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业品销售工作计划

工业品销售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15 11:48: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品销售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业品销售工作计划

第1篇

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5亿元,同比3%,增幅居全州6县前列。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亿元(含石油报刊),同比增长0.1%,实现全年增速由负转正、扭亏为盈。

二、完善扶贫项目建设,打通商品流通双向渠道

我县的20xx年度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已全部建设完成,并通过商务部中期评价,在全省同期项目考评中得分第一。实现农特产品网上销售526万元,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和部分乡村电商服务站已经运行起来,初步体现出社会、经济效益。商贸流通脱贫奔康项目与电商项目同步建设完工,县级仓储配送中心已投入运营,将发挥出商贸流通在打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中的作用。

三、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充分保障市场供应

确定了超市、商贸公司、县农司、粮油店、等企业为我县应急保供骨干企业,联系了农贸市场20余家蔬菜、肉类、干货、面条个体店作为有力补充,切实保障米面油、肉蛋奶、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维护物价稳定,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的预警预测和预判分析。

四、用好“四川扶贫商标”,促进扶贫产品销售

公司的洋芋系列产品,食品公司的苦荞系列产品等9家企业的86种产品均已获得“四川扶贫”商标授权,食品公司的扶贫产品已入驻国扶办832平台。全县扶贫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19亿元。组织企业参加多场深度贫困县电商直播消费扶贫对接活动,打开扶贫产品知名度。组织企业参加了45家次各类市场拓展活动。

五、严格安全生产监管,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压实压紧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的检查,针对商贸流通领域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展会及促销活动现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清理和整治。

六、2021年工作计划

第2篇

经济增长 速度加快。2006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呈现出增速较快、效益较好、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2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6%,第二产业增长14.5%,第三产业增长11.5%。国民经济仍然在较快增长的平台上平稳运行。

财政收入 全年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448.6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6.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5%和24.2%,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9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0.3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 形势基本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优质品种比重进一步提高,夏粮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部分地区的秋粮生产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年粮食产量减产2.5%,但粮食产量仍属较高年份。油菜籽产量81.03万吨,比上年增长5.9%,连续第三年保持增产势头并创历史最高水平。受烤烟种植面积调减影响,烤烟产量完成29.73万吨,比上年下降12.7%。畜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仍是拉动农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全年预计畜牧业完成增加值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3%。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4.6%,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达70%以上。三肉类总产量206万吨,比上年增长10.2%。

工业经济 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由于主要生产要素供求紧张状况的改善,工业经济持续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旅游、文化等新兴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服务行业实现较快增长,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0.8%、13.4%、15.7%、14.2%。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7%,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稳定增长。初步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9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比上年净增加175.06亿元。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全省城镇固定投资完成1048.67亿元,增长16.6%。

消费品市场 稳中趋旺。全省消费市场需求旺盛,城乡市场销售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增速是近6年来最高水平。农村市场增势明显加快。县以下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5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高于市(13.4%)及县级(12.9%)市场,初步改变了农村消费增速相对较慢的状况。企业经营的规模优势显现。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零售额13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3.1%,

对外贸易 平稳发展。进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扭转了上年下滑的趋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6.1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出口10.39亿美元,增长20.9%;进口5.79亿美元,增长6.2%。

居民消费价格 基本稳定。受鲜果、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水、电、燃料价格上调等因素影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涨幅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基本保持平稳。

生产资料价格 涨幅出现回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明显,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持续上涨。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4.3%,涨幅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1%,涨幅回落2.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2%,涨幅提高1.7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7.3%,涨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116.61元,实际增长10.1%。由于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新农村建设项目启动和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资金兑现,农民务工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增加,水果和蔬菜等特色农作物产量增加、价格上涨,农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5元,比上年增加108元,实际增长4.7%。

扶贫开发 力度加大。按照“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计划”的要求,中央和省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1.76亿元,比上年增加1.48亿元。由于措施落实较好和投入力度较大,全年净减少绝对贫困人口11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13万人,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2万人;建立健全农村特困群众长期救助制度,通过对产煤县乡贫困农户基本生活用煤直接发放补贴金等办法,有效地提高了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就业和社会保障 有所加强。各级政府多渠道促进就业,特别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了再就业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均比上年末增加。

非公有制经济 2006年,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729.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1%;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3%,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

“两基”攻坚 成果得到巩固,最后4个县通过了省政府《两基》攻坚达标验收,并获教育部批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公共大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基层大化阵地建设都得到了明显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试点县由去年的10个增加到34个,占全省县(市、区、特区)总数的38.6%,覆盖农业人口1270.5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近920万人,参合率达到72.3%,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第3篇

促销(广义)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宽泛,不仅有被消费者所熟知的广告和销售促进(狭义促销),还包括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多个方面。因而,促销管理的责任也就不仅仅限于促销方案策划和活动的组织实施上。促销管理作为营销部门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如何从管理的角度,尤其是建立在基于系统营销观上,在营销战略的层面对企业促销管理展开系统思考,在企业促销管理实践中更是企业营销高层管理者应探讨的话题。

目前,国内企业的促销活动及促销管理更多的是建立在策略、技巧及操作层面,缺少战略层面的思考。而战略性思考是企业促销管理保持持久优势、创新能力和促销方向的基础。例如,宝洁公司正是建立在企业多品牌战略上的思考,才使得其洗发水产品的广告各有侧重又相得益彰,飘柔是“丝丝秀发,飘逸柔顺”,海飞丝则“头屑去无踪”,潘婷的诉求点则定为“维他命原B5,修复发质,改善光泽”。

与企业营销战略脱节的促销活动,即便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也难以具备战略意义。因而,有必要对促销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从企业营销战略的角度和管理的视角,来思考企业的促销管理问题,以帮助企业尤其是企业营销部门的高级管理者,建立系统观和决策思考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战略并非空中楼阁,操作也非一盘散沙。从战略到操作需要一种过渡,即所谓战略落地问题。思考企业的促销管理同样可以从战略、管理、操作三个层面进行展开。本文主要从战略、管理两个层面论述促销管理中的几个问题,操作层面内容庞杂且需案例支持,这里仅提个思路,在稍后的文章中陆续分侧面予以介绍。

(一)、战略层面的思考

思考企业营销战略问题,可以从外部行业研究及内部企业能力入手,进而展开对促销管理问题的认识与指导。

1、行业研究――建立促销管理战略营销观的切入点

行业研究是透视企业战略命题的基本方法和切入点,是制定企业营销战略和指导营销一线开展促销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营销系统高级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战略思考工具和思考能力。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基本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到对行业背景、企业位势、发展阶段、竞争格局的基本判断,进而审视企业的营销问题,指导企业的促销管理活动。

·促销力的选择与侧重

企业所处行业不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都将直接影响到促销工作的开展。我们经常将促销产生的影响力,即促销力分为“推力”和“拉力”两种方式。行业背景不同,企业选择“推力”、“拉力”的方式、程度、要点,以及内外部的应用和两种方式间的配合也将有很大的差异。

在消费品营销中“拉力”的效果更为明显,应用的也较多,一般选择在终端售点上重点轰炸,以最终顾客为目标。而“推力”促销的设计多集中于渠道上,与渠道策略相配合使用,多为着眼于渠道分销商。对内部人员的“推力”则一般在销售政策中予以考虑。

工业品营销却与消费品营销有很大不同,往往将促销力的重心放在“推力”上,因为工业客户的采购行为更加专业,不易受心理诱因影响,购买决策通常是依据任务导向的功能价值。企业促销手段更多采用人员推销,而不是广告或销售促进,即更多的使用“推力”。

对于服务营销来讲,由于受服务特性的制约(如同步性、易逝性、无形性),企业在促销力的选择上更讲究一种平衡,注重在服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实施促销力,如广告的吸引、实惠的促销(狭义)、良好的沟通、和谐的公共关系等等。

建立在行业研究基础上,对企业促销管理及促销力进行总体把握,避免陷入繁杂、具体的活动策划之中,是营销经理们的责任和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企业位势与促销管理

通过行业研究,企业还能够对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即企业位势,得到客观的评价。对行业整体发展状况和企业自身的成长阶段,有一个较清醒的认识。这对从管理角度来思考促销问题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家和管理者重要的管理责任。我们并不反对企业在营销战略与促销管理上的创新,相反,越是战略层面的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持久优势越强,是企业对自身价值观的基本判断。例如,娃哈哈做“情感――我的眼里只有你”,乐百氏做“品质――27层净化”,农夫山泉做“口感――有点甜”,三个企业诉求各有创新,都很成功。

然而,在促销形式、活动范围、打击对象上,也就是战略指导下的策略上,需要与企业的位势相匹配,要符合企业的实际。不能盲目追风,赶潮流,对于可能带来强烈市场竞争反应的促销,更是如此。这关系到企业对引领与跟随两个基本策略的认识和选择。

一般来讲,对于行业竞争优势并不明显的企业,其促销管理往往多采用跟随战略。因为促销管理从策略和活动的表现形式来讲,一般易于摹仿,非强势企业难保持持续的引领能力,当然这与其在具体促销方式、方法、技巧的设计与选择上仍需要不断创造新意并不矛盾。跟随战略可以降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风险,同时避免将竞争引入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的局面,使弱势企业能够在相对平稳的环境中积蓄能力,逐步成长。相反,那些具有较高行业位势的龙头企业,则更多采用策略性引领促销。一方面,通过引领促销来获取更强的行业位势、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对竞争对手的有力打击和挤压。

造势与做实也是促销管理的基本问题,尽管促销的目的多种多样(如扩大销量、配合新品、打击对手、树立形象等等),但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做出判断和有所侧重,并对企业的促销管理做出系统性的安排。对于强势企业容易做到锦上添花,但弱势企业则应更多着眼于做实,着眼于积累能力和市场渗透,不可盲目地跟风造势,注重企业各环节的协调发展,避免能力不足(人才、管理、资本)、功能脱节(制造功能与商业功能)使生产经营面临被动。

2、企业能力――实施促销管理战略营销观的基础平台

市场竞争是基于企业能力的,思考企业营销问题也要以企业能力作为出发点。企业能力体现并影响到企业营销战略的诸多方面,促销管理也要与企业能力相适应,并与营销组合的其它手段、方法取得很好的业务协同。

·资源与促销管理

促销管理在企业实践和策略安排上,都会考虑到能力问题,如促销费用控制、促销目的选择及促销效果评价等等。但企业在实际促销运作上仍容易犯错误,从前几年央视广告标王的失败,到众多医疗保健品牌的衰落,这方面的例子屡见不鲜。企业管理者需要重新审视企业的促销管理问题,不仅仅要从效果上,使促销活动红火、热闹、实效,达到拉动销售和扩大宣传的目的,更要从企业能力和战略上进行思考。这一点对于实力稍强且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尤为重要。企业营销经理要从更加长远的战略意义上,对待促销与促销管理,避免短视行为,谨慎看待由促销带来的短期市场效果,防止超过自身能力的促销活动,在促销计划管理上更多的要考虑和重视促销所带来的未来意义。中国企业普遍缺少的是持续的促销改进能力。

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财务实力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开展促销活动重点考虑的能力问题。队伍建设是营销战略得以实施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队伍能力不足将直接影响到促销效果与效能,企业在规划促销方案时,要根据企业所具备的队伍能力来选择合适的促销范围、时间和深度,避免因队伍或网络覆盖能力的不足而影响到整体效果。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深入,管理问题也会渐渐在促销工作中体现出来,在实施促销活动尤其是年度性促销安排上,需要注重发挥管理作用,防止因管理水平不足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和损失。财务实力是支撑促销活动的基础,尤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能否对促销活动进行整体规划与合理的费用分配,不仅仅作为促销事件的计划与考核手段,更值得从管理的角度进行思考营销战略的投入与配比。将促销管理与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综合平稳,统筹考虑。

·业务协同与促销管理

任何企业的运营从功能上都可分为制造功能和商业功能,商业功能是企业实现价值转换的最终环节。促销作为企业商业功能的重要策略,要与企业的制造功能及其它商业策略进行有效的协同。如配合新品上市、处理积压品、服务创新等等,对于企业营销高管人员不仅要考虑如何进行策略间的协同,更要考虑由促销管理这一商业功能来牵引企业制造功能的不断发展与升级,以市场带动生产,使促销与促销管理从策略层面上升到具有战略意义。

(二)、管理层面的思考

促销作为营销的重要手段,其最终目的仍是为了争夺市场,争夺客户,创造市场,创造客户。促销管理也就要基于为客户创造价值、应对市场竞争和环境变化上做出部署、安排和思考。偏离市场态势和客户需求的促销活动,都将给企业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企业可以从市场管理角度,把握与指导促销活动的基本导向和做出策略性安排。

1、深化客户关系,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存在的理由,深化客户关系是争夺客户的要点。企业的促销管理及促销活动都不能偏离这个基本理念。

对于营销一线来讲,业务人员在实施一项促销中,更多的是关注具体的促销目的,因为对促销的评价和考核因素也多集中于此。如拉动区域销量、扩大市场份额、处理积压品、配合新品上市、应对对手竞争等等。目的虽没错,但要在促销理念上始终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以此来不断深化客情关系,强调与客户的多次交易及挖掘客户的终身价值。通过促销活动的开展,为企业沉淀持久竞争力。例如,三株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偏离了基本价值理念,三株一开始调理肠胃很不错,到最后因市场的迅速扩大,促销广告也成了“有病喝三株”,只要有病都可以喝三株,结果老百姓说“喝三株有病”,就这样三株彻底垮掉了。

理念的宣传、贯彻是营销经理的职责。在促销的具体实施中,促销人员要更多的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待工作、看待客户,宣传公司理念、引导消费观念、创造市场需求。避免紧盯在商品的销售上,生硬地将信息、产品推销给客户。

2、应对市场竞争,做出统一部署和安排

市场环境多变、竞争逾发激烈是如今市场的真实写照,企业的促销管理也要适应这种市场竞争环境,做出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建立促销管理的系统观。

营销部门要根据企业的营销战略和应对市场变化统一制定促销计划,对促销活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A类、B类、C类促销进行明确的功能、目标定位,明确责任主体、实施主体和考核要点。

A类促销是由公司统一规划的全局性大型促销,一般是年度性安排,根据不同主题和目的选定特定日期和在核心市场重点推广。主要目的包括配合企业的品牌塑造、新产品推广、竞争策略实施等,A类促销战略性意图更为明显,要求也较高。

B类促销则带有随机性,作为应对市场偶然或紧急性突发事件,一般实行预案管理,以便在应对紧急事件时有所准备。如区域内短期突发性焦点新闻、因产品投诉而可能引发的公众危机或社会影响、竞争对手的破坏性进攻等。B类促销强调促销反映速度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C类促销是配合区域市场营销所开展的一般性促销活动,公司提出整体方案要求,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和具体实施,即所谓的促销套餐管理。其目的性也较为明确,一般集中在市场上经常性的问题处理,如增加网点、打击窜货、拉动销量、维系客情关系等。C类促销不仅在公司年度促销规划中统一考虑,而且作为对区域市场管理能力和业绩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并列入区域市场的费用控制和工作计划之中。

(三)、操作层面的思考

任何战略思考都需要落地生根,这将涉及到促销管理操作层面的问题。从管理角度看,一般要做好目的选择、计划管理、方案管理及结果评价等几个环节。

目的选择是开展促销活动的根本,它需要根据企业市场营销的整体部署和市场情况做出清晰的定义,避免促销的盲目性。简单讲,促销的目的可分为拉动销量(增加营业额)、配合新品(上市推广)、打击对手、树立形象(公共关系、客情关系深化)、引领观念(创造需求)等等。企业促销活动的组织都要围绕促销目的予以展开。

计划性是对促销活动进行管理的主要表现,如上文所述的A、B、C分类,实际上是从计划的角度进行管理,越是高层管理者越应重视计划,通过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的互动过程,确保计划的周密、可行。

方案管理就是将适宜的促销目的加上适宜的促销方式,目的和方式是促销成功的两个基础。具体的促销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管理的要点与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略去这部分内容,另辟专题进行介绍。

结果评价构成促销管理工作的闭环。既包括对业绩的评估,如是否达到促销目标;也包括促销期间经营资料与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如消费者购买动机、消费特点等等。评价结果对梳理与改进企业的促销活动与提高促销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企业营销经理关注的重点。

第4篇

一、宏观调控取得的积极成效

2005年以来,国民经济在高位平台上稳定增长、经济总量矛盾缓解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也得到改善,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明显增强。

(一)农民增收缩小了城乡消费市场差距,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不均现象有所改观

2005年以来,中央继续加强支持“三农”的政策力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得以延续。2005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86元,实际增长12.5%,增速比2004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幅的提高,促进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活跃,使我国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城乡市场全面走旺的局面。城乡消费品市场销售趋旺。使前几年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一热一冷的局面有所改观。

(二)轻重工业的增长更加协调,煤电油运瓶颈压力有所减缓

2003-2004年,我国一直呈现重工业增速明显快于轻工业的经济增长特征。2003年重工业增长18.6%,快于轻工业4个百分点;2004年增长18.2%,快于轻工业3.5个百分点。2005年出现了转折性变化,重工业增速从2004年同期的18.6%下降到16.9%,增幅下降1.7个百分点。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增速差距开始缩小。表明经济开始朝着恢复均衡、稳定增长的方向变化。在重工业增速回落的影响下,交通能源等“瓶颈”压力有所减缓。

(三)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2005年以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政策保持了连,续性和稳定性,并加大了对房地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从产业看,农业投资得到加强。工业投资增速放缓,第三产业投资增速基本保持稳定。从行业看,煤电油运等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投资增速加快,钢铁、铁合金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回落。

(四)就业形势逐步好转,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弱

2005年以来,经济增长保持高位运行,消费品市场活跃,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带动了就业形势的好转。在经济增长保持较快速度的情况下,2005年出现了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物价指数先于经济增长率回落的局面。由于粮食价格的稳定和工业品供过于求局面的加剧,居民消费价格小幅走低。2005年对房地产价格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后。房价上涨幅度在下半年开始放缓。经济快速增长、价格基本稳定、就业形势好转的组合表明经济形势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二、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的道路,从微观经营机制出发,然后逐步推向资源配置制度和宏观政策环境。这一改革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宏观政策环境改革的滞后导致了当前我国经济体制中微观经营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和宏观政策环境三者间的不配套,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国有企业亏损

由于宏观政策环境方面改革的落后,目前国有企业依然背负着许多政策性负担,这些负担包括:(1)沉重的职工养老负担和各种福利负担以及债务负担;(2)一部分国有企业产品的价格依然被严重扭曲;(3)有些国有企业的资本密集程度过高,不符合我国的资源禀赋条件。

(二)银行业的经营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的深化,银行在我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今后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呆账“坏账”比例高达25%左右,甚至比东南亚各国的“坏账”率还高。1996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了全行业亏损。改革所产生的经济体制的不配套是造成银行业“呆账”“坏账”比例高的主要原因。金融风险不可等闲视之。主要表现在:(1)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较高。虽然目前已经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门处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但实施“债转股”后。短期内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银行不良资产比重;(2)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要求,虽然中央财政发行国债补充资本金,但仍达不到巴塞尔协议8%的要求;(3)国有银行经营效益较差,收息率下降,目前国有银行收息率不到60%,亏损加大,风险仍在增加;(4)银行储蓄存款开始出现明显分流趋势,存款向大银行集中,大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备付率不断下降,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一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兼并和破产。

(三)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波动

由于银行利率仍然被人为压低,预算约束依然没有能够硬化,这使得改革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波动。每当政府放松对信贷和投资的管制以刺激经济的增长时,企业就会争相向银行贷款进行投资。投资的增加拉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储蓄并不增加,因此政府只有通过增发货币来满足贷款的增加,而货币增加就会引发通货膨胀。同时。贪污腐化现象也趋于恶化。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就不得不推行宏观紧缩政策,砍投资,砍信贷,结果是在通货膨胀和得到控制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减慢。

(四)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问题

我国的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东部的优势主要在于制造业。中部适合发展农业,而西部则在矿产品开采上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为了给国有企业提供廉价的投入品以维持国有企业的存在,在逐步放开工业产品的价格的同时。主要农产品和矿产品的价格却依然被人为压低,这等于是中部和西部在补贴东部的发展。东部发展越快,所需的农产品和矿产品就越多,因此中西部对东部的补贴也就越多,而东部本来就比中西部富裕,因此东部发展越快。东部同中西部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五)我国的粮食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对粮食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这一增加来自于以下几方面:(1)酿造业等行业发展迅速,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粮食;(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对肉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而肉食品的生产需要耗费粮食。因而饮食结构的改善会增加对粮食的需求;(3)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将随之不断增加。

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对策

虽然我国经济改革和制度转型。促进了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效率的改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我们也看到问题的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民众预期收入信心不足的措施相互配套、刺激广大民众消费需求的同时,采用各种刺激企业投资热情及扩大外贸出口等措施,尽量给予人们经济自,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经济的活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使经济持续性长久发展。

(一)降低垄断价格,启动内需

降低垄断价格以启动内需,包括电力、电讯、民航、居民住宅、汽车和药品。垄断价格过高。将减少社会实际货币总需求,居民支付了较高的垄断价格。就会减少一般消费。造成市场价格的下

降。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反过来也调整供求关系,高价格抑制需求刺激供给,低价格抑制供给刺激需求。价格下调可以刺激居民大量增加购买,并产生连带效应,从而全面启动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政支出

首先,继续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减轻农民在教育医疗方面的负担,增强农村购买力,保持农村消费品市场活跃兴旺的局面。其次,发挥财政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调节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投资与消费的协调增长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内生增长潜力和质量。再次,保持合理建设国债规模,适度调控预算内投资规模。第四。要加快推进税制改革。

(三)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时微调适度放松信贷控制

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健”的基调,一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投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总量平衡;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要灵活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外汇占款。努力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基本稳定:通过信贷政策来引导商业银行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需求。在不断健全个人信用证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四)扩大国防投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怀内斯综合83个国家的样本研究发现,军费增长与GNP增长呈现正向关系,系数为0.899。中国百年来生产力布局两次向西部大倾斜都是在外部战争环境下逼出来的。即抗战时期和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防产业的核心是高科技和基础设施,国防产业也必然需要广泛的采购、合作和配套。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发展国防产业是保持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必须。对于启动内需和开发中西部也有直接的意义。

(五)加强计划和预见性,加快市场化进程

加强工作计划性和预见性。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保持工作主动性。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国债,拉动投资。关于加快市场化进程问题,政府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要改变。投资主体一定要改变,要由政府投资置换到企业。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有效供给。带动民间投资。

(六)调整社会分配关系,按照改革收益分担改革成本

上述措施,需要政府大幅度增加财政开支,仅靠国债是不行的,根本在于精简政府机构。整顿税收,清除腐败。控制高消费和奢侈消费,将国家财力集中于有益的方面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仅要注意经济发展。而且要注意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不能再强调效率第一,而要将效率与公平并重:不能够让少数人利用权力占有大部分改革收益。而将改革成本向社会大众转嫁。应该采取低成本的反腐败方法。迅速有效地遏止腐败势头。

第5篇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承接了去年的良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健康正常,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其主要特点在于:

──工业生产增幅逐渐回升。开年以来由于供电不足,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停产检修,全市工业生产形势低迷,2、3、4月工业生产增幅分别为3.97、0.6、3.2。5月份以来,全市工业生产进入了较快增长的轨道,1-5月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19.8。(绝对数为现价,增幅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速度)。主要是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产值34.8亿元,增长20.4,带动全部工业增速比上月提高16.6个百分点,主要是烟草、化工、矿产品、建材业增幅较大。规模以下工业产值8.1亿元,增长16.6。

──轻重工业同步增长,重化工业发展亮点突出。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17.5亿元,增长22。主要是烟草加工业实现工业产值14.9亿元,增长23.8,1-5月累计生产卷烟21万箱,同比增长17;印刷业实现产值1.47亿元,下降24。生产丝43吨,同比增长一倍多;中成药17吨,增长了7.5倍。

重工业实现产值17.3亿元,增长18.2。由于多数重工产品价格上涨,如不扣除价格因素,重工业高速增长30.2。主要是化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云天化股份公司实现工业增加值4.2亿元,增长20.7。多数重工业产品增幅较大,电石7.2万吨,增长1.2倍;原煤258万吨,增长6.3;铁合金2837吨,增长1.2倍;铁矿石1.9万吨,增长72.4;硫铁矿增长1.5倍;水泥49.9万吨,增长19.9。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观。1-4月,规模以上80户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向省签定的工业经济发展四项指标均超过目标进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22.4;主营业务收入34.96亿元,增长28.8;利税总额14.1亿元,增长23.9,其中利润6.0亿元,增长26.1。分行业看,除煤炭、电力、供水、印刷、工艺品制造业利润同比下滑外,其它12个行业盈利水平都有所提升,利润总额大幅增长的有烟草、纺织、造纸、建材、有色行业,同比扭亏为盈的有农副食品加工、医药、塑料行业。

就我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市工业对少数大企业的依赖性过强,大企业的波动对全市工业影响突出。年初昭通烟厂因假期调整和技术改造,致使全市工业增长幅度明显回落,到5月生产趋于正常,而去年同期因技改停产,使其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7。侨通公司近年来生产经营较为困难,昭通供电局实行省级核算,各项指标具有不可控因素,这些对我市工业经济增长都有较大影响。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能源、交通等瓶颈约束十分突出。煤、电、油、运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难以缓解;多数原材料产品价格上升,对我市具有着双方面的影响,在有利于刺激重化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助推了产品生产成本上升。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银行难贷款、企业贷款难”的现象依然明显存在,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另一方面是银行缺乏好的贷款项目,市内金融机构存贷差已高达60多亿元。

二、上半年经委主要工作

半年来,全市经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努力工作,重点在以下工作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重调查研究,夯实各项工作基础

一是安排和部署好全年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好全年工作,3月中旬召开了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__年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了今年各项工作任务。

二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技术改造项目工作。1-5月,全市重点工业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亿元左右,其中华新水泥已于5月投产,张窝水电站工业机组正进行安装调试,鲁甸2万吨电炉锌、6万吨电解锌、水富6万吨聚甲醛等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共储备技术改造项目10个,上报省经委7个,其中重点做好省政府下达的两个安全生产示范改造煤矿的技改申报工作,涉及总投资4100万元,技改完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580万元,年税金805万元。向省经委推荐全市“十一五”期间重大工业投资项目,涉及煤炭、化工、建材、矿冶、农特产品等行业,总投资137.89亿元,预期实现销售收入186.68亿元,利税36.53亿元,其中以昭阳褐煤化工开发项目为主的化工行业,总投资为107.2亿元,占重大工业投

资项目的77.74。

三是在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方面取得突破。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的华新水泥昭通有限公司已于五月正式点火投产;通过大量的调研考察,引进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西洋集团、三峡公司对褐煤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前期工作取得进展;在刚刚结束的昆交会上签订了投资总额55亿元的威信煤电联营项目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引资5.9亿元的绥江县10万吨制浆造纸迁建项目、昭阳区浓缩苹果汁加工厂建设、盐津县年产10万吨合成甲醇生产线和20万吨电石生产线、水富张滩电石厂二期建设、巧家县白鹤滩镇松梁村铅锌矿资源勘探开发、鲁甸和威信蚕桑加工产业等工业项目。

四是组织了经委系统项目申报培训会。为加大我市项目储备的力度,增加项目数量、提高质量,我委4月底举办了项目申报培训会,就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乡镇企业、工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申报工作对各县区经贸局及重点企业有关人员进行了培训。

(二)宏观经济调控得到加强

一是加强对工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监测分析。坚持经济运行分析会商制度,定期召集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运行情况集中进行研究分析,及时把握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强化重点工业企业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在去年对23家骨干工业企业实施动态监测的基础上,把监测范围扩大到50户企业。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库的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二是加强经济运行的要素调控。对全市煤、电、油、运供需情况随时跟踪、监测、分析,针对突出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由于天干雨少,今年发电量仅4.2亿千瓦小时,同比下降36,但通过各方努力,向省争取指标,近期计划用电指标已经增加到了480万千瓦时/天,昭通供电局累计售电量4.96亿千瓦时,增长48.5,对我市电力紧张的情况起到了缓解作用,使市内重点企业、重点工程的生产建设得以顺利进行。作为市政府春运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组织了春运协调工作。

三是成立了昭通市工业经济联合会。今年3月,由市经委主管的昭通市工业经济联合会正式成立,作为中介机构、行业自律机构,在加强全市工业经济的综合协调管理、加强市场化建设、促进昭通新型工业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工经联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其重要作用正逐步显现,由其创办的《昭通工业》杂志已出了两期,引起了较好反响;并参与了茨院工业园区的可行性研究及总体规划编制。

(三)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5号文件和国发[20__]3号文件精神,推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在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今年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措施,继续完善了非公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确保全年目标的完成。截止20__年3月底,全市非公经济企业4.24万户,从业人员12.2万人,占考核目标的93.1,一季度上交税金1.09亿元,两项指标都超过省考核的目标进度。规模以上52户非公工业企业1-5月实现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润总额1.15亿元,增长43.2。储备非公经济项目31个,筛选、推荐6个上报省非公办争取资金扶持;推荐昭通三艾有机魔芋发展有限公司和彝良农副产品加工厂参加了第四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推荐天昭药业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参加了云南省银行金融产品推荐洽谈会。

(四)园区建设进展顺利

为合理布局工业发展空间,构筑工业发展平台,加快了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指导和督促省级昭阳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委托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规划建设方案,现已得到省政府批准;水富省级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通过评审。彝良矿冶加工基地建设已全面展开,鲁甸茨院工业园区已具雏形,正在边规划边建设中。盐津工业园区规划即将启动。

(五)企业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

通过认真的安排部署,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签订改革目标责任制等措施,使改革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新一轮纳入市级改革考核的33户国有企业,已经完成16户,占考核目标的48。未完成改革的市建筑公司、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改制方案基本成熟正待审批,其余企业资产评估即将完成,改制方案已制定,可望在年内完成上报审批工作。城镇集体企业改革、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拉开了序幕,市轻工业供销公司(属城镇集体企业)、市锌品厂(属乡镇企业)的改革基本结束,市金属制品厂、水富盛通食品公司(股份合作制)的深化改革工作正有序展开。

(六)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全市乡镇企业调查研究,做好项目申报、实施工作,组织各县区20__年项目申报工作并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筛选了17个项目推荐报送省乡镇企业局和省财政厅。按照省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对各县、区进行了分解。1-5月,全部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8.37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38.2;实现利润总额2.87亿元,增长44;上交税金0.92亿元,增长48.3。

(七)认真抓好相关行业管理工作

抓好建材行业管理,推广散装水泥工作稳步发展;新办易制毒化学物品生产、经营、使用许可证8个,年检11户;对鲁甸县民爆仓库进行了检查验收;组织了全市盐政执法培训,参培人员128人,参加了3.15整顿和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工作;对9户市内装饰企业进行了年检;做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申报工作,共完成了4户企业初审认定。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突出重点,强化工业经济宏观调控与监测

一是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综合协调,稳定全市工业生产。重点是加强电力调度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搞好计划和节约用电,提前做好丰水期工业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力争实现丰水期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释放,稳定全市工业生产。

二是认真组织落实工业发展年度目标任务。对照目标,寻找差距,做好工业经济发展四项责任目标考核,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加快重点企业发展,进一步发挥重点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龙头和带动辐射作用,完善制度,继续对工业经济四项责任指标、非公经济三项指标、乡镇企业四项指标进行责任制考核,确保“十一五”起步之年为后四年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是健全重点企业监测制度,实时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动态,提高运行调节、调控能力。继续加强对重点监测企业的日常监测和指导,完善对列入全市重点的50户企业的监测、监控和分析。并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时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

四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继续加大建材、墙改、电力、易制毒化学品、资源综合利用、民用爆破器材、盐务等行业管理的力度。

(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推进结构调整

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生产力布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我市工业。一是加大行业和资源的管理与整合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大技术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力度,争取上级的支持,扩大招商引资;四是进一步做好工业建设项目的跟踪监测,对各类项目搞好协调服务,监督好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的使用,做好华新水泥等技改项目工程的验收工作。五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节约降耗,采取实行差别电价等措施,重点做好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狠抓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率;加快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步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抓好各种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是抓紧修改完善《昭通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争取尽快定稿,上报批准实施。二是组织好“十一五水泥工业规划”、开展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等工作。三是加强对工业园区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抓紧省级昭阳工业园区和水富特色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工业园区动态监测机制;同时促进彝良矿冶加工基地、鲁甸茨院工业园区和盐津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亮点。

(四)营造环境,促进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乡镇企业加快发展

进一步完善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引导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搭建银政、银企沟通平台,启动运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对乡镇企业发展要稳步推进“三项工程”,大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五)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督促好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开展好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试点工作

一是继续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国有企业为重点,推进和引导城乡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改革,深化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革,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二是开展回访调查和跟踪问效活动,指导已改制的企业进行和完善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帮助企业协调好各方关系,促使企业进入正常的生产经营轨道,逐步做大做强。

(六)切实抓好挂钩扶贫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直单位挂钩扶贫动员大会精神,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把挂钩帮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要求,科学制定挂钩村的“十一五”扶贫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办法措施,出实招、求实效,帮助贫困群众找致富路子,多为群众办实事,按照“把握一个原则,突出四个重点,建立五个机制,推动两个结合”的要求做好新一轮挂钩扶贫工作。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效率

抓好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组织外出学习培训,抓好各种课题研究;强化经委系统内的联系、协调,加强对各县区经贸局的指导,实施工作目标考核,加强各县之间经委系统的沟通和联系,形成合力,促进全市经委系统工作打开新局面。

第6篇

[关键词]贸易壁垒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

一、 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及重要性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含义。可追溯系统(Traceability System)就是在产品供应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存储的质量保障系统,其目的是在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出问题的原料或加工环节,必要时进行产品召回,实施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由此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追踪农产品(包括食品、饲料等)进入市场各个阶段(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的系统,有助于质量控制和在必要时召回产品。从用途上讲,农产品分为食用农产品和工业用农产品。就目前食品安全事件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的危害来说,解决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论述针对“食用农产品”的可追溯系统。

2.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必要性。可追溯系统最早应用于汽车、飞机等一些工业品的产品召回制度中。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疾病危害巨大。国际上,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相继爆发和传播,在国内,发生了苏丹红、劣质奶粉等食品质量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现。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的手段。ISO9000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分析系统)等多种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纷纷被引入并在实践中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上述的管理办法都主要是对加工环节进行控制,缺少将整个供应链连接起来的手段。

可追溯系统强调产品的惟一标识和全过程追踪,对实施可追溯系统的产品,在其各个生产环节,可以实行HACCP、GMP或ISO9001等质量控制方法对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产品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有效地追踪到食品的源头,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将损失降到最低。

(2)实施农产品可追溯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国际上,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要求对出口到当地的部分食品必须具备可追溯性要求。欧盟管理法规No.178/2002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欧盟范围内销售的所有肉类食品都能够进行跟踪与追溯,否则就不允许上市销售。日本决定在2005年之前建立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对进入日本市场的农产品进行“身份”认证。发达国家建立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除了可以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卫生和可以溯源外,其贸易壁垒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由此可见,我国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不仅能为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同时也是打破国外因食品安全追溯而设置的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国内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比较研究

1.国内外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基本情况介绍。

(1)国内现状。

①进行了食品可追溯系统初步的研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如为了应对欧盟在2005年开始实施水产品贸易可追溯制度,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出境水产品溯源规程(试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会同有关专家在借鉴了欧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牛肉制品溯源指南》。陕西标准化研究院编制了《牛肉质量跟踪与溯源系统实用方案》。

②一些地方和企业初步建立了部分食品可追溯制度,了一些法规。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在流通环节建立“市场档案可溯源制”。2002年,北京市商委制定了食品信息可追踪制度,明确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和销售食品要有明细账,即对购进食品按产地、供应商、购进日期和批次建立档案。

2005年9月20日北京市顺义区在北京市率先启动蔬菜分级包装和质量可溯源制,天津市为了确保市民购买到可靠的无公害蔬菜,实行无公害蔬菜可溯源制,推出网上无公害蔬菜订菜服务。

③进行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初步试点。2004年,由国家质检总局、山东省潍坊市及寿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共同协作,在寿光田苑蔬菜基地和洛城蔬菜基地进行蔬菜质量安全可溯源系统的探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通过“中国条码推进工程”,推动条码技术在我国食品可追溯中的应用。先后在陕西、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开展食品追溯技术研究和试点,如在上海建立的“上海超市农产品查询系统”,在北京建立的金维福仁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牛肉产品跟踪与追溯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示范系统”,在山东寿光实施蔬菜可追溯信息系统,、在江西建立水果溯源信息系统等。

从2004年2月8日起,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农业企业通过“食用农副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给每个产品建立起相应的生产档案。

福建省首个肉品质量查询系统2005年8月28日在厦门市正式开通,这种系统可让消费者获知肉品生产经营的所有信息,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肉品的生产质量。

济南市从2005年9月起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食品安全事故可追溯制和不合格食品退市制等。

2004年由北京市农业局和河北省农业厅共同承担农业部的“进京蔬菜产品质量溯源制度试点项目”,由河北6县市蔬菜试点基地使用统一的包装和产品标签信息码,向北京市新发地和大洋路两个批发市场供货。

2.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现状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应用可追溯系统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欧盟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最早,尤其是活牛和牛肉制品的可追溯系统。

欧盟把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纳入到法律框架下。2000年1月欧盟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一个项根本性改革,就是以控制“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为基础,明确所有相关生产经营者的责任。2002年1月欧盟颁布了178/2002号法令,规定每一个农产品企业必须对其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辅料及相关材料提供保证措施和数据,确保其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根据牛肉标签法,欧盟国家在生产环节要对活牛建立验证和注册体系,在销售环节要向消费者提供足够清晰的产品标识信息。

(2)美国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主要是企业自愿建立,政府主要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2003年5月FDA公布了《食品安全跟踪条例》,要求所有涉及食品运输、配送和进口的企业要建立并保全相关食品流通的全过程记录。

美国的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了自愿性可追溯系统。由70多个协会、组织和100余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组成了家畜开发标识小组(USAIP),共同参与制定并建立家畜标识与可追溯工作计划,其目的是在发现外来疫病的情况下,能够在48小时内确定所有涉及与其有直接接触的企业。

(3)日本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应用方面,日本走在前列,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而且在零售阶段,大部分超市已经安装了产品可追溯终端,供消费者查询信息使用。

在政府的推动下,日本从2001年起在肉牛生产供应体系中全面引入信息可追踪系统,要求肉牛业实施强制性的零售点到农场的可追溯系统,系统允许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输入包装盒上的牛肉身份号码,获取他们所购买牛肉的原始生产信息。

(4)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该系统记录了家畜从出生到死亡的转栏情况,农场主通过该系统的在线网络来登记注册新的家畜,查询其拥有的其他家畜的情况。

加拿大从2002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强制性活牛及牛肉制品标识制度,要求所有的牛肉制品采用符合标准的条码来标识。

国家牲畜标识计划(NLIS)是澳大利亚的家畜标识和可追溯系统。活牛采用经过NLIS认证的耳标或者瘤胃标识球来标识身份,牛迁移到新的地点时,养殖场或屠宰场的射频身份读取器将读取并在NLIS数据库中记录其迁移信息。

巴西农业部决定,从2004年3月15日起,对肉牛实施强制性生长记录,实行从出生到餐桌的生长情况监控。

3.国内外发展比较研究。

(1)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中都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从国外发达国家到我国,我们都可以看到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包括日本、欧盟、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也包括中国。

(2)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多是先从家畜产品开始。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相似,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首先都是从家畜产品开始的,特别是很多国家都是首先从牛肉产品开始的。

(3)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使用的技术手段比较类似。国外发达国家在开展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时,通常使用EAN.UCC码作为追溯的主要技术手段。

(4)消费者支付意愿具有共性。在实施可追溯系统中,国外与我国消费者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可支付意愿。国外研究显示如果附加关于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保证的产品信息,那么对可追溯性的支付意愿更高。

三、对我国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相关建议

从上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发达国家可追溯系统取得的一些经验对我国实施可追溯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建议。

1.农产品可追溯系统要逐步建立,不能操之过及。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在我国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之前,应该首先选取单位价值比较高的产品进行试点,一旦获得一定的成功和经验后,再向其他产品推广,更符合我国的发展实际。

2.要选择一部分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进行试点,再逐步推广到更多的企业。我国地域广阔,企业数量重多,规模资质各不相同,因此在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中应该首先选择规模比较大,条件比较成熟的企业进行试点,取得一定的经验后再进行推广,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协调与管理。

在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立初期,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在建立初期,企业花费成本较高,收益不能马上显示,因此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在我国企业缺乏主动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动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将对我国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建立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向西方国家那样,首先可以强制一部分企业实施可追溯,等市场条件逐渐成熟,再逐渐过渡为市场化运作。

另外,从我国目前实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现状来看,政府尽管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多头管理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管理机构,不同的省都有着不同的管理,往往造成了很多事件的冲突不协调,例如,不同行业和系统开发出来的可追溯条码就各不相同,存在不相容,效率不高的现象,因此建立一个国家负责管理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权威机构,统一行动,会提高我国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敏:农产品加工,欧美区域全链食品追踪体系和中国食品追溯体系展望,2005(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