作业,并附有点评,也可在学生中传阅部分优秀实训作业。
评分时应以《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成本管理条例》作为标准,同时考虑作业质量和学生认真的态度,给予客观的评分,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总之,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一是要调动学生实操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实训作业,通过各种手段给他们动力和压力;二是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手工账、多媒体、实训软件、实训基地、网络、财务软件、教师示范等,提高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效率和效果;三是教师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实现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金泉、郭小金、张绪军:《成本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业设计;实践教学;问题;模式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各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而高等教育事业更是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高职院校。与其他的高校不同,高职院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系别,工业设计专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工业设计能力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只有具有较高的工业设计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工作。就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关键步骤。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中心,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下面,笔者将对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相关的研究与探讨。
一、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我国的高职教学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得承认当前高职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笔者将对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一,没有深入认识“工学结合”的含义。这是限制当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忽视了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认为“工学结合”就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特定时间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实习活动,并没有重视校企合作的过程及意义等。同时,企业过于重视经济利益,对人才的培养工作并不关心。因此,大部分学校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
第二,实践资源相对缺乏,实践过程也过于简单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充分发挥其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同时,校企合作模式过于简单,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并没有进行良性且紧密的互动,因此实践过程过于简单化。同时,在实践资源方面,企业大搞形式化工作,企业并没有为实习生建立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学生仍然只是进行校内实习工作,实践资源过于单一。
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
二、优化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策略
充分认识“工学结合”的涵义是提高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成效的必要前提,是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南针”。优化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能力,完善专业教师的培养机制。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将会对实践教学效果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成效,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联系。学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让教师深入企业,提高其实践能力。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聘请某些企业的技工型人才担任学习的实践教师,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到各种工业设计的竞赛过程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总之,高职院校必须要以实践能力为标准,努力构建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高的理论知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
其次,要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要严格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评价工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对于那些学习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教育及指导,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认真的姿态投入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再次,要密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与企业实际高度契合的校内实践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实训环境。例如,实训基地的生产设备等要与企业的工作环境一致,同时要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来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等。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三、总结
工学结合下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与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度一致。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工学结合”的真正含义,密切与企业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同时,高校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的模式,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推进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蓉,王慧.“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关键词:汽车电路;职业教育;教学;社会需求
一、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着重于动手能的培养,因为是要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目前,我国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都是在其他本科院校招生之后,生源与师资都较弱,但是职业教育却是我国工业发展的强大后备力量。
因此,职业技术的教育一定要注重教学质量。在汽车电路的教育中,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对汽车电路有充分的了解,培养学生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
二、汽车电路职业教育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的功能也越来越先进。为了完善汽车的功能,在汽车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了许多的高科技技术,对汽车生产的工人要求更高了一些。在高等职业技术的教育中,由于汽车的整体电路比较复杂,电路原理又是比较抽象的,老师在理论的教学中,虽说老师认真负责,每堂课都准备的很充分,但学生们在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这就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去了解。
但是,在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实训中,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年限比较短,加上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不够,实训的成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很多学校对这门课程的教育也失去了信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也大大降低,汽车电路的课程教育也逐渐成为一门学生们不愿意学习的科目。因此,对汽车电路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其适应社会进步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三、汽车电路教育职业教育出现的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如今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仍然沿用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即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记录知识,课后复习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注重讲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培养,使学生们缺乏创造性。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多数学生都逐渐失去了创造性。汽车电路是需要创新变通能力的,一旦遇到有变化的电路,需要及时做出处理。失去了创造能力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难适应。
2、师资力量及水平不够
职业教育的学生多半是高考中成绩较差的,因此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的配备多数也较本科学校差一些。师资水平达不到标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自身能力不足,专业知识差,不能很好的领导学生们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数量上不够,一个教师带多个学生,这样在实践的教育中,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每个学生,不能逐个对学生进行知道,只能进行全体的教育,不利于因材施教。
3、课间实践不够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说起来是有三年的教育时间,但是多数学校都只安排了两年或者一年半的在校课程学习,就转入社会工作了。这样一来,学校的课程上的安排就出现了很多缺陷,由于我们国家教育部设置了几门高等教育的公共课,使得理论教学任务显得很重,教学实践紧迫。因此,很多学校在教学任务上的安排都将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降低,导致学生的课间实践不够,不能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4、理论考试过于单一
高等学校的考核主要是理论知识的测试,多数是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都是以卷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为了总体考核成绩,学生们只专心于理论考试,忽视了动手操作的学习,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弱化,使学生的整体能力得不到提高。即便是高成绩毕业,也并不一定具备合格的汽车工业从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四、加强汽车电路职业教育的几点心得
1、教学注意师生互动
为了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到真正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应该在每一堂课的末尾后,都让学生们到讲台上来对当堂学习的电路进行分析,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再由老师加以点评或者是纠正同学们所犯的问题,记录课堂成绩。在整个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至少到讲台上来分析一次,在课堂总结过程中,有错误的同学对错误进行改正,其他同学也可以得到借鉴。这样的开放式课堂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创造性。
2、提高师资力量
首先要扩大学校的教师队伍,增加学校教师的数量,合理安排每个老师的教学任务,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正确指导,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提高。另外,在教师的招聘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一定要聘用自身素质高而且有责任心的教师,提高学校整体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3、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要从两个方面抓起,一个是教学的基地,一个是教学的时间。首先要加大投入资金建设实训基地,使实训设施满足职业教育要求。加强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联系,安排学生们在课间到工厂见习和顶岗实习,把课堂教学扩展到实际的工作中,让学生们对自身的学习有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汽车电路是一门很复杂的课程,学生们需要多次的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因此要全方位的加强实践教学。
4、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改变考核成绩的结构,将期中和期末成绩的比重进行调整,加上实训考核这部分内容和课堂电路分析内容的成绩,可以参考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占40%,课堂和实训也各占20%的成绩考核模式。从多方面考核学生的能力,调动他们课堂学习的极积性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极积性,不拘泥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五、结束语
汽车电路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是必须要认真落实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合格的汽车工业型人才。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教育资源的投入,师资水平的提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具备独立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者单位:江西现代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 雷根明.浅谈职业学校《汽车电路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读与写・上旬刊.2013(05)
[2] 陈清洪.汽车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卷宗.2012(05)
[3] 张瑞瑞.汽车电路课程教学方法探究.科学时代・下半月.2014(04)
[4] 陈峥峰,徐炳熙,高校汽车电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14(12)205-207
关键词:工程意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1结合生产实训设计基础化学实验项目
1.1对接企业需求开发实训项目
目前,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意识薄弱现象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企业生产特点等原因,使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很少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二是学校实践训练与企业需求脱节或实践训练环节不完善,使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不连续。针对学校实践训练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许多高校已经或开始筹建校内实训中心[7-9]。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实训中心应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及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开设实训项目。具体实训项目应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将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思路、实现过程与设备、过程监控等展现给学生,使学生通过项目训练充分体验企业的生产过程。乙酸乙酯生产、无机盐类生产、甘油催化加氢制备丙二醇是比较成熟的实训工艺,在不少高校已有应用。
1.2以实训项目引领实验项目设计
学生工程意识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以乙酸乙酯生产实训项目为例,围绕乙酸乙酯的制备、分析、纯化,设计了乙酸乙酯的制备、乙酸乙酯红外光谱分析及物理常数测定、乙酸乙酯与乙醇的分离等系列基础化学实验项目。该系列项目旨在对接专业实验和实训,一以贯之地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每个实验项目都融入了工程意识培养的理念。其中,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定位于工业生产乙酸乙酯的核心反应,通过实验学生要明确反应的选择、条件的控制及反应流程;乙酸乙酯红外光谱分析及物理常数测定实验定位于化工生产中的产品纯度分析,通过实验学生应熟悉利用多种方法分析、评价产品中乙酸乙酯纯度的实验方案;乙酸乙酯与乙醇的分离实验定位于化工生产中提高产品纯度的手段,通过实验学生应学习反应精馏、萃取精馏等操作及分离液态混合物的手段等。
2结合工程意识培养需求确定实验教学目标
设计了实验项目之后,还要根据工程意识培养需求,确定实验教学目标。在基础化学实验中,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基础化学实验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工业大规模生产做好实验室研究,从而引起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的重视,激发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具体到实验项目,乙酸乙酯制备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产品产率的影响,明确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重要性;乙酸乙酯红外光谱分析及物理常数测定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纯度的同时,了解红外光谱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乙酸乙酯与乙醇的分离实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蒸馏操作原理及蒸馏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等。
3结合实验项目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3.1教学方法改革
在完善项目设计的基础上,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作用过大,而学生则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不高,做实验像药剂师“照方抓药”,边看讲义边操作,甚至完成实验后也不知做了什么,这样的实验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针对这一问题,在实验开出前,应带领学生参观实训工艺,并基于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明确如下两点:一是乙酸乙酯生产主要包括制备、纯化和检测三大工艺流程;二是产品投入工业生产一般要经过实验室研究、小试、中试等过程,既包括反应的设计,又包括设备和工艺流程的设计。然后要求学生分小组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乙酸乙酯的工业制备方法》总结报告,并以PPT形式在课程平台上展示和互评,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以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为例,实验前教师通过课程平台等给出实验的关键问题,如:由乙醇和乙酸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条件是什么?为何要严格控制温度,可能的副反应有哪些?如何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如何确保产品纯度,洗涤过程中选择洗液的依据是什么,有何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网上回答及预习实验报告情况给出实验预习成绩。之后,教师上传蒸馏操作视频,要求学生观看并掌握操作规范与要领。实验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规范的操作习惯和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的养成,使学生系统掌握有机物的蒸馏、洗涤和干燥等基本操作。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思考如下问题:如何证明生成的产物是乙酸乙酯?若生成的乙酸乙酯中有少量乙醇,如何除掉?针对上述两个思考题,即可顺势提出乙酸乙酯红外光谱分析及物理常数测定和乙酸乙酯与乙醇的分离两个实验项目。该两个实验项目的推进均采用小组协作式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和小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协助、指导方案的修改。在确定方案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共同研讨,最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中操作的规范程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出实验项目的综合成绩。
3.2考核方式改革
基于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及对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基础化学实验的考核成绩包括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基本操作考试成绩2部分,分别占65%和35%。过程考核成绩由4块组成:网上交流学习10%,参与互动答疑5%,知识点检测10%,预习和实验报告(主要考查点是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及创新性等)40%。期末基本操作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和对典型装置的搭建等,学生随机抽题参加考试。
本课程作为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学习产品功能的设定、常用材料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加工工艺、产品结构设计的原则以及与产品造型有关的通用结构设计知识,使学生掌握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基本知识,具有产品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产品设计中从功能定义到材料选择以及最终的结构设计。
1.1本课程的知识模块包括: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②塑料件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③钣金类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④模具基础知识;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⑥产品典型结构。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养学生的新产品开发以及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
1.2课程的重点内容包括:①常用塑胶材料基本知识;②常用金属材料基本知识;③常用表面处理知识;④产品结构设计总原则;⑤产品结构关系分析与结构绘图的基本要求。
2《产品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路
2.1选用教材。目前还没有适合工业工程专业使用的《产品结构设计》教材,所以国内普遍做法是选用产品结构设计方面教材,暂定的教材是黎恢来编写的《产品结构设计实例教程》。该教材将作者十几年的产品结构设计经验总结而成,系统、精细、全面地介绍了产品结构设计知识及设计全过程,明确了产品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讲解一款电子产品的全套产品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更加高效地学习和掌握实用技巧。
2.2教学内容。依据工业工程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将《产品结构设计》分为六大模块,每个模块里面包括若干的章节,各章节之间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有衔接,条理清晰,通俗易懂。
①“产品材料与表面处理工艺常识”模块,主要介绍注塑工艺理论、常用塑胶材料和金属材料基本知识,以及注塑件、钣金件表面处理方法。塑胶的定义及分类方面,介绍ABS、PS、PP、PVC等的应用范围、注塑模工艺条件和化学和物理特性,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注塑件的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比如缩水、飞边、熔接痕、顶白、塑胶变形等。金属材料方面,介绍一些金属的特性和应用范围,比如不锈钢、铝、铜、镍和锌合金。常用表面处理知识方面,主要涉及塑料二次加工的基本知识,学生需要了解丝印、移印、烫印、超声波焊接、喷涂、电镀和模内覆膜等表面处理工艺。
②“塑料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重点介绍塑料件在设计和修改阶段需掌握的通用设计规范,比如塑料件的料厚、脱模斜度、圆角设计,能够分析塑料件的加强筋、孔、支撑面的使用范围。在细节部分,应了解塑料件文字、图案、螺纹和嵌件设计。
③“钣金件结构设计规范”模块,介绍钣金类产品设计的工艺要求,包括冲裁、折弯、拉伸、成形工艺,并且让学生了解压铸类产品结构设计的工艺要求。在此模块的教学中,应引入企业实际产品案例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规范。
④“塑料模和钣金模基础知识”模块,介绍塑料模和钣金模的基本类型及典型结构,包括模具概述,模具的分类、注塑机介绍等,重点讲解的是注塑模结构里面的浇注系统、顶出系统、排气系统和行位与斜顶,以及二板模和三板模之间的区别和应用,以“实用、够用”为度,学生只需了解典型的模具结构,不需要进行后期的模具设计。
⑤“产品结构布局设计”模块,主要介绍壳体形状结构、密封结构、卡扣结构、螺钉柱结构、螺纹连接结构和嵌件连接结构等知识,以及各个特征的定义、作用和设计原则,特别是特征在使用时的相互配合关系。拓展知识方面,要了解塑料零件自攻螺柱及通过孔设计规则,以及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设计之间的联系。
⑥“典型产品结构”模块,重点介绍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三大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和电动产品)的典型结构设计知识。每类产品选取一款经典的已批量的产品作为蓝本,深入解剖结构知识在产品设计的运用。比如电子产品选手机为代表产品,讲解手机产品各零部件的结构、前壳与底壳的止口设计、LCD屏限位结构设计和电池固定结构设计,以及内藏摄像头结构设计。家电产品则以电吹风为例,学生要掌握电吹风的功能、材料、结构工艺性等,了解CAD软件在电吹风设计中的应用,能对产品塑料件进行结构分析。在此过程中,还要掌握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
2.3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提倡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培养产品设计的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实用合理的知识结构,强化学生的自觉体验和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淡化理论和实践的界限。在基础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通过在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校内实训基地开展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工作,使学生体会具体产品的外观造型和结构设计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产品结构设计》在工业工程专业总体实训的具体应用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经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取小组奖励。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这种思想来源于杜威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 projects)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即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2009级机电一体化五年制高级班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该班共有学生46名,全部为男生,年龄在17~19岁。
2.方法
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第三单元的课题五“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进行本教学实验。经过教材内容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学时重新分配:教师讲授部分所占学时适当删减,增补实训实践学时。通过设置典型故障,由学生分组合作展现本组学习成果,以合作学习法教学,并及时以现场测验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①分组。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都由6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并指定综合能力最强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等。②布置任务。教师在授课前要求各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充分收集铣床资料,了解铣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观察操作的铣床,记录操作规程。可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学校机加工中心、学校数控协会等资源获取以上信息。二是根据工作任务,绘制铣床各主令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图和铣床配电盘电器元件的布置图,观察操作手柄处于不同位置时,行程开关的工作状态及运动部件的工作情况。
(2)实施。①课前检查。正式上课前,检查各组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分。②组间共享与学习目标呈现。将各组收集的材料展示、筛选、点评,对材料收集不全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引导全体同学进一步熟悉机床的结构及运动控制。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铣床内部结构及铣床操作的视频,深入学习机床的机械传动机构、液压控制回路,分析机械、电气、液压联合控制部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呈现本课题的学习目标:检修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③集中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解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维修的一般要求及一般方法,并在实训柜上人为设置故障点,由教师示范检修,边分析边检查,直至故障排除。④合作学习。由组长在本组实训柜上设置故障点。故障点公开,由易到难,故障点个数不断增加。在各组长组织下,全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如何从故障现象着手进行分析,如何采用正确的检查步骤和检修方法进行检修。⑤学习效果检验。由教师在各组实训柜上一次设置2~3个故障点,要求采用正确的检查排除方法,在规定时间内查出并排除故障。⑥学习成果汇报及评价。组长代表本组向教师及其他组同学展示检修记录,汇报本组故障排除过程及方法。各组员谈收获,讲体会,说心得,台下的同学可提出建议,提出优秀建议的同学所在组可获加分奖励。汇报完毕后,由老师及其他组组长组成的“评委团”对该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打分。表现优秀的小组,组员平时成绩给予加分。⑦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做总结,归纳机床电气设备检修的一般要求和常用方法。
二、效果调查
教学评议以问卷调查方式在课后进行。给实验班学生每人发放一份教学评议表,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发放46份,回收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下表。
三、总结与分析
1.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金工实习;改革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对人才的培养模式特点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训教学、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强调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与企业有机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结合目前我校相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在金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金工实训教学的内容陈旧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金工实训教学的内容仍然传统的单一技能训练,而实训的工种侧重于车工、钳工、铣工、焊工等单一的工种,单一的操作手段机械地重复练习,往往是给出零件图,给出固定的怌料,指导教师手把手教,学生机械操作。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对设备的原理、特点、加工特点缺乏认识。
2.金工实训教学的模式落后,缺乏创新
传统的金工实训教学仍然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老师演示操作过程,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进行。从不涉及到怌料的种类及加工工艺的选用,缺乏加工工艺过程的完整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金工实训教学校企合作特色不突出
金工实训教学基地未与企业有效合作,实训内容没有与地方产业有效结合,开展的实训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训中心的相关设备未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
显然,目前的金工实习教学方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行没有发挥到其本身的作用,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金工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当中一门急需改革的课程。
三、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点,和我校的人才培养方针。以及我们工业中心现在的设备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进办法
1.重理论、强实践操作
我们的对象是本科生,有别与技校生和高职高专。所以我们在强调实践操作的同时也要重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理论一直是高校金工实习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主要的原因金工实习的教学安排都是是时间比较短,如金工实习A、金工实习B都是安排三周至两周。安排的学生的人数也比较多,通常安排一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在120左右分六个工种进行。而且我们工业中心的设备有限,比如特种加工只有两台线切割。磨工工种也只有三台设备。所以现实情况是时间短、人数多、设备少。这样造成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没有时间讲理论基础,几乎都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老师操作演示,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进行。都是以实际操作为主。学生缺乏对各种金工实习中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加工特点、方法、加工工艺等知识的了解。怎么做的到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这是高校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校工业中心在领导的带领下,开拓新思路。利用目前流行的微课、慕课,利用网络开设工业中心金工实习慕课平台。平台上开设了金工实习中车、铣、焊、钳、磨、刨等普通加工方法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了机床的原理、结构讲解、加工特点和应用。同时也开设各种工中的基本操作视频教程。同时增加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介绍,开设了机器人、数控铣、数控车、特种加工、3D打印、三坐标测量等先进加工技术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前先进加工技术的发展。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这个慕课平台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在金工实习进行期间完成平台上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在慕课平台上建立了金工实习理论考试题库,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要在平台上完理论部分的考试。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纳入金工实习成绩总评。这样的模式很受学生们的喜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好的解决了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和设备的情况下金工实习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有机有机结合。达到了重理论,强实践操作的目的。
2.对金工实习实训内容改革、转变金工实习实训模式
教学内容针对我校培养现代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金工实训系列课程教学中增加现代工程所需的新内容,删减现有实训过时部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数控类、加工中心等设备的实训比重。以车、铣、磨、钳、焊传统的实训方法为基础,结合新型工业、企业的要求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树立新的教育观,在金工实训教学中增加学生个性化产品设计环节。改变以往学生机械接受实训的模式,在实训的最后环节,通过通过特殊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需增加金工实训中学生作品的类别。如果仅仅包括几乎贯穿全国工科高校实训的小榔头产品,金工实习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单一,学生的思路也太狭窄。我们在金工实习后期,利用一天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并加工自己感兴趣的产品,然后加工制作。同时产品必须要经过指导教师的检验,确保达到紧扣教学大纲和切实训练的目的。同时个性化产品设计环节要作为金工实训教学学生实训成绩的考核的一部分。比如我在特种加工线切割中,利用CAXA软件设计一些图案、字体、个性签名等作品。在数控车实训中设计杯子、子弹等模型加工,在电焊实训中根据想法焊接作品,如学生自行设计焊接鞋架、烧烤箱等多种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原来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
3.加强金工实训教学的“产教”结合
结合社会的发展,企业需求。学校的自身情况,增加特色实训教学内容,以企业的实际产品的加工作为实训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具有专业技术实训业务,为实训中心基地创造经济效益。在以后的发展中向“教学工厂,校企合作”模式看齐。也许,刚起步对所有工种全面的开设产教结合,在金工实训中引入企业产品,由于各种制度和条件仍不是很成熟,难度比较大。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两个工种作为试点,优先在线切割和数控铣实训中开展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以点带面。从生活实践可知,实际产品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把企业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制造的任务融入到解决具体的实际工程问题上来,使学生更多地在真正的设计工程和加工环境气氛中进行金工实训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和技能的培养。指导教师平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指导教师首先要对企业的产品分析研究,选择有利学生实训的产品作为实训项目。指导教师按照工厂产品的生产流程,将实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这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组建模拟工厂的部门或者成立加工工作室,也便于把最初独立的分散的设计方法、加工手段融质量检测合成一个整体,使之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始终。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努力创新的综合能力。这样既让学生的实训教学与企业无缝接轨,也使实训中心的相关设备创造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关键词】模具专业工学结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49-02
模具行业近年来发展很快,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国外的模具企业,先进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已经开始涌入我国,这就为我国的模具工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与国际接轨,模具专业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模具工业发展的需要。
从地区分布看,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模具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65%以上。模具工业的高技能人才极为紧缺。
我院机电系2007年开设“模具设计及制造专业”。根据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这一特点,我院模具专业的学生将在应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模具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真正成为能动脑更能动手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高专的模具专业毕业生有很强的就业优势。原因之一是中国现有的模具企业,除了少数的大型模具企业外,多数是小型企业,从事模具的加工业。其在职大部分人员未接受过中高等专业教育。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既有模具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是技术型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然而,要让学生掌握足够的从事模具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训时间和实践机会,这需要一定的设备和经费做保障,在当前教学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依靠学校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但是在我们的高职院校中,模具是新兴专业,办学模式正处于尝试阶段,也就是说我院模具专业尚没有较好的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可以借鉴,需要我们自己去创新、去实践、去探索。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模具企业数量多,规模与层次合理,这为我院模具专业探索实践“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通过实践研究与探索,我们在模具学生培养方面制订了目标:①制定出模具专业学生要求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一览表,为我院模具专业的发展提供依据。②通过创新实践,探索出在本地区广泛适用的“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做法是:
1.调查用工单位对模具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目前的要求和今后的可能的要求。
2.将调查结果分类,分出可在本院完成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需要在企业边工边学的知识和技能。
3.实践让学生边工边学的具体方式,对其中收效较好的方式进行总结与完善。
面对模具行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我院模具专业在教学上采取了如下总结:
首先,软件与课程整合。
CAD/CAM技术大量应用于模具设计与模具加工之中,模具制造过程中大量采用了NC和CNC机床,所以教学中需强化CAD/CAM软件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会操作数控机床,以适应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要。
首先机械制图与AutoCAD整合在一起构成现代工程图学,学生一边学习机械制图知识一边用AutoCAD画平面图。在不同的阶段配以相应难度的项目。并且在这个模块中培养学生用AutoCAD制作工程图的能力,为以后画模具图奠定良好基础。
将模具结构与三维制图软件整合在一起一体化教学,先强化学习一种三维软件(以Pro/E为主,也可以学习UG、solidworks软件),学生一边学习模具的结构理论、一边学会用三维软件来表达模具结构,用三维软件画模具相当于真实的在软件中做模具,学生在绘制模具的三维结构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关于模具结构和三维软件应用方面的疑问,学生会产生很深的印象,同时也能明白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的真实过程,对软件的认识也会加深,从而激发用软件解决实际工程的兴趣与激情。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通过实体造型模拟,学习到大量实用的模具结构知识,理解诸如拔模斜度、浇注系统、成型零件等模具基本概念。在学习分模的过程中,又可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模具分型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快速地掌握型腔模具分型面的含义,继而熟练地进行分模操作。
其次,从“学”到“用”综合实训教学环节。
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从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的综合性应用,从校内实训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结束,既是一个积累的量变过程,也是一个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综合实训是指一种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环节。通过综合实训把比较单纯的教学环节,例如课堂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现场教学、电化教学等中获得的离散的、肤浅的知识加以整理运用,使理论知识系统化,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一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模具专业的综合实训是按项目教学训练法,从一个具体项目开始,考察设计、制造、总结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有利于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综合实训内容如下:
1.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
2.典型零件的工艺设计计算
3.典型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应用CAD软件)
4.编制模具加工工艺(上机操作)
5.数控编程及操作 (编程模拟,部分零件机床上加工)
6.典型模具的拆装 (加强模具钳工训练)
7.编写说明书(按正规课程设计编写)
要求学生从零件的成形工艺分析(用UG软件辅助分析)入手,独立完成模具结构设计,用AutoCAD绘出模具总装图及各非标准件零件图,并制定出零件制造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经老师审核后,最后由学生动手制作。对于要求较高的工作零件,则要求学生通过Mastercam软件预先造型并编制出数控加工程序或线切割加工程序,在校数控加工中心进行加工。对于非工作零件,要求学生采用普通的车、铣、刨、磨等机床加工。工件的热处理工序由于受条件限制,则通过对外协作完成。全部零件加工后,再对模具进行装配,然后试模,直到冲出合格的零件。经过这种系统、规范的实习训练,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应变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最后,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学生带着毕业设计进入到企业当中,使毕业设计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通过开放式的创新实训,实习内容紧密结合课程项目训练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既提高了学生模具CAD应用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模具加工、装配与调试技能,也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学校拥有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和五百强的大型企业合作。我们已与无锡松下冷机有限公司、美特尔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江苏吉润汽车冲压件厂等多家企业建产了实训实习基地。部分模具实践教学是在企业车间完成,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顶岗实习,在企业这个新的环境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条件,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顶岗实习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提早熟悉工作岗位、适应今后的工作也大有裨益。目前,我校机电系与江苏吉润汽车冲压件厂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受益很大,有的学生已经成为企业里的骨干。
通过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对模具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专业,极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竞争力,就业率达百分之百。
参考文献
1 林庆发.谈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6
关键词:财务会计;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7日
课程以国家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主要阐述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具体程序和方法,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构成及编制方法。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定位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通开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历史发展,掌握课程基本原理、主体内容和分析方法,为学生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以教学研究为先导,以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积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理论型、应用型、管理型人才。
二、课程建设
(一)教学设计
1、理论学习与会计实践相结合。会计理论是会计工作中的规律,它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会计实训和工厂实习来了解、认识企业业务流程,熟悉企业经济业务,根据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加深对会计核算理论的认识。
2、“纲”与“目”相结合。纲,渔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要部分;目,网上的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横向(章节安排)看,该课程以会计的六大要素而展开;纵向(各章内容)看,每章是以会计程序(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设计——归纳提炼,抓住重点,把书读薄,在提纲的基础上,再恢复、还原,扩展、充实再读厚,纲举目张把书读薄、读厚。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财务会计课程群建设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要能与国际会计惯例准确结合,要能及时反映我国最新的会计核算准则,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4、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的教学内容要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体现,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在多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课程还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各高校办学经费不足,在此条件下,学校应集中财力给予课程建设大力支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1)课后作业。针对课程中的具体原理,教师指定具体的网站或报刊渠道,鼓励学生自己收集相关资料,应用课程中的具体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根据课后作业的难易程度,采用个人或小组讨论的方法完成。课堂上安排学生代表作简要介绍,教师总结。教师重点从需要何种资料和数据、如何利用已有的原理整理这些资料、如何得出结论的角度进行引导。
(2)案例分析。针对重点内容,精选3~4个案例进行讨论。案例讨论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要求每组提交案例讨论报告。课堂上安排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重点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把握整个案例教学过程。
(3)课堂讨论。具体方法是,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在课堂上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财务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课程实验、会计实训和毕业实习。
1、课程实验。财务会计实验是为培养、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设的实验。财务会计课程实验的教学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理论知识;二是训练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三是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缺少的原始凭证、表格等,由学生自己设计、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是学习简单的财务分析,提高学生的财务意识和写作水平,加深学生对企业会计制度、准则的理解;五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体验会计工作,陶冶会计职业道德。
2、会计实训。会计实训主要由会计实训(手工)、计算机会计和ERP沙盘模拟实训等三大模块组成。其中,会计实训(手工)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以及经济活动分析能力。通过工业会计模拟实训,熟悉成本计算操作技术处理程序,掌握材料采购成本计算、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和产品销售成本计算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对会计,特别是工业会计的理论、知识、方法的掌握与运用,提高会计技能。计算机会计学实训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学习及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及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和会计报表子系统,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增强学生用现代计算机工具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ERP沙盘模拟实训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几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推行用友ERP沙盘模拟课程正是要训练那些缺乏实践经验、缺乏为成果而工作思维习惯的学生。
关键词:项目 机电一体化 实训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该任务能将某一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并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可以根据问题需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自学新的知识与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项目教学法,是教师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可以综合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其他关键能力。在教学实施中,项目教学多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小组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确定项目任务
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现状,结合实际生产需要,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就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进行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例如,在德国FESTO公司专为教学生产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的实训教学中,我们在向学生讲解完MPS的九个工作站组成后,将九个工作站分成九个实训项目,每个项目的实训内容涉及“机械结构拆装与调试”“气压驱动系统设计与搭接”“传感器应用分析”“可编程控制器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示教与控制”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项目,并在这些项目的实施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2.制订项目计划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项目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例如,学生分组后选择“机械设计拆装与调试”项目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在安装了德国FESTO公司的MPS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的多媒体实训室里,让学生了解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图,要求学生正确绘制气动原理图,并按设计要求搭接气动系统;然后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熟悉该系统组成部件的结构特点,制定出拆装的方法和步骤;最后指导学生正确拆、装工作站的机械部件,保证装配成的部件能够正常运转。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计划的制订互帮互助,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小组内的分工和合作形式,并按照项目计划实施项目。在MPS实训教学中,可学生3~4人组成一个小组,9个小组并行实训。每个小组首先熟悉工作站的作用及工作过程,然后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完成机械部分拆装、气动回路搭接、传感器作用、编写PLC控制程序、调试设备使之正常工作、编写实训报告等六项工作。每个项目结束后,进行小组间轮换,进入新的实训项目,直至完成九个实训项目。为了检验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有意识地在自动线设置故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指导与鼓励,让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找出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以及个人的辛勤劳动,克服了困然,顺利完成了项目的实施,并锻炼了硬件电路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计算能力、分析与调试能力,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总结评估
针对在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可采用学生自评、教师检查的方式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的方法进行反思、整理和总结,为下一轮的项目实施积累经验。最后根据学生的答辩,采用个人和集体评分相结合的方法,依据计划的周密性、人员调配的合理性以及任务完成的水平得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
三、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是技校生的知识、能力基础。虽然学生在前修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机械设计、液压传动、检测技术、电气控制等理论知识并经过了单项技术的培训,具备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能力,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是孤立的。因此,学生必须经过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模拟自动生产线为对象的工程训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