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证券公司年中总结

证券公司年中总结

时间:2022-06-05 15:3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证券公司年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证券公司年中总结

第1篇

证券公司财务工作计划

1.学习业务知识及掌握的业务技能:坚持每天看书,看新闻,了解股票相关的知识,多和经理以及老员工沟通,了解一些业务技巧和沟通的方式。多总结,慢慢的把别人的优点融入自己的营销模式。

2.对于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工作:要坚持每天给客户打电话沟通,了解客户做股票的情况,与客户沟通感情,让客户相信自己,与自己成为朋友,帮客户解决问题

3.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经上级部门同意后再解决,不得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要与经理沟通经同意后在解决。多和经理沟通,在部门会上多注意大家提出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熟悉掌握公司产品的特征以及营销的知识。多引导客户办理我们的锦龙产品。

5.对新一年工作的展望: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多挖掘一些潜在客户,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早日做一名合格的客户经理。

6在明年的工作中,我的目标是用自己的所学,多帮助自己的客户解决问题,争取在明年中新增资产800万,新增有效户50个。

随着公司不断扩大,规范,完善,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将更高,需掌握的知识需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学习,提高自身各项素质和技能,适应公司发展要求。

证券公司财务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20xx年能够有目标、有目的、有成效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

1、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保持良好的礼节礼貌,要从服务他人的角度出发,让客户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缩短经纪人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对客户思想形成正确的引导。

2、做好宣传,严格执行公司的服务规范,做好来电咨询和新客户的预约开户工作。定期联络客户做好客户的维护工作。

3、做好沟通汇报,工作无小事,对重要事项做好记录并传达给公司相关负责人员,做到不遗漏、不延误。

二、自身素质方面

在认真工作的同时,我也会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掌握证券从业规律,拓展证券知识,提高自己的证券业务水平。

1、多学习、学习先进的证券业务理论,学习公司同事的宝贵经验,学习专业知识。

2、多琢磨、以便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证券经纪人只有与客户之间相处得融洽,相处得愉快,才能更好更深入的完成任务!

3、多反思、多总结。自我反思是提高业务素质的基本途径。对于自己证券从业工作中的成功或失败,要及时总结,不断为自己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从而不断进步,自己超越自己。

在以后的日子中。我将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完成公司分配的工作和任务,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望公司领导和同事多多帮忙和指正。

证券公司财务工作计划精选

昔年已过,新年伊始,回顾去年一年的工作内容,团队管理工作有很多的不足。

XX年新一年新气象,是充满*的一年,努力总结去年工作中的不足,巩固好团队今年的管理工作,强有力的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及执行力,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用饱满的青春士气,把今年的业绩做的提升,通过进一步优化管理计划、精神文化建设和营销方案,深入推进天琪团队建设,坚定信心、众志一心、扎实完善今年的各项工作。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去年,我们团队业绩量做的离目标太远,营销计划的实施中遇到不少的问题。团队在营销宣传当中,无法拿到相应的礼品实物及模拟品,不能更好的做好宣传计划;银行网点维护方面,因银行业的竞争,对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要求过高,对于信用及、基金及存款方面月度任务较重。导致我们的客户经理都在为维护好网点宣传方面进度迟缓,虽然是团队配合个人完善银行网点维护,可是对于存款难度还是较大;对于银行网点开发我们处于劣势,不能够在为银行提供存款和更好双赢"营销方案"达成双方的合作目的。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开发,营销计划的开展难度就增加了。

团队管理进入了成长阶段,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可能还会凸显出来,构建完善的团队管理计划尤为重要,综合计划改革今年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通过对于团队成员间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及对工作的热情等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作出新的优化计划,及时解决其问题,完善团队管理。

新的成员是团队的新鲜血液,是补充团队发展的重要部分,没有新成员的增加,大家庭的组成也是不可能的,公司对于招聘方面做出好的优化方案,以团队招聘细化。一并实施,善营销目标。

充分的认识形势问题和任务的目标,完善XX年,团队新景象,新变化完善完成各项任务,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1、日常管理

①分组管理制度:工作中,将团队分成3个小组,通过把人数落实到分组,由小组长进行管理,提高其团队发展。并通过与小组长沟通,更深入的了解到团队每个成员工作上、生活上的情况,工作上进行良性竞争。

②日常一对一管理:工作中,多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趋于成员的展业情况及宣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③工作效率制度:工作中,要销售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

1、千方百计完成区域销售任务;

2、努力完成销售中的各项要求;

3、负责严格执行客户开户手续流程;

4、积极广泛收集市场信息并及时整理上报;

5、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6、对工作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建立团队高效率的工作精神,团队以每个月15日之前完成当月工作情况,通过高效率模式对新员工进行影响,便于后期团队管理。

2、会议管理

第2篇

整体来说,中国金融业开放的结果是超出人们预期的。WTO谈判时首先看到的是挑战,是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保护。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开放,需要更多地把国外的经验、做法、竞争引进来,只有门开大了,这个市场才能成长起来。

银行业:后来居上

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入世谈判过程中,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巨头表现出对中国保险、证券和基金行业的浓厚兴趣,对于银行业却没有多大兴趣。中国加入WTO的前三年中,外资银行仍然没有太大的动作,而在最近两年,花旗、汇丰、摩根等外资金融巨头开始“抢银行”,大举入股中国的商业银行。《华尔街日报》2006年12月9日刊登文章说,中国全面开放其银行业,是迄今为止改革程度最为深远的一次,几乎可以与1986年史无前例的伦敦金融城“金融大改革”相提并论。

入世前,法人外资银行数目为零,外资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不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外汇业务也受到地域限制。2006年12月11日,5年入世过渡期结束,首批9家外资银行立即获批将境内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允许开展人民币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同时众多国际投行在最近两年中开始入股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例如广东发展银行和重庆商业银行。2006年11月9国家发改委了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在未来五年里,外资可以提高入股中国金融企业的比例,但是仍然不能控股,单一外资银行注资不能超过20%,总体外资不能超过25%。

目前来看,外资银行占中国银行业的营业额比例还比较低,存款市场约占0.7%,贷款市场不到2%。不过花旗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说,2%仅指外资在华独资银行机构占有的市场份额,如果将外资通过对中资银行的参股而间接占有的市场份额统计在内的话,在我国银行业总资本中,外资已经占到了15%以上。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认为,外资在中国金融市场上侧重于在中国重要的金融区域、金融业务领域发展,瞄准的是创造更多价值的高端客户,我国金融业的开放度和外资进入的深度可能比想象的要更大。

中资商业银行在过去五年中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入世前,中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25.4%。2006年9月份,中资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已经降到7.6%。实现盈利从2001年的23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的2532亿元人民币。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在接受《经济》专访时用“三化”来总结中国银行业入世五年来的所得。第一,公司化,银行系统逐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到国内外上市,增强了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第二,促进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第三,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按市场规则行事。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经济》,五年来银行业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在于,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整体的盈利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得到比较大的提高。

不过,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曹凤岐认为,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二是外资银行的业务和服务种类比较多,比如金融衍生品等。另外,与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在创新方面差距非常大,仅花旗银行一家,从1996年起,已经在中国申请了不低于19项金融产品的“商业方法类”的发明专利。中资银行几乎没有金融产品的发明专利,主要是一些“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

此外,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人民币存贷业务对外资银行的开放还会促使消费者信贷迅速增长。目前家庭贷款在中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评估客户,有可能带领这股消费者信贷的风潮。在不久的将来,相信国内银行也将加入消费者信贷的市场。

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被认为是入世五年来中国银行业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不过郭田勇认为,几家中资商业银行从股份制改革到启动上市,一般也就用了一到两年的时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通过政府进行不良贷款的剥离、注资、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通过外部措施或者物理变化迅速把银行打造成了能够达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条件的金融企业。这个过程当中,来自银行层面的“化学变化”比较小,公司治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相对比较小。

保险业:先行者

2006年年底中国保险机构总资产有望达到2万亿,保险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活跃的行业之一,五年来资产总额维持了37%的增长速度。2004年底,保险业结束入世过渡期,率先在金融领域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截止到2006年11月15日,总共有15个地区和国家的47家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121家经营机构。共有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资金,通过设立外资保险机构和参股中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外资公司保费收入从2001年底的33.2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底的341.2亿元人民币,与入世前相比增长了约9倍。2005年底,外资公司占全国市场的份额为6.92%,较入世前的1.58%增长了5.34个百分点。

信诚人寿是中国第一家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方志男告诉《经济》,目前北京市场有超过30家以上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全世界该来的保险公司都来了。理论上说北京市场从1992年、1993年就开始开放,但真正的开放也就是2003年,所以开放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2006年11月30日,中国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在保监会新闻会上称,除了外资财险公司不得经营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股比不超过50%等限制外,保险业现在已基本实现全面对外开放。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已分别在境外上市。此外,中资企业已在东南亚、欧洲和北美等地区,共设立了43个保险营业机构和9个保险代表处。

方志男认为,入世五年过渡期对保险业的影响不大。全中国的保险业资产总量仅相当于交通银行一家的资产。保险业总资产只占整个中国金融业的4%。外资进入中国做寿险业务就是做合资,只有1992年进来的美国友邦是个特例,它目前是独资。

外资的进入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助力。例如,2004年信诚率先推出了保单通俗化条款的概念,很多保险公司随后都进行了模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在接受《经济》采访时称,中国市场的开放带来的更多的是在理念上和观念上的进步,包括对保险的认识,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保险产品的管理,保险产品服务方面的认识,除此之外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比如说风险控制、偿付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机制。

郝演苏认为,有些保险公司膨胀过快,业务管理粗放,没有成本风险控制的概念。2002年东方人寿就是因为股东不恰当的认为保险公司印刷机一开,保单印出来就变成保费,保费可以拿去投资房地产,结果大股东将80%的资金挪用,导致这个公司被停业整顿。

尽管目前中外资保险机构数量很多,但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发展不平衡。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加起来占据90%的市场份额,郝演苏认为,保险业的开放步伐走得比较早,但是开放力度不如银行业。

证券业:崭露头角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证券业对外开放承诺包括:外国证券机构可以直接从事B股交易;外国证券机构驻华代表处可以成为所有中国证券交易所的特别会员;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资公司,从事国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33%;入世后3年内,外资比例不超过49%;入世后3年内,合资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H股及政府与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基金的发起。

据中国证监会有关方面负责人2006年12月11日介绍,除尚未开放合资公司从事A股承销外,中国政府已在市场准入和业务范围上全面落实了入世承诺。在认真履行承诺的同时,中国还主动实施部分开放资本市场的措施。在人民币资本项目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从2002年12月开始,中国试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通过中方授权的境外机构,在一定的额度内投资大陆股市和其他证券市场。证监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11月底,已有52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另有5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展QFII托管业务。

中国基金业开始于1998年,当时仅有不到10家封闭式基金。2003年之后合资基金逐渐进入,“基金黑幕”事件也正是发生在当时。经过2004年以来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30家左右的高风险证券公司得到妥善的处置,全国留下来大概七八十家左右的券商。从出资方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汇金公司等出资建立的中央系的证券公司的体系,一类是以各地方系的证券公司,第三类是外资入股或者参股的证券公司,比如中金。

合资公司进来之后把国外的管理方式、投资流程、风险控制以及投资理念带进来了,对中国基金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联安基金董事长符学东认为,这部分合资基金公司的介入,对于净化行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合资基金公司需要适应本土化市场。这两年合资基金公司在经营上和业绩上也出现了分化。从规模上来讲,南方、华安这些大的本土基金公司如今都超过了合资基金公司,在近期业绩上,很多本土的基金公司的表现都很好。

第3篇

摘要:广发证券(000776.SZ)出售控股子公司广发华福证券有了结果,福建三家公司联合接掌广发华福证券60.3519%股权。本文通过计算EVA分析华福的财务报表,提出广发华福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金融改革 证券 机构调整

一、背景分析

广发证券(000776.SZ)出售控股子公司广发华福证券有了结果。福建三家公司联合接掌广发华福证券60.3519%股权。据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通知,上述股权的受让方为福建省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联华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股权转让总价为248951.55万元。此交易广发获利205,758万。

二、出售原因

1、结构调整:源引广发新闻稿:在广发华福的同业竞争解决之后,公司将可开始新设网点。就公司目前经纪业务效率来看,2010年公司的部均市场份额为0.022%(2011年 1-8月)、部均手续费净收入为1106万元,在份额前十的券商中处于末位,与国信、中信和招商 等差距较大。这表明公司经纪业务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次股权转让产生的收入将有助于提高公司净资本规模,有利于公司证券自营、融资融券和直接投资等业务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以直投业务为例,于2008年12月成立的广发信德,经过两次增资之后注册资本达到8亿元。其中2009年投入的华仁药业、青龙管业两个项目已经上市,明年即可贡献业绩,潜在直投收益2.22亿元,潜在收益率5.2倍。

2、广发华福拖累集团利益: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普通股权益+调整各种准备金(坏帐准备)8611158.10+短期借款+长期借款+长期借款中短期内到期的部分=2130356852.89+8611158.10+568721.96+27925682.28+ 3102853.59

WACC = (0.1776*0.064)+((1-0.1776)*0.0531)=0.06(行业平均为0.08)

经济附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93566908.24

所以广发华福在正在侵蚀广发证券的利润了!

三、广发华福的明天---机遇与挑战并存

1.证券行业转型的阵痛期已经来临:证券行业转型的阵痛期已经来临。佣金率快速下滑、创新业务虽已推出但难撑大局,标志着证券行业由规模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型已经 开始。转型必然伴随着行业成长性的骤然缺失和资本回报率的持续下滑,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行业的重新洗牌,这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2.改造主要利润来源:经济业务:在2010年中,券商经纪业务可以总结为“佣金大战”。目前券商经纪业务存在同质化现象,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哪家券商的主要标准便是哪家的佣金更低。这造成2010年的佣金费率一路下滑,“零佣金”也不是不可能。对此,证监会推出佣金新规,以2011年1月1日为限,证券公司对新老客户实行划断处理。对于新客户,证券公司应与其明确约定佣金收取标准和收取方式;对于存量客户,应采用与客户协商的方式,逐步规范佣金收取标准。2011年行业佣金率平均下跌10%,至0.86%。佣金率的下滑趋势还在继续,差异化服务的效果将逐步产生,研究能力将成为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但华福的研发团队非常薄弱,是发展研发团队的时候了!

第4篇

“受欧洲债务危机、国内房地产调控和通胀趋势影响,我国内股市出现下跌,市值规模减少,经济增速回落在股市得到了提前反应。但随着国际经济衰退减弱,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回升和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稳步推进,市场运行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证券期货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市场总体呈现出平稳健康运行的良好态势。”对于云南2010年上半年的证券市场发展态势,云南省证监局副局长张玉祥总结道。

加大资本市场支持力度

张玉祥指出,2010年上半年,云南呈现出市场交易下降,上市公司市值减少,股市估值水平接近成熟市场的状况,而投资者信心整体乐观。1-7月,云南省证券市场累计总成交金额为4220.4亿元,同比减少20.8%,A股、基金托管市值1110.8亿元,同比增长20.9%。股票新增开户数为11.7万户,全省累计开户数达162.98万户,同比增长17%。截至7月31日,云南27家上市公司A股总市值为2112.36亿元,较去年底下降18%,占全国A股总市值(223705.38亿元)的0.94%。目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8.19倍,与美国、英国等成熟市场估值水平基本相同。

云南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工作稳步推进,加大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持力度,IPO实现新突破。新增直接融资25.12亿元,其中云南锗业6月8日首发上市融资9.6亿元,锡业股份配股融资13.5亿元,丽江旅游定向增发融资2.02亿元。目前,云南有5家上市公司拟直接融资近119.62亿元,其中ST马龙拟定向增发融资21.75亿元,云南铜业拟定向增发融资60亿元,云天化拟定向增发融资23.67亿元,贵研铂业拟定向增发融资3.2亿元,云南城投拟发行公司债融资11亿元,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张玉祥表示,在此期间证监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继续大力推动和支持云南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体上市做优做强,将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联合省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集团的并购重组和整体上市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核心竞争力。

目前,上市资源培育工作取得明显进展。龙津药业、明珠花卉、健之佳、云南路桥等4户企业进入上市辅导备案阶段,全省处于辅导备案阶段的拟上市企业达到7户(恒昊矿业、红塔滇西水泥、文山斗南锰业、明珠花卉、健之佳、龙津药业、云南路桥),沃森生物、博浩生物等2户企业正处于创业板发行审核阶段。另外,我局积极联合省国资委、工信委、科技厅、昆明市政府、大理州政府等部门对拟上市后备企业进行调研摸底、宣传培育,对大理州9家拟上市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进一步加强了对拟上市企业的规范与服务工作。

云南上市公司经营回暖

张玉祥指出,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持下,云南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继续延续和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回升势头更加巩固。

2010年一季度,云南26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净利润9.46亿元,同比大幅扭亏,增长358%。从云南已披露半年业绩预告的19家公司来看,预增或扭亏、预减或预亏的公司数量相当,预计云南上市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有望延续一季度升势,同比保持较高幅度增长。云南上市公司业绩同比增长显著,与2009年上半年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初期、多数上市公司同期基数较低有重要关系。

从行业情况来看,代表云南经济特色的有色金属行业王者归来,一季度同比扭亏,7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3.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4.86%,占辖区上市公司净利总额超过四成(42.11%);弱周期性的两家医药类上市公司受益于新医改效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五成(52.95%),占辖区上市公司净利总额接近二成(19.42%)。不过,张玉祥也指出,化工行业由于产能过剩,行业整体低迷,回暖形势并不乐观,4家上市公司同比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占辖区上市公司净利总额不到一成(9.44%);机械制造业复苏稍显平缓;房地产行业受今年陆续出台的严厉调控政策影响,一季报滑坡明显,4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达35%。

期货市场异军突起

张玉祥说,2010年上半年,在整个云南证券市场中,期货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高增长的市场交易量,营业部实力明显得到了增强。

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2010年1至7月,云南全省期货市场交易额为8346.99亿元,同比增长182.68%,手续费净收入4333.54万元,同比增长40.75%,净利润1237.88万元,同比增长27.03%,累计开户数10619户,同比增长53.79%。两家期货公司累计实现手续费净收入3355.24万元,同比增长35.85%,累计实现净利润972.47万元,同比增长31.59%。

张玉祥说:“2010年上半年,云南的证券期货经营网点设立速度加快,覆盖面拓宽,新业务拓展顺利,网点增设数量为历史最高。”据统计, 2010年1至7月已批准筹建或迁址到云南的证券营业部达到7家,全都集中于昆明。批准红塔期货和云晨期货分别在昆明、曲靖、大理、蒙自设立4家期货营业部,改变了辖区期货经营机构全部集中于昆明,期货经营网点覆盖面小的突出问题。目前,全省证券营业部达64家(其中有4家营业部正在筹建中),期货营业部达11家(其中有1家营业部正在筹建中)。

上半年中国证监会推出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新业务,云南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全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抢抓时机,提高核心竞争力。红塔证券IB业务资格获批,太平洋证券与汇鑫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现两家证券公司均在积极申请参加股指期货交易;两家期货公司取得股指期货业务资格。1-7月,全省股指期货成交额累计2170.72 亿元,累计开户数332户;全省有6家证券营业部获批开展IB业务,开户数为90户,成交额334.61亿元,约占全省股指期货总成交的15.41%;有9家证券营业部获批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开户数为15户,共计融资4405万元、融券10500股。

除了期货发展态势良好,证券公司也有良好表现,其风险控制指标持续达标,资本持续充足。截至7月31日,云南两家证券公司净资本占净资产比重为88.27%,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司资本持续充足。1-7月,两家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10.25%,累计实现净利润4.59亿元,同比减少14.07%。营业收入构成中,自营业务收入占43.03%,经纪业务手续费收入占50.6%,自营业务、经纪业务是两家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经纪业务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1至7月红塔证券业绩大增主要源于自营业务收入,而太平洋证券的业绩下滑主要受自营业务亏损所至。

市场运行风险控制仍需加强

张玉祥指出,虽然2010年上半年,证券市场取得不俗成绩,但是依然有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目前,云南省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基础较为薄弱。云南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同比增长显著,这主要与上年同期经济环境较差、上市公司基数较低有关。但从环比数据看,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呈现下降,显示出经济复苏的过程曲折复杂,云南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还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少数上市公司存在较大经营、财务风险隐患。

另外,云南省拟上市后备资源不足、质量不高。云南上市公司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行业整合、收购兼并、市场化配置资源等方面的运作存在不足,直接融资项目挖掘不够。云南省拟上市后备企业仅有9家,与“两强一堡”建设关联度较大的公路交通、文化产业、物流等类上市公司尚属空白。云南拟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行业集中度较高且多处于运行周期比较明显行业的特点,当出现宏观经济调控、价格大幅度波动时,抗风险能力较弱,业绩波动较大,影响上市进程。

此外,证券、期货公司发展后劲不足。在2009年度证券、期货公司分类评价中,云南两家证券公司分类评级均为B类,两家期货公司分类评级均为C类,分类评价结果中偏下,造成公司业务资格进一步受限、经营成本进一步增加,影响公司今后的业务发展。

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云南资本市场发展

张玉祥表示,2010年下半年,云南证券局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以持续推动云南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首先,继续推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体上市,进一步提高公司质量。一是继续鼓励和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公开发行、发行公司债等手段进行再融资,壮大主营业务,实现公司做优、做强、做大。对提出再融资要求的公司提供支持和帮助,联合中介机构对从未进行再融资的公司提出融资建议,力争全年直接融资再创新高。鼓励上市公司创新融资方式,丰富融资产品。积极做好与证监会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加快在审企业审核进度。二是继续推动企业并购重组,鼓励将优质资产、优势项目向上市公司集中。联合省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并购重组和企业集团的整体上市工作,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完善产业链,减少关联交易,提高核心竞争力。严厉打击股东利用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督促公司严格履行决策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确保关联交易和重组行为公开透明、公平公允。做好对重组方案不能顺利实施的应对预案。世博股份、丽江旅游作为云南旅游行业的上市平台,但主营业务不突出,公司公告上半年业绩大幅下降。建议充分利用好上市公司这一资本运作平台,通过依托现有上市公司,采取定向增发、吸收合并等多种方式实施集团资源战略性整合,将优质资产、优势项目向上市公司集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云南上市公司真正成为各个行业的桥头堡和排头兵。

其次,加强拟上市企业的培育工作,扩大培育视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对拟上市公司的指导服务,做好舆论引导。继续联合省内有关单位、各级地方政府做好拟上市企业调研。以创业板推出为契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实现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推动各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宣传扶持力度,整合后备资源,壮大后备上市企业。建议加大对医药、食品、生物资源、环保等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行业的扶持力度,对基本面较好、持续成长能力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带动示范效果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以优化行业分布,改变拟上市公司行业扎堆现象,提高后备资源质量,加快推动我省企业上市。

同时,以规范促发展,不断提升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继续支持两家证券公司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改善盈利模式。二是督促期货公司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树立规范经营意识,通过创新、差异化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建议多举措协调支持云南省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本土项目的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证券公司在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加快云南省企业上市进程和我省证券公司收入结构多元化的双赢。

第5篇

2004年我主要从事证券交易系统技术支持、银证产品的调试上线及其它工程实施工作。

工作主要成绩如下:

1、2004年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如人员离职、借调、工程任务比较紧张、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沈阳金证的大部分技术支持工作都是我来负责的,其中包括柜台系统、系统、银证产品方面维护;银证产品调试安装、电话委托安装等。在五月份,公司推出剩余配售产品后,由于沈阳地区安装比较早,一方面需要尽快、尽早地把它吃透、学精,为开拓市场时提供好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在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我都把他详细归类,哪些是理解、使用上的错误,哪些是程序错误、哪些是程序有待完善的,必要时汇总形成文档发到总部。而具体使用过程中,不同客户有不同需求,也要进行相应地程序修改来满足需求。总之,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尽量把服务做得细致到位,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技术服务没有打折。

2、顺利完成北方友好街营业部柜台系统数据、金佣系统数据合并至热闹路营业部,同时从友好街系统内分离另外两营业部的数据,实现了三家营业部在同一日顺利过渡。

3、完成了哈尔滨联合证券三个营业部的同城集中交易项目实施。在时间紧张、问题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各方面、各部门人员的协助,终于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完成了天同证券工行银证通的调试、上线工作。

5、完成了北方太原街光大银行银证转帐的调试、上线工作。

6、成了北方热闹路中信银行银证程序的调试、上线工作。

7、顺利完成了金川江营业部与太原街营业部的数据合并工作。

8、顺利完成了南五与南八中路营业部的数据集中工作。

9、抚顺交行电话银行中间件接口转换调试工作正在实施中。

从一年中的工作中我取得的成绩是在证券业务、技术水平、开发能力、工程项目经验上都有了提高,无论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项目实施经验上都有了进步,对一些新产品,如内嵌和通用版剩余配售有了深入了解;对其它XONE、移动柜台、开放式基金代销系统等也有了一些基本了解。

成绩的取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1、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深入找出问题出现原因。

2、银证项目的进展顺利原因是去年做过类似的产品调试工作,比较详细了解银证转帐及银证通业务流程和工作原理,前后台间关系,数据流向、资金流向等问题。

3、数据集中项目顺利完成是得益于在平时维护中对证券业务知识和柜台系统熟悉。

4、正在实施的电话银行中间件接口调试,由起初对业务的不了解,到现在对已经对流程有了清晰了解,增强了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并有信心把它完成好。

在工作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5、技术业务还有待深入全面了解。

6、对网络方面知识和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7、在维护或工程实施中,没注重对关键问题总结,并形成文档,这样便于大家来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8、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地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做到知识的更新。

改进措施:

9、平时注重知识技能积累,刻苦钻研,在边学习边实践中成长。

10、加强网络方面的学习,有机会多参加相关方面培训。

11、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对典型、关键问题解决注意整理,形成文档,希望部门加强这方面的交流、监督。

12、主动争取新业务工程实施机会,在实践中学习。

13、对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及时了解。

2004年工作计划:

14、争取维护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加有特色。

15、个人技术水平通过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16、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争取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加强沟通、协调能力。

部门及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部门:

17、加强部门维护、工程方面的管理,加强管理监督,有始有终。

18、对工程、加班情况能形成制度,进行串休。

19、部门能有一个值班手机。

公司:

20、多提供一些培训机会给大家。

第6篇

由于人员离职、借调、工程任务比较紧张、人员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沈阳金证的大部分技术支持工作都是我来负责的,其中包括柜台系统、系统、银证产品方面维护;银证产品调试安装、电话委托安装等。在五月份,公司推出剩余配售产品后,由于沈阳地区安装比较早,一方面需要尽快、尽早地把它吃透、学精,为开拓市场时提供好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在客户使用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我都把他详细归类,哪些是理解、使用上的错误,哪些是程序错误、哪些是程序有待完善的,必要时汇总形成文档发到总部。而具体使用过程中,不同客户有不同需求,也要进行相应地程序修改来满足需求。总之,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尽量把服务做得细致到位,让客户感觉到我们的技术服务没有打折。

2、顺利完成北方友好街营业部柜台系统数据、金佣系统数据合并至热闹路营业部,同时从友好街系统内分离另外两营业部的数据,实现了三家营业部在同一日顺利过渡。

3、完成了哈尔滨联合证券三个营业部的同城集中交易项目实施。在时间紧张、问题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得到了各方面、各部门人员的协助,终于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4、完成了天同证券工行银证通的调试、上线工作。

5、完成了北方太原街光大银行银证转帐的调试、上线工作。

6、成了北方热闹路中信银行银证程序的调试、上线工作。

7、顺利完成了金川江营业部与太原街营业部的数据合并工作。

8、顺利完成了南五与南八中路营业部的数据集中工作。

9、抚顺交行电话银行中间件接口转换调试工作正在实施中。

从一年中的工作中我取得的成绩是在证券业务、技术水平、开发能力、工程项目经验上都有了提高本文,无论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项目实施经验上都有了进步,对一些新产品,如内嵌和通用版剩余配售有了深入了解;对其它xone、移动柜台、开放式基金代销系统等也有了一些基本了解。

成绩的取得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

1、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深入找出问题出现原因。

2、银证项目的进展顺利原因是去年做过类似的产品调试工作,比较详细了解银证转帐及银证通业务流程和工作原理,前后台间关系,数据流向、资金流向等问题。

3、数据集中项目顺利完成是得益于在平时维护中对证券业务知识和柜台系统熟悉。

4、正在实施的电话银行中间件接口调试,由起初对业务的不了解,到现在对已经对流程有了清晰了解,增强了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并有信心把它完成好。

在工作中存在问题与不足:

5、技术业务还有待深入全面了解。

6、对网络方面知识和动手能力有待加强。

7、在维护或工程实施中,没注重对关键问题总结,并形成文档,这样便于大家来共享,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8、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不断地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做到知识的更新。

改进措施:

9、平时注重知识技能积累,刻苦钻研,在边学习边实践中成长。

10、加强网络方面的学习,有机会多参加相关方面培训。

11、在工作中善于总结,对典型、关键问题解决注意整理,形成文档,希望部门加强这方面的交流、监督。

12、主动争取新业务工程实施机会,在实践中学习。

13、对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及时了解。

20__年工作计划:

14、争取维护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加有特色。

15、个人技术水平通过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有更大幅度的提高。

16、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争取保质保量完成同时,加强沟通、协调能力。

部门及公司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部门:

17、加强部门维护、工程方面的管理,加强管理监督,有始有终。

18、对工程、加班情况能形成制度,进行串休。

19、部门能有一个值班手机。

公司:

20、多提供一些培训机会给大家。

第7篇

股海“少年派”

如今的操盘高手花荣,进入证券公司的第一份工作却是修程控交换机。在此之前,花荣的工作是在一座大厦里负责弱电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月薪才几百元钱。偶然接触股市之后,花荣就像突然发现了一条生财之路,1万块钱的本金,做得好的话几天就能赚几千块钱,这让他激动不已。他很快就开始痴迷于炒股,并且一心想要进入证券公司。当时证券公司大多数岗位是不对外招聘的,都是从人民银行调动人员。而计算机、通讯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正好花荣大学的专业是通信工程,所以他幸运地进入了证券公司。后来公司遇到困境,领导注意到花荣有一定的操盘能力,就把他调入自营部门试着做。他成功地扭转了困境,也走上了自己事业的正轨。

从早期为国企打工开始,基本上各种类型的投资机构花荣都做过,比如信托公司、期货公司、租赁公司、券商等。后来他离开投资机构,为证券市场的大户打工,顺便做自己的投资。现在他则是给自己打工,成了一名形式上的“自由职业者”。

在A股市场,几乎没有哪个投资者没经历过打击,赔得倾家荡产的人也不在少数。花荣也经历过考验,2001年至2004年这段时间,他的投资一直不太顺手。最惨的一次熊市中,700万元资金赔到只剩几万块钱,他濒临崩溃。不过,比起当时许多一蹶不振的投资者来说,花荣幸运地挺过来了,并迎来了大牛市,也从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了更完善的投资策略。从2005年到现在,花荣炒股每年都是高收益,即使是2008的大熊市,也有40%的收益。他表示,2012年只有百分之十几的收益,算是正常发挥,但是在近几年中算是收益比较低的一年。

对于股市的无情,花荣看得很开,他说:“证券市场就是‘各领三五年’,很多曾经的风云人物现在销声匿迹了,这也很正常。机构也是一样,排名第一的私募基金每年都在变,而且一只基金每年的排名经常会大起大落。成功者只是在挫折之后又爬起来了。”

曾经有人问花荣,能不能介绍几个因为炒股从贫民变成亿万富翁的人,他回答说找不到,倒是能介绍很多从亿万富翁变成百万富翁的人。比如他1999年来北京的时候,曾经参加一个饭局,当时在座有10位亿万富翁,现在只有1个人还是亿万富翁。再比如当年股市有“上海八杰”,现在很少人知道了,8个人中就只有杨百万在股市中还是一个标志性人物。

这些所见所闻并未让花荣退缩,他认为听听别人的故事尤其是悲剧故事不是坏事:“在股市这个高风险市场中,就像在船上漂流,你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你身边有一只老虎,你就会始终保持斗志。但是如果没有一只老虎陪着你,你可能就会沉溺在过往的成功之中,忽略了风险。很多人都是经历过无限风光之后,突然就栽了大跟头,从山顶上一下子掉下悬崖。没有任何征兆。”

想赚钱,先明辨是非

人赚钱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以力赚钱,就是打工;第二种是以人赚钱,就是创业做老板;第三种是以钱赚钱,就是类似投资理财。以钱赚钱其实是赚钱的最高境界。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的能力不够,所以理财会成为一把双刃剑,有时候不但没有使财富增加,反而使自己打工、创业赚的钱,都填了这个窟窿。但是这不是拒绝理财的理由,相反,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理财,提高自己理财的技能。

炒股是花荣选择的r以钱赚钱J的方式。他的书《百战成精》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股市,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股市,那里是地狱!”为什么股市是地狱?他解释:“长时间的投资结果是1赢2平7亏。事实上可能更残酷。”那为什么股市是天堂?他答道:“股市中投资者普遍比较蠢,与投入的财富相比,在技能准备上不足。只要你有一定的‘上乘武功’准备和智慧积累,就能轻松成功。”

花荣所说的“蠢”不单纯指智商,而是很多投资者缺乏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证券市场,很多人看到一个明最不符合逻辑的说法,会认为是真的;而一个很真实的说法,反而不相信。就好比你给一个人一张百元钞票和一张10元钞票,很多人分不清哪张是10元哪张是百元。”他表示很无奈。

固执也是很多人失败的根源。花荣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最相信自己。很多人包括机构在股市里是一根筋的,一开始用一个方法获利了,就会一直抱着同样的方法做到老,没有总结、进步、发展。人一旦形成一个习惯,再想改变很难。在股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花荣性子直,一般看见别人做傻事都会忍不住说一下,但是他最大的困惑就是:“在证券市场中,我想阻止一个人做傻事,阻止不了。别说不认识的人,就连身边的亲朋好友,我知道他持有这只股票要倒大霉,良言相劝,都经常劝不住。”

花荣认为,一个人智慧的提升需要阅历,所谓见多识广。好和坏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见得多了就会有比较,知道什么是相对好的。花荣在券商的电脑部工作的时候,看过至少几万人的交易情况,这是最好的学习。而这么多年,他也在不断地总结和修正,这在他一系列的书里都有反映。智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看事情的角度,每个投资者都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了解自己的资本、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要总是抱着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自己的微博上,花荣总结了他认为的决定炒股输赢的因素:第一、有辨是非的基础素质;第二、是否顺大势而为;第三、持股策略是否科学合理;第四、熟悉股性的思维效率;第五、个人运气。而他也表示,越往前的选项,越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不在熊市中赌博

花荣是典型的稳健派投资者,他认为股市投机的最高境界是“有知者无畏”,“知”主要是指知道某个时间点会发生什么,知道某个价格的确定性,最好是完全确定,如不是完全确定。也必须知道概率;“畏”是指一旦开始行动,要对正反两种结果都能够接受,如果有一种结果无法接受,或者有时候处于“无知”状态,那就假设会发生坏的结果,不采取行动。

有些股民坚信自己的选股能力,爱做逆市英雄,花荣说自己佩服这些人的勇气,但不会效仿。他要的不是“做英雄”,而是“在最低的风险下获取最高的利益”,所以熊市中他从不和自己较劲:“你觉得你选的股,图形好,题材好,基本面也好,里面有庄家,高手也看好,符合价值投资……但它还是跌了。因为你说的这些,你知道,我知道,庄家也知道,但是‘熊’不知道。你的价值投资‘熊’永远也不会懂。”

在花荣看来,股市投资者如果能管住自己的手痒病、多动症,那即便生活很腐化,花的钱也比在熊市中赔的钱少得多。一旦市场出现危险征兆,不论3万,还是3000万,都应该立即避险,不能出现那种不可收拾的结果,赔90%,都是从赔5%拖下来的。

熊市的时候,花荣给股民的建议是“花天酒地”。他开玩笑说:有一位著名富商请了三位高手教授他的公子理财。第一位基金经理的教材是《价值投资》《金刚经》;第二位私募高手的教材是《波浪理论》《金刚经》;我的教材是《百战成精》《花花公子》。虽然是个玩笑,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花荣的生活态度:股市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让人生更幸福,而不是让自己的生活中只有股票。

如果你把花荣说的“花天酒地”理解为抽烟喝酒泡夜店,那你可能是被这只“花狐狸”愚弄了,他自己可没有任何这类的爱好,他的生活方式简直就是健康楷模。非股市交易时间,他从不琢磨股票,早睡早起,中午还要午休。业余时间基本都贡献给了几个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登山队、歌友会,每周他都会参加几次俱乐部活动。他得意地说:“我们这几个俱乐部不是随便玩玩,都是有一定水平的,20多岁的小伙子跟我打羽毛球,很少有能打赢我的。”而熊市更是花荣享受生活的好机会,他会利用那些时间专心写书,或者安排一段较长时间的旅行。

在一些描述花荣的文章里,还有很多股民的印象里,花荣是个隐形富豪,低调甚至不修边幅。其实他从没有刻意低调过,身上的衣服都是名牌。对于给人留下不修边幅的印象,他表示可能是做汪券的人大部分都比较懒散,喜欢穿舒服的衣服,他最喜欢的就是运动服。其实他也有不少昂贵的正装、考究的领带和领带央、做工精细的皮鞋,只是大部分时问都压在箱底而已。

追求骑士精神

与操盘手身份相比,花荣更喜欢自己的作家身份。上世纪90年代,花荣在报纸上开了一个专栏,名称叫“猎庄狐狸”。这个专栏当时受到很多读者喜爱,所以就有出版社找上门来,提出出版一本同名的书。当时他打工的华融证券(银河证券前身)老板提出来:“我们是大公司,叫狐狸不够气势,是不是能叫老虎、狮子?”出版社回答:“叫狐狸好卖,叫别的不好卖。”后来这个名字就延续了下来,成为一系列股民经典读物。“花狐狸”这个昵称也在股民中流传开来,不过狐狸这种狡猾又谨慎的动物,的确和花荣有几分相似之处。

花荣说自己写作的爱好由来已久,上中学的时候文科就比理科好,写的作文还在《读者》上发表过。之所以考大学的时候报了工科,是因为他生活在重理轻文的时代,大家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就应该学理科。

这些年,花荣陆陆续续写了十几本书,除了技术分析型的书,还有几本小说,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操盘手》。美国《纽约客》杂志曾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并说“要快速了解中国股市,就看《操盘手》。”花荣透露,《操盘手2》预计今年年中就会与读者见面。

不明就里的人以为花荣写书是因为写书比炒股更赚钱。让花荣感到意外的是,抱着这种想法的人竟然特别多。一开始别人这样说,他觉得无所谓,但听得多了还是有点烦的。前不久,又有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花荣回答:“去年《百战成精》稿费4个亿;炒股收益为:逆回购20万,分级债券基金2300万,股票投机收益367万,给富豪唱堂会还有收益若干。”事实上,在这份答案中除了4个亿的稿费其实是4万元之外,其他数据都是基本真实的。写书,是花荣的精神享受。有人问花荣:“既然您有独门绝技,自己闷头发财不好吗,出什么书啊?”花荣回答:“是啊!孙武也是个傻瓜,打败全世界不就得了,还写《孙子兵法》流芳后世?骑士的精神世界,有些人永远不懂。”

除了写书,花荣还写了大量博客。他说自己写博客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分析和加深记忆,文字记录是技能提升的最佳捷径。也是为了和一些认识的朋友分享。“但是分不清是非的人很多,素质低的人也很多,有些人偷偷看了我的博客,按照我的思路操作,赚了钱就觉得是自己的本事,赔了钱就拿我做替罪羊。有些人总是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觉得我帮他发财是应该的,尽管我根本不认识他。有些人会用命令的口吻,告诉我应该这样写应该那样写,或者说我中间不应该休息,应该每天都写。还有人说他关注了我的博客,是我的粉丝,我出了书就应该免费送给他。”

花荣没办法,只好在自己的博客首页发了个声明,主要意思就是自己的博客只是私人操盘日志,不是投资指南。这样做一方面是对新股民的告诫,一方面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老花的烦恼

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花荣觉得在证券市场这句话应该反过来:“‘穷则兼济客户’,自己的资金不够,就要借船出海,帮别人赚钱的同时自己也赚一点。但是自己有钱了以后就要‘达则独善其身’,原因还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中很多人辨别不了是非。我帮他赚30%,他不满意,觉得应该赚50%;我帮他赚50%,他又想要100%。2008年的时候我帮一个朋友做投资,股市从6000点跌到1600点的时候,我1000万元本金赚了1000万元,他不满意,觉得应该赚得更多。做投资不可能一帆风顺,做得再好的人也会有起伏,如果是自己的钱赔了,虽然也难受,但是难受之后也就过去了。但如果赔了别人的钱。就要面临双重压力,所以我不愿意帮别人做投资。”

在花荣看来,金钱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获得自由。当你的财富越来越多,自由的级别也就越来越高。花荣原来打工的一个公司的老板喜欢骂人,动不动就让部下滚蛋,那时候花荣只能忍气吞声,梦想着有一天能得到自由,只做自己的投资,不管别人的事情。他挣到第一个1000万时,做了一件“轻狂事”——开晨会与老板意见不合,他把面前的茶杯一把摔在地上,大声说:“闭嘴!不想干就滚蛋!”

但是现在花荣发现完全不管别人的事情也不可能,就像《水浒》里面,有些人是被朝廷逼上梁山,有些人是被梁山逼上梁山。在证券市场,交易都是透明的,如果你是炒股高手,想自己偷偷发财是不可能的,别人一定会知道。所以总有一些有势力的人找到花荣,想请他帮忙。“人品好一点的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人品不好的就给你使手段、找麻烦。所以你想独善其身也做不到。我现在也帮几个综合实力强的人做,但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之路更平坦一些。”花荣如是说。

除了找上门来的老板大鳄,众多热情的普通股民也让花荣难以招架,他说:我很少主动给别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但是经常接到陌生的电话,接通之后,对方上来就问:“花荣老师,你看这两天XX股票行情怎么样,明天会涨还是会跌?”花荣不会当面拒绝回答这些问题,但他公布了一套“回答股友问题标准答案”——1问:某股怎么样?答:中等(心里想,只要我没持有的股票都是坏股票)。2问:你觉得大盘涨还是跌?答:你怎么看(我的观点与你一样)?3问:你觉得那谁的水平怎么样?答:很高(我可不得罪人)。4问:你觉得价值投资、波浪理论和夜观天象实用吗?答:实用,但学成的难度极大。这套“标准答案”出炉之后,许多网友感慨“果然是花狐狸,真是太狡猾了”。但花荣这样做完全是无奈之举,他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不过这些小烦恼不会影响花荣的快乐心情,他说“我觉得人人都有本难念的经”。

股票可以一直玩下去

花荣说自己没有想过转行,也没有想过退休。他说:“做证券的人,再做其他的行业难度比较大。因为证券市场的门槛低,自由度也大。如果你做过证券再去做实业,光工商、税务这些杂七杂八的事你就受不了。我是没有想过做其他的行业,一方面别的我不会,一方面也是嫌赚钱太慢。”

虽然股市有风险,但花荣认为做实业也一样有风险,“二八定律”在哪个行业都适用,成功者总是少数。对于聪明人来说,股市的风险并不比做实业大,投资实业哪怕只是开个小饭店,资金全部打水漂也是常有的事。

回想20多年的炒股经历,花荣感觉股市这么多年本质上的变化并不大,只是游戏规则有一些小小的调整。股市这些年经历过几个分水岭,1993年是第一个分水岭,1993年之前不允许机构炒股,投资者都是个人;1996年左右,券商进入市场,成为主要的庄家;1998年有了基金,基金替代券商成为新的庄家;2005年股市改革,市场规范了很多。

花荣透露自己小时候玩电子游戏玩得很好。他觉得证券市场和电子游戏很像,最像的一点就是容易让人痴迷。很多股民恨不得股市24小时不关,节假日也别休息。放长假的时候,他们会觉得很失落。还有一点就是股市和电子游戏都是博弈,有输有赢。而且都是技巧性活动,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不断总结“攻略”。

他说:“股市,只要你愿意玩,可以一直玩下去。股票投资者越老越成熟,欧美一个成熟的基金经理基本都是45岁以上,所以我觉得现在很多20多岁的人炒股不行是很正常的。我的钱基本上全部投在股市里,我的投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了,有很大一部分资金是投在固定收益这块,不存在赔钱的可能性,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问世间股为何物?直叫人以中暑相赌!”这是花荣的调侃。他给自己的博客取名“中暑山庄”,比喻很多人进到股市就晕头转向,像中暑一样。但是花荣不会“中暑”,他要决定是否持有一只股票,考虑的不是这只股票能带来多少利润,而是自己对这只股票的走向有多大把握。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黄羊也打,兔子也打,老虎不打。”

类似艺术品投资、贵金属投资等其他投资方式,花荣说他也都有所了解,但是不会参与。因为有些市场不够规范,比如艺术品投资,有些成交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在这样的市场中能不能赚到钱,关键要看你是不是游戏主导者,如果你是被游戏玩的人,恐怕是不行的。再说其他的投资方式也不是他的强项。

第8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B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服务概念忽然火爆起来,第三方支付多年的发展已经实质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习惯,传统金融业如银行、券商、基金、保险机构传统业务遭到全面冲击,证券市场经纪业务也被迅速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创业、互联网大数据、互联网转型,几乎所有的经济增长点皆来自这个时代。

互联网金融服务无疑是一个热点问题,但是理论界对互联网概念并没有进行明确界定,对互联网分类也没有进行有效地梳理和系统的阐释,这一方面会影响理论界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总结,也不利于互联网实务寻找突破的空隙、谋求更大的发展。所以,本文拟对互联网金融服务进行系统分类,并简要论述其对经济变革的推动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服务产生的背景

互联网金融服务并不是近几年出现的新鲜事物,2000年前后出现的阿里集团支付平台、更早时期的各银行网银支付都是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早期形式。互联网金融服务真正被大众熟知得益于2013年6月13日阿里集团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在此之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新形式、新思路层出不穷,因此有学者将2013年称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元年”。随后的几年内,有大批有为青年掀起了“互联网创业潮”,草根平台和草根团队受到追捧,目前互联网行业巨头百度、阿里、腾讯也加入到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浪潮中。

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概念及发挥作用的方式

“互联网金融”服务顾名思义是“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其核心却是“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和技术去实现对人们的金融服务。从目前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四种需求,即支付的需求,投资的需求,融资的需求以及风险管理的需求。

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主要运用第三方支付和网络银行的支付形式。其中,第三方支付主要有四种主要形式:PC支付、手机支付、预付卡支付和POS收单支付。PC支付又分为账户支付和网关支付,区别在于使用银行卡账号还是使用网络账号;手机支付又分为通信账户支付、远程支付、类Square支付和近场支付。通信账户支付是应用移动网络预存话费的支付,远程支付是一种网关支付,类square支付是利用听筒读卡器刷取银行卡进行的支付,近场支付是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电子设备之间的非接触式数据传输进行的支付;预付卡也称储值卡,客户预存资金后通过扣减卡内金额进行支付;POS收单,用POS机刷卡进行的支付。在未来第三方支付可能的发展方向是码支付,包括二维码、声波码等的支付.生物特征支付,人脸支付、掌纹支付物理介质支付,身份证、银行卡、车牌等;近场通讯支付,蓝牙、WIFI等。短信支付基本上已经退出了第三方支付的序列,只作为支付的辅助验证手段。

网络银行是另一种互联网支付的形式,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对长尾资金的吸纳,吸收了一部分存量较大、规模较小的资金。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随着储户规模的扩大,银行利润会相应增加。网络银行以口碑招揽顾客,规模太小和对风险掌控能力太弱的网络银行都会失败。

互联网投融资需求。投资与融资是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的两个方面。互联网投融资的方式主要有网络银行、P2P借贷平台、众筹平台、网络资产交易平台、网络微贷、网络基金、网络证券以及财富管理等方面内容。

网络银行,储户将资金存入银行以谋求利息,是最简单、基础的一种投资形式。

P2P,来源于英文Peero Peer个人对个人的贷款的简写。其核心是民间高利贷的互联网化。现在我国的P2P形式实质为P2B,Person to Bushess,往往是个人对商业的贷款。对于投资方,应关注的两个事情,一是P2P项目的利率,二是P2P平台的风险性。P2P项目,往往将一笔资金需求拆开成若干小的投资机会,打破了对个人投资资金规模的限制。P2P项目的年化利率一般在8%-30%之间。10%-15%为P2P项目普遍收益率。目前,我国P2P平台发展,处于野蛮成长阶段,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行业发展依赖担保机制。民间高利贷形式的核心问题是对贷款本息是否存在特定力量的担保,而网络P2P形式,由于资金供需双方除网络虚拟平台以外,并不存在现实社会的联系,所以P2P担保较民间高利贷担保更显得重要。P2P的担保主要有7种,分别是:无担保、风险备用金担保、平台担保、小贷/担保公司担保、抵质押担保、关联方担保和保险。

网络众筹,最初的众筹平台主要面向创业或创意项目,采用项目产品“团购+预售”模式,即预售式众筹;随着众筹的发展,出现了以资金回报为目的的众筹平台,即股权众筹模式舭外,还有会籍式众筹、捐赠式众筹等多种类型。聚焦垂直细分领域,如智能硬件、音乐、房地产等的众筹平台也开始出现。股权式众筹中的天使投资对扶植我国小微创业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网络资产交易平台,是将委托贷款债权、票据收益权、应收账款、信托受益权、信贷资产证券化等资产进行网上交易的平台。平安旗下的陆安开展了相关业务。

网络微贷,主要包括阿里集团的蚂蚁金服和京东旗下的京宝贝和京东白条。面向淘宝、天猫、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的小商户和网购消费者,以数据分析为基础进行的小额快速贷款业务。一般贷款金额不超过100万,最短3分钟可以放款。

网络基金,是传统基金的线上销售形式。余额宝是传统货币基金的网络销售形式。网络基金只是改变了传统基金的销售模式就使金融业焕发了巨大的活力,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促进作用可见一斑。但利率下行趋势对货币型基金是重大利空,下一个台风口或是股票型基金。

网络证券,是传统证券的线上交易形式。由于一人同一性质的账户只能在一家证券交易机构开户,而不同证券公司以及证券交易方式佣金比率不同。转户成本较高限制了网络券商的发展。2015年下半年中证登力推出的统一账户体系“一码通”即将上市,上交所指定交易制度可能会废除,转户成本有可能大幅度降低。国外新兴的网络证券形式,当属LoyaΒ推出的股票回馈计划或称股票社交化平台。Facebook、特斯拉、阿里巴巴等首发新股公司,以及苹果、星巴克、麦当劳、可口可乐、Google等次生市场股票可以由LoyaΒ证券公司在Amazon等平台上进行销售或者作为奖励回馈给忠实顾客。

综合性理财平台,是指证券加基金加私募产品加融资融券加第三方支付的综合性平台,核心是需要证券、银行、基金等多个牌照,而第三方管存又限制了证券账户的功能。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综合性协同理财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互联网风险管理需求。互联网风险管理主要有互联网保险以及互联网征信两种形式,是基于互联网的保险创新和信用信息评级认证行业。

网络保险。由于线上的业务的接单与受理,大大简化了流程、节约了成本。流程的简化和成本的低廉化又促进了保险形式的多样化。目前,互联保险的发展方向是:基于大数据的保险定价、低门槛产品以及全流程的网上操作。

网络征信。201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首批获得个人征集牌照的8家机构,BAT中的腾讯、阿里均在其中。征信业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是征信业对于国家信息收集、取得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为例,美国证监会SE(告知广大投资者,在信用评级的基础上运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的原因,也存在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网络征信牌照的,对我国完善征信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9篇

【关键词】综合经营;金融风险;银行业绩

1.引言

1933年通过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对于美国的金融体系是一场系统性的改革。该法案禁止商业银行从事证券经纪、承销业务,禁止商业银行的员工在证券公司兼职,商业银行从事保险业务也受到严格限制,而仅保留了承销政府债券的资格。该法案对利率上限和银行跨州经营也进行了严格限制。美国自此形成了长达66年的分业经营金融体制。

但是随着金融业深化和扩张,该法案形成的分业经营格局阻碍了银行业务扩展,而非银行机构侵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领域,金融控股公司大量出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部分获得特许的商业银行开始从事证券承销业务,而1998年花旗银行和旅行者集团的合并标志着该法案已名存实亡。1999年11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对分业经营的规定作出了实质性修改,准许银行控股公司转变为金融控股公司,打破了银行、证券与保险之间的金融防火墙,确立了综合经营的金融体制。

我国在资本市场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分业经营的模式。《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都对银行、证券、保险的综合经营做出了禁止性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但是目前严格的分业经营都已被突破,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和平安集团成为实质上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业务涉及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等行业和领域。国务院批准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允许保险资金按一定比例直接进入资本市场。由于现实与法律条文存在着脱节情况,因此立法机关、市场机构以及专家学者对这一禁止性规定争议较大。最后,三部法律在修改时,都在原有的综合经营禁止性规定基础上,加上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既为既成事实提供法律依据,也为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和发展预留了空间。

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公布的银行监管数据,在其所统计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10个国家和地区允许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79个国家和地区允许商业银行从事保险业务。但是,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加深了监管部门和市场对于金融风险的担忧,在综合经营的模型下,源于证券和衍生产品的风险很容易传导至同一家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商业银行部门,降低银行业务的稳健性。从短期影响来看,可能造成银行的监管资本无法有效吸收损失,金融机构的杠杆倍数较高,会进一步恶化市场风险。同时,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银行挤兑,造成银行流动性不足,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也会失去作用。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也可能加剧银行的不稳定性。从长期影响来看,由于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外部性,金融体系存在内在的脆弱性和关联性,微观风险容易演化成为系统性风险,风险的直接传导(“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使风险传导至整个金融链条,造成金融资产缩水,金融机构经营质量下滑;风险的间接传导(“羊群效应”)会放大顺周期性,造成市场信心丧失,市场剧烈波动。

我国《商业银行法》修改时,把第四条“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修改为“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这一原则顺序的变化,表明了立法机关对审慎监管、审慎经营的高度关注。本文认为应该分别从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角度去分析中国是否应当采用综合经营模式、综合经营对金融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建立综合经营体制的具体路径选择。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7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具体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在简要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综合经营的内涵、影响和我国建立综合经营体制的路径安排;第三部分介绍样本情况及描述性统计;第四部分进行实证检验并讨论结果;第五部分总结全文。

2.理论分析

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中,美国倒闭的银行超过9000家,股市崩盘,金融系统无法稳定运行,美国国会对危机的调查认为正是商业银行涉足证券行业导致了金融危机。随后,美国通过《1933年银行法》(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以及《Q条例》,建立起了金融分业的防火墙,从业务、地域、人员和利率等方面,防止某一金融领域的风险传导到其他领域,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但是,由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受到了严格的管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逐渐绕开监管,与商业银行在业务上展开竞争。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面对着高额利润的刺激,也开始寻求规避途径。商业银行纷纷成立银行控股公司,跨州设立分支机构;进行业务和产品创新,产生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包括衍生工具)。监管部门顺应金融发展潮流,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金融管制的措施,如取消存贷款利率上限、扩大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等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批准五家商业银行直接从事企业债的承销业务,并允许摩根大通公司承销股票,随后又扩展到其他银行。而1999年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规定在一定条件下,银行控股公司可以转变成为金融控股公司,允许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交叉持股,业务经营相互渗透。

我国在金融改革试点的过程中,曾经尝试过综合经营的模式,中信公司、交通银行等都涉足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等业务,但由于宏观经济的波动以及制度建设不完善,金融市场出现过较大的混乱,1993年中国政府确立了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商业银行法》、《证券法》和《保险法》的实施,为分业经营提供了法律上依据;从监管体制上看,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别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分业监管。但是,现实中已经存在了所谓“光大模式”和“中信模式”(王鹤立,2008)的金融控股集团,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法律修改时在坚持分业经营体制的同时,加入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在一定限度上认可了综合经营模式,也预留了改革空间。

是否应当采纳综合经营模式,核心问题是综合经营对金融的影响程度。《证券法》在立法之初,正是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因而禁止综合经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是否已经具备了建立综合经营体制的条件?

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综合经营的金融体制,而绝对的分业经营已经非常罕见。我国加入WTO以后,金融业发展迅速,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达133.6万亿元人民币,与2004年底相比,增长了324.1%。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1年9月末,已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中国设立机构,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2.06万亿元人民币;综合经营的模式具有范围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有利于银行的降低经营成本,扩大业务范围,我国商业银行也加快了“走出去”的发展步伐,。

但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综合经营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巨大影响,监管标准和监管质量都较高的美国金融业在危机中损失惨重,以至于美国不得不实施“沃尔克规则”,禁止商业银行开展对冲基金、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类似工具的大额投资,而且重回“格拉斯-斯蒂格尔防火墙”的呼声不绝于耳。

综合经营金融体制的建立,应当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和监管能力相适应(席涛,2010),纵然中国金融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我们不能忽视我国金融市场仍然较为落后,监管水平依然有限,金融机构治理水平不高,客观分析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相当程度上来源于经济增长、政策扶持等外部因素支撑,银行业机构作为市场主体的自生能力依旧欠缺,内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依然不足。截止2012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达4929亿元人民币,其中次级类贷款余额为2176亿元人民币。中国经济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宏观经济风险极易转化为金融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次级类贷款违约风险上升,进而造成流动性不足,影响银行稳定经营。建立综合经营体制必须考虑到我国证券业和保险业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现实情况,尤其我国证券市场波动较大。

金融风险监管能力也是建立综合经营体制必须考虑的因素。我国金融监管立法不足,虽然已有《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但该法缺乏具体实施细节的规定,难以直接适用。国务院颁布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银监会近年来制定了《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但是,较高位阶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依然较少,而红头文件的颁布和废止却十分随意,总之,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建设十分不健全。监管机构的执法水平和能力也较为欠缺,监管部门和市场机构对金融风险的测算、预防和处置,都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和经验。

银行业务与证券、保险业务的相互渗透,可能导致道德风险问题。综合经营模式下,同一金融控股公司控制下金融机构容易出现违法违规的关联交易、资金往来,相互挪用客户资金,金融防火墙无法发挥作用,原有的微观风险没有消除,还可能产生新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信息公开缺乏严格、统一的标准,并表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金融控股公司的整体风险难以识别,由于顺周期性的存在,控股公司持有的高杠杆工具在市场形势较好时,往往产生了较高的估值,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虚高,处于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商业银行则可能从事相应的业务予以配合,因此被迫承担了本不需要承担的风险,造成经营效益低下。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两个待验证的假说:

假说1:综合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较高。

假说2:综合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

3.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

本文使用了73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银行经营业绩数据取自于世界银行集团(World Bank Group)的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Glob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Database),金融经营体制的情况来源于《银行监督管理数据库》(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Database)。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来源于世行《世界发展指标》(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及《营商环境报告》(Doing Business Report)。

(2)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根据前文提出的假说1和假说2,本文将待检验的回归模型设定为:

Bankperformanceit=β0+β1Universalbankingit+β2Xit+it (1)

1)被解释变量

模型(1)中,被解释变量Bankperformance代表银行业绩,包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Nonperformingloans)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前者是指不良贷款(包括扣除贷款损失准备金之前的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的比率;后者是银行净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2)解释变量

在世界银行公布的《银行监督管理数据库》中,披露了各国金融机构分业和综合经营的情况,本文将是否采用综合经营模式设置为虚拟变量Universalbanking,采用了综合经营体制(允许银行经营证券业、保险业),虚拟变量为1;禁止综合经营的,虚拟变量为0。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城镇化率(Urban)、法治水平(LAW)、银行业集中程度(Concentration)和贷款拨备覆盖率(Provision)作为控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变量,引入回归模型。

(3)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表1报告了本文变量的描述统计,包括了2005年至2010年73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数据显示,被解释变量中,不良贷款率的平均值为4.59%,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11.94%。解释变量中,综合经营的均值是0.4。表1还列出了5个控制变量的描述统计,包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化率、法治水平、银行业集中程度和贷款拨备覆盖率,从中可以发现,标准差较大,说明各国在这几个指标上差异很大。

4.实证检验与分析

为了系统地考察综合经营金融体制对金融稳定以及银行经营业绩的影响,本节在控制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化率、法治水平、银行业集中程度和贷款拨备覆盖率的基础上,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经过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P值较小,本文所使用的两个回归模型都应当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而非随机效应模型。

我们对综合经营下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情况进行检验,表2中的(1)列显示,综合经营模式对于银行不良贷款率存在着正向影响,并且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这证明了假说1是成立的。

本文对综合经营下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情况进行检验,在控制了相关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指标的情况下,表2中列(2)显示综合经营体制对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存在着负向影响,并且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由此说明,采用了综合经营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其金融机构呆坏账越多,银行的经营风险较高,经营效率越低。这也验证了假说2。

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银行与证券、保险业务的相互渗透,的确与金融危机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虽然我们无法验证这种相关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但是,这也提醒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我国综合经营模式的建立。银行的安全性已经超过流动性和效益性,成为最主要的经营原则。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规定,审慎经营规则,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资产流动性等内容,其中,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贷款损失拨备和流动性都是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最关心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提升,不仅要反映在利润率指标上,更要注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而这不仅仅需要银行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监管部门做好制度设计,不断完善促进金融也健康有序发展的制度规范,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具体到综合经营的制度建设,由于我国综合经营试点已经实行了三十多年,但仍然缺少一部《金融控股公司条例》,法律中“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具体适用的依据,拥有综合经营特许的控股集团,一般仅能依靠政府部门的批准、决定等“红头文件”从事试点业务,这样不仅造成了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也不利于这些金融控股公司稳定发展。

对于综合经营立法的影响,立法机关和学术界都缺少定量的成本-收益分析,如果难以证明为建立综合经营所支付的成本小于其带来的收益,那么综合经营体制的建设就缺少合理性、效益性和稳定性。

5.结论及建议

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了金融综合经营的试点,目前已有数家金融控股集团从事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综合经营业务,但是综合经营仍然缺少较高位阶的立法,而且对综合经营带来的影响分析非常不足。

目前大多数国家,尤其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已经采用了综合经营的金融体制,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综(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54页)合经营的收益,认为综合经营有利于降低交易和经营成本,有利于金融市场规模扩张和业务创新。但是本文对综合经营下银行业的经营效益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综合经营显著地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效益,提高了银行的风险,与金融危机的发生存在着相关关系。本文认为,不论是宏观经济稳定性、金融市场发展程度还是制度建设以及监管水平,我国建立综合经营金融体制的条件都还不成熟,现阶段不适宜直接放开综合经营。

本文建议,应当加强对综合经营的影响研究,充分分析其对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完善综合经营的法律建设,尤其加强金融风险的识别、预防和化解制度建设,为未来综合经营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Barth,J.R.,G.Caprio Jr and R.Levine,Banking systems around the globe:Do regulation and ownership affect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Prudential supervision:What works and what doesn’t.2001,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Cargill,T.F.,Glass-Steagall is still needed.Challenge,1988.31(6).

[3]Carow,K.A.and E.J.Kane,Event-study evidence of the value of relaxing long-standing regulatory restraints on banks,1970-2000.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2.42(3).

[4]Kroszner,R.S.and R.G.Rajan,Is the Glass-Steagall Act justified?A study of the US experience with universal banking before 1933.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

[5]Tilly,R.,Universal banking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1998.

[6]巴曙松,朱元倩.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7]孙世重.银行公司治理的中国式问题:反思与启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J].2013(3).

[8]王鹤立.我国金融混业经营前景研究[J].金融研究,2008(9).

[9]吴晓灵.金融混业经营和监管现实[N].金融时报,2004-3-23.

第10篇

[关键词]金融结构;保险;非货币性资产

作者简介:舒廷飞,男,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成都 610074

曾召友,男,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编审,成都 610074

一、引 言

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总量增长和结构协调同等重要。金融发展理论认为:一个优化协调的金融结构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储蓄投资转化效率,金融结构是影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外对金融结构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较有影响的观点:第一类是以金融结构概念的提出者戈登史密斯(Raymond W. Goldsmith)为代表的金融结构观。该类观点认为“一国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构成该国的金融结构,并包括不同类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性质、规模和特征等。金融结构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①第二类是当前流行的“两分法”观。该类观点将一国金融体系划分为两类:即以金融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和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体系,进而考察不同金融结构在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国内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从宏观角度定性地考察我国金融结构问题。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许多学者在金融结构的实证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如谢平(1992年)[1]较早地对1978―1991 年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易纲(1996年)[2]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后,发现了引起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上升的原因;赵志君(2000年)[3]从流动性出发,将金融资产分为货币、债券和股票三类,分析了这三类金融资产的内部结构、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关系的外部结构和金融资产总量、结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

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对金融结构的主流研究后,发现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缺乏动态的眼光看待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我国经济处于转轨和发展时期,不能静态或片面地追求一个最优金融结构。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要以能够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为原则。第二,在对优化金融结构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更多的从金融理论角度描述货币性金融资产的变动,而随着保险业日益发展壮大,尤其是我国保险业对金融市场参与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保险资产在金融结构中的地位,通过加快保险发展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研究还很不完善。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结构变迁概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结构也出现了变迁。金融结构按资产类型主要划分为:银行体系作为持有主体的货币性资产和以保险保障性资产和证券性资产为主的非货币性资产。②我国金融结构的变迁主要表现在:(1)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长。金融资产总额从1978年的1 512.5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83 045.30亿元,增长了235.7倍。(2)不同类型金融资产增幅波动相差较大。货币性金融资产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运行相关度较高,GDP快速增长时,货币性资产也呈现快速增长;保险保障性资产因为历史原因经历了较长时期平稳增长后,在1999年后出现爆发式增长,年平均增速居各类金融资产之首;证券类资产在经历了短时期高速增长后,增速放缓。(3)主要金融资产的相对比重的变迁。总体趋势表现为: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在缓慢降低,保险保障类和证券类非货币性资产的比重在稳步提高(详见下图,数据来源说明③)。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中既有以市场为导向,适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变迁,也有以政府主导的人为推动型的“跨跃式”变迁。这种混合型的外部诱因导致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金融结构变迁过程中的差异。

三、当前金融结构变迁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金融结构变迁的主要问题

考察我国金融结构是否合理,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虽然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金融结构模式,但借鉴发达国家金融结构变迁的经验和规律应成为评价标准之一。从定性的角度考察,合理的金融结构可概括为金融功能的发挥和金融效率的提高。Zvi Bodie和Merton(1992)认为合理的金融结构包括:资源转移、风险管理、支付清算、资源储备和产权划分、提供信息和人激励等六方面职能。④对于金融效率,R.I.罗宾逊(Roland I. Robinson)和D.怀特曼(Dwayne Whiteman)认为金融效率表现为操作效率与配置效率。操作效率可以用成本效益比来衡量,配置效率则用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有效性来衡量。⑤在金融经济时代,所有的金融活动都与货币有关。货币不仅是重要的金融资产,而且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的功能发挥和效率都要借助于货币来实现。因此判断我国金融结构的合理性还可以通过货币-经济比率(M1/GDP和M2/GDP)进行定量分析。

依据上述标准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金融结构变迁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在我国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衡的金融结构下,货币性资产的垄断地位加剧了金融风险向银行的过度集中,增加了爆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造成了经济增长过多依赖于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推动,增大了潜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压力。⑥我国“十五”期间货币供应量增幅与经济增长速度背离程度的增大,说明货币性资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减小。

2.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制约了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有效需求。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有较高的储蓄率。截至2006年6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54 996.87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1万元左右。⑦被广泛应用的帕雷托“二八法则”证明:少部分人实际拥有大多数储蓄。当前我国巨额的储蓄存款余额并不能说明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在短期内有现实的有效需求。因此,如果不能通过储蓄向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转化,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就难以自动实现。

3.保险与银行在资金来源和运用上的错配。保险与银行等金融中介按照负债是否是货币可分为非货币类和货币类两种。金融结构观的创始人――戈登史密斯(Raymond W. Goldsmith)在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后认为:寿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长期不可转让负债,资金运用应以长期债权为主;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于预付保费(即投保人短期内不能索回的负债),其大部分资金应该用于长期证券投资。⑧但我国保险公司的大量存量资产配置在期限较短、收益不断走低的存款产品以及十年期内国债、金融债和证券投资基金等短期债权上。同样,理论上,银行的主要负债即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资金运用应该以短期和中期债权为主。但我国银行一直存在着资产长期化、负债短期化的结构错配问题,孕育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首先,由于中长期贷款依靠短期资金来源支撑,一旦银根紧缩,储蓄分流加剧,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其次,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的中长期资产利率正缺口,潜藏了较大的利率风险。

(二)主要原因

1.历史形成的投融资格局对我国金融结构变迁有着较大影响。改革开放前,我国取消了商业信用和金融市场,银行为代表的间接融资是惟一的融资途径,货币性资产成为惟一的金融资产类型。改革开放后,以保险、证券为代表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快,带动了非货币性资产的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我国保险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保险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深化拓展,社会对保险的需求不仅逐渐渗透到政府社会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之中,还在个人和家庭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

在经济转轨时期,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强,因此更愿持有以国家信用为支撑的银行存款等货币性资产。我国M1/GDP稳步上升,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2003年的0.721,表明我国金融结构中货币对经济增长的短期贡献增强。M2中绝大部分是作为金融资产而非支付手段的准货币,加上我国非货币性资产总量有限,M2基本能代表金融资产的总量水平,因此可用M2/GDP来衡量金融结构运行效率。我国 M2/GDP比率也迅速上升,从1978年的0.246上升到2003年的1.896,⑨这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和可选择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较少,居民不得不把银行存款作为首选,导致储蓄存款大幅增长,M2大幅攀升,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在减弱。

2.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制约了居民对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的需求。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城市内部不同收入阶层的差距和不同地区的差距。储蓄存款的非均衡分布使储蓄向保险分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保险资产增长的潜力取决于全体居民的财富增长,而不仅仅取决于巨大的储蓄余额。因为拥有大部分储蓄的少数高收入人群有现实的保险消费能力,但保险消费意愿低,而低收入人群虽有较强的保险愿望但有效需求不足。其次,保险和银行在居民储蓄服务领域存在着相互替代和竞争。由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因而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银行储蓄成为首选。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处在转型期,在基本解决了吃、穿、用的需求外,正朝着住、行和养老、医疗、教育等更高消费类型过渡。但受传统文化影响,储蓄仍然成为相当部分普通居民财富积累的方式。

3.当前我国保险与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运用上错配。究其原因:(1)尽管保险资金的投资领域已经介入了三大市场。在债券市场上可以投资银行次级债、可转债和保险公司次级债;在股票市场上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从事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保险自有外汇资金可以投资于债券、存款和货币市场产品。但由于保险资金的特性决定了保险资产在配置上需要寻求各种投资工具进行资产负债匹配,如长期寿险资金需要一个具备长期稳定现金流回报的投资品种与之相匹配,而受制于目前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现有的投资品种很难匹配,需向更广的投资领域寻求匹配的品种和投资渠道。⑩(2)当前银行业信贷结构以中长期贷款为主的原因是:第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无论是企业融资还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融资都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第二,从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贷款利息收益等因素考虑,更愿意发放中长期贷款。第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个人住房和汽车等中长期消费贷款快速增长以及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集中战略等多种因素都导致了中长期贷款比例持续上升。[11]

四、与发达国家保险业促进金融结构调整的比较

近十多年来,7国集团(以下简称G-7国家)的保险业在金融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G-7国家金融资产规模增长的同时,金融结构也经历着深刻变革,由银行主导阶段逐步转向多种金融机构共同主导金融市场发展的阶段。在银行主导阶段下,实体经济部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金融资产以货币性资产为主;在多种金融结构共同主导发展阶段,保险公司、证券经营机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迅猛发展,在金融资产构成中,银行资产等货币性资产逐步减少,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迅速增加,保险公司成为最重要的融资中介和机构投资者之一。若把保险公司资产和养老基金合并测算,在非货币性资产中的保险保障性资产在全部金融资产中占比已达到40%左右。[12]另从金融资产的平均增长率看,1990―1999年间,G-7国家保险公司资产增长了150%,达到100万亿美元,而银行资产增幅仅50%,规模为250万亿美元。在绝大多数国家,保险公司持有的证券资产已超过银行业。1990―1998年,OECD国家保险资产保持了年均10%的增幅,远高于银行资产的增幅。[13]日本和中国融资格局传统上都是以银行融资为主,但日本保险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份额从1990年的15%增长到1999年的28%,而同期日本银行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却从67%下降为55%。[14]

从上述国家保险资产对金融结构优化的变迁看,日本的金融结构是以间接融资的银行体系为主体,保险公司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和国债。G-7国家中的欧盟国家,2002年保险业资产中股票占25%、政府债券占22%、贷款占20%。美国和英国的资本市场发达,债券和股票占的比重较大。美国保险业资产更多是公司债券,2002年占到总资产的61%,同期英国保险资产中股票占到43%。

发达国家尤其G-7国家保险业在金融结构中的地位和优化金融结构中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第一,保险业资产都表现出增幅快于银行资产,对金融市场参与度加深和金融结构优化贡献加大。第二,由于各国金融市场结构的差异,不同国家保险业资产在本国金融结构中的地位和表现形式不同。

五、政策思考与建议

(一)以动态的调整观审视金融结构的变迁

坚持以保险等非货币性资产的增量增长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是符合金融业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动态调整观”。我国金融结构正处于转轨和发展时期,难以确定一个最优或完美的金融资产结构。金融结构的优化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只要能够发挥金融业应有的功能、提高金融效率就是金融结构优化的正确路径。金融资产的总量可以在短期内变动,但金融结构的优化是一个长期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15]这些因素既包括产业发展、融资结构、居民资产投资偏好,还包括保险等非货币性金融资产面临的发展机遇等。

(二)借鉴国际经验,主动加深我国保险业对金融市场的参与度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为保险资产提供的可选择的金融工具有限,保险业必须主动地参与金融市场的发展,实现保险资产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回报,具体做法:(1)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不仅可以直接通过保险公司设立开放式的证券投资基金,还可以和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合资成立新的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这有利于将保险业的长期负债证券化,增加流动性和收益性,满足投保人更广泛的理财需求。(2)国家面向保险公司发行定向的长期特种国债或金融债。(3)保险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国有股、法人股减持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分享金融市场快速成长带来的资本收益。(4)推动保险资金介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扩大保险业的社会影响。(5)加大对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和优质大型企业集团的股权投资,支持国家金融体制改革。(6)积极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试点和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工作。

(三)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保险市场协调发展

保险公司应成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重要的媒介,既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也是资本市场活跃的交易主体。保险公司要参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间的资金融通,成为两个市场间资金交换的媒介。保险公司资产配置应以国债、金融债券、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等资本市场工具为主,以中央银行票据、回购和短期融资债券等货币市场工具为辅,逐步减少对存款和债券等利率敏感性资产投资余额,降低保险资产组合的利率风险。保险公司应主动提供跨市场的保险产品,使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通过保险产品交易实现自由流动。并根据现有监管规定,在信用债券、抵押贷款、房地产物业和企业股权等领域进行积极创新:放宽保险资产投资信用债券种类,具体包括企业债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和担保抵押证券(CBOs)等;允许保险公司开展长期的抵押贷款包括房屋抵押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缓解当前银行“短存长贷”和保险公司“长钱短用”局面。具体模式选择,一是保险公司自己开展抵押贷款业务,二是保险公司购买银行的抵押贷款争取证券化产品。保险资产的房地产物业投资可采用房地产信托(REAT)和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方式。以私人股权投资和创业企业投资(Venture Capital)为主的企业股权投资应成为保险资产进行长期战略性投资的新途径。[16]另外,允许保险资产透过QDII渠道投资境外,实现保险资产在全球范围的配置和风险分散,形成保险市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机制。

(四)组建保险集团公司实现以保险资产为核心的跨业联盟

美国的保险集团以持股公司、设立子公司或业务员兼售商品的方式兼营产、寿险或其他产业;德国允许以保险集团或合作策略联盟等方式经营非保险业;日本允许保险集团与邮政储金机构和外国保险公司建立策略联盟。在国际综合化经营的大背景下,我国保险业不仅要以集团公司为背景,实现产、寿险、其他金融产品的交叉行销,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的合作,还应拓展更广泛的行业间策略联盟。第一阶段可以在保险集团公司架构下,推广保险与金融结合的产品。譬如联名卡、代销基金、ATM保单贩售、与证券公司推出投资组合套餐等。第二阶段逐步实现保险集团跨金融业联盟。把保险渗透到普通居民衣食住行中去。譬如财险公司可以与房屋中介业开展储蓄型不动产火险、与汽车厂、零售业、餐饮业合作购机动车辆保险送指定商家购物券或折扣券;寿险公司可与酒店业联合购终身寿险或长期健康险,可选择指定酒店度假,与非盈利性娱乐事业单位进行公益事业和保险宣传;B17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开发、购买或抵押债权回收等途径获得房地产商品的所有权,然后出租获得收益即“置业-出租”模式。

注 释:

①戈登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②由于黄金、白银及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资产数量和占比很少,并且变化不大,所以本文忽略这几类金融资产的讨论不会影响研究的结论。

③所列数据为年底余额,来源于《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保险年鉴》、《中国证券期货年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各期。保险保障性资产金融资产包括:保险公司总资产、政策性保险资产。证券性金融资产包括:债券、股票的流通市值、证券投资基金。货币性金融资产包括: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银行外币存款。

④Zvi Bodie, Robert C.Merton.《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⑤R.I. Robinson, D. Whiteman, Financial Market: The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Wealth, 1974

⑥李 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⑦人民银行2006年存款性公司概览。

⑧戈登史密斯:《金融结构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⑨中国金融年鉴,1986―2002年。

⑩中国保险年鉴(2004年)。

[11]人民银行2005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2]王一佳,马 泓,陈秉正等:《寿险公司风险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13]OECD,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1

[14]孟昭亿:《保险资金运用国际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

[15]李 健:《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根据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陈东在第12届两岸金融学术研讨会发言整理。

[17]凌氤宝:《保险业跨业经营之研究》,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1999年。

主要参考文献:

[1]谢 平. 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J].经济研究,1992(11).

[2]易 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 经济研究,1996(12).

[3]赵志君 .金融资产总量、结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 2000(3) .

Insurance Effect Analysis in Financial Structure Transition

Su Tingfei Zeng Zhaoyou

Abstract: Recent studies found that: first, present financial structure makes the monetary assets possess the disproportionate large quotient and banking industry undertakes high excess risks; second, dis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of savings hinders the progress of non-monetary assets such as insurance; third, sub-developed capital market and adjustment of credit demand leads to the mismatching ofboth insurance and banking industry assets and liabil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existing dilemmas, history of financial structure transition and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n resolves to the solutions including deepen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insurance industry with financial markets, establishments of trans-industry strategic partnership led by insurance holding companies to promote co-operation among insurance, capital market and monetary market.

Key words:financial structure; insurance; non-monetary assets

第11篇

农历龙年春节,纽约第五大道上也弥漫着过节的气氛。这是中国游客来旅游度假的旺季,在第五大道的奢侈品牌Coach专卖店,有两名会讲中国话的服务人员,而其结账台上,放置着一个显眼的银联标识。华人员工爱丽丝向记者解释道,这是近期刚刚装置的银联系统。

在店内采购的王华对于“银联”这个标识再熟悉不过了,“现在哪怕是交水电费,我都能刷银联卡。”在北京中青旅做导游的王华时常带团出国,“以前出国,让我学会了Visa和Master这两个不常用的英文单词,但是现在我的同事、朋友则无需如此,因为在国外,随处都可以找到银联。”

“十年前,买房子提着现金去”

“以往总是有中国游客问询是否可以刷银联卡,现在拥有了这个系统,对双方都是方便的。”爱丽丝知道,银联所带来的便利后面,是巨额的盈利。

远在英国的哈罗德百货,对此会更加清楚。

根据增值税退税表的相关数据,这家奢侈品商店计算出,中国富裕游客在该店的人均购物金额增加到3500英镑,对中国富裕游客的销售额增长了40%。而这些数据的前提条件无一不是:“在伦敦分店安装了75台中国银联终端机”。

中国银联在2012年1月4日下午的最新数据显示,仅元旦三天假期,银联卡境内跨行交易金额超过1300亿元人民币,创近年元旦假期刷卡消费新高,同比增长35%,而境外交易金额同比增长29%。

按照Visa的调查报告,2012年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出境游人数最多的国家,银联要获取这一部分刷卡消费产生的渠道费用可谓易如反掌。在2009年底,银联境外发卡总量就达到700万张,而银联在中国境内发卡量早已超过20亿张。手握大把人民币的中国游客无疑是他们最好的开路先锋。

现在,银联卡已经可以在境外117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十年前,哈罗德的老板肯定不会想到来自中国的银联卡会拥有如此之大的国际影响力,但是十年前,万建华想到了这么一天。

“现在是什么情况?我们已经构建了发卡量,发行银联卡28亿张。十年之后我们已经用银行卡作为支付工具,大家消费、出行的支付占整个支付的比例已经超过了40%,十年前美国是35%,北欧超过50%,我们短短十年已经超过40%。”

2011年末,在2011中国第六届全面小康论坛上,获得年度“全面小康杰出贡献人物”奖的万建华发表了上述感言。他回顾了银联卡的诞生、缘起与发展,并对当下信用体系建设有着新的思考。

万建华身材瘦削,戴着金边眼镜,言谈温和却充满力量。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获金融学学士后,他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获得货币银行学硕士,并于1997年在美国南加州职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这个被誉为“中国Visa之父”的江西人几乎一手创立了中国银联。万建华很喜欢用“十年”这个词。这或许是一个深深印在他心里的时间点。十年,是一个不知不觉的巨大变化,是支付方式的变化,更是老百姓生活方式的变化。

十年前的2001年2月,时任央行行长的戴相龙提出,银行卡要走联网联合的道路,要成立一个中国银行卡联合发展组织。

这是银行卡发展的春天。“那时候,我们买房子甚至都是提着现金去的。”万建华的话丝毫没有夸张。即便银行卡已经逐步开始使用,在北京大商场的收银台里,打眼望去,也是满柜台的POS机: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信用卡,一家银行一台POS机。

而这个颇为尴尬的现象随后就被改变。

银联创立 万建华最初的印记

2001年5月,一个名为“银行卡联合发展组织筹备组”的组织成立了。组长便是万建华。

其实,在组建中国银联前,尽管在金融业内已享有名声,但万建华为人却非常低调。筹备银联的机会降临到万建华身上,对于接受此次重任,他有着自己的考虑。

“我觉得这是商业银行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信息化是当代整个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商业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这些年里也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个人资产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个人银行业务集中在银行卡这种载体上的趋势日益明显。我感觉这肯定代表了未来商业银行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这个机会确实好,尽管当时心里并不是很有底,但是起码感觉这个事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凭着这个直觉就接受这项任务了。”万建华这样表示。

之前在招商银行任职的时候,他就非常看好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从20世纪70年代迅速崛起,成为主流的支付工具。“80年代,中国人到美国拿现金支付,美国人觉得很奇怪,美国人基本不会拿现金支付了,要么是支票,要么是信用卡。”万建华回忆当年的情景说。

上世纪80年代之后,央行管理层曾经设想转向支票社会,结果银行卡兴起后,把支票阶段跳过去了,把压卡机时代的信用卡也跳了过去。“我们跳了两个阶段,直接电子化了。”万建华对《小康》记者描述银联卡发展的迅猛过程。

但是其间的过程并不如此轻松。

2001年6月,银联筹备组成立。筹备组成立后,起草了《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方案》,在银行内部对该方案形成一致意见后,2001年8月初由人民银行将筹建情况向国务院作了书面汇报,经国务院领导查阅后又向计委、财政部、工商总局、经贸委、信息产业部、法制办等相关部委征求意见,获得支持。

两个月后,国务院责成国家计委调研,计委再次就银联设立方案向各商业银行、各部委作了全面调查,并向国务院领导提交了调研报告,基本肯定了设立方案的原则和约定,“国务院领导对该报告也已圈阅认可”。

直到当年的12月14日,人民银行才最终批准该申请,并明确银联的性质为“提供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及专业化服务的股份制金融机构”。

2002年2月23日,银联筹备组在《关于设立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报告》中称:“为了推进联网工作,加快金卡工程建设,应对加入WTO之后银行卡业务的国际竞争,经人民银行牵头组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卡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国家邮政局等85家单位拟在原18个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发起设立银联。”

2002年3月,银联正式成立,这是国内唯一一家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机构,央行赋予银联“组织银行制定规则”的权力。万建华出任银联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那时,万建华在业内被贴上的标签是“智慧”和“实干”。而他也很好地把这两个特点运用在银联的建设上。

这一年,被业界称为中国信用卡元年。

成立当年,银联就实现了在300个城市各大银行的行内联网,在100个城市实现银行卡的跨行通用,在40个城市发行银联标识卡,并且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异地跨行通用。

短兵相接 银联卡的国际化之战

自2002年1月10日起,四大商业银行及交通、招商、华夏、深发展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部门已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五城市推出了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并正在逐步实现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在五城市内和五城市间的联网通用。

这个印有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标记,开始变得随处可见。而那不同的颜色也分别象征着合作诚信、畅通高效和安全。

2003年,银联开始扩展产业链。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实现联网通用。

同年,中国政府进一步制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此战略中,银联是重要组成部分。万建华说:“人民币走到哪里,中国银联就走到哪里。”

在公开场合,万建华总是显得信心十足。在中国银联的人民币卡成功实现与中国香港的对接后,万建华兴奋地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银行卡产业大国。个人银行业务的全面开放还有两年,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共同努力,提升整个民族银行卡产业的素质。”

2003年末,成立不到两年的中国银联,实现扭亏为盈,2002年末,银联总资产为17.05亿元,净资产15.97亿元,净利润为亏损3766万元,而到了2003年末,净利润就达到了2606万元。

“这跟单独做商业银行的感触不一样,那个时候主要是考虑单个银行个性化的发展问题,考虑怎样做出特色,怎样与众不同,怎样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怎样在市场上、在银行体系里面能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而银联的事是公共的事业,考虑的是公共性、社会性,是社会公共工程。因此,社会价值感更重,我只是感觉在做一件有社会价值、有公共意义的事。这件事是一项长期事业,今年只是让这项事业有重大推进。”2004年,万建华总结过去一年多的经历时,深有感触地说。

银联成立两周年之后,万建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一改过去“人民币走到哪里,中国银联就走到哪里”的口号,提出新的战略――“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就应该走到哪里”。

这一年,银联拿出了国际化方案。“我最初提出银联卡国际化,很多人都不理解,这个在中国刚刚开始,怎么就走出去呀?我说没办法,不做不行。”万建华对记者回忆道。

国际化方案最后决定市场区域,是从中国香港、澳门入手,然后开发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市场,最终扩展欧美市场。2006年,中国银联战略发展部编译了《银行卡时代》。这是一本记录美国银行卡业发展轨迹的书。从地区联网到全球联网,从联网到上下游产业的完善,这就是一个成型的全球银行卡商业帝国的版图,也是中国银行卡市场未来版图的描绘。

万建华在序言中引用了作者的话,将银联与这个产业的上下游关系引述为“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难以割裂。

如今,万建华那句“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已经基本成为了现实。在中国,现在已经有35%-40%的人在使用银联卡。“我们已经把农村算进去了,如果在城市这个比例更高。”万建华说。

在国外,银联已经基本实现了100%在ATM机取款功能。“而且银联卡的消费还在逐步扩大。”万建华说,“日本、韩国,甚至一些很小的店都可以使用银联卡。”

正是在万建华的努力下,中国银联短短几年就实现盈利,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对接成为现实,并开始初步向第三方支付市场迈进。

银联卡改变了什么

“商场、超市、宾馆……只要在POS机上一刷就行。”导游王华注意到自己所带的游客们,已基本上习惯了刷卡生活,“甚至在旅行的过程中也在用互联网、手机等缴费。”新的支付方式正在改变着居民的消费方式。

在万建华任期内,中国银联做出了傲人的业绩。2008年中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达到4.6万亿元,比银联成立前增长了50倍。截至2008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超过18亿张;境内联网商户达到118万户,联网POS机具达到185万台,联网ATM机近16万台,分别是银联成立前的7.8倍、8.4倍和4.2倍。

2007年8月,万建华调任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副董事长,之后又于2010年出任国泰君安党委书记及董事长一职。

事实上,从2001年筹备中国银联,到国泰君安,一弹指就是九年。在这九年里,万建华一直在银行系统,特别钟情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支付体系的创建。有人说,万建华最擅长的是银行系统,现在去证券公司,并没有太多优势。

但实际上,证券也是万建华的老本行。“证券业我原来也做过,招商证券和长城证券就是我创立的。”万建华对《小康》记者说。在离开招商银行前,他曾在这两家证券公司任职董事长。

现在,在上海本土老牌券商国泰君安身上,也日渐清晰地显示出国泰君安证券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万建华低调实干的烙印。市场化是万建华上任以来对这家老牌券商最大的期望,而在随后的经营团队招聘和未来的战略规划中,市场化成为一条主线。国泰君安经营理念的变化也开始沿着万建华的思路进行。

国泰君安通过近些年的发展,以证券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雏形已经逐渐形成。

“所以无论在央行也好,在商业银行也好,我都努力地去工作,务实地去做事。那么好的机遇,也接受了这么多教育,自己也认为对很多问题有一些想法、有一些认识,所以总在想应该把它发挥出来,做一点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但要做好事情,不仅要有志向、愿望、激情,还要务实。”万建华说。

“大一点的事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特别是像银行卡联网通用这件事,涉及各家银行、广大商户和持卡消费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和央行的有力支持。这就要沟通好,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想,找到共同点,先从共同关心的事做起,一步一步来,逐步把事情做成。”

“以前出门旅行,购物,身上总是要带上现金才踏实。而现在,有银联卡其实更踏实,而且方便。不用再带那么多现金出门。”导游王华在带团去美国时,刷卡结账为母亲和朋友各买了一个Coach的钱包,一共202美金,银联甚至为其节省货币转换的手续费。王华从没听说过万建华这个名字,但是她和身边的亲人朋友们,每个人的钱包里,都装着银联卡。

万建华和那个写着“Union Pay”、三种颜色交接的小方框,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生活方式。

(图说)

第12篇

关键词:投资基金委托信息入世

一、引言

从1992年第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淄博乡镇企业投资基金设立至今,我国投资基金已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与探索,以1997年11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为界,中国投资基金进入“新基金”时代,基金的设立发行,投资运作以及外部监管逐步走向规范化,各基金的投资风格日趋多元化,多数基金表明了市场定位,成长型、平衡型及重组型等品种相继问世,基金管理公司在外部压力和内在激励之下,积极扩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研发力量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地位。2001年开放式基金的发行工作也排到了证监会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日程表上,《投资基金法》在经过四稿修改之后也即将提请通过,为我国投资基金的进一步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00年底,我国一共批准设立了10家基金管理公司和34只证券投资基金,托管银行5家,累计发行基金单位562亿个,基金净值847.35亿元,约占到深沪两市流通市值的7%。

二、中国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成绩喜人,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基金业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现存的问题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金大发展,概观现实的发展情况,我国投资基金矛盾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症结为以下四个问题:

1、基金规模偏小,缺乏机构投资者。

基金的规模大小包含三个意思:一是投资基金的资产总额,二是单个基金的融资量,三是单位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数量。我国目前基金总资产净值为847.35亿元,而在基金业发达的美国共同基金的资产为6.8亿美元,是美国金融市场上的第一大金融中介,英国共同基金的资产规模到1998年底也达到了4191亿美元。基金资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基金在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力,规模偏小将使基金难以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根据国外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规模占股市流通股总市值比率为33%时,才能发挥良好作用,我们如果引用美国基金在机构投资者中的份额——30%~40%进行计算,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必须达到33%×30%≈10%,才能发挥其证券市场导向和稳定器的作用,所以目前7%的比率还远未达到这个要求。

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方面,1998年以来发行的新基金规模大都为10~30亿元,而美国基金的平均规模却达24亿美元。从投资组合理论来看,单个基金资产规模偏小限制了基金的投资范围,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组合,弱化了基金分散风险的功能。从规模经济理论来看,单只基金的平均运行成本随着规模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当每基金单位的边际成本为0,即每基金单位用分摊后的最小成本获得了最大收益时的规模才为单只基金的最佳规模。根据国外基金单位收益远超过我国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单个基金资产规模虽处于平均成本下降阶段但还未达到边际成本为0的那一点,应进行积极扩容。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基金业的集中趋势更为突出,美国的400多家基金管理集团管理着7000多只基金,英国2100多个单位信托基金则仅由152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但我国一家公司平均只管理3个左右的基金,在抵御风险,降低成本和提供全方位服务和多样化产品上都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事实上我国基金管理管理公司“一拖

二、三”正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增加基金管理数量所带来的管理费收益、信息及人力资源共享等收益要大于由此带来的人事管理、行政协调等成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当公司的规模增长率与运行成本增长率相等,即规模收益不变时,我国的基金公司才达到最佳管理规模。

英美国家基金资产规模日渐庞大还主要得益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养老基金构成其重要资金来源。197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共同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也一直是中小投资者,基金规模发展缓慢,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在1993—1999年期间,基金资产增长了近231%,其中养老基金所持有的共同基金占到基金总资产的36%。我国的基金业一直以来都缺乏机构投资者,随着三类企业入市以及保险公司连接类帐户的出现才有了一点改观,但要完全起到扩大基金市场规模的作用,力量还十分微薄。从委托理论来看,由于缺乏机构投资者,基金持有人多为中小投资者,因此对基金管理公司监督的成本内化和收益外化问题更加突出,这会加剧持有人在监督上的“搭便车”行为,从而不能有效监控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当机构投资者比例上升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督成本内部化和收益外部化,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变基金持有人的信息劣势地位,有利于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2、以封闭式为主的基金类型无法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降低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

基金管理公司作为投资基金的人在基金的运行发展中地位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的各家基金管理公司侵害投资者利益,沉淀基金资产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原因是资金全封闭的投资基金无法对管理者形成有效的约束与激励。

在基金持有人委托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资产运作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风险,包括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前者是持有人不可能在事前准确地甄别管理人的真实经营能力,有可能接受基金管理人的错误信号而选择劣质管理者。后者是基金管理人的最优行为选择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从委托—理论来看,投资基金的这两个现象是必然会存在的。基金管理公司比投资者拥有更多的信息,最清楚自己的素质和经营能力,为了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多赚取管理费用,管理公司将隐蔽不利信息,甚至不惜以错误信息误导投资者,投资者以投资收益率来甑别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只能算是事后的判别,逆向选择出现。在确立了委托—关系之后,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存在某些偏差,这主要是由于者即基金管理公司与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也各不相同,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中投资收益I是唯一变量,即U投=U(I),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基金管理者的效用函数U管=U(t,Ie),t为工作时间,Ie为预期收益,工作时间的减少和预期收益的提高都能增加管理者的效用,但预期收益提高的前提是管理者花更多的时间来努力工作,因此管理者会面临闲暇时间与投资收益的选择。如果选择前者,将与投资者的目标函数发生偏离;如果想同时实现,只能是管理者将希望寄托在运气上,采取过度投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两者均会导致道德风险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约束管理公司隐蔽真实信息,激励管理者选择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从而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封闭式基金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投资者一旦选择了封闭式基金,如发现其不能满足自身投资意愿,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转手基金份额,基金的资产丝毫不受影响,管理公司按资产净值提取的管理费用也分毫不少,这样很难约束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发行时公布真实的投资素质和潜在风险因素,吹嘘隐瞒的“圈钱”行为将加剧逆向选择问题。封闭式基金不存在因经营不力而导致基金管理费减少的问题,管理费比例一般比较固定,因此掌握资产的经理们缺乏外部赎回压力和提高投资收益的激励,会采取更有利于自身效用的行为,如“偷懒”,“交叉持股”等,逐步侵蚀基金持有人的本金。而在开放式基金的运作过程中,管理公司面临基金份额随时会减少的压力,以上这些行为都将得到遏制,风险将大为降低。目前世界上基金业发达的国家都以开放式基金为发展主流,美国开放式基金占到了基金总额的93.9%,英国为76.6%,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封闭式基金的不足和开放式基金的优势。

3、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独立性差。

由于我国现行法规的条件限制,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均为有一定资本实力的证券公司,这一方面也考虑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公司的资金要求,但同时导致了基金管理公司组织制度的重大缺陷。“一家控股,多家辅助”的发起形式使基金管理公司的人事安排、投资运作均受制于控股股东的意志,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股权集中而导致的“权力放大”。

根据日本经济学家奥村宏的研究,控股股东的权力放大会引起公司内在结构与公司基本形式相比产生较大的偏离,表现在投资基金上即基金管理公司原来代人理财的形式偏化为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机构。权力放大效应还将极大地改变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原有利益格局和相互关系。我们应注意,基金管理公司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公司,还管理着非公司所有的基金资产,控股股东的出现改变了基金持有人与管理公司的利益格局,根据控制权理论,掌握控制权即获得剩余索取权,证券公司将取代持有人的索取者地位,成为真正的基金获利者,管理公司的运作目的不再是获取投资收益而是通过关联交易将利益输送给控股股东。因此,在过去几年中,基金管理公司屡屡出现违规的关联交易行为,基金管理者动用基金资产为控股股东的新股承销,配股甚至自营业务服务,以及通过高买低卖方式向其输送利益。在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十大股东中投资基金与其管理公司的大股东并列出现的情况并不罕见。此外,证券投资基金通过频繁的交易来增加证券公司的利润,如1999年基金兴华上半年股票交易量就达116亿元,部分资金周转率高达743%!仅支付给华夏证券的佣金就有2317.58万元,数目十分可观。基金管理公司“控股型”的股权结构削弱了其独立性,不利于基金管理公司成为真正的利益独立体,严重制约了我国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比国外的基金管理机构,公司型几已日渐成熟,股东即为基金持有人,有机构也有中小投资者,“相对分散型”的持股结构更有利于基金的独立运作,再加之独立董事的特殊监督,构成了一个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4、信息披露及外部监管力度不大

我国在1999年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指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相关信息。在初期,基金管理公司基本上按要求进行较透明的披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公司信息披露的时间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空,并且存在严重的信息误导。如在年报、中报和投资组合公告的截至日到公告见诸于公众之日中间的90、60、15日工作期内,各基金会对持仓作重大变动,因此投资者看到的所谓投资组合早已成为“过去时”,获得的信息将误导投资者的分析判断。对于新增、剔除股票明细的披露,各基金往往采取保留象征性余额的方法逃避披露,至于关联交易更是不可能在会计报告书附注中得到解释说明,由此可见,我国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可靠在基金的实践过程中往往都有不少问题。与此同时,证监会往往无法深入到基金的具体运作细节进行实质性监督,法规条例的不完善也让基金有“对策”可用,因此这种信息披露已经不能对基金管理公司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约。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来看,正是由于信息传递机制的缺陷,会造成委托—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导致人的偷懒,内部人控制,机会主义倾向等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因此基金管理公司为了自身利益,逃避持有人监督,必然会延迟或破坏有效信息的传导,加剧信息不对称。通常委托人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必须收集信息,以对人进行监督,但是信息的搜寻和监督是有成本的,并且与人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成正比,越隐蔽的行为为之付出的监督成本就越高。在基金这一组织形式中,由于专业知识和时间的缺乏,投资者发现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行为较困难,因而监督成本较高,加之成本的完全内部化和收益的外部化,投资者搜集信息进行监督的动机几乎为零,这时就需要建立起一个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以督促基金管理者主动披露信息。而我国目前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已不能使投资者及时地得到来自基金公司的有效信息,基金的效率损失现象十分严重。同时政府强制性监管和中介机构对信息进行审核、公证等外部监督的不力也使基金管理人主动传递信息失去可靠性。

三、入世后中国投资基金的发展策略

上述几个主要问题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投资基金业亟待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压力,同时对外还面临着中国入世后国际基金业的潜在威胁。根据WTO有关协议,一旦入世,外资可进入中国的基金管理行业,参股比例可达33%。三年后增至49%,五年后51%,国外基金业届时将凭其丰富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本实力向国内基金业发起挑战,加快解决中国投资基金发展中现存的主要问题,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升我国投资基金的竞争实力已迫在眉睫。

1、积极扩容,加速基金持有机构化。

扩大基金规模即能达到规模经济又能改变我国投资基金“轻量级”对抗国外基金“重量级“的局面,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在条件合适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基金的设立、发行,扩大基金的总体规模;已发行基金在扩容条件具备时,可选择扩募,以增加单个基金的资产规模;积极开展基金管理公司的增资扩股工作,同时鼓励优势突出的管理公司增加基金管理的数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基金品种的多元化。国外基金投资风格多样,各种投资方法组合形成了品种齐全的投资对象,满足各类投资者的偏好,在吸引投资者方面颇具优势。因此我们除了继续明确各投资基金目前的投资风格外,可引入成长价值复合型、新兴成长型等新的风格,并从投资对象上发展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等。

此外,还要加速基金持有人的机构化,增加基金的资本来源,迅速扩展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并能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增强与基金公司的谈判能力。具体来看,可以将保险资金和三类企业作为突破点,尤以前者为重点。保险资金自1999年10月间接入市以来,到2000年末,已投资证券投资基金134亿元,保监会批准的三家保险公司投资连接类帐户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最高帐户也从30%增加到100%。今后可以逐渐放大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的范围;还应适当考虑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定向向机构募集发行基金。

2、尽快推出开放式基金,降低风险。

封闭式基金的实践已证明了它的运行机理无法构成一套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因此我国应尽快推出开放式基金,以降低风险。目前国内已确立第一家开放式基金由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推出,除了尽快做好各项技术、人员系统的安排与测试以外,我国推出开放式基金还应注意:(1)起始规模不宜太大。在试点初期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品种、规模有限,基金管理公司还未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开放式基金运作经验,规模过大不利于其顺利运行。(2)起始定位可考虑向机构投资者倾斜。由于国内投资者第一次接触开放式基金,证券市场又不稳定,中小基金持有人的投资分析能力不强,投资理念不成熟,极有可能盲目认购和赎回,易引起开放式基金的剧烈波动。(3)可以考虑在试点初期设立非严格意义的开放式基金作为过渡,如当基金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停止发行或申购,延长赎回期,形成一种“易进难出,半开半闭“的局面,以便使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有一个适应期。在推出开放式基金之后,基金管理者在收益率方面的压力会大大提升,而同时又要面临基金资产高度流动性的要求,因此还需采取措施分离投资基金获取收益和规避市场风险的双重职能,发展基金套期保值和对冲风险的手段,适时推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衍生交易品种,如股指期货等。

3、加快完善基金管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针对目前基金管理公司被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弊端,下一阶段要重点进行对现存基金管理公司持股结构的改革。从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扩容工作来看,公司通过增资扩股不仅增加了资金实力,而且重新调整了股权结构,5位股东出资额差距不大,改变了“一家控股,多家辅助“的情况,也为基金管理公司投资运作的独立性打下了良好基础。其余各家公司也不妨可以在增资扩容时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完成从“控股”到“相对分散”的变革,逐步脱离各大证券公司,成为利益主体。除此之外,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基金管理公司必须要实行独立董事制度,今年1月19日证监会已经发出通知,要求各管理公司实行此制度。独立董事要承担起保护基金持有人权益的特殊监督责任,必须真正完全独立。为此,应在《投资基金法》中明确规定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应大于2/3,以确保对董事会的投票过程有充分的监控能力,任期可以连任,但不能无限期。

4、加强信息披露和外部监管的力度。

信息披露是敦促基金管理公司向公众提供有效信息,接受监管的最直接途径,它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至关重要,因此要保证基金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严格要求各基金的年报、中报按照“三公”原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要求进行规范处理,督促各基金管理公司修改有关信息披露的内容、格式和具体标准,聘用会计、律师等中介组织对信息的可靠性作权威认证,加强其准确程度。

此外,还有赖于外部监管力度的加强。除了尽快出台《投资基金法》,证监会需加强在基金具体运作中的监管,如对大额交易对手进行调查和监控等,变被动的、应付突发事件的监管为经常性的、主动的监管;托管机构要改变“无为而治”的现象,采取由基金持有人或监管机构而非基金管理公司选择托管人的方法,或则增加“基金管理人选择托管人的限制条款”,使托管人真正成为“三权制衡”中的重要一角。同时,行业公会和社会公共基金评级机构要尽快成立,以完善基金监管体系。新晨

5、发展中外合作投资基金。

要切实提高国内投资基金的竞争力,还需实行“请进来”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中外投资基金业的合作活动,使国内的基金管理公司学习到国外先进的管理制度与经验,借鉴他们的产品设计和销售模式以及投资理念和技巧等,全面增强管理的综合水准。中外合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聘请海外基金管理公司为国内公司的投资顾问;组建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引入中外合资基金,即海外基金收益人的介入。

考虑到现阶段的外汇政策和投资法律,且便于管理,目前我国可以组建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即狭义的中外合作基金。组建模式有两种,一是选择现场的国内基金管理公司出让一部分股权,另一种是重新在国内注册一家全新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资金的募集可以先在国内募集,等时机成熟后再向海外募集基金,为引用外资开辟新径。募集的中外合作基金应鼓励多投向实业项目,发展成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并且当局应该在投资法律、产业政策和外汇管理等方面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林义相等著,《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分析和运作》,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2、许占涛著,《投资基金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3、王彬著,《公司的控制权结构》,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蔡晓曙,“加入WTO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影响及政策”,《国际金融研究》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