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2 19:1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技信息化重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是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动力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尤其是贫困地方经济,其经济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不多,支柱产业不突出,基础设施落后,农业基础脆弱,产业化程度低,经济规模小,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经济分散,调整经济结构是当前经济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要抓好这项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依靠科技进步,而科技进步的步伐取决于科技信息化的发展。如果科技信息化发展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就会加快,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又会反过来加速科技信息化发展的步伐,这种速度作用于当地企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就会大大提高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整合发展,从而加快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西部经济跨越发展。
1.2是地方经济增长方式战略性转变的“参谋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是地方经济的最大特点,尤其是西部地区,农业经济极其粗放,高优农业、现代农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相当小。工业经济大部分是资源型工业,科技含量低、成本高、污染大、市场抗风险能力低。因此,发展高优农业、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科技型企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是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地快速发展,关键还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这就从客观上要求科技情报信息工作要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科技信息服务,做好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的开发与推广工作,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变。为此,基层科技信息工作要围绕地方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参与,提供新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等科技信息,做好新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等工作的参谋,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1.3是培育地方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器目前,各地都想在“十二五”规划开局阶段,在经济转变方面起好步、开好局。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有强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毕节也不例外,政府把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加大项目引进和开发力度,尤其是积极探索培育和发展新技术产业。这客观上要求信息化工作必须有所作为,这是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科技情报信息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此科技情报信息工作一定要进一步拓展视野,为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科技成果、高新技术等科技信息,使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地实现跨越发展。
1.4是地方科技普及和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知识经济快速兴起,可持续发展战略普遍实施。要适应这个特点,加大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全民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意识,全面、深入地普及科学技术。而要真正实现科技普及和依靠科技推动经济发展,加速信息化发展是最为有效的途径。为此,地方科技情报信息部门应充分发挥具有充足科技信息来源的优势,发挥科技人员对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研究能力,有效利用信息化的发展抓好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其中,重点是农村,要紧密配合宣传、农业等部门,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加大科技信息下乡宣传力度,提高农科教相结合的层次。真正实现信息化助推当地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毕节市科技情报所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手机平台收集和传播各种市场或实用技术等信息,组织全所人员多人次利用“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及平时工作下乡期间到区内各乡镇大力加强科技信息宣传,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咨询、培训和辅导,足迹遍布区内几十个乡镇,努力提高乡镇老百姓的科技信息意识。充分发挥了科技信息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作用。
2信息化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的举措
2.1加强科技情报信息队伍的建设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更多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但目前在基层科技部门从业人员中,情报信息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注重对现有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突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专业培训和教育,使之紧跟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从发展的角度看,要尽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情报信息人员,培训他们在不断加深对科技工作认识的同时,结合在工作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系统地开展科学研究,把他们的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供给所需人群,让科技情报信息发挥最大的价值和作用。基层科技情报信息部门普遍存在人员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及其在经济建设中作用的充分发挥。面对新时期经济发展对科技信息的需求,以及科技情报信息工作所承担的职能和任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情报信息队伍。要做到这一点,对基层科技情报信息部门来说,必须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建立激励机制,在良好的人才使用机制下,引进一些高层次的人才。同时要重在培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对在岗的科技情报信息工作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周期性地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培训。
2.2加强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服务成效,除了人的因素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要有大量的、多渠道的、内容丰富的信息来源,同时要有畅通有效的传播渠道。这就要求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信息网络,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型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简而言之,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Internet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总和。网络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新型信息资源形式,具有形式多样、时效性、共享性强等显著优点,能满足用户各种需求。人们足不出户即可瞬时查阅各种最新信息,且成本低廉。我国信息化工作起步晚,尤其是落后地区的信息化基础更加薄弱,人才更加缺乏,这就要求必须加快网络化的进程,加强网络的使用,立足科技情报信息部门,开展社会协作,为社会提供便捷的网络信息服务。基层科技信息部门通过多年的建设,基本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网络,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西部地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基层特别是山区,经济欠发达,投入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资金很有限,现有的科技信息网络设备落后、网络面窄、信息传输渠道不畅通,不能适应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对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提高科技网络的综合功能,促进科技信息的网络化,建立先进的完善的科技信息网络,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对科技信息需求。毕节市科技情报所从2006年以来,抓住国家对毕节试验区大力扶持的有利时机,通过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省、市级科研项目,先后建起了集网络、视频、短信、语音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毕节科技信息网”、“毕节试验区农村科技信息网”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建起了金沙双兴、黔西韦寨等多个农村科技信息网络示范站,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并聘请专家对农技人员和农民开展农技培训、进行远程视频和现场技术指导等,推动了区域产业发展。
2.3加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科技信息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对信息进行深度开发,推广应用。而目前基层科技信息的应用比较薄弱,对科技信息的利用一般仅仅局限于信息的传递,有什么信息就传递什么信息,要什么信息就找什么信息,很少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高其价值。因此,基层科技信息部门必须加强这项工作,要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对科技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建立科技信息资源数据库和科技项目数据库,对科技信息资源和科技项目开发利用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建立必要的试验基地,对一些新品种、新技术直接参与试验,得到第一手资料,从而提高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毕节市科技情报所近年来在开发科技信息资源方面的做法是通过组织市内农、林、牧、中药材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视频远程培训、网站培训、田间实地培训、到乡村示范点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培训,同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区内专家编写实用技术或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发放给农技人员和农户。先后编写了《农业实用技术手册》、《抗旱救灾实用技术手册》、《信息服务宣传手册》、《经果林栽培技术》等资料。另外,与市委组织部远教办合作,通过市科技情报所的农村科技信息综合服务手机短信平台向种养大户发送技术、市场类信息,使各种技术信息资源能高效快速地传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
3整合信息资源,提升服务能力
当前,由于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各种信息机构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很多信息机构先天基础设施落后,科技信息人才储备不足,且在现行体制下,受利益分配关系的驱使,在开展信息化服务过程中各自为阵,各部门(行业)之间没有建立健全的共享机制,各部门(行业)各自开发自己的信息服务系统,信息产品严重重复,不足与闲置并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能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在实施信息化服务时难以取得理想和预期的效果。因此,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机构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各种信息机构应面向市场,打破各自为阵的传统体制,在机构整合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行资源共享。科技情报信息机构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政府扶持下,面向全社会积极开展公益性情报信息服务。其次,要适时引入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机制,从整体上加强人员的聘用和监管,提高现有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分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最后,大力整合各信息部门的数据库资源。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整合信息资源,将采集的信息整理、序化,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信息分散的特点,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对分散的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调控,以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形成全面、系统、多方位、深层次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4结束语
关键词:现代科技信息;科研管理;应用策略
【分类号】:G30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类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时代。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现代科技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学研究的结构和规模已经形成开放的系统,科技信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资源[1]。科研工作是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研管理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因此,如何在信息时代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来加强科研管理已经成为科研机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结合科研管理的实际情况,根据科研管理的需要,充分发挥出现代科技信息的优势,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为我们的科研工作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一、现代科技信息和科研管理的概念
现代科技信息是时展的产物,是我们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科技信息一方面是指我们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的增加为我们带来的信息量十分的丰富。这要归结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不仅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而且信息更加透明化、公开化以及公平化。每个人在信息面前都是平等的,而信息也不会因为人的差异而有所变化,它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则是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发展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检索、传播等各个过程提供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同时能够利用现代科技将信息的价值最大化。
科研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科研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细腻而又重要的工作,因此科研管理工作也必须谨慎而又十分的高效,这样才能满足科研管理的需求。现代科技信息在狂管理中有着极大的作用,它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因此,现在很多科研机构都应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完善自己的科研管理体系。
二、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科技信息能为科研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科研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不断的体现出科研管理图体系的积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收集信息,去收集先进的管理信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然后与目前自己的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对比,找出其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而将这些先进的东西带到科研管理中去,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系,这样才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而且具有活力的科研管理体系。因此,现代科技信息为科研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现代科技信息是调节和控制科研管理的重要依据
科研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科研数据,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科研管理的时候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和变化调整的空间,要通过科研管理变化来应对科研过程中的变化,这样才能保证科研活动的高效性。而调节和控制科研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现代科技信息。我们主要是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通过信息的对比和差距分析,反馈出我们现阶段的科研管理水平,然后从信息的反馈情况来对我们的科研管理系统进行调节和控制。以现代科技信息为重要依据,以信息反馈的结果为调节和控制科研管理的标杆。因此,现代科技信息是调节和控制科研管理的重要依据。
现代科技信息是科研管理计划制定的基本要素
制定科研管理计划是进行科研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科研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是我们的科研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科研管理的方式有哪些以及应急管理的方案等等。科技信息是科研管理计划制定的基本要素,科研信息的情况也对科研管理计划的制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前最新的科研动态;当前最高科技的科研设备;国内外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等。因此现代科技信息是科研管理计划制定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三、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
科研人才信息化
对于科研工作来说,人才是关键。因此在科研管理中,对人才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人是具有主观思维的,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同时人才的流动性很强,不方面控制,因此,在科研管理中对人才的管理是十分困难的。科研人才信息化管理是科研人才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将人才数据化和信息化,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对数据和信息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对人才的管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弱化人才管理时的短处,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带来的机动性和易管理性,最终实现对科研人才的最优化管理。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人才数据库,将人才进行分类划分,同时详细介绍人才的基本信息和专业水平。这样不仅给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为检索者寻找人才提供了可靠便利的途径。
科研数据的信息化
科研工作会产生一系列的数据和利用一系列的数据,因此对数据的管理将直接决定科研成果。而且科研数据作为科研机构的核心知识产业,是一笔十分具有潜力的财富。因此,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科研数据的管理。科研数据的信息化是科研数据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措施。科研数据的信息化主要是利用信息化的平台通过各种科技设备实现对科研数据的有效管理,这种信息化的平台不仅为数据的储存和检索提供了最方便的方式,而且为数据的分析评价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分析软件,将信息化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如建立科研数据库,对科研机构的各项研究数据分类储存,并进行精确的记录,同时在进行科研数据的检索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让我们能够更快的找到我们想要的数据。
科研成果评价的信息化
科研成果是我们科研的最终目的,因此科研成果的评价将直接决定我们的科研质量。科研成果评价的信息化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将科研成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公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科研成果评价中去。这就避免了传统的科研评价在建立专家评审团时浪费的人力物力,同时通过互联网的平台还可以实现对个人隐私的保密,让评价者能够没有心理顾忌。科研成果评价的信息化能够让世界各地的有识之士都参与到评价中去,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评价基数的数量。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实现对科研成果的共享,让更多人能够对科研成果进行学习。
现代科技信息本身的应用
现代科技信息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也是科研管理的基本内容[2]。任何科研机构的管理工作都需要获得足够的信息,需要传输以及反馈足够的信息。现代科技信息作为科研管理重要参考依据,是科研管理研究的重要财富。
四、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现代科技信息传播手段的增多,科技信息在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受到更多的重视[3]。信息社会的发展为我们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科研管理工作对科研机构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充分发挥科研价值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信息极大的推动了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并且这种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大对现代科技信息的研究,为科研管理提供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毕克新,郭东亮,姚秀荣.科技信息与现代科研管理[J].科研管理.1995.
一、抓项目带动,努力实现科技发展新跨越。要以提高全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进行科技项目顶层设计。加强对科技项目的调研和遴选,及时收集、指导、整合、申报和储备科技发展项目。做到以项目集聚科技资源,以项目引导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以项目带动科技发展战略实施。通过实施一批重大及重点科技项目,力求突破一批制约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的重大技术“瓶颈”,研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转化推广一批科技新成果与新技术,建设一批示范性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重点抓好“数字化设计技术及先进制造加工设备”、“纳米氧化铝功能性材料的研发”、“高性能纳米复合化工材料”、“节能降耗技术开发应用”、“工业废气减排与污水控制技术开发与应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及精深加工”、“矿产资源综合高效利用”、“先进加工与成形技术应用”、“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等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在各行业领域中,精心遴选申报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项、省级重点或重大科技项目6—8项,南平市重点科技项目4—5项。重点打好争取国家级科技项目的“攻坚战”。要认真把好项目质量关,做好申报项目的跟踪落地工作,积极争取更多更好项目列入上级科技计划,力争立项率达70%以上。同时,进一步抓好拿口镇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镇及**省“一县(市)一业”、“一镇一品”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和实施。积极努力完成市里下达项目开发招商引资任务。
二、抓资源整合,着力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当前,我市科技基础条件滞后,科技资源共享程度低,尚未形成科技推动产业发展的集群效应。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切实把科技创新的着力点转移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科技基础条件上来。市直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集中力量在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扩大科技中介服务领域,积极探索地方与高校院所共建、多方联建等模式,逐步建立技术经济联盟。着重抓好现有资源重组整合,建立开放共享运行机制,为我市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年,要按照“巩固、提高、发展、创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的能力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整合科技资源,强化服务功能,拓宽工作思路,多渠道为企业争取创新项目和科技经费,争取列入省上和南平市技术创新资助项目3—4个。进一步加强林产加工和畜牧养殖两个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抓好我市化工及机械制造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同时,努力促成建立“邵武化工科技促进中心”,提高我市化工行业科技创新支撑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邵武化工产业。
三、抓制度创新,改革科技管理工作机制。要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促进科技资源高效利用和综合集成为重点,突出抓好科技项目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各类科技项目申报立项、阶段评估、中期监理、跟踪检查、验收鉴定等一套科技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我市重大项目管理体系,促进科技管理效能的提高,使有限的科技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抓自身建设,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技管理部门肩负的责任更大、要求更高。新的一年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统揽工作大局,大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提高全局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推进机关行政管理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增强服务科技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把管理职能和工作重心全部转移到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环境营造、项目推动、人才聚集、制度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并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适应推动这种转变,在提高服务的质量上求得实效,树立科技管理部门创新、务实、高效、廉洁的新形象。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落实科技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管理机制和多元、有力、高效的监督机制。努力营造“方便基层、便利群众”的服务氛围,重点抓好联系企业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做到“抓头”(强化责任意识)、“抓常”(建立长效机制)、“抓实”(提升服务质量)、“抓深”(拓展服务空间),用好、用活、用足**省“6·18”科技成果对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和科技计划项目平台效应,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科技项目和经费,促成企业做好产学研联合,提高企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推荐申报2—3个科技成果对接项目,5—6个**省和南平市技术创新资助项目;新培育发展“**省高新技术企业”2—3家。建立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项目库,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好服务。二是抓好科技示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农村信息化科技行动,制定《邵武市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重点抓好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巩固和提高拿口镇、下沙镇2个示范镇,**年新建水北、城郊、洪墩、大埠岗等4个农村信息化建设示范镇以及8—10个示范村和6-8个示范户。组织实施“闽北星火特色产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充分发挥闽北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作用。通过网络视频培训系统,定期组织开展农村技术在线服务培训,力争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进一步做好科技信息服务,完善邵武科技信息网站,为“三农”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服务。
关键词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宁夏
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服务方式。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促进农村繁荣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宁夏作为我国西部一个民族地区,在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方面有着更强烈的需求。现将宁夏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情况介绍如下。
1宁夏农村科技信息共享的现状
200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以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将农村信息化工作列为宁夏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经过几年的努力,宁夏无论在农村科技信息传播高速路的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农村科技信息平台和资源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宁夏农村科技信息共享处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
1.1共享数据库建设初具规模
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办法和原则,宁夏整合各级涉农部门、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初步建成全区农村科技信息数据库。全区各信息服务站通过自治区中心平台实现对综合数据库信息的加载、下载存储和在线浏览。
1.2共享网络平台逐步夯实
以“抓整合、促共享、推应用”为重点,建设全区统一的信息中心平台“宁夏农村综合信息网”。中心平台以全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为支撑,以高速宽带交换为通道,以各类基础共用数据库为资源,实现对全区网络、主机、系统软件、应用系统和农村科技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整合,共享网络平台逐步夯实。
1.3互联网广泛普及
宁夏建设覆盖全区的以光纤通信网络为主,辅以无线宽带Wimax的数字化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因地制宜地选择网络接入方式。目前,全区187个乡镇实现通光缆、通宽带,2 680个行政村建有信息服务站,农村电视普及率达到95%以上,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初步实现了网络、电话、电视的“三网合”,以利于农村科技共享的实现。
1.4 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
在自治区统筹规划下,整合、集成各部门、各单位所获取与积累的农村科技信息数据资源。建立“三农呼叫中心”和农业科技服务110这样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并通过市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及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建设,形成跨地区、跨部门、多层次的全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大幅提高农村科技信息的管理与共享服务水平。
2宁夏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的影响因素
如何使大量的农村科技信息资源被全社会充分共享,如何规范科技信息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科技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作用,是宁夏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影响宁夏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建设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2.1技术保障体系
在农村科技信息共享管理中,共享技术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的手段。大量数据资源的存储需要具有物理上分布和逻辑上统一的数据库群来实现。以数据库为基础的科学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是实现科技数据共享的技术核心[1]。元数据库技术、农村科技信息的共享协议和空间数据网上交换与管理技术、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标准体系、农村科技信息的智能检索方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与对策等均会影响农村科技信息共享。
2.2政策法规体系
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政策先行,政策是关键。要立法重点解决共享的原则、共享的范围、共享的措施、共享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共享的评价、共享的监督和法律责任问题。应在自治区层面上规范农村科技信息共建、共享行为,通过建立健全自治区层面上的政策法规体系,规范和协调数据收集、管理和应用,组织从上到下的实施细则,层层负责,严格把关,监督执行。
2.3组织保障体系
农村科技信息共享管理的有效实施和运行离不开高科技人才,更离不开服务意识强的创新人才[2]。农村科技信息共享管理,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杠杆,不仅需要协调“人与物”的关系,更需要协调“人与人”、“组织与人”等一系列的关系,组织保障体系制约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的发展。
3宁夏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对策
3.1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是为了使农村基础科技数据资源的共享运作系统能够高效运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宁夏目前农村科技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政府各相关部门按照归口建设的办法,对全区涉农信息资源进行有限整合,还未达到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在此建设基础上,还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一是完善农村科技信息元数据技术、异构数据库技术、网络化数据服务技术[3]。在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中,用户如何准确、全面、快速、方便地查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是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建设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资源组织的元数据标准是关键;二是完成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标准体系建设。宁夏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标准化既要充分考虑工作普遍性,又要注重农村科技信息共享的特殊性,即信息内容的特定性、共享方式的多样性,对网络环境中的农村科技信息的查询、调用、处理等实施标准化;三是尽快建立农村科技信息质量控制体系。宁夏目前还没有负责农村科技信息质量的专门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和组织,而数据资源质量的高低、共享程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农村科技信息的使用效果。为保证农村科技信息的服务质量,宁夏必须尽快建立农村科技信息质量控制体系来协调多部门工作。
3.2逐步确立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模式
科技数据共享的运行机制基本上有2种模式:国家调控下的公益性共享运行模式和商业化运行模式。公益性运行模式的主要机制是政府投资于公益性事业产业的科技数据,向全社会实行公益性无偿的信息服务,国家通过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与信息化应用增益;商业化运行模式的主要机制则是数据投资者与使用者之间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宏观调控上。宁夏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目前仍然是政府部门唱主角的公益。但就宁夏经济体制和市场体制现状来看,在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的运行模式上,宁夏还应通过相关科技数据共享政策和共享法规体系的制定,发挥各涉农企业等社会力量,采用以“公益性的运行机制为主、市场化运行机制”为辅的模式,并随着市场化机制的逐步完善而逐渐过渡到2种模式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上来。
3.3强化农村科技信息共享运行机制
农村科技信息共享机制是共享管理活动中不可缺少和独立的“要件”,是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和规范下,通过对农村科技信息进行恰当分级、分类之后,采取适当方式进行资源共享。即针对不同类别的信息资源和不同需求以及社会不同层次的用户而采取不同的共享模式,通过共享法律法规、共享技术、共享协议和共享组织管理,构建一种有序、高效的运行环境,并贯穿在农村科技信息共享管理活动全过程。宁夏还应在农村科技信息共享运行机制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4]。
3.3.1信息分类分级运行机制方面。信息只有严格进行分类分级和采取不同方式,才能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单位和个人。目前宁夏农村科技信息还没有严格的分类分级制度,因而基本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今后宁夏必须对农村科技信息进行有效地划分,例如:对国家科技项目和自治区科技项目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公益性部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该遵循“完全与公开”原则,实施全社会无偿共享。而对农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和农业管理部门进行加工形成一定附加值的公益性数据,可以在收取一定的成本费后实施非赢利性共享。
3.3.2组织保障和协调机制方面。宁夏要通过自治区政府建立起跨系统、跨部门的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调机构,对全区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宏观调控、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实施。
3.3.3资金和技术保障机制方面。要促使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持续、高效运行,必须保证经费的投入和最新信息技术的支撑。宁夏应制定相应的法规,将信息资源建设和维持资源共建、共享活动的经费投入力度、增长幅度等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3.3.4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方面。为了促进与信息用户的交流和信息共享系统的高效运行,宁夏应加大信息共享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的建立,要兼顾数据保护和数据共享两者的利益平衡。对于在数据保护和数据共享中做出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通过资金和技术给予支持,进而带动整个数据共享的进程。
4参考文献
[1] 王文生,刘俊华,王怀惠.基于农村科技数据共享元数据规范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4(8):26-29.
[2] 陈良玉,卢兵友.农业信息化探索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国家层面一直非常关注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从2006年起,国家发改委、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办就联合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和百万中小企业上网培训计划,助力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该工程补列为“十一五”期间推动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工信部持续推出政策组合拳,不断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在解决中小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市场、融资等情报信息及帮助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地运用信息技术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中小企业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现状与需求
一方面由于部分中小企业对科技情报信息的重视度还不够,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及人员能力的限制,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信息部门及单独的经费,中小企业获得的科技信息常常落后于市场,从而增加了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的难度,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充分利用科技情报信息,同时企业科技信息服务工作也是整个国家科技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创新周期缩短。市场瞬息万变。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中小企业对信息的需求将会愈来愈强烈。
目前。中小企业对科技情报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竞争环境情报需求
竞争环境情报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国际环境情报,即国际政局变化,以及贸易对象国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消费偏好、市场前景、金融汇率走势、关税及贸易体制变更等;二是国内环境情报,即政策法规、市场需求、国民收入及分配、物价指数、利息变动以及产品客户、供应商、中介商等;三是科技动态情报,即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专利、标准和人才等各方面信息,企业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竞争环境情报,就能大大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准确地判断未来竞争环境的变化,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二)竞争对手情报需求
中小企业需要知道竞争对手在产品设计、技术标准、生产工艺、研究开发、扩展计划、产品价格、促销策略、知识产权、网络建设和使用等各方面的情报需求,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说至关重要。
(三)战略实施情报需求
战略实施情报是指在把握竞争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做出长期的、主动的、全局性的战略行动后所反映出来的情报信息。这类信息关系到企业在竞争中的策略和行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动态性和博弈性,通常包括竞争对手的战略意图、行动计划、实施步骤、反馈机制等,以及实施竞争行为后竞争环境变化、其他竞争者反应和竞争态势的格局重组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企业内不同层次人员对信息需求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决策者需要的是综合性信息,比如政策法规信息、专利文献、新产品信息和市场需求趋势等。以便制订企业生产规划,使决策和管理更加科学合理;科研人员、生产人员则最需要研发、新产品、技术成果专利、标准等各方面的信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科研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市场营销售人员需要的是产品或技术的市场信息、项目和产品进出口信息等,以确保产品畅销,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中小企业科技情报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国内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服务功能链不完整,产业化程度不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信息服务行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基础建设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目前仍以文献的收集、分析为主,虽然在方向上有所延伸,但缺乏有深度的产品。另外,由于没有成熟的产业体系和模式,机构之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不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尚未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整体科技中介服务链。
(二)服务机构竞争地位被动,公共信息零散
当前各地的科技信息服务市场单一,大部分服务机构仍是坐等企业上门,现有的科技信息产品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需要,在与国外机构的竞争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此外,缺少具有实用价值、能反映地方产业特色的科技信息资源,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信息资源往往处于分散状态,不能有效共享。
(三)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科技信息服务要求对情报进行持续监测、跟踪、并深度分析,但目前科技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许多从业人员的专业背景单一,没有经历长期、循环的培训,还有对市场的把握能力不足,难以开展深层次的定向咨询服务,因而导致了科技信息服务与企业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之间脱节的局面。
三、解决中小企业科技情报信息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科技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性会进一步提升,内涵也将更加丰富,伴随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产业孕育了大量的机会,该行业即将迎来持续发展的繁荣期。为此,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思路对策。
(一)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对科技情报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应该更加重视,只有充分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才能不断自主创新,生产出拳头产品,使自己充满生机。因此,不但要加强企业内部科技信息建设,培养专业人员,还要更多地借力社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购买相关产品及服务,及时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和市场趋势。
(二)地方政府
政府应加大科技资源基础投入。建设由地方政府引导、中小企业和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参与的公共信息平台、科技成果信息库、区域内专利信息库、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库等。实现本地区内信息资源共享:协调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信息交流沟通,帮助企业了解最新行业动态,避免与市场脱节的供求。同时,大力培养本地科技信息服务龙头企业,鼓励其作大作强,与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接轨。提供有深度和广度的战略咨询等。
(三)科技信息服务机构
作为提供服务的主体,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是整个链条上最为关键的一环,应该在服务机制、对策、网络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为企业提供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情报信息,所以不仅要从意识上改变,力求使自己适应市场,还要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
1.强化主动服务意识、适应开放竞争的环境
由于用户需求有多样性、时效性、个性化等特点,服务机构应积极走访基层,开展广泛调研,随时跟进中小企业的要求变化。实时调整服务内容,开展个性化服务。例如。可以进行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查询、重点科技动态跟踪、信息分析与预测、行业决策情报等,并提供项目申报指导、项目查新、项目评估论证、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编撰申报材料等多种形式的产品,全方位地服务于中小企业,使科技信息工作在区域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中得到有效配置和共享,改变原来科技信息机构被动服务的局面。
2.强化与相关单位的协同工作机制
第一,加强与行业协会的协同交流。行业协会在整合行业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诞生之日起,行业协会就与本行业内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备了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应联合行业协会的组织优势,将分散在不同单位的本行业科技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形成系统、完整的行业科技信息资源体系,并建立行业内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第二。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互通合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结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现阶段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渠道还不够畅通,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寻找切入点,帮助两者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三,与其他地区建立情报网。与外地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加强联系,建立跨地区信息共享服务网络,互通工作信息和动态,提供层次更多。范围更广的科技情报信息。
3.丰富服务内容,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资源和特色服务
要强化科技信息特色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生长点。如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项目和科技计划的辅助管理、科技出版、信息资源整合和网络开发与服务等;开展教育和培训业务,争取成为当地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的中坚力量:加快知识更新和技术更新,与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接轨,开发建设智能化情报收集、加工与分析研究平台:持续动态监测世界科学及技术前沿、世界一流研发企业、世界著名科学家监测及国际科技合作的最新情况,推出具有前瞻性的行业战略报告。
关键词:区域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功能定位
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整合资源,将特色优势、经济优势以及竞争优势充分的显现出来,就需要积极的调动起科技资源,充分的体现出其在市场经济下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实现市场发展的重点。政府部门目前正在以技术预见的角度出发,朝着资源管理的方向出发,并且进步完善相关的机制与能力,从而创建出一个和谐的社会。
1 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平台的建立
以区域为主要特点的平台建设需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并且对科技传播的规律予以进一步的要求,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其中,建立起资源中心、服务大厅以及创业中心等多个建设项目,并且将这些项目作为载体,与科技创新网络平台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密切政府、企业以及农村之间的联系,实现各种需求的有效对接,以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下面笔者就针对这一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1.1 建立一个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中,融合了各类专家以及项目资源与设备、专利等重要内容,目的是要实现资源方面的创新发展,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其中文献信息中心的特点就是网络化以及标准化,建立起一个可以提供更加便捷服务的文献资源系统,将过于原本稳分散的科技文献进行汇集,这样在检索的过程中也更加准确。
1.2 建立科学仪器协作网络中心,将这些仪器设备在网上进行登记,当需要仪器设备时,只要在网络上进行查找,就能发现仪器设备存放的具置以及是否正在使用中,以达到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1.3 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中心,这一共享主要是指在数据方面的共享,在该中心中,注重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可以提供具有特色的,并且专业的数据形式,实现与国外大型数据库或者网站的无缝衔接,不但能够在国内实现资源上的共享,就连在海外的一些重要信息,通过数据共享中心也能联系上,实现一个共享的平台。
1.4 建立产业技术交易中心,充分发挥了资源与组织优势,建立起一个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将技术与创新事业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在联系相对紧密的机构中,如研发中心、工程中心以及产业基地等,都能够在产业技术交易中心中得到信息资源上的整合,从而创建出一流化的技术产业交易中心。
2 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
这一网络平台的建立主要是以以下几个方面的科技资源为依托的,一是科技文献,二是科学数据,三是大型仪器,四是交易中心。同时,还通过网站、短信以及热线等现代传播形式作为手段,建立起了一个集检索、咨询、共享与服务等多个功能与一身的网络服务平台。
2.1 建立科技信息港网站,这是主要的信息门户网站,作用是将一些重要的资源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且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模块,以实现文献的有效检索以及重要数据的共享。在大型仪器协作与对实验基地进行开发时,也离不开信息港网站的建设,这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一个建设项目。
2.2 建立科技短信服务中心,手机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电子设备,通过与相关的电信运营商达成合作,从手机终端入手,向人们提供更加快捷化的服务,集收集、整理、编辑等活动为一体,从而实现数据的共享。
2.3 建立数字读者俱乐部。依托科技文献信息中心和科技资源共享数据中心,建设区域科技数字图书馆和数字读者俱乐部,采取开放服务和会员服务相结合形式,为用户提供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等电子阅览服务。
2.4 远程视频咨询系统。根据区域经济特点与需求,引进推广以卫星宽带网络为主的农村远程视频专家咨询信息服务系统,借助连接科技信息网站资源,开展个性化即时性科技信息咨询服务活动,以求解决科技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
3 科技专家咨询服务平台
3.1 科技服务大厅。作为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调度中心和开放窗口,为满足基层、企业和广大科技信息需求者的检索、预定、咨询、指导等服务诉求,主要承担科技政务、专业技术、科技热线、科技短信、科技查新、文献检索、专家调度等咨询服务职能。
3.2 技术转移中心或科技创新驿站。县区和产业集聚区设立转移中心或创新驿站,主要是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为依托,信息化集成手段为支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支持服务。与区域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大学、研究机构、技术转移中心、行业协会、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合作关系,形成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企业需求表达机制和合作沟通集成网络模式。
3.3 创业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就是通常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创业服务的科技服务机构。依托国家、省、市及高新区的优惠政策,通过孵化科技型企业、培养科技创业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重点在企业创业阶段提供孵化场地、研发条件、投融资或资金扶持、人才培育和管理指导等综合服务,创造局部优化环境,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科技信息辐射中心。县区、乡镇和农业示范园区设立科技信息辐射中心,主要是以农村科技需求为导向,应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体系为依托,信息化集成手段为支撑,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提供“系列化”示范推广服务。在县区、乡镇选择一批涉农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组建科技信息辐射中心,承担信息咨询、人才培训、产业示范、科技推广、技术辐射等服务职能。
3.5 科技服务直通车。科技服务大厅、技术转移中心或创新驿站和辐射中心配置一定数量的科技服务直通车,组织专家开展经常性科技下乡活动,通过走访企业和科研单位挖掘技术源头与技术需求,遴选示范基地,指导产业规模开发,承担宣传普及、技术培训、专题调研、项目对接、现场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职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建设起相关的服务平台,以便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基于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工作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重要的共享,真正的将科技服务放在社会文明进步的首要位置上。
参考文献
关键字:吉林省农产品;科技信息;农业推广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 A
当今,科技信息传播作为农业推广的一种模式,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能否高效地进行农产品科技信息的传播,决定着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成败。
2007年,我们对吉林省长岭县永久镇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之所以选择永久镇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永久镇位于吉林省长岭县东南部,与长春市、长岭县、农安市和公主岭市都相邻,交通便利、地缘优势明显;(2)根据2001-2005年数据资料,永久镇农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接近,变动趋势相似(如图表1所示),作为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
通过随机问卷的方式,就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科技信息传播程度偏低,农民获取信息难现象普遍。
一、农产品科技信息传播现状
1.农民获取农产品科技信息的主要方式
由图表2可以看出,农民获取农产品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广播(15%),亲友邻里口传(13%),电视与干部的宣传(20%),这几种获取方法占到了总数的近一半,而本应是农民获取信息最主要途径的农业推广部门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仅占4%。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令人深思,农民为什么不依靠农业推广部门获取信息,而坚持采用传统的方式,问题出在农民自身,还是农业推广部门服务缺位,这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2.农民信息需求的主要类别
由图表3可以看出,农民信息需求最大的分别是:种植技术与信息、专家信息、优惠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土地政策、致富经验、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医疗卫生。上述大部分信息均应由农业推广部门提供。但接受我们调查的838户农户中,近95%从未接受过任何培训,超过95%的农户从未接受过专家的指导,结合图表3进行综合分析,直接反映出农业推广部门的服务缺位。此外,近10%的农民对农产品科技信息的获取表现为无所谓,这也引起了我们的深思。
二、问题及成因分析
1.政府服务缺位
农业有着其先天的弱势性,但农业又是基础产业,这就决定了政府应给予农业特殊的关注。农业推广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只有在政府的扶持下,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才能成为促进农民稳步增收,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核心动力。
然而,农民在生产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却找不到专家咨询,得不到农业推广部门的帮助,究其原因,还是农业推广部门的服务缺位造成的,国家制定的种种政策并未真正落到实处,,缺乏职业责任感的行为比比皆是,这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痼疾之一。
2.信息获取成本过高
永久镇虽然具备交通优势,但其信息化建设水平却偏低,导致农业科技信息缺乏顺畅的传递渠道,信息服务费用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可用于购买信息服务的资金自然有限。作为具有经济理性的主体,农民在考虑获取信息时,当然要考虑成本与收益问题,因此,农民选择低成本的信息传播方式就成为必然。
3.农民自身素质限制
一般说来,农民对于科技信息的获取积极性与其受教育,受培训的程度成正比关系,我们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大多数积极获取科技信息的农民都是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或经过职业培训的,他们大多从事对科技信息要求比较高的养殖等行业;相比之下,其他农民由于受教育,受培训程度较低,未能充分认识到科技信息对于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在对待科技信息上表现为无所谓,或持观望态度,他们大多从事传统的种植业。
自然资源优厚地区一般会出现“自然资源诅咒”现象 。Douangngeune、Yujiro Hayami和 Yoshihisa Godo(2004)使用混合时间数据比较了泰国、日本和韩国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情况,证明土地资源对教育投资的确具有挤出效应。东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永久镇农民人均耕地3亩左右(而全国平均水平只有1.41亩),且该镇处于世界黄金玉米生产带,这种自然资源禀赋特别适合发展农业生产,但却会导致农民过度依赖土地等自然资源而忽视对教育的投资,影响农民对获取科技信息的积极性。
三、加快农业科技信息传播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信息服务意识
在农业推广的过程中,政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针对在调查中反映出的政府服务缺位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农业信息服务部门必须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转变工作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树立服务三农工作宗旨,将农民是否从农业科技信息中受益,作为自己工作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之一,加强自身工作质量建设。另一方面,农业推广部门信息服务质量低下,很大程度由于其缺乏服务农户的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应在农业推广部门中引入适度的激励机制,根据其服务业绩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提高农业推广部门的服务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农业推广部门服务质量的目的。
2.降低信息获取成本
解决信息获取成本过高这一难题,政府应从财政方面予以支持。通过增加对农业推广部门的投入,加强网络、电视等信息传播设备建设,使得农民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的农业科技信息;其次,农民可以根据所获取信息的类别建立类似技术协会的组织,该组织的主旨在于将所获取的信息无偿的传播给协会成员,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科技信息获取成本。
3.增加农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投资的主体除农民个人外,还包括政府。首先,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激发其主动投资教育。任何一种自然资源,其绝对量或是人类所能利用的部分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从而继续依赖自然资源禀赋,忽视教育的投资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当务之急是寻找有效途径促进农民观念转变,激发他们主动投资于教育及科技信息获取。根据永久镇的实情,政府应该从网络、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电视节目接收、联系各类科技服务等三个方面,逐步引导农民重视教育,注重农业生产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其次,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和政策投入,遴选一批优秀教师投身农村基础教育,抓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晓红.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5.
农业推广是伴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发展的一个概念。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必须用全新的农业推广内涵才能适应和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是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工作,是通过沟通或相关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村居民,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愿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农业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主要特征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农村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实现现代农业推广的功能,必须要首先实现农业推广信息化。
二、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农业推广信息化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信息化服务。主要特点是沟通与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方便、快捷、实用、实际、实效性强,是现代农业推广必须武装的推广手段。建设思路是充分发挥现有农牧业推广系统的机构优势和技术优势,利用电视、电话、电脑三种主要信息服务手段,并和技术咨询人员面对面服务有机结合,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三电一厅”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及时为农牧民提供科技、政策、市场、物资等全方位信息服务,使农牧民真正得到“点菜吃饭”的农业推广服务效果。
三、农业推广信息化的基本框架
巴彦淖尔市是的农牧业大市,多年来在农业推广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形成了农业推广信息化框架体系。
1.农业电视专题节目体系建设
巴彦淖尔市是全国十二个农科教结合示范地区之一,在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通过农业部和自治区农牧业厅、科技厅以及当地农口部门的大力支持,1999年巴彦淖尔市在农牧业局建立了农业科技电视制作中心。在市电视台设立了固定的农牧业专题节目《农业百科》,将广大农牧民最为关心的产业政策、生产技术、市场动态、价格行情、供求信息等,制成专题节目,在电视台每周播放一期,时长十分钟。同时还将节目通过巴彦淖尔农牧业信息网,巴彦淖尔党建网视频播出。截止目前已播出节目780期,拍摄积累素材3.2万多分钟,建立了比较丰富的农业推广声像资料库。
2.农牧业信息电话咨询体系建设
目前,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推广信息电话咨询体系建设中,利用电话进行信息服务主要由二种模式:(1)电话热线服务。在农业部“三电合一”项目的支撑下,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于2007年与中国网通巴市分公司合作开通了12316农牧业语音服务热线,建立了《12316信息语音数据库》,编辑收录各种信息一万多条。信息内容主要是适用技术、种养加致富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当前田间管理措施、农资供应品种与价格、涉农收费政策等。用户只要用电话拨通“12316”,即可进入系统,实现直接拨号查询,同时还建立专家热线,对信息库内容不能满足需要的,农民朋友还可使用内外转接线路,接通专家热线进行直接对话咨询。(2)手机短信服务。2006年以来,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与本地“联通”和“移动”两大电信公司协商合作,相继成功推出了“农事通”和“农信通”手机短信服务,使农牧民每天都能了解到最新的气象信息、政策信息、灾情预警、市场信息等,同时及时得到对农事的信息指导。
3.农牧业信息网站体系建设
依托国家项目,巴彦淖尔市进行了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市七个旗县区、农垦局,25个重点乡镇的三级网络体系。巴彦淖尔市农牧业信息网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开通,网站开辟了“行业信息”、“分析预测”、“实用技术”、“农业视频”“供求信息”“数据中心”等二十多个栏目,是巴彦淖尔市农牧业面向公众、服务“三农”、展现风采,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开发了农业专家数据库、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农业政策法规数据库、涉农企业数据库、全区全市农作物栽培面积和产量查询等十大数据库,为农牧民和农牧业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建立了绿色食品、农牧业产业化、特色产品等专题网页,免费为广大农牧民供求信息。
4.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厅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三农”,帮助农牧民更直观当前的农业最新动态和先进技术,2006年,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在临河天丰农资市场建立了集实物展示、计算机网络查询与专家座席三位一体的科技信息服务大厅。科技信息服务厅的主要功能是面对面为农牧民提供信息互联网查询,信息、农用生产资料连锁供应、技术宣传咨询、农技科教片放映,专家每周定期座席,解决农牧民在生产中的具体技术问题等。大厅里还对农作物新品种、新机具进行展示,使农牧民更直观的了解其性状和功能。
四、农业推广信息化的保障措施
1.强化对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业推广信息化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农牧业系统内部统一领导,协调配合,更需要社会各部门统筹支持,为此,党委、政府强化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至关重要,需要党委、政府明确一名领导专门抓这项工作,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统筹与配合,为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
2.争取项目,通过发挥各种资金优势强化投入
资金投入是影响农业推广信息化体系建设速度的关键因素,而且信息化又是各种建设项目中必不可少的配套建设内容,因此,强化资金投入的主要途径是争取项目。今后申报各种支农项目,都要设计信息化的建设内容,在各旗县区、乡镇、农场逐步全部建立农牧业科技信息服务厅,通过多项资金的捆绑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为体系建设提供建设资金。
3.制定和出台农业推广信息化的惠农政策,强化体系建设
农业推广是一项花钱少,社会效益很高的支农手段,应该与粮补、种补、农机补、生资补等支农措施一样,制定惠农政策,对农业推广的基础设施进行补贴投资,支持农牧业大户和广大农牧民建设电脑网络等信息传播应用设施,扩大农牧民电脑网络应用群体的规模,当前的切入点是农村种养及销售大户和有条件的村委会,逐步向其他农牧民扩展。
4.制定发展目标,通过考核推进体系建设
关键词:网络环境;区域性;农业信息服务;食用菌产业集群
引言
当前,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以农业科技信息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并带动农村生产力跨越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切实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及时、准确、经济、适用的信息服务,不仅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丽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降低农业科研成本,缩短农业科技成果生产周期,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质量,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信息服务水平是关键。因此,本文从丽水市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出发,以食用菌区域性产业集群的科技信息服务的实践为参照,结合本地特色,探讨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服务新模式。
1、丽水市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农业信息服务水平较低
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农民的生产决策,或是听政府指令,或是随潮跟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决策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活动与市场需求变化紧密相连。从2000年开始,我市开展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建设科技信息资源,为信息服务提供保障。但由于资金、人力、物力的缺乏,在信息服务过程中,信息采集手段比较简陋,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不强,使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获取的信息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农民全面的市场信息需求。而一直以来运行的传统的科技下乡活动不仅成本高,且受益面窄、时效性差,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随时出现的新问题。
1.2信息获取手段落后
近年来,社会各界越来越认识到农业信息的重要性,政府也把农业信息化工作提到重要位置,在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政策与资金扶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农村的通讯、交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城市而言还很落后,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也普遍很低,导致农民在获取信息的手段和能力上处于劣势。目前,农村普遍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还是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报纸、杂志经过组稿、印刷、发行等过程后,到达农民手中时,很多信息时效性已过;广播、电视等的线性传播,也不利于农民随时随地的信息获取,并且容易错过;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在农村还不是很普遍。因此,在农村传播信息相对比较困难,信息的相互沟通相对缓慢。
1.3农民信息素质较低
据农业部一项对我国1000个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信息使用情况的调查,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得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的农户比率只有0.8%,而法国的农场主有50%使用计算机介入管理、上网获取信息。在我国农村,先进的网络远程教育方式比例就更低。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以及科技文化素质低限制了农民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学习能力的提高。
丽水现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人员约23.12万人次,据统计技术人员约1200人,其中80%在生产第一线。对他们而言,获取技术信息的渠道非常少。除了极少数科研人员懂得利用数据库检索外,其他人只能通过一些杂志和会议获取。信息获取能力有限,也就成了我市食用菌市场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
2、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丽水全市各县食用菌的产量稳定在26-47万吨,产值达10-1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其中庆元、龙泉、景宁、松阳、缙云等县为全国食用菌重点产区,是丽水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丽水境内有庆元香菇市场、龙泉和景宁的山珍市场、云和、松阳、缙云的鲜菇市场,以及与丽水相邻的磐安、武义等的食用菌市场。现在,丽水市已确立了全国乃至世界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业的中心地位,产量占到全国的1/3、全球的1/5。据丽水食用菌产业部门调查,2005年全市有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以及菌种、机械、原辅材料制造和销售的企业1050家(未包括农户及个体经营户),从业劳动力23.12万人,其中直接从事食用菌生产13.19万人,原辅材料、设备生产供应2.42万人,菌种生产供应0.94万人,产品收购、加工、销售3.30万人,到外地生产食用菌3.25万人,技术研发推广及行业管理0.02万人。食用菌产业在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产业不仅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塑料加工、机械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为我市的农村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加,就业问题的解决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产业集群。
虽然,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并已经初步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①品种比较单一。最近20年,我市食用菌产业菌类结构有所变化,香菇在食用菌产业比重有微小的倒“U”变化,但香菇为主导的地位一直没有改变。根据2004年的统计,香菇产值占食用菌总产值的90%以上。②科技投入不足。丽水食用菌产业从历史来看技术进步与变革起着关键作用,但是,最近10年来主要依靠传统优势、低资源成本和廉价劳动力参与竞争。出现了生产粗放,加工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不高,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长、科技含量不高,做大做强后劲不足等隐忧。③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落后,丽水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在逐步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也有企业介入。但是,食用菌企业年销售额在1000-3000万元12家,3000-5000万元5家,5000万元-1亿元3家,亿元以上的仅有1家。对于精深加工,从90年代初的1家,到现在的10家,在企业数量上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单个企业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年销售额还没有突破1000万元。总体而言,丽水食用菌产业仍然处于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生产和中小乃至个体企业经营为主的格局,劳动生产率低,规模经营不大,影响了食用菌流通。
3、利用网络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的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用户倾向于通过网络不受时空限制地存取和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科研型或者企业用户。网络信息资源的存储量大、信息更新快,同时查找比较方便。基于这些有利因素,丽水市科技信息中心积极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服务,以促进我市信息化的发展。对于科研、企业等用户,以科技文献、难题采集等服务帮助他们加快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对于普通用户,以涵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前景分析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全面提前、产中、产后的全面信息 服务和技术服务。
3.1整合科技文献资源为科研单位、企业服务
农业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在数量上急剧增加,这种状况对科技文献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大力开展和推进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依靠数字技术的信息汇聚和智能搜索功能,才能更好地满足用户正确、及时、便捷的信息需求。
3.1.1以电子科技文献资源服务促进科研进步
我市食用菌产业要突破瓶颈,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加强大宗优良品种选育,加强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加强技术集成。而进行科学研究,势必需要丰富的文献资源来支撑。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新的信息需求,丽水市科技信息中心加大了电子文献资源采集力度,通过网络开通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内外标准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等数字文献资源,提供电子期刊近万种。同时结合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食用菌专业技术市场,建立了科技文献信息服务站,一方面进行专业特色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信息资源加工、组织、管理和服务中心;另一方面,依托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构建集文献检索与查询、文献提供和网上参考咨询功能于一体的集成服务平台,提供网上文献检索、全文获取原文传递、参考咨询协同保障的文献信息综合服务功能。以统一综合性、智能化检索服务站,为科研单位、企业用户提供科技期刊、标准、专利等的文献信息服务,以此促进我市食用菌方面科研的不断进步,以科研的进步来推动整个产业的现代化、合理化发展。
3.1.2以专业市场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丽水地区是食用菌的发源地,有着8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食用菌领域的研究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研发出来的新技术却因种种原因难以推广。如何激起菇农从采用传统技术栽培菌类到使用新型技术的转变是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从建设食用菌专业市场出发,以我国整个食用菌行业为着眼点,服务于国内外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单位和个人。这也意味着,这个专业市场将为我市食用菌行业最新研发技术的推广提供很好的平台。
3.2集成手段为农户提供全面服务
3.2.1多种手段加强科技宣传提高用户信息意识
为了提高农户的信息素质,丽水市科技信息中心不断加大对资源及服务的宣传力度,以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渠道、各种机会,积极开展用户培训和资源及服务的宣传活动。包括举办用户培训讲座、科技活动等大力宣传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及服务。在日常工作中也注意采用宣传栏、电子邮件、宣传卡片、科技信息网站等,开展多渠道宣传推广活动。
3.2.2以食用菌专业市场满足用户全面信息需求
我们建设的食用菌专业市场,以我国整个食用菌行业为着眼点,服务于国内外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企业单位。根据我国食用菌行业的特点,将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开放性、安全性、扩展性作为建网原则。整个食用菌网包括服务栏目、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市场、人才服务、产品供求信息、信息交流等很多内容,覆盖整个的食用菌行业。食用菌行业用户通过这个网站,可以了解与行业相关的所有信息,包括动态消息、专业技术以及专家的前景分析预测等,对菇农的生产、加工具有很好的决策性作用。产品供求信息栏目的开通,为食用菌流通开设了新的渠道,可以更好的将我市的食用菌推向全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
3.2.3以农村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科技信息素质
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是食用菌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菇农只有掌握先进技术,才能种出符合标准的高质量的产品。根据我市农业信息用户地区分散、信息利用水平较低的特点,以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为基础,结合广播电视、科技信息网等多种手段,实现了“科技24小时送下乡”,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信息素质。具体地说,一是利用国际互联网建立远程教育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双向、互动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丽水市科技局在全市9县(市、区)和4个乡镇共建成13个远程教育培训点。通过网络实现了专家远程授课、农民在线提问和疑难解答,实时传输,双向互动,较好地实现“专家一地授课,13个培训点同时接受培训”的目的。二是利用互联网络现场直播。那些不能到现场听课的农民,可通过互联网收看授课的现场画面。三是利用网络课件。针对全市的食用菌、绿色蔬菜、笋竹林等支柱产业制作了农村实用技术电视专题片,以课件形式上网,农民可通过科技信息网进行下载。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根据《*市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实施方案(*-*)》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委关于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4〕9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农业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市场农业的需要,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决策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必然选择。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办、宣传、农委、财政、电信、联通等有关部门和信息企业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各县市区、乡镇也要成立相应领导组织,重点抓好本地农业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化乡村联通计划的落实。
二、理清思路,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系建设为保障,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信息化乡村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电子政务进程,提高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水平。
(二)建设思路:以省农业电子政务网络和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支撑,充分发挥全市农业网站的窗口和桥梁作用,突出抓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系统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市、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枢纽,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和*联通信息工作站为支点,信息化乡村建设为着力点,形成上联部、省、市,下联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种养大户、村级信息服务点和广大农民,联通多种媒体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
(三)主要目标:*年建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信息集散力的市、县两级农业网站,基本建成网上“农技110”专家服务系统,完善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和联通信息工作站,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农副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到*年,重点完善两个网络,构建四个应用系统,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即重点完善延伸到基层的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和农业信息物理网络;构建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和农资市场监管、农业决策信息指挥调度、农村远程教育培训四个应用系统;开发整合市内外两类信息资源,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农业监测、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适应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体系,初步实现农业服务和决策、管理的信息化。
三、突出重点,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全市农业信息化建设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注重实效、网络建设与多种媒体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省农业电子政务网络和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重点抓好四大应用系统、六项重点工程和信息化乡村联通计划的落实。
(一)建立四大应用系统
⒈农业决策信息指挥调度系统。到*年,逐步建立农村综合信息监测系统和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分析系统的基本框架,掌握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信息,提供权威、有效、准确的农业管理与决策信息,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⒉农产品和农资市场监管系统。主要是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农药、兽药、饲料和农机具的生产销售进行监管,逐步建立管理数据库,提供“一站式”窗口服务,到*年逐步实现网上行政审批、认证并支持用户查询。
⒊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应用系统。以省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和“一站通”全国农村供求信息联播系统为依托,整合市、县、乡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新闻媒体和电信服务设施,到*年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政策、科技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一是完善网上推介平台建设,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二是以市县“农技110”咨询服务中心和乡镇“农技110”信息咨询服务站建设为重点,建立指挥协调机制,实行市、县、乡三级农业专家联动服务;三是加快农业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抓好配方施肥、动植物病虫测报和防治、农业机械化等专家智能化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抓好乡村财务和农村经济管理、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产销分析预测等系统建设。
4.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系统。整合现有网络培训资源,建立农村远程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党员、外出务工和农村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二)建设六大重点工程
⒈农业数据采集工程。依托国家和省农业数据中心,设立全市统一的农业数据采集指标体系,建立市、县两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健全农业(农业内部各行业)信息数据库群。
⒉农业信息网站群工程。在现有市、县(市、区)二级农业信息网站群的基础上,按照全省统一标准,系统规划信息内容结构,配备必要设备和软件,建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集散力的*农业信息网站,形成*农业综合门户平台。建设*农副产品销售网络体系,利用“中国农业网上展厅”等国内外网络交易平台,建立现代化的农副产品流通信息体系,及时采集本地农副产品信息,将*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系统向外推介,塑造*农业品牌,营造区域性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中心的新形象。
⒊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工程。市、县(市、区)两级设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所有乡镇在农经(农技)服务站基础上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和*联通信息工作站。村级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点,明确一名村干部为兼职信息员,建立村级农业信息公开张贴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大户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每个乡镇选择1-2家生产经营大户作为农业信息化的示范户,补助部分资金使其配备电脑、上网设备等,开展多种形式信息服务,把有关农业信息及时传播到农民手里。
⒋远程科技培训网络工程。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资源为基础,配套建设适合农民远程科技教育培训与信息传播的远端网络教室。依托省卫星小站,*年前建成市级双向卫星接收站,*年前在每个县建立单间卫星接收站,开通视频会议系统。
⒌农业电视节目进村入户工程。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年在县级电视台增配部分发射装置,转发中央电视台七套信号,扩大农业频道节目覆盖面,使农业节目进村入户率达95%以上。
⒍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程。以乡村农技人员、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为主体,经过培训考核,建立一支800人以上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员的中介作用,为广大农民就近提供信息服务,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实施信息化乡村联通计划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支持农业部门和*联通公司实施信息化乡村联通计划,扶持信息化企业投资农业信息化建设。
⒈建立乡镇联通信息工作站。各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支持帮助*联通公司建立信息工作站,与农业信息服务站合署办公,互相支持配合,开展乡村信息网建设和为农信息服务工作。原则上乡镇联通信息工作站由*联通公司负责工作站信息化设备配置安装、技术培训等,农业部门在农业信息采集编发及农业信息化支持政策方面等方面予以配合协助。乡镇政府要在工作站办公场所、信息员招聘、协调关系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⒉建设信息村。信息村建设由*联通公司负责以手机联网方式实现,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予以支持配合。
⒊开展乡村网络信息服务。*联通乡镇信息工作站要广泛开展为当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农业致富短信息服务、致富信息浏览服务、致富信息点播服务、农情信息服务、信息跟踪反馈服务、乡村信息群发服务等为农信息服务工作,要配合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工作;各乡(镇)村支持*联通公司开展信息网络的业务宣传、业务发展。
四、强化措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各级政府为“三农”服务的新举措,是一项系统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全力推进信息化进程。
(一)强化协调。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艰巨,需要各方配合与支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数字*”和“*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协调,稳步推进。市、县农业部门在建好市、县两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对乡镇信息服务站的领导与管理,加强对乡镇联通工作站的支持和业务指导。财政、宣传、税务、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关涉农部门要密切配合,电信、联通等信息服务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支持。
(二)加大投入。农业信息化工作是一项服务“三农”的公益性事业,资金支持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保障。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将农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列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政策性拨款,各级政府建立的信息化发展引导资金要向农业信息化建设事业倾斜,重点加强基建项目,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鼓励其他行业和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投资农业信息服务业。有关部门要研究出台优惠政策,对发展、租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通道和农民上网费给予政策优惠,以带动农村网络用户的扩张,提高农村信息化能力和农业信息化水平。
__县科技信息局20__年工作思路
20__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谋发展、创特色、争一流,任重而道远。经局党组认真研究,我们的提出的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县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一城、二园区、三个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全县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科技工作水平,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科技保障。重点是构筑“四大平台”,实施“三大工程”,建设“一个基地”,构建“一个网络”,强化“一个体系”。
“四大平台”是指__科研开发平台、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平台、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融资平台。“三大工程”是指技术创新工程、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程和企业专利工程。“一个基地”是指__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个网络”是指地震信息网络。“一个体系”是指科技管理协调服务体系。
构筑“四大平台”。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生态农业、北药开发等重点领域,组织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构筑__科研开发平台;完善和强化科技创业服务体系,重点跟踪扶持和培育一批科技成长型企业,认定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构筑__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平台;以加快网上为民办实事为重点,加强协调力度,继续推行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提高政府公众业务信息化程度,构筑__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积极帮助我县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科技贷款,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争取省的科技经费支持,同时以县科技三项经费为配套,构建我县高新技术项目发展的融资平台。至少向上争取到一个获得省3-4年支持的煤化工项目。
实施“三大工程”。继续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强行业技术支撑机构建设,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培育省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实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工程,全面启动农业科技服务110体系,建设“农村科技文化站”,组建农业专家服务队伍,深入乡镇和农村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和技术培训,组织农业科技攻关;实施企业专利工程,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鼓励企业、个人积极申请专利,提高我县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维护广大消费者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建设“一个基地”。依托石河北农科所,建设全县首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不断建立和扩大无公害蔬菜、养殖等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规模,努力增创我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瓜菜和畜产品三大品牌。
构建“一个网络”。进一步加强“三网一员”体系建设,推动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一体化进程。加强群测群防,提高宏观监测预报水平。
强化“一个体系”。以优化环境为重点,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转变职能,增强科技管理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树立抓大科技的观念,整合科技资源,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科技力量,努力形成上上下下共同关心、支持__科技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
总之,我们将不断深化认识,强化责任,细化目标,硬化措施,优化环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为开创我县科技工作的崭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电子商务 农业电子商务 F2B
一、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早在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2.98亿人,较2007年增长41.9%,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8460万人,较2007年增长3190万,增长率超过60%。农村网民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无疑为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我们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农业平台中参与竞争。根据中国农业部的调查显示,2009年这个市场的占有率大约为10%,并且该市场在未来几年需要新的企业模式诞生才会有更高的占有率。
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市场已经处于发展阶段。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路探讨》商场现代化[J],2009,3:124~125吴卫南研究结果显示,到2015年,该市场将会发展到5000万元。我们认为在此期间市场中的竞争局面应是维持发展。影响这种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计算机成本下降,农村信息化普及,电子商务在农业领域必然也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在这个电子商务领域中,发展前景最广泛的是B2C领域。在企业个人电子商务步入飞速发展的今天,农业电子商务既有空白,又是机遇。
吴卫南教授在他的研究报告中说道,现如今电子商务领域对于企业模式开发已经达到一定高度,由于现今中国农村市场的电子信息化的还相对落后,并存在很大的市场空白,将来面向农村市场的电子商务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F2B农业电子商务模式
鉴于如此广阔的市场,必须要有合理的商业模式去应用,而F2B农业电子商务正是基于这样的市场开发的全新商业模式。F2B(Farmer To Business)农业电子商务是指,立足于政府、企业、农民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借助政府的力量,将农民与企业直接连接,缩短产品的供应链,以实现双赢的目的,同时作为第三方的电子商务企业通过广告等盈利方式获益,最终实现三赢的模式。
由于电子商务企业所处位置得天独厚,最有能力使大型的农产品收购商与电子商务平台相互合作共同打入现有的农业行业中。由于交易量的大量增加和需服务覆盖面的扩大,这种合作具有快捷性,即时性和使农民利益最大化的绝对优势。目前,在该领域的其他网站也面对着挑战,比如资金短缺,信息量匮乏和推广困难等。
信息时代,谁最先获得信息、谁最先运用信息,谁就能获得市场、获得利润。要发挥农业电子商务的巨大潜力,一定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规范的信息数据库系统,即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电子商务信息流,使供需双方的市场信息得到无缝链接。我们立足于三位一起的发展战略,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农民本身的资源,利用信息站,农村信息员,志愿者等一系列资源,做到无缝链接的信息流,以此做到信息畅通。
三、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策略分析
F2B农业电子商务模式需要特有的电子商务企业去运营和管理,作为创新模式下的农业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正确处理与政府、农民的关系,真正实现各方的多赢。
(一)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的服务
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需要至少提供以下7种服务:1农产品供求信息,2科技信息,3农业新闻,4政府农业政策,5专家在线咨询,6农村信息查询,7在线实时洽谈。
各服务相关职能:
1、农产品供求信息:在厂商与农户之间建立连接,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农户提供农产品与厂商的需求相对应,信息一体化,为他们提供更方便直接的途径。
2、科技信息:与农产品方面的相关专家以及前沿领域的研究专家密切联系,为农户提供创新方面的科技信息,使他们的农产品达到品质、产量等各方面的全新突破。
3、农业新闻:与农业、农产品相关的高新会、洽谈会,及时高效的提供给农户,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农业信息、农业新闻。
4、政府农业政策:与政府直接联系,得到政府的帮助与支持,政府新型的农业政策,企业可直接告知农户并使他们清楚的知晓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5、专家在线咨询:聘请农业前沿领域专家直接服务农户,给他们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咨询及扶持。
6、农村信息查询:农户对网络、电子商务的使用不甚了解,本公司将在各个村子下设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查询全方位的农村信息。
7、在线实时洽谈:帮助农户掌握全面的技术信息,让农户与厂商通过我们的电子商务网络在线进行交流、商谈,使双方都能够达到满意的交易。
(二)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服务流程:
1、确定初期服务示范地并具体实施。搜集西安市长安区各乡镇的农村信息,包括名称、具置、相关政策、信息化普及情况、主要农产品以及交通运输状况。
2、对当前收集到的农产品进行分类统计,并对农产品的种类、价格等各方面进行完备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3、采购厂商信息,与厂商进行各方面洽谈与协商,搜集厂商求购产品信息等各方面资料,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为他们提供与他们需求相吻合的农产品。
4、锁定一个乡镇作为重点试验镇,取得镇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向各村传达我们搜集到的商务信息。
5、将农户的供给信息与厂商的需求信息进行联接,厂商从中得到自己所需的农产品,厂商亦可以为农户扩展销售渠道,为农户提供更广泛的销售扶持。
6、农户与厂商进行在线实时洽谈,最终达成交易。
四、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市场与销售分析
1.市场计划
厂商(采购者)和农户(供应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相联系,企业通过政府政策协助,社会因素导向和志愿者开发团队实现模式的运转。
2.服务的市场总计划的基础因素
综合考虑社会、政府、商家在此模式中的地位与发挥作用去全方位的促进与发展F2B服务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企业应致力于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和广大基层农民和的切身利益建设。投资于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发展与推广,提供全面、快捷、本土化的信息化服务。积极响应政府政策,集机遇和挑战与一身,以建立农户与农产品采购商之间的诚信度。这样的本土化服务将能竭力为基层农户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农产品销路,同时在促进农村信息化普及的同时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厂商和农户的利益损失问题。企业可以借助来自学校、社会爱心人士等的志愿者团队,积极协助农村的信息化普及,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五、F2B农业电子商务企业市场推广分析
前期主要推广渠道:
1.随政府科技下乡宣传推广:
随着村村通等一系列方便农村的惠农政策下,科技信息正在农村逐步推广。鉴于此,积极与政府下乡相关机构部门沟通合作。让志愿者帮助政府宣传科技同时宣传电子商务的实际好处。让农民切身享受到电子商务信息交流平台他们带来的实惠。
2.志愿者下乡宣传:
定期的组织志愿者去农村,发放科技信息,并通过他们让农民知道电子商务平台的相关知识。实现从开始的口头、免费传达供求信息,让农民取得实惠,让后期网站平台成熟后的厂家广告收费及交易收费制。
3.农村信息员培训:
鉴于全国正在大力普及农村信息化的背景下,如此良好的政策,政府和公司电子商务平台推广的发展战略。农村信息员的招收无疑我们的市场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前期企业可对农村信息员进行免费的培训,首先让他们真正了解到我们电子商务平台的服务农民战略,将他们纳入宣传推广团队。等信息员回到农村后,可以起到名人效应的效果,通过信息员的讲解宣传和献身说法班的榜样作用,该企业一定可以很快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
4.农产品采购商及提供商代表团:
由于农产品采购商与供应商代表着我们服务中的最重要得两个参与方,所以我认为他们将是企业最真诚的服务代言人,只要他们真正从提供的服务中获益,那么企业服务就得到了大幅度的推广。
当F2B农业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须开拓市场联络和公共关系。重点联系下列各部门:主要贸易刊物的编辑部门,商务和农产品供给需求商.除此以外,企业应继续扩展志愿者团队,以建立更强大的公司后备军。
六、F2B―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新趋势
目前国内的农业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并未适应现在的市场,如金农网、中国农业电子商务网等网站主要提供科技信息、农业新闻、政府农业政策等服务,仅仅为信息网站,没有在现实中帮助农民解决现实问题。
而通过F2B构建的平台,农民可以直接与大的农产品收购商联系并进行交易。一方面由于交易链条的缩短,可以扩大农民的收益,使他们的收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健全农业市场的秩序,维护市场公平,从而健全我国的农业市场。企业可以发现F2B带来的服务能够实现他们的切身利益,通过深入的推广,农民可以真正了解到实时有效的供求信息,并且利用这些信息获取利润。另外,市场推广深入有效,原因是拥有庞大的志愿者团队支持,既为社会进了社会责任,又降低了公司的成本。
F2B农业电子商务模式,立足于政府、企业和农民的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各方资源,真正让电子商务走进农村,为农民谋福利,为企业创利润,为政府分忧愁。也因此必将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未来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周艳榕,邹勇.我国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07(10)
[2]朱君璇.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M].农业经济,2008(11)
[3]谢恩宏,石宇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特点和趋势[M].电子商务,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