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技术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

时间:2022-11-14 05:3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控技术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控技术专业

第1篇

(1)减少高额的设备投入,解决实习设备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的问题。

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集机电、通讯、传感于一身的智能化产品,它具备“高速、高效、高精度”的加工特点,这就决定了其高额的成本。因此,数控专业的的实训教学若单单依靠购买数控机床则投入过大,若采用数控仿真进行实习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2)提供多种机床多种系统,解决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的数控设备型号多样,并且数控系统更新较快,对学校而言不可能将所有系统配齐。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与工厂所用不符。而数控仿真系统则具备“一个软件多种系统”的优势。如上海宇龙仿真软件就拥有FANUC、PA、SlEMENS、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森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车、铣、加工中心等多种型号机床操作过程的仿真,弥补了实习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3)实现虚拟加工,减少实训费用。

数控仿真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数控机床,它完全模拟零件的切削过程,能检验指令正确与否,并用三维动画实时模拟显示程序路径和工件图形,从而真实的再现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并且在模拟加工过程中不会有机床、刀具、材料的损耗,极大的减小实训费用。

(4)安全性高,便于初学者学习。

由于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虚拟加工技术,所以学生的错误操作也不会损坏机床,更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使学生可以抛开思想包袱大胆地、独立地进行练习。

(5)可对程序校验、模拟加工,减少占机调试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在实际加工时,一般要反复检查程序,并利用机床的图形模拟校验功能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这就导致占机调试时间过长。并且图形模拟也无法对刀具的干涉、运动中与夹具的碰撞、工件上一些细小的结构等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所以在加工之前,可以将程序输入仿真软件,先模拟加工,观察零件的加工过程,并初步检验零件的形状尺寸,最后将正确的程序导入到数控机床中,既可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保证了加工的安全性。

2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1)仿真加工缺乏真实感.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实际加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并要求其具备相应的“听辨能力”,能根据机床不同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及时调整参数,减少机床发生故障和停机的概率。而在仿真中,便无法学习到真正的“听辨能力”,并且一些严格的操作规程也无法得以实施。如加工过程中不要把头和手随意伸进机床中、加工前关闭机床安全门等,这些环节在仿真时往往都可忽略不计,而对于在练习时出现的撞刀等现象也毫不在意。如果学生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会在实际生产中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安全操作,严格要求,并给学生讲解仿真与实操的差别。

(2)工艺参数设置随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编程与操作练习时,往往容易忽视切削用量、刀具的选用,零件的装夹等问题。同时仿真软件也无法判断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矫正尺寸精度等。如果学生在仿真时忽略了这些内容,在实际机床上加工时也会不自觉的忽略这些对数控加工十分重要的部分,从而导致加工的工件无法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更有甚者发生碰撞等事故。因此,教师一定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操作加工中的要求来做,如正确装夹零件,合理选用刀具及切削用量;对刀的步骤和动作也要规范,让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养成正确的习惯。

(3)仿真加工与实际机床有一定差异,易使学生产生错觉,影响教学质量。

第2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 调查研究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148-02

随着数控技术应用的普及,企业需要更高技能、更加专业、更具职业化的数控技术人才。作为高职院校,为培养能够被行业企业接受的高质量技能人才,课程改革是该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关键课题之一。

1 现状调查

通过对该院数控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以及该院近几年数控技术专业从事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未来几年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企业对数控技术毕业生主要需求在设备安装调试、零件生产与加工、数控编程和设备维修4个方面,企业较缺设备安装调试及设备维修方面的人才。在能力方面,企业更看重的是学习能力、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4个方面。企业需求和该院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存在差距,企业对该院毕业生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大部分被调查企业有与该院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订单式培养。企业希望做到厂中校,校中厂,及时与企业做好密切互动,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适应岗位、胜任工作。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应尽可能把理论学扎实,学好基本功,希望能尽早接触工厂实战。

2 课程改革探索

为了培养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操作技能的数控技术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该院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

2.1 课程体系改革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和安排上,注重课程之间的链接和联系,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时间安排,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师资安排,消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层,使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岗位工作的过程。

2.2 课程内容与实施改革

2.2.1 整合课程内容

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内容,按照“必需、实用、够用”的原则进行整合。一方面,将学生必需的知识综合到专业基础课中去,压缩一些不必要的课程内容,使整合后的基础理论知识目标性更强。另一方面,专业课的课程内容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典型工作过程为依据,选取企业真实任务(产品、项目等)为教学素材,与企业专家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形成新的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与未来的职业工作与职业情境密切相关[1]。

2.2.2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除公共课外的所有课程全部按“教学做一体化”模式设计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若干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任务为主。数控技术专业建有“数控实训室”“多轴加工实训室”“机加工实训室”和“特种加工实训室”,配置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普通加工中心、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建有高配置的“CAD/CAMC房”,并安装正版“德国KELLER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系统、“CAXA制造工程师”“西门子NX UG”等数控加工类软件,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另外,课程考核方式按照“过程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理念。过程考核贯穿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教学过程中,记录学生每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3方面进行考核。通过过程考核,对学生学习情况给予客观、全面、公平的评价。

2.2.3 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数控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实践课程与企业紧密联系能达到更好的实训实习效果。该院探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具体的合作细则,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动力集团、湖北三环汉阳特种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昆山三一重机有限责任公司、瑞声声光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针对“订单班”有系列举措,如: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协议,合作修订数控技术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订单班”课程教学及实训计划等。

2.3 课程资源建设

2.3.1 开发校本教材

以整合的专业课程内容,编写校本教材,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衔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凝聚该专业所有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智慧与经验。以企业真实案例或产品为载体,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相关知识为支撑,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

2.3.2 建设教学资源库

重视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引进企业生产案例,将生产案例进一步开发,形成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等教学库。二是引用企业生产图纸,形成图纸、工具、材料、行业标准等素材库。完善后的资源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设计等提供较好的平台。

另外,建设“校中厂”,增加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机械制造生产环境供学生实习、实训,满足学生认识实习、参观实习、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专业拓展等需要。

3 结语

该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从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校中厂”等方面开展。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人员、物质和制度方面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推进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胥秋,陈淑花,阳夏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设计、实施及其问题[J].职业技术,2015(3):20-22,25.

第3篇

专业: 数控技术

班级: 06级数控技术2班

姓名: 梁超超

指导教师: 李莉

实习单位:唐山市雷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前 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机电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数控技术及应用上,在这次实习中,感触最深的是了解了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性,它是电子信息技术和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集现代精密机械、计算机、通信、液压气动、光电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和高柔性等特点,是尖端工业所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数控机床都是出自国外先进制造商,无论在数量上,精度,性能指标上,中国制造业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需要我们奋起直追。近年来,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为了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实地学习数控技术,第八九周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校外分散实习,两周的学习能使我对数控有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到更多实践中数控知识和技术。

机电一体化是众多科学技 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促使机械工业发生战 略性的变革,使传统的机械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大力发展新一代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改造传统机 械设备的要求,而且是推动机械产品更新 换代和开辟新领域、发展与振兴机械业的必由之路。

一、实习目的:为了提高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认识,加深机械制造在工业各领域应用的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了解相关设备及技术资料,熟悉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对先进的数控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实习,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使自己更好的吸收并灵活的应用到工作中。

二、实习时间:2011.4.12-----2011.4.25

三、实习地点:唐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

四、实习单位及部门:唐山市雷天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部金工车间

五、实习内容:

㈡ 实习流程

1、数控车床 :我们的第一个工种就是数控车床的操作。就是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及编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数字化控制的方便、准确、快捷,只要输入正确的程序,车床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数车编程要求非常高的,编错一个符号就可能导致数车运行不了。编程对我来说并不是非常的难,不一会我就拿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后来又学习了数控电火花加工,也是需要编程的。不过那是电脑自动编程的,只要你输入需要加工的零件图形,选择入刀途径,放好原料即可。那机器是这样的方便,虽然没有实际的操作的机会,但是看见摆在旁边的一些切割好的物件,已经让我们惊叹不已了。那些触感甚佳的徽章,让我们在科技的伟大力量面前深深折服!

2、 钳工 :在钳工实习中,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刮研、钻孔、攻套丝、锯割、锉削、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 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扩孔、攻螺纹等。

3、对实习中遇到的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零件图工艺分析中,需理解零件结构特点、精度、材质、热处理等技术要求,且要研究产品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及验收标准。.渗碳件加工工艺路线一般为:下料→锻造→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渗碳→去碳加工(对不需提高硬度部分)→淬火→车螺纹、钻孔或铣槽→粗磨→低温时效→半精磨→低温时效→精磨;粗基准选择:有非加工表面,应选非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对所有表面都需加工的铸件轴,根据加工余量最小表面找正。且选择平整光滑表面,让开浇口处。选牢固可靠表面为粗基准,同时,粗基准不可重复使用。 精基准选择:要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尽可能选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作为定位基准。符合基准统一原则。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用同一个定位基准。尽可能使定位基准与测量基准重合。选择精度高、安装稳定可靠表面为精基准。

螺纹轴:数控车床加工编程典型实例分析(西门子802s数控系统)ⅰ、编程方法

数控编程方法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手工编程是指从零件图样分析工艺处理、数据计算、编写程序单、输入程序到程序校验等各步骤主要有人工完成的编程过程。它适用于点位加工或几何形状不太复杂的零件的加工,以及计算较简单,程序段不多,编程易于实现的场合等。但对于几何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是空间曲面组成的零件),以及几何元素不复杂但需编制程序量很大的零件,由于编程时计算数值的工作相当繁琐,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程序校验也较困难,用手工编程难以完成,因此要采用自动编程。所谓自动编程即程序编制工作的大部分或全部有计算机完成,可以有效解决复杂零件的加工问题,也是数控编程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看到手工编程是自动编程的基础,自动编程中许多核心经验都来源于手工编程,二者相辅相成。

ⅱ、编程步骤

拿到一张零件图纸后,首先应对零件图纸分析,确定加工工艺过程,也即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如采用的工夹具、装夹定位方法等),加工路线(如进给路线、对刀点、换刀点等)及工艺参数(如进给速度、主轴转速、切削速度和切削深度等)。其次应进行数值计算。绝大部分数控系统都带有刀补功能,只需计算轮廓相邻几何元素的交点(或切点)的坐标值,得出各几何元素的起点终点和圆弧的圆心坐标值即可。最后,根据计算出的刀具运动轨迹坐标值和已确定的加工参数及辅助动作,结合数控系统规定使用的坐标指令代码和程序段格式,逐段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并输入cnc装置的存储器中。

ⅲ、典型实例分析

数控车床主要是加工回转体零件,典型的加工表面不外乎外圆柱、外圆锥、螺纹、圆弧面、切槽等。例如,要加工形状如图所示的零件,采用手工编程方法比较合适。由于不同的数控系统其编程指令代码有所不同,因此应根据设备类型进行编程。以西门子802s数控系统为例,应进行如下操作。

(1)确定加工路线

按先主后次,先精后粗的加工原则确定加工路线,采用固定循环指令对外轮廓进行粗加工,再精加工,然后车退刀槽,最后加工螺纹。

(2)装夹方法和对刀点的选择

采用三爪自定心卡盘自定心夹紧,对刀点选在工件的右端面与回转轴线的交点。

(3)选择刀具

根据加工要求,选用四把刀,1号为粗加工外圆车刀,2号为精加工外圆车刀,3号为切槽刀,4号为车螺纹刀。采用试切法对刀,对刀的同时把端面加工出来。

(4)确定切削用量

车外圆,粗车主轴转速为500r/min,进给速度为0.3mm/r,精车主轴转速为800r/min,进给速度为0.08mm/r,切槽和车螺纹时,主轴转速为300r/min,进给速度为0.1mm/r。

(5)程序编制

确定轴心线与球头中心的交点为编程原点,零件的加工程序如下:

主程序

jxcp1.mpf

n05 g90 g95 g00 x80 z100 (换刀点)

n10 t1d1 m03 s500 m08 (外圆粗车刀)

-cname=“l01”

r105=1 r106=0.25 r108=1.5 (设置坯料切削循环参数)

r109=7 r110=2 r111=0.3 r112=0.08

n15 lcyc95 (调用坯料切削循环粗加工)

n20 g00 x80 z100 m05 m09

n25 m00

n30 t2d1 m03 s800 m08 (外圆精车刀)

n35 r105=5 (设置坯料切削循环参数)

n40 lcyc95 (调用坯料切削循环精加工)

n45 g00 x80 z100 m05 m09

n50 m00

n55 t3d1 m03 s300 m08 (切槽车刀,刀宽4mm)

n60 g00 x37 z-23

n65 g01 x26 f0.1

n70 g01 x37

n75 g01 z-22

n80 g01 x25.8

n85 g01 z-23

n90 g01 x37

n95 g00 x80 z100 m05 m09

n100 m00

n105 t4d1 m03 s300 m08 (三角形螺纹车刀)

r100=29.8 r101=-3 r102=29.8 (设置螺纹切削循环参数)

r103=-18 r104=2 r105=1 r106=0.1

r109=4 r110=2 r111=1.24 r112=0

r113=5 r114=1

n110 lcyc97 (调用螺纹切削循环)

n115 g00x80 z100 m05 m09

n120 m00

n125 t3d1 m03 s300 m08 (切断车刀,刀宽4mm)

n130 g00 x45 z-60

n135 g01 x0 f0.1

n140 g00 x80 z100 m05 m09

n145 m02

子程序

l01.spf

n05 g01x0 z12

n10 g03 x24 z0 cr=12

n15 g01 z-3

n20 g01 x25.8

n25 g01 x29.8 z-5

n30 g01 z-23

n35 g01 x33

n40 g01 x35 z-24

n45 g01 z-33

n50 g02 x36.725 z-37.838 cr=14

n55 g01 x42 z-45

n60 g01 z-60

n65 g01 x45

n70 m17

加工体会:要实现数控加工,编程是关键。本文虽然只对一例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进行了编程分析,但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数控车床可以加工普通车床无法加工的复杂曲面,加工精度高,质量容易保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掌握数控车床的加工编程技术尤为重要

六、实结:

历时将近二个星期的实习结束,这次实习,真正到达机械制造业的第一前线,了解了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也粗步了解了机械制造也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它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的判断与适应能力。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我们大家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

《机械制造基础》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情境;数控技术专业;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26.88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02-02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成功的教师不仅仅只是善于鼓励和说服学生的讲演者,而且能够组织学生深入地进行认识事物的活动,并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利用活动的结果。对于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而言,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因为技术是不断更新的,同时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环境、岗位也是不断变化的。目前的职业教育还有相当一部分偏向于学科教学模式,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教学仍有“纸上谈兵”之嫌,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普通教育没有明显差异,以至于形成职业教育不受重视、发展艰难的局面,职业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美国教育家泰勒认为“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提供教学任务,而不是向学生展示各种事物。”这种观点强调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生与外部环境的互相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职业院校专业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教学中构建工作情境,并将工作情境与学习情境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融入任务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与人相处的团队协作理念,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在于教学情境的设置,下面以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为例浅议专业教学情境的构建。

一、教学情境设计思路

1、根据数控技能型人才所需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及内容。

“我们如果要系统地、理智地研究某一教育计划,首先必须确定所要达到的各种教育目标。”在专业教学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主要来自对学生的研究及对社会岗位需求的研究,对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学生而言,必须具备的能力有:①基本的工程计算能力、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②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③数控技术核心职业能力。④生产组织和管理等能力。

根据岗位能力需要,在数控专业教学中,教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编程及操作,而且要培养学生设计、软件操作、组织管理、分析问题等多方面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分析实际工作过程,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并包含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环节。

2、按照教学内容开发学习情境保证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

如果一个教师只是将教学大纲上的规定内容原原本本灌输给学生,而不考虑到学生需要获得怎样的学习经验以及如何获得理想的学习经验,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尽人意的。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内容开发合适的学习情境――“既要构建多方面的情境以使它们能在所有学生身上唤起期望的经验;又或者教师要使经验多样化,这样才能提供一些很可能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重要的经验。”对于数控专业来说,模拟真实机械加工工作情境,设置机械加工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并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教学任务中的不同角色,充分实现个人在团队中的价值,养成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3、按照学习情境选择合适的任务实现教学。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呢?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教学任务要为学生提供机会来实践给定目标所隐含的行为。在教学任务选择上教师应该注意他所选择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达到教育目标的。正如布鲁纳曾经指出的“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在数控加工教学任务设置时,应包含咨询(资料搜集)、决策(分析)、计划(设计)、实施(程序编制、加工制造)、检查(检测)、评价(评估推广)等行为,如以企业的典型零件的加工任务为载体,结合数控加工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通过有限的载体尽可能多的体现企业实际工作内容。

第二,这些教学任务必须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满足感。因为有时候虽然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来实现特定目标,但是学生并不一定乐意去做。就比如说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不断地重复练习同一操作,但这种重复练习并不一定能够达到设想的目标,反而学生可能因为不感兴趣或无法满足需要从而不能获得满足感。这就要求教师设置教学任务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体现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如在任务中要求学生经常变换角色:设计师、编程员、操作工、检验员、验收评估员等。

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教师在选择教学任务时就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心理特性,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热情,在营造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性,这样教育的过程才是有意义的,而学习的过程也将是快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注意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新颖的授课手段、活跃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者产生无意注意从而与外部环境产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也能够获得满足感。

第三,这些教学任务需要适合学生的成就水平、心理倾向等,经验所引起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学生自身学习条件,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什么,学习者有怎样的学习动机等。通过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任务。比如,在数控技术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知识和技能现状来设置任务,就如摘桃子,“要让其跳起来才够得着”,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否则学习者将失去兴趣。

第四,有许多特定的经验能用来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在考虑教学任务选择时教师还要注意不能固守预定的教学任务,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择,如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经验,教师评价时予以肯定并推广,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第五,同样的教学任务常常会产生多种结果。我们要辨证看待这些结果。因为这种结果既可能会是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帮助了多种目标的实现,也有可能产生期望之外的不良结果。所以,教师在选择教学任务时还需要全面考虑,多思考教学任务所可能产生的多种结果,然后进行分析选出最优教学任务,尽量使其结果是积极有益的。

二、教学情境实施

(一)教学准备:

1、制订学习引导文。

引导文是教学任务的指导性文件,是学生完成任务的向导,教师根据设定的工作情境编制的引导文应包含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种行为,通过引导学生实践工作任务而培养岗位所需的能力,如数控专业学习引导文可包含以下内容:

(1)专业、班级、任务名称、实训场所(模拟工作环境)。

(2)任务的描述。提出要求让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对于数控专业来说可以是生产企业产品图样,包括图纸、技术要求等。

(3)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相关资源、资料,如电脑网络、生产工具、设备、视频文件、参考资料文献等。

(4)实施任务相关说明,如学生的分组、分工(角色扮演)、场地安排、实施步骤。

(5)任务实施注意事项,如操作安全知识等。

(6)任务拓展,通过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拓展能力。

2、打印学习引导文、任务书、评价表等资料。

3、安排实训室和一体化专业教室。一体化教室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车间一体化场所,是实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必备条件,教室的布局可引入现代化工厂“6S”管理模式,构建一体化的企业校园文化,设立实操区、学习区、资料查阅区、产品展示区、设备存放区、研讨区、看板(学习计划、工作要求、任务进度、安全要求),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体验学生员工一体化的感受。

4、准备学生的其他学习资料。在学习区、资料查阅区准备好联网电脑及机械加工手册等工具书等。

(二)教学执行:

德国劳耐尔教授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过程也就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即模拟企业生产全过程: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直至产品交付、过程评价、方法改善,但这种教学模式应比单纯工作过程更全面,包含的行为更广泛,因为整个过程不是简单劳动的重复,其过程不仅有操作过程,还有学习过程、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过程、团队精神的养成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成为了一名熟练工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自主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这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学生团队建设 研究证明,学生由两个一组或几个一伙,相互指导,分享成果,其学习效果高于一般的个别学习结果。共同承担责任,学习相互配合,能对学习任务和他人产生更积极的情感,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般每组4~6人为宜,由学生自行选出组长,教师指导小组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创设一种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学习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所发生的事情将成为学习的内容,即创造一种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问题情境类似的学习情境。如数控技术教学任务中,可让小组内成员分别扮演客户(任务是提出要求、评估结果)、技术员(工艺设计、技术处理、技术指导、资料查阅)、编程员(程序编制、模拟仿真、程序优化)、操作员(机床操作、工量刃具的选择使用)等角色,完成工作任务后集体总结评价,分享经验,并在下一轮工作任务中交换角色。

2、资讯环节。

资讯环节主要对任务进行消化,并通过团队工作,学习并掌握完成本任务的相关知识。

1)将机加工产品生产的任务交给各小组,简要提出要求。

2)下发学习资料,包括任务单、引导文、工作单、学习资料等。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观看企业数控加工生产过程视频(或实地参观学习)、研讨产品数控加工的相关知识。

4)分小组通过网络、工具书、企业经营文献等进行相关资料查阅。

3、计划环节。

计划环节主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包括工作流程(工作过程、工艺卡、工艺流程等)、工作内容及其分工、组织方式等等。

1)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各组分别拟定一个生产情境。

2)根据设定的生产情境,制定数控加工的工作任务流程。

3)明确各环节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和操作规范。

4)明确分工,确定角色扮演的各人员,并明确各人员应负的职责与注意事项。

5)分组编写计划表、检查单。

4、决策环节

决策环节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优化工作计划,确定可行计划和方案。

1)各组简要汇报工作计划和分工要求。

2)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工艺可行性、结果预测,各组进行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3)教师尽量用“是”“不是”,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进一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机会。

5、实施环节。

实施环节以学生为主,分组完成工作任务。

1)按计划流程及分工进行角色扮演。

2)工作过程的实施。

3)及时填写检查单(自查部分、互查部分)。

4)老师通过观察各组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检查。

6、检查环节。

该环节分两部分,其中自查环节一般与上述实施环节共同进行,完成后的最终评价可单独进行。

1)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查、小组互查,填写检查单。

2)教师在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检查。

3)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结果进行检查。

7、评价环节。

评价环节是对整体任务完成情况作总结,一方面得出各组评价成绩,另一方面总结任务完成的情况,找出不足,为下一次任务的完成积累经验。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

1)学生分组整理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对照客户图纸要求进行检查评价。

2)写出总结报告。分组讨论,总结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得出的结论、获得的经验等。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同时对教师或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

4)教师给予各小组成果评价。

5)收集整理工作任务所有资料并存档,为学生课程考核提供依据。

8、情境考核。

对各项目考核采取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考核形式有教师考核和学生之间自评、互评。教师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应全程监督,同时进行过程考核,内容包括:小组合作程度、学生在团队中的配合精神、小组及个人完成任务的成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任务完成时通过小组工作成果汇报或答辩给予考核成绩。学生自评互评内容包括:本组学生能否配合小组工作、能否完成分配的任务、是否支持团队、是否对团队做出贡献等,在完成任务的互评阶段给予评价分数。

“教无定式,学无定法。”教学情境亦无固定的模式,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应在各自专业教学领域中不断探索和改进,设置最优化的教学情境实现最佳教学效果,以达到职业院校学生“快乐学习、学习快乐”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要:根据职业院校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数控仿真软件引入数控教学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了仿真软件在数控教学中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弥补措施。

1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1)减少高额的设备投入,解决实习设备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的问题。

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集机电、通讯、传感于一身的智能化产品,它具备“高速、高效、高精度”的加工特点,这就决定了其高额的成本。因此,数控专业的的实训教学若单单依靠购买数控机床则投入过大,若采用数控仿真进行实习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2)提供多种机床多种系统,解决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的数控设备型号多样,并且数控系统更新较快,对学校而言不可能将所有系统配齐。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与工厂所用不符。而数控仿真系统则具备“一个软件多种系统”的优势。如上海宇龙仿真软件就拥有FANUC、PA、SlEMENS、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森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车、铣、加工中心等多种型号机床操作过程的仿真,弥补了实习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3)实现虚拟加工,减少实训费用。

数控仿真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数控机床,它完全模拟零件的切削过程,能检验指令正确与否,并用三维动画实时模拟显示程序路径和工件图形,从而真实的再现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并且在模拟加工过程中不会有机床、刀具、材料的损耗,极大的减小实训费用。

(4)安全性高,便于初学者学习。

由于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虚拟加工技术,所以学生的错误操作也不会损坏机床,更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使学生可以抛开思想包袱大胆地、独立地进行练习。

(5)可对程序校验、模拟加工,减少占机调试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在实际加工时,一般要反复检查程序,并利用机床的图形模拟校验功能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这就导致占机调试时间过长。并且图形模拟也无法对刀具的干涉、运动中与夹具的碰撞、工件上一些细小的结构等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所以在加工之前,可以将程序输入仿真软件,先模拟加工,观察零件的加工过程,并初步检验零件的形状尺寸,最后将正确的程序导入到数控机床中,既可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保证了加工的安全性。

2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1)仿真加工缺乏真实感.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实际加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并要求其具备相应的“听辨能力”,能根据机床不同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及时调整参数,减少机床发生故障和停机的概率。而在仿真中,便无法学习到真正的“听辨能力”,并且一些严格的操作规程也无法得以实施。如加工过程中不要把头和手随意伸进机床中、加工前关闭机床安全门等,这些环节在仿真时往往都可忽略不计,而对于在练习时出现的撞刀等现象也毫不在意。如果学生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会在实际生产中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安全操作,严格要求,并给学生讲解仿真与实操的差别。

(2)工艺参数设置随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编程与操作练习时,往往容易忽视切削用量、刀具的选用,零件的装夹等问题。同时仿真软件也无法判断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矫正尺寸精度等。如果学生在仿真时忽略了这些内容,在实际机床上加工时也会不自觉的忽略这些对数控加工十分重要的部分,从而导致加工的工件无法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更有甚者发生碰撞等事故。因此,教师一定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操作加工中的要求来做,如正确装夹零件,合理选用刀具及切削用量;对刀的步骤和动作也要规范,让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养成正确的习惯。

(3)仿真加工与实际机床有一定差异,易使学生产生错觉,影响教学质量。

由于虚拟加工技术起步较晚,现在的仿真软件与实际机床还存在一定差异。如利用车刀在数控仿真系统上加工工件时,只要背吃刀量不大于刀刃长度就可以直接切削。而在实际数控机床上加工,则会因为受到机床、刀具和材科等性能的影响,不可能选取太大背吃刀量。再如切断刀在实际加工中只能用来切槽或者切断加工。而在仿真系统中即使用来车削外圆也不会有错误提示。又如实际加工中,G00无法完成工件的切削加工,而在仿真时即使错误的使用G00切削工件,照样可以完成切削而不会报警。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反复强调,避免误导学生。同时要合理安排仿真软件与实际操作的时间和顺序。

综上所述,数控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既可以提高数控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率,还可以缓解学校的经济压力,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只有在教学中将仿真训练与实践操作训练有机结合,摆正仿真软件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位置,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才能真正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 实践教学体系 探索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懂工艺、精操作、会编程的高素质技能型数控人才。在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

1.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总体思路

(1)实践教学目标

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熟悉电加工机床编程操作,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学习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实践教学总体思路

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试验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顶岗实习四大部分。在实践教学体系执行过程中采用三阶段教学模式,第一阶段基础实践教学,打基础;第二阶段专业核心技能实践教学,强化核心技能培养;第三阶段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注重数控专业综合能力的锻炼培养。

2.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

(1)基础实践教学阶段

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掌握普通机床的操作方法,对机械材料热处理、公差、自动控制等基础知识有所了解,为数控专业核心技能培养打基础。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实验,机械设计实验,公差实验,液压气动实验,PLC实验,热工实训(2周),AutoCAD绘图实训(2周),车铣实训(4周),钳工实训(2周)和数控机床认识实习(2周),本阶段主要在一年级实施。

(2)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实践教学阶段

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实践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阶段的学习,熟练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掌握自动编程、自动加工,具备电加工机床编程操作能力,满足数控加工岗位能力要求,实现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本阶段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数控编程设计(1周),数控工艺设计(1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4周),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4周),线切割编程与加工(2周),CAD/CAM自动编程与加工(4周)和校企合作工作站进站学习(12周),本阶段主要在二年级实施,校企合作工作站进站学习因企业条件限制,每学期选派30名学员。

(3)专业综合实践教学阶段

专业综合实践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阶段的学习,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通,可以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加工问题,缩短学校学习与企业实际加工零件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岗位打好基础。本阶段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数控毕业设计与答辩(7周),数控专业综合训练(2周)和顶岗实习(20周),本阶段主要在三年级实施。

3.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校企对接实现

(1)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贴近企业产品

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的实践教学,采用一体化项目教学方式。在项目设计上,负责教师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项目设置,使项目设计更合理、更贴近企业实际,为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数控人才起到重要作用。

(2)利用校企合作工作站进行实践教学

数控技术专业依托国防职教集团建立了西安嘉业航空校企合作工作站,专业依托工作站,每学期安排30名学生进站进行3个月的工学交替学习,进站期间半天学习理论,半天实践学习,学校派1名教师参与教学组织,企业安排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授课及相应岗位的实践指导。

(3)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为了保障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符合企业需求,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委员一半来自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确保培养方向不偏离。

课程建设过程邀请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参与实验、实训课程项目设计,使实验实训内容更符合企业实际。

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过程中,企业提供设备、实际产品,企业员工参与学生培养过程。技能水平高、理论知识丰富的高级工程师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实践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指导。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条件保障

三阶段的实践教学要求较高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企业的参与配合、设备、师资等。本专业投入一千万数控设备,并利用企业设备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师资队伍方面,数控技术专业拥有专业教师30余人,高级职称10人,双师教师25人,并聘请企业专家任教为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师资条件。

(2)制度保障

学校实践教学管理处发出了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3)运行保障

教务处组织各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并严格要求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50%以上。在执行过程中,教务处、实践教学处、督导处、数控学院在实践教学的初期、中期、末期进行各项环节的多级检查,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

第7篇

关键词:五个对接;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201-02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珠三角等地“用工荒”的相继出现,具有突出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行各业争相招揽的主要对象。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的数控技术行业从业人员急需背景下,中职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已成为诸多职业教育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

我校数控技术专业自2005年招生以来,按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以赛促学的专业特色日渐明显,以青年教师为骨干、大多数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已成为专业建设的有效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要实现五个对接,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在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很好地履行上述宗旨,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就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专业建设方面问题比较明显,没有完全实现专业与产业及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等五个方面的有效对接,从而导致很多毕业生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欠缺,面临求职窘境。一方面,中职教育培养出不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数控技术行业急需的很多专业人才短缺,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突出。结合本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本人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路。

2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五个对接”

2.1专业与产业及职业岗位对接

长株潭的制造业在湖南省处于龙头地位,为湖南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机械制造类企业不仅数量快速增长,经济规模也不断扩大,已形成以机械加工、汽车制造等为核心的制造产业格局,产业集聚效应及基地优势地位日益凸显,导致从事机械加工、机床维修和售后服务的从业人员需求量日益增加。为了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校设置了如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等专业;另一方面加快了国家示范学校、国家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和省示范专业建设步伐,以此全面提升专业品牌效应。

2.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对接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新的课程体系。我们的做法一是坚持企业调研。我们每年都坚持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以及岗位群和岗位群职业能力标准。二是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他们的帮助下,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三是结合长株潭地区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的实际,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和素质要求,将课程进行了科学合理地整合,使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我们还聘请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论证、制订和审核,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突出了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和过程导向,体现了培养目标以岗位群需求为定位和课程体系以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2.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为了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项目教学法改革。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中,老师们都统一了思想,使项目教学法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其次我们在进行了项目教学法的研讨,使全体教师认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以及操作过程。所谓项目引领就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课程,由实际工程项目取代学科式的按章节教学;过程导向就是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将产品(项目)的全部生产工艺(岗位)贯穿教学始终;任务驱动就是将产品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数控车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为例,我们选取了简单阶梯轴加工、槽加工及切断、外圆锥面加工、多阶梯轴加工、圆弧面零件加工、三角形圆柱外螺纹加工、三角形圆柱内螺纹加工、通孔零件加工、阶梯孔及盲孔类零件加工、零件综合加工训练等十多个项目产品制作,使学生了解数控车的组成及维护等知识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学会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加工工艺的制定、工量具的使用、刀具的刃磨、程序的编制与调试等技能。近来我们还对《工艺基础》、《钳工模块》、《机械切削模块》、《专业制图》等专业课程内容的改革。切实做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到“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做之有物、教学做交替循环”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又使学生岗位技能得以迅速提高。

2.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领会到“纲要”的意思并将之应用于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上来,其一是数控技术专业要实施“双证书”制度;其二是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要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其三是毕业生要持证上岗就业。由此,为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指明了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职业资格”认证来构建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认证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除了要满足“纲要”中要求的持证上岗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满足毕业生掌握一门生存技能,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从而立足社会。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除了学历证明以外的职业资格认证。我校在数控技术专业学生中实行双证制,毕业时必须拿到职业资格证才能拿到毕业证书。

2.5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

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表明,静止的职业观已转向动态的职业观。社会及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终身教育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必须严格按照终身教育理念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要早日将终身学习理念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日程,把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终身学习情感和态度、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及其他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

3结语

为了更好地实现就业导向目标,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努力完成上述五个方面的有效对接。我们在数控技术专业建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还远远不够。本专业要在现阶段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真正体现“五个对接”,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使本专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性专业。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教育,2007,(4).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N].中国教育报,2010-03-01.

第8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

一、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英才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制造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核心,构建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挥本校的优势,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作用大的骨干专业。

通过深入到本地区机械制造业企业一线的调研、分析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我们得到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CAD/CAM软件应用。在结合了学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掌握现代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突出,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校企合作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企业对数控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正确的思路;还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指导;并对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进行审核;指导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协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岗位的安排。

另外,根据需要,聘用企业理论知识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越的师资条件。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创造实际生产的环境。因此,需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借助企业优势,在拓展了教学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到了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确定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员;然后,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例如数控加工工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零件图纸、获取加工信息、确定加工方案、制定工艺文件;最后,通过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以及教学计划的修订,从而逐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先进性原则。其中,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注重实用性;实训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中心,加大实训量,保证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并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学校的数控技术本专业已经有“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数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七门课程通过了校级精品课验收。争取在今后几年内,专业所属的课程多数可以达到校级精品课的标准,对于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也将分阶段、分层次地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现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法、分组教学、“一帮一”教学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也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书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优质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测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优先选用适合本专业的、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并应用于教学的有《机械工程实训教程》、《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大学物理实验》、《AutoCAD工程制图教程》等教材,以及《数控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还有部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教材正在积极编写中。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还积极开发一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青岛海信集团、山东力诺集团等。技能性较强的部分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都可在合作企业内进行,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将专业建设的成果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此,学校需要建设多项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并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第9篇

关键词 高职;数控;改革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而现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综合国力的体现,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现代制造技术的竞争。所以着力提高制造和加工水平,加强对数控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对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对历年贵州省高职数控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高职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省内贵阳、遵义、六盘水等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州市,其中以大型国有企业和规模民营企业偏多,大部分学生在企业制造部门从事数控机床操作工作,少部分从事工艺设计、质检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企业要求学生能熟练阅读机械图样、工艺文件、程序清单,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出合格产品,反馈工艺、熟练检测零件加工精度。但学校培养的数控专业学生技术能力都一般,体现在毕业生专业知识不扎实;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际加工经验和编程能力差。而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往往只提供单一的操作岗位给高职学生,较大规模的企业很少让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技术工作,安排给学生的岗位均以操作机床和加工设备、车间生产管理等岗位居多,但学生并不愿意长期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他们更喜欢从事与技术相关性强的岗位。

这样就造成在人才使用方面,企业和学生双方都不太满意,究其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说明我们高职教育在教学机制、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就业指导、实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等方面都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做好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没有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整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的就业状况和企业对学生需求进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一、明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企业和学生的调查情况,建议高职院校调整数控技术的培养方式,组建以装备制造业和零部件现代制造业等行业企业专家、教师、高级技师为主的专业委员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及变化调整专业教学方案。考虑到现代社会中,不仅职业岗位体系由于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演化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且就业者也经常更换职业岗位。因此,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不能只适应某一较窄的职业领域,而应具有一定的就业弹性。不能因工作岗位的变动或内涵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说,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所需;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为将来的职业迁移打下基础。

二、创新和完善项目课程体系

建议将典型就业岗位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目标,来体现高职课程价值趋向的职业性;以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为主线序化课程体系,体现项目课程基于过程培养能力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典型零件图样为项目载体,将同一项目载体贯穿于不同的课程中,把同一课程中不同项目的同类工作任务按项目载体总序排列形成课程内容结构,体现了目标、任务过程的连续性和技能与知识的完整性,便于积累工作经验;实践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过程在现的导学导做教学情景,使知识变的好学、知识变的好用;以物化学习成果展示、鉴赏和档案袋管理法为考核评价主要手段,分享工学成果,激励学生争强好胜、提高学习兴趣,体现了项目课程的技能性与技术性的统一、外在要求和主管意识的良好配合;按课程分工实施课程建设、教材开发和组织教学实施,维持了任课教师的专业覆盖度要求,提高了双师内含要求,体现了项目课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推广应用的普适性。

三、创建“逐步提升”教学组织形式

首先,实施技能“逐步提升”措施。一级提升扶着走:教师详细讲授、完整演示、全程辅导,用于每门课程前续项目实施、企业观摩等。二级提升看着走:讲演与辅导相结合,用于后续项目实施、课外拓展项目、整周实训等。三级提升自己走:自主完成项目任务,用于职业资格考核鉴定、顶岗实习等。“三级提升”逐级递进,最大程度地使知识好学、知识好用,合理地利用校内外“多媒体教室、数控实训中心(含数控仿真加工室)、数控实训基地、校实训基地”四种教学基地,确保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系统化专业综合能力、自主学习与内化迁移能力。

四、采取成熟的项目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教师要完成从讲授者到指导者的角色转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研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教师的重要职是为学生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创新了较为完善的项目教学流程:“提出学习目标呈现工学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成果鉴赏互评学习拓展知识(选择)完成拓展任务。”并引入质量管理理论,编制了一系列教学作业规范,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制造业工作经历的企业优秀人才进入学校教学,紧随社会需求,设计教学学习情景/情境,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方式,成就熟悉岗位工作的技术应用型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集中表现学生熟悉岗位工作、动手能力强。

第10篇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学习领域 一体化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化教学,就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目标”工作而进行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由学生处理,以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收集信息,自行制订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直至最终完成任务的实施及评价;通过一个个计划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任务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不再占据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导地位,而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因此,一体化教学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应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案。

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以教育资源的配置为核心的专业建设问题。有别于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动机,国家也没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刚性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所以要进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还必须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已加大了数控专业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增加了资金投入,解决了长期困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优化,为进一步广泛推行一体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确定具体的数控专业课程,与构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起来,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实训内容的构思、设置上强调一体化的概念、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不再是独立的,而是整合在一个个实训模块中,它们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学生学习时关注的焦点从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化为更加注重每个功能模块在整个机床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方式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上。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大致可以分为:

一、典型的切削加工模块

产品一:小榔头。产品二:简单的轴。产品三:含梯形螺纹轴、孔。产品四:含蜗杆轴、孔。产品五:含各种曲面的复合轴、孔。产品六:单级齿轮减速器。

二、典型的电子装配模块

产品一:稳压电源。产品二:机床电气控制电路。

三、典型的机床一体化控制模块

产品一:电梯。产品二:数控机床。产品三:工业机器人。

四、典型的机电产品装配、维修服务模块

装配、维修服务一:CA6140普通车床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二:X62普通铣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三:T镗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四:数控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

从一到四的不同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基本上是按照工作任务并列安排的;每一个模块中的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逻辑关系,大多是按照工作的复杂程度递进安排的;每一个模块中相同产品或服务中的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全部体现在一体化教学流程中,外化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序和工步。对于模块之中大的典型产品包含若干个小的典型产品的,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小模块。比如单级齿轮减速器这个大典型产品包含了箱体、轴、轴承、平键、销、齿轮、螺栓、螺母等小的典型产品,即一个个小模块。

由模块一可以构建以《金属加工与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中的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基础》、《数控加工与编程》等形成的一体化课程,作为第一个学习领域。由模块二可以构建《电工学》、《电子线路》、《电工与电子操作技能》等形成的一体化课程,作为第二个学习领域。模块三可以构建以《机械装配工艺与技能》、《机床电气控制》、《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数控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作为第三个学习领域。模块四可以构建《微机控制技术与应用》、《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自控控制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第四个学习领域。这些从一到四的学习领域,按照学制及认知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特殊展开一体化教学过程。一般第一二学习领域由第一学年完成;第三学习领域由第二学年完成;第四学习领域由第三学年完成(包含一定的企业实践)。

每一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体化教学课程,都被细化和固化成这样的环节:课程的性质;参考课时、总学分、课程目标、设计思路;一体化训练的内容;技能考核要求;实施建议;教学条件;学习评价等。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而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本、教学资源的投入相对较高,因此,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一体化产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和实际产品或服务完全一致,可以采用“教学工厂”的理念,把产品、控制系统及服务模型化、模拟化、小型化,但是它们的加工、制作的工艺、模拟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工作的精度等要与真实的产品绝对一致。为了便于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的展开,达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目标要求,还要把教室设计成理实一体化所要求的实际或模拟的企业环境。

比如,开展第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模块教学活动,针对模块――工业机器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工作,一个小组一般三到四人,进行合理搭配。模块的基本进程是模拟企业的生产及商务过程,其中模块被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教师把每个小模块,安排一两个或多个课时,每个教学模块基本上按照: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教学检查、教学评价等五个阶段实施。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只有在学生活动遇到困难或无法进行下去时,才适当指导。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校本教材,并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实体零部件或模型演示等,来说明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并要采用亲自手把手操作或模拟操作的形式来教授技能,从而贯穿工业机器人学习领域中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一体化教学的逐步实施,将大大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它强调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采取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它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中,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与老师、同伴的相互交流中,逐步从“新手”成长为“专家”,这与人类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是一致的。

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教师除了要成为双师型教师之外,在备课时必须做大量的、复杂的、艰难的准备工作,以便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还要具备完成一个模块所涉及的学习领域中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挑战是巨大的。

一体化教学代表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客观上适应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形势,并符合“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体现一体化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模式”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足数控技术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从而满足“中国创造”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使我们能昂首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

[2]江苏省教育厅.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标准文本体例.

第1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数控技术专业 “一体化”教学

技工院校是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我校数控专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利用德国贷款人民币5000万元购置的数控设备将于今年6月份到位。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我院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系统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数控专业理论课的教学

数控专业的一些课程的相关性较强,进行一体化教学可以相互补充,促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机械制图、AutoCAD、公差三门课就可进行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可使学生掌握机械图的绘制方法、规范,而AutoCAD是应用计算机辅助准确、高效的作图,与公差课的配合学习,可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公差概念,并正确标注,正确识读图纸技术要求。

还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是学习数控编程的重点,只有两者兼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控教学体系。手工编程是数控编程最基本的内容,是学好数控编程的基础。学习编程指令时应对FANUC、SIEMENS两大系统的异同点进行分类学习。在学习各种指令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完成各类回转体类零件(轴类、轴套类、盘类、各种回转体成形面、切断、螺纹等)的加工。对复杂零件的程序编制,手工编程是解决不了的,这里就需要学习自动编程。自动编程常利用各类编程软件如:MASTER CAM以及UNIGRAPHCS(即UG)。即利用自动编程软件本身的自动绘图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绘制出几何图形,再利用软件的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功能,制作出数控加工程序,通过其图形演示功能对零件的加工路径进行验证。

2、数控专业理论与实训的教学

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要有相适应学习环境,如我院数控实训场地,实训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实习车间可进行好几个工种的教学。在实习车间内有教室,将教室与实习车间合二为一,形成仿真的工作场所,使教学过程变为生产过程,学习任务变为工作任务,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首先老师在车间的教室内讲解完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就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如: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然后根据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理论讲解。结合我院实际和我市各企业的实际情况,数控教学要求学生掌握FANUC、西门子、广州数控等数控机床操作系统,重点是掌握华广州数控、FANUC操作系统、编程指令和操作方法,能独立编程并完成较复杂零件的加工。数控加工原理和基本知识,数控机床结构讲解与见习、各系统对刀原理,编程指令讲解与实训,各系统面板的熟悉,对刀方法及一般轴类、套类、盘类零件的编程加工(实训操作)。这一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主讲并指导实操,因此这样的理论与实训的“一体化”教学为师生提供了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互补的有效保障,从而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3、数控专业英语的教学

我国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大批的外国企业和投资者。英语在外资企业中的产品图纸、技术标准、工艺文件、检验文件和操作说明书中被使用,外资企业急需熟悉本专业知识且掌握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技工院校开设专业英语课程非常有必要。技工院校的学生仍是以掌握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精选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做到“够用”就好。可重点讲述机床运动、轴系统和坐标、工程图、机床控制、编程规划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4、数控机床维护与保养的教学

绝大多数技工院校的数控专业教学可能侧重的是数控机床的编程与加工,而对机床维护与保养的教学不够重视,这极有可能造成数控机床的维护保养和实训操作两者间的不和谐,不统一。作为技工院校,向社会输送一批批专业技能过硬的技术工人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但与其同时,不能搞片面教学,在注重技术过关过硬的基础上,更为关键的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机床维护保养制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规范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劳动纪律和态度。

一体化教学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的综合能力;既符合学生实际特点,又突出操作技能实训,并且讲授内容针对性强,学生边学习理论边实习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灵活地加以解决。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我们更加要重视教学方法,而不是教学内容,重视的是教学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重视的不是学什么,而是怎样学,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技工院校应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庞恩泉,数控加工技术一体化教程,2009

[2]姜善涛、赵明 ,数控加工技术:理实一体化教材,2012

[3]严爱珍、李宏胜,机床数控原理与系统,2011

[4]吴光明,数控编程与操作,2013

[5]方沂,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2007

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企业顶岗实习;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26-02

高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以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前提,以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的形式将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获得真实职业体验,从中提高动手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实现顺利就业。自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的要求以来,各地高职院校普遍实行了各种各样的顶岗实习。从2008年开始,我院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进行了顶岗实习。从顶岗实习反馈的情况看,在“高实习率”的表象下,隐藏着“低稳定率”的严重缺陷。顶岗实习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实习不到两周,实习时间长些的不到两个月也会离岗。学生频繁离岗,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从而引起了企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质疑,堵塞了今后学生顶岗实习的渠道。

鉴于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着高实习率、低稳定率的严重问题,我院课题组从2010~2011年上半年先后走访了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46家企业和单位。通过问卷、QQ、电话、面谈等方式对236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为今后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资料。

顶岗实习现状及分析

顶岗实习的企业情况 顶岗实习单位一种是学院统一联系的大中型国企和民营企业,占顶岗实习单位的67.4%。215名学生中有147名学生分布在上述单位中顶岗实习,占实习学生的68.4%。另一种是学院同意学生自己联系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占顶岗实习单位的32.6%,有68名学生在这种企业顶岗实习,占实习学生的31.6%。调查分析表明,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影响很大。大中型国企和外企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网络健全,理念先进,管理严格;对顶岗实习学生配有专人负责,有较详细的实习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生活补贴规范到位,发放及时;这些企业生产安全有保障,生活、文化设施齐全,饮食起居方便,实习学生情绪稳定。而中小型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较为普遍,管理网络不够健全,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一般对顶岗实习学生采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培训;实习学生的生活补贴一般比较低,发放时间的随意性很大;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不择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任意延长工作时间、让学生加班加点,甚至故意以种种理由克扣实习学生的生活补贴;生活、文化设施简陋,工作强度大。被调查的在中小企业顶岗实习的68名学生中,有49人因无法接受这种环境而离岗离岗原因如表1所示。

企业指导教师情况 被调查的46家实习单位为顶岗实习学生共配备了161名实习指导教师。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7人,本科学历的24人,大学专科学历的63人,中专学历的37人,普通高中学历的18 人,初中学历的12 人;有技术职称的8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4人,工程师28人,助理工程师36人,技术员11人,其余为普通工人。可以看出,企业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偏低,对学生的指导主要是以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为主,不了解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心理变化而产生的需求,双方沟通不畅,学生在工作、生活中以及与企业关系的关系上面临的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和教育。但由于学生顶岗实习远离学校、实习时间长、人员分散,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学校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往往难度较大。顶岗实习企业有的指导教师教育能力偏低,精力有限,只负责带班顶岗生产,只关心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无暇与实习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形成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思想教育管理“谁都管、谁又都不管”的局面,造成部分学生情绪低落、思想苦闷,以致离岗。

学生对顶岗实习认可情况 被调查从事机床设备操作的82名学生,普遍认为顶岗实习对自己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而从事自动线生产和物料工的学生,认为实习工作是重复劳动,对自己专业技能的提高没有意义。被调查学生中,对顶岗实习岗位满意的占38.3%,比较满意的占26.4%,不满意的占35.6%;超过68.1%的学生认为劳动强度大、工作累,认为劳动强度一般、可以承受的占25.34%,认为劳动强度较小、工作比较轻松的占6.53%。很多学生自认为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薪待遇,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他们对到第一线的工作情况估计不足,使得其难以承受第一线的艰苦工作,有的学生甚至工作不到一天就要求离岗。例如,在实习中,学生与普通工人安排到相同的岗位,而补贴待遇与普通工人有较大差距时,学生极易出现不平衡心理;安排到比较艰苦的岗位时,怕吃亏、怕多干工作,怕脏、怕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工作逐渐失去兴趣,表现出在实习中工作不积极、不配合等,最终选择离岗。

学校对顶岗实习管理情况 导致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离岗率高、稳定性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原因中有学校和企业教育管理上的问题,同时也有学生自身的问题。首先,学校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如理论知识教学。对学生自主联系落实顶岗实习单位没有要求,只是考虑到实习难如同就业,学生能找到一份实习岗位就不错了。至于实习单位条件、实习环境、实习内容能否到达实践教学的要求,学院没有严格把关。其次,由于学校连年扩招,师资紧缺,只派少数教师走马观花式地巡视检查;派无工作经验的助教或新入职的教师作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由于没有实习指导的工作经验,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缺乏有效应对,也影响了学生实习的稳定性。再次,监管缺失。在分析学生实习成绩时,发现实习成绩几乎全部合格,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通过自主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本没有到实习单位报到,最后,通过各种关系获得了实习证明中的资料,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学校统计看到的只是高顶岗实习率和实习通过率,而从顶岗实习单位调查看到的则是较低的顶岗实习稳定率。

提高顶岗实习稳定率的措施

必须建立顶岗实习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法律法规,为了保障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合法权益,使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工作有专职部门负责,学校必须成立专门机构负责顶岗实习工作。具体事项包括实习协议书的签订、保险的购买、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实习过程中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等问题处理。该机构应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问题应急处理能力,能够承担起在生产安全、劳动保护、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方面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的工作。2010年,我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处”,夯实了顶岗实习实践性教学工作,健全了顶岗实习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预案,使顶岗实习实践性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要有条件地选择顶岗实习单位 学校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时,第一,应尽量联系大中型国企、民企和外企等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企业作为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单位。第二,应严格遵循专业对口的原则选择联系顶岗实习单位。第三,要求顶岗实习企业按实习学生人数比例配齐指导教师。选派有一定文化层次,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做实习指导教师,鼓励他们不定期地给实习学生现场授课,调动实习学生在实践中边学边干的积极性。学校要根据他们的授课情况,付给一定的报酬,以激励技术人员。学生不得自行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如果学校在联系顶岗实习企业时无任何要求,仅仅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甚至以此作为激发企业提供岗位的动力,不仅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这样的“校企合作”也是不可能持久的,还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严格顶岗实习前培训和顶岗实习期间的考核 强化顶岗实习前对学生和带队教师的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实习企业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尤其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调动学生学习和带队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对顶岗实习的认识,明确企业是“以生产为中心,一切为了生产”和学校是“以教学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间的区别。使学生明白在顶岗实习中,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到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专业也可能不一定十分对口,在这种情况下,要鼓励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善于在工作岗位上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日后就业竞争能力。对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考核和对指导教师的考察要有一套切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对顶岗实习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随下批顶岗实习学生补习,否则不得毕业。对于有些指导教师不负责任,不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遇事心中无数,则视为考察“不合格”,不得参与年度考核评级。

选派好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 学校必须选派有能力、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顶岗实习的领队或指导教师,能和顶岗实习学生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工作。注意观察每位实习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失时机地积极开展工作,要求实习学生模范执行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纪律。对于实习学生提出的合理化要求要及时和厂方协调沟通给予解决;对于一时难以办到的,要劝导学生理解厂方的难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要抓住学生刚刚进入企业的前一两个星期时间主动开展教育工作,这个时期是学生情绪极不稳定,变化最大的时期。通过指导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学生尽快完成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从只能动口到动手实干的转变过程,以尽快适应工厂的环境。切忌选派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时滥竽充数的现象,建议最好选派熟悉学生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或带课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

参考文献:

[1]梁建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7).

[2]万翠莲.职高学生“顶岗实习”带来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0).

[3]姚辉波.校企多维合作 实现共赢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