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文格言

英文格言

时间:2022-10-11 05:39:41

英文格言

第1篇

1、Youth means limitless possibilities.年轻就是无限的可能。

2、Make the best of a bad bargain. 已知吃亏,尽力而为。

3、Dread is produced by a powerlessness.畏惧是软弱的表现。

4、Better late than never.只要开始,虽晚不迟。

5、Sometimes the best gain is to lose.有时吃亏就是最大的便宜。

6、Leave behind a clean world for future generations.留给下一代一个清洁的地球。

7、Look on both sides of the shield.看问题要从两面看。

8、You can do it too!你也做得到!

9、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10、Go for it! = Just do it!加油!向前冲!做了再说!

11、He that gapes till he be fed will gape till he be dead.张嘴等喂,张嘴等死。

12、Everyday and in every way I”m getting better.每天每个方面我的生活都正在好转。

13、The fox may grow grey, but never good.狐狸活到老,永远难变好

14、Dog bark before they bite.恶行之前有恶声

15、I know that my future is not just a dream.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

16、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诚实才是上策。

17、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18、Get to another summit in your career.开创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高峰。

19、To convert defeat into victory.反败为胜。

20、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21、He is rich that has few wants. 寡欲者富。

22、One careless move loses the whole game.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3、Pursue breakthroughs in your life.追求自我的突破。

24、He that respects not is not respected.欲受人敬,要先敬人。

25、Money doesn”t grow on trees.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26、Self-praise is no recommendation. 自夸不足为自荐。

27、A good conscience is a continuous feast.问心无愧天天乐。

28、A hero only appears once the tiger is dead. 老虎死了英雄才出现。

29、He that makes a thing too fine, breaks it.做事过于苛求,反把事情弄坏。

30、No pain, no gain.天下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31、Man can conquer nature.人定胜天。

32、They brag most who can do least. 本领最小的人最会吹牛。

33、Spare the rod and spoil the child.不打不成器。

34、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乌云背后有阳光。

35、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

36、Blessed is he that expects nothing, for he shall never be disappointed.无奢望者有福,因其永不失望。

37、It is easy to be wise after the event.事后诸葛亮容易当。

38、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 how can one catch the tigers cub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第2篇

1、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Thomas Paine

失败乃成功之母。

2、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

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3、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Socrates

混混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苏格拉底

4、None is of freedom or of life deserving unless he daily conquers it anew.——Erasmus

只有每天再度战胜生活并夺取自由的人,才配享受生活的自由。

5、Our destiny offers not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So let us seize it, not in fear, but in gladness.——R.M. Nixon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因此,让我们毫无畏惧,满心愉悦地把握命运。——尼克松

6、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John Ruskin

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罗斯金

7、What makes life dreary is the want of motive.——George Eliot

没有了目的,生活便郁闷无光。——乔治 ? 埃略特

8、Towering genius disdains a beaten path. It seeks regions hitherto unexplored.——Lincoln

卓越的天才不屑走旁人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未开拓的地区。

9、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great talent without great will - power.——Balzac

没有伟大的意志力,便没有雄才大略。——巴尔扎克

10、The good seaman is known in bad weather.

惊涛骇浪,方显英雄本色。

11、Fear not that the life shall come to an end, but rather fear that it shall never have a beginning.——J.H. Newman

不要害怕你的生活将要结束,应该担心你的生活永远不会真正开始。——纽曼

12、Gods determine what you're going to be.——Julius Erving

人生的奋斗目标决定你将成为怎样的人。——欧文

13、An aim in life is the only fortune worth finding.——Robert Louis Stevenson

生活的目标,是唯一值得寻找的财富。——史蒂文森

14、Whil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英国谚语

15、Try not to become a man of success but rather try to become a man of value.——A. Einstein

不要为成功而努力,要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而努力。——爱因斯坦

16、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Charles Chaplin

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卓别林

17、Pursue your object, be it what it will, steadily and indefatigably.

不管追求什么目标,都应坚持不懈。

18、We must accept finite disappointment, but we must never lose infinite hope.——Mattin Luther King

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马丁 ? 路德 ? 金

19、Energy and persistence conquer all things.——Benjamin Franklin

能量加毅力可以征服一切。——富兰克林

20、Nothing seek, nothing find.

无所求则无所获。

21、Cease to struggle and you cease to live.——Thomas Carlyle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卡莱尔

22、A thousand-li journey is started by taking the first step.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3、Strength alone knows conflict, weakness is below even defeat, and is born vanquished.——Swetchine

只有强者才懂得斗争;弱者甚至失败都不够资格,而是生来就是被征服的。——斯威特切尼

24、The people who get on in this world are the people who get up and look for circumstances they want, and if they cannot find them, make them.——Bernara Shaw

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萧伯纳

25、A strong man will struggle with the storms of fate.——Thomas Addison

强者能同命运的风暴抗争。——爱迪生

26、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Goethe

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歌德

27、Victory won't come to me unless I go to it.——M.Moore

胜利是不会向我们走来的,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穆尔

28、Man struggles upwards; water flows downwards.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9、Man errs as long as he strives.——Goethe

失误是进取的代价。——歌德

30、The failures and reverses which await men - and one after another sadden the brow of youth - add a dignity to the prospect of human life, which no Arcadian success would do.——Henry David Thoreau

尽管失败和挫折等待着人们,一次次地夺走青春的容颜,但却给人生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严,这是任何顺利的成功都不能做到的。——梭罗

第3篇

1、Don’t lose faith, as long as the unremittingly, you will get some fruits. —— Tsien Hsueshen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钱学森

2、With strong will, is equivalent to the feet to a pair of wings.—— Bailey

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贝利

3、Rome wasn’t built in one day.

伟业非一日建成。

4、Persistence will enable us to succeed, and perseverance of the source is to do not waver in the least, we should take to achieve the necessary means to success.—— Chernyshevsky

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5、Daily good, not afraid of thousands of miles; often do, not do things.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6、Once they start they can always continue to cause people is happy.—— Herzen

朝开始便永远能将事业继续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赫尔岑

7、Although patience and persistence is a painful thing, but it can gradually bring you good.—— Ovid

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奥维德

8、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

心之所愿,无事不成。

9、People lack the willpower, rather than strength.—— Hugo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雨果

10、No human can repel a firm hope.—— Kingsley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金斯莱

11、Heaven revolves, the gentleman to unremitting self-improvement. —— Wen Tianxiang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12、As long as the continuous efforts, unremitting struggle, there is no things that can not be conquered.—— Seneca

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13、Once you choose your way of life, be brave to stick it out and never return.—— Zola

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14、No patient who, who has no wisdom.—— he di

谁没有耐心,谁就没有智慧。——萨迪

15、It is dogged does it. The days of easy, but careless people. —— Yuan Mei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下天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

16、Poor and stronger, not falling Albatron ambition. —— Wang Bo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7、We should have the perseverance, must have the self-confidence especially! We must believe, our talent is used to do something. —— Mrs. Curie

我们应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做某种事情的。——居里夫人

18、Determined to not firm, with nothing.—— Zhu Xi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19、One day, the ten day of ten money, money. 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 Dripping water wears through a stone.

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0、Pursue your object, be it what it will, steadily and indefatigably.

不管追求什么目标,都应坚持不懈。

21、Tell you that I reach the goal of the mystery, I only power is my persistence spirit.—— Pasteur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22、Stop chipping halfway , you cannot chop down deadwood ; and keep chipping a way, gold and stone can be carved.—— Xun Kuang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23、Few things are impossible in themselves; and it is often for want of will ,rather than of means, that man fails to succeed.——La Racheforcauld

事情很少又根本做不成的;其所以做不成,与其说是条件不够,不如说是由于决心不够。——罗切福考尔德

24、Have achieved unremittingly, indomitable than when subjected to failure is more important. —— Laroche

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

第4篇

关键词:语言迁移 语用反向迁移 请求言语行为 中介文化风格

一、引言

自从Blum-Kulka(1991)提出“中介文化风格假说”来解释双语者两种语言间双向互动的中介文化样式的发展以来,国外一些学者陆续对移民人群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一假说在目的语环境中成立。Kecskes & Papp(2000)通过分析匈牙利英语、法语、俄语等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写作表现,发现经过沉浸式和特殊式外语教学,他们的外语学习对自身的母语写作能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因而这一假说也在强化的外语接触学习环境中得到了支持Cenoz(2003)。通过针对西班牙英语学习者的西班牙语请求表现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在母语环境中同样存在中介文化风格。在国内,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通过对比英语流利组与英语不流利组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表现,证实了英语对汉语的语用反向迁移,并验证了中介文化风格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成立,同时他们还指出了,由于语言背景、文化距离等因素,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中介文化风格并不显著,仍处于形成过程中。

现有研究已初步证明,无论是在目的语环境还是在母语环境(即外语学习环境)中,都有可能产生中介文化风格,但目前尚无针对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否影响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显著性的对比研究。

本文在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的研究基础上,将留美中国学生增加为研究对象,考察语言学习环境因素是否会影响英语学习者的中介文化风格的显著性。我们通过具体分析非英语专业组、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首先检验二语是否会影响一语,中国英语学习者的汉语请求表现中是否存在中介文化风格。其次,若存在中介文化风格,两组英语学习者的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是否与被试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相关?回答这些问题即是本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被试共85人:非英语专业组(31人),英语专业组(29人),留美学生组(25人)。前两组的被试均为上海交通大学在读学生,其中英语专业组为英语专业的大三学生,非英语专业组均为各专业的大一新生。留美学生组为就读于美国各大学的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美就读时间为1~5年不等,平均在美时间为2年。

本研究将非英语专业组的汉语请求表现视为接近汉语母语者的请求表现,将英语专业组的请求表现视为母语环境下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表现,将留美学生组的请求表现视为目的语环境下的请求表现。

(二)研究工具和步骤

此次调查数据通过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设计的DCT测试卷收集。测试卷包括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内容包括被试的背景调查、测试说明和12个不同的请求场景。非英语专业组的被试只完成中文问卷,其他两组被试须完成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的问卷。在数据统计上,本研究借鉴了Cenoz(2003)的方法,将每个出现的请求要素给以一个值,凡有则用“1”表示,最后通过数值计算来比较三组在请求表现上的差异。

三、数据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 20.0软件分析请求言语行为中的四个主要成分:起始行为语、请求策略、内部修饰语和外部修饰语。

首先,对比三组汉语请求表现中各个要素的总体情况,以检验三组使用汉语请求时在总体风格上是否表现出差异。在这一组对比中,主要运用SPSS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ANOVA分析中的两两比较方式,结果见表1和表2。

由表2可知,三组在起始行为语、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内部修饰语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从表1来看,英语专业组的起始行为语和留美学生组的情况更为接近,且两组总数都略低于非英语专业组。三组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的是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直接请求策略和外部修饰语三个要素。其中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直接请求策略上,非英语专业组的汉语请求同英语专业组以及留美学生组分别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后两者之间未有显著差异。且从表1来看,非英语专业组使用了更少的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更多的直接请求策略。在外部修饰语上,英语专业组同非英语专业组以及留美学生组分别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后两者之间未有显著差异。从表1来看,非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使用外部修饰语的情况相近,但英语专业组的使用情况却明显低于这两组。三组的汉语请求在其他要素上表现出趋同性。

综合上述结果,我们认为,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在“直接请求策略”和“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这两个关键要素上都同非英语专业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可初步说明二语(英语)学习对被试的一语(汉语)请求表现产生了一定影响,即二语对一语的语用反向迁移作用存在。该结论与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的研究结论一致。

结合表1和表2又可知,英语专业组在两种策略上的使用情况,尤其在直接请求策略上,与留美学生组的表现并不相近。虽然两组在直接请求策略上未有显著差异,但从表2中的具体数值(0.054)来看,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所以英语专业组在两个请求策略上的表现更多地介于非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之间。这一结果可以初步说明,英语对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所产生的语用反向迁移作用是不相同的,我们认为这与两组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下文将对此作进一步讨论。

为了检验中介文化风格假说是否成立,以及不同的语言环境是否会影响到中介文化风格特征的显著性,我们需要对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

由以上两表可以看出,留美学生组和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只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直接请求策略上表现出显著差异,这说明,在总体风格上,留美学生组和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之间更多地呈现出趋同性。根据以往的研究,汉语母语者即使拥有流利的英语水平,在请求表现上还是和英语母语者存在差距,一般将此归因为一语的语用迁移。再结合三组汉语请求行为的分析结果: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语请求表现在总体表现上分别同非英语专业组的表现呈现出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认定,总体上无论是英语专业组的表现还是留美学生组的表现,都介于汉语母语者和英语母语者的表现之间。也就是说,在汉语和英语的双向作用下,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既不同于汉语母语者,也有别于英语母语者,由此可证明中介文化风格正在形成。该结论同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的结论一致。

从表中数据看出,留美学生组和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之间在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直接请求策略上的差异相同,但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两组的汉英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和直接请求策略之间是否有更细微的差别,本研究采用“差异系数”(卢加伟、张晓莉,2009)概念,其计算方法为:(高值-小值)/高值。通过计算,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的差异系数为0.38,直接请求策略的差异系数为1.09,而留美学生组在两个要素上的差异系数分别为0.29和0.95,因此,在这两个请求策略上,留美学生组的汉英差距略微小于英语专业组的汉英差距。

其他四个要素虽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从显著值(s值)来看,在起始行为语上,留美学生组的英汉之间的差异大于英语专业组的英汉之间的差异;在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上,两组的汉英差距相近;在内部修饰语和外部修饰语上,留美学生组的汉英之间的差异小于英语专业组呈现出来的差异。

由此,本研究还得出另一结论:同英语专业组的汉英请求表现相比,留美学生组在使用汉语和英语表达请求时,更倾向于采取趋同的行为方式。因为从总体表现来看,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之间的差距略低于英语专业组汉英请求表现之间的差距。这一结果表明,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会影响中介文化风格特征产生的显著性。总的来说,目的语环境更容易形成显著的中介文化风格。

四、讨论

通过对以上数据分析表明,语用反向迁移和中介文化风格的产生,反映了两种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随着这一互动程度逐渐深化,两种语言之间的融合程度也随之加深,最终形成独特的中介文化风格。这种风格既有一语的烙印,也有二语的特征,但又同两者存在区别。正如调查结果显示,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各自的汉英请求表现有趋同倾向,但既不同于汉语母语者,也不同于英语母语者。那么,促使两组汉英请求表现趋同的基础是什么呢?本研究认为,是由于两组的汉语和英语在双向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底层概念基础”(the Common Underlying Conceptual Base,CUCB)(Kecskes & Papp,2000)。Kecskes & Papp(2000)认为,学习者经过二语强化学习使得二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CUCB开始产生。学习者从两种(或多种)语言中获得的概念、语言知识和技能通过两个持续互动的语言渠道,在CUCB中相互作用。但CUCB的形成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二语程度的变化而改变的,最终形成的是概念层次而非语言层面的CUCB,因此本研究认为CUCB是形成中介文化风格的基础。

从调查结果看,尽管被试的汉语和英语在双向作用过程中还未能使两种语言在CUCB中实现完全融合,但留美学生组的融合程度大于英语专业组,因为前者的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更显著。我们认为,导致二者差距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正是目的语学习环境促使留美学生组更多地暴露于(exposed to)英语和英语文化,进而有利于他们形成中介文化风格。同时,调查中被试的汉语基础相近,其中介文化风格的不同主要由英语对汉语的影响及两者间的互动程度不同引起,而环境因素也主要在这一环节中起重要作用。

Schauer(2009)的研究表明,在目的语环境中的长期停留有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因而,本研究认为正是二语语用意识的增强,与一语语用意识之间相互竞逐,促使两组被试形成不同程度的中介文化风格。换言之,在不同的语言学习环境下,二语语用意识的强弱程度会影响CUCB中两种语言的互动程度和一语语用意识。

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认为,英语流利组(相当于本研究的英语专业组)尚未最终形成中介文化风格的原因是由于汉英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且存在着较大的文化距离。但本研究认为,除此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被试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不同。英语专业组被试身处汉语环境中,相对而言,其英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英语语用意识相对较弱,所以两种语言之间的竞争力较小,互动程度较低,缩小汉英之间的文化差距也较为困难,所以他们的CUCB中占主导地位的依然是汉语,该组的中介文化风格并不显著,且更多地显示出汉语请求特征。

而留美学生组则处于目的语环境中,英语成为基本交际媒介,为了适应留学生活,他们不断有意或无意地增强自身的英语语用意识,同时语境也为他们提供了完善英语表达的平台,所以他们的英语语用意识远比英语专业组的要强。同时,对该组被试来说,汉语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同时也由于他们在目的语环境居留时间较短,他们的汉语还未达到严重磨损(attrition)的程度,在与家人和其他中国留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依然使用汉语。因此相比英语专业组,该组被试的汉英两种语言竞争更为激烈,互动程度更大,而正是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两种语言寻求共存的概念基础,促使文化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所以该组被试的CUCB更多地表现出汉英两种语言中的相同处,且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英语特征。

五、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组、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语请求表现,首先得出了与范燕妮&李柏令(2011)、范燕妮(2011)研究结果一致的结论:二语学习会影响一语语用,中介文化风格假说在一定程度上成立。

其次,本研究通过进一步对比英语专业组和留美学生组的汉英请求表现,得出结论:后者在使用汉英进行请求时,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度小于前者,这说明两组表现出各具特征的中介文化风格,且留美学生组的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更加显著。

我们认为,影响两组中介文化风格特征显著性不同的因素,除了语言类型和文化距离之外,还有语言学习环境。由于环境不同,两组对汉英两种语言,尤其是英语的需求程度不同,这使得英语语用意识对一语语用意识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而导致两种语言在两组各自的CUCB中产生不同程度的互动作用,最终形成了各具特征的中介文化风格。

(本文系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英双语者请求行为表现的多元语言能力双向研究”[批准号10BYY02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Blum-Kulka,S.Interlanguage Pragmatics:The case of

requests[A].In Phillipson,R.,Kellerman,E.,Selinker,L.,Smith,S.,& Swain,M.(eds.)Foreig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Research[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1:255~272.

[2]Kecskes,I. & Papp,T. Foreign Language and Mother Tongue[M].

London:Psychology Press,2000.

[3]Cenoz,J.The Intercultural Style Hypothesis:L1 and

L2 interaction in requesting behavior[A].In Cook,V.(Ed.)Effects of the Second Language on the First[C].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2003:62~80.

[4]Schauer,G.Interlanguage Pragmatic Development:the

study abroad context[M].London:Continuum,2009.

[5]卢加伟,张晓莉.语用迁移与二语水平的关系研究——基于拒绝

言语行为的实证调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范燕妮,李柏令.汉英双语者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

实证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1,(11).

[7]范燕妮.中国大学生汉英“请求”言语行为的中介文化风格实证

第5篇

关键词:外宣翻译 汉英语言风格 译语受众

一、引言

汉英两种语言不仅在词汇、句法及语篇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而且在语言表达风格上也有明显差异。在汉语中,人们经常选用华丽的词藻或使用习语、成语及各种修辞格,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英语行文则强调逻辑的严谨,表达的洗练和文风的质朴。因此,在汉译英时,尤其在外宣英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风格上的差异,并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前提下,对原文进行一定的调整,以确保译文更符合英语的表达风格,更贴近译语受众的思维习惯,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获取所宣传的内容,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将围绕汉英语言风格的差异,分析处理这些差异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具体的策略。

二、处理汉英语言风格差异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的对外宣传中,有时为了加大宣传力度,突出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提升国际地位和形象,往往会使用一些夸张的修饰语,以渲染气氛,增添语言的感染力。这在汉语语境中是常见的,但如果按照汉语的文风进行翻译,不仅增加了翻译的难度,而且容易使译语受众无法真正理解原文的意义,从而达不到宣传的目的与效果。因此,在英译对外宣传材料时,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一定的调整,并恰当地处理汉英风格差异,尽量使译文易于让读者接受。在处理汉英语言风格差异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以使国外受众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为首要目的

我们对外宣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国外受众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摄取我们所要宣传的内容,扩大他们的信息量,这就要求译文既要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又要言简意赅。如果在翻译中保留汉语过度修饰、华丽溢美的风格,势必会给译语读者的理解造成困难,甚至使他们因为晦涩难懂而失去兴趣,放弃阅读,从而达不到宣传的效果。因此,在外宣翻译中,应首先确保外国人迅速准确地获得译文中的信息,其次才是原文的文风、修辞等问题。(张基佩,2001:24)

(1)原文:目标的轻重缓急,孰先孰后,应仔细研究,认真考虑,反复推敲才是。

译文:Target priorities should be very carefully studied.(袁晓宁,2005:75~76)

此句原文中用了五个四字成语,英译时如果照直译出,译文定会显得累赘、臃肿不堪和逻辑混乱,有碍信息的传递与接收;而译者只用了“priorities”一词即取代了“轻重缓急”和“孰先孰后”两个成语;把“仔细研究”“认真考虑”和“反复推敲”译成“very carefully studied”,突出了英语文字经济的特点,更易使英语受众接受和理解,并准确地把握信息。因此,汉译英时,一定要照顾译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反应力,贴近他们的思维习惯,以满足他们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译者必须以偏向译文、侧重读者的方向为原则(张健,2001:143),适当修改或删减原文,力求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语言特征和风格,切忌片面追求“忠实”的翻译。

(二)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审美习惯,并力求获取其认同感

汉语的文风以华丽溢美、气势磅礴、对仗工整和抑扬顿挫为长,英语行文却强调逻辑缜密、结构紧凑和简明扼要。汉语中习惯使用“大词”(high-sounding words),华丽的词藻以及各种修辞手段,虽然英语也有,但在使用频率上要大大低于汉语。如果按照汉语的文风翻译外宣材料,必会导致译文文字堆砌,语义传递失真。如:“巨大成就”译成“great achievements”,“突出贡献”翻译成“outstanding contribution”,这样的译文在英语读者眼里显得空泛,华而不实,与他们的审美价值取向不符,且往往给人一种报道失实、夸大其词的印象,很容易使译语受众对信息的可信度产生怀疑,无法获得其认同,这不利于我国的对外宣传。

(2)原文:在生产数量方面,中国晋江已成为世界茄克之都。

在汉语中,经常出现“XX之都”,“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等语气肯定、修辞夸张的说法。这对于广大汉语受众来说,是“树立民族自豪感、鼓舞民族精神的修辞手段”,能够获取汉语受众的普遍认同(陈小慰,2007:62)。如果逐字翻译成英语,不对原文进行一定调整的话,容易导致译语受众对信息的可信度产生怀疑,特别是在缺乏相关权威性数据或证据支持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此句可考虑译作: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jackets produced, Jinjiang of South China is a leading producer.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Nida)认为,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保留原文形式,但正是为了保留内容而往往不得不改变形式。过于讲究形式,必会引起信息的严重流失或走样(袁晓宁,2005:76)。可见,在汉译英时,我们不必拘泥于汉语的风格和形式,而应兼顾译文受众的审美意识,以受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传达信息,从而获取他们的认同感。

三、处理汉英语言风格差异的策略

汉英民族的文化社会背景、价值观念及思维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因而他们的语言风格、语言审美价值观也不尽相同。具体来说,汉语中修饰语过多、言辞华丽、同义反复(tautology)现象较多;英语则注重简洁明快、平铺直叙、逻辑严明。在外宣翻译时,需根据实际情况,发挥译者的主体性,对原文进行调整、修改或删减,力求使译文符合英语的语言风格。针对具体情形,在处理汉英语言风格差异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第6篇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同化,顺应

 

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扩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lingua franca)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英语不再是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这一国际通用语在不同领地区和域的广泛使用,使之有机会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土化(nativization)。免费论文参考网。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交流的机会日益频多。英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这一变体。但是中国英语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洪水猛兽, 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也非常注重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再三叮泞表达要符合英语习惯, 切忌说中国式英语。本文通过区别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不同,说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及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在中国,首先提出“中国英语”(ChinaEnglish ) 概念的是葛传槼先生。他在1980 年谈到ChineseEnglish 和China English 的区别时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 如科举( imperial examinations )、四书( Four Books)、八股文( eight-legged essay )、五四运动(May Fourth Movement)、赛先生(Mr. Science )、德先生(Mr. Democracy)、双百方针( Two hundred policies)、四个现代化(four modernization)等。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都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称作China English, 而不是会有“洋泾浜”意味的Chinese English 。汪榕培于1991 年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它是英语的一种变体。

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 or Chinglish)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它是介于中国学习者不规范语言和规范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只重视语法、词汇、句型等英语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英语本族语者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培养。这样一来,他们在使用英语时,必然受到汉语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的影响,表达出来的英语自然就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中式英语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这主要是由学习者个体的语言能力欠缺所引起的。像中式英语中的词汇冗余、搭配不当、滥用副词等现象,除了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外,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欠缺不无密切的关系。免费论文参考网。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实践的不断丰富,中式英语的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消亡。

二 中国英语的存在必然性

在英语全球化的扩张中,英语的本土化造就了今天世界英语多元化的格局。除了英国和美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几百个民族都在使用英语。这些英语被Kachru分为了三类:内圈英语(theInner Circle),外圈英语(the Outer Circle)和扩展圈英语(the Expanding Circle)。内圈英语是移民的产物。作为传统英语基地的内圈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均把英语确立为母语并为圈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英语语言规范。殖民统治促使英语在外圈国家扩张。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把英语作为第二或辅助语言来使用并加速被视为规范的内圈英语的本土化进程。像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扩展圈国家,把英语作立为外语学习和使用。外圈和扩展圈的人们会把本土文化融入到英语中去而造就大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一旦这些变体被当地民众广泛使用,人们会进一步将其标准化并加以推广。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则出现负迁移现象。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二者之间的差异远远多于它们的相同之处,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就成为了必然。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充分解释了中国英语出现的必然性。皮亚杰提出了“格局”或“图式”(schema)的概念。他认为,格局就是个体用来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或思想结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是格局的建构和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皮亚杰认为同化(assimilation) 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 是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 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当刺激进入大脑时, 个体就根据已有的格局对它同化。但是同化并不能总会成功, 因为个体所具有的格局是有限的, 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在这种情况下, 个体要么建构一个新的格局,要么对原来的格局进行修正。这两种作用方式被皮亚杰称为顺应。因此, 顺应就是新格局的建构或对旧格局的修正。通过顺应, 原来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变化了, 新一轮的同化和顺应又开始了。依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和顺应都有一个度的问题, 两者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同化的成分多了, 那么顺应的成分就相应的少了, 这样一来学习者就没有能力发现事物的区别。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如果同化的程度多了, 也即意味着受汉语的影响大,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 所学的英语就带有中国腔,“中国英语”就这样出现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汉语中许多词汇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如“太极”、“气功”、“孔子”、“武术”等。所以,无论是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英语都没有能力能够生动准确地表达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事物。为了促进对外交流的发展,为了让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不得不采取音译、意译等手段使这些词语进入言语交际,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在加上汉英两种语言在发音、语法方面的不同,中国英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英语的一种变体,但这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共有的一些特征,是有一定极限的,在交际方面并不会造成困难和障碍。中国英语很好的表现了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也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及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三 中国英语的中国特色

交际中两种语言的交流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交流,中国英语本身就有其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它表达的是中国特有的事物, 而这些事物在原标准英语中还未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述形式。中国英语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和语篇、表达等方面。

在词汇或短语方面, 中国英语主要通过音译, 意译的手段从汉语中已经大量引入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引入表现中国特有的事物的词汇,这一方面是中国英语最为突出的特色。免费论文参考网。据统计,进入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汉语借词(Chinese borrowing)有上万个,这些汉语借词已经在英美国家被广泛使用,融于了英语词汇当中。通过音译引入的词汇如表示武术类的阴阳(Yin Yang),功夫(Kungfu)等等;表示茶叶的乌龙(oolong),铁观音(twankay)等等;表示食物的豆腐(tofu),荔枝(litchi)等等。通过意译引进的中国特有词语一般是通过翻译手段借用英语表达方式。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 儒家思想(Confucianism),五经(Five Classics),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中草药(Chinese herbal medicine) 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 两个文明 (Two civilization),一个中国政策 (One China policy),铁饭碗(iron rice bowl),流动人口(floating population),菜篮子工程(vegetable basketproject), 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 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等等。这些词汇不但不会影响对外交际,还会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对中国的文化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的语音语调同英语本族语者的语音语调总是存在差异。汉语有四个声调,而英语中没有声调的区别,只存在单词的重音和句子语调的区别。在重音、音渡、弱化、同化和连读方面,对于中国人是难点,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发音也很难达到本土的英语使用者的水平,更不用说普通的中国英语使用者。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为例,播音员或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读冠词、介词和连词,缺少同化和连续等现象。这种语音上的差异一般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际。

语法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句式的英美用法并用,如:Have you a…? 和 Do you have a …? 其次,中国英语习惯把修饰语前置,例如把状语放在动词之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所以中国英语单句偏多,句法结构也比较简单。此外,中国人的时空顺序是从大到小,英语民族是从小到大,所以汉语和英语表达时间和地点的方式正好相反,这一点在中国英语上也体现出来。

语篇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中国人用英语写的文章中,其行文与与篇章结构往往带上汉语的特点,这主要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在写作中的体现。如果是由汉语的文章直接译成英语,其特点就更为明显。但这种差异也不会影响对外交流。

在语言的表达上,中国人习惯见面就询问对方的隐私如去向、年龄、收入、婚姻状况等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中国英语在打招呼时用的“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 your meal?”就比谈论天气是多么的好更能显示中国传统的互相关切尊重的习俗。在受到赞美“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时,中国英语习惯表达“Oh, no,my English is quite poor”,而不是“Thankyou!” ,这正是中国传统的谦虚的美德。而在中国的外国人也会入乡随俗地理解和习惯中国人的这些表达,这就表明这种与文化或风俗相关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四 结束语

首先我们要改变过分强调标准英语的观念。我们不应该再把国际英语(international English)等同于英国英语或美国英语,而应该充分认识到英语的多样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一门第二语言或者外语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使自己的观点在自己文化背景下被别人理解,决不是为了把自己的观点转化成外语或者外语文化的产物”(杨国俊,2003)。在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并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取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后,英语的学习在中国持续升温, 社会上各种类型的英语学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到处涌现,中国人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只要有国际交流存在, 表述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就必不可少, 中国英语也就自然成为世界英语中的一部分, 我们甚至可以说它实际上是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标准英语的补充。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中国英语的地位,以此弘扬中国文化,促进对外交流。正确地用中国英语进行交流,是我们每个英语学习者能做到的,每一个英语学习者都有责任将富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中国英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葛传槼 . 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 翻译通讯,1980, (2) .

[2] 李文中.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 (4) .

[3]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

[4] 汪榕培. 英语中的汉语借词[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86, (3) .

[5] 吴潜龙.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第二语言习得的几个问题[J ]. 外语教学, 2000, (1).

[6] 杨国俊. 走出标准英语的误区[ J ]. 外语教学, 2003 (1) .

第7篇

[关键词] 英文商务合同;语言特点;文体特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在贸易过程中,为了避免纠纷或将来容易地处理纠纷,双方将通过订立合同来保护彼此的利益。这样以来,商务合同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国际贸易中,英语是通用语言,因此商务合同和多都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为了更好的保护合同双方尤其是本土企业的利益,对英文商务合同的了解和认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合同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此类合同是产生债权的一种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根据,故又称债权合同。根据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合同,首先,一个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或者换句话说,一个合同是一种法律;其次,合同严格规定所有各方都必须遵守没有任何理由违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最后,合同各方必须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系。而英文商务合同是合同的一种类型,具有合同的所有特性和法律效力。

二、英文商务合同的结构

一般来说,正式的英文商务合同包括三个部分:序言,正文和结尾。序言是合同开始部分,是合同有效性的基础,通常有合同名称、合同各方、各方的有效住址、合同签署日期和地点以及合同签署的原因、目的和背景等;正文是英文商务合同最重要的部分,本部分详细明确的对合同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和解释,如合同类型的对象和范围,合同对象的价格、数量、付款方式以及其他各种附带的费用、合同转让的条件、支付赔偿金、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保险条款等;合同结尾主要明确的合同使用的语言和他们的有效性、合同各方的签名和印章等。

三、英文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

英文商务合同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同于其它的问题类型。英文商务合同所使用的语言属于法律英语。首先,英文商务合同的内容必须只包含字面意思,不得有暗示的语言和表达;其次,英文商务合同必须有严格正规的格式风格,无论是在词、句或段落上;最后,英文商务合同的词或短语的意义必须是相对稳定一致的。

1、词汇特点

用于商务合同的英语是一种法律语言,是有别于日常表达和其他领域的。为了显示合同语言的正规、准确和庄严,大字眼词的使用是英文商务合同的独特的语言现象之一,例如:The work shall be perform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tract,该句中in accordance with就比 according to更正式庄严;古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在英文商务合同中却屡见不鲜,如:hereby, hereinabove, hereinbefore, herein below, hereafter, hereinafter, hereof, hereto, hereunder, thereby, therefrom, thereof, therefor, whereby, wherein, whereof, and whereupon,这些古词的应用使英文商务合同显得非常正式。另外一些很少在日常表达中出现的外来词在英文商务合同中经常出现,如:拉丁语的Bona fide activity(慈善活动)、inter alia(还有其他事项)、mutatia mutadandis(根据情况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改)等; 法语的bar(律师)、suit(、控告)、complain(投诉)、jury(陪审团)、terms(条件、条款)等。

术语的广泛应用是商务英语的另一个特点,特别是法律和商业术语在合同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商务合同首先是一种法律文件,因此法律条款和词汇的应用是很自然的,如:whereas (鉴于),in witness whereof (特此立据),know all men by these presents(根据本文件,特此宣布),now before ( 特此)等;另外,大量的常用词在英文商务合同中已经变成了术语以表明合同属于该领域的法律文件,如:action (诉讼)、 negligence (过失)、limitation (时效)、counterpart (文件副本)、prejudice (损害)、execution (签订) 、party (当事人)等;其次,商务合同可能涉及各行各业的企业利益,大量的商业条款和词汇的使用也是必要的,如TPND(偷窃及提货不着险)、irrevocable L/C at sight (不可撤销的即期信用证)、 negotiable instrument(可流通票据)等。

2、句法特点

英文商务合同的句子是独一无二的,不同于其他专用英语。这些句子都比较正规有严格的结构。大量陈述句的使用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合同中的陈述句用来描述事实,缔约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显示出正式平实的风格;为了明确有关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英文商务合同经常使用被动语态。

参考文献:

[1]陈建平.《法律文体翻译探索》[M]. 浙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年.

[2]常玉田.《经贸汉译英教程》[M].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年.

[3]谢金领.《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M].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年.

[4]咸飞.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及翻译原则 [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5]谢新苗. 语篇分析在商务合同汉译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1月,140-143页.

第8篇

关键词: 英语 词汇 特点

英语是世界范围内运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最初以英伦三岛上的语言为基础,形成了一种词汇量不大、流传范围不广的语言。从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实行海外扩张,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逐渐增加。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受到使用地本地语言的影响,并打上使用地语言的烙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英语作为世界范围内运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全世界约有120种语言的词汇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英语词汇的本土特点

英语词汇的本土特点主要体现在古英语时期(公元五世纪到十二世纪中期)。作为不列颠岛的原居民,苏格兰人最初使用的苏格兰语是凯尔特语的一个分支――盖尔语(Gaelic),威尔士人最初所使用的威尔士语(Welsh)则是一种方言。在人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苏格兰语和威尔士语通常一同使用并相互渗透,逐步形成了古英语的雏形,有些词汇甚至保留至今。如苏格兰语中的词汇beadle神职人员,factor地产管理人;威尔士语中的词汇eisteddfod艺术比赛年会,hearth炉前地板等。公元前500年左右,上莱茵地区的凯尔特人入侵不列颠群岛并定居下来,带来了凯尔特语(the Celtic language)。此时虽然凯尔特语使用的人数逐渐增多,使用频率不断提高,但它仍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英国通用语言,也是一种方言,且流传的范围非常有限。

公元449年,生于易北河口地区的盎格鲁人(Angles)、撒克逊人(Saxons)和位于下莱茵河地区的朱特人(Jutes)先后征服了凯尔特人,将西日耳曼语带到不列颠,西日耳曼语成为英格兰语言的基础,形成最早的以英格兰语词汇为主的英语本族语,英格兰的绝大多数居民是以英语作为第一语言的。虽然各个地区的语言有不同的方言,但由于90%的人居住在城市,他们所说的英语词汇在发音和构词方面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算是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英语本族语的词汇虽然在整个英语词汇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英语本族语基本词汇大约有5万,只有大约15%的词汇保留到现在,却是整个英语体系的核心词汇,如chill冷飕飕的、spring春天、black黑色的等。因此许多语言学家认为英伦三岛上的英格兰语、苏格兰语和威尔士语是英式英语的最初形式。

随后,不列颠群岛上经历了多次战事,而随着战事不断又有新的语言融入,扩大英语词汇库。进入不列颠岛上的语言种类繁多,对英语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当地原有的其他语言结合,构成了古英语。

二、英语词汇的欧洲特点

中古英语时期(公元十二世纪到十六世纪),英国人与欧洲人的交往进一步加深,从欧洲其他语言中吸收了很多词汇。英语与欧洲大陆的其他语言同属于印欧语系的西日耳曼语族,在语音、语法和词汇很多方面与印欧原始语是一脉相承的。英语词汇既有其印欧原始语中原有的词语和词根,又有通过其他语言借入的其他印欧语系语言的词语和词根。英语中印欧原始语词汇的成分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大部分印欧原始语词根一直延续运用至今。现代英语词汇的50%以上均为印欧原始词汇和词根,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是英语在欧洲大陆最主要的词汇来源。

拉丁语为印欧语系中的古典语言,是西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使用的地域十分辽阔。公元43年,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并将拉丁语作为不列颠官方语言。其后伴随着基督教的传入,越来越多的拉丁语词汇渗入英语。虽然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拉丁语分化为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等,但仍然是政府语言、宗教语言和学术语言。到文艺复兴时期,大量拉丁语和希腊语的书籍传入英国,英国人开始热衷于学习这两种语言,认为这两种语言代表了西方悠久辉煌的文化,懂得拉丁语和希腊语是有文化的体现。古典的拉丁语虽已不复存在,但英语词汇中仍保留有大量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词汇或词缀,如拉丁文中的constitution宪法、calendar历法;希腊语中的grammar语法、lamp灯等。它们对英语词汇的构成影响重大并一直保存下来,就连现代英语的新词创建也经常运用到它们。

法语为印欧语系拉丁语族中的罗曼语支,法语正式进入英语是从公元1042年英国国王爱德华执政时期开始的。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将法语带入英国皇室。当时英国的政界、司法、军队、教育等重要领域都由诺曼人掌控,各重要部门的英国统治者及上流社会都使用法语作为官方语言,法语成了英国人社会地位的标志,而英语反被认为是贫民和下层人士使用的语言。文艺复兴时期是法语词汇进入英语的鼎盛时期,法语在英国全国范围内被广泛地运用,英国的许多平民百姓开始接触、了解、运用法语。法语对英语的影响可以涉及英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英语中大约有26%的词汇来源于法语,如法语中的cache地窖、chute瀑布、fiancée未婚妻、vegetable蔬菜等。

中古英语时期的英语词汇较古英语时期已经成倍增加,除了融入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外,还融入欧洲大陆其他语言的一些词汇。如德语中的Sauerkraut泡菜;荷兰语中的kruller油煎饼;意大利语中的macaroni通心粉等,这些词汇有相当一部分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英语词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9篇

[论文摘要]英语的全球化引起了英语广泛的本土化,产生了中国英语这一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并且它在一定意义上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以及促进现代英语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随着英语在全球的扩张,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1inguafranea)的地位得以确立和巩固。英语不再是属于英美诸国的专利而是属于世界,这一国际通用语在不同领域和地区的广泛使用,使之有机会与其他语言和文化长期接触,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本土化(nativization)。而本土化又必然衍生出大量不同的英语变体(variety)。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对外交流的机会日益频多。英语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了“中国英语”(ChinaEnglish)这一变体。但是中国英语在中国常常被视为洪水猛兽,英语教学中,教师们也非常注重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介绍,再三叮咛表达要符合英语习惯,切忌说中国式英语。本文通过区别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不同,说明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并且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及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区别

在中国,首先提出“中国英语”fChinaEnglish)概念的是葛传槊先生。他在1980年谈到ChineseEnglish和ChinaEnglish的区别时指出“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就我国而论,不论旧中国或新中国,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如科举(impeiralexaminations)、四书fFourBooks)、八股文(eight—leggedessay)、五四运动(MayFourthMove—meirt)、赛先生(Mr.Science)、德先生(Mr.Democracy)、双百方针fTwohun—dredpolicies)、四个现代化(fourmodernization)等。”葛先生认为上述英语都不是英语本族人的惯用词语,应当称作ChinaEnlgish,而不是有“洋泾浜”意味的ChineseEnglish。汪榕培于1991年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中国本土上使用的、以标准英语为核心、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它是英语的一种变体。

中国式英语(ChineseEnglishorChinglish)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使用者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它是介于中国学习者不规范语言和规范目的语之间的“中间语言”(interlanguage)。中国式英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只重视语法、词汇、句型等英语结构性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英语本族语者的思维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培养。这样一来,他们在使用英语时,必然受到汉语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的影响,表达出来的英语自然就不符合英美人的思维和表达习惯。中式英语带有明显的个体特征,这主要是由学习者个体的语言能力欠缺所引起的。像中式英语中的词汇冗余、搭配不当、滥用副词等现象,除了母语的负迁移作用以外,与个人的语言能力欠缺不无密切的关系。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语言实践的不断丰富,中式英语的现象将逐渐减少直至消亡。"

二、中国英语的存在必然性

在英语全球化的扩张中,英语的本土化造就了今天世界英语多元化的格局。除了英国和美国外,几十个国家和几百个民族都在使用英语。这些英语被Kachru分为了三类:内圈英语(theInnerCircle),外圈英语(theOuterCircle)和扩展圈英语(theExpandingCircle)。内圈英语是移民的产物。作为传统英语基地的内圈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均把英语确立为母语并为圈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英语语言规范。殖民统治促使英语在外圈国家扩张。这些国家,包括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等,把英语作为第二或辅助语言来使用并加速被视为规范的内圈英语的本土化进程。像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扩展圈国家,把英语作立为外语学习和使用。外圈和扩展圈的人们会把本土文化融人到英语中去而造就大量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英语变体。一旦这些变体被当地民众广泛使用,人们会进一步将其标准化并加以推广。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母语对第二语青或外语的习得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上称之为语言的迁移作用或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的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起促进、推动作用的迁移是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第二语言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于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则出现负迁移现象。由于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两者分属两种不同的语系,二者之间的差异远远多于它们的相同之处,母语的负迁移现象就成为了必然。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也充分解释了中国英语出现的必然性。皮亚杰提出了“格局”或“图式”(schema)~J9概念。他认为,格局就是个体用来适应和组织环境的认知或思想结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eommo—dation)是格局的建构和发展的两种主要方式。皮亚杰认为同化(assimi-lation)就好像消化系统将营养物吸收一样,是个体把刺激纳入原有的格局之内,同化不能使格局改变或创新。当刺激进入大脑时,个体就根据已有的格局对它同化。但是同化并不能总会成功,因为个体所具有的格局是有限的,并不是包罗万象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要么建构一个新的格局,要么对原来的格局进行修正。这两种作用方式被皮亚杰称为顺应。因此,顺应就是新格局的建构或对旧格局的修正。通过顺应,原来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变化了,新一轮的同化和顺应又开始了。依照皮亚杰的观点。同化和顺应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两者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如果同化的成分多了,那么顺应的成分就相应的少了,这样一来学习者就没有能力发现事物的区别。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化的程度多了,也即意味着受汉语的影响大,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所学的英语就带有中国腔,“中国英语”就这样出现了。‘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词汇并不是完全对应的,汉语中许多词汇特别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如“太极”、“气功”、“孔子”、“武术”等。所以,无论是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还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英语都没有能力能够生动准确地表达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的事物。为了促进对外交流的发展,为了让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不得不采取音译、意译等手段使这些词语进入言语交际,从而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英语。再加上汉英两种语言在发音、语法方面的不同,中国英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英语的一种变体,但这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共有的一些特征,是有一定极限的,在交际方面并不会造成困难和障碍。中国英语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文化背景和特点,也能够充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用英语交流及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

三、中国英语的中国特色

交际中两种语言的交流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交流,中国英语本身就有其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它表达的是中国特有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在原标准英语中还未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述形式。中国英语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语音、语法和语篇、表达等方面。

在词汇或短语方面,中国英语主要通过音译,意译的手段从汉语中已经大量引入并且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引入表现中国特有的事物的词汇,这一方面是中国英语最为突出的特色。据统计,进人英语标准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汉语借词(Chineseborrowing)有上万个,这些汉语借词已经在英美国家被广泛使用,融人了英语词汇当中。通过音译引入的词汇如表示武术类的阴阳(YinYang),功夫(Kungfu)等等;表示茶叶的乌龙(oolong),铁观音(twankay)等等;表示食物的豆腐(tofu),荔枝(1itchi)等等。

通过意译引进的中国特有词语一般是通过翻译手段借用英语表达方式。如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词汇:儒家思想(Confucinaism),五经(FiveClassics),文化大革命(CulturalRevolution),中草药hineseherbalmedicine)等;反映中国时代变化的词汇:两个文明Twocivilization),一个中国政策fOneChinapolicy),铁饭碗Oronricebow1),流动人口(lfoatingpopulation),菜篮子工程(vegetablebasketproject),经济特[~(Specilaeconomiczone),一国两制(Onecountry,twosvstems)等等。这些词汇不但不会影响对外交际,还会使外国人深感耳目一新,对中国的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丰富了英语的表达方式。

中国人的语音、语调同英语本族语者的语音、语调总是存在差异。汉语有四个声调,而英语中没有声调的区别,只存在单词的重音和句子语调的区别。在重音、音渡、弱化、同化和连读方面,对于中国人是难点,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使用者的发音也很难达到本土的英语使用者的水平,更不用说普通的中国英语使用者。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为例,播音员或主持人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读冠词、介词和连词,缺少同化和连读等现象。这种语音上的差异一般不影响正常的对外交际。"

语法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句式的英美用法并用,如:Haveyoua…?和Doyouhavea…?其次,中国英语习惯把修饰语前置,例如把状语放在动词之前,定语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所以中国英语单句偏多,句法结构也比较简单。此外,中国人的时空顺序是从大到小,英语民族是从小到大,所以汉语和英语表达时间和地点的方式正好相反,这一点在中国英语上也体现出来。

语篇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中圄人埔英语写的文章中,其行文与与篇章结构往往带上汉语的特点,这主要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在写作中的体现。如果是由汉语的文章直接译成英语,其特点就更为明显。但这种差异也不会影响对外交流。

在语言的表达上,中国人习惯见面就询问对方的隐私如去向、年龄、收人、婚姻状况等等,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中国英语在打招呼时用的“whereareyougoing?”,“Haveyoueatenyourmeal?”就比谈论天气是多么的好更能显示中国传统的互相关切尊重的习俗。在受到赞美“YourEnglishisverygood”时,中国英语习惯表达“Oh,no,myEnglishisquitepoor”,而不是“Thankyou!”,这正是中国传统的谦虚的美德。而在中国的外国人也会人乡随俗地理解和习惯中国人的这些表达,这就表明这种与文化或风俗相关的表达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第10篇

关键词:学生;英语教学;健康人格;快乐成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使他们具有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能力,不仅会促进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教师要认真、冷静、诚恳地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天生我材必有用”,教师要从心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第三,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发自老师内心的真诚的爱。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带微笑,并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志向,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被老师关爱、被老师关注着,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英语教学内容

(1)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克服英语学习困难。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如在商店购物时和售货员之间的对话,向外国朋友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家乡等,让学生分角色对话,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学以致用,把语言学好、学活的教学目的。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如录音机、英语电影、英语报、英语动漫等,以最直观、最形象的形式,既能使枯燥无味的语言变得生动易学,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厚。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借鉴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新目标英语》Go for It九年级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中,要让学生知道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会遇到困难的,关键是要找到合理的方法去克服困难。也可以找一些英文格言,如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学无坦途)Never say die.(永不放弃)Learning any language takes a lot of effort. but don't give up.(学习任何语言都是需要花费很多努力,但不要放弃)这样,学生就会重建学习信心,自觉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克服困难。教师也要时刻关注学生变化,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要给予合理的评价。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要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就必须要先学习其国家的文化,了解外国的文化、习俗,了解外国人的生活及行为、方式、方法,这对于学生的英语的学习和交流有着很大的作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学习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国家与我们国家在口语交际文化方面礼仪方面、生活习性、社会交往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比如英国人见面喜欢谈论天气等,当学生意识到这些差异后,就会加深英语的理解,同时也在全方位学习和应用英语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健康的人格。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习惯的养成,比如预习的习惯、晨读的习惯、读英语报刊的习惯以及和别人用英语对话的习惯。同时,还有积极参与课堂上英语学习的好习惯,比如积极发言、朗读表演、对话演习、情境对话等。这些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所在。

三、开展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包括英语朗诵、唱英文歌、讲英语故事、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英语、课外读书活动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接受最美、最善良、最高雅的文化熏陶,会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感受语言的魅力,体验语言的内在美,这将十分有利于造就他们一生高尚幽雅的人格。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当今社会,各种不良思想时刻在影响着学生。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结合我们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才为己任,不仅关注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健康的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拥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真挚的、有爱国情感的人,这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潘玲霞.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J].学

园,2011(3).

第11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理论基础

学习风格是由美国学者哈伯特・塞伦于1954年首次提出的。四十年来,学习风格已成为教学论、学习理论和教学心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学习风格,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西方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释着学习风格的内涵。比如,Keefe从认知因素、感觉因素和生理因素出发,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经常的、稳定的行为”。Reid将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所采用的吸收、处理和储存新的信息,掌握新技能的方式,这种方式是自然的和习惯性的,不会因为教法或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我国比较公认的是谭顶良先生对学习风格所下的定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本课题以90后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90后英语学习风格的群体特征。具体问题有:(1)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风格是什么?(2)男女生英语学习风格存在哪些差异?(3)英语学习风格是否与专业存在相关性?

2.研究对象。安阳工学院,安阳师范学院2010级共800名学生,均为1992年左右出生,专业变量为文科、理科。

3.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所罗门学习风格量表。所罗门(Barbara A. Soloman)从信息加工、感知、输入、理解四个方面将学习风格分为4个组对8种类型,它们是:活跃型与沉思型、感悟型与直觉型、视觉型与言语型、序列型与综合型并设计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学习风格量表,可以较好地进行学习风格的测试。

三、结果与分析

1.90后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群体特征

表1 90后大学生学习风格总表

参加学习风格调查的学生共800名,均为1992年左右出生,随机抽取于安阳师院、安阳工学院的经管和土木专业,记为A1(安工文科)、A2(师院文科)、A3(安工理科)、A4(师院理科)。

依据所罗门计算规则,得出A1-A4四组类型的各自分数,其平均数即为表1中的总计,此结果能反映800名被试的学习风格的群体特征,即强烈的活跃型,微弱的感知型,极强的视觉型,较弱的综合型。具体分析如下:

2.活跃型/沉思型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无论学校或专业,学生均属于沉思型,说明90后大学生遇事更倾向于独立思考,且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但对于大学英语学习,此类型越强烈则越令人担忧。活跃型的最大优点为善于合作,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即学会沟通,需要与人合作,而强烈的沉思型则说明90后学生已习惯中学阶段的英语识记学习模式,即自己背单词,背课文,做习题,而忽略口语表达。进入大学,则应转变对英语的学习态度,认为英语是用来沟通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非仅仅是种知识,应通过合作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教师也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从指数上看,A2相对最低,A2为师范类文科;同时理科平均数大于文科平均数,说明理科生更倾向于思考,符合理科生理性,擅长逻辑推理;文科生感性,偏好记忆演绎的特点。

3.感悟型/直觉型分析。从表1的感悟型和直觉型的指数可以算出,文科平均数为17a,理科平均数为7b,文科生普遍为感悟型学习,理科生为直觉型学习,符合文理科的学习特点。感悟型的对细节很有耐心,很擅长记忆事实和做一些现成的工作。直觉型的更擅长于掌握新概念,比感悟型的更能理解抽象的数学公式。教师教学中首先要顺应文理科学生的学习风格,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要通过教学活动弥补学生的劣势,使其兼具感悟,直觉的优势。

4.视觉型/言语型分析。表1数据明显表明90后大学生普遍属于强烈的视觉型学习。视觉型学习者很擅长记住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如图片、图表、流程图、图像、影片和演示中的内容,言语型学习者更擅长从文字的和口头的解释中获取信息。当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呈现信息时,每个人都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大学里很少呈现视觉信息,学生都是通过听讲和阅读写在黑板上及课本里的材料来学习。不幸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是视觉型学习者,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信息量不如通过呈现言语的方法获得的信息量大。这就要求教师上课呈现时要符合学生的信息捕捉习惯,但同时要通过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言语型学习能力。

3.5序列型/综合型分析。表1数据可得出,文科生平均数为18b,属于较弱综合型,理科生平均数为4b,属于微弱综合型,理科生更接近于序列型,即偏好合乎逻辑的问题。序列型学习者习惯按线性步骤理解问题,每一步都合乎逻辑地紧跟前一步。综合型学习者习惯大步学习,吸收没有任何联系的随意的材料,然后突然获得它。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的逻辑性相对较弱,很大程度上需要记忆与操练,对于习惯寻求逻辑的理科生,英语记忆显得有些枯燥,低效。因此教师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帮助其理解英语,提高理科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效率。

四、90后学习风格调查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以人为本,面向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需求的满足是学生学习的无穷源泉和动力,学生始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目标的实践者,因此应以人为本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以便使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运用需求分析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是19-22岁的青年人,属于成年人的范畴,因而对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应在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文化意识和智慧能力的提高。刘润清指出外语教学到了高级阶段应该是10%-20%的语言信息,80%的百科信息,这样既可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又可使他们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文化内涵。(3)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符合全人(whole person)教育原则,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挖掘他们语言学习的潜能使他们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通过人际交往促进认知和情感的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JoyMReid.英语课堂上的学习风格[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谭顶良.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J].教育研究,1995,(1).

第12篇

关键词: 英语 语言发展史 外来入侵 基督教登陆 文艺复兴

英语隶属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印欧(Indo-European)语系中的低西日耳曼语分支。在追溯英语的发展历史时我们通常将它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从公元450年至1150年;中古英语,从公元1150年至1500年;现代英语,从1500至今。而不管是上述哪个时期的英语,尤其是古英语和中古英语,就其语言的任何一个层面来说都与当今时代(21世纪)的英语有着不可思议的区别。做过相关研究的人们都知道古英语,按结构分类是综合语,其语法特点倒是与现代德语很相近,按形态分类是屈折语;而现代英语却是分析语,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本身以外的成分(如虚词、次序等)来表示,而从屈折变化上来讲,现代英语的屈折形式基本上已消失殆尽。另外,据统计,古英语最初约有三万个单词,到后期发展到五万多个,而其中保留在现代英语中的只有15%,这也就是为何在伦敦或是美国的大学里学习古英语就如同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吃力。本文主要就历史上四次重大的异族入侵和相关的两大事件来谈谈英语发展演变的社会背景及其历史渊源,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语言现象,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英语以及这门语言和其他语言之间的联系。

一、四次外族武力入侵

(一)英语(现代英语)的来源之一:罗马人的征服――拉丁语的传播。

英国历史上真正的“罗马人的征服”并不是始于凯撒大帝(Julius Caesar)。当时居住在这片不列颠土地上的是凯尔特人,凯撒大帝的两次“不列颠之行”是在征服高卢之后,其意在警告凯尔特人不要支持那些居住在高卢的正受罗马人奴役的凯尔特同族人,所以这两次入侵并没有对英语产生大的影响。而真正的罗马人征服是在公元后43年开始的,当时的罗马皇帝克罗迪斯(Claudius)用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征服了不列颠岛的中部和东南部,随后的三百多年整个英格兰被罗马人牢牢控制了。罗马文化与风俗习惯渗入不列颠,社会生活开始“罗马化”,这必然导致拉丁语在不列颠的传播。在罗马人看来,凯尔特语是“低俗的”,难登“大雅之堂”。故在当时的不列颠,拉丁语成为官方、法律、商业用语,是上层凯尔特人士的第二语言,而这也就是凯尔特语词汇很少能幸存下来的历史原因。相反,拉丁语对英语的影响之大同属必然。

(二)英语的来源之二:盎格鲁―撒克逊语(古英语)。

(1)日耳曼人的征服――盎格鲁―撒克逊语的形成

如上所述,罗马人的古拉丁语对凯尔特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真正的古英语的形成是在罗马人被迫撤出不列颠以后,大约公元449年,居住在西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族侵犯不列颠,他们是安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凯尔特人的顽强抵抗使得这次征服过程拖延了一个半世纪之久,到了公元6世纪末,大不列颠岛上原先的居民凯尔特人几乎完全灭绝,这就是历史上发生的“日耳曼人征服”,又称“条顿人征服”。而正是这些被凯尔特人视为蛮族的日尔曼人(Low German),也就是后来统称的盎格鲁―撒克逊族人开创了英国历史。当时的盎格鲁人自称其语言为Englisc,正是English一词的由来。公元一千年前后,整个国家被称为Englaland,后演变为England。这就是当今英格兰、英吉利和英语的源头和根。征服不列颠后,朱特人主要盘踞在英格兰东南部的肯特(Kent)和南汉普郡(Southern Hampshire),形成了古英语的肯特方言。盎格鲁人占领了不列颠的中部和北部,形成了古英语的中部方言和北部方言。撒克逊人占领了不列颠岛的西南部和泰晤士河以南地区,于是形成了古英语的西撒克逊方言,也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方言。这三个日耳曼部族虽然有各自的方言,但这些方言都属于低地西日耳曼语,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融合成他们共同的语言:盎格鲁-撒克逊语,也就是古英语。

(2)维京人的征服――北欧文化的渗透,古英语的简化

大约从公元9世纪开始,英国遭到来自北欧的维京人(Vikings)又称斯堪的纳维亚人(Scandinavians)的大规模入侵,其中尤以丹麦人的入侵为甚。这次入侵对古英语的影响很大。虽然当时的艾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与丹麦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但是维京人的入侵给大部分英国地区带来了北欧文化的影响。后来在英国出现的十二进位制计数法就是斯堪的纳维亚人传授的,故:1英尺=12英寸;1先令=12便士;法庭的陪审团也是由12人组成的。更重要的是,英语简化了,它复杂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古英语属于西日耳曼语支,有着繁杂的屈折变化。名词不是借助介词而是依赖词尾变化来表达有关意思。斯堪的纳维亚语也属于日耳曼语的一种,它与英语的词干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屈折变化各不相同。所以英国人如果想同北欧人交流,只有放弃词尾变化了。应该说,维京人入侵给英语带来的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英语的简化,而简化是语言发展的趋势(邝江红,2007)。

(三)英语的来源之三:诺曼底人的征服――法语的大量引入。

可以说,诺曼底人的征服标志了中古英语时期的到来。1066年,英国国王爱德华去世,当时还是公爵的威廉从诺曼底成功登陆入侵英格兰,随后在哈斯丁斯战役(the Battle of Hastings)中击败了哈罗德(Harold)。不久威廉进入伦敦加冕为王,自称威廉一世。此后一直到14世纪英语地位重新被确立起来的三百年间,英国的法律结构、社会结构、英国文化、尤其是英语语言本身受到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首先,大量法语词汇的引入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其次,中古英语语言内部的屈折变化已基本消失:名词的复数变化只剩-(e)s,-en两种;形容词基本失去性、数、格和人称的屈折变化;动词变化形式大大简化,不规则动词大为减少;介词代替了词的曲折变化,作用更为重要。总体来说,英语越来越从一种综合型语言变成一种具有明显分析型特点的语言。

纵观这四大英语历史上的异族武力入侵,有着血腥屠杀,但更能带来民族的融合和不同语言的掺和与融化。战争是残酷的,但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正是这些给被征服民族带来剧烈刺痛的异族入侵创造了文化和语言的奇迹。

二、两大相关事件――基督教的登陆和“文艺复兴”

公元597年罗马传教士圣・奥哥斯丁及其门徒登上英伦三岛,基督教和拉丁文化便由此开始向英语渗透。随着宗教思想及信仰的普及和深入,英语的宗教色彩也日益浓厚。首先,因为基督教的语言主要是建筑在希腊语和拉丁语之上的,所以大量的拉丁语词汇被古英语词汇吸收,如:priest(牧师),organ(风琴),candle(蜡烛),pope(主教),creed(教义)等。其次,宗教的传播带来的还有来自遥远的东方国度印度、中国和日本的词汇和文化。这些词汇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宗教的,如:abbot(男修道院长),alms(善举),altar(圣坛),angel(天使),anthem(圣歌)等;也有日常生活的:cap(便帽),sock(短袜),silk(丝绸),purple(紫色),chest(箱子),mat(席子)等。

到了十六七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席卷欧洲大陆,此时期的英国正值现代英语初期。“文艺复兴”运动使得早期现代英语比中古英语更具有可塑性。英语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对古罗马希腊文化掀起的新浪潮,使英语吸收并借用了大量拉丁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法语等语言的词汇,进一步弥补了英语词汇的不足,使得英语更加丰富多彩,促使其更加趋向规范化。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历史都紧密连着一个民族的兴衰,与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交织相融。追溯英语的历史,不难发现正是这些异族的征服、文化的入侵以及其自身的不断改进和演变才创造了这个美丽而又灿烂的英语神话史。

参考文献:

[1]谭琴.外族入侵对英语习语的影响[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2).

[2]邝江红.英语史上的三次文化入侵及其启示[J].考试周刊,2007,(22).

[3]蔡军.诺曼征服对中古英语词汇发展演变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