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

时间:2022-08-03 14:48: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输电专业技术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输电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

摘 要: 电力行业发展中,高度危U性是其行业发展的显著特点,如果发生人身或设备故障,就会为电力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与经济损失。所以,在日常运行中,正确处理并预防其常见故障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变电站系统基础上,分析了变电站常见故障及其预防措施,希望对电力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变电站运行;常见故障;防治

引言

在变电站实际运行中,操作人员要直接处理故障问题,处理是否妥当对电网安全运行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操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操作技能,积累丰富工作经验武装自己,促进变电站运行的稳定、可靠及安全性,为有效预防变电站各类故障奠定基础。

1、电力变电站系统

在电力运行中,变电站系统主要包含主变压器与接线、高压与低压配电设备、继电保护与控制、直流电、通信、无功功率补偿及主控制室等相关部分。其中,一次系统是包含主变压器与接线、高压与低压配电设备等在内的系统,二次系统主要包含继电保护与控制、直流电及通信等系统。在变电站中,主接线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其对变电站运行、建设投入、运行质量、维修及稳定供电等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一般其基本形式主要包含单、双母线、断路器及单元接线等。同时,对于变电站而言,主变压器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性能与配置对变电站的经济性与运行可靠性等有着很大的影响。另外,变电站相关设备与站址选择、总体规划等也有明确规定。

2、变电站常见故障分析

2.1母线故障分析

在变电站系统中,母线原件非常重要,用于收集并分配整个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电能。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母线常见故障主要为母线本身与其相连接组件的停电。一旦变电站母线出现故障,就会直接影响到电路系统的稳定运行,严重时造成电力系统瘫痪,由此造成的电力损失比较严重。通常,变电站母线故障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严重的短路和接地产生大故障电流通过母线,使母线折损或烧毁。其次,母线电压互感器运行不正常或出现故障,无法监测母线电压、为保护自动装置等设备提供电压回路。再次,在户外运行环境中,由于空气中水汽和尘埃附着绝缘子表面,使绝缘子出现闪络。最后,在检修与维护中,维护人员操作不当,电路故障引起电弧,直接影响母线运行。

2.2输电线路故障分析

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输电线路主要负责电力的接收与传输。在实际运行中,输电线路故障一般包含:电力输送中,因线路短路引起故障,其主要是由不同线路导线因外力因素碰线短接,导致局部线路出现短路现象,产生大的故障电流跳开断路器从而使整条输电线路停运。在线路实际运行中,还会发生断路现象,会导致线路电流无法正常流通,使得整个线路系统成为瘫痪状态。另外,线路接地故障也会影响到电力的正常的传输。一般,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接地故障主要为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发生后,可能会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产生高于3倍正常电压的过电压,进一步将线路绝缘子击穿,造成严重的短路事故,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影响比较大,由此为电力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2.3变压器故障分析

在电力变电站系统中,变压器设备非常关键,在其实际运行中,一旦出现短路等严重故障,就会影响到整个电力传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变压器绕组引出线短路问题;绕组匝间短路;外部过电压问题;超负荷运转引起油温高;过励磁;运行中自身温度不断升高、油箱内压增高等方面引起的故障。之所以发生这些类型的故障,在于变压器长期运行中会受到自身结构、工艺及外界环境、机械、化学和热、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程度不同,进而会出现形式各异的异常情况,状态、性能将逐渐变差。此外,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使得设备本身就存在诸如焊接不良、接头松动等问题,也直接对变压器整体稳定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2.4电容器故障分析

在使用电容器时,其故障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受高温影响,电容器外壳出现热膨胀、漏液、套管破裂、出现噪音及外部温片脱落等问题。此外,搬运不当、接线时用力过大、长期运行后漆皮剥落、铁皮锈蚀导致电容器局部渗漏油也是常见的故障现象。若电容器本身质量不高,则内部绝缘系统极易出现老化,在实际使用中,电容器被击穿的可能性比较大。

3、变电站常见故障防范措施

3.1提高操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在变电站实际运行中,提升操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质,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变电站系统安全运行奠定良好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人员要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根据实际情况,将教育与引导相结合,帮助员工及时总结、吸取经验教学,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3.2贯彻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与生产责任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从思想上对员工加强教育,借助板报、安全警示标语、事故录像、快报及安全简报等途径、结合安全生产活动、形势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等,加强员工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操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另外,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及岗位职能划分,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与奖惩机制,并确保责任机制的具体、条例及规范化,完善的奖惩细则,在为员工增加工作压力的同时提供动力,激发员工安全生产运行的积极与主动性,增强工作责任意识。

3.3加强专业技术管理

在电网安全运行中,值班员工提高自身专业技术素养加强设备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电力企业一方面要为员工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知识讲座及规程学习等活动,引导变电站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现场布置、各个系统连接、性能与作用及操作流程等知识,养成一定的设备简单维护与保养能力,同时鼓励操作人员要积极总结并积累更夫的实践操作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变电站运行中存在一些常见故障,操作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故障处理分析技能,这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加强管理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现场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有效缩短故障短暂停电时间,以此为变电站稳定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第2篇

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敬业、创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本次实习在学生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①搜集整理变电站主要一、二次设备以及变电站运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②搜集整理500kv变电站特点方面资料。

③将搜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站的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总结收获

④实地考察**500kv变电站的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包括主变压器、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进出线情况等)电气设备布置方式、变电站主要运行控制方式、变电站的通讯方式等,参观考察过程中要求作好笔记。

⑤。运用所学知识,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

**变电站介绍

第3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生活愈加离不开对电能的需要,从而有效带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工程施工质量将对电能的正常使用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由于工程施工难度越来较大,在当前的工程施工中出现较多的工程问题,加强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工程质量管理迫在眉睫。

1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问题

当前,部分地区为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进行大量施工,而工程的大规模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工程问题,致使社会用电安全遭受严重挑战,现将主要的几点工程问题加以总结。第一,工程安全问题。安全施工是工程建设的重点,然而仍存在部分施工单位存在违规操作,轻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当前在我国部分地区,电力企业为更早的实现电网建设,致使工程进度大幅度缩减,为赶工程进度会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致使出现疲劳作业现象,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由于相关部门监管不严,致使工程出现交叉施工和违规施工等现象,造成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第二,工程质量问题。基于高压输电线路的特殊性,对工程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但是部分施工单位仍存在违规操作,严重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高压输电线路在后期使用中出现多种问题,不仅带来巨大的维修费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营。第三,人员管理问题。劳务分包作为重要的项目建设方式,在众多工程建设中被广泛采用,对于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该种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因为该工程施工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施工地点分散,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带来了难度,加以施工人员多为农村务工人员,缺乏正规的施工技能培训,文化素质也相对较低,没有纪律观念,从而存在较多的人员管理问题。

2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

2.1施工图设计

工程施工主要根据施工图进行,因此施工图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问题。当前,施工图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设计过于理想化。部分设计人员对施工现场没有进行详细的了解,仅凭个人工作经验对施工图进行设计,致使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不符合实际需要。第二,设计人员缺乏综合的业务技能。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设计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确保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并具有较高的精准度。第三,设计图纸的审核不严。施工图纸设计完成后须由先关单位进行审核,从而提高设计图纸的规范性,若是施工图纸审核不严,对设计中存在的错误不能及时提出,将对工程质量带来较多的影响。

2.2施工管理

由于高压输电线路施工涉及较多的施工技术,对于整个施工工艺而言,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施工现场管理。由于工程施工条件有限,很多的施工材料主要堆放在施工现场,若管理人员不能做好相关工作,会造成施工材料失窃延误工程进度。其次,施工工艺管理。众所周知,施工技术水平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施工环节中技术不达标或者工艺顺序出现问题等,都将会带来一定的施工问题。

2.3工程验收

工程验收主要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一旦验收人员缺乏责任心,对工程各环节质量把控不严,也会带来工程质量问题,或者验收人员自身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也会致使工程验收工作不合格。于此同时,高压输电线路的工程验收相关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高压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3.1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完善,决定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意义重大。首先,明确施工责任。由于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涉及施工较多,应根据不同环节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其次,对工程质量监督程序进一步规范。加强对施工现场以及各施工环节的监管。最后,完善管理制定,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奖励优秀施工人员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对违规操作人员加以惩处。

3.2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不言而喻,施工管理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应从如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确保施工图纸能够知道指导施工进行。第二,对施工工艺选择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工艺符合施工要求,提高施工技术的规范性。第三,工程竣工后,要严格进行工程验收,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提出,从而采取措施进行弥补,保证线路运行后无质量问题。

3.3加强施工人员培训

施工人员是工程的直接参与者,施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将影响工程质量。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4结语

第4篇

实习的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劳动观念,激发学生的敬业、创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本次实习在学生完成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后进行,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大,增加学生的专业实际知识;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①变电站主要一、二次设备以及变电站运行方面的相关知识和资料。

②500kv变电站特点方面资料。

③将搜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与云田站的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理解,总结收获

④实地考察云田500kv变电站的主接线、主要电气设备(包括主变压器、主要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进出线情况等)电气设备布置方式、变电站主要运行控制方式、变电站的通讯方式等,参观考察过程中要求作好笔记。

⑤。运用所学知识,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作出一定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

云田变电站介绍

云田变电站属于国家电网株洲电业局下设的站点。而株洲电业局是湖南省电力公司直属大二型供电企业,担负着株洲市及所辖四县(市)的供电任务,供电区域面积11420平方公里,供电区域人口357.05万人。株洲电业局下设株洲县、醴陵、攸县、茶陵四个县级电力局,变电管理所、线路管理所、用电管理所、调度管理所、计量管理所五个专业管理所,云田500千伏变电站以及高新电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分(子)公司。全局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45座,合计容量353.875千伏安,所辖云田500千伏变电站容量达150万千伏安,已进入全国特大型变电站行列,是湖南省菱形超高压环网的核心构成之一。目前,全局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297.57公里,配电线路5127.58公里,共有高低压用户4万余户。全局固定资产原值10.47亿元,净值6.84亿元。年供电量36.82亿千瓦时,最高负荷54万千瓦,年售电量34.37万千瓦时。全局现有职工154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7人。全局职工勤奋创业,锐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生产经营业绩和良好的发展势头,1998年销售收入达10.9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7792元/人·年。在深化改革和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株洲电业局以“创造两个效益、培养一流人才”为战略目标,遵循“发展、改革、管理、效益、服务”十字方针,为株洲地区电网建设谱写新篇。

电网从历史发展来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电厂直配城市网、省区电网、跨省大区电网和跨大区联合电网.随着用电量不断增长,大型水电、火电和核电的建设,地区间电源与负荷的不平衡以及经济调度的需要,必然要求发展输电和联网,电压等级也随之逐步提高.从最初较低电压水平的6-10kv经历35kv、110kv和220kv,发展到超高压的330kv、500kv和750kv电网,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第5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本人于2009年9月毕业于贵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

工作以来,参加了较多项重大电力工程项目的监理等工作,下面简要的介绍十项参与施工和监理过的主要工程。

2009年6月-2013年3月,贵州桐梓煤化工一期场平及热电工程,在该工程负责担任监理员工作。

2013年4月-2014年7月,四川双龙±800千伏特高压换流站工程,在该工程中负责担任监理员职务。

2014年8月-2016年3月,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浙江段,在该工程中负责担任专业监理师。

2016年3月-至今,晋北±800千伏换流站工程,在该工程中负责担任专业工程师工作。

通过几个项目的学习,是自己可以熟练应用相关的规程规范,对本工作也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实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是自己的努力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

另外,在工作之余,本人还参加了多项学习,培训活动,包括公司内部举行的质量体系培训、安全体系培训,经过学习,使得实践知识得到更好的升华,也更加充实了理论知识。对一些深刻探讨的问题,经过专家的指导已经形成了论文,为自己的工作准备了充实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参加工作以来,工作中本人刻苦学习、积极联系实际、勤于总结,在多位行业长辈的精心教导下,业务能力取得很大进步。通过7年多的工作实践,已经具备了工程师工作能力和评审资格。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积极学习,提高本职工作能力,同时加强外延学科、交叉学科学习,向更高的目标努力奋进。

通过七年多的工作时间,我巩固进而系统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工程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我能够熟练理解、掌握和运用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工程监理及工程档案领及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沟通协调工作。

第6篇

【关键词】配电网;运行可靠;措施

随着油田产能建设的扩大,电网规模的也不断扩大,大庆油田电网作为国内较大企业电网之一,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电网。在整个电网当中,配电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否可靠的运行对于整个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来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从而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保障油田生产的正常运行,保障国家能源的供给。

1.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在实际当中,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配电网的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导致其可靠性降低,严重影响用户的电能供应,给用户带来损失。比较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和结构的不合理

配电网自身机构的状态对于整个配电网络的可靠性有着直接影响。当前很多配电网络由于布局当中存在问题,在结构上多以放射状为主,这样导致输电距离较长,半径较大,这就导致配电网当中一旦出现故障,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从而可靠性较低。还有一些地区甚至使用单辐射线路进行配电,这就导致无法转供电,因此一旦停电就无法替代。很多输电线路由于布局不合理,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这些都导致供电能力下降。

1.2设备故障与线路故障

由于配电网设计的问题导致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受到影响。线路的强度达不到相应的标准导致线路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往往会断裂,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还有一些电杆位置不合理,比较容易受到施工的影响。再加上一些设备年代久远,设备老化,这些都加重了故障出现的概率。

1.3软件的缺陷

当前大部分油田配电网络都已经实现了配电自动化管理,但是相关的系统由于运行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再加上没有建立起一支现代化的配电自动化管理人员队伍,原有的工作人员由于专业技术比较陈旧无法胜任现代化的配电网自动化操作,导致各种错误时常发生严重的降低了配电自动化的可靠性。

1.4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方面

大庆油田位于东北地区,一年四季的自然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外界环境对于配电网络的安全运行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一些春季大风、雷雨较多,经常导致输电线路断裂,电气设备受到雷击而损毁,这些都会降低配电网供电的可靠性。有些配电线路经过人口密集的城区,有可能被城区施工而损坏。

2.提高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2.1加强思想重视和高素质队伍建设

在变电运行实际操作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一些失误行为,就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问题较轻微时,可能只是经济上的损失;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对整个电网系统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变电运行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操作技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操作人员的技术高低以及精神状态的好坏以及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直接影响着变电运行系统的可靠性,因此,笔者建议加强对实际操作人员思想教育与专业技术培训。

2.2建立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保证制度

可靠性保证制度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它不仅需要领导们的思想重视,而且还需要实际操作人员的用心,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电力生产企业可以成立一些供电可靠性保证小组,同时建立健全可靠性保证制度,从而实行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目标,并使之细化、落实。建立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研究制度,每一个季度都应当该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可靠性研究,形成报告,并作为下一个季度的行动指导。要认真做好停电预测和计划,合理地安排停电设备,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停电模式的科学性,大大减少正常停电的次数。要进一步完善供电可靠性保证体系,严格具体措施的落实,考核其可靠性指标,并严格按照变电站停电指标与考核制度的要求,制定技术指标考核管理措施、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除以上制度外,还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可靠性保证资料档案,进而使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管理实标准化与规范化。

2.3加强设备检修,减少停电次数

变电运行系统的管理重点在于安全运行,因此认真落实班组安全管理产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是电力系统的实践检验。既然是应用设备和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设备的检修非常重要。对于电力生产企业而言,应当全方位地进行设备检修,打破传统的定期检修制度,积极地进行状态检修是保证变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重要保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高质量、免维护的真空断路器或者六氟化硫等来提高变电运行设备的可靠性。从实践来看,采用优质的电力供应设备可以大大减少停电的几率,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停电次数,从而有效地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实践证明,供电系统中的各个电气设备、输配电线以及自动保护装置等,都可能因出现了运行故障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会对需用电客户产生影响。此外,提高电力供应设备的功能性与健康水平、做好安全事故预防工作也是保证变电运行设备安全性、可靠性的有效方法。对于电力运行系统的管理人员而言,每天都应全面掌握电力运行设备的工况,加强巡检,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对于那些非常棘手的问题,实在处理不了,应当及时上报,通过分析和研究最终做出评价和处理,这样可减少隐患,提高变电运行供电的可靠性。

第7篇

关键词:电力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故障排除;原因;方法

1 电力输电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

1.1 电力输电线路短路的影响

输电线路短路是电力系统运行的时候最常见的问题。而输电线路发生短路的情况大部分是极端的气候造成的,特别是在极寒极热的气候地区,电力输电线路短路的情况更加频繁。一般单相接地是在受到恶劣的气候条件的影响下,会发生短路跳闸,并严重影响电力供应,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

1.2 鸟类对电力输电线路的影响

在鸟类繁多的地区,电力输电线路上经常会停落大量的鸟类,鸟类停落在导线上或者在杆塔绝缘子上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会极大地降低输电线路的绝缘功能,一旦碰上雨雾天气,就会发生输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鸟类繁殖季节,在杆塔上筑巢也会引起线路故障。

1.3 气候对电力输电线路的影响

由于电力输电线路长期暴露在外,所以气候是影响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其故障排除的最大因素。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很容易导致输电线路老化,发生故障,影响线路安全。特别是出现大风、台风等极端恶劣的天气,会发生倒杆,倒塔,断线现象,导致大面积停电,对社会影响极大,也加重了电力输电线路的维护负担。

1.4 各种污染物对电力输电线路的影响

各种污染物对电力输电线路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输电线路上沉积过多的污染物会破坏输电线路的绝缘体。由于化工企业的快速增多和发展,环境受到很大的破坏,空气中的各种尘埃悬浮物很容易沉积在输电线路的绝缘子,发生污闪事故,导致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及时解决,就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1.5 外砥苹刀缘缌κ涞缦呗返挠跋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员在进行泥土或砂石挖掘过程中,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对电力输电线路可能造成的影响,尤其是电力输电线路的杆塔,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影响杆塔的平衡,从而危及杆塔的质量,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导致杆塔倾倒或下沉,进而影响电力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一些违章建筑物,也会对电力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因为有违章建筑物与电力输电线路的距离非常近,一旦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就可能使电力输电线路与建筑发生碰触或接近,从而发生放电,影响电力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1.6 高杆植物,山火对电力输电线路的影响

通常情况,高杆植物的种植也会对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会诱发线路接地短路跳闸。例如,对于速生桉而言,在电力保护区一般是禁止种植的,因为其是电力输电线路隐患的头号杀手,在春季温暖湿润的环境下,速生桉会迅速的生长,一旦接近电力输电线路时,或风偏碰触,就会造成线路接地短路跳闸,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而且在刮风下雨的时候,速生桉会左右摇摆,危及线路的安全。同时,山火也会引发输电线路故障,例如春耕时期,大部分农民为了省事,会把自己地里的甘蔗叶、秸秆直接燃烧掉,但是该过程中如果无法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危及输电线路的安全。或者经过坟区,林区输电线路经常受到山火影响。

2 电力输电线路需要排除的故障

2.1 排除电力输电线路的设计故障

设计人员在开始设计电力输电线路之前,要做好各方面的调研,做好可行性报告。同时解决好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避免因设计缺陷或技术问题而导致电力输电线路质量不达标,这样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威胁周围的设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进行电力输电线路的设计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施工地点的气候、环境、地质等因素,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深入仔细的勘探。要为电力输电线路设计好紧急方案,应对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突发的紧急情况,为输电线路的顺利架设做好准备。

2.2 排除电力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的故障

在电力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突况,会阻碍输电线路的顺利架设和按时完工。特别要避免出现当地群众发生冲突,造成施工困难。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电力输电线路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进行电力输电线路的架设的时候,要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做好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提前为可能出现的架设障碍准备解决方法,在发生架设障碍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地应对,保证电力输电线路的架设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做好输电线路架设人员的安全疏散工作,防止出现人身安全事故,拒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此外,要对架设电力输电线路用到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领用和监督,避免出现浪费、丢失材料的情况,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架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 排除电力输电线路的故障的具体方法

为了保证电力输电线路的正常、高效运行,除了在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架设过程中做好各种防范措施之外,还要在电力输电线路完工之后按规定做好验收和缺陷消缺工作以及后期运行维护和保养工作。维护人员要定期严格地检查电力输电线路的情况,对电力输电线路出现的缺陷问题做好记录,及时消缺。尽可能地避免输电线路出现障碍。特别是对气候环境恶劣的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增加维护检修的频率,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输电线路出现的障碍和问题,严防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带来严重的后果,保证电力输电线路的长期有效工作,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3 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方法

3.1 为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准备全面的设计方案

相关的电力部门要制定并实施有效的电力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制度,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电力输电线路的维护制度。在电力输电线路的完工试用阶段,电力部门要安排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和经验的电力输电线路技术人员对输电线路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电力系统出现的问题,并做好相关的记录,总结经验技巧,在正式投入运行后要与其他的监测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保证输电线路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对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监测,定期巡视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发现问题。有关的电力企业或者电力部门应该安排专门的电力输电线路监测人员,定期认真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要对输电线路的每一段、每一个不同之处进行核查,定期巡视,要特别重视极端气候地区的电力输电线路的监测工作,增加这些地区的监测人员和监测频率,缩短巡视周期,及时发现并反映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收到反馈之后要及时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并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法。此外,要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护线,电力输电线路有异常可向供电部门及时反映,使人民群众真正认识“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

3.3 做好电力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电力输电线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裂、漏电的现象,而一旦碰上雷雨天气,就容易发生遇水、遇雷着火的情况,不仅会烧毁大量的输电线路,导致输电线路的瘫痪,甚至会烧毁附近的设施、农田、房屋等,严重的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带来巨大的损失。在雷击季节前全面检查输电线路防雷设施,有缺陷及时修复。

4 结束语

电力输电线路的质量关乎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长期运行,关乎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做好电力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及其故障排除工作,及时解决输电线路运行的各种问题,对于促进电力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第8篇

引言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国家电网公司初步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即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十年管理实践,形成了既富有国家电网公司特色又具有央企普适性的特色管理理论。以集团化为核心的大型央企转型发展理论,十年的管理实践始终以该理论为指导,推进国家电网公司各个方面的管理全方位优化。国家电网以集团化为核心的大型央企转型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综合价值理论“持续超越理论、同心圆业务理论、集团公转理论、管理翻地理论和统一文化理论。六个富有国家电网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符合国家公司发展实际和国企管理规律,对国家电网公司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它央企也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一、综合价值理论

(一)科学确定企业战略思路国家电网公司深刻认识到自身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央企业,承担着广泛而重要的责任(即企业的战略定位),重点做好对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电力客户,发电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宗旨,即“四个服务”)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公司发展方式(战略途径,即“两个转变”),通过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基本方针,即“四化”),建设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战略目标,即“一强三优”),为国民经济发展奉献清洁能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积极贡献(公司使命)。

二、电网规划设计中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了我国电网建设的发展,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电力部门加快电网建设,使得电网结构日益复杂,而电网输电线路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线路故障,给人们的用电以及社会发展对用电需求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必须对电网进行规划设计。在我国当前的电网规划设计方面,对于电网的规划大多都是集中在满足未来需求的基础上,对输电线路的数量以及输电线路的位置进行设定,设计人员在电网规划设计的时候过重的追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对输电线路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没有做到系统的规划,电网规划没有考虑到事故发生的频率以及可能性,当这种电网规划设计投入到实际的运行当中,就会因各种因素对输电线路造成安全隐患,增加电网运行的风险。因此在电网规划设计中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必要的,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建立系统风险指标,对风险事件发生前后进行系统的评估,在电网规划中,能够有效的减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三、目前用电检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用电检查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虽然我国法规明确规定了用电检查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用电检查技术,必须持有用电检查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用电检查的人员很少真正持有用电检查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专业技术。这些工作人员在与客户发生纠纷,诉诸法律时往往会因为无证检查而败诉,导致用电企业经济受损。所以,供电企业一定要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持证率,减少与客户的纠纷,提高用电管理的水平。

(二)客户缺乏对于维护电网安全的认识

客户强调供电企业提供电力服务义务,缺乏对于维护电网安全的认识,导致了电力设施被破坏以及偷电漏电的事件逐渐增多。偷电的技术从原始的对电线私拉乱接、私设电表的方式到改变电表的电流、接线和电压参数,经过失压、减流、减压来减慢电表的运转速率,更有甚者导致电表停止和反转,从而达到了本文由收集整理窃电的最终目的。

(三)安全用电的合理措施与客户的自身利益的矛盾日益激化

要达到用电安全而采取的某些措施会影响到一部分用电客户的利益;如果要满足客户利益要求,则会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如果不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对客户施加压力,则会带来了客户对电力工作的不满,影响了供电企业在社会的形象。

(四)电力制度改革削弱

用电检查管理部门的权利电力制度改革削弱了用电检查管理部门的权利,导致了电力安全管理职能不能正常实现。使得客户用电安全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客户用电安全形势日益恶化。据调查统计客户用电设备故障占全部电力设备故障的比例已超过一半,直接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四、针对电网规划设计中的风险评估方法

(一)与esb企业应用总线集成方案

国家电网公司干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的是二级部署多级应用的模式,每个网省单位管理各自单独的服务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为了全面、实时、有效动态地掌控国家电网系统处级各单位的干部人员数据[7],需要把省级公司的干部人员数据与国家电网之间进行实时的数据交换,因此产生了数据的纵向贯通。纵向贯通的通道有2种:esb(采用webservice技术)、dxp(采用jms消息技术)。①esb通道:数据传输是实时性的,由于采用的参数协议使用webservice,掉包的几率小,稳定;缺点是每次传输的数据量必须小,越小越稳定。②dxp通道:数据传输是任务性的,不实时,如果中转的次数多,掉包的几率就大;缺点是相对于esb,传输数据量要大。综合考虑,干部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sb通道进行传输。

(二)实施项目管理中的全过程风险监管

在2009年8月国家电网在全公司范围内公司财务管控项目开始全面进行推广,涉及1000多家单位20多个省。为确保有效控制项目整体风险,各省项目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公司财务管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对实施中全过程和各个阶段实施了全过程和全面的风险监管。在识别风险的方面,除国家电网公司领导小组按照风险清单的统一来进行一一跟踪和检查外,在每个新阶段的工作项目进入时,重新进行一次全面风险识别,并更新风险清单。每周工作计划安排先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对识别的新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排序,明确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的处理责任人,每周更新风险清单和跟踪处理情况。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进行风险循环识别工作,对风险的识别进行连续的监控和跟踪。

(三)全面制定国家电网财务管控项目风险管理总体规划

总体风险管理规划由项目管理办公室暨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控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在风险管理总体规划中对项目的范围、时间进度、成本预算、项目质量、人力资源、项目沟通、需求变更及系统集成中的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识别,形成了风险清单。对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制定统一流程和工作标准,实现总体规划控制,各省级项目组分级管理的风险管理模式。各省级项目风险管理按照制定的风险上报流程,对各项目中出现的特别风险每周进行上报,需要项目管理办公室统一协调的风险事件,由上级项目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上报风险进入项目风险库,并及时通报跟踪处理结果。风险库形成组织的一项过程资产。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各省级项目管理组,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控领导小组的总体风险管理规划,编制各自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制定具体的风险应对措施,明确具体风险责任人和风险控制沟通交流渠道。

图1国家电网财务管控项目总体风险管理规划图

对于风险应对措施,在项目中涉及集成接口问题,采用风险转移的办法,外包给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以减少因集成项目技术问题带来的风险。对于不确定的风险采取缓解的办法,降低它的影响程度,如尽量采取措施降低人员流失率、临时借调其他项目熟练人员、对成员工作成果增加检查次数等。对于无法规避并且影响不大的风险,采取风险接受的办法,但是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只有采取权变措施对没有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处理。涉及重大风险无法解决需上级pmo统一协调的,按照风险上报流程进行上报处理。

第9篇

【关键词】高压输配电线路;教学模式;探究

高压输配电线路是一门将实践作为主体的课程,这门课的学习内容就是了解输配电线路的规程、工作程序、使用的仪器和具体的方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就像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工作数据等,这就需要及时采用一些方法和有关部门进行协商,最后进行评价、总结。本文就高压输配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解决办法进行探讨。

一、高压输配电线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压输配电线路是高压输配电线路工作实施和维修护理的简称,这门课主要是为了给社会培养电线路设计、实施、维修护理以及检查这些方面的高技术人才而创建的。某个地方在本地的一所学校专门创建了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校园专业进行教学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在进行输电线路作业的时候,由于内容宏大,很难进行,就像在工作的时候对于跨度大、距离远的线路,需要进行张力松线,这样的训练内容在校园内的训练基地根本无法进行。其次,很多练习都不能重复进行。就像铁塔的基础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挖掘、设置模板、浇筑基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基础只要浇筑之后,便不可以重复操作了,这就阻碍了利用重复操作来提升技能。最后,在进行训练的时候花费的材料比较多,有些训练材料不能够重复使用,但是购买价格却很昂贵,就像在联系中使用的压接管,每根管子大概几百,只要接压以后就不能再使用了,此外,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在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的时候,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太多、岗位不够用、训练时间过长、课程安排太少这些问题。

二、创建虚实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对于高压输电线路的实际训练出现的作业范围广、消耗材料多、不能重复使用这几个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寻找到了一种虚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在训练的时候,将虚拟的训练场景和实际的操作场景联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有效的解决了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

虚实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采用模拟和真实的工作场景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在高压输配电线路的教学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这种教学方式:在线路施工操作的过程中,使用了“虚”与“实”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电力电缆的实际操作中,使用了“虚”与“实”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线路设计的岗位中,也使用了“虚”与“实”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模拟的工作环境和真实工作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同样也使得学生的洞察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增强。

三、虚实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1.线路施工过程的虚实结合

在高压输配电线路的操作运行和维修护理的过程中,输电线路的实际操作是课程的重点内容,同样学校招牌专业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重点。输电线路的工作训练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基础工作、创建铁塔、安装电线、舒展导线、安装金具等等,线路的工作采用项目独立的教学,主要使用虚实相互结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虚拟部分和实际工作相互结合。针对不具备重复性、工作跨度比较大并且所需要的各种装备价钱比较高的工作内容,经过“模拟”的教学方式进行,对于一些占用空间小、具有可重复性、使用的装备都是小型的工作,就可以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比如,铁塔的组件和舒展导线这都是规模比较大的工作,舒展导线需要牵引机和张力机帮忙,这两台机器的体积都很庞大,成本价格也很高,这时候就可以借助仿真软件来完成。基础工作虽然项目不算很大,但是因为过程中使用混凝土的浇筑是不具备重复性的,所以,这项工作也是采用“虚拟”的方式来进行的。基础装配工程中的模拟作业内容包含工作方式的选用、装备以及工作材料的选择,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实行浇筑的具体内容。但是项目“实际”操作的部分是对基础模板的装配、捆绑钢筋、装配地脚螺栓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具有重复性的,在训练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次训练。舒展导线的虚拟内容则是对导线张力的计算、牵引机和张力机的选择、场地的选用等等。组件铁塔的实际训练内容就是先让学生进行模拟铁塔组件,在学生掌握流程以后,在按照实际比例进行组装工作。

2.电力电缆线路教学的虚实结合

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高压电缆线路具备美观、占用空间小、供电量大、工作量小的特点,现在电缆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却很缺乏,高压配电线路中电力电缆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培养电缆人才创设的。全面的对岗位进行分析之后,针对电力电缆这门课程主要安排了这几个教学内容:①电力电缆的安装;②电力电缆首端和末端的安装;③电力电缆中间环节的安装;④电力电缆终端子箱的安装。对于第一个内容电力电缆的安装采用虚实相互结合的方法,由于电缆的型号存在差异,它的具体安装方法也就变了,并且电缆的长度也不一样。此外,对于高压电缆就比较粗,也很重,这时候,在安装高压电缆的时候就需要功率比较大的电缆设备进行牵引,施工时间也很长,在校园里的训练基地,很难进行这个内容的教学。若是使用模拟的方式,设计出相关的电缆施工软件,借助该软件的功能,就可以更好的进行这个教学内容教学。这个软件的优点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需要的工具,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制定施工计划,用模拟的方式设计电缆的安装。电缆线的型号有很多种,可以选用不同的施工方式,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各种型号电缆的操作方式。

3.线路设计岗位的虚实安排

在线路设计的训练室中,必须按照真实的操作环境安装所有设备,线路设计的程序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将线路设计课程初用期设置到具体的公司之后再引入班级,采用真实的任务驱动,指导老师团队和学生切身去参与到书店线路设计工作中去,在操作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线路设计能力。其次,到了线路设计的后边阶段,将岗位的虚实结合落到实处,这也就是在学校内,老师设计模拟的线路设计岗位,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完成模拟岗位。这些任务都是从简单到难,在结束任务以后,学生基本应将线路设计软件的基础操作方法和有关的规定都熟悉了,最后经过对学生的考核,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参加到真实的线路设计的岗位上去工作,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也就相应的到高压配电线路设计的岗位上去了。利用这种虚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的将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这种校企联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四、虚实相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采用虚实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高压配电线路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校园的老师和企业的专家联手,成立一些专门的课程探索小组,对课程的内容、预期目标以及课程的任务进行设置,设计的内容主要是课程的框架、学习的任务、教学的具体措施、研发新教材等,在完成课程的各个环节设置之后,必须要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相互符合,最后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虚实相结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更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较高的职业素养,大大提升了教学成果。

五、结语

新型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将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综合能力这三者联系起来,这让学生在学到专业技术之后还能培养自学能力。教学过程中借助企业的力量以及学校的训练基地,为学生制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样一来就缩减了学生进入岗位的时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2]孙兵.虚实结合在高职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3]姜大源.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初探[J].教育研究,2004(5).

第10篇

【关键词】配电网;运营;安全管理;供电可靠性

电力网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由变电所和各种电压线路组成。电力网以变换电压输送和分配电能为主要功能,是协调电力生产、分配、输送和消费的重要基础设施。指电压等级的输电路和各类型的变电所连接而成的网络。电力网按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不同,分为输电网和配电网。输电网是以高电压甚至超高电压将发电厂、变电所或变电所之间连接起来的送电网络,而直接将电能送到用户的网络称为配电网。配电网的发展是从无序到有序,从裸导线到绝缘导线,从手动操作到电动操作的一系列过程。配电网的安全可靠不仅影响电力部门的经济效益,更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质量。

一、配电网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日益增大,用电负荷也随之增长,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相应的提出。由于城市规模与电力条块分割,导致配电网结构不合理,使配电网规划及发展与城市的需求不相适应。

相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配电网络电源点比较落后,配电线路的传输通道电能的输出受到限制。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力配套设备的落后,线路长而半径小,时常出现电能输送不出去的问题,从而引起停电事故。城市规划与出线通道不相适应。早期修建的配电网线路年久失修,加上导线半径小,高能耗设备多,线损耗较大,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和污染环境。投资配电网资金的不足,使设备不能及时得到修护,性能低劣,小小的供电故障往往引起大面积停电,从而影响社会治安的正常运行。从业配电线路的人员,从施工队到检修人员的专业知识相对较贫乏,对发展的新型配电线路所需要的新技术、材料以及设备了解甚少。我国的配电网建设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配电网相对的落后。

二、配电网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络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开关柜转动机构设计的不合理,操作机构的材质不好,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线路分段断路器的继电保护配置不当。配电变压器少,分布的偏差以及低压线路半径相对嫌大、线损高,导致用户电压低。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交叉多跨越,检修一回线路势必要造成多回线路的停电。

2、配电网设备较为陈旧和落后,线路多劣质绝缘子、穿墙套管,断路器操作方式落后,远方操作行不通。避雷器和高压熔断路的质量差,故障频发。

3、配电网损耗较大的原因有:阴湿天气里,劣质绝缘子漏电导致损耗增大;偷窃电行为也造成一定的损失;缺少就地补偿装置,大量无功电流传输致使线路损耗;高耗能变压器仍旧在使用中等。

4、配电网的运行环境状况差,主要表现在:一些老城区中高低压线路同杆架设,各种线路的私拉乱接;违章建筑的随意扩建导致倒杆断线的事故频发;野蛮施工对电缆线路的破坏以及配电网的污闪等。

5配电网过电压具体有雷电过电压和铁磁谐振过电压,配电网的耐雷性差,配电网中雷击事故较为突出,配电网设备被雷电击坏时有发生。配电网系统中如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励磁感抗和网络对地电容的容抗符合谐振条件,且电压互感器的一次绕组中性点直接接地,则会激发铁磁谐振,产生的高电压会导致相间短路、绝缘击穿而造成范围大的事故。

三、配电运营的安全管理

配电网运营中很多方面已经日益显现,不仅在供电可靠性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对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不良影响。保证配电网安全的运行离不开合理的施工设计,同时也离不开科学的运营管理。

定时检修维护配电线路,降低线路故障的发生率,在线路维护工作中如果发现设备缺陷,要及时汇报,根据缺陷的程度找到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一般缺陷的设备,应酌情按季度处理,对于情况较严重的缺陷设备,应做到实时且有效的处理;定期培训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其专业技术水平,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起到关键性了解和掌握的作用。加强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对落后的配电线路以及材料设备及时的相应更换,保证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在运行值班的制度当中,值班人员应按制度中规定的方式,完成程序、内容的交接,做到不擅自离开岗位。在巡视和检查制度当中,运行的电气设备需要被定期巡视,也有相应的特殊巡视和登杆检查,定期的巡视和检查有利于运行人员准确且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以确保安全运行供电。

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要加强,按规定对不合法的配电线路严加管理,相关责任要落实到负责单位和负责人身上。安全宣传的加强也是有必要的,在小区开展宣传活动,及时提醒居民的不合法行为要解决杜绝。

合理安排配电线路,在一些地形特殊的地方尽量减少线路的安排,以此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在配电线路建设过程中所要使用的材料零部件做好把关工作,严格筛选。具体线路采用合适的材料,且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配电线路建设完成之后,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最后的把关工作。

四、总结

配电网是当前电网建设的热点,无论大小城市,都把电网的建设和自动化的实施列入工程重点,在改造和建设中,各地区应把握配电网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尤其是新技术和设备的引进。配电网尚存较多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只有应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以及责任具体落实,安全工作要做到位,不走过程,不忽视,努力开展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建设好大小城市中的配电网,使其为广大用户提供可靠优质的电能供应。

参考文献:

[1]刘传铨,张焰.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2:46-49.

[2]梁建军. 如何做好城乡配电网改造后安全运行管理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3:110-111.

[3]石乐胜. 小议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及配电网存在的问题[J]. 经营管理者,2012,18:392-393.

第11篇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相应的机构更精简、资源更集约、管理更专业、流程更优化,这对电力企业技能人员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设备的更新、改造,对安全生产和供电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强现场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某地市供电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影响制约培训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

供电;现场;培训;对策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某地市供电公司在实施“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后,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岗位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机构数量由48个减为25个,有16.3%的技能人员岗位发生变动,“更扁平、更集约、更专业”的要求迫使员工加快转变观念,熟练掌握岗位职责、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意识,以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

1 一线员工现状分析

目前,该地市供电公司共有生产技能人员498人,主要专业有电网调控运行、输电运检、变电运检、城区配电、城区营销、信息通信运维。生产技能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1)生产技能人员年龄结构:55岁及以上17人,占总技能人员的3%;50-54岁21人,占总技能人员的4%;45-49岁53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1%,40-44岁77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5%,35-39岁55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1%;30-34岁60人,占总技能人员的12%;29岁及以下215人,占总技能人员的44%。

2)生产技能人员文化程度:硕士11人,大学本科255人,大学专科147人,中等职业教育38人,高中24人,初中及以下23人,在总技能人员中的占比分别是2%,50%,30%,8%,5%,4%。

3)生产技能人员专业技术等级: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7人,初级职称266人,无职称204人,占比分别是0.2%,5%,53%,42%。

4)生产技能人员技能等级:具备高级技师资格6人,技师资格87人,高级工资格77人,中级工资格37人,初级工资格16人,分别占比是1%,17%,15%,7%,3%。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技能人员年龄结构较为年轻,平均年龄33.42岁;整体文化程度较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83%;相应的技术、技能水平不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5%,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占总生产技能人员的18%。整体来看,技能人员的基本素质较高,但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经验欠缺。面临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任务异常繁重,唯有通过有效的培训,掌握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

2 制约培训效果的因素

2.1 形式单一,缺乏评估

目前采用的培训方法主要有三种:“送出去”:即组织员工参加上级公司开展的培训,如XX专业高级技师培训班,生产技能人员II级III级轮训,技师、高级工岗位能力提升培训等。“请进来”:即聘请公司系统内在某个专业具备领先水平的专家进行现场授课,或在某个设备更新改造时,聘请厂家技术人员对新技术的应用进行讲解;“集中学习”:各班组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为本专业理论知识讲解或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以上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检查而学,员工学习的目的性不强,浮躁、不能潜下心来学习;生产一线人员的工作内容都是现场的实际操作,而目前的培训内容较多的偏重理论的学习,没有付诸于实践,结果是员工在培训完成后还是不能胜任相关的工作。管理人员在培训结束后未能及时的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使得员工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2.2 工学矛盾凸显

青年员工,有着满腔的热情和学习的欲望,但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培训,为了确保生产工作的正常、顺利的开展,据统计,能够参加国网公司组织的培训人数,平均每年每专业只有1人,每期5天;参加公司组织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平均每年每专业有6人,每期10天。在设备、线路的改造、更新维护时,也只有少数、个别的人员能与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沟通学习。一线员工长期参加脱产培训的难度不断加大。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员工,已经没有了继续学习的时间和经历,他们认为目前掌握的技能和从事电力工作多年所积攒的经验,已经能够满足本职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知识和技能水平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岗位的需要。

2.3 目标模糊,缺乏激励

年轻的员工,入职时间都比较短,加之对企业的熟悉也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所以就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因此也就不知道学习的方向在哪里。班组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培训的内容一成不变,没有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员工培训的差异性。没有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员工的快速成长。

3 提高培训效果的对策

3.1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领导高度重视培训工作,把培训工作作为全面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各部门间横向协同,精心策划,周密部署,落实职责分工,明确规定对各类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项目、内容、方式和培训标准,保证各项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增强生产技能人员参与培训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促进生产技能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使员工转变培训观念,将“要我培训”转变成“我要培训”,员工主动的接受培训,参加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从而创建更优的绩效。

建立“问、练、查、评”的培训常态机制。“问”是指采用技术问答、现场提问的方式,在每一个工作现场至少掌握一个密切相关的知识点。“练”是指采用事故预想、现场演练等方式,每月在现场停运设备或培训设备上至少有针对性地进行一次实操练习。“查”是指采用培训标准定期评估的形式,检查各专业生产技能人员是否达到应有的技能水平。“评”是指每年开展一次现场培训典型经验评选和,促进优秀成果共享,推进现场培训管理水平共同提升。

3.2 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众所周知,培训计划在企业培训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培训目标、对象和内容、培训的规模和时间等一系列工作做出的统一安排。培训计划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培训需求分析成果的落实,也关系到企业员工整个培训过程的顺利实施和运行,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按照专业分类以及工作经验等级将班组一线员工进行Ⅰ、Ⅱ、Ⅲ级划分,分别为进厂3年以内非工作负责人、工作负责人、班组管理人员(安全员以上),根据各专业岗位技能现场培训的各项要求,编写“岗位技能培训标准”,分专业、分技能等级对每一层级所需掌握的现场技能进行详尽的阐述,使每一个员工都明确个人当前的技能水平和应达到技能水平,明确学习的目标。

3.3 丰富培训形式,有效激励员工

师带徒。以“师徒合同”为基础,明确师徒职责和徒弟在考核期内的培训目标,规范“师带徒”考核评价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对徒弟的转正定级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计分,凭借师徒二人的年度总计分评选优秀师徒并进行经济奖励,确保“师带徒”活动质量。

作业前培训。针对大型、复杂及特殊重点工作,围绕作业方案、作业指导书、安全措施、作业质量要求等,在开工前进行培训辅导,确保作业人员熟悉工作流程、要求、内容及危险点,保证作业安全和质量。

轮岗交流。制订培训、考核、选拔等一系列轮岗措施,在联系紧密的专业之间率先开展小范围轮岗,通过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协作,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在保证“五大”体系建设有序平稳实施的同时,使员工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提高工作绩效。每一个技能人员在培养期内要至少进行两个专业的轮岗学习,同一专业不少于两个班组的轮岗经验。

3.4 合理利用资源,解决工学矛盾

提高两个实训基地的利用。结合春秋季和全年检修计划,分专业组织生产人员在“多功能一体化变电运维实训基地”和“输电线路实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模拟检修工作,实施全方位实操技能培训,为技能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较好的解决了工学矛盾的问题。

加强内训师资队伍的建设。聘用内训师,满足单位内部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工作的需要。同时建立内训师管理制度,对内训师的培养进行规划,通过强化专业理论、技术知识、技能操作、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升内训师资能力,从而促进生产技能人员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3.5 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及应用

组织各班组、各专业人员积极开展培训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工作。通过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检验培训效果,以赛促培;分阶段对培训的师资、参培员工以及员工通过培训掌握的技能在现场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估,适时改进培训计划、课程设置,教师配备等;开展扎实有效的经验交流、论文评选、成果等活动,使之成为总结交流经验和展示推广成果的重要平台;结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员工创新成果,并及时补充到制度当中,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采用这些有效的措施,合理的安排培训,并及时掌握培训的进度,进一步激励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切实提高某供电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效果,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与各项工作计划的顺利进行,从而打造出一支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为电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人力资源大师德鲁克说过: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是使员工不断成长的动力和源泉。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遵循培训管理规范,加强考核并不断创新,实现“人才强企”适应电网发展需要,全面提高电力生产技能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主编.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07.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02.

[3]张丽萍,吴群.实训与实际结合 提高电力培训的实训效果.中国电力教育,2011(24):39-40.

[4]石金涛.培训与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赵若燕.加强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现代企业文化,2009.

[6]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赵春霞.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的几点思考.中国集体经济,2008.

[8]王相平.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

第12篇

1.1为铁路输送合格的电务工作人员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面向铁路,为铁路运输系统各个技术部门提供专业技术人员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也主要是面向全国18个铁路局(公司)的各个技术领域,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主要为铁路运输系统电务维护部门培养信号工作人员。进行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铁路运输电务维护部门的工作要求,让学生在毕业时具备一定是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能够使学生在短期内适应铁路运输电务维护部门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氛围。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师本身具备的专业素质能否全部或者大部分传授给学生,学生是否愿意并且真正学习到教师教授的所有知识,这是完全不相关的两个方面,但是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教师所教转化为自己所有,那么着两者之间就又是相互矛盾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高职学生,那么如何将学生从发呆、玩手机或者睡觉之中解脱出来,去踏实的学习教师所讲就是每一名专业教师必须去研究探索的问题。教学改革的最初目的也应该在此,就是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用一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并且的喜爱的方式去教学。当学生们心甘情愿的放下手机、不再对老师讲的内容昏昏欲睡,那么教学改革的目的应该就基本达到了。当学生能够充满激情的去学习每一节课教师所教,教师和学生之间达到了一定的和谐程度,那么教师就不用再为了组织课堂教学而发愁了。

1.3提升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

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笔者认为这一定律同样适用于情感交流。如果一个学生喜爱一名教师,那么他对这名教师所讲的课程也会感兴趣,反之,如果一名教师没有得到学生的肯定,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也应该不甚乐观。在高等职业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一名教师的教学改革水平也是衡量一名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者,我们不仅应该具备坚实的专业能力,如何将自己的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学改革不仅仅是为铁路输送人才,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更是为了教师自身。

2研究内容

本次教学改革主要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在上一学年,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戴世宏教授的关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在讲座中,戴教授系统的介绍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意义与方法,使笔者收获颇丰。为这一年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思考,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效果验证理论,使笔者教学改革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1课程标准的确定。

课程标准简单来说是一门的课程的大纲,在课程标准中应确立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传统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教学目标以记忆性内容为主,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如要进行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手段就需要革新,教学目标就要从传统的知识目标变为能力技能目标,考核方式也要向多元化发展。

2.2课程的整体设计。

在本轮教学改革中,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更加系统详细的整合,形成“一个目标,两条主线”的教学线索。一个目标:是指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改革主要突出能力目标的培养,最终的能力目标就是能够对信号机进行维护和简单的故障处理。这一目标其实还包括了信号机的识别等相关的简单能力目标,这是说在单元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小目标都是为了这一个最终目标的服务的。两条主线:一条是指信号机的识别与维护,另一条则是指信号机的设置。前者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后者则侧重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3单元课程设计。

一门课程包含数量不等的学时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整门课程按照教学内容或认知结构的不同分成多个教学单元,将每个教学单元进行合理的设计,按照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考虑学生能力目标的培养,通过教学和练习能够让学生练就某种专业技能,这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目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手段,尽可能贴近铁路电务工作实际,如果有信号机设备,尽可能利用实景教学,若没有实际设备则尽可能使用图片或多媒体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直观上了解自己所学。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内容为载体的讲授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使用任务驱动、头脑风暴等先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和练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专业技能。

2.4考核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就是“一纸定江山”,学生在考试前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突击背题,就可以通过考试甚至获取较高的分数,通过期末考试试卷决定一门课程的成绩,这是极不客观公正的考核方式,在课程改革中如果不改革考核方式,那么过程的改革将失去意义。针对《信号机检修》课程,制定如下考核方法:课程考核包括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学生成绩由学习过程成绩、实作考核成绩和记忆性考核成绩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教学过程监测考核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核两部分。教学过程监测占比较少量的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成绩综合给出,大约为总成绩的10%左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是在期中进行,考核方式是一张试卷,但是试卷内容不包括记忆内容考核,均为主观题目,题目内容包括信号机的设置等内容,题目没有统一答案,符合信号机设置原则均可获得相应分数,此项考核约占总成绩的10%左右。期末考核包括实践技能考核和记忆能力考核。其中,记忆能力考核为机考,事先将已经做好的题库写入计算机,学生在考试时直接进行机考即可,考试完毕即可知晓自己的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既不需要教师阅卷,又增加了公平性,基本不会出现的情况,此项内容成绩约占总成绩的40%左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那么教学改革的目的则是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那么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期末考试就要包括专业实践技能考核,本门课程名为《信号机检修》,那么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就要能够对信号机进行检修,期末考核的实践技能考核部分就要考核学生对信号机的点灯参数进行测试,对信号机的故障进行处理,教师根据学生是否按照铁路电务维修标准操作进行评分,此过程要全程录像,以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此项内容成绩约占总成绩的40%左右。考核方式的改革配合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一条线,使得教学改革不会虎头蛇尾。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