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1 14:55: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经济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构建我国低碳经济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
低碳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要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使低碳经济与金融支持相互促进,把金融作为动力源,支持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和金融业的共赢发展。我国要借鉴外国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创新型金融支持体系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一)完善银行“低碳间接融资”体系
建立并完善银行“低碳间接融资”体系,一方面要求政府应当建立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相应的促进银行低碳信贷投放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调动商业银行推进低碳信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当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成为低碳经济的“践行者”,优先支持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低碳企业和低碳项目,,大力推广低碳抵押贷款,为低碳、节能、环保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积极组织“银团贷款”,积极发展信用担保融资,对重点低碳经济项目建设给予贷款审核、贷款发放、还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的必要优惠,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二)大力开发低碳衍生金融产品
随着国际国家对碳市场的重视,近几年碳交易市场不断壮大,碳货币化也引起了很多国家的重视,其货币化的程度也日益提高,碳排放权也由之前粗放式开始向精细化转变,并且慢慢的衍生出来了具有流动性和投资价值的金融资产,成为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出现的一项重要金融创新。全球碳减排需求量逐年增加,碳交易市场规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基于碳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如远期产品、期货产品、期权产品等。它们的出现摆脱了之前的单一化产品。因此,我国要进一步完善低碳间接融资体系,建设低碳资本市场建设的同时,应当借鉴国际其他国家的先行经验,根据我国的国情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产品的市场化,把低碳融资市场更加顺畅,从而实现低碳经济迅速成长。
(三)积极利用外资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在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制定相应的孤立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坚持引进外资的政策,使外资在低碳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吸引外资投放更多的领域,如高端新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在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如独资、参股、并购等,使我国的低碳经济市场从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取了发展低碳经济所需的资本。
二、结束语
低碳经济在国际其他国家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对我国来讲也是有参考借鉴作用的,我国要保持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如何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之路,这就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群里群策,共谋发展,尤其是金融行业,需要我国政府政府制定有效可行的措施,使金融市场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相互协调,共同促进低碳项目的落地和实施。使参与企业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企业获益。最终实现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作者:容雷 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一、发展低碳经济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
1.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所呈现出的是一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发展低碳经济,正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反映。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投资来维持和扩充资源存量的,同时以减少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最大程度的提升资源利用率,使持续发展的成果更有效的服务于人民。2.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大量建筑和工业现代化的不断涌现,需要大量的资源(钢材、石化等)作为建设的基础。而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了能源危机,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的工业结构能够得到优化和升级,那么就必须要在不断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减少经济发展的碳强度,最大程度的提升资源的利用率。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虽然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飞快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技术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较大。这样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就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这样会使严重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要想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和研究相关的发展技术,就必须要与其他的发达国家多合作、交流,并要大力地去发展低碳经济。只有这样,我国才有可能赶上发达国家的发展步伐,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之林,才有可能使我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二、潜在经济增长、出口贸易、碳排放三者的关系
作为起到潜在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的出口贸易,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也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比如,能源消费日益增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由此引起的碳排放量大幅升高更是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责任和义务更应首当其先。但是治理过程中,不仅要对减少出口贸易的碳排放采取措施,更要对一些隐性的“碳泄漏”和“转移排放”等问题加以重视。根据有关资料可以将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引申出集中的两个领域:“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和“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根据以上关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出口贸易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而对能耗有推波助澜的作用;2.在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中,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同向变化的关系,作好之间的利弊权衡;另外,出口贸易引起的“转移碳排放”,解决这种隐含碳问题需要各国间紧密合作、共同协调。比如,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的“转移排放”问题,即,中国碳排总量没有得到减少,而是通过出口的形式将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14%转移到美国。由此可见,我国一些学者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出口贸易、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三者间存在长期调整关系且互为因果关系。
三、改进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的具体措施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发展减排”出口贸易问题,不仅仅表现为单纯的经济问题,其是终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发展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发展的契机来解决碳排放问题,即“发展碳排”。因此,要想使资源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出口贸易实现持续科学的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虽然我国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的工作中有了喜人的进步,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是存在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借鉴。可见,我国只有坚持走低碳发展的路线,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的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才能实现良好的持续循环。2.建立绿色贸易体系,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当前,我国贸易增长模式呈现粗放型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使出口产品缺乏一种“控制”,致使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到出口产品总量的大部分,与此同时在贸易顺差的影响下,促使初级产品和廉价产品的出口不断加剧,而生产加工此类产品的碳排放却留在国内,我们称之为“碳泄漏”,日积月累,使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碳污染天堂”。可见,寻求一种绿色贸易增长模式,对贸易体系进行改革迫在眉睫。根据以上分析归纳出以下几方面:(1)调整出口贸易结构,主要体现在减少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坚持良性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转换贸易出口结构,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贸易出口结构。(2)构建完善的绿色贸易政策体系。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借鉴国际经验,以产品为支点、以企业为重点、以行业为主线,构建完善的绿色贸易政策体系,包括绿色投资政策、环境关税政策、市场准入制度等等;(3)基于我国国情,走内需拉动经济的稳步增长模式,,创建低碳导向的内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最终实现“贸易减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非凡的成果,但是伴随的是投资比率大、投资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凸现的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进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正好为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但是由于资源定价过低等问题,同时我国当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这就要调整好我国潜在经济增长、出口贸易、碳排放三者的关系,以此来促进经济的潜在增长,从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力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王利刚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市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
1、设计公路隧道前对交通量进行合理预测
合理预测交通量是公路隧道照明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速度一样的前提条件下,设计交通量不同,最后得到公路隧道照明需求也是不一样。例如:公路隧道设计速度为90km/h,小交通量要比大交通量少用能源40%以上,公路隧道设计速度为65km/h时,小交通量要比大交通量少用能源50%以上,从上述也就不难看出,依据实际情况合理预测公路隧道交通量对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积极作用。
2、依据实际情况,合理布设灯具位置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公路隧道基本照明方式可以分为三种:中间单排布灯、两侧对称布灯、两侧交错布灯等,不同的布设方式自然而然的所用灯具、检查维修程度也不一样,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双侧布置灯具要比中间布置灯具其效率更高,而双侧交错布置要比双侧对称布置效率要更高。在布置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其高度问题,采用合理布灯方式又能够达到节能目的,还能够减少维修检查方面的费用,这是“低碳经济”的又一种体现。
3、在公路隧道中应用新型节能设备
纵观当前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整个领域,其大多都是采用路面亮度与长隧道取值相同的方式。倘若采用LED诱导灯,既能够节约建设成本也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耗。LED灯弥补了以往灯具清晰度差的缺点,站在驾驶员的角度出发能够降低驾驶员的心理压力,在保障公路隧道行车安全的基础上可以依据行车量降低LED灯的亮度,尤其是在夜间或者晴朗天气。
4、不定期对照明灯具进行维护
在实际中我们不难发现,公路隧道照明灯具开始使用时比较明亮,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衰减,造成其根本原因尘埃以及汽车油垢等多种因素降低了光的透射能力,如若长期没有对灯具进行检测维护,照明强度降低,为行车安全埋下隐患,因此不定期对照明灯具进行检测维护是非常重要的。
二、结语
生产业指的是那些直接或间接地为企业生产过程提供相关的中间服务的服务型产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信息的交换与传递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等活动,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商务性组织及管理型机构。至今,在许多发达国家,生产已经发展成为其支柱产业,并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显现出日益显著的地位。而河北省的生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滞后。大力发展生产业不仅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低碳转型,从而提高区域低碳经济竞争力。其发达程度,已逐步成为衡量区域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河北省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制造业在整体经济中占有较高份额,但其产业竞争力与全国相比并不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业的相对滞后,不仅制约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严重影响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进程。虽然,河北省的生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较好的成长力,但横向来看,其综合竞争力较低,存在问题众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规模及比重偏低,产值远远低于第二产业;
2)内部产业结构层次低,传统行业占据主体地位,而现代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则较为缓慢。当前河北省生产业以交通运输业、商贸、仓储等传统行业为主,而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和金融服务业等新型的生产业则发展缓慢。生产投入上也大多是集中在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等传统行业上,而带有较高技术、知识与人力资本含量的生产投入规模相对较小。3)生产业和制造业的联动效应不够突出,表现为制造业一枝独秀,生产业则发展缓慢;
4)高素质管理人才缺乏。虽然河北省具有数量较多的科研院所和本、专院校,但是普遍存在留不住人、招不进人等众多问题。
二、河北省生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要实现产业低碳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整个区域的低碳竞争实力,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生产业。
(一)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优化生产业发展环境。首先,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生产业的发展,根据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支持生产业实现区域性集聚,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河北生产业。其次,要放宽生产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清理现有的、冗杂的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适当地将服务业发展资金向生产业领域倾斜,对重点项目加大贴息或补助力度,从财政、税收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生产业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在加强规划、土地供应、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通过税收减免等手段提供相应的倾斜性政策和支持,营造有利于生产业发展的条件。最后,积极探索实施大企业战略,培养一批大型服务商,从人才培养、国际市场开发、研发支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支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富有河北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生产业知名品牌,力争使河北生产业在某些领域实现质的突破。
(二)优化内部结构,发展知识型、创新型生产业。为实现河北省生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政府在鼓励传统服务业的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吸纳劳动力就业职能的同时,必须采取各种导向性政策推动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的发展,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物流市场,构筑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完善为生产服务的市场信息体系;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扶持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服务业是当今发展最快,也是附加值最高的产业之一,改善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应优先发展知识型、创新型生产业,加大对服务业科技研究经费的投入,提高服务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各类创新园区,加大力度鼓励服务业领域技术创新,培育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河北省生产业高端化发展。
(三)强化产业关联,实现生产业与农业、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第一、二产业为生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为生产业发展创造需求空间;而生产业则有助于提高一、二产业的专业化水平,降低中间服务成本,提升产品与行业的竞争力。生产业与农业的良好互动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业专业化水平,促进产业互相适应,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生产业与制造业的良好互动可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深化社会分工,并最终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因此,河北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生产业与农业、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战略,立足于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及时更新发展理念,积极主动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变化,努力形成生产业与农业、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积极推行一、二产业“主辅分离”,推进行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降低运营成本,引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
水运是交通运输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主要是通过船舶来实现客运与货运。在我国内河和沿海地区,水运是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在一些数量较大距离过长的运输任务中,水运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水运不仅是小型运输的工具,还是衔接大量的干线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水运资源丰富,水路运输往往承担着大量的运输任务,在货物周转量和外贸货物量上占有半数以上的比重。相对于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水运的成本是最低的,按照运输成本来排名依次为公路、铁路、水路。在运输货物重量相等、距离路程相等的条件下,水运所产生的污染物也是最少的,在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上,污染物排放最高的是卡车,其次是火车,最后是船舶。
2水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问题
2.1船舶种类多,型号复杂
因为分类方式不同,同一条船舶会有不同的称呼。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客货船、普通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散粮船、煤船、兼用船、特种货船、油船、液化气体船、液体化学品船等。船舶的种类多了,相应地需要加工的零部件就多了,对它们的加工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碳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2.2船舶老化严重
目前大部分船舶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化船舶,有一些船舶甚至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从国外购进来的。老化的船舶增加了安全隐患,也使得能源利用率低下,加重环境污染程度。
2.3企业没有燃油能耗统计,忽视低碳减排技术
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燃油能耗统计,大多是因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同时,因为船舶买卖的频繁性,很多企业忽略了这一部分。不管是效益好还是效益不好的时候,忽视低碳减排技术都难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4船舶空载率较高
较高的船舶空载率一直是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运量供求信息的缺乏、航运信息的不对称、来源不及时。
3实施水运低碳经济运作的措施
3.1加强船舶设计人员的低碳意识
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仅要从能源角度去考虑,同时也要抓住生产用料的环节,制造工艺的改进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加强设计人员的低碳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充分考虑材料在其寿命终止后的利用率问题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使能耗降至最低。这些都是降低碳排放量的重要手段。
3.2加强对老龄船的监管
目前仍然存在一部分的老龄船只,我们不能放松对老龄船的监管,老龄船在碳排放、能源利用率上仍是不理想的。注重老龄化船舶的管理,系统地制定老龄船的使用要求,是促进低碳运行的一种方式。
3.3建立低碳经济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融入科技的力量。科学合理地运用低碳科技,使我们的船舶拥有更高利用率的船舶发动机。在船的外形上也要进行科学的改进,降低风阻,利用空气动力技术,正反馈调节船舶的运行。同时我国企业也应该与世界航运企业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运营体系。
3.4降低船舶空载率
确保船舶来往过程中都存在稳定的货源,从而降低船舶空载率,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同时还要发展出一套更加科学、带有科技力量的信息系统与运营理念。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使电脑、卫星、实时航运信息连成一个整体,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4结语
旅游界关于低碳背景下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李萍从饭店业的节能减排,确立低碳经济的主流消费价值观,政策和制度保障三方面探讨了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策略。张丽等从树立低碳经营理念,重视利用清洁能源,广泛宣传教育,培养员工和顾客的低碳意识和改变品牌形象塑造、推广的诉求点4个角度探析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饭店业发展策略。饭店绿色营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产生影响的宏观微观环境的适应或调整方面,如强化政府的导向作用或培育顾客和员工的绿色意识,深入详细地阐述产品、渠道等策略的文献很少。
二、低碳经济环境对饭店实行绿色营销的影响
(一)宏观的低碳经济环境决定了饭店业实行绿色营销势在必行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因此,降低碳排放,实现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07年的《巴厘岛路线图》,2008日本东京的G8峰会上提出的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为减少碳排放量寻求途径和方法。我国也于2009年11月2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饭店住宿是除了飞行以外最重要的旅游业碳排放来源,在这样的宏观环境下饭店业实行绿色营销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积极回应。饭店业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在饭店建设和经营之中植入环保、低排放措施,提倡环保,保护环境,减低碳排,有利于其创造良好的公众形象,这对于饭店企业凸显其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观的竞争环境因素需要饭店绿色营销,开源节流
近年来,国内各大酒店集团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喜来登、香格里拉、希尔顿、假日集团等知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纷纷逐鹿中国酒店市场,使得本土高端品牌酒店处于被动地位,面对国内外酒店集团如此激烈的竞争,酒店业也渐渐进入了一个微利时期,部分酒店平均利润率甚至为负增长,所以控制酒店行业成本、开源节流已成为行业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而提高经济效益无外乎是两种方法:一是开拓经营渠道,增加收入;二是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其中成本费用是属于酒店经营活动直接和可控的因素,在营业收入同等的前提下,成本费用同经济效益成反比。纵观国内外成功的酒店,无不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虽然大家都面临着同样的国内、国际市场和外部客观条件,但经济效益却有显著区别。能源消耗是饭店的一项重大支出,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饭店实行绿色营销策略能保证饭店从根本上做到节能减排,从而达到饭店开源节流的目标。
三、低碳经济环境下饭店绿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饭店管理者和住店客人都对低碳绿色产品的认识有限
目前,国人对低碳、绿色消费意识淡薄,对此大多数人还停留在酒店不提供六小件,提供减少床单更换的提示牌等小细节方面。住店客人认为住饭店是花了钱的,就要吃好、玩好、享受好。饭店客人住宿期间,浪费水、电、食品的现象普遍存在。饭店每平方米面积的年用电量、洗浴用水量是普通城市居民住宅楼水平的10多倍。对符合低碳和环保的规定,有很多客人表示不满甚至投诉,认为这降低了旅行生活的舒适与便利。由此可见,低碳绿色理念还未深入顾客内心,顾客消费习惯的转变还有一个的过程。这就需要酒店在营销方面出台一些相应的策略,刺激消费者来配合酒店的低碳环保措施。
(二)管理者和客人都对低碳绿色产品有价格上的认识误区
酒店作为营利性组织,它的低碳化定然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管理者通常着眼于酒店当前的盈利能力,而酒店的低碳绿色化前期需要资金的投入,这是酒店推行低碳绿色化的最大障碍。普通消费者会认为低碳产品较之同类传统产品,在产品开发期增加了开发此类环保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入,成本上升,市场定价必会高于同类传统产品价格。这些狭隘的认识都阻碍了低碳绿色产品的推广。
(三)低碳绿色营销过程中尚不能完全平衡与渠道商的关系
酒店自身的预订网站较之专业网站无论在消费群体的触及度或是专业构建能力方面都稍逊一筹,使得部分酒店的销售过分依赖第三方渠道商,酒店从而丧失了自身的议价权。酒店无法给顾客提供绿色价格。(四)低碳绿色产品的促销策略力度不够作为一种新型的饭店产品,饭店应该有足够的促销力度来引导和刺激消费者,并且要契合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利用电子媒体进行免费的促销。
四、低碳经济环境下饭店业绿色营销策略
全球倡导的低碳经济环境为饭店绿色营销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大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饭店工作者应用适销对路的饭店营销策略既能保证企业的利润又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下饭店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
执行低碳经济环境下饭店绿色营销的产品策略首先要对绿色产品有一个完整的、全面的概念,其次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二者缺一不可。Gonroos把产品划分为4个层次,这也适用于饭店的产品。核心性产品是产品的最基本层次,即购买者真正要买的东西。饭店的核心性产品是客房,低碳经济环境下饭店绿色营销要向住店客人提供低碳绿色客房。严格意义上来说的“低碳绿色客房”,要求饭店从设计到提品的全过程所涉及的环境行为必须符合低碳环保要求。首先,酒店的房屋设计必须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客房所有用品都是绿色产品:香皂、洗发水和浴液都是天然的、可降解的和柔性的,不提供一次性包装而是可持续使用装置,过滤后的水用来冲刷厕所和淋浴,纸制品都是用回收来的纸制成的,使用次生林木制作的家具、棉麻床上用品、无毒地板和墙纸、节能灯具、对环境无害的清洁用品等。其次,大力推广常规能源(如煤、石油等)的清洁利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和开发清洁能源。酒店在选择安装一些大型的能源机器设备时,必须具有前瞻的眼光。例如锅炉能够使用柴油、液化天然气以及普通汽油3种燃料,并在这3种燃料之间转换,这样就可以选用最高效、环保的燃料。这样的大型能源设备不仅要环保,还要注重其质量,从而保证一套大型的能源设备至少能使用一二十年,避免频繁更换设备而造成的浪费。再次,采用一套精密的计算机系统来管理酒店的能源消耗。基于能源节约的电脑系统控制着整个酒店的所有照明灯,只要进入室内的自然光线低于设定的勒克斯参数时,计算机系统就能通过安装在照明系统上的调节器将灯打开。这就不用通过人为的主观感受来决定是否需要开灯,从而也就确保了不会浪费能源。这种电脑系统不仅能够精确显示出空气质量和温度这些信息,还能够自动调节这里的温度,并释放出新鲜空气以确保房间内的空气质量,从而在保证酒店客人身体舒适感的前提下管理好酒店的能源消耗。配置性产品是那些在顾客使用核心性产品时必须存在的物品或服务,饭店最主要的配置性产品之一就是餐厅。要建设低碳绿色餐厅,从酒店餐饮部的首要环节采购环节来看就是零距离采购,低碳采购强调零距离采购,酒店应尽量采购当地的食材,减少运输环节,酒店可以在当地选择自己的蔬菜基地,使用绿色蔬菜。其次在烧菜及制作点心时使用天然色素,不用化学合成添加剂;不用珍稀动物和野生动物制作菜肴。最后但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是实行绿色服务。旅游服务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要引导消费者正确参与服务过程。例如在一家低碳绿色餐厅就餐,服务人员要善于与客人交流,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绿色食品和饮料知识,适量点菜,尽量光盘;如有需要在餐后主动为客人提供打包服务。支持性产品是针对核心性产品所追加的代表额外利益的产品,它也起到了与竞争产品相区别的作用。例如酒店为客人提供酒店到机场的往返大巴服务。从产品的层次来看,支持性产品起到了区分对手的竞争优势,但是支持性产品必须以专业的手段来提供才能起到这种优势,提供这些支持性产品能起到提升饭店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提供了这些支持性产品让饭店增加了负担,这就本末倒置了。例如香港的酒店与专营的运输公司联合为住店客人提供酒店到机场的往返大巴服务,这既减少了酒店的负担,也从尽可能使用公共运输工具的角度实现了低碳经营。扩展性产品包括可进入性(地理位置和营业时间)、氛围(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和触觉的方面)、顾客与服务机构的互动(加入、消费和离去)、顾客参与以及顾客之间的互动。扩展性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氛围,饭店要给客户提供这样的一个低碳环保氛围,让他们感觉自己身处一个非常注重环保的低碳绿色酒店之中,氛围的创造可以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方面的因素来感知,身处一家注重低碳环保的酒店而不用支付额外的费用,客户获得了额外的追加利益,这也是他们能成为回头客的重要原因。开发低碳绿色产品是实施低碳绿色营销的基础和核心。低碳理念下的绿色产品要求从产品设计到生产与服务过程中,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并能在产品设计中把资源再生和易于回收处置纳入其理念之内。
(二)低碳经济下的饭店绿色营销定价策略
价格是市场营销策略中最具艺术性的因素,定价过高会没有市场,定价过低又会使企业无法持续运转。普通消费者会认为低碳产品较之同类传统产品,在产品开发期增加了开发此类环保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入,成本上升,市场定价必会高于同类传统产品价格,但是低碳绿色产品市场价格的定价高于同类传统产品是暂时的,随着能源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初始低碳产品带来的能源节约,低碳产品的制造成本会逐步下降,趋向稳定。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的饭店绿色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体现了能源创新和能源效率,高出的成本得到了回收,而且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饭店低碳绿色产品的制造成本必然逐步下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经济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可接受的价格观念会逐步与消费观念相协调。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大多数认为自己是关爱环境的消费者,对饭店所采取的环境友好战略持积极态度,他们也愿意为此类产品额外。因此低碳绿色产品的定价策略可以考虑在产品投入市场的初期以比同类产品稍高的合理价格锁定关爱环境且有一定消费能力的顾客,在此基础上随着成本的回收,能源创新和能源效率的收益,降低产品价格,从而达到产品的推广与普及。
(三)低碳经济下饭店绿色营销的渠道策略
低碳绿色渠道是成功实施低碳绿色营销的稳定保证。从传统的营销渠道来看,饭店营销渠道选择供应商或中间商时,尽量考虑零距离采购,选用当地的供应商或中间商,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碳排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环保目的;考虑供应商或中间商的低碳绿色信誉,尽量采购有环保标志或可再生产品;酒店要有意识地向所有酒店物品供应商宣传环保理念,强调酒店方低碳绿色的形象,表明基于低碳绿色环保理念的长期合作意向,从而对供应商也提出明确的低碳绿色产品和低碳绿色服务要求。从新型的营销渠道来看,酒店应积极打造自己的预订网络,并借力第三方分销渠道商,才能平衡渠道议价能力,做到减少成本和浪费的低碳绿色渠道。酒店自建预定网站的好处在于酒店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形象宣传,让顾客以更清晰、全面、快捷的方式了解所需要的信息(设施设备、内部环境、特色服务和价格等),同时酒店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形成互动,进而达到新、老客户直接在线预订的销售目标。随着网络全球化的普及,在线中间商作为新的分销渠道在低碳经济下给消费者带来更大价值。在线中间商依靠其一站式的便捷服务,面向网络用户的免费服务和精确的定位获得了庞大的消费群体,这是酒店自身直销系统不可能捕捉到的,同时渠道商为了完善服务,提升品牌形象,对酒店服务有较为合理的评价反馈体系,这也有助于酒店服务的改善。酒店不能依赖渠道商,否则会削弱自身的议价能力,也就无法制定绿色价格让利于顾客。酒店在自身直销体系方面要做得非常成熟,只有在边际效益无法继续提升的前提下,才会使渠道商成为酒店销售的一种有益补充,从而平衡渠道议价能力。酒店通过自身网络销售渠道的建设以及在线中间商的补充销售作用,尽可能地减少渠道环节和组织,降低营销成本,减少能源消耗,让利于顾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绿色营销。
(四)低碳经济下的饭店绿色营销之促销策略
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同时必须承担的对消费者、员工、社区以及环境保护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观念,重点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于人的价值的关注,同时强调对消费者、社会以及对环境的贡献。当前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全社会都在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将较往常更为艰巨,而且也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在里面。
首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实现高耗能产业的低碳化,这是我国传统三高一低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据资料显示,我国2006年GDP总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为5.5%,而钢材、水泥消耗以及能源消耗却分别占到了世界的30%、45%和15%。粗放型的经济模式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的产业经济增长,而且带来的废水、废气、废杂更是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因此,努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对于那些新兴绿色企业而言,不仅可以很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而且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类之于钢铁、水泥、冶金、采矿、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由于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限制而面临着一定的融资以及上市难问题,而作为金融、旅游、保险等第三产业以及风能、小水电、生物质能、新能源等新兴绿色企业则获得了政策的大力支持,这对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最后,纵观全球,努力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全面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随着当前关于气候问题的国际关注度持续升温,不少发达国家正以此作为贸易壁垒而对我国出口企业进行诸多限制,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国内企业必须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才能全面提高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责任营销
开展责任营销,对于实现企业的价值主张以及长远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当企业的价值主张与企业社会责任相互兼容的时候,那么企业的社会责任就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其战略意义,所以,在低碳经济下企业开展责任营销有着更为现实的价值考量。
(一)低碳经济下企业竞争格局的变化由于在当前的国际竞争当中,低碳经济给企业所带来的外部影响以及显而易见,因此,利用碳足迹(个人或者企业的碳消耗量对于自然界所产生的影响)作为衡量环境责任的标准,已逐渐成为品质与安全以外的品牌必须出示的一项基本的承诺。根据世界银行在此前公布的报告研究分析,如果在国际市场上全面实施碳关税协定,那么中国制造将面临26%的关税,出口量也可能会降低21%,这分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在警告,中国企业必须努力改变发展方式,只有通过实现产业技术的转型升级,才可能逐步减少国际市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低碳经济下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由于低碳环保理念的逐步推广,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正逐渐发生转变,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消费潮流正逐渐深入人心,所以企业也必须紧跟这一潮流。在低碳经济的大浪潮下,传统品牌的营销方式也悄然发生着转变,铺张浪费、炫耀排场的手段正逐渐被摒弃,淡化“面子工程”、摒弃“奢侈消费”已成为共识,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生产低碳环保的消费品就更能够深入百姓消费群体,为广大受众所接受,而且还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建设,充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低碳经济下的企业责任营销路径
低碳经济下企业开展责任营销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营销模式以及销售力度,对此,我们将从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广告层面的责任营销方式在这个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少企业都会充分利用媒体进行报道从而抓住公众视角,最终实现产品的营销,这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方式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的青睐。努力挖掘生活中有关低碳节能的正能量事件,在媒体会以及低碳环保等宣传活动上,通过广告植入或者特约赞助等形式,使企业品牌通过这一渠道而深入人心,从而迅速提高知名度,最终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这种责任营销方式,是短期高效的,能够迅速扩大知名度,实现营销目的,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即只适合短期销售,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并不能起到很大作用。
(二)产品层面的责任营销方式利用国家在鼓励低碳环保企业方面的有利政策,努力开发低碳节能产品,并且在公关层面对产品的低碳概念以及效用进行大力推广宣传,从而达到产品的营销目的,而且也能很好的向公众展示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实际的应用中,相变储能材料一般为固-液组成,当外界的温度在高于材料自身的熔化温度的时候,其从固相变化成液相,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并储存起来;而当外界的温度在其凝固温度以下的时候,相变材料将由液相转化成固相,同时在释放大量的热量;在这个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储存或者是释放能量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相变潜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材料自身的温度是不变化的。与常用的材料相比,相变材料具有以下的优势:
(1)材料自身的储能的密度大,储存的热量多,在环境的温度比相变的温度高的时候,将多余的热量给储存起来,在环境温度比相变温度低的时候,将热量释放,从而有效地防止了热量的流失,以此更好地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
(2)潜热大,少量材料即可储存大量的热量,以此满足建筑的节能需求,同时减轻建筑自身的负重。
(3)蓄热的系数大,同时其可以更加有效地转移峰值的负荷。如在室内使用相变材料之后,经过计算其时间可以延迟大概5个小时,当外界的温度处在中午的2点的温度的时候,通过延迟,室内的温度还可保持上午的9点的温度。
(4)可自动调节,从而保持温度的恒定。在断电恒温测试实验中,上午11点的温度和晚上10点的温度始终大致维持在同一个温度水平,这样可以在冬天的时候提高室内温度,同时在夏天的时候降低室内的温度,从而减少对空调电量的消耗。
二、低碳经济下的必然选择
相变储能材料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下的必然选择,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全球环境变化呼唤环保能源
随着近段时间的北京雾霾、菲律宾台风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进一步的说明全球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尤其是现阶段的汽车尾气、煤炭能源以及天然气等释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已经使得地球吸收大量地球反射回来的长波,让地球对太阳辐射变得具有高度的透光性,从而使得地球的热量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地球温度的上升。
(二)建筑高能耗呼唤节能材料
以装饰行业为例,装饰作为我国发展的朝阳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我国的新旧房的装修超过1千万套,其市场突破6500亿元的行业总产值。然而在我国的装饰工程中,存在这很多的弊端以及相关的安全隐患。如人们为了凸显其装修的效果,而忽视对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些隐蔽部位,空有虚假的华丽外表。在设计中,防腐、保温等的构造以及不同部位材料的选用,往往因为设计人员的无知埋下很多隐患。同时,装饰工程中缺乏有效的节能法规,传统装修带来的是高污染和高能耗,由此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00多亿元人民币。因此,保障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地球,必须呼唤环保能源。同时各行业也必须转变现有的经济发展的模式,改变以往的高能耗、高排放而转向可持续、可循环的经济方式。在此情势下,英国在2003年出台了《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同时指出未来的市场将主要以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材料作为主流。而我国制定的“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并将节能任务具体落实到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重点企业,实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实施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从而为相变储能材料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相变储能材料行业发展的现状与瓶颈分析
(一)行业发展的现状
1.通过过统计调查发现,现阶段从事相变储能材料的公司在525家左右。现阶段的市场上销售的储能材料大致分为三类:固态相互转化气态、液态;气态、固态相互转化液态及固态相互转化固态。而在实际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固态相互转化液态及固态相互转化固态为主。
(1)固-液相变PCM
a无机储能材料
无机水合盐由于具有较大的熔解热和较高的熔点,是中低温相变的重要一类材料,主要有结晶水合盐类熔融盐类金属或合金等。
b有机储能材料
有机类相变材料常用的有高级脂肪烃类、脂肪酸或其酯或盐类、醇类、芳香烃类等。
(2)固-固相变PCM
目前已经开发出的具有技术和经济潜力的固-固相变材料主要有多元醇高分子类和层状钛钙矿以及多孔基体复合PCM。
2.市场规模分析
从2008年到2012年我国的相变材料的市场需求的容量在逐年的增加,每年的增长速度都基本保持在15%左右。而截止到2012年的11月初,其市场的规模量已经达到1200万吨。从2007年到2012年我国的相变材料市场的调查可以知道,其市场的需求量按照每年20%的速度在不断地增长。
(二)相变储能材料行业发展瓶颈分析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如在“十二五”规划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以此,全民的低碳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随着低碳意识的加强,很多的人开始推广和使用相变储能材料,行业也因此取得飞速的发展。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相变储能材料也遇到了很多的发展的瓶颈:
(1)储能相变材料方面的法规较少、缺乏统一有效的可操作标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行业发展混乱,标准不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的企业完全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要求,导致生产出来的相变储能材料达不到标准,从而在运用中失去保温或恒温的意义。同时,不规范的技术还导致相变储能材料存在相关的安全隐患,从而给未来的装修或建筑工程埋下隐患。
(2)缺乏有效的经济鼓励措施。相变储能材料作为我国刚新兴发展起来的环保节材料,从规模和市场使用率等各个方面来讲还比较小,因此国家还未能制定相关的政策和经济鼓励措施。
(3)在相变材料的生产企业,其一线工人很难招,主要是因为其为化工企业。
(4)现有的设备供应商,在售后服务方面远远跟不上。
(5)在相变材料行业中,存在着严重的货款拖欠。
(6)相变材料的生产能力总量过剩。
(7)未形成规模效益。
(8)价格比平常的材料价格要高。
(9)未有统一的行业协会。
四、解决行业发展瓶颈的对策
(一)行业内开展的工作
(1)在行业内建立统一的行业协会,从而对行业内的相关措施进行规范和统一。
(2)在行业的内部开展相关的信用评价建设工作,从而解决存在企业中间存在的恶意拖欠等行为的产生,以此带动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3)引导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加快行业内部的并购和充足,从而在行业的内部形成规模效应,以此降低相变材料的价格,从而更好地做好市场的推广。
(4)针对个别落后的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设备的更新,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对科研的投入,从而更好地提高企业相变储能技术的水平,同时加强从国外的技术引进,以此改变传统的方式。
(5)针对在相变材料企业中存在的用工难等问题,引导企业加强对自身生产的重视,更好地改善工人工作的相关环境,提高工人工资,以此吸引更多人来企业工作。
(6)针对售后服务跟不上的问题,首先是要加强对售后服务的意识的培训,其次是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性能的提高,以此吸引客户。
(二)产业的相关政策
1.提高相变材料的市场准入的门槛
提高行业的门槛的目的,是因为在我国的很多相变材料生产中,由于准入门槛低,导致在行业中存在这大量的伪劣产品,这些企业因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的不够,生产出的产品到不到保温或恒温的标准,导致行业口碑差,质量问题多的情况发生,从而给行业带来严重的损伤。因此,亟需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或措施,来提高行业的准入。
2.制定产业经济鼓励措施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而相变材料作为新兴的环保节能材料,其具有很好的优势和效果。因此,国家亟需出台相关的税收或经济补贴等措施,加强对行业的补助的力度,从而更好地保障相变材料的发展。
3.严格生产的许可
在行业发展的初期,很多的企业开始纷纷导向相变材料的生产,同时也有很多的个人后企业在无国家允许的情况下开始投入生产,导致生产的材料质量和标准不一,层次不齐,从而给行业带来影响。因此,国家在提高准入的同时,制定相关的生产许可细则,同时严格生产许可的发放和查处,坚决杜绝行业中的无证经营的现象。
4.修订相关法律,制定统一标准
由于相变材料作为新兴的行业,导致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生产,因此,亟需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制定产品的统一标准,以此规范行业的标准混乱的现象,更好地使得行业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5.开展行业诚信评价
在行业内部实施的开展相关的企业诚信建设,同时力争在“十二五”中旬,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从而在行业内发挥评价作用。
6.国家中国扶持一批大型企业
要使得行业发展,就必须在行业内部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大型相变材料企业,从而作为其他相变企业发展的杠杆和标准,以此更好地规范企业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
五、结语
(一)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在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当今的市场经济发展下,不少企业生产力呈现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甚至有部分企业内部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模式,生产产品日益繁多,而操作人数减少,在这种高度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而另一方面于高度自动化有关的机器折旧费,维修费用等需要计入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大增加。这种形式下,我国大部分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老旧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日常运行管理还比较落后。整体而言我国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是落后的。
(二)成本管理人才缺乏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的企业并非缺乏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真正缺乏的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专业化人才。一方面部分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呈现老龄化以及文化程度低的现象,而这大多是由于企业发展过快情况下人才配置未曾跟上造成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将不具备成本管理的人员安排到成本管理的职位上,造成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低下,阻碍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有些企业不注重企业成本管理人才的保护,以至于成本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流失,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陷入困局。
(三)成本控制和考核不到位
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基础薄弱,缺乏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很多企业缺乏科学的,实际的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此外企业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一般企业只是进行企业内部考核,并没有将考核和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制度仅仅下到车间一层,并没有精确到个人。
二、基于低碳经济下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采用先进的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一种替代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会计模型,作业管理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很容易地发现价值是如何实现最大化的,企业业绩是如何被提高的。其核算对象是作业,而原则是产出量的多少决定决定作业的耗用量。采用成本作业法就能科学的反映出产品所耗用的成本,从而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二)培养企业成本管理专业人才,实行人才战略
术业有专攻,企业应该高度关注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掘,从技术领域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可以依托高校等载体,紧密跟踪低碳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属于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人才,同时要防止人才外流,注重保护。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引进措施,吸引国外的人才加入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中来。
(三)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控制成本,优化考核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生态技术创新来防止污染,减少废弃物排放,采用低碳技术最大化的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控制成本下降。因此企业要建立起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务评价体系,进行绿色财务核算,编制绿色年报,设立低碳财务指标,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结束语
1低碳经济对建筑行业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低碳经济的出现,低碳建筑这一概念也应运而生,结合低碳经济的概念与内涵,我们不难得出低碳建筑的基本内涵是指在整个建筑项目的始终,都要坚持高效利用材料、设备和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要特别强调一点,那就是应该注意降低建筑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也就是从项目规划设计开始,到项目的最终拆除,都要秉持低碳建筑理念。同时还需要指出,低碳建筑的推行不要把眼光只停留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还应该对建筑物的使用方式进行规范,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督促使用者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从我国建筑业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与当前提倡的低碳发展理念是不符的,作为支柱性的建筑产业,在低碳发展背景之下,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主要体现在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从微观层面上讲,建筑的材料节能效果差;建筑设计不合理,未将节能指标涵盖其中或者节能指标过少;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等,这些都造成了能源的较大浪费,需要建筑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付出较大努力,下工夫加以解决。从宏观层面上讲,首先对建筑的发展理念带来冲击,这一点是无疑的,因为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必然会带来理念上的更新;其次,对建筑项目的管理模式带来冲击,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低碳发展需求,今后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项目建设的整个周期之内,实现“三低”目标;再次,对建筑行业标准带来了冲击,之前制定的建筑行业标准将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考虑较少,致使行业标准不适应低碳发展模式。当然,低碳发展理念对建筑行业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几个方面,总之一句话低碳经济对建筑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2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对策
低碳经济已经到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今后的发展中处理好建筑行业与低碳发展的关系,事关建筑行业的发展前途,在充分了解低碳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应该努力实现建筑行业的低碳发展。具体来说,建筑行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
第一,创新思维和观念,在建筑理念上下工夫。在之前古典主义建筑观以及现代建筑观的基础上积极倡导生态、环保、绿色的低碳建筑观,具体来说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倡导集约型设计,避免铺张浪费,追求简约、朴实的设计艺术;倡导效率设计,在建筑空间设计的时候要注重提高结构设计材料的有效利用率,即通过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争取降低对材料的消耗;倡导循环性设计,就是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考虑将来建筑拆除或者修整的时候材料能否用于他处等。
第二,提高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规范技术标准体系。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达到节能目标,这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因为建筑节能技术的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强,它涉及多门学科、多个产业,需要的专业知识也非常之多(包括城乡规划、建筑学、设备、机电、材料、环境、经济管理、生态等方面)。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首先确定目标,明确对哪一方面的技术进行规范,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具体来说,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筑围护结构,主要是墙体、门窗及屋面;二是建筑设备,主要是指水电暖;三是新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是指风能、地热、太阳能。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通过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等手段对建筑节能技术进行创新与提高。
第三,实施项目生命周期管理,在建筑的全过程实现节能。节能的思想应该贯穿于建筑项目的始终,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结束,每个阶段的管理都应该将节能融入其中。在项目立项阶段,聘请专业人员根据节能目标、项目所处的环境对项目进行前期设计,尽量选择可再生能源的技术手段,对建筑围护结构的各种技术指标进行控制,以供建筑设计规划参考。在项目设计阶段,要根据前期的立项设计,围绕节能目标,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进行确定,对建筑设备进行系统、规范、科学的设计。在项目施工阶段,要严把质量关,根据节能技术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客观合理的编制与实施。在投入使用阶段,一是定期对建筑主体及设备进行检修,保证其功能的发挥;二是对使用者进行引导,倡导其采用低碳生活方式。在建筑的销毁和拆除阶段,也应该本着节能的原则,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进行回收,投入到下一次的建筑使用之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
第四,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使建筑行业有章可循。建筑行业的标准有很多种,为了能更好地达到节能的目标,必须制定重点针对项目和工程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以强制的手段进行节能。具体来说可以制定建筑规划标准、建筑施工标准、建筑项目的评价标准、能源的高效利用标准等。需要指出的是,在外部形势发生变化时,对建筑的各种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同时也需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有效监督,以保证其发挥应有的规范和引导约束作用。
作者:李泽 单位: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英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俨然是一个领先者,它已完成了《京都议定书》的当期减排任务。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的近十年间,其经济飞速增长。与此同时,截至2008年底英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幅高达19%。在英国各部门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农业部门Agriculture、工业过程IndustrialP和废弃物部门Waste的排放量分别占国内温室气体总量的7%、5%和4%,仅在很小的程度上对温室气体总量产生影响,对各年的减排情况也是影响甚微。而能源部门Energy(与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高居国内温室气体总量的85%。能源部门在温室气体排放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下面两图所示,1991-2008年中有12年能源部门与整体均减少碳排量,并且能源部门的减排占到了相对较高的比例。1991、1996、2000、2001和2003年中能源部门与整体均增加碳排量,甚至高于整体增排的绝对值。唯有1998年例外,能源部门增加碳排量,但整体却大比例减排。这不禁令我们进一步思考,在能源部门内又有哪些因素在温室气体排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工业2008年的碳排量达到了能源部门总排量的39%,高居能源部门内各细分部门碳排量贡献率之榜首。与1990年相比较,能源部门碳排量整体下降了13%。能源工业部门碳排放总量大基数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能源部门减排中的重要地位。制造工业和建设、其他部门的碳排量屈居能源工业的排量之下。制造工业和建设2008年的碳排量占能源部门总排量的14%,相对1990年下降了24%,源自钢铁产业碳排放量的急速下降。其他部门碳排量较1990年下降了4%。近19年内,居民的碳排量增长1%,商业机构的碳排量下降15%。唯有交通业的碳排量处于增长状态,相对1990年上涨了9%,其2008年的碳排量达到了24%。而交通运输业中92%的碳排量均来源于公路运输,因此公路运输的碳排放情况主宰了交通运输业的碳排量的增减。
2英国温室气体减排的实现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碳排量减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两个原因比较突出:第一,20世纪90年代后能源工业内部产能燃料比例的变化显著;第二,通过“成熟论”、“专业化论”和“失败论”三种理论,说明英国碳排量减少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制造工业和建设中高能耗制造工业锐减的结果。
2.1燃料消耗结构的变化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天然气行业就开始重组,90年代初英国电力、煤炭和核能行业的私有化导致竞争更加剧烈。1990年,煤炭(65%)和核能(21%)在燃料消耗中处于主导地位,天然气仅占0.7%。1990年后碳排量的下降很大一部分源自燃煤发电向天然气发电的转变。随着天然气在北海的陆续投产,天然气用量显著上升,即所谓的“天然气”。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天然气以低廉的价格成功分得了市场的一大块蛋糕。一直到2006年,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的使用比例为41%、31%和20%。尽管近年来天然气价格的相对高涨可能会导致煤使用量的上升,但联合循环燃气轮机(CCGT)和核能站的推广将会带领英国逐步远离燃煤和石油的年代。
2.2英国制造业比重的飞速下降
一般而言,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业就业比重起初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开始下降,同时服务部门就业比重开始出现上升的倾向,这种经济结构演变趋势就是“非工业化”。20世纪70年代,“非工业化”成为当时英国经济中的核心话题,英国工业落后于其他经济体已成事实。在大家为英国不光鲜的经济发展寻求一种解释的时候,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制造业的就业水平。20世纪50年代后制造业就业就开始下降,但70年代后制造业的就业情况下降更为严重。同时,在70年代初仅仅18个月内,英国制造业产量就下降了25%,然后又有更进一步的缓慢退化。国际上钢铁业的萎缩最为明显。与1990年相比,2008年能源产业消耗的钢铁量绝对下降了77%。英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减少与非工业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截至2006年,英国服务业产出占其经济总产出的75%,较1948年增长了29%。但制造业的产出由1948年的36%下降到了2005年的13%。1979-1982年间,碳排量减少了14%。1990-2008年间,碳排量减少了19%。Rowthorn和Wells两位经济学家认为,解释英国制造业就业情况变化的理论有成熟论、专业化论和失败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一旦达到一定高而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将会导致工业就业在总体就业中比重的下降。按人均收入来计算,越来越多的收入将被用于服务业中。由于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非常快,而服务部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较为有限。此外,对于这两个行业,实际产出增加的速度相似,因此其结果必然是劳动力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这就是“成熟论”。有迹象表明,1955年后英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归因于她的早期成熟。通常,按农业劳动人口就业所占总体就业比例的不同把国家分为两类:一类国家的农业劳动人口占10%~20%,另一类国家的农业劳动人口占20%以上。然而,英国农业劳动人口仅为国内总就业的5%。在不成熟的经济体中,几乎所有转移到服务业的劳动力均来自农业部门;而在成熟的经济体中,大约有一半的劳动力是从农业中转来的。但是英国例外,在初始阶段劳动力会从农业转向服务业,最终服务业的劳动力几乎全部来自工业,特别是工业中的制造业。成熟论并不能够解释所有的现象。例如,实际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对制成品和服务更高的需求;从其经济规模来看,单靠服务业的财政收入并不能满足其进口需求。总之,虽然成熟效应可能导致英国就业从制造业转型,制造业在总产出中的份额有所下降(如果以固定价格来计算,跌幅可能会相当小),但在经济持续增长的阶段制造业产出的绝对值是连续增长的。第二个理论为“专业化论”。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化发展也会造成非工业化。一定时期内,受贸易条件的约束,使经济大量集中于制造业。在1950-1952年,由于原材料和食品价格的需求弹性较高,海外收入的大幅缩水以及煤和服务业的出口急速下降,英国非制造业的贸易赤字已高达GDP的13%,这个巨大的赤字不得不由制造业的贸易盈余来弥补。据统计,在1950-1952年平均每年GDP的11%用来弥补这个缺口的。然而,一段时期后,受贸易条件的约束,经济大量转移至非制造业。早期的贸易结构被以下几个自身因素改变。首先,由于原材料和食品的实际成本下降,以及服务出口的急剧上升,非制造业贸易由亏损转向盈余。其次,工业发展欠佳,汇率、服务和原材料的出口对制造业产出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制造业贸易赤字。英国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仅仅是历史偶然的结果。战后美国减少对英国的援助,使英外部账户压力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走向服务业专业化的道路。基于目前全球信息化技术活动的日益扩张,英国服务业专业化的发展也日趋明显,例如金融业、教育业、法律、房地产等商业活动得到积极的发展,而农业、制造业等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则较为缓慢。制造业的衰退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影响重大。1990~2008年间,钢铁、有色金属等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其中产出绝对值下降110万吨,以及单位产出能耗下降560万吨。尽管化学制品产出绝对值增长了340万吨,但其单位产出能耗的巨幅下降使其总体的能源消耗依旧处于下降之席。从制造业整体来看,单位产出能耗的下降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产出的绝对值和单位产出能耗的变动共同铸成了其能源消耗总量的绝对下降,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英国制造业的萎缩并没有带来其对制成品需求的下降,但却引发了对国外进口制成品的高依赖度。近几年,不论在价值还是在数量方面,英国对中国制成品的进口均大量增加。进口的不断增长已然成为英国20世纪90年代后的一种新特征。仅在2007年一年内,英国从中国的进口开支就上升了18%,约为156亿英镑。在过去的5年里,英国的开支和进口量上升分别超过了125%和114%。与以往相比,人们更喜欢买衣服、装饰家园,看电视,听音乐,和孩子们玩游戏,甚至装饰圣诞树,而这些所有的产品均由中国制造。2006年,仅圣诞装饰品的进口就达到了6万吨。“成熟论”是1966年后比较重要的理论,对英国经济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但“专业化论”是迄今为止在决定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上最重要的理论(以绝对值计算)。虽然有明显的“成熟论”和“专业化论”迹象,却并不意味着制造业产量的下降应伴随着制造业产出水平的下降,甚至于零或低速率的产出增长。决定英国经济的依然是经济的整体表现,而此即为解释非工业化的第三种理论:失败论。从国际标准看,英国经济发展一直欠佳:低增长、低生产率、低就业。尤其在制造业方面,1973—1982年间制造业产量下降18%,而OECD中其他六个最大国家的制造业产量均上升15%。假设英国生产率比实际高,那么制造业的产出会更大,国际收支平衡,宏观经济政策宽松和经济增长。但英国制造业的产出和就业情况并没有达到他们应有的实力,非工业化就是结果。总体而言,20世纪后期至今英国制造业表现欠佳,使得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然而,即使其表现一直非常好,制造业本身的下降也是不可避免的———它只会创造一个更大的服务部门。
3未来英国减排压力巨大
3.1天然气发电成本上升
在未来十年内,英国多数煤矿将被关闭。同时,现有的核能将被淘汰。英国燃煤发电已逐渐被燃气发电所代替。煤向天然气的转变减少了碳排量,核能向天然气的转变也将会促进减排。但是随着北海石油的迅速减少,英国对天然气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进一步的天然气将会给能源的供给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考虑到欧洲整体天然气使用量的巨幅上升,天然气的价格将会有大幅度的上涨,用能成本的上升将会令企业重新做出选择。
3.2服务业有可能会增加碳排量
英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非工业化,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的非工业化所带来的减排空间将会逐步减小,而在经济构成中占较大比例的服务业的减排已达到极限。相反,服务业有可能会增加碳排量的趋势,尤其是对运输的高需求。上文已述,公路运输的碳排放情况主宰了运输业的碳排量的增减。此外,英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量持续增长。因此,如何应对服务业对运输的高需求,如何降低公路运输的碳排量是英国进一步减排面临的又一问题。
3.3非工业化并没有交付真正意义上的减排
英国的非工业化并没有减少国外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并没有在全球层面交付真正意义上的减排。英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如果仅仅通过将环境影响移至海外,或者国内和国外的环境影响此消彼长,即使降低了英国国内的环境影响也是毫无意义的”。而在未来的减排中,如何通过减少能源消耗,研发清洁高效的生产过程来减少环境影响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3.4可再生能源减排任重而道远
目前,减少碳排放的历史来源可能对未来碳排放量的减少不会有明显的帮助,因此英国将不得不转向其他资源的减排。早在2002年,英国就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义务法》。该法的实施促进了英国风电的发展,使其超过此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装机国———丹麦。欧盟《可再生能源指导》的目标已经设定,即到2020年,英国需实现所需能源的15%来自可再生能源。直至2005年,英国所需能源中仅有1.3%为可再生能源,其消耗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根据2008年6月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战略,已将商业用电和家户用电分别提高了21%、14%。为了实现2020年的“绿色”政策,企业可能面临的额外电费将高达70%。可再生能源成本高,其推广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3.5碳捕捉成本较高,碳封存风险较大
1.1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
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在过去100年里,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大约已升高了0.3—0.6摄氏度,全球海平面有明显上升,沿海地区和岛屿国家的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许多动物濒临灭绝;同时,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有学者称全球变暖会成为下个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发展低碳经济刻不容缓。
1.2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的一百多年来,全球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要核心能源的消费结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直接导致了全球气温上升,并引发了许多的气候问题。至今,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已经越来越少,据预测,全球的石油还能开采40年左右,而煤炭还能开采200年左右。因此,寻找新的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低碳化的国际贸易,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也是各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3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自“低碳经济”一词提出后,各国都在积极开展低碳活动,发展低碳经济。英、日等国斥巨资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在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上大力开展研究工作,以减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这些国家业限制或禁止了一些高能耗产品的发展。美国2007年出台的《低碳经济法案》中提出了创建低碳经济的10步计划,对一些可再生能源项目实施优惠政策。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如加拿大、法国等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在努力实行节能减排,向国际发展主流趋势靠拢。
2.低碳经济对机电产品发展带来的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机电产品的出口企业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它不仅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客观需求,还能为自身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2.1企业转型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根据国际制冷学会的数据统计,在全球的电力消耗中,空调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对空调实行节能减排是“低碳之路”的重要举措。针对这一现状,海尔推出了业界唯一的热水空调,这是空气能热水和空调合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也引领了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未来发展。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空调,海尔热水空调能对空调在工作时产生的废弃能源进行重复利用,满足空调制冷制热、热水、干衣、地暖等多重需求,大大增加了能源的利用率。数据显示,使用海尔热水空调所带来的能效收益,将会提高80%以上。除了家电行业,汽车等其他机电设备也开始探索低碳之路,并于2008年开始了对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欧盟等国家贸易壁垒的积极影响
欧盟是世界上环保意识意识最强、贸易壁垒最多的地区。近年来,欧盟等国家针对低碳环保而增设的贸易壁垒层出不穷,其目的就是限制产品的进口,为此,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然而,这些新的指令也给我国的机电行业带来了积极地影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迫使那些技术落后、不符合要求的出口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其产品的技术和安全性,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我国机电产品向国际化标准靠近。
2.3政府给予企业大力支持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国政府对于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冰箱、平板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高效节能产品,实行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许多家电企业都抓住了此次机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提高了自身的销售业绩,也开拓了更大的市场。
3.低碳经济背景下机电产品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享受低碳转型所带来的各种收益之前,企业首先要面临的是许多在转型道路的挑战,无论是从企业自身、员工们的思想上、技术等方面,都要有巨大的转变和全新的理念,才能使得企业能够立足长久。
3.1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有待改变
首先,机电企业要转变其对外贸易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加工贸易和间接贸易。企业要在目标市场上的建立自己的销售机构,或与国外的销售商建立合作关系。其次,企业要改变其低价销售的国际竞争策略,创建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和企业形象,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2自主创新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向“低碳”转型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由于能力和费用的限制,我国的机电企业的技术创新往往只能偏重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一些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这些都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机电产品的长期发展。
3.3员工们的意识和行为有待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