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控技术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

时间:2022-11-14 05:37:12

数控技术专业

第1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 技能训练 岗位化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一、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及岗位需求定位

根据教育部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定位,主要是三个就业方向: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和机械CAD/CAM技术,涉及数控编程、数控设备使用(操作)、维护与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我校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育部定位。

结合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数控与模具教研室的调研,广东地区数控技术专业岗位主要是数控设备操作技术员、数控编程员,数控维修服务技术员,数控设备技术支持(设备销售厂商),数控车间管理员。并且数控编程员和操作人员的比例达到84.2%。因此,数控技术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较高数控操作技能,懂工艺,能编程,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主,以数控维修技术员,数控设备技术支持者,数控车间管理员为辅。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内涵与岗位技能提升分析

为使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岗,在校内应较好培养专项技能,把专业核心基础课《数控加工基础》的教学按技能(就业)岗位方向进行模块式规划。每个子模块按技能要素与理论要素结合采用一体化教学,整个体系涵盖专业(工种)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针对《数控加工基础》课程所采用的一体化模块教学,就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理论和实习教学实现一体化,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理论为基础,穿插技能训练,确定课程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整个知识面了解更深,且有一定技能基础,达到专业通识目的。

根据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特点,结合我校09级《数控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主干课程与专项实训(参照表1),对《数控加工基础》模块式规划改革如表2所示。

结合表2的模块规划,专业发展岗位仍然包括:数控机床操作工类、数控编程师类、数控设备维护维修类、数控设备售后技术服务,表2做了具体的细化。鉴于相关企业大多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表2增加了一个逆向工程方面的了解,预留学生今后发展空间。

《数控加工基础》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实施,虽不能大力提升学生技能,但是整个流程理清了数控技术专业的知识面,为后面的专项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参考表1)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为学生今后学习、就业指明了方向。此后,学生可以根据对各模块和岗位的不同喜好,采取侧重学习。

三、配套教学设施建设规划

为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对原有设备、实验室重新布局,并新购其它设备。已经规划新一体化教学场所的布局,如图1所示。包括10个特征事物:(1)多媒体教室;(2)数控车床加工实训场地;(3)学生作业、听课场地;(4)电火花线切割实训场地;(5)工、量、刃具(磨刀机)学习柜;(6)三坐标测量机;(7)数控车床拆装、机床电气实训场地;(8)数控仿真、软件自动编程实训场地(机房);(9)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场地;(10)学生获奖作品展学习柜。把教学、实训设备集成为一体化实训场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保证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

四、教改及岗位专项训练效果预测

目前,社会存在很多技能培训学校,其中机械类培训以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方面占绝大部分市场。把数控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如《数控加工基础》)、专业课、实训环节实现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实施时,就确保学生同时读了这两所学校:学校学历文凭教育、校外技能强化培训教育。建立技能培训环境,缩短学生就业距离,进一步实现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另外,表2所示某些模块相对独立,可以进行积木式的多重组合,灵活多变。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种和不同的教学层次需要编排,对本行业中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可以随时建立新的模块添加进去。这种模块化结构便于调节,即可多可少、可长可短,可剪辑、可嵌入,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求。因此,上述一体化模块式既适合全日制教学,也适合各种短期岗位培训,组织社会、企业员工报名参加专项理论与技能培训。

实施中应注意,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

五、总结

为了确保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岗位化训练,在《数控加工基础》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规划及一体化理实教学中心建设后,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任务:

第一,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必须建设一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二,建设一套满足理论与实践指导融合的教材,《数控加工基础》是本专业的重要一环。

第三,单独建立《数控加工基础》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评价内容,本课程教学属于专业基础通识教育。

第四,针对专业人才培养、岗位化技能训练,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体系。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效果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专项技能实训(参考表1)后,通过就业调查比较,才能综合客观评价实施教学改革的效果。其中,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等是衡量的主要标准。

参考文献:

[1]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2009.85-92.

[2]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数控与模具教研室.《数控技术》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确定的调研报告[DB/OL ].2010-04-12.

[3]刘宏军,沈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及技能培养方案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4):525-527.

[4]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7):42-45.

[5]夏慧贤.当代中小学实训教学模式研究[M].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5-8.

第2篇

三年的大学时光过的很快,随着这学期的最后一堂课程考试的结束,我们的大学生活算是接近尾声了,因为在剩下的不多的时间里我们己经是半个踏入社会的求职者了。

回顾已经过去的三年,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在这两年多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等方面比起刚来大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上,我积极地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和沟通。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平时我还非常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涉猎了大量公关礼仪和情商方面的课外书,并获得了高等教育公共关系资格证书。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问自学了现代办公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工具,以进一步完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体系。

在生活方面,也许是受家人的影响,我向来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出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我向党提交了申请书,并通过了考试。在同学们的推举下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随着对的深刻学习,这使我对党有了更新的认识,青年是祖国和名族的未来,青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至关重要。这使我真正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优秀的一个政党。我从来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提升自我修养,提高思想觉悟,向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目标看齐。

作为一名数控技术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第3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f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WANG Jingshu, GONH Haife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Abstract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a strong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course, in order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English proficient CNC technology talent, the need for appropriate reform of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in many way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0 引言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院校着力于培养既精于专业知识同时又懂英语、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各科专业英语已经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数控加工具有其特殊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并且由于数控加工是从国外先发展起来的,其中很多安装、编程和调试标准等都以英文为基础,离不开英文的原版资料。①②③同时,当今工业行业的计算机数字控制化已经成为技术进步的大趋势,并且随着我国工业国际化脚步的加快,很多企业引进进口设备,大量的技术资料都是英文原版,学生就业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因此,为了适应工作市场的需求,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为一门与数控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程,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获得数控专业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英汉转换能力,加深学生对数控专业知识的印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语言基础和专业基础。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特点是课程涉及知识范围广,由于学生缺乏工业背景知识,因此其感性认知少,比较抽象;同时由于专业名词术语很多,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因而学习方法不易掌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就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谈谈肤浅的认识。

1 教师素质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不同于一般的数控专业知识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使学生增加专业词汇量,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实践能力。教学侧重的是专业词汇、短语和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与专业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基本功、较强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还必须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在数控专业知识术语的中英文之间转换解释,灵活穿行双语教学,结合数控加工相关实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图1 三角形零件示例 图2 各种刀具形状

以汤彩萍版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材为例,学习第三单元中数控编程中的“understanding absolute versus incremental motion”,讲解时,教师可以配合一个简单的三角形零件,如图1所示,分别用增量式和绝对式坐标对数控加工程序进行讲解。

增量式编程方法下程序示例如下:

用实例加以解释,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学生对incremental mode和absolute mode两种模式的印象,激发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同时具有扎实的数控专业功底和流利的英语水平。

2 教学材料方面

数控技术专业英语一般开设在第三学年,在此之前本专业相关课程学生已经基本都接触过,也就是学生已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不熟悉相对应的英文词汇和短语。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点选择数控机床分类、机床结构、数控程序编写、零件加工流程等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的内容来讲解,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应该调用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学幻灯片、图片、视频、机床英文原版说明书等,力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控专业词汇相对应的实体。

例如,在第六单元中,学习如图2所示的各种机床的刀头形状时,可以配合播放各种机床加工过程的英文视频,然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机床以及对应的刀具,再让学生将各个机床、刀头与相应的英文词汇对应到一起,使学生获得参与课堂的愉快心情,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专业词汇。在进行有关rapid motion / linear interpolation / circular interpolation的相关学习时,可以配合数控机床英文说明书里面关于插补类型的章节进行说明,使课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增加教学的多样性。

3 教学方法方面

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Wonderful!”和“Any volunteers?”等激励性的对话应该经常出现在课堂中,激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避免“哑巴英语”的误区,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不会回答的学生,也应该适时地进行鼓励:“Don’t be nervous, I believe you can do.”或者“Just say your own thought.”不论学生回答得如何,作为教师,都应该给予赞扬,以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他们以后的课堂表现会更好,同时也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同时在教师授课前,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各种类型的问题,包含多种形式,如专业词汇听写、词义连线、句子结构分析、语句翻译、单元内容针对性问题等,越详细越好,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实际状况让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问题让学生阅读文章。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在教学方法方面,上述的激励法和互动法应该贯彻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自信。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专业的发展形势,针对社会需求,结合教学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数控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并让学生掌握更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1310 02),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2013-2014年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CQGJ13B411)

注释

① 汤彩萍.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控技术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15-02

数控技术自20世纪中叶出现以来给机械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者的工作强度和提高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已变成世界制造中心,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各加工型企业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设备。由于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数控专业。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高职院校只能传授理论知识,而不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数控编程能力、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及系统的维护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能很快地独当一面。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具有产品结构与测绘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编程与加工技术,能合理设计加工工艺并掌握一定的数控设备维修维护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编程加工及机床的维修维护工作,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主导地位,是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人群。对此类数控人才,在掌握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上,还需掌握数控机床原理与系统和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等先进控制技术以及集设计、制造与分析一体的CAD/CAM/CAE等绘图编程软件。

根据高职数控专业培养目标,笔者对数控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思路。

一、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数控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而要求教师也应是集理论、技术和技能于一身,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因此,对于校内任教教师,要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根据对企业的需求及数控技术的教学要求进行岗位培训。同时学校也可直接从企业聘用数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直接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这样,形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满足了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又保持了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专业需求同步。

二、坚持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的教学原则。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所学的课程应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对一些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按照“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进行综合化整合。将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根据专业需要合并到一起进行教学,同时掌握所教内容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融合。对专业上能经常用到的基础理论要讲好、讲透,能让学生彻底地明白。而对于那些用的很少还较复杂的理论就不必如此了,只要让学生们有所了解即可,毕竟高职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应用型的人才,而不是科研人才。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按照专业的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着重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学生自我动手时间,提高学生创新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学中应将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熟练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数控实践教学特别要注意其先进性、前沿性,通过教学内容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教学过程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等,这样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能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数控操作人才。

三、加强校企合作,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高职高专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重要的指导方向,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道路,有利于提高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企业的需求是高职院校确定数控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才会有出路。为此,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市场所需人才进行调研,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使其较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具体来说,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顶岗实习任务主要是实践教学,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组织培训、岗位实习、实施专业综合技能训练等,学生所完成的毕业论文题目应与企业生产现场的实际生产任务相关联,并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考核,毕业后直接上岗,形成“订单式”培养的模式,很快适应岗位需求。

四、加强数控实训中心的建设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力,建立一定规模的数控实训中心。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学,要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毕业后能尽快上岗的人才,数据实训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数控实训中心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第一场所。

对于数控实训中心的建设,应配备具有相应的数控仿真软件的仿真教室。在仿真软件上进行零件的编程加工模拟,是学生进行数控机床操作的前奏,更是学生实训环节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采用数控仿真软件,不仅降低了教学运行成本,而且给学生更多的模拟练习机会,在各种仿真练习中熟练掌握数控生产技术。这些仿真系统既能单机独立运行,又能在线运行,完全模拟一线生产实际。独立运行即机床模型方式,其培训设施只需一台微机,数控机床的模拟操作在显示屏显示的仿真面板上进行,而零件切削过程由机床模型三维动画演示,用这种方式进行初步培训既经济又有效。

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实训车间的建设必不可少。实训车间的建设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在数控实训中心建设中,要考虑满足教学与培训要求,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加工实训设备,建议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以小型数控机床为主,适当选用高档机床。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还是高档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

不仅如此,实训中心还应建设CAD/CAM实训室。有些高职院校重手工编程教学,轻CAD/CAM技术在数控机械专业生产实习中的应用。实际上,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它有与手工编程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一般的数控编程,特别是二维手工编程,首先要有零件的二维平面投影视图,再据此编制加工程序,部分零件特别是复杂三维曲面的加工程序编制,单靠手工编程是无法实现的,而CAD/CAM是从三维物体设计开始的,然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刀具轨迹,再传送到数控机床上控制零件加工。所以,对数控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好CAD/CAM 和自动编程软件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M/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熟练掌握加工编程方法。

总之,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因此,在数控教学的改革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数控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健、杜海军.高等职业院校数控技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浅谈[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

2 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5(15)

第5篇

【关键词】江苏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61-03

【作者简介】刘跃鹏,江苏省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无锡,214028)机电工程系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技术、信息化教学。

课程标准是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及考核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与选用教材、组织教学以及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学管理的重要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首批开发了“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车工实训”“CAD/CAM技术应用”“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铣削技术训练”5门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本课标”)。

一、课程性质分析

课程性质首先阐述了本课程隶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类别,即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或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从而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属于行业通用能力或职业特定能力。本课标包含“机械加工检测技术”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车工实训”“CAD/CAM技术应用”“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铣削技术训练”共计四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

其次,是明确课程标准所适用的专业,比如:“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对于适用于不同专业的同类课程也进行了明确的表述,比如:“车工实训”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其中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不同要求,在学时和课程内容上也不同,“课程内容与要求”中标注“*”的部分供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选用;标注“**”的部分供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选用,在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专业情况进行选用。

再次,课程类别不同,也体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前导课程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要求不同,比如:“CAD/CAM技术应用”是在“金属加工与实训”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是在“车工实训”“CAD/CAM技术应用”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

最后,针对本课程学习任务和能力目标的表述,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或对接职业资格认证和岗位能力需求。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将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和实习过程中,从而定义本课程最终培养目标。

二、学时与学分分析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规定,确定本课标课程的学时与学分,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比如:“CAD/CAM技术应用”课程共计80学时,取16学时为一个学分,总计5学分。而“车工实训”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共有课程,在开发初期针对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所界定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能力要求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学时和学分,比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120学时,8学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为196学时,14学分,以便于不同专业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选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分析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是明确课程的定位、目标等在制定过程中所参考的依据和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充分借助课程内容学习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用相长的基本原则。

同时,阐述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关系及编排意图。课程内容首先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兼顾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结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按照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确定课程内容,比如:“数控铣削技术训练”“数控车削技术训练”课程标准都对接了数控操作工(四级)职业标准。

在内容编排上采用项目(模块)和任务(单元)的双重并行和教学匹配,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编排方式,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合,渗入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等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序化学习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确定项目和任务的编排顺序。

四、课程目标分析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能达到的状态和发展水平。通过课程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CAD/CAM技术应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的基本原理,掌握CAD/CAM软件三维建模、装配设计及自动编程的知识;会分析典型零部件的建模工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刀具路径、生成加工程序;能熟练使用CAD/CAM软件,完成典型零部件建模、三维装配设计、工程图生成及自动编程加工。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要能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课程学习过程中增加实习操作环节内容,引入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动手操作,理论联系实际,逐渐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及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倡导绿色技能的意识。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分析

课程内容开发首先是由中、高职学校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校企联合开发团队,由教师根据以往课程内容结合新理念、新技术提交初稿,再由企业技术人员、行业专家、教育教学专业研究者等根据人的学习发展规律、当前产业发展、岗位核心能力需求以及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进行制定。

课程内容从项目分解到任务或从模块分解到单元,首先考虑知识点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目标、岗位需求、难易程度以及课程自身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其次,根据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时间分配,确定所讲授知识点内容的量,利于教师根据学校师生人数、设备场地等各方面因素安排和实施。同时,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提出“了解”“熟悉”“能”“会”的具体要求。比如:“车工实训”课程,每个项目都给出具体的任务、学习内容和要求,以及参考学时,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从“认识普通车床”“操作普通车床”到“车削加工中级工训练与考证”等10个项目,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契合人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教学做一体化设计,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六、实施建议分析

(一)教学建议

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采用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做中学、做中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CAD/CAM技术应用”课程的二维图形的绘制,教师在授课前可以选取企业典型产品或生活常见用品作为项目案例,由浅入深,将常用绘图、尺寸标注、几何约束等相关指令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对软件命令的理解和掌握。再如:“数控车削技术训练”课程的简单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则可以借助企业技术资源,通过现代学徒制办学方式,组成教师、技术人员联合教学团队,采用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将零件图纸的绘制、加工工艺过程的确定、机床及刀具和材料的选用、程序编制及加工检测等一系列生产过程引入课堂,对产品生产流程进行教学转化,模拟企业实际生产全过程,使学生转换身份,切身体会岗位需求对三维目标的要求;再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分工等方法,加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使学生崇尚劳动,拓展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微课、慕课、在线学习平台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课程改革过程中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课程进行整合,借助当下比较发达的网络环境,使学生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上实时学习,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延伸课堂时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可视化呈现,比如:网络技术呈现出来的机床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等,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学习。借助数控机床仿真软件,可以降低设备采购费用及刀具、材料的损耗等,从而降低教学成本。仿真教学软件具有二次开发性,可以针对企业特定的设备或设备升级进行二次开发,提高课程教学的时效性。建议实验室配备视频采集系统,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演示示范。

教师要经常下企业走访、锻炼,与本专业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比如:“机械加工检测技术”课程可以引入三坐标测量技术,“CAD/CAM技术应用”课程可以引入最新的逆向工程和3D打印技术,“数控车削技术训练”“数控铣削技术训练”课程可以引入多轴、精密加工技术等。深入了解先进企业新员工的培养体系和技术成长规律,将先进技术工艺和理念融入课程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对实施课程所必备的教学场所和设备多有一定的要求,结合各学校的不同情况,制定课标时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规定软件类课程配备电脑1台/人,机床实操类课程按4~5人/台标准配备电脑等,并配备相应的工量夹具和实习材料。在教学场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模拟企业真实生产环境,引入企业7S管理体系和加强企业文化宣传,打造数字化、生产型实训基地。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提前了解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二)评价建议

在评价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模式。借助学业水平测试、各级技能竞赛、中高职衔接等考核形式,注重评价的导向性和有效性。同时,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突出课程自身特点,比如:“数控铣削技术训练”课程,对理论性较强的工艺知识的评价,可用笔试、汇报展示等方式;对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可实施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内容包括结果性评价(技能操作熟练程度、任务完成的质量等)和过程性评价(学习态度、操作规范、维护保养、团队合作、安全环保等)。

(三)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教材选用过程中,主要考虑教材是否贴近本课标的理念、内容及其结构要求等方面,是否能够采用项目化和模块化教学方式,是否配有精品课程资源库等多媒体教学素材。

教材编写过程中,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兼顾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体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标准,合理编排,科学序化,同时为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教材编写应反映时代特征与专业特色,教材结构、呈现方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图文并茂,以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数控技术专业 课程开发 思路

自2006年国家启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具有普通教育的不同类型特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对高职课程建设进行开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开发谈几点思路。

一、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在专业设置及其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只有更加灵活,才能迅速适应劳动市场的动态变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有两种情况:一对现有骨干专业的课程改革,二要着手对新设专业的课程设计。无论是改革还是设计都要依据职业导向的原则,采用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方法进行。

1.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发挥企业、行业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职教师的作用,制定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教材编制等工作。避免课程内容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与经济的需求脱节;避免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环节脱节;避免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与职业实践及职业活动脱节;避免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应用的脱节。

2.课程开发的方法

数控技术专业是我院开设较早的专业,因此课程开发的根本任务是进行课程的改革,改革的方法主要采取对课程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课程内容的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对专业所对应的一个职业岗位所需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解列。将相关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进行详细教学分析,确定课程门数,编制课

程标准和制定课程方案。

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

根据课程的开发指导思想和开发方法。我们先后到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光威渔具有限公司、文登天润集团等8家企业进行调研,着重了解企业本专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专业能力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有哪些,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23人次到校参与课程设置的讨论。

1.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数控设备的编程和操作、从事数控设备的维修两个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识图、工艺确定、编程操作、机床维护和简单维修的能力。需要学生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与材料成型、机械制造工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与数控技术、电工技术、PLC应用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数控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方面的知识。

2.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学习、训练的内容。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课程设置界限,将课程内容有效融合,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然后编写教学大纲,明确学习范围的深度和广度,课时细目、考核考试的标准和方法,提出采取教学方法的建议。

第7篇

(1)减少高额的设备投入,解决实习设备与学生人数不成比例的问题。

由于数控设备属于集机电、通讯、传感于一身的智能化产品,它具备“高速、高效、高精度”的加工特点,这就决定了其高额的成本。因此,数控专业的的实训教学若单单依靠购买数控机床则投入过大,若采用数控仿真进行实习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2)提供多种机床多种系统,解决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由于数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的数控设备型号多样,并且数控系统更新较快,对学校而言不可能将所有系统配齐。这就导致学生所学与工厂所用不符。而数控仿真系统则具备“一个软件多种系统”的优势。如上海宇龙仿真软件就拥有FANUC、PA、SlEMENS、华中数控、广州数控、大森数控等多种数控系统,可以实现对车、铣、加工中心等多种型号机床操作过程的仿真,弥补了实习设备型号单一,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问题。

(3)实现虚拟加工,减少实训费用。

数控仿真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数控机床,它完全模拟零件的切削过程,能检验指令正确与否,并用三维动画实时模拟显示程序路径和工件图形,从而真实的再现了零件的加工过程,并且在模拟加工过程中不会有机床、刀具、材料的损耗,极大的减小实训费用。

(4)安全性高,便于初学者学习。

由于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虚拟加工技术,所以学生的错误操作也不会损坏机床,更不会造成人身伤害,使学生可以抛开思想包袱大胆地、独立地进行练习。

(5)可对程序校验、模拟加工,减少占机调试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在实际加工时,一般要反复检查程序,并利用机床的图形模拟校验功能来检验程序的正确性,这就导致占机调试时间过长。并且图形模拟也无法对刀具的干涉、运动中与夹具的碰撞、工件上一些细小的结构等进行全面真实的反映。所以在加工之前,可以将程序输入仿真软件,先模拟加工,观察零件的加工过程,并初步检验零件的形状尺寸,最后将正确的程序导入到数控机床中,既可节省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又保证了加工的安全性。

2仿真软件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及弥补措施

(1)仿真加工缺乏真实感.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实际加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加工,并要求其具备相应的“听辨能力”,能根据机床不同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及时调整参数,减少机床发生故障和停机的概率。而在仿真中,便无法学习到真正的“听辨能力”,并且一些严格的操作规程也无法得以实施。如加工过程中不要把头和手随意伸进机床中、加工前关闭机床安全门等,这些环节在仿真时往往都可忽略不计,而对于在练习时出现的撞刀等现象也毫不在意。如果学生的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会在实际生产中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调安全操作,严格要求,并给学生讲解仿真与实操的差别。

(2)工艺参数设置随意,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编程与操作练习时,往往容易忽视切削用量、刀具的选用,零件的装夹等问题。同时仿真软件也无法判断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矫正尺寸精度等。如果学生在仿真时忽略了这些内容,在实际机床上加工时也会不自觉的忽略这些对数控加工十分重要的部分,从而导致加工的工件无法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更有甚者发生碰撞等事故。因此,教师一定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操作加工中的要求来做,如正确装夹零件,合理选用刀具及切削用量;对刀的步骤和动作也要规范,让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养成正确的习惯。

(3)仿真加工与实际机床有一定差异,易使学生产生错觉,影响教学质量。

第8篇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学习领域 一体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H2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以教育资源的配置为核心的专业建设问题。有别于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多数企业没有参与职业教育的传统动机,国家也没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刚性的法律约束和保障机制,所以要进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还必须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随着国力的增强,国家已加大了数控专业的建设投入,特别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增加了资金投入,解决了长期困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改革和发展的大问题。专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教育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优化,为进一步广泛推行一体化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实施一体化教学,必须确定具体的数控专业课程,与构建适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的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起来,打破以学科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和实训内容的构思、设置上强调一体化的概念、系统的概念,各个专业教学和实训从内容到实施方法都不再是独立的,而是整合在一个个实训模块中,它们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使学生学习时关注的焦点从原来各自独立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转化为更加注重每个功能模块在整个机床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方式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上。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大致可以分为:

一、典型的切削加工模块

产品一:小榔头。产品二:简单的轴。产品三:含梯形螺纹轴、孔。产品四:含蜗杆轴、孔。产品五:含各种曲面的复合轴、孔。产品六:单级齿轮减速器。

二、典型的电子装配模块

产品一:稳压电源。产品二:机床电气控制电路。

三、典型的机床一体化控制模块

产品一:电梯。产品二:数控机床。产品三:工业机器人。

四、典型的机电产品装配、维修服务模块

装配、维修服务一:CA6140普通车床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二:X62普通铣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三:T镗床的机械、电气的总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装配、维修服务四:数控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

从一到四的不同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基本上是按照工作任务并列安排的;每一个模块中的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逻辑关系,大多是按照工作的复杂程度递进安排的;每一个模块中相同产品或服务中的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全部体现在一体化教学流程中,外化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序和工步。对于模块之中大的典型产品包含若干个小的典型产品的,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小模块。比如单级齿轮减速器这个大典型产品包含了箱体、轴、轴承、平键、销、齿轮、螺栓、螺母等小的典型产品,即一个个小模块。

由模块一可以构建以《金属加工与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造中的计算机辅助绘图》、《机械基础》、《数控加工与编程》等形成的一体化课程,作为第一个学习领域。由模块二可以构建《电工学》、《电子线路》、《电工与电子操作技能》等形成的一体化课程,作为第二个学习领域。模块三可以构建以《机械装配工艺与技能》、《机床电气控制》、《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数控设备故障检测与维修技能》,作为第三个学习领域。模块四可以构建《微机控制技术与应用》、《传感器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自控控制系统》、《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第四个学习领域。这些从一到四的学习领域,按照学制及认知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特殊展开一体化教学过程。一般第一二学习领域由第一学年完成;第三学习领域由第二学年完成;第四学习领域由第三学年完成(包含一定的企业实践)。

每一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体化教学课程,都被细化和固化成这样的环节:课程的性质;参考课时、总学分、课程目标、设计思路;一体化训练的内容;技能考核要求;实施建议;教学条件;学习评价等。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而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本、教学资源的投入相对较高,因此,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一体化产品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和实际产品或服务完全一致,可以采用“教学工厂”的理念,把产品、控制系统及服务模型化、模拟化、小型化,但是它们的加工、制作的工艺、模拟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工作的精度等要与真实的产品绝对一致。为了便于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的展开,达到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习目标要求,还要把教室设计成理实一体化所要求的实际或模拟的企业环境。

比如,开展第四个学习领域中的模块教学活动,针对模块――工业机器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式工作,一个小组一般三到四人,进行合理搭配。模块的基本进程是模拟企业的生产及商务过程,其中模块被分成若干个小模块,教师把每个小模块,安排一两个或多个课时,每个教学模块基本上按照: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教学检查、教学评价等五个阶段实施。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教师只有在学生活动遇到困难或无法进行下去时,才适当指导。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校本教材,并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电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实体零部件或模型演示等,来说明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理论知识,并要采用亲自手把手操作或模拟操作的形式来教授技能,从而贯穿工业机器人学习领域中的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

一体化教学的逐步实施,将大大促进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它强调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反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以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任务为基点,采取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它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或模拟的环境中,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在与老师、同伴的相互交流中,逐步从“新手”成长为“专家”,这与人类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是一致的。

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相当高的。教师除了要成为双师型教师之外,在备课时必须做大量的、复杂的、艰难的准备工作,以便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还要具备完成一个模块所涉及的学习领域中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挑战是巨大的。

一体化教学代表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一种核心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客观上适应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的改革形势,并符合“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构建体现一体化课程特性的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模式”的要求,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足数控技术课程改革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素质,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从而满足“中国创造”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使我们能昂首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数控;理实一体化;探索

一、数控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新型的技工院校教学模式,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对提升教学效率非常有效。本文研究的就是数控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方面的一些要点。1.提升学生兴趣从院校的角度来看,生源下降的现象会导致技工院校的教学成果大打折扣。这种变化表现在学生的成绩、生活、行为等各个方面,这也意味着未来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可能会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学校的教学也面临严峻挑战,因为许多问题不仅是出现在学生身上,毕竟学生本身也是想要获得进步的,只是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教学中很多难点无法解决,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理实一体化其实就是用更加简单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要点,所以能够让学生恢复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2.符合地方需求各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不同,因此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例如江浙地区制造业比较发达,所以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如今企业要求技能人才要有责任感、技能水平高、团队协作意识强等,而新兴产业则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所以技工院校需要培养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但以往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理实一体化模式则是让学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加了解,在能力的提升上更有针对性,所以更符合地方需求。3.教学内容灵活在一体化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是相互结合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做中学”模式,教师可以摆脱以往课堂教学的限制,根据实践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根据合作企业对员工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并且便于随时做出改变。4.促进全面发展传统教学主要是对知识的讲解和灌输,教师会忽略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这种局面会导致学生即便成绩上已经达标,在实际工作中却依旧没有实质上的作为,并不符合企业的需求。而一体化教学则是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正的企业实践中,让学生真正学会职业技能以及团队协作模式。

二、数控技术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建设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基础,技工院校要重视人才的引进,让教师队伍的个人能力获得提升,基于一体化教学的需求,应该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并给予教师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有机会可以选送优秀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以及国外的培训,让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获得提升,以便以自身的技能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2.提供实训条件技工院校要重视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一体化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几个真正的车间、加工中心以及其他的实训室,这些硬件上的建设都应该参考国家标准,其中设备设施则应以当地企业的一线标准进行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使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都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未来走上岗位后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才能。3.建设配套教材技工院校应该在教材上进行调整,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企业的发展情况也不同,学生在实际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并不是传统教材可以满足的,因此,学校应该收入更有针对性的教材内容,可以按照用人单位、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就业需求等各方面需求为基础进行编制。

三、小结

理实一体化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各地技工院校已经大范围开始实践,对于高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在实践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参考文献:

[1]王东.项目教学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2).

[2]冯义夫,陈启优.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初探[J].新教育,2009(12).

第10篇

【摘 要】为适应数控技术人才岗位群用人需求 发展 ,针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数控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定出既符合数控技术人才发展趋势,又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特色人才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数控技术 职业能力 培养模式 岗位群

目前,制造业已成为我国 经济 的主要增长点,这也促使数控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数控人才的严重短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开设了数控技术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得知,这一两年数控专业高职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就业率并不很高[1]。一方面是社会对数控加工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此专业毕业生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其原因主要是学校不是按 企业 所需要的人才目标培养毕业生,这说明我们高职 教育 在办学理念、教学机制、理论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存在与企业需求脱钩的现象,没有及时与企业沟通、合作,不能按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据调查, 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有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要求精通数控加工, 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维修。此类人员目前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其知识较单一,其相对比例有所下降,已逐渐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数控技术发展的需要。二是“复合层”。一种是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能熟练运用cad/cam等软件进行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的数控编程员;另一种是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的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由于要求知识面广, 与数控相关的工作的适应能力强, 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 因而培养较困难。由于进口的大量高档数控加工中心需要既能编程又能熟练操作的“复合层”来掌握, 未来几年, 我国企业对“复合层”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此类人才目前非常缺乏。三是“精英层”。是指精通数控编程、数控操作和数控维护、维修的高层次复合型数控通才。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是企业的抢手人才。目前, 数控精英型人才在企业中所占比例仅为4.80%,他们将成为数控技术应用、发展与完善的生力军[2]。

1数控专业就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就业教育, 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职业岗位群所需专门知识及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3]。职业性和实践性是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因此,以能力为本位,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模式。职业能力由核心职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构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顺利就业以及较快适应企业职业岗位要求起到显著作用, 它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的主要就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次要就业岗位有数控设备营销与售后服务、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一线生产与技术管理等。由此可见,数控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为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工艺方案制定和工艺规程设计能力;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数控手工及自动编程能力; 质量控制与分析能力;数控机床机械、电气调试和维修能力等。

2理论课程设置

高职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应用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基本要求,强化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以致用。要以职业分析和职业实践要求为前提,来设置数控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在具体设置上要增强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及时补充,动态调整,以高职教育的“必要”、“够用”为尺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对技术发展的前沿动态的反映。在我校三年的数控技术专业学习过程中理论课堂教学(包括实验)总课时为75周,我们将理论课程分为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三部分,其中公共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占整个理论教学的比例为62.8%,专业核心课程所占比例为37.2%。其具体设置见表1所示。

3 实践环节设置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必须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我们采用模块化渐进式教学方式,分阶段、分层次系统地安排实践环节。三年里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总课时达到了39.5周,具体安排见表2所示。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最佳途径。全方位的校企合作能够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等与技术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为全面实现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必须有实际生产的环境。但是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每台数控设备价格昂贵,学校购买的数控设备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因而实践效果并不好。为此,我们采取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 企业 参观,进行生产现场讲授,跟班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环境下接受训练,营造职业氛围,加快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提升的速度,为本专业学生顺利就业创造了条件。

5结语

几年来我们明确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思路,实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向培养复合型、精英型数控人才培养方向 发展 ,使数控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95%。学生在工作岗位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可很好得融入到企业氛围中。

参考 文献

[1] 程晓峰.论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职业技术[j]. 2009(3): 27

第11篇

关键词:卓越技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2014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我们学院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应当抓住先机,结合自身优势和办学特色,创新教学模式。2011年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验,命名为“卓越技师”培养计划,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针对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卓越技师班的培养,在具体实施方案上个人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学过程安排

围绕数控技术的零件设计、数控编程与加工、数控设备维修与维护三大核心能力,通过一体化教学、顶岗实习等形式实现产学结合,学生向企业员工角色转换,逐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使毕业生能胜任企业岗位工作。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学期:基础能力培养

主要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公共基础课、人文素质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个人爱好选修课程为辅,达到卓越技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第二、三学期:岗位技能培养阶段

实行“单日理论实训交替”的教学模式,采用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模拟”企业生产环境,安排普通机床、数控机床操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将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第四、五学期:岗位综合能力培养阶段

培养学生数控加工工艺分析能力、数控加工与编程能力,日常设备维护维修能力。在实训基地教学中执行“7S”管理制度。

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企业,适应企业的各项要求,融入企业环境,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本阶段主要在学生已签约生产企业或本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场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课程以班级组织教学,条件成熟尝试大班教学。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以班级分组一体化教学。职业拓展课程可以采用分组教学制,将拓展课程分成若干兴趣组,学生按照个人发展需要选择分组,同一组学生学习课程相同。顶岗实习以企业现场教学为主,定期开展分组集中教学。

教学方法:(1)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让学生体验从项目分析到实施、评价的整个过程,要求从企业生产实际中选择项目载体、提炼学习任务,并通过与现场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等其他方法的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2)微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微课形式直观地将相应案例介绍给学生,如何解决产品加工,监测和质量控制等问题,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学习效率。(3)仿真教学。通过计算机虚拟加工环境,结合项目任务进行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突破硬件设备限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降低教学成本。

三、教学质量考核

实行量化赋分制度,由学院教务处、科研处联合成立的教学督导小组定期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监察,采用专任教师奖励绩效与教学评价挂钩,学生考核与企业标准挂钩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安排每学期进行师生职业技能大比武,算入考核范围。

四、顶岗实习安排

顶岗实习是数控技术专业必修课,是在完成本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的学习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指导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岗位技术骨干共同承担,企业落实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各项教学安排,提供实训、实习的场所与设备,安排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学院已成立李强数控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定期为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和产品加工的课题培训和指导。

1.校内生产实训,构建“校中厂”生产环境

以“服务企业、校企互利、统一管理、校企互动”为原则,学校提供生产动力、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生产材料,通过引入企业管理标准,进行生产型实训。学校节省了办学成本,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水平,同时企业也节省了人力成本,实现共赢。目前实训条件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实训车间拥有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平面磨床,线切割机床,电火花设备,CAD/CAM实训室,先进技术(3D打印技术)实训室。拟合作单位:济南精创模具有限公司。

2.校外定岗实习,探索“厂中校”培养方式

顶岗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选修课程,利用暑假时间学生以“职工”的身份进入企业定岗实习。学院派两名带队老师全程协调,由企业统一管理,包括学生食宿、交通问题,实训周期8周。拟合作单位: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青岛合创快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第二阶段为必修课程:第六学期,学校和企业签订用人协议书,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学校不再统一安排。实训周期16周。拟合作单位:青岛海尔模具有限公司、青岛三利集团、济南精创模具有限公司。

“卓越技师”培养计划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训结合和工学交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数控技术卓越技师的培养是对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的具体实施,对中国制造2025发展蓝图储备战略人才也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建明,秦晓.高职院校实施“卓越技师”人才培养的探索[J].山东纺织经济,2013(10):91-93.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顶岗实习;数控技术;思考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综合学习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后进入企业一线参与实际岗位工作,进行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综合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形成较强的职业意识和独立胜任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虽然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组织管理学生,顶岗实习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不足

1.学生识图能力的欠缺

识图能力是数控专业学生最基本的必备技能,职业院校机械类的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有一年的机械制图学习时间,但是由于学校用来进行机械制图教学的实物教具并不多,加上当代学生学习不积极,空间想象能力差,导致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年左右的机械制图学习之后,连最基本的、最简单的零件图都看不懂,就更别说进行零件的加工了。

2.学生运用量具使用能力的欠缺

量具的使用在机械行业是相当广泛的,虽然学生在学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时候学习过相关量具的使用,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在加工实训过程中加工的零件过于单一,所以能够熟练使用的量具也就比较少,最常用的量具也就是游标卡尺,有些学生甚至连游标卡尺的读数都不会,所以碰到要使用其他量具进行测量的情况时,学生更无从下手。

3.学生使用刀具刃磨运用能力的欠缺

虽然学生在学校学习了《车工工艺》和《铣工工艺》这些专业基础课程,也进行了刀具刃磨的训练,但是大多学生学习没有目的性,照着葫芦画瓢,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磨,而且学生在学校的加工实训基本都是零件轮廓的加工,没有生产任务的压力,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对加工出来的零件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事实证明,大多零件的粗糙度是与刀具的刃磨好坏有关系的,虽然现在很多高精度的加工都使用了标准刀片,但是刀具的刃磨是学生知道在什么条件下选用什么刀具的基础保障。

二、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对策

针对数控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实现在顶岗实习中,提高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我认为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通过现场研读图纸观摩实物零件,快速提高机械制图识图能力

职业院校数控类的学生在校期间一般都有至少一年左右的机械制图学习时间,也即是学生能进行最基本的识图。一般情况下,进入机械类加工厂或者模具制造厂的学生都有较多机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实体零件,每个零件都配有图纸,那么只要学生拿着图纸对着实体零件认真观摩,认真思考,仔细查看,争取弄清楚图纸中的每一个小细节,每一条线,图纸上的一些线弄不明白的就直接到实体上去看,或者请教工厂的师傅,直到看明白为止。经过一段时间从简单到复杂、从图纸到实体的参照强化练习,不出一个月,受训的学生见到机械类的图纸都能想象出个大体形状来,这样就达到快速提高机械制图的识图能力了。

2.通过加工过程中运用各种尺寸的测量提高量具的使用能力

在工厂零件的加工过程会经常用到量具为游标卡尺,内、外径千分尺和百分表等。如何提高学生对这些常用量具的使用能力呢?一般来说,知道了该量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多次测量,然后把测量得到的数值和师傅的数值进行比较,如果经多次测量仍有较大偏差,则在师傅的帮助下找出偏差原因。新手测量出现偏差的原因一般有两个:要不就是测量位置不对,要不就是用力去挤压量具。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测量出和师傅一样正确的测量值。

3.通过不断的刀具刃磨练习提高刀具刃磨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