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03:10: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调查评析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职院校;广告策划;实训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的摇篮,其定位是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识的讲授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因此实训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下,广告学的实训改革也成为一种必然。广告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系统地介绍广告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总结广告实践的经验和技巧,帮助学生树立广告意识,了解和掌握广告、营销活动的原则规律和表现技巧。广告策划实训就是将上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体的实训方案如下:
一、广告策划实训的目的
为了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广告策划动手和实践能力,使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的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整体广告策划水平而开设《广告策划》实训课程,以作为《广告学》课堂理论教育的辅助及补充。
本实训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力图通过实训对企业广告活动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使学生自觉的把所学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用于具体操作中,增强其动手能力。同时还会让他们体会到,广告学不只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它更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工作,通过该实训最终有助于其对《广告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实训基本要求
结合某企业实际情况,为某一企业进行广告策划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本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现代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广告策划实训过程中各阶段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经典广告的欣赏和经典广告策划案例的赏析,学习和巩固现代广告策划的有关理论知识,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某企业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进行专业的广告策划,包括广告调查与分析、制定广告目标、确定广告任务、广告媒体策划、编制广告预算、编制广告计划书、广告创意表现,并根据需要完成广告创意作品(主要是报纸广告、杂志广告、电视广告、广播广告)的设计制作,最后编制一份比较详实全面的广告策划书。
三、考核方式
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占总成绩的30%)和撰写实训报告的质量(个人报告占总成绩的30%,小组报告占总成绩的40%),综合评定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四、实训的主要内容
模块一:经典广告欣赏、经典广告策划案例赏析
本次实训通过对经典广告和经典广告策划案例的欣赏和评析,使学生学习和巩固现代广告学和广告策划的有关理论知识,并为后续的广告策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1、经典广告欣赏
2、就欣赏的经典广告进行讨论、评析
3、经典广告策划案例欣赏
4、就欣赏的经典广告策划案例进行讨论、评析
模块二: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广告调查与分析
本次实训通过对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广告调查与分析,使学生巩固市场调查的有关理论知识,并为广告创意提供充足的资料。
1、设计广告调查计划
2、根据广告调查计划进行二手资料收集
3、(如果有必要的话)根据广告调查计划进行一手资料收集
4、通过访谈法对消费者进行深度的调查
5、在产品销售的终端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统计
6、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7、得出广告调查分析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模块三 :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整体广告策划
本次实训在广告调查与分析基础上进行整体广告策划,使学生学习和巩固广告策划中制定广告目标、确定广告任务、广告媒体策划、编制广告预算、编制广告计划书等有关理论知识,并为企业提出整体广告策划方案。
1、制定广告目标
2、确定广告任务
3、广告媒体策划
4、编制广告预算
5、编制广告计划书
模块四 :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广告创意表现及广告制作
本实训在实训三对某企业新产品上市、产品促销或企业形象整体广告策划基础上进行广告创意表现及广告制作,使学生学习和巩固广告创意及广告制作的有关理论知识,同时为企业设计有效的广告。
1、确定广告主题
2、确定广告定位
3、根据广告主题及定位进行广告创意
4、根据广告创意创作广告文案
5、根据广告创意进行广告制作
模块五 :撰写完整的广告策划书
使学生学习和巩固广告策划书的写作内容及方法,同时形成的广告策划书可为企业的广告实践提供借鉴或指导。
五、成果具体要求
1、小组报告包括一份完整的广告策划书(3000字以上、30分)和以“看《赢在中国》,感受广告策划”为主题的总结(1000字左右、10分);2、个人报告包括上述模块二、模块三和模块四的内容(1500字以上、30分);
3、“经典广告策划案例”小组讨论发言(在实训平时成绩中加分)
以上是本次广告策划实训的主要内容,因为教学环境与现实中广告公司的运作模式存在差异性,因此广告学的实训改革任重而道远,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摸索出更合理的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摘要: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及档案信息价值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档案部门工作量也在增加。在档案部门现有编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
>> 我国旅游志愿者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研究 我国档案志愿者服务实践与研究评析 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我国旅游志愿者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思考 对我国博物馆志愿者管理体制现状的研究及发展意见 我国志愿者激励机制探析 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 我国培育志愿者精神存在的障碍及对策研究 我国志愿者组织行政化问题研究 我国志愿者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青年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研究 关于我国大型赛事活动志愿者招聘与培训问题的研究报告 我国大型活动志愿者权益保护路径探析 浅谈我国博物馆小志愿者 我国首支海上救助志愿者队伍在瓯诞生 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考 英国海上搜救志愿者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袁领娣.关于档案部门引入志愿服务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5(4):23-25.
[5]根据英国国家档案馆在线资料整理[EB/OL].[2016-11-23].
http://nationalarchives.gov.uk.
[6]李明华.中国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N].中国档案报,2016-09-15(3).
[7]Caroline Williams.Manage Volunteering in Ar? chives:Report[R].2014(1):34.
[8]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育发展情况调查报告[R].2014:8-9.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骨干教师 培训需求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04-02
一 研究的目的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增强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探索骨干教师培训的科学模式,切实提高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质量,使参训的骨干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地区教学上的领军人物,真正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特做此调查研究。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普洱市10个县区教育局推荐参加培训的市级骨干教师。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共培训820人,其中,2011年小学教师、初中文科教师各100人;2012年小学教师、初中理科教师各100人;2013年小学教师100人,初中教师120人(语、数、英各40人);2014年小学教师110人,初中教师90人(理、化、生各30人)。
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办法,我们自编问卷――普洱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教师对知识培训的需求、专业能力的需求、培训师资的需求和培训教学形式的需求。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6份,回收率93.6%。问卷回收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对本次调查结果,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
被调查对象206人,均为一线中小学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其详细情况见表1)
此外,为全面了解教师培训的需求情况提供必要的补充和支持,我们还采取访谈、询问、召开座谈会等方法,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综合获取的信息,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如下:
第一,知识培训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知识培训的需求,我们主要从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十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依次排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知识培训需求的前三位,说明中小学骨干教师渴望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能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同时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寻找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实效性,因为教学方法的突破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至于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则排在中间位次,与一部分骨干教师基本掌握了这三方面的知识,而另一部分骨干教师还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三方面的知识有关。另外,师德修养、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人文修养和艺术鉴赏,依次排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知识培训需求的后四位,与这些骨干教师目前所具有的这些知识水平,已能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有关。
第二,专业能力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需求,主要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排在前两位的依次是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这说明骨干教师想通过培训学习,使这两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至于教学设计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依次排在中间的位置,这说明大多数骨干教师已基本具备这四方面的能力。而班级管理能力排在最后的位次,这足以说明,这些骨干教师目前已基本能够承担班级管理任务。
第三,培训师资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师资培训的需求,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中小学骨干教师师资培训需求情况
选项
总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排序
教学研究人员
201
784
3.90
1
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
202
749
3.71
2
优秀中小学教师
201
704
3.50
3
教材编写者
198
465
2.35
4
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197
455
2.31
5
可以看出,最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教学研究人员,比较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受欢迎的程度比较一般,而教材编写者和教育行政领导则不太受欢迎。教学研究人员之所以最受欢迎,这与中小学骨干教师对教育科研知识与教育科研能力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比较受欢迎,可能既与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对进行骨干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有关,也与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的科研素养较高有关;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培训师资,只得到骨干教师们的一般性肯定,这与大部分骨干教师认为,优秀中小学教师在一线工作所获得的经验,他们在同样的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已经具备有关;教材编写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排在师资需求的后两位,说明骨干教师们已能够把握教材,而且不希望骨干教师培训,再聆听太多的教育行政领导的政策性说教。
第四,培训教学形式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需求,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表5。
表5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形式需求情况
选项
总人数
总分
平均分
排序
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型
202
966
4.78
1
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型
198
944
4.77
2
专家讲座和报告型
201
907
4.51
3
观摩名师课题教学型
198
883
4.46
4
同行经验交流分享和教学展示型
197
871
4.42
5
实地参观考察型
200
870
4.35
6
自主学习型
198
853
4.31
7
可看出,以上7种培训方法都得到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高度认可。相对而言,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型、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型得到认可的程度较高,专家讲座和报告型、观摩名师课题教学型、同行经验交流分享和教学展示型得到认可的程度一般,自主学习型得到认可的程度则相对较低。
四 结论及启示
通过本次对普洱市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我们得出的如下结论:(1)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水平。(2)希望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3)在培训师资方面,骨干教师们需要教学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4)在培训的教学形式方面,骨干教师们希望采取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因此,培训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以上几方面问题,并把与此相关的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同时,还应考虑到由于各县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参培骨干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培训遵循分类分层、因材施培的原则。
启示:可采用集中学习―在岗研修―集中交流分享的三个阶段培训模式(简称“三阶段模式”)进行培训,这是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模式,是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有效培训模式之一。
1.集中学习
利用二至三周的时间,加强学员所急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接着再用一周的时间,组织教师们到就近的中小学名校跟岗学习。
为加强骨干教师所急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组织培训机构在聘请授课教师时,要注重聘请教学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重点对骨干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培训。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小组研讨交流。
跟岗学习阶段,主要聘请一些中小学名校中的名师做骨干教师的“带教导师”,安排一周的时间让骨干教师去跟岗学习,在名校中聆听讲座、参与交流讨论、观摩示范课、研制教学方案,并执教于课堂教学。其中,重点让骨干教师观摩“带教导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研工作,深刻感受和领悟“带教导师”的教学和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
2.在岗研修
在岗研修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阶段,是检验集中学习阶段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的阶段。在此阶段用大约10个月(两个学期)的时间,提高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研修方式:(1)建立培训导师负责制,加强跟踪指导。分配每位培训导师包干指导5~8名学员。采用远程网络指导和临场指导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指导,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在岗研修中所遇到的问题。(2)组建小组QQ群,设公共邮箱,成立课题专项研究小组。通过小组QQ流经验,分享案例,解决实践中的疑惑;以公共邮箱的方式向学员课堂教学案例;成立课题专项研究小组,以课题申报的方式、论文征集的方式积极整合资源,让学员共享。(3)建立骨干教师培训网站。网站的主要作用,一是让学员提交在岗研修作业和交流学习心得。二是在网站上开设分主题的各种论坛,采用学员发帖、跟帖及导师在线答疑等方式,深化研修成果。三是创立开放平台,由学员和导师共同建构“骨干教师培训小百科”。(4)参加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学员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把集中学习阶段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中,不断解决在课堂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5)深化反思教研活动。反思教研活动的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等。
3.集中交流分享
课题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浙江省嵊州市逸夫小学历经近10年的探索,建构出“一个主张”“一个流程”“一套机制”的教师课题研究常态化模式,引导教师挖掘、研究教学中的“真问题”,并将研究所得转化为“真成果”,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知识与经验的共享互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逸夫小学的教师课题研究常态化模式建构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在积极倡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教师对课题研究既怕又烦。有的认为课题研究“高大上”,遥不可及;有的认为平时工作已经很忙了,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研究;有的尝试着做了,但没做出什么结果,研究报告也只是东拼西凑;有的虽然做出了一些成果,但成果主要用来评奖,并未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应用。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是校本研修的一种方式,为了解决“教而不研”“研而不教”“教研两张皮”的问题,实现教师课题研究常态化,我校教师历经近10年的探索,建构出“一个主张”“一个流程”“一套机制”的教师课题研究常态化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二、教师课题研究常态化模式建构
(一)一个主张
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应以自身为研究主体,以自己教育教学真实情境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有效地解决问题为研究目的。教师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立足校本、基于学生、指向课堂,寻找“学得更好”“教得更好”的具体可能性;研究的过程应该是集约式的,即科研、教研、教学相结合;研究的成果应该是显性的,可操作、可推广,通过研究形成学校内部知识,并转化为“生产力”。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实践中提出了教师课题研究的“一个主张”:教师的研究就是“寻招”的实践。“寻招”就是寻找“招数”,也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实践”就是研磨“招数”,验证“招数”的有效性,明确“招数”的使用说明。研究始于问题,指向问题解决的方案。
(二)一个流程
流程既是对每一个环节具体任务的明确,又是对事物进行过程中次序或顺序的布置和安排。教师课题研究首先要发现可研究的共性问题,进行“招数”的寻找和讨论,使问题课题化;接着,进行“招数”的研磨实践,结合课堂观察,收集相关证据,使“招数”更趋科学化;最后,进行课题成果展示和“招数”的交接,使校内知识得以共享,也就是将“招数”校本化(见图1)。
(三)一套机制
1.“文件夹”机制:记录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常常苦恼于研究问题“提不出”或“没共识”。为了解决研究课题的来源问题,我们建立了“文件夹机制”。每个备课组(教研组)指定一名教育教学问题记录员,把集体备课和日常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我们的教育教学问题记录表》上(见表1),并将记录表上传至校内网的备课组“文件夹”中。新学年开学初,教科室将“文件夹”移交给新接任年级组,新接任年级组根据“文件夹”中记录的问题,进行选题讨论,生成有意义的、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课题。
表1 我们的教育教学问题
问题发现者 时间
问题的简单描述(背景、主要情景、问题)
问题即时解决描述
问题解决的思考与构想
带的为必填项目。
教科室“文件夹”中的问题很多,研究哪个问题,需要备课组成员达成共识。如何达成共识呢?以数学组“估算教学”这个课题为例,研究问题的确立经过了三次研讨。第一次是问题筛选聚焦会,备课组首先查看上一学年“数学教研组教学问题汇总”文件夹,整理出23个问题,经讨论,将“计算中的估算”作为研究方向;第二次是调查准备会,备课组通过问卷调研,深入了解学生和教师在估算学习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次是汇总分析会,汇总调研情况,确定具体研究课题。通过三次研讨,备课组最后确定以“计算中的估算素材撷取及教学策略研究”作为学年研究课题。
2.“寻招”机制:多方学习,探究问题解决策略
确定了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后,接下来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招数”。这一环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头“寻招”,二是集体“议招”。分头“寻招”旨在让每位教师贡献自己的智慧,明确每名成员在研究中的职责。分头“寻招”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完成:一是查文献,寻找别人的“招”;二是谈经验,梳理自己的“招”;三是议设想,提出原创的“招”。课题组的每位成员将自己的“三招”填入《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表》(见表2),备课组长收齐《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表》后,召集组员展开“议招”,议出大家觉得值得进一步研磨的“招数”。
表2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表
课题名称
收集与评析人
招
数
一 简单描述其做法及效果 招
数
二 简单描述其做法及效果 招
数
三 简单描述其做法及效果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
个人评析 个人评析 个人评析
3.“磨招”机制:一种指向行动改进的实践研究路径
“招数”研磨,是对经组内集体商议确定的“招数”进行课堂实践和反思,以期完善“招数”,发现“招数”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使“招数”科学化,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研磨的过程中,强调研究证据的收集,以证明“招数”的效度。“招数”研磨的流程为“二次上课三次研讨”,具体如图2所示。
(1)一次研讨:明“招数”。主要任务是明确研磨“招数”、设计预案并进行课堂观察分工。具体流程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集中备课,设计预案,重点设计在这个特定的教学内容中如何使用“招数”;确定执教者,课堂观察分工。
(2)二次研讨:求改进。主要任务是对“招数”执行情况的反思及二次跟进研讨。具体流程是执教者反思“招数”执行情况;课堂观察者结合观察评析;畅谈“招数”优缺点和改进措施;组长小结,明确二次跟进的操作思路。
(3)三次研讨:理成果。在二次课堂跟进后,收集相关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小结“招数”研磨的成果。
在集体研磨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求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进行“招数”的再实践,收集证据,积累经验。每位教师实践“招数”后,填写实践记录表(见表3),以供组内总结和他人借鉴。
表3 “招数”实践记录表
课题名称
研究者姓名 实践班级、学科 实践时间
“招数”概述
实践过程描述
实践过程反思
“招数”的自我评价(包括“招数”的有效性、适用性以及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4.“传招”机制:实践跟进的交接班机制
“传招”机制意在研究成果的传承,使研究有“遗产”,使学校内部知识转化为教师共享的资源,乃至新研究的起点。学校每学期末组织全校性的各课题组“招数”研究报告会,各课题组介绍本组课题的研究历程以及“招数”操作方案等,让全校教师了解各组的研究成果,传递研究方法,营造研究文化(见图3)。
努力使成果呈现与的方式更加简明、更易为教师接受,是我们在探索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一个方面。目前,我们较多采用的方式包括课堂展示、“招数”研究报告、教学手册、主题报告、小组教学研究专场(课堂展示+主题报告)。其中“招数”研究报告和教学手册是最主要的方式。“招数”研究报告(见表4)简化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的文本形式,遵循“从问题到建议”的逻辑线索,突出知识共享导向。
表4 “招数”研究报告格式
一、研究问题
这部分要开宗明义地交代这个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是重要的。
二、“招数”的提出
这部分需要清晰地交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题组最后提出了哪些具体的策略或“招数”,并适当交代是怎么想到这些策略和“招数”的。
三、效果和证据
这部分主要任务就是交代如上所提到的策略或“招数”的实践效果,以及相应的证据。
四、讨论分析
对本研究及其研究结论进行相应的讨论分析和反思,主要说明“招数”的优缺点,使用注意事项,未解决的问题,继续研究的方向及初步构想,以及推广使用的可行性分析。
三、结语
从问题发现到“招数”交接,一个流程、一套机制,课题组与备课组合并,为解决长期存在的“教研两张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提升校本研修的品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为构建学校内部知识共享提供了一套新机制。教师集体研修,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校的组织知识,促进了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也让每一位教师体验到了专业成长的幸福感。在做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组长的领导能力问题
在课题研究前期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备课组之间的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做得好的备课组,全体组员都能够深度参与,表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甚至一些原来对课题研究颇有微词、对校本研修并不关注的教师也热情高涨。但也有个别备课组的部分教师未能深度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题组长领导能力的差异。因此,遴选合适的课题组长并加强对课题组长领导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2.选题能力提升的问题
教师能否将优质的问题放到“文件夹”中,备课组能否找到适切的问题进行研究,直接关乎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有价值的课题,大家的研究劲头足、心气齐;不理想的课题,往往让大家越做越迷茫,越做越找不到方向。挖掘适切的课题,既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要提升教师对教学现象的识读能力,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并建立机制加以推动。
3.年轻教师的培养问题
【内容提要】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其产品功能与内容越来越相似,微信公众平台在新闻传播方面也开始趋于同质化。本文将通过
>> 微信公众平台的经济现象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对新闻传播产生的正负效应 微信公众平台 关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分析及其网络舆论场影响思考 微信公众平台对传播模式的影响 微信公众平台对校园舆论传播的推动 提升时政新闻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活力 浅析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送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助力班级管理信息化 高校校内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分析 从传播学角度看高校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 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剖析 电视新闻同质化现象评析 微信公众平台:校园文化传播的新媒介 浅谈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特点及对网络舆论场的影响 历史类微信公众平台与公共史学传播调查报告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效果实证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企业品牌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新闻传播中微信公众号的应用价值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林茂申.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机制与治理探究――基于微信与微博的比较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11月,总第30卷第11期.
[2]易奇志、承天蒙.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特性分析[J].传播与版权,2015年第6期,总第25期.
[3]蔡卫.平传媒同质化现象动因探析[J].当代传播,2008年第3期.
[4]高宪春.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双螺旋”.传媒学术网 http:///ar
ticle.php?id=6761.
(作者简介:郭菲、王粟,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新闻专业讲师)
布置作业:设计自己的家用智能型电脑
(四)观测记录
通过收集学生填写的“DIY电脑计划表”和网站上保存的模拟组装方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检测。课后以简单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五)教学效果的反思
通过对网站上保存的模拟组装方案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上课的学生60人,提交的方案60个,所有的方案都能通过评估,组装方案从理论上来说都是正确的。其中,有16人能综合考虑到性价比、实用性和扩展性,设计组装的方案比较合理。有35人能根据自己事先计划的用途设计组装方案,实现预设的功能。有11人所设计的方案不能完全实现自己计划的功能,但组装方案仍是可行的。由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全体学生的亲身参与,积极思考,主动实践,能有效地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课后简单问卷的调查情况如下,所有学生都表示喜欢这种形式的教学,有50%的学生认为自己很好地掌握了教学的内容,38%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掌握了教学内容,12%的学生认为自己还有教学内容没有完全掌握。有38%的学生认为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有把握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有48%的学生认为在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的指点下,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有14%的学生认为自己还不能完成真实的组装任务。从问卷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较强,都认为自己能从这种模式的教学中有较多的收获。这种形式的教学,比较受学生的欢迎,认可度高。
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完成任务,虚拟了一个真实的环境,但这个环境下,没有充分考虑到师生、生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互动,不能充分体现专题学习网站的功能。为了寻求有效解决上以上问题的途径,为了将成功的研究模式作进一步的实践研究,我们开展了第二轮行动研究。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
(一)设计方案
研究目标:进一步探索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模式
教学内容:高二物理课,课题为“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18]。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验研究、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及思想方法
2.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
3.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4.训练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技能,提高信息养。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得出力学问题、热学问题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相关思维活动
[教学平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设计思想]:
1.课题说明:这是一堂高三年级的物理复习课,在以前新知识的教学以及旧知识的复习中,往往由教师进行对比分析给出结果,教学限于知识的被动传授。“气体性质”一章是高中物理热学的核心内容,具有典型性,教师期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这一章的知识复习后,自主地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对“知识背后的知识”进行总结复习。以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以网络教室作为交流沟通的技术环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学科思想方法:现象描述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既解决旧问题又解决新问题。
2.学科能力培养分析:本节课通过对力学、热学两类问题的比较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理解两类问题,从而不仅能更好地解决力学问题、热学问题,更有利于解决力、热综合问题,为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打基础。
3.体验“研究思路”,增强“方法”意识
(1)通过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现象描述的概念概念间的关系(规律)既解决旧问题又解决新问题。
(2)通过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
A、通过对一般思路中“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并结合问题的分析,突出理想化的思想方法(对象的理想化、过程的理想化)、科学推理的思想方法和分析综合的思想方法等。
B、通过对规律建立过程的认识,突出实验研究的思想方法。
C、通过对典型问题的认识,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通过感悟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增强学生挖掘“知识背后的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品质的目的。
(3)策略的运用
A、运用“问题”调动“自主活动”,由“自主活动”促“自主发展”的策略。
B、运用“反思过程”激发元认知活动策略。
C、以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通过反思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活动,将所有活动情况通过专题学习网站进行展示,然后全班讨论,共同感悟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体会学科思想方法。通过策略的运用,学生亲自参与产生新因素,由亲身体验产生愉悦心情,进一步知道反思对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训练学生应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学习的技能,进一步了解到信息技术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资源
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提供教学需要的相关资源,提供成果展示空间,提供教师在线辅导功能:
1、力学和热学问题知识介绍及相关现象的资料
2、研究结果上传空间
3、学生互评
4、教师在线辅导
(三)、教学实践的过程(课时2节)
1、引入:展示问题,学生进行力、热分类
2、第一课时,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上查看力学和热学问题知识介绍及相关现象的资料,在独立反思比较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并制作成电子文稿,上传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中指定的栏目。
3、学生登录专题学习网站查阅他人报告,进行评析,并将评析内容上传。通过BBQ软件,教师在线辅导学生完成报告,实现师生的交互活动。
4、第二课时师生共同对个案进行研讨,并结合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体验、感悟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5、决新问题,突出一般思路,强化学科思想方法。
6、师生共同总结,进一步体验、感悟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流程,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站。
a) 研究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b) 研究中的学科思想方法。
c) 应重视知识背后的“知识”。
6、布置作业(略)
(四)观测记录
教师课堂上在线辅导时从学生的留言记录;学生对他人报告的评价记录;学生上传的研究报告;解决教师提出的新问题的作业提交。
(五)教学效果的反思
从学生的留言记录、学生对他人报告的评价记录来看,学生的思维活动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学生上传的研究报告中,有35%的学生报告叙述全面准确,分析条理清楚明了,掌握了。有43%的学生报告比较准确,分析较清楚,但不够全面。有23%的学生报告中有错误的地方,条理不是很清楚,没有完全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及思想方法。在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中,有87%的学生能正确完成作业,仅有13%的学生作业中有错误。
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能感悟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从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来看,通过师生的共同评析总结后,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并能运用此思想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这堂课通过对力学问题与热学问题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该课教学的目的并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让学生体验和掌握。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通过体验得到的知识也是不能直接灌输的,教师很好地应用了专题学习网站这一平台,顺利地实施了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本轮行动研究解决了师生、生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互动的问题,并进一步证实了课堂教学中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教学的有效性,确定了相应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发现,在网络教室所提供的环境下,不利于学生的协作学习,要解决此问题,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寻找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第三轮行动研究
将前两轮行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应用于其它学科教学中,证实其有效性和通用性。操作过程略。
3.2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研究性、协作性学习往往不能局限于课堂之中,仅用网络虚拟的环境实施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利于提高学生真实生活环境的应变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我们通过课堂内外结合的方式,尝试开展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下面以高一地理教学中的一项课题的开展为例。
[课题名称]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19]
[教学目标]:(课堂内2课时,课堂外4课时)
1.通过课程单元让学生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2.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专题学习网站与地理学科有机整合的策略,使学生通过课题研究学会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综合、重组、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及运用
[教学平台]: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
[设计思想]:
地理学科有两大特性,一是地域性,二是综合性,人地相关的综合性研究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人类与地理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地关系思想贯穿了现行地理教材的始终,是地理学科的主要思想方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人地关系思想的具体化。本课程单元的内容以观念——认识—
—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展开:由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得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形成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由观念和认识去引导、改变我们生产、生活的行为方式,使观念和认识落实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的体验、感悟,又反作用认识和观念。上述过程经以后学习的多次循环,可逐步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人地关系思想在学生头脑中生根而提高地理素质。本课程单元运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在网站所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条件下进行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关系的观念。通过展开分组分课题的实地考查等实践活动,进行同学间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研究和学习。课堂上由各小组将形成的考查报告提交专题学习网站,由组长进行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评价,由此完成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共6课时)
(一)、观念的形成(1课时)
1、环境与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
教师组织讨论,反思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师用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进行有关讨论、分析、领会“人类通过反思寻求新路”结论产生的必然性。
(1)崇拜自然 (2) 改造自然 (3) 征服自然 (4) 谋求人地协调
2、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原则
教师组织学生查看专题学习网站上的相关资料,并及时点拨,使之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三个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3、让“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2)我们能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可持续发展到人口、资源、环境是否能协调发展。同学们从各方面都能体会到“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是需要全体公众一致努力,让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学生分为五个大组,自设专题及活动方案。
(二)从观念到实践
教师审批学生的活动方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查。(此步骤用了4课时)
(三)从实践到观念
1、学生分组形成考查报告,并上传至专题学习网站。
2、课堂上分组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评价,实现实践——观念、认识的过程。
(四)成果推广
将考查报告上传至专题学习网站,由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同评价,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此课题运用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将课堂内外的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展示交流的平台,使教学计划得以顺利进行。是应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研究性、协作性学习的有效模式。
3.3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实施课外专题协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应用专题学习网站作为平台,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主题协作学习、课外主题活动等。学校的学生机房中午和下午课后都对学生开放,学生在网站上可以进行自主性学习,可以报名参与各科的研究性课题,可以设立论坛,也可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见解,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
第四章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应用实践研究经过近四年的实践研究已经结题,并通过中央电教馆和四川省电教馆的评审。回顾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4.1专题学习网站应用于教学的情况
【关键词】 营销与策划 情境教学 步骤 组织
情境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条件下,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操习和训练需要,创设以模拟真实情况为主要特征的人为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不同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以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能变抽象为具体,弥补认知的不足;变呆板为生动,促进行为的转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营销与策划课程的特点,对高职院校营销与策划课程情境教学的创设与组织管理进行探讨。
一、情境教学在营销与策划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模式是基于创设的情境,在情境中发展学生思维,形成其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并以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式。营销与策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如果不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策略,不会对学生“授之以渔”让学生真正领悟营销策划,学生就很难活学活用于工作实际。情境教学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精心安排可以使教师变单干为合作,化传授为引导,使学生变接受为探究,化被动为主动,使课堂变静为动,化苦讲为乐学,迭起,精彩纷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以发展,课堂中能力目标得以更好地完成。
二、精心创设情境教学
1、生活情境创设
在讲解营销与策划市场定位策划时,以感冒药为例,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这样一些问题:学生们用过、看过哪些感冒药,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们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为什么对这种药印象深。通过学生们的参与、交流、表现,获取市场定位策划的知识,再进一步讲解定位策划的步骤。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具有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和好奇心。
2、表演体会情境创设
如在讲解促销策划的时候,可以选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推销员:甲同学使用地毯式访问推销鞋子,乙同学使用连锁介绍推销书,丙同学使用中心开花推销洗发水。由于产品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用品,故学生参与热情十分高,通过教师的启示和诱导,表演的同学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实战情境创设
每年圣诞节、元旦来临之前,组织同学在学校卖贺卡、小礼品。在活动中要求每个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首先利用课余时间事先做好市场调研,书写调查报告。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市场分析、比较、选择,最终确定采购何种产品。其次让学生对产品进行市场细分,选择产品细分市场,拟定具体市场竞争战略、应急方案准备等。最后在推销贺卡礼品过程中要求同学们严格遵循推销员要求,从应变能力、表演能力、推销技巧(微笑、幽默等)、公关意识、仪表礼仪各方面去认真思考,到实践中去练习、提高。
4、实物演示情境创设
实物演示可以把同学们领入色彩缤纷的现实世界,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如在产品策划中讲到产品包装组合,可以拿出啤酒瓶、化妆盒、糖果盒、尖叫饮料瓶、高露洁牙膏盒等实物,分析产品包装策略应该如何应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会很好。
5、问题情境创设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有了疑问才能唤起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问题情景,并使这种情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性、参与性,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投身于教学活动中,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充满问题的活动过程。这就要求老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设置问题,引起学生好奇和探求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所学内容的情景之中。例如讲到价格策划时,可以问为什么许多产品价格为99元?为什么法国香乃尔香水一瓶能卖5000美金?为什么高档宾馆的百威碑酒可以卖30元一瓶而小酒店只卖10元一瓶?以上情境问题的创设,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某种悬念,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和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在讲到企业形象策划时,可以请学生为浙江温州永嘉县蜘蛛王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企业形象策划。
6、图画再现情境创设
通过图片及画面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通过情境讨论和分析,举一反三,学会解决类似的一系列问题。如讲到广告促销策划,可以拿出海螺服饰的广告训练学生的广告策划创新思维;拿出蒙牛早餐奶的七个电视广告篇画面,让学生们讨论不同广告篇的画面技巧;还可以结合哇哈哈的爱迪生牛奶,请学生为它做电视广告策划。
三、情境教学的组织
情境教学效果如何,除了按照情境教学的规律逐层展开外,情境教学的组织工作同样重要。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就是演员,既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创见性,又要营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具体来讲,情境教学的组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教学形式应该丰富多样
一般来讲,情境教学的形式包括教师解读和学生参与两大类。教师解读的方式因为缺乏互动性,只能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补充,课堂情境教学应该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主。为鼓励学生参与,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式。
(1)个人阅读、分析、陈述方式。刚开始进行情境教学时,由于学生对情境教学的意义、方式和要求都不太清楚,如果一下进入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阶段,势必会使学生显得无所适从。为激发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在讲解完情境教学的要求和目的后,让学生独立研读情境材料,写下自己的见解和发言思路,然后以抓阄的方式,叫中签的同学起来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因为每个人都怕抽中后因准备不足而出丑,每个人都有压力,所以每个人都会全身心投入。
(2)小组讨论。采取小组讨论,派代表总结陈词的方式,经过第一种形式后,同学们对情境教学的意义逐渐明了,参与的热情也逐渐培养起来。为训练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小组讨论了。小组讨论最担心的问题是有的学生“搭便车”,即平时不积极参与讨论,到时分享他人成果。这时老师除了密切观察、时时监控以外,可以让每组代表在总结和陈词前先介绍一下本组讨论和参与情况。另外,可以规定每次各组组织者和发言人由不同的人担任也是增强每个学生责任感的好方法。
(3)辩论方式。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小组辩论阶段。此阶段,选材很重要,最好挑选一些争议比较大的题材。如讲到品牌更新时,可以围绕健力宝以“第五季”取代“健力宝”主导品牌地位的得与失,分正反两派进行辩论。
(4)角色扮演和游戏方式。角色扮演是让学生从纸上谈兵走向情景实战的重要阶段,角色扮演效果如何,完全靠前面三个阶段的积累。如在进行有关推销技能养成的情境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扮演一个即将出门拜访重要客户的业务员,来训练其作好拜访客户前的准备工作。又如通过让学生分别扮演业务员和客户的角色,来加深学生对推销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5)回顾评析。操作演练完毕后,回顾操作过程和复习所学知识,并据此对模拟评议分析。其具体做法是:在各自回顾的基础上进行点评分析(无论操练是在课内或课外,都应及时反馈)。操作程序如下:一是角色扮演者自我评析。每位角色扮演者分析陈述自己哪些表演较好,哪些欠妥或处理失误。这有助于扮演者避免犯同样错误,使演习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角色搭档间相互评析。角色搭档间相互评说彼此的表演,谈谈各自对对方角色演练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应。举出扮演过程中的具体事例予以分析,提出各自的见解。三是操练观评员评析。旁观者清,小组观评员应坦言其观察感受,找出模拟演练的成功或失当之处(尤其要着眼于整体),提出建议。四是指导教师作总体评析。教师依据各小组(或全班)的现场演操(或学生模拟习练的文字材料),结合知识要点的复习,作个别点评和总结评析。强化已掌握部分,纠正疏漏失当之处,指出有待改进、需加强操练处,提醒注意常见易犯错误,帮助学生避免重蹈覆辙。
2、认真设计情境教学过程
为达到情境教学的目的,老师必须事先对教学过程进行认真设计,包括每一环节学生要做什么,如何做,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效果等都应进行通盘考虑。反过来,如果学生在课堂感到老师指导思路很明确,也会比较有方向感。
课程设计可以按照“情境创设――知识学习――角色演练――回顾评析――知识巩固”这个过程设计,这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交互穿插、相互配合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重复是每位角色扮演者自身为不断改进所做的重复,是各操作小组间角色互换形成的重复,也是各小组轮番表演所致的重复。也是一个循环反复,使知识得以强化巩固的过程。在这五个步骤中,最关键的是角色演练。学生经由角色扮演体验角色心理,进行角色思维,演绎角色语言,模拟角色行为,实现角色目标,既提高了技能又巩固了知识。
四、加强情境教学的绩效管理
情境教学绩效管理是教师和学生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过程,而不应该是监督学生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工作目标达成一致,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和教练,必须尽力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绩效目标的要求,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正面的鼓励为主,首先应该肯定每一个学生发言的可取之处,而后再点评其不足,点评不足的时候应特别注意语气。其次,为增强绩效管理的有效性,应将学生每次的表现量化,计入平时成绩。最后,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绩效管理中,应该将绩效管理落实到每一个人,如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加上小组长和小组成员的评价来确定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参考文献】
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的现状
毕业论文写作是开放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要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和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于2002年5月出台了《关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试行)》。
1.毕业论文基本要求。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不能用专科毕业论文替代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必须为学术性论文,不能用法学案例评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法律工作总结等其它形式。毕业论文正文字数必须在6000字以上。毕业论文选题不能太集中,本科阶段课程内容选题要高于总选题的30%,选题要同我国司法实践相结合。
2.指导教师资格与职责。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必须由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的老师担任,一般选用中级职称或是具有硕士学位的人员。本科毕业初级职称的教师工作五年以上才有资格担任本科论文指导教师。本科毕业工作五年以上的审判员、检察员、律师也可以被聘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资料收集、写作方法的运用、文献检索、写作提纲的拟定、督促学生按写作计划完成初稿;论文初稿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对论文定稿进行成绩初评,书写评语。
3.论文答辩及成绩评定。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员须全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由3人组成,答辩主持人须具备高级职称,答辩组由电大教师和外校答辩教师组成。法学本科毕业论文成绩的认定除了要看毕业论文的本身质量外,还要看学员现场答辩的情况,通过答辩来检验论文是否为学员本人完成。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优秀五个等第。优秀人数不得超过参加答辩总人数的20%。
(二)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中学术训练课程缺失。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教学计划中没有论文写作课程,课程考核方式也都是考试形式。学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学术训练,缺乏论文写作的能力。学员不知道如何收集资料,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综述,不知道论文的布局谋篇。虽然有开设《法律文书》课程,但讲授内容为司法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法律文书的规范和要求,并非学术论文技能的训练。
2.毕业论文表现形式单一。毕业论文只能写学术型论文,导致部分学术功底差,但实践经验丰富的学员兴趣不大。学术型论文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格式,束缚了学员的手脚,难以调动学员的写作热情,不能充分发挥学员的经验优势。
3.毕业论文答辩过场化。答辩过程中有一部分学员答不出来答辩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员法学基础知识欠缺不能很好的回答提问,但为了能让毕业率达到一定的比例,答辩主持人往往会放宽答辩要求,一个班级只留下一两个最差的同学不通过,其他同学即使再差,也送个及格分数。导致整个论文答辩过程不是很严谨,学员认为通过太容易,不能够引起学员的重视,不利于论文写作质量的提高。
4.存在抄袭和购买论文的现象。开放教育学员因为没有时间或是因为能力不足无法按时完成毕业论文,但为了毕业,就去网上抄论文或是花钱买论文,助长了不正之风,构成了学术腐败。
二、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的机遇和挑战
(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电大开放教育法学本科过去是同中国政法大学联办,在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等环节受联办学校的制约。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设置本科专业,按教育部规定,首批设置本科专业为19个,这19个专业有独立发放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资格,其中就包括法学专业。国家开放大学可以自主设定教学计划,决定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说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的改革提供了可能性。
(二)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也需要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
开放教育的教学具有开创性[4],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多元化必将更加适合成人学生,更符合开放大学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法律人才,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具有娴熟的法律职业技能,能够公平合理地处理法律纠纷。[5]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形式更有利于学员将法学理论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对学员的职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帮助,更有利于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三)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有利于法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电大系统的法学教师在学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上和普通高校的教师都有一定差距,这其中有制度的原因也有电大系统自身的原因。省级电大以下的法学教师无法兼职从事律师职业,导致这些法学教师无法案件。电大系统组织的法学教师业务培训数量也不多,省级电大的老师还有机会参加培训,基层电大法学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培训。一所基层电大,法学教师只有一两个,教研活动很难开展,在教学压力不大的情况,教学技能很难提高。如果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将促进促使教师知识更新,并提高法学实践能力。
三、普通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改革的尝试
(一)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如果学生的学术功底较好,可以通过撰写传统毕业论文来获得学分。此外,学生还有其他选择,或是在有国际国内刊号的杂志上,或是提交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模拟审判案卷及审结报告或法律意见书作为毕业论文成果形式。毕业论文的形式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的,须报指导教师同意,并须重新开题答辩。
(二)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法学院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法学院实行毕业论文“双轨制”改革,在法学专业114名大四学生中,推行法庭模拟审判和论文结合的方式,法庭上的表现和制作完整的卷宗占60%,论文占40%。目前,此项改革尚未全面推开,该校采取自愿选择方式,在2011届114名毕业生中,已有22人选择了“上法庭”模式,其余学生还按传统模式写作毕业论文。[6]
(三)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法学本科生科研立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暑期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研究成果经鉴定程序直接转化为毕业论文。
(四)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除了学术型毕业论文形式之外,新增案例分析、毕业设计和调研报告三种形式。[7]
(五)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
2008年年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宣布改革举措: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必须写案例分析,而且必须是具有争议、比较新颖、有研究价值的案例。[8]
(六)华侨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要求毕业生在实习过程中,复印一个已结案件的全部卷宗。案件可以是刑事案件或民商事案件,也可以是行政案件或其他案件,但复印卷宗必须完整。根据该卷宗呈现出来的证据材料,对该案件的性质和判定结论进行分析,并撰写案例评析报告,内容包括:案件的简介、证据的认定(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实体法和程序法)以及最后的认定结论。毕业生在答辩的时候,必须带上复印的全部卷宗,以便备查,期间要求毕业生先介绍该案件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以及事实与法律根据。答辩老师可以根据该案件的具体情况,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角度,对案件处理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自己是如何处理案件以及认定结论的事实与法律根据。答辩老师根据毕业生撰写的案例评析报告的质量和答辩的表现进行评分。[9]
四、开放教育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多元化制度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可以尝试毕业论文改革,既保留传统毕业论文,也采用其他形式。
(一)传统型毕业论文
论文的选题必须是法学专业范围,选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切记题目不能过大,如在题目中出“中国”或是“我国”等字样,撰写的论文能够解决生活或是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员论文选题尽量不要重复,最好一人一题。在论文的格式和学术规范上要严格要求学员,论文格式必须符合要求,字数不少于6000字。论文的复制比必须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论文理论性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论文的写作着重在于培养一种法律思维能力,重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根据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生的工作性质和生活阅历,引导其选择能将工作经验、生活积累都运用起来的题目,以充分发挥社会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而避免了理论基础相对较薄弱的劣势,从而扬长避短,写出具备电大毕业论文特色的高质量论文。[10]
(二)调研报告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通过专题讨论、主题辩论、布置小论文等方式,引导学员将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法学专业课程相给合,确定调研主题。教师要对学员的调研活动及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指导,提高学员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调研报告原始材料应真实可信,调研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实证性和时效性,调研材料能有效支持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审视现有法学理论,研究报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调研报告应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资料充实、方法科学、结论可靠,字数不少于10000字。
(三)模拟审判
模拟审判是一项最综合、最全面的实践性环节,通过一个模拟法庭的组织与演练,可使参加的学生熟悉相关的诉讼程序、掌握所涉及的各种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善辩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辅导教师带领学员去法院旁听,和学员共同确定模拟法庭选用案例,确定模拟法庭开庭计划,指导学员完成所有诉讼文书的撰写。模拟审判适用普通一审程序。模拟审判全过程的演示,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是对其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一次全面考核,而法律文书和判决书的撰写又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的实际运用能力[6]。没有撰写法律文书的学员可以撰写审判总结上交。辅导教师根据学员在模拟审判过程中的表现及提交的诉讼文书和总结给学员打分,审判过程中的学员演示表现占总成绩的60%,提交的诉讼文书或是总结占总成绩的40%。
(四)
鼓励学员在读书期间撰写、,学校对公开的同学依期刊的不同级别给予一定的补助。公开发表的论文选题必须是在法学专业范围之内,作者所属单位必须是学员就读的学校。论文应符合学术规范,没有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对学员上交的发表过的论文进行成绩评定时要进行学术不端检测。论文应当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方法科学、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在南大核心期刊和北大核心期刊上的发表的论文只要达到4000字即可,在其它公开出版且有国际和国内刊号的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要达到6000字。在公开出版的论文集或其他公开出版的编著中发表,且字数在6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应具备申请认定的资格。
(五)审判卷宗
在法院工作的学员或是参加法院实习的学员可以对本人审判或是参与过的案例进行归纳、汇总、分析和总结。要求学员提供完整的案件卷宗,卷宗及审结报告要符合格式要求,要对案件的基本经过、案件中证据的采信、法律的运用情况进行详细的描写,以不少于4000个字为宜。
(六)论文获奖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06-0426-05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06.014
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迁徙过程中衍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在向城市或发达地区流动过程中,由于环境和现行制度的限制,不得不让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农村,托给老人、亲戚或其他人来照顾和教养,这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1-2]。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儿童留守现象相当普遍,最新数据报告,该群体已达5800万人①。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亲子分离的特殊状况,其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已十分丰富,但结果却有着很大的矛盾和分歧。不少研究主张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总体状况比非留守儿童差;但也有相当多的研究发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没有差异,其心理健康状况相对乐观。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已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文献进行调研分析,探讨这两种观点产生的过程及原因,客观而全面地分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建议。
1 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评析
1.1 农村留守儿童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结果及评析
农村留守儿童因长期的亲子分离而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似乎是当今社会的主流声音,不少研究者基于自己的问卷调查也持这种主张。他们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问题突出[3-5],行为问题发生率高[6-7],有一定程度的情绪问题,如社交焦虑、状态焦虑、抑郁和孤独感等[1-2,8-11]。
1.1.1 对留守与非留守群体间差异性比较结果的分析
以心理健康综合性评定量表为工具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的一些指标上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魏军锋、郑洪冰通过SCL-90的测查认为,父母双方均外出的初中生人际关系敏感且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单亲外出和父母在家的学生[11]。但将该结果与全国中学生SCL-90常模[12]比较发现,即便是得分最高的留守中学生在9个因子上的成绩均显著低于国内中学生常模。因此,从现有结果不能得出父母外出打工会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结论。郑显亮、张杰同样用SCL-90对皖北农村展开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躯体化和恐怖两方面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4]。但与常模比较后发现,两群体在敌对、恐怖因子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说明皖北地区儿童的问题不是源于父母外出儿童留守,而可能是其他原因。黄艳苹等人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对江西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及非留守儿童[3];但是留守儿童的得分仍远低于该问卷的临界标准65分,说明该留守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属于正常范围。
一些关于行为问题和情绪障碍的调查也主张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不及非留守儿童。徐为民等人的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为41.3%,非留守儿童为36.6%,二者差异显著[6],但这两个比率均远高于全国常模12.97%[13],同样说明问题行为不仅仅发生在留守儿童群体。范方等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127名小学生的研究发现,留守组被试(67人)行为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4]。由于取样困难,该研究只收集到教师问卷信息而没有家长(或代养人)问卷的信息,因此还需要增大样本量并增加父母/抚养人对儿童行为问题的评估以进一步验证结果。在情绪问题的评鉴方面,刘正奎等运用儿童抑郁问卷(Children's Depression Inventory,CDI)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对重庆、贵州两地667名农村中小学生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抑郁水平及状态焦虑水平上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特质焦虑上没有显著差异[2]。将此结果与常模[15]比较发现,无论是留守还是非留守儿童其焦虑水平都显著高于常模。这一结果同样不支持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由于留守带来的假设。袭开国针对留守儿童焦虑的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论[9],不同的是他的研究中留守儿童的状态和特质焦虑都显著高于常模,而非留守儿童则与常模没有差异。该结果证实了留守儿童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但解释为什么他们具有较高的特质焦虑尚须谨慎,因为这毕竟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张顺等人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安徽省491名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留守组社交焦虑的发生率(17.1%)显著高于非留守组(11.7%)[10]。根据孔德怡报告的城乡9~12岁普通学龄儿童社交焦虑问题的13.74%的检出率[16],这些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的比率与普通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6,P>0.05)。上述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的差异性比较大多主张,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儿童,但通过与常模或正常儿童比较发现,得此结论尚需要更为恰当的统计和比较。
1.1.2 对留守群体内部检出率的有关结果的分析
有研究按照某一临界标准考查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评定指标上的检出率。这些研究大都以留守儿童在某些症状指标上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来证明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陈旭等人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手册(Prediction Test of Problem Children,PPCT)测得30.64%的留守儿童有问题行为倾向,该研究采用的检出标准为分量表得分C≥6分[17]。但根据量表手册规定,各分量表得分≥8分者才被视为有问题行为[18]。这样,该研究的结果可能就是检出标准过于严格所至。李宝峰的研究显示,中部农村留守儿童在SCL-90中的检出率为31%[5]。但是这个比率并不能说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因为采用同一量表针对正常家庭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发生率也较高,分别为31.71%[19]、37.4%[20],甚至77.9%[21]。王良锋等人运用儿童孤独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CLS)对安徽省489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检出86人(17.6%)有孤独感[8]。但该研究没有选取对照组或参照常模进行比较,不知道这17.6%究竟处于什么程度。张悦秋等人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的测查发现,4~6岁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8.7%,高于全国4~16岁儿童常模(10.78%~15.16%)[7],但也没有报告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总之,以上研究都是只针对留守群体内部展开的,所得到的检出率究竟是高是低尚无法确定。
总结上述主张,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其中大部分都忽视了与常模或普通儿童的比较。尽管有些研究进行了留守与非留守群体间比较,但根据原文报告的数据进一步检验后得到3种结果:第一,留守儿童的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参文[3]、[11]);第二,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得分均高于常模(如参文[1-2]、[4]、[6]);第三,留守儿童的得分高于常模,非留守儿童得分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参文[9]),这个结果才可能意味着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确实不及非留守儿童。另外有些对留守群体内部的研究(如参文[5]、[8]、[17])由于没有参照对比,无法衡量高低,因此根据目前已有的留守群体内部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来推论他们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尚需要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1.2 农村留守儿童没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结果及评析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另一种观点主张,以往集中于留守儿童弱势因素的研究取向存在盲点和误区。这些研究者同样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其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影响不大[22-25],家庭环境的差异并没有导致适应结果的显著不同[26]。
1.2.1 对留守与非留守群体间差异性比较结果的分析
研究者采用心理健康综合评定工具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并无差异。如同样以MHT为工具,何资桥等人发现,两个群体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和总均分无显著差异,且总均分远低于问卷临界标准65分[22];郭少榕等人的结果与此类似[27]。刘璐等人用《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的调查发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24]。胡心怡等人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研究也表明,留守与非留守在焦虑、抑郁、偏执、适应不良、情绪失衡、心理失衡及自尊等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23],“留守”似乎并不直接作用于这些儿童的心理健康。尽管有些研究没有报告心理健康指标的成绩,但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无差异现象至少说明,留守状态与心理问题之间可能没有明确的联系。
研究者在留守儿童情绪问题的研究上也发现他们与非留守儿童没有差异。周宗奎等人对湖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发现,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孤独和社交焦虑上均未有显著差异[28];汪红烨对四川留守儿童研究的结果与之一致[29]。刘霞等人关于留守儿童孤独体验的研究也同样发现,二者得分均在正常范围内[26]。曹绍平等人对双亲外出打工、单亲外出打工和父母都在家3类儿童的社交焦虑的研究也没有发现差异表现[30]。
1.2.2 对留守群体内部检出率的有关结果的分析
针对留守儿童内部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状况,岳慧兰等采用MHT对383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检出标准为总分≥65分或各分量表≥8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0.5%~10%,8个分量表的平均分在正常范围[25],总分比一般偏低。
总之,上述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不存在心理问题的研究几乎都是通过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各指标上无差异的结果,来说明“留守”并不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影响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除了留守状况这一环境因素外,亲子关系状况、寄养家庭的教养方式、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当地留守现象的普遍程度以及儿童的个性特征等都可能发生作用。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2.1 关于“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标准
尽管都称之为留守儿童,但不同研究者对“留守”的界定不同,有的以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子女为留守儿童[22],有的则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来界定留守儿童[3]。这样,根据两个截然相反的任意一个研究结果都不能明确推断留守状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而且由于被试变量含义的不同,两个研究的结果也无法进行比较。对被试变量合理、统一的界定是保证研究可靠的基础,根据文章开篇提到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村儿童,因为“老人、亲戚或其他人”不应该包括父/母;但是,也有研究主张,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父母双方在家庭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缺一不可,据此将“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外出”的儿童视为留守儿童[31],这一界定有一点不能自圆其说,因为不能以家庭特殊结构或状况对儿童产生影响来界定儿童是否为“留守”。因此,为了增进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未来的研究对于如何界定留守儿童还需进一步探讨。
2.2 关于被试取样的广泛性与代表性
目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大部分是针对某一个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这就涉及取样的代表性问题,而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可靠性。这可能是使用同样的测量工具却得到相反结果的原因之一。单一地区的取样不能充分证明这些儿童的心理问题是由留守带来的还是由地区差异造成的。鉴于我国农村较为普遍的儿童留守现象与其心理健康乃至社会稳定之间的重要联系,未来的研究应考虑多地区取样以增大“留守儿童”取样的代表性,开展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专项研究,以便准确把握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供指导,为国家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准确详实的依据。
2.3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选定与界定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确定的问题有两方面需要明确,一是什么程度可称之为有心理健康问题,另一是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确定。尽管大多数研究采用的都是标准化的测量工具,但对健康与否的筛选有些研究较为随意[17]。另外,有些研究通过留守与非留守的差异性比较来判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分数高于非留守儿童,即为有(某方面的)心理问题。但如前所述,这里涉及与常模和普通儿童比较的问题。因此,若要确定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要依照标准化测评工具本身规定的标准进行筛查和检出,更重要的是要与常模或与其他普通儿童群体进行比较。
2.4 客观看待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除了亲子分离的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还受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出生和遗传、家庭和教养、学校和社会等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原因同样适用于留守儿童。一般来讲,父母外出打工目的是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当留守儿童感受到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家境改善时,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和满足。同样,当儿童留守在当地成为相对普遍的现象、留守儿童感觉不到自己与他人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留守在家的境况可能就不会过于敏感。因此,本着从多种影响因素全方位考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客观看待留守状态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既要切实反映其造成的消极结果,又要看到其中积极的一面,全面真实地反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本来面貌。
2.5 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内部分化和纵向追踪研究的必要性
当前,部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负面描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不良环境的消极作用,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积极性和留守内部的差异性。同样环境下,有些留守儿童发展不良,而有些却发展良好。我们知道,是否受逆境的不良影响同个体的认知与人格有关,明事理、乐观、坚强坚韧等特点能够使个体把逆境当作机会和动力,奋发向上,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弹性”或“韧性”现象[32]。以往研究也表明,这些积极的情感可能会成为一种保护因素或发展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平衡、战胜环境的消极影响[33]。然而,目前关于留守儿童的个体因素,例如智力、性格特征、认知风格、韧性、主观感受等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留守儿童并不是一个不分化的群体,他们中间有适应不良的个体,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内部差异的研究,可以探查该群体分化的原因,进而辨别和区分其中的保护性因素和破坏性因素,为心理干预和辅导提供策略和方法。
此外,目前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多为横断设计,即探查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的农村留守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及其表现。但这些问题是暂时的,还是一直持续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和留守时间的延长,已有的心理问题会加剧还是会减轻?这是横断研究不能回答的,唯有纵向追踪才能揭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动态变化。因此,今后应考虑开展纵向跟踪调查,探明农村留守儿童在留守的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发展,为不同留守时期的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辅导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高文斌,王婷,刘正奎,等.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239.
[2]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77-179.
[3]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0):669-671.
[4]郑显亮,张杰.皖北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21-122.
[5]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6]徐为民,唐久来,,等.安徽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现状[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1):852-853.
[7]张悦秋,闫冬梅.连云港市农村4~6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08,22(1):8-10.
[8]王良锋,张顺,孙业桓,等.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639-640.
[9]袭开国.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个体差异[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4):466-467.
[10]张顺,王良锋,孙业桓,等.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441-443.
[11]魏军锋,郑洪冰.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83-85.
[12]刘恒,张建新.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
[13]忻仁娥,唐慧勤,张志雄.全国22个省市26个单位24013名城市在校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独生子女精神卫生问题的调查防治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J].上海精神医学,1992,4(1):47-55.
[14]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4):855-858.
[15]郑晓华,舒良,张艾琳.状态-特质焦虑问题在长春的测试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0-62.
[16]孔德怡.邹城市9~12岁儿童社交焦虑心理调查[J].中国校医,2002,16(3):266.
[17]陈旭,谢玉兰.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调查及家庭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6(6):29-33.
[18]周路平,欧倩芝.岳麓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问题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6):593-594.
[19]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9):788-789.
[20]杨建军,张毓洪,戴秀英,等.1137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7,29(1):41-43.
[21]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26-228.
[22]何资桥,曹中平,刘永刚.湖南农村“留守孩”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21-423.
[23]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02-503.
[24]刘璐,屈程,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内外控倾向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1):1017-1019.
[25]岳慧兰,傅小悌,张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10):4-6.
[26]刘霞,胡心怡,申继亮.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2008,(1):18-22.
[27]郭少榕.农村留守女童: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J].福州大学学报,2006,(3):94-100,2006,18(9):788-789.
[28]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29]汪红烨.农村中心小学校五六年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99-103.
[30]曹绍平,陈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4):82-83.
[31]郝振,崔丽娟.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J].中国青年研究,2007,(10):40-43.
创新与学习——译者素养漫谈
英译《菜根谭》对比与再译探究
马建忠“善译”思想之再思
翻译热词“你懂的”:是youknow抑或其他
《红楼梦》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国古典文学在西班牙的翻译情况初探
和合翻译学视野中的翻译价值观
科技英语中的消极修辞与翻译
论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翻译忠实性
基于英语专业笔译课前调查问卷的分析与思考
国外翻译服务标准研究初探
基于ESP的口译教学模式探究
谈科技文献翻译的科学性——小议科技文献翻译中的原则与标准
信息技术视角下的英语翻译协同式教学
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翻译教学与师资发展的思考
莫马迪《三部剧》中语言特色之翻译探析
期待视野下的乔布斯情书翻译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译本考察
文化语境维度下张爱玲的翻译观探析
外来语的音译与国际品牌的翻译——以日本品牌为例
《坡传》两个中译本对照应衔接的处理
《丰乳肥臀》葛浩文英译本的创造性叛逆
百花齐放总是春——赵彦春教授访谈录
文化调适理论视域下《猫》的汉译探析
英语世界《水浒传》主题研究中的多种声音
译者行为批评下的苏籍女性翻译家研究
企业外宣翻译的目的论、语用论和系统功能论的辩证统一
心存敬畏,译无止境——俄罗斯文学资深翻译家高莽访谈录
古代典籍如何译?——比较三个《尚书》译本引发的思考
论理想译者的多重身份——以庞德的翻译实践为例
《阿Q正传》中语用前提英译评析——以杨译本和蓝译本为例
乡土文学、乡土语言及其翻译研究
西班牙语翻译练习中的语言迁移现象研究
韩国外国语大学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成功案例及启示
试议翻译研究论文写作方法和规范——以《论语》英译研究为例
从“车”看英汉认知的范畴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西游记》中析字方法的英译——以“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和“孙悟空”为例
国内高校网页英译研究
三秦大地与其译者群体——胡宗峰教授访谈录
客居地译介——美国本德尔教授中国行
学术术语的译用与汉语用语的规范——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identity”为例
试论升级新闻翻译标准——CNN辱华案例重析
中国佛教翻译中儒家文化的同化作用
框架语义学在王佐良《雷雨》英译中的指导性语用研究
基于Skype网络技术的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研究
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抽样调研报告
西方人印象中的诗词——以罗格·梅森英译《沁园春·雪》为例
工作计划的结构比较简单,开头部分仅一两句话引人正题,如“各科室:现将我局一季度工作安排如下”,然后一项一项列下去,列完为止,不需结尾。有些连开头都不需要,题目下边直接分项展开内容。如果作为正式文件下发,则需正规一些,有些在开头之后还会提出指导思想、总体目标,然后再提出若干具体任务和要求。在写法上,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内容要全面。既然是安排一段时间的工作,那么无论重要的还是次要的,党务方面的还是政务方面的,方方面面都要提到,无非在篇幅上、提法上有所侧重而已。比如某市委办公室安排一年的工作,文秘、文字综合、信息、督查、保密、机要、队伍建设、行政事务等各个方面必然都要安排到,漏掉哪一个方面都不行。如果要突出重点,那就明说重点抓好哪几项,以便引起大家注意。这就是说,首先是全面,在全面的基础上提示重点。
(二)目标要明确,即每一项工作达到什么目标,要提出时间、步骤、进度、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能够量化的则要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有质的要求。如果没有具体要求,只是笼统地提一两句话,那就不好操作,人们不明白具体目标是什么、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就不会有压力和动力,工作质量和效率就会受到影响。有些目标要求还要落实到责任科室或责任人。如前面这个例子中,办公室各方面的工作都提到了,但要达到哪些要求呢?这就要分项明确,比如信息要上多少条、打字差错率要控制在什么幅度以内、文字综合要达到什么水平,等等。有些大的工作目标,如一个市、一个县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则要通过调查和测算,以绝对数和增长幅度来表达。
(三)文字要简练。工作计划不同于其他文稿,它不需要谈提高认识、弄通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不需要鼓动性、号召性的语言,它只需说清楚该做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目标。有些同志在起草工作计划时,也像对下面作报告似的,满篇都是“要怎么样”、“必须怎么样”,还时不时滔滔不绝地议论一番,这样就毫无必要了。
例文及评析:
××市城区出租摩托车、货运出租车
及搬运装卸市场整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交通部等部门关于清理整顿城市出租汽车等公共客运交通意见的通知》精神,决定对市城区出租摩托车(以下简称“摩的”)、出租三轮车(合机动和非机动及板车)和货返出租汽车(指核定载重量一吨以下,以下简称“货的”)以及搬运装卸(含各类搬家公司)市场秩序、经营行为进行一次专项整治,特拟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工作目标
这次整治王作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道路运输管理规章,整治城区摩的、出租三轮车、货的及搬运装卸市场秩序,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制止无序竞争和税费流失,形成有序化发展、规范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格局。通过整治,达到统一管理、集约经营、标志清晰、行为规范、市场有序的目的。
二、整治范围及对象
整治的范围主要是客运出租摩托车、货运出租车、各类出租三轮车和搬运装卸几丈行业。整治的对象走,在城区从事摩的、货的、搬运装卸业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或个体经营业户及所有从业人员。
三、整治的步骤
整治工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调查摸底阶段,7月20日一31日。由市运管处、交警支队、工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分片对城区168个点的货的、摩的、三轮车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分布情况。整治中重点抓好贸易广场、商城、汽车站、客运东站和西站、南门广场,东桥路水果批发市场的停放管理。
四、整治的主要做法
1.清理市场,办理营运手续
凡在我市城区组建摩的、货的、搬运装卸公司的国营、集体、中外合资、独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均须到市运营处办理《经营许可证》。从事货的、摩的经营业务的车辆,均须到市运害处分别办理《道路运输证》或《营运证》,并领取出租车牌。
2.额皮控制,把好市场准入关
根据我市从事摩的和出租三轮车的经营者多为下岗工人的实际,在整治期间(即11月30日前)前来办理摩的、货的和三轮车营运手续的,均给子办理;今后新增摩的、三轮车均严格控制。考虑到城区规模、遣路条件和经营发展现状,城市货运出租汽车首批办证拟控制在300辆以内。
3.规模经营,实行公司化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少走弯路,分别组建货的和摩的公司。凡在城区从事货运出租的汽车分市属、区属分别挂*在市交通货运服务有限公司和区货运服务中心;摩的和各类三轮车一律挂*到区出租摩托车服务中心。城区的货的、摩的从纳入行业管理的那一天起,就步入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的轨道。
4.规范运作,统一标志和停放地点
凡在城区从事摩的、货的、出租三轮车经营业务的车辆,均应在指定的位置悬挂市运营处统一制发的出租车牌;货的统一喷印蓝色,车门上统一喷印出租公司名称及监晋电话。同时,规划好摩的、货的、三轮车停放待租地点(合客运出租车),按照既方便乘客、又不影响市容市貌的原则,在十个主要的停放地,实行划线停放。
5.培育市场,鼓励合法经营
为了培育摩的和货的市场,运管部门对从事摩的、货的经营业务的车辆,只能按国家规定标准征收道路运输管理费;搬运装卸业则采取放水养鱼的做法,每个搬运装卸公司每月收取管理费50元。
6.加强监晋,建立有序的市场秩序
五、整治的组织领导和王作要求
为了加强领导,成立出租摩托车、货运出租车及搬运装卸市场整治领导小组。为了方便业户办理营运手续,将简化过户程序。“货的”过户时只需填表、照相、更换行驶证,收取行驶证工本费和照相费;“摩的”填表后,在行驶证上变更单位名称,收取行驶证工本费。在整治阶段,交通、工商、交警将联合办公,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
Abstract: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o Suzhou city occupation college campus culture status, explore the impact of Suzhou City campus cul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By using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f campus culture, through to the Suzhou some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student survey, found that these institutions have some common problems analysis.
关键词:职业院校 校园文化 调查与分析
Key words: close occupation college campus cultur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作者简介:周开权(1972-7),男,硕士研究生,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国际贸易。
一、背景分析
当今的苏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不但产业类型日趋齐全,而且技术水平日趋高端化,与之相应的是对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当前,如何切实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急需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苏州地区职业技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其他地区职业技术教育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为了充分了解苏州市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我们针对苏州市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做了一个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二、调查对象
随机抽样苏州一所职业学院(以下称A职院)、一所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称B高职)、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称C中职)的72名学生,具体调查人数及问卷发放、回收情况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年级或学历、工作类别都是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具体方式是将调查问卷直接发放到学生或教师手中,指导他们在不受外界影响下独立答完问卷。在A职院、B高职、C中职、分别发放32、30、10份调查问卷,回收时有效率分别为100.0%、93.3%、90.0%。
三、调查问卷结果概述与评析
1、 社团的组织情况与质量。
学生普遍对学校开展的社团工作不满意,其中A职院的学生认为“举办少,且质量不高”的占 56.3%,B校认为“举办少,且质量不高”的占67.9%,C校认为“几乎没听说过学校对这方面的宣传”的占53.3%。学生对于社团的作用的认识选项结果为:A职院和C中职分别有43.8 %、42.9%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社团“不起作用”,其原因是形式单一、内容形式化。
2、同学之间沟通交流与相互关系方面。
在“和周围同学相处情况怎样”这一题项上,A职院学生选择“有点相互计较”的占56.3 %;B高职选 “有点相互计较”的占39.3 %,选择“经常发生冲突”的占50.0%;C中职选择“有点相互计较”的占40.0 %,选择“经常发生冲突”的占50.0%。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这几个院校的学生之间相互计较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经常发生冲突。
3、对竞赛的公平性以及优秀学生的认识
在如何看待对于本校各类竞赛中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这一题项上,A职院选择“只要能获得比赛胜利,其他无所谓”的占56.3%,选择“大家都这样,按规矩办事的就会吃亏”的占25.0”;B校选择“只要能获得比赛胜利,其他无所谓”的占67.9%;C校选择“只要能获得比赛胜利,其他无所谓”的占30.0%,选择“大家都这样,按规矩办事的就会吃亏”才占46.7%。
4、对于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什么”题项的答题结果为:A职院有65.6%的学生选择“学校的物质文化”, 28.1%选择“学校的课程文化”。B高职选择“学校的课程文化”的占50.0%,选择“学校的行为文化”的占28.6%。C中职选择“学校的课程文化”的占33.3 % ,选择“学校的行为文化”的占43.3%。
5、对自己所在集体关心程度。
对于“是否参与班级(或组)事务” 选项的答题结果为:A职院选择“大部分主动”的占28.1%,选择“被动,但是比较认真”的占40.6%。 B高职有35.7%的学生选择“有时主动”,46.4%的选择“被动,但是比较认真”。C中职有30.0%的学生选择“有时主动”,40.0%的选择“被动,但是比较认真”,23.3%的选择“被动,心里抗拒”。
三、调查报告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从总体上看,这三个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均不理想,理由如下:
1、师生校园文化的内涵没有充分理解,很大一部分师生对于校园文化的核心也不能准确认识。大部分师生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不能理解校园文化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
2、社团活动质量不高,过于形式化,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大部分师生爱护公共财产的意识不高,为了赢得竞赛可以不择手段的想法比较普遍。
(二)建议
1、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应该有一定的鲜明特色和可操作性。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应该立足于为社会输送一线操作人员,同时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别人的成果。
2、在建设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重视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各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协作与配合,特别要重视上下级之间、行政领导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为实现创作条件。
3、各类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形式,内容要对学生实践技能或综合素质有提高作用,不能只重形式而忽视了学生的要求。对于考证、学术讲座等也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