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0 06:55: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旅游市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沈阳;乡村旅游;市场细分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4-0226-02
引言
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它作为旅游业创新的直接成果,适应了人们对原生性和生态性的需求,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中国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乡村旅游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即一方面旅游者的需求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而另一方面经营者也无从得知旅游者的真正需求。所以,旅游企业如何设计出满足乡村者需求的旅游产品,就显得尤为迫切。从旅游需求者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了解客源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市场细分就是根据旅游者特点及其需求的差异性,将一个整体的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以上具有相似性需求特点的群体的活动过程[1]。旅游企业只有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为游客提供更满意的旅游经历,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2]。
一、调查过程
调查时间为2010年9月1日至2010年10月7日。本研究对东陵、新民、铁岭、丹东、本溪等辽宁省内的5个乡村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和访谈。调查方式是将印制的300份问卷发到旅游者手中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填写,现场访谈,现场回收。通过这种方式调查效果很好,共回收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81%。对调查问卷采用社会经济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细分变量进行选择并进行有效性检验[3]。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由于乡村旅游景点的游客多为近程省内游客,故本次调查的样本选取了辽宁省居民(在辽宁省内工作、学习、生活的,从事乡村旅游活动一次以上的,居住时间一年以上的相对稳定消费者)。该样本包括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乡村旅游者,随机性较强,因而保证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为该项研究打下了科学的实证分析基础。
(二)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细分变量的选择与有效性检验
对于乡村旅游,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和旅游消费额的高低,是衡量细分市场重要性的关键。本文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月收入水平5个角度对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进行分类,借助 SPSS软件,运用方差分析法,逐一调查分析其停留时间和日平均消费额,并进行卡方检验,验证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而确定有效的细分市场变量[4]。
1.停留时间统计
在对按照不同统计变量分组的年旅游次数进行方差分析前,首先对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5个不同统计变量分组后的停留时间,各组内数据均具有方差齐性,P值均大于0.05。通过方差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年龄、职业、月收入水平分组的停留时间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按照性别和文化程度分组的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P值均大于0.05)。因此,从停留时间角度来看,按年龄、职业、月收入水平3个标准细分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是有效的。
2.日均旅游消费额统计
同样,在对按照不同统计变量分组的日均旅游消费额进行方差分析前,首先对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5个不同统计变量分组后的日均旅游消费额,各组内数据均具有方差齐性,P值均大于0.05。通过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按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分组的日均旅游消费额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尤其是按照职业和月收入水平分组,其P值小于0.01,差异十分显著。因此,从日均旅游消费额角度来看,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水平5个标准细分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是有效的。
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分析,最后选取年龄、职业、月收入水平作为沈阳市乡村旅游市场的细分变量,分析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行为差异。
参考文献:
[1] 蔡洪胜,时永春,石宝明.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2-131.
[2] 芮田生,张菀.游客市场细分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1):94.
目前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各国学者对其的界定也各有差异。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将乡村旅游的概念定义为: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方式的活动。我国旅游学者对其界定为: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因此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是依托农业这个大环境,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融为一体并进行旅游开发的。乡村旅游一般以城市周边的农村自然景观和田园特色风光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体,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古老乡村劳作体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为目的。因此乡村旅游被称为人类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我国,乡村旅游是在满足了市场多元化及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的要求下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的情况,而且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1、乡村旅游以农家乐和农村观光的形式为主
乡村旅游主要为旅游者提供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其通过提供特色农家旅馆、农家菜肴、农家生产劳作等一系列能够享受农村的旅游活动,使得旅游者能够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并采购特色农产品。这种农务采摘旅游能够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长久发展。
2、在开发层次上处于低水平的开发阶段
在我国,近几年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历的时间较短,对其的开发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没有转变传统粗放的开发模式,切没有明确的主导方向。
3、主要分在景区边缘地区、老少边穷地区、都是郊区
在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生态景观及原始的乡情习俗,构成一个个特色浓郁,且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这些能够为乡村旅游所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的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三、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产品开发项目缺乏弹性,开发项目单一,粗放式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以观光旅游和农村自然景观为主,其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虽然现阶段对其开发的旅游产品和内容名目众多,但是都没能充分的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其价值。开发项目单一,切没有深度和特色支撑。一些开发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对产品进行不合理和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破坏、影响当地文化等问题。存在对产品开发并运作期间管理混乱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够,不能及时的解决突发问题,更有部分开发管理人员过分的追求效益,忽视旅游者的差异需求和满意度,产品缺乏创新,形象设计意识不强。造成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单一,管理形式粗放。
2、价格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要求,一般对其的开发都处于城市郊区或者景点附近,依靠城市辐射或者景点辐射得到客源,所以在价格方面大多较低,以吸引游客。乡村旅游以农村景观为主,其资金投入势力和政府支持强度相对于风景名胜区较弱,其主要吸引周边城市周末、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出游的居民,这些居民出游的弹性较大,对价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因此在“薄利多销”意识的促使下,对乡村旅游的营销采用低价策略。合理的低价策略能够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过度的地价营销会导致乡村旅游经营的恶性循环。
3、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手段落后
我国乡村旅游的销售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体系,个体农民营销意识薄弱,地方政府依然采取先发展当地旅游再营销促销旅游的策略,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产品促销方面,轻促销或者无促销是乡村旅游的普遍现象,缺乏市场经营理念和市场开拓意识,只局限于简单的“住农家、吃农菜、干农活”的层次,对产品的研发、包装、市场销售等方面没有创新意识。在营销手段方面,旅行社是基本的销售方式,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和网民用户的增加,网络销售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乡村旅游营销方面,仍然选择单一的旅行社销售,忽视网络销售。
4、旅游基础设施过于简单
乡村旅游以农村旅游为主体,绝大部分旅游的选址在农村,并且很多旅游活动是在农村居民的家中进行,因此对旅游设施的建设还不完善,对设施的日常的修建和维护没有标准化、规范化。农村居民因不能提供旅游设施建设所需要的强大资金,使得旅游场地设备的简陋和不完备,从而不能使用先进或者统一的旅游设备,满足旅游者对旅游活动所依托旅游设备的需要,从而减少游客量。
四、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1、乡村旅游市场营销观念的创新
观念创新是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先导。然而营销意识的淡薄和营销理念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在传统营销模式的创新中转变观念、更新策略,才能顺利地完成市场升级。乡村旅游的市场营销观念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与现阶段的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必须满足目前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必须首先在市场环境的大背景下进行营销观念的改革。传统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意识,必须将体验经济理念融入旅游市场营销观念中。乡村旅游不仅要通过让游客感受“亲情”从而建立感情,还要具有旅游的知识观,能够拓宽游客的视野和增加知识积累,还要在经营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环境,将绿色营销观念深入到乡村旅游市场,从而协调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宣传促销
旅游宣传是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促进旅游产品销售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乡村旅游要保持不断扩大的客源市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渠道多种多样,如积极如积极参与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旅游促销会议,通过展览宣传促销;编印旅游手册、乡村旅游公园简介,导游图等刊物宣传;制作旅游纪念品,如风光明信片、T恤衫等;与各大旅行社及宾馆联营,让利依靠他们帮助促销;制作旅游标示牌,门票宣传等。提高乡村旅游地整体旅游形象质量和知名度,除对旅游产品整体成功的宣传促销外,还应维护旅游产品的整套形象,保护旅游产品的质量,要以实见闻,而不能让旅客扫兴而归。
3、开发特色浓郁、高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由核心部分、外形部分和延伸部分三个部分构成。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融合为一体组成旅游产品。优秀的旅游产品能够极大的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特色的旅游产品是吸引国内外游客高档次的旅游项目,因此必须全面的打造富有特色的优秀乡村旅游产品。加大对旅游产品研发、包装等的创新,使得旅游产品差异化,并根据当地的特地因地制宜打造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应该极力的增加具有地域风土人情、感人故事、农事农活等能展现本地区魅力的旅游活动,在实施产品策略时,必须采用新思路、新方法,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另外,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应尽量保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具体表现在不仅保持大自然的原生韵味,而且保护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避免因开发造成文化污染,避免把城市现代化建筑、设施移置到乡村景区。旅游接待设施也应该与当地自然及文化协调,保证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品”和“精品”给游客。但这并不是说阻止乡村进步,阻止当地发展经济,而是实现旅游与经济发展二者的最佳结合。
4、乡村旅游市场的细分,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乡村旅游市场的具体场所主要是在城市郊区或者景点附近,这些地区必须具有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自然资源,城市或者景点附近的居民会利用节假日体验乡村旅游产品。但是由于各个乡村旅游产品所处于的地理位置、区位环境、资源条件、产品种类及知名度都不同,因此在选择具体的目标市场也是不同的,所能应用的组合战略和营销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各产品在确定目标市场时,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定客源市场。所选细分的市场必须符合市场营销主体的经营目标、产品形象等。否则,便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摘要: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活动,所以构建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模式是提高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还没有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其营销模式也没有系统的规划,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了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提出了营销模式构建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市场营销 营销策略
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目前对乡村旅游的概念并没有达成共识,各国学者对其的界定也各有差异。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将乡村旅游的概念定义为:乡村旅游是指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方式的活动。我国旅游学者对其界定为: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一种旅游类型。因此可以看出,乡村旅游是依托农业这个大环境,将农村生活、农业生产融为一体并进行旅游开发的。乡村旅游一般以城市周边的农村自然景观和田园特色风光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体,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古老乡村劳作体验、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为目的。因此乡村旅游被称为人类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之一。
在我国,乡村旅游是在满足了市场多元化及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的要求下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能够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的情况,而且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当地经济收入,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的特点
1、乡村旅游以农家乐和农村观光的形式为主
乡村旅游主要为旅游者提供一种回归自然的体验,其通过提供特色农家旅馆、农家菜肴、农家生产劳作等一系列能够享受农村的旅游活动,使得旅游者能够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并采购特色农产品。这种农务采摘旅游能够推进乡村旅游的健康长久发展。
2、在开发层次上处于低水平的开发阶段
在我国,近几年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经历的时间较短,对其的开发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还没有转变传统粗放的开发模式,切没有明确的主导方向。
3、主要分在景区边缘地区、老少边穷地区、都是郊区
在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生态景观及原始的乡情习俗,构成一个个特色浓郁,且带有极强的文化与生态色彩的乡村旅游地,这些能够为乡村旅游所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是的乡村旅游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三、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产品开发项目缺乏弹性,开发项目单一,粗放式经营管理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以观光旅游和农村自然景观为主,其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虽然现阶段对其开发的旅游产品和内容名目众多,但是都没能充分的开发利用这些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没有充分挖掘其价值。开发项目单一,切没有深度和特色支撑。一些开发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对产品进行不合理和过度开发,造成环境破坏、影响当地文化等问题。存在对产品开发并运作期间管理混乱的问题,部分管理人员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够,不能及时的解决突发问题,更有部分开发管理人员过分的追求效益,忽视旅游者的差异需求和满意度,产品缺乏创新,形象设计意识不强。造成乡村旅游产品种类单一,管理形式粗放。
2、价格水平不高
乡村旅游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要求,一般对其的开发都处于城市郊区或者景点附近,依靠城市辐射或者景点辐射得到客源,所以在价格方面大多较低,以吸引游客。乡村旅游以农村景观为主,其资金投入势力和政府支持强度相对于风景名胜区较弱,其主要吸引周边城市周末、节假日休闲度假的出游的居民,这些居民出游的弹性较大,对价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此带来的经济效益较少,因此在“薄利多销”意识的促使下,对乡村旅游的营销采用低价策略。合理的低价策略能够增加经济效益,但是过度的地价营销会导致乡村旅游经营的恶性循环。
2009年1~3月,××区共接待旅游者83.3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实现旅游收入2.36亿元,同比减少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83.36万人次,同比增加26%。
一季度我区旅游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全区接待旅游者人次比去年同期上升,但旅游业总收入有所下降;
2、海外旅游者减少,旅游外汇收入下降;
3、我区旅游产品市场定位主要依靠国内游客,由于各级政府扩大内需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旅游业产生拉动,使我区旅游业呈现出国内旅游者继续增加的态势。
主要旅游经济指标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外旅游者减少,导致旅游外汇收入随之减少,旅游业总收入下降。但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次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加,说明国内旅游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大,特别是我区近几年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提质增效工作已初见成效,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品、城市观光旅游产品受到国内、省内游客的欢迎。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好转,预计第二季度以后国内旅游市场将会出现更好的发展态势,给我区的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海外旅游市场有待复苏。
二、完成的主要工作
1、加快提升大营街旅游产品。按照区政府今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要求,帮助指导汇龙生态园进行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扩大会务旅游,强化饮食文化内涵,着手进行汇龙生态园餐饮硬件设施改造,同时,制定了汇龙会议中心改造方案和景区spa旅游产品改造思路。
2、继续推进灵秀乡村旅游试验区建设。配套××工业旅游,在进一步规范完善“试验区”管理的同时,按照高标准、上档次的要求,继续扶持发展庭院式农家乐乡村旅游产品,通过帮助支持举办樱桃节的方式,扩大“试验区”乡村旅游宣传。组织进行龙树乡村旅游发展调查研究,制定了龙树地方特色羊肉旅游产品开发初步方案,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3、认真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按照《玉溪塔区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认真组织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非法旅游经营活动,纠正旅游企业的不规范旅游经营行为,维护合法经营者和消费者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新次序。目前,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第一阶段工作已经完成,正转入进行旅游市场综合整治整改阶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产品档次低、老化,对游客缺乏吸引力,需要进一步进行旅游产品提档升级,打造新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
2、旅游知名度不高,宣传手段形式单一,需要强化旅游宣传,创新旅游宣传方式,多渠道开拓新的旅游客源市场。
四、今后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打造提升大营街城郊休闲度假旅游:1、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扩大会务旅游;2、引导鼓励企业增加投入提升spa旅游产品档次,打造游新亮点;3、按照新的旅游市场需求,合理配置资源,做好“食”文章。
(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1、挖掘龙树地方特色羊肉美食文化,培育乡村特色旅游品牌;2、加快高鲁山乡村康体旅游产品开发,策划高鲁山户外登山旅游线路。
关键词:苏州 乡村旅游 营销策略
目前,乡村旅游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多功能、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发展格局,发展前景越来越大。本文针对苏州乡村旅游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归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苏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市场营销道路。
一、乡村旅游相关理论综述
1.产品整体概念理论。对于旅游产品而言,在核心层面要考虑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效用,主要表现为旅游吸引物的功能;在形式层面要考虑旅游景观、建筑、设施、线路等综合有形实物;在延伸层面要考虑提供给旅游者各种便利的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等。
2.体验营销理论。体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让目标顾客观摩、聆听、尝试、试用等方式,使其亲身体验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让顾客实际感知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或性能,从而促使顾客认知、喜好并购买的一种营销方式。从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结构看,旅游消费者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同时,偏好那些能与自我心理需求引起共鸣的体验。
3.整合营销理论。对于乡村旅游而言,整合营销就是通过对各种营销工具和手段的系统化结合,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的理念,通过网站、媒体、会议、节庆、合作组织等积极推介、组织客源,进行市场推广。提供旅游者满意的并且愿意承受的旅游总成本,不仅包括其货币支出;通过多种渠道向旅游者提供详尽的信息和良好的售后服务,实现旅游者旅游的便利性;通过广告、人员推销、赞助和客户服务等同旅游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新型客户关系。
二、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苏州乡村旅游资源状况。苏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广泛分布于苏州乡村地区,主要分为:环太湖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中部水乡湖荡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沿江乡村旅游资源集聚带。苏州乡村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 75%,其中水域面积占到 42.5%。苏州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风光、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等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已经融合为一个整体,构成了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很多外地游客对此十分喜爱。
2.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探索,现阶段,苏州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西山明月湾、未来农林大世界等为代表的300多家乡村旅游点日益成熟,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品牌多达十几个,初步形成了生态休闲、参与体验、科技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类型。
三、苏州乡村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苏州的乡村旅游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由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1.市场调查分析不足,盲目开发。目前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和项目的旅游促销宣传大部分只是走马观花,重形式而轻实效,重形象宣传而轻连续性的信息提供。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虽然能通过接待过程对游客信息进行收集,但却很难掌握苏州市乡村旅游潜在游客的相关资料和需求特点,不利于景区开发拓展旅游市场范围。
2.乡村旅游城市化严重。苏州一些乡村旅游地对现行的比较流行的乡村旅游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解不深,在实际的操作中往往忽视了乡村旅游的“乡村性”这一本质特征。所以苏州市的乡村旅游在实际的操作中必须以苏州市当地各个地方所发展的农业作为基础。
3.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品位不高。人们对乡村旅游的本质需求是回归和谐的自然以及传统的文化,现在的乡村旅游多采取以家庭和亲朋好友为主的自助旅游方式,大多乡村旅游的游客轻视体验和精神享受,反映出市场需求的初级化。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的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农业生产和乡村景观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忽视了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的乡土文化的内涵开发,忽视了苏州市乡村旅游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很多景区由于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的形象,从而影响了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的发展和苏州市乡村旅游市场发展的可持续性。
4.产品类型单一,体验性不强。目前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的乡村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与乡村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城市相比相对不足。从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现有的一些景区来看,苏州市乡村旅游中采取的较多活动仅仅停留在农家乐、农业观光等低层次的水平上,如旺山景区的农事体验区的乡村旅游产品类型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不够鲜明,景区内的乡村旅游活动主要是多以果园采摘、农事活动为主,参与型与休闲度假型乡村旅游产品相对较少。
四、苏州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改进措施
1.增加参与互动内容。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各个景区在乡村旅游产品中的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消费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并让广大消费者参与其中,使他们对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所提供的最终产品满意,通过角色的转变来激发消费者,使其生活形态得以改变,从而实现苏州市乡村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的销售。
2.以整合营销理念进行市场推广。有了好的旅游产品,不推广出去是没有用的,因此苏州市乡村旅游需借助于媒体宣传和推广苏州市乡村旅游的产品特色,引起感兴趣的人注意,苏州市乡村旅游开发的各个单位和景区部门应该和苏州市和全国的媒体合作,重点宣传,同时,苏州市乡村旅游部门可聘请名人担任苏州乡村旅游形象大使,配合旅游广告进行宣传。
3.构建主题文化村。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的苏州乡村资源的文化内涵及其丰富,因此苏州市乡村旅游部门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将这种文化内涵挖掘出来,设计开发具有苏州市乡村旅游中的乡村特色的产品,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4.精心设计体验式产品。从乡村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作为乡村旅游者来说,单纯的走走、看看、玩玩,已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更希望能够参与到乡村的生活生产中去,这样对于乡村文化的了解也会更加的深刻,也可以加深与乡村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5.整合各种感官刺激。感官式体验即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使游客对于旅游景区建立认知的一种方式。在这一方面苏州市乡村旅游的有关部门或者景区部门可以采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与嗅觉建立起感官上的体验,让游客可以听到苏州市乡村旅游中所涉及的乡村特有的声音,如犬吠、鸟唱、虫叫等,嗅到花香、泥土的清新等乡村的味道。
我国的乡村旅游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在这一大的背景下,苏州市的乡村旅游在新世纪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乡村旅游也成为苏州旅游市场的助推器、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刘旭,骆高远.浅谈乡村旅游网络营销[J].科学与管理,2008,1
[2]冯清.乡村旅游品牌化战略初探[J].现代经济,2008,7,13
[关键词]扩大内需;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3―0041―06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一颗璀璨明星,各方重视和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市场,乡村旅游在推动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促进农村就业和促进城乡统筹等各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乡村旅游是城里人到乡村旅游,但农村居民出门旅游怎么办,关注和研究的相对就少点了。那这个市场到底怎么样,有什么样的特征,又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应该如何去思考和应对这个市场发展的需求,本文试着从这些方面进行管窥之探。
一、农村居民出游的背景与条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较好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较快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人民的营养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绩,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1、改革开放30年,农村劳动力发生重大变化,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劳动力比重逐年减少,非农业劳动力比重逐年增加,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人虽然从统计角度看属于农业人口,但其从事的工作已与传统的农业耕作有着本质区别,这部分人正是农村居民出游市场的主力。
1978年开始的以农村土地承包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彻底改变了我国农村长期体制的束缚,带来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经过30年的发展,2008年增加到了4761元,增长了35倍。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是我国社会稳定、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重要保障。
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行业都受到了一定冲击,但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依然稳步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2733元,同比增加205元,增长8.1%.农村消费增长态势也非常可观,尤其是2009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消费增长速度首超城市,高出近3个百分点,这也表明中央连续多年的支农惠农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2、农村居民旅游基础条件逐步形成
第一,经济条件。这是前提,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使得不少农民已经具备出门旅游的经济承受能力。第二,动机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与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不少农村居民都在或曾在城市打工、做生意,在城市观过光、看过景,农村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及家庭,参加旅游团看过名山大川后,成为本村享受幸福生活的代表,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与“旅游”越来越近。农村居民心理上越来越渴望到大城市去观光、到名胜古迹去旅游。第三,教育条件。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和重点投入,义务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人口受教育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受教育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现在农村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高达70%以上,农村居民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成为农村居民产生旅游动机的一个重要的素质条件。第四,交通等基础条件。国家近些年来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投入,使得广大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得到大大改善,很多省份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这给农村居民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广播电视及电信、网络的发展,便利农村居民更多地了解外界、联络外界,也便利了针对农村居民旅游产品的推销,农民旅游团已初具规模。第五,旅游大环境条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大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点管理水平、企业经营网络、行业服务质量、市场细分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下一步开发农民旅游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保证。
3、农村居民旅游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旅游三大市场中,国内旅游是基础,到2020年,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人数的比例将保持在10:1。而对国内旅游来讲,农村居民旅游又是基础。首先从出游人次来看,从1997年到2008年,农民出游人次一直高居我国国内总出游人次的60%左右,2008年,达10.09亿人次,占全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次的58.9%,比城市居民出游多3.06亿人次。从增量看,1997年农村居民出游率为40%,达3.85亿人次,而2008年出游率则为111.9%,达到了10.09亿人次,相比1997年净增了6.24亿人次。从消费总量看,1997年农村居民旅游消费为560.9亿元,1999年第一次超过1000亿元,2007年则超过了2000亿元,2008年更达到了2777.55亿元,相比1997年增加了2216.65亿元,达395%,年均增长35.9%。
二、农村居民旅游特点
1、基数庞大,影响深远
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就是人口众多,无论什么时候,考虑什么事情,都不能离开这个大背景,而13亿人口中农村居民就占了8亿多,农村问题一直是中央关注的首要问题。现在农村居民出游人均刚到1次,如果达到人均2~3次,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很快就将成为国内旅游的绝对主力市场,将来还可能成为出境旅游的主力市场。我们的各项政策措施、企业经营方式、市场战略定位等都要发生巨大变化。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会为我国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农民旅游市场成为旅游企业关注的商机。而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一样,寻求旅游的乐趣,饱览美丽风景,享受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深远的影响,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促动农民素质的提高,推动农村社会文明的建设。
2、收入具有不稳定性,消费层次相对较低
总体看,农村居民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是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受国家政策、自然环境、农副产品价格、外出劳务市场等多方面影响度较大,再加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医疗教育费用的不可预测性、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过大等直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层次的因素,农村居民消费心理受到很大冲击,并具有压缩现期消费趋向。还有,农村长期传统生活理念与享受型的旅游生活,具有较大的差距, 这会影响到农村居民出游的动机。从农村居民出游的消费水平看,绝大多数还是保持在人均300~400元的消费水平,约为城市居民出游人均消费水平的1/3左右,并且从消费结构看,交通、住宿、门票等必须支出占绝对比例,而且交通、住宿等多以低档为主。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旅游统计标准,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很大一部分是将进城探亲、就医等都计算在内,真正参加旅游团出游的农村居民人数只占少数,也正是相对较低的消费水平,使得农村居民旅游一定程度上不太被看好。
3、出游时间宽裕,旅游动因多样
这是与城市居民最大的区别之一。农村居民出游时间一般不受周末、节假日影响,除去农忙时间,农村居民均可以选择出行。尤其是农业现代化、科技化、机械化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农耕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居民可支配时间更加充裕、更加自由。农村居民旅游动因多样:乡镇政府或村委会组织的考察学习旅游占很大一部分;子女为尽孝心,安排农村父母到城市、著名景点旅游的也不在少数;进城务工,闲暇时间到城市著名景点一睹为快的也占一部分;也有一些农民因为经济宽裕了,举家到大城市观光,到著名景点看景。
三、农民旅游现存的问题
1、缺乏政策鼓励和支持
目前,农民旅游市场虽初步形成,但是专门针对这一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制度、资金投入等还比较缺乏(如一系列拉动农村旅游消费措施)虽然有包括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陆续出台,但却没有听说多少关于鼓励农村居民旅游市场消费的利好政策。旅游主管部门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滨海旅游、资源型城市旅游等多方面都有专门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措施,但在农村居民旅游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政策支持。各地也缺乏对经营农村居民旅游企业的具体鼓励和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培育引导举措。
2、初步形成数量规模,但尚未形成经济规模
前面提到,统计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已经达到10亿人次,但很大部分是探亲、赶集、就医或其他目的出行,只是旅游统计标准上的出游,还不构成我们常说的享受型旅游经济活动。此外,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水平普遍较低,2007年国内旅游总花费7770亿元,其中农村居民只占到2220亿元,人均城镇居民花费906元,而农村居民花费仅有222.5元。所以,尽管农民旅游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但却没有形成经济规模。
3、市场供给缺陷
一是旅游内容方面。农村居民出游大多数想到大城市里看看高楼繁华,到宗教文化场所(如五台山、九华山等)去祈神纳福,或者到农村经济、社会先进地方去取经,也有到著名的景点(如黄山、泰山等)去看景,这些旅游内容,很少是由旅游企业来专门经营的。二是价位方面。一方面农村居民出游一般能省的钱还是尽量省,旅游企业的利润就很薄.不少旅游企业就没有太大兴趣开发这样的市场,另一方面,景区景点门票价位过高,而且对出行的农村居民来说没有优惠,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支出。三是服务网络。现在的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一般只能在县级以上的城市找到,到乡镇及农村想找到旅行社或旅游服务点几乎没有。四是宣传促销。无论是大小城市、旅游管理部门,还是旅游企业集团、旅游景区景点,都没有专门的计划将农村作为客源地进行宣传促销,没有组织专门的促销活动走进乡村。
4、对口导游缺乏
我国现有的导游都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农卡寸游客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美恶标准、心理诉求等缺乏了解,甚而有些导游内心里看不起、瞧不上农民,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导游想当然认为给农村朋友讲讲神话故事、说说黄段子就行了,殊不知这样让农村游客非常失望,他们会觉得城里人素质太低,对城市、著名景点留下不好的印象。有的导游很难满足农村居民的专业化要求,如学习了解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经营等方面经验,导游只能给安排个车、领个路,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
四、加快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发展的对策
1、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中央、国务院一直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国重中之重的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农村居民旅游的繁荣正是受益于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因为旅游消费水平直接取决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农村居民旅游所有规划、开发和目标必须立足于农村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受农副产品价格、生产资料成本、自然气候环境等多方面影响较大,这就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群策群力,共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农业投入,为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作出贡献,并不断完善农村医疗保障、教育制度改革、土地及住房政策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也必须紧跟中央政策,通过加大乡村旅游扶持力度、扩大旅游扶贫范围等措施,努力推动农民收入的提高。
2、加大旅游政策支撑
这里指旅游政策,从国家层面看,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宏观战略中来,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规划和措施中,将农村居民旅游消费考虑其中,在政策引导、资金优惠、财政补贴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旅游管理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宏观政策研究,出台促进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总体意见或规划,召开全国性的农村居民旅游工作会或现场会,制定专门的农村居民旅游鼓励政策,对开发和经营这一市场的旅游企业给予支持和奖励,引导市场关注和重视潜力巨大的农村居民旅游,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此外,探讨农村居民旅游价格优惠或折扣计划,采用优惠券、农民旅游折扣卡等多种形式,引导旅游企业、景区点、酒店、餐饮等给予价格上的优惠,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旅游,并提高农民出门旅游的自豪感。
3、营造环境,培养意识
中国农村居民具有传统的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秀品质,在广大农村,不少农民还把旅游作为奢侈消费、胡乱花钱的行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大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制定专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宣传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宣传促销下乡活动,培养农村居民旅游宣传推广员,营造农村居民以出游为荣的环境,引导农村居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他们走出家门看世界的欲望,逐步培养并不断加深农村居民的旅游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对农村居民出游市场进行重点宣传和报道,激发市场上旅游企业对农村居民出游市场的关注和参与,最终的目标是要让市场动起来,共同创造良好的农村居民旅游环境。
4、调整市场战略,丰富旅游产品
一是旅游管理部门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农村居民旅游市场需求,准确分析农村居民 旅游的现状及特点,不断探索和掌握农村居民出游规律,制定国家、区域、地方市场战略,推动这一市场的蓬勃和科学发展。二是要在各项政策研究、工作部署上充分考虑到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需求,如在考虑旅游市场转型升级战略,要考虑到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相对低层次需求的长期存在,强调大规模高档次、高品位、高投资战略时,考虑到农村居民的基本旅游需求等。三是要针对农村居民市场刚起步的特征,开展农村桃花节、油菜花节等适合城乡共同市场的节庆活动,结合采购、农村商贸洽谈、娱乐、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吸引短途的农民参加旅游,同时培育农村居民旅游意识。四是旅游企业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层次的农村居民市场,分析找准他们旅游的需求点,开发产销对路的旅游产品,特别是针对农村居民希望学习了解其他地区好经验好做法、到大城市观光等特殊旅游需求,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提供专项旅游服务。五是拓宽服务网络。要鼓励旅游企业在一些出游率高的农村地区,设立门市、宣传点、服务站等,便利农村居民出游咨询、报团等,或开展旅游服务流动车、流动队下乡等宣传活动,构成移动服务网络,还可以利用网络,开展面向农民的旅游宣传,提供旅游服务。六是交通上,尽量给农村居民进城旅游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如现在有一些城市旅游专线下乡,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地区,是否可以考虑开通农村居民进城旅游专线等。
5、提高服务质量、培养专业导游
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不仅要靠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宣传促销和产品设计,更要有服务质量的保障。现在不少农民害怕出门旅游,主要是他们怕被宰、怕被骗、怕被瞧不起、怕被区别对待。旅游管理部门要严格监督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坚决打击和处罚黑社黑导,欺客宰客,零负团费、扎店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抓好旅游投诉接待和处理工作,争取做到农村居民旅游投诉件件有回音。旅游企业要在旅游涉及的交通、餐饮、住宿、参观、购物、娱乐等多环节上,严格把握安全、卫生、价格、导游服务等质量关,行前对农村居民详细做好有关说明和情况介绍,实现明白消费,行程结束后做好回访,了解参团农民的意见,出现投诉要在企业内部首先要做好处理工作,尽力让农村居民出游满意。
切实解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组织各类培训班、旅游从业人员主动下乡等活动,培养各类熟悉农村居民生活习性、思维方式、消费理念的旅游人才,增进行业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的了解。另一方面,扩大旅游服务人员范围,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很大程度上需要发挥村委会、居委会或农村团体的作用,因此要对这些组织的联系人、组织人等进行相应的培训,通过他们宣传和招徕农村游客。更重要的是,要切实解决导游的问题。探索农村居民旅游专业导游队伍建设的扶持政策、鼓励措施,如对一些熟悉农村居民旅游市场、了解农业知识、了解农民旅游心理的人员,能否在未能取得国家导游证的情况下,采用特殊的导游服务证件,让他们能够提供更适应农村居民需要的导游服务。还可制定农村居民旅游导游队伍递增计划,通过资金支持、培训教育、就业激励等多项措施,不断壮大这支专业导游队伍。
6、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关键词:欧美国家 ;乡村旅游; 特征
欧美国家乡村旅游的发展大多数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到8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90年代,进入成熟发展时期。而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其乡村旅游更呈现出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代欧美国家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如2003年,美国去农场度假的有1 800万人次;法国的乡村旅游收入达100亿法郎,占该国当年旅游总收入的1/4。
欧美国家乡村旅游从产生到现在已有近50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相对成熟的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基本特征。其乡村旅游发展上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旅游景点的经营特征
1.1 私营化
欧美国家的乡村旅游大多是在私营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农场主同时也是旅游业经营者;其乡村旅游景点的经营则为家庭私营。在美国这样的“度假农庄”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度假。他们可以住在农家与农场主人一起生活。游客在观光度假之余,亦能尽情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亲身参与农场生产活动。度假农庄的民宿房舍大多利用农家空出来的房间或农舍稍加改建整理而开放经营。
1.2 小型化
欧美国家乡村旅游的基本经营单位,大多数为一个农场或一个家庭。这种小型化的经营特征,既符合其乡村旅游是在家庭农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历史,同时也恰好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求。英国开展乡村旅游的农场就是如此。从旅游开发经营的面积看,虽然各个家庭农场的面积大小各异,但是,旅游者在其中活动的空间却都不大。政府为了防止农庄走上商业化经营,规定农庄了的民宿床位,一般为2~6个房间,可提供4~15个床位,低于这个限度可以享有免税优惠。从所雇佣的旅游从业者看,开展乡村旅游的农场,其农场主平均雇佣全日制的旅游从业者大多数只有10名左右,农场主化在旅游上的投资,大多数平均也只有5万英镑左右。由此可见,其旅游经营规模是很有限的。
1.3 兼营化
欧美国家的农场主,大都是一方面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另一方面在开展乡村旅游经营时依托农业生产的支撑。在他们看来,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密切结合,不可分离,彼此双赢,和谐共进;即使是乡村旅游的收入远远大于农业生产的收入,也不可对农业生产轻视、懈怠、甚至放弃,相反,要真真实实进行,一丝不苟经营;否则,如果将农业生产表演化,那就势必失去乡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削弱乡村旅游对外来游人的应有魅力。
1.4 分散化
欧美国家庞大的乡村旅游需求市场与小型化的乡村旅游经营规模,必然导致乡村旅游多点式、分散化的发展格局。近年来,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分散布局表现十分明显。到2006年底,法国推出的“农庄旅游”,全国有1.6万户农家建设了家庭旅馆,开展旅游接待;意大利开展的“绿色乡村旅游”,其农庄已有6 500家;巴西有5 000家农场旅馆;美国仅纽约就有1 500家开展乡村旅游的农场,而夏威夷州则多达5 500个农场。众多的乡村旅游景点分散吸引了庞大的乡村旅游群体,在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同时,又保证了农场的旅游产品质量不会因游人的过度集中而受损。这种多点分散、小型化的布局是旅游市场需求的必然产物。
2.旅游产品的类型特征
2.1 观光参与性产品
乡村的观光参与性旅游产品,是近几年来随着旅游市场的需求而产生出来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观光有两层含义。其一是观赏整体农村的自然风光,接触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其二是观赏乡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和田园风光,这种产品是绝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经营者都自然或不自然地为外来旅游者提供的产品。为了更好地观赏乡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农场主往往有意将一些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呈现出来,让旅游者参与进去,借以延长旅游者的滞留时间,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收入。夏威夷的农场主就将自家咖啡加工的全过程有计划地展示给旅游者,并让有兴趣参与咖啡加工的旅游者当一回咖啡加工工人。一些地方在开展乡村旅游时十分注重这种参与性旅游活动。在秋收季节,或果实采摘季节,旅行社组织城市居民到乡村去参加生产劳动。有的城市居民甚至到乡村租种耕地,全过程地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和农业经营活动。而农场主则成了旅游者的田园看护人。针对旅游市场的这种需求变化,许多农场都纷纷推出旅游者可以参与、能够参与和乐于参与的游览项目,如家畜家禽饲养、成熟果实采摘、秋季庄稼收割和捕鱼生产活动……此举,既可延长旅游者的滞留时间,又能增加农场主的经济效益。
2.2 娱乐休闲型产品
农场为了更好地满足旅游者追新猎奇、求乐求知、求健求美等需求,往往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休闲活动。美国许多农场就举办西红柿节、甜洋葱节、土豆装袋节等活动。而更多的农场则因地制宜,相继推出骑马、乘马拉车、雪橇、滑翔、登山、漂流、徒步、钓鱼等活动。还有的农场请专家将玉米地种植设计成迷宫形式,推出玉米地迷宫游览活动,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因场制宜地推出娱乐休闲型旅游产品,虽然有的已超出了乡村旅游范围,但是这种扩展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却十分有益。这不仅拓展了乡村旅游的项目产品,而且避免了农场资源的闲置浪费。
2.3 住宿餐饮服务产品
为旅游者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既是乡村旅游服务中最基本的服务,也是开展乡村旅游的最重要服务项目,更是能否接待旅游者和接待多少旅游者的最基本的条件保证。而且,这往往是欧美各国衡量其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目前为旅游者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的农场旅馆,巴西有5000家,意大利有6500家,法国有16000家。这些农场旅馆为旅游者提供的旅馆及床位是当地的风格,为旅游者提供的饮食是当地风味,使当地乡村旅游的特色得到了充分展示。
[关键词]市场营销研究;迁西县旅游市场;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
一、引言
2008年河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并编制了《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11月3日,在河北省“统筹冀东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唐山市、承德市和秦皇岛市一起被列为冀东经济区,会上确定三市联合推出了强势精品项目品牌“京东旅游环线”,并签署《冀东三市(唐承秦)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三市实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共同打造冀东整体旅游品牌,推动河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迁西作为河北省政府确定的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19个特色县之一,及“京东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为了更好地融入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迁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实施“产业提升、业态转型、品牌叫响、服务做优”的整体战略,打造“县域大景区”的旅游格局,进一步完善“诗意山水、画境栗乡”的旅游品牌,构建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1.迂西旅游业发展现状。迁西不仅有以景忠山、青山关(国家4A级景区)为代表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而且乡村旅游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形成了宗教朝圣、长城寻梦、滨水度假、魅力乡村四个主打产品。目前迁西有景区7个,星级饭店2家,旅行社7家,各种游船lOO多艘,乡村旅游经营户150余户,旅游从业人员3000人,2009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次计将达到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4亿元。这表明:迁西县在京津唐及周边旅游市场上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旅游目的地形象已具雏形。但是,处于提速发展阶段的迁西旅游业目前旅游产业要素仍不完善,缺少具有一定区域规模、较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现有的旅游接待设施,不能满足成熟的城市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迁西需要创造核心吸引物,以吸引更多的京津唐地区的游客。
2.旅游接待收入分析。随着旅游景点的不断开发与提升,迁西县的旅游吸引力在不断增强,游客市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亿元。与迁西县240亿元的GDP相比,比重很低。这充分表明:以景区景点为依托的传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很难在迁西县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结构必须向休闲旅游的模式发展才能迎合游客的需求,适应未来旅游发展趋势。
3.客源市场分析。“十五”期间,唐山市城市居民假日体闲需求增加,使得来迁西县的游客人数表现出上升趋势,通过规划组的调研,游客主要特征为:(1)旅游客源主要集中在本县和周边县市,其中本县游客的比重达到了将近45%;唐山市游客的比重为37.1%;京、津、秦三地分别为2.7%、5.2%、10%。(2)旅游淡旺季明显,三大黄金周成为迁西县的旅游旺季。(3)游客构成以工人、商业企业职工、学生和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其比例分别为18.9%、18.1%、17.8%和13.7%;其次为教师/科技人员和个体经营者。(4)出游方式构成以与亲戚朋友一起出游为主,其比例占72.3%;其次为与同事一起和独自一人出游,其比例分别为19.4%和13.3%。通过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客源主要来自本县、周边各县及唐山市城市消费群体,旅游产品对京津客源市场的吸引力较小。迁西县需要打造一个高品位的休闲度假旅游区,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京津唐等高端消费群体,满足其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需求。
4.休闲旅游发展分析。目前,国内运动休闲旅游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用新的创意和思维来完善运动休闲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新方向。迁西县南部原生态保持较好,符合运动休闲旅游的环境要求,适合开展运动休闲旅游这一新兴旅游业态;迁西南部交通区位优势突出,区域交通便捷;运动休闲旅游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客源市场潜力巨大。迁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通过南部生态休闲旅游带的规划、开发,形成运动休闲游与原有长城寻梦游、滨水度假游、魅力乡村游、宗教朝圣游等产品差异性互补发展态势,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构建大旅游格局,实现旅游产业与迁西县的“生态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衔接。
三、旅游市场定位与旅游细分市场
1.旅游市场定位。根据旅游的行业发展,迁西县旅游市场定位主要分为国内目标市场与国外目标市场。
国内目标客源市场定位。(1)核心市场:唐山市及迁西县周边县市、京沈高速流动客流。据了解,目前京沈高速年客流量己近5000万,客流量巨大,做好京沈高速链接市场是本区客源市场开发的核心。唐山市和迁西县城周边经济较发达、消费能力较高、交通较便捷的县市,如丰润区、迁安市、遵化市、滦县等对本区客源支撑作用强大,与京沈高速流动客源构成本区核心市场。(2)基本市场:京津秦承地区,这些客源地距迁西较近,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其中京津地区人口规模大,秦皇岛、承德旅游氛围浓厚,是本区比较重要的客源市场。(3)机会市场:主要为全国人口规模大、经济实力雄厚、旅游消费旺盛的市区,面向各大城市消费群体。
海外目标客源市场定位。(1)核心市场:京津冀地区工作、生活、学习的常住外国人及港澳台同胞。(2)基本市场:俄罗斯、日本、韩国、港澳台地区的游客。(3)机会市场:欧美地区游客。
2.旅游细分市场。根据迁西县的旅游资源特点来细分迁西县旅游市场,可分为五个细分市场:(1)中青年大众市场。爱好运动、收入较佳的中青年群体。他们充满活力、好奇心强、追求时尚与品味、乐于展现自我。(2)商务休闲市场。需要休闲健身的白领一族,多为团队形式,以培养企业文化为主,热衷于素质拓展训练,消费能力较强。(3)青少年市场。面向中小学的励志教育,以智力娱乐、科普教育、健身励志为目的,消费能力有限但客源稳定。(4)老年市场。以运动休闲养生为目的,热衷于养生之道的老年人。(5)专项旅游市场。爱好运动、热衷传统民俗的专项旅游客源。
四、营销策略
迁西县旅游业正处于提速发展阶段,2008年游客人数达65万人次,较2007年增长58.5%,2009年游客人数达100万人次。根据近两年旅游业呈现出的发展态势,结合2006年、2007年迁西县的旅游接待量,规划组认为:在正常情况下,本规划区凭借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新兴旅游产品的打造,旅游人数将以至少35%的增长率发展。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快地促进本旅游区目标客源市场的成熟,制定如下营销策略。
1.活动营销。活动营销是本区主要的营销手段,通过精心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系列化、全年化的营销活动来推介各个
运动区,提高本区知名度。(D山地运动会。依托本区运动旅游优势,举行大规模的山地运动会,运动会项目包括越野自行车比赛、徒步大赛、拓展项目比赛、负重登山比赛、定点穿越等。通过山地运动会的举办,提高本区作为运动休闲旅游基地的知名度;(2)山珍美食节。利用迁西丰富的林果资源、野生植物资源和名贵药材资源挖掘迁西特色美食,举办迁西山珍美食节,树立迁西特色的餐饮美食文化品牌,同时对本区乡村旅游进行推广、宣传;(3)金秋采摘节。于梨花坡乡村采摘园举行采摘节,通过各种绿色水果、蔬菜的采摘,吸引游客;(4)写生大赛。洪门寺写生景区举办写生大赛,借作品进行写生景区的宣传,同时激起美术爱好者到此写生的积极性;(5)亲子运动会。依据知乐谷的开发定位,开展亲子运动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增进家园、亲子情感、感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融融亲情。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到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乐趣,让幼儿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具体项目:齐心协力、亲子运球等。
2.层级市场营销。根据各层级目标客源市场的特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营销。(1)核心市场是市场营销的重点对象,其客源数量实力雄厚,经济条件好、出游力强,是景区盈利的关键,本区要充分利用“京沈紧邻优势”,同时抓住唐山地区近距离客源,制定核心市场营销策略;(2)基本市场是中短期内有可能取得突破的客源市场,对未来景区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客源支撑作用,基本市场同样是市场开发的重点;(3)机会市场和海外市场可在远期根据本区的发展程度制定其营销策略。具体营销策略包括:借助电视、电台、网站、报纸、贺卡、明信片、户外广告等媒体在各目标客源地进行景区宣传;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参加会展等形式进行景区推介;利用活动促销与价格促销增强景区吸引力。
3.品牌营销。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旅游品牌的竞争,品牌化建设是本旅游区的最终发展目标。通过品牌营销策略的实施,塑造运动休闲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形象,树立“运动休闲”的主打品牌。在营销策略上围绕“运动休闲”这一主题,打响一系列运动休闲项目品牌,同时将度假养生融入主打品牌中,丰富品牌内涵。具体品牌营销策略包括:(1)设计“山地运动”品牌项目,借助山地运动会的开展,重点推出品牌山地运动项目――“越野自行车”、“山地徒步”,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以品牌项目提高尚林川的知名度;(2)借“亲子运动会”的开展,进行知乐谷“快乐夏令营”的品牌化建设,在青少年市场提高本区的知名度;(3)以“无路的穿越”塑造腾云涧“极限运动”旅游品牌,营销方法侧重游客的口碑相传,通过网页或驴友博客、日志的形式进行网络宣传;(4)通过“金秋采摘节”的举行,打造梨花坡“农事运动”品牌,通过此品牌将梨花坡发展为升级版的乡村旅游。
迁西县品牌营销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以活动创品牌,以品牌带活动,将品牌营销与活动营销相结合,共同为景区营销服务。综上所述,通过以上营销策略的实施,树立“唐山山地运动休闲基地”的近期营销目标;“环京津山地运动休闲特色旅游区”的中期营销目标;“中国山地运动休闲旅游新样板”的远期营销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燕,江苏省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
[2]马燕,江苏省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目标选择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
[3]王志霞,旅游市场营销分析[J],财经管理,2008
各处室、所、中心:
为切实做好“五一”小长假旅游工作,进一步提高假日旅游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认真吸取近期旅游安全事故的教训,充分认识“五一”小长假旅游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和做好旅游安全工作的紧迫性,认真做好假日旅游工作的协调指挥、组织接待和服务保障等相关工作,对假日期间旅游安全防范要有预案、有措施,确保有效应对,确保假日期间旅游的安全与稳定。
监督管理处:负责节前旅游环境综合整治及“五一”小长假期间的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督促各旅游企业建立和落实安全责任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有序;负责联系酒店协会和旅行社协会,指导其监督各成员单位做好节前准备及假日期间各项接待工作。
规划发展处:负责下发《关于做好____年五一假日旅游工作
-1-的通知》;联系气象局提供“五一”小长假期间气象预报工作;统计各主要景区(点)、酒店“五一”小长假期间的游客接待情况,收集各成员单位假日工作总结,汇总形成假日总结上报市政府。
市场推广处:负责活跃假日旅游市场,组织开展好假日期间的各类旅游节庆和促销活动;引导媒体开展“五一”小长假期间的特色宣传工作,营造浓厚的假日旅游市场氛围。
综合法规处:负责以岛办的名义,督促假日办各成员单位做好节前各项准备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办公室:负责假日期间的值班人员用餐、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印发《____年“五一”小长假旅游工作总结》。
质量监督管理所:负责节前走访容易出问题的旅游企业,做好假日期间的旅游市场监管工作,严查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及时妥善处理旅游投诉,切实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公开旅游投诉电话和旅游咨询电话,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
信息中心:负责假日信息报道工作,并组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琼北办:协调琼北各市县做好节前准备及假日期间各项接待工作;积极引导旅行社有针对性的推出适合“五一”小长假的乡村旅游、自驾游和休闲度假游等产品;监控琼北旅游市场,确保健康有序;联系景区协会做好各项接待准备工作。
民航办:负责了解假日期间机场进出港航班及旅客吞吐量情况。
旅标办及导管中心:协助规划处做好乡村旅游假日统计工作。
(一)提高认识。各处室要统一思想,明确重点,认真开展好“五一”小长假旅游工作,实现“安全、质量、秩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关键词] 旅游 绿色营销 文化营销 体验营销 定制营销 形象营销
旅游作为后工业化信息社会中的一种主要的消费活动, 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将对旅游市场进行重新细分化以求达到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旅游市场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营销模式,以求“精、准、快”地占领广阔的旅游市场、拓展后续发展空间。
一、旅游者类型
日本心理学家今井省吾指出,现代人的旅游动机分为三种:(1)消除紧张感的动机,包括交换气氛、从繁杂中解脱出来、接触自然;(2)自我完善的动机,包括对未来的向往、接触自然;(3)社会存在的动机,包括朋友的友情、大家一起旅游、了解常识、家庭团圆。
不同的旅游动机决定了游客选择不同旅游市场的心理模式的不同,根据游客选择旅游的动机不同,游客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1.观光型。分为以自然景观为主型和以人文景观为主型。
2.学者型。此类游客的目的性较强,多把旅游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3.健身型。以强身键体为目的,这种健身及疗养型的旅游增加幅度较大。
4.猎奇型。以年轻人为主,希望凭借自己的体力、智力去征服自然。
5.商业型。主要足迹在各大中城市,尤其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消费能力比较强。
二、旅游市场的细分
根据以上对旅游者类型的划分,我们可以将旅游市场划分为以下几类:
1.文化旅游:世界旅游组织的《世界旅游报告》指出,在21世纪,旅游市场对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正以每年10%~20%度增长,现代旅游已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层次发展。
2.生态旅游: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3.乡村旅游:自2006年国家旅游局确定全国旅游宣传的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起,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
4.工业旅游:这个词或许在今天的中国还相当地陌生,但在发达国家却已经开展得相当成熟。法国的雪铁龙、德国的大众、日本的东芝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工业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远景,并会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探险旅游:随着人们对旅游的多样化的需求,很多旅游者不仅希望从旅游中获得对异地文化和风情的感知,更渴望在旅游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营销模式的制定和运用
根据以上对不同旅游者类型和旅游市场的细分,制定以下相对应的营销模式。
1.生态旅游―“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是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观念。生态旅游既要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又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营销是十分必要的。
(1)目的地形象绿色营销:指为目的地设计一个悦目且符合环保与生态消费观念的旅游形象,它包括生态旅游景区地名、徽标、广告标识语、景区交通工具乃至垃圾箱的外观设计,这些设计都要符合绿色标准并且能充分体现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和解释大自然的特点。
(2)行为绿色营销:是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行为绿色化,即承担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引导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以及具备有关生态学和保育原则,心理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以及经济承载力。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绿色营销来为旅游者设计一个愉悦的生态旅游环境,让游客感受到真正回归大自然的喜悦。
2.文化旅游――“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是充分利用文化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市场营销活动。在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通过营造其文化特色来吸引旅游者实为准确地营销模式。以下将从外部宣传和内部景点两方面进行分析:
(1)外部宣传――借势文化营销:即借用电影和电视来宣传文化旅游景点的悠久历史和内涵。如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故宫》,以此唤起人们对北京故宫这一文化旅游景点的向往。
(2)内部景点――主题文化营销:即通过挖掘旅游景点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优势,对这一旅游景点进行的主题文化营销。例如在永州,就根据其所在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每年定期举办一到两次大型主题文化旅游活动,如“中华舜文化旅游节”、“国际瑶文化旅游节”等。通过主题文化营销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文化旅游景点的知名度,而且增进了游客对旅游景点的了解,为不同知识需要的游客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3.乡村旅游――“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一种通过为旅游者提供体验来创造价值的营销方式。
(1)娱乐体验营销:即通过满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娱乐诉求而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策略。让旅游者在乡村的蓝天碧水、广阔无垠的田园中享受清新的空气和身心的释放。
(2)角色体验营销:即通过让游客角色置换,体验真实的乡村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情感。例如可以在乡村旅游景点推出“农家乐旅游”、“采摘节旅游”等。
(3)文化体验营销:即从旅游者的文化体验诉求出发,借助与文化相关的产品、设施及服务来塑造一种文化氛围,从而满足旅游者文化体验的需要,达到营销目的。例如我们可以以祭祀建筑文化,乡村饮食文化和乡村农耕文化的文化体验活动为主。
4.探险旅游――“定制营销”+“体验营销”
(1)“定制营销”,即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市场细分――把每一位顾客视为一个潜在的细分市场,并根据每一位顾客的特定要求,单独设计的营销方式。由于探险旅游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根据各人的不同专业探险知识和体魄制定不同的探险旅游项目的定制营销成为首选的探险旅游营销模式。
(2)“体验营销”,就是通过探险体验,帮助旅游者真正达到挑战自我的目的。游客可以通过体验激流探险、岩洞探险、海底探险、登山运动等活动征服自然,树立自信,珍惜生命。
5.工业旅游――“形象营销””+“知识营销” +“体验营销”
工业旅游不同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旅游,它能给予游客更多的是展现工业文化,感受工业文明,为旅游者提供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而同时又能够给企业增加收入、传播形象。因而工业旅游的营销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形象营销”――即借助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产品形象等形成的形象力来展开的营销活动。企业通过塑造优美的工业环境吸引消费者,用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感染游客,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说服游客。
(2)“知识营销”――即通过耳闻目染向旅游者传播相关的工业知识。工业旅游不是“工业”与“人流”的简单结合,而是要把工业的魅力渗透到旅游的诸要素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钢铁企业可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设计知识营销的方式。
(3)“体验营销”――工业旅游的魅力,也就在于在为游客们增长知识的同时,能够制造出多种体验。游客们在面对五光十色的工业产品时会产生好奇心,迫切希望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当汽车工人、炼钢工人的滋味。例如在德国奔驰公司,游人可以参观奔驰车的总装线,也可以穿上工作服拧几颗螺丝钉,最后还可以直接把车买走。
面对迅速变化的旅游市场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他营销模式的综合运用,还要因地制宜地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尤其是加入WTO后,中国的旅游市场将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要使中国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必须加快旅游营销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使其适应消费人群和市场细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昕李晴:旅游心理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2]刘婧靳俊喜:旅游景区景点营销策略[J/OL].企业研究,2007-02-05
[3]尹隽: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4]J.克里斯托弗.霍洛韦著修月祯等译:旅游营销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8
[5]张朝枝:生态旅游的绿色营销特点及策略[J].社会科学家,2000,15(6):54-55
[6]唐峰陵:永州文化旅游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8):60-62
[7]罗达丽:体验营销:旅游企业发展的新思路[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坛),2004(5):80-82
【关键词】乡村旅游 旅游产品 “慢”时代 转型升级
一、引言
国内乡村旅游相对国外研究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已经延伸到乡村旅游的各个方面。
国内学者针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1]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初步确认了要细分产品的方向。在文化行业兴起的背景下,学术界在乡村旅游文化方面研究颇丰,如许多学者指出现乡村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2],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进行怎样设计[3]的挖掘,还有如何与文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4]等。显然乡村旅游研究集中产品开发有了初步研究。如何适应乡村旅游市场新需求,顺应时代趋势,探讨乡村旅游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增长速度趋缓,解决制约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对我国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多产业融合、多元化升级进行了剖析和探讨,以期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与产品开发的问题
(一)乡村旅游发展状况
1.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将为未来重要增长点。我国乡村旅游一直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现已经遍及全国。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虽然乡村旅游发展迅猛,但结构还需完善。虽然现在已由公司带头发展乡村旅游,但还不见规模,现在主要的经营方式,仍是农户的经营方式。乡村旅游市场就是由这些成千上万农家小院汇集而成,逐渐发展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并将撬动经济社会发展。
2.乡村旅游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特色化趋势显现。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生物、农作物、高新科学等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成的乡村旅游文化多姿多彩,乡村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
乡村旅游的发展已历前期的爆发性增长,到目前相对饱和,发展趋缓。对资源的利用还处在一个粗放利用的阶段,没有经过精细的处理过程,呈现的一个初级市场生产初级产品的过程,但产品多样化,特色化的趋势正在显现。
3.乡村旅游呈近距离特征,重游率相对较高。由于节假日制度还不完善,长假有限,短线相对长途旅游所需成本较低,进行短距离旅游人变多,他们首选城市的近郊和远郊地区的乡村,乡村旅游具近距离的特征。在旅游方式,游客首选自驾游、自由行,这种自发形成的旅游方式,有更广阔的旅游空间,感觉更为放松,增加了旅游的愉悦感,另外,乡村旅游的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可选择性强。由于这些原因的影响,相对于一般大众类旅游,乡村旅游的重游率较高。
(二)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问题
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还没跨过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乡村旅游以观光类产品为主,产品雷同、品位不高,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和文化品位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单一不能满足需求。乡村旅游的模式就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产品尽是“千村一面”[5]。可以说乡村旅游产品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游览形式为主,休闲度假、康体养生、娱乐体验等产品形式发展还比较缓慢。乡村旅游产品整体上形式仍然比较单一,综合性不强。
2.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不够。现阶段的乡村旅游发展,其开发不成熟,还没能将无形的,精神层面上的文化,通过产品设计完全诠释出来,只停留在资源展示阶段,如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形成有特色和活力的旅游产品的问题亟须思考和解决。
3.高端旅游市场规模小,服务品质偏低。高端旅游市场的消费人群是高端消费人士,他们追求个性化需求,重视高品质服务体验。现在乡村旅游市场这方面的旅游产品还相对缺乏,有的产品个性化不足,服务品质和附加值较低,近年来,才慢慢出现一些艺术会馆、度假山庄、养生堂、高尔夫球场,骑马场等享受型休闲旅游产品,但规模不大。
4.迎接“慢”时代准备不足。乡村旅游要慢下来,乡村是打造“慢游”地的绝佳选择,但目前乡村旅游还没有慢游的发展意识,更没有在此基础上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发展策略。“慢游”地打造,首先需升级传统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提升村落相关服务设施,建立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区,集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另外在需要对资源的深度挖掘,带给旅游者深刻体验。乡村旅游显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还处在摸索阶段。
三、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理念与打造
(一)乡村旅游发展理念创新
1.重塑发展方式理念。要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必须首先转变旧的发展方式理念,重塑新的发展方式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一是促使产品形态从单纯观光型到复合型转变。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复合型产品转变,从而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二是单一旅游业发展向产业融合下产业共同发展转变。向多元化的“大旅游”发展转变,产业融合正是旅游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旅游业本身是一个关联性强的产业,与很多产业联系紧密,有很强的互补性。三是从快节奏的旅游理念向“慢”旅游理念打造转变。乡村旅游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形式已不再符合旅游发展新趋势。慢游时代的到来,对旅游吸引物聚集体深度开发,提供给游客一个可深度体验的旅游地。
2.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理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已经确立了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崭新地位,旅游业从单一的“门票经济”向深度精品旅游的“泛旅游模式”转变,旅游业正逐步由资源时代进入一个财智新时代[6]。
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是系统工程,要从大局入手,考虑区域的整体价值提升,这些需要区域和设计者通盘考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门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破除,向产业经济发展转型,重视整个旅游产业的效益,从而提升区域的整体价值;二从景区经营向产业经营转型,不局限于景区的小账,而是着眼于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大账,将景区视为整个乡村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形成良性健康有序的发展大格局;三从粗放型服务向精品化服务转型,现在的景区不是设施简陋,资源不够吸引人,而是人性化考虑不足,服务更不上,必须提高游客满意度,从原来单一的服务提高到在高科技的支持下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四从固定产业要素向产业链延伸转型:着力于产业要素的扩展,在产业融合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原来六要素向“吃、住、行、游、购、娱、体、会议、养生、媒体、配(配套)”等不断延伸的链条转变。
3.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转型升级理念。乡村旅游产品应针对市场变动趋势,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产品转型升级。未来乡村旅游产品的方向应该是由观光休闲向体验参与、康体娱乐转变,这些必然会导致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具体包括:
一是产品结构方面的升级:以休闲度假、体验养生为主的多元休闲旅游产品升级。二是功能方面的升级,乡村旅游产品向创新化、体验化转型,向体验经济转型升级,为游客提供体验深度和广度。三是产品形式上的升级,休闲旅游,渔家乐、养生馆、生态旅游、养生旅游、森林旅游、水上旅游等新型乡村旅游产品亟待开发。四、产品开发方面的升级,在原来保证资源的乡土性的前提下,挖掘文化内涵,将传统风俗以多样化方式展示,保持固有特色,形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4.乡村旅游综合体理念。旅游综合体以相关产业融合联动、全产业链功能集聚、多方位吸引物复合的巨大优势,正逐渐成为未来旅游开发的主流创新模式以及旅游休闲产业升级的战略抓手。乡村旅游综合体,是一个具有高品质的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集乡村观光、乡村休闲、生态度假、乡村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地产等功能于一体,建立在乡村吸引物的基础上,在乡村旅游休闲的方向导引下、着力于乡村文化创意、运用土地集约化综合开发等手段,实现多元产业融合发展目标。
(二)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新产品打造
根据乡村最新发展理念,对应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问题与不足,重点进行以下一些新产品的打造:
1.乡村文化旅游产品的建设。开发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既是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关键,又是产业融合的着力点。
一是努力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人类与乡村自然相互作用过程,通过优化与淘汰,积累沉淀下来各种文化要素,这些要素都可以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二是将乡村文化内涵外化。文化内涵具有无形性,只能通过有形残品或某一动态过程加以外化,才能吸引众多旅游者,才能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优势。三是打造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包括生活体验、休闲度假、康体保健、修学度假、体育冒险等专题旅游系列,不断完善产品系列,制造旅游亮点,确定文化特色。
2.创意农业及观光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意农业,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思维和方式,重塑了农业资源要素的结构方式,另一方面极大地延伸了农业产品链,提升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使乡村旅游步入到一个高级阶段。创意农业将进行开发:
一是对农作物艺术加工,在保证农作物生长的前提下,用文化创意的手法,重新打造成全新的艺术作品形式;二是对原生态民俗展示,对农村原始的生活方式和经历史沉淀下来的风土民情,通过情景展现,打造系列旅游产品;三是打造体验活动,开展农林牧渔生活体验活动,鼓励游客参与其中,让游客亲身体验农村生活,满足好奇,在体验活动中,完成旅游文化展示和放松身心的功能;四是对传统农业生产进行工业化改造,由于现代工业能提高生产效率,可将现代工业引入到传统农业生产中,提高传统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将其生产过程开发成旅游产品来实现旅游的发展;五,对农产品进行艺术改造,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外观进行艺术处理,制造惊奇,植入创意文化,赋予时尚元素。
3.积极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产品。乡村旅游综合体依托景观风貌、民风民情,对乡村土地进行土地集约化、景观化、生态化、科技化的综合开发,实现农业三产业化、旅游化。需注意:
一是合理规划,充分利用乡村资源。将乡村资源合理开发,打造主题度假酒店、山地休闲区、文化体验区、养生疗养区、特色旅游区等综合旅游度假体;二是打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引爆乡村旅游综合体目标市场;三是打造多功能乡村旅游本土项目。通过消费者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去接触农业、参与农业,使农业生产活动兼具生产、加工、销售、疗养、旅游、娱乐等多种功能,在此基础上融合乡村观光、游乐、休闲、运动、体验等多种旅游功能,开发多功能旅游项目;四,打造多功能旅游休闲项目,通过会议会展、文化娱乐、农业、房地产业、商贸零售业、体育产业、加工制造业等产业向旅游业注入多种消费功能,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实现高品质乡村休闲功能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
参考文献
[1]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19(4):33-37.
[2]龙玉祥.基于文化营销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初探[J].农村经济,2009,(6):59-61.
[3]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7,27(3):509-512.
[4]李莉.浅议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以福建省福州市后浦村为例[J].中国发展,2009,9(1):59-64.
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
1.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机关工作,做到接待热情,工作高效,限时办结。工作认真、细心、耐心。处理妥善,化解矛盾。紧急公务,随到随办。依法办事,清正廉洁。
2.努力为基层排忧解难。经常深入基层和旅游企业,加强指导,研究对策,及时解决基层和旅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否定报备制,同岗替代制,责任追究制等效能建设制度,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和细化制度,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4.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清理保留的便民服务项目一律进入政务中心综合窗口审批,利用好行政审批系统,主动接受电子监察系统监督,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5.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配合市政府法制办推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严格设定自由裁量权行使程序,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分档设置裁量幅度,细化标准,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
6.规范旅游市场。做好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旅游市场监管,联合工商、物价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保证重大活动、节假日期间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加强日常监管,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结合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着力推进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7.加强项目策划和准备。围绕五大旅游品牌,策划一批重点旅游项目;认真研究发展旅游业同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扶贫攻坚的契合点,精心策划一批旅游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投入;推出一批重点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认真筛选项目,准备一批具有潜力的旅游项目进行对外招商引资;积极配合做好项目前期工作,落实项目业主,编制可行性报告等。
8.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提高项目开工率,切实推进在建工程加快建设进度。
9.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精心策划一批旅游项目到北京、广东、重庆、成都等地进行招商;编制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手册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通过旅游网站等进行招商;加强同县、区政府合作,联合招商;确保全年完成招商引资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