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编导艺术

编导艺术

时间:2022-04-27 05:5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编导艺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编导艺术

第1篇

关键词:舞蹈编导;文学艺术;表现手法

在舞蹈创作里,如何在编导过程中利用艺术表现手法来提高表演的感染力?鉴于舞蹈编导过程中包含的相关因素较多,在融入文学艺术时,往往需要兼顾剧本、演员及音乐的协调性,这便对文学艺术在其中的表现手法、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舞蹈编导的意义在于结合各类相关因素,将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进行灵活的穿插与应用,从而实现舞蹈艺术价值的最大化提升。为了提高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在舞蹈编导当中的应用价值,笔者特意针对两者的结合途径作出了分析研究。

1语言艺术

在舞蹈艺术中,身体语言与文学台词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体现形式,也是语言艺术的综合呈现,语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观众的感官体验。所谓身体语言,主要依靠舞蹈演员的动作、神态进行呈现,多与文学台词的情感基调、表达风格相结合,以此来体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完成艺术的传达过程。[1,2]舞蹈《山楂树之恋》作为将文学语言和身体语言相结合的典型代表,通过演员富有张力的身体语言表达,融入背景音乐,将文学语言、舞蹈语言、音乐语言紧密结合,使单纯的舞蹈被赋予了丰富的含义,突出了舞蹈的灵魂,从而使舞蹈更具魅力。除了文字语言外,肢体语言也可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舞蹈动作中的“意”与“象”,来传达各种不同含义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化舞蹈艺术的表达层次。其中,“意”主要表示舞者在肢体动作上传达出的精神内涵及思想感情,以内在表达为主;“象”主要表示舞者为传达感情而设计的肢体动作,以外在表达为主。一般来说,“象”的传达更取决于舞者的风格与技巧,“意”的传达则取决舞蹈中的语言文学艺术。以《山楂树之恋》为例,在这一舞蹈中,两位舞蹈演员一个梳着两个小辫,一个穿着海魂衫,以“山楂树”为核心展开了一段关于爱情故事的表演。小说的语言与舞剧的形式、配乐相得益彰,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得极为感人,并且在平实的生活氛围中融入了浓烈的文学艺术气息,使舞蹈更具灵魂。

2抒情与叙事艺术

舞蹈编导具有十分清晰的专业职能,其要求编导者既具备基本的舞蹈素养,又能利用舞蹈艺术的视角对生活进行感受、情绪等方面的分析,并由此来指导舞蹈动作,使相关的心理状态与感情具有丰富的“动作感”。其次,舞蹈编导具有寄情于物的特征,该特征要求编导者能从事物的表面入手探求深层意义与情愫;通过想象感受意蕴,并化为动作,以模仿或者创造的形式进行第二阶段的转化。可见,舞蹈编导归根究底是属于抒情的艺术。自古以来,人们就通过动作表达感情,通过演绎进行沟通与交流。据相关资料可知,《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古人甚至将舞蹈作为表达情绪、抒发感情的最高形式。从具体形式来看,人们利用舞蹈进行抒情,具体又包括比拟、象征等手法,通过这种寄情于物的途径使得观看者感同身受,从而完成艺术的共享与交流。另外,舞蹈又是叙事的艺术,每一段舞蹈所表达的感情都并非空穴来风,都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来源于生活和故事。因此,对于舞蹈编导而言,如何通过编导这项行为进行叙事的表达,使得观众能看懂、理解,进而感同身受,是编导本身的价值所在。总的来说,抒情与叙事的结合成全了一段舞蹈故事,也只有二者兼顾,方能成就艺术。

3虚拟与象征艺术

从舞蹈艺术的另一方面看,其又具有虚拟性与象征性的特点,并且这两个特点又是舞蹈的主要表演方式和舞蹈编导的工作关键之一。何为虚拟?虚拟并非虚幻,而是来源于生活。之所以称之为虚拟,首先在于其并非生活中直接发生的事,而是人们为了表达自身对某件事、某种事物、某个意象的感情而对生活的回顾与重复,这样的回顾与重复甚至不与原来的象征本体相同,而是在结合情绪、幻想以及创造后得出的一种新的形式,这就是虚拟。来源于生活的虚拟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能使得大众接受并且感同身受。正如舞蹈《绳波》,整个舞蹈仅有一家三口、一根绳子,三人跳绳,随着绳子的波动以及三人的跳动,我们既看到了欢快、愉悦的天伦之乐,又看到了绳子不同节奏波动时父母与孩子的矛盾、孩子的挣扎,更看到孩子离父母远去却仍然在绳子的那头有所牵绊的心酸。这就是来源于真实生活的舞蹈,它反映了家庭的关系,既包括快乐和爱,又有矛盾与心酸,这与多数人的经历相似,让人仿佛在舞台上看到了自己,复杂的情绪油然而生,舞蹈至此才完成了它的使命。在虚拟的同时,舞蹈的象征意义是贯穿始终的。我们知道,舞蹈是有目的的舞蹈,不管它要表达情感、宣传思想、叙述故事,或者仅仅是散发美感,都是有目的的。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舞蹈编导必须将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赋予象征意义,使得观众在舞蹈的每一个细节都能找得到与艺术相连的“绳子”,从而更好地体验、感受舞蹈。总的来说,为了达成虚拟与象征的共通,舞蹈编导必须明确目的,深知观众,更执着于舞蹈艺术本身。

4寓意与哲理艺术

对于舞蹈编导工作而言,除了通过舞蹈造型、动作表现人物特点外,如何使观众更好地融入思想感情、领悟故事寓意,也是需要考虑的一大关键因素。因此,在舞蹈编导中适当应用寓意与哲理艺术,便可成为舞蹈艺术表达中的点睛之笔。一方面,编导可在服装、动作、造型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阐述舞蹈的背景故事、人生哲理来引发观众的共鸣,同时以适当的背景音乐进行烘托,从而加强艺术的渲染效果。另一方面,要实现内涵、意境的完整传达,还需要演员在进行动作传达时更注重连贯性,以肢体的动作美来支撑寓意的艺术感,从而达到“托物言志”的表演效果。最后,寓意与哲理艺术的根基在于情感的传达,这便要求编者在进行舞蹈编导时不可一味地注重技巧的设计,而应对故事背后的情感与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从而促使观众在共情基础上对舞蹈产生共鸣。总而言之,在应用寓意与哲理艺术的表现手法时,应当充分以观众的观感为主,只有将观众充分代入舞蹈氛围中,才不至于形成演员“自说自话”的僵局。

5结语

舞蹈作为一种重要艺术瑰宝,对于人们生活情趣、艺术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辅助价值,这也要求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更注重文学艺术表现手法的应用。因此,在今后的舞蹈编导过程中,编导者应当充分结合舞蹈中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选择适当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实现舞蹈艺术性、感染力的根本提升。

作者:樊珺 单位:陕西省歌舞剧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黄艳琳.浅谈舞蹈编导中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J].大众文艺,2015(12):164.

第2篇

一、舞蹈编导的基本类型分析

商业型舞蹈编导。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精神文化要求的提高,对娱乐项目的需求也逐步提高。到了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现代,以舞蹈为商业活动的现象数不胜数,催生了大批进行商业表演的舞蹈团体和演出团队。商业舞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宣传和营销,注重的是借助舞蹈起到的商业作用。

庆典型舞蹈编导。庆典型舞蹈编导主要是以事业单位为主体,进行节日、大型活动、晚会等的气氛营造。这种舞蹈的编导和商业活动不一样,一般有明确的主题和要求,用于晚会类型活动的气氛营造,以及具有纪念意义活动的主题突显。所以要求比较高,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比较细腻。综合型舞蹈编导。这种舞蹈编导形式主要运用于团体演出,具有一职多专的特点。

二、舞蹈编导中文学表现技巧的具体应用

(一)舞蹈编导中语言艺术的应用

舞蹈编导语言艺术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口述语言进行表现,另一类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现。所谓口述语言就是通过话语进行表达,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诗歌。自古以来艺术的表现方式就是为诗歌、绘画、音乐和舞蹈。舞蹈的话语表现形式是通过与诗歌的结合。古代通常是通过文人写出的诗歌进行舞蹈编排,融合诗歌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并结合音乐,表现舞蹈带来的魅力。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对肢体动作的编排,使编排出来的动作能够表现舞蹈的内涵,这种表现技巧成为象。

(二)舞蹈编排中抒情和叙事的应用

对舞蹈的概念分类可以从本质及形式来说,前者将舞蹈归为抒情的艺术,后者则归为对比拟和象征手法的利用。优美的肢体动作可以将舞蹈编导所赋予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肢体动作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人们进行理解和消化,舞台上舞蹈的表演通常是没有语言的,一般通过优美的动作进行内容的表现和感情的渲染。从第一个动作开始就带领着人们进入编导所编制的故事当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舞蹈动作也越来越丰富。如俄罗斯芭蕾舞《天鹅湖》,全程没有一句语言,而是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将故事和感情深刻的传达出来,这也是它不朽的原因之一。

(三)舞蹈编排中虚拟象征和假设的具体应用

舞蹈编排来源于生活,而在生活中升华。它采用虚拟象征及假设的表达技巧,表现它蕴含的精神,也是其关键部分。舞蹈有着自身的特点,与电影、戏剧、话剧相比,独特之处就是它的虚拟性和假设性。它是生活的升华,那么生活中的很多部分都可以被舞蹈所虚拟和假设。通过与音乐的结合,达到理想的表现效果,从而得到观众的共鸣和喜爱。

(四)舞蹈编排中寓意的应用

舞蹈作品的成功不仅需要音乐美和绘画美,还需要意境美来表现。意境是古往今来诗人词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进行创作时要注意意境的渲染,这样读者在赏析阅读时,通过文字在脑海中构造诗人想要描绘的画面,和诗人产生共鸣。同样,编导在进行舞蹈编排时,也要注重意境的构造和渲染,运用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舞蹈所蕴含的美妙。我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经典作品《雀之灵》,就是通过利用肢体进行无声的渲染,将一只美丽、自信的孔雀展现在观众面前,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讴歌。舞蹈是一种感情的表现艺术,以此寓意就变得非常重要。舞蹈具有丰富的感情,通过外观的美表现出来,散发其所特有的魅力。

第3篇

该专业学生毕业去向包括广播电视媒体、影视制作及文化传播公司以及政府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宣传文化部门等。

一、招生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学制四年,每学年学费10000元。

二、招生地区和计划

计划共42名,具体招生地区名额如下: 专业名称

科类

招生计划

上海

辽宁

浙江

河南

湖南

四川

陕西

广播电视编导

文理兼收

12

5

5

5

5

5

5

三、招生对象和条件

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色盲、色弱者不取。

四、专业考试

考生参加所在省(市)组织的相关专业统考报名及专业考试(具体考试安排请考生向所在省级考试院咨询)。

五、录取规则

1、考生专业统考成绩达到所在省编导类专业统考合格线,高考投档成绩达到所在省级考试院划定的我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批次相应录取控制分数线后,才有资格进入同济大学录取程序。

2、同济大学按考生的专业统考成绩和高考投档成绩计算合成分[合成分=(专业统考成绩/专业统考满分)×400+(高考投档成绩/高考文化满分)×600],文理科考生一起按照合成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3、合成分相同考生以专业统考成绩高者优先录取;专业统考成绩、高考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理科依次以数学、外语、语文成绩的高低为录取顺序,文科依次以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的高低为录取顺序。

4、同济大学以第一学校志愿招生录取,当第一学校志愿考生生源不满招生计划数时,先录取第一学校志愿考生,余下招生计划补录非第一学校志愿考生。

六、联系电话

招生办公室联系电话:021-65982643

艺术与传媒学院联系电话:021-69584742

第4篇

面试这一测试形式,是相对笔试来说的,有时也称为口试。所谓面试,就是考官与考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了解考生的相关信息,达到测试考生综合素养的目的,这是按照专业要求筛选合格考生的重要环节。

面试中,不仅仅是针对考生的某些方面能力的考查,还要对考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素养测试,因此面试被认为是素养测试的最佳方式。近几年来,全国重点大学(北大、清华、复旦等)普招中的自主招生重点采用了面试这一方式。在艺术类专业招生中,尤其是近年来在编导专业招生中,面试愈来愈受到重视(包括一些刚刚开设影视编导专业的大学),有些学校将此放在专业考试的第一环节,有的放在最后一环节,甚至有的学校在专业考试过程中对此出现面试内容。

基于此,对于面试这一考试形式理解,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名考生是否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准备和应对专业考试。如果理解正确了,考生就能够比较轻松地应对,而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反之,认识模糊,就很容易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

面试的出题方式及目的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出题,标准化的高考试题使得考生多元的发散思维遭到限制,甚至扼杀了考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面试中,很多考生思维简单,缺乏最起码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匮乏,不能很好很健康地面对他人和自己的情感,在认识、理解、处理问题上,缺乏批判精神,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和观点的勇气,更没有独立的见解与立场,有很明显的惯性思维倾向。

艺术类专业入学考试的目的,是要通过某些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从事艺术创作的潜质。所以,至少不能只通过标准化的考试题来考查学生,否则这样只能使学生流于平庸。而通过面试这种方式,才有可能比较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对考生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情感态度、性格特点等作出深入的了解和综合的判断。而这些目的,仅仅通过笔试是很难达到的。具体来说,影视编导高考中的面试,是用来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及结构、综合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观察生活、分析思考应对问题的能力以及考生的性格、价值观等多方面的重要手段。由于面试所承载的测试任务比较重,因此,面试所包含的考试项目也是比较复杂的。在下面的章节中,我们将对具体的面试考试科目进行具体的分析,使考生能够掌握具体的应试方法和技巧。

自我介绍

一、什么是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就是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在13分钟内向考官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考号、籍贯、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内容,从这一环节中发现考生的创造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个性特征等,使考官对考生有一个尽量全面的了解和考查,进而确定你是否符合所报考专业的必备条件。自我介绍在影视艺术类专业考试中一般是在第一个环节进行,是展示考生自我风采的重要手段。考生的气质、反应、谈吐、文化底蕴等一切外在内在的素质都将通过这一考试环节展现给主考老师。而这一环节又是考生在考试中能够展现自我优势的机会。考生应该充分把握住自己的时间,向主考老师展示自己的各个方面。但是考生应该注意在表述时一定要谦虚、态度端正,因为此时主考老师正在仔细观察你的各个方面,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二、怎么准备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本质上说就是考生通过简短的语言,在较短的时间内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一般的自我介绍的结构基本上是:问候考官、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家乡、自己的特色、结尾。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考生在考试的时候,可以根据考试现场灵活掌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准备自我介绍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言简意赅,不能太哕唆。

问候考官,是你进入考场后要说的第一句话,可以说各位考官(主考老师、老师)上午/下午好,一定要态度诚恳、大方,文县和人打交道的第一步。但是有些考生可能看选秀节目看多了,称呼考官为评委,这不是很妥,专业考试和商业选秀还是有根本区别的,希望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名字是一个人的名片,考生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要突出对自己名字的介绍,这样是为了加深他们对你名字的印象。例如,有一位考生的自我介绍材料是这样的:各位老师好!我叫李安,李是李世民的李,安是安邦定国的安,父母给我起这样一个名字就是希望我能和李世民一样有安邦定国的气魄。有一位导演的名字和我的一样,我也非常喜欢他的电影。这里只是选了这位考生自我介绍材料对名字介绍的部分,通过这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考生对自己名字的介绍还是比较详尽的,很容易能让考官记住,对下面的考试非常有利。

考生在对自己家乡的介绍时点到为止就可以,否则就成了导游了。如果你的家乡有名胜古迹或其他特色,可以简单的补充一下,让考官记住你是哪个城市或地区就可以了。如:各位考官好!我叫王琼,我来自美丽的泉城济南,济南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就是对济南最好的描述。欢迎各位考官来济南做客!这位考生对家乡的介绍比较简短,但是对家乡的特色介绍的还是非常准确到位的,简洁精练,又不失自然、大方。

要想在众多的考生中凸显自己,必须对自己的特色进行重点介绍。名字有可能有相同的,但是你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确实独一无二的,这些特点或特性就是你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这个特色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获奖经历、学习状况及其他的亮点所在。例如:我是一个性格比较外向的女孩,喜欢交朋友。我比较喜欢写作,我的作品曾在《语文报》、《诗刊》、《芳草》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也曾获得过全国青少年作文大赛一等奖。这位考生紧紧抓住了自己的写作优势,介绍得比较清楚,能使自己和其他考生区别开来。考生要注意做到尽量多地表达自己的信息点,另外这也是考官提问的重点所在,考生要注意针对自己提及的每一个点做充分的准备。

在自我介绍结尾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名字重复一下,让考官加深对你的印象,做到首尾呼应。还要在最后表达自己这次考试的愿望,如希望考入贵校实现自己的影视梦等,另外还要对考官表示谢意,如谢谢各位老师等。

三、自我介绍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讲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但是有些考生还是用方言介绍自己,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同学,方言很难让别人昕懂,这就造成了沟通和交流的障碍,会在专业考试中造成考官对自己的信息误读。当然,编导类的专业不像主持表演类专业对普通话要求那么高,只要能清楚的把自己的信息传达给考官就可以了。不过,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会在艺术类专业考试中增加你的印象分的。希望广大考生在专业考试前,有意识的练习一下普通话的发音,可以找一些电视台或电台的主持人,或跟着电视(广播)学习朗诵稿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第5篇

群众文化舞蹈扎根于群众之中,有无限的艺术生命,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只要我们文化工作者不断的留心生活,挖掘其文化内涵,赋予其时代的气息,就能开发许多新的舞蹈,就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一、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

(一)把握题材的群众性

题材是舞蹈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它来源丁客观的现实生活或是历史资料,舞蹈创作者根据自身的创作意图、创作主题来选择构成舞蹈文本和舞蹈作品的原始材料。作为舞蹈创作的起步,好的题材选择和处理是成功的一半,能够为舞蹈作品的创作奠定坚实又雄厚的基础。由此可见,题材对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重要性,而由于群众文化舞蹈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特殊性,所以在创作群众文化舞蹈的首要标准是:把握题材的群众性。部优秀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需要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是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能够接受的题材,而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题材。因此,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需要深入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需求,把握广人人民群众的生活背景、知识水平、审美兴趣等,从而选择具有平民性、通俗性且广大人民群众可直接参与的客观现实生活题材。广大人民群众才是群众舞蹈创作的主要对象,满足他们的喜好和参与才是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所追求的根本目标,而群众性的题材更易十吸引和带动广人群众对群众文化舞蹈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力求形象的亲和性

舞蹈作品中的形象包括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拟人化的动植物、器物、景物等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足构成整部舞蹈艺术作品形象的基础,展现了舞蹈艺术作品的基本格调,足给予欣赏者的第一印象。人们常说良女f的形象塑造是成功展开后续活动的有效保障,也是激发和调动他人兴趣的首要前提,因而在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中需要考虑合理树立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审美要求的舞蹈形象。与题材的群众性原理相似,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若想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接受,那么就需要力求群众文化舞蹈形象的亲和性,如此才能拉近广大人民群众与群众文化舞蹈的距离,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舞蹈心动。一些成功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那些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即形象的亲和性,如东北大秧歌舞蹈中的“小人物”形象;汉族民间舞蹈中的龙和狮子等。这些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大多是人民群众熟悉的、敬仰的,极具亲和力,因而也更易于取得群众的青睐。

(三)侧重情感的平民性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人们抒感、表达情感、传递情感的渠道,而舞蹈艺术则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最高手段,无须更多声音的表达,所有浓郁、深厚的情感都可通过各式各样的形体动作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超常审美效果。因而,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需要重视情感的抒发、表达和传递,同时还应侧重情感的平民性,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应表达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心声,以传递老百姓真正的情感。曾指出,只有具备人民性的、符合人民生活的东西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才能永久流传,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如《红绸缎》中抒发了建国初期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喜悦之情。一般情况下,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共鸣的起点较低,只要是自然的、真挚的情感抒发和表达都能够很轻易的打动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抒发平民情感是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舞蹈形体动作来抒发人民群众之情,达普通老百姓之意,这是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为群众文化舞蹈奠定广大人民群众基础的必备条件,需要引起创作者的高度重视。

(四)注意风格和样式的地域性、通俗性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而鲜明、独特的地域特色恰好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主要区别。鲁迅先生曾说过,越是有地方色彩的更能为别国所注意,更容易在世界上凸显魅力。因而,立足于民族性的、地域性的艺术更具发展前景,所以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应加强重视风格的地域性,凸显和强化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格特色,这是促进群众文化舞蹈多样性、多元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由于群众文化舞蹈的主体是广大的普通民众,为了更易于普通民众接受群众文化舞蹈,以及在人民群众队伍中广泛普及群众文化舞蹈,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还需要满足样式上的通俗性。群众文化舞蹈创作者需要创作出具有简单易学且不失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样式通俗性、风格地域性这是群众文化舞蹈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

(一)基于群众文化的特殊性进行编舞选题

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一定的引导和激励效用。因而,群众文化舞蹈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舞蹈的创作和编导需要专业编导认真对待,充分基于群众主体和群众文化的特殊性来进行编舞选题,精心构思、巧妙编排出能够反映当今社会现象且适合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文化舞蹈作品,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编舞选题时舞蹈编导可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选材,结合群众文化特殊性对这些原始素材进行提取和处理,以能够吸引群众关心和参与性的舞蹈选题来激发更多民众的关注。

(二)巧妙编排构思,充分发挥即兴舞蹈的作用

考虑到广大普通人民群众的表演水平和既有条件,群众文化舞蹈的编导应尽可能的满足可操作性和普及性,在舞蹈选题完成之后开始精心构思舞蹈作品的编排。舞蹈编导需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中找寻熟悉适用的素材,结合普通群众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舞蹈动作设计,同时注重充分、巧妙的发挥群众舞蹈演员的即兴舞蹈创作能动性,以此达到超常的编舞效果。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能动性不容忽视,因而舞蹈编导可以深入到普通群众的文化活动当中,从中找寻有用的舞蹈素材,根据群众的即兴舞蹈创作提取优质的动作,以获取舞蹈编排构思的灵感。如此编排出的舞蹈作品更易于符合广大普通群众的特性和需求,以良好的默契来提高舞蹈编排的质量,达到理想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围绕舞蹈主题进行音乐制作,营造意境

在完成舞蹈选题和编排之后,就需要进行音乐制作的关键环节。音乐能否与舞蹈完美合成,这要求所制作的音乐需充分围绕舞蹈主题来进行,音乐伴奏需要与舞蹈队形变换实现默契、协调的配合,通过贴切的音乐来凸显舞蹈主题,营造更为丰富的舞蹈意境,从而让广大群众通过舞蹈作品的演绎感受到视觉、听觉和内心的多重震撼。一般来说,音乐是舞蹈的最佳“配料”,合理、恰当的音乐能够丰富舞蹈作品的审美性、思想性和动作性,使得舞蹈动作和舞蹈情感、舞蹈主题绝妙融合,从而为观众营造出完美的艺术境界,帮助观众接受和理解群众文化舞蹈作品。如此可见,音乐是群众文化舞蹈的良配,在舞蹈编导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音乐的积极作用。

(四)巧妙灵活的运用道具和布景,增添修饰效果

道具和布景所发挥的积极效用与音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群众文化舞蹈编导需要把握的要点。在群众舞蹈编排的过程中巧妙、灵活的运用道具和布景不仅能够增添作品演绎的修饰效果,而且也是最直接表达舞蹈意图、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有效方式,使得整个舞蹈构思具体化,充分提高了舞蹈的编导质量和表现效果。多样性舞蹈辅助道具的选择和运用,以及表演舞台的布景,这需要舞蹈编导的深思熟虑和巧妙灵活的创新,如此才能更深刻的表达舞蹈的主题、中心思想和情感,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辅助作用及增添修饰效果。因而,鉴于道具和布景的重要性,舞蹈编导需要充分运用好这些附加要素,以进一步提高群众文化舞蹈的审美性。

第6篇

关键词:舞蹈编导;技术;理念

中图分类号:J7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130-02

舞蹈是一种极具观赏性、文化性艺术性的行为,其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将想要表达的东西展示出来。随着文化艺术事业进程的加深,人们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于舞蹈所表达出的观赏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对舞蹈编导的创作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求,舞蹈编导的技术与创作理念也必须不断革新,并将两者有机结合,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展示给世人。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别从舞蹈编导介绍、舞蹈编导的技术、舞蹈编导的理念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舞蹈编导介绍

舞蹈编导通常能理解为两个意思:一是在舞蹈理念的基础上创作和设计出符合理念要求的舞蹈动作,并组织舞蹈人员按照设计出的舞蹈动作进行排练,即对舞蹈动作进行编制;二是指对舞蹈进行编排导演的组织人员,打个比喻就像是电影或电视剧中的导演。舞蹈编导是一项复杂且又系统的工作,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阶段:题材的确定主题确定理念确定结构编排舞蹈动作设计组织排练。这些阶段环环相扣,紧密关联,就如同一台机器设备生产的工艺流程。此外,舞蹈编导人员,可谓是舞蹈编导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在进行舞蹈创作编制时将编与导有机结合,使编制的舞蹈符合表达理念,从而完美地展示给世人。[1]

二、舞蹈编导理念

舞蹈编导理念能为舞蹈编导的创作提供重要指导,舞蹈编导人员的理念将对舞蹈所具有的文化艺术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舞蹈编导人员在确定创作理念时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一)舞蹈创作必须与生活紧密结合

舞蹈编导人员的创作理念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的人、事物等给舞蹈编导人员带来了创作灵感,而舞蹈理念创作就是将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通过舞蹈编导形式表现出来,由于舞蹈具有观赏性和文化艺术性,这就要求创作出的舞蹈在源于生活的同时应高于生活。这就对舞蹈编导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蹈编导人员在舞蹈理念创作和编制舞蹈时,必须遵循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注意生活实际中的积累,以此确保创作的作品更贴近真实生活,还应在作品中融入艺术,使生活与艺术有机结合,并将这种创作理念贯穿整个创作过程。[2]

(二)舞蹈创作必须融入真实情感

舞蹈的创作灵感与理念都来源于生活,其所表达的也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的真实情感,在舞蹈创作中包含丰富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展示时引起人们内心真实情感的共鸣,从而丰富人们的生活色彩。因此,在舞蹈创作时必须融入真实情感,这是一个优秀舞蹈必须具备的特质。

(三)舞蹈创作必须不断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更美好的未来。不断创新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也带动了舞蹈的发展,只有不断地创新舞蹈,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满足人们生活追求,同时这也就要求舞蹈编导必须不断创新,例如基于社会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追求,不断丰富其内容和表达方式。

三、舞蹈编导技术

舞蹈编导理念能为舞蹈编导创作提供重要指导,而舞蹈编导技术则是将舞蹈编导创作转化为现实的重要基础保障。因此,作为舞蹈编导人员必须充分掌握舞蹈创作技巧,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3]

(一)不断学习和借鉴

学无止境,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人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由于舞蹈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展示出来,所以,舞蹈编导人员不仅应充分熟悉舞蹈动作的基本结构,还应对人体各部位所具有的特点有清楚了解,以此让人体不同部位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舞蹈除了具有观赏性外还具有文化艺术性,因此,舞蹈编导人员在不断学习有关舞蹈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对其他文化艺术学科有着广泛涉略,例如文学、哲学、表演、艺术等等,这些学科的知识能进一步丰富舞蹈创作内容,为创作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提供重要养分。此外,舞蹈编导人员在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时,还应广泛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经验,但是必须注意,借鉴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必须有机结合,从中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舞蹈作品。

(二)不断丰富自身的舞蹈想象力

舞蹈编导就是将抽象化思维,通过人类的肢体语言表演将其转化为形象艺术,因此,这就要求作为一个舞蹈编导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舞蹈艺术想象力,并具备将抽象化思维转化为形象艺术的能力。舞蹈是一种直接的视觉感观,其所表达的是生活实际中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所以在舞蹈的想象上必须以现实为基础,而不是天马行空,只有基于现实才能与人们的情感取得共鸣。丰富的舞蹈想象力,是一切优秀舞蹈作品的源泉,一个缺乏想象力的舞蹈作品,只会让人感觉淡然无味,更不用提与人们的情感取得共鸣。[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舞蹈编导的技术与理念进行探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舞蹈编导人员,应在舞蹈创作时遵循相应的创作原则,注重生活积累,使舞蹈创作融入真实的情感,与生活紧密结合,并不断进行创新,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和借鉴来丰富自身的想象力,从而创作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进一步增加舞蹈的观赏性与文化艺术性。因此,本文对舞蹈编导的技术与理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舞蹈编导人员的创作技术水平,还有助于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眭美琳.浅谈舞蹈编导的技术与理念[J].石家庄:大舞台,2011(09):115-116.

[2]赵晓宇.舞蹈编导的技术及理念探讨[J].北京:音乐大观,2012(07):202.

第7篇

关键词:舞蹈 编导 素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空前的提高,进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加迫切,所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类重要追求目标。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人们娱乐和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对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养有很大的作用。舞蹈编导是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如今随着民族艺术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舞蹈艺术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人们对舞蹈表演艺术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那么对舞蹈表演的创作者――舞蹈编导的能力也就相应提高。

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需要舞蹈编导一定的创作能力,当然只是单单的想象创作也是不行的,无论是在文化艺术方面的素养,还是音乐方面的造诣以及生活中的观察力和阅历,都是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应该具体的素质,舞蹈是一种对美的表现形式,不单单是通过动作展示在视觉层次的美,而是对整体艺术的整体的完美诠释,单单只是舞蹈动作的话,那么即使再优美、再华丽,这个舞蹈表演也是不完整的,所以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有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内心和思想,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样才能让观众提高到精神层面的享受,真正达到陶冶情躁、提高文化素养的目的。所以能否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很关键,本文就舞蹈编导的专业素养做出相关分析。

一、舞蹈编导要有高水平的编舞技法

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舞蹈作品的创作者,舞蹈编导可以说就是引领艺术的群体。舞蹈主要就是通过舞蹈动作的展示来完成舞台表演的,所以对舞蹈演员的动作技术要求相当高。舞蹈编导作为舞蹈动作的编排者,高水平的编舞技术是必须具备的。舞蹈演员只是通过多年的表演经验来进行编舞是无法完成的,因为编舞不单单只是靠丰富的舞蹈表演经验就能实现的,必须要掌握比较系统的编舞技法,对舞蹈中的各个舞蹈动作元素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不论是进行音乐编舞、即兴编舞、独舞编舞、双人编舞还是群舞编舞,对舞蹈编导来说都能够轻松驾驭。同时,随着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舞蹈编导也要对编舞技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满足人们接受新事物的需要。

二、舞蹈编导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

在我们生活中,音乐和舞蹈二者有着很紧密的关系,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是对声音和旋律的一种艺术表现,舞蹈是通过动作来呈现出美,虽然两者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某些角度上来讲,舞蹈和音乐是相辅相成的,是需要相互融合的,舞蹈也可以说是对音乐更高层次的表现。所以一个舞蹈编导不仅要有很强的编排舞蹈动作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音乐修养,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音乐,用自己的心去感受音乐,以便为自己的舞蹈作品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

其实,音乐在舞蹈表演中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所以一定的音乐素养也就是一个优秀舞蹈编导的基本专业修养,音乐不仅赋予舞蹈表演动听的旋律,而且舞蹈编导也可以通过音乐找到创作舞蹈作品的灵感。一个舞蹈编导的音乐方面的修养与舞蹈表演的编排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舞蹈编导音乐方面的修养直接决定了舞蹈作品的创作水平。

如果说一个舞蹈编导在音乐修养方面有很大的欠缺,例如舞蹈编导没有较强的音乐节奏感,无法正确掌握音乐的旋律、音乐的节拍以音乐的和声等等,这样舞蹈编导就没有办法对音乐的实际内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那么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也就变得非常困难。舞蹈作品的创作室离不开音乐的,舞蹈表演的整个创作过程一定要有音乐旋律的配合才能完成,舞蹈编导只有结合对音乐充分的理解和真实的感受,对音乐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有一个全面掌握,才能创作出能够与之完美结合的舞蹈作品。所以,一个音乐创作者可以对舞蹈要对音乐运用自如。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舞蹈编导很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舞蹈表演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舞蹈表演来源于生活,同时舞蹈又是对生活更高层次的表现。丰富的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基本要求,那么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就需要具体丰富的生活阅历,也只有对现实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能结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创作出高水平的舞蹈作品。

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舞蹈编导一定要对生活进行观察,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到舞蹈作品的舞蹈形象,这也是舞蹈编导对舞蹈表演进行选材的重要方式。另外,舞蹈编导如果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他还可以通过这些丰富的生活积累开阔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一个高水平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蹈编导的生活沉淀和时间累积,丰富的生活阅历可以让舞蹈编导赋予舞蹈表演以真实的情感。

四、舞蹈编导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

简单来看,舞蹈和文学之间好像有一段很大的距离,似乎它们不应该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也不会存在什么交集,其实不然,我们如果深入探究会发现,舞蹈的表达方向和文学的表达方向可以说是一样的。文学对于我们来说属于较高层次的文化欣赏,舞蹈同样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欣赏,而且舞蹈和文学都有意境表达的基本要求,都需要有诗情画意的烘托。

舞蹈不同于文学的地方就是舞蹈不是通过文字来进行表达的,但舞蹈和文学有着一样的感受,而且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舞蹈作品都是取源于一些文学著作。例如《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等芭蕾舞剧其实都改编自童话故事,还有伟大的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经典的文学作品都已被改编为舞台剧,而且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广泛流传。舞蹈是对美的一种表现方式,不单单是舞蹈动作的展示,同时也需要意境来烘托,所以舞蹈很大程度上是取材于文学的,需要一定的思维和丰富的文学方面的想象能力。

文学素养是舞蹈编导的必备素养,所以舞蹈编导需要做一些文学方面的研究,多读一些文学作品,有利于培养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意境构思能力,把在文学作品中体会到的东西融入到舞蹈作品中可以让整个舞蹈表演充满意境,可以更深层次的表达美。通过文学意境对完成舞蹈形象的构想非常有利,比较典型的舞蹈例子有《荷花舞》、《春蚕》,都烘托出各自的舞蹈表演意境,这些都取材于文学意境,并且取得了特别好的艺术效果。

不论是文学作品中的构思方式、作品内容的情节设计、刻画作品人物的手法以及描写细节的方式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方式运用到舞蹈的编排当中,使整个舞蹈表演烘托出意境,更近一步完成对艺术的阐释。通过文学艺术和舞蹈艺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舞蹈作品的创作是一个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文学艺术对于舞蹈编导来讲就是一个用之不尽的舞蹈题材宝藏,而且舞蹈表演也是对文学作品更深层次的表达。

五、舞蹈编导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来讲,敏锐的观察力是创作舞蹈作品的一个很基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舞蹈编导通过对生活的阅历,培养自己发现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对社会中的一些能够深刻反映生活的事物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不能对自己所处的丰富世界浑然不知。

从各种各样的舞蹈表演中不难看出,舞蹈作品的取材有很多种,舞蹈编导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取材,同样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素材,其实来源于生活的舞蹈作品是现代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

通过现实生活来进行舞蹈创作是一个舞蹈编导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舞蹈编导需要到达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再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去发现舞蹈的创作素材激发舞蹈的创作灵感,并完成对舞蹈作品的完整诠释,通过舞蹈作品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当然,舞蹈编导敏锐的的洞察力也是需要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沉淀的,这样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才能更深刻,也更准确。

六、舞蹈编导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话题一直都没有远离过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个陈旧的话题,但却永远都不会过时。再舞蹈编导素养的问题,创新此时又显得重要起来。创新是每个舞蹈编导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在这个发展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里,随时都面临着过时、被淘汰的局面,所以要想让自己永远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会掉队,也就是不断的发挥创新精神,创作出新颖的东西,让自己的作品凸显出来,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新事物的要求。

例如近年获奖的无惧《中国妈妈》,就充分体现了舞蹈编导的创新意识,尤其是舞蹈编导在舞蹈作品的素材方面,与之前的一些表现母爱的作品不同的是:《中国妈妈》的舞蹈编导把这段历史和伟大的母爱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大爱和大恨的对比构思,更进一步表达出母爱的伟大。

舞蹈编导在进行舞蹈作品创作的时候,需要对题材有切身的感悟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论是舞蹈表演的表现方式方面还是舞蹈艺术的特征,对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便更好地促进舞蹈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一个有专业素养的舞蹈编导可以通过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专业的编导能力创造出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一个好的舞蹈作品不仅能够娱乐观众,还要有自己要诠释给大家的精神文化内容。舞蹈艺术取源于生活,同时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作为舞蹈表演的创作者,舞蹈编导一定要注意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己的专业素养,开阔自己的思维,更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以便为大家创造出更高艺术的舞蹈表演。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 键 词:舞蹈编导学科课程 体育院校 教学改革

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艺术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注重和强调艺术感受与想象、艺术创造与思维,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艺术教育已层层渗透到全国各类高校教育体系之中。近几年以来在体育院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而其开设的艺术类舞蹈编导学科课程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体育院校特色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迫在眉睫。目前舞蹈编导学科建设在艺术类院校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摸索中渐趋成熟。但其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标与体育院校的现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的学生与一般艺术类院校舞蹈专项的学生在艺术知识功底、艺术素材、舞蹈素材的掌握上有很大的差异;其次,体育院校与艺术类院校对舞蹈编导的培养方向各异。必须将舞蹈编导的知识运用于体育舞蹈及社会流行舞蹈的领域,将舞蹈编导课程作为各舞种编创的基础,并与体育类、社会流行类舞蹈相结合。而现有的舞蹈编导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适应于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舞蹈编导课群。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体育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国际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等的检索,并查阅了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主导的,以舞蹈创作教学为中心的《中国舞蹈编导学研究》《舞蹈编导教学》以及国外的如:默罕默德·黎达的《舞蹈编导与舞蹈编导学》等数十篇与舞蹈编导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寻找理论依据。

访谈法。对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进行访谈,了解其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关动态想法。

实验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编导核心课程的改革实验试点教学。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编导基础能力分析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高考生源以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专业学生为主,其次才是中国舞或当代舞、健美操专业学生。而通过对其即兴编舞考试的现场观察以及对其考分的查询发现,专业高考的即兴编舞考试中,是以中国舞或当代舞的学生的即兴编舞能力为最强, 而体育舞蹈学生受其专业特性的影响节奏感较强,但动作编创能力及思维能力过于局限,编舞自信心明显较差。健美操的学生则对编舞完全无概念。

(2)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在进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编创活动。而通过与进校前参与过舞蹈作品编创的学生交谈得知,其所参与编创的舞蹈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伴舞等小舞蹈,没有专业性可言。

(3)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大部分对艺术作品的了解还太缺乏,更不要谈艺术底蕴、艺术积累了。而一个好的艺术编导首要的是要懂得审美,对美有了概念才能尝试编创出美的作品来。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贾作光老先生在《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一文中写到:“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是指编导创作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主要有三个方面: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摹仿能力……舞蹈编导应用‘舞蹈的眼睛’,要求对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透着动作感……”而舞蹈专业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对舞台上的艺术还缺乏基本概念。生活、艺术的积累还很有差距。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改革分析

(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结构研究

传统的艺术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为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者纯实践性的舞蹈创编法课程。而结合体育院校的生源现状、现场教学观察以及课后对以上两种相对独立结构的课程教学方法调研的数据分析,简单分割的纯理论或纯编导实践的教学方法结构均不能适用于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要求以及实践需求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因此,必须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进行合理改革。 转贴于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改革研究

根据以上对传统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的研究,以及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分院、上海体育学院等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资深教师的深入探讨,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应适当调整,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课程教学方法结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授课地点转换到舞蹈技术课教室,一是将编导理论的内容通过对相应编创场景或作品的观看、讲解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析、理解;二是将编导理论的各技法内容先进行理论讲解以及教师或个别同学的示范编创,继而要求同学们以课堂或课后作业的实践编创形式来完成。

综上所述,该课程采用新的教学结构方法以后,学生对编导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在编舞中的实践运用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3.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研究

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经过大量的思维劳动以及动作编创的体力劳动反复交替进行而编创完成。无疑作品编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完成之后的幸福感、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而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完成也必须经历这一从艰辛走向幸福的历程。课后单元编创作业的完成即是这一亘古不变的编创规律在教学中的最核心、最缩略的体现。

结合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编创过程的基本规律可知:几乎完全没有舞蹈作品编创基础的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在完成该课程的核心环节“编创实践”——即课后编创作业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以致出现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影响课程教学进度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用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不正确的教学评价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后果。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总分100分的学科,平时成绩(也就是过程性评价)为10分或20分,考试成绩(也就是总结性评价)为80分或90分。这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方式。

而采用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下的作业完成是以同学们的主观学习态度为主导因素的,状况极不理想。由于编导学科课程每一教学单元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其中一个单元的编创实践练习不完成,就将导致后续的单元都无法完成,最终影响到整个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上述研究,应将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作出调整,加重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的评价比例,对每一单元的课后编创实践都进行回课与评分,直接计入平时成绩。增加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40%或更高;而降低总结性评价(考试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60%或更低。在教学实验中实施了新的教学评价手段以后,同学们普遍都能完成编创实践作业,可见舞蹈作品编创的过程虽然艰辛,部分同学的畏难情绪依然存在,但同学们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被有效激发。在与学生们的交谈中得知,在一段时间的单元编创能力训练之后,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编创学习的成果,对自己的编创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编创实践的主观学习态度从被动完成逐渐转化为主动完成,并且大部分同学对舞蹈作品编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总结与建议

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普遍舞蹈编导基础能力较差。为利于该专业的发展,每年招生中可适量配置专业较好的中国舞学生比例,降低或取消健美操学生的比例,以带动整体舞编学生编创专业能力的提高。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是以编创实践为主导的课程,每一单元的理论学习必须通过实践编创来理解、消化。将坚实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编创实践,使学生能较快地将编创理论转化为自主编创实践能力,建议将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纯实践的舞蹈编创技法课程的授课方式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3.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作为教学者必须理解并从各方面着手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让不敢编的学生编得更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编创潜能,帮助学生突破课程进行中的这一瓶颈。

4.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舞蹈编导的学习规律,必须坚决实施增强过程性评价,将编创实践实时考评并计入平时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且要进一步研究拓展适用于该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

5.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培养方向与艺术类院校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体育院校特点开发适应于其发展目标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群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卡琳娜·伐纳. 舞蹈编创法[M].法国:巴黎维戈特出版社,1993,8.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第9篇

【关键词】舞蹈;编导思维;创作;转化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0-0147-01

如今舞蹈已成为一门大众艺术,街舞、广场舞,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舞蹈编导思维是舞蹈发展的源动力,正是因为不断的创作创新,才让舞蹈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形式,能够被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所接受。

一、舞蹈编导思维概述

思维是由表面现象引发的分析、判断、推理、综合、认证等一系列认知过程,是对客观事实的考量。但是思维过程存在于人的脑海中,最终还要选择一种方式将其表达出来。对于舞蹈艺术来说,舞蹈编导思维就是舞蹈创造的思考过程,其结果要用具体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进行表现,才能被人们所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将舞蹈编导思维描述为,在掌握舞蹈艺术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显示概括或间接反映,通过舞蹈特有的艺术语言形式转化呈现,而形成的一种思维活动。[1]

值得一提的是,舞蹈创作过程可以是一个多人参与的过程,但是舞蹈编导思维是纯属于个人的,无法与别人的编导思维完全统一。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条件、教育背景等都存在差异,而舞蹈编导思维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的。其具体的表现还与外界因素有关,比如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的刺激。正是由于舞蹈编导思维的这种独特性,才让舞蹈拥有如此丰富的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不同类型的美的享受。[2]

二、舞蹈编导思维对于舞蹈创作的意义和作用

舞蹈艺术在图像学中的解释离不开“形象”二字,舞蹈艺术思维的形象具体是指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我们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总是从可感的表象出发,在捕捉表象的过程中给予概括性的总结。外界刺激在被思维和感官接受后,就产生了对其的原始印象,然后再通过形象的展现,形成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因此舞蹈编导思维就是一个将表象转化为思维,再转化为表现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思维过程的存在,才让舞蹈成为一种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传递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艺术。因此,也可以说是舞蹈编导思维赋予了舞蹈的灵魂和内涵。[3]

三、舞蹈编导思维的创作转化――以《闪亮的辙印》为例

舞剧《闪亮的辙印》讲述的是一位班长在例行的车场汽车入库检查时,因熟悉的场景回想起自己的老班长,由对老班长的回忆引导整个故事的发展,使舞剧氛围与舞剧主题紧密融合。[4]

在舞剧第一段的构思中,利用道具和舞台调度体现编导的逻辑思维,在音乐的节奏中展现剧情。从视觉图像和照片上寻找创作灵感,加入战士的元素,体现现场的场景感,将观众带入舞剧之中。整体设计是从群舞到独舞再到双人舞,群舞的意象化表达有它的视觉语言,利用群舞塑造班长的人物形象。双人舞有它的情感表达性,将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进行融合,形成由人到事再到情感的逐步升华。

舞剧的第二段以部队生活场景为开端,从剧照中可以看出,编导对这名战士的故事的想象,并通过编导思维,用舞蹈的表现方式,将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呈现在观众面前。舞台上的图像是多角度和全方位,通过其移动变化,在短时间内穿越多层空间,推进故事情节,并体现出情感世界的深浅变化,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叙事的过程中,让观众感受到一名军人的精神风貌。

舞剧的第三段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法,将班长退伍和小战士出外交流学习的画面进行重叠,不一样的场景,却展现出一样的情感。将舞剧的情感和事件的矛盾推向。而在尾声中,老班长推动着轮胎,那车轮碾压过的,是自己洒下的汗水和闪耀着光芒的青春岁月。汽车连的往事和自己带过的小兵,都深深印刻在轮胎下深深的辙印里。而轮胎还在向前滚动,生活还要继续,留给观众的是舞剧之外的关于生活的思考。集中体现出舞蹈编导思维在创作的转化过程中,赋予舞蹈的灵魂和内涵。

四、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编导思维对舞蹈创作有重要影响,对其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舞蹈、欣赏艺术。

参考文献:

[1]高志毅.基于托兰斯创造力理念的舞蹈编导教学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1):84-88.

[2]滕永山.论舞蹈编导在舞剧创作中的主观意识与自我表达[D].山东艺术学院,2015.

[3]李妮娜.浅谈独舞的创作技法训练[J].音乐时空,2014,(21):164+152.

[4]刘倩,祁雪莉.浅谈舞蹈思维艺术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2,(10):174.

第10篇

一、舞蹈编导教学中形象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舞蹈编导来源于日常生活,要将日常生活状态经过艺术加工完成舞蹈编导。对生活的理解能力就成为形象思维的关键因素。形象思维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的客观事物表达,对于舞蹈的创作具有积极地影响。舞蹈编导要将这种情感进行宣泄,利用形象思维完成具象事物与抽象意识的转变。因此,在舞蹈编导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善于利用形象思维将更为真实的情感进行表达。舞蹈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也是思维创造能力的体现。舞蹈编导离不开形象思维,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变化进行舞蹈编导将形象美化无限扩大。

二、舞蹈编导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培养

(一)基础训练

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是舞蹈入门,是一个很难坚持的阶段,往往因为缺乏理解而把握要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舞蹈动作可以比喻为具体的形象,并以此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行为要领,解决归纳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在芭蕾的教学中,站立的学生经常出现问题,不良的姿势影响着学生身体的协调,同时也对整个芭蕾的形象和美感产生很大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将动作隐喻转化为一些常见的动物形象或有趣的生活事物,每个学生作为一种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为了使学生更容易发展交往,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更多舞蹈动作的真实形象。此外,在研究了基本动作,学习高难度的动作,如侧翻转,摆动,巨大的惊喜,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比如,学生将摆动运动叫做陀螺,在实践中学生可以融入自己的代表性的东西里面的感情,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当然,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做类比,也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形象思维。

(二)叙事类舞蹈

舞蹈编导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知识的多方面的教学工作,在叙事课中为学生形象思维在舞蹈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在实践中,叙事在班级舞会,学生应该选择一个或多个字符,并给出了具体的情感、环境氛围和特点,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通过自己的身体动作来表达不同的舞蹈形象,从而表达的形象特征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道具等手段建立环境,故事情节与舞蹈动作的融合可以大大增加人物的丰富性。叙事舞蹈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舞蹈表演的成绩,而且对舞蹈编导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叙事型舞蹈教学要以丰富人物形象、扩大表达为主题,这是舞蹈创作所必需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人物的情感,更好地做出更有感染力的舞蹈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深入到艺术创作中去。

(三)图文艺术鉴赏

图形艺术有助于培养鉴赏能力,建构形象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图形是摄影、平面设计等平面艺术图形,欣赏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拓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形象思?S能力。尤其在摄影方面,摄影的构图、灯光和意境与舞蹈形象相似。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可以从摄影艺术中找到灵感,使舞蹈编排具有更好的效果和强烈的感染力。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广告形象中的有趣形象也对形象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有趣的视觉图像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培养教学中形象思维的编导具有借鉴作用,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优秀的摄影和平面广告作品等,使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审美发展过程。

(四)舞蹈艺术鉴赏

舞台艺术欣赏研究也是提高舞蹈编导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舞台的空间和艺术想象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它需要人物与舞台艺术的协调,从而深化艺术形象。舞蹈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发散思维,在众多优秀文艺作品中,都需要与舞蹈相结合的舞台,通过不断创新塑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因此,在编导教学的加入一些经典的戏剧舞台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学习一些舞台艺术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生产阶段的艺术模式,并在课间休息时在交流和互相欣赏,这样就可以产生和迅速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自己仔细的观察。

第11篇

关键词:文学素养;舞蹈编导;重要性

舞蹈编导是每一个舞蹈创作的灵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势必要求所创作的舞蹈作品要满足于观众的需要。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除了需要有舞蹈的功底之外,还需要具备有深厚的文学素养、独特的审美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等多种专业素养。本文针对舞蹈编导中文学素养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文学素养对于舞蹈的作用

提到文学,似乎更多的想到了散文、小说等这种语言类的文学形式,采用文字语言方式的描述来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舞蹈与文学也相类似,舞蹈是采用了肢体动作来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内涵与情感。并且舞蹈编导在对一个舞蹈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题材都是源自于生活,经过舞蹈编导编排之后使得舞蹈更具有集中的表现力,舞蹈的这些特色与文学作品特色有很大的相似度。基于艺术领域的相同性,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艺术作品,其共性就是他们所创造的表现力都是先满足于人们的文化精神之后,追求于独特的个性。

作为一名舞蹈编导,在编排舞蹈时,所选择的题材都是源自于生活,并且日常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构思,从而使得舞蹈更加形象、丰富。因此,舞蹈编导除了要有丰富的阅历之外,还需要很深厚的文学素养,把文学素养有效的融合到编排舞蹈过程中,从而编排出不同风格的舞蹈,并使得舞蹈更具想象力。

二、文学素养在舞蹈编导中的重要性

舞蹈编导是整个舞蹈的灵魂,在编排舞蹈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需要有效的把“编”与“导”相结合,才能够使得舞蹈表现出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舞蹈编排过程中,势必要求舞蹈编导要具有很好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个舞蹈编导,需要具备六个方面的专业素养。一是要具有较高的音乐、文学素养以及美术的鉴赏力。由于舞蹈属于一门综合的艺术表演,舞蹈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以音乐为精神,具有一定的审美标准,依靠文学素养来体现舞蹈的内涵,然后依靠人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二是要具有观察、体验生活,并且吸收舞蹈素材的能力。舞蹈源自于生活,因而对于脱离生活基础的舞蹈是没有艺术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需要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关于观察生活,深入到生活中去捕捉舞蹈的形象,并且用自己的舞蹈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使得舞蹈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也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与青睐。三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与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得创作出来的作品结构更加精美。四是具备一定的舞蹈技巧与创作能力,有助于直观的表达出自己的创作意图。五是要善于培养舞蹈演员的内在情感的能力。舞蹈编导通过日常培训过程中,去进行启发与引导,并能够通过假使的手法来唤起内在感情,达到舞蹈艺术的表现。六是要关于积存自己的学习与创作成果的能力,通过对文学、新作品的研究与分析,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舞蹈编导所具备的六方面的专业素养中,其中的文学素养贯穿于整个的舞蹈编排中,因而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舞蹈编导在进行选择题材并对题材进行编辑加工整理时,舞蹈主题的确定、人物形象的设计以及舞蹈的具体动作表现、舞蹈整体结构,都需要以文学形式来表现,只有当舞蹈编导不断提高文学素养,才能够使得舞蹈的编排更加完美。

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简单舞蹈动作的背后,都有着其作品独有的深刻思想与文化内涵,从而给人以共鸣与思考。舞蹈的编排往往把音乐、文学、美术等紧密的相联系,除了在舞蹈的创作技法上要十分精通之外,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而这种文学素养会成为舞蹈编导在创作中的潜在的、丰富的资源。为创作的舞蹈作品带来质的提升。如王玫编导所创作的现代舞《雷雨》,这部舞蹈作品揭示了男性与女性的成长过程中,集中的体现了一个人的成长阶段特点,对于戏剧中人物矛盾的刻画,利用现代舞中身体语言的形式,进行了完善的全市,在王玫编导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于原作品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与细致的品味,而另一方面却也体现出王玫编导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因而对于作品有着如此深刻的感悟。因而王玫编排的现代舞《雷雨》创造了中国现代舞新的经典,成为了不朽之作。除此之外,沈伟编导所创作的《折叠》也是舞蹈中的佼佼者,整个舞蹈的表演过程中,观众都沉醉在了飘逸空灵、深邃的意境中。这种画面的创作与沈伟编导的深厚文学素养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自幼喜欢中国山水画的沈伟,在舞蹈中演绎出了美轮美奂的意境之美,从而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由此可见,文学素养对于每一个舞蹈编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文学素养越丰富、深厚,其创作的源泉也越多。

三、舞蹈编导如何不断加强文学素养

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对于舞蹈编导,所需具备的文学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除了需要有丰富渊博的知识以外,需要对一些其他辅助的文化、专业艺术文化等都要有所了解,从而有助于舞蹈编导在对舞蹈编排过程中整体创作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舞蹈编导加强姊妹艺术文化的学习,可以丰富舞蹈作品的表现手段与艺术的表现力,在提高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提高作品的观赏性。因此,舞蹈编导需要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文学素养。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并养成认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通过长期的积累及来提升舞蹈编导的文学素养。

作为一名舞蹈编导,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素养,其中以文学素养最为重要,决定着整个舞蹈的灵魂创作,因此,在把文学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除此之外,还需要舞蹈编导能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与生活阅历,创作出贴近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舞蹈,带给观众更多内涵深刻、感人至深的舞蹈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任烨.关于舞蹈编导的技术与理念研究[J].通俗歌曲.2016(02).

第12篇

【关键词】舞蹈编导;文学素养;研究;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J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7-0143-02

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和编舞者的文学素养与编导能力是分不开的,只有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专业的舞蹈技能和灵活的舞蹈技巧,充分加入文学素养,才能让观众欣赏到一场活灵活现的视觉盛宴。舞蹈编导者要充分理解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培养意义,有效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并注重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研究方法,才能保证文学素养有效训练质量,编排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一、理解舞蹈编导中文学素养培养的意义――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

舞蹈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同的舞蹈就有不一样的舞姿和表现力,所以编舞者要着重理解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培养意义,有效抓住文学素养重点研究内容,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时刻牢记自己的编舞计划,不断总结成长经验,用心感悟时代文学的评论,正视社会现实,发挥文学素养下编舞编导的极大优势。此外,编舞者要让练习舞蹈的人明白,细节决定成败,一套完整的舞蹈表演,是由很多个细小的步骤和步伐相结合才能完成的,表演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才能完美地释放动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中,让表演富有灵活感和动感。编导者要了解全媒时代的发展历程,掌握最先进的社会动态和发展方向,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有效制定舞蹈策划方案和实施计划,培养舞蹈编排的艺术意识,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进行舞蹈编导,加强舞蹈的生动性和实质性,让舞蹈者通过动作、画面和线条等的结构塑造完美、文艺的意境或美术作品,间接地让舞蹈练习者看到生活中的美,感受美,刻画美。新世纪时代下的大众文艺市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优秀的文学舞蹈艺术作品打破了传统和陈规的“霸权”地位,显现出更符合新时展理念和社会动态的发展方向,舞蹈练习者要明白水滴石穿的道理,要想熟悉地掌握舞蹈的正确要领,就必须严格地按照舞蹈的正确步骤,每天都辛勤练习,勤学苦练,方能掌握技术技巧。伴随着市场经济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的审美不断进步,舞蹈者只要积少成多,只要每天都熟悉一个动作,把一个步骤掌握到位的话,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就能在舞台上展现出惊人的舞姿。最重要的是,做编导的舞者想要灵活学习运用舞蹈之中的技巧和技能,首先要了解舞蹈的历史和灵魂,适当的时候可以将舞蹈与文学素养相结合,增加舞蹈里的刚劲和魄力,赋予舞蹈生命的力量,并且保留舞蹈本身的柔和和优美,就能把舞姿展现得更生动,让观众眼前一亮。

二、注重舞蹈编导中的文学素养研究方法――保证文学素养有效训练质量

(一)丰富文学素养的训练内容,提高舞蹈编导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学艺术和文学作品的发展朝着先进化和科技化的方向进步,传统的文学发展模式也由单一性变得更多种多样和实际化,舞蹈的编导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在舞蹈编导和教学的过程中,指导人员一定要注重舞蹈动作和素材的选取,给舞者提供切实可行的练习计划和舞蹈动作,方便练习。此外,在舞蹈编导的计划当中,不能忽略重要的编导方法和技巧,要不断丰富文学素养的训练内容,提高舞蹈编导能力。舞蹈最重要的练习步骤就是细节的掌握过程,细节是很重要的,任何一场完美的舞蹈表演,都离不开细节的编排,完美的舞蹈要求舞者的手、眼睛、身体、步法都能完美地融合在舞台上,让观众感觉浑然天成,感受到舞者每一个细节动作,所以舞者只有把每个动作做到位了,才能展现舞蹈的灵气,引人入胜。在舞蹈过程中加入文学素养,才能让舞蹈者有足够的空间施展动作,才能让舞蹈展现出更轻松的姿态和最自然的动作,表演者必能展现出精气神和灵气。舞蹈的编排和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导教师要注重舞蹈的编导过程和教学方法,让舞者在日常练习的过程中增加对舞蹈动作的感知力,让舞者不由自主地爱上舞蹈,爱上文学艺术,真正发挥舞蹈的高效性和实效性。

另一方面,舞蹈编排者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让舞者感受“多元化”、“高效化”、“情感化”的舞蹈练习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舞蹈练习内容,也让舞者与编导教师之间有了心灵上的沟通,方便交流和探讨实质性的舞蹈动作,达成一致的看法,充分运用文W素养,提高舞蹈编导的高效性和质量性。编导教师要提高学习者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其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舞蹈意识,构造“直观性”、“具体性”、“艺术性”的舞蹈练习过程。舞蹈的最高境界在于用舞者的形体之美来表现内心的艺术之美,从而达到人心形合一的效果。细节掌握好了,整体的结合优势有了,舞蹈的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舞蹈指导和编导教师要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培养舞者的多方面思考和理解能力,让舞者选择合适的练习资料和舞蹈学习素材,丰富关于舞蹈方面的知识领域,让舞蹈的每一个细节变得更灵活和更完善。

(二)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优化舞蹈编导方法

舞蹈编导者在丰富自身文化素质、学好舞蹈理论文化知识的同时,要不断了解社会时代文学的发展动态,对当代的潮流和舞蹈动向有一定的了解和解析,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感触,加强自身文学素养,秉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舞蹈文艺精神,面临文学素养的舞蹈编导任务,临危不惧,勇敢前行,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己,并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不断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努力优化舞蹈编导方法,注重细节和过程,加强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力度和强度。如果舞蹈没有其灵魂所支撑,整个团队就会显得零零散散,没有核心精神和舞蹈魄力,也就不能显现出舞蹈的生命力。因此,正确运用舞蹈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舞蹈编排者要注重文学素养,在编排舞蹈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技术技巧,让整套舞蹈动作显得更流畅和具有文学气息。

在舞蹈编导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舞蹈文学素养的实质性内容,严格要求舞蹈训练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舞蹈的练习,跳舞者在练习舞蹈和熟悉动作时,可以注重每个动作的接触点和时间点,从而准确把握肢体的运作准确度。指导教师要让舞者明白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关键点和主要舞蹈因素,比如在挥舞手臂时,要牢记手臂挥舞的正确高度和与肢体的接触点,以便达到和团队其他舞者协调一致,才能让观众觉得整个舞台有一致性和完美性。而舞蹈者在记住舞蹈的步骤时,还应该记住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正确顺序,一个很小的动作细节就可能影响整套舞蹈的美感,也能充分体现一套舞蹈动作编排的完整性和艺术性。一个完美的表演,是需要全体舞者的极力配合的,所以在舞台上一定要有固定的表演中心。编舞者要有合理的规划和编舞方案,严格训练舞者的专业素质,而舞者们可以在训练和演练的时候就形成以舞台为中心的习惯,并时刻把握好自己所在的位置,不能偏离舞台中心和团队整体,加强每个舞蹈细节的练习,由于舞蹈中常常含有进步、花步、变换步等步调,人身体的位置就会随着身体的摆动而改变,舞蹈者要根据计划好的舞蹈动作进行合理选择和判断,找好跳舞的中心点,就能让舞者的肢体最大程度地舒展开来,就能在肢体的协调性中让舞蹈和舞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韵律感。

(三)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保证舞蹈编导质量

现代社会是一个注重美的社会,人们对于美的定义和追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当代舞蹈编导过程中加入美学元素和文学素养是势在必行且任重而道远的。舞蹈编导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和编导模式,了解舞蹈教学的基本流程,规划合理的教学方案,掌握文学素养下舞蹈编排的主要特点,培养舞者的综合能力,构造出完整和充满美学素养的舞蹈动作。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有效加入文学素养的方法,能不断激发舞者的积极性,培养舞者积极地探寻舞蹈的知识和练习素材,而且,舞蹈者要注重情感舞蹈的练习方法,即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融入文学素养,将感情带入到各个舞蹈动作中,加强舞蹈的美感。舞蹈编排者要不断培养自己发现美的能力,在生活中注重细节,感受日常的小事,主动发现生活元素并有效地构思,把生活素材合理地运用到舞蹈作品的创作中。舞蹈要求全部身体部位一起灵活运作,才能表现舞蹈的艺术性。敏捷的动作和轻快的步伐能增加舞蹈的吸引力,让动作更协调和富有节奏感,让舞姿看起来更优美。

编舞者要特别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保证舞蹈编导质量。表演者想要展示出一场活灵活现的舞蹈盛宴,就要让观众看完舞蹈后有视觉冲击和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个时候就要灵活地运用舞蹈当中的技能和技巧,来丰富表演的内容。舞蹈指导教师要注重学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舞蹈意识的塑造,要经常利用实质活动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利于美的思考的舞蹈教学视频,让学生的思维回归大自然,感受到真情实感,体会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激发学生发现美的意识,感受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精华和姿态,并鼓励舞者主动探寻舞蹈的奥秘和技巧。日常中多和舞蹈者进行讨论和交流,取长补短,并经常练习和巩固舞蹈动作,合理地构思和发挥,在舞蹈的学习中升华自己。

三、结语

总而言之,“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不怕什么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舞蹈编导者要不断在舞蹈导过程中加入美学元素和文学素养作为主要内容,只有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专业的舞蹈技能和灵活的舞蹈技巧,融入文学素养的探究热点,优化舞蹈编导方法,并充分加入文学素养,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模式,才能有效保证舞蹈编导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书君.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如何力求新颖独特[J].民族艺术研究,2015,(2):55-56.

[2]邱彦茜.浅谈如何提高舞蹈编导的创作能力[J].大众文艺,2014,(21):98-100.

[3]江源.舞蹈编导理论探究――评《普通高校舞蹈编导理论与技法》[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