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01:25: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设备维修保养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077-01
民爆企业是生产、销售、使用民用爆炸物品的高危行业,设备管理是民爆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可靠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设备的支持下,民爆企业整体的生产水平正在提升,为生产线自动化、信息化、连续化、数字化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工艺及设备性能的不断优化,民爆企业设备的安全信息也需更好的适应生产活动及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加强设备保养及维修保养,降低设备生产应用中的故障发生率。
一、当前民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
民爆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及各项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应不断完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明确不同管理机构的职责范围。确保所有设备的正常工作,减少设备故障发生。但是,当前一些民爆企业实际生产中缺乏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的设备管理模式,间接地加大了设备故障发生率。加上设备日常的运行状况分析及维修保养工作落实不到位,难以获取有效的设备性能指标,长此以往,降低了民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水平。
(二)维修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民爆企业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及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且呈现了设备专业化、系统化、复杂化的特点,为保持生产线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行,这些都对企业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一些民爆企业设备维修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修技能,对各种设备的运行特点及结构特点认识不足,难以满足设备维修的工作要求,导致民爆企业专业化、系统化的设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未得到及时处理,影响着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三)对设备维修管理重要性未予以足够重视
近年来一些民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全面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往往存在着“重生产效率、轻设备管理”现象,对各类专用机械设备运行中的维修保养工作未予以足够重视,加大了设备故障发生率及生产安全隐患,使企业的设备维修成本不断增加,难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的长期发展目标。当民爆企业对机械设备维修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时,不仅会影响自身的生产效益及设备的使用寿命及增加安全风险,也会阻碍民爆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加强民爆企业设备管理的相关举措
(一)选择合理的设备
我们知道,民爆企业设备的选用都有着严格的行业技术标准及规范,专用生产设备选用符合《民用爆炸物品专用生产设备年限管理》等强制性行业标准要求;关键设备选用要充分考虑设备技术状况,结合生产线、生产工艺实际,应进行评审论证,确保生产线的本质安全。结合设备操作规程,合理运用生产设备,并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对专用生产设备易损件实施强制更换制度,对其中存在的异常状况进行高效处理,并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下进行现场验收,确保设备选用能够满足实际生产活动需求,保持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重视设备合理选择,并对既有的设备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不断提高维修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二)加强民用爆炸物品专用生产设备安全检测,重视设备管理
为了发挥民用爆炸物品专用生产设备优势,增强其实际工作安全可靠性,民爆企业应重视这些设备管理及维修技能,提高对这些设备危险性的正确认识,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设备进行安全、使用性能检测,促使设备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能够得到快速处理,避免相关安全事故发生,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及生产安全。在对民用爆炸物品专用生产设备安全检测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网络的优势,配合使用其它专业检测技术手段,确保专用设备的安全性能稳定,保持企业良好的生产效益与社会效益。
(三)加强设备生产与制造企业交流,加强设备备件管理
为了保证民爆设备正常使用,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应注重民爆器材生产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信息反馈。传统的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和技术问题,基本上都是民爆器材生产企业自行解决,并未同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不利于设备性能提高和完善,需要注重这种现状改变。因此,需要企业能够运用统一性管理方法,同时进行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保持设备良好的管理效果,优化设备长期使用中的工作性能,实现对设备正常使用的严格把控。
三、民爆企业设备维修保养举措
(一)提升企业管理者的认知水平,落实强制保养工作
民爆企业生产作业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也威胁着生产作业人员人身安全。因此,需要保证民爆企业设备的安全工作,促使各项生产计划得以安全施。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应提升民爆企业管理者的认识水平,落实强制保养工作,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种制度实施维修保养,保证存在故障的设备能够及时的、快速的得到有效维护。不断强化设备维修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技能意识,保证第一时间对设备进行维修,保证维修人员零时间维修、维修的设备零时间等待、维修资料零时间等待等等,确保他们能够在科学的保养原则要求下提高设备维修保养工作效率,为民爆企业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
(二)健全设备维修保养机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结合民爆企业设备实际的工作运行状况及相关技术规范的实际要求,应在落实设备维修保养工作做到:健全设备维修保养机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体表现在:(1)结合不同设备的运行状况及结构特点,建立科学的保养维护机制,增强设备维修保养效果,充分发挥不同设备在民爆企业生产中的优势;(2)选择实践经验丰富的设备维修保养人员,对设备长期使用中出现的故障及处理进行记录,为后续维修保养工作提供相关的参考信息。
(三)落实关键技术维修保养管理工作
民爆企业设备运行环境、操作水平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也会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因此,需要落实关键技术维修保养管理工作,增强企业设备维修保养效果。具体表现在:(1)设备长期工作中应将维修与保养紧密结合起来,确保设备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各种安全隐患排除效率;(2)增加设备维修保养人员的专业技术含量,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快速有效处理,确保设备正常工作不受影响;(3)将最新的技术运用到民爆企业设备日常的维修保养中,确保设备维修保养作业高效性。
结束语
通过以当前民爆企业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分析,各种管理及维修保养措施的深入探讨,客观地说明了提升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水平对民爆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未来民爆企业发展中应不断健全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机制,强化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选择客观的管理及维修保养方法实现设备性能优化,增强设备长期使用中的工作稳定性,确保民爆企业各项生产计划的安全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韩飞.浅析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J].科技展望,2016,(25).
[2] 姜丽杰.如何做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11).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工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工程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提高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寿命是提高建筑企业竞争力和增加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筑工程机械维护和保养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成败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中,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主要就机械工程设备维修与保养进行探究,诊断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不但反映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同时也影响建筑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并不是毫不相关的两个工作,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准确及时地进行保养、维护,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的数量和频率,使机器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发挥出一定的效能作用,确保建筑工程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简而言之,建筑工程机械维修与保养的作用在于改善工程机械性能,延长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而能够减少原材料损耗、能源消耗,减少生产成本费用,既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也能避免设备带病运转、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进而增加企业投资利润,优化企业投资回报。
2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存在的问题
2.1对于建筑工程设备维修与保养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只有建筑工程设备出现了问题才会进行维修,没有预先制定设备维修保养计划,维修保养不及时,使设备提前磨损老化、性能下降。对于建筑工程设备维修和保养,没有形成体系化的管理制度,没有组建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对于建筑工程设备维修与保养的过程过于形式化,维修保养没有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出现了设备局部过度维修保养、产生了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2.2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人员自身的水平有限
在对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时,一些维修人员自身水平有限,对于建筑工程机械的工作原理不清楚,维修技能达不到要求,并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出设备出现故障的部位或者原因,而是采取一味的对机械拆装,不但原有的机械故障不能解除,还会增加新的机械故障,给建筑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2.3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尚未形成持续有效的机制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缺乏持续有效的机制,没有从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进行保障。建筑工程机械设备自身老化与施工需要更加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两者出现冲突。同时建筑工程人员众多,没有专业化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队伍,难以将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持续进行。
3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对策
3.1提升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人员的素质
建筑工程设备的维修与保养需要一支专业化的队伍,通过人才引进或者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人员的维修与保养的知识与技能培训,提升相关的水平,做到能够及时处理设备的紧急状况。每个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人员要对设备的原理了如指掌,并且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维修保养手册中的基本技能,了解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各个零部件的磨损情况。在设备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维修时,维修人员要严格依照维修说明进行操作,维修资料应随设备保存、调转,为新的设备管理人员提供维修保养经验。
3.2注重创新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设备维修与保养要形成管理系统。在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之前就应该形成一套适合维修与保养的管理系统,全程监控建筑工程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与保养的目标管理,把机械设备的维修按照系别、性能、部位等分纲、列目,实现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尽量延长建筑工程设备使用周期,达到人机合一、机械和技术合一,在管理系统的涵盖下责任分明,以免停机造成建筑工期延误,给建筑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3构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的长效机制
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必须高度重视,从组织、人员、资金等方面构建长期有效机制,根据设备类型制定切实可行的维修与保养制度,制定相应的惩奖措施,同时做到有效地实时动态监控,每日例行巡检,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增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责任心,责任落实到人,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精细化、流程化、规范化,降低设备的维修率,减少维修费用。
4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机械工程设备的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其维修与保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坚持以科学合理指导为方针,引入专业化的设备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等,做到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互相协调,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确保建筑工程如期完成,有效地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焦晓龙.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技术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2).
关键词:建筑机械 设备保养 设备维修
1建筑施工机械保养与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1. 1设备重使用轻保养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 施工现场不少施工人员与指挥人员只一味的追求施工进度, 对设备只注重使用, 而对其维护保养工作不闻不问, 这就造成了操作人员为了完成施工指挥人员指定的工作任务, 没有时间对所操作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的可能, 如此以来, 等到出现问题的时候, 不得不进行大范围修理工作, 不少时候要更换总成, 既浪费大量的时间, 又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设备的修理成本。
1. 2维修基础设施跟不上
有些较先进的设备, 对配件的质量以及燃料、油、液压油的质量要求较高, 一些采购人员业务知识欠缺, 责任心不强, 购置了一些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 使一些较先进的机械设备, 由于使用了劣质配件和劣质油料, 造成机械设备的早期损坏, 降低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或者由于工地现场常是地处穷乡僻壤, 交通不便, 给工程机械维修配件采购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配件订货周期长, 因而延长了设备停机时间, 造成极大损失。
1. 3维修技术力量薄弱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检测技术得不到广泛应用, 对于制造精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和控制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现代设备, 很难凭经验及时发现故障隐患。许多的施工企业都实行二级单位承包制, 设备和维修、技术人员都分散到各施工点, 而各施工点的技术力量、水平参差不齐, 不能及时解决维修疑难问题, 延长了停机时间, 影响了维修质量。
1. 4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 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 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 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 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 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 更有甚者, 不考虑其他设备的整体性能, 采取 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 得过且过, 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 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1. 5设备维修人才建设不全
市场经济时期的施工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 致力于工程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施工不仅要结构合理, 更要有各有所长的各类人才。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都应配备机务管理、工程机械操作、工程机械维修、工程机械设备材料管理等人员。而有些单位为了节约开支, 不顾个人能力, 常常一人兼多职, 比如管理人员兼设备材料管理, 操作人员兼维修人员。由于技术能力不足和精力不够, 这些兼职工作人员常常不能满足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需要。工程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程机械的技术状况、经济性和完好率。目前来说, 大部分施工企业的领导都不是学机械出身的, 他们认为维修技术人员的工作只不过是填填表, 机器坏了换些零件这些简单工作而已, 从而对维修技术人员的重视不够。
2 建筑机械维修保养经济效益分析
评价机械设备的维修质量,重要的经济指标应该是机械的寿命周期费用,即机械设备的原始费用与使用费用的总和。建筑机械设备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可借助维护保养和修理等方法进行多次修复。要想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应从维修和保养两方面考虑如何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应建立施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适时修理,用项目修理来代替大修。
2.1改善设备维修体制,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效率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按需修理是现代化维修方式的主流。设备维修是对故障设备进行修理,以恢复设备正常功能的过程。设备维修分为事后维修,预防维修和状态维修等维修方式。
2.2与定期维修比较,状态维修是一种更科学、更合理的维修方式,它既能保障设备的良好技术性能和技术状态,又避免了维修过剩和维修不足,使经济效益到最优。大力推行状态监测管理,执行以“八定”(定人、定点、定量、定周期、定标准、定表格、定记录、定流程)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点检制度,并依据点检记录和看、听、触等手段,以及其它各种检测、测量、监视仪器和仪表所提供的技术数据,同时考虑设备的运行环境条件及运行历史,对设备的现状做出评估或故障诊断.以确定下次维修的内容、方法和时间,逐渐、自然地实现了设备维修方式由定期维修向状态维修的过渡与转换。在推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同时,在施工现场推行以“定点、定质、定量、定期、定人”为内容的“五定”管理,实行标准化作业,大大改进了设备的运行状态,为实行设备的状态维修创造了条件。
2.3根据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在对设备进行维修的同时,适时地进行设备的局部技术改造和更新,可以花费较少的资金,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我国众多施工企业中,有相当数量的设备存在陈旧、老化,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但由于受资金限制,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故采用状态维修与技术改造和局部更新相结合的方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
2.4现在我国的许多大专院校已开发出多种施工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特别是基于网络平台的机械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实现了异地信息传输,使施工企业与维修人员、专家、及生产厂家可直接进行信息交流,使生产厂家根据有关信息进行技术改造,施工企业利用有关信息判定设备技术状况,适时修理,提高工程机械使用的可靠性。在修理上,项目修理更符合设备的磨损规律。应大力提倡代替设备的大修。因为施工机械是由许多部件组成的,例如工程机械就有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车桥或终传动等部件,各部件的材质、工作性质、上作环境不同,其磨损就不同,零件失效的时间和部件出现故障的时间就是分散的,所以不能同时进行大修,否则就造成了浪费。而项目修理是针对各个部件进行修理,克服了上述缺点,具有针对性强、停机时间短、修复快、省工、省料、费用低等优点。特别是一些在生产中处于关键地位、不允许停机较长时间的设备更应采用项日修理。
3 维修保养要求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间隔期,作业项目和要求依据《机械使用说明书》和《建筑机械
技术保养规程》执行。机械设备大修(项修)送修标志及修理技术鉴定。
3.1机械的主要总成达到下列各种损坏标志的一项时,该总成即需进行大修(即项修),机械的多数总成达到大修送修标志时,该机械需进行大修。
3.2发动机大修的标志。(1)动力性能显著降低,经调整后仍运行无力,需减少载荷,轮式机械较正常情况要挂低一个档,其它机械比额定载荷减少15% 以上,燃油消耗率显著增加,怠速运转不稳定或达不到最低转速。(2)气缸内壁磨损, 其不圆度及不圆柱度超过使用极限,以致气缸压力下降,在热车时测量各缸的压缩压力为标准压力的60% 以下。(3)机油消耗量显著增加,压力下降。其没有外漏的情况下,其最后运转100h 的机油添加量(不包括更换机油数量),超过定额100% 以上;运转中曲轴箱通气管口或机油注入口大量冒烟;机油压力降到最低使用限度。第三、在热车运转时,连续发生较严重的敲击声。
3.3电动机、发电机大修的标志。线圈烧损、断路、短路。分绕组各接头处有烧焦脱焊现象,或测量绝缘电阻不符合规定;转子轴有弯曲、松动、裂纹,轴头磨损逾限,滑环整流子烧损、磨蚀到极限,绝缘不良,铁芯嵌线槽内绝缘有枯焦脱出现象, 以及炭刷架破损变形, 需彻底整修。
3.4空气压缩机大修的标志。风量、风压显著降低,在各阀及调节器等有关部分调整后仍达不到额定能力,排气量比额定减少25%;在没有外漏的情况下,机油消耗量增大,排气口有严重喷油现象。最后运转30h 内的机油添加量(不包括更换机油的数量) 超过定额100%;在热车运转时,连续发生较严重的敲击声;气缸内壁磨损,其不圆度及不圆柱度超过使用限度;变速器、差速器、减速器大修的标志;壳体破裂,需拆下解体焊补或换新;各轴承座孔磨损,需彻底修整;齿轮及轴磨损松旷,运转时有振动或跳档现象及不正常响声;锥形齿轮磨损,间隙过大,无法调整;转向桥、驱动桥大修的标志;工字梁及转向节断裂变形,需更换或修整;转向机构的蜗轮、蜗杆及各连接件磨损,调整无效;转向驱动桥的桥壳破裂或减速、差速齿轮、万向节及半轴花键磨损松旷,需彻底修整;驱动桥变形或桥壳破裂,需修整或更换。
4 维修保养计划
维修保养计划的编制,应根据每台机械设备已运转台时,依据维修保养间隔时间确定每台机械设备下一季度应进行的维修保养级别和日程,经主管领导审定后下达执行,并存档备查。
为保证维修保养计划的按时进行,施工单位应确保维修保养计划实施所需用的作业时间,设备管理部门应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确保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对因生产任务原因要提前或延期执行维修保养工作时,须经单位主管人员同意,但延期时间不应超过规定间隔期的10%。项修由单位主管人员审批后执行;小修由设备管理部门自行安排执行。委托外单位承修的机械,由设备管理部门选择具有维修资质的单位维修,并签订修理合同,合同内容应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5 维修保养质量
质量检验的基本依据是:《机械使用说明书》、《机械修理手册》、《机械配件目录》、《机
械修理工艺规范》、《机械修理技术标准》、《建筑机械技术试验规程》(JGJ34-86)。
检验分类:进厂检查,解体检验、过程检验、竣工验收。
质量等级:优良――修理工艺符合“修理规范”,技术性能符合生产和安全要求。合格――返工后技术性能符合生产和安全要求。机械(总成)大修质保期限:自出厂之日起, 机动车辆(不含厂内机动翻斗车) 行驶5000km 或时间不超过3 个月。其它机械运转300 台时,质保范围:
(1)发动机总成:发动机走热时,油路、电路及气门间隙调整后运转正常,无拉缸现象,活塞、活塞销、曲轴、连杆轴承等无异常响声,气缸压力、机油压力、冷却水温度正常,无漏油、漏水、排气烟色正常。
(2)离合器总成:分离与接合正常,不发抖、不打滑、工作可靠无杂声。
(3)齿轮箱总成:运转时无杂声,各部轴承无过热现象,变速箱无自动跳档、脱档现象,调档换档无困难。
(4)操纵机构、制动系统:工作可靠,无卡涩或漏油、漏气现象,各部安全装置,各种仪表指示正常。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设备维护的基础工作,为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水平应使维护工作基本做到三化,即规范化、工艺化、制度化。规范化就是使维护内容统一,哪些部位该清洗、哪些零件该调整、哪些装置该检查,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维修保养规范进行。工艺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制订各项维护工艺规程,按规程进行维护。制度化就是根据不同设备不同工作条件,规定不同维护周期和维护时间,并严格执行。
对设备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要制定工作定额和物资消耗定额,并按定额进行考核,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工作应纳入机组承包责任制的考核内容。设备的维护保养内容一般包括日常维护、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和设备性能检测,设备和冷却系统维护也是设备维护保养的一个重要内容。
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维护规程进行。设备维护规程是对设备日常维护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坚持执行设备维护规程,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安全、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设备达到整齐、清洁、坚固、、防腐、安全等采用的作业内容、作业方法、使用的工器具及材料、达到的标准及注意事项;日常检查维护及定期检查的部位、方法和标准;检查和评定操作人员维护设备的程度,内容和方法等。
设备的三级保养制是车辆设备主要的保养制度。是设备维修管理的重心由修理向保养的转变,反映了设备维修管理的进步和以预防为主的维修管理方针。
三级保养制内容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级保养。三级保养制是以操作者为主对设备进行以保为主、保修并重的强制性维修制度。三级保养制是依靠职工、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操作人员和维修保养人员全员参与,具体工作和设备管理相结合,搞好设备维护保养的有效办法。
设备的区域维护是根据项目生产中设备分布的具体情况而采用的维修管理办法。维修人员承担一定生产区域内的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与设备操作人员共同做好巡回检查、定期维护、计划修理及故障排除等工作,并负责完成管区内的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等考核指标。区域维修责任制是加强设备维修为生产服务、调动维修人员积极性和使设备操作人员主动关心设备保养和维修工作的有效方法。
车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由于输入能量而运转,产生磨擦、振动、疲劳,致使相对运动的零部件实体产生磨损,这种有形磨损即称为使用磨损。使用磨损一般表现为:设备零部件尺寸、几何形状改变,设备零部件之间公差配合性质改变,导致工作精度和性能下降,甚至零件损坏,引起相关其它零部件损坏而导致事故。
影响使用磨损程度的主要因素有:设备的质量、负荷程度、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维护修理质量与周期等。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或适应性措施,如对操作人员实行设备操作使用技术培训交底制度,使操作人员对生产要求、场地环境、气候等生产要素有详细的了解,对使用的设备有基本具体的理解,确保车辆使用和操作的规范化和技术化。以防止降低车辆的使用性能,缩短使用寿命,甚至酿成事故。当车辆设备必须送修时,绝不能允许带病作业,但是在没有场地、设备等必要的条件下,切勿勉强拆修,以切实保证修理质量。拆装要按使用说明书和一定的工艺程序,使用专用工具进行,在拆装前后,零件要摆放整齐,严防磕碰和日晒雨淋。按目前生产的特点,车辆维修工作可分为故障前的预防性维修和故障后的排障性维修。预防性维修是一种为防止车辆发生故障而进行的定期检修业务,定期检查和维修保养,以查明和消除隐患,故障后的排障维修是在设备出现故障后进行的有针对性的修理。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克服“重生产轻维修保养”的错误观念,坚持预防性维修在车辆维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降低生产过程中车辆设备的故障率,减少维修费用,提高维修保养的可靠性和劳动生产率,增强维修工作的主动性。无论是预防性维修还是排障性维修,首先要对车辆的机况作出准确的诊断。来判定车辆内部的状况,预防事故的发生,预测机器及其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这有利于车辆的预防性维修和进行有针对性的项修,早期发现故障隐患,减少对车辆零部件的错误拆卸,提高维修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使用先进的诊断技术,来判定车辆的工作状态,应作为今后维修工作的发展方向。
设备的价值主要就体现在其使用阶段,设备只有顺利的运转,才能发挥其价值。生产现场要为设备操作和维修保养创造良好工作条件,排除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不利因素。设备使用时,除了要按照设备使用管理规定进行合理使用外,同时也要注意与车辆运行相关产品的管理工作,例如重视油、柴油的质量,选择适用于本车辆设备的、保质期内的优质油、柴油,能使车辆设备更加平稳、准确、灵敏、可靠地运行,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在生产现场的设备管理过程中,一般将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视为独立的过程,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负责管理。这样虽然有利于责任的明确,但也在无形之中切断了相互交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车辆设备的现场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证设备的操作,保养,维修各环节的协调,有序的沟通。避免消耗。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设备使用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发生故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有些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操作技术水平低,不具备预防事故和排除故障的能力,以致故障发生后,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通过与设备操作人员交流设备操作的过程,维修人员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出问题所在,提高维修效率和准确性;在与维修人员的交流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避免犯相同的操作错误,降低因操作不当
下转第042页
上接第028页
而造成的车辆故障,同时能逐渐掌握一些车辆设备的养护和维修方面的技能,进行简单的设备维修工作。
关键字:机械设备、现状、管理、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U673.3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在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对工程的正常施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建筑施工正常进行的基本手段,特别是重要的大型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的工程的施工进度。因此必须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维修的工作,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使施工机械发挥最大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使机械设备的使用达到最优的效益。
一、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现状
1.缺乏定期保养制度
对机械设备实行定期保养是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率的关键,但不少施工单位一到工期紧,任务重时忽视保养工作,认为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没有故障,无需停下来保养,直到设备出现大的故障,甚至发生事故时,才进行维修。忽略了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而操作人员往往只注重机械的使用而忽略了机械的维修,且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这样导致有些设备经常出现问题,故障率增加,不但影响了施工进度与质量,也增加了机械设备维修费用和运转费用,降低了机械设备安全性与使用寿命,增加了施工成本。
2、设备检修制度执行不力,维修滞后
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重使用、轻管理,未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及时提早发现问题,导致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导致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对于工程中使用的大型的、起主要作用的机械设备如出现故障,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情况严重的造成误工,增加施工成本。
3、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施工设备租赁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部门配合不够紧密。管理人员执行管理制度,尤其是机械设备的强制性保养制度不严,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忽视设备维修计划的落实和修理的质量,现场机械设备管理故障的技术分析判断和处置能力还未与设备及其管理的变化相适应。机械设备管理涉及到使用单位(项目)的机械、物资、劳务、财务等部门,管理环节多,相关的管理制度还未健全或不配套,相关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还未及时跟上。
4、缺乏足够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因此也就影响了正常的施工。在施工当中,一般工程项目面比较广,并且人员的调动与机械设备也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没有目的性的精简管理人员与机械设备,从而导致在具体操作与管理层之间出现脱节的现象,致使在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的减弱,使机械设备的管理未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在施工单位中并没有形成严格完整的管理制度,造成施工机械设备在管理上的混乱,也影响了正常的工程施工。
5 、不注重机械设备的正常更新
在施工单位中没有注重机械设备所需的正常更新工作,从而出现施工效率降低等情况。当前,在一部分施工单位中所存在的机械设备的老化,存在的故障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对机械设备更新的比较缓慢。负责机械的管理人员只看重眼前的经济利益,导致了施工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率有所增加,这样不仅在安全方面给施工人员造成一定的威胁,并且在施工效率方面也会有所降低,增加了整体的施工成本,减少了工程效益。
二、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针对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保养维修的现状以及目前施工企业的情况,应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管理。
1、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
提高认识,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使设备维修保养常态化。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施工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更加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
2、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定期维修制度
制定、完善机械设备的管理措施,要建立健全维修制度并合理确定维修保养周期,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修、保养、检查制。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定期维修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
3、坚持设备检查制度
坚持机械设备检查制度,做到防患未然。检查是保证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对机械设备实施预防维修,避免设备事故的发生,把机械设备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的必要手段,减少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使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重视老旧设备的更新,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单位应重视机械设备所需的正常更新工作,提高施工效率,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正确选择好施工机械并及时更新旧有设备,降低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施工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同时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确保工程正常有序的进行,并降低机械设备的维修费用。
5、加强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6、合理配置施工机械,提高设备利用率
现场设备配置要科学合理,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满足工程的需要,要根据工程进度适时组织设备进出场,提高设备利用率,有效避免设备盲目进场而出现闲置的现象,尽量使施工机械使用达到科学合理。
三、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经济效益
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损伤,有利于工程的正常进行,避免出现因设备频繁维修而影响工程施工的情况发生,同时降低维修费用,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经常性的检查与保养能提前发现机械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提前预防,并制定好应对措施,减少因故障设备维修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定期的保养延长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排除了安全隐患,不仅能获得巨大经济效益,而且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
结束语:
对于现代建筑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仅要有高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而且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机械的维修保养是提高效率额保障,然而,维修保养费用是机械设备使用中的重大开支项目。企业要积极完善维修保养制度,要采用先进的维修体制和手段,确定维修保养周期,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不仅对机械本身节约经费,降低消耗,而且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意外损耗,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
参考文献:
张桂文;机械设备预防性维护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9期
敖建东;浅谈工程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
关键词: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制度;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02
随着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尖端、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被不断引进,在医院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仪器设备在医院总资产中的比重以及医疗仪器设备创造的经济效益在医院总体经效益中的比重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提高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的开机率和使用率,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医疗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1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修制度
为了理顺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秩序,使医院现有的仪器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使用效益,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特制定本规定。
我院国有资产管理处仪器设备科承担全院教学、科研、行政办公仪器设备的维修工作。对于设备的保养及维护、维修工作规定如下:
(1)仪器设备的保养:医院各实验室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其他仪器设备使用人员,要认真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工作,掌握操作规程,熟悉其操作方法及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要请维修人员配合指导解决,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2)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后,使用部门的仪器设备负责人要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注明故障发生的时间、原因、故障现象或部位。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签字后,报仪器维修室。
(3)仪器维修室在接到维修申请后,应及时派维修人员到现场,首先鉴定仪器的故障是否是由于使用不当,或违反操作规程等人为原因造成的,分清责任后,进行维修。仪器设备恢复正常使用后,使用人员要验收签字。如因仪器使用人员未按操作规程进行,至使仪器发生故障或因非正常使用造成损坏的,应追究其相应责任并由责任人履行赔偿手续。
(4)仪器维修人员接到维修申请单后,要及时给予维修;暂时不能修复的,应向使用部门说明原因,并及时向仪器维修室主任汇报;需外请人员维修或送外单位维修的,必须经维修人员鉴定后请示仪器维修室主任同意并报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批准后方可实施。各设备使用部门无权自行决定进行外修。
(5)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而国内现有检测手段、监测仪器不能检修或因资金缺乏等原因不能维修的,要及时向院长汇报,按有关部门要求处理。
(6)对于申请报废的仪器设备,应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经鉴定确认无修复可能或无使用价值的,方可向医院申请报废处理。
2 维护与保养的内容
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应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维护保养制度、规程的制定和落实,并结合科学的、规范的操作方法,实现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规范化。
2.1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编制切实可行的维护保养规程
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医疗仪器设备质量控制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备件资料保管制度,值班制度,各级岗位责任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等。编制包括维护保养设备的种类、设备维护周期、维护保养的项目、具体操作方法、注事项等相关规程。
2.2 制定详细的、有秩序的维护与保养计划
根据计划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计划中应包括:具体时间安排、应维护保养的设备、应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的人员等。具体内容包含:对设备的外部除尘、加油、紧固及内部清洁、局部检查等维护保养。对于定期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应对设备的主机部分或辅助部件进行检查,必要时更换易损部件,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对于精密度要求高的设备应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工具等,以确保设备的精度,同时减少由于设备的误差造成的医疗纠纷。
2.3 做好维护与保养记录
设置相应的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情况记录本,认真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情况简述、更换配件情况等。通过查看记录可以了解使用科室对维修服务情况的满意度。根据维保情况记录表的内容,分析设备是由于主机故障还是辅助设备故障,追踪设备的故障和维修情况,动态掌握和分析设备故障的原因,了解配件的更换情况和金额。
2.4 重视具体保养方法
建立和完善科室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网络:每个科室指定设备专管人员,承担科室的设备维修保养,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全院医疗设备维修、保养档案,记忆仪器保养及维修的内容和次数,档案到机。对光学仪器的光通道要做防尘、除污及除霉点;对电子线路板除尘;对碳刷电机部分除碳粉;光电检测部分除尘、除污;机械和传动部分清除锈迹污物和上油;另外还要检查接地线是否接地良好等。通过维护保养,把一些故障排除在萌芽状态,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2.5 维修保养和日常考核挂钩
奖勤罚懒:如一台设备,开机率、使用率极低,则维修费用必然就少,若是闲置设备则维修费用一般为零;而同样的,一台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的CT,尽管可能维修费用很高,但前者产生效益极低甚至于不产生效益,而后者为医院带来可观的效益,当然应该罚前者、奖后者,这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将日常设备的考核和维修费用挂钩,才可能正确评估维修费用的增长情况。
2.6 增强进口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意识
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大一部分都是依靠先进的、大型的医疗设备。因此,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促使其得到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进口的医疗设备结构比较复杂,具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图像化、集成化、网络化和微量化等特点,要求维修人员拓宽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不断的更新操作技巧[5]。对医疗设备不仅要掌握维修技巧,同时还要做好平时的维护和保养。日常要注意工作的环境、温度、湿度、灰尘、通风等状况,严密监测设备的放置,如果不能满足设备的工作要求,必须要采取停机的方法进行保护,检查其外观、配件、功能、性能等,是否有出现异常现象,人员的操作是否规范等[6-7]。这样维修人员就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出故障的出处,及时的维修能降低故障的发生率,提高设备的使用年限。平时还要注意对设备进行除尘、、紧固等处理,定期更换易损伤的配件,避免到损伤的时候再来更换,而对诊治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对厂家提供的设备图纸和软件程序等做好整理、收集和备份,尽可能的延长厂商对设备的为修时间,为医院有效降低设备维护的费用。
3 讨论
3.1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的必要性[1]
一直以来,许多医院对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还停留在传统的、片面的设备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缺乏留意观察设备日常的运行状态,缺乏预先主动、充分地了解设备的性能,缺乏预防性维修的意识和方法。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可以减少维修中消耗的人力物力,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是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提高开机率的重要措施。
3.1.1 维护保养是提高仪器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医院设备科医工科部门要做好计划,根据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制度,有计划、有方法,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性维护保养,每年1~2次对贵重设备进行大型检修。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查设备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防尘等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设备的安全性能等,并要做好记录。
3.1.2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设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在加快,医院对于设备的投入必然要求其缩短回报期,才能更好、更快地创造经济效益。因此这就要求购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正确处理好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改变以往只修不养或重修轻养的观念,注重预防性维修,可以有效地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
3.1.3 做好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可以提高医院的效益
任何一家医院,其医疗仪器设备占全院固定资产中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因此,给医院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医疗卫生诊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和诊疗工具,同时也是医院产生医疗信息的主要来源。我院28台单价在5万元以上的医疗仪器设备,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设备有12台。其中,年纯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有6台,如DR设备、螺旋CT、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从对以上医疗仪器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的情况来看,对于能带来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设备,做好维护和保养工作,可以减少突发故障、无故停机等现象,提高医疗仪器设备使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益[2]。
3.2 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趋势
3.2.1 维护与保养的社会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仪器设备电子集成化的程度越来越多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同时为了提高竞争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各种高端的、先进的进口设备在医院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加上现在的医疗仪器设备厂家对设备的维修技术和维修资料进行垄断,使得医院难以靠本单位的维修力量做好技术支持,因此今后的趋势要求医院要逐步、充分地利用社会及当前市场上的技术力量,利用国内外生产厂家及公司的售后服务做好维修保障工作,在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工作中引入社会化服务力量,提高设备维护保养效率。
3.2.2 与科室的成本效益挂钩
将设备的维修费用与科室成本核算挂钩,促使使用科室不仅重视设备平时的维护保养,还要求对设备的操作规范、熟练,减少因医疗仪器设备突发故障需大型维修更换配件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等。
3.2.3 利用计算机技术,动态跟踪设备的运行情况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地适用于医疗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过程。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设定各种医疗仪器设备的技术参数。根据技术参数的变化,维护保养人员可以动态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分析技术参数的变化与设备故障的关系,预先了解设备的故障情况,进行预防性的维护和保养。
4 结论
正确处理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与维修的关系,改变故障发生后的被动维修为主动的预防性维护保养,要求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树立以预防性维护保养为主的意识和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做好日常的维护与保养工作,对大型贵重设备定期进行检修,使医疗仪器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的技术状态。维护与保养是提高医疗仪器设备完好率、开机率和使用率的有效手段。做好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医疗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率。注重维护保养制度、规程的制定和落实,实现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化、常规化和规范化。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医护人员在使用仪器设备时,要做到操作规范、科学、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医疗仪器设备故障的发生,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施工;机械设备;保养;成本管理
0前言
当前机械设备的总成本在整个公路施工工程成本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公路路面施工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成本占据全部的工程造价约30%,当中的维修保养费用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保养好了,故障率低了,维修的成本也就随之减少了。因此,强化工程机械设备在公路施工生产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有效控制施工工程机械的维修保养成本,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工程机械的经济效益,是当今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共同关心、关注的话题。
1.影响工程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成本的因素
(1)认识不足,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路工程施工也进入了市场竞争的行列,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成为施工生产中的常见的难题,而机务管理的计划时代已逐步转变为按需进行,这就导致我们的管理者淡忘了机务管理的真正含义和重要性,出现管理松懈、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差的状况,对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状况、性能不了解,盲目使用,不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制定高效、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致使出现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维修费用超额,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
(2)工程机械设备选型盲目追求价格最低化。机械设备选型是指购置机械设备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以及可行性、维修性、操作性和能源供应等要求,进行调查和分析比较,以确定设备的优化方案。
由于前面所述现今工程施工资金紧、任务重、工期短是制约施工常见难题,导致我们的管理者在自有工程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采取购置或租赁方式以解决施工,而在进行工程机械购置时又不完全遵循工程机械选型原则,一味的追求只要满足施工要求,价格最低即为最好,忽略了其他要素,形成机械保修期已过,发生故障率高、维修率高、配件供应不及时、售后不及时等现象,造成工程机械性能下降,直接增加了工程机械维修保养成本,更严重的造成工程机械无法在下一个工程施工中满足施工要求,直接淘汰,增加工程成本。
(3)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现今我们诸多施工企业在设备管理中常常是“重使用轻保养”,虽然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却忽视了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对人的活动的制约性,没有明确落实到人。操作人员只是注重使用,对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另外,在工程机械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许多维修人员责任心不强,应付差事,从而造成设备故障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当出现问题时,操作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也增加了维修、运转的费用,致使工程机械的使用寿命缩短,安全性降低。
(4)使用不规范,加速机械设备磨损老化。由于企业发展,大量的新鲜血液补充到了企业中,可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却存在断层,主要原因是新进入企业的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好高骛远,对机械设备操作管理从思想上存在无前途的概念,导致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特别是在人员不足时,为了工程施工临时聘用一些技术素质差的操作人员,这就造成由于对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的使用知识所知不足,不注重具体的施工条件和作业方法,在项目领导一味追求工期、进度的管理下使工程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超负荷或带病作业状态(甚至违章操作),从而加速了工程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工程项目结束后盲目退场,机械设备得不到按规定进行的认真保养、维护和修理,被调配到新的工程项目后,出现故障,又开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模式。
这样直接导致恶性循环,在保证机械设备性能上既花费了较大的精力,又付出了高额的修理费用,严重的延误了正常的施工工期。
(5)资金短缺,工程机械设备更新换代慢。工程任务紧,资金短缺已是每个公路施工企业均面临的困扰,这就造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慢,报废的工程机械设备和破旧的工程机械设备仍出现在我们的工程项目上继续使用,使得其故障率大大增加,维修成本不断上升,形成“弃之可惜,用之太贵”的尴尬局面。
关键词:油田 车辆设备 维护管理
维修是恢复油田车辆设备技术性能、延长机械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当前油田车辆维修中存在着诸多技术问题,导致机械维修质量不高,装备可靠性差,使油田的开发建设蒙受损失,甚至发生重大工程机械事故。笔者针对工程机械维修工作中遇到的常见技术问题做简要分析,旨在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一、油田车辆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判断分析故障,盲目大拆大卸的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一些维修人员对工程机械结构、原理不清楚,不认真分析故障原因,不能准确判断故障部位,凭着“大概、差不多”的思想盲目对机械大拆大卸,结果不但原故障未排除,而且由于维修技能和工艺较差,又出现新的问题。
2.盲目更换零部件,一味“换件修理”的现象严重
工程机械故障的判断和排除相对困难一些,有些维修人员一贯采用换件试验的方法,不论大件小件,只要认为可能是导致故障的零部件,一个一个更换试验,结果非但故障没排除,且把不该更换的零部件随意更换了,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即使可修复,维修人员却要求用户更换新件,一味采取“换件修理”的方法,造成严重的浪费。上述盲目换件试验和一味更换可修复零件的做法在一些修理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3.不检查新件质量,装配后出现故障的问题比较常见
在更换配件前,有些维修人员对新配件不做技术检查,拿来后直接安装到工程机械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一些配件由于库存时间过长,性能发生变化,如不经检测,装配后常常引起故障的发生。因此,在更换新配件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检查测试,检测包括外观及性能测试,确保新配件无故障,杜绝其引起的不必要麻烦。
4.不注意配件型号,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较普遍
在维修工程机械时,配件代用或错用的现象仍然较普遍,有些配件应急代用是可行的,但长时间使用却有害无益,影响机械的安全和技术性能。有些维修人员对机械结构、原理了解较少,很多零配件型号不符,但却认为只要能装上就行,不考虑能否发挥机械的技术性能。因此在维修工程机械时,应尽量使用原装型号的配件,不可用其它型号配件代用,更不能错用。
5. 维修方法不正规,“治标不治本”仍是一些维修单位惯用的手段
在维修工程机械时,一些维修人员不采取正确的维修方法,认为应急措施是万能的,以“应急”代“维修”,“治标不治本”的现象还很多。如经常遇到的“以焊代修”,就是一例,一些部件本可进行修理,但有些维修人员图省事,却常采用“焊死”的方法。这些不正规的维修方法只能应急,却不可长期使用,必须从根本上查出故障原因,采取正规的维修方法排除故障,应引起维修人员的注意。
6.不注意检测零部件配合间隙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数不少柴油机活塞与缸套配合间隙、活塞环“三隙”、活塞顶隙、气门间隙、柱塞余隙、制动蹄片间隙、主从动齿轮啮合间隙、轴承轴向和径向间隙、气门杆与气门导管配合间隙等,各类机型都有严格的要求,在维修时必须进行测量,对不符合间隙要求的零部件要进行调整或更换。实际维修工作中,不测量配合间隙而盲目装配零部件的现象为数不少,导致轴承早期磨损或烧蚀、柴油机烧机油、起动困难或爆燃、活塞环折断、机件撞击、漏油、漏气等故障,有时甚至会因零部件配合间隙不当,导致机械严重损坏事故的发生。
二、油田车辆维修养护中的注意事项
1.做好维修保养计划和预算
根据“预防为主、强制维护”的原则,油田所有车辆在计划期内保养、修理的次数和时间间隔,按照车辆计划行驶的里程数,结合各车型的维护保养规范加以确定。车辆大修或总成大修的预定日期根据车辆已行驶公里数、大修间隔里程定额、计划期内总行驶里程加以确定。《车辆维修保养计划》由各公司车管员负责编制,以月度为单位。每月25号前做出下一月度的计划,并上报分公司、油田车管部进行审核。每年的12月15号前做出下一年度的计划,并上报分公司、油田车管部进行审核;车辆维修保养预算。根据维修保养计划,按照各区域的各级维修、保养的费用标准,计算出下一月(年)度车辆维修保养预算。《车辆维修保养预算表》由各公司车管员负责编制,以年/月度为单位。
2.出现故障要仔细检测
当机械出现故障后,要通过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如无检测设备,可通过“问、看、查、试”等传统的故障判断方法和手段,结合工程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定最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位。在判定工程机械故障时,一般常用“排除法”和“比较法”,按照从简单到复杂、先外表后内部、先总成再部件的顺序进行,切忌“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大拆大卸”。对于油田车辆设备在维修时,应根据故障现象认真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及部位,对能修复的零部件要采取修理的方法恢复技术性能,杜绝盲目更换零部件的做法。
3.注重对维修人员维修检测方法的培养
汽车性能的维修检测方法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和驾驶维修经验,更需要维修者具备超强的技术才能、技术力量和实际操作经验。因此,要对油田汽车检测人员进行汽车检测专业的维修与检测课程的教育,应注重技术的应用、知识的拓展、维修设备的更新与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切实加强动手能力、实际经验和维修平台的综合教育,使他们能够系统地掌握维修方法。
4.油田车辆设备维修要以预防维修为主
计划维修作为一种预防性维修制度,在油田普遍推广使用,对保证车辆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取得了较好效果。计划维修方式一方面可以及时地恢复车辆设备的工作能力,预防可能发生的事故;另一方面,可以事先安排好设备的使用和检修时间,准备好维修所需的人、财、物等;同时也可以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了维修质量。
5.引入先进的车辆设备诊断技术提高维修质量
要引进一批先进的车辆检修设备投入运用,这些设备带有先进的设备自我诊断软件,例如安全监控系统,洗车机,轮对踏面诊断系统等,与传统检查相比,设备诊断不再依靠由依靠人员的感官判断,而是大量采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仪表,在设备运转中由电子仪器或时时监控软件显示,可以对整套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设备状态监测维修是根据设备的日常监测、状态监测和诊断提供的信息,来判断设备的劣化程度,有计划地进行适当的维修。设备状态维修应该是设备维修方式中效率最高的一种方式。采用设备状态维修可以及时掌握故障隐患并及时消除,从而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高设备维修工作质量和节省各种费用,提高总体效益。
总之,注意了上述问题,油田车辆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就一定能上一个大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赵春燕.浅谈现代汽车故障自诊技术[J].汽车与配件.2010.5
关键词:乐广高速第T10合同段;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U262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中机械化设备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机械化设备及数量都在量上有了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的解决了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的维修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如何减少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表现形式
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形式有以下几种:(1)性能异常。性能异常是指由于受到运行环境和长期使用带来的老化影响,机械设备常会出现动力性能变差、最高转速下降、油耗量增加、产生振动和噪音、难以操作等性能异常故障。这是由于机械设备运行时间较长,内部元件损坏或者老化导致的。(2)外部故障。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常会出现位移、歪斜或者倾斜、部件偏移等现象,影响其正常运行。设备受到外力作用产生的可以明显观察到的外部故障,是在较复杂作业环境中运行的机械设备常会出现的故障。(3)噪音。机械设备产生噪音是出现故障的一大表现。一般情况下,响声较沉闷且机械设备出现一定的振动现象时,可以预见设备内部出现了较大故障,需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进行检修。机械设备产生响声的原因有很多,要根据情况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专业的检查。(4)产生异味。机械设备内部的一些非金属材料出现脱落或者受到内部温度过高的影响,会产生焦臭味。如非金属材料受到机械设备摩擦、导线的绝缘层被烧坏、机油泄漏等,都会导致机械设备出现异味。(5)温度过高和漏油故障。温度过高一般由两种原因导致,一是机械设备长期高负载运行;二是机械设备内部的电气系统或其他机构出现故障,导致更多热量产生。漏油也是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形式之一,大多是由于机械设备的油液密封部分出现破损,致使机油、油、制冷剂等油液泄漏。
2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
2.1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指在被检查的机械设备不被损坏的基础上,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由于故障的出现所带来的变化,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无损检测不以损坏机械为前提,这是其一大优点。目前,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和磁力检测等。无损检测对于改进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和提高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2振动检测技术。
振动检测技术指利用正常运行的机械设备与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之间动态频率如振型、传递函数等的不同,来判断机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技术。对处于生产运行中的机械设备,可以利用其在运行中产生的动态振动信号对其实现不停机条件下的故障检测和诊断;对于静止的设备,可以通过对其施加人工激励,根据设备对人工激励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存在损伤故障。振动检测技术的准确性高,各种检测设备完善,在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中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方式。但振动检测对技术人员和诊断设备的要求较高,涉及的知识很多。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振动检测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和便于操作的方向发展。
2.3温度检测技术。
温度检测技术温度是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的一个突出的表现,通过温度所传达的信息也可以用来对机械设备故障进行检测。温度检测技术一般包含非接触式测温和接触式测温两种。对于机械设备中难以到达和存在危险的部位,常采取非接触式测温,例如旋转部位的温度测量;对于需要连续检测的一般性设备部位,常采取接触式测温,如测量设备轴承的温度。利用温度检测技术进行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简单易行.且结果也较为明显,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对机械设备的故障做出分析和判断。
2.4铁谱分析检测技术。
这是一种通过对机械设备油中的磨损颗粒进行检测,以在不解体机械设备的前提下对故障进行诊断的技术。铁谱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油液分析和磨损颗粒分析两个部分。相比其他的机械设备故障检测技术,铁谱分析检测技术效率较高,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前期发现,其在液压设备等的故障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铁谱分析技术对设备和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容易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3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3.1实行机械设备的强制保养。
强制保养是指对保养进行硬性的规定,必须安排专人,按时按标准完成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对此,要提高管理者和设备保养技术人员的设备管理意识,明确设备保养的目标和责任。对机械设备故障不够重视,只注重完成眼前的生产计划,不在机械设备故障的早期对其进行处理,必然会导致设备内部磨损加重、部件寿命缩短、材料消耗增加,直至造成设备停机,生产完全无法进行,甚至带来更大的安全事故。建立机械设备的强制保养制度,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
3.2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
机械设备中的一些设备具有一定危险性,一旦出现故障会对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于这些特种设备要加强检查维修,制定定期和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故障,以防引起更大的损失。
3.3建立维修保养制度。
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定期、定班和巡回保养维修制度。按照各级保养维护章程进行维修工作,低级的保养由机械操作人员负责进行,高级的保养维修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实时收集机械设备的运行数据,再利用概率统计法、模糊理论等对故障出现的规律进行统计,从而计算出合理的维修保养周期,预防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
3.4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的管理。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复杂,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和出现的故障类型进行科学的选择,这就需要企业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专业的维修保养队伍,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作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主力,注重装配工艺,优化维修工艺;其次,要加强与机械设备厂家的合作,建立协作关系,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要求厂家进行专业的检测维护;最后,要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手册进行保养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维修技术标准的执行,以实现维修保养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3.5合理选择维修方式。
从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分析可以得知,故障一般包括具有规律性的磨损故障和具有突发性的随机故障,对于不同故障的检测和维护,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规律性的磨损故障一般是由机械设备部件长期运行带来的磨损、老化失效所导致的,可以对其磨损、老化的规律进行观察和记录,适合采用状态检查法来检测其发展的程度,从而对故障做出预防;对于偶发性的随机故障,其发生概率与时间没有关系,一般出现在机械设备重点零部件上,要严格按照使用规则和期限,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以降低随机故障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机械设备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做好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护工作是保证生产安全、高效进行的基础。机械设备的结构复杂,涉及的技术种类较多,对于其出现的故障,要选择合理的诊断技术来确定故障原因,并利用合理的维修技术恢复其运行。
参考文献:
[1]崔彦平,傅其凤,葛杏卫,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发展历程及展望[J].河北工业科技,2010(4)
关键词: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维修
中图分类号: TE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在企业中机械化设备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企业的机械化设备及数量都在量上有了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效的解决了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的维修成本也在不断的增加,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如何减少机械设备的故障率,提高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1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表现形式
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形式有以下几种:(1)性能异常。性能异常是指由于受到运行环境和长期使用带来的老化影响,机械设备常会出现动力性能变差、最高转速下降、油耗量增加、产生振动和噪音、难以操作等性能异常故障。这是由于机械设备运行时间较长,内部元件损坏或者老化导致的。(2)外部故障。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常会出现位移、歪斜或者倾斜、部件偏移等现象,影响其正常运行。设备受到外力作用产生的可以明显观察到的外部故障,是在较复杂作业环境中运行的机械设备常会出现的故障。(3)噪音。机械设备产生噪音是出现故障的一大表现。一般情况下,响声较沉闷且机械设备出现一定的振动现象时,可以预见设备内部出现了较大故障,需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进行检修。机械设备产生响声的原因有很多,要根据情况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专业的检查。(4)产生异味。机械设备内部的一些非金属材料出现脱落或者受到内部温度过高的影响,会产生焦臭味。如非金属材料受到机械设备摩擦、导线的绝缘层被烧坏、机油泄漏等,都会导致机械设备出现异味。(5)温度过高和漏油故障。温度过高一般由2种原因导致,一是机械设备长期高负载运行;二是机械设备内部的电气系统或其他机构出现故障,导致更多热量产生。漏油也是机械设备常见的故障形式之一,大多是由于机械设备的油液密封部分出现破损,致使机油、油、制冷剂等油液泄漏。
2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
2.1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指在被检查的机械设备不被损坏的基础上,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由于故障的出现所带来的变化,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无损检测不以损坏机械为前提,这是其一大优点。目前,无损检测技术主要包括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和磁力检测等。无损检测对于改进机械产品的设计生产工艺和提高机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2振动检测技术。
振动检测技术指利用正常运行的机械设备与出现故障的机械设备之间动态频率如振型、传递函数等的不同,来判断机械设备是否存在故障的技术。对处于生产运行中的机械设备,可以利用其在运行中产生的动态振动信号对其实现不停机条件下的故障检测和诊断;对于静止的设备,可以通过对其施加人工激励,根据设备对人工激励的反应,判断其是否存在损伤故障。振动检测技术的准确性高,各种检测设备完善,在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中是较为理想的检测方式。但振动检测对技术人员和诊断设备的要求较高,涉及的知识很多。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振动检测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和便于操作的方向发展。
2.3温度检测技术。
温度检测技术温度是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的一个突出的表现,通过温度所传达的信息也可以用来对机械设备故障进行检测。温度检测技术一般包含非接触式测温和接触式测温2种。对于机械设备中难以到达和存在危险的部位,常采取非接触式测温,例如旋转部位的温度测量;对于需要连续检测的一般性设备部位,常采取接触式测温,如测量设备轴承的温度。利用温度检测技术进行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简单易行.且结果也较为明显,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对机械设备的故障做出分析和判断。
2.4铁谱分析检测技术。
这是一种通过对机械设备油中的磨损颗粒进行检测,以在不解体机械设备的前提下对故障进行诊断的技术。铁谱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油液分析和磨损颗粒分析2个部分。相较于其他的机械设备故障检测技术,铁谱分析检测技术效率较高,可以实现对故障的前期发现,其在液压设备等的故障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但铁谱分析技术对设备和检测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容易因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结果不准确。
3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措施
3.1实行机械设备的强制保养。
强制保养是指对保养进行硬性的规定,必须安排专人,按时按标准完成设备的维修保养计划。对此,要提高管理者和设备保养技术人员的设备管理意识,明确设备保养的目标和责任。对机械设备故障不够重视,只注重完成眼前的生产计划,不在机械设备故障的早期对其进行处理,必然会导致设备内部磨损加重、部件寿命缩短、材料消耗增加,直至造成设备停机,生产完全无法进行,甚至带来更大的安全事故。建立机械设备的强制保养制度,是现代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
3.2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
机械设备中的一些设备具有一定危险性,一旦出现故障会对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造成很大的伤害,对于这些特种设备要加强检查维修,制定定期和巡回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故障,以防引起更大的损失。
3.3建立维修保养制度。
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定期、定班和巡回保养维修制度。按照各级保养维护章程进行维修工作,低级的保养由机械操作人员负责进行,高级的保养维修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实时收集机械设备的运行数据,再利用概率统计法、模糊理论等对故障出现的规律进行统计,从而计算出合理的维修保养周期,预防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
3.4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的管理。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复杂,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和出现的故障类型进行科学的选择,这就需要企业做好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技术的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专业的维修保养队伍,以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作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主力,注重装配工艺,优化维修工艺;其次,要加强与机械设备厂家的合作,建立协作关系,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要求厂家进行专业的检测维护;最后,要严格按照机械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手册进行保养维修计划的制定和维修技术标准的执行,以实现维修保养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
3.5合理选择维修方式。
从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分析可以得知,故障一般包括具有规律性的磨损故障和具有突发性的随机故障,对于不同故障的检测和维护,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规律性的磨损故障一般是由机械设备部件长期运行带来的磨损、老化失效所导致的,可以对其磨损、老化的规律进行观察和记录,适合采用状态检查法来检测其发展的程度,从而对故障做出预防;对于偶发性的随机故障,其发生概率与时间没有关系,一般出现在机械设备重点零部件上,要严格按照使用规则和期限,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和修理,以降低随机故障的发生概率。
结束语
机械设备在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做好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护工作是保证生产安全、高效进行的基础。机械设备的结构复杂,涉及的技术种类较多,对于其出现的故障,要选择合理的诊断技术来确定故障原因,并利用合理的维修技术恢复其运行。
参考文献:
[1]崔彦平,傅其凤,葛杏卫,等.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发展历程及展望[J].河北工业科技,2010(4)
[关键词]机械设备 管理 维护
中图分类号:TU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106-01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设备管理、维护、保养至关重要,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一旦机械设备吸附灰尘、沾染污垢,轴承磨损,就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性能,机械设备的寿命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生产。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
一、机械设备管理遇到的困难
1、设备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2、企业的设备管理意识淡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方案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意义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过程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呢?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关键词:矿业公司;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一、机电设备维修体制的发展过程
设备维修体制是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服务的一种维修体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由五种具体的维修方式构成。
(1)维修预防。维修预防是一种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产品设计制造阶段就认真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从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和避免设备的维修。
(2)事后维修。事后维修是设备出了故障再修,不坏不修。之所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一方面是因为设备检查诊断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隐患全部发现,设备故障在生产中时有发生;另一方面,事后维修方式还是比较经济的,对于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维修方式。但对于重要设备来讲,如果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的话,将会使设备故障增加、维修时间长、维修费用高,是很不经济的。
(3)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改善维修(技术改造)是不断利用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改正设备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进性、可靠性及维修性,提高设备的运转率。任何先进的设备是相对的,总有某些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维修同时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使设备更趋于完善。
(4)预防维修。预防维修是以加强设备检查为主,设备故障早期发现,早期排除,能大大减少故障的停机时间。预防维修包括定期维修和状态维修两方面的内容,状态维修是利用检测、监测和诊断技术,对设备状态进行预测,有针对性地安排维修,事先排除,从而避免和减少故障停机的损失。
(5)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NPM)。TNPM是以设备综合效率和完全有效生产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修系统为载体,以员工的行为规范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生产和设备维护、保养和维修体制。设备维修中最重要的是基础化管理,而5s活动则是设备基础化管理的精髓。5s是日语中5个以“s”发音的拼音字头。
研究和实践发现,采用有计划的预防维修可以减少设备的故障,节约大量维修时间和费用,结果逐步形成了预防性维修的概念。最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杜邦公司又针对预防维修存在着既有过剩维修又有维修不足的问题,将预防维修制度发展成为生产维修。生产维修除了坚持日常保养外,还包含以下4种主要维修方式: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和维修预防。针对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维修方式。预防性维修和计划预修是以时间为基础定期对设备进行的大规模检查与修理。
二、机电设备维修方式的类定
(1)故障维修。又称事后维修,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的方法。
(2)定期维修。又称预防维修或计划维修,是根据固定的设备运行时间或当量时间间隔进行维修,不论设备状态如何,到一定时间后便停机维修的方法。
(3)改进维修。又称技术维修,是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采用新技术,实施改进设计和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改进设备的性能的维修方法。
(4)状态维修。又称预知维修,是根据先进的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判断设备的异常,预知设备的故障,在故障发生前进行维修的方法。
三、对策
(1)改进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方式,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在现有条件下。煤炭生产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煤炭企业应根据现代维修理论、行业特点、设备特性、工作环境及设备在煤炭生产中的作用等因素来进行维修决策,健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选择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计划预修和状态维修等合适的维修方式,逐步形成具有煤矿特色的科学的新型维修管理模式。
(2)设备维护检修制度。维护管理制度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基础,设备运行档案为依据,根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而制定的定期计划检修制度,如:设备运行档案显示,渣浆泵的内衬使用寿命为1000h,那么该台设备的内衬计划检修周期为980h,可将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档案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并结合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每月设备运行时间,制订出月度、季度、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由于洗煤厂机电设备检修工作的特殊性。检修工作分为现场检修和计划检修。现场检修,是以机电值班人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依据而提出的检修要求,是一种被动的检修;计划检修,则是预防性检修,是一项保证设备性能和完好的重要工作。所以,计划检修是检修工作的重点,管理工作应主要放在计划检修上。
(3)推行绿色维修。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地球资源大量消耗,成了突出的问题。我国为了履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承诺,提出了“清洁生产”的构想,“绿色维修”在这种背景下也应运而生。绿色维修是综合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维修模式,其目标是除了达到保持恢复产品规定状态这一目标外,还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即在维修过程及产品维修后直至产品报废处理这一段时期内,最大程度地使产品保持和恢复原来规定的状态,又要使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物最小,即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且对人员(维修者和使用者)的劳动保护好,还要使资源利用效率最高。
(4)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①设备的更新。采用在技术上比较先进、使用操作规程上比较方便、经济上比较合理、管理上比较进步的新型设备替代原来使用的老设备。②设备的改造。主要途径有:对设备的结构作局部改进和增加新的零件和各种装置。
(5)企业设备维护管理。企业设备维护管理要点:设备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管理之一,俗话说:要想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利其器,只有通过加强设备维修管理,使其充分发挥效能,不断改善设备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①起重机械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必须由有资格的单位和专业人员进行,并应有专人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和按规定定期检查其电气绝缘性能。对达不到安全要求又不能修复的机电设备,必须立即停用,并予以报废处理。②施工现场应为机电设备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道路、基础(座)、水电、操作棚或停机场地等必备条件。夜间作业应设置安全和充足的照明。③机电设备的作业场所,应符合安全要求。场地应平整无障碍,机电设备旁应留有符合规定的作业和维修空间,作业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材料、杂物。有防火要求的,其作业场所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④施工机械和动力机械的基础(座)必须稳固,并符合其出厂说明书或设计的要求。⑤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用电,应当符合本规程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应由专业人员安装、拆除和维修保养。⑥电设备的管理应做到“定人、定机、定设备”,严禁不具备专业资格的人员操作机电设备。小型电动工具使用前,应对使用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