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11:3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物流管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采购物流
采购物流是采购员与供应商达成定单后,关于物料到我司所涉及到的物流活动。由于我司所购大宗物料多由供应商提供“门到门”的服务一条龙,负责装卸、承运。供应商把物料歇完后,仓库负责报检入库手续。所以在此方面的投入资金已经以固定的比例包含在产品价格中,只会随我司购入物品的数量而等比例增加。将进料物流权交给供应商可以极大地减少我司对物流投入的精力,只要进料物流投入的资金不是有很大的弹性,我司在以后仍可以延续这种方式。
采购员应根据定单的排量、库存量来合理地安排采购量,胶料和铜丝的库存周期控制在一周之内,独家供应的紧急用品长期备用小批量库存外,其余物品库存周期应控制在一周之内或零库存。把原库存量先用掉,如不行就更换包装返还客户,依此降低我司库存成本费用。
加强各部门的采购管理力度,所需的采购物品均开“原材料申请单”交于市场采购部,统一采购,降低零散采购的成本支出。部门所用物品的时间应合理地安排符合采购员的采购周期,降低特采的费用投资。所购回的物品均报检入库,所需部门开“领料单”领用,拒绝不经品管、仓库直接使用,导致的损失应有当事人负相应的责任。
二、生产物流
生产物流主要是物品用量与工作所需的合理有效地衔接,包括将原材料、半成品从原材料仓库(或半成品放置区)转移生产线上或返回和产成品入库过程中所涉及物品、人员、车辆及机械设备工作流程顺畅转换的一系列物流活动。
由于我司生产产品的特殊性,生产中所接触的物料一般都较为沉重,往往需要借助搬运工具如行车、叉车、液压车等进行,且每天发生较为频繁,极其耗费人力。由于所能借助的工具器材并非人人都会使用、都有权使用,所以经常会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于一些简易的工具器材,最好能对所有的员工进行正规培训,确保每人都能够熟练地、规范地操作。对于叉车等一些相对复杂的工具器材,要确保每班都有人员会操作。为员工提供最大限度的工作支持,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在物品用量方面生产部已加强管理,所需物品均开“领料单”领用,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多”的浪费,并把生产用品和半成品放置在合理区域,降低了堆置工作现场影响生产。加强员工的技术性培训,降低生产过程的不良浪费和特用现象,严控报废品的产出和人员闲职、机械等待现象。合理有效地安排“人机”协调流畅性,加强品质管理,提高生产绩效。
三、销售物流
销售过程中的物流主要包括产品销售及产品外加工(例如辐照加工)过程中涉及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在我司整个物流体系中占有绝对地位,也是我司投入资金较大且可以由我司自主调控的一部分物流。我司应加强物流公司运输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支出。十月份前我没接手管理之前,所用的承运公司存在以下问题:
1、帐务块
物流公司每月对帐时间在月底,有的没有对帐单;有的发票与托运单一起拿过来,导致多开,只能做个记录;有的发票开不出来,或每月的发票金额开不够;有的结款帐期不定: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的都有;有的提货人直接把留我司的那张单据带走,月底对帐无法对起来。每月的单据查询都很困难,因为只有张婷婷那边的手工记帐,有的登记,有的干脆不记。
2、货物承运方面
由于物流公司没有把货物准时运输到客户地,业务员就草率地跟承运公司叫嚷,导致自己最后礼亏,错误还在自己。物流公司在承运我司的货物中无视货物安全,导致磨损,客户不能接收,要求退/换货。客户要求退/换货的线材,不加以保护包装,直发物流,导致再次破损,线材磨损更严重,损失更大。有转发物流的货物,驾驶员按照经验发承运公司。
3、车辆的调度
销售内勤根据以往的习惯哪家物流公司方便叫哪家,有时候一天来两次。我司驾驶员晚上回来,明知明天中午进仓不晚,偏叫外面的车。有时同一地方一天跑两次,驾驶员气的无话可言。
经过三个月的物流整顿,加强承运公司的管理,已提高了整体管理水平。现实如下:
1、帐务方面
每天物流公司所托的货物底单都在我这边登记,每家承运公司都有自己的帐务报表,便于查询与做帐。当天的物流托运单,当天做帐,有误差当时就发现、解决,不留后患到明天。现在物流公司在每月二十五号结帐,他们拿着对帐单过来对帐,有问题当时解决,没问题回去开票。二十六号前把发票缴过来,三十号为“结款日”,帐期为九十天(顺丰和转发物流除外)。
2、车辆的调度
现在公司车辆有我来调度,谁想用车,经过确认,填写《派车单》缴到我处,指派车辆。我司驾驶员在工作八小时内接/送无锡、常州的货物或人员,之后转发物流货物。同一个地方的货物当天集中在一起送过去,下班之后去“辅照”,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安排。看看“出车看板”,就知道驾驶员去什么地方,更有利于车辆的合理调度。 共2页,当前第1页1
物流公司这块正在整顿,按照服务、价格、安全和时效性占优势的承运公司,相对符合我司承运标准的物流公司,签定“承运协议”来实行“区域制”(见附件)。 销售内勤知道这个区域就是这家物流公司承运,经济、安全、便捷。物流公司的上门提货,能有效地降低我司驾驶员转运物流公司的费用支出。
3、货物承运方面
物流公司在与我司签定的“承运协议”中明确规定,运输破损承运公司应做出相应的赔偿,他们在承运中也加强安全防护,大大地降低了转运中的破损。如有磨损,客户也会配合着我们取证,依裁定物流公司的相应赔偿。
由于处在“经济危机”的浪潮上,公司在降低各方面的成本支出,物流承运价格的降低协调,符合我司接受范围的,继续合作,否则寻找新物流公司替换。争取逐步降低驾驶员转发物流公司的费用,让其上门提货。努力把运输物流这块制度健全、管理更合理、服务更完善,从此提高我司物流服务平台。
四、废旧物回收物流
我司在这块仍然处于“混乱”状态,公司的废旧品没能有效地管理、入帐、处置。
首先,关于供应商的回收物应加强管理,如纸箱、空线轴、托盘的放置和处置。生产部门所用完的纸箱、空线轴、托盘要分开摆放,占用我司有限使用场地,使生产现场更加紧凑,给工作现场带来不安全因素,存在隐患。我司应与供应商友好协商,把要回收的物品来一趟带走一次,降低我司管理费用。把供应商不回收的物品及时办理入库手续,进行有效分解。
其次,公司的废旧品的管理。大量的生产废旧品促使废品库管理“哭不堪言”了,在废品库这边入库的报废线材没有入帐,再说入帐数量与实际重量也是有误差。废旧品的放置 一直是废品库的头疼事情,随心所欲的管理模式,想怎么放就怎么放,哪怕只剩抬脚走路的小道。剥出的废铜和废皮这边放,那边放;生产废料只顾的堆,从不管怎么放置合理。没有进行合理区域规划、划分和放置,导致废旧品混乱。一旦发生火灾,人员逃生几率很小,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
针对废品库的管理我们市场部仓库要进行管理,首先要完善公司废旧品管理文件,规定和程序。其次凡是入废品库的物品都要入帐,有帐可查。再次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给予定位管理,集中放置。最后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禁止明火作业。下班后关闭电源,以防短路发生火灾。
1.我国汽车物流的产生
国内汽车公司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就必须想办法创收。节约原材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道路是走不通的,这时,人们就想到了1970年日本物流成本学说的权威人士西泽修所提出的“第三利润源泉”学说。所谓“第三利润源泉”就是对物流管理方面的重视,在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中谋取利润。可以说汽车行业物流管理是激励的汽车市场竞争的产物。
2.我国汽车行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现在的国内汽车行业大多数都已经将目标锁定在了汽车物流管理上,想从物流管理中获得利润。但是国内的汽车物流管理仍处在发展阶段,尚有很多不足之处。
2.1对汽车物流管理认识不足。现在,还是有一部分的国内汽车行业对汽车物流管理的认识不到位。由于中国的汽车企业一直对“第一利润源泉”和 “第二利润源泉”即减低原材料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力比较重视,对“第三利润源泉”的知晓度和重视度较少。还没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汽车物流管理能给国内的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每年的汽车行业在运输等物流方面的开销占总成本的30%—40%左右,可见,如果想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效益,就应该很明确的要从汽车的物流管理上下手。
2.2缺少标准化管理。汽车行业的物流管理是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所带动起来的。由于还处于婴儿期,所以很多的物流管理方面还有所欠缺,没有实现标准化管理。目前,由于汽车销售的快速增长,每天的物流量数目较大,为了在第一时间运送到客户手中,很多大型的汽车公司自行投资和修建了运输网络,仓库、铁路专线、组建自己的汽车物流团队。由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沟通甚少,重建现象较严重,使运输网络出现了严重混乱和利用度不高的现象。现在国内的汽车物流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但以小规模为主,存在着运输能力较弱的现象。
2.3汽车物流信息技术缺乏。我国现在的汽车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缺少完善的信息平台,大多数还是需要人工的手动操作。这种手动操作会明显降低工作效率,产生较大的误差,使信息的传递速度减慢。可以说,汽车行业的物流管理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如果缺少的完善的信息化技术,很多汽车行业的高信息化设备就不能很好的应用进来。只有信息化技术的完善和提高,才能使汽车物流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才不会让汽车物流管理的完善成为空口话。
2.4汽车物流管理的成本过高。正是由于汽车行业在物流管理上不相为谋,企业和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才会使在物流的修建方面花费过高。而且,现在的汽车物流还存在着运输空返的现象,空返率高达40%左右,这明显就是一种浪费资源的现象。其实汽车行业的物流成如此之高,主要还是由于国内的汽车物流管理发展的不健全。
3.完善汽车行业物流管理的若干建议
从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汽车行业物流管理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竞争的关键。中国的汽车物流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想要把中国汽车行业的盈利额提高,不得不重视对汽车物流管理的完善。并要建立标准化的汽车物流管理。
3.1增强教育,培养人才。首先,应该增强当代汽车企业对汽车物流管理的认识。所谓汽车物流管理,就是通过促进企业专业性分工,减少和降低不必要的交易成本来的途径来提高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只有注重和发展汽车物流管理,才能在激励的汽车行业取得一定的优势。其次,注重人才的培养。这所谓“从娃娃抓起”。国家队汽车物流管理专业进行扩招,把汽车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重点专业。学校结合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传授汽车物流的知识。注重发掘和培养汽车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为更好的发展汽车物流管理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3.2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应该对汽车物流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由于现在的汽车公司缺少必要的联系,所造成的盲目投资扩建的现象较为严重,国家政府应该出面进行调节和管理。要积极鼓励汽车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实现汽车行业的共同发展做贡献。对为汽车物流所建设的铁路申请进行审查,如果已经存在该路段的铁路就不应予以批准,避免浪费资金和重复修建的现象出现。国家也要注意加快完善汽车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尽量避免出现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不足的现象再次出现。要对外国的优秀汽车物流管理进行总结和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3.3提供汽车物流信技术交流平台。现代的汽车物流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如果缺少的信息技术的话,汽车物流管理也就会停滞不前。要学会把其他企业的优质信息技术和自己的信息技术相整合,使自己的技术更加完善。也不要吝惜自己的信息,应该把自己的高尖端信息技术与其他的汽车企业进行共享。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内的汽车企业共同进步。只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保证汽车物流系统的畅通化,才能使国内的汽车行业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3.4借助第三方物流。现在很多企业的物流管理都是有本企业自行完成的。自营的汽车物流行业只是汽车企业的辅助管理,没有系统性,缺少第三方物流的专业性。所谓第三方物流,就是指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进行的物流服务。其实在本质上就和申通、圆通一样,就是一种“快递”。第三方物流其优势就在与有正规的运输道路,有专业的物流团队,有高效的办事效率。借助第三方物流,就会为汽车企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开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汽车企业的盈利额。
总结:汽车行业可以说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在入世后的激烈竞争中要注重从物流管理中获得更大的利润。要注重对汽车行业物流管理的监管和完善,中国的汽车物流管理应朝着系统化、成本最小化、现代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网络化、全球化等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汽车行业能在激励的竞争之中存活并发展。
关键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开发设计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055-02
我国电子商务以及相关行业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物流企业的高速发展,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物流企业的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意义重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人员、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通信设备等等设备所组成的,主要用于对物流信息的管理与分析,同时为物流企业的运行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为了人们提供更为快捷的物流服务。
1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的核心,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及其重要,是物流企业的运行过程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物流各个环节的管理,例如对仓储管理、运输及配载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
1.1 仓储管理子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仓储管理功能主要是靠仓储管理子系统(来实现的简称WMS),随着产品品种和数量的增加,对于如何存储这些产品,如何管理好他们以及如何将有限的仓储面积发挥出最佳功效,仓储管理子系统的主要做义工,同时仓储管理子系统还需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控制,实现对产品的有效管理,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1.2 运输及配载管理运输管理子系统
运输及配载管理运输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运输工具(车、船、飞机等)、运输环境(运输线路、站点和地图)、运输人员、产品运等等方面的管理,同时还需要对运输成本、运输资源成本、客户需求以及货物的跟踪管理,此系管理涉及了各方面技术,例如信息管理系统、GPS系统等,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环节,应当引起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重视。
1.3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与ERP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同,力资源管理子系统主要是针对工作人员的情况管理,例如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以及业绩评估表等等资料,有利于充分利用工作人员的能力,进而实现对工作人员的全面评价,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2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对于企业运作意义重大,同时在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功能需求设计,同时还需要考虑的系统设计成本,结合不同企业的运作方式进行全面综合设计,以满足实际工作所需。
2.1 根据企业业务管理方式进行系统设计
在物流企业中,业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管理机制来进行设计,以业务流程机制作为系统管理机制,以企业供应链为系统构架,形成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机制,并对所有业务情况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升企业业务管理能力。
2.2 根据企业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系统设计
物流的企业都是建立在统一资源管理模式之上,为保证资源信息与供应链相匹配,同时加强对各方面的业务信息的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企业业务数据库信息系统方式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数据库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对客户需要的完美实现。
2.3 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设计
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通过将完整的计划体系信息传递给供应链各个环节,进而实现对于业务的控制,并且在这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企业绩效目标体系,并且通过业务规则实现对业务的全程化控制,确保保证所有的业务的规则性,对于业务成本核算控制,主要通过采用面向业务流程核算方式对业务成本进行核算控制,实现业务成本的动态控制,并且在每一项业务完成后,将业务信息传递到绩效考核体系中,完成对工作人员的业绩管理。
2.4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为了能够实现对工作人员的业绩准确、全面的评价,通过全程化管理控制系统所反馈的数据,根据所有工作人员传统业绩的基础上,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同时与其他子系统结合,有效的避免了传统业绩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全面发掘有用人才,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对工作效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以及客户信息的全面管理分析,并且根据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工作人员业务管理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原始的数据基础。
3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要求系统性能完全、功能强大,所以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而言需要具备整体性思维以及整体观念,一般物流企业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主要分以下几点:①对于系统构架、现行系统的管理方法、信息流程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并且根据数据调研图表,对信息系统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考虑;②通过构建整体的物流信息系统逻辑模型,对于各个功能的模块结构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优设计方案;③通过逻辑模型对系统物理结构进行设计,而对于各个功能模块结构则是通过各种软件编程方法来实现;④对于系统已经设计完成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单独调试,之后再进行联合调试,通过两次调试结果情况、对其进行功能完善,最后完成物流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控制系统;⑤对于已经设计好的系统,进行全部功能进行检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系统进行一些修改,进一步完善且在运行阶段针对系统状况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4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
对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需要将系统结构、系统管理、信息处理等等方面,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及管理模式的管理,物流企业应怎样开发与实施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下文提出几点具体的建议。
4.1 系统软件设计
在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设计,对于系统设计方案需要与软件公司共同商讨,制度出符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主营业务管理流程方案和统计报表方案,尤其是自身企业的特殊环节绝对不能遗忘,通过对企业业务管理需求进行分析总结,同时参考同行管理经验和自身管理凡是,制定属于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4.2 由点到面的对系统进行设计
物流企业因其自身的网点分布地域广、人员集中性低、管理流程多等因素,导致缺乏一套简易可行的实施方案,难以将管理系统推广应用,尤其是针对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缺乏完善的培训和实施方案,这才是难以推广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原因,所以在针对系统设计时,在系统设计时需要由点到面的、一层一层设计,这样才能将系统结构设计好。
4.3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来进行系统设计
对于企业开发系统而言,系统代码方式开发的信息系统需要根据企业业务不断进行调整,进而设计出产生系统自主更新的需求,所以在对系统设计时,需要根据用户功能,选择具有用户自主更新、调整管理功能的管理系统。
4.4 培养系统维护人员
对于一个管理系统而言,系统维护对于系统稳定性是相当重要的,通过系统更新、数据安全维护、数据备份等技术培训给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保障系统能够长期、正常、安全地运行。
4.5 重视系统的客户服务功能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是针对客户的服务的功能,所以系统需要具有良好的客户服务功能,体现了企业对外服务能力和形象,直接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所以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客服管理体系。
5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发展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很据实际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随着企业高速发展,对于已经建设完整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所需,对系统进行升级发展,根据当前国内外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以下几点有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建议。
5.1 建立统一动态信息采集系统
信息共享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的集中式信息平台,实现对采集业务和财务数据的动态控制,同时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控力度,实现业务透明化的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其中将动态信息采集系统功能作为整个物流企业的核心业务。
5.2 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
企业在建立统一动态信息平台后,通过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服务平台,进一步降低客户服务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同时加强与动态信息采集系统的协作,最大化地提升企业利益及工作效率。
5.3 建立完善数据库系统
物流企业80%的利润是由核心客户所创造的,所以对于这些的客户数据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了,在系统稳定运行之后,通过数据库中的现有数据,充分分析企业的核心客户和核心客户的业务情况,将核心客户的效益创造出最佳,同时结合现有的业务和财务数据,将企业各方面情况分析总结,例如企业的管理能力、经营状况、资金状况等情况数据,这些数据将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建议,所以对于企业对于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各方面数据分析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数据库企业运行数据,为管理层对其企业发展做各种决策提供支持,使企业管理更具科学性。
6 结 语
综合上述,通过对当前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进行全面分析,对当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通过结合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发达运输设施进行综合设计,大大提升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作用,进而促进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但是当前正处于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初始阶段的发展阶段,加大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研究,对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促进物流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蒋秀英,金才亮,闫相勇.谈中小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J].管理观察,2008,(7).
摘要:文章在总结阐释“任务驱动教学”概念、内涵与构成环节等内容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施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探索性提出改进建议;旨在更好响应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切实发挥新观念、新理论、新模式对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改进指导作用,促进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应用
在所有物流专业课程中,《物流管理》课程属于典型的专业通识课,在整个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中,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发挥着奠定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作用,深入探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问题,切实提高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水平,促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物流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更多的采有“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模拟为辅;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技巧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非常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更不利于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响应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切实发挥新观念、新理论、新模式对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改进指导作用,笔者深入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在总结阐释“任务驱动教学”概念、内涵与构成环节等内容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施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探索性提出改进建议。
一、“任务驱动教学”的概念、内涵与构成环节
“任务驱动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以“任务”为导引,促地思考、讨论、创新,最终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合目标。“任务驱动教学”坚持以“促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为主要教学方式,很好解决了课程教学中的“如何教、怎么教”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从教师教学角度讲,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以任务、问题型为教学原型,通过与学生的多方面互动,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从学生学习角度讲,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使用它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效率,并积极、主动以探索的方式开展学习,完成了一个任务,获得了一种体验,形成了一种自信,具备了一种创新精神;任务驱动教学的最主要作用与意义也即在于此。就“任动驱动教学”构成环节,其过程可以分为三部分,它们分别是任务引进、任务执行和任务完成;任务引进环节,学生主要是掌握相关基础知识,学习相关方法、技术、技巧,促进逻辑性、系统性思维的形成,以及针对“任务”分析、解决问题,并设计问解决方案;任务执行环节,即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目的,教师引导、指导学生根据所学课程知识等完成相应任务,该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部分,是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行知识探索、形成能力的过程;任务完成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最后环节,学生要提交任务完成报告,并与学生讨论任务完成过程、情况、收获等,教师在旁边引导、指导和强化。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引进。根据已有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资源情况设计任务驱动教学所需的“任务”;第一,选择重要的教学内容,即把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按照重点、难点不同划分成不同的教学任务;第二,明确任务驱动教学主题,即以现有课程教学资源为基础,按着之前划分好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开展具体的教学主题设计,即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主题”,同时力求保证“任务主题”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第三,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针对所设计的“任务主题”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是采用传统教学讲解形式,还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学生独立探索形式,甚至是进行社会调查、企业走访。比如,针对物流管理课程中的“配送”教学中,可以考虑在既定条件下,设计成由学生依据已经掌握的最短路线知识对教材中的配送路线进行优化设计任务。2.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执行。如前所述,教这任务的执行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环节,要求在开展正式的任务驱动教学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相关任务内容及要求,以方便学生了解完成任务中所需的知识、能力,然后再引导学生按步骤完成相关任务,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等。还是以“配送”任务为例,教学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配送路线相关知识,并兼顾对配送成本、时间的考虑。提出任务:由处于市郊的配送中心向各个门店配送货物,要求学生模拟出配送路线;在提出任务后,教师要向学生讲解相关配送路线优化知识、技能,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技能去完成任务。执行任务:在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任务后,学生单独或者分组执行相关任务;学生先是搜集资料、查找可用资源,然后思考任务中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再尝试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确定问题能否解决,以及能否做更好的改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质量可能会有快慢、好坏之差别,这完全属于正常现象,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做好引导、指导、鼓励工作。3.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任务完成这一环节,教师除了要做最后的总结外,应重点做好学生“任务”评价工作,针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任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等,只要其中存在的问题就应该进行评价总结,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教师评价总结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灵光一闪”有新的想法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这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发表看法,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确实可行或者有一定价值,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灵光”予以肯定。任务完成环节虽然称为任务驱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其实任务并没有真正的完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上或者课外时间积极进行探索,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艳红.任务驱动法在物流客户管理课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7,(27).
[2]彭宝玲.高职物流管理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
作者:刘子瑞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势在必行。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现在与大家分享如下:
1.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1.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它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1.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1.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精准建(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2.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2.1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2.2精准物流管理模式。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2.3实施的关键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关键词:企业 物流管理 战略措施 信息技术
一、目前制约企业物流发展的瓶颈
1.企业具有现代物流理念的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人才是企业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成长的保障。目前,企业严重缺乏合格的专业物流人才,物流管理和控制能力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需要。一方面是由于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不多,尤其是高级物流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另一方面企业没有在人才培养方面引起足够重视,对物流人才的继续教育没有或不足。
2.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布局规划不合理,物流效率低下。多数企业只注重生产流程的设计和规划,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不予考虑或考虑甚少。企业内各种交叉作业、迂回运输、无效移动等现象较为严重;管理粗放,仓库空间利用率低,物料出、入库仍然由一些简易的机械设备或人力来完成,运输网络尚未形成。即使有些企业有所改进,仍不能完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还需人工配合。
3.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网络技术应用不广泛。物流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分散,反馈数据不统一,甚至于相互矛盾,造成物流信息失真。目前,多数企业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考虑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物流管理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对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应用不够广泛,而信息系统配备的功能仅限于计算机进行管理的阶段。如物流信息交换与管理技术尚未普及;条码技术应用的范围较窄,且频率较低;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在我国尚得不到有效利用,现代物流供应链信息集成能力尚未充分实现。虽然有些公司应用了EDI、ERP信息管理系统,但由于物流管理结构存在问题,信息传递不顺畅,导致信息共享与集成、及时性与准确性均较差,物流效益难以得到体现。
4.物流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对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认识。传统的物流管理,采用统一的产供销一体管理方式,导致企业物流管理运行缺乏整体性,缺乏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目前,客户对企业物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讲求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充分认识物流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以及流通成本。
二、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战略措施
1.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加快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现代物流管理要求改变过去只关注成本、质量和销售,而忽略物流管理的做法,树立加强物流管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手段的思想。企业在生产和技术创新优化时,将物流管理纳入企业业务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当中,建立起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的概念,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在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同时,应加快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和水平。物流作为一个全新的管理技术,涵盖的专业技术范围非常广。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人员,不仅要对企业所有的物流管理环节全面熟悉,同时还需掌握物流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各种物流操作技能。要使企业物流管理尽快实现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的物流执行型与操作型人才。根据企业物流人才匿乏的现状,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手段:搭建与高等院校合作的平台, 联合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物流人才;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物流管理成功经验,积极引入国外的先进培养模式,建立多层次物流专业教育的在职培训教育;社会上公开招聘懂技术并熟悉业务的人才。
2.加强物流规划,增加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当前,我国企业整体上物流设施、装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物流作为大系统的特性需要各业务环节的高效协作和沟通,一方面需要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加快规划和建设,另一方需要企业自身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规范物流管理。
3.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实现精益生产。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是物流系统的灵魂。企业生的产经营贯穿物流和信息流两个方面,物流运动过程产生信息流,为企业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反过来决策信息又控制物流运动和规划物流的各个环节,使物流发展按照规定达到预期目标。物流系统得以顺利运行,依靠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顺畅。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应考虑物流系统的特点,满足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为物流系统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实现业务处理过程的信息化,做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控制,使物流过程的所有事务数据、技术数据具有高度可视性和可存取性,加快物流信息在企业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传递速度,实现精益生产。
4.整合现有企业物流资源,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首先,通过资源重组、流程再造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将剩余生产力转向物流市场;其次,加强供应商、储运商、中间商及物流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整合,积极寻求与核心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互惠互利,节约成本。
5.推行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管理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企业在识别与强调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物流运营模式,积极推行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真正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全面优化。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的优势显而易见,可以为企业更好的控制物流成本,将更多精力放在生产经营等核心部门。
6.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物流管理会计制度和物流成本财务模式,合理控制企业物流成本。企业不仅需要把物流成本单独真实地计算并反映出来,还需按照物流成本的内涵完整地计算出物流成本,真实掌握物流成本全貌。
三、结语
目前,我国政府已把物流作为一种产业纳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中,我国物流业正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环境中。企业必须顺应物流发展趋势,正确地选择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物流管理模式。通过采取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战略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实力。本文思考的问题可能是不全面的,仅代表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妨作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何宝义.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对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J].中国电子商情:RFID 技术与应用,2009(6).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创新策略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尤其是移动终端的普及加上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使人们的消费习惯产生了变革。为了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必须要对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使其朝着规范化、信息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一、物流管理创新概述
(一)内涵释义
在当前背景下开展的物流管理创新,其内涵是指,在电子商盏幕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个活动环节进行优化管理和控制,促进物流管理变革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运输管理、仓库管理和库存管理等。要实现有效的物流跟踪,减少库存量,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首先就需要针对客户的需求开展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通过和生产企业的积极交流,确定最佳的订货计划和库存数量,选择合适的存货地点。
(二)主要特点
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物流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3点。第一,网络化特点。在信息时代中,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方面,为物流管理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例如,在网络购物中,买家可以利用互联网方便地查询到所购产品的物流信息。第二,信息化特点。当前,物流企业主要是采用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方式来实现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实现了库存管理的信息化。第三,智能化特点。在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以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原则来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避免“牛鞭效应”,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配送效率低下
目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未达到专业标准,使得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较为落后,难以实现跨区域、跨部门信息互通。此外,政府层面关于物流企业信息化方面缺少扶持政策,使得物流企业信息自动化水平难以满足市场高速发展的需求,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另外,物流管理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而且,物流管理中还存在功能分割等问题,配送企业主要负责运输和仓储,不承担其他增值业务,导致运输和配送存在较大矛盾,影响了配送效率。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物流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条件、仓储的容量、运输设备和通讯设备等内容。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从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例如重复建设严重,物流设施的系统化程度较低,兼容性不足等,使物流管理难以适应市场的实际需求,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监管制度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水平较低也是当前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
三、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物流管理创新策略
(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物流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促进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其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强配送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各项信息技术,实现配送全过程的信息化运行,提高信息化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第二,完善配送方式。目前,物流企业大多采用送货上门或主动提货的配送方式,无法为客户提供高效率的优质服务,这就需要积极不断创新配送方式,在提升配送效率与降低配送成本间找出最优策略。第三,不断引入现代化技术。在整个物流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考虑引入现代化技术,从局部开始不断优化,从而有效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服务。
(二)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实现物流创新管理的重要前提,所以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目前,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射设施,物流企业的后续保障无法有效跟进,不利于实现物流管理的创新。从这一点来看,要促进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企业的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还应该以大城市为基础,全面推动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大城市的作用,为物流管理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除了上述两种措施之外,要实现物流管理的创新,还可以采取创新物流管理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等措施。当然,更多的措施还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促进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柳璎珊,孙艳. 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中的创新探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305):71-73.
关键词:物流 中小企业 物流管理 问题 对策
1.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1.1中小企业对物流管理不够重视
现今大部分的企业都明白物流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经营者对物流管理的观念还很薄弱,对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知识不了解,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很自然的就倾向生产、忽视物流。企业没有把物流看成强化经营的关键,只是把物流作为一种储运的代名词,忽略了物流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没有把物流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上。企业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严重影响了企业物流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减少。
1.2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代化程度低,信息技术还很落后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信息管理还有一部分还在用纸笔,有的企业是在用计算机,但是计算机只是用于日常事务的存储,ERP系统也在有的企业中被应用,但是效果不明显,还没有达到和企业业务很好的结合的程度,使得信息不能够通畅,共享性差,信息反馈速度和准确度不高。
1.3设施利用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采用自营物流的方法,像购买交通运输工具、自建仓库、雇佣工人等,大量的设施利用不足,最常见的就是交通运输工具闲置、库房大量闲置,大部份时间工人都是无事可做,使得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大量的浪费。物流自营这种方式,由于缺乏规模效益与科学性,造成设施利用率低,使得企业运作成本大大的增加。
1.4缺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进行设计和改造时,没有进行物流的规划、设计,对于车间平面布置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作坊式的规划方式进行,设备布置只强调充分利用空间,没有考虑前后工序的衔接、物料搬运、在制品的存放等,造成企业现有的总体或局部的物流格局不清晰,给生产带来许多问题。比如:物料流混乱,物料除了停滞外,经常是处于交叉、迂回、倒流、跳跃和拥挤状态,重复搬运、无效搬运占50%左右,物料流动路径长,使材料、零部件不能及时供应到位;物料和总部成品仓库分散分布,无集中的物料集货分拣与配送中心,物料管理混乱、困难,配送周期长,配套性差;物流车辆在厂区内或车间内行驶,没有组织成单方向行驶的固定路线,而是按各自的需要随意行驶,经常发生交叉干扰,降低了运输效率。
2.我国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目标主要是放在产品研发问题上,忽视物流管理的作用,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没有认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所以,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首先,中小企业应正确树立物流管理的理念;其次,改变传统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货物运输;再次,为了建立对现代物流管理的信心,可以对传统的物流模式和现代的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成本分析。
2.2实行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的物流管理实现了通过畅通的运输通道快速交货、实现了通过即插即用的信息网络获得信息共享与知识支持、实现了多种形式的运输网络和多种信息获取途径、实现了多样化产品等等。总之,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2.3利用第三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讲,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应该把这有限的资源用在企业核心的业务上去,把物流等辅助工作转给专门的物流公司,这样有利于企业核心业务的集中经营,管理水平也会随着不断地提高,进而有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利用其规模经济优势和成本优势,使企业节省费用,减少资金占用,从而降低成本。
2.4完善物流管理体系
运用系统的思想对物流管理实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是形成高效物流管理体系的前提。把分散的物流管理职能集中起来,如原来在生产、销售和财务部门的物流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集中负责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物流管理的计划、执行、监督和管理控制活动,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2.5加强物流信息化管理
物流信息化是指在进销存管理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达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实现物流信息化就需要构建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
3.总结
目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由此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进行物流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有重要意义。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不断地对目前物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和改革,最终达到经济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07).
1.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
供应链作为一个集“采购+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终端消费者”在内的环环相扣的业务流程链条,链条各企业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机集成企业核心能力,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强企业成员间的战略合作。供应链管理是对链条企业合作和业务流程的协调整合,打造供应链市场优势,加强链条企业成员间的功能合作,实现企业成员和供应链的绩效目标。基于这样的认知,笔者认为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应为:为物流服务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和商业流通企业培养物流企业管理、运输运作管理、仓储配送运作管理、采购运作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面向的具体岗位包括:物流部经理、物流企业客户经理、物流营销员、采购员、物流信息员、仓管员、车间调度、生产现场管理员、运输调度、车辆调度等岗位群。
2.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是基于供应链视角对物流市场人才需求动向的掌握,结合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特色,最终确定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包括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如下:第一,素质目标,结合物流市场特征,在高校物流管理教学中,以优质物流服务为核心,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精细、快捷、诚信、守时、安全等);第二,知识目标,基于供应链视角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包括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技术应用、采购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供应链物流管理等;第三,能力目标,重点培养学生仓储配送管理能力、车辆调度运输优化管理能力、物料采购管理能力、生产运作管理能力、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力五项专业核心能力,其中仓储配送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仓储管理信息化操作、入库作业、检货作业、拣选作业、配送作业、货位管理作业、理货作业、出库作业等能力;车辆调度运输优化管理能力包括现代运输技术使用、运输调度、车队管理、装载等能力;物料采购管理能力包括采购计划、商务谈判、供应商管理、合同管理、供应商选择与评价、采购订单跟催、采购成本管理等能力;生产运作管理能力包括生产预测、生产现场规划布置、生产现场管理、生产计划制订、生产过程控制、延迟制造、模块化生产、产品包装、在制品库存控制、项目管理、产品库存控制、生产绩效管理等能力;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力包括供应链采购与库存管理、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价、供应链战略管理、供应链搭建、供应链绩效管理等能力。
3.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笔者建议供应链视角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结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和物流管理企业专家共同按照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供应链视角下物流市场为切入点,在物流管理教学中融入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理念,以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突破口,构建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的要求,可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基础知识学习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在高校第一学期,新生进校时间较短,对新事物认知兴趣大,学校可以安排物流管理见习学习,帮助学生感受物流管理职业环境,直接接触体验物流企业工作流程、工作现场和物流管理,增强学生职业道德,帮助学生立足物流市场需求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阶段。供应链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仓储配送管理能力、车辆调度运输优化管理能力、物料采购管理能力、生产运作管理能力、供应链物流管理能力五大核心能力,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教学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训练,完成基于供应链视角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并结合校外实践平台,相继开展核心能力的实训和岗位实习活动,将专业核心技能融入教学,学生通过五大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的学习,做好物流市场核心技能培养准备;第三阶段,职业能力拓展课程学习阶段。该阶段是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阶段,也是学生综合技能的轮岗实习学习,即学生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将其与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习阶段,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企业实习中所遇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奠定未来职业发展拓展学习基础。
4.总结
从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综合知识到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转变和整合,最终帮助学生在学习阶段能够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和能力,在职业阶段能够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完成企业工作目标,确保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作者:张子健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企业物流 战略管理 物流营销 电子商务
Abstract: Summarizes U.S.A. enterprises’ law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n developing in fifty years, sets out from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put forward several laws suitable to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The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z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views on strategy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logistics.
Keyword: logistics of enterprises strategy management making of logistics E-business
1. 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 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 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 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 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 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 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 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 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 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 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 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 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 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 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 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营销电子商务
一、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二、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三、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四、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摘要]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而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它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表现出集成化优势,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更加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首先阐述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并对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关键字]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供应链物流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一体化由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整合转向跨越企业边界的不同企业间协作,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的概念应运而生。能够真正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概念的也是一些具有丰富物流管理经验和先进物流管理水平的世界级顶尖企业。这些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现,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仅靠一个企业和一种产品的力量已不足以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与原料供应商、产品分销商和第三方物流服务者等结成持久、紧密的联盟,共同建设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才可以从容面对市场竞争并取得最终胜利。
一、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概念
1、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是企业之间的一种物资流通活动。广义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转化过程,基于这种广义的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也常常被人们认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范围、管理角度、组织内部关系等方面又有明显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供应链管理的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作业环节的管理和运作状况。因此,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发挥整体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2、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以及业务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效率,以最小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和商店有效结合成一体,并把正确数量的商品在正确时间配送到正确地点的一套方法。供应链管理把对成本有影响和在满足顾客需求过程中起作用的每一方都考虑在内,从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到零售商,甚至是供应商的供应商及客户的客户,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把企业管理的范畴从单个企业
扩大到整个供应链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信息共享将错失销售机会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减少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降低操作成本,缩短交货时间,改善现金流量,将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降到最低。
二、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应用
1、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应用的必然性
物流系统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很多:不同消费区域的客户情况和环境条件,配送环节,物流成本,库存控制等等。供应链管理应用于物流是一种统一规划下的物流系统,具有供应链的管理特征和集成化优势。供应链管理中“业务流程重组”的思想使得作业流程快速重组能力极大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敏捷性,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部分为供应链物流系统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精细化运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供应链是一个整体,合作性与协调性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特点。在这一环境中的物流系统也需要无缝连接,它的整体协调性应得到强化,例如运输的货物要准时到达,顾客的需要才能及时得到满足。采购的物资不能在途中受阻才会增强供应链的合作性,因此供应链物流系统获得高度的协调化是保证供应链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功能整合,而供应链管理则是把供应链中的所有节点企业看作一个整体,强调企业之间的一体化,关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联。物流管理是计划机制,而供应链管理是协商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协调分享“需求与存货”的信息以减少或消除供应链成员之间的缓冲库存。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不仅仅是物流的简单延伸。物流管理主要关注于组织内部对“流”的优化,而对供应链管理仅仅认识到进行内部整合的重要性是不够的。所以,供应链应用于物流不但优化了传统的物流系统,更使物流系统向更高一级发展,使物流的支链变大变广,使供应链管理发挥最佳效果。
2、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整体性。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其信息传递是在企业间逐级进行的,信息偏差也会沿着传递方向逐级变大,难免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的利用率随之降低。另外,一般环境下的物流管理缺乏整体规划的观念,链上的每个组织只关心自己的资源(如库存),相互之间很少有沟通和合作。这经常导致一方面库存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当市场需求出现时又无法满足,因而企业库存成本很高,企业间因为物流系统不善而错失市场机遇。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各环节之间是战略合作关系,具有利益一致性,各方的信息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流量增加,信息的传递方式实现网络化,进而各方提高了在信息共享的程度,避免了信息的失真现象。除此以外,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的物流管理还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供应链管理以Inter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通过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程序和时间进一步降低供应链的物流系统的成本,为实现其敏捷性、精细性运作提供基础性保障。
(2)增进了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无缝连接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没有物流系统的无
连接,顾客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物资采购中途受阻等等而造成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的增加会使供应链的价值大打折扣。
(3)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在供应链管理体系下,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的现有和潜在(一般和特殊)需求,使企业的供应活动能够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这样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商品或服务供应给顾客,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4)物流服务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服务方式日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为了适应国际化经营的要求,出现了发生在不同国家间的国际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进行联合库存管理的分销中心等等。
3、供应链管理体系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通过库存管理缩短订货—运输—支付的周期,加速库存周转,减少及消除缺货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协调和运转。
(2)订购管理。订购是给供应商发出订单的过程,主要包括供应商管理、订购合同管理及订购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企业可利用配销单据等对整个补充网络制定计划,并向供应链自动发出订货单,通过合同管理在供需双方建立长期关系,通过检查订购数量将订购单送达供应商并对已接收货物进行支付。
(3)配销管理。对进入分销中心的物资,其管理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配销需求管理、实物库存管理、运输车队管理、劳动管理等。
(4)仓库管理。仓库管理除了入库货物的接运、验收、编码、保管及出库货物的分拣、发货、配送等一般业务外,还包括代办购销、委托运输、流通加工、库存控制等业务。
4、如何协调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关系
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合作的纽带。在制定供应链物流战略的过程中,一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要对客户进行细分,对不同类型的客户确定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如订货周期、运输方式库存水平等;要根据销售情况对产品进行分组,针对每一类别的产品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定单录入、定单执行及交货作业处理占物流活动很大比例,因而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流程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成员企业间的接口部位,通过集成能剔除多余工作流,提高物流效益。各个成员企业应通过改善合作关系、使用现代管理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准确预测、信息共享,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
供应链与物流有着密切联系,在现阶段如何协调物流与供应链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为管理方向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只有协调好物流和供应链的相互关系,才能使企业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配置、调控,应用更加适应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总结
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如沃尔玛公司的销售配送系统计划、台湾雀巢与家乐福的VMI计划等,这些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更加具有实效性和成效性。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来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物流的缺陷,更适应企业发展,更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创造利润。
[
[参考文献]
[1]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5]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6]查尔斯.C.波里尔、迈克尔.J.鲍尔:电子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7]梅绍祖、张铎:电子商务与物流[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