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时间:2022-09-18 04:49: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研究性学习论文

第1篇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1.1自读课本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理课本进行自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当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导入,即对所要学习的地理新课进行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施中,可选用提出设问的方式,对本节的中心内容进行发问,也可利用地理图片创设情境的做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辨认中接受新课,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导入等。第二步,进行导学提纲的展示。结合本节将要学习的地理课本内容,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进行读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确保其不偏离教学目标和分散精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读尝试解决问题,完善对地理内容的理解。第三步,理书,也就是对所在章节的内容进行结构和内容层次的归纳,对其先后的学习顺序进行理顺,又要考虑到从什么角度去进行这些问题的阐述等,并进行标记。通过此三步骤,为后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

1.2引导探究

在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贯彻引导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过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重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地理未知领域的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完善整个学习过程。引导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一般分为四步走:首先,针对本节地理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供给学生相关的材料,协助其研究。其次,针对地理课本要学习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启发性地理问题的设计,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再次,激活思维机能,通过对地理课本内容的精妙设计,诱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概括课本及思考到的内容。最后,针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并让学生或讨论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研究结论,完善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即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起始于具体问题,然后地理教师设计研究活动的程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据此自主地进行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研究,实现对知识的读取等。以“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一课为例,具体的实施如下:首先,展示探究材料。近年来,受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甲烷气体的浓度从1750到2013年上升了约1.5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约31%,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4℃~0.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增加约0.5%,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5.8℃。其次,确定研究主题。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进行:①分析资料,对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的联系进行探讨;②探讨全球变暖对河南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影响;③分组探究全球变暖原因;④面对全球变暖,人类的发展出路在哪里?再次,讨论解决问题。在地理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单独思考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相互的完善补充,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完整性,如对问题②,高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较为全面的答案:全球变暖后,促使世界范围内的干湿状况和降水发生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最后,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结尾阶段,教师应当进行拓展学习,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鼓励学生为其缓解献计献策,并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拓展,倡导绿色消费,坚持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1.3优化小结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尾声阶段,教师应当将本节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结合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用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将其进行归纳,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小结,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热情,并让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延伸了课堂研究性学习,因为地理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这种延伸可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更进一步学习。

2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于高中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分步骤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整个过程的研究中,教师积极引导,促进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蔡云梅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

第2篇

“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和研究意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现阶段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缺乏必要的时间保障;其二,缺乏有效的教师指导;其三,缺乏具体的开展措施。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实效的可供参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策略作为参照。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好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因此,实施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应定位于三方面:培养发现问题与研究的积极性;习得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学会沟通,善于合作。

一、研究性课题发现策略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通常比开展研究更困难。在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的陌生感和畏难情绪,教师应引导学生由熟到生、由浅入深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因此,在帮助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时,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引导或示范。

(一)常规教学中渗透课题

教师在常规课堂上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系统赏析,引导学生探究,同时借助探究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领会课文内容,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其联想和运用能力。

例如《沁园春・长沙》一课,在了解的经历及后人的评价后,可建议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小课题“我眼中的”。学生的视野不容小觑,涉及的书法、政治才能、爱情与家庭……通过这些拓展和研究,学生对的了解更全面而深入。这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辩证思维。

(二)选修教学中拓展课题

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区别在于:必修课侧重对这篇课文的知识与能力的过手,而选修课教学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在选修课的设计上应深入文本,巧妙设计可以形成思维交锋的思辨性、开放性问题。比如,在讲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一书中的《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时,引导学生探究“杜甫是凡人还是圣人”的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形成争相发言的情景;再如讲授《: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在众多成就的因素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等问题,而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少点评,制造思维交锋的可能性,给学生充分展示的空间。由此拓展出小课题“探寻杜甫的圣化道路”。

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习得的已远非单纯的知识,而且体验到了师生思想的相互撞击、相互启迪,从而生成了新知识。而正是这样的开放性课堂和探究性阅读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彼此思维火花的碰撞下发掘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深入下去探寻研究性课题。

(三)梳理探究中深化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一至五册必修部分的“梳理探究”板块中均提供了一些研究性专题,而这些专题正是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资源宝库。

高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可利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为例,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对汉字进行梳理和探究,形成小课题“家族姓氏溯源”。示例如下:

家族姓氏溯源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并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下梳理:

一、你的姓氏起源(包括典故、传说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的姓氏起源地在哪里?宗族迁徙路线是怎样的?(包括迁徙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与你同姓的宗族名人主要有哪些?请择要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的宗族是否有集体祭祖的活动或祖宗家训?请简要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家族姓氏溯源》的梳理探究,学生对自己姓氏的演变以及自己宗族的迁徙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文化自豪感,从而实现了文化自觉。同时学生已经能够把握研究性学习在梳理探究模块中的运用,学会根据提示查询资料,构建基本研究思路,尝试探究方法,整理所收集到的资料等。

(四)课外学习中自选课题

生活即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自选课题时,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学、文化现象、社会生活、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众多领域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进而形成研究课题,再根据学生个体特长和兴趣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课题。

比如语言类:“成都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从歌词看生活化语文”。

文学类:“中西方文学特色比较――以‘巴黎圣母院’和‘家’为例”、“关于中西方神话比较的研究”。

社科类:“中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浅谈成都特色街道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以历史积淀凸显发展的文化内涵”,“关于低龄出书的思考”,“小议诗酒文化”,“从茶文化看传统文化”。

跨学科:“‘红楼梦’政治探佚”,“路西法的侧脸――精神分析与现代文学”。

其中有独立研究的,也有小组合作研究的,学生在假期通过问卷调查、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论文,习得研究方法和能力。

二、研究方案设计策略

由于学生此前基本没有接触过课题研究,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正可以为学生提供课题研究的真实体验,习得规范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要求学生拟定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在此环节,教师应充分参与学生的方案设计。

首先,以正规的学术论文开题报告做示范,为学生设计一份开题报告样本,包括论文的目的及选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步骤与进度、小组成员及各自承担的任务等板块。

第二,将此样本印发给全体学生,教师辟出一个专门的时间(可以是一节课),将各板块的具体填写内容和语言规范性要求示范给学生,包括如何查找撰写开题报告的资料。学生的困难多集中在“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一项,因此,需要教师提前列举出学生可能使用到的所有研究方法和手段,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课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式。

第三,将学生的开题报告收集起来,教师逐份审阅,并通过与学生面谈的形式讨论不太恰当的开题报告,同时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以杨璐嘉同学的“从茶文化看传统文化”为例:

“从茶文化看传统文化”开题报告

1.选题意义(略)

2.主要研究内容

2.1成都的茶文化、其蕴含蜀地文化内涵及对成都人生活的影响

2.2茶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传承及其中的矛盾和这种矛盾的利弊

2.3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看待文化艺术的变迁,可以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哪些努力?

3.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3.1实地考察:体验茶道、社会调查

3.2查找资料:网络和书籍

4.实施步骤与时间

5.小组各成员及承担任务(略)

三、课题研究实施策略

本文认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以有两种实施方式:第一,独立研究;第二,小组合作研究。教师不对研究小组的形成进行干涉,学生根据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自由组合,组内分工协作与责任担负也由小组成员自行分配。在学生开始研究活动之后,教师仅扮演顾问的角色,负责对学生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可行性接受咨询和答疑。所以,研究性学习从形式上来说是开放的、自主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初听说“研究性学习”时感觉新鲜,经过老师的指导,我选定了“成都方言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并联络了四位同学组成研究小组。我们选定了课题负责人,由她负责协调研究任务。寒假中,我们去过市图书馆、旧式茶馆、川剧院,通过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终于写出这篇论文,并为成都市人文环境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感谢研究性学习,让我们与科研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让我们领悟到了严谨的科研态度和作风,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希望今后还有这样的尝试。(摘自成都七中高2013级14班雷昀《研究性学习感言》)

四、课题成果生成策略

研究性学习成果主要有两类模式,即课堂生成类和非课堂生成类。

课堂生成的研究性课题(包括前文所述必修课、选修课和梳理探究中生成的):一般采取“学案”或小论文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非课堂生成的研究性课题(寒暑假自选课题):以规范的专题论文形式呈现。教师此前从形式上、内容上加以指导。

五、课题成果评判策略

对于学生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应及时、适当地予以评判。通过对学生课题研究的优劣层次进行价值衡量,一方面有利于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更能促进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思维,习得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评判要遵循两大原则:评判主体多元化、鼓励学生发展方向多元化。建议将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校寒暑假作业学分制考评接轨,选作了研究性课题且成果合格,就能获得相应学分。评判过程中强调学生研究的过程习得,包括课题研究每个步骤的阶段性评价。同时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鼓励学生互补式合作,将研究小组作为一个主体评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与包容意识。虽然学生的论文成果可能存在立论不严谨、语言不规范、研究不深入等缺憾,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保护学生的求知渴望和探究热情应比知识本身更有价值。

因此,根据不同形态的课题成果,应选取不同的价值评判方式。经过实践检验,本文提出了两种实效性模式。

其一,课堂展示型。

对于课堂生成的研究性课题,多采取这类模式予以评判,即利用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包括展示优秀学案、举行读书报告会、课前三分钟演讲等形式。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使研究性学习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常态,渗透到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学生在展示和交流中,学会了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其二,推荐答辩型。

对于非课堂生成的研究性课题,更能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观意识,教师应鼓励、强化这种审美差异,充分展现学生个性。为了更大程度建立榜样的示范作用,可以采取教师甄选优秀论文、推荐答辩的模式。

首先,语文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将本组内的所有论文按所选课题分类组织讨论,甄选出本组内的优秀论文文本。

其次,推荐优秀论文作者参加答辩。如果是小组合作形式的论文,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小组内所承担的研究任务独立参加答辩。答辩评委由参与论文评阅的语文教师担任,原则上每组评委3人,且科任教师回避本班学生的答辩。答辩流程包括:

1.提前3天通知学生准备答辩。

2.进入答辩会现场,学生3分钟陈述。

3.学生当场回答由评委提出的与论文相关的1―2个问题。

答辩会结束后,由评委教师将论文与答辩质量进行综合评定,评出等级,获得一等奖的论文将集结付梓。通过答辩,学生不仅公开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而且通过教师的提问和点拨,能促进学生加深对课题的领悟,为其今后更加严谨的科研活动奠定基础。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81-02

研究性学习是当今世界性教育的潮流。全球各国都在注重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我国新课改的一个独特的亮点。那么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永久性学习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认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挖掘适合的地理永久性学习的课题,然后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永久性学习,这不但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契机。

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兴趣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现代建构主义,它认为知识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阐释。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不同的学习者会因自己的经验背景不同和特定情绪不同对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同时给予其不同的意义。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其个体积极主动地心理构建过程,高中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要摒弃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而不是单纯的被动学习。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定永久性学习的课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地理知识去分析研究,并亲自动手进行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提问、分析、解决问题并自己动手实践和勇于接授新知识等方面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质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素质,使其受益终身。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价值

1.研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地理教学的理论价值。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课题的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真正做到了活学活用。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发展。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学生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前一段时间,笔者开展了“我市住宅小区绿化调查”活动,“我市电动车的激增对环境有怎样影响”“用笔画出我市地貌特征”……这样的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把地理知识与环境科学、化学知识、美术知识、生物知识和语文知识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提高了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能力。

研究性学习能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回归本学科,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学习任务的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中,会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由小组成员独立、合作的完成。这样一来,由于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活动责任,承担明确的分工,所以小组要想完成学习任务,大家一定要自主思考,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要想获得知识,学生一定要善于观察,亲自实践。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完成这些自主创设的课题,学生一定要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勇于实践。

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边学习边思考,边学习边体验,边学习边进步,其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也就建立了起来,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其语言表达水平的提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不懂的知识,组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一方面学生要有坚持自己观点的立场,经过思考接授别人的意见,与其他组员通力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等等。如上文开展的“我市住宅小区绿化调查”活动,就需要学生亲自走进小区,并向小区内相关物业工作人员询问,这就需要具备一定地访问技巧。当获得了大量的感性资料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大家一起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这在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互相沟通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评价

研究性学习在中国属于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学生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因此在研究性学习实施的初期,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帮助。笔者为了学生更好地进行选题工作,就会先提供一些由易到难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对学生提出研究性课题,供学生参考选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指导,为其解疑答惑,如进行天文观测时,选对时间,选好观测角度,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如何进行课题小论文和调查报告的书写等等。分组时,笔者也会注意到其能力之间的互补,由一个小组长带领,分配好组员之间的工作,并对每一次活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与最后的报告和学习成果上交教师。最后的汇报也很关键。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要参加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汇报会,在会上,我们还要选出一些优秀的课题参加全校展示。由专家组对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测评。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28-01

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应该说,目前中学对数学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体现在推动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学校、社会、家庭间的相互配合,从整体上推进了数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了教学设备的更新,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充分尊重与满足师生及学校环境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学校形成支持和激励的氛围,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数学研究性学习没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因而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审视和深入思考,并在实施前就要加以注意。

一、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要学会因校制宜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选择研究专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种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数学教师,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也包括反映学校文化的各种有形无形的资源。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等部门的数学人才和数学电子信息资源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需求越迫切。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数学教师观念转变是前提,同时要求数学教师也要进行角色的转换。首先,数学教师应是学习者。因为“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因此数学教师要摸清学生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特点,以学习者的身份去体验数学研究,以学习者的立场参与其中,去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进而引发学生学会向数学提问,学会向数学问题解决提问。

其次,数学教师应充当指导者.

再有,数学教师应充当评价者。这里的评价包括两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多注重过程,注意激励与导向的结合。注意多元化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研究性学习方面已达到的程度水平,更要关注学生行为、情感、态度的生成和变化,一些中学开展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论文答辩会和成长纪录袋的评价形式值得借鉴;二是数学教师对自身的评价。数学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对任何学习活动都要有反思与体验,对研究性学习也是如此。从这一点来讲,数学教师应当去反思自己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强化评价意识。只有知道什么样的选题是好的选题,自己才能帮助学生把好关、选好题,只有知道什么样的指导最到位,才会引领学生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三、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及其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它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鼓励学生介入数学学科前沿的研究,要求学生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并不强求每个学生的最后研究结果都必须独一无二.。强调这样的定位,有助于预防数学研究性学习变为新的数学学科竞赛。

四、应着眼于使学生认识数学文化的魅力,将知识融入到生活实际

数学研究性学习应首先着眼于让学生融入生活实践,所研究的数学问题不要求很大,只要能有一定的生活实践意义和价值,不管多么小的问题,都不失为一个好问题。在以往的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中,也己体现了这一着眼点。如某中学同学研究的“学校食堂窗口的设置问题”就是从生活实践的角度出发,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找到了学生到达窗口与厨师盛饭时间的大致规律,从而让同学们更加融入了身边的生活实际,也增强了服务于生活实践的意识。学校和教师作为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真正的管理者和执行者,一定注意不要贪大舍小。要首先从观念上教会学生融入生活实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数学是生活世界的财产,在实践中应用数学财产,而且这种应用与感兴趣的日常实际密切结合,就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实践、提高生存能力,从而使生活变得轻松,因而会让学生们感到学习数学的轻松愉快。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无疑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特征,但究其实施过程,也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作为载体。从而,现行的中学各学科教学也都应该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宋益大.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之关系的思考与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2] 熊有胜,李建辉.合作探索学习的指导:原则与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问题;运用

一、研究性学习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是大有可为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摘录重要信息,自己质疑或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完成指定的作业,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广泛摄取信息,达到灵活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策略

(一)创造民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质疑、发现问题的动力

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又是营造民主氛围的前提。心理学家实验表明,紧张和焦虑是抑制思维活跃的主要因素,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最好地学习。教师只有放下威严的架式,真正与学生平等交流,才会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课堂的活跃与学生思维的活跃是互相促进、互相激发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民主,是在教师视学生为求知道路上探索前进的同志、朋友的前提下,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建议、参与、设计、监督、评价的权力。

(二)指导学生将教学重点、难点化为问题,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究、论证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勇于质疑。有不少学生有一种羞怯心理,不敢质疑,不好意思向教师、向同学发问,怕教师轻视、责怪,怕同学挖苦、讥笑。还有的同学问则问矣,却浅尝辄止,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这往往是学生学习难以成功、创造力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其次,引导学生发掘问题,勤于质疑。引导学生发掘问题,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发现和形成真切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热情,从而勤于质疑。

(三)教给学生多种思维方式,给学生探究的武器

在探索、求证中最重要的是要逐渐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授予他们探索的思想武器。思维品质的成分及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有5项: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中外学者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能力发展呈阶段性,我们在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时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循序渐进,切不可急于求成。

(四)课堂教学活动化

语文是具有学科课程特点的活动课程,因而语文课堂教学采用“活动式”教学。它是以学生认知规律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主动探索、变革、改造的主体实践活动,来构建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全程教学形式。这种活动不是教学的某一环节的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课程,而是全员、全方位、全程教学中师生多元互动的一种存在形式,活动既是师生本身的存在,也是师生通向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的根本途径。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模式

(一)一套常模

汉语阅读教学的智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鉴赏力、迁移力和创造力,其直接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复合结构,纵向上分为阅读感知力、阅读理解力、阅读鉴赏力、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五个层次,横向上包括阅读选择力、阅读思考力、阅读想象力、阅读记忆力和阅读时效力五个方面。在中小学阶段要求培养的阅读能力可分为认读---解读---赏读评读应用能力,各层级间既阶梯分明,又互有联系,有一些交叉。从语文学习的特点出发,我们认定其结构是: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二)几种课型

1.概括论证式

这种课型常用在议论文、说明文中。在进行议论文、说明文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论证式理解分析。这种课型首先训练学生概括大意,主要运用概括归纳的方法;然后理清要点,筛选出主要信息,列出文章的结构;最后对要点进行论证,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在议论文、说明文写作训练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2.陈述分析式

这种课型可灵活运用于各种文体的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由学生对问题或话题进行陈述,要注意表述清楚,条理清晰,语言要准确、连贯、简明、得体。如果是描绘性语言,则要求用不同的词语、句式、修辞描绘同一事物。同样,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可运用这种方法。

3.讨论交流式

遇到较难理解的课文可采用这种课型。首先老师将课文的重点、难点化为问题提出,交由学生探究解决;学生个体探究,得出个人的结论后,交四人小小组讨论,得出统一意(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68页)见;小小组将统一意见交本大组集体讨论,由大组组长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最后全班交流总结,由各大组组长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并回答其他组提问。老师在此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指导,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4.评点解疑式

这种课型通常用在文言文、难度较大的小说、散文的阅读中。老师给学生几条阅读建议,提出阅读目标,让学生自己阅读并讲出自己的理解,老师只作适当的评点: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难题,则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对多数学生都感到难理解的地方则由老师重点讲解。另外,试卷讲评、练习课也可采用这种课型。

5.比较鉴赏式

这种课型主要用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文学作品重在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美以及写作技巧。语言品味重在揣摩词语、句式、修辞,运用比较替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揣摩出语言的妙处。对同一时代不同作家、同一类型不同作家、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更能够鉴赏它们的不同特点。在作文训练中,运用这种方法也可使得语言更优美。

四、结语

通过上述方面的分析,教师应看清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阻力,更应看到其光明的发展趋势。正是因为认清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它,才能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更合理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法。作为语文教育的新探索,研究性学习法尚不能称得上完善,这就更要求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克服困难,在实践中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工作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 误区 策略

1.前言

研究性学习可谓是一场新理念的教学革命,其重要性及先进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相当一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由于无法准确的把握及正确的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和内涵,将语文研究性学习当成是一节活动课来教,让学生去做超出学习能力、学习任务和学习范围以外的一些研究性论文,与语文教学的实际存在严重偏颇。所以,面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应对策略,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研究性学习模式,激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在语文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能力及素养。

2.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

2.1 理解上存在偏差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片面的认为研究性学习会对文化课成绩带来负面性影响,尤其是高考成绩;其二,错误的认为研究性学习完全是学生主动的探索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实际上,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反而还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度提升。研究性学习重点强调的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明确的要求学生自主的在教师所实施的课程中探究问题,而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渐形成的,学生是否能够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出来,取决于学生是否学会学习,所以,教师的引导是不容忽视的。

2.2 研究性学习与活动课划等号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活动课划等号,导致语文研究性学习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此类观点对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造成忽视。虽然研究性学习在形式上看似与活动课一致,比如均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学习,均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等,但是两者也有着相当显著的差异存在,活动课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培养,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研究性学习则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切实的学会学习,培养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奠定终身学习的扎实基础。实施语文活动课程的方式有竞赛、写作、文娱游戏以及课外阅读等诸多活动形式。

3.强化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3.1 选题要切合实际

语文来源于现实生活,但是又高于现实生活,可以说生活是高中语文的一大外延,是文学来源的主要源头。语文作品正是通过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来对灵感予以捕捉,通过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时下热点等素材,有机的择取某一点来对某个观点、某个道理等进行阐述。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学传播的媒介,高中语文具备着这样的特点。因此,语言研究性学习中的课题,应当在选题方面注意切合实际,要切实的立足于现实社会,要注意关注当前的社会热点,通过研究社会热点问题,来学习及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进而深入的、全面的了解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学会如何分析及处理问题。

3.2 注意课题的广泛性

众所周知,诗歌、神话以及民间传说等,这些均是我国传统的文学形式,高中学生通常在针对这些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畏惧心理,此类状况不单单体现在我国的部分地区,而是普遍的存在于全国各地。通过深究可知,导致此类局面原因就是对传统文化研究的“表面化”、“陌生化”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误解,这便使得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择上会下意识的抛开对传统文学的研究,而是选择一些相对较为简单易行的研究课题。所以,应当彻底摒弃此类务实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注意加强研究课题的广泛性、全面性,各种有意义的课题均应当当作是研究性学习重点,大到知识性的研究课题,小到知识性问题,这些都应当作为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广泛性、全面化才是高中语文研究新学习的立足点。

3.3 加强研究性学习的针对性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应当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生理特点,科学的做出安排。从总体上来划分,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开展研究性学习:第一层次,可以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分析、思考和观察,并且开展研究调查,探寻蕴含其中的因果关系,提出有效的、科学的解决方法。该层次切勿过分的强调研究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知识含量,以防止学生畏难情绪的产生;第二层次,可以逐渐的提升至涵盖丰富理性因素的综合类语文研究性学习,以融合文理、网上查询、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为特征,这便要求教师注意向学生介绍丰富的文化知识背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以及较高的思维能力、赏析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是有目共睹的,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善于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要尽快的走出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充分的发挥出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以此使高中语文教学彰显出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张真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分析[J].科学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石开玲.浅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第7篇

摘要:

04、05年浙江省英语自行命题,05高考第一次提出考查用语言“做事”,体现在一份高考卷中,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标准下,我校在具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面对山区的学生、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基础薄弱、难开口、怕英语,针对以上现象,开始着手发挥学生在自主能动性,开展合作学习,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地提高了学生英语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标 研究性学习 做事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教育必须重新审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形式,从而构建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根据纲要提出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在开化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开展实施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2001年秋季起,新《课标》在全国27个省市开始实验。这次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英语教学大纲上修修补补,而是要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意涵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预习高一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如

1).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the USA?

2).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China?

3).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American table manners.

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高一英语新教材Unit 4 Holidays and Festivals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做成英文小报和powerpoint作品。为完成任务学生们要学会网络搜索,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全体同学前的presentation(展现),学生在对语言感知和语言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交际,这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他们活动的参与者。课后要求学生就“春节和圣诞节作比较”。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学生在对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过程中,能更好的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也是学生实践创造的过程

3.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个过程应是“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可见,教学应当是“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向前迈进。

4.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深化教材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Saving the earth(拯救地球);No Smoking(禁止抽烟);Feeding the world(世界粮食问题);Disability(残疾)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就以高二(上)Unit9 Saving the earth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家乡的污染(Pollution of Our Hometown)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运作流程:Step1提出课题--学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世界某些地区的污染情况,教师提出主课题“家乡的污染”。Step2选择子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家乡的河流污染(2)家乡的大气污染(3)家乡的噪音污染(4)家乡的土地资源破坏。Step3调查研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家乡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Step4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Step5总结--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家乡被污染的图片,这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解决家乡污染问题的办法,为改善家乡环境尽一份努力。

四、研究性学习的程序

1.Writing the essential question is the first part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essential question will be the focus of your research.

2.A foundation question is one whose answer provides the facts used to answer the essential question.

2.Developing a search strategy is the third part of the research model.

图示如下:

新课程标准下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04、05年浙江省英语自行命题,05高考第一次提出考查用语言“做事”,体现在一份高考卷中,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新课程标准下,我校在具体的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面对山区的学生、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基础薄弱、难开口、怕英语,针对以上现象,开始着手发挥学生在自主能动性,开展合作学习,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地提高了学生英语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标 研究性学习 做事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教育必须重新审视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形式,从而构建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根据纲要提出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在开化县教育局教研室的指导下,我校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国务院、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开展实施了研究性学习活动。

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以关注学生的“全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成为历史的必然。

2001年秋季起,新《课标》在全国27个省市开始实验。这次课程改革不是在原有英语教学大纲上修修补补,而是要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意涵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我国著名外语教学法专家王才仁指出:教学的实际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师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

三、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习的能力,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以讲授为主,学生所受的是单一的接受性学习。人们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的天职。“接受”、“应试”是传统学习中的两个核心要素。教师不断地给学生讲授“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所以我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2.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预习高一新教材UNIT 6 《Good manners》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如

1).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the USA?

2).What are good table manners in China?

3).Comp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ese table manners and American table manners.

并把这些问题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高一英语新教材Unit 4 Holidays and Festivals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信息,做成英文小报和powerpoint作品。为完成任务学生们要学会网络搜索,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全体同学前的presentation(展现),学生在对语言感知和语言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交际,这是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量的用英语进行的交流,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他们活动的参与者。课后要求学生就“春节和圣诞节作比较”。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学生在对春节和圣诞节的比较过程中,能更好的了解中外文化的不同,也是学生实践创造的过程

3.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天文、历史、地理、人物、科普、小说、传记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给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空间和余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个过程应是“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可见,教学应当是“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向前迈进。

4.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深化教材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如Saving the earth(拯救地球);No Smoking(禁止抽烟);Feeding the world(世界粮食问题);Disability(残疾)等,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学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就以高二(上)Unit9 Saving the earth为例,谈一谈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课题:家乡的污染(Pollution of Our Hometown)

形式:个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研究、师生互相协作等形式相结合

运作流程:Step1提出课题--学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世界某些地区的污染情况,教师提出主课题“家乡的污染”。Step2选择子课题--学生可选其中的任一子课题(1)家乡的河流污染(2)家乡的大气污染(3)家乡的噪音污染(4)家乡的土地资源破坏。Step3调查研究--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从污染状况、污染原因等方面去进行社会调查,运用摄影、摄像、检测、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家乡环境污染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Step4表达和交流--在课堂上,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Step5总结--对这次英语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态度与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成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家乡被污染的图片,这些图片引起学生对家乡环境的关注,了解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了他们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解决家乡污染问题的办法,为改善家乡环境尽一份努力。

四、研究性学习的程序

1.Writing the essential question is the first part of the research process.

The essential question will be the focus of your research.

2.A foundation question is one whose answer provides the facts used to answer the essential question.

2.Developing a search strategy is the third part of the research model.

图示如下:

五、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一)、英语科教师层面

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展开,教师的观念受到了冲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们逐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认识到:要把以前“讲深讲透讲清楚”的一讲到底的单向传输型课堂教学模式向“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去思考“的双向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在本学期下校视导和听课评课中,被评为优、良档次的课明显增加;教师们在落实双基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和培养能力。教师非常注重调动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讲、学、练比例适当,在集体备课和教学设计中最多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开展小组活动,课堂气氛热烈,教与学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和体验。在指导学生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请有关专家开设讲座;传授一些访谈技巧和论文写作方法;随时接受课题任何成员的质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既是指导者;又是学习者,教学相长,和学生们一起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师生关系比以前更融洽了。

二)、学生层面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都发生了明显的改观:在课堂上学会大胆发问,甚至质疑;懂得如何与同学沟通,合作学习;课外学会自主学习,包括如何多渠道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学期已有部分课题进入结题阶段,学生们写出了图文并茂、质量较高的论文。例如,21中的学生在学到“地震“这篇课文时,他们通过上网,收集到了大量的资料、图片,不仅丰富扩展了课文,而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同学们在学完SEFC BOOK1B Unit l9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有关就业方面男女平等话题颇有见地的小论文;模拟找工作,用英语填写工作申请表;并且动手制作了一份颇为详尽的职业调查表格,内容包括性别、20种职业、社会需求等项目;在学完Unitl5“What is a healthy diet?"之后,学生们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制作出中英文对比的菜单;在学完"The Olympic Games"一课后,写出小论文,内容关于奥运会的意义、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之最、开幕式上为什么放鸽子、关于圣火等,并附有学习体会西方节日;写出了关于西方节日的小论文,论文结构严谨,有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和关键词,所涉及的西方节日共有15个之多,其中包括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传统民族节日;写出了关于“身体语言”方面的论文,里面附有25种不同的身体语言的画面表示不同的情感,内容涉及面很广,包括各种不同文化背景,心理要素等,令人刮目相看,叹为观止。

六、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两年来,我校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活动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随着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暴露了不少问题,存在着一些盲点,如把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混为一谈;误把研究性学习简单等同于一种课堂教学的模式;对研究性学习缺乏研究,缺乏科学性,盲目赶潮流;学校内部资源、校

际间资源、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我们力图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价值追求,包括:

1.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味地接受,同时为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

2.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认识自我的意识,以及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关注自己周围社会的态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追求学生在亲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所可能获得的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初步的问题探究能力;

4.追求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的培养(partner意识),并逐步发展他们与他人交往和经验共享的能力;

5.追求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社会实践性,从而有可能进一步理解社会的意义和自我的价值。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部2001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的开展,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增加了一门新的课程,而是意味着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随着研究性学习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使广大教师对有待解决的许多问题增强了紧迫感,并以更为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学习,为我国基础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点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

4、《中小学外语教学》20032 第5期

5、《 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1997.9

第8篇

关键词:研究学习 实验活动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03-01

研究性学习,是人们对于有意义及发现式学习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所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1]。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增设研究性学习课程,在中学的教学领域,掀起了一轮课程改革的新热潮。实施研究性学习,给发展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必要性及要求

1.1 地理学科中研究性学习的定义

在地理学科中,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从社会和学习生活中,将研究的专题进行选择并确定,通过对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式进行模拟,去获取地理的信息,运用地理的知识及技能,分析地理信息间的因果关系,并将解决地理问题的建议和方法提出来。它要求学生广泛地与社会进行接触,在社会的课堂中,进行全面地发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它虽然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它强调和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研究性学习对于创新实践及主动探究的精神比较重视,强调的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和知识。

1.2 地理学科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地理的理念是,既要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进行学习,还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最高的境界就是学以致用。研究性学习,是从社会和学习生活中,进行选择且确定的研究专题,然后,将对地理问题进行解决的建议和方法提出来,适应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地理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比较注重培养,课程的灵活性比较大,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以及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局限在获取知识上,在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上,使接受式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索性主动学习[2]。研究性学习不但重视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的高低,还重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归纳整理,还要学会对反馈信息的处理,并且对于研究的过程更要重视。在整个的高中阶段,地理研究性的学习课程,无论对于学生地理学科素质的完善,还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中地理的教育改革,也是必然的趋势。

1.3 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1.3.1 对教师的要求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不但是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新世纪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不断地深入,无论对于地理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突破,还是自身角色定位的偏差,都是一个推动,教师不断地对知识领域进行拓宽,将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教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大胆地改革,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地建立起来。

(1)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强调地理教师需要将学科知识体系的封闭性打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一个相应的多元化和开放式的知识体,将自身素质的局限进行突破,将社会对地理教师要求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3]。学习内容开放性是研究性学习主要的特点。研究性学习所涉及的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传统和新兴学科,还有科自然和人文科学,以及单科性和多学科的综合,同时,还有偏重于社会实践和文献研究及思辨等。

(2)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和实践性,以及社会性,强调地理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进行调整,不但要将单纯的知识传授及结论教学定势进行改变,还要将教学只是了服务考试的思想观念进行改变,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调查研究能力,要重视和培养。

1.3.2 ρ生和家长的要求

学生需要对传统的学习观念进行转变,在多元化学习环境中,相信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还会提升综合的能力。

对于教师的工作,家长要进行配合,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的空间。学生在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参与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认为没有用,甚至有些家将学生应该做的事情代劳了,还有的家长认为这不是学习,是学生在放松自己等。这些情况对于研究学习的的进展都是一个阻碍。家长不应该干涉学生,应该经常与任课教师沟通。

2 研究性学习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2.1 取得的可行性成果

在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进行缩短的方面,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成效十分显著,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新理念,帮助学生进行了深刻地理解,某高中一年级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以后,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相对活跃了,一些创新观点也逐步地提了出来。

2.2 存在的问题

2.2.1 耗费时间太长

对于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每次需要的时间很长,因为条件有限,每个学期都不能太多地利用这种方式。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在消耗的时间上,与应试教育体制的课程表时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2.2.2 评价体系难以全面建立

地理教师的课时比较多,若全员都去参与,不仅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也很难达到。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评价,与应试教学教育评价存在一定的矛盾。

2.2.3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难度大

很多学生在对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时,都不够深入细致,只是通过图书资料和网络,来进行拼凑,还有的学生热情虽然比较高,但是,无论从资料的选题、收集和分析,还是最后论文的形成,都没有将自己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还有的学生全部过程都是家长代劳,将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削弱了。

3 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创新,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洁.结合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为特点的研究性教学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分析了制约高中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实施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思想政治课在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实际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根据教学实际,笔者对制约研究性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制约高中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因素

(一)思想因素—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

第一,认为研究是大学阶段的工作,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还是打基础,因此不应当盲目提倡研究性学习。在持这种观点的人看来,研究性学习只是一阵风,高中教学抓应试、抓分数,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wWW.lw881.com

第二,认为研究性教学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影响考试成绩,特别是高考成绩。当老师要求学生去进行专题研究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支持研究性学习。

第三,认为研究性学习就是材料收集,加重教师的负担。在政治课研究性教学中需要很多精心收集的材料,还要考虑材料与内容的结合点,运用材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实需要时间和精力。

第四,把研究性教学等同于活动课或社会调查等。活动课和研究性教学有相类似之处,如两者都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尊重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选择等。但活动课意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而研究性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五,忽视教材在研究性教学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中就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学生对教材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偏离教材大谈网上摘来的资料。在研究性教学中,我们反对以本为本的灌输教学,但是离开教材的知识体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就难以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能力因素—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不足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主体性活动,教师的指导是按照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这对教师的已有经验和能力是一种挑战。但是,目前相当多的教师自身素质难以胜任这个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窄。政治学科教师在师范院校中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比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单一,而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是学科一旦确定,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甚至对政治学科自身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也比较漠视。

第二,研究能力欠缺。研究性学习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态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研究的基本素养。现实中在我们周围,政治学科老师写文章也多半是为评职称而突击的,达不到教育科研的一些基本要求和规范,从而制约了研究能力的发展。

第三,社会实践能力不足。研究性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需要学生走向社会生活,这需要教师发挥好学校与社会、生活之间的桥梁作用,可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活动空间主要是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没有或很少真正参与大范围的社会实践,限制了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制度因素—教师评价制度的影响

教师评价制度十分严酷,关系到职称、岗位、出国、工资、津贴、住房等多方面的切身利益,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工作的方式和追求的目标。当前教师评价制度不利于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导致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是导致研究性教学实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

二、高中政治课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对策

1.提高教师的素质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提高他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前提条件最首要的是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认识到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成才和促进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提高他们对研究性教学的认识。

第二,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功底,认识到课堂是研究性教学的主阵地。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在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设置存在困难,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选题的指导。研究性学习不仅要组织学生个人或研究小组就某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师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基础知识开展的质疑、研讨,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先从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及方法人手。

第10篇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较宽泛的概念,具体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文章提出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一是教材开发的责任和权力过度自由,缺乏监管和调控;二是地区教育部门推广使用统一编制的地方教材,教师和学生只有使用权,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完善和发展。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对策就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要进行特色化开发的观点。

关键词 高中综合实践;教材开发;问题与对策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个较宽泛的概念, 具体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中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作为必修课程在小学到高中各学段开设。 而高中学段由于学业压力大,课程安排紧张,往往忽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对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开发缺乏重视,直接影响了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高中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大多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直观地说,是指仿照科学研究过程来学习某些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科学研究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和课堂中心,重在让学生自选课题,搜集相关信息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深化课题研究,最终多形成论文进行总结。它是一种动态性和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搜集、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书面表述素质等。然而,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个误区:研究性学习就是做研究课题不需要用教材。于是,一些教师和学生就把精力放在远离教材的课题研究上,而且,片面地追求课题的全而深,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研究性学习的特色。实际上提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意义是革新学习方法,并不是要改变或抛弃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依然是国家对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范围的体现。现在国家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教材几乎没有,只是在普通学科教材中涉及一些探究活动或者研究课题。学校研究性学习教材也处于无序状态,形式内容复杂多变,或者就根本没有形成系统文字教材,紧靠教师口述为主。有些研究性学习教材还是仅提供研究素材和资料,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指导很少,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研究性学习教材。

笔者在高中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在高一、高二阶段学校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往往开课前,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报名选择各类课程,但开课后反映差异很大。有的课程课题吸引力很强,但学生参加后发现实际内容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多教师是临时备课准备;有的课程纯粹是知识性的幻灯片,没有活动的深入开展;有的课程难度太大,与学生已有知识脱节,学生难以理解,逐渐失去兴趣。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高中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甚至是没有课程纲要。在综合实践课程中也有成功的案例,都是建立在完善的课程体系和相配套的教材基础上的。

通过对高中学校已有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开发调查发现有如下两种较极端的问题:一是教材开发的责任和权力过度自由,缺乏监管和调控。部分区域和学校为了减轻负担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材开发权之间赋予了教师和学生,这种做法虽然方便简洁,但是由于个体教师和学生精力能力的局限性,对教材的质量难以把控,不利于优质教材的形成和推广;二是地区教育部门推广使用统一编制的地方教材,教师和学生只有使用权。这种做法虽然能保证系统教材的形成,但是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某种程度上会遏制活动的开展。毕竟教师和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主体,在活动中鼓励思维的创新和大胆的探究,统一不变的课程教材会使师生思想趋于僵化, 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完善和发展。

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特色化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有无必要开发,这是由其基本功能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能不能开发,这是由学校条件决定的。对于前一问题,主要取决于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与需求的适切度、 教材本身的质量以及使用的有效性; 而后一问题,不同的学校差异比较大。 总的说来,目前并不提倡每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编写教材。事实上,也并不是每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需要教材, 也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开发并不能简单地问答有无必要和可能与否的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需求、教师发展、学校条件以及课程调整等因素。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材开发需求性最大的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的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的编写,能引导和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能按照教材的思想脉络,有计划、有规律、有特点的进行,开发了高中生们的潜能,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增强了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11篇

各位评委:

我叫毕凤祥,竞聘高中部主任。

一、主要工作经历和主要业绩

我于1980年7月在通榆师范毕业,被分配到乾安县兰字中学教初中物理,1983年7月调入乾安第七中学教高中物理,1993年5月被调入松原分院做物理教研员,1994年做中学部副主任兼物理教研员至今。我所教的班级1982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二,1983年的初升高物理平均分在全县排第一。1982、1983年、1989年均被评为县优秀教师,1990年被评为县模范班主任。到松原分院工作的这几年,5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工作者,被评为省级优秀教研员一次,市级继续教育先进工作1次。1987年开始在物理教学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989年开始参与教学资料的编写,至今已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省部级以上期刊上发表教学论文13篇,主编《高中物理题解研究》《重点难点疑点学习手册》[初三物理]《微格教程》[物理卷]等教学参考书5本,参编8本,完成省级科研课题一个,所指导的教师有17人在省级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参加了市级教师岗位达标以及“两优一推”的考试命题、评卷和课堂教学验收等工作,参与组织了全市教学能手评选和特殊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参与组织了全市中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工作,参与了校长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教研员的培训工作,参与了全市继续教育典校课题实验的部分工作。

二、今后工作的设想

我市共有普通高中19所,其中有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3所,省第二批重点中学4所(其中前郭五中和扶余一中是分别在1987年和1998年先后得到省里批准的),省第三批重点中学2所(今年上半年批准的),在余下的10所普通高中中,厂矿高中2所。在我市的省级重点中学中,只有吉油十一中是完全中学;在普通高中中有2所是完全中学。高中专任教师1887人,县级骨干教师84人,市级骨干教师15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0人,市级教育专家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8人,参加国家级骨干培训的教师1人。各高中在校长、教师的教育理念、硬件装备和生源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鉴于我市高中的现状和我院高中教研员队伍的实际,我认为高中部主要工作是:一是教研员队伍建设,二是高中教师的继续教育。这两件事要同步进行。切入占是抓好三件事:“研究性学习”、“3+X研究”和“高考动向研究”。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研究性学习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我市各高中都没动。抓研究性学习既是贯彻国家要求,又能培训教研员,还能使学生获得长久发展的能力。抓“3+X研究”和“高考动向研究”既能达到服务基层的目的,又是培训教研员、树立教研员威信的需要。

第12篇

一、研究性学习与物理知识的关联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所学知识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如有立题报告、开题报告、答辩过程、结题报告、论文等步骤),让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和领导、组织、管理、协作的能力。由于此项活动是学生感兴趣的、自愿的,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从而构建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

而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但需要学生亲自动脑、动手做实验,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对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学会用物理知识进行解决,这就需要学生有学习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恰与研究性学习的宗旨相吻合。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果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就会对知识掌握牢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物理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和广泛,学生经常接触和应用,这样就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融入研究性学习,将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当然,在高中物理学习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二、在物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提出课题

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课题,而课题的提出至关重要,因为一个课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施过程的难易程度和成败关键。而现在学生还不太会选题,容易出现课题过大或太偏的情况,如有的学生提出“生活中有关力现象的研究”,这种题目太笼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很多,没法研究,还有学生提出“关于黑洞现象对人类生活影响研究”,这种题目当前科学界都还处于理论阶段,查资料很难,学生自己更没法研究,不能深入实施。所以教师在这一个阶段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课题,或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课题,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应从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物理基础和学校、家庭的条件出发进行选题,这样才容易实施。具体来说可从物理规律上进行选题,如:“研究影响滑摩擦力的因素”、“各种液体的折射率”研究、“液压千斤顶的原理”研究、“不同水的电阻率测定”研究等;也可以从物理实验上进行选题,如:对“超重与失重实验的改进”研究、用注射器对气体实验定律的研究等;还可以从社会热点和生活中物理现象等方面进行选题,如“氟里昂对大气的影响”研究、“温室效应”的研究、“菜刀上的力学知识”研究……研究课题。

2、要注意研究方法的指导

学生提出课题后,教师应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设计出表格,比如立题报告书、开题报告书、答辩记录表、访谈表、实验记录表、结题报告书、结题答辩表等一系列表格,要求学生对表格内容进行仔细认真的思考后再进行填写,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研究思路。作为教师还应对学生所选择的课题引导他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如对课题选择的背景、研究课题的方法、涉及的物理知识、实施的方法与步骤等等。找出存在的问题,对研究方案进行论证与探讨,制定出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

3、要注意强化实施过程的指导

由于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认真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一阶段做不好就得不出满意的结论,学生就得不到完整的锻炼,比如我带的一个小组对超重和失重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想把原来用手拉物体加速(减速)运动改为用电动机带动,这就需要控制电动机的转速及正反转,以及功率的大小计算,这时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查阅哪些资料、弄清楚原理,知道需运用哪些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比如对弹簧劲度系数的研究,教师可指导学生应学习哪些知识,然后让他们绕制不同的弹簧来研究劲度系数与哪些因素有关。

4、要注意课题结题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