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07:33: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煤炭企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在煤炭企业中的营销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让我们去思考,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在掌握前沿信息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开拓进取,煤炭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企业的主要目标已从过去单纯追求生产及销售数量的短期增加,转变为着眼于长久的占领市场阵地,面向用户,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满足用户需求中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企业可利用资源利润最大化,这就对煤炭企业的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于煤炭这种商品而言,市场营销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商品的销售,而是以实现可利用资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一种企业活动,具体来说就是树立用户第一的现代营销理念的企业活动。它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单一行为,营销的目的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获得最大利润,它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煤炭企业的竞争,突出的问题是煤炭市场的竞争,自己的产品能否占领市场,就在于能否搞好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旧的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已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与经济条件的要求,必须根据当今经济发展的形势与要求,研究、完善、实施市场营销工作的方法、措施。
一、高素质的营销队伍是企业营销制胜的条件
市场营销不是简单的推销产品,而是一项专业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它具有了解市场消费需求、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开拓销售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等职能。营销队伍的人员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把那些品质好、业务精、社交能力强、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优秀人员选进营销队伍。营销人员既是市场的开拓者,又是信息的传播者;既是企业形象的代表,又是消费者的忠实伙伴。通过营销人员的工作,可以把企业和消费者紧密地联系起来。营销人员首先要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寻找规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二是要了解本企业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生产情况,熟悉本企业各煤炭品种的性质,了解市场动态及用户需求,协调与用户的关系。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勤于学习煤炭商品流通、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与用户更多地交流。三是要学习有关煤炭质量方面的知识,熟知各类煤炭质量指标的概念等,以便更好地向用户推销本企业的产品,了解用户对所需产品的要求,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提供指导。
二、必须高度重视煤炭营销工作
这是煤炭企业搞好煤炭营销的前提。要始终把煤炭营销工作作为企业头等大事来抓,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经常研究煤炭市场的变化,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鉴于目前煤炭企业经济形势严峻的局面,要本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市场营销例会制度,实行天天调度,天天分析,了解每天的营销动态,取得营销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市场跟踪调查制度,组织营销人员深人各大、中型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根据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减少营销损失。
三、创新营销观念,制定营销策略
营销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创新的核心和前提。营销观念的创新,需要企业从只注重满足顾客需求的传统营销观念、转变为不仅满足顾客需求,还要创造顾客需求的新的营销观念。这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由此引起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客观上要求并驱动企业主动地去创造顾客需求,实行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企业必须树立创新型营销观念,才能推进自身发展。
由于销售工作具有其自身的“开放性、多变性、自主性”等特点,必须要及时建立一套适应市场需要的实施灵活务实的营销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要改变坐门等客的现象,要走出去,按照目前的市场地销及路运用户应该有很大的一块细分市场和用户。
2、要加强与各煤炭企业的信息沟通,避免互相残杀,做到协调行动;我们既要遵循市场法则,又要最大限度地去规避市场带来的风险。
3、销售工作要立足于现在已经适应的营销方式,但也要适当一些采取目前市场流行的营销方式。比如:货与货交易、产品与原材料交易等等,可以根据用户需要的规格品种,即可以销售自己的煤炭产品,也可以转销别的企业生产的煤炭产品。
4、要围绕激发销售人员的热情和满足用户需求,制定一套完善的销售政策,具体就是要体现“授予权力、界定责任、给予激励和适度约束”的原则,对销售人员除实行特殊的经济分配办法之外,还要给予记功、晋级、表彰等精神鼓励,充分体现销售人员的自身价值。
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煤炭经营工作来看,煤炭销售面对众多用户,而煤炭市场的主体是一些较大的生产、经营企业,如冶金、电力、化工等,在处理煤炭企业和用户的关系时,要让消费者或购买者更多地了解企业及其产品,以协调、沟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知名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创造良好的营销环境。
总之,煤炭企业的市场营销要与简单的销售区分开来,煤炭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集中精力抓好煤炭市场营销工作。建立市场营销制度,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以企业发展的长远利益为着眼点,树立一切为了用户,一切服务于用户的思想;另外,还要调查市场,分析市场,了解用户需求,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占领市场,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使企业在为社会发展的资源供给中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多元投资增加,统计难度大。近年来,伴随煤炭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制形式同样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国有、集体变为民营、股份制等诸多形式,这样,大部分煤炭企业同样开始不断改善自身制度,构建起以煤炭为主业,其他业务并存的发展格局。此外,还产生了参股、控股等其他诸多形式,其投资同样趋向于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固定资产、招商引资、股权等诸多方面。投资项目审批需要经由诸多机构,同时管理模式较为闭塞,无法充分共享信息。使得项目实施主体需要经过诸多环节,需要投入很长的时间,使其工作量增加,无形中形成非常严重的浪费。就统计机构而言,要是不能充分明确企业的具体状况,自然会产生漏报、错报等问题。无法客观的体现本公司的具体状况,对社会各界的投资信息需求产生不利影响,使得政府很难进行管理、阻碍其做出有效的决策、提供优质的服务。
2.政府投资考核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属于政府考核的关键指标之一,在年初下达投资计划指标,于是逐级将其适当提高,许多则很难实现,许多单位为追求自身利益或满足政府考核目标,通过投资统计制度存在的不足来弄虚作假,导致投资数据虚增。统计局在2011年对全国十个省份投资项目进行核查,在这个过程中找出大量的问题,主要包括重复报送、虚报项目、随意调整投资等等,有的地区还具有项目批量造假的严重问题。究其根源,政府考核属于其中的关键根源。
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质量的措施
1.精简指标体系,落实投资统计制度。首先,应当删除许多无谓的指标,尽可能的降低企业统计指标填报量,或在入库时将项目基础信息填好,删减月报表指标,如总概算、建设规模、日期等。并且利用强化政府统计机构推算的方法与功能,使社会对统计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其次,应当对投资统计报表制度的落实状况加强检查,根据投资统计要求,控制好源头数据质量关。
2.改革投资额计算方法。把当前使用的形象法,逐渐转变成财务支出法。在投资表中设置可以体现固定资产投资的指标,主要使用财务数据,以此来确保统计与财务数据相符,数据基础源同样保持一致,避免了过去的统计方法在制度上的不足。确保统计数据的来源存在可以查找的证据。在使用财务支出法的基础上,应当着力处理好财务结算比施工、竣工结算滞后等问题,利用有关单位的结算依据,配合填报。
3.强化项目投资统计。根据当前统计制度要求,把投资额五百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归入填报范围。对此,应当构建连续统计跟踪制度,自项目开工的时候进行统计,项目一经开工接着就应当安排专人开展相应的统计工作,构建台账,按要求尽快对其进度进行上报,一定要确保连续统计,要是项目竣工,则接着停止统计,建立项目档案,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除此之外,还应当构建项目单位统计人员培训制度。将相关工作者素质的提升放在第一位,制定有关的培训制度,在这里,尤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统计培训必须囊括所有的统计工作者。每年应当安排基层统计工作者召开业务培训会。一方面应当对他们培训电脑技能、统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等等,另一方面还应当对他们培训相关法律知识,例如统计法等等,最终推动项目单位投资统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4.强化各个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畅通信息渠道。考虑到当前投资多元化的现实,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涉及到计划、审批立项与经费管理等诸多单位的内部协调机制。首先,进一步明确各个单位在投资统计过程中的职责所在,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自己的管理规定,进一步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加强与其他单位的联动,从而使该项工作有章可循,顺利进行;其次,应当及时对投资信息进行交流,构建起共享机制,使得每一相关单位彼此间能够充分共享项目管理信息。经常性的对新开工与竣工项目进行交流,对于计划部门审批的项目,都需要通过统计部门登记好。为尽快掌握项目数提供方便,尽快将其入库,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彻底解决,从而使得相关资源能够充分共享;再次,加强和财务等单位的交流互动,尽快弄清楚股权投资状况,搜集到完善的数据,充分把握公司的不同类型的投资状况,能够客观、全面、有效的体现出企业的投资状况。
5.加大统计执法力度。首先,切实强化领导,为投资统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在统计人员配备、体制与手段等环节加强组织落实。提高其抗干扰能力,确保相关工作者依法行使统计职权。尤其是应当构建起良好的机制,使统计信息的真实、及时,在构建起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统计法》相关规定,依法统计,根据相关法律对统计工作环境进行改善,使该项工作有序进行,使其数据质量有保障,最终使该项工作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其次,应当加大力度宣传《统计法》,增强统计法制意识。通过这种方式,使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使基层统计工作者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提高,能够主动配合该项工作,打造一个好的氛围。除此之外,应当严肃查处在该项工作中弄虚作假的人,从而能够将现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质量控制难与收集报表难的现状彻底改变,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到统计数据,使其质量得到保障。
三、结语
论文摘要: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煤炭开采企业有效利用创新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进行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开发,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应围绕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煤炭资源安全清洁高效生产的实现方式,增加衡量其安全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程度的指标,重新构建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以引导和激励煤炭开采企业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生产。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开始成为各国首脑关心的重要问题。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的共识。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2009年11月26日,我国政府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并准备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将该减排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我国政府这一减排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未来十年将进入到一个发展低碳经济,强制减排的十年。但是发展低碳经济,并非意味着未来完全不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而是利用创新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将其进行清洁开发和高效利用,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下要求煤炭开采企业重新认识其战略经营业绩目标,并根据其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方式,重新设置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个粗浅探讨。
一、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目标
以战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企业的一切工作和管理活动均应根据战略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整,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应围绕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展开。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①],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的69.3%,煤炭剩余可采储量占常规能源的70%左右。可以预见,到2020年,在没有重大能源技术变革和新的主体能源出现的前提下,煤炭资源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然而,煤炭开采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大量原煤的同时,也产生了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煤气[②]、洗矸、煤泥、废水等废弃物和土地塌陷、共伴生矿浪费等现象。如果不充分重视对这些现象的治理,将会导致水质污染、土地塌陷、空气污染、噪声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现象是否能得到重视和有效治理,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减排目标是否能实现。
现阶段,我国不少煤炭企业为盲目追求煤炭产量和节约成本,不注重安全生产和资源的清洁高效开采,存在采厚弃薄、采易弃难、大量煤系共伴生矿物浪费[③],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随意排放的行为,造成了煤炭开采企业安全事故居高不下、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地质地貌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环境质量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问题,造成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显尖锐,也与低碳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煤炭开采企业利用创新技术进行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开采。为实现煤炭资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开采,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应摒弃传统的单纯追求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的战略目标,将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其战略目标。
二、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业绩目标的实现
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以煤炭资源的安全清洁高效开采为基础。安全问题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煤炭开采企业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煤层结构条件复杂、单位领导过分追求煤炭产量、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工人超负荷生产现象严重等。低碳经济下,煤炭企业应增加安全生产设施的投入,完善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另外,在煤炭开采企业业绩评价指标设计中应将安全性指标作为评价经营者业绩和企业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增加管理层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激励管理层对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视。
煤炭的清洁高效开采可采用循环经济模式,对在煤炭采掘和洗选环节[④]产生的煤矸石、矿井水、瓦斯煤气、共伴生矿、工业废水、煤泥和洗矸等污染物和浪费现象,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利用低碳技术,通过物质的闭路循环流动,实现物料投入的减量化、中间产物和副产物的再利用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回收率,挖掘煤炭资源中的“附加值’,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统一。
“减量化”是从煤炭开采的源头贯彻低碳经济的要求。“减量化”要求企业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消费目的和减少污染。煤炭开采企业减量化投入包括电力、燃油、设备设施等投入的减量化和煤矸石、工业废水、粉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煤炭开采企业应进一步推行以节约资源为中心的技术创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研究新技术并创新管理方法,减少矿用物资、设施、设备的占用量及使用量,减少闲置时间、提高利用率,延长矿用物资、设备、设施的生命周期,建立矿用物资、设施、设备等复用及循环利用机制,提高循环利用率,研究物资替代,尽可能用副产品、废弃物、废旧物资等替代其它“正常”的物资,以减少企业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购买设备的资金花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再利用”是通过生产过程的控制实现低碳经济的要求。“再利用”原则要求煤炭开采企业对于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层气、地热、共伴生矿、矿井水、塌陷的土地等进行有效处理,以尽可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延长物料的使用周期,防止物料过早地成为垃圾。煤层气可进行煤化和气化;地热和共伴生矿产应综合开采和利用;矿井水可用于洗煤,经深度处理后,煤化工用水甚至饮用水,以减少整个企业新鲜水的消耗量;塌陷的土地,可进行复垦和绿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还可以形成新的土地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
“资源化”是通过对最终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方式实现低碳经济的要求。煤炭开采企业产生的最终废弃物包括:煤矸石、煤泥、洗矸、污染的尾矿水、粉尘废气等。煤矸石可用于制砖、发电;煤泥和洗矸可替代水泥、黄沙,用于井下注浆、喷浆,制砖、筑路、回填塌陷,这样既能解决煤泥占地以及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替代粘土砖;污染的尾矿水可通过消毒净化处理,实现水资源的闭路循环,减少水资源消耗,杜绝污水排放;粉尘煤气可通过定期洒水、煤气收集分离的方式进行气化处理。资源化要求煤炭开采企业可以应以煤炭矿区为依托,延伸煤炭产业链,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优化煤炭企业内部的产品结构,扩大煤气综合利用途径,力求使整个煤炭资源生产形成一个闭路循环,杜绝对环境产生的严重污染。
三、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
卡普兰和诺顿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基于平衡积分卡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核心,从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利用财务和非财务数据,将结果考核与过程控制相结合,使企业战略目标具体化,促进企业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对有效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引导企业有效实现战略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的重新设计应围绕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目标,结合煤炭资源安全清洁高效生产的实现方式,在关注股东价值的同时,应增加衡量其安全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程度的指标,以有效引导和激励企业管理层对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采的重视。我们将根据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战略经营业绩目标及其实现方式,以平衡积分卡为基础,以重要性、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具体评价指标设计如下:
1.财务层面评价指标
财务层面指标是衡量企业对股东贡献的指标,是所有其他层面指标的目标,其最终结果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加强资产运用和减少风险是重要的财务主题,煤炭开采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低碳经济下,煤炭开采企业的财务层面指标应包括: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收入增值率、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经济增加值(EVA)、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2.顾客层面评价指标
顾客层面指标是衡量企业对顾客贡献的指标。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煤炭开采企业不仅应关注顾客的满意度,也应关注政府和社会满意度。因此,将顾客层面指标设计为:客户保持率、合同履行率、周边居民对矿区的满意度。
3.内部业务流程评价指标
内部业务流程指标是衡量满足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过程的指标。为保障煤炭开采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煤炭开采企业应以安全清洁高效为原则安排内部业务流程。而煤炭资源的安全清洁开采是通过安全生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实现的。因此,对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有效性的评价应从安全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四个层面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的实现必须以领导重视、经费投入、科技创新为保障,因此,我们可以用吨煤设备改造费、吨煤科技创新推广费、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率、人均安全经费投资、生产事故发生率等指标衡量企业安全性程度。减量化包括物料投入的减量化和污染物排放的减量化,因此,我们将企业减量化指标设计为:万元产值新鲜水耗、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万元产值固废排放量。再利用的目的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再利用程度的评价指标应包括: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煤层气利用率、原煤入洗率、土地复垦率、煤炭回采率、共伴生矿开采率。资源化目的是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因此,资源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应包括:固废综合利用率、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废气综合利用率。超级秘书网
4.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
学习与成长指标是衡量企业现有和潜在能力的人力资源、系统建设的指标。该指标将为其他三个层面指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框架,是其他三个层面指标获得卓越成果的驱动因素。学习与成长层面可分为:员工能力、信息系统建设。因此,我们将学习与成长层面评价指标设计为:人均产值、员工满意度、工程技术人员比重、吨煤教育培训费、信息系统覆盖率。
参考文献:
1.江涛张天柱:煤炭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中国人口,2007年第6期
2.刘传庚王发明: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西山公司为例,生态学报,2009年12月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深入持久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行〔2009〕117号),2009年06月12日
4.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2009年12月26日
5.于增彪:管理会计研究,2007年6月,中国金融出版社
6.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积分卡——化战略为行动,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6月
7.罗伯特.卡普兰大卫.诺顿:平衡积分卡战略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①]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原煤产量29.65亿吨,同比增长12.7%。
[②]据统计,我国煤炭资源中大约有30%的煤为高硫煤,含硫量在2%以上。
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积极实施产品价格差异化策略,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企业潜在的利润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煤炭企业的产品价格差异化策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含着不同的实施要素,并随着煤炭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煤炭产品价格差异化策略实施过程中,有些煤炭企业取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从煤炭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价格差异化的实施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将成为煤炭企业一个潜在的市场竞争焦点,应引起我国煤炭企业的高度重视。
1.1确立产品价格差异化战略
我国的煤炭产品以国有煤炭企业的产品为主,而国有煤炭企业价格差异化战略实施的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价格差异化实施战略的思想、理念与策略。国有煤炭企业是典型的垄断型企业,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遗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价格机制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同时,多年来,国有煤炭产品的销售渠道存在着高度的稳定性,主体客户固定性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灵活性价格的制定和实施。因此,我国煤炭产品价格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存在着较大的拓展空间,是煤炭行业的一个潜在的利润源。产品价格差异化营销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应该成为煤炭企业差异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方向。
1.2合理测度产品成本
差异化价格是一种价格生成机制,与煤炭企业的成本要素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我国煤炭价格应以市场供求均衡价格为基础,在全成本定价的基础上建立政府指导下的浮动性市场价格。在全成本定价模式中,煤炭价格不仅包括正常的行业利润与企业税金,也应包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环保成本等,即以资源的长期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来确定煤炭资源价格。在低碳经济时代,环保成本已日渐显露出重要性,形式多样,不断变化,成为煤炭行业不可忽视的成本要素。因此,完全成本包括生产成本、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三个部分,其中,生产成本包括原煤制造成本中的材料费、工资、电力、折旧、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等要素,资源成本包括探矿权与采矿权的使用费、探矿权与采矿权的价款、资源税与资源税补偿费等要素,而环境成本包括维护低碳煤矿运营的所有成本。
1.3合理分析煤炭需求
需求分析是确立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样也是实施价格差异化战略的关键因素之一。煤炭企业只有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分析、分类与预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差异化价格体系。目前,我国煤炭需求分析主要是对火力发电、煤炭化工与钢铁生产行业进行需求分析,这些用户用煤消费量占全社会煤炭消费总量的51.9%。化工行业的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化肥生产和快速发展的煤化工产业,而化肥生产主要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合成氨。钢铁行业的煤炭消耗主要由炼焦煤和动力煤构成,炼焦煤用作炼制焦炭,而动力煤用作燃料。因此,面对复杂的市场需求,煤炭企业必须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市场目标,才能顺利地实施价格差异化方案。
1.4实施市场细分
煤炭企业的市场细分就是煤炭企业依据煤炭产品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将某个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的行为和过程。市场化细分是差异化战略实施的前提,更是价格差异化实施的最直接的前提。我国煤炭企业的市场细分在现阶段处于零起步状态,许多煤炭企业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从未进行过必要的市场细分,而是将所有的销售对象视为一个统一的目标市场,施行同样的服务,并制定同样的价格。事实上,对一个煤炭企业而言,尽管销售对象的类型较为单一,大客户的需求量在煤炭产品需求量中的比例较大,但是,销售市场仍然可以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子市场,并对不同的子市场实施不同的营销战略。
1.5特定客户需求分析
煤炭企业产品销售与其他行业的一个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特定客户往往是主要的销售对象,占据煤炭企业产品销售很大份额,对煤炭企业产品销售的成败存在着较大的影响。这种类型的客户一般是钢铁企业、大型化工企业、电力企业以及其他冶炼企业等。由于各种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些特定的煤炭消费企业的煤炭需求也经常会发生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将扩大或减少煤炭产品的需求量,因而对煤炭企业的销售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煤炭企业需要实现对特定客户需求的实时分析,从而根据特定客户需求的变化来调整产品的定价,以提高内部价格与外部价格的一致性。
2煤炭企业产品差异化营销策略实施关键
2.1产品价格差异化选择时机要恰到好处
产品价格差异化虽然是煤炭企业营销战略体系中的一条重要路径,但是,价格差异化的实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否则,将造成事与愿违的不良后果。差异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煤炭消费者某方面的需求,但是,如果没有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市场,盲目地追求煤炭产品的特殊之处,往往会导致差异化战略的失败。盲目的差异化战略常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成本损耗,且只能创造微小的差异化,不仅不会被企业所接受,还会使差异化战略处于被动状态。
2.2产品价格差异化不要过度
煤炭企业的市场细分就是煤炭企业依据煤炭产品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将某个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消费群体的行为和过程。只有消费者认可的差异才会带来价值。过分的差异可能造成两方面的负面影响:第一,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第二,可能带来成本的增加,迫使企业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从而抵消差异带来的价值。
2.3产品价格差异化贵在坚持
1.1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煤炭企业疏于人员、技术和交易流程的管理而产生的风险,这将使企业难以对交易中的细节进行把握。
1.2政策法律缺失的风险电子商务尽管在当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到煤炭企业中,但是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导致电子商务项目缺乏法律有效的保护,从而给煤炭企业带来风险。
1.3投资风险在煤炭企业中运用电子商务交易将会造成较快的固定资产折旧和较高的淘汰率,这都将会给煤炭企业带来投资风险。电子商务的应用可能会给煤炭企业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煤炭企业没有及时发现风险的存在并采取解决措施,将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大事故,因此要想对电子商务带来的风险进行规避就需要建立电子商务的风险预警系统来实现,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及时的对风险进行反应,并尽可能的消除危险,使电子商务的作用得以发挥,从而为煤炭企业电子商务提供技术支持。
2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
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实施需要依托煤炭企业中的信息网络,凭借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对煤炭企业内部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从而监控潜在的风险因素,包括对已知风险的动态监控和未知风险的监测,并通过预警模型对各种风险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从而使预警工作更直观、更便捷,当前企业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
2.1警源监控功能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煤炭企业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收集和分析,根据企业风险隐患和特点科学地设立警源,实现对企业所面临的种种不良因素及风险动态进行有效地监测,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2.2辨别评估功能预警系统中的指标体系能够对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性、持续性的监控,通过将监测对象与指标体系进行详细对比和辨别,从而对异常情况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涉及范围、危害程度和破坏性。
2.3防患防备功能风险预警系统除了能够对风险进行诊断和评估外,还可以根据风险的危害程度判断是否需要采取防备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对于需要采取措施的高危害风险,预警系统可以根据风险的特点制定专门的防备方案,通过调动煤炭企业内部可利用的资源对潜在风险进行调控,在风险带来危害之前提前做好防备措施。
2.4协助企业决策基于网络技术的风险预警系统能够对每次预警工作的结果进行汇总和评估,从而对预警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改善,以提高煤炭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预警系统对企业综合信息的监控和分析也是煤炭企业进行决策时的重要依据。
3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结构
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架构需要多方面工作的相互协调、共同协作来实现,其中包括对风险信息的收集、风险信息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报警以及风险预警与预控5项工作组成。
3.1风险信息收集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要想对煤炭企业风险进行有效地分析,必须要建立在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因此,风险信息收集工作是整个风险预警系统实施的根本,它也是预警系统的信息存储中心,可以对企业的产品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信息、交易信息等数据进行及时的更新,以确保煤炭企业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企业风险信息的收集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除了通过传统的信息渠道进行收集外,还应当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企业内部信息网络,以保证信息收集工作的高效性。
3.2风险信息识别风险信息识别是在风险信息收集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信息处理工作,它能够有效地对收集到的风险信息进行识别并排除非风险信息,从而实现原始信息的转化,它是整个风险信息预警系统中承上启下的环节,其运作绩效将直接影响到预警系统对象的选择,风险信息识别系统主要针对电子商务信息中的信息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等进行筛选。
3.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工作是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等级和危害程度进行划分的重要举措,它的实施依托于风险预警系统对风险动态趋向变化的监测工作,并依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作为基础设立评估指标,然后对所得风险信息进行运算,最终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与评估指标的差异对风险进行分类。
3.险的预警报警风险预警报警工作是将风险评估的结果与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风险的预警指标进行对比,从而判断风险指标是否超越警戒线,并结合预警工作做出相应的措施。如果对企业电子商务风险的评估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则可进行常规的监控;如果对风险的评估接近或越过警戒线,则要着重进行监控,并进行及时反馈,做好风险处理的准备。
3.5风险的预警预控风险的预警预控工作需要结合风险报警工作所得结果进行,并针对风险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将信息反馈到风险信息收集中心对其动态继续进行监控。
4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作为一项新兴项目,煤炭企业在应用时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甚至阻碍项目的推广,因此需要持续进行风险预警的实践,并吸取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对风险预警系统进行完善,以保证电子商务风险预警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另外,预警系统要想顺利实施,还应当遵照以下内容进行。
4.1建立预警组织部门电子商务风险系统要想充分发挥其优势,需要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因此煤炭企业风险预警系统实施的第一步就是成立专门的预警部门进行管理。由于该部门的特殊性,在对人员进行招募时应当对具有创新思想、细致严谨、乐于沟通且具有亲和力的人有所偏重。另外,还需要该部门的人员对煤炭企业内外部环境有所了解。为了保证预警组织部门工作的有序开展,还应当聘请相关的管理专家。
4.2加强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是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而企业内部控制则是预防风险的有效手段,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协同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当前,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保证资本管理的科学化,完善煤炭企业严谨的内部管理工作,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透明、系统的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对企业内部的监控,及时地做好防范与控制工作。
4.3绘制警源分布图通过对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风险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并根据电子商务风险警源分布的领域和环节进行警源分布图的绘制,将其作为风险预警的信息基础,以保证预警系统判断的准确性,从而达到降低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风险的目的。
4.4建立健全风险指标体系煤炭企业电子商务风险系统要想对风险的动态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客观反应风险预警的状况并及时做出对应措施,就需要依托风险指标体系来实现。建立风险指标体系时需要依据科学、时效、灵活、稳定等特性进行,并对整个风险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划分,使划分的各个模块之间能够相互补充且不重复,从而发挥出各个模块的作用,最终综合成煤炭企业的电子商务风险指标体系。
4.5升级预警反应机制风险预警系统的作用不仅是对风险进行发现、监测和警示,也能够对已确定的风险进行处理,使风险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对预警反应机制予以升级,从而保证预警系统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另外,为了顺利的使预警反应机制在煤炭企业中实施,还应定期举行以风险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切实的提升煤炭企业对风险的快速处理能力,并对拟定的风险策略的可行性进行检测。
4.6提升预警技术电子商务仍在不断地发展升级,相应的风险预警系统也应当紧跟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煤炭企业应根据国际当前的风险管理思想和体系,积极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并结合煤炭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和完善企业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系统,提升企业对风险的预警、控制和管理水平。
5结论
随着新型工业化路子的提出,煤炭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内部推行目标成本管理,逐步打破传统管理观念,使得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是,对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生产、安全技术、人员安置的支出增加,逐渐暴露出来。
①成本管理观念淡薄。在实际工作中高度重视生产成本,忽视销售成本,使得生产和经营很难统一,导致产品积压,资金沉淀,减缓资本的周转率,资金的使用效益差,业务分析和决策功能弱。
②成本控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深度看,往往只注意节约生产过程,而不是成本、技术、安全;从广度看,成本控制措施缺乏,成本和技术上断开,没有在成本控制中发挥作用的技术工作。
③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落后。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市场信息不以科学预测成本管理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决策。帐户也是不健全的,报表过于形式化,并避免审计法律实践,物理赤字尽可能为隐性成本上升的成本。
2新经济环境与对策下的煤炭成本管理特点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运用高新技术,是对生产与煤炭企业环境运行的一个重大挑战,尤其是影响成本费用管理。
2.1在煤炭经济运行的新经济特征的条件下,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煤炭企业也有着深刻的变化,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近年来煤炭企业在自动化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生产安全监控技术的投资,广泛用于矿山机械,在生产规模的前提下,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
②产品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化,煤炭生产可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开采后,洗涤,资源配置存储,根据实际情况,最终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配煤技术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煤炭产品的个性化特征明显。
③销售市场的范围越来越广。跨行业,跨区域,扩大销售范围,制定专门的销售策略,根据各种不同的价格和其他市场因素的成本,合理利用成本,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④业务整合的进程越来越快。因为经济资源到某些地区的组合,资源配置不再受系统和区域的限制。使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突破空间的限制,让同样的钱可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使成本因素得到最佳配置。
⑤管理,信息交流更加方便。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形成有效的信息组,使得通信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及时对生产经营管理作出决策。
2.2煤炭成本管理的对策。
①建立一个技术相结合的经济成本领导小组。总工程师负责生产技术,并负责生产技术经济效果;总会计师负责对生产成本和费用的控制,并负责从资金和物资保障带来的生产技术投资更好的经济效果和生产技术。
②全面实施成本控制,使参与部门的成本控制和员工做的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要领导群众,从管理干部到企业技术人员、工人,每个人都参与成本控制。实施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并在每个过程的控制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抓好内部经济核算,充分发挥内部会计的作用,在控制成本的内部银行,必须实行成本控制责任制度下的集权的同时,各职能部门的成本控制的实施实行内部成本核算,是在相应的水平成本控制责任。成本控制应用科学方法和管理手段。绝对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进行回购、储蓄、节流消除浪费的控制方法。而开放源码有积极的相对成本控制节流阀,它是为了节约资金,降低成本,并掌握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③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没有输入,输入需要注意科学合理,可以说,科学合理的投资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必要手段。为了减少工人成本,就意味着机械设备和必要设施的增加。
④加强科学技术成果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成本控制的起点在于技术控制,在保证煤矿生产安全、高效的原则下,加大科技投入。打破传统,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技术、经济效率和煤炭开采技术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煤炭成本核算项目系数规定过于僵硬
煤炭成本是煤炭生产实际耗费的反映。企业自主经营的基本内容是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这也是市场经济的需求,企业会依据实际需求主动决定其投入多少。煤矿开采条件差异较大,各个企业所采用的人力物力及设备开采技术不尽相同,企业之间煤炭产品成本的差异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如实反映其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支出是企业成本核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达到会计核算最基本的要求。如今的煤炭成本核算管理措施对沉陷治理费用和煤矿维简费等提取标准规定过于僵化,这种看似合情合理的规定从某些方面虽然也体现出了不同矿井开采条件的差异性,按类别制定了标准,然而其实际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行煤矿企业维简费的提取标准为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4年5月1日财建[2004]119号文“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的规定提取。提取标准为河北、山西、江苏等省(区)煤矿,吨煤8.5元;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煤矿,吨煤8.7元;煤矿,吨煤9.5元;其他省(区、市)煤矿,吨煤10.5元。由于煤矿井下开采条件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当遇到井下地质条件变化特别大的情况,采掘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受到了极大影响,采掘关系失调在所难免。而提取的维简费将为核销的投资损失和矿井建设的前期费用以及矿井建设期间的其他支出买单。
二、煤炭企业的成本支出未体现煤炭的资源成本
煤炭企业生产的先决条件是煤炭资源,而在现今煤炭企业的成本中几乎没有体现资源成本。国有煤炭企业的煤炭资源划拨方式是通过行政划拨给国有煤炭企业作业进行开采的。国家要求煤炭企业开采前购买采矿权,对矿产资源实行有偿开采,开采所需要的缴纳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是在矿产资源价值理论提出之后。而由于采矿权评估方法的局限性,煤炭资源的实际价值远远超出吨煤的资源成本。根据矿产资源权益理论,国家拥有矿产资源权益,对矿产资源要取得收益,采矿者自身所花的代价可“资本化”(即分期转入产品成本,从其收入中不断得到收回)。如果资源成本不在成本中体现,将直接影响煤炭成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成本项目中没有列示环境治理支出加大
煤炭企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关键体现在污水排放、煤矸石露天堆放、锅炉废气排放等。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措施实施的关注,也相应的提高了标准。增建了众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矿区,也付出了巨额的环境治理费用。此外,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在煤炭的开采与加工过程中也是在所难免的。现今煤炭成本核算框架中,没有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治理费,只有一项塌陷补偿费,实际上每个矿井或多或少都会支付一些环境治理方面的费用。根据环境会计理论中所说,环境法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经济活动,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并且要落实到会计实务中,会计要将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财务影响置于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如果不考虑环境问题的存在所造成的影响,会使得许多资产的价值可能已经大大降低了却仍按原始价值核算,也可能有一些或有负债的出现没有得到反映,许多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的环境损害没有体现出来,于是夸大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误导企业以牺牲将来环境质量来取得当期经济收益。把环境治理支出计入成本,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并考核经营责任,力求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煤炭企业的成本支出未体现煤矿企业的退出成本和费用
众所周知,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由于资源枯竭所有的煤矿都会因此倒闭。而煤矿在关闭之前,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费用,其中包括用于转产和人员安置,然而诸如这些费用煤炭企业目前还不能预先计划载入成本,所需的资金没有来源。煤炭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积累退出的转产资金和为建设新的矿井和其他的多样化经营的大量投入资金。
作者:冉燕丽 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1、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得到全员的重视。在煤炭企业,部分部门“只抓安全生产,其他事情不管”,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很难落实到“全面”。这些部门管理者和员工将全面预算与财务预算混为一谈,认为预算是财务上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无关。还有一些把预算就当作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的作用只是控制企业各部门的费用支出,并不知道预算管理其实是一种综合管理。片面的认识影响了全面预算的实施,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只有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涉及企业各个方面,不仅包括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还包括预算控制、分析和考评等活动,才能使得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之中。
2、预算编制缺乏调研。葛泉矿是冀中能源下属矿井之一,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并不完整,仅仅包括生产规模、各项费用等,预算的编制主要针对完成总公司分配任务指标,更多的体现是自上而下的编制预算,而不是在充分调研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准确的预算标准,预算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从而影响预算的执行和控制。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忽略了长期发展战略,只注重眼前的经营活动,导致各个时期编制的预算很难衔接。编制预算时,没充分考虑经济活动中不合理的因素以及未来变动的因素,只是用过于简单的方法或是主观地估计预算数,甚至照搬以前预算期的预算数作为本期预算数,与市场动态脱节,无法实现预算管理的目的。
3、预算调整不严肃。预算管理过程中要求预算编制具有刚性,只要预算编制完成后就要执行,不得任意变动。但实际上,预算的编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市场是不断变动的,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和修改,才能使预算尽可能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确有必要进行调整的预算,应当及时修订。但在实际情况中,部分部门以各种各样的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资源投入的理由,提出各种改变预算计划的要求,在缺乏严格的调整方案审议过程的基础上,仅仅根据领导批复即办理预算外资源投入,不但严重违反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批准程序,且严重损害预算的严肃性,这样使得预算计划与实际情况两张皮,最终必将损害预算的效果和企业的整体利益。
4、预算执行和考核不力。煤炭企业的高风险性使得预算执行更加重要,企业的领导者虽然是预算推行者,但在实际执行预算时往往会打破原定的预算计划,根据他自己的意愿对预算进行调整,导致预算成了领导说了算的局面,使得预算没有实际意义。再者,职能部门也考虑自身的利益,对预算进行调整,降低预算控制力度,导致预算不能彻底执行。在煤炭企业,安全是重中之重,当预算项目和安全发生冲突时,肯定会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是却出现一些情况是把不执行或没有完全执行的预算项目都归于是由于保证安全生产,这样就用安全生产来掩盖了预算考核的准确性。目前还普遍存在预算考核不当的现象,考核的随意性很强,对预算结果的评价不准确,不能充分发挥预算考核的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1、全员重视预算管理,真正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层次多、范围广、过程长、指标繁琐、关系复杂、管理困难等特点,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全面预算管理应该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是所有制度的制定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全面预算管理也不例外,要通过宣传改变那种认为预算管理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的现状,强调每位员工既是预算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预算管理的客体,对预算工作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关系着很多人的切身利益,这就决定了企业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对人更加尊重,努力地发挥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企业的各级员工都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之中。
2、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充分实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预算编制方法,调动全员参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积极性。首先在车间、区队层面设置预算核算岗位,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预算员,使全面预算管理切实深入基层,使预算管理工作落到每位员工身上;其次,改变目前由财务部门代编的预算编制方法,指导基层车间、区队编制本单位的预算。通过这些基层区队预算员,应充分调研和掌握企业的历史数据,是预算编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和分析历史数据,剔除历史数据中的偶然因素,并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市场动态,确定预算标准。这样预算的数据才更具有实际意义;最后,根据业务性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编制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对于需要总量控制的预算业务,可以尽量简化,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需要重点控制的预算业务,要采用详细的预算编制方法,如建立数量金额式的预算表格,使预算项目尽可能细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实际结合,发挥预算指标指导业务活动的作用。
3、健全、规范预算调整审批制度。首先,为规范预算调整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企业充分发挥三级预算管理机构的作用,细化预算调整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明确预算调整和预算下达、执行的程序;其次,还应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以减少预算调整的发生,应用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应严格遵照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规范进行。再者,预算的调整一定要与业务相联系,根据预算业务的发生投入相应的资源,有业务有预算,没有业务即使有预算也不能发生。审核各部门预算调整申请计划时,要求提交支出的理由。如果理由不充分、不合理,即使企业尚余很多预算仍然不予批准;最后,将增加的预算纳入预算总额进行管理、核算和比较,不能拿安全生产做幌子,严禁越权审批和在预算外增加资源投入情况。只有采取这样的预算调整控制,才能真正杜绝预算调整管理的混乱局面,从源头上遏制浪费预算资源情况的发生。
4、强化全面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对于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全面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煤炭企业要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对生产、销售、预算管理、财务等信息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形成一个信息平台,在这一信息平台上能够自动的跟踪、分析全面预算执行情况,并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一旦达到预设的临界预算值就进行自动预警,以此保障预算执行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包括信息部门与各预算执行主体之间、存在业务关系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通过信息的交流推动预算执行的落实。严格执行预算考核奖惩制度,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和严格的奖惩,才能确保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预算考核是以各级预算执行主体为考评对象,以预算目标为考评标准,通过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的比较,据以评价各责任单位和个人的工作业绩,并予以相应的奖惩,以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和个人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在考核制度执行过程中,对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以及奖惩制度应该综合考虑到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还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只有通过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才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总结
一、煤炭企业进行材料成本预算管理意义
最后是能够有效保障企业发展资金链条的安全。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资金的发展链条相当于企业生存的生命线。
二、煤炭企业管理中的材料成本预算管理分析
(一)缺乏正确的管理意识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煤炭是我国传统行业结构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长时间受到来自于经济体制和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大部分煤炭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对材料成本的管理缺乏正确认识,将材料成本的管理简单理解为控制企业材料的消耗,对企业的总成本控制起不了任何作用。加上煤炭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大多是煤炭相关专业出身的人员,缺乏具备现代化成本管理的人才,这就无法为企业进行材料成本的管理提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二)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完善的预算管理成为煤炭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目前我过多数煤炭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仅将其归为企业内部财务部门负责的工作内容,和材料的管理者没有产生任何关系。企业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不仅会导致材料成本的管理工作无法与实际工作相接轨,也限制了预算管理在材料成本的管理中发挥真正的作用。(三)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手段。煤炭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需要的材料类型和种类多样,这就要求企业以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来进行材料成本的管理。然而大多数的煤炭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材料成本的管理制度,使得材料成本的管理无章可循,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此外煤炭企业的内部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现代化管理的信息平台,不利于促进材料成本的管理走上秩序化、正规化的管理道路;有时管理混乱会引起材料购置混乱等情况,这就额外提高了企业材料的总成本。(四)忽视严格的采购管理,造成资产大量流失。煤炭行业属于我国的传统行业,由于其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传统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扔部分残余。煤炭企业的材料采购主要涉及的是大型的机器设备、采矿工具和办公、生活基本用品等,负责采购材料的岗位人员拥有较多的采购权限,不仅不利于企业严格展开监管工作,还会极易导致腐败行为的滋生,从而会增加企业额外的成本消耗。
三、煤炭企业提高材料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正确认识材料成本管理,壮大成本管理人才队伍。正确认识煤炭企业中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是企业建立完善的材料成本管理制度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市场体制的发展和变化,煤炭企业面临着不同于传统的竞争压力,因此煤炭企业应树立正确的材料成本的管理意识,并将材料成本的管理重要性的宣传,将成本管理意识普及至每位员工。此外企业在招募煤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同时,应积极引进先进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实企业内容人才体系,全面加强对企业材料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二)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是保障企业将材料的成本管理落实到具体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将预算管理的方案与材料管理的活动相结合,能够有效保障企业产生的材料购置行为和材料处理行为均是根据预算方案实施。此外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是煤炭企业实现材料成本管理的效率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目标的重要条件,有助于促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全面控制材料成本消耗。
(三)完善材料管理的制度和手段,严格把控材料采购行为。煤炭企业涉及材料购置类型多样,种类繁多,因此企业必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完善材料管理的制度,规范企业内部发生的所有材料购置行为,并积极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平台,运用先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全面提高煤炭企业材料成本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此外还应建立相对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严格把控企业材料购置行为,强化对采购行为的监管,全面保障企业的成本管理的秩序化和专业化。
作者:朱瑞娜单位:河南精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山西之长在于煤,其被列为国家的新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长期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严重地依赖于煤炭的开采与销售。然而,在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国家发改委和山西省组织的煤炭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显示,山西每挖1吨煤损耗水资源2.48吨。现阶段,山西每年挖约5亿吨煤,就会破坏1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山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面对上述出现的一系列负面问题,必须及时采取积极措施,以使其在大力发展经济同时,能竭力保护好环境,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为实现山西煤炭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众多企业已将环境会计纳入会计核算系统。环境会计的引入,使矿区环境治理、资源保护的成本和效益能进行合理的量化,从而使企业财务核算更加全面,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2山西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
据调查,目前山西煤炭企业引入环境会计核算的微乎其微。山西大型煤企甲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仅设有“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这一专户,最近一年来,由于煤炭行业不景气,该企业将这唯一的核算账户也撤销掉了。所以,非常有必要就山西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一套核算体系,推动环境会计在山西的实际应用。长期以来,关于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模式的构建,会计学界始终都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是在不改变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必要的环境项目,对于非货币化的环境信息,在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中进行披露;另一种是在现有会计核算之外单独核算,单独披露。笔者认为,环境会计仅是会计的一门分支,不应该单独列示、单独披露。因此,本文试图将环境会计引入到传统会计核算系统中,构建山西煤炭企业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2.1山西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
环境会计要素是对环境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做的分类,类似于传统会计要素,具体表现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收益和环境费用,共同构成环境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
2.1.1环境资产
环境资产是特定会计主体从己经发生的事项取得或加以控制,能合理计量,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包括:环境资产:核算环境资源的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动及期末结存情况。环境资产折耗:类似于“累计折旧”,核算环境资产由于使用、开采等而转移到所生产产品成本或构成企业当期费用的那部分价值的补偿。培育资产:其性质类似于传统会计核算中的“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建而未完成的环保工程。
2.1.2环境负债
环境负债是指由于企业以往的经营活动或其他事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而应当由企业承担的、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时义务。为反映企业承担的这些现时义务,设置的环境负债科目有:环保专项贷款:核算为购置或构建专门的环保设备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特定用途借款。应付环保费:核算煤炭企业生产经营中由于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从而按有关规定应该支付的各种维护、修缮费用,如矿产资源补偿费、环境修复费、排污费等。应交环保税:核算企业因使用环境资源而应缴纳的各种税费。
2.1.3环境权益
煤炭企业的环境权益包括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用于治理环境的专项资金,以及国家财政拨入的专门用于治理矿区环境污染的基金。设置的会计科目有:资源资本:核算环境资源所有者因拥有该项环境资源的所有权而形成的权益。环保基金:核算国家财政拨入的专门用于煤炭企业环境治理的环保基金以及煤炭企业基于自身的环境要求和任务,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部分。环保留存收益:指通过治理环境企业所获得的、留存在企业中的环境净收益。
2.1.4环境费用
环境费用是指环境污染企业处置废弃物的费用、排污费、罚款等费用。设置的会计科目有:环境治理费用:指煤炭企业为治理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所发生的各项支出。环境预防费用:指煤炭企业为了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而预先发生的环境支出。环境补偿费用:是指为补偿已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煤炭企业所付出的费用。
2.1.5环境收益
环境收益指煤炭企业由于利用煤炭、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或由于环境的改善所获取的收益。会计科目有:企业治理环境污染产生的环境收益和环境资产产生的环境收益。
2.2山西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
类似于一般会计要素的确认,不同的环境会计要素确认标准不同,因此,要区分不同的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2.2.1环境资产的确认
将某一环境资源作为环境资产加以确认,取决于以下几个确认标准:
(1)环境资源直接或间接带来未来效益的可能性,如:甲煤炭企业购入一项环保设备,该设备能减少企业未来支付的环境污染费,因此,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环境资源计量的可能性,如:甲煤炭企业的一项环保设备,如果是购入的,按购入价格便入账;如果是某投资主体投入的,则其当时的公允价值便是其入账价值。
2.2.2环境负债的确认
环境负债按照偿还时间及偿还金额的确定性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当环境负债的金额能够可靠确定时,按确定的金额直接入账。二是当环境负债的金额不能可靠确定,则要对环境负债进行合理的估计,按照估计值来入账。
2.2.3环境费用的确认
环境费用的确认条件包括以下。
2.2.3.1未来效用的不可能性
有些支出不会带来未来经济效益,或者该支出与未来收益没有充分联系,因此不能将其资本化,确认为环境资产,而应确认为环境费用。
2.2.3.2计量的可靠性
环境会计本身比较特殊、复杂,因此,环境费用的确定,常常需要依靠合理的方法进行估计,这种估计也会被认为是符合可靠计量标准的。
2.2.4环境收益的确认
环境收益包括环境资产产生的环境收益和治理环境污染产生的环境收益,如:国家给予的环保奖励,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等。环境收益可按照现有会计收入的确认标准进行确认。
2.3山西煤炭企业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
会计计量是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有一定难度,就山西煤炭企业而言,环境会计仍处于初始应用阶段,因此,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更加困难。本文仍然区分不同的会计要素进行讨论。
2.3.1环境资产的计量
对于资源性环境资产,例如企业购入的资源资产,应以其购入的价格作为其入账价值,也就是历史成本;依法认定的资源性环境资产,其历史成本无法可靠取得,应以可变现净值或现值计量。非资源性环境资产,如企业取得的排污许可证,由于在现存的交换市场上,拥有具体产品的定价机制,可类比金融资产,可采用公允价值。而2014年1月26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财会[2014]6号),自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这一专门的公允价值准则的颁布,无疑为公允价值的确定提供了更加详细的依据。
2.3.2环境负债的计量
环境负债的计量是以货币衡量的、履行环境义务所应支付的价值。如果是履行法律强制性的义务,环境负债应按照法律规定计价;如果企业因承诺而应履行的义务,应按照与承诺相关的成本计价。对于应付矿产资源补偿费和环境资源税,其计量可以采用现行财务会计和税法中已有的计量方法。
2.3.3环境权益的计量
环境权益的计量相对比较简单,在环境权益形成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形成,因此,它与环境资产的计量关系密切。可以按照企业收到的国家拨付基金或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金额来计量企业环保权益。
2.3.4环境费用的计量
绝大多数的环境费用应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但对于其可预见的未来环境支出,如企业尚未进行赔偿和修复的环境损失等也可使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等非历史成本原则进行计量。
2.3.5环境收益的计量
对于通过人类劳动取得环境收益,其收益可按支付的劳动量的货币表现计量。而没有人类劳动的参与产生的环境收益,可按包含效益的货币表现或模糊数学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2.4山西煤炭企业环境会计报告及信息的披露
现有的环境会计报告的讨论分为两大类报告模式,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和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鉴于山西煤炭企业环境会计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众多煤炭企业少量甚至没有引入环境会计,因此,建议山西煤炭企业采用非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模式。也就是在现有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增加前述的环境会计科目,科学合理地反映特定企业环境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从而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中环境信息缺乏的缺陷,使现行财务报告更加完善。关于会计信息的披露,传统会计体系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只关注经济效益,未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做任何披露,无法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承担的责任以及采取改善环境措施带来的效益。所以,有必要增加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披露。这些新增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包括:各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以及企业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应当包括:煤炭企业投入的环境设备信息,企业就环境污染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等。
3结论
一、销售环节内控制度评审内容
销售环节内控制度评审的内容主要有:(1)销售部门是否根据业务流程和岗位分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职责是否清晰,责任是否落实。(2)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执行是否有效。(3)是否按照经批准的销售计划开具产品发运通知单,录入运销管理网络系统。(4)销售价格是否符合企业不同时期最低限价规定。(5)是否存在超过规定时限未提货或未提完货的问题;月末有无已发煤未开票或已开票未发煤问题,原因是否清楚。(6)遇到企业煤炭销售价格调整是否及时进行封单处理;应追索补价的客户是否已按新价格交纳补价款。(7)磅房计量时是否有司磅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现场监督。(8)门卫人员是否做到出门证和货物查验相符后放行车辆,并进行出门证序时登记。(9)是否做到客户先交款后开具提货单;赊销是否经过授权批准;收款人所收款是否每日及时交财务入账;开票员是否根据收款收据、发货单等原始凭单开具发票。(10)月末是否有专人对本月出门证开具、收回情况进行检查,有无检查记录。(11)账账、账证、账实是否专人定期核对。(12)应收账款清收责任、措施是否落实,货款能否最大限度及时足额收回。(13)销售环节信息渠道是否通畅,揭示问题、反馈信息、修正错误是否及时准确。
二、销售环节内控制度审计程序
1、确定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标准,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与销售环节内控评审有关的情况。根据确定的标准和调查了解的情况,拟定对被审计单位销售环节内部控制评审的内容,制订审计工作实施方案。
2、现场检查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及效果。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情况,在分析被审计单位控制缺陷及潜在影响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3、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测试样本,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借以正确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状况。
4、对总体情况和各环节控制状况进行审计评价。
5、写出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报告,提出具体评价结论、意见和建议。
三、销售环节内控制度审计方法
1、调查内控制度的方法。(1)文字说明法。指审计人员按销售主要业务流程,通过对销售部门的调查了解,听取部门负责人的情况介绍,查阅企业各项销售管理制度、规定、章程、办法等书面文件,或口头向管理人员和职工询问制度执行及存在的问题,用书面形式描述企业销售内部控制系统的状况。其主要内容:一是有关销售部门的组织分工、职务分离、各项规章制度的内容及控制措施等情况;二是企业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情况。主要记录与审计项目有关的销售业务处理办法和方法、管理方式、控制重点、控制效果及审计人员的初步判断;三是掌握销售控制系统的控制点。(2)调查表法。指审计人员使用内部控制调查表向企业有关人员调查了解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和完善程度,以及执行情况和可信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一般采用问答式来调查。(3)流程图法。通过绘制销售内控制度流程图来测试和评价企业销售内部控制系统的方法,用描述有关销售业务活动处理办法的图式来反映企业销售内部控制状况。
对以上三种方法,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使用。
2、测试内控制度的方法。(1)检查证据法。指审计人员通过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及有关内控制度资料的审阅,来检查有关销售环节内控制度是否被认真执行及其执行程度。(2)跟踪重做法。即审计人员根据销售内控制度的规定,选择某项经济业务重做一遍,用以验证此项经济业务是否按规定的办法处理,各项内控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发挥了控制作用。(3)观察法。指审计人员通过在现场实地查看销售业务是否按内控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能否达到控制的目的。(4)其他方法。如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等等。
四、销售环节内控制度审计步骤
销售环节内部控制审计一般要经过以下步骤:
1、初步调查、搜集资料。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调查了解情况,收集审计所需各种资料。审计项目确定后到审计组进点前这段时间,首先需要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初步调查了解。通过调查了解分析被审单位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程序,其中主要是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状况。调查阶段应获得关于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证据。这一步骤可以通过查阅被审计对象有关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文件资料,查看部门组织机构系统图,询问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查阅其他相关资料等手段来实现。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了解被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为下一步对其进行描述,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做准备。
2、描述内部控制流程,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销售过程是企业产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也是实现盈利的主要环节。(1)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证销售品种、数量、价格、收入等信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煤炭产品销售价格的合规(内部规定)性、销售折扣、折让的适度性;保证计量准确,出门手续完备;保证销售退回的合理处理和充分揭示;保证货款能及时、准确、足额收回。(2)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要求包括:适当的职责分离;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正确的授权审批;充分的凭证和记录;及时准确的信息反馈;有效的监督。(3)销售环节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主要有:计划审批;发运通知单录入煤炭运销管理系统;计量控制;开票控制;货物出门验证控制;货款结算控制。销售过程的内控制度应针对计划审批、收款、核准发运、计量、开具发票、出门验证以及其他容易产生错弊的环节而设置控制点。审计人员应针对销售环节存在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健全性分析,通过分析,确认各环节的关键点上是否有内控制度,有无制度的缺陷。
此步骤可结合运用流程图法进行。流程图法是指用图解形式来描述业务程序及其控制点,显示有关控制环节和凭证记录的产生、传递、检查、保存及其相互关系,便于直观地表现内部控制制度实际状况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求审计人员熟悉每一业务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识别其中的关键控制点。流程图法形象直观,便于评审,能帮助审计人员进行思考,并较快地检查出被审系统逻辑上的薄弱环节,并且应用灵活方便。
3、检查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测试制度遵循的有效性。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重点应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目的在于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这一步骤要根据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经济业务所发生错弊的检查、分析,作出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程度的评价,并结合验证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最后对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业务的可予信赖程度作出判断。测试一般分为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做好以下工作:(1)符合性测试阶段。请被审计单位就企业建立健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情况作出承诺;了解被审计单位承担控制职责的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制度自我评价情况;询问单位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人员(问卷、记录);深入了解生产经营过程,找出关键控制点和环节;取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部文件记录(审计证据充分性)。(2)实质性测试阶段。抽样;穿行测试;根据抽样检查结果,推断总体;判断有效性;综合成本效益分析。
销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对象是销售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进行审计时,应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入手,注意检查以下内容:责任控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循环各个系统的控制制度;凭单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制度;
此步骤可由审计人员把被审单位业务环节的控制点及其主要问题预先编制一套标准格式的调查表,在表中为每个问题设置“是”、“否”、“不适用”和“备控”等专栏,通过阅读分析调查表,了解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强弱情况,以此进一步确定审计什么和如何审计。
1.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过重,体现在生产环节上税负高和多名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增值税是煤炭生产企业的第一大税种,年增值税额占总税额的60%左右。2009年国家增值税改革,将煤炭产品增值税税率由转型前的13%提高到17%,使煤炭企业非但未得益于本轮增值税转型,反而加重了增值税税负。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课题组对神华集团、中国中煤集团、开滦集团、同煤集团、兖矿集团、河南煤化集团、陕煤化集团等20家煤炭企业2009~2012年的煤炭税费情况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统计显示,2012年企业全部产品增值税综合税负只有3.59%,由于非煤产业比重加大,煤炭企业增值税综合税负也随之下降;而煤炭生产增值税税负则为12.73%,高于企业增值税综合税负9.14个百分点,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其次,煤炭生产行政事业性收费名目繁杂,任务繁重。项目包括矿业权价款、水利建设基金、价格调节基金、矿产资产补偿费、环境治理保证金、可持续发展基金、土地塌陷补偿费、水土保持费、征地费、青苗补偿费等等,费用负担远远高于我国的其他行业。
2.人工成本相对较高。
煤炭行业近十年的发展,促使社会人力资源大量涌入煤炭行业,使企业的劳动用工多,人工成本总额相对较高;其次是员工平均工资水平比其他制造业相对高;三是工资水平高,工资附加费相应增加。有煤炭企业工资附加费(包括福利费)比例占到工资的60%左右。
3.存货等资产占用资金比例高,使企业资金成本相对较高
在煤炭市场产能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时,企业为保证产能,对存货的采购周期估计较长,吨煤所需存货估计高,大批量采购。部分煤炭企业在进行存货采购申请时未对存货采购、储存成本进行合理估算,对市场分析不足,未按照存货最佳订货量进行采购,不但增加了煤炭企业仓储成本,使存货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增加了企业运营资金规模和成本,同时大量存货也存在着由于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跌价风险。
4.辅助生产成本高。
煤矿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掘进、采煤、提升、运输、排水、通风、供电等。其中,直接生产环节的成本在煤炭生产成本中占30%~40%左右,辅助生产环节却占煤炭生产成本的很大比例。国家对企业生产的环境保护、生态恢复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同时,保护环境也是煤炭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责任和义务既来自于法律法规,也来自于企业的自我承诺,这种责任和义务最终要转化为企业的环保支出,增加了煤炭开采的附加成本。
5.投入产出效益论证分析不够,认为多投入是多产出的必要途径。
从而导致投入大,消耗高,产量、效益的增长明显低于财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有煤炭企业利润增长率为10%左右,而成本费用增长率已以20%左右速度递增。有资料显示,某重点产煤省的一家大型煤炭企业,按政府即将推出的产业政策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吨煤增加成本为26.80元,而目前该企业实际盈利水平为每吨煤23~28元。
6.成本管理的部门单一,全员思想观念转变慢。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把成本管理视为仅是财务、供应、计划、调度部门的事,成本管理未形成系统机制,没有形成“人人关注成本,人人节支降耗”的全员成本意识。成本管理的范围也十分狭窄,仅限于煤炭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内容单调,忽略了煤炭储存、经营、辅助生产等诸多成本因素,没有形成“全员全过程成本”理念。
二、成本管理的要点及措施
1.以科技创新为引领。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推动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能源主要还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其消耗比例在90%以上。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约占一次能源的65%,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提高我国的能源效率,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是我们当务之急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煤炭清洁生产技术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煤炭的清洁利用是今后能源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要实现煤炭的清洁转化,就要强化科技同企业对接,创新成果能实现生产转化,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形成企业、院校、科研院所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难关,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的转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煤炭企业生产力的变革,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战略。神东矿区依靠科技创新,在毛乌素沙漠的东部率先建起了近年引领煤炭工业发展的现代化大型矿区。目前神东矿区通过大断面负压通风方式等系列科技创新工艺技术,积极治理井下“雾霾”和“PM2.5”,改善井下通风质量和空气环境,加强对矿工安全健康的保护,使“煤矽肺”等职业病发病率远低于一般煤矿。
2.加强煤炭生产过程管理,在生产工艺和开采技术上重点布局。
加强煤炭生产过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可通过推广应用“煤炭高效开采”技术、“保水开采”技术、“充填开采”技术、“煤与瓦斯共采”技术等,最大限度回收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率。二是通过提高地测精度,优化生产工艺,合理安排生产接续,改进巷道布置,减少开拓工程量,降低万吨掘进率,节约掘进及矿务工程费用。三是可根据矿井地质特种及工作面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优化支护参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降低支护工程量,节约支护费用。四是采煤的过程要考虑市场因素,先算账再做采掘计划。若掘进巷道矿压整体稳定,可在设备选型时,考虑选择使用掘进速度快、掘进成本较低的设备,节约费用支出。
3.控制好辅助成本。
安全投入、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质量管理是煤炭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控制辅助成本,将为持续降低企业总体成本奠定基础。一是利用煤矸石进行巷道充填与采空区充填,从源头减少矿区环境污染,降低环保投入成本。二是对矿井煤层进行间歇式开采和煤层配采,保护地表水体漏失,控制或减缓地表下沉,减少周边资源补偿性支出。三要降低吨煤洗选成本,及时了解及掌握市场动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回采工艺与洗选加工技术,努力增加适销对路煤炭产品。为满足市场需要,可适时调整入洗量,调整入洗产品,能满足煤质要求的可减少入洗量,通过配煤满足质量要求,避免质量浪费。
4.做好税收筹划,降低税费成本。
纳税产生于业务活动,不同的业务流程决定着纳税的性质和流量。进行纳税筹划,必须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事项和涉税环节,将业务流程与现行的税收政策相结合,将税收政策与其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案相结合,必要时,应通过流程再造改变税收,运用创造性思维设计纳税筹划方案。资源的稀缺性会使资源涉税成本不断上升。2014年1月20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1号),规定“对已按规定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企业范围内荒山、林地、湖泊等占地,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按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额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2014年11月18日,人民政府令第204号公布《关于修改<耕地占用税实施办法>的决定》,对经济开发区适用税额在规定的旗县(市、区)适用税额基础上提高25%;对占用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其他农用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耕地占用税上调30%。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企业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选择用地和何时申请用地都需提前筹划。当今业务多元化的纷繁复杂的时代,在税制多变的今天,必须在税制框架内,针对经济行为导致的纳税业务,进行策划、筹划或者制订预案,要深入研究税收政策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在国家鼓励的领域和产业上,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和利用,及早进行企业分子公司组织形式、运营模式的筹划,进行融资方式、资产结构布置等设计,对企业财务活动有较大影响且可筹划性较高的税种如流转税类、所得税类更应精心筹划,同时筹划过程中须充分考虑涉税风险,争取税收合理收益。
5.做好人力资源配置,降低人工成本。
2013年以来,由于受大量进口煤冲击和下游产业需求下降影响,煤炭市场疲软,煤炭价格急剧下跌,许多煤炭企业货款回笼困难,出现现金流紧张、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特别是一些困难企业、亏损大户,面临必须要减人提效的选择。要保证生产,做好人力资源的配置,就要优化生产队伍,在完成采掘接续的前提下减少队伍配置,减少非生产人员比例。二是调整人工成本结构,加大工资结构中与绩效挂钩的部分,降低固定工资比例,从而降低固定人工成本。三是积极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完善配套激励机制,将小改小革纳入员工激励管理,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方面向技术人才倾斜。多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活动,以人才控成本,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本管理提供保障。四是可实行工资总额承包制度。在计算所属单位薪酬分配时,总额测算充分向生产一线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对于自主裁减人员后减少的工资不予收缴,可由所属单位自主分配,充分激发所属单位自主减人、合理控制人员增长的积极性,实现减人提效的目的。五是针对人多成本过高的问题,应统筹考虑,综合实施减员。要通过增加科技含量解放人力,通过装备提升代替人力,通过工艺系统优化减少用人。也可充分利用发展成熟的市场化资源,向社会购买服务,对非核心业务实施外委,源头上减少用人。还可分流安置精简人员,系统性、针对性地实施精干高效策略,特别是对深受人多困扰的企业,通过出台少进多出、随增量业务转移、提前退养等政策,减轻负担,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
6.盘活存量资产,调整资产结构,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企业根据矿井生产工艺需要和生产负荷强度,科学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合理确定关键部件的更换与维修时机,降低修理费。提高关键进口设备、配件的国产化水平,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可与专业厂家合作开展进口配件国产化,降低设备配件成本。对于材料成本,从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严格进行管理和控制。对材料供应可实现厂家寄售制,严格控制储存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数量方面实行限额领料和配比领料制度,避免预控不及时导致材料浪费。
7.建立以成本管控为核心的管理考核责任体系。
考核评价,是成本管理良性循环中关键的一环。业绩考核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工具,科学的考核评价可实现成本的持续管理。通过考核评价,企业可及时评估成本管理效益,发现不足,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实现良性的成本管理循环。考评办法可加大绩效考核中成本考核所占权重,依托生产、机电、运输、通风等业务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控制成本的目标。企业可实施分级责任成本管理,分公司、生产矿井、区队、班组逐层逐级签订经营责任书,逐级进行考核兑现。一要编制责任成本预算,确定责任指标范围。责任预算在签订经营承包责任书之前,根据最上一级预算确认各项责任成本。责任预算实行逐级确认制度,每一级都对上一级分配的责任成本负责。二要实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管理,努力降低成本。成本管理需要全员全过程的闭环管理,每一个责任单位在签订责任成本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如对于人工费,需严格控制工日数,保证出勤效率,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严格考勤制度,避免虚报出勤人员而虚增人工费。对于其他非生产性支出,加强内部控制各项措施,实行分管领导负责制、部门负责制等措施和办法,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性费用开支。三要严格责任成本考核兑现。定期对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的经济指标进行考核,严格兑现。通过成本考核,做到有奖有罚,调动每一个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