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4 20:25: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预算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预算 实践技能 岗位技能 教学
一、建筑工程预算专业的实践技能是什么
实践技能就是从事实践活动的技术和能力,包括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其中岗位技能是指直接上岗的能力,既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建筑工程预算的具体工作,而不用再经过二次培训;职业素质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是指为成功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的、带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社会通用能力。如,学习发展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评判创新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教育目标是“使人成为人”,而岗位技能的教育目标是“使人成为某种人”。
二、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特点
1、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综合性,是因为预算课程是建立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包括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基础之上的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上述课程的能力,学生要能看懂建筑施工图,对建筑结构构造要有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对建筑施工的过程、工艺及建筑材料能大致了解,才能准确地计算工程量及其费用。
2、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的实操性,是因为预算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会独立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仅凭理论上学会预算方法是不行的,学习者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了解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方法、工程计价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且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三、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教学的现状
1、教学理论化,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案例准备不够或者由于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而使教学理论化。如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细,条款很多,教师最容易、最省事的方法是将规则解释一遍,缺乏直观地演示具体的实例,其次给学生实训准备的预算实例又太过简单,缺乏代表性。结果学生学完预算后只是背了大量的条款规则,理论上的预算知识很丰富,实际做预算时则无从下手。
2、教学变成单纯的技能训练课,在教学中只注重实训,而不注重教学中的归纳和总结。预算课既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也是一门需要应用各种建筑相关知识的综合课程,它既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会进行具体的计算,又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简单地说,如果教师只是在教学中单纯地通过实训让学生去理解预算方法而不注重预算方法的归纳、总结,学生通过实训可能确实会做一份或几份简单的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但学生就业后所接触的工程会很复杂,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
四、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岗位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
首先,转变观念,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以能力培养为主;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向理论实践并重、突出实践教学。
1、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感觉”,学习预算课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应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的能力,不是要求教师简单地复习建筑识图、建筑结构与构造、建筑施工与建筑材料等课程的相关知识,而是要求教师能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此时在教学中给学生发一套他们很熟悉的建筑物的施工图,结合这套图纸,引导学生从建筑构造、结构、施工、建材等几个方面来综合认识这个建筑物,这样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进行建筑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如果对自己所学知识能看得见,摸得着,那么就很容易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知。
【关键词】讲授《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38-01
《建筑工程预算》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在我校开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它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确建筑结构知识。它与《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专业课程联系密切,学生要想学好该课程,必须对以上各课程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另外,该课程内容较多,相对繁琐,要想教好这门课,让学生喜欢学,并且能学好,不仅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对教师教学方法、方式也提出了考验。下面我就自己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感受,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对课程内容的思考
我们学校既有三年的高职、也有五年一贯制高职,还有3+2高职和三年制的中专,几种不同的学制并存,同时还有建筑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造价等不同的专业并存,不同学制和不同的专业又同时都有这门课,而不同学制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内容有所不同,有的学时多,有的学时少,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授中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制的不同要求,以满足其专业工作要求为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进行理论课的讲授。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重点讲授施工图预算如何编制,而建筑工程造价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既要讲定额的确定方法与技能,还要讲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审核、工程结算与竣工决算等。由于我们建筑专业主要是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我们在讲施工图预算时,主要以土建工程预算编制为主,安装部分也只对水、电、暖、通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与引导,设备安装我们一般不予讲授。
二、对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对于《建筑工程预算》的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完每次课的课程内容后给学生留设与本次课讲授内容直接联系的作业让学生练习巩固。课本理论内容讲完之后,让学生做一次课程设计,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动地教,学生是被动地学,虽然老师是尽职尽责、煞费苦心地讲授,学生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我们现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全心讲授的同时,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双方的互动,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动手能力,也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采用以下具体的方法,则效果会更好。
1.启发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每讲到一个概念,就要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让他们联想到与之相关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如:计算场地平整工程量时,为什么是按S=底层建筑面积+外墙外边线长×2+16计算,不论建筑物外形如何转折均只加16?再如:计算外墙基槽土方、基槽原土夯实时,外墙按中心线长计算,而内墙则按净长线计算?再如计算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工程量,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设计室外地面时要计算送桩工程量,我们可以先让他们思考一下,打桩机怎样将桩打到设计标高,从而引出送桩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等等。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已在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预算》这门课,我们在讲述时,有许多建筑构造要求、建筑构件需要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以前我们总是动手把它们画到黑板上,光是画图板书就占用很长时间,讲课的时间就会减少,上课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后,我们可以提前将要画的图及教案讲稿做成课件,上课时我们就可以将绘图板书的时间节省下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内容,同时,用计算机画出来的图效果比用手画出来的效果要好,更便于学生理解。
3.增加专业预算软件的应用实训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分析
学科性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强调每门课程形成独立知识体系,注重对某一门课程能力的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课、职业技能拓展课等课程,实训教学由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组成。两年半的课堂学习及半年的实习期,三年时间达到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的要求。
2.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在每一步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某一个专项工程造价,如土建造价、安装造价、装饰造价、市政造价等,也可学习四个工程造价。每一个专项工程造价的学习时间为3个月—4个半月不等。
二、两种教学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1)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足
学科性教学模式中每门课程相对独立,学生很难将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导致课程之间衔接不良,无法有机的结合。同时课程体系的覆盖面广,不能突出重点课程及学生应培养的重点技能,只注重教学层面,忽视了职业技能要求分析,导致学生行动中无典型职业情境,学生学习盲从。
(2)专业知识连续性不强
学科性教学模式中每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容易造成知识连续性的中断。如《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清单计价是目前我国投标的主要报价方法,但清单报价离不开定额的套用,这两门课程的联系非常紧密,由不同的教师上课,容易造成知识的不连贯。再比如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脱节,学科性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先理论教学再用实训教学来作为补充,实训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教学联系不够,容易造成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脱钩,实训项目有时不能很好完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专业教师同一知识的讲述角度不同
好的师资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每名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同,专业方向也存在差异,势必造成授课时讲述知识的角度不同,这个问题在职业基础课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科教学体系中一名教师讲述一门课程可以讲述的非常精彩,但不同专业的相同课程的重点不同,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专业去转变课程的重点。如建筑力学与结构,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应以力学计算和结构计算为主,而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应以看懂结构施工图纸和理解结构的构造要求为主,如果教师在不同专业以同样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实训教学脱离实际工作
目前很多实训教学,主要是根据实训教材进行编排,脱离实际工作,甚至只能算作是理论课的大练习。真正的实训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协调人。学生在实训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完成每隔实训任务中需应用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造价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的积累学习过程。
(5)知识点较为分散
学科性教学模式注重课程完整性。要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散到不同的课程当中,学生不能把握其重要性,更无法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有些知识点又会涉及不同的工程项目,建筑识图及构造课程会涉及好几个不同的工程项目。下面以一个手工计算土建工程量为例,总共会涉及到五门课程的内容。
2.培训机构实践教学体系特点分析
(1)专业针对性较强
实践教学模式专业针对性很强,就是手把手带学生做预算,即“工程识图—手算工程量—软件计算工程量—定额的讲解—定额套价—清单计价—投标文件的编制”的工程项目预算的工作过程。全部课程都以工程预算为主线,围绕工程项目预算来开展。
(2)知识融合性较强
实践教学无论哪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多门的专业课程,不再强调专业课程的完整性,而是把课程相关的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模式中,碰到相关的问题,讲授各门课程在工程造价当中的用到的知识点即可,保持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完整性。
(3)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
选择实践培训的学院目的性非常强,虽然基础不同,但都是想从事工程造价或者是工作中欠缺这方面知识的人员,所以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汲取专业知识的需求强烈。他们不需要很深的理论知识,需要的是快速的掌握工程造价是怎么做出来的,工程造价工作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样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明确具体要求,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计划。
(4)适应工作能力突出
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职业人”的角色,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学习完成之后就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完成工程造价最基本的工作。缩短了实习时间,节约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
(5)教师知识传递的角度和方向一致
培训机构的实践教学模式,任课教师都是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多年的工程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一般是站在工程造价的角度,容易在教学中形成思想的统一。
(6)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强
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由四名教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分为工程识图和手工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计算软件的使用、定额讲解及套价软件的应用、招投标的基本知识及清单报价四个部分,每名教师负责一个部分的专业知识,每个部分的专业知识相对独立,在学习中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工作过程,这样的分类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性讲述,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两种教学体系的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学科教学体系的缺点,更贴近实际工作,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对工程造价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会用到哪些知识,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控。但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存在后继不足,整个知识框架体系缺失,不能适应多岗位的要求,可塑性较差等缺点。而这些缺点恰恰是学科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两种教学模式加以适当融合,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专业课程构建“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工程定额与预算、装饰工程预算、安装工程识图及概预算等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技能训练,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再实践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掌握知识,这类型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形成“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对工程造价中预算类课程的课程实训。
2.专业知识讲述的连贯性
专业知识学习是一个有很强的连续性和专项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为了保证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应该首先将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安排给一个专业教师完成,如《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和《工程量清单报价》这两门课程应由一名教师来完成教学。在指导学生做完预算的基础上,完成清单投标报价的专业学习。其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可以穿行,如《建筑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课程,就可以在讲完招标的内容之后,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实训,讲完投标之后,再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制实训,更有利于专业课程的消化。再次,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实际工程案例的实践教学带动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将所学的知识马上在项目中反映出来,学生可以很直观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上的使用方法。
3.课程设计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的教学为主
尽量在课程设计当中推行“项目驱动—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遵循“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原则。每学期开学之初,确定行动任务,提炼典型项目,不是针对典型项目开设一门课程,而是需要对这些典型项目进一步归纳与整合,形成于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根据工作工程知识构建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形成确定行动领域,要求行动领域能完全涵盖完成岗位群工作任务所要求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能力。确定项目后将工程项目下达给学生,以典型工程项目作为驱动和教学重点,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每个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安排组织教学,将工作引入课堂,利用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室,将教和学的过程落实到真实的工作过程上,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职业人”直接参与进来,学习专业知识,适应工作环境,增强团队意识,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更能让学生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繁琐的计算公式。
4.毕业设计以全过程工程造价为目标
毕业设计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实践环节,是对三年来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对《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装饰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识图与预算》等课程进行全面系统地运用,复习巩固该专业的有关知识,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锻炼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专业工作打下可靠的专业基础。毕业设计尽可能的以某项实际工作为题目,在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时,应以遵循实际工作过程为主导,以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进度款报批—工程结算为整个毕业设计框架,学生可以选择某一个阶段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也可以选择多个阶段为毕业设计题目,提高了学生选题的范围,增强了毕业设计的弹性,也能让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尽可能多完成几项工作,避免了毕业设计仅仅局限于施工图预算的通病。让毕业设计成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工作预演,成为一次真正的工作。
5.多方位鼓励教师走出校园
高职教育生师比较大,很多实训课程直接由理论教师承担,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专业课程教师缺少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容易与市场脱节,学院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尽量鼓励和保证教师有部分时间能够参与企业工作,一方面能够给学生市场前沿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让教师成为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知识传授者,为教学的连贯性做好专业储备。
四、总结
关键词:PTIT-CDIO教育模式 课程改革 综合布线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71-01
“PTIT-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在CDIO教育模式上结合高职院校特点提出的新型教育模式。PTIT表示:Professionalism职业素养、Technical capacity 技术能力、Innovative Design创新设计、Teamwork 团队合作。目标是通过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吸收世界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建立符合国际工程教育共识的课程体系。因此,采用“PTIT-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为满足产业界对工程人才的需要,按照职场能力标准培养具备优秀职业道德、责任感的优秀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和设计能力、较强的创新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使学生具有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传统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
综合布线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讯专业、物联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以网络工程工作流程为主导进行七大子系统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因学校的实训设备和场地不足,学生素质及动手能力较差等因素,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出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理论知识较多,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实践教学实施困难等现象。在实施实训项目教学时,也容易出现学生实训的目的性不强,训练缺乏兴趣,训练效果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熟练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使之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急需制定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多元化、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二、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1.“翻转课堂”、“微课”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知识较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玩手机现象严重。Professionalism职业素养,企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要具有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素养,尊重并认可企业的企业文化,并执行企业要求的所有规范,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我职业技能。“翻转课堂”、“微课”,通过老师提供的视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互帮助时进行沟通能力、相互尊重、培养学生之间能够相互沟通完成项目。
2.“6S教学法”,是为了完成Technical capacity 技术能力,而设计的项目教学法的一种,具体内容包括:任务准备阶段、任务实施阶段、任务完善修改、任务检评阶段、任务考核阶段、布置课后阶段。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以项目的形式完成网吧网络、企业办公楼网络、购物商场网络、商住两用智能小区这四种常见网络工程实施项目的训练,使学生能根据项目需求完成综合布线分析、网络工程图纸设计、网络工程预算与方案审定、网络工程施工、网络工程验收等工作流程任务,掌握38条综合布线知识点,具备精操作、善施工、重管理、能设计的网络工程师工作岗位核心能力。
3.“实物演示教学法”, 利用课程答辩的方式,学生将项目工程设计进行分析,通过小组购买模具完成“实物仿真”并演示讲解,完成Innovative Design创新设计能力。在实物演示前,学生通过visio软件或AutoCAD软件进行工程图纸设计,在通过小组为单位购买模具,完成“实物仿真”,上课时进行演示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引入实物进行建模前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能够提出新的设计方案,达到培养创新设计的能力目标。
4.“工程项目实训教学法”,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施工,“工程项目实训教学法”主要培养学生“Teamwork 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精操作、善施工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专业心理素质能力。教师通过采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西元”实训装备,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规定时间内项目工程实训训练,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采用企业考核方式和教学考核相结合,教师以客户和项目总监的角度,考核学生(网络工程师)每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同时自主项目的考核采用组长负责制,各项目小组组长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考核组员任务完成情况,教师(客户/项目总监)从项目完整的整体性上考核项目组组长的工作,由此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工作的责任心。在企业项目成果考核的基础上还引入了职业素质考核,通过出勤率,工作报告,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不断塑造学生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精神。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考核方式为:实践作品考核。
考试成绩为:成绩总评=阶段测试*50%+理论综合上机测试*30%+课程答辩*20% 。
1.理论综合上机测试:采用张晓鹏老师2014年自主开发的院级课题,“综合布线在线考试答题系统”网站,进行对综合布线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课程答辩:课程答辩是学生自主课外项目的课程答辩,是学生整个工程的自主完成能力的体现。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工程任务,最终完成课程项目论文的编写及PPT的制作。
3.阶段测试:各工程阶段都会上交作为结果的佐证材料,对这些材料所涉及的项目进行指标考核,即为学生阶段测试。在他人客观考核评价的基础为了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还引入了学生自评,培养学生对界面设计作品的自我评价能力。
阶段测试总评=项目1*20% +项目2*40%+项目3*40%。
任务测试总评=网络工程规划考核*20% +工程图纸设计考核*20% +工程预算与方案审定*20% +网络工程施工*20% +网络工程验收*20%。
四、总结
“PTIT-CDIO”模式下综合布线课程多元化、项目化教学法的应用,使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实现了以项目覆盖知识面、以项目体系构成教学布局的教学新思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适合的项目工程内容,采用角色扮演分析任务,形成解决方案,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翻转课堂”、“微课”、“6S教学法”、“实物演示教学法”、“工程项目实训教学法”,只是让学生更好完成项目任务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王公儒.综合布线工程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14.04.
关键词:工作过程、园林计价、课程改革
中途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直接为生产、服务和技术和管理一线岗位工作的,具备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既有专业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技能。国家骨干院校建设强调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增强人才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产业发展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培养,要求以学生为本位的指导思想。
《园林工程计价》使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施工方向一门专业主干课。该课程具有较强的政策性、技术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其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园林工程项目模拟招投标和计价,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所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内容,熟悉不同计价方法条件下工程费用的构成、计算方法、步骤和过程,了解预算在工程建设和招投标过程中的作用,并初步可根据市场和运用工程造价相关规定去分析和编制园林工程招投标和造价文件,以适应社会、市场和企业的需要。
一、园林工程计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园林工程计价》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课程讲授、学生课后复习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但几年本人教学过来,也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1.1、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意志不坚定
基于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和对园林施工的兴趣,学生一开始对园林工程计价还给予了非常大的重视。随着集傲雪内容的逐步展开,难度也相继增加,相关理论概念和知识增多,许多学生出现意志不坚定,相关热情也逐渐淡化。
1.2、理论知识多、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园林工程计价包括了两部分内容工程招投标和概预算,理论知识点多、子项目多且抽象,尤其是招投标过程、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较难理解。
由于每部教材的编者不同,其编制的计价政策都是编者所在地的计价政策, 在其他地域无法使用。国家计价政策变化很快, 各地的计价政策随国家计价政策随时在调整, 使教材无法跟上这种较快的变化步伐。
1.3、考核形式单一
闭卷和开卷的书面考试仍然是目前最重要的考核形式,有时也是唯一的客观的考核办法。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突击、死记硬背来应付,造成考试时候全忘光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及完成园林工程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学生兴趣出发,来选取《园林工程计价》的教学内容。将教材理论与企业工程项目实例相结合,引入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和设计,因此,笔者将教学内容分为园林工程招投标、计价方法和规则、园林工程项目实例三大教学阶段;招投标文件编制、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综合实践四大学习领域组成。
本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其中理论教学体系基于园林工程工作过程,由园林工程招投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与步骤导入,首先学习预算定额计价,再进一步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其组织形式是打乱原有书本目录的编排顺序,用子项目取代章、节、目的做法;实践教学体系由招投标实践、定额计价实践、工程量清单计价实践3项专项实践和1项综合实践来构成,来加强教学环节的交融,实现“教、学、做”相结合,达到培养学生编制园林工程预算的技能。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基于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来重新设定教学方法,构建“预习-提问-教学-复习”的循环教学模式(见图1),重点培养和要求学生结合招投标策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合理确定和控制预算的技能。
图1 园林工程计价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教学效果
基于《园林工程计价》专业课的定位,通过就业形势和发展前途的展望,提高对课程的预期,强化对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
虽然在教学方面离不开职业化的教学方式,必须让学生要掌握园林工程预算的计价概念、程序和方法,但并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和原理的介绍,应该基于工作过程,从简到难,从少到杂的方式逐步性开展教学活动。从工程项目开端-招投标开始,逐步从预算到结算、决算进行深入。提倡学生课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能够提前预习,课堂上主要以解释理论,模拟项目计价为主,笔者通过多年对本课程教学所得的经验和体会,建议理论内容40%,实践内容60%。进而减轻课程理论教学的压力,进而增强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2、优化课堂教学程序,提高课程学习效率
基于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步骤,在教学手段上加强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校内实训基地的使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和自学辅导法,来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效果(见图2)。
① 课堂教学课前:
对于上周课后作业进行检查,分析作业错误当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再给予解答。
② 课堂教学前期:
对于上周课堂教学内容和本次将来进行教学内容预习情况进行不看书提问的检查和引导。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为下一阶段如何进行教学做一定铺垫。
③ 课堂教学中期
通过承上启下的方式,采用范例的方式,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④ 课堂教学后期
总结本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任务和作用。进一步布置下阶段教学任务的要求和本次课程的课后作业。
⑤ 实践教学
走向园林工程实训基地,进入温室花房,引导学生开展工程量的测绘、统计实践工作,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图2 课程教学方法
三、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措施
课程考核侧重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确定合理计价的技能。课程考核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大部分。平时考核占40%,主要以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为主,期末考试占60%,主要是以工程实例计算开卷性考试。这样即可考察学生对园林工程计价基本理论的掌握,又可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编制预算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园林工程建设的投资逐年加大,而园林工程造价是其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园林建设市场运行的核心内容,在随着建设市场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工程造价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不断改革发展,市场逐步走向了公平交易的形式,而竞争也就成为建设市场上形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形式,因此,拥有优秀的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的人才,直接影响这企业的生存,而人才的培养,需要科学、严谨的课程教学,以适应工程造价领域不断发展、变化形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金锦花,李继浩.浅析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2009, 109(09):6.
[2] 谭光营,张燕妮.《园林工程预决算》实验课改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 11:6.
[3] 舒美英,张叶田,潘剑云.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职业化教学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 (02):5-7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课题名称《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LZY15561
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是为组织和实施实践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实践教学实施的依据,它对实践教学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经过对用人单位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调查分析后,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依据编制的,强调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提升,构建并实施实践教学课程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
1.课程定位。课程定位主要写实习实训课程的性质及实习实训的目的,在本专业课程体系及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指明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或本门课程的先行课与后续课程。
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主要是说明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实践后,学生能掌握哪些知识、应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主要以“能”、“会”、“应具有某某能力”的文字来描述。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课程内容主要是根据课程目标的需要设计的具体的实习实训模块;教学要求是指在各实习实训项目的训练中,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具体要求。给出本课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
4.时间安排与学时分配。时间安排与学时分配主要是对实习实训各模块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统一安排和分配。
5.考核。考核主要是确定考核标准和成绩评定方法,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方法应多元化,考核过程应贯穿实习实训全过程。
6.课程实施的建议。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学建议、教材编写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7.实例分析――《工种实训》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工种实训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次实践性教学,学生到工种实训现场,以实际操作为主,掌握各工种的施工操作步骤、施工方法、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一方面能将施工理论与施工现场紧密结合,为即将学习的土建预算、安装工程预算等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以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各种生产工艺劳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课程目标:通过参加工种操作实训,使学生掌握主要工种的操作要领和质量、安全知识;熟悉这些工种的工艺过程,与其它工序的搭接、穿插状况。同时,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了锻炼,增加劳动观念和分工协作精神,培养职业技能。
1)提高学生对建筑施工工艺、建筑施工方法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施工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及工艺技术方法。训练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及管理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3)掌握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岗位观念,工作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
(3)实习岗位及岗位工作任务与内容
(4)时间安排与学时分配:本实训课程的学时共计60学时,具体时间安排见下表所示:
(5)成绩考核标准与评定方法:工种实训成绩主要由指导教师以学生现场实际从事的各个工种操作的质量技术水平而定,同时参考劳动态度,遵守纪律,实训日记,实习报告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评定,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应单独记录成绩册。
(6)课程实施建议
1)实习组织:由专业教师负责工种实训环节的组织和现场教学;根据工种实训内容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2)指导教师必须熟悉工种实训课程标准,做好实训准备工作。实训中要按实训教学要求和进度计划指导学生实训。每天实训结束后,应对当天的实训情况进行小结,并对次日的实训作好安排。
3)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实训日记。实训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写工种实训报告,并组织学生搞好实训总结。
4)进入实训场地后,主要以带动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条件允许时,可聘请施工现场工人师傅或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操作要领指导,进行现场讲解指导实训,进行具体训练。
参考文献
[1]崔兴艳,王雪,张宇.高职院校“岗位导向,能力递进”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关键词:新增专业人才培养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 我国在借鉴德、美、英等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出现了很多新增专业, 如何构建新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就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以下就以高职工程造价新专业为例,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一、详细调查社会需求及岗位需要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专业,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要,其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人才供求关系如何,该专业和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在某范围内有多少院校设有相同专业及其特色如何等等,都是培养人才时必须了解的。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对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都大有裨益。对学校来说,通过对造价领域工作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人才素质、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对学生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新型、科学的就业观;对用人单位来说,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需求标准,便于采取相关措施吸引广大毕业生。
1.社会需求。浙江省是建筑大省,仅2008年浙江省工程造价专业需求将远远突破5万人,而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09年浙江省工程造价师与造价员总数仅有26500人,因而浙江省工程造价人才缺口有2万多人,明显供不应求。同时根据我们三年来在全省发放的300份调查表,回收272份,统计表明,目前每个工程造价相关单位平均需求2人以上。学院还通过对浙江省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进行调查统计,全省高职高专院校设置工程造价专业的仅有10家,2009年共计招生规模1209人,而浙江省中西部地区仅有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院校开设工程造价专业,09年招生300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2.岗位需要。每个建设工程从开工的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及工程竣工结算的工作都要求造价员全程参与,同时从业主到施工单位及公正方的造价咨询中心都有自己的造价员,造价员是任何一个建设项目也不能缺少的。但目前在该领域中,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参次不齐的现象十分突出,真正受过工程造价系统教育的人数相当少,而大部分是工程类、会计类、经济类的人员构成。从学历上看,本科学历的不到20%,专科学历的约40%,其余主要是成人教育、技校、中专等毕业生组成。而目前在学校培养的大量“工民建”、“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他们具有相当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而在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结构相对较弱,尽管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对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但与岗位需要还是脱节。工程造价人员应该是即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并具有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专门的工程造价员就变得非常急需。
二、准确定位就业岗位和培养目标
1.明确岗位定位
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型设计院(所) 、建筑管理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等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要求具有懂行业政策和建筑市场规律的能力;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与施工图预算、承包合同价、工程预算价、竣工结算、招投标过程中的标底及投标报价制定与审查等方面的能力;能从事工程造价的编制、审查、有效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按照职业归类定位于造价员这一岗位,可以分为各种工程预决算、招投标、造价咨询等不同领域。毕业后应取得造价员证书,通过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学生进一步深造和锻炼,可以成为技术负责人,再发展提升考取国家注册造价师资格成为项目负责人,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确定培养目标
结合岗位定位,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具体地说,就是该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既有良好的工作素质又有较强的技术岗位技能、具备工程建设一线造价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要掌握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具有熟练从事建筑、安装及高级装饰工程预、结算,以及工程投标报价与招投标的能力,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从而在毕业后可以到中小型设计院(所) 、建筑业管理企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及建设业主单位、建筑安装施工单位和装饰公司从事工程造价的相关工作。
三、精心构建核心能力和课程体系
1.核心能力。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高职课程设置必须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工程造价类专业各就业岗位和就业领域的各项技能进行总结和分析,概括出必须要掌握的几项技能,然后找到核心能力。通过上述分析,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能力是熟练编制各类工程预决算、能进行工程标底编制和投标报价、同时熟练运用工程造价软件。要培养和达到核心能力,又必须先掌握基本能力如施工图识读能力、工程施工管理能力、熟悉工程经济知识等,同时为拓宽就业渠道,必须掌握几项拓展能力如房地产估价、工程审计、建设管理等。
2.课程体系。结合上述能力分析对应出各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此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要特别注重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成为以造价为专长的多面手,从而拓宽其就业范围。另外,在进行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必须突出高职特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主要专业课的课程安排上,凡能设实训环节、有条件增加实训部分的课程,都要增加实训环节,而且形式要多样。如建筑施工技术课可以2~4周的生产实习作为其实训环节,建筑识图与构造增加课程实训、施工组织及各类预算,以课程设计作为实训课程,预算软件课程必须开设大量上机操作学时,实践教学应达到总教学活动周数的40%以上。通过对实训环节的增强,达到部分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一般学生经过很短的见习期就能马上胜任工作的要求。此外,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考虑学生的“双证书”政策。因为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肯定优先选用有“职业资格证”的学生。
四、努力建设必要的师资和设施
1.进修培训。高职院校应在鼓励现有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同时,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到生产岗位一线去学习和交流。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对岗位需求进行调研的良好机会。不仅使学校了解社会需求,也使学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上更具有针对性。
2.引进人才。由于高职院校的连年扩招,教师数量已明显不足,因此在鼓励现有教师进修的同时,必须加强人才引进。高职院校的教师引进工作不必效仿普通高校“非高学历不要”的做法,我们既然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引进一批有专业技术的能工巧匠,同时还应制定相关政策,真正做到使这些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
3.外聘教师。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讲课,从理论上说效果较好,因为他们有实践经验,讲课更贴近实际,但对于外聘教师的使用必须适度,而且还要根据课程性质而定。对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尽量选用本校教师授课;对于专业课,可适当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特别是实训教学过程。
4.硬件条件。利用已建有的建筑材料、工程测量、施工技能、建筑机房、工程预决算等实训室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同时改建机房引进造价软件作为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室,增加和更新部分实验仪器设备,以提高实训效果,使工程造价专业实训教学条件进一步提高。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工程造价专业内容为标准,链接各现有施工单元,扩建成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同时将工程典型“案例”虚拟化,满足学生实践教学,教师“双师”能力训练。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和设计工程造价新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过程 ,希望对其他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设计有所帮助。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定要结合岗位和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提炼核心能力,再进一步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建设必须的师资条件和硬件设施,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意检查、反馈和完善,走出一条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培养的是“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能力——水电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凭借对水电安装工程施工工艺的了解,根据水电安装工程施工图,能够计算水电安装工程工程量,并根据定额标准、费用标准,计算安装工程造价,并能够编制完整的水电安装工程预算书等经济文件。通过本课程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真正从课堂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并能够体会到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之间的联系。通过本课程的改革,能够拓展专业知识,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编制投标文件并参与投标过程的实际案例中考查了自己的专业能力,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了解更多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的眼界。有助于学生就业,使他们能够明确本课程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的岗位需求。
2 本课程教学现状及其不足
2.1 教学安排不妥当
安装工程专业众多,常见的为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等,但在有限时间内要传授如此多的专业专项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一种考验,对教师教学的能力也是极大的压力,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安排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并让他们能够顺利实现“理实做”一体化,确实是长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教学内容不完善
安装工程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常见,但较为分散,学生掌握时发现知识点众多但颇为抽象;另外因为教学条件有限,不能实现现场教学,虽然学生很明确学习目标,但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容易出现枯燥生涩的感觉。
2.3 教学实践不理想
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安装工程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施工规范、施工图纸的掌握基础上,学习到安装工程计量以及计价的方法,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安装工程预算的编制,但在实践环节面对大量的工程量计算还是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并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手段不多样
目前的教学手段主要还是以老师讲解理论知识再带领学生实做的方式,对于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能够通过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接受大部分的专业知识,也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教学案例的实践。但是对于安装工程造价这种专业性、综合性极强的专业的来说,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和少量的实践训练确实不能充分达到教学效果。
3 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3.1 教学体系的设计与改革
根据对本课程岗位与职业能力的分析和课程定位,并对应造价员工作任务的典型工作过程,对于本课程的教学体系采用层层推进的模式,将基础领域、核心技能领域、综合技能领域和应用领域的课程统一整合在一起,构成本课程完整的专业学习体系,在这个完整的体系中,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是一脉相承互相照应的,在学习完建筑识图、电气识图与施工工艺、管道识图与施工工艺以及房屋建筑学等课程后,完成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学习,并招投标的理论知识融合进安装工程造价的实践环节中,激发学生的竞争兴趣。也就是通过该教学体系的引导,使学生完成读图—算量—计价的学习程序,并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能。
3.2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改革
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了模块化教学,也就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划定为5个模块,分别是定额计价方式的讲解、给排水工程计量计价、电气工程计量计价、通风工程计量计价以及清单计价方式,能够完成一个完整建设项目的水、电、通风等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通过将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将繁杂的知识体系按照逻辑理解的顺序清晰化了,能够更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另外,因为本课程知识体系的特殊性,五个知识模块既有联系,但也存在知识的独立性,所以如果某些学生不能掌握某一模块而减缓正常教学进度时,也不会完全影响对其他模块的学习。
3.3 教学方法的设计与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比较法、演示法等,对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是有效果的,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将所有知识的讲解和学习都结合到实际工程中,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有兴趣、有能力参与进来,能够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内容。本课程遵循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依据教学内容上的模块化划分,在完成教学内容时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来设计课程教学。在五个教学模块中,设置了七个案例实训项目,将不同模块中的安装工程造价知识融入七个案例实训项目中。在每个案例项目中,以分组的形式,通过6个步骤完成项目:①咨询,②决策,③计划,④实施,⑤检查,⑥评价总结。将真实造价工作中的“对单”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体会不同项目组(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的工作角色,从而实现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定额或清单列项的完整准确性以及报表取费的规范性。这样,通过案例的完成,同时也使学生分别站在业主、承包商、招投标人等不同角色的角度完成造价经济文件的编制,模拟真实的市场竞争,体会真实工程中不同主体对于造价职位的岗位需求。
4 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因此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中,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即需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所以本课程的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位置,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的改革是在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前提下进行的,对课程内容、方法、手段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其更适合高职教育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教育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喜庚.高职高专院校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 郭喜庚.案例教学法在《安装工程造价》 课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关键词】高职 专业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56-02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大潮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形势下,如何面向社会,为企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广西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高水平的办学质量,要求各个专业办出特色,从而达到强校、兴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型专业,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受企业的认可和欢迎?在团队教师和相关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2009级、2010级、2011级三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突出。以下是相关做法。
一、问题分析
如何将我们的专业办出特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在新形势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利用我们的办学或教学特色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各类型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等工作,我们发现目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存在一些不符合企业需求的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企业普遍感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人沟通、协调工作、文档书写能力方面显得非常欠缺。每一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团队成员间缺乏沟通、不善于协调,将很难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写各种报告,如调查报告、设备故障报告、日志分析报告、设备及耗材申购报告、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技术总结、工作总结等,而毕业生几乎没有这种文档书写的能力。企业非常希望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零适应期”上岗。
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不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因此,企业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钻研精神,了解市场动向、熟悉新技术、掌握技术更新方法等。目前毕业生普遍缺乏学习能力,也没有钻研精神,很少通过自己动脑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自己主动找方法解决,总是等老师来帮助。这种习惯带到企业后,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及发展前途。
第三,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学科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传统的专业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特长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学习,少部分优秀学生也无法汲取更多更深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在相关企业专家的鼎立支持与积极参与下,我们召开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分析会,明确了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及各岗位所需要的具体专业技能、后续发展能力等。还特邀部分企业专家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我们开展专业建设。校企双方通过多次交流与研究,共同确定了以下三个关键措施。
(一)在项目课程中模拟企业的完整工序,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及文档书写能力
我们借鉴了香港职业训练局TLP训练教材的设计思想,结合我院现有的实训条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划分为7个任务,第1-6个任务是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主要完成网络组建与维护方面的6大任务,第7个任务是综合实战,利用前面学习的技能完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首先,各小组学生(约5-6人)从教师提供的多个工程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由企业提供);然后,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按如下阶段完成整个项目。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项目招投标,小组成员主要扮演甲方经理及技术员、乙方经理及技术员,还有招标公司技术员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撰写招标书和投标书、公平竞标、评标及公示等。在此阶段,教师通过讲授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有关网络工程招标和投标的法律规定、招标书和投标书应包括的内容及书写格式,学习如何进行需求分析、选择设备、工程预算等。
第二阶段的任务是项目设计与实施,小组成员主要扮演乙方的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技术员、文员以及第三方监理技术员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网络综合布线、配置各种服务器(如WEB、FTP、DHCP等),撰写施工进度日志、质量检查记录等,并提交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案。该阶段的部分项目由于受到设备和时间的限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如VMware、GNS、PacketTracer等)来实现。
第三阶段的任务是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甲方技术员对整个网络工程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如果不能达到投标书规定的技术指标,则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返回前6个任务中深入学习,找出问题所在并将问题解决,最后使网络系统整体性能达到要求。通过验收后,撰写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技术总结、工作总结等。
通过上述方式开展项目课程的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只会操作而缺乏专业技术文档写作能力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促进了同学之间彼此合作、沟通与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工作职责,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对于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二)开展Seminar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钻研精神
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研究性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能通过自主研究加深对课程的认识、理解及应用,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讨论来解决。Seminar教学法主要按如下几个步骤执行。
1.提出课题
教师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课题,并提出各课题的具体要求,学生组成课题小组(5-6人),每个课题小组负责完成一个课题研究。
2.研究学习
课题小组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分工合作,然后自主地进行专题资料查找、收集和学习,主要途径有学院图书馆、Internet网上资源、各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等。后期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并制作用于课题汇报的课件。
3.课题汇报
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学习之后,各课题小组将进行课题汇报,汇报以PPT的形式展现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这一环节通常由一名组员负责完成。然后全体组员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如果无法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允许课后进行研究(也可以跟老师讨论),下一次课再进行解答。
4.讨论与评价
最后,同学们畅所欲言,对课题内容及课题小组的汇报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价。
Seminar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他们主动地去熟悉新技术、掌握新方法,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其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钻研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开放创新实训室,以赛促学,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展
我们将专业教学分为两个方向:网络工程方向、网站开发方向。网络工程方向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主要学习网络工程中的综合布线技术、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局域网搭建与维护等;网站开发方向则主要从事网站美工、后台数据库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
专业学习进入大一下学期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共同制订专业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学习计划。大部分男生会选择网络工程方向进行学习,而大部分女生则会选择网站开发方向进行学习。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我们将创新实训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任何时候在实训室开展各种实验,进行学习交流。
而且高年级的学生常常带领并指导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做课题或实验,自发形成各种学习梯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
经过这种课外实践和自觉学习,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在大二下学期脱颖而出,他们将代表学院参加各级(市级、区级、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全力以赴的备赛学习,他们的专业技能突飞猛进,远远超越自己的同学。这种学习状态持续一年后,他们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操作技能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毕业后都直接进入大中型企业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工作,并深得用人单位的重用,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开放创新实训室并以各级竞赛促进教与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专项发展的机会,还培养出一批专业拔尖人才,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帮助别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校企之间深入合作与沟通,共同探讨专业特色建设之路,有效地解决了原来毕业生不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问题,成功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还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孙如祥,夏曼,邓国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 高教论坛,2011(10)
【基金项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造价;质量监督
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合格是保证工程企业长远发展基础,随着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断提高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中,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是施工企业管理核心,为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工程项目质量监督以及工程造价预算审核是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下面本文将针对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展开简要论述,着重探讨如何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解决。
一、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质量监督责任意识不高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企业中的很多质量监督工作知识流于形式,实际效用较低。对项目整体质量监督缺乏责任意识,无论是对施工现场质量监督还是对施工前准备工作,以及竣工后验收工作的监督,都缺乏监督力度。由于责任意识不高,通常查不出质量问题,或及时存在质量问题,监督人员也不能有效检测到,当问题发生时直接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
2.项目质量管理内部控制不足
施工企业在进行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更多选择经验丰富人员进行管理,主要质量控制情况也从经验角度分析。这种形式对项目质量管理有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其主观性也过强,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会影响质量控制效果。由于内部缺乏完善的项目质量控制体系,过于依赖管理人员经验,一些综合素质不高的管理人员对现代建筑数据分析以及相关量化统计知识接触甚少,直接影响项目关键环节质量[1]。
3.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不到位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工程实践中总结发现,由于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不到位常出现工程造价超预算可能,影响施工企业利益。由于建筑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建筑施工材料价格存在上下变化浮动情况。尽管宏观政策不断干预,但由于建筑工程自身复杂性和周期性长等特点,使工程造价对价格波动无法准确掌握,易出现工程造价预算超标[2]。另外,由于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缺乏对项目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审核,缺乏对造价知识的准确把握,忽略工程实际情况套用审核额定,到造成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不到位,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企业利益。
二、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有效对策分析
1.完善项目质量监督法律体系
为有效提高项目监督和控制质量,首先要从法律角度予以强制管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为质量监督工作更好开展打好法律基础。同时,要不断完善项目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和积累,对规章制度各方面进行补充,以实现全面的、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建立[3]。规章制度内容要具有广泛性,要包括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细节,贯穿于项目工程施工整个流过程中,同时将各项工作有机联系在一下,形成一个资源优化管理网络,促进项目质量管理效率的提高。
2.明确管理职责
施工企业质量监督部门要不断增强项目管理意识,提高质量管理责任感。要将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实行按岗分配,根据监管人员实际情况进行岗位分配,使职责明确的同时,促进每个职工发挥出最大效用,提升工作效率。不同岗位职责落实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岗位重复,造成资源重复浪费,也要避免出现漏洞,降低管理质量。另外,要对项目质量管理人员自身行为不断规范,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和知识培训,并对其存在的问题予以解答,促进管理人员专业性的提高,增强和完善其监督管理手段的同时提高质量监管效率,达到项目质量管理目的。
3.加强工程造价预算审核
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是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与企业经济利益。①在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中,首先要加强工程量价审核。准确把握工程量价是提升工程造价预算质量的重要内容。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前,要求预算人员对工程量价进行准确审核,依据工程量计算标准,套用定额,结合最新宏观政策以及计价规定,并对施工所用各种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把握,达到熟悉掌握工程预算造价审核各个细节[4]。②要对工程实际情况准确把握,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工作要结合工程实际,深入施工环境,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现象。预算人员对工程施工面积大小以及现场施工土方情况进行认证勘察,并对材料使用情况、运输情况以及废弃情况准确把握,对施工前环境全面了解,避免出现工程造价预算审核漏洞。
4.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评估体系
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有效,要采取科学手段进行管理。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就是一种科学、有效措施。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个体效益联系起来,对绩效优秀者予以合理奖励。定期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科学考核和评估,在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下,对各方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质量管理以及技术应用等方面表现突出者,进行合理薪酬奖励。这种绩效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增强其责任意识,加强项目质量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工程质量监督和控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工程整体质量的提升,对企业长远发展也有着限制性影响。因此,要加强控制措施研究,对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以及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管理加大重视力度,从法律制度建设、职责落实管理、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以及建立项目质量管理评估体系等方面完善施工质量监督和控制,提高质量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章勇.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研究――塔里木大学南疆基层基本技能实训大楼工程案例分析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2(10).
[2]赵惠玲.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现状以及完善对策[J].江西建材,2014,08(30):333-335.
关键词:建筑工程专业,技能,企业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企业仍对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有较大需求量,但急需的是有技能证书、综合素质强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应紧跟市场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以建筑员的岗位技能要求为培养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行业,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扩大,使得建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一直都比较旺盛。我国众多大专院校都相继开办了土木类专业,毕业生数量成倍增加。面对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对学生不断提高的要求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大的压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综合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对此通过直接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甘肃、四川、北京等地的建筑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企业主要岗位职员缺口,以及对高职毕业生的评价、要求与建议。
一、企业对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分析
目前,建筑企业对生产一线做技术操作和现场管理的人员十分紧缺。建筑行业的主要就业部门有房地产公司、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建筑行政管理部门等。其中施工单位对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占到70%,是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部门。它主要需要的是既懂理论又能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紧缺的工作岗位有测量员、材料员、安全员、钢筋工、抹灰工、预算员。在调查的15家企业中,测量员的需求量为90%,钢筋工为60%、材料员、安全员为40%、预算员为20%。以钢筋工的工作内容与需求为例进行分析,钢筋工要求理解施工图纸和具体施工过程,严格依据设计要求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统计钢筋型号、数量,确定钢筋加工方法,现场监督工人施工。这种工作的理论水平不深,但对实践经验和识图能力要求却很高,而且现场操作的劳动强度也比较大。很多本科毕业生嫌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强度大而不愿做,而普通工人又因不懂专业知识而无法做,所以施工中常常出现因没有人搞钢筋下料计算而耽误工期的尴尬局面。材料员、安全员、施工员、预算员等工作也都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的岗位,因此有一定专业基本功、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工人是企业最缺乏的人员。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应用人才,事实说明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势在必行。
但是调查同时发现用人单位仍然主要招收本科毕业生,对大专生则要求必须有工作经验。如甘肃省四建,每年至少招聘20名员工,招收的应届生基本都是本科生,而大专生则要求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私营小企业更注重工人的实效性,他们会随项目需要长期招聘员工,并在3个月的试用期内检验员工的工作能力,上手快的才长期聘用。这说明目前高职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职的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大力调整教学培养方式,与社会企业积极合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突出大专毕业生优势。
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工作要求
通过调查分析,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主要要求首先是,毕业生要有扎实的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具体要求是,能读懂施工图纸,熟悉施工规范和图集,会进行一般的受力计算。很多企业反映目前有不少毕业生工作一年后仍读不懂复杂工程的图纸,直接影响了工作开展。还有部分企业反映毕业生的计算能力不够,简单的工程预算或脚手架计算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其次,毕业生应掌握建筑专业基本技能,持有专业技能证书,如测量员、材料员、预算员、施工员、监理证书等,工作后能尽快考取建造师、造价师等执业资格证书。第三,毕业生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项目施工是一项强调多部门多工种互相配合、协同作业的活动,团队间的沟通协调显得尤为重要。不少企业表示,毕业生的成材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协调能力,即使专业知识不强,但有主动沟通、乐于合作的精神,毕业生在企业中也可以很好地成长起来。第四,毕业生应具备一定综合能力。施工员的现场管理职责要求,毕业生必须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心理调控能力,遇到实际问题能冷静分析、协调处理。在这一点上有企业甚至直接要求毕业生有开朗豁达、积极主动的性格特征。此外,企业还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会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al、AutoCAD等。
三、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建议
在评价毕业生的不足时,很多企业认为,近年来的毕业生不论何种学历,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中有明显浮躁情绪,其次团队协作能力欠佳,不会和客户沟通。第三是敬业精神不足,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对重要数据的态度不严谨。企业可以理解毕业生希望快速提升的心情,但是重要工作更需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企业对大专院校的建议,在专业及课程设置方面,建议课程设置不宜过细,但专业知识尽量全面,如学习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生还应了解道路、桥梁方面的知识;在课程教学方面,希望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强烈要求多带领学生下工地实习;在素质培养方面,希望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抗挫折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初探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识图能力培养
知识是成才的关键,学校应根据毕业生岗位知识需求来分析整合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安排要与建筑专业员的技能要求挂钩,修订教学大纲。课程内部去粗取精,外部将内容联系紧密的课程有机结合于一体,并紧密围绕工程应用来讲解理论知识。
加大对专业基础课《建筑制图》的建设力度,不断扩充、更新教学模型,充分利用现在多媒体技术教学,广泛搜集规范、实用的施工图纸以补充教材中的不足。在教学中用现场参观、模型测绘、图纸算量和图纸会审等模拟工作过程的方式来授课。课外根据后续专业课的需要,每学期发放典型建筑的施工图,让学生带任务看图,不断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训练学生动手能力 延长实践教学时间,增强校企合作。通过教学参观、实训专用周以及顶岗实习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教学。多方面多渠道与企业开展合作,并与有规模实力的企业形成长期实习合同,建立专业实训基地。学校应设法组织教师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执业资格证书的考评,突出教师在实践课教学中的监督指导作用。
(三)分析失败工程案例,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国内外失败建设项目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强调敬业精神在工作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树立起严谨、合理的工程理念,培养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个人范例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还应培养自身严谨治学的态度,以认真、负责的工作面貌感召学生。
(四)贯通就业指导,树立职业意识
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学生工作中不断进行就业教育。目前大专院校都开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和就业指导课,但都只是单纯指导学生如何找工作,没有具体结合到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特点,导致部分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面临就业时对自身能力评价不足、对工作发展有很大焦虑的问题。因此,就业指导工作应从新生入学时就开始进行,由专业课教师授课,通过平时教学、专题讲座、和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向学生不断介绍专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能力培养。
(五)广泛开展校园活动,注重隐性教育
在校园活动中学生是主角,在筹划、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锻炼。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上所进行不了的。很多用人单位都十分青睐有学生会工作经历的毕业生。因此,职业教育还应重视培养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以学分制的方式督促学生踊跃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其综合素质。
五、总结
通过企业调研,我们认识到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步伐。只有不断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根据企业的需求不断进行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对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深入探索和更新,才能培养出社会认可的建筑施工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供电企业 现场 培训 实践 创新
一、现场培训I的重要性和主要特点
1.开展现场培训的重要性。随着供电企业“三集五大”体系运作的不断深化,机构精简、资源集约和流程再造对一线生产技能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供电企业面临的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生产经营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一线员工参加长时间的脱产培训已经不切实际,工学矛盾较为突出。要应对企业和电网发展面临的挑战,积极稳妥地解决一线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技能不精等难题,那么,加强现场培训至关重要。通过强化现场培训管理,持续提升生产技能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2.现场培训与传统培训的差异。第一,培训的目的不同。现场培训主要是着眼于分析、研判、解决生产现场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一线员工的动手实操能力,实现“学”与“用”的完美融合,是一种“技能导向型”培训。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主要是理论或理念的讲授或灌输,是一种“理论导向型”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学用脱节。第二,培训的重点不同。现场培训侧重于“怎么做”的实操培训,而传统培训侧重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普及培训。第三,培训的方式不同。传统培训是“老师讲,学员听”,学员缺乏实际动手的机会。而现场培训是以学员为中心,注重在“于中学”,学员在生产现场“真刀真枪”地操作,师徒除了双向沟通外,师傅还要进行示范、徒弟要跟着做,实现讲练结合。第四,现场培训体现了供电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强化现场培训,体现了供电企业“工作是最好的培训、现场是最佳的考场、实践是最优的考题”的科学人才培养价值观。
二、现场培训的方式和做法
1.现场培训的闭环管理。国网鄂州供电公司对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对现场培训工作进行改进。通过培训需求问卷调查、培训访谈、培训效果评估等收集信息,为每个专业“量身定做”现场培训项目“菜单”,按照PDCA方法,对培训科目设计、内训师选拔、培训考核激励等管理流程进行优化,把上级的规范和要求落实到现场培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确保取得实效。
2.“导师带徒”促进技能传承。根据应知应会要求,为每名新进员工指定一名导师,并签订师带徒协议,由导师对徒弟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其尽快掌握工作技能。在日常管理上,从现场传帮带、月度小结、季度座谈、半年总结,到年末考评表彰等各个环节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在考核激励机制建设方面,根据徒弟是否按时合格出师、师傅带徒取得的成绩等指标对“师带徒”活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师傅、徒弟的切身利益挂钩。徒弟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不断总结提高、练就过硬本领;师傅通过向徒弟传道授业,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实现了专业技能的薪火相传。
3.“技能比武”赛出技能拔尖人才。鄂州公司秉承“赛马而不相马”的理念,通过技术比武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同时将评优评先、待遇享受、职业发展等向优秀技能人才倾斜,完善配套的技能人才激励制度,激发一线员工参与现场培训和技能竞赛的热情。公司定期分专业组织220kV主变、母线或开关等故障排除仿真技能竞赛、电网事故分析及处理竞赛、110kV线路终端悬式绝缘子更换、用电集抄系统设备故障诊断及处理等技能比武活动,“以赛代训,以赛促学”,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技能人才,有的经多轮选拔,成为省公司和地市公司级生产技能专家。
4.反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员工“真功夫”。反事故应急演练采取事先不通知、不打招呼、不搞演练脚本的方式,重“练”轻“演”,提前谋划,随时启动。调控、变电、输电、配电、95598热线、物资和后勤等单位生产人员打破专业壁垒,联合协作解决在极端天气下的紧急事故。借助反事故应急演练,检验各单位、各班组平时现场培训效果,同时促进生产人员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应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事故分析诊断及处理方法,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5.见缝插针开设“微型课堂”助力技能“充电”。公司一线班组利用线路停电改造、变电设备修试校施工、变电站技术改造、电网设备更换、重大基建项目施工等作业间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织班组专业技能人员开设
“现场微型课堂”,对照技术标准和实际设备,开展线路杆塔更换的复合绝缘子憎水性抽检试验、对行业内安全事故进行学习反思、“两票”规范填写问答、变电站五防闭锁装置改造工艺讲解、自创变电站设备日常维护周期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人讲、农网改造现场安全培训“移动课堂”、青工夜校学习配网工程预算和生产营销信息系统操作等丰富多彩的现场培训活动,促进一线人员“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6.深入厂家、兄弟单位生产现场“取经”。公司充分整合电力设备厂家的技术资源,借助厂家雄厚的技术实力,每年选派部分紧缺专业人员到各相关厂家生产车间开展深度跟班学习,通过厂家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讲解,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技能人员的设备应用维护和故障处理能力。组织青年技能人员到省公司专业部门挂职锻炼,到同行业兄弟单位参观交流,学习先进设备安装工艺、新设备或系统的应用与维护,借鉴兄弟单位的好做法,补齐自身的技能“短板”,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7.作业前培训促进技能提升。公司依托重点项目施工、重点工作任务、新设备投运前的有利时机,围绕作业方案、安全措施保障、作业质量要求、作业指导书等,在开工前组织人员现场辅导,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工作流程、要求、内容和危险点,保证作业安全。例如在农网改造开工前夕,各县公司组织人员开展“两票”规范填写考试,现场出题、现场填票,最后由班组长集中点评。在葛山220kV变电站工程电气设备安装之前,公司邀请监理专家到该工程项目部现场授课,进行互动交流,起到了释疑解惑的作用。
8.依托实训基地开展Qc课题攻关。为培养高精尖的生产技能人才,鄂州公司依托现有的变电运检专家工作室、劳模工作室、35千伏220千伏线路实训基地、变电运行仿真培训基地、10千伏线路实训基地、电能计量实训室等现场培训基地,组织技能专家、专业骨干围绕生产中的实际难题开展QC课题攻关。专业骨干扎根实训基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深入研究智能变电站相关理论,从智能变电站的技术方案、系统配置等基础知识到设备的性能特点、仪器设备运用,再到故障查找分析处理等,逐一研究,有的还发明了实用的工器具,并取得国家专利。
三、现场培训取得的显著成效
1.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鄂州公司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现场培训,一线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各项人才指标都有了较大幅度提升,高技能人才比例较三年前增长了22.6个百分点,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增加了8.5个百分点,省公司级技能专家增加1人,地市公司技能专家人才增加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