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实训报告万能总结

实训报告万能总结

时间:2022-03-08 17:18: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训报告万能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实训报告万能总结

第1篇

1明确培养目标

通过天然药物化学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文献系统查阅、整理和总结能力、数据统计、仪器设备的选择等综合能力和科研素养,强化学生对事物进行客观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制药前处理中的提取、精制、分离方法及操作技术,能根据中药中所含成分设计合理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能预见中药提取分离工艺流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简单问题。针对中药制药前处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中药提取、浓缩、分离精制等步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1〕。天然药物化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倡导教学内容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实践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勇于创新〔2〕。教师在授课时对实验原理和操作进行重点讲解,对关键操作环节进行演示;学生需要提前进行相关实验的文献调研,撰写实验设计方案和实验预习报告。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点评后,学生开始实验〔3〕。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重点讨论项目的成败原因,解释实验现象,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利于项目的优化和改进。通过理论和实训的授课,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强化实验实训条件

我校的天然药物化学实训室的小型提取分离玻璃仪器和学校中心实验室的提取分离活性成份成套设备为学生实验实训的顺利进行及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力求满足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的要求,大力推进产学互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1〕。天然药物化学技术课程具有抽象性强、直观性差等特点,因此引入实训视频、微课程等方式来衔接理论课与实训课,解决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内容教学直观性差的问题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观看了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连续回流提取法等溶剂提取法的具体操作视频;在实训前让学生通过萃取法、超声提取法、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等相关视频、微课程,提前了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与旋转蒸发仪、万能粉碎机等仪器的完整操作视频录制过程,使学生加深理解仪器的正确操作步骤。总之,利用实训视频、微课程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训课之前对实验设施合理搭配及组合使用、实验现象、化学成分提取分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所了解和预见,大大降低了由于操作造成的危险事故和人身伤害的几率,在整个模拟实训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4〕。

3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时间较长,需要教师优化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教师把密切相关的实训环节安排在一次实训课,先对实训思路做整体介绍,再讲解当天的实训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实训过程。合理设计实训方法,节约实训时间,例如回流提取耗时长,而超声提取时间短且提取效率高,因此回流提取作为演示实验,要求学生看懂并会安装玻璃仪器即可,学生在实训中采用超声提取法。在上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实训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使其掌握实训目的、意义、实验流程。通过优化实训内容、合理安排实训时间、巧妙设计实训流程、提高对学生的实训预习要求等,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4提高创新性,增强实践性

4.1查阅科技文献,设计新方案

为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实训课前给学生布置翻阅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的任务,通过查阅文献中所用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在实训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预计结果,设计更合理的实验实施方案,最后再与教师给出的实训方案进行比较和调整。除了教材上列出的实训项目外,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从油茶籽中提取分离茶油、茶皂素、茶多糖等各类化学成分的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献,在理解文献所列方法的前提下,自己设计合理的技术路线和操作流程,标明实验原理。学生在阅读文献、设计方案、具体操作、实训报告的全过程中,创新能力不断形成和提升。

4.2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由教师根据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讨论内容,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讨论,课堂上学生脱离书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然后由教师总结点评,从而达到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互动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微课程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将实训课未开设的其它类型成分的提取、分离、检识实验过程拍摄成图片、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3〕。目前,笔者已将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分液漏斗萃取技术、减压蒸馏技术等实训视频及图片供学生实训前自学;制作了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秦皮中香豆素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检识等实训图片供学生实训过程中参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并完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讲义等教学资料;撰写适合本校药学系学生的特色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建立难易程度不同的习题库,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发放中英文参考文献,实现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3强化科研思维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药材选择、药材加工、工艺流程、提取分离参数控制、制剂过程等多方面对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1〕;在实训任务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提取分离流程、组合实验仪器,熟练掌握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精制、检识等技能。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如13级药学专业学生、13级药物制剂专业学生、13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了《闽台道地中药泽泻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成分及作用机制》、《油茶抗糖尿病多靶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油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有效部位和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药单体成分及其机理研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药单体成分的体外研究》、《槐花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活性成分筛选与健康产品开发》等省、市、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或参与科研项目,能够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思维的训练。

5增强实验力度

5.1加强基本技能

在学生完全掌握安全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其熟练使用实训设备,反复练习操作要领,强化基本技能,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学生在实训前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实训微视频,了解实验的具体步骤和详细要求。教师授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演示实训任务中的基本操作,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为后续复杂的实训任务奠定基础。

5.2开设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由教师选题、学生检索查阅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设计方案、实验员准备实验材料及试剂、学生具体实施实验等多个环节〔5,6〕组成。在每次实训工作中2~3人一组共同完成实训任务,通过完整的综合实验锻炼,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路,强化操作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团结合作精神〔7〕。笔者现已给学生开设油茶叶中皂苷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油茶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检识等设计性实验。

5.3引导学生参与科研工作

将教师的与课程紧密相关的科研工作及国内外科研成果引入到天然药物化学实训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开阔学生眼界;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机会〔8〕。笔者已申请省、市、校级科研课题,共计30余万元科研经费,已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到科研课题工作中。

5.4拓展实训教学内容

将学生实训室开放,鼓励学生在周末和假期时间依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并提交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创新性试验。针对创新性试验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7,9〕。我校设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笔者已申请到10万元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研经费和10万元校级科研课题经费,用于大力支持学生作为主体申报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用于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有十余名学生参加到项目任务中。

5.5构建开放性实验室

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作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0,11〕。构建开放性实验室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增强实验力度和实验效果,让学生在设计实训方案、实施实训、梳理实训结果、书写实训报告的完整过程中,创新能力得以提升。

6完善实训考核办法

为加强培养并合理评价、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优化实训考核办法迫在眉睫。

6.1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

实验考核方法以能力考核为导向,以综合设计能力和科研素质考核为主,注重过程性评价,制定严格的扣分点,通过教师对实验设计方案、方案陈述、实验操作、实训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报告及讨论、答辩等多环节的综合评判及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最终确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该考核方式侧重对实验过程和综合专业素养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创造热情〔3,6〕。

6.2鼓励讨论式实验报告

提倡采用讨论式实验报告,提高实验结果分析讨论部分的评价比重,要求学生提交原始记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理念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撰写实验报告时,学生需要结合实验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积极的讨论〔3〕。

6.3优化题库

建立试题库,利用试题库系统对实训课进行辅考核,题型包含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筒答题、问答题、工艺设计等,试题内容涵盖本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所有的重要知识点,既考核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的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5〕。

7结语

第2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79-02

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 都有一段时间的电工实训。根据教学目标,工科类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应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完成。由于诸多困素,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莠不齐,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课程,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课程的中职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训训练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呢?笔者在长期的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示范演练教学

教师对所教的主要课题应进行演示,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为学生演示应规范、标准,如果教师做得不规范,则很难要求学生做出高质量的实习作业,但示范演示并不一定要教师将一个实习作业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一遍,因为这样一是没必要,二是时间不允许,三是容易使学生厌烦。

示范演示应着重向学生演示各个关键部分如何实现,讲解在实际安装中怎样才是合理,示范应有选择性,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其控制电路有许多种,教师应只以最基本的接触器连锁控制电路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电路怎样布置才合理,掌握“自锁”、“连锁”的实现方式,在学生掌握这一电路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分析该电路及其它电路的优缺点,有时可对某一电路提出一些“额外”的功能要求。

二 表情动作教学

电工实训教学,最大的隐患是学生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实训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总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实训放在第一位,笔者在讲授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训教学中采用“触电”表情动作启发,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教师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让学生由慢到快摇动手柄,一直到自己触电,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教师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触电”同学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彩,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训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生产中发生触电案例,使学生知道“电击”和“电伤”的危害,脑袋瓜里时刻绷紧“触电”这根弦。

三 多媒体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学校的电气实习场地没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而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和机械的、液压的系统一起配合运动的。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如讲X62W万能铣床就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其原理图讲解两个操作手柄,如何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的讲给运动,讲解工作台的单程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循环控制,这样,尽管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相当了解,所以在机床电气维修的实习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加上机床电气模拟板的实物教学,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类比式教学

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安装接触器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再进行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候采用类比式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让学生比较一下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学生即明白,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因此,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比式教学。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式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五 分阶段教学法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在教学中,我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示范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到教后小结等环节,都坚持严格要求。

最后是实习报告制度,一周一张实习报告,温故而知新,是对每一周的实习内容的总结、概括。实习报告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验证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训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对本次实习的意见反馈。

每次实训结束,我都要求学生回过来反思: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元器件识读、器材性能的检测有没有过关?装接工艺有没有问题?短路问题如何避免?开路问题如何检测?一些基本电参量是否会测?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否对具体的实训对象进行一些优化、改进?能否将此实训对象整体或部分转接到其他的应用电路中?每完成一个电路都让学生作些思考,使学生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和器件出现了故障,我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修理,不仅为学校节省了许多开支,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教师努力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时,会发现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落后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专业的物流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有比较强的操作能力。在很多高职院校当中,普遍存在观念落后的现状。仅仅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二)学校的硬件、软件设施投资不够

物流工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训练,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硬件、软件设备。但是很多的高职院校对这方面的投入并不多,根本不能保证物流专业软件、硬件设施的投入。此外,很多学校从事物流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经济、运输、管理等专业调过来的。此外,很多的院校没有将教师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当中,使得教师的教学不符合物流学科的实际。

(三)培训的目标非常模糊

很多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都存在培养目标模糊的现状,正是因为培养目标模糊,所以教学内容也过于宽泛。学校似乎想把物流专业学生培养成万能的物流人才,只有是和物流相关的行业都可以做,但这是不可能的。现在很多物流专业学生都在从事货代、进出口贸易、船代、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这就造成了一个错误,认为物流就是货代、船代或者进口出口贸易。同时,这也违背了物流管理专业设置的宗旨。

(四)没有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关注

在物流教学当中,对实践性教学进行关注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高职院校虽然设立了实践教学的部分,但是因为很多的原因,实践教学已经被简化,很多教师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方式来替代了实践环节,在模拟实验室当中,仅仅只用几个模块操作来替代企业物流运作仿真。此外,教师也没有通过案例、讨论、练习、社会调查等部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一)采用综合性的实践方法

综合性的实践方法包括了实物演示法、案例教学法、社会调查法、项目设计法等等。下面对这几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具体如下。

1.实物演示方法。实物演示方法指的是和平时的教学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常见的实物演示法有很多种形式,比如投影播放讲解方式、电视录像演示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演示方式等等。这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观看一部分和物流设备、设施相关的图片,比如起重机、堆垛机、条码机、分拣设备、叉车、仓库等等。

2.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在物流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实例,从而使学生更加了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一般的案例教学需要借助计算机、物流设备设施、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因为物流技术和理论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所以需要增加案例教学,使学生接触到更加真实的物理知识,明确操作技巧。

3.社会调查方式。社会调查方式需要学生们利用寒暑假或者校外实习的时间,围绕本专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在进行了调查活动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撰写相关的调查报告,同时,这也是引导学生接触实际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4.项目设计方式。项目设计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利用起来,并且引导学生和周围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这个模拟项目,最后撰写一份项目报告。比如,可以让学生采用Access数据库创建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必须要包括采购、销售、仓存、退货等一系列的功能。此外,还需要设计供应链,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以及科学的采购策略。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能力。

5.校外实训方式。同时,学校也要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训,和企业签订合同,让学生直接到企业或者基地去参加实际的锻炼。企业或者基地的实训包括非常多的内容,不但有仓储和配送业务等内容,而且还有运输、报关、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业务。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实际能力。

(二)开展各类比赛

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校还可以开展各类设计大赛。可以三人组成一个团队,配上教师,自选题目或者结合教师的课题,对比赛内容进行设计。比赛的时候,还要让学生们对自己的参赛作品进行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说服力、交流能力等等。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让校外的专业人员来学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三)在课堂上设置情景教学

教师可以设置情景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模拟企业的工作人员,比如揽货员、仓库管理员、配送人员、货损员等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要先设定工作岗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然后再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同时,教师也需要设计工作流程,指导学生根据所模拟的角色进行操作。比如,在讲完了出入库操作过程之后,教师要让学生模拟一次操作过程,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学到的出入库理论知识运用到相应的流程当中去。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和考核,及时地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三、总结与体会

近年来,我国的物流运输行业在不断的发展,因此也需要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并且满足企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8):254-254.

[2]孙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3):25-28.

[3]段春晖,朱重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13(9):22-24.

第4篇

车工的实习报告范文【一】 一、实习目的:

1、了解车床及相关安全知识。

2、熟悉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3、读懂图纸并实际感受操作的各个步骤。

二、实习要求:

按图纸要求做一个锉刀手柄.

三、实习内容:

(一)车工理论

1.什么是车工?

操作机床并在机床上加工机械产品的工人或工种。

2.车削的概念。

通过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进给运动来改变工件毛坯尺寸大小,形状要求的一种冷加工切削方法。

3.什么是主运动? 工件的旋转是主运动。

4.什么是辅助运动?

刀具的进给运动是辅助运动。

5.车床的型号标准。 CW614-1,75

其中,C表示车床类别,W表示特性代号(万能) ,6表示组成代号,1表示型号代码:普通车床,4是主参数:表示允许最大加工直径的1/1 4毫米(mm) 1:加工长度

6.车床的加工范围。

车外圆、车端面、车内孔、车圆锥、钻孔、铰孔、钻中心孔、车特型面、切槽、切断、车削各种不同的螺纹、滚花、冷绕弹簧等。

7.车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轴变速箱、走刀箱、拖板箱、刀架、挂轮箱、尾架、拖板、三杆、床身、附件

8.车床的运动系统

主运动:电动机皮带轮床头变速箱主轴卡盘工件做旋转运动

辅助运动:电动机皮带轮床头变速箱光杆或丝杆拖板箱拖板刀架车刀作纵横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或车削各种螺纹

9.车床的保养: :上班加油. 检查:上班空转2-3分钟. 防砸:不允许在车床上敲打. 停车变速:改变速度,必须停下机床. 文明生产:下班打扫机床和环境卫生. 关闭电源:确保安全.

(二)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时穿工作服,女生要戴帽子并把头发卷入帽子内. 不准带手套操作

2.工作时必须精力集中,不允许擅自离开机床或做与车削无关的工作。手和身体不能靠近旋转的工件和车床部件。

3.工件和车刀必须装牢固,不允许用手去停旋转的卡盘.

4.车床开工时不允许测量工件长度. 也不能用手摸工件。

5.工件夹好后要随手把卡盘扳手取下,以免飞出伤人.

6.工作时不准串岗,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7.严禁开车变换转速.

8.车削时,小刀架应放在合适位置,以免与转盘相撞发生事故.

9.用专用铁钩清除铁屑,不允许直接清除。

1.违犯安全规定,教师要给予批评教育.不听教育,多次违犯的报院系给予必要的处理,实习成绩记为零.

四、车工心得体会: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理工科学生学习工艺知识、培养工程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必修课。通过本次短暂的金工实习的实际操作与练习,我收获颇多。

车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和刀具的移动来加工各种回转体的表面。首先是老师让我们小组成员一人一台车床各自去熟悉车床。然后给我们现场讲解,让我们了解到卧式车床的组成构造和其用途,车刀的种类,常用的刀具材料,刀具材料的基本性能,车刀的组成和主要几何角度,学会了车刀的安装,三爪自定心卡盘安装工件的方法。接着老师给我们示范了车床的操作方法及示范坯料车断面。最后就是让我们开始自己独立练习操作,虽然开始操作技术不怎么熟练,但经过几次的练习及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工件,我们心里都万分欣喜,颇有成就感,同时也体会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们的不容易。

通过车工实习,我们熟悉了有关车工及车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次实习使我明白了只要我们肯努力,勇于克服各种困难,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地去实践,并坚持不懈,最终我们一定能成功。

车工的实习报告范文【二】 这次实习的目的是学习车床的组成和操作方法及加工范围和加工技巧。车工是指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和刀具的移动来加工各种回转体的表面,包括:内外圆锥面、内外螺纹、端面、沟槽等,车工所使用的专业工具有:车刀、镗刀、钻头等,车销加工时,以工件的旋转运动为主的运动,刀具相对工件的横向或纵向移动为进给运动。

工作不是很累,实习的每个人都认真对待每一次车床操作,刚去的前两天是初步了解和熟悉车床的结构及操作,基本就是听车工师傅讲那些结构、操作。车工师傅强调的是正确的操作、然后要我们注意安全因为这些东西很重,一不小心就就会造成很严重 的后果,车工师傅还和我们讲了一些以前别人犯错留下的教训,车工师傅是千叮万嘱的要我们注意安全,实训就这样展开了。面对着庞大的车床,我们除了好奇外,对它十分的陌生,车工师傅给我们细心的讲解车床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和操作细则,我们逐渐熟悉车头,进给箱,走刀箱,托盘等主要部件的控制,车工师傅要求我们先不开动车床,重点进行纵横向手动进给练习。要求达到进退动作准确、自如,且要做到进给动作缓慢、均匀、连续。到一定程度后可开车练习,每项操作都进行到我们熟悉为止,接下来,车工师傅要求我们做自动走刀车外圆,每次车的直径为2 mm,那么刀具只能前进1mm,并要熟练掌握操作顺序:先将托盘对准工件调零,退刀调节刀具要前进1mm,开车,待走刀前进到3/4时,改为手动走刀到精确位置,退刀停车。经过几次的训练,我们已经熟悉了本项操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更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而犯的错误也不少,我们有时候把东西装反了,经常返工,车工对精确性的要求很高,差之毫厘,就将失之千里。如果是把工件车的太大,那还可以继续车到合适大小,如果车小了,那整个工件就报废了,只能从头再来一次。我们这组很不幸的出现了一次这样的状况,大大耽误我们的工作进度。再者退刀的时候转错方向变成进刀,就会出现崩刀的事故。我们这组由于一开始不熟练,加上不够细心,居然差点崩坏了车刀!后来在车工的指导下,我们渐渐走上了正轨,并最终把产品做了出来。虽然是我们进度较慢的,但最终还是做出了合格的产品。

车工的实习报告范文【三】 实习目的:

1、简单了解车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式;

2、学会正确的车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一种工件加工方式。

车工准备知识:

一、车工安全知识

1、 上班穿工作服,女生戴工作帽,并将长挽入帽内。

2、 工作时必须精力集中,不准擅自离开机床。

3、 工件和车刀需装夹牢固,以免工件和车刀飞出伤人。

4、 工件旋转时,不准测量工件。

5、 工件安装好后,三爪扳手必须随手取下,以免不注意开动车床,以免扳手飞出伤人。

6、 上班不准串岗,坚持各自工作岗位。

二、车工理论知识

1、 车工:操作车床,在车床上加工机械产品的工人。

2、 什么是车削:利用工件的旋转运动和刀具的进给运动力,改变工件毛坯尺寸的大小和形状的一种冷加工车削方法。

3、 车床的型号标准注释及说明

C W 6 1 40

车床 特性:万能 变通车床组 型别代号 表示最大加工直径的1/10

表普通车床型

4、 车床的组成部分:主轴箱、挂轮箱、走入箱、拖板箱、刀架、尾架、拖板三杆、床身、附件。

5、 车床的维护和保养

①油 ②检查机床是否完好 ③防砸 ④打扫卫生 ⑤关闭电源。

三、工件

名称 加工内容 工具

1、车外圆 车300.5 90度的外圆车刀 游标卡尺

2、车台阶(画线定位) 车22和17 90度外圆车刀 游标卡尺

3、车圆弧 车r105和r135圆弧 成型车刀

4、整形 用锉刀整形 锉刀、砂布

四、车床通用规定:

工作中认真作到:

1、 找正工件时只准用手板动卡盘或开最低速找正,不准开高速找正。

2、 加工棒料时,棒料不得太长,一般以不超出主轴孔后端300毫米为宜并用木片在主轴孔内卡紧。如超过300毫米以上,应用支架支承,确认安全后方可加工,但不准开高速度。

3、 加工偏重工件时,配重要加得恰当,紧固牢靠,用手转动卡盘检查无障碍后,再低速回转,确认配重符合要求,方可加工。

4、 用尾座顶针顶持工件时,尾座套筒的伸出量不准超过套筒直径的二倍,同时注意锁紧。

5、 用尾座装钻头钻孔时,不准用杠杆转动手轮进刀。

6、 装卸较重的工件时,要在床面上垫块木板,防止发生意外。

7、 装卸卡盘时,只准用手转动三角皮带代动主轴回转进行,绝对禁止直接开动机床强制松开或拧紧,同时要在床面上垫块木板,防止发生意外。

8、 溜板作快速移动时,须在离极限位置前50~100毫米处停止快速移动,防止碰撞。

9、 车刀安装不宜伸出过长,车刀垫片要平整,宽度要与车刀底面宽度一致。

10、车削外圆时,只准用光杠而不准用丝杠代动溜板走刀。

11、改变主轴回转方向时,要先停主轴后进行,不准突然改变主轴回转方向。

12、工作中不准用反车的方法来制动主轴回转。

13、加工钢件改为加工铸铁件或其他有色金属件时,应将切屑彻底清除及擦净冷却液。

加工铸铁件或其他有色金属件改为加工钢件时,应将切屑清除,彻底擦净导轨面并加油。

14、作高速切削时,必须注意:

① 切削钢件要有断屑装置。

② 必须使用活顶尘

15、大型车床的工件重量转速,一定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工作后认真做到:

1、 把溜板及尾座移到车床的尾端位置上。

2、 停车一个班以上,未加工完的大型工件,应用木块支承住。

实习内容:

一、基本知识: 车削加工的原理与加工范围以及特点。

普通车床的基本结构、种类和用途。

车刀种类、结构与作用、车刀的简单刃磨方法以及安装。

车削外圆、端面、沟槽、螺纹、锥面的方法。

工件的安装方法、车床主要附件的作用。

车削用量的概念及选择。

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尺寸的检验。

车削的一般工艺知识。

车工安全技术。

二、基本技能:

正确独立操作车床、安装和使用常用刀具。

外圆端面、沟槽、螺纹和锥面等车削加工。

独立完成作业件。

实习结果:

车工的实习时间相对充裕了许多,因为安排了两天的时间来实习车工。我们加工的零件也有两个,一个是一个阶梯圆柱体,另一个是小型手把。除此而外,我们利用剩余的时间还各自都极尽想象力的加工一些小玩意,比如玲珑宝塔,葫芦,子弹等等。

总结体会:

车工是我实习的个工种,也是我练习时间最长,自我感觉掌握程度最好的一个工种。

第5篇

关键词:全覆盖;创新教育;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15

1创新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创新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战略。①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是这个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而创新教育的目标则通过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从而发展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②在美国,创新教育的模式是在低年级设置研讨班、设定核心课程、让本科生尽早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效果。而国内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创新教育,软件工程权威专家李未院士认为本科阶段应该强化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③作为研究性大学,如何在创新教育上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将学生培养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与行业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能够为本行业未来的发展培养做大贡献的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大众化教育的快速推进,创新型人才的缺乏成为了普遍共识。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入社会,同时企业又经常抱怨没有招聘到足够合适的员工。这种供需矛盾也带给高校很大的压力,如何培养专业基础厚、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并且在行业中创新性地开展工作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面临具体问题时,能够有思路、有创新,并有效实施,成为衡量毕业生是否为合格人才的评价标准,如果某专业所有毕业生都能达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上手即能解决问题的状态,那无疑是非常理想的。鉴于国家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步伐,以及现阶段学生的特点,现有教育方式无法满足全覆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新的方法和方式出现,但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点,无法采用统一的方案进行解决。鉴于此,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我们尝试实践了一种满足大众化教育需求的创新教育新模式。

2软件工程创新教育的困惑

工程具有社会性、创造性、综合性的特征。工程师所创造和建造的作品是为了造福人类、改进人民的生活,因而还具有道德制约性和全球性的意义。④从工程的特征来看,创新是实现工程的方式之一,因此创新教育对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实现显得尤为重要。而软件工程专业作为软件行业的支撑学科,在计算机开发的所有工程中作用重大,⑤在1998年秋,IEEE计算机学会教育活动委员会和ACM教育委员会软件工程学科评审报告SE2004,报告科学、严谨地定义了软件工程学科的特征、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大篇幅提到工程实践在软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软件工程的特征,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人才导向。作为一个人才导向型的学科,尤其为了迎接网络时代超大规模软件工程的挑战,重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问题求解和工程管理能力、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学科变化需要的创新能力和相关综合素质非常重要。⑥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教育并未找到万能钥匙式的解决方案,因此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寻找有效的教育模式。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现代大学生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经过调研分析,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学习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从心态上开始放松了学习上的要求,还没有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没有找到学习的目标,还在沿袭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只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两耳不闻窗外事。(2)自学能力差:中学阶段,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安排学习生活,没有养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很容易放松对学业的要求,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并且容易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即使有长期计划,也没有真正地落在实处。(3)缺乏勤奋精神,不善于管理时间:在大学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勤奋好学的精神,网络游戏、社会交往等花费了他们的大量时间,因而学习的时间明显减少,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或者有规划但没有执行到位。(4)未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涌入国内,在开阔我国人民视野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人们的思想领域出现了不和谐状态。例如拜金主义、唯利主义等不健康的价值理念侵扰着当今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不利于这些大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遑论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正是具有上述问题,很多高校的毕业生两级分化严重,一定比例的学生创新意识差、工程能力弱、综合素质低。但是无论是教育部的工程认证还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都在强调学生培养的全覆盖问题。那么如何在这种情况下,高覆盖率、高质量地完成大学教育,而不只是满足于培养尖子生,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则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

针对创新教育的特点,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在理论学习、动手实践等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才能够有所收获。因此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足功课:(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氛围能够影响个体向榜样学习,去适应群体。(2)建设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从硬件上解决学习途径问题,使有成才欲望的同学有环境学习、有平台发展。(3)采取积极的措施带动学困生进行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创新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能力要求,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及矫正。针对上述目标,基于学生的现状,在积极开展学生思想工作、创新创业系列课程的基础之上,我们进行了多维度的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3.1荣誉和兴趣引导,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建设学院创新创业中心:逐步建设学院创新创业中心,联络业内知名企业成立俱乐部,志同道合者共同设立工作室,根据主流专业方向设立兴趣小组,各俱乐部、工作室、兴趣小组按照兴趣、方向开展学习探讨、项目研发、申报基金项目,并在中心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通过多年实践,涌现出一批高知名度的创新、创业成果。例如: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项目、四川省青年创新基金、发展势头良好的创业典型、国家级以上竞赛获奖等。通过这批典型成果的宣传,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到能够进入创新创业中心的学生都是优秀学生。

3.2平台建设,形成系统创新训练环境

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基金:设立学院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参照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填写申报书、申报答辩、专家审批、公示、签订任务书、中期答辩、结题答辩,经过整个环节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在行业调研、申报撰写、过程规范管理、沟通交流、可行性研究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个基金的本意不只在提升学生水平,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主动思考、积极创新、项目规范开发等能力。成立企业虚拟班:建立让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的新机制,通过企业宣讲、企业导师指导、讲座、相关知识补充、校内实训、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一系列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设立的系统培养过程。提升学生对行业、企业、专业的认识,提高实际工程的能力,明确未来职业规划,提前完成与企业的无缝连接。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还是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只是以前苦于没有接触企业、了解实际工程实践的途径而已。

3.3针对帮扶,带动学困生积极进取

带班教师责任制:建立教师全员育人的机制,每个行政班级配备一名带班教师。带班教师拥有专业素质、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天然优势,在所指导的班级开展专业指导、思想教育、榜样引导等工作,对困难学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了解学生的困难,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和生活指导。尤其在思想政治辅导员无法触及的领域,如专业学习、研发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创新训练档案:针对每个同学建立四年创新训练档案,并进行阶段性分析,针对空白、薄弱档案开展思想引导和工程训练安排。工程训练班:在工程能力薄弱的群体中开展工具、平台、环境的专项训练,采用课题演示、当场实践、作业巩固的方式加强工程能力的提升训练。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通过实习实训、讲座沙龙、个体咨询服务、实习应聘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行业、找到短板,并在创新训练中补充提高。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没有任何一种措施可以完整覆盖全体,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情况,因此采取多种措施、多种角度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4实践总结

通过几年的实践,该模式也在不断得以完善和改进,从效果上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以该专业2011级的500名学生为例,学院创新中心每年可以覆盖150人以上,创新基金可以覆盖200名同学左右。企业虚拟班每年有近200名同学参与其中。工程训练班每年开设9~10个,可以覆盖400人左右。在2015年的工程训练档案数理分析中,全部同学都在上述工作中参与了至少1项。从就业的情况来看,就业率在95%以上,初始年薪超过10万元,就业区域、就业单位的分布也比较理想。软件工程专业作为工程型的学科,工程教育一直是重点,通过全覆盖创新教育模式的实施,逐步在年级、在学院形成一个人人参与的氛围,而这几种措施又都是围绕软件工程专业学习、实践展开的,通过不同形式的平台实训、团队训练、沟通表达训练、专业能力训练,逐步将学生带入工程项目中来,因此在学生工程能力、工程学习意识方面的训练和氛围营造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后续开展的实训、实习计划、课程设计等全覆盖的工程训练计划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⑦综上所述,只要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地开展全覆盖的创新教育,在营造整体氛围、改善学习风气、奠定专业基础、提高职业素养等方面落实创新教育,就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注释

①徐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J].江苏高教,2009(6):107-108.

②朱恒夫.美国著名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述评[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90-95.

③李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J].北京教育,2006(4):23-25.

④项海帆.改革工程教育培育创新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⑤高丽华等.软件是这样炼成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9-180.

⑥齐治昌,谭庆平等.软件工程教育:迎接网络时代超大系统的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3):23-25.

第6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4-8231-02

1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包括投影、音响、网络、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并与传统教学手段(粉笔、黑板)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现代化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一个合理的教学过程构架,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2000年开始,建立第一个多媒体教室,发展到现在,全部教室、实训室都安装多媒体,从刚开始,只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教学,到现在所有课程都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以图文并茂、声像搭配、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多媒体教学也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负面影响,使用不当,将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高职院校多媒体授课的现状,提高高职院校多媒体教学效果已成为重要教学研究课题。

2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来自于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优势。电脑、投影仪、音响等现代化硬件能将多种媒体有效融合,创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它具有的优势有:

1)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凭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张黑板教学,形式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对知识厌倦感和精神疲劳感,学习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多媒体教学利用动态画面地切换,产生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相互影响,通过大幅度增加信息传授量,使学生的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多媒体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是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网络等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的集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的局限性,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学生的感知过程加快,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多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也是起到关键作用。

3)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抽象知识变具体

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图文并茂、声像搭配、动静结合的视听优势,还具有人机交互、实时反馈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能让抽象事物用动画形式表达,让难以掌握的概念和理论变得具体、形象,能让学生轻松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能让课堂无法实现的实践操作,通过动画、录像等多媒体演示,进行理实结合,让学生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得到感性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媒体教学通过“链接”的功能,让学生轻松查阅相关知识,操作十分方便快捷,这样课堂教学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扩展了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1) 多媒体授课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放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管什么内容都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把投影当成了一个大黑板,他们认为这样既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又省事,上课只须带U盘,授课动动鼠标就可以了,还可以坐着上课,不用吃粉笔灰。但是他们忽略了教师板书讲解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灵感、思维相互碰撞而形成记忆的过程,例如几何公式的推导,教师必须通过板书,引导学生跟随教师的思维,通过相关步骤的推理,最终得出结论,这是传统教学一直采用的方法。而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以PPT的形式展现,理论知识一页一页翻过,学生难免一头雾水,看过立即忘记。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多媒体技术不是唯一途径和手段,传统课堂教学在某些方面仍然是现代信息技术无法替代的,黑板上好的板书能引导学生思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多媒体在一些学科和章节中无法达到这样效果。

2) 授课形式变成了多媒体放映

多媒体是形象生动的现代化教学工具,恰当应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可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技术不是灵丹妙药,不能不管课程适用与否,全部应用。有些高职院校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无电不上课”的局面,部分教师把所要讲的内容全部展现在屏幕上,坐在话筒前授课,整个教学过程与“会议上作报告”相似;也有部分教师上课时坐在电脑前,忙于点击鼠标播放幻灯片,没有学生交流的时间。计算机只是我们教学的工具,课堂中教师所投入的情感是无法通过多媒体体现出来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在课堂中换成了“以计算机为中心”。

3) 授课内容与教学实际不同步

由于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所呈现信息量多,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授课速度,忽视与学生互动交流、思维的合拍,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解,信息呈现的速度快,学生无法做好完整的记录,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感知不充分,理解不透彻深刻,授课内容的疑问不断增加,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

4) 授课过程受多媒体设备和教学环境制约

多媒体教学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仅要有懂得多媒体操作的优秀教师、好的交互课件,而且多媒体设施的好坏以及教学环境也至关重要,因为多媒体设施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无专业人员监控状态中,如果设施使用不当或维护不到位,将造成教学过程的中断,授课时间减少,甚至有时会造成教学秩序混乱,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必须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相适应,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把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用科学性、适度性原则合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使它在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作用。

4 改进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探讨

1) 要针对授课对象不同,适度采用多媒体教学

授课对象的不同,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也要作相应调整。我们学院有三个层次的学生:三年制高职、五年制大专、三年制中专,对于五年制大专生、三年制中专生,学生起点是初中,对于所学知识并没有什么认识,所以授课时应注意速度不能太快,内容不能太多,而多媒体从容量、速度上来说,都相对比较大,所以对于新授内容来说,不太适合;对于三年制高职生而言,他们的接受能力强、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比较适合于多媒体教学。

2) 针对授课内容,慎重选用多媒体技术

对于理论较多的内容来说,比较适合于使用多媒体,例如语文、政治、英语类课程,通过多媒体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可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对于我们较多专业课程则不适宜采用多媒体教学,相反通过板书,能引导学生思维,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与掌握。

例如学院的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课程,有些内容要靠老师实物直接演示,这样会导致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对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内容,可以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将实物放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也可将动手操作的过程录像,通过屏幕展示出来,还可将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投影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查找问题,起到纠错和一举三得的作用。

3) 针对授课类型,选择使用多媒体

授课类型有很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授课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例如对于复习课,比较适合于多媒体教学,通过归纳总结,采用抢答方式,让学生课堂上进行练习,得到巩固和提高;对于新授课,特别公式推导、重点强调,让学生思考或要引起学生注意,都不太适宜采用多媒体。

4) 针对授课环境,采用多媒体

多媒体能调节课堂氛围,针对不同授课环境,恰当使用多媒体能起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授课内容比较枯燥时,加入一些多媒体内容,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枯燥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演示,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

高职院校的多媒体教学,首先授课教师要有清楚的认识,多媒体是一种教学工具,而不是万能的,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让自己成为多媒体的工具;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心理学、教育学的规律,把握住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引导作用,通过设计教学过程和灵活多变的授课类型,融合体现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方法和技巧,驾驭好多媒体,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取得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自己的教学思路被多媒体所左右,不要让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式的PPT放映所湮没,影响自己授课的能动性,从而失去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是导演,而且是演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人格魅力、抑扬顿挫、富有情趣的讲解,感染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任何形式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所不能替代的,黑板是传统教学中的工具,也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必要的板书可以弥补多媒体课件的缺陷。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多媒体课堂教学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追求所有课程多媒体教学,如果使用不适当,将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教学规律,科学、合理、适度的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相合传统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谢和平.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改革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校专业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2000年开始就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预计用20年时间,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的需求与学校培养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之间存在的差距仍然较大,主要是因为学校在进行教学定位、课程安排和明确教学目的时没有通过社会调研,无法与社会市场接轨。对社会需求与学校培养进行综合实际调研,学校与用人单位联合进行教学,共同培育出合适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是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出路。因此,本文通过对目前学校计算机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掌握的具体专业知识等相关问题,从中探索出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创新方法。

二、社会对计算机人才技术需要分析

1.我国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就业及技术需求情况,京津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这两个地区的就业需求,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就成为一种亟须的专业技术。该地区计算机技术人才的位置分布决定了该经济增长圈的发展规模及形成模式。京津地区已形成以进京的公路和铁路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发展快圈。特别是一些滨海新区成立之后,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各圈发展的核心技术,它在工业、医疗、生活等各种领域成为重要的连接因素。

2.基于企业计算机技术需求的调查

(1)调查问卷设计。在进行企业计算机技术需求的调查问卷设计中,主要包含高校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中掌握的专业技术能力、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学生在进行计算机课程学习过程中最喜爱的和最感兴趣的方面。该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九项内容,对专业技术问题安排了六个内容,对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共设计了三个内容。希望企业用人单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专业技术进行提问,同时也将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安排到计算机课程改革之中。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可以了解目前企业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某项技术的需求情况、计算机人才竞争重点、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感兴趣的方面和知识点,进而对教学、实用性、学生兴趣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调查问卷的选取。本文提供的调查问卷及调查对象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京津等重要经济发展地区的企业用人单位,另一部分为安阳师范学院计算机专业三年级学生。用人单位包含了软件开发单位、计算机游戏设计单位、金融投资单位、大型钢铁冶炼单位、网络销售单位等共33家企业,共有职工837人参数调查,1000人以上大型企业2家,100人以上企业8家,50人以上企业15家,50人以下企业8家。

(3)调查问卷统计。在综合所有调查问卷结果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意见后,采用Office2013版的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3.统计结果的分析本文的调研结果分析代表了用人单位和学生两个方面对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的需求情况,较为全面和客观。对企业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问卷中可以看出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越大型的企业和单位对专业计算机人才需求越走向于高、尖,中、小型企业和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操作性技术人才较为需求。第二,从对学生的调查分析结果可以发现,49%的学生都认为现阶段学校计算机课程设置没有兴趣且脱离今后的实际工作需要。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三、计算机专业课改革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1.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目前计算机课程改革必须以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以学生毕业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和就业观念。课程改革就是指对目前课程的意见和看法,必须坚持以学生的根本为课程改革根本,改革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素质。课程改革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更要能够通过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用人单位发展要求。课程改革必须要引入多元化理念,针对学生因材施教。

2.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原则

(1)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基础。在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就业和学习结合发展,综合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技术的需求为基础,以学生自身能力为根本,提升学生在校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技术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机素质。

(2)计算机课程改革必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高校的计算机改革必须面向用人单位,面向企业需求,面向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我们的课程改革必须要解决学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求才难之间的矛盾,力求对学生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的培养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步,科学制订课程计划和课程内容。目前,高校的计算机老师很少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不知道用人单位常用的计算机技术,没有最新的技术需求信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将用人单位的需求加入到教学之中,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高校教学必须要产与学相结合,以满足用人单位用工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毕业后实际的就业工作为背景,为用人单位和企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使教学目的更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3)课程改革与技能创新相结合。创新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学生只有不断更新技术,提升技术水平,才能担当起不断创新的使命。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工作中必须要有创新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具有创新能力,是更加宝贵的课题。因此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内容。第一,了解学生性格,注重个性创新。创新是学生的个人素质,在学校中要注重对该能力的培养,了解学生个性的心理状态、掌握的知识层面、兴趣爱好等。实践证明,了解了学生的性格,才能对学生的素质、知识及能力进行综合培养,让学生协调发展,提高学生对该项技术的学习兴趣。第二,深化计算机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教学多使用全国统一配发的教材,不能因地、因人施教,现在的社会用人单位和企业越来越讲究实用技术与应用能力,学生再按教材统一学习与考试,就要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必须要舍弃20世纪80年代教学时应用的汇编语言、数据结构等不切实际的理论专业课程,加入一些比较流行、应用广泛、学生兴趣大的动画制作、平面制作、多媒体等更加实用且操作性强的计算机课程,这样学生既对课程有兴趣,又能在毕业后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三,创新教学方法。旧的教学方法老套古板,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造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将看、动、听结合起来,教师还能边教学边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让学生主动学习,更有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综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论

计算机专业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要求毕业生能够零距离上岗,否则就不具备足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尽力达到这一要求。从当前计算机专业所设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案例中的实践经验来看,课程改革核心的步骤有两个:一是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市场中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基本素质的要求是什么;二是如何培养这些素质,采用何种课程模式、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目前的问题不是寻找一种万能的课程模式,而是探索一套改革的程序,可以引导学校进行课程改革,参考各种成功模式,探索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计算机网络方向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师专业知识更新慢、缺乏实践经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存在不足等问题。为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需要,高校应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将实证与理论更好地融合方面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睢丹 张亚利 单位:安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安阳学院计算机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与教育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2]杨闯,曾毅军,李秀疆,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指导[J].交通职业教育,1999,(5).

第8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滨海新区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93-04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状况

(一)信管专业的形成

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首先对这一专业学科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该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的著名教授GordonB Davis认为这门学科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信息管理相关学科专业在中国各高校纷纷出现,名称有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经济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等。1998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将上述5个本科专业合并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放置在新增设的管理类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之下,设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该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二)信管专业的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高渗透性的特点,信管专业所研究的内容将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信管专业教育得到了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中国,1998年信管专业在全国高校的布点数为151个,就此数据而言位居当时高校本科专业的第十四位。足见国家对这个专业的重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据百度百科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开设信管专业的内地高校约有427所。根据院校性质及专业建设的基础和背景不同,这些专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强调情报学、信息学专业知识教育,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性院校;第二类强调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理工科院校;第三类强调经济管理知识教育,如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

虽然理性分析和调研数据都显示信管专业人才是当前及未来大量需求的对象,但是,信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刘高勇(2006)的研究,中南、华中、华北片区高校信管专业的一次性就业率分别为69%、63%、71%,华北地区名校信管专业的一次性就业率也只有71%。根据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被列为黄牌专业(考虑失业量、薪酬、就业率等指标)。那么信管专业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二、信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过于宽泛,没有明确指向,缺乏优势和特色

教育部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对各高校专业建设的宏观指导,具有宽泛性和普适性,为各高校留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它是笼统的。若不对其细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目标模糊、无的放矢,结果就是毕业生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人才供需不匹配,一方面企业急需信息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目前,国内普通高校开设的信管专业就有400多个,其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教育部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本校优势资源、学生特点、服务地方经济的需求细化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和优势,这既是运用差异化竞争战略提升专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人才供需无缝衔接的根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仍有拼盘之嫌,难以达到有机融合,未能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信管专业产生于多学科的融合,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于一体,专业的高度综合性带来课程设置的困难。多数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管理类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信息类课程。问题在于:其一,课程繁杂,受课时限制,很多课程难以讲深、讲透;其二,模块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之间未能融合,使学生难以构建本专业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广而不精”的课程体系导致培养的学生“说是万能、看似全能、实则低能、用时不能”,学习时的期望和求职时的落差造成学生严重的挫败感。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对人才能力和竞争力的培养仍待加强

尽管近些年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竞争力等素质的培养被提到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位置以引起重视,但就其实践而言仍处在摸索阶段。不少信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中,仍主要采取教师主宰的灌输方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讲授过多、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没能围绕应用需求和能力培养目标进行精简,以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不会应用。实践教学方面,各高校普遍安排的实践课时少,且呈散点式分布;缺乏到企业现场的实习锻炼,或实习时间不足、走马观花;实践模式单一,考核方式过于简陋,不能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实践课与理论教学衔接不紧密;实践课程缺乏行业或企业背景,内容和环境滞后于业界实际情况,导致毕业生能力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缺乏就业竞争力。有调查结果显示,90%的用人单位认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的问题有:管理知识薄弱,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较低,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缺乏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师资状况不能满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

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围绕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等素质的培养改进人才培养过程。这一过程的执行离不开教师群体。因此,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具备上述素质的教师来引领学生前行。而目前高校信管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在企业的工作经验,对企业流程的了解仅限于书本,所以在讲课和指导设计的过程中难以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

(一)滨海新区的发展规划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国务院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部署明确了其功能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为了实现国家赋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历史使命,天津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滨海新区“一城双港、九区支撑”的总体规划布局。“一城”就是滨海新区核心城区,“双港”就是南部港区和北部港区,“九区”就是九个产业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集中力量发展3~4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在此基础上,滨海新区又进一步将发展规划细化为六个方面。其中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规划”中提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规划”提到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鼓励企业和研发机构围绕大数据、新一代信息技术、3D打印等前沿技术进行科研和创新。

综观以上布局和规划,其中的“北旅游”、“中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现代商业”、“信息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是信管专业毕业生可能大有作为的领域。当然,真要若此,还需要大力改革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

随着滨海新区的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增长,区内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其中以适合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及实用型人才尤为显著。据预计,2014年滨海新区新增各类用工需求将达到10.35万人。2014年4月12日,由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主办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招聘会”上,参会的110家企业为高校应届毕业生提供了近2 000个就业岗位。由于本地的毕业生不能完全满足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2014年春节过后,滨海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长城汽车、三星电机等13家企业分赴河北省邢台市和山西省运城市,参加与当地联合举办的2014年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其间,2 000余名求职者与新区13家企业达成工作求职意向。可见,滨海新区的人才需求还有巨大缺口。

从学科专业看,目前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的重点集中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服务外包等行业。其中,与信管专业相关的需求主要是软件外包服务、软件开发以及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运行与维护管理等。2006年,天津市被中国三部委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是天津市“十一五”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作为天津三个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之一的天津高新区,聚集着天津市七成以上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业企业,其对人才需求密度大、要求高。据招聘网站职位数显示,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天津市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成倍上升,两年以来人才需求增长率高达168%。

从素质需求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知识结构。随着滨海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走向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同时还具备外语沟通与阅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最需要的,同时也是最稀缺的。就IT行业而言,对精通外语、技术经验丰富的高级资深技术人员需求量大,许多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往往不惜高薪寻求此类人才。特别是软件外包类企业的招聘中,掌握一门外语就是求职者的加薪砝码,甚至是入职门槛。在天津有90%的软件外包业务源自日本,对“日语+IT ”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长。曾经在天津招聘软件外包人才的日立公司招聘专员表示:“第一看日语能力,专业技能排第二,项目开发能力与沟通能力紧随其后。”

2.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滨海新区企业对适合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及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所谓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是指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掌握了较高水平的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并具有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原因在于,其一,高校毕业生所拥有的技能与企业所需技能之间不匹配造成的结构性短缺;其二,绝大多数企业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水平的员工不足20%,此比例亟待提升;其三,只有两成的企业致力于通过培训和发展来弥补新员工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仅有6%的雇主与教育培训机构密切联系,建立相应培训课程弥补新员工的知识和技能的缺陷。以上特别是第三条原因导致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希望其入职前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3.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一能力反映在人才素质上就是创新精神。在《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应加大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改革力度”,这说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正是滨海新区所需要的。对高级IT研发人才,企业需求始终强劲。

4.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当代企业员工除应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具有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稳定程度、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良好素质。2009年6月,在“服务滨海新区人才需求与培养座谈会”上,参会的滨海新区的47家企业对包括上述7项能力及技能水平、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等12种素质进行排序,结果61.7%的企业把“职业道德”排在第一位,23.4%的企业把“工作态度”排在第一位,40.4%的企业把“工作态度”排在第二位,可见企业对以职业道德为首的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视。

四、信管专业面向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调整对策

(一)两个系统的构建

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从大的方面说就是要构建两个系统,一是高校间合作的“垂直型”教育系统,二是校企合作的“水平型”教育系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滨海新区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是多角度、全方位的,而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不同、办学特色不同、生源质量不同,因此要求各高校“单打独斗”式地应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并不完全符合资源高效利用的经济理念。以开设信管专业的本科院校来说,从办学层次看,天津市有两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和近十所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从优势资源看,有分别具有外语类、财经类、商科类、理工科优势的各类高校。所以,对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应着眼天津地区,打造天津市信管人才培养大系统(即,“垂直型”信管人才培养系统),将各高校的信管专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高校间加强互动和协作,整合优化配置高校资源,实现各校互补和分层次培养,发挥各校优势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实施差异化竞争。由此,提升这个人才培养大系统的整体竞争力,充分提供符合滨海新区需求的合格人才,并积极参与全国同类专业的教育竞争。

信管专业毕业生缺乏企业所需技能、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归根到底还是教育单位对企业的需求了解不足、不及时,实践环节和环境缺乏等原因造成的。因此,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即,“水平型”信管人才培养系统)是信管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出面组织协调、牵线搭桥,建立包括高校、企业、人才市场的大系统,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及时交流,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座谈会深入探讨人才培养和聘用的问题,为人才供给和需求的对接创造条件。

(二)培养模式调整的具体对策

上文探讨了信管人才培养的宏观对策。以下将针对前文所论述的滨海新区对人才素质的四方面要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适度引入订单式培养措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的主要手段,它是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介入人才培养过程与高校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从而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实用人才。狭义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重新设置,因而技术性和实用性大大增强。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带着具体的要求和工作任务进入订单企业实习,锻炼岗位能力,增加实践经验,切身感受未来的就业环境。因此,订单式培养模式可以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稳定毕业生就业,同时节省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时间和费用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但应注意的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也有其弊端:根据个别企业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可能导致本科生专业知识及技能单一化、影响其进一步深造和发展、违背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通识教育”的原则等问题;存在人才“订单”不足、“订单”企业拒收毕业生、毕业生违约拒绝前往“订单”企业就业等风险。为扬长避短,各高校应根据本校的优势资源、办学特色、生源质量和学生意愿等具体情况不同程度地引入订单式培养措施。例如,以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为主的院校可以增加一定的“订单式培养环节”,即,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介入较少,培养方案仍由高校自行制定,其间参考企业的需求,主要遵循“宽口径通识教育”的原则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为其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这部分培养过程由企业提供环境甚至师资。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院校则更严格地按狭义订单式培养模式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介入较深,校企合作也更密切。无论实施到何种程度,都应注意,尽量按行业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避免按个别企业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这势必导致本科教育的“微观性”、狭隘性和短期性。其次,可采用“平台+模块”方式解决本科人才培养“宽口径”原则与用人单位个性化的“窄需求”之间的矛盾。“平台”即按照本科专业要求设置的必修课程,要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构成平台的课程应随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企业需求而调整更新以保证其先进性和实用性。模块课程则更多是针对企业或行业具体需求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更直接地体现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的对接。

2.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总结美英等发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可知,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课程设置上“拓宽基础,追踪前沿”,重视多学科交叉,以利于开阔思路。(2)教学方法多样化,除讲授外增加讨论、实验、案例研究、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独立学习、小组研讨等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社会实践环节,通过让学生从事类似于科学家发现真理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学习和发现的方法,在实践中锻炼对环境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4)营造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批判式思辨、与教师平等切磋、表达有创见的主张,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5)充分利用网络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高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学生交流、学者互访等形式,促进教育国际化,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促进创新人才培育。

3.在竞赛和实践项目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多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结合企业需求引入一些实践项目,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既锻炼了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协作、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在项目实施的业务仿真过程中,既初识了未来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又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进行了初步检验,也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进行综合素质的磨练。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之前,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对教师的培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提供集教学、实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整合培训服务;其二,教师定期、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一线开展实践;其三,请企业的培训人员或一线业务人员入校对教师进行短期集训;其四,校企定期举办座谈会或论坛,使教师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以便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对已有的师资进行培训外,高校也可聘请企业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担任兼职导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和实心辅导。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五、结束语

滨海新区对信管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缺口,要弥补这个缺口,需要高校信管专业毕业生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实用型高水平的技能、积极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而目前高校培养的学生离此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此,高校信管专业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宏观方面构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个教育系统,微观层面可从适度引入订单式培养措施、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在竞赛和实践项目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实施。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满足滨海新区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EB/OL].百度百科,http://,2013.

[2] 沈群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7,(2).

[3] 缪雯婷.从一个本科生的角度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

[4] 邓恩远.天津滨海新区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4).

[5] 陈保荣.滨海新区支柱产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J].天津经济,2010,(9).

[6] 苗德华,等.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结构与天津高等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4).

[7] 李捷.天津高校应对滨海新区人才需求的对策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4).

[8] 翁兴旺.浅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继续教育,2011,(2).

[9] 蔡志奇.应用型本科教育中“订单式培养环节”价值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