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22:02: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12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根据市局关于抓好改革落实工作的要求,我局积极开展重点改革举措落实工作。现结合实际,将我局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X年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及经验做法。
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X项)。
一是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联合农业局、教文体局,出台制定了《新华区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X月份,各级各类人员开展技能培训X人次,其中,燕赵工匠X人,培训农村劳动力X人,培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X人,开展其它职业技能培训X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X人。上诉各项指标,除燕赵工匠外,其它按超进度推进。
二是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按照市局文件规定,X年我局已组织五批创客进行了创业培训,经过人社、工信、财政、工商、地税等多部门联合审核,目前已入驻X个项目,带动就业X余人。X年至X年X月份,区财政将各项房屋补贴、暖气补贴等共计X.X万元拨付到基地账户,保障资金支持。强化对创业孵化基地及“双创双服”活动的宣传,开展宣讲培训大会,推介创业项目,为创客们讲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提高创客们的法律意识,形成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落实就业扶贫各项政策。
我局对就业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由区就业局和乡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依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我局自身职能,同时与区民政部门进行对接核实信息,依托乡政府支持,安排专人入户采集农村贫困劳动力的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意向和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等相关信息。经过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的信息核实,我区目前已无需要就业创业帮扶对象。
二、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创业就业。
X年以来,为切实帮助各类求职者实现就业,我局召开“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新华区X年秋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招聘会X场,到会企业X家,提供就业岗位X余个,X余人前来参会,达成就业意向X人。在“就业援助月”中,三级就业服务平台通力合作,组织就业援助活动X余次,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X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X人,帮助X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的开展,X市新华区中宇小学和新华区司法局被批准为新华区就业见习基地,对接大学生共计X名。利用社区工作人员走访入户进行摸底调查,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对需要就业帮扶的大学生整理成册,提供就业信息援助,目前我区共有X名高校毕业生进行了登记,实现就业人数X人,其中享受就业信息帮扶的共X人。就业率达X%。
三、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工作,能够确保改革工作按时间节点落实到位。严格贯彻落实国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中央调剂金制度、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等制度。
四、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
截止X月底,经局立项监督会议审核通过,共向X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共计X.X万元。按照省里统一要求,核实规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使业务统计数据一律从业务经办信息系统中产生,同时对技能提升补贴审核有关问题进行了情况说明,相关系统做了调整。目前,已有X个人享受了技能提升补贴X.X万元。
五、按照国家和省安排,继续实施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率政策(X项)。
严格按照省、市政策要求落实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焦炭、火电六个行业降费率的政策。
六、我区目前不涉及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工作和开发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工作。
(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一、加大对重点人群就业服务的帮扶力度。继续举办招聘会,为有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和有用人需求的各类单位搭建就业平台,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二、加强技能培训,努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通过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岗前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我区劳动者素质,为促进就业提供强力保障。
今年上半年,我科室在区人力社保局、区就业服务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局各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就业相关各项优惠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积极为全区流动人才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提升我区流动人才党委党建工作质量,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为下半年工作落实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概况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是继续实施“一揽子”服务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揽子”服务的实施方案已提报区人力社保局党委会上讨论通过,目前正在逐项落实。二是全区共有就业见习基地xx个,其中:今年新申报成立xx家区属就业见习备案企业,新增xx人参加就业见习,留用xx人,留用率为66%。三是完成今年市人才中心下达我区大学生暑期实习岗位收集任务,收集到辖区xx家单位提供的就业社保服务、医疗临床服务、农技服务、水务综合服务等xx基层一线实习岗位。
(二)流动人才服务管理
一是流动人才党委党建工作。党委现有党员xx名,通过“互联网+”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学习xx次,专题研讨xx次,专题党课学习xx次,“组织生活日”xx次,报送党务宣传信息xx篇;6月12日,区委组织部组织全区流动支部书记培训班的xx名参训学员到流动人才党委参观学习,党委组织委员兼二支部书记xx在培训课堂上进行了“现身说法”。二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我区现存xx万余卷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正式启动,市人才中心委托的专业机构已于6月1日进场开展档案整理、扫描工作,目前已整理完成xx余卷。
二、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目标任务下达滞后。每年市对各区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实绩目标考核任务(市教委提供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名单)一般在10月底才能全部下发,而考核截止时间为当年12月底,区县就业服务经办机构还要采取逐一联系、实名登记、定制服务等一系列就业帮扶服务措施,工作周期较短,完成工作任务略显紧迫。
(二)购买就业创业服务成果有待细化。按照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关于转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可按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规定,用于向社会购买基本就业创业服务成果,具体范围由省级财政、人社部门确定。”但由于市级还未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各区县在就业补助资金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三、意见建议
(一)适当提前下达目标考核任务。建议市局协调市教委,尽量于8月份前提供并下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名单,为区县开展就业帮扶服务提供更充裕的时间,以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出台购买服务成果实施细则。建议市局协调市财政局,尽早出台就业创业服务补助用于向社会购买服务成果的实施细则,以方便区县执行,有利于提升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揽子”服务。
1.开展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做好xx届高校毕业生回区报到工作,依托镇(街)、村(居)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利用电话问询、入户走访等方式,通过开展实地摸排、窗口办理、网上在线登记等渠道,全面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和就业创业需求。将有就业创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定制服务计划,并为其提供“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为缓解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移动通讯、车旅等费用压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参与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门针对市下发我区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微信红包、手机话费派送活动”。通过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完成今年市下达我区实名制登记和定制服务计划实绩目标考核任务,确保全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年底登记就业率保持在xx%以上。
2.举办就业见习对接活动。优化辖区就业见习备案企业(单位)质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见习岗位,提升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活动的积极性。组织备案企业(单位)深入xx大学、xx学院等辖区高校开展就业见习对接活动2场以上,为高校毕业生、毕业学年在校生参与社会实践搭建通道和平台。
3.实施职业指导素质测评。引进专业的职业指导素质测评系统,针对辖区高校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素质测评,帮助高校毕业生全方位了解自身素质,为其就业、择业提供参考和指导。今年计划针对辖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学年在校生实施免费测评服务xx人。
4.开展就业创业宣讲行动。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宣讲队成员,充分挖掘典型资源,从辖区高校增选部分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典型、扎根基层的就业典型充实宣讲队成员。今年下半年,将深入辖区高校和镇街开展至少x场“就业创业宣讲会”,宣讲队员用自己的创业就业亲身经历和高校毕业生谈经验、摆感情,激励其调整好心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5.举办创新创业活动。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营造更加积极的创业氛围,充分调动全局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今年下半年,将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创业沙龙、创业导师进高校“专家问诊”等活动,为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搭建交流、学习平台,针对性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难题。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党的xx大会议精神,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巩固学校招生成果,提升学生就业层次和质量,拓展对外合作企业,创新招生就业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全面提升工作效率。
二、工作目标:
以学校整体工作为核心,强化招生就业工作。通过加强招生就业工作,切实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效益。一是招生工作方面。针对20xx年的招生严峻形势,做好20xx年的招生准备工作,招就处要调动每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全面招生,全员招生,全程招生。注重学校形象宣传,创新招生宣传方式,邀请和吸引教育媒体、社会媒体更加关注我校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取得的成绩,积极做好20xx年招生筹备工作。二是就业工作方面。努力构建多渠道、立体化就业工作网络,在原有就业渠道基础上,充分挖掘潜能,进一步拓展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开拓市场,多方、主动搭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平台,及时收集相关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加强毕业生的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完善就业跟踪调研体系。
三、工作措施:
1、总结近几年招生工作经验教训,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招生工作,借鉴兄弟学校的有效经验和方法拓展生源空间,坚持宣传、定点联络、全员招生的方针,立足我县,再向外县扩充,建立相对稳定的招生网络,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全力做好招生工作。
(1)、精心组织,提前安排准备,切实做好20xx级高一新生的预录取、收费、报名、登记、信息汇总上报等工作。
(2)、加强市场调研,紧贴市场设置专业,开发具有前瞻性、市场需求大的特色专业。
(3)、借鉴兄弟学校的有效经验,并与各初级中学多方联系,深入沟通,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源基地。
(4)、早准备、早谋划、早安排,制定20xx年招生方案和招生计划。制作20xx年招生宣传简章,及早做好文字、照片充实、版面设计等工作。
(5)、建议学校及早召开招生工作动员会,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专门的招生宣传队伍,落实招生指标和招生任务,形成群策群力,全员招生的工作机制。
(6)创新思路,多渠道探索开展招生工作。面对当前招生工作的严峻形势,根据今年招生工作的信息,我们了解到,全县及周边地区初级中学的领导、教师、考生及家长对我校的办学实力知之甚少,信息渠道依然不够畅通。对此,我们在采用常规模式招生的同时,积极探索招生工作的新模式,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招生,形成招生工作的新格局。
2、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广开门路多渠道拓展就业途径,优质高效的做好实习生就业推荐工作。
(1)、摸清学校待就业学生人数,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重点考虑合作企业,为本学期的学生顶岗实习和学生安置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岗位和企业就业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切实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指导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成才意识,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及今后的创业成才奠定基础。
(3)、强化就业制度,严格按就业程序操作,确保就业工作质量稳步提高。
(4)、加强对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和服务工作,要与已就业学生
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通过QQ、电话等方式及时沟通,了解掌握企业的工作环境、用工信息、新上项目、薪水待遇以及学生在企业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为学校下一步就业安置工作夯实基础,确保学生就业满意。
(5)、重视和加强实习工作。提前拿出实习方案,做好实习安排。本学期,招就处将会同教务处加大实习检查力度,对就业班学生的实习提早计划,提前联系实习单位,切实做好学生的实习准备工作。
四、工作安排:
现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3月份:
(1)制定部门工作计划;
(2)做好学生控流工作(3月20日前);
(3)协助会计室核准高三职高班缴费工作;
(4)做好江苏万宇鉴定考试工作;
(5)落实好高三职高实习工作。
(6)抓好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培养和就业 创业指导工作;
(7)多方联系企业,做好高三年级社会实践调研工作;
(8)分组到各生源校调研招生工作,摸准各生源校实际在校学生数;
2、4月份:
(1)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和深度;
加强校校合作,推行五年一贯制大专班,提高招生吸引力;
(2)积极开拓我校和西部招生,扩大生源市场;
学习外市县招生经验,起草县关于20xx年中职招生工作安排意见;安排好高三年级综合班社会实践工作;
(3)上报20xx年招生计划1200人(县内1100人,省外 100人)。
(4)做好江苏京一鉴定考试工作;
(5)做好江苏省高新技术考试工作。
3、5月份:
(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法;
通过电视招生广告等形式,宣传我校中职招生情况;
(2)准备20xx年招生工作的相关资料,完成20xx年中职招生简章;
(3)出台20xx年招生方案;
(4)配合县教育局召开20xx年招生工作总结暨20xx年中职招生工作会议;
(5)完成本县各生源学校两轮招生宣传工作;
组织全县初中学校部分初三年级班主任及部分学生和家长到我校参观和介绍我校办学情况。
4、6月份:
(1)全校教职工赴各生源校预录取工作;
(2)请电视台记者进行学校专题报道,介绍学校概要、招生计划等;
(3)录取考取本科的学生电视台点歌工作;
(4)县局实行预录取旬报制度。
5、7月份:
(1)全面招生,巩固、稳定生源,实施包校包组责任制对20xx年“未升学人员“一对一”上门招生宣传录取工作;
(2)做好新生报名接待工作;加强网络联系,加大跟踪服务力度;
(3)举办一期就业招聘会,提供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的平台,参会企业主要是签订了联合办学的企业,采取多家企业与学生同时见面的策略,提高就业满意度;
(4)完成学校临时安排的工作。
为了掌握各区、县实施“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的工作情况,根据劳动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的通知》(劳部发〔1996〕137号)的有关要求,劳动部及市劳动局将组织对各地执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的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这次检查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此次检查内容为《实施计划》中提出的五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第一、第五全面落实流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及流动就业统计工作为对区、县检查的重点内容;关于建设三大区域劳动力信息网的情况不列入对区、县的检查范围。
二、检查工作分为自查和抽(互)查两个阶段进行,以自查为主,抽(互)查为辅,自发文之日起至12月20日为自查阶段,96年12月11日至12月20日劳动部将从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抽调人员进行抽查。北京市作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的重要输入市将是被抽查的重点,请各区县劳动局做好准备,认真积极配合。
三、检查工作完成后,各区、县劳动局应将《实施计划》的完成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形成书面报告于12月25日前报市劳动局就业管理处。
劳动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的通知
(1996年4月22日 劳部发〔1996〕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自1994年实施以来,进展顺利并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基本制度、信息系统和服务网络,特别是在1995年和1996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盲目无序的问题,还需经过艰苦努力。继续实施“有序化工程”是“九五”期间劳动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将全面推进这项工作。为此,我部研究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切实抓好落实,以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一九九六年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初步形成跨地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以下简称“民工”)按需流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单位跨地区招用的新民工80%实现证卡合一,持证就业。
(二)新民工有组织地输出、输入的比例和老民工有组织地探亲、返岗的比例明显提高。
(三)初步建立与跨地区流动就业相关的服务制度和服务规范,持证就业的民工凭证享受服务。
(四)1997年春运期间盲目外出的新民工明显减少,基本消除因民工流量过于集中而造成的交通客流严重积压现象。
二、具体任务
(一)全面落实流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
1.劳动力输出地普遍对新民工实行外出前凭输入地劳动部门认可的用工信息登记发卡的制度。劳动力输出地区劳动部门根据输入地区的管理要求制定简便易行的工作程序,建立监督机制,使大部分外出民工纳入管理;逐步提高劳动部门组织输出的比例。
2.全国各主要城市和重点劳动力输入地区严格实行新民工凭卡办证、持证就业的制度,同时继续与劳动力输出地配合,为1996年春节以前就业的老民工补发证卡,力争在1996年12月31日前使所辖单位使用的外省民工领到标准式样的外来人员就业证,并做到证卡合一。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跨地区流动就业凭证服务制度,制定并公布凭证服务和跟踪服务项目,明确输入地和输出地各级劳动部门的服务职责。
4.争取制定统一的流动就业有关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在全国统一标准未出台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制定本地区统一的收费标准,并对有关收费的程序和用途明确规定,严格管理。
(二)建设三大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网
1.保证足量、准确的信息上网,并做到信息传输顺畅。北京、上海、天津市要做到劳动部门新批准跨地区招用民工的全部用工信息上网(已招到的注明);广东省今年联网的市要做到新招外地民工的全部用工信息上网(包括就地招收转换职业的外地民工,已招到的注明)。各省级站保证一定数量的跨地区求职人员群体和个体信息上网,最低数量由三大网中心协商各省级站确定;主要输出地要做到全部由劳动部门组织输往外地的人员情况以群体信息上网。建立用工和求职信息的修正制度和程序,保证网上信息的准确性。
2.各入网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地、县级信息站和信息收集、传报制度。广东、上海、北京对本地各区、市级信息站建立跨地区用工信息传报制度。其他入网省年内至少建立5个地级站,其中至少2个站使用计算机联网,其他站以传真方式传报信息,并建立跨地区求职信息和劳动部门组织输出人员信息传报制度。各主要输出地区至少建立一个县级劳务基地,根据用工信息开展培训,建立劳动力资源库,并做到基地劳动力资源信息上网。
3.劳动部就业司与信息中心联合建立三大网信息监测分析制度,由信息中心具体实施监测。从1996年7月1日起,对三大网网上信息每两周汇总分析一次,并随时对各省级站信息上网情况进行抽查。就业司和信息中心向各中心和省级站定期分析数据。
4.各入网劳动力输入省、直辖市与劳动力输出省、自治区相互配合,探索建立以信息引导为主要手段实施宏观调控民工流动总量的机制和制度。
(三)发展服务网络,开展流动就业各环节的服务
1.大力发展乡镇劳动服务机构。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乡镇劳动 服务机构的现状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和分类,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已建立的乡镇劳动服务(管理)站、所加强管理,落实职能,切实将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落实到基层。乡镇建站比例达到80%以上的地区,重点完善机构,强化职能,使乡镇就业服务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乡镇建站比例未达到50%的地区,重点在输出劳动力较多和乡镇企业较发达的地区发展机构,年内争取使建站比例提高5-10%,并通过建立中心站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2.整理跨地区劳务工作机构。各输出地对驻外地劳务工作机构进行一次整顿,明确职责,提出规范性要求;三大劳务协作区分别制定跨地区劳务工作机构管理制度;各主要输入、输出地共同总结推广跨地区劳务工作机构的典型经验,指导其开展跟踪服务,协助当地劳动部门搞好跨地区就业民工管理,保障民工的合法权益。
3.开展对持证民工的服务。输入地与输出地劳动部门加强配合,以多种形式为已领到流动就业证卡的民工服务,广泛宣传服务内容,并协调有关部门为持证民工提供各种优惠和服务,争取让每个持证民工了解能够享受的服务项目,并凭证享受服务。
4.加强对民工的培训。各地劳动部门将提高民工素质作为实现劳动力有序流动的重要措施,列入计划,作出具体安排。输出地劳动部门发挥乡镇劳动服务机构的作用,在民工外出前加强有关知识教育,并根据用工单位的需要,积极开展就业训练;输入地劳动部门指导企业对民工进行必要的教育,组织民工根据工作需要参加各类培训。劳动部门举办的培训班对持流动就业证的民工可给予优惠。
(四)做好1997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
1.各主要输入、输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对1996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向地方政府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和1997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方案。
2.在坚持前两年各项有效措施的同时,1997年春运前集中力量做好民工返乡、返岗的组织工作。指导企业分期、分批安排民工休假;输入、输出地劳动部门共同对民工返乡、返岗进行登记、预测;加强与铁路、交通部门的信息沟通,扩大预订团体车、船票的比例,尽量使春运期间民工客流量保持均衡。
3.下大力气做好宣传工作,加大管理、监察力度,尽可能减少春节后一个月内新民工外出的人数。
(三)加强流动就业统计工作
1.将证卡发放与登记、统计工作相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充分利用登记资料,较准确地掌握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就业的情况。
2.按照劳动部《就业与失业统计报表制度》(劳部发〔1995〕436号)中“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情况统计表”的要求,落实责任,逐级做好统计工作,保证报表质量,按时将报表汇总后报劳动部。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目标责任。劳动力输入、输出较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确定主要领导牵头,专人负责“有序化工程”的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凭证管理制度、乡镇劳动服务机构建设和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工作。上述各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级劳动部门,并列入工作考核指标。
(二)加强部门间协调。劳动部和地方各级劳动部门与有关部门建立协作关系,主动协调政策,开展合作,争取支持,共同研究制定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开发就业的政策措施。
(三)制定工作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实施计划制定具体工作计划,作出各阶段工作的安排,并报劳动部备案。
(四)建立检查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于1996年7月底和12月底前对所辖各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写出阶段小结和总结报告。劳动部就业司将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抽查。
(五)补贴工作经费。对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按时报送计划、总结、报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根据工作量和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少量工作经费补贴。
四、活动安排
鉴于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与“有序化工程”实施联系紧密,故将有关活动作出统一安排:
5月10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实施有序化工程工作计划。
6月30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乡镇劳动服务机构基本状况调查报告及典型材料(调查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省上报试点工作总结报告和试点县、市经验材料(试点总结的要求另行通知)。
7月31日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流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小结。
8月下旬,召开全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试点地区促进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和各地开展乡镇就业服务工作的经验。
10月下旬,劳动部对各地实施“有序化工程”情况和1997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准备情况进行检查。
一、指导思想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实际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转业转岗所需技能水平,并提供相应的技能鉴定和技能岗位对接服务,增强劳动者技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更多更好地实现再就业。
二、目标任务
按照每年2万的目标,在*年至2010年五年内,对10万下岗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90%以上,培训后再就业率60%以上。建立再就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的衔接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开发和选定适合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已经开展这项工作的市县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抓好做实,为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的实施起到示范作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强化职业技能实训,突出操作训练,着力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要采取开办日夜班、长短班以及远程培训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吸引和方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促使更多的劳动者掌握就业技能。
(二)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技能水平认证服务。对参加培训并有鉴定要求的下岗失业人员,鉴定机构要主动提供鉴定服务,对鉴定合格的,要按规定发放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生活确有困难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相关政策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三)做好就业服务,促进技能岗位对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对定点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进行公告和公示,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继续实施“技能岗位对接行动”,完善就业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开展专项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就业信息、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社会保险服务等工作,为技能劳动者培训后就业提供有效支持,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积极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再就业培训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要对再就业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专项工作计划,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定期督促检查考核,逐步建立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相结合的促进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就业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协调沟通能力,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共同推动再就业培训工作。
(二)强化培训机制,健全培训网络,实现岗位对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按照“条件公开、平等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社会公示和公布”原则,确定一批社会信誉佳、专业特色强、培训质量高、就业效果好的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定点机构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实现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有条件的市县可建立公共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开展技能操作训练和技能鉴定服务。
(三)落实补贴经费,完善补贴办法,健全培训效果评价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各级财政促进再就业资金中落实培训和鉴定补贴经费,要根据培训和鉴定的实际成本,合理确定补贴标准,进一步完善经费补贴与培训质量和促进就业效果挂钩的机制和办法,要根据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就业率以及培训计划落实等情况对定点机构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业绩考核。
(四)积极引导,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劳动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培训就业政策,宣传提高职业技能对促进就业的重要性,宣传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宣传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培训后成功实现再就业的典型事例,引导更多劳动者参加培训,提高技能,实现技能再就业。
五、时间安排
(一)2006年5月1日前,布置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培训项目和定点培训机构的认定等准备工作。
(二)*年6月1日前,按照再就业培训计划,在部分市县进行试点。
(三)*年8月1日前,对试点市县进行培训效果检查。
(四)*年9月1日前,全面启动再就业培训计划。
能力促创业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要求,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城镇技能再就业计划和能力促创业计划的通知》(劳社部发[*]30号,以下简称《通知》),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需要,通过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措施,面向下岗失业人员、青年学生、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以及其他群体开展创业培训,增强其创业能力和经营能力,为劳动者成功开业和带动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在*年至2010年五年内,对1万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力争培训结束后3个月内开业成功率达到30%,半年内开业成功率达到50%,稳定经营一年以上的比率达到80%,实现1人创业平均带动至少3人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建立社会化、开放式创业服务体系,实现开业指导、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
三、主要内容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培训。在海口、三亚等劳动力密集地区,积极推广“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培训。对有创业意向但尚未创业的人员,要帮助他们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提高其创业基本能力。对已开办企业的人员,重点开展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要采用案例剖析、互动教学、现身说法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利用现代培训技术,开发远程多媒体教学课件,丰富培训内容和手段,不断提升劳动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提供开业指导,搞好项目开发。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经营管理专家和政府有关人员组建创业专家队伍,收集和开发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建立省市(县)两级项目资源库,为创业者提供指导和服务,帮助创业者掌握基本开业技巧,并能运用经营策略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科学、适用的开业方案,指导其成功开业。
(三)搞好创业孵化。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支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或利用关闭破产企业的闲置厂房,建立相对集中的创业市场或孵化基地,完成创业见习,丰富创业者的创业体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稳做大企业奠定基础。
(四)开展融资服务。一方面,要进一步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贷款人的诚信教育,跟踪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协同有关部门完备贷款程序,建立创业者诚信档案,提高创业者的诚信意识和资金运作能力。
(五)加强跟踪扶持。在省市县(区)就业部门设立创业指导中心或创业者接待站,开通咨询热线或网站,跟踪了解所办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并根据创业者需要,提供全方位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提高经营能力和改善经营状况。同时,要支持创业学员自发成立创业者联谊会(或协会),鼓励他们加强创业交流和信息沟通,不断提高创业者的经营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目标。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力度,统筹规划,分解落实,要从各级财政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尽快落实创业培训所需经费。要建立以培训合格率、企业开办率、稳定经营率、带动就业率等为重点的创业培训绩效考评体系。海口、三亚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树立城市培训品牌。
(二)密切部门合作,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密切与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经贸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合作,加强与企业界和企业服务机构、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共同搭建面向创业者的公共服务平台,使符合条件的人员能够及时享受到国家和我省的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和优化创业环境。
(三)加强创业培训队伍建设,确保创业培训质量。*年至2010年五年内,我省要通过考核选拔方式,每年推荐1-2人参加SIYB教师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创业培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要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并通过举办专业培训、业务考察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
(四)大力宣传创业典型,逐步形成全民创业氛围。各地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劳动网站等新闻媒体,以及举办创业论坛、创业大赛、创业座谈会、创业成果展示活动、编辑创业明星事迹集锦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政府鼓励劳动者创业和就业的政策,宣传在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培训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经验,宣传成功创业的典型事迹,引导和带动更多劳动者走自主创业、能力创业道路,逐步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氛围。
五、时间安排
(一)*年5月1日前,布置工作,落实经费,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定点机构的认定等准备工作。
(二)*年6月10日前,力争在海口、三亚启动技能促创业计划。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token”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人社局帮扶某村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自帮扶太阳乡船仓村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工作的相关要求和统一部署,遵循“任务不打折扣、关键环节落实到位”的工作要求,立足人社部门工作职能,扎实开展好脱贫攻坚“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各项工作。
一、村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太阳乡船仓村共有603户2089人,28个村民组。现全村实有建档立卡155户511人(动态调整后)。2014年脱贫12户38人,2015年脱贫23户75人,2016年脱贫40户137人,2017年脱贫38户137人,2018年脱贫35户119人,2019年脱贫12户18人。2018年实现整村出列,2019年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0%。
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4.045万元,其中:光伏电站项目分红6.925万元,观音岩电站入股分红6万元,观音岩电站资源收益分红15万元,船仓花乡客栈出租4万元,船仓花乡客栈项目收益1.68万元,船仓花乡客栈绿色减贫项目1.6万元,安徽雾顶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分红2万元,公益林管护费0.777元,郑家湾电站水面出租3万元,邮乐购收农副产品销售利润3.8万元,船仓村阳康公司收农副产品销售利润0.518万元,船仓村阳康公司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745万元。
二、“双包”工作开展情况
1、认真落实全县选派帮扶干部工作会议精神,自2014年10月开始,先后选派两位同志驻村,协助乡、村落实各项惠农富农政策和扶贫措施,协助帮扶单位开展各项“双包”工作。
2、抓好干部包户扶贫工作机制,现配备25名帮扶干部,对21个村民组34户115人(低保贫困户20户64人,一般贫困户14户51人)开展结对帮扶,现已全部实现脱贫。其中:2016年脱贫9户31人(低保贫困户3户10人,一般贫困户6户21人);2017年脱贫12户39人(低保贫困户5户13人,一般贫困户7户26人);2018年脱贫12户42人(低保贫困户11户38人,一般贫困户1户4人);2019年脱贫1户3人(低保贫困户)。
帮扶干部严格按要求入户开展帮扶,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注重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摆脱“等靠要”思想,由贫困户被动脱贫,变贫困户主动致富。每年每户都给予500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还为28户帮扶对象争取99余万元贷款,以此来鼓励他们结合实际自主发展产业,同时帮助代销售黑毛猪、土鸡、蜂蜜等农特产品,年人均收入得到稳定增加。
3、2020年局党组高度重视单位“双包”工作,多次召开党组会,对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思路,研究解决方案,年初制定年度脱贫工作计划,年末认真总结经验。局主要领导或分管扶贫领导先后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调研4次,分别为: 3月12日、6月11日、8月5日、11月13日。在村与乡村、驻村工作队共同研究村脱贫攻坚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困难并给出指导意见和解决方案,到户实地查看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制定脱贫措施,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找准能够确保稳定脱贫的致富之路。
4、实施积极的就业脱贫政策,推动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全村155户贫困家庭中有135户家庭贫困户都实现了就业,就业率87.1%。充分发挥就业扶贫驿站“公共就业服务中心”作用,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等一系列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开展免费技能脱贫培训1期,累计培训14人次,12人通过考核后取得证书,每人补助480元;开展现场招聘活动2次,发放招聘信息近400份;发放交通补贴55人,补助2.75万元;建设扶贫车间一个,现吸纳6名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认定就业扶贫基地一家,现吸纳11个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每人每月除发放工资外补助300元。
5、“宣传+引导”,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积极宣传引导贫困人口主动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充分发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四不出村”项目作用,让群众参保登记不用出村、个人缴费不用出村、权益查询不用出村、待遇领取不用出村,大大便利了村民们的参保及日常生活。
6、在村建设“霍山县太阳乡船仓村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进一步提升了村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和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城乡就业、失业登记管理、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服务、社会保险经办、劳动监察投诉处理、劳动争议调解等就业和社会保障相关业务。
7、积极帮助贫困村发展稳定增收产业项目两个:船仓村茶厂和船仓村农产品展示中心,目前两个项目都已完成场地规划、图纸设计和项目预算。预计明年项目完成并实现收益。
8、协助解决花乡客栈客房提升项目。将客栈三层5间客房精装,提升住宿条件,项目投资30万元,现已投入运营,2020年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增收4万元。
9、根据贫困户和村的实际困难,2020年共计拨付6万元到贫困村。其中3万元用于乡村脱贫攻坚工作,3万元在村建设“霍山县太阳乡船仓村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项目。
三、积极帮助帮扶村克服疫情灾情影响情况
2020年船仓村遭受疫情和连续暴雨双重灾害。抗疫期间,驻村工作人员协助村里,坚持抗疫严防死守和宣传政策到位,未出现疫情和舆情;水灾期间,除驻村人员,另从局里派驻两名干部进村,协助排查处理塌方点、道路损毁等21处,保证了主要道路畅通,转移受灾群众28户73人。
为克服疫情、水灾的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协助村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就业帮扶。一是帮助贫困群众外出就业,为方便群众办理外出务工,开具健康证明205份;二是及时统计因疫情影响就业人员名单,建立就业台账;三是组织县乡现场招聘活动2次,发放招聘信息近400份;四是积极设立开发公益性岗位31个,帮助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人员。现全村155户贫困家庭中有135户家庭230人都实现了就业,户就业率87.1%。
2、开展产业帮扶。一是积极鼓励在家人员发展产业,给64户发放免费茶苗25.56万棵,给予每户产业发展资金500元;二是及时统计水灾受灾情况,发放免费蔬菜种子176袋、化肥109袋,帮助群众补种自救;三是帮助6农户申报“深贫保”保险,帮助缓解损失。
3、开展水毁工程修复。全村遭受水毁路段达7处,现所有水毁工程全部修复完成。有两户房屋(汪正文、怀远)在水灾中被泥石流冲毁,现已及时落实政策,帮助他们完成了重建。
四、2021年帮扶工作计划
2021年,我局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不断深化帮扶力度,拓宽帮扶途径,增强帮扶实效,巩固帮扶成果。
一是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按照中央脱贫脱贫不摘责任、脱贫不摘政策、脱贫不摘帮扶、脱贫不摘监管的精神,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继续将各项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加强“智志”双扶,局领导班子加强到村进开展扶贫调研,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道,共同谋划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局各帮扶责任人要继续按照规定进行走访帮扶工作,切实为贫困家庭排忧解难。
二是积极发挥本局职能优势,在“促就业、强保障、增收入”方面继续努力,实现脱贫户“脱得掉,稳得住”,牢牢守住脱贫攻坚胜利果实。以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来促进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作用,促进贫困户外出转移就业,促进贫困户自主创业等;以更加优质、热情、便捷的服务模式构筑好社会保障安全网,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稳定脱贫和村级建设添砖加瓦,为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概述】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qq172301461”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人社局就业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人社局就业扶贫工作总结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就业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严格责任,突出重点,创新机制”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郎溪县实际的就业扶贫新路子,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一是优“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完善就业扶贫“1+6”政策体系,“1”指的是《郎溪县精准扶贫就业脱贫工程实施办法》,是指导全县就业扶贫工作开展的总案。“6”指的是围绕总方案展开的6个具体实施方案,分别是《关于印发郎溪县就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认定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郎溪县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郎溪县技能脱贫培训实施方案》、《郎溪县就业辅岗位开发和补助办法》、《郎溪县村级辅公益岗位开发办法》和《关于开展三送一交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二是强“技能”。围绕贫困劳动力技能需求和创业实际,根据贫困劳动力意愿和便于就地就近就业,依托定点培训机构,以提升贫困劳动力素质为目标,与全县产业发展结合,与市场接轨,大力开展“一对一”技能培训、定向订单式培训和创业培训,灵活调控办班规模和形式,拓展培训专业,确保了贫困人员至少掌握一项创业就业技能。共组织贫困劳动者就业脱贫技能培训496余人,完成目标任务153.3%,实现就业近300人。三是送“岗位”。采取多种渠道积极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做到因人而异。5年来,全县共开发村级辅公益岗位共吸纳贫困劳动者419人,先后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5场,举办“2+N”招聘会等活动300余场次,通过送岗位进村、公园桥头、退役军人专场、残疾人专场等多种形式,吸纳贫困劳动者进企业就业,目前累计帮扶贫困劳动者就业500余人。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就业补助502.7万元。四是建“平台”。创新扶贫载体,拓宽就业渠道。在就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方面,根据就业扶贫基地的认定范围、条件,按照公告、企业报名、资格审查、公示认定的流程,全县共认定了29家企业为就业扶贫基地和居家就业扶贫基地,可为贫困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1215个,已吸纳贫困劳动者180余人。根据基地内贫困劳动者的就业人数和时间,分别给予企业和贫困劳动者相应补贴。在扶贫驿站和扶贫车间建设方面,根据各乡镇、行政村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特点,重点扶持本地特色产业企业建设驿站和扶贫车间,全县共建设成就业扶贫驿站6个,就业扶贫车间4个,提供就业岗位89个,吸纳扶贫劳动者15人,整体带贫率16.85%。五是兜“老底”。落实保险扶贫,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二级)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县财政每年按200元标准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对独生子女死亡或伤残(三级以上)后未再生育夫妻(女方满49周岁)、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三级以上),县财政每年按500元标准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并按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档次给予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全县享受代缴政策21206人,共代缴435.9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6734人、低保对象代缴9654人、特困人员代缴195人、计生特扶对象代缴336人、重度(二级以上)残疾人代缴4287人。
我局始终以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相关文件通知为指导,紧紧围绕“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工作目标和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每年初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确保就业脱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部署和安排:为认真抓好就业脱贫工作部署落实,我局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结合人动和工作重点,优化调整县人社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统筹做好全局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局就业扶贫工作党组成员联系制度,要求每名党组成员每月至少要到联系乡镇走访1次。二是切实摸清底数。组织各乡镇对16周岁以上普通劳动力、弱劳力或半劳力人员进行全面摸排,共计摸排人员9206人,其中已就业人员5333人(县内就业3224人,县外就业2109人),未就业人员3873人(主要为因病、年龄过大、照顾家庭、学生)。同时,针对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员,积极提供企业招工信息,帮助其解决就业。三是务实扶贫举措。加大脱贫培训力度,积极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村级辅公益岗位,落实就业扶贫相关政策,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大力加强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驿站建设。四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村级人社平台建设,可实现就业信息和社保信息查询、各类生活缴费等功能。针对帮扶就业的贫困劳动者,认真组织开展“三送一交心”活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形式,对帮扶对象进行慰问和政策宣传。五是严格排查整改。及时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围绕辅助公益性岗位开发等重点工作,深入细致开展排查梳理,并建立整改台帐、明确整改措施、制定问题和责任清单。
我县2020年就业脱贫目标任务已全部提前超额完成:共招募就业扶贫基地4家(安徽万冠铸造有限公司、安徽檀雨玩具有限公司、安徽古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城托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率100%;脱贫技能培训53人(在毕桥镇完成2020年度脱贫技能培训一期53人,针对疫情采取“小班额”进行线下培训,落实培训课时150小时,发放培训补贴和个人补助12.19万元),完成率106%。开发农村环境巡查员、乡风文明宣传员、公共设施协管员、社会管理信息员等村级辅公益岗位并吸纳贫困劳动者434人,并全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上岗人员工资已发放至11月份。全县建成就业扶贫驿站6家,就业扶贫车间4家。累计发放各类就业补助合计132.63万(扶贫资金49.63万)万元。落实社会保险扶贫,全县享受代缴政策9596人,共代缴196.2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168人,代缴保费124.63万元。
经验和做法:多措并举决胜贫困劳动者稳就业“战疫”。一是提供就业岗位。针对疫情期间外出务工难等实际,积极做好贫困劳动者就业信息推介,疫情期间帮助贫困劳动者参加网络招聘会登记近40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计划安排“送岗位、助脱贫”专场招聘会12场,建立村级人力资源就业服务微信群126个,通过宣传走访、发放岗位信息,帮助贫困劳动者转移就业10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20余人。汛情期间,及时开展贫困劳动者受洪涝灾害影响就业情况摸底调查,对有就业困难的贫困劳动者提供针对性就业帮扶。二是开发公益岗位。认真抓好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落实,组织各乡镇对辖区内所有村级辅公益岗位人员进行全覆盖排查,对不能履职人员及时进行清理,目前全县稳定村级辅公益岗位419人。三是完善扶贫载体。建立人社服务专员包保制度,帮助全县4家扶贫车间及时复工复产,促进贫困劳动者就近就地稳定就业,贫困劳动者返岗15人,整体带贫率16.85%。全县共招募就业扶贫基地29个,可提供岗位1215个,吸纳贫困劳动者180余人。四是鼓励自主创业。积极支持贫困劳动者自主创业并给予创业支持,2019年来,共组织贫困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16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助1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人20万。
深入推进岳西县开展就业脱贫结对帮扶工作。今年来,帮助岳西县转移就业6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50人,技能脱贫培训100人,年度目标已全部提前超额完成。一是健全沟通交流机制。签订《郎溪县-岳西县劳务对接意向性协议书》,共同制定年度就业帮扶工作方案,建立帮扶工作协调会制度,定期进行调研和协商结对帮扶的具体工作,今年来,局分管领导带队分别于元月18日、5月11日、8月18日3次到岳西开展两地就业帮扶对接。二是搭建劳务协作平台。在岳西县人力资源市场设立“郎溪县招工服务窗口”,有针对性的输送贫困劳动者到郎溪县企业就业。3年以来,共赴岳西县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3场,村级招聘活动1场。 先后组织72家企业赴岳西县参加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现场签订就业意向108余人,帮助转移外县就业22人,实现就近就地就业130人。三是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与岳西县人力资源信息互通共享,在岳西县人口密集的集镇、社区设立务工信息栏,定期郎溪企业招工信息。针对今年疫情,两地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全县农民工赴郎溪县务工的通知》和《关于做好岳西县来郎务工人员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四是开展技能脱贫帮扶。针对岳西县就业技能岗位和培训需求,组织优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赴岳西县开展技能脱贫培训,累计帮助岳西县开展汽车维修工、育婴员等工种技能脱贫培训280余人,并向有就业意愿的学员推荐我县就业岗位信息。
为做好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各项工作,现将《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
请于2001年1月5日前将你厅(局)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负责人、工作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手机)和传真号码传报我部。
联系人:贾丽、黄华波
联系电话:(010)84201056,84201656
传真:(010)84227798
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计划
2001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要继续认真贯彻国务院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和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运用近年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加强地区间、部门间合作,确保春运期间民工流动安全有序。具体安排如下:
一、2000年12月~2001年1月上旬
1.制定上报工作方案。分析预测本地农村劳动力流动数量、方向及趋势,协调有关部门,制定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方案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2001年1月5日前各地将工作方案报劳动保障部。
2.部署春运期间重点监控工作。指导和督促重点监控地区按照劳动保障部要求,做好检查网点设置,开展人员培训,制定必要的调控预案等项准备工作。2001年1月9日开始,上报春运期间民工流动信息。
3.开展流动就业工作检查。检查内容为: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准备情况;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有序流动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监控工作准备和进展情况;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以及保障民工权益情况等。检查方式:以各省(区、市)自查为主,1月中旬劳动保障部派出检查组到有关地区督查。
二、2001年1月中旬-2月中旬
1.开展宣传工作。输出、输入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宣传内容:城乡就业形势,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和就地安置政策等。宣传工作要开展到农村劳动力流动量较大的乡村、企业和车站码头。
2.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返乡民工疏运工作。输入地要调查了解企业春节期间放假安排和民工返乡情况,并通报相关输出地,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民工返乡运输组织;输出地要了解民工返岗时间及数量,做好本籍返乡民工的输运接应工作;中转地要积极开展疏导分流工作。
3.做好春运期间信息调查预测。重点开展春节期间百名民工抽样调查,指导重点监控地区开展信息监测和通报。随时上报民工流动动态。
4.协助有关部门搞好返岗民工输送工作。输出地与铁道、交通部门配合,采取组织专车(列)、预订团体票等措施,组织好民工返岗工作;输入地与有关部门配合,帮助返岗民工及时安全到岗。要集中力量做好正月初一后和正月十五后的民工返岗工作。
5.开展疏导分流和调控,劝阻劝返盲目外出人员。输出地要发挥基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动员返岗民工不携带新民工外出,劝阻盲目外出人员;输入地、中转地与民政、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盲目外出人员的疏导分流、劝阻劝返和收容遣送工作。重点监控地区要开展对外出民工流动的调控。
6.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输入地要加强劳动监察,对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专项监察,严厉查处私招乱雇、非法职业中介行为。
7.做好春运期间值班工作。各主要农村劳动力输出、输入地建立春节期间值班、带班制度,搞好值班工作安排,保证春节期间信息畅通。
三、2001年2月下旬-3月中旬
—8月,我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着力“二三产共推进,岛内外一体化”以及当前“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重大战略部署,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推动重大片区开发,1—8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快速,基本实现序时进度,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至本月接近完成序时进度,经济运行的后劲较足,预计基本可以全面完成全年计划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4.85亿元,增长53.42%,完成年计划的62.85%,落后序时进度3.8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月产值再创新高,继今年4月单月产值首破50亿元大关以来,8月单月产值又突破60亿元关口,达65亿。—8月累计完成 424.6亿元,增长95.1%,增长势头强劲。
(三)投资建设加快推进
一批项目取得突破。宝钢钢材开始桩基施工,马新大桥开工建设,盛达机械今年投洽会期间举行动工仪式;大顿塑胶项目一期已经试投产,乐捷科技设备安装完成开始试产,永红电子一期竣工部分投产,天福天美仕揭牌运营,银鹭三期的智能达、菲特罗项目建成,内官、洪前变电站基本竣工,配套线路完成即可投产;洪山旅游项目二期农转用手续获省国土厅批复,新圩小城镇建设正全面启动;东部固废、达运精密三期、景智光电、许继开关也在加快建设中,这些项目的开竣工(投产),已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强大源泉和后劲。
南部新城开发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依托新城建设工作指挥部,全力推进新城建设的规划、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目前已完成南部新城9.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控制性规划和2.4平方公里首期开发区的修建性详规;农转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正在积极报批;首期开发区的部分市政基础项目预计本月份可动工建设。
(四)财政收支情况良好
(五)现代服务业逐步发展
(六)招商引资情况
(七)努力推进“三农”工作
今年以来,我区继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
扎实抓好农业工作。大力实施“两头在、中间在外”的农业发展战略,秋冬种、春收主要农作物生产稳定,形成良好格局。其中胡萝卜3万亩(含在外基地),每亩承包价格达9000-11000元,马铃薯等其他蔬菜价格也稳中有升,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上半年(季报数),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380元,同比增加465元,增长9.5%。
新村建设进展顺利。年8个新村建设重点村全部竣工验收。年5个新村建设重点村,目前一个村已确定中标单位,将开工,其余4个村将进行招投标。老区山区重点村建设,年度5个项目组织实施完成,年4个项目一个已开工,3个完成招投标。
(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今年以来,我区积极推动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共投入3900万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其中工程建设资金700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3200万元用于添置教学设备及校舍修缮,所安排项目已基本完成。新一轮农村义务教育项目建设,31个项目已有30个项目竣工投入使用;火炬()产业区配套学校建设、新店中学等三所完中的宿舍楼以及校安工程项目按计划实施。
继续加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了乡镇卫生院改革,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新一轮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今年可全部投入使用;继续建设24个标准化村居卫生所,目前三个项目已开工。
做好各项卫生防控保障等工作。积极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确保无发生聚集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全面开展妇幼卫生工作,提升妇幼保障水平;加强卫生监督检查工作,提升餐饮业、公共场所等的卫生水平;积极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创建文明城区;做好红十字会工作,救助困难群众、支援玉树地震灾区和西南旱灾等。
社会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截至年8月底,我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5655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8566人,失业保险参保45939人,工伤保险参保45943人,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参保44969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0559人,办理退养按月领取退养金9186人。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偏慢。受土地报批、项目前期以及征地拆迁等因素制约,50个区级重点项目为开工或未实质性开工的项目仍然较多,落后序时进度不少。二是用工问题虽有一定程度缓解,但目前企业对一线工人需求仍较大,存在一线工人难招、工人难留的问题。三是海域退养和土地征用后富余劳动力的转产转业压力较大。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认真加以解决。
二、下阶段工作重点
(一)全力以赴打好五大战役
“大干150天,全力打好五大战役”,事关我区经济社会能否保持快速发展,能否全面完成全年计划目标,并为“十二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上来,全力以赴、奋力拼搏,集中打好“五大战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进一步细化“五大战役实施方案”的责任分工,明确各项战役具体项目的工作要求、工作时限、监督单位、责任领导,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查督办,盯紧序时进度,确保全市“五大战役”的总体推进。
(二)继续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增长
要继续保持我区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争取今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额完成全年计划的20%以上,即达到600亿元以上。因此我们要继续支持火炬()产业区做强做大,完善各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服务和协调,确保园区冠捷、乐捷、许继等项目按计划投产。通过落实就业服务补贴政策,加强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对培训机构实行“订单式”培训等八种用工情况进行补贴扶持等多种形式和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用工不足问题。要继续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监测,进一步开展重点企业监测工作,以及时了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积极应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三)要全力推动项目建设
全面完成年度135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目标,其中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必须要完成80亿元以上,要完成这个目标,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重点项目调度。要加强重点项目调度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每半月调度一次的工作机制,要紧紧围绕50个重点项目和“五大战役” 的任务分解项目,及时掌握各个项目的进展,抓住项目的关键环节,及时提请调度,并做好调度会议事项的跟踪落实,切实提高调度会议质量和效果。
三是全力以赴做好征地拆迁。南部首期开发区项目的征地,要针对具体项目采取相应对策,加快新城的建设速度。滨海东大道、东路、海峡论坛海、大嶝对台商品交易市场扩建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和海域退养工作,要倒排工作计划,实现全面交地。对东坑路、洪前路延伸段、洪厝路、西亭路(东路——美上路)等断头路的拆迁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含有底层经营用房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并加强与相关镇街的协调,力争突破。
(四)加强招商项目的跟踪对接和储备
加强项目储备,要围绕“海西”等决策部署,按照“四高” 要求,着力在思路对接、政策对接、产业对接和项目对接上下工夫,不断策划生成建设“五大基地,一座新城”的支撑项目,并推进落实项目的各项前期工作,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五)加快“十二五”规划和年计划的编制
加快我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新跨越这一条主线,深入进行调研,科学测算论证,集思广益,高效率、高质量地编制好我区 “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和各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科学编制投资建设计划。启动编制年我区投资建设计划,重点围绕两大工业园区及新城建设等重大片区科学谋划项目,加强项目论证,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增强项目的可操作性。围绕我区“十二五” 总体要求、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布局,编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
(六)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水平。
继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统筹兼顾教育工作,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教育基础优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全力推进今年列入建设计划的新店文化中心、新店中学教学楼、内厝中学扩建工程等教育基础基建项目,进一步完善我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继续重视和强化学校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确保新店医院医技综合楼、新圩中心卫生院医技综合楼、24座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在年底前尽快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医院一期、同民医院扩建项目。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食品安全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第三届文博会成果进一步深化,引导区民俗文化资源逐步向产业化发展,推进辖区内文化产业的集中化发展。结合中秋、国庆,策划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组织全民健身节活动精心组织办好首届百公里纵走挑战赛,积极策划、打造首届海峡两岸汽车超级短道争霸赛,以及环大嶝自行车赛等精品活动。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蓝齐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强化政策落实,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结合全市企业用工实际,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若干意见》《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实施细则》。组建4个外出招工小组和外出招工协调工作小组,持续开展以工引工、外出招工、社会中介机构引进活动,目前招引外来员工27人。充分利用人社网络系统作用,扎实推进专场招聘、“2+N”招聘和网络招聘等各类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2+N”各类招聘会92场,500余家企业提供2.56万个岗位,累计17136人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1385人,主园区用工净增3787人,增幅9.3%。二是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创业培训,本年度共开展23期创业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690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及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预计到2021年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三是兑现招工奖励政策。兑现以工引工及返乡就业人员奖励资金,鼓励企业老员工通过亲带亲、友带友、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引进新员工,对成功介绍外乡或返乡人员来广稳定就业的单位或个人,在企业自主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1000元/人奖励。截止目前2021年度已兑现奖励资金174.7万元,补贴人数2821人。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人才兴企二十条》,鼓励企业引才引智、鼓励企业培优育强、鼓励人才扎根兴业。四是精准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举办现场宣传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新投产企业“人社服务专员”帮扶联络机制。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宣讲等服务。五是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根据户籍地将帮扶对象分解到乡镇社区,层层压实帮扶责任,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将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分类帮扶,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共开展39个班次,结业合格2284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班62个,培训系统上线2305人;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开班18个,培训系统上线855人,砀山县技能扶贫培训150人;2021年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11个班次,参训学员542人。
2.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强化征缴扩面和优化转移接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万人,同比增长14.9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277人,同比增长4.19%;失业保险参保3.96万人,同比增长36.55%;工伤保险参保8.22万人,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7.85万人,当年缴费人数为17.56万人,为符合领取条件的8.69万人发放了养老金,月发放率100%。长三角社保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二是规范参保。自2021年4月起,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实行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缴费基数并同时参保,使得职工社保全覆盖,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将逐步实现职工退休生活有保障、失业求职无担忧;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并推进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在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实施补充工伤保险,减轻用人单位工伤赔偿负担,化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三是建设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了社保数据对比领导小组,对各级疑点数据进行排查,联合公安、法院、民政、卫健四部门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对发现的数据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并顺利迎接了省市多次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整改。四是调整职业年金记账方式。根据省市要求,将职业年金缴费由记账方式调整为实账积累,计划从2022年起对职业年金记账方式调整期历年形成的记账金额安排3年分批进行消化。
3.加大推荐评选,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完成2021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我市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24人,涉及卫生、教育、农林水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行政管理等88个岗位。经过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目前116人进入体检环节。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新增技能人才3537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的149.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771人次,占任务数(1090人)的70.7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690人次,占任务数(1800人)的93.89%,其中高级工271人次,占任务数(400人)的67.75%,技师27人次,占任务数(30人)的90%,新技工系统培养705人,占任务数(700人)的100.7%。三是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成功举办我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1名选手参加全国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组织参加宣城市“皖厨宣味·徽菜名城”首届烹饪技能大赛,共7名选手参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中式面点一等奖、3名选手获中式烹调优秀奖;4名选手参加首届长三角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选拔赛;3名选手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四是稳妥有序开展网上申报职称评审工作。今年首次使用网上职称申报系统,为保障申报人员顺利上传资料,指导用人单位经办人员认真学习网上职称申报系统操作流程。目前共审核通过并上报了13名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五是多措并举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流程,积极组织工作站申报参与省厅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今年有三家工作站申报了科研活动资助经费项目,有四家工作站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其中有两家工作站进入了复赛,有一家工作站进入了决赛。
4.规范行政执法,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工管理趋于常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劳资纠纷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市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稳步提升。组织参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打造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高的调解仲裁队伍。推进信息化仲裁院建设,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案件受理、审理、监督统计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广应用全国“互联网+调解”平台,拓宽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仲裁申请多样化渠道,为群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案件办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劳动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3起,涉及农民工1961人,涉及金额2607万元;排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97个,排查存在拖欠支付隐患项目6个,及时责令限期整改项目5个,涉及农民工389人,金额1265.3万元。仲裁院已立案受理261件,调解结案173件,裁决结案73件,终局裁决5件,其他方式结案7件,仲裁结案率96.9%,仲裁调解率68.4%。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平稳,全年未发生因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招工引工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工引工政策,制定全市招工引工考核办法,完善招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机制,鼓励引导重点临时缺工企业以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用工困难。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招聘会,2022年全年计划开展136场“2+N”招聘会,其中80场周三、周六现场招聘会、18场乡镇“夜市“招聘会,20场网络直播招聘(每月固定8号上午9点举行直播带岗),18场劳务基地及其他招聘会。突出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招聘,春节期间开展10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3场网络直播招聘会,3场乡镇、开发区子园区招聘会,4场人力资源市场大型招聘会)。
(二)就业创业方面。在开展好常规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2022年计划培训农民工3000人以上,开展1-2期乡村振兴主题创业特训营,培训学员不少于60人,开展乡村旅游、品茶员等乡村特色就业技能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学员不少于180人。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22年,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上岗率不低于50%;新增实名制就业不少于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6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70%;创业担保贷款计划发放不少于7000万。
(三)人才保障方面。围绕广德市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广信农化等不少于3家企业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筹备广德市第三届“广德工匠”评选活动,计划表彰、提名奖各10名。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荐优秀的乡土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技能人才评选及技能人才竞赛,所有竞赛项目计划各推荐2名选手参赛,加大乡土人才在技能人才评比中的比例。组织荣达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社会保险方面。扎实推进征缴扩面工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0.1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达到8450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5.0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到8.40万人。针对目前我市社会保险参保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明显少于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从2022年起将积极推进职工全险种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全险种参保率。扩大协议医疗机构签订范围,简化转院流程,为工伤职工和企业创造更大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