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数学计划

学习数学计划

时间:2023-02-01 02:5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习数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数学计划

第1篇

学习计划是事先为你的学习做好提前准备,预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让学习进展顺利,初三学生该如何制定数学学习计划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别人是如何制定的

从学习时间上说,同学们在休息之余一定要坚持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每天用来学习数学的时间不一定很长,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即可,关键在于每天这一个小时的时间一定要能够保证,数学的学习切忌一曝十寒,要知道每天学习一小时数学连续学习4天,与一天之内连续看4个小时的数学然后后面3天完全不学习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保证学习时间的同时,大家也要讲究学习效率,在学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心浮气躁,同学们要保证每天一个小时的学习是全神贯注的。

其次再来说说学习哪些内容:

第一,重视课本知识: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万变不离其宗,数学也不例外,数学里面的这个“宗”,就是课本,因为所有的学习知识都来源于课本,考试的内容有些高于课本,但是基础知识点还是不会变化的,考试的试题就是课本知识的衍生物,要一点一点去挖掘试题背后的东西,找到其中要考试的重点是哪部分。所以课本还是不能丢的,不能一味地去做一些试题而忽略了课本这个根本。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将课本的知识点和例题弄明白,书后的每个练习都要认真地做一遍,这样才能说我们基本掌握了这一部分知识。

在暑假相信很多同学都会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有很多同学在对数学进行预习的时候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我把书看了就是预习了,我觉得只有在看书的基础之上能够将课本上每节的配套练习解决才算真正的预习,因为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最终还是得体现在解题中。

第二,要学会正确地纠错: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出现错误是正常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同学一错再错,这里面就涉及正确纠错的问题。暑假的时间相对充裕,正是我们纠错的好时机。但是数学的改错绝对不是简单地用红笔把得数改正就可以的。正确的纠错应该是首先搞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是自己对题目的分析有问题还是运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其次大家要把自己的错误记在心里,时时强化自己的记忆,纠正头脑中的错误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家长能够把孩子每天犯的错误单独抄在一个本上定期让孩子再重新做一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做好总结:学习之后的总结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总结是对知识进行升华的过程。很多同学也知道要进行总结,但是需要总结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在这里建议同学们利用暑假时间总结以下几点:

1.总结旧知的知识结构。数学每一章都有一个知识体系,大家应该把这个知识体系总结出来并利用这个知识体系,记忆和掌握数学的各种定理和知识点。

2.总结自己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点。大家可以重新回忆自己出现过的错误,看看哪些地方是自己反复出现问题的点,往往反复出现问题的点就是自己的学习漏洞,如果运算有问题就强化运算能力,如果是知识有漏洞就把知识再回顾一遍,并适当地配合着知识做一些练习。

总之,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持之以恒与良好的学习方法缺一不可,数学也不例外。大家也可以利用暑假总结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2篇

寒假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为自己做好了规划。充实地过好这个假期,会让你的考研复习有一个质的飞跃,相信领先教育,一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下面为考研学子打造的高数复习计划。如果你能按照这个计划做,一定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面对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学生们放假回家了,是否能充分利用好假期,是否真的可以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呢?因此领先在寒假期间推出一个“赢”计划之数学集训营,帮助大家以下面的计划作为大纲,结合大量的练习题,科学的测试及讲解,对高等数学进行知识分类,讲授解题技巧。此外,还会提前开始线性代数的导学。

首先,先将寒假分为几个阶段,然后按下面计划进行,完成高等数学(上)的复习内容。

1 第一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一章,需要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本阶段主要任务是掌握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两个重要极限;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2 第二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二章1-3节,需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本周主要任务是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牢记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会用递推法计算高阶导数。

3 第三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二章 4-5节,第三章1-5节。需达到以下目标:

1.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2.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和柯西(Cauchy)中值定理.

3.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4.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5.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注:在区间[a,b]内,设函数具有二阶导数。当 时,图形是凹的;当 时,图形是凸的),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铅直和斜渐近线,会描绘函数的图形.

本周主要任务是掌握分段函数,反函数,隐函数,由参数方程确定函数的导数。会根据函数在一点的导数判断函数的增减性。会应用微分中值定理证明。会根据洛比达法则的几种情况应用法则求极限。掌握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第一和第二充分条件。会计算函数的极值和最值以及函数的凸凹性。会计算函数的渐近线。会计算与导数有关的应用题[边际问题、弹性问题、经济问题和几何问题的最值]。

4 第四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四章 第1-3节。需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掌握不定积分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会求简单函数的不定积分。

本周主要任务是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不定积分的公式[牢记一个函数的原函数有无穷多个,注意+C],会运用第一,第二换元法求函数的不定积分。掌握不定积分分部积分公式并应用。

5 第五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五章第1-3节。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2.掌握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

3.掌握定积分换元积分法与定积分广义换元法.

本周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会根据不定积分的性质做题。尤其注意积分上下限互换后积分值变为其相反数,定积分与变量无关,可根据函数奇偶性计算定积分等性质。

6 第六阶段复习计划

复习高数书上册第五章第4节,第六章第2节。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2.掌握定积分换元法与定积分广义换元法. 会求分段函数的定积分。

第3篇

关键词:中学数学 学习困难学生 高效 学习数学

数学是学好物理和化学的基础,是中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分水岭。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仅受到学生本人的重视,还引起了教师、家长和学校的高度注意。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之所以没有把数学成绩提高到相应水平,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数学学习效率低下。造成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结为数学兴趣的缺失、对数学学科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自己丧失学习的信心和耐性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过低等等。所以,数学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就是要想办法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一、中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学困生难以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有的中学数学学困生对课本中的概念、公式和定理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新旧知识的衔接出现断裂,从而导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大为下降;有的学困生只能简单理解课本中的例题,当遇到同类变式的题型或者是更高级的变化题型后就会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众所周知,数学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章节之间总是有关联的,环环相扣,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基础没有打好,后面的内容就更难以把握了。

(二)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做有兴趣的事,做起来都会动力十足,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坚持不懈。所以,中学数学学困生有很大部分人是因为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对数学有厌倦的情绪,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效率。有的学生由于不喜欢自己的数学教师,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此外,也有部分学生因为自己的数学基础太差,对自己没有信心,直接放弃了学习数学。

(三)学困生没有做好数学学习的计划

良好的数学学习计划可以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可以督促其有效利用时间,并及时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适当的总结。计划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来安排。如果学生缺乏数学学习计划,就会进入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状态,就像失控的汽车一样到处乱撞,结果是浪费了时间,学习上却一无所获。

(四)学困生缺乏反思和总结

很多数学学困生都是盲目学习,这些学生不是不努力,他们甚至比谁都用功,就是成绩赶不上来。究其原因,跟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缺乏反思和总结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生说自己没有时间去反思和总结,他们有做不完的题目和作业。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却没掌握方法。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好习惯,鼓励大家及时总结自己的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中学数学学困生高效学习的建议

(一)帮助学困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数学学科

中学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本学科,让他们深刻明白数学学习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数学不仅是学校学习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还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学好数学,不仅可以评优、升学,还可以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将来建设祖国的准备。中学数学是基础科目,是为将来的深造学习打基础。生活中的很多工具、现象和产品都和数学知识密切相关,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二)帮助学困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没有兴趣,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产生抵触情绪,难以继续学习,进而影响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面临的困难,关心和帮助他们,使其恢复对自己的信心,教师要少批评学生,不能辱骂甚至体罚学生,多进行正面的鼓励和赞扬。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容易激动和感情用事,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动态给予恰当的开导和劝说,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找出帮助他们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办法。

(三)帮助学困生制定和监督实施数学学习计划

一个良好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学生井井有条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对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十分有帮助。不同的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时间支配情况来制定计划,可以制定一个短期的、中期的或者长期的计划,也可以根据实际灵活制定相应的计划。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制定数学学习计划是为了更好地、更有秩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以便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四)提醒学困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

提醒数学学困生及时总结和反思自身的学习,让他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当学习的知识积少成多之后,自己进行恰当的总结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总结和反思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学习上的漏洞和难点,也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帮助他们将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和领会,这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非常有帮助。

三、结束语

数学是中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学科,可以说是影响学生今后继续深造的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因此,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状况,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实际需要,督促他们做好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多思考、总结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逐步纠正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认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修订版[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沈德立.高效率学习的心理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第4篇

【关键词】学生 数学学习 主体性 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指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有自觉的意识,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能自由自觉地把握学习的对象,而且也能自由自觉地把握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它包含下面三层意思:

一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能自觉充分地调动起潜藏在自身内部的生理,心理能量,并使之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这在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有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知识,而是以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兴趣爱好、主观需要为基础,能动地吸收或改造新知识,并按照自己的方式,把它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充实、改造、发展、完善自己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总之,就是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是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

三是表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主体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的计划性,高度自觉的选择性。无论是数学学习的宏观过程(如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过程),还是数学学习的微观过程(如无理数的认识),都会涉及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或目标,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主客观的需求和条件,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来指导,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自觉的目标意识是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为了达到目标,主体就会主动的思考达到目标的手段,方法,从而形成学习计划。能够自觉地制定、执行、监控、反馈、评价、修订学习计划,这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又一表现。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计划的制定,执行,学生都要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学习目标的选择,学习计划的选择,学习态度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材料的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学习时间安排的选择等等。学习的过程就是由一系列选择过程构成的。高度自觉的选择性,是人能动地适应环境,确立自己主体地位的又一重要表现。学生主体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性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不满足对定义的简单背诵,而追求对概念的透彻理解,他们主动、积极的思考: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应该怎样定义?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概念有什么重要的性质等等?

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生理,心理特征,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3]《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5篇

关键词:影响 数学成绩 原因 措施

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对数学学科很感兴趣,有的甚至觉得数学是自己拿手的科目。但到了高中,常常发现学生对高中数学存在着很大的畏惧心理,数学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标和计划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当造成的。

一、学生学习方式仍是被动学习

在高中阶段的初期,好多学生由于受初中阶段学习方式的影响,学习不积极、不主动,存在很大的依赖性,习惯于以完成教师留下的作业为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主动性。此外,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课前对所学知识没有进行真正的预习,学习很盲目,课上听课时也只是忙着记笔记,课后忙着去解决教师留下的作业。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有了不会做的题目,学生就会留下一些疑难知识点,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时,自己都没有信心去解决了,不仅学习成绩日趋下降,更影响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比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极值”时,我只是给学生提了一下极值的公式,剩下的知识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课后,学生普遍反映教师讲的少,这节课的知识有些难懂。但从第二次上课的效果来看,全班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可见有的时候,教师放开手也许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考验,但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计划

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相比,量和质都有了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数学知识同样如此,但是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学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只有将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和总结提高环环相扣,才能把握好课堂的45分钟。如果目标不明确,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重难点,那么其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来培养学生。一个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明确的目标,这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基石,有了目标才有前进的动力,有了计划才有实施的步骤,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常要求学生做好两个计划,即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短期计划可以制定成周计划或是课时计划,而长期计划就是这一个学期的计划。一旦制定计划后就要切实按计划行事。从例年的高考中数学高分的学生来看,他们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都讲过,切实可行的计划,有时甚至详细到了每天什么时候做题及做题的数量。拿数学科目来说,有的学生每天的计划做题量在200道以上。可见,按计划执行是取得好的成绩的重要前提。

三、学贵有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喜欢通过多做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诚然,多做题的确是有用的。但是在一些考试结束后,仍有学生抱怨,那么厚的一本数学复习资料上的题都做完了,可在考试时还是有没见过的题型。可见,题海战术是不成功的。那么,怎么办呢?办法就是“法”。这个“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方法。为此,我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在实际做题时不要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而是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完一道题,静下心来再反过来看看这道题,有没有更好的解题思路,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这样做往往比急着去做另一道题有意义得多。

高中数学的知识量大,题型全,知识点多,方法新,对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高。我也经常听一些学生这样说,课上教师讲的内容明明听懂了,可是一到做题不是不会做,就是做错。当然,出现这样的问题,也绝非偶然。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会学的问题,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有阶段性的。初级阶段看似掌握了这些知识,但实际上只是肤浅的掌握,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仍会有些欠缺。要想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需要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要靠学生通过反复做题,做不同类型的题来强化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知识。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是一门大科,无论学生选择学理科还是选择学文科,其都是必不可少的科目。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才能帮助学生把数学这门课学好,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讲结合;以学促讲

学讲计划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从重“教”转变为重“学”,满足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学讲计划”,从根本上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水平。

一、准确把握学讲计划的前提,奠定“以学促讲”的基础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取“学讲方式”,学是讲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努力学习,不断积累,全面落实“学”的目标,为“讲”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什么――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

为了将学讲计划真正落实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作为基础条件。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数学教材内容,严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突出初中数学教材的重难点知识。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并以学案和任务单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到一元二次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怎么学――采取合理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都是以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为目的的,所以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全等图形”内容时,理论概念的知识较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概念情境。首先,指导学生明白“全等”的定义,让学生观察身边两个全等的事物,以便为下面证明全等埋下伏笔;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即如何在不重合的情况下,重新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创设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三边与三角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和非全等的方法。学生探究完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方法,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过程和学习结论进一步数学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贯彻讲的教学计划,达到学讲结合的目标

“学讲计划”的教学模式中,讲是学的重点,组织学生“讲什么”“怎么讲”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教师通过讲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1.讲什么――讲到实处,讲方法,抓核心

教师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学讲计划时,只是简单提出几个教学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和沟通,没有真正将学讲计划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讲计划的作用,教师要讲问题,抓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例如,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时,首先,教师应该讲解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以及如何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然后,在复习这节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讲解,其他学生辅助纠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并能运用正弦概念简单计算,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讲学习方法,准确抓住“讲”的核心。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的问题”时,首先,教师可讲解主要的判定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然后,教师通过旋转平行四边形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2.怎么讲――讲关键点

将学讲计划合理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大胆讲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相机拍摄校园景色。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拍摄的图片讲出来,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看,形状不同”的知识。

三、结论

总之,将学讲计划合理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本质就是让学生体验从理解知识到建构系统的过程,能够有效实现由“教”到“学”的转移,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职高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它承担着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训练学生思维方式、服务学生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功能.职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差距很大,学习数学有困难的学生很多,从调查研究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习惯入手,分析他们的数学学习过程和学习特征,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通过关注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数学态度、喜欢数学的情绪、会学数学的技巧、自学数学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形式,对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进行了调查,样本分布中职一、二、三年级,还有部分单招班学生,样本数n=326.

一、 学习过程特征分析

 

学习过程

选 项

百分比

1.学习计划

A计划合理,且认真执行

7.29%

B有计划但没有完全执行

50.15%

C有计划但没有执行

18.54%

D没有计划

24.01%

2.预习习惯

A长期坚持预习

2.74%

B有预习习惯但不坚持

22.49%

C很少预习

49.24%

D从不预习

28.57%

3.投入课堂学习

A能全神贯注地投入老师导学的全过程

9.73%

B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投入

41.64%

C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投入

33.43%

D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不投入

16.11%

4.课堂笔记

A能随机有重点地做笔记

36.78%

B照抄板书

34.35%

C极少做笔记

22.80%

D从不记笔记

6.08%

5.课堂练习

A认真迅速做练习,遇到问题经思考仍不懂再问老师

37.08%

B认真迅速做练习,遇到问题马上问老师

16.11%

C做练习拖拉,但遇到问题能问老师

22.19%

D不愿做练习,遇到问题也不问老师在解答

24.62%

6.课后复习

A能当天对照笔记,熟记要点,以后不断适时复习

5.17%

B能当天对照笔记,熟记要点,以后到考试前才复习

26.44%

C当天没复习学习习惯,考试前才复习

49.54%

D平时测验不复习,到期中期末考前才复习

18.84%

7.做作业态度

A独立按时按质完成

21.58%

B能按时完成,但有抄作业的行为

60.18%

C有时不完成作业

16.41%

D经常不完成作业

1.82%

8.作业订正

A坚持订正错误并及时理解

37.39%

B坚持订正错误但不能及时理解

41.64%

C有时订正错误

19.15%

D从不订正错误

1.82%

9.做题的操作方式

A先弄清知识概念,再开始做题

16.4%

B先开始做题,必要时翻书查找概念

58.2%

C先做题,不懂的留着问同学或老师”

14.5%

D做得了的做一做,做不了的就算了

6.4%

E其它(先做,遇到不会,先慢慢钻研,做不出问老师;能做就做,不会做看同学的,看懂做,看不懂就不做)

4.5%

10.解完题后,反思的习惯

A做一遍就交了,很少检查

60%

B偶尔检查结论,有时总结规律

31.8%

C经常检查结论,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解法

0.9%

第8篇

【关键词】数学;知识结构;变化;目标;逐次;回顾;突破

目前许多学生感到学习数学非常吃力、很不适应,尤其是初中和高中数学。我就自身所从教十年的经验浅谈几点学习高中数学的看法。

一、初高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在知识结构和量上发生了突曾性的变化:

1、知识量逐增。小学数学知识量少,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我们能将一些知识点通过反复的练习,基本上都背下了,基本不需要理解;到了初中之后,知识量比之小学有了很大的拓展,要将所有的题一个做几遍这是不可能的;到了高中之后,知识量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加之覆盖面也广了许多,解题方法也逐渐的多了起来,定理命题更是多如牛毛。

2、数学语言有了明显的变化。在小学阶段,数学中基本不会出现专业语言,最多就是三角形,元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名称,非常直观,也很好理解;在初中阶段,逐渐的出现了一些逻辑语言和专业术语,以及运用专业术语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到了高中阶段之后,逻辑语言和数学术语对于学好数学尤为重要,而且在学习解决问题时,我们时刻离不开它们,离开了既听不懂,也描述不清楚。

2、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次提高。在小学阶段,出现一些数学问题,最多就是算错或者搞不清等量关系。初中阶段,虽然我们能将各种题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对那总结出一些题型的思维套路,但比之小学的熟能生巧增加了很多灵活度和技巧,从而是一些初中生心有余悸。而高中数学在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的学习不仅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而且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的应变能力和技巧,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中生感到措手不及很不适应。

二、如何学好初高中数学:

对于初高中学生而言,要学好数学,首先要想学,并能够很快的从小学机械的学习转化中转化过来,要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体要求:

1.明确目标:每一个高中学生都要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近期目标,一个是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掌握好每一章的基础知识,会运用本章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做到不缺不漏;

(2).远期目标:时刻记住自己高中学习生涯的最终目标,到更好的大学继续深造。

2.制定出一个时刻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分为长久的(三年)计划和近期的(本学期内)计划。

(1).长久计划就是通过三年的学习,为自己制定一个所达的目的,这一计划由近期计划逐次完成;

(2).近期计划主要制定本学期所要达到的效果,只有完成了近期计划,才有望完成长久计划,所以不能忽视每一个计划。

这样才能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万里之遥,始于足下,要学好整体知识,必须从每一节开始,不要忽视任意一节课,非则,千里之堤,将会毁于蚁穴。要学好每一节课的知识,就必须做到:

1、课前自学: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课前自学但不能忽视上课更能专心听课,通过自己的认知知道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2、思考回顾:这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边复习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并通过长期的翻阅回顾使对所学的新知识做到由理解到掌握的一个什越。

3、难点逐次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疑惑,无论是知识点上的空绕,还是问题中的疑虑,这往往是我们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当穿线这类问题是,我们要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迎难而上的精神,首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类比,归纳和总结,并将自己所理解的结论拿出来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然后将最后的真确结论记录在自己的“错点”本上并时常翻阅。

4、拓广知识面: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上网查阅一些资料,参加学科竞赛,听讲一些专题讲座,和高年级同学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等。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面,也能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总之,对数学教学中,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课堂与课下相结合,学法与教法相结合,尽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成绩;原因;对策

时代的发展对数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数学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活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下。数学的学习方式与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学生不太适应初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度、广度的不同,使得一些学生的数学成绩徘徊不前甚至出现下滑。本文从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人手,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的对策。

一、高中数学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1 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还沿用初中的学习模式,比较依赖于教师,习惯跟着教师的步伐运转,一切都等着教师来安排,在学习上缺乏积极主动性。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课前不主动预习,不了解教师课堂上要讲些什么,跟着教师的步伐走,一边听一边忙于记笔记。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2 环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这些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从选择。但是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做环境的主人有些学生觉得一切都已定形,只是埋怨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有生不逢时的感觉,而不去积极主动地利用现有环境为自己的学习服务,使得自己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

3 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存在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会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深入浅出地剖析概念的内涵,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或者边听边记,没有听到重点内容,一堂课下来记了很多笔记,问题也留了一堆,因为这些知识都记在了笔记本上。没有在脑海中留下印象。课后,学生又不注意及时地复习巩固。不在意知识间的联系,只是一味地高题海战术而对基本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理解不适,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多一点学习时间,晚上睡得很晚,结果白天一点精神都没有,上课浑浑噩噩,听不到教师所讲的精华知识,只能自己下去自学,这样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

4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进一步学习条件不足。一些学生觉得自己学习成绩好,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比较偏重于喜欢做疑难问题,对简单的题不屑一顾,结果考试时眼高手低,经常出错。另外,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必须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深入学习。高中数学很多知识点难度大,对分析能力要求高,比如三角公式的变形及对它的灵活运用,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解法,排列组合应用题等,这些知识点与初中教材衔接得比较密切,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不牢,会在学习方面出现很大的困惑。

二、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对策

高中数学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1 注重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设计学生熟悉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高中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所熟知的社会问题。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制订出总体的学习计划,课前自学,及时复习巩固等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会明确学习目的,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在有序的安排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就要有长期计划又要有短期计划,在落实计划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

3 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定对于一些概念,可以采用背景归纳法,也可以从概念的源头讲起,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习题课的讲授,可以采用点拨法等。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要做到深入浅出,多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练习,题型要做到难易适度,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使学生在练习中深入对知识的掌握,真正消化所学的知识。

4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每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生理、心理与知识水平方面都存在差异。在数学教学中。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不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达不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第10篇

摘 要:小学六年级是数学教学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如何使小学六年数学教学更具实效性,是需要着重研究的内容,希望通过研究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高效教学

现阶段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实施依然面临许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措施,对促进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非常重要。

一、要以正确的观念激发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动力

小学六年级学生是一个相对来说受外界观念影响比较大的年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的观念,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的观念,才能让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真正的得到保障。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要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国家建设离不开数学,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让学生懂得数学的学习对未来是极其重要的,以此激发学生强劲的学习动力,促进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要加强对小学六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小学六年级学生学好数学知识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一些已经养成的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学习习惯进行及时的纠正,从日常的学习活动的细节入手,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纠正。要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计划的良好习惯,在学习数学时善于制订翔实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执行,同时还要具有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以计划制订的良好习惯培养促进数学学习的实效开展。

三、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立足点,往往是教师作为教学方法实行的出发点,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来进行,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的方式都被视为是课堂教学的权威,小学六年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气氛压抑,教学效果欠佳,因此,要提高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的效率,就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以教学的需要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需要作为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基点,以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来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承上启下最关键的年级,在这一年级中,如何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极具现实意义,因此,提出有效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实施的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1;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0-0049-01

小学阶段是学生获得学习技能的初始阶段,教师应该结合这个时期的学生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问题意识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重视“提问”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当教师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整个培养过程还应该有周密的计划作为保障,按照计划进行教学便于应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及时地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倾听学生的建议,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改变习惯性的认知,明确问题意识的意义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教学中都有意识地侧重于学习,忽略了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从做学问的本质而言,“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而“问”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尚未成定式,正是培养问题意识的绝佳时期。从小学生的整体情况来看,在学习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主性,对教师存在依赖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调整教学的方式,强调提问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中,一些带有暗示性的教学行为可以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获得某种学习习惯。例如,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减少对知识的探索,增加课堂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此一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获得了“学”与“问”二者的平衡,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也随之提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无论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鼓励的态度,使之克服心理障碍。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提问有一种不排斥的心理状态,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问题意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它反映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自身感悟,是学习之后的一种心得体会。仅就数学而言,其教学过程充满灵活性,需要学生拓展思维,发现其中的新问题新现象。而问题意识恰好切合了数学学习的这种需求。

二、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应对教学突发问题

教学计划是培养问题意识的根本保障,它的主要制订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和以往的教学计划有所不同。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新制订新的计划。首先,教学计划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即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个目的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过于追求学习效果,忽略了教学的本质要求。其次,计划的最主要部分应该是具体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安排。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这种问题意识。然而,计划毕竟是理想状态下的学习情况,与现实中的情况难免有所出入。因此,教学计划不宜过于细致,教师应该留有一定的改动空间,用以应对教学中的突发状况。同时,教师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预想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在计划中进行调整,这样可以避免突发状况耗费过多的学习时间。最后,教学计划应该作为一种指导纲领,它是教师对问题意识培养的一种理想追求。在具体实施计划的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应用,既不能被计划本身所禁锢,也不能脱离计划的既定路线。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状态。当多数学生对某一措施表达出积极情感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其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教学计划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因此,学生的需求应该是教师应用、调整教学计划的根本依据。

三、倾听学生的建议,调整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经验虽然丰富,但是毕竟只是一个人的智慧,尤其是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难免会出现考虑不周的情况。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听取学生的建议,了解学生对问题意识的看法以及教学现状的反馈。小学生的年纪还小,但是他们的反馈和建议往往反映了他们最真实的需求。定期地收集学生的建议,可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式,保证问题意识培养过程的高效性。除此之外,这种提建议的方式也是促进师生交流的一个渠道。学生反馈并提出建议,教师了解并采纳,这从另一个角度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学生开始思考并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如此看来,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局限于数学课堂,教师还要从广义上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前面提到,部分学生对教师有一些依赖,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感情掺杂一些敬畏的成分。这种感情或许会成为师生交流的一个阻碍。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师生间良好的关系是获取反馈的一个前提条件,同样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个保证。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问题意识便是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改变学生对提问的看法,明确提问的意义。其次,周密的教学计划是养成问题意识的根本保证,而计划本身应具备明确的方向且不失灵活性。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反馈,吸收学生的建议。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生 培养数学 自学能力

学生可以独立自主的进行数学学习,获得数学知识,系统地整理灵活使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就叫做数学自学能力。在改革新课程的大背景之下,之前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从被动式转变为了主动式学习,根据自我本身的学习经验,谈谈高中生将如何培养数学的自学能力,提出了以下看法。

一、自主学习能力及特点

自主学习,最早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直接强调了传递知识,并不是直接让老师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方式具有非常强烈的被动效果,最好的就是让每一个知识的接受者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和能动性。随着不断使用的建构主义理论,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变成了热点。高中数学课程,使用传统的练习方式很难达到学习的效果,需要对学生自主探索、加强实践、合作自学进行提倡,所以,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每一个学校数学老师重点研究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教育学科上来说,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态度来进行的具备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也是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综合的学习耐力和控制能力。

二、高中生培养数学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形成良好的数学自学习惯

高中生想要培养良好的自学数学的习惯,就需要将思维的障碍清除。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在课上教授新的教学知识的同时,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要高度集中的进行数学的学习,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完成课堂学习,培养自我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同时,课上,因为各种不同方式的学习方法,激发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可以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突破思维的障碍,更加有效的学好数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能力,另外,我们还要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更好的形成数学自学习惯,为将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二)培养调控能力,提升自学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从高中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入手,第一,培养我们内外进行学习的能力,可以自由的进行不受到约束的自主学习活动。第二,要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自学中去,与此同时,我们要更好的处理好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关系,不可以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丢失了课堂上所学到的教材知识。要将两者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课堂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融合、促进。帮助课堂学习来更好的弥补我们在自主学习的流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第三,培养我们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帮助在自学的过程中可以及时的对自我学习的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三)掌握自学方法

要根据学习规划来进行数学学习,要有自己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就是要掌握基础知识。作为高中生,需要自我制定学习计划,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升自学效率的方式就是制定科学的自主学习计划,同时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障,防止因为自学导致的各种慌乱学习的情况,让我们逐渐形成了基本稳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制定自主学习计划的同时,从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出发,根据自我学习水平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计划的制定,保证自主学习计划从简单到困难的学习方案,同时发挥着“劳逸结合”的思维方式,方便我们更好的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

(四)关注课堂外的拓宽训练

课外拓展训练通常指的就是课堂外,目前的学生学习都是从发给我们的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是我们可以自由的进行提出疑问,进行探讨的机会来更好的在拓展训练中使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课外拓展训练要和自主式的探究教学和谐统一,两者结合充分的将我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行高度热情的自主探究,学习完每章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对习题进行设计,更好的帮助我们复习和积累知识,找到自己的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己更好的自学技能。

高中生三年的学习中数学占据非常大的比例,要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来进行对待,学习高中数学要具有极强的规律和特征性,所以学生要积极的进行自学能力的探索,更好的学好数学,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I:

[1]虞安.高中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读天下,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