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3 22:59: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意识形态工作督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疆经济报从小变大、由弱到强的15年,是立志改革,勇闯市场的15年。报系在新闻业务、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探索和改革,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了报纸的品位和编辑记者的业务水平,又发展了报系经济,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新疆经济报15年所走过的改革之路,对西部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一、转变观念,大胆进行新闻业务改革
报纸走向市场后,产业经营的趋利性可能会对报纸的意识形态属性产生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新疆经济报首先强调坚持政治家办报,保证报纸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在此基础上,从市场需求出发,坚持改革创新,在社会效益优先的基础上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份额。为此,新疆经济报进行了一系列新闻改革。
1.采编与经营严格分离
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采编经营分离制度,新疆经济报成立了新疆欣文媒体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承担报系的经营管理职能,还承担了报系所有的经营业务,包括广告经营和媒体扩张等,负责为报系提供较为充足的办报资金。报社编辑记者无须考虑创收,只专注于业务,集中力量办好报纸,从而实现了严格的采编与经营分离,有效禁止了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
2.坚持新闻改革,既提高宣传效果又注重报纸的可读性
根据十多年的新闻改革实践,新疆经济报意识到:在报纸改革的过程中,党报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功能与报纸的商品属性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只满足市场需求而不讲导向,党报就不能称其为党报,但只注重报纸的宣传引导功能,淡化新闻性和可读性便会失去受众,报纸也达不到好的宣传效果。为此,新疆经济报提出了“用商品性来表现党报的工具性,透过可读性来实现党报的宣传性”的要求。就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注重新闻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报纸内容切合读者需求,引起人的阅读兴趣,最终达到党报的宣传目的。
在具体操作中,新疆经济报注重把政治宣传和新闻区分开来,用新闻的形式去表现政治宣传,将政治宣传寓于新闻之中,用新闻的语言、新闻的手法,选取其中最重要和切合群众需求的新闻事实,来提炼新的主题,不让记者和文秘划等号,更不能把新闻写成工作总结。几年下来,这一要求不仅有效地培养了记者们深入思考和善于挖掘的良好习惯,也大大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3.创新新闻形式
由于社会生活纷繁复杂,新闻素材五光十色,要有效提升党报的影响力,传统的党报新闻采写套路和新闻形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必须有所创新。几年来,新疆经济报不断吸收和借鉴其它单位的经验,创新新闻形式,目前已经出现在版面上的新闻形式有政论性新闻、解释性新闻、问题性新闻、新闻报告、记者感受、新闻观察、新闻记事、新闻评论、新闻速写、新闻报道、社会心态透视、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评议等。记者可以运用多种新闻形式采写稿件,用多个视角观察、认识和表现社会的多样性,使报纸版面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
4.重视用新闻评论引导舆论
新疆经济报十分重视新闻评论,提出了“做好新闻评论与社会转型期的启蒙作用”的课题。认为报纸应该在意义层面开拓新闻空间,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报纸不仅要加以报道,还要通过新闻评论加以引导、解释,掌握舆论的话语权,用报纸独立的思考和认识社会的能力去影响受众。在新闻评论方面,报社做了不少探索,除了在固定的版面设置新闻评论栏目外,还专门开设了独立的新闻评论版,每周刊出两期。这些评论内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丰富了报纸的理性色彩,有效提升了报纸的品位。
5.报纸改版
按照市场的需求,新疆经济报进行了大规模的改扩版,报纸扩充了版面,并采用全彩印刷,代之而起的是厚题薄文、重彩多图的新面貌,使报纸形象焕然一新。改版后的新疆经济报,新闻短了,信息量大了,可读性、服务性也大为增强,读者普遍反映有现代报纸的风格。改版后的报纸还打开了零售市场,实现了新疆历史上党报进入零售市场零的突破
二、从五个方面着手,加快报系发展,搞好经营管理
1.创办子报
新疆经济报一开始只有一份母报,用汉、维吾尔两种文字出版。1999年3月,报社负债经营办起了第一张子报《都市消费晨报》,迈出了报业经营的第一步。《都市消费晨报》大胆采用市场化办报机制,首家在新疆实行送报到户的自办发行,迅速占领市场,仅用两年就成为新疆地区出版量最大的报纸,并在发行量、广告收入等方面创造了新疆新闻界的一系列之最,经济效益也连年攀升,2003年广告收入已占到整个新疆广告总收入的1/4。后来创办的其他子报,进一步扩大了报系的影响,提高了经济效益。
2.与地州联合办报
2003年8月,新疆经济报与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党委联办了《巴音郭勒日报》,与阿克苏地委联办了《阿克苏报》,新疆经济报对两报分别出资850万元,派出百人分赴两地州,用报系先进的办报理念来经营。两张联办的报纸报名不变,地州党报的性质不变,隶属关系不变,短短2年,《巴音郭勒日报》发行量便从原来的1万份左右增加到5万份,《阿克苏报》由原来的6000份扩大到2万份,两地州的广告市场很快被打开,新闻报道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受到当地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3.开拓内地市场
带着新疆人民的信息和沟通的愿望,新疆经济报还走进北京,开拓内地市场。除在北京发行《新疆经济报•西部风特刊》外,报系还在北京主办世纪青年快报传媒公司,通过发行报纸,开展经营等形式扩大报系影响,开拓北京市场。
4.走出国门
2004年7月29日,新疆经济报为了扩大报纸自身的影响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了满足周边国家维、汉各民族了解内地信息的需要,分别去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开始发行新疆经济报汉文版和维文版共4万份。报社还利用所属“亚心”网站中亚地区信息,向周边国家宣传新疆,宣传中国。
5.产业化经营
报纸参与市场竞争,自觉按照市场化原则经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新疆经济报系的发展战略。为此,新疆经济报坚持走多元化经营方略,建立了自办发行队伍,保证了报纸营销渠道的畅通,在新疆率先实行广告制,迅速打开了广告营销局面,报系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所属各企业进行改造,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激活了企业的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制度建设
1.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新疆经济报根据报社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于2004年12月30日与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新疆经济报系新闻传播学院,其目的是为报系储备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又符合实践要求的媒体采编、经营、发行人才。
新疆经济报系新闻传播学院是新闻媒体与学校合作教育的创新,是产学结合办学方针的典型体现。以往报社从各高校招聘的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不能适应报社的需求,有的甚至经过三五年的培养仍然不能成为可用之材。报系依据自己的用人标准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合作承担教学工作,选派优秀编辑、记者及经营管理人员前往学院授课。教学工作突出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突出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并开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模式。学院设有模拟编辑部、出版技术部,采写、编辑内部报纸。学院每年的实习实训全部由报系知名编辑、记者指导完成,报系所属报刊成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实训基地,学生毕业后将择优安排在新疆经济报系工作。
2006年5月,新疆经济报系与学院首批签约了40名学生毕业后到报系就业,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目前,该学院学生已有四百多篇作品在《新疆经济报》上发表,学生均能独立完成采编工作,几乎每天的经济报上都能看到学生的作品。新疆经济报系新闻传播学院已成为报系发展的人才储备库。
2.建立新闻督察制度
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要提高,报社经济要搞上去,但管理也不能放松。新疆经济报在1999年便建立了新闻督察制度,目的是树立报纸的诚信形象,与读者沟通,倾听意见,接受批评投诉等,努力防止编辑记者或报社经营人员出现损害报社形象和声誉的行为。新闻督察制度的建立强化了报社与群众的联系,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使报社同志的自律能力得到加强,提升了报社的形象。
按新闻宣传规律搞好党报的宣传报道,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广告经营活动,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三方面并重又相互促进,这是新疆经济报系改革与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实践证明,新疆经济报的改革符合新疆地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特点,符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适应了形势发展,既达到了宣传效果,也壮大了报系的经济实力,同时也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