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7 11:2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营养改善计划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和中央、省、州、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会议文件精神,在市教育局营养办领导下,我校自开展学生营养餐工作以来,我校非常重视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一)营养餐享受对象:草坝镇中心学校在校农村户口学生,全中心学校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有3262人。除碧色寨小学和回族学生为企业供餐外,其它的中心小学、就能小学、明白小学、大郭西小学、大落就小学、前进小学、搬迁小学、依三则小学均为食堂供餐。
(二)实施时间:食堂供餐的是上午11::30由老师分餐给学生在教室里进餐;企业供餐的是下午4:00由老师分发给学生。
(三)模式和供餐内容:食堂供餐:饭+肉+蔬菜;企业供餐:牛奶+面包。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校始终把营养餐放在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成立了营养餐工作管理领导小组,并由校长李繁春任组长,各完小校长任副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营养餐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 学 生 营 养 餐 改 善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广泛宣传,营造全校上下关心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良好氛围。在学校门口显眼的地方挂出国家营养改善计划的牌子,并公示出当天食谱及相关信息。
(三)建章立制,探索形成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统筹机制。
建立起了食堂操作制度、留样制度、消毒制度等相应的规章制度
(四)精心安排,认真抓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每家学校都有收货验货人,每次入库都有送货人和收货人双方的签字,都有批次产品质量检查报告单。我们把入库工作的重点放在查验批次产品合格证明,核对数量,逐一检查牛奶和面包的外观是否完好等方面,决不让问题牛奶和问题面包到学生的手中,确保学生吃的安全、喝的放心。建立有效期档案和批次食品留样。
(五)加强监管与督查,确保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安全运行。
三、加强规范管理、提高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水平
(一)各完小排查食堂内部设施设备;对食堂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
(二)补充食堂内所缺物品;对所有食堂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并做了相应记录;
(三)对食堂供餐的学校进行食品卫生检查,查看制度是否健全,相关记录是否到位,台账是否完整。
(四)各完小食堂排水沟槽安装了不锈钢防鼠防虫盖板,投入了2.9万元。
四、存在问题
(一)工作人员待遇问题。目前,我校学从事学生营养餐的工作人员都是由一线教师兼任,工作量大,任务繁重。
(二)对配送食材的企业监管力度不够。
(三)配送的蔬菜价格随市场变化不大。
(四)食堂设施也有待完善。没有规范合理的用餐场所,只能在教室时就餐;
(五)食品管理环节还有待加强,资料管理方面尚需改进。
总之,通过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切实保障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拉近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减轻了家长负担,促进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营养餐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本期内工作上虽赢得了上级领 导的肯定,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得更好。
学前教育工作
草坝镇是蒙自市的大镇,土地宽广,人口众多。在草坝镇辖区内的幼儿园有10所:中心幼儿园(公办)、前进幼儿园(公办)、大落就幼儿园(公建民营)、育苗幼儿园、蓝天幼儿园、依三则幼儿园、新视野幼儿园、富民幼儿园、阳光宝贝幼儿园、童鑫幼儿园(私立)。中心学校对中心幼儿园、前进幼儿园实行全面监管,私立幼儿园在安全、食品卫生方面进行监督。中心幼儿园、前进幼儿园在中心学校的关心,帮助,指导和支持下,在全体教师职工共同努力下,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形成“敬业、团结、务实、创新”的园风。幼儿园不仅赢得了家长的赞誉还得到了中心学校好评。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团队精神。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责任感,要求园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幼儿园组织了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开阔了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修养。
1、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园内公开课评比、美术、手工、游戏设计、区域角环境创设、区角游戏活动创设起到了借鉴作用。二是幼儿园拍摄了部分班级照片,粘贴到幼儿园的文化墙上让大家观看学习。三是加强教师礼仪的培训,让教师知识面拓宽的同时,更加清楚“为人师表”应具备的品格。
3、共同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课后感想、网上学习、相互指导,大家丰富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更新了理念、提高了教学水平,学习和研究能力大大的提高。
4、注重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立足幼儿园教师新课改的培养。鼓励骨干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模式带动幼儿园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提高她们自己的工作能力。教师的成长密切关系到后代的成长和幼儿园的发展,因此对教师的新课改严格要求。
二、加强教研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教研活动、优化课堂教学。
(二)规范班级管理,重视班级建设。
(三)做好家园共育,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
三、防微杜渐,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一)加强安全教育
(二)强化安全管理
四、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办园水平
(一)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做好新生的体检和日常流行病的防御工作,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幼儿的活动室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清洁,做到天天整理消毒,为幼儿提供一个卫生舒适的学习环境。
(二)做好宣传工作,利用橱窗、电话家访、校训通、家长会等平台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五、存在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临聘的占多数,教师不稳定;
(二)前进幼儿园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园内文化相对欠缺;但已投入7万元购置设备,涂鸦墙等。
(三)私立幼儿园办园行为不够规范。
蒙自市草坝镇中心学校
今年,威信县被列为省级试点县后,县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改计划”)工作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了社会普遍赞誉。
一是强化领导、明确职责。为加强对“营改计划”工作的领导。威信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财政、卫生、审计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由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农业、教育部门安全营养专家组成的威信县青少年营养专家指导组。县政府与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签订责任书,明确各成员单位和乡镇的工作职责。县教育局与各实施学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已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组,层层签订责任书。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威信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实施方案》、《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二是深入调研、科学决策。为抓实全县“营改计划”工作,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县教育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同时实行班子成员和股室挂钩联系学校制度,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及股室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全县“营改计划”工作“十六字”总体思路:高度重视、审慎行事、稳步推进、规范操作。工作目标:不搞“一刀切”,在全县形成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家庭托餐三种供餐模式。
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营改计划”工作涉及全县20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7 403名学生。4月份以来,省、市多次召开了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学校食堂的改造和建设,有条件的学校要逐步过渡到以食堂供餐为主的供餐模式。目前,全县共有26所学校11 371名学生平稳进入食堂供餐;15所学校317名学生进入家庭托餐。到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全县实行食堂供餐的学校将达40所,学生20 640人,家庭托餐学校15所,其余154所学校36 400人继续由企业供餐。
四是精心组织、强化管理。从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全县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各成员单位和乡(镇)政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方联动,多次到学校指导检查。特别是具体负责实施此项工作的教育部门更是多次研究,精心组织,稳步实施。全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做到了完善监督机制,确保“三个安全”。
完善监督机制。全县建立完善了“营改计划”工作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内部监督,即学校成立了家长、学生、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共同参加的监督小组。外部监督,即成立了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成员单位参与的监督小组。各学校定期将工作进展情况、运行结果和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通过内部和外部双重监管,在全县营造了一个安全、透明、公正的供餐氛围,确保全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安全平稳运行。
确保食品安全。全县各学校牢固树立了食品安全无小事的思想,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从采购、储存、制作、分发、陪餐、留样、消毒等整个流程都建立了规范的制度。县教育部门联合食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开展了经常性的专项检查,督促落实整改,确保了学生的就餐安全。
确保资金安全。全县“营改计划”资金每年达到3 500万元。所有资金严格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各实施学校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确保干部安全。食堂的建设和管理环节多,学生就餐人数多,供餐时间长,情况复杂。威信县要求各部门和各学校不能有丝毫懈怠,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五是典型引路、全面提升。为在全县形成典型引路、示范带头、全面提升的良好工作局面,威信县在10个乡镇确定了26所示范学校,将确定的示范学校进行重点打造和提升,专门召开了全县“营改计划”工作现场会,组织全县各学校到示范点学习交流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各学校进行推广运用,从而整体提升全县“营改计划”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基本情况
兴和县辖9个乡镇、9个居委会、161个行政村、867个自然村。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总人口3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万人,占总人口的75.3%。全县乡镇小学19所(含25个教学点),在校生2600多人。该县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始于2012年9月17日,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涉及44所学校(教学点),当时享受营养改善计划学生2485人。2013年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数上半年是2642人、下半年是2614人,根据学校现有条件,确定采取企业供应早餐,标准为一盒学生专用奶和一颗鸡蛋,2013年夏季,由于受到禽流感的影响,县教育局果断决定将鸡蛋调整为馍片和水果。县教育局在2012年先后筹资60.7万元用于学校食堂、餐厅改造和库房配置以及人员费用等,2013年又相继投入177.3万元,其中46.3万元用于6所学生较多的农村小学食堂改造,改造面积达1154平方米,改造后的食堂基本具备食堂供餐能力;131万元用于新建三中食堂。截至目前,各级政府累计拨付营养餐专项资金482.46万元。
二、采取的措施及成效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关系到学生营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系统工程、良心工程,不但要让农村学生吃得饱、吃得营养,还要吃得干净、吃得安全。兴和县特别重视此项工程的实施,千方百计在食品安全的各个环节上抓管理,下大力气从制度层面上保安全、保长远。比如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规范食品原料供应商市场行为,通过议标招标的方式,对大宗食品实行定点采购,保证食品质量;比如制定饮用水卫生管理、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食品采购、食品留样、食谱和价格公示、学生就餐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保证管理规范;健全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保证责任到位。
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兴和县不断积累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健全了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在校膳食营养的长效机制。一些务实管用的机制正在形成,一些实用好用的做法正在推广。2013年9月,团结希望小学和京蒙小学被确定为兴和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典型学校,媒体对其工作开展、政策落实以及经验做法等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报送全国营养办,两所学校的专题宣传片很快在教育部门户网站获得展播。
团结希望小学在学生营养改善上创新思路,因地制宜。该校现有勤工俭学校田5.7亩,分布在校园周边。2013年该校师生在这5.7亩的校田上亲手种植了大豆、葱、卷心菜、水萝卜、黄瓜、菠菜、南瓜等蔬菜,在校园蔬菜用地上分别种植了黄萝卜、芥菜、韭菜、油菜、青菜、生菜。这些蔬菜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夏季用菜所需。所种蔬菜品种齐全,绿色无公害,极大改善了学生的营养结构。这一尝试既丰富了学生的餐桌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这5.7亩勤工俭学校田,既是营养改善计划的保证田,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试验田,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农村小学学习借鉴。
调查显示,兴和县农村学生自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校园里感冒的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与以往相比则有明显提高,这充分说明营养餐在改善学生生活质量、优化营养结构、增强学生体质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兴和县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掌握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第一手资料。但是一些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学生营养餐食谱单一。目前学生营养餐标准为牛奶加鸡蛋或馍片、水果,内容单一,长期食用,会导致学生不同程度的厌食,继而出现学生丢弃营养餐现象。所以各学校可以就地取材、保证营养,供餐不一定都是牛奶加鸡蛋。让学生既要吃得安全、干净,更要吃得可口、舒心。
(二)储藏保鲜设施缺乏。多数学校缺乏冷藏保鲜及加热保温设备,在盛夏或特殊天气下,蛋奶品质难以保证,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所以学校应与供货商商定科学的供货周期,必要时可以一天一供货。
(三)食品安全保障难度加大。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凭一个部门、一个学校难以完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协调职能部门配合教育系统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督、保障工作。
(四)营养改善计划覆盖面偏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民生工程,现在纳入计划的学校仅仅只有农村学校学生,因此,应扩大计划覆盖范围,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
(五)尽快改变以课间加餐等形式为主的供餐模式。此类供餐模式不仅达不到营养改善的目的,因外购食品,也难以保证食品安全,要以科学的供餐模式落实国务院、自治区政府的要求,切实使国家的补助资金发挥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作用。
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矛盾对策一、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1.充分认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发育和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营养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发育和全面发展,也关系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升。“在我国,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诸多原因,学生营养问题比较突出,尤其在低收入地区寄宿制中小学生人群中,营养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课间自己生火做饭,有的学生甚至需要自带做饭的炊具、调料、柴火等。这些孩子的饮食、营养现状确实令人心疼”。以边远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启动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学生营养进行科学干预,是提高学生营养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加快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2.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内容
一是开展试点。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2600万学生,国家投资试点地区的资金为每年160多亿,按每个学生每天3元的标准执行。
二是鼓励贫困地区、边疆地区以及革命老区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国家给以奖励和补助。
三是切实改善学生的就餐条件,把学生食堂的建设作为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校舍改造和重建的重点内容。
四是提高困难家庭学生尤其是寄宿生的生活费补贴标准,每个学生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4元、中学生5元的标准,国家按照贫困学生的比例给以奖励和补助。
3.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义
当前,我国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具有诸多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身健康与智力的健康发育,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学生的营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防止贫困代际传递,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三是有利于提升义务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水平,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二、广西环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矛盾
1.广西环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展情况
广西环江县于2011年年底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该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对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助(以下简称“一补”),以及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工作,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显著改善。
2.广西环江县农村义务教育与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存在的矛盾
一是补助额偏低。与当前的物价水平比较,每生每人3元的早餐费水平确实偏低,再加上广西环江县多特有的情况,如果学校不管中午饭,家长就不会送学生来这个学就学,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学校为了吸引生源,管学生中午饭,无形中就把营养早餐的3元拆分为两部分来用,影响了营养早餐的质量,长期实施对正处生长发育的学生而言带来极大的健康危害。
二是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广西环江县大多数的学校没有财力雇用做饭师傅,就把这一部分活就交给了教师来做,教师每天在食物采购、做饭上花费了很大一部分时间没有备课时间,不利于教师技能的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三是教师身体健康存在很大隐患。广西环江县周边学校为例,教师要在6点钟起床上街购物,然后运回学校,给学生准备早餐,学生吃完早餐后,教师还要对碗筷进行洗刷、消毒,之后就是准备中午的食材;接着就是上午课,课间没有休息,还是为学生中午饭做准备,中午饭之后还要洗刷消毒,午休时间还要填写营养表格、购物清单、入库清单、出库清单以及日报月报表。没有休息时间,对教师身体健康是个巨大的考验,也给教师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
三、解决矛盾和完善广西环江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对策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一是国家应该动态地调整3元的营养餐标准,根据物价水平、消费水平的不同,因地制宜的实施营养餐补贴标准,不能“一刀切”。
二是除了政府拨款,还要多渠道争取各方资金。比如,增设营养餐配套资金,争取各种基金会、民间公益组织、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支持。
三是建立健全学校食堂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堂工作人员的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从而确保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和卫生能够与国家相关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相适应。
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要是广大广西环江县大部分家长都能充分了解营养改善计划的政策内容,提高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认同度。
五是完善营养改善计划政策的监督机制。“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六是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建立起相关信息反馈机制,就食品原材料的采购和饭菜质量要广泛征求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纠正营养改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七是完善政策执行的问责机制。首先,是要加大问责力度,就学校发生的食物中毒以及学生营养改善资金被侵占的问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其次,是扩大问责范围,不仅要追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者学校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还要追求教育局、食品安全监管局等相关部门的责任。
2.充分认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食堂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关系社会秩序安定有序,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广西环江县作为学生食品营养改善计划的试点县,政府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投入资金改变教师既授课又当厨师的现状,雇用专门人员从事学校食堂工作。这样既有利于进行科学管理、明确了责任,又解放了教师,让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关心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
义务教育与营养改善政策在实施上并不矛盾,只要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教师只负责教学内容,这样就能提高教学质量,能让教师得到充分的休息,对身体健康意义重大。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对学生关心、关爱、关注更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改善政策研究\[EB/OL\].2009-08-24.
一、主要内容
(一)试点范围和时间。从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省从2012年3月起启动试点工作,我州8个县市均被纳入试点范围,涉及学生29万多人。
(二)补助标准。中央财政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三)改善就餐条件。各县市要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统筹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义务教育工程项目资金,认真制定农村中小学学生食堂建设规划,加强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使其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对规模较小的农村边远学校,要安排专项资金,改造、配备伙房和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要配备合格的食堂工作人员,并妥善解决待遇和专业培训等问题。
二、重点工作
(一)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综合考虑本县市农村中小学食堂现状、饮食习惯、物产资源特点、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供餐内容和方式。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制定试点实施方案。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各县市要根据国家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建立食品供应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食品采购制度。学校要统一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严禁采购“三无”产品。中小学校食堂严禁制作冷荤凉菜,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严禁采购、储存和使用亚硝酸盐。中小学食堂一律不得对外承包。各县市和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园食品卫生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三)严格管理财政补助资金。各县市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经费管理办法,将财政补助资金纳入国库管理,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防止套取和冒领国家补助资金的行为。切实加强食堂会计核算,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定期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经费账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四)提高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从年秋季学期起,将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每生每天小学4元、初中5元。提标后,全州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
(五)强化监督检查。各县市要制定专门的监督检查办法,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监察、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促进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廉洁运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计划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定期督导。各县市要主动将计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要将工作方案、进展情况、运行结果向社会公示,督促农村学校成立家长、学生、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营养改善计划监督小组。要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六)加强营养教育。要积极向广大学生、家长、教师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学校要将营养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使广大学生能够利用营养知识终身受益。
(七)做好宣传工作。各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准确、深入宣传这项惠民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认真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三、组织领导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各方面协作工作的管理体制。各县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分工负责,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学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明确工作责任。县市人民政府是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负责制订本地区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实施方案和配餐指南,确定供餐模式和供餐内容,对本地区的学生食品安全和资金安全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承担具体落实和相关管理责任。
近日,贵州织金县发生小学生食用标称“蒙牛酸酸乳”疑似集体食物中毒事件,一度有86人送医院治疗。事发后仅一天,当地即消息称,事件原因已查明,该中毒事件与学生食用的面包和牛奶无关,属个别学生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而3月31日《贵州日报》报道称,此次事件“得到及时处理”,14名学生有食物中毒症状,无重症病例,截至3月30日下午4时,在八步镇3家医院留院观察的11名学生全部出院,“事件原因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看似虚惊一场,但却引来公众的一番急切关注。因为事关孩子,人们已无丝毫理由抱有“轮不到自己家孩子”的幻想。况且,在本次事件中反映出的诸种疑点,并未随着大部分“有中毒症状”学生的出院而消散。据《东方早报》报道,事发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供餐企业身份诡异、疑点重重,其原先所经营项目竟为文具。
需要注意的是,此番波折看似“孤立事件”,却有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大招牌。2011年10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计划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实施,中央财政拨款支持,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个中关联迫使人们不得不思考,贵州织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国试点项目中具有怎样的警示意义。
回到织金疑似中毒事件,不少疑点实有梳理、追问的必要。事发仅一天,就有贵州省、毕节市疾病控制中心组成的专家组出面表态,称“事件原因已查明”,明确撇清与学生食用面包、“牛奶”之间的关系,并认为是“个别学生因为胃肠道功能紊乱发生呕吐,造成现场所有学生情绪异常焦虑、紧张,使他们产生心理暗示,并形成不舒服的感觉”。这一说法与事实无法自洽的是,在事发当日下午,织金县教育局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除事发小学外,另有8个村级小学“也存在学生食物中毒情况”,而且在事发前几天,就有多名学生出现呕吐等症状。一种个别学生的“心理暗示”,如何既跨学校又跨时间,此中疑窦至今未见回应。
即便是虚惊一场的学生疑似中毒,即便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已出院,无重症病例”,没有大的生命危险却从来不是人类饮食的至高标准,更何况这是一桩以“学生营养改善”为目标的国家行动。食材的安全只能是最底线的要求,充分的营养补充则是必须要确保的目标。在该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提供的所谓“牛奶”,系蒙牛品牌旗下一款名为“酸酸乳”的饮品,该种“含乳饮料”即便经查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亦无法作为牛奶的替代品。本就有限的学生营养改善资金,应当分毫不差地用于采购真正有助于学生营养改善的食材,而非滥竿充数,在人为模糊了的各种概念间大赚昧心钱。更何况,对于此次事件中的食品安全,到目前为止也只能看到不具名专家组的表态,却无法得见详细的食物检测报告。
如此以本地品牌中标,却公然提供其他品牌产品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供应商,经媒体调查发现,不仅涉嫌冒用当地“山花牛奶”的名义参与竞标,甚至其自身原本所从事业务也非牛奶,而是文具。据称,在各地推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一些有“关系”的企业开始向生产厂家寻求合作。而本次涉案的企业,在当地媒体此前的报道中,显然经过了“严格资质准入审核和公开竞标”。当地政府负责人也表示,是“17所学校的负责人和工商、财政等工作人员组成评分小组,最后选定该供餐企业”。看似严丝合缝的程序,如果没有此番波澜乍起,便可能看不出任何问题,而这恰是最大也最亟须警醒的问题所在。招标过程不容许留存隐患,除职责所在的政府监管外,应当引入独立专业机构的全程跟踪监督。
3月31日的《贵州日报》改变事件原因“已查明”的定性,再次表示“正在进一步调查”,事发地须本着起码的良知,以及对学生健康负责的态度,彻查此案中政府部门与中标企业的个中关联,不能因为没有出现大的安全事故而存有“小事化了”的心态。同时,实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对已经或即将进行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展开调查,以一窥全,亡羊补牢。还有多少“有关系”的企业将手伸向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哪怕到目前为止“平安无事”、未出安全事故的地方,那些发放到学生手中的食物和饮品是否真的不辜负“学生营养改善”的要求?我们要的,从来就不仅是“不出人命”的安全,而是下一代的切实营养改菩。
一.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的重要意义
处境不利儿童是指那些流动性强、在农村被留守的、或城市领取低保家庭的儿童。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是指以处境不利的学前儿童为对象,为了解决他们的营养不良问题所实施的免费营养政策。我国现在已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提供了营养午餐等服务,但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并没有完善的免费营养政策。因此,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利于改善他们营养状况和促进身体发展
科学证实:儿童营养状况影响人的一生健康。国际上通常将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给予关注。良好的营养,可以保障和促进儿童体格和脑发育,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降低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对感染的免疫力。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有利于改善他们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未来人口素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国际竞争实力。
(二)利于体现社会公益性 儿童营养状况城乡和地区差异显著,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状况亟待改善。1990年-201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城市地区的3-4倍,而贫困地区农村又为一般农村的2倍,2010年贫困地区尚有20%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2006年卫生部调查显示,中、西部地区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约为东部地区的2-3倍。农村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呈现脆弱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容易受到经济条件和突发事件的影响。汶川地震使儿童营养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灾后3个月四川省北川和理县2岁以内儿童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9.6%和78.8%。同时,流动、留守儿童营养状况亟待改善,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由此带来的留守在农村的5岁以下儿童数量超过了1500万,还带来大量跟随父母的流动儿童。由于生活条件差、看护人教育水平低等原因,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多个城市的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区儿童,体格发育状况明显落后于城区儿童。因此,优先改善处境不利儿童的营养状况,保障他们的营养,缩小农村和城市、西部和东部学前儿童的营养状况差距的作法本身就体现社会公益性。
二.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所存在的困难
1990年8月29日,我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92年4月1日,该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国务院先后颁发了《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两部文件。并出台了《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改善儿童营养、保护儿童健康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务院先后颁发了未来三个十年的《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改善儿童营养、促进儿童健康的相关目标任务和策略措施。把保护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但从目前的进程来看,政府对其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作用不显著。
(一)认识不到位
政府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营养状况的改善。2010年7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启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1年10月2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召开部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工作。2012年2月20日,教育部召开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部署2012年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工作。2012年6月,教育部等15个部门印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涉及食品安全保障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学校食堂管理、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和应急事件处理等关键环节,进一步规范营养改善计划实施管理,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可见,政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营养状况非常的关心,但是对于处境不利的学前阶段儿童的营养状况却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二)宣传与管理力度不足
近年来,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已经相继采取了一些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补助的政策。如近日,湖南省卫生厅下发《湖南省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管理实施方案。该项目为贫困地区6-24个月的婴幼儿,每天免费提供1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包,以帮助改善5.5万名贫困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但从总体而言,由于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缺乏长远规划,政府部门对其如何有效实施和有效管理仍处在探索阶段,并未拿出一套成熟、科学、系统的可行性方案,加之缺少对扶持和监管措施的有力宣传,使得我国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仍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三)财政投入不足
中央每年拨款160多亿元,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我国在2011年10月26日,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普惠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学生。然而,对我国处境不利的学前儿童实施的免费营养政策,只有近日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妇联等部门负责人发起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启动项目。该项目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以半岁到2岁婴幼儿为目标人群,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为贫困地区儿童免费发放营养包,适龄儿童1天1包,1包大约是1元钱。与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投入的财政相比,我国目前对于处境不利学前儿童所实施的营养改善项目的财政投入差距明显。
三.对处境不利学前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的策略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实施的免费营养项目中存在着监管不力、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必要加强免费营养政策的制度设计,以完善其运行模式和执行体系。针对我国学前儿童免费营养政策的实施现状,对我国推行学前儿童免费营养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一)增加财政投入
从国外经验可以得出,充足的财政投入是保障对处境不利儿童实施免费营养政策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为处境不利儿童提供充足丰富的资源以对他们的不良营养状况采取干预措施,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
(二)规范资金运行与监管制度
作为一项普惠性政策,建立透明、公开的资金运行与监管体系是学前儿童免费营养政策顺利实施的保障措施之一。若缺乏监管,资金流向不明,不仅会降低国家财政的使用绩效,而且会降低公众对政府机关的信任度。在我国学前儿童免费营养政策的制度设计中,规范资金的运行与监管制度能为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资金运行与监管制度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食品成本,而且要考虑运行管理成本,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定期公开审计报告,使项目运行透明、公正。
(三)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合作
从中央到地方都应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财政部划拨专项资金,卫生部根据儿童营养需求设计并调整营养膳食方案等,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共同为我国处境不利儿童的营养改善积极地做出贡献。
(四)重视宣传科学营养知识
当前,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学前儿童面临营养不充足且不平衡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有赖于加强对膳食营养重要性的宣传,同时也应普及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的对策等一系列的知识。如幼儿园可以定期邀请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为家长开展有关营养知识的讲座;社区可以进行家访,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提出具体的营养改善策略等。总之,宣传普及营养知识有利于使社会各界认识到营养对于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一、健全管理体制,完善服务机制
按照中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商洛市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实际,2010年3月将商洛市勤工俭学办公室更名为“商洛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各县区加强和完善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相继成立了“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学校也建立了后勤管理部室,落实了管理职能,配齐配强后勤管理人员,建立了市、县区、校三级联动的中小学后勤管理机制,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自上而下有部门管,有人抓,落到了实处。
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成立后,以育人为中心,以服务为平台,把后勤管理、勤工俭学、蛋奶工程和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实验教学及装备管理等统筹安排,当作民生工程来抓,从而使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实现了上下联动、条块结合,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小学后勤管理机构空缺、责任不明、管理粗放的局面。
二、开展“双创”工作,优化育人环境
2010年以来,商洛结合全市校点布局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增加的实际,适时启动实施了“双创”工作。市县区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以此为抓手,全面组织实施。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科学制定规划。通过深入调查,制订了《商洛市标准化寄宿学校和中小学后勤管理示范学校创建工作规划》,明确了创建标准、评估方案、验收细则,安排从2011年~2015年,利用五年时间将全市的708所寄宿制中小学全部建成市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70%建成市级后勤管理示范学校。各县区把“双创”工作与“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创建工作相结合,制订了详细的创建工作计划、方案和激励措施。
二是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市县区整合农村寄宿制学校、校舍改造、校安工程、生活设施改造等项目工程,筹措资金5900余万元重点加强学校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
三是注重软件建设,突出“育人”功能。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抓校园建筑规划、文化景观创设、绿化美化实施,树校园精神、创文化氛围、促内涵发展,规范规章制度、加强食宿管理、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双创”工作的实施,使中小学校文化环境、后勤设施、管理服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学校绿草如茵、窗明几净、环境优雅、管理规范,成了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校的学生公寓楼、教工宿办楼、师生餐厅、洗浴房、厕所等生活设施充足齐全,校容校貌和师生生活条件焕然一新,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修建了标准化的学生公寓,统一配置空调、钢架床、窗帘、被罩、不锈钢脸盆架、储物柜、整装镜、电视机和电话。目前,全市共创建市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51所,市级中小学后勤管理示范学校21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学校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优化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强化了后勤管理服务育人功能,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蛋奶工程”平稳有效,“营养计划”全面实施
从2009年秋季开始,商洛市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中小学和寄宿制幼儿园率先实施“蛋奶工程”,市后勤管理中心全面组织实施。由于管理到位、制度健全、责任落实,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今年,省政府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下发之后,商洛市快速、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认真总结蛋奶工程成熟的管理经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落实职责,合理确定供餐模式。市教育局将营养计划纳入市中小学后勤管理职责范畴,研究制订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并下发相关文件,组织开展专项调研、检查,结合实际选择了学校食堂供餐和课间加餐两种模式,运行情况良好。
二是狠抓重点,实施精细化管理。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启动后,及时召开了全市营养改善计划工作会议,下发了《商洛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安全管理办法》和《商洛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区、学校尽快从全面启动向规范运行上转变,强化过程管理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营养、卫生、可口。
三是加大投资,强化后勤设施建设。将实施营养计划与学校“双创”工作有机结合,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投入资金9669.4万元先后新建食堂387个,改造食堂144个,添置了冰箱、冰柜、消毒柜等设施280套。截至目前,全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共1315所,惠及学生18.3万名。由于实施蛋奶工程和营养计划,全市农村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通过柞水县监测,相比蛋奶工程实施前,学生平均身高增长2.1cm、体重增加1.74kg,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四、后勤管理实践中的思考和启示
商洛市后勤管理工作机构健全,市、县、校三级管理体制顺畅,工作职责明确,学校后勤管理发生了明显变化,取得了可喜成绩,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启示。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不断增强活力。学校后勤是一个系统工程,互相交织,繁杂琐碎、千头万绪,只有建立明确的管理机构,实现市、县、校三级联动机制,才能实施有效管理,理顺管理体制是搞好学校后勤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只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增强服务,提高效能,才能在不断地创新中开拓新天地、成就大作为。
1 做好宣传工作
(1)对于上级各级部门的文件、通知和要求,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校长汇报,以引起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文件精神。
(2)及时公示政策性的文件,确保全体师生了解、熟悉政策。
(3)政策有所变化时,要及时地通过全体教职工大会、学生会、印发告家长书、举办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让师生及家长知晓。
2 加强食堂管理
2.1 严抓过程管理
(1)坚持卫生检查制度:食堂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我校实行食堂炊事员工作量化考核制度,主要考核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炊管人员个人卫生、食品安全、设施设备使用安全、食堂用火用电安全等。每月汇总考核结果,考核分三部分:每日检查量化考核,每周检查量化考核,每月检查量化考核,每样考核由各考核小组不定时、提前不打招呼进行根据考核标准检查、考核,每样考核的评分结果在考核总分中占一定比例。每周一后勤例会上通报食堂存在的问题及评分结果,并对外公示,每月结果与炊事员工资挂钩。
(2)加强各个操作流程的管理,严守操作规范:根据有关规定,借鉴宝贵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的食堂操作规范,包括食品原料的采购、验收、入库、出库、粗加工、细加工、陪餐、试尝、留样、消毒等,将食堂操作规范印发给每个炊事员学习并遵照执行,并且每个操作流程都要有专人负责监督,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人员安全和校产安全。
(3)准确统计人数,严格学生签字程序:营养午餐每餐要实名签字,签字表实行日签制。全体在校学生必须实名签字,不准代签、重签、少签、补签或提前签,每天上午将学生签字表上实名签字人数和教导处对学生的考勤通报人数进行核对,无出入后再统计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补助人数。
(4)严格按人数和带量标价食谱下料:根据签字表上统计的人数和带量标价食谱进行原料出库和下料,下料由校方两名专人和炊事员进行操作,确保每位学生能吃到等值的营养午餐。
(5)落实监厨制度:为防止在加工过程中食品原料的流失,下料后由专人在食堂监厨,若发现有克扣、窝藏原料的现象,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学校将严肃处理,并追回损失。
2.2 档案建设
(1)修订完善制度:每学期初总结以往的成败得失,重新修订并完善食堂管理各项制度。
(2)真实、细致、认真做好各项记录:食堂工作各项记录是食堂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平时一定要坚持做好各项记录,包括:验收、入库、出库供餐内容、留样、消毒、卫生检查、粮油肉菜等存放情况检查、食品安全检查、设施设备的检查保养等各项内容。
2.3 重视学生的满意率:最清楚食堂的饭菜质量、卫生、数量的是学生,因此,要想知道这些情况,除了管理人员亲自陪餐、试尝外,还应听取学生的意见。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食堂工作调查问卷,认真统计、分析问卷结果,对于好的做法要继续发扬,对于存在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并立即整改,不能置若罔闻或拖延。
2.4 加强餐厅、洗碗池的卫生、安全管理:学校餐厅、洗碗池是学校人群最为密集的一个场所,也是安全事故高发地,因此很难管理,但学校管理人员绝不能忽视或轻视。我们可以将餐桌划定区域,由班主任负责本班区域学生的就餐秩序、就餐礼仪和卫生,值日教师负责供饭窗口学生队列的秩序,食堂管理员负责洗碗池周围学生的秩序,值周领导负责对这些人员进行监督、考核。
3 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强化资金使用情况监督
(1)要成立专项资金管理小组和使用情况监督小组,明确各小组每个成员的具体职责。
(2)建立专账,做到专款专用,不挪用、挤占、截留和贪污专项资金,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行。
(3)建立营养改善计划学生实名制信息库,不套取国家资金。
(4)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定期公示营养改善计划各种信息。
4 重视思想教育
4.1 坚持食品卫生及安全知识教育:每学期应该至少分别召开一次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专题大会和食堂炊管人员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4.2 强化营养知识教育:广泛搜集材料,大力开展营养知识教育,改变学生错误的营养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建立领导机构
为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县成立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教育局、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县财政、监察、审计、安监、民政、文广旅游、发改、工商、质监、疾控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营养办)设在县教育局,县教育局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县卫生局、教育局等同志任副主任,负责抓好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分工
县教育局负责把方案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方案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业、托餐家庭(个人)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县财政局负责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县发改局负责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方案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县农工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县工商局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县质监局负责对供餐企业食品生产进行监管,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强化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县监察局、审计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方案实施工作进行监督,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二、严格资金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在校时间按200天计算,每生每年补助6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国家补助资金要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得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有条件学校可实行餐卡(券)制,将补助资金直接打入受助学生个人就餐卡或发放餐券。
三、强化食品安全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县学生营养办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有关法规标准,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学校供餐条件进行食品卫生安全风险评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做好食堂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备,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卫生安全,妥善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就餐。
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制定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建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学校秩序。
五、加大宣传教育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学生营养改善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引导和促进全社会参与和支持实施;向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普及营养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营养观念和饮食习惯。
(一)做好控辍保学工作。1.实行局机关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包乡(镇)、中心校包片、校长包村、教师包组的网格化分包责任制,明确分工,压实控辍保学责任。组织学校领导、教师深入到村发动学生回校、动员未回校学生返校就读,并做好会议、动员、家访等相关记录。落实流失学生登记管理制度,只要发现有学生辍学,就有学校领导、教师负责采取措施动员返校。确保所有学生能按时入学,提高在校生巩固率。2.对于重度残障儿童少年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专门建立学生档案。本年度开展送教上门共人次,每生每次不少于三十分钟。送教内容:一是学业知识,二是康复训练,三是送温暖服务等。
(二)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2021年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所(城区所,乡镇所);改扩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套,新学年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各学段资助政策。
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失学。
1.学前教育。2021年春季学期,我县共有名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儿童享受学前教育资助,发放总金额万元,其中保教费万元,生活补助费万元;
2.义务教育。2021年春季学期,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共有人享受生活补助(含建档立卡脱贫家庭学生),补助金额万元;
3.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落实。2021年春季学期,为名建档立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已经享受免费营养餐的学生除外)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金额万元;
4.普通高中教育。2021年春季学期,免除了名建档立卡、农村低保、特困救助对象等家庭学生普通高中的学费和住宿费,总金额万元;对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按照每生每年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总金额万元。
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学校领导班子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组员,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立健全营养餐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把相关制度与责任人紧密联系,要求其牢记住制度,并把制度张贴上墙。
2、学校从营养餐储藏、分发等环节都安排了专人负责进行安全监管,营养餐小组每天进行指导和督查,安排对学生营养餐食品进行留样;由专人负责验收入库、出库,由各班班主任进入仓库清点数量签字后,引导本班几位学生领取营养餐,做到依次有序,避免了在分发过程中的污染或人为破损;然后由班主任详实记录学生营养餐实名登记表,及每天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给管理人员。
3、学校设立专门发放营养餐处,先配备好各班指标,班主任到后找到自己班上的物品,领取即可,确保各班及时正确地领取到本班食品。具体:学生按时(每天9:45)领取营养餐至班上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分发到各位同学手中,同时查看就餐情况,做到一看、二摸、三嗅、四尝,学生用餐后1小时内严禁外购零食吃,以免造成营养餐和零食混吃造成身体一不适,同时对学生营养早餐引起的不良反映要及时处理并第一时间汇报到县营养办,对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硬件设施方面
1、硬件设施:为保障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了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品储藏场所,配备了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贮存场所配备了足够的照明、通风装置和有效的防,并安装了防盗、报警、监控设施,做到四防,即防潮、防火、防鼠、防盗;学校食堂配备了与供餐量相适应的食品加工、分发、学生进餐的设施;更指定地方,专门用于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2、规范操作:各学校把营养餐计划工作做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选拨业务能力过硬,责任心极强的老师专项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①学校严格按照供餐餐谱供餐,不存在随意调整工作餐食品各类、供餐食品数量等行为,确保了给学生提供等质、等量、等价的营养食品。
②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基本规范。从业人员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勤消毒、勤剪指甲。认真、细致、规范地填写《购货凭证》、《进货台账》、《出库清单》、《发入登记表》,各个流程运行顺畅,记载细致,有据可查。
③食品配送符合要求。供应商、营养专干按时签收配送食品,学校注重与配送企业的沟通协调,认真做好食品的接收工作,确保配送食品按时、按质、按量送到学校,配送的营养餐食品新鲜、卫生、清洁,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各校储存环境也符合卫生标准。学校安排了专门人员负责食品验收,建立详细的食品入库台账,有验收记录,并注明了名称、数量、配送套餐数据等事项,验收人签名及日期。
④实行食品质量卫生监督登记。营养专干对食品卫生、储藏室卫生、营养餐质量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食品贮存干净卫生,做到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并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有问题食品。严格按照卫生规范及食品留样制度按时取样,并作详细记录留样量、留校时间、留样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
⑤各班主任负责班级营养餐的日常管理,负责食品的发放工作,实名登记就餐学生及数量,营养专干核实人数后由班主任签字按时领取营养餐,并监督学生于第四节课下课前在教室内食用,防止学生弃餐、换餐、留餐,吃不完的食品坚决逐一回收,由专人倒入指定地点,及时处理食品外包装。
3、档案资料齐全。由营养专干负责有关方案、制度的起草及相关表格的设定,及时搜集上报上级要求的相关信息,对各种资料及时整理,归档保存。
三、管理流程
学校认真组织,规范管理,做到按时分配,及时发放营养餐。
1、验收入库。安排专人负责验收牛奶、鸡蛋、火腿肠、面包、蛋黄派、饼干,对于不合格的食物拒绝签收。并用小黑板设立专门的档目,定期仅在营养餐配餐标准和食品数量、价格。
2、留样。每天的食品做好留样,确保安全。
3、发放。由各班班主任引导,安排本班当天值日生,在班主任进入仓库清点好数量后,引导学生领取营养餐,做到依次有序,避免了在分发过程中的污染或人为破损。仓管员及时收集信息,做好营养餐学生人数统计,营养餐发放登记,学生饮食用情况,仓库环境记录等工作。
4、回收。要求各班对营养餐的饮用后进行统一管理,学生饮食完后,将外包装存放于指定的地点,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
5、后期管理。要求学校,定期、不定期对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制度落实情况和营养餐食品发放情况、食品卫生监管情况进行自查,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预防,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汇报,以确保本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学校应加强与配送企业的直接沟通。从配送食品来讲,目前所送的营养食品中,牛奶包装偶有破损,面包及火腿肠箱装中少数量,部分变味情况,还需对营养食品更规范的管理,减少问题食品的输入到学校。要加强对学校的培训,配送频率原则上是每周至少2次,但实际只有一次。相应更周全的服务,营养餐知识的科普工作还未宣传到位,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2、个别学校出现将营养餐发放到班主任手中代为保管,然后按天发放给学生,这样的做法有违文件精神,且对于班主任可能未将营养食品保管到位,从而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造成责任不明确,要求整改。
3、营养餐出现学生吃不完的现象,为避免因开封时间过长食用,造成不适现象,只能丢弃,造成食品的浪费。
4、学校对于享受了营养餐的学生,还未实现动态管理,未见在公示栏公示,未建立老师、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营养餐的实施情况予以监督。
5、宣传工作。班会记录,是否强调了营养的重要性,对营养知识的科普工作还未开展。营养餐是一种新生事物,许多学生家长还不了解,想法比较单一,就需要学校坚持不懈地开展营养与健康的宣传教育,通过校会,主题班会和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提供营养餐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6、强化安全意识。把好卫生安全关,防止食物中毒是工作最基本要求和持续正常开展的关键。要因地制宜,针对各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和容易出现的卫生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校就餐的安全性,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水平,从而确保营养餐工作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