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7 22:37: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专图书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经营网站
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目标群体,以读者为出发点经营网站,是在图书馆网站筹划、建设、运营等各个阶段邀请读者参与其中并充分听取读者建议与信息反馈,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与使用习惯,把指导性的、常用的服务项目放在显著的位置,突出特色服务,尽量为读者节省时间。增加信息入口冗余度就是以不同途径展示同一服务,信息用户因为不同的需求和文化背景往往习惯从不同的入口去获取信息,增加入口冗余度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大部分图书馆网站将所有的栏目都在首页显示出来,以期读者全面了解馆藏、服务和资源,但各种信息服务都只有一个唯一入口途径,读者访问网站时,只有按照设定的方式、路径,才能找到所需的服务。然而这种设计思路造成图书馆网站点小面大布局凌乱,读者容易陷入信息迷航,读者登录图书馆网站只是为了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不会在意图书馆网站的布局,更不会费力气去了解图书馆网站。
1.2将图书馆网站功能分解
第一,调动图书馆人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图书馆网站的经营中去。根据不同模块的工作性质,将更新维护工作交给不同岗位的人来完成,使全馆都能够参与到图书馆网站的建设工作中去。第二,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正是图书馆人所欠缺的,专业性咨询也是图书馆人所无法满意解答的。图书馆网站能够为教师与读者提供一个课堂之外的沟通平台,让他们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与学生进行知识的交流,使图书馆网站真正成为读者与教师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专业图书,解答实习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图书馆网站真正成为一个传播知识的平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图书馆学科馆员缺乏的问题,为图书馆工作增加新的活力。在这项工作中如何鼓励教师等专业人员参与的机制有待研究。第三,发挥与图书馆工作相关的学生团体的作用。图书馆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信息检索大赛、将采购书目上网举办图书推荐活动,调动广大读者参与的积极性,并根据读书社等学生社团的需求,为他们在图书馆的网站上提供宣传服务、以及社团活动的空间,引导他们在网站上开展读者活动,如校内专家讲座、检索技能大赛等。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图书馆网站积聚人气,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网站的内容。
1.3尽量采用成熟的、商业化推广的技术
成熟的技术可以保证网站稳定的运行,商业化的技术可以得到有效的技术支持。这些对高职图书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意味着图书馆可以从繁杂的技术工作中脱出身来从而更加专注于网站内容建设,实现图书馆工作的最大价值。例如,一些专业的学术搜索引擎,既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一站式搜索,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科技文献的原文传递需求,弥补了图书馆文献收录不足的的弊端,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用户的使用需求。
1.4加强网站后期维护工作
图书馆网站不仅仅是图书馆与读者交流的平台,更是图书馆拓展服务的信息化阵地,图书馆网站要保持较强的可用性和时效性,就要不断添加新内容,开展新的服务,以资源吸引读者,以服务留住读者。要做到这些图书馆就要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入手,从技术方面讲图书馆网站必须保持较快的服务响应速度,要加大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合理规划网络结构与增强硬件建设并重。从制度方面讲图书馆网站还应该安排专人经常对网站链接进行检查、对读者建议进行回复、对内容进行更新,这些工作应该纳入到日常例行工作中,最好是专人专职,并要求业务部门提供更新资料。使网页的信息始终保持健康状态、使读者得到最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最大可能地提高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和水平。
2、结语
关键词:南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5801
1 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概念界定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三大块)在高校图书馆应用中的不断升级,图书馆藏书的购买、分类和流通等越加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促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作业自动化。所谓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就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网络与通信技术对图书馆的各项作业进行自动监控的整个过程。
2 南宁高校图书馆管理自动化发展的成果
首先,重点高校基本上实行了自动门禁系统。南宁市内的重点院校,包括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都引入了进出入图书馆的自动门禁扫描系统,例如广西大学图书馆,该馆虽然直至2003年才建成,但其充分利用了现代自动化技术的成果――该校引进并使用了先进的MELINETS自动化系统。表现在:如果你要进出该馆,你只需要在你所需要进入(离开)的楼层将你的借书证的磁条予以扫描方可进入(离开);同时,由于引进的门禁管理系统的感应通道可以自动检查进出人员的行李,这方便进出人员带包入馆。此外,一些本科院校,例如广西师范学院等也引入了门禁系统。
其次,图书馆的文献收录与借阅实行了自动化管理。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本科以上高校的文献馆藏基本上实行了电子化的自动采编方式。由于重点院校――包括广西医科大学(文献总量180万册以上)、广西大学(文献总量370万册)、广西民族大学(文献总量280万册以上)――拥有数以百万计的藏书,因而它们应该实行电子化的收录与管理模式。由此,这些重点院校成立了专业化的采编部门,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自动采编――就广西医科大学纸质图书的采访、编目而言,该校于2002年采用了先进的SULCMIS图书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而广西大学的图书馆则成为CALIS联机编目合作中心的C级编目成员;作为广西最早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图书馆之一,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早在1990年就自编图书馆管理软件并用于图书的编目工作。除了以上重点院校之外,广西财经学院这一本科院校也建立了采编部、技术部来专门负责纸质文献的自动化编制、采购与维护工作;而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也在着力从事自动化采编工程。第二,对于馆藏文献的借阅与流通工作,重点高校基本上实行了自动化管理。馆藏文献的借阅与流通是图书馆经营业务的重中之重。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都配备文献检索的计算机硬件设施及其检索系统。这些硬件设施及其软件操作系统还可依据借书证的磁条自动登记借阅信息。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还与区内外各图书馆之间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的协作关系。第三,重点院校的图书馆正在着力发展纸质文献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业务。南宁三所重点大学都实行了“电子图书”检索、预览或者下载业务,并且以建立的局域网作支撑提供网上图书预定、新图书预览与延迟还书等服务。其中,广西大学与广西民族大学的电子图书的图书总量数以百万计。因此,除容量超大的计算机存储机外,图书馆配备了方便借阅的存储系统,包括光盘、磁带等现代的音像存储设备;而且每所高校基本上构建了校园局域网来方便在校师生“1天24小时,1年365天”随时搜索、查阅所需电子文献。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大学的图书馆已经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与院系资料室业务管理系统的无缝连结,并形成了便利的分布式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而且,该馆用于数字图书馆的专门存储设备容量已达20TB。最后,随着教育事业越来越受政府与社会的重视,其他院校(特别是专科学院)的图书馆亦在努力发展自己的自动化的管理作业。
3 南宁高校图书馆管理自动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各大专科院校急需完善图书馆物理实体自动化方面的设施。当前的问题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一般的大专院校对“物理”图书馆的管理实行传统的人工操作。从以上高校自动化成果的展示来看,在南宁市内,除重点院校以外的专科院校的自动化水平相当低,而一般的本科院校的自动化水平也不高。例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基本上处于“人工管理”阶段,即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进出入图书馆的人员身份、人员的借阅事宜等进行登记。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缺乏相应的自动化设施所导致的,即各大专科院校并没有引进专门的自动化管理设施。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由于一些现实原因――主要是由于各大专院校的现实情况(包括巨大的固定投资成本、文献馆藏的数量不多以及阅读师生的需求不大等)所导致的。相对于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这些兴起的院校更需要将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投资在较为重要的安全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其他设施的建设方面。除此之外,一些本科院校,像广西财经学院等,由于这些图书馆馆藏少,自动化门禁管理系统尚未建立,但是,好的一点是这些图书馆并未设置进出入门禁障碍――只要不借书你可以自由进出入图书馆。最后,重点高
校之内的文献借阅与流通管理有待集成。例如,作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你要评机械学院的图书证才能进出机械学院的门口,也只能凭借该学院的借书证才能借出纸质书籍。当前,各大重点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一人双证”的现象。
其次,各大院校图书的数字化、网络化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上所述,由于自动化设施的缺乏,图书馆进行自身自动化管理也就失去了信息技术“生存”的载体;这可能导致连接电子图书的网络设施缺乏或未开通;进而,由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缺乏,电子图书的种类、数量寥寥可数;再而其数字化存储的设备(包括磁带、光碟等)就更少了。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本科学校,例如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师范学院自身的馆藏不可能太多,因此其网上的电子图书也不多。最后,重点院校图书馆的自动集成设施与系统也有待完善。例如,广西大学共有30所学院,然而各个学院的图书借取系统只向本学院的师生开放,这一对于其他学院的借书证或者广西大学的借书证都不可识别。因而,这不利于各个学院的交流与资源共享。
4 完善南宁各大高校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的相应对策
4.1 加大物理图书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科研是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物理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是提升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或前提。因此,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学校性质来构建投入决策:对于大专院校物理图书馆的建设,我们要规划好自动化建设的资金配置,而且要以书籍的采编、借阅、检索、管理的自动一体化为主要建设内容,而且在这些建设内容中,文献采编、借阅的自动化管理的系统和设施建设又是重中之重。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正如广西大学采取的管理方法一样,可以将图书馆的物业管理外包给专业的物业管理公司;除此之外,对于馆内书籍借阅与流通管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及其管理也可以实行业务外包。再次,对于南宁市的重点大学,应该向广西医科大学的自动化建设或者管理模式靠拢。这种建设或管理的模式具体包括:以自动一体化集成设施与技术为载体,着力构建提供更加自动化、科技化、网络化的智能设施――这种设施除了能提供一般重点高校图书馆设施及其体统拥有的纸质图书采编、文献流通并进行互动、信息检索查询以及电子查询、浏览和下载等功能外,还应该提供视频点播、多媒体播放、文献传递等各项现代化的服务。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应该规划建立南宁重点高校内部各院之间或校际之间集成的管理设施及其自动化运营系统,以便于文献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
4.2 加大网络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随着国家与地方政府或教育厅对教育事业投资的加大,各大专科院校应着力规划与引进电子图书的管理设施及其系统,将容易损坏、具有独占性的纸质书籍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搬上“虚拟网络”,从而达到全天候、不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查找和下载图书的功能。同时,对于资源匮乏的一般本科院校与大专院校,它们可以利用网络设施与广西大学这样的区内重点高校建立同盟关系,以达到利用较少的资金共享电子图书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高专 图书馆 调查分析 发展模式
2006年笔者组织人员对34家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进行了一个状况调研,5年过去后,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根据2010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的通知》(浙教办高教[2010]97号),2010年12月,组织专家对38家高职高专进行了评估,并收集了各馆发展状况数据。
本调研报告主要是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和《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建设指标体系》(下称《体系》)中的相关指标要求,对38所高职高专图书馆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建设,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管理,学术研究,创新与特色等方面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抽取其中一些定量性的指标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来比较研究38所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基本办馆条件和办馆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推动全省高职高专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调查结果
1.1 基本情况
1.1.1 体制
表1显示,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图书馆为学校的二级建制单位,但仍有个别属于非独立机构,挂靠学校教务处、网管中心等相关部门;有27所约占71%的图书馆已设置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另外关于馆领导方面,根据自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学校图书馆有学校分管领导,图书馆基本都配有专职的馆长或副馆长,领导体系和管理制度方面都比较健全,基本能达到《体系》的相关要求。与2005年(二级建制达80%)统计数据相比,机构设置中二级建制的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
1.1.2 队伍建设
表2显示,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以下特点:(1)男女比例失衡,女性明显偏多,占71.3%;(2)人员总体结构有所改善,职称结构与2005年统计数据相比,高级和中级人员的数量显著上升;学历结构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达到83%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人员的数量有所增加,反映出图书馆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同时也体现出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年龄梯度比较合理,其中50岁以上人员达13.2%,与2005年50岁以上人员达到35%比较,人员呈年轻化的趋势;专业结构文科(不含图书情报专业和外语专业)专业居多,占51.1%,体现了图书馆人员结构的传统特色。从近年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情况来看,理工类人员(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以上比例可能略显不足,但与2005年理工类人员占22%相比,现已达到28.7%,还是有了明显的增长。
1.1.3 经费
表3显示,2008—2010年浙江省高职高专图书馆文献资源购置费,相对于2005年馆均143.07万,2010年馆均151.34万,馆均保持逐年增长,但仅有个别馆能达到文献经费占学校教育事业经费3%以上的要求。设备购置费2008年至2009年的增长量较大,随后小幅回落,总体保持稳定。此外各馆经费投入相差悬殊,发展很不平衡。
1.1.4 馆舍
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高职高专图书馆应建造独立专用的图书馆馆舍。目前,被调研的38所院校中,大部分具有独立的馆舍,仅有3个馆与其他部门共用。根据《体系》要求,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总体馆舍面积应达到生均2.03 m2,这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2010年度馆舍平均面积13249.3m2/馆与2005年度10023.6m2/馆相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增长率达到32.2%。
按照《体系》要求,图书馆阅览座位与学生数之比为1:5,即0.2座/生座位数。2010年38所图书馆平均是0.1303座/生,与《体系》要求有较大差距。其中符合生均阅览座位数要求的仅为15个馆,占39.47%。以上阅览座位情况与各馆的馆舍面积、布局以及在校生数有关,同时也与图书馆网络文献资源的利用条件和学院其他环境条件有一定关系。
1.2 文献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增长较快
表5显示,38馆纸质文献馆藏量达到62册/生,在38所院校中,大部分为综合性和文科院校(综合性院校和文科院校为生均80册标准),总体指标与合格还有一定差距。根据《体系》要求,2010年38所图书馆生均藏书拥有量达标的仅有15个馆,占41.67%,年生均进书量达标的有33个馆,占91.67%。但从实地调查情况来看,有些馆虽然馆藏量和年新增图书数量幅度较大,但偏离收藏重点,实际质量很难保证,图书复本量过大和高折扣、低价位的无用图书太多使得馆藏利用率偏低。因此,如何评价馆藏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有效利用率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6显示,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馆均订购报刊品种数达到957.5种,报刊订购品种数与读者人数的平均比值为11.61%,按《体系》指标要求不低于15%的标准(报刊品种数≥学生人数×15%)。全省38个馆中,达标的达20个馆,占52.6%,与总体达标程度还有距离。
关键词:地市级图书馆 馆员制度 图书馆精神 和谐
1.现阶段地市级图书馆馆员状况分析(以大同市图书馆为例)
地市级图书馆历来是城市文化知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知识经济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人才配置的合理与否是衡量图书馆队伍建设强弱的标志。以大同市图书馆为例,我馆现有编制31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7人,大专学历10人;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0人,助理级8人。目前,我市图书馆馆员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阻碍了馆员的成长和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文化层次方面。近年来,馆员文化层次逐渐提高,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了馆员人数的大部分,我馆现有大专以上学历17人,占大多数。因此,他们对文化知识的追求也较迫切,希望图书馆能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条件、提供发展的机会。而在图书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有计划的培训制度,使馆员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形成消极被动,得过且过的状况。
1.2社会地位方面。图书馆的社会地位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定位,也导致了部分馆员对本职工作产生各种不安定心理、自卑心理和委屈心理的因素,随之引发出消极的服务心理。这种对图书馆前途失去信心的心理,必然导致服务意识弱化。
1.3自身价值的实现方面。自我价值的实现实际上是每个人都有的基本要求,但是图书馆的一些现状严重挫伤了馆员的工作热情。馆员通过对图书的整理、资料的发掘、文献的搜集、信息的传播等劳动,创造着精神财富,而同时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而目前这种劳动由于得不到或者说是部分得不到肯定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就必然会受到伤害,服务信心就会受到挫折,当然也就会影响其服务意识的发挥。
1.4从工作环境来看。图书馆作为重点防火单位,房子的空间、面积都很大,冬天北风劲吹,图书馆却不能使用取暖设备;夏天,气温高升,却又没有降温设备,这种状况影响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低下。
以上种种状况所造成的服务意识的低下可以说都是现行馆员制度的弊端所引起的,由此也极易造成图书馆内外环境的不和谐,因此馆员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
2.馆员制度改革的目的——在和谐图书馆的背景下培养一支以人为本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馆员制度改革,即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制度,促进馆员制度的系列化、规范化,使馆员制度的管理工作走向理性发展的轨道,促进图书馆工作的和谐发展。具体做法为:
2.1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是现阶段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意识而提出的一条自律口号,一条最大限度提高服务效益的准则。
2.2理顺工作职责,调动工作自主能动性。由于工作职责不明,使得有的岗位出现有人做不完,而有人无事可做的局面,因此要利用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业务的方法,调动广大馆员的工作自主性。
2.3适应新形势下对图书馆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为了适应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彻底改变图书馆工作“时效观念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使广大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有认同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图书馆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图书馆员的作用,只有重视人性化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图书馆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公共图书馆馆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具有渊博知识的结构,具有开拓、进取、创新的复合人才。当代图书馆人是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因此造就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优秀图书馆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才能使我市图书馆事业持续健康地长足发展。
3.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图书馆发展
和谐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的哺育与支持。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旋律下,应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和谐的典范。构建和谐图书馆要体现以人为本。
3.1以读者为本,构建服务与需求间的和谐关系
图书馆的主体是读者,而不是书。在图书馆中,读者是图书馆的真正“消费者”,“以人为本”第一要义就是以读者为本,必须明确图书馆业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人”而展开,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更多地体现“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素,弘扬人文精神,具体而言,就是要了解读者、尊重读者、爱护读者,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己任,对读者坦诚相助,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诸如图书馆网点布局,开放时间和开放程度上照顾读者的需求,为读者营造更为人性化的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等。
3.2以馆员为本,构筑和谐温馨的服务群体
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较多地注重服务客体读者的层面,以读者为中心,方便其使用,而对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重视不够。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 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作为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主角。他们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馆的服务质量。一个馆员的水平,是看他能否帮助用户建立起通向信息资源的桥梁。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3.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其次,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矛盾,把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第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
4.弘扬图书馆精神以促进图书馆发展
贺小兰在《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一文中认为:“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精神,不断推动着中国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百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主线并延续至今。”[1]胡军在《图书馆精神刍议》一文中把图书馆精神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爱馆敬业的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团结协作的凝聚精神。[2]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叶继元教授所著《中国百年图书馆精神探寻》,通过对近百年几代图书馆学人的考察,进而把图书馆精神概括为:敬业、爱书、利人精神。程焕文老师则常将中国的图书馆精神概括为“四爱”——爱国、爱馆、爱书、爱人。[3]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的灵魂和精髓,是图书馆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4]
创建一个管理民主、公平阅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图书馆正是图书馆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我们大同市图书馆作为城市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和谐有序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小兰.试论百年图书馆精神.图书与情报,2004(6):46.
[2]胡军.图书馆精神刍议.津图学刊,2004(1).
1对照定律一分析“书是为了用的”要求
图书馆资源应该最大限度地流通、开发利用。而我馆受现有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等因素制约,导致馆藏资源质量不高、开放时间不足、开发利用程度低,基本服务难以保障,生均年借书量严重不足。首先,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缺少管理考核的标准,文献开架利用率和读者满意度等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如图书丢失率、破损率、乱架情况、准时开闭馆)被忽略了,而将工作重点放在图书采购和工作人员管理上,从而忽略了读者。缺少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使得读者对我馆产生距离感。常有读者入书库前被要求寄存个人物品、使用代书板等,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读者不信任的表现,触发读者心理上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其次,开放时间难达标严重限制了文献的流通利用。开馆时间是图书馆服务的时间量度,是衡量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图书馆应尽可能延长服务时间,网络资源方面的服务应做到24/7式开放。我馆每周名义上开馆时间为31小时,对于自习或查找书刊的读者来说,这个时间更是要大打折扣。在读者方便利用图书馆的时间段闭馆,无论从读者的生物钟行为需求,还是从开馆时间达标的角度看,我馆在开放时间方面显得不合理。最后,由于图书馆人员不足,现有结构不合理,存在一人一个部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局面,形成摊子工作的境况。一个人请假,这个部门马上得关门,连最基本的“守门看摊”都难以做到,谈何最大限度开架流通,谈何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对照定律二分析“每个读者有其书”
体现了在保证每个读者有书可借、有书可读的馆藏量前提下,藏书质量更要满足读者的需求。面对与日俱增的“书海”,在没有工作人员引导和书目检索帮助情况下,中职、高职生要找到一本书谈何容易。我馆馆藏布局不合理,楼层索引不完善;乱架、错架现象较严重,没有专门的信息导航员;新书更新速度太慢,许多图书内容老化;馆藏热门图书复本太少;用于检索查询的电脑太旧,而且网速太慢,造成许多相关的读者服务项目无法开展,读者文献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使得常来图书馆的读者会有这样的尴尬:自己喜欢的书很少,即使找到,一些书却因内页污损让人无心翻阅。目前,我馆受人员编制、馆舍面积不足和基础设施简陋等影响,参考咨询服务仍未普及,导致高职生将图书馆理解为仅仅是一个可以借阅书刊、自习的地方,没有意识到图书馆也是个答疑解惑的教学辅助机构。
3对照定律三分析“每本书有其读者”
要求图书馆根据文献信息内容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读者提供引导。流通部门是服务读者的一线平台,通过流通窗口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是读者获取文献的最佳途径。这就要求流通服务不仅做到基本的借还及常规技术操作,更要做到根据读者的需求扮演导读、信息导航、信息咨询员等角色,以发掘读者新需求,开发每本图书的使用价值,实现流通服务的最终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阅读方式不再成为主流,多元化阅读日益普及,“浅阅读”特点明显,阅读目的呈多元化发展。在这样背景下,图书馆人有义务对读者的阅读加以引导,使读者能够有目的的去读。但我馆现有的服务方式和人员结构不能使导读工作有效开展,每年采购的新书在上架后多处于“沉睡”状态,无人问津。
4对照定律四分析“节省读者的时间”充分体现了“
一切为读者”的服务理念。我馆建筑地处偏僻、功能布局存在缺陷,加上借阅管理缺乏科学性、技术设备陈旧以及服务方式落后,使读者利用文献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很大限制。如现有的分层管理,对读者进行许多限制,使得读者需要在不同的书库寻书,加上柜台办理借阅手续,这样借阅一本图书往往得花费半个小时时间。读者不能自由利用文献和设备资源,使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的形象受到损害。
5对照定律五分析“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表明图书馆是每个时刻都在发展、变化与创新的有机体。馆员是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关键,对馆员这个有机体的要求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增长,更要在专业水平上的整体提高。我院升格大专以来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图书馆仅补充招聘应届大学生3人,其余人员很大程度上属于照顾性安置(基本达到大专学历)。现全馆共13人,馆员虽基本达到了大专以上学历,但全日制本科学历仅5人,占全馆的38%左右,硕士学历仅1人,图书馆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之间的高比值现象使图书馆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人员工作基本靠手工操作,严重影响图书馆工作效能;馆员大多没有受过专门的图书情报系统培训,缺乏与学校重点专业或所属专业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院办学特色、专业设置、教学科研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了解甚少,服务层次仅满足于做好资源建设、流通、阅览等常规工作,缺乏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高层次的服务研究,科研学术氛围薄弱。
二优化我馆流通工作的举措探讨
1以基础建设为保障
促进服务方式现代化创新“大流通”服务模式,实现藏、借、阅、检合一的大流通服务,为读者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以方便读者的学习和研究。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配备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机等智能化服务设备,让读者体验到“服务无处不在”;读者可凭借“一卡通”入馆,把书带到图书馆的任何地方进行阅览,并进行一站式的借阅服务,免去读者在不同楼层阅览室之间奔波,最大限度地延长开馆时间,使读者不用再为什么时候开馆闭馆而烦恼。采取“大流通”服务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资源的流通、缩短读者与馆员之间的距离,充分体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理念。
2以读者服务为宗旨
促进服务内容优质化强化流通工作中信息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流通部门是对外交流的一线窗口,是图书馆所有部门读者最密集的地方,流通服务工作成效关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流通部门应遵循五定律从书和人两个方面做起,对书刊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引导读者有效利用文献资源;积极主动服务读者,有目的地开展导读工作,激发读者的潜在阅读意识,产生阅读行为,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充分利用新生入馆教育、世界读书日活动开展系列专题讲座,为读者提供更多便捷实时的服务,培养读者的信息素养、媒体素养和创新思维、掌握和运用文献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
3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队伍建设专业化
人是图书馆工作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必须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强队伍专业化建设。英国图书馆专家哈里森曾指出:“如果没有接受过规范职业培训和能够充分有效挖掘馆藏优势的图书馆员,即使是世界一流的图书馆,也难以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优质的读者服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职业素养,流通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对读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微笑服务、“无NO”服务是流通窗口的完美体现。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不能仅仅停留在借阅流通层次上,而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和情报人员优势,为广大师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流通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完全熟悉本书库的功能和资源布局,由传统模式下的管理员转变为大流通服务模式下的信息导航员,积极向读者宣传馆藏文献的布局情况,引导读者高效查找所需文献,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方便。4引进RFID技术和设备,实现书库管理智能化在“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引进RFID技术和设备,图书均以RFID条码代替传统的磁条,实现图书管理工作智能化,大幅提高图书盘点及错架图书整理效率。引进检索终端设备,让读者通过三维导览图即可迅速到达所需图书的位置,并可在自助借还书机器上进行自助借阅、归还、预约等操作,以提高图书利用率。
5借助新媒体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原有的阅读资源被“搬”到网络,读者在面对海量网络资源时常有“书海捞针”的困窘。导读工作是高职图书馆流通工作中的一项特色服务。面对新环境带来的阅读变化和挑战,图书馆要做好新技术与图书馆的融合,不断深化和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传统的“二维平面导读”模式已难以赢取读者的关注,图书馆必须创新导读服务,借助新媒体平台打造“三维立体导读”服务体系,如创建微博、微信、QQ群讨论、读书论坛等,为读者量身定制服务内容,提供个性化实时服务,帮助读者快速、准确地收集所需阅读对象,将信息推送到读者面前,把图书馆“延伸”到读者的身边,让图书馆服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6利用现代信息设备,营造人性化服务氛围要利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23-02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员以及非正式员工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服务质量。以泰山学院图书馆为例,11个非正式员工之中,本科学历只有1人,大专学历有2人,大专以下学历有8人。在信息化条件下,院校图书馆中传统的文献概念、加工手段、使用方法在技术上、观念上都发生了深刻变革,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使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也受到严竣的挑战。文献载体已呈现出多样化、数字化,管理的自动化以及检索文献网络化,特别是馆藏文献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管理多元化、信息提供智能化等特点。因此,图书馆员素质的提高成为当前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图书管理员素质的提高是信息化的现实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和落实图书馆的重要作用,首要的前提就是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
(一)教学中信息资源对图书馆的要求
以山东泰山学院为例,我校专业多样化,随着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环境、教学内容的深化改革、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教师们要求图书馆所提供的资料具有多样性,可以检索各种不同种类的文献和资料,这就要求图书管理员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善自身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图书管理工作,对文献和图书进行整理归纳,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做出科研工作和信息服务导航。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提高自身修养,进而满足教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的各种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文献检索服务。
(二)学术科研创新活动对图书情报信息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学术科研活动对我校图书馆情报信息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术的完成与图书馆提供的资料密不可分。科研工作的全程都离不开情报信息资源的提供,无论是选题、立项,还是课题研究和成果鉴定,都需要图书管理员的密切配合,为其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源、相关资料和课题查询服务等。这样,图书馆情报信息的服务成为我院以及各高校学术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所以,提升图书管理员情报信息方面的服务能力,是为了更好地适合学院的科研工作。
(三)高素质馆员是科学管理与智能服务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图书馆近期越来越要求增加数字资源的比重,需要普及网络阅读、传递相关文献、及时传递咨询业务等的推广,这种服务方式的变革和由传统馆藏改为数字馆藏的变革,都要求图书管理员要提高自身计算机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熟练查询电子资料并掌握先进技术,从而完成图书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对相关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处理业务。这样,图书馆管理员就相当于电子文献的传递者,是连接文献和使用者的桥梁,只有他们具备了信息导航、网络咨询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合学院各科研者的要求,也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同时,图书管理员要具备学科特色,成为信息网络时代合格的图书馆馆员,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为多类型、多层次的读者和学者提供更高效、更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
二、图书管理员应准确把握相关图书信息
图书馆馆员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知识素养等,这样才能积极适应管理创新,为教学科研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
(一)具备全面的现代图书情报管理知识和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当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也是信息中心使用的向导和顾问。现代图书馆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对馆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还需要一专多能、网络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仅仅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够的,掌握计算机网络方面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学科和教学科研相关新兴学科的知识也是必须具备的。只有在各方面,比如:图书馆学、现代管理学、图书情报、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不断适应岗位需要。
只有系统地学习图书情报相关知识、本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拥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这样有助于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多样化、网络化,使得图书馆的工作更加完善。
(二)熟练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院校图书馆日常工作中,馆员在履行自己职能的同时,还要担负一些相关的职能,会不断增加新的工作内容,比如:网络导航、咨询、采集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组织管理等;直接向读者开放的一线服务就是信息的管理、评价、研究以及文献传输工作。在教学人员需要提供检索等帮助的时候,馆员就需要在教学人员和知识之间进行传输。因此,只有很熟练地掌握图书馆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才能很好地进行信息资源的开放工作,为教学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要求馆员具备信息意识,懂得抓住最新信息,并且具备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以及学术研究能力,还有就是要有及时获取科研成果的能力、学术交流沟通的能力。这就是馆员必须具备的“一专多能”知识结构,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根基,提高业务能力。
(三)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和过硬的现代图书馆管理专业素养
在数字化图书馆环境中,馆员接触的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求他们具备熟练的检索技巧,有较高的搜集、整理、筛选、加工和传递信息数据和信息资源的能力,只有熟练地掌握图书情报服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占有信息资源,从而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
读者的自我服务能力提升迅速,导致以前那种普通的咨询服务不能满足用户和时代的需求,那些必须经过系统加工、分析和综合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越来越严谨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这些重要的信息资源必须经过我们大脑的认知、分析和再加工,优秀的馆员不仅仅可以在庞大的数据库和资源库里随时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精准信息资源,而且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分析,使其可以更好地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服务,帮助他们准确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馆藏信息资源。另外优秀的馆员还可以对这些馆藏资源进行系统的专题报告,可以为老师提供更细致贴心的服务。
三、坚持送学培养与岗位培训相结合
图书馆员的素质,是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针对当前存在图书馆员知识结构残缺不全、开拓创新热情不高等问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全方位地对馆员进行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对有前途的青年馆员进行专题培训,有针对地集训,通过不同形式和渠道进行培训,从实践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完成图书馆的日常工作。
(一)爱岗敬业,加强理想教育
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馆员的日常工作比较琐碎,有的同志还认为与教学科研人员相比,在地位、待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或多或少有失落感。因此,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端正工作态度,不为名,不为利,默默无闻地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专题辅导、自学讨论、心得交流等不同形式,扎扎实实增加理论学习效果,提高思想素质。
图书馆作为服务机构,应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作为服务宗旨和原则,这要求员工们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乐于奉献,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安心且热衷于为教学科研人员服务,执着地追求事业的成功,才能沉下身子,刻苦钻研,积极推进我院现代化图书馆建设。
(二)合理安排培训,改善馆员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
图书馆馆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能否有效服务教学科研的需求。面对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对馆员的培养,要坚持目标明确、学以致用的原则,选送表现优秀的年轻馆员进修深造,加快馆员知识更新,改善馆员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实现馆员队伍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
(三)增加培训途径,提高馆员实践能力
能否满足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素质要求,关键在于馆员队伍是否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当务之急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充分利用院校自身的力量,组织大家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培养新技能,不断提高馆员的动手能力,丰富大家的实践经验。
(四)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为馆员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的形式对学校的图书馆馆员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对于馆员应该加强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相应的素质,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继续教育,才能达到时代的要求。对于馆员的继续教育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制定一定的培养方案及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该根据馆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可以采用在职学习、短期集训等多种形式。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使馆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打造思想过硬、学识渊博、科学性、综合性的馆员队伍。
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学识丰富、高素质的馆员,因为要想使图书馆不断健康、稳健地发展,必须全面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对馆员要进行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以及要求馆员不断自学和继续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支精通图书馆业务,适应社会需求的馆员队伍,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合理分配图书馆人力资源配置,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院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适应时代需求,、肩负起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介绍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提出了专业学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设想。
外语师范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小学外语师资的中等专科学校。在办学目的、招生对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以及教学与科研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充分体现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工作上。因此,如何根据这些特色进行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办好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1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
作为培养小学外语师资的外语师范学校,是教育的“母机”之一。它首先是为教育服务的,在专业上是以外语(英语)为中心的。因此,这就决定了外语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具有的各种特色。
1.1藏书特色
藏书特色是在藏书体系中突出本校主要专业的特色。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在藏书体系上必然具有鲜明的教育特色与外语专业特色,这些特色也必然反映到藏书等方面。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经过多年来对藏书建设的实践,初步形成了一个拥有藏书13多万册,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富于本校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结构体系,为更好地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保证条件。
1.1.1教育特色
教育特色应当是所有师范院校图书馆首先必须具备的,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显然也不能例外,它的主要任务是为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熟练掌握教育艺术,并具有组织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因此,图书馆藏书体系除具有中等学校图书馆的共性外,还具有鲜明的师范特色。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紧扣学校的性质、读者对象与培养目标展开。注重收藏有关教育科学与基础理论方面的文献资料,以普教为主,兼顾地方特色;以本国为主,兼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有关教材、教学法之类的文献也在收藏之列。并择要收藏地方文献如地方志、乡土教材等,从而更好地为师范教育与教学服务。
1.1.2专业特色
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其专业特色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外语,而其中最主要的是英语。因此,外语师范学校的图书馆在藏书上不能不以英语为重心。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办馆以来,一直尽其所能努力收集有关外语特别是英语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补充教学内容、编著教材有益的新内容、新观点、高水平的图书。根据本校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的具体需求,藏书向专业核心书刊倾斜,并择优收藏。本馆现有的西文文献资料占全馆藏书量的1/3,藏有英、日、德、法、俄等语种的文献资料。每年把图书购置费中的80%投入到英语专业的藏书补充上。通过日积月累,使该馆初步形成了以英语专业藏书为核心的藏书体系,较好地满足了学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1.1.3排架特色
根据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藏书所具有的教育特色与外语特色,在排架上也应根据这些特色来进行排架,以有利于读者利用图书资料的管理。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充分考虑该校学科性,适应读者的检索习惯和要求,本馆实行中文、西文文献资料分库管理,并实行借阅一体化。原版外文文献资料分开排架,并用书标颜色区分开来。这种排架方式大大方便了读者,有效提高了办馆水平与服务质量。
1.2检索特色
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在检索方面必然要具备自己的特色。图书馆采用WEB检索方式,利用浏览器(IE·NETSCAPE)进行书目检索,同时,对检索结果能根据书名、作者、出版社、索取号等多个检索点进行二次检索,操作简单,一目了然,方便快捷。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采用了这种检索方式,大大地满足了读者检索的各种需求。
1.3读者特色
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读者对象既有中等师范学生,又有大专生,还有教师。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需求要满足,馆藏建设必须顾及到。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根据读者的需要,除了对师生进行系统的检索和利用文献知识的教育,培养师生开发利用外语文献信息资源的意识和技能外,考虑到该校是以文科为主,在藏书建设上,也侧重补充文科方面的文献。
1.4服务特色
文献收藏是文献开发利用的基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是在有所“藏”的情况下来开展的。读者服务贯穿素质教育特色,师范是园丁的摇篮,学生政治思想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图书馆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活动,体现在推荐书刊、解答咨询等活动中,并通过馆员日常的言传身教对读者施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多年来坚持特色服务,在工作中坚持了征询各教研组和专业任课老师意见的选书制度,还定期举行全校教师集体选书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4.1馆员特色
中专图书馆人员少,分工不细,工作人员往往是一专多能。懂管理、懂图书情报知识仅仅是基本功,懂外语才是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发展的客观要求并决定了其专业队伍的外语专业化。因此,作为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图书馆管理、图书情报及外语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图书馆,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1.4.2信息特色
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必须注意形成自己的信息特色,建立外语学科文献信息的网络化。如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典藏书库收集了有一定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外语资料,期刊阅览室也订购了外语剪报资料和“人大复印资料”,并提出建立外语文献信息中心网络的构想,从而在外语学科文献信息的网络化建设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专业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
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要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对外语文献信息日益增长的需要,当前我国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根据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的特色进行建设,使之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完备的文献信息服务。
2.1增加经费投入,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及网络建设
加大投入,建立校园网及电子阅览室是加快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急需解决的任务。首先应尽快建设以学校为主体的校园网,因为网络化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必由之路。利用网络达到合作建设馆藏、进行联合编目、实现馆际互借目的,通过地区与地区之间、馆与馆之间的网络化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经费、提供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建立外语文献数据库。文献数据库是图书情报自动化的基础。应发挥自身特点与优势,加紧建设有特色的各类型专题数据库,实现计算机国内外联网,从而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2提高馆员素质,开展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
人才是信息服务的关键所在。拥有一批在外语文献搜集、整理、典藏、利用方面能够提出较有影响的观点或意见的高层次人才,掌握一种以上外语、能够从事其它语种的文献开发与利用的专业人才,这是保持和发展图书馆外语特色的关键所在。以广东外语师范学校图书馆为例,目前,从该馆队伍的现状来看,虽然全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也占1/2,但全馆缺乏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提高专业队伍的素质迫在眉睫。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为学校师生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开展深层次的服务工作,开展富有特色的信息服务。在做好图书馆的常规工作的同时,要树立深加工观念,主动编制专题索引、专题目录等二次文献,以及编写综述、书目指南等三次文献。围绕重点服务对象,及时编辑各种图书目录(专题目录、馆藏目录、联合目录等)、新书报道、论文索引等。通过开展对文献的
二、三层次深加工,提供对文献资源揭示的深度与广度。还应重点开发有关外国语言文献资源,建立语言教学文献、教学科学信息数据库等作为本馆的名牌信息产品,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而且可以为中小学英语教学提供特色服务。
参考文献
[1]度瑞.论新时期中专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1999,(5)
[2]刘洪波.专业资料室特色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
关键词:高职高专;图书馆;专题书目;个性化阅读
0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而在其教学规模、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图书馆也成为了体现高职院校水平、规模的一项重要因素。为了能够使图书馆更好的为校内师生服务,就需要高职图书馆在积极建设专题书目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个性化服务。
1 高职高专图书馆专题书目建设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其一般都会根据主题集中文献对藏书进行管理与组织,并将文献根据主题的方式对其进行排列与分类。而在现今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则可以根据读者实际需求就某一特定主题进行专门的开发与管理。尤其是在现今文献书籍类型、数量非常庞大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很难从数量上对文献资源进行丰富,对此,则可以从深度上入手,通过加大专题文献馆藏深度方式的应用针对一类题材或几类题材对文献书籍进行管饭的收集,以此在提升馆藏质量的同时形成属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馆藏文献。在具体专题文献收集方面,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积极引进地方文件
地方文件一般都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对此,高职院校在对馆藏进行建设时可以从特定专题入手,有目的的对本地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收集,积极寻找优质本地资源的所在地。同时,对于较为珍贵的地方文献,也可以不对其文献的收藏地点以及所有权进行更改,在馆中只需对这部分文献的地点进行标注,也能够在方便读者需求的同时对本地地方文献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2)充分依据文献书目
在对专题文献进行收集时,工作人员需要避免仅仅单纯的根据图书供应商目录对文献进行采集,而是要以主动的方式对专题文献书目进行搜集,以此在对更多书目信息以及专题文献进行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文献采购范围。同时,负责人员也需要对专题文献的出版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与熟悉,以此对不同主题领域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经验。同时,现今飞速发展的网络也为专业书店发展提供了较大的条件与空间,并为专题文献的采购提供了较大的便捷条件,对此,图书馆专题文献收集人员也可以从此方面加强认识,通过对网络的有效应用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效果。
(3)专题资源集中化
对于专题文献来说,其一般都是处于形式上的纸板文献如期刊资源类型、报纸图书以及多媒体影像资源等。目前,图书馆不同载体文献资源都是分类方式进行处理的,即将报纸、期刊、图书、电子媒体等类型以分开的方式进行陈列,并由不同部门分别对其进行处理。而对于某一个专题的文献资源来说,其也一定是由很多种类型载体共同组成的。在此种情况下,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文献专题,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就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能够将以往按类型管理的方式转变为以专题管理的方式,将同一专题、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集中陈放。
(4)外部环境选择
在高职院校开展专题文献管理工作中,一个有效、适宜的空间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专题资料较少,则可以针对该专题在图书馆中专门的设立一个文献阅览室,而如果资料较多,则需要根据图书馆布局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置,以此更好的发挥这部分专题资源的作用。
2 高职高专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资源+服务是现今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两大内容,在丰富专题文献资源建设之外,也需要图书馆能够通过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开展更好的发挥馆内资源作用,更好的为学校师生服务。
(1)流通工作个性化
在现今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中,需要能够对以往图书借阅、预约、续借等基本事项进行细化,并通过新传输方式的应用如电话、邮件以及短信等对读者进行通知。而读者在收到上述信息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回应时,则可以安排辅导员将相关事务通知给本人,要求其能够尽早归还图书。而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也可以开展借阅一体化服务,即在流动库中对阅览区进行合理的设置,以此便于部分没有外借愿的读者能够在该区域中进行阅览。而为了能够对特定读者群体需求进行满足,则可以通过另类专题书籍方式的应用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当今热门图书等放在专用书架上,以此在大幅度节约读者找书时间的基础上更好的对师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满足。此外,图书馆也需要能够对先进计算机技术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图书馆数据库的建立使读者在进入图书馆之后就能够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对自己所需求的资料进行寻找。而为了能够使校内师生都具备该数据库独立操作的能力,则可以通过集中培训、材料宣传等方式教会读者如何使用网上资源。
(2)参考咨询个性化
在图书馆服务开展中,参考咨询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以往图书馆工作中,由于受到技术条件以及人员等方面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主要进行的是一些较为传统的咨询,如在网站中将读者较为普遍的一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或者直接同读者进行面对面的咨询等。但随着读者信息需求总数量以及差别的加大,在图书馆中也经常出现较为专业性的咨询,且往往会受到空间以及时间因素的限制,原有的咨询服务就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今读者的需求。对此,就需要高职院校能够建立起更为个性化的信息咨询平台。具体操作方面,需要其通过计算机设备的应用由专业咨询员通过多渠道如BBS、E-MAIL、QQ等工具提供实时的网络咨询,以此能够对用户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所发出的咨询进行满足。此外,也可以在馆内设立专门的问题咨询QQ群,对于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则可以将这部分问题收集、转交给专业咨询馆员解答后再反馈给用户,以此使用户能够具有更高的满意度。
(3)数据库建设个性化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个性化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图书馆这种海量资源的环境中,数据库更是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目前图书馆大力开展专题资源建设的情况下,更需要高职院校图书馆能够充分联系本校实际以及特有资源,通过对资源的合理整理、归类来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于资源的个性化需求。由于特色资源往往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这就需要图书馆网站能够将该类资源放置到突出的位置,如图书馆在对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以及专业领域动态进行重点关注的基础上建设起一定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数据库,以此便于专业人员对科研动态、学科成果的利用与掌握。此外,也需要在丰富馆藏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本校需求的数据库,以此对本馆在某些领域信息资源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
(4)提升馆员素质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员的服务态度以及专业水平,这就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具有良好的信息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管理意识以及专业能力,以此使图书馆的电脑化、网络化以及数字化建设得到实现。对于图书馆来说,其应当有步骤、有计划的对馆员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进行全面的考核与培训,以此使工作人员能够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在对新时期网络知识资源分布、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更好的对相关知识技术进行分析与存储。除了这部分基本技术之外,在服务理念方面,也要一直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对师生读者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为师生创造一个便利、温馨的环境。
3 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各大院校对于图书馆建设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现今教育环境下,建设专题书目以及开展个性化阅读服务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内容。在上文中,我们对高职高专图书馆专题书目推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需要在未来图书馆建设中能够充分把握重点,在对两个目标进行实现的基础上为院校师生提供更好的图书资源服务。
参考文献:
[1]王锐.高职院校图书馆聘用学生助理的实践探讨――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J].甘肃科技纵横,2010(04):124-125.
[2]斯日古楞.论民族院校图书馆的创新服务[J].现代农业,2011(12):107-108.
[3]白雪冰.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优势及途径[J].黑河学刊,2013(05):163-164.
[4]刘分明.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主动服务[J].中外企业家,2011(04):93-94.
1 转变服务方式,实行主动服务
我国医院图书馆的工作长期以来一直以被动服务为主,足不出户地坐等读者。我馆过去也只提供借还图书,代读者检索等被动单一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信息量越来越庞大,信息形式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图书馆的这种被动服务显然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要求新时期的医院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我馆近年来通过馆员的主动服务,提高了信息服务水平,密切了与医、教、研的联系。
发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开展各项服务。在临床工作中,广大医务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尤其是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他们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获得急需的医学文献和情报资料,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其所需资料即检即得,按其需要,即可调出以供使用。临床医务人员一般较注重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药物的报道,对得来的信息作为知识存储。而国内外期刊报道的文献信息快,而且新,所以期刊的利用率较高。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对它们进行深层次信息的开发,医务人员忙于临床工作,很少有时间到图书馆阅读,图书馆可以发放“新书讯”、“核心期刊目录”及送书上门等活动,深入临床科室进行宣传,同时了解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信息资料的需求情况,收集有关文献信息并及时提供给相关科室。对本馆没有收藏的书刊资料,通过馆际互借,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好送到他们手中。
2 做好采购和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医院图书馆要提高书刊的利用率。在购刊前,先广泛征求全院人员的意见,再由图书馆综合、并根据馆内经费情况提出订购方案。针对医院以临床为主的特点,选择一些高质量的临床医学期刊,如“中华”医学类,“中国”医学类,“实用”医学类,“国外医学”临床各分册等作为核心期刊;根据医院的工作重点、特色专业和科研课题的需要,还注意对重点学科及相关刊物的选购。如临床荟萃、中西医结合、各大专院校的院刊院报等,以满足读者对医学专业的需要,真正订读者之需,购读者之用。
国内外最新医疗信息资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科研水平和更新知识结构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是医院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3 优化资源配置,开展深层次情报信息服务
医院是集科研、医疗、教学为一体的机构,同时又是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较多的学术单位。医院直接为患者服务,高超的医疗水平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基本保障。医疗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和提高医疗技术。医院发展的一重要条件,就是需要大量相关、可靠的信息支撑。医院图书馆处于医院医、教、研知识生产、扩散和使用链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医学知识信息搜集、重组、整序、传播、利用的重任。现代医院图书馆工作就是以临床医学知识信息资源为管理对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搜集、整理、研究、加工、保存、传递和提供医学信息知识,为医学信息用户服务的系统性、学术性工作。医院图书馆为临床提供优质有效的医学信息服务,是促进医务人员整体医疗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也是医院图书馆的首要任务及基本功能。
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事实。医院图书馆应主动打破自我封闭格局,积极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开展深层次情报服务。首先,应做好医院重点科室的信息服务工作。为使医院的重点科室在医教研中真正起到带头作用,医院图书馆主动为他们开展专题信息服务和定题情报跟踪服务。专题信息服务通常是指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将其整理归类,建立专题栏目,使无序信息变为有序信息,形成便于查找的信息集合,存入数据库,还要及时和定期更新数据库内容,并主动向科研人员介绍。医院每年都会有医生申请国家和省市级的科研课题,我们应主动与课题主持人联系,了解其研究方向和动态,然后围绕其科研课题,跟踪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中外文信息,将结果及时通报给科研人员。现代网络环境下,计算机检索快、新、准、全、专,对于指导读者撰文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充分利用光盘检索系统,对各级医务人员的科研立题论证、查新咨询、成果报奖、撰写论文等提供光盘文献检索和咨询服务。
4 提高馆员素质教育,使医院图书馆更好发展
信息资源发展是一种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分析、管理及网络管理的专业知识。尤其医院图书馆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性图书馆,不仅要掌握信息处理技术、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外语能力等多学科知识技能。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使医院图书馆形成可持续发展,医院图书馆馆员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随时更新图书馆学与网络信息学知识,学习专业外语知识,掌握较娴熟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能独立进行文献信息的采集、分编、加工、咨询等工作,还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如果馆员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设备的使用,就没有办法完成传播知识的使命。因此,在职馆员必须参加各种继续教育的培训,利用在图书馆工作的有利条件,努力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争当好的“导航员”。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借阅权利;限定因素
【中图分类号】C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456-01
国家教育部门在2002年1月份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以下简称为《规程》)是我国各所高校的图书馆在往后阶段中的改革创新和持续发展的纲领。此项《规程》在对于图书馆读者权益的保障方面,制定出有力的措施。《规程》第19条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保护读者合法、公平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应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利用图书馆提供便利。”图书馆规程中的此项条款体现了图书馆里人人平等,任何学者或教师在图书馆或者对图书的借阅没有种族、肤色、职位及级别高低,都能够平等的在图书馆平等的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以及获取知识。这是最基本的权利,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干涉和剥夺。
一、图书馆读者图书借阅权利的现状分析
来源于网络中的数据调查分析显示:不同高校对图书馆图书借阅权利的设定不太相同。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操作和运行方法为:高校里老师对图书的图书借阅数量大致为十册至二十册,可以借一个月至两个月,如若所借的图书已经到期,可以继续借一至两次,继续借书的期限一般也是一个月至两个月。如果超过所借图书的期限,每册图书将会收取每天一毛钱至五毛钱不等的滞纳金费用。此外,也可以进行预约借书;高校里学生对图书的图书借阅数量大致为三册至十册,可以借一个月至两个月,如若所借的图书已经到期,可以继续借一直两次,继续借书的期限一般也是一个月至两个月。如果超过所借图书的期限,每册图书将会收取每天一毛钱至五毛钱不等的滞纳金费用。此外,也可以进行预约借书。也可以视情况预约借阅图书一册至两册。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能够借阅到的图书数量远远大于学生所能借到的。
比如说我国温州大学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是这样的:温州大学老师的图书可以借阅的数量为20册,可借用期限长达六个月,可以续借图书一次且续借期为三个月。温州大学本科学生的图书可以借阅的数量为8册,可借用期限一个月,可以续借图书一次且续借期为半个月;温州大学的大学研究生的图书可以借阅的数量为15册,可借用期限六个月,可以续借图书一次且续借期为三个月。如果借书超过期限将要收取每册每天0.05元的图书还书滞纳金。如果读者没有交清因延期而产生的滞纳金,或者没有还清所借图书,该读者的借阅权将会被系统自动冻结。
二、对读者图书借阅权限的人性思考
图书馆要树立起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遵从读者至上的理念能够使得图书馆的借阅权限设定变得人性化,使得高校图书馆充满人文关怀和对读者的温情。在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基本上为大专生、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不同的层次的学生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借书需求也不一样。研究生门借阅的资料偏向参考文献为主,大专生等则偏向拓展知识面和相关专业书籍为主,教师借书则应该主要与参与教案方面的内容书籍居多。因此,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节约率的高低来对书籍进行安排和采购是能够满足借阅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一些比较冷门的书籍和不常借阅的书籍我们可以相对进行调整其借阅期限,让这些书的借阅也活起来。
对于借阅期限而言,只有规定出合理的图书借阅期限,才能够加快图书的流通性,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们的需求。对于借书周期过长,则对书籍的流通产生不利影响,书籍在一个读者的手里,需要借同样书籍的读者会迟迟借不到书,会耽误到学习或者科研资料的收集。
三、对读者图书借阅权限的理性思考
由于高校图书馆的独特性,图书借阅会出现某个时间段的集中性和规律性。由于高校课程教育的发展,很可能在某段学科课程结束后,一批学生会向图书馆借阅相同内容的书籍,这样的状况出现,如果图书馆没有采取足够好的准备措施,就会出现难得借阅到相关要求的书籍。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遵循学生读者借书的规律性,对相关专业书籍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就借阅期限来说,适当的调整借阅期限,从理性思考的角度来分析并不会意味着影响读者的研究或者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可以促使读者对图书的知识的消化,抓紧时间去阅读和理解。但是,随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图书馆需要确保纸质藏书必须充足,才能促进科研和教育的发展。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图书藏书应该达到人均一百册以上,并且对现有图书进行不断的补充、扩大、调整。只有充足的书籍,才能保证读者们的基本权益,让读者们有书可借。从某种意义来说,图书经费的数额直接影响到图书馆藏书的数量和质量。
四、对图书馆图书借阅制度的反思
在图书馆的藏书资源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强调平均分配图书借阅权,那么那些真正渴望借阅到书籍的读者的利益就会被牺牲掉,因此,我们不应当一味的为了追求所谓的平均而去损害那部分正在渴望借到书籍的读者们。如果是这样,反而更大程度的浪费了读者书籍的借阅权限,使得“想读书的没书读,有书读的不愿读书”的奇怪现象。又比如说图书馆的新书借阅率会比较高, 图书管理员规定新书借阅期周可以相对缩减。对于那些长期很少有读者借阅的有关文献类书籍, 可以充分延长甚至可以不设该图书借阅期限。通常来说,在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进行计算机管控图书馆的情形之下,我们将不同文献相应具备不 同借阅期限完全可以有效的区分开来 。
图书馆制度的制定不能够以图书馆或者图书管理员为中心,而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来设定图书馆的管理及借阅规程。不要让读者们产生借书难、还书麻烦的不良感觉。制度的制定要对读者的借阅行为起到鼓励、认可的作用。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的去借书,利用书籍对所学知识进行良好的辅助学习。
总而言之,一个良好的合理的对读者图书借阅权利的限定制度能够让图书馆有序的高效的运转下去。那么对读者借阅权利的制定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长期总结的过程。各所高效相互学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设定,对读者图书借阅权限的设定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图书馆馆员的再定位问题,是每一个图书馆馆员应该想而且不得不想的一个现实问题。有人认为,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属于国家全额拨款的社会公益性部门,旱涝保收,用不着担心。普遍认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受到影响的行业主要是电信工业、服装纺织工业、农业、汽车工业、金属服务业、保险服务业和化学工业等等,没有想过对图书馆会有什么影响。其实,这一切都是表象。作为图书馆馆员,应该未雨绸缪。新形势对图书馆等公益性领域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图书馆的未来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尚难以预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对图书馆的影响,不管是直接的、间接的,都将是巨大的。那么,图书馆馆员应该怎么来重新定位?
一、尽快完成接受“图书馆范型转变”的观念
“范型转变”是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定义并被广泛使用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学术研究的整套方法以及态度正被另一套方法及态度所取代。作为图书馆来说,从以“藏书”为主到“服务于读者”,无疑地,这一转变是“图书馆范型转变”的关键一步。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则是一次质的飞跃。在当今这样一个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十分发达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而所获取的信息也越来越具有时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如果还想单纯依靠自己的馆藏来满足读者广泛的知识信息需求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做好接受挑战的准备,才能处乱不惊,并能从变中求得图书馆发展与再生存的主动权。
二、建立专题馆员制度迫在眉睫
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他们在图书馆信息活动中是活跃的、专业的。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变化和超前而至的情况下,旧的工作体制与工作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所以,能够驾驭文献信息的能力,对文献信息进行提炼、组织、加工,主动为读者提供专题研究的高层次信息咨询服务,已成为参考咨询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跟大专院校不一样,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非常广泛,各行各业都有,在这些读者当中,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是某个领域里的骨干或精英,他们为了研究某一个领域的课题,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料,但宥于时间紧任务重,到图书馆来借阅图书,都希望能准确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另外,一些准专业人员在知识的海洋里搜寻资料,同样需要得到专业性的指导。鉴于此,建立专题馆员就十分必要,组织一批既熟悉本馆各种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组织能力,又熟悉某个专题文献信息的图书馆员来承担为某专题读者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的工作,这是很有意义的。
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存储、控制,最终实现将文献、知识、信息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目的。其实,读者所需要的还不止这些,他们想从馆员处更简捷地得到更多的文献信息。传统的图书馆也设有“参考馆员”这一岗位,与专题馆员的工作性质有相同之处,但前者是被动的、松散的;后者却是主动的。
专题馆员与一般的馆员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在自身素养学识方面都远远地超越了一般的馆员。首先,他们必须具有丰富的文献学、信息学的基础知识,又要有某一专题或某一学科深厚的知识底蕴,还必须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与计算机操作能力。其次,须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并要有较强的组织与加工能力。
三、具有跨国服务的理念
我们面临的是服务的新概念。图书馆所从事的各种服务,如咨询服务、教育服务、视听服务等,有相当一部分被纳入市场操作。如此一来,这些市场操作的行为就要受到《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制约与规范。
还要有与国外同行竞争的意识。与世界接轨,对我们图书馆馆员来说,是一个好的机遇。“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狼来了,我们没有应付的能力。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不断地适应、摸索与提高,把握信机遇,把图书馆馆员的再定位问题搞清楚,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 图书馆;图书管理;资源共享;高效
对于高校来说,图书管理作用的发挥就是要充分开发图书馆藏资源,实现图书管理的最优化,不断探索图书管理模式的高效化,努力满足信息资源的提供与完善,使高校图书管理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梯迈进[1]。
一、高等学校图书管理的现状
1、图书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中图书陈旧、更新补给不到位。由于高校教育管理大多对图书馆中人均拥有图书的数量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图书质量、期限则没有明确的界定,结果导致高校为了满足其管理机构的要求,而忽虑了图书是否符合现阶段师生的所需。
2.图书管理的封闭化、垄断化。所谓图书管理的封闭化,就是指在图书管理模式上存在封闭。对于高等学校的图书馆一般都是自我建设、自我服务,主要面对本校的广大师生。由于图书管理的封闭,不能及时与外界相关适时图书的补充更新,造成了师生在获取信息的局部性,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扩大化。
2、图书管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
1.笼统、单一的图书收集方法。现代高校图书典藏的收集,大多数是参照其他“楷模”高校的图书典藏模式;直接从新华书社总部或一些小有名气的出版社大批购进,购进方法的简单使得图书馆的图书种类简单,进而也限制了涉及面的范围。
2.机械化、人工化的图书分类与借阅方式。图书馆是一个数量大、种类多的放置场所,但对于图书的分类编号,还存在着大量人工作业、手工登记的方法;对于借阅方式的管理,还沿用着手工登记,借阅者签字的传统借阅,远不能适应快节奏信息发展的步调。
3.借阅期限采用限期归还的方法。图书馆对于图书的借阅规定期限,而且不同种类的图书借阅期限长短不同。使得广大师生在还没有来的及完全获取所借阅书籍信息的时候,却到了归还期限;并且在归还时还存在着某些特定的典藏书籍不能进行续借的规定。种种借阅方式的管理,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更加局限,资源的利用价值效率更低。
二、对于高校图书管理发展新趋势的建议
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学术性、技术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工作,它通过搜集、收藏和流通书刊资料为读者服务。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图书管理发展趋势在向着一个更好、更新的管理模式;因此在优化图书管理工作,促进新阶梯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继续的改进与完善。
1、改变传统图书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
图书馆在提供咨询服务、文献采购和导读工作时,首先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新刊到馆后,应有专人负责,做到盖章编号后立即上架,开架阅览,力争当天与读者见面。同时,尽可能延长开馆时间,有条件的地方周六、周日全天开放,提供阅览、检索网络、复印等全方位服务,并在晚间或节假日为一些急需服务的读者提供方便。其次要实现由“单一性”向“全方位”的转变。
2、做好基础工作,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图书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贮。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首先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因特网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资源库,含有大量学科信息,内容新颖,实效性强,具有先进、快捷、强大的信息传递交流功能,为教学人员检索文献资料,获得最新资料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书馆可从网上有目的地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弥补图书馆面积有限、馆藏不足的缺憾。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和管理,加强技术设备的自动化与网络化,实现结构网络化、信息产业化和手段现代化[2]。
3、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新世纪的到来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知识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从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服务手段等多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一是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到敬业爱岗,勤奋工作;二是具备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熟练地掌握岗位操作技能;三是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和科研素养。既需具备快速准确搜集信息、分析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科研训练,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以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四是要积极接受各种业务培训,加强对高新技术和新学科知识的学习,扩大知识面。本着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对图书管理学和图书管理工作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和研究。
4、实现大学图书馆之间的馆际链接
在现代学校图书馆的网上资源建设中,要敢于摒弃“小而全”、“大而全”的馆藏模式,做到“专而细”、“广而精”,更有效地服务于读者。现代学校图书馆能否在社会高速发展中扮演好服务角色,是否能最好地为教学、科研以及产业服务,图书管理工作能否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资源是关键。因此,现代学校图书馆应当主动开放多样的智力经营服务,使现代学校图书管理符合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技术,使大学图书馆之间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馆际链接。
总之,促进图书管理新趋势的发展,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发挥图书的应有功能;为广大师生扩大了知识面,也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通向成才和成功的道路;图书管理进一步发展与改进,也使得图书馆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具备了时代性与高效化。
参考文献:
[1]薛淑芳.浅谈新时期的图书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