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装企业工作总结

服装企业工作总结

时间:2022-10-18 05:19:04

服装企业工作总结

第1篇

作为**市的一员,我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家乡,也深深地敬爱着这个为**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服装制造业。为了走近它、了解它,也为了能够对它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们走出校园,在当地服装行业各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全区数家有代表性的服装企业,以及县外贸局,镇政府等部门进行调研。

通过到**调查采访,包括企业实地调查(8月18日,我们先后采访了建华服饰有限公司公司等十几家制衣企业),并通过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上网查阅资料等手段,针对**服装业进行调查研究,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企业文化及经营策略的理解,在总结讨论中学习到了许多相关知识。

一、广西**市**区服装业发展概况

广西**市**区是1997年**撤地设市成立的新区,位于广西南部。初步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制造为核心,涵盖服装制造、水洗、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服装产业大链。目前,该管区服装制造企业已由建区初的260多家发展到1000多家,服装水洗、电脑绣花、服装辅料等企业180多家,布匹销售、服装机械、辅料销售等经销商13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日产服装60万件(套),年销售收入超25亿元。其中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企业有50多家。打造了“帝皇”、“新勇”、“彬辉圣”、“喜莉喜”、“圣健华”、“智利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服装品牌,“**服装”在国内乃至国外市场知名度不断提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澳大利亚、欧洲、非洲、港澳地区,是广西最大的服装生产加工基地。

2004年底,法国《解放报》记者采访**并发表文章,称**是“世界裤子之都”。

二、**区政府力促服装制造业发展的一些政策

(一)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围绕“一二三五”工程,**区开展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一是以小分队招商,由各乡镇组成小组分别到广东、浙江等沿海一带招商。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关系招商。通过利用各种社会关系,收集信息,引进项目,把各种社会关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以商引商。对已到**落户的客商,千方百计的帮助他们办好企业,实现效益,;同时,通过他们的宣传推介,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投资办企业。

(二)大力发服装工业区基础建设

**大道布行位于**大道洋桥路段至东福路全段。2005年,**区工委、管委针对**服装企业布料用量大、采购难、投入成本高、布料市场不规范等问题,从完善服装产业配套出发,整合**布料市场,引进东部布料经销商在**大道及东福路两旁整合发展成布行一条街。目前,布行共有80多家经营布料的厂家,这些厂家主要来自浙江、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区服装企业日用布料约60万米,其中80%由**大道布行供给。

2007年**城区包括服装工业区建设的五个重点项目:**大道枥木段扩建工程、**国际服装贸易城、**至成均4公里长宽40米大道建设及两边土地开发项目、万福桥建设、**服装工业区西区二期路网及配套设施工程。其中,**大道枥木段扩建工程是将长800米的道路扩建成60米大道,计划总投资1452万元,目前项目正在进行项目前期规划;**国际服装贸易城项目占地480亩,项目总投资2.5亿元,正在进行项目征地工作及办理土地出让手续;**至成均长4公里、宽40米大道建设及两边土地开发项目,总投资约1.45亿元,占地约400亩。目前该项目征地工作已完成,正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万福桥建设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已规划设计完毕,上半年将开工建设。服装工业区西区二期路网及配套设施工程计划总投资3500万元,正在进行厂区道路及供水、供电管网铺设。

(三)打造总体品牌,努力对外递出“裤都”名片

在第三届玉博会期间,该管区精心策划、周密组织’2006世界裤子之都**服装文化节,举办了精彩的百名模特时装表演、大型洽谈推介会等系列活动。百名模特时装表演以“卓越创意、经典裤都”为主题,演绎**服装的品牌之路,同时通过’2006蓝色激情中国牛仔设计大展示,引进设计理念,树立品牌意识。大型洽谈推介会以服装品牌对接为主题,**服装企业与来自国内外的名牌服装企业对接,引进品牌。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把**服装文化节打造成了第三届玉博会最具亮点的板块之一,也推介了**,打响了“裤都”名片。一批国内外服装品牌纷纷与**服装企业对接,皇家圣士曼、啄木鸟等服装品牌及一批专营出口的服装企业在**建起了生产基地,为**服装借助外力实现突破性扩张打下了基础。

(四)建立服装协会

参考温州等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人建立了本地的服装协会,此举有利于服装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握紧拳头一致对外”。另外,最近一支由个体户代表、退休职工组成的义务监督队现身于“裤子之都”各成衣加工厂,这支监督队主要是对各成衣厂生产条件、安全状况、工人权益进行监督,从而督促各厂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安全意识,遵纪守法。

三、**服装企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及改善方法

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的服装产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我社会实践小组通过采访,调查问卷等形式,结合调查分析结果分析,**服装产业同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集中体现在:

(一)企业创品牌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品牌战略

目前,**区共有服装企业超过1000家,然而,拥有自主注册品牌的企业只有100多家。这与**在成衣制造领域的地位极其不符。小组对10家**的较大型的服装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家企业为全国品牌,2家企业为市级品牌;20%的企业实行的市场竞争策略是高端化策略,有80%的为低成本策略。

而且,调查结果表明:

1、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信息化建设方案,是众多**服装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大部分企业仍没有制定出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缺乏战略性的生产发展指导,这对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利。

(二)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总体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缺乏

企业经营业主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企业职工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高级服装设计人才更是奇缺,企业之间争夺高水平服装设计师和熟练技工,人才流动过于频繁,致使产品质量不稳定。另外,企业缺乏高级的复合型管理经营人才,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生产。

(三)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滞后,激励制度有待改善

企业规模小,企业主素质差,管理水平低。这里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规模很小,所谓“生产、销售、居家三合一”的现象突出。企业主文化水平偏低,多采用家长式领导,很少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许多企业连最基本的财务制度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式管理的弊端非常明显。在人员使用上也是以私人关系为纽带,限制了优秀人才选拔利用。

另外,我小组对**的问卷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本企业的激励机制,感到比较满意的只达到了60%,而认为激励机制一般甚至无效的企业为30%和10%;对于企业管理团队的人员流动情况,参与调查的十家企业中,仅有4成的企业管理人员较为稳定,6成的企业管理人员流动频繁。

(四)企业信息更新较慢,市场营销观念落后,营销网络不健全

企业之间尚未形成有序的竞争合作关系,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网络关系尚未建立。因为在这里,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没有达到通过产品质量提高和款式改进与创新的高度,大多数情况下,竞争仍然是依赖于产品价格。由于创新不足,数百家企业每年生产千万条裤子,样式几乎一样,企业间相互抄袭,相互压价,无序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降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集群内企业间的内耗损失巨大。企业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

1、企业获取信息资源渠道太少,市场信息的灵活性不足。

2、企业的营销网络不健全,没有建立营销网络的企业占据了大多数。

通过上述分析,以下是我小组对**服装业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企业的品牌培养观念,实施品牌战略

**企业在来料加工生产的同时,还要努力开创自己的技术风格和服装品牌:一方面,小企业应注意在量和质的基础上,争创品牌;另一方面,在现有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加强对品牌的保护措施,实现现有品牌的优势再造,注重大众品牌的培育和品位提升。以企业的经济实力、设计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及准确的品牌定位,抢注商标,争创名牌。

同时,政府也有义务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等方式,为**服装业加大力度打造“裤子之都”,实现并发挥“**裤”这一总体品牌的集群效应。从而使**服装业由加工贸易向品牌效益产业升级,形成现代意义上的高层次服装业。

(二)努力提高企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实现技术创新

一方面,提高企业员工待遇,引进高级人才。主要包括高级服装设计师和高层次的复合型精英人才等。**成衣制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成以制造的最大务工人员输出地之一,据统计,在广东、江浙沿海一带的成衣人员有数十万人,他们的培训程度较高,其中不乏高级的服装制造和设计的技术人员,如果**服装业能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提供的待遇够高,考虑到**本地物价优势明显和乡土情节等因素,相信会有大批的在外务工人员返乡进厂。

另一方面,根据调查显示,现有的企业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过于单调,不利于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应该拓宽培养渠道,如使员工得到专业机构培训或进入院校进修等。

(三)加快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人才任用制度的改革

鉴于**服装企业中家族式生产经营的企业占大多数,业主就是企业的创立者和所有者,对企业具有“一言九鼎”的权威,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一方面企业主自身的管理素质和决策素质非常重要,需要企业主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素质,改变重“管”轻“理”的现状,即不仅要注重对产品的数量、职工的劳动纪律和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等方面的硬性管理,还应要抓产品质量、产品科技含量、市场的跟踪、售后服务、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引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人才任用制度,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让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发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四)积极构建和完善**服装市场的营销网络

第2篇

作者:林松涛 编著

定价:35元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导读语:挖掘企业一线资料配有大量的成衣设计图和生产图结合成衣流行趋势分析

定位成衣设计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

内容提要:

本书从成衣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成衣业的发展和演变、成衣设计的基本概念、成衣设计工作室的规划、成衣设计师的培养和素质要求、成衣工业设计图的绘制、成衣设计的款式分析、成衣流行色趋势分析等成衣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国内成衣业以及高等教育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提高国内设计师的设计理论水平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丛书名:中国市场营销资格证书考试丛书

作者:中国市场学会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编写宁俊主编

定价:36元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年6月

导读语:

广泛吸收国内外服装品牌经营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结合服装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我国企业的实际;着重介绍服装品牌营销策略;为服装企业提供一整套服装品牌企划的技巧

内容提要:

本书在广泛吸收国内外服装品牌经营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服装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我国企业的实际,对服装品牌企划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着重介绍了服装品牌的目标市场、服装品牌定位、服装品牌视觉营销、服装品牌设计、服装品牌营销策略、服装品牌的延伸与维护等内容,旨在为服装企业提供一整套服装品牌企划的理论、原则和技巧。

作者:袁利赵明东著

定价:68.00元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年3月

导读语:

一个服装品牌设计总监的独特视角;个性眩目的表现形式;真实再现服装品牌运作的全过程

第3篇

关键词: 常规实训;模拟生产;导生制;团结协作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53-01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而企业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谋求发展,对那些既有理论基础, 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术人才非常的欢迎。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和其它行业一样,需要大批的服装技术工人。那么, 如何培养出生产第一线所渴求的服装技术人才, 就成了中职学校当今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近几年来我们学校除了安排理论基础课程,还增加了实训实习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以往我们的服装专业实训,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平时的知识,相当于集中时间强化一下学习内容,和企业生产没有多大的关联。所以学生两年学校学习,进入企业后还是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对企业的要求和操作还不适应。对此,为了更好的和企业对接,我们对二年级服装专业学生在服装实训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企业对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下面就如何加强服装实训教学谈几点体会。

1.抓好常规实训,保证教学效果

为了使服装实训达到预期效果, 必须抓好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常规环节。服装实训教学与其它专业的实训教学一样, 都要有实训前的准备、组织实施及实训后的总结。准备工作包括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将要完成实训内容的预习,但它和实结常常被老师忽视。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服装实习没有预习和总结的必要, 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在预习环节中, 让学生熟悉实训指导过程,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了解实训的方法和步骤,并对实训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 还要掌握服装实训的安全规则(虽然我们实行实训车间的6S管理,但安全教育还是必须要强调的),只有做好了实训前的准备工作, 才能确保实训的顺利进行。

而在总结环节中, 应要求学生认真写好实训总结报告, 将实训的情况完整、真实地表达出来。其中包括实训课题、实训目的、实训工艺流程、各部件操作方法、实训效果、自我评价。做好实训总结是对所学技能的有效巩固, 是提高技能操作能力的必要环节。

同时在实训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提出具体要求。首先, 要求学生熟悉操作设备的性能及安全使用原则。例如: 熨斗温度的控制, 高速平缝机的安全使用及日常保养等等。其次, 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指导老师的操作示范, 并在自己的操作过程中勤学、勤问、勤拆、勤练, 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后, 做好车间设备的保养、整理以及卫生等工作。

2.模拟企业生产流程,提高实训强度

以前学生实训,都是各自完成几件服装成品,和平时的工艺课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时间长一点而已。有些同学进度很慢,像平时做作业一样,在实训结束后还有作品未完成。这种风格和企业追求效益是格格不入的。所以,现在我们的实训,都有一个环节,就是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安排实训内容。

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年级学生要购置实训服,现在我们把这一个任务接下来,由服装班的学生在实训中完成各专业实训服的制作,这样一来就有条件实现流水作业了。在这个环节中,完全模拟了企业生产的过程:生产订单——订单分析——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成品配送。

在接到订单后,对订单进行分析,这个过程是全班共同参与,再下来的任务就分组进行,原料采购组、制板组,这两个组先行完成前期工作,然后重新加入生产加工的分工小组。生产加工采取流水作业,全班按工艺流程进行分工,老师示范完一个工艺部件后就由各组去完成,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有一个质量检验组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在最后完成所有产品后按原订单配送到各班级,并跟踪听取反馈产品使用信息,不足之处进行技术分析,逐步完善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那么经过这样一个实训后,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就有了一个大概了解,为了不影响其它组的进程,每个人都必须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他们的操作速度自然加快了,实际上无形中加强了实训强度,更贴近企业生产,就加快了和企业的对接。

3.实施导生制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这是我们学校实训教学的特色,导生制教学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对提高实训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实训过程中,通过技能强手,安全标兵培养,再由他们配合教学,效果非常好。他们负责指导其他同学,就相当于企业生产中的各班、组长,逐步积累一些管理组识和技术指导能力,以后进入企业工作有较广的发展间空。

4.加强对学生团结协作及实际操作应变能力的培养

第4篇

一、产业的发展现状

县服装鞋帽产业已形成基础设施较全、制版技术较强、人力资源丰富、销售网络健全的发展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

一产业发展曲折前行

以国有集体企业为主,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至1997年这一时期主要依托蚕桑资源优势。生产白厂丝、绸、手套、绒布等产品。主要企业有县属国有丝绸总公司、县一丝厂、县丝织厂、县二丝厂、县绢纺厂,县属二轻集体企业县服装厂、县绒布厂、县针织厂。由于体制原因和经营不善,所有企业先后停产或改制。

县出现了高堂服装、科恒服装、春芳童装、骏马服装等民营企业。2001年成立了第一家使用自动缫生产白厂丝的县五星制丝公司,第二阶段(1997-2008年这一时期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1997年开始。出现了从县一丝厂租赁设备生产的德水制丝公司,县二丝厂改制为祥辉丝业公司,还成立了县众鑫制丝公司、县一家实业公司等丝绸制品生产企业。2003年以后由于国际市场回暧,县内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带动了一股返乡创办服装企业的潮流,涌现了凯达服装、盟盛服装、爱心服装等22家以服装代加工为主的民营服装企业。由于2005年后服装行业国内国际市场呈下行趋势,绝大部分服装企业停产,白厂丝生产企业也在困境中前行。

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随着国际服装市场回暧。产业梯度转移,县内返乡创业支持力度加大,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和乡镇创业小区的建立,大量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纷纷回乡创业,创办服装、鞋、手袋加工等企业。

二产业集聚较为明显

已形成白厂丝—织绸—丝制品一条龙生产的丝绸产业链;拥有集缝纫机—拉链—辅料—加工,一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设计—打板—裁床—针车—成型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服装鞋帽加工体系。二是服装产业遍布城乡,工业园区服装鞋帽企业27家(凯达服装、路卡斯服装、雪人实业、一家实业、华珍平绒、南崖玻纤、奥凯鞋业、博发服饰、养蚕人实业、汇峰服装、橡塑颜料、隆鑫达体育用品、润江实业、恒业服饰、永通服饰、鼎盛服装、瑞煌鞋业、兴隆体育用品、金顿体育用品、顶好服饰、辉宏鞋业、宏翔纺织、景泰针织、兴利达服装、龙峰塑胶、宏发拉链、嘉辉缝纫机乡镇服装鞋帽企业74家。内生型与外向型服装企业相融合,促进和带动了整个服装产业的发展。

三社会贡献较为突出

安排就业人员达5000人,服装鞋帽已成为县吸纳就业人员较多、辐射相关产业较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10年规模以上服装企业达17户。实现产值5亿元,上交税收700万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

其余大部分分散在乡镇的集镇和村组,一规模不大。现有的100多家服装鞋帽生产企业只有不足三成集中在工业园区。呈游兵散勇、一盘散沙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以加工、贴牌生产为主,二产品单一。大多数服装鞋帽企业为加工企业。靠外贸订单运行,没有自主品牌,不具备产品研发能力,难以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服装面、辅料全部来自县外,三链条不长。服装产业链条不完整。印染”瓶颈暂难突破,生产辅助材料的企业难以配套,销售渠道大部分依赖外贸出口,致使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难以发展壮大。

加工环节单一,四人才匮乏。由于服装鞋帽行业整体实力不强。导致生产管理、设计、营销等专业人才匮乏,行业发展缺乏内动力。

从“夫妻店”起步,五管理粗放。大部分服装鞋帽企业属于家庭作坊。管理滞后。满足于小打小闹,缺乏长远规划,小富即安、小富即满、小富也乐的思想普遍存在无序竞争,部分企业加班加点现象严重,致使一些原来从事服装加工的人员转移到其它工作较为舒适、待遇相对较高的行业。有些企业为了抢订单、销产品,竞相压价,乱挖熟练工,致使生产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

给服装鞋帽加工企业带来很大影响,六外部环境。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些企业必须时刻关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变化,防止造成订单接得越多,亏损就越大的现象发生。

三、面临的形势和优势

一外部形势分析

人力资源、用工成本是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2009年以来,服装鞋帽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服装鞋帽企业受“用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服装鞋帽企业纷纷迁往劳动力资源输出地。江西位于中部地区,县又是人力资源大县,有48万劳动力,有20万人长期在外务工,其中从事服装鞋帽的产业工人有1万多人,这为我县承接沿海地区服装鞋帽产业梯度转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内部优势分析

县新建县、乡两级共占地5332亩劳动密集型产业区11个,1创业平台优势。2009年以来。并全部完成规划设计、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县级三个,分别为芦塘纺织服装产业园、何家店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占地面积615亩,已建成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写字楼区、员工公寓区、大型食堂、学校等配套工程即将建成吴都劳动密集型产业园(目前已完成拆迁征地工作乡镇创业小区8个,分别为渣津镇、马坳镇、大桥镇、古市镇、石坳乡、黄沙镇、四都镇、白岭镇创业小区。

足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县有人口82万,2人力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是发展服装鞋帽产业的关键所在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其中18至58岁劳动人口48万,长年外出务工人员20万。周边9县人口总数412万,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县内有两所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培训各类技术人才,每年可以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近2000人。

可以享受代办证件、户口落户、子女入学、绿卡办理、税收返还、用地用电等各项优惠政策。办证:新办企业办理证照手续,3政策扶持优势。创办服装鞋帽加工企业。可由招商单位安排人员全程负责代办。户口:凡来工业园投资的外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可在县城落户,经所在单位申请,可允许其本人、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在县城落户;连续2年以上按《劳动合同法》规定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就业务工人员,经所在单位申请,准予迁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或各企业引进的具有初级职称以上的各类科技、管理人员允许将其户口落户县城。入学:凡在工业园区就业的务工人员,其子女就学可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享受城区学生同等待遇,学校不收取借读费和规定之外的任何收费。绿卡:凡在工业园区投资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项目企业,其投资企业高管人员(含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由县商务局和县“经济110免费办理绿卡并年检。持绿卡者子女在县城就学义务阶段可优先选择中小学校,并享受城区学生同等待遇,学校不得收取借读费和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对持卡者轻微交通违规行为,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现场只纠章,做到三不”不扣证、不扣分、不罚款税收:一是县产业园内非矿产、水电企业从投产年度计起,5年内其缴纳所得税先征后奖,县享部分100%奖励给企业;5年内其缴纳增值税先征后奖,县享部分50%奖励给企业。二是建立“纳税大户奖”入县产业园企业纳税首次过百万元的奖励企业3万元;首次过500万元的奖励企业8万元;首次过1000万元的奖励企业10万元(依此类推用地:工业用地最低出让价5.6万元/亩。为鼓励项目落户,实行大项目奖励政策。用电:按县物价局要求,县工业园区企业用电暂执行丰水期1KV及以上0.55元/度,1KV以下0.56元/度,枯水期1KV及以上0.65元/度,1KV以下0.66元/度。

交通区域优势逐渐彰显。大广高速公路途经我县,4交通区域优势。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逐渐破解。县境内互通口三个,至武汉、长沙、南昌、九江、吉安等城市的时间全部缩短至2小时之内。京九和京广铁路联接线九江--湖南岳阳铁路和湖北大冶--吉安铁路已正式立项。永修(艾城-武宁--平江高等级公路,已正式开工。-湖南平江的柯龙县二级路已全线完工通车。铜鼓二级公路已正式开工。

四、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

结合县服装鞋帽产业发展基础、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国务院《纺织服装业振兴规划》为契机。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龙头带动三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蚕桑资源等优势,以发展加工贸易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工业园、产业链、企业群三大支撑,丝绸、服装、鞋帽三大支柱为主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格局。

一指导思想

以合理规划布局为先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与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聚集龙头企业、延伸配套企业、突出用工服务、城乡协调发展的服装鞋帽产业一小时经济圈,把服装鞋帽产业培育成我县未来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大力推进先进技术,着力发展新型高档面料、家居用品,促进产业升级,产品升档。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建设江西省茧丝制品基地。引导产业向精细加工方向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力争到2015年,服装鞋帽产业达到年产20万床丝棉被,1000吨白厂丝,1亿件(套服装鞋帽的规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利税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50户以上的目标。

三发展重点

引进先进生产设备,1打造重点产品。1高档家居用品。利用丰富的蚕桑资源。运用现代纺纱、织造、印染技术,基本实现无结纱、无结布、无梭布。重点开发和生产多纤维混纺交织面料、高支高密度纯棉织物、高档缝纫线、高档布料、特宽幅家纺和装饰用布等中高档纺织品及适销对路的低档纺织品,形成一批省及全国名牌拳头产品。2服装:以现有企业为依托,引进名牌企业、配套产业,创立自有品牌,推动企业自营出口。3高档鞋:利用务工人员在外形成的制术和营销网络,运用现代设计和加工技术,重点开发和生产高中档运动鞋、皮鞋,稳固欧洲、非洲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其它国际和国内市场。4手袋:以广东花都等地务工人员手袋生产的精湛技术和密集人力资源为依托,推进返乡创业,发展皮包等女性时髦皮具产业。

大力实施支柱产业培植计划,2培植重点企业。结合县服装鞋帽产业组织特点和发展基础。打造一批行业龙头和区域龙头,加大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力度,推广适用技术,提升工艺水平,提高产业的整体发展能力和市场整体竞争能力。1茧丝制品业:重点扶植一家实业、养蚕人实业、信德保制丝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2服装业:重点培植凯达服装、润江实业、雪人实业、爱心服装、博发服饰、丰利服饰、奥博雅服饰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尽快培育发展成外贸服装领域的支柱企业。3制鞋业;重点培植金顿体育用品、兴隆体育用品、鸿营鞋业等重点成品企业。4手袋业:重点培植天凌皮具等有一定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发展势头良好的优势企业,促其尽快发展成为手袋领域的支柱企业。

打造芦塘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以宝晖国际、何家店服装鞋帽产业园为龙头,3促进集群发展。1打造产业重点集聚区域。以中山雪人、凯达服装、养蚕人实业、一家实业为龙头。打造何家店童装和鞋帽产业聚集区。吴都项目区建立一个服装、鞋帽龙头企业聚集区。2健全小企业基地建设。以柯龙沿线乡镇集镇、创业小区、新农村建设点、移民安置点为依托,建立健全好服装鞋帽产业小企业基地。3建立服装鞋帽专业市场。建立规划起点高、功能齐全,集原辅料供应、产品展示、产品交易及物流配送为一体的专业服装鞋帽市场。

五、保障措施与政策

一完善产业链条体系

中游层面—成衣的设计生产,现代服装产业链应该由上游层面—面辅料和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下游的层面—物流、销售,配套层面—会展、广告策划、媒体杂志、专业协会、科研、咨询等四个层面构成。必须在现有服装鞋帽生产加工的基础上,将链条触角延伸至面料、设计、物流、营销以及其它配套环节,做足补链文章。要组织人员考察国内服装鞋帽产业群,重点是考察国内纺织服装十大产业集群和四大鞋业产业集群,学习其产业做强做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要开展蹲点招商,着力引进国内知名服装鞋帽龙头企业和辅料市场项目,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小物流公司的作用,加紧建设大型物流园,为服装产业提供全方位的仓储、配货、运输等服务。

二促进公共服务建设

服装鞋帽产业就会进入一条死胡同。要鼓励和支持服装鞋帽企业组织专门的销售队伍,没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各省市鞋帽服装批发销售市场开拓销售渠道。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向服装鞋帽行业集中,省内外大中型城市创办所产服装鞋帽的专卖店,扩大行业影响力。要加强市场整体规划布局,筹建一个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服装鞋帽市场,打造三省九县服装鞋帽集散地。

三促进品牌工程建设

销之不畅。由此可知,品之无牌。一个产业如果没有品牌的支撑,永远成不了气候。应该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机制支持产业搞好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制定专门扶持政策,鼓励现有较大规模的服装鞋帽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对企业在创建品牌、宣传造势、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到县发展,用名牌引导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提高整个行业的档次和水平。

四成立服装行业协会

需要有行业协会为纽带,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指导并带动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应及时成立服装鞋帽协会,使其真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能发挥“服装联盟”影响力。制定服装行业自律公约,协调企业之间的各种矛盾,起到沟通、协调、自律、自我服务的作用。搭好企业与政府、市场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协会沟通信息、开拓市场、组织经贸活动、抓好产业品牌建设、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及市场发展趋势的作用,不断地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校企对接为产业发展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大县的优势。特别要把转变8090后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观念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村企对接为产业发展筹备用工,实行招工工作重心下移,鼓励支持村支部、村委会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有序组织劳务输出,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为服装鞋帽产业的发展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持。制定优惠政策吸纳高端人才,梳理和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吸引优秀的人才到县施展才华。

第5篇

【关键词】 服装上市公司; 无形资产; 企业价值

服装业是我国比较优势较为明显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基本完成了从幼稚产业向成熟产业过渡,形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的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12月11日的《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中指出,我国服装业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般在2.5以上,达到2.5以上表明我国服装产业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但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市场加剧下滑,纺织品服装出口逐月下滑,成本压力多方上涨,绿色壁垒加强。我国服装业要保持可持续国际竞争力,必须开发核心技术,创立自己的品牌,这对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对无形资产管理可划分为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和无形资产运营管理,其研究成果大多以无形资产特性为切入点,将无形资产与某个行业相结合进行研究的成果较少。截至目前,尚未发现将服装企业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结合研究的成果。当前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如何?如何制定服装业企业后续发展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一、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分析

我国证监会2001年4月3日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规定,广义上的纺织业包括纺织业和服装业,其中纺织业主要包括棉服装业、毛服装业、丝服装业、麻服装业;服装业包括服装制造业、服装面料帽制造业、服装面料鞋制造业。本文在《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基础上,选取服装业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搜集了2007—2011年我国服装业所有上市公司,以2007—2011年财务报告(主要包括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相关财务指标为观察值,涉及的财务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及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为了进一步确保数据可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本文对财务报表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主要将不完整数据进行剔除,以保证数据分析顺利进行及数据结论客观正确。具体筛选原则为:(1)剔除无形资产数值为0的公司,如开开实业2011年报表上披露的无形资产为0,将其剔除;(2)为保证数据研究的完整性,样本公司上市时间须在2007年之前;(3)剔除模型中其他相关数据不完整的公司。

(一)我国服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2007年至2011年每股收益基本呈现略微增长态势,从2007年的0.61元/股,增长到2011年的0.74元/股。每股收益是综合反映公司获利能力的重要指标,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有一定的增幅。

另外,净资产收益率2007年至2009年稳定在23%以上,2010年、2011年则呈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分别仅为18.62%、14.64%。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结合目前经济形势,近两年由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横扫全球经济市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服装业未能独善其身,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行业低迷、市场萎缩、订单锐减等,其净资产收益率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数量统计

由表2可以看出,2007至2011年我国服装上市公司家数呈现大幅增长趋势。说明“十一五”时期,我国服装业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行业规模实现持续增长。

另外,2007年至2009年我国服装业上市公司样本公司数占总上市公司数比重较高,2007年为92%,2008年为80%,2009年为63%。而由于2010年与2011年我国服装公司上市家数猛增,导致样本比例为50%以下。总体上本文研究的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鉴于本文研究年份及结论正确性的需要,本文研究的样本上市公司截至2007年12月31日。

(三)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分析

由表3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2007年至2011年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入额均值呈现明显增长趋势,2011年达到了 9 943.83万元,是2007年的2.25倍。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加大了对无形资产的投入。

第二,2007年至2011年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呈现大幅增长,2011年无形资产最大值是2007年的5.4倍,2011年无形资产最小值是2007年的151倍。但是各年之间无形资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很大,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25 870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139 565万元。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入额呈现不均匀分布,个体之间发展差异比较大。

第三,2007年至2011年无形资产比重虽然呈现上下波动变化趋势,但是总体上比重略有上升,其中2010年无形资产比重是2.52%,为近几年无形资产比重之最。但与国外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50%至60%相比,相去甚远。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尚未占据应有的重要位置,对无形资产建设的重视程度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分析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无形资产

伴随着知识创新步伐的加快,企业管理重心已经从实物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整个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日趋增大。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会计学视角、法学视角、经济学视角、管理学视角方面定义无形资产内涵。

文中无形资产指广义上的无形资产。在研究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的贡献程度时,鉴于研究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这里的无形资产仅指我国服装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的无形资产。

2.企业价值

从企业核心资产所有者变化过程看,企业价值评价主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元评价主体、二元评价主体和多元评价主体。目前,企业价值评价指标已经演化到三元评价主体阶段,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起来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价。该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因平衡计分卡大多数非财务指标数据来源于企业外部,如市场、竞争对手、顾客等,获取这些数据成本比较大,鉴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经济增加值作为企业价值衡量指标。

经济增加值(EVA)是一个经济利润而非传统会计利润的概念,是企业在满足债务资本提供者(即债权人)和权益资本提供者(即所有者)的投资机会报酬之后的剩余利润,它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调整和分析得来,反映出公司营运真实状况及股东价值创造和毁损程度。经济增加值的增加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和股东财富的增长。

EVA=NOPAT-IC×WACC (1)

上式中,NO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IC为投资资本;WACC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迄今为止,关联性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相关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灰色关联分析法等,本文实证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灰色关联理论也称灰色关联度理论,它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关联度比较,可以得出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关联度越大,两者之间是主导因素;反之,是次要因素。判别X0指标与Xi指标的关联强度r0i,一般可依据如下判别准则:若0

(三)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2007—2011年服装业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对比分析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对企业价值(EVA)的贡献程度,为下一步如何提升企业价值提供数据支持。

由表4可以看出,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与经济增加值关联度分别为0.5506、0.5121、0.5268、0.5977,处于关联区间[0.35,0.65],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总资产与企业价值为中相关关系,各资产对企业价值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其中,关联度排序r04>r01>r03>r02,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总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程度最大;其次是无形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

(四)我国服装上市公司灰色关联结论分析

上述分析结果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基本吻合。

首先,总资产与企业价值关联度最高,达到0.5977,这说明总资产投资是带动我国服装上市公司企业价值提高的最重要因素。总资产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发挥了综合效应,为我国服装上市公司企业价值创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关联度为0.5506,也呈现中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贡献。其贡献程度低于总资产,但高于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根据表5对比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可以看出2007—2011年无形资产资产比重最低,都在3%以下,而固定资产比重为10%以上,流动资产比重为60%左右。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相比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虽对企业价值贡献最大,但比重最低,进一步验证了我国服装上市公司粗放经营特征。总之,我国服装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加强无形资产管理。

最后,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与企业价值关联度基本相同,分别为0.5121、0.5268,仅次于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关联度。一方面,我国服装业装备规模和装备水平得到了逐渐提高,带动了企业生产能力的增加,提升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我国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仅需要消耗大量原材料,而且需要大量劳动力作后盾,这就决定了我国服装业对流动资产投资量有一定要求。

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提升我国服装业企业价值的对策

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中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服装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无形资产管理水平比较低下,如何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率提升企业价值就成了关键问题。

(一)政府应完善服装业外部运行环境

首先,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国家干预,有计划、有步骤地运作实施,对行业协会进行适度的引导,激发服装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企业的研发与创新精神,奖励创新人才,为我国服装业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最后,政府应促进现有服装制造业体制的创新,加快我国服装制造产业升级的步伐。

(二)企业应转变观念,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

无形资产是难以复制的价值创造机制驱动因素,在企业价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根深蒂固,企业管理者比较注重有形资产的管理,忽视无形资产的管理。根据表5,可以看到我国服装业企业对无形资产投入仅为2.5%左右,远远低于对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资比重。与国外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重50%至60%相比,差距更明显。因此,我国服装上市公司必须要转变观念,明确无形资产的重要性。

即使经历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我国服装业大部分企业仍在依靠数量取胜,缺乏对企业核心技术的投入。实证研究表明无形资产与企业价值呈现中相关关系,能为企业带来比较丰厚的报酬。这就要求我国服装企业加大无形资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自主研发,进行技术改造,以提升企业的价值。

(三)企业应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有效维护无形资产

首先,企业需要重视并做好无形资产信息系统工作。企业应在充分认识无形资产价值的基础上,事前设立健全会计账簿,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全面的记录;事中要展开无形资产全面评估工作;事后要做好无形资产管理维护工作,保证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的持续性。

其次,无形资产专门管理机构的设立对整个企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我国服装上市公司通过建立该机构,落实责任制,培养员工、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管理、保护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程理.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最具竞争力[J].纺织服装周刊,2011(12):12.

[2]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R].2007-2011.

[3] 陈共荣,曾峻.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对绩效评价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5(4):65-69.

[4] 张先治,池国华.企业价值评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25-26.

第6篇

[关键词] 服装业的现状 职业技能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及教学

一、服装行业的现状

许是作为人类生活的四大元素“衣、食、住、行”中的“衣”,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由于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门槛低,几台缝纫机,几个工人就可以生产出衣服,贴上商标就进入终端销售市场了。所以短短几年里,这个行业空前膨胀。服装业从以前的供不应求转为了供大于求的现状。服装制品的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的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从这一现状就体现了其行业竞争的激烈性。服装在以前的意义就是遮体保暖,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多元化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提高,服装的功能也不再单一了。服装也叫时装了,时装也有异于传统服装而代表一种时尚、流行、品味、生活等,也许就是服装功能的演变而对服装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中国服装市场投资者基本是在40岁以上的,其自身条件多数是工人出身,文化水平不高,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为了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下有所发展,所以他们急需要人才,其中就包括优秀的设计人才。

二、现代服装行业的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

一个现代服装企业,其设计团队(就中国的服装品牌而言)的人员结构为:设计总监或首席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助理。而一些优秀品牌其开发团队则细一点:品牌总监,首席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助理,陈列设计师,饰品设计师等。服装业发展过程也是产品向品牌发展的过程,企业的载体就是品牌。而品牌的灵魂则是设计师。样品设计是服装生产链条中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记得一品牌公司老总说过一句话:如果设计打一个喷嚏,那么生产就会重感冒,则终端就会进医院手术。可见服装设计师的重要性。当设计师开发出样品后,在销售前的一切烦琐工作是对样品的复制过程(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所以说,设计师在一个季度开发的样品质量是决定企业这个季度生死的最重要一个因素。

作为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首先要有严密的理性思维。以设计总监或首席设计师为例子,当公司新一季度的产销计划出来后,设计总监就要计划出什么时候进入工作,怎样收集流行资料,什么时候开始选择面料、辅料,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设计、制作,什么时候进行下单生产等。根据品牌定位你的服装销售价格是多少,由此你的成本包括哪些,你的利润是多少,怎样才能使利润做大化,从而得出你用材料的成本范围。其次是你与团队的合作情况等等,这些都是一个有序有效的安排。所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但要会设计漂亮的服装还要有很强的策划管理能力,从事服装业就注定是一个非常理性的设计、生产、管理工作。所以说现在服装企业对服装设计师技能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传统意义上优秀设计师(有一定创意,可以画一手好图就可以了)也许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就很难做到优秀了。

三、学校现状

随着服装企业的急剧增涨,品牌对设计人才的要求,服装设计这个行业一下变得俏起来,紧接着除了传统的纺织院校以外,几乎在开设有设计专业的院校都增设了服装设计专业,短短几年,市场上涌出了大批手持文凭的服装设计师。但有些公司常年都在招聘服装设计师。在设计师极度饱和的情况下,结果企业还缺设计师,为什么?因为企业要的是即懂设计、生产又能管理、策划的复合型的设计师!

就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而言,以传统的四年服装本科教育为例,大一大二就是专业基础,从素描,色彩,人体,构成等各方面都画一阶段,结果每个阶段没有深入下去,而专业基础与本专业方向脱节,专业特点不突出,学生学了基础很难与以后的专业联系起来,感觉学了基础没多大用处。进入三年级以后开始接触专业,起初就是开开口袋,做做袖子,再学学简单的纸样。这样一年又没了。大四上期,在设计课时就拼命地做艺术装设计,而老师评判成绩标准就是看谁的东西有创意,谁的东西怪,看起来漂亮。创意固然重要,但与实际就业脱节。下期就做毕业设计,大家都为几套表演装而折腾一学期。中间也做几套成衣,但都是皮毛而已,就这样大学四年就毕业了。在这四年的课程中,有关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策划运作方面的课程很少,有的学校几乎没有,就这样学生也模糊地进入了社会。带着时装大师的梦想,带着对聚光灯,T型台,鲜花和掌声的憧憬进入了社会,但进入社会后发现现实不一样了,自己认为很美的设计却根本连下单批量生产的机会都没有,很多试单的衣服进入终端市场后也不好卖。而那些自己认为“丑陋”的衣服却很畅销,却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这个时候很多人心态发生了变化,认为企业主品牌没有高度,和自己不合或认为品牌投入水平低,没眼光。接着就是无休止地跳槽,或者承受不了压力而放弃。少数坚持下来的,最终成为优秀的设计师都有个共同点:就是进入企业后,耐得住寂寞,尊重事实,承受力强,从头学起,低下头去慢慢地分析成衣的设计、市场的情况等。按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服装设计毕业生进入企业,而企业又不会花很长的时间去培养一个设计师,这也许就造成了今天设计师市场的现状。既然如此,学校为什么不有针对性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及相关的课程设置呢?

四、反思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教学

作为设计师的最初(在校期间)的培养,服装院校的教育能否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能否让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针对服装企业所需而教学,毕业后能否缩短学生与市场磨合时间,这就要反思我们的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首先,从人才培养计划来看,服装专业设置过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能力相对单一,不适应市场对人才复合型能力的要求,并且对人才要求具备跨行业发展及开拓创新、继续学习提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就业面相应的就窄。很多服装院校的培养计划几年如一,没有什么改变,每年要求调整,最多也不过是调整一两门课程及学时而已。没有经过市场调研、没有根据服装企业的需求变化来对人才培养计划作一个认真的、全面的思考和调整。一味的培养,几年下来,人们的消费需求变了,市场变了,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变了。基于这些,毕业的学生工作当然也找不到了,企业相应的招不到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说人才培养计划存在问题。我认为,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该由该行业的市场、企业的需求说了算,根据市场、企业的需要来调整服装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这才是让教育更具有实际意义,因为学生最终是在这些企业里为市场需求服务的。

其次,从课程设置来看,传统的服装课程偏重,实用性服装工艺课程偏弱,学科交叉性较少。开始对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是应该的,但没必要什么都是两个月。可以分一下轻重,对以后工作中有用较多的课程则多用些课时,而不是很直接关系的就少些课时甚至去掉。色彩,写生,创作的锻炼在以后的设计中都很有用;可以培养其色彩的价值感、素材的收集习惯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而构成课对以后设计服装的结构、形的搭配有很大的指导性;素描对造型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益的;在很多教学中忽略了速写课程,其实是很有用的,可以培养其灵敏的造型捕捉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像服装史这样的课程还应该加重,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基础上。专业设计课程固然重要,但应该与企业、工厂结合起来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有关企业的生产、管理、策划方面的课程要加强。

最后,从教学上来看,服装教学内容过旧,教学方法偏死,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学生出去跟不上市场、企业的需要。所以,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学校应该不定期邀请市场上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品牌投资商到学校做交流,有必要可以形成一门课程。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更切合工厂实际的新知识,增强与企业的联系,教会学生如何尽快适应社会,让学生开始就养成从市场角度思考、学习的习惯。学校也可以创立相应的工作室,甚至由学校注册一两个品牌,定位不一样,吸纳和指导学生到工作室学习、实践、工作。或是分阶段地组织学生到优秀企业实习,让其早早地接触市场,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和商业运作,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还有教设计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不单是艺术装设计才叫创意,应该引导学生成衣设计其实也很有乐趣,也更有挑战性,更实用。再有就是教育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主导作用,教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具体实施者。因此,提高教师素质也是培养服装专业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7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调研中表示,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正步入一个关键时刻,需要政府、协会、企业等各方努力,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挑战。

王天凯:要学会面对高成本时代的竞争 居新字

2月13日-16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率调研组赶赴广东省,调研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现状。通过走访企业,并组织地方政府、协会与企业进行座谈,了解产业集群地及企业的真实需求。王天凯表示。此次调研收获很大。通过实地考察及座谈会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的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还表示,将及时向国家反映企业诉求,做好行业服务工作,促进行业实现平衡、健康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助理、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主任孙淮滨、外事办主任袁红萍、财务部主任叶志民。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李进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统计部副主任胡发祥,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秘书长瞿静,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谢青、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副巡视员刘俊兴、消费品工业处副处长区毅勇、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会长刘岳屏、广东省纺织协会秘书长陈茜微等陪同调研。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

王天凯一行先后赴中山市沙溪镇、东莞市虎门镇、茶山镇等地考察了十几家企业,并组织中山市沙溪镇、大涌镇、小榄镇,开平市三埠镇,东莞市虎门镇、大朗镇、茶山镇等地的几十家企业进行座谈,对珠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面临的困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除了走访考察企业、组织现场座谈外,调研组还向企业发放了统一设计的调查表,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与诉求。

王天凯指出,调查研究工作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工作特色之一,摸清行业的基本情况,有助于理清思路、抓住重点问题,对全年的总体走向有一个清晰的、基本的判断。

据广东服装协会所做调查报告称,2011年受人民币升值、生产运营成本攀升、融资困难、外需不振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广东服装行业整体低位运行,盈利水平下降,服装企业发展压力甚至生存压力日益加剧。全省各地服装产业集群都或多或少存在关停现象,企业停运部分设备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外贸出口型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大,比内销企业更为困难。

对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王天凯指出,通过调研,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今年整体形势较为复杂,企业要做好应对趋紧环境的准备,但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内需在增长,因此对行业发展要充满信心。但企业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以往那种廉价竞争已经不存在了,要学会面对高成本时代的竞争。企业要进一步在产业链、价值链的提升中,思考如何走自己的路,终端必须考虑。打造品牌很难,但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企业不能只挣辛苦钱,那样路会越走越窄,要加快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型。

在走访了多家企业后,王天凯表示,总体感觉企业订单较为饱满,生产组织有效,显示出行业总体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也让人们对行业的未来走势充满信心。虽然也有企业存在一些问题,但这样的企业数量不大,不会影响行业的总体发展。优胜劣汰是市场规律,在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能适应就会出局。今年市场虽然会紧一些,但只要加快创新,就会有好的前景。

企业期盼改善环境

在这次广东调研中,多家企业代表表示,现阶段很多企业普遍面临着生产经营问题,如企业融资难、税费负担重、招工不如意、外销订单流失等问题,希望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能够多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切实改善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在扶持小微型企业发展方面出台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同时,企业代表还表示,将通过提升企业自身研发设计能力、开发品牌、开拓市场、多渠道营销等手段走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据中山市沙溪镇副镇长梁华祥介绍,目前沙溪镇服装企业面临经营成本上升的压力很大,工人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都让企业感到十分头痛。春节过后,一些小型企业的工人返厂率只有六成左右。“这几年工人越来越难招,有些企业想扩大生产,但苦于招不到工人。现在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已经近3000元钱了,但招工仍比较困难。”梁华祥说。

据广东服装产业调研结果显示,虽然2011年的整体运营“一般”,目前不利因素并没有好转,但是仍然有38%企业认为今年运营情况会“好”,48%企业认为“一般”,14%企业认为“差”。

其中,超过五成认为2012年的产量、销售、利润都会优于2011年,三成多认为将会与2011年持平,还有一成企业认为会劣于去年。

调查企业中,半数企业认为今年行业形势“危机并存”,40%企业认为“机大于危”,仅10%认为“危大于机”。选择“机大于危”的企业认为,在行业洗牌中,随着一批竞争力弱的企业退出,优秀人才、市场渠道、供应商等优质资源将会更容易向他们集中,整个行业将呈现出区域布局调整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品牌运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尤其是一批“轻资产”品牌企业,他们不为用工、订单所困,而是通过提升研发力、改善终端、加强内功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成本上升是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多数企业反映,因为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有些订单流失到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国家。东莞市衣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宗雄认为,国家应加大力度控制物价,避免原材料的大幅上涨和波动,同时企业应掌握产品的定价权,整合资源,强强联合,就有可能突破困境。

此外,取消棉花配额和滑;隹税、对劳动法有关条款进行修订、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稳定出口退税政策等都是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

东莞市茶山镇政委书记翟崇碧建议,在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能进一步在出口退税、减轻企业税费等方面对出口企业扶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埋堆先至有得玩”

在调研中,东莞市领导在说到企业在困境下应该怎么办时,表示应该“埋堆”,就是抱团,粤语里有个口头禅就是“埋堆先至有得玩”(大家多互相帮才会有发展)。

中山市领导在座谈中表示,目前中山市纺织服装产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企业总体分散的特点较为明显,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和集群等建设总体分散。沙溪、小榄和大涌三个集群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95.67亿元、100.6亿元和72亿元,规模偏小,产业配套能力有待完善,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不大(平均每

家1.14亿元),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王天凯强调,龙头企业对当地的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一个地区要形成产业集群,不仅需要龙头企业,更需要百花齐放,完善产业链条。他还鼓励政府、企业要通过走品牌之路,提高企业效益和集群效益。“一个龙头企业,能在整个供应链产业链上带动成百上千家中小企业。”王天凯建议,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给国内品牌做代加工的方式,整合供应链,把本土品牌做大做强。

王天凯表示,中小企业和大企业是血肉关系,互相依存。“红豆没有几百家小企业的支持成不了红豆。我们需要龙头企业,在转型中真正成为国际性大企业,龙头企业的转型成功,才能改变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

廉价竞争不复存在

在这轮危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依赖出口往往只能借助经济的繁荣周期得到暂时发展,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调查显示,企业已逐步意识到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分别采取了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深化品牌建设、设备更新、信息化应用、资本运作等手段,积极应对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劳动力和能源成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科技、管理和营销水平,以实现减少用工、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利润率提升。其中83.33%企业选择“深化品牌建设”、66.67%企业选择“加大设计研发投入”来增强企业竞争力,行业效益将进一步向有实力的品牌企业集聚。

“除了抱团取暖,企业自身也要多条腿走路。”东莞市茶山镇伟博纺织服装厂负责人袁伟强说,“出口、国内加工、开创品牌多种方式并行,分散风险。”

广东的服装企业大都从做外贸起步,目前很多企业开始打造自主品牌,开拓内销市场,但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中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关天计介绍说,现在中山的服装企业都想做品牌,有一个阶段市里涌现出很多品牌,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了。同时国外品牌也在涌入中国,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品牌如何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帮助企业加快品牌建设,并且要使企业保持清醒的头脑,真正找到今后发展的路径。

王天凯表示,通过几天的调研,亲身感受到纺织服装企业为渡过难关,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做出的探索和努力,也看到地方政府在帮助企业发展上做出的扎扎实实的工作,让人很受鼓舞。行业的发展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今年虽然整体市场环境趋紧,但是政府和企业都做了不少努力,行业整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反映的问题,有些是行业运行中的老问题,有些是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作为行业组织,回去后要认真研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解决眼下的问题,还要眼光放长远些,着手解决行业中长期发展的问题。广东服装产业运行状况

2011年厂东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累计完成服装产量59.80亿件,占全国总量的23.52%,其中针织服装27.87亿件,梭织服装31.92亿件,与2010年同期相比分别提高了4.44%、-1.64%和10.39%。

2011年,厂东省服装生产仍然保持全国第一服装生产大省的地位,但增幅显著放缓,同比增幅剧降近16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幅低3.7个百分点。11月起针织服装开始出现同比负增长。

2011年广东省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3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3.59%,增幅低于全国总额增幅4.75个百分点,占厂东省纺织品服装外贸出口总额的72.67%。

2011年厂东纺织服装行业完成投资349.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02%,占全国5.14%,自今年3月份以来排名一直退居第10位。本年施工项目数1086个,新开工项目数789个,竣工项目842个。

去年,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江西等省份固定资产投资相当活跃,居前五名。与其他几个服装大省相比,广东省纺织服装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居后了,金融危机以来排名一直在8-11名徘徊,目前约为江苏的1/3、浙江的1/2。

纺企的春天今年来得有些晚 闫文佳

从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纺织企业已经开始预备“过冬”了,而现在,2012年的立春早已过去,纺企的春天却还远未到来……

2012年2月13~17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中国纺织出版社党委书记迟宗君、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冯德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林光兴以及棉纺、化纤协会等有关人员一行12人与福建纺织行业协会、当地政府领导一同深入12家纺织服装企业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在订单、用工、融资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及各地政府扶持企业发展采取的措施和办法。从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正常的生产,但今年的形式明显不容乐观。开工时间明显滞后于往年,工人返工率也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面对着仓库里积压的库存和近半闲置的机台,不少纺织服装企业迅速做出应对,但看似轰轰烈烈的生产背后,不少纺织服装企业表示严峻的经济形势所带来的发展压力已经显现,企业存在许多发展困境,需要政府和协会给予支持。小微企业优势下的困惑

作为中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福建因服装建市,以服装立市,一条以服装加工生产为核心,涵盖纺丝、纺织、纺机、漂染、成衣加工、辅料生产、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集群优势明显。福建服装板块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达800亿元,其休闲男装、运动装、童装等休闲系列,在全国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服装重要的生产基地。但这样的明显优势下,福建纺织企业依然在2012走入了困境,尤其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今年的春天格外寒冷。

小微企业如何扶持?为了帮助当地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晋江市在全市推广“品牌产业园”运作模式,引导小微企业入驻,成为建设配套协作载体;筛选规范化融资担保公司,争取获得各家商业银行担保。

石狮纺织服装商会新任会长、爱登堡董事长田启明提出,希望行业协会能够通过协会的力量,为小微企业引入各类专业公司,帮助小微企业或从研发、提升品牌附加值,或帮助企业科学、系统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他认为,如何引进高端人才是小微企业必须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行业协会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寻找托管经营的团队,或由一个团队服务企业的若干环节,或由一个团队服务若干企业的一个环节。”

除了企业在积极寻求出路以外,相关政府部门也加大多渠道强化对小微纺织服装企业的服务力度,拓展小微纺织服装企业生存、发展空间,积蓄经济发展后备力量。在晋江,“品牌产业园”和“中小企业创业园”已经成为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的项目载体。据晋江市经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晋江将在全市范围内鼓励推广“品牌产业园”运作模式,以品牌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为主体,引导小微企业入驻,建设

成为配套协作载体。而正在策划筹建中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将通过代建制、订单式办法为小微纺织服装企业量身定做标准厂房,为其发展壮大做好服务。

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发展的模式,在晋江已经有初步的先行成功案例。以外贸订单为主的晋江达丽服装公司是深沪镇的龙头企业之一,这两年随着订单量增长,该公司与周围不少小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订单外放,带动了周围小微企业发展。

“以大带小,大小企业联合协同发展,这将是未来小微企业发展出路之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表示,由于平台、资源、成本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小微企业都适合进行投入研发、提升技术的。“像汽车品牌商,他们并不生产所有的配件,而是进行组装,这样的模式在服装行业同样可行。大企业应该牵头进行研发,然后通过让小微企业做配套或代工,带动小微企业进行提升。

用工成本加大企业苦不堪言

受欧贷危机,国内宏政策因素的影响,福建大部分纺织服装企业在2011年的农历12月26日就已陆续放假,除个别春节不休的公司外,至农历12月25日员工基本全部放假。2012年开春以来,除化纤企业外,其他类别纺织服装企业开工普遍较晚,大部分到农历初四、初五才相继开工生产,漂染企业开工时间更是延后到农历初八、初九。行业开工率元月31日仅17.2%,员工到位率仅38.7%。正月十五过后,开工率、工人到位率逐步上升,至2月13日,行业开工率上升到74.1%,员工到位率上升到69.3%。

从记者在福建纺织企业的采访中可以看到,作为拥有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的地区,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遇到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用工问题,其次是原材料价格问题和外贸风险。

宏观环境趋紧带来的新一轮行业洗牌,导致部分停产企业腾出相当数量的人力资源,因而,相比于往年,今年行业用工相对较不紧张,但是,行业工资仍呈现20%左右的刚性增长。同时,新生代务工人员务工诉求不仅单纯考虑报酬,更多要求企业提供完善的休闲、生活配套,同时要求有一定的休假时间,企业为留住员工,除工资增长外还需要考虑提供相关的福利配套,用工成本明显增加。

在全国一片用工荒的疾呼声中,也有个例。福建汇龙化纤纺织实业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孙淇榛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不仅不缺工人,而且员工富裕,节后返工率也基本达到100%。追其原因,记者了解到,首先远超当地一线工人平均工资水平的收入不乏为其最根本的原因,孙淇榛说“员工平均工资达到5000元每月。”除了明显较高的工资水平,车间内高度自动化的先进设备也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平均一名工人可以看20台机器。显然,提高工人的工资收入成为解决用工难题的最快速有效行为,这一行为带来的成本压力,需要企业针对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自动化方面做足功课。

外贸风险巧应对

原材料价格问题在2012年也依然突出。开春以后,石油中下游产品价格继续出现微幅波动,导致纺织原材料价格不稳定,企业担忧原材料价格不管上升还是下降,都将影响企业预期效益。升,可能部分企业原来订单是按上升前原材料价格签订的,这样履约后,企业将面临亏损。降,可能部分企业因事先囤积原材料,而蒙受更大损失。原料问题不仅影响增加了企业自身运行的风险,而且进一步削弱了,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不容置疑,外贸风险在2012年更加严峻。纺企同时面临着三个方面挑战:欧贷危机风波尚在蔓延,外贸企业出口资金回笼风险仍然较大;人民币汇率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外贸预期成本难以控制,外贸订单仍以短单、小单居多;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相继分流了国内一批外贸订单,除较具实力的大型外贸企业外,中小外贸企业一季度订单情况较不乐观。

如何应对这一全行业外贸发展的难题,从一些中小公司的经验里我们也许可以学到些什么。据达丽服装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省奎介绍,他们现在开始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家族企业,是如何能够做到的?陈省奎表示他们也在国际贸易中也有过被骗的经历,他们及时吸取经验,增加辨别能力,坚持以质量吸引顾客,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巩固原有客户成为应对关键。

产业转移不要盲目跟风

纺织印染是福建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如何平衡经济与环境的关系,成为摆在行业面前的一个难题。有的企业表示响应国家产业转移的政策和号召,迁至中西部地区,但他们遭遇到缺失上下游产业的配合,缺失了生存的土壤,增加了生存难度,这其中不乏企业在做了转移尝试之后,再度迁回泉州。

显然,单纯地将污染企业转移到西部,并非明智之举。晋州市政府领导表示将在晋州建立印染企业集中产业园区,将当地的印染企业其中起来,共同解决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问题。技术转型和结构调整困境中求解

在去年轰轰烈烈投入多个新项目之后,海东青新材料集团今年定下了“停止扩产,寻求技术产品提升”的方向。在本次调研走访中,该公司行政总裁粘伟诚明确表示该公司会更注重通过技术转型来提升利润空间。

据介绍,海东青今年将跳出原有鞋材产品范围,定下了几大重点产品方向:海洋稀有材料、基础设施土工布材料、绿能材料等,这些高科技型产品将成为海东青着力发展的投入点。

调整产品结构的不仅是海东青一家企业。在化纤类产品遭遇销售低迷之后,晋江南方织造有限公司也迅速调整了产品结构,加大了产业用纺织品类别的生产。新产品类别的出口为该公司去年销售额保持上升贡献颇多。

“主要是出口市场订单。早几年,我们公司就接国外产业用纺织品的订单,近两年来,这部分单量有所提高,这类产品成为我们的主打产品之一。今年公司初五开工,状况良好,就是因为去年底接到国外产业用纺织品订单。目前,订单生产已经排到了4月份。”该公司生产部部长王孝卓表示。

上游纺织企业加大技术型产品投入比例的同时,下游品牌企业也加速迈出结构调整的步伐。这几年,闽派的下游服装企业已经从重生产的橄榄型企业模式,转变为重研发和品牌营销的哑铃型企业模式,也仍将是闽派服装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企业发展模式、结构调整成为开春以来服装企业思考最多的问题,如何通过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何提升品牌附加值,成为了闽派服装企业打破现有桎梏的突破口。

尽管问题重重,但仍有企业在这轮困局中脱颖而出。盖奇总经理黄莎莉介绍,此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牵头促成了上海长胜集团与盖奇公司合作组成团队,建立了冷转移印花示范区基地,并与时装设计大师吴海燕合作,在上海国际面料展上举办了冷转移印花专场会,向国内同行推广了这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工艺技术。“目前,我们针对军警系统,研发了抗红紫外线渐变迷彩系列,还与国内的一些新锐设计师合作,切入牛仔工艺的研发。”正是抓住了研发,掌握了前沿技术,所以盖奇得以

顺利打开自己的细分市场。

狼道服饰总经理刘奕群则表示,狼道将专注于“时尚牛仔”这一领域,“我们将打造带有东方文化、中国特色、中国原创、中国制造的国际牛仔品牌,并与国际新兴时尚接轨”。在过去一年,狼道赞助了2011 FIA GT1世界超级跑车锦标赛,成为了中国国际时装周上的压轴,获得了中国流行色协会授予的“中国时尚休闲男装流行色基地”。这一系列无疑提升了品牌的附加值。

融资难难于上青天? 居新宇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这次调研中反映也较为强烈。广东康尼雅商贸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资金链遇到问题,银行要求企业把几千万的贷款年内还清,董事长石美俭没有办法,只好把企业卖给了一家上市公司。在座谈会上,石美俭一度哽咽,呼吁国家尽快出台扶持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融资渠道不畅

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兴业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锡培介绍,金融危机时,一些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的企业也在参与。但现在有些银行退出了,使中小企业贷款再次受到制约。他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将会影Ⅱ向到很多小微企业的生存,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国家应该更加重视。

而自去年以来的资金紧缩,让利润微薄的纺织服装业更加雪上加霜,多年以来,纺织行业融资难,尤其是占纺织服装行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融资问题一直是行业面对的难题。

无论是正常的生产经营,还是扩大规模、改造升级,资金的缺乏都让纺织服装企业举步维艰。

而今年,尤其是纺织服装中小企业的资金环境更趋紧张。

目前频繁出台的紧缩货币政策对行业融资成本提升过快、利息支出明显增多。

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利率的提高,更使得民间借贷资金的融资利率“水涨船高”。这对因银行融资渠道不畅,而多方寻求民间融资的部分纺织企业来讲,更增大了融资成本。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纺织业贷款门槛高,且分支机构对纺织行业有一些内部的评估条件,如“不支持,不鼓励”等说法。银行贷款利率上浮是普遍做法,某地方银行去年上浮20%,今年上浮40%,并以财务顾问费、保险费、评估费等形式收取。有的贷款采用承兑汇票形式,如1000万贷款,300万到500万的抵押存款。

据统计,2011年1-6月,我国纺织行业财务成本同比上涨了35.36%,远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0.50%)4.86个百分点。

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长37.77%,占成本的80%以上。与此同时,纺织业投资受到资金环境趋紧的影响,产业新开工项目数明显放缓。据统计,2011年1-7月纺织行业新开工项目数为876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3.12%。

政策收紧背景下,如今中小企业贷款大部分来源于亲友或者民间高利贷,月息5分是民间借贷的普遍行情,年利率就是60%,最高的已经达到月息1毛,而纺织中小企业的平均毛利润不超过1.0%,亏损的结果毫无悬念。

我国纺织中小企业融资是行业面对的难题,无法解决,生存亦受威胁,所谓改造升级,转型等等都是空淡。

东莞建专项资金

支撑东莞整个经济体的不仅有大项目,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是东莞产业体现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对此,如何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今年或许有新的突破。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小微型企业难。”东莞经信局局长冼周恩一针见血地指出,去年,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以上的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9%,困难的是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的小微型企业。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则是“因为资金被那些主营业务收入接近大企业标准(4亿元)的企业拿走了。因为他们相对有实力,金融机构给他们贷款相对安全”。

“今年,市经信局将出台有关政策,把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作为一个分界线。让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建议银行和金融机构的10亿元融资计划支持这些企业,给这些中小企业来贷款。年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以上至4亿元中小企业,由市经信局的产业专项资金来支持。”

冼周恩还表示,小微企业最大的作用就是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问题。他大胆地提出:“拿他们的税费,不应该!他们就是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达到这个目的就行了。不但是要免收税费,而且政策到位的话,应该是招多少人了,不但不拿税费,还应该给钱!我听说有80%的劳动就业都是他们解决了。就业解决了,才能维护社会稳定。”

对于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很多地方政府都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中小企业需求,但要缓解融资问题,需要大环境和体制的改善。一方面应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可考虑适度缩减银行利差。

盈利才能吸引资本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在谈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时指出,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

中小微企业吸纳社会劳动力,解决就业方面,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贡献度最高的经济组织。民营经济活跃,民间投资积极性高,中小微企业生机勃勃,是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最重要表现。

然而,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小微型企业就面临许多生存和发展压力,国家从那个时期开始就尤为重视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困境包括融资难题。国家也下了前所为由的决心来解决中小微型企业遇到的困难,而至今效果不尽如人意。

中小微型企业最初从银行贷不到款是因为找不到担保抵押。后来,国家允许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专门解决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担保难题。截止2010年末,全国中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到罕见的4817家。此后,又成立专门服务于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结果小额贷款公司营运而生。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2614家。效果如何呢?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不但没有解决,而且越来越难,还出现了许多中小微型企业被高利贷“逼死”的现象。旨在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都去从事高利贷、非法集资甚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去了。可见,不是简单地成立一些面向中小微型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就能解决问题的。

中小微型企业的根本问题是自身经营不景气、利润回报低、风险却异常大,吸引不到包括信贷资金在内的资本青睐。信贷资本不敢贸然进入风险大、经营差、不确定性强、利润低或者亏损的企业里。资本的天性就是哪个行业利润高、经营好,风险小,就往哪里流动,这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在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环保压力增大,原材料持续上涨等多重压力下,政府必须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消化这些不利因素,使其尽快摆脱困境,实现经营根本好转,扭转亏损,实现盈利,这是根本。到那时,就会吸引信贷等资本的眼光,信贷资本等就会主动送上门来,融资难问题就将迎刃而解。

适度遏制人民币无节制升值,防止过度吞噬企业利润。引导企业眼睛转向国内市场,逐渐摆脱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支持企业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部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消化劳动力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最为重要的一条是政府减税降费、国企让利。

第8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服装业中小企业

0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下苏南部分服装企业的倒闭和裁员一时造成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调研发现,常熟中小服装企业2008年用工人数相对稳定,2009年上半年用工人数明显减少,裁员对象大部分为农民工。就员工工资来看,2009年一季度员工工资明显下降,二季度员工工资明显增加,但较2008年同期只略有增加0.03%。工资的下调或上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淡旺季的转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明显。调查反映,由于服装行业的自身特点,行业工资已是最低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上下浮动的幅度是微乎其微的。访谈发现,员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约9小时,但旺季时达10-12小时,而月工作天数总体稳定在28天,具体则视淡旺季工作量而定。

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因国外采购商日益谨慎,订单明显呈现出量小、期短、大单少、下单少的特点。在对江苏省常熟市方浜工业园区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初大批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以及小作坊面临倒闭,或通过裁员来降低日常损耗。而有着自主品牌的中型企业,在订单大批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已也做起了贴牌加工。

外销型服装企业则因人民币升值加速、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雪上加霜。面对日渐疲软的外需市场,2008年下半年苏南服装企业普遍呈现出口放缓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常熟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但2009年二季度却逆势上扬,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内销市场而言,据企业反映尽管内销市场获利空间大,利润高,但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加上部分外销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业界竞争空前激烈。内销市场关键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使多数内销企业措手不及,不少企业没有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从而导致产品积压。总体来看,2008年下半年常熟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态势较好,2009年前两季度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但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出口型服装企业。

3政策环境分析

3.1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解读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进一步深化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从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4月1日四次上调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

据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1~3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2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国出口19.7%的平均跌幅,其中3月服装出口开始从负增长迅速扭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9.9%。可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逐步发挥了作用。

出口商品退税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增加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接单能力。出口退税政策如果调整到位,必然对促进出口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出口退税政策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就企业来讲,外贸生意大多是订单形式,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手中有订单的企业,能提高利润,但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海外需求不足,手中没有订单的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将给中小企业更多生存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国外市场的低购买力以及外币的连续贬值,大大限制了政策的影响力。另外,退税虽然加大了企业的谈判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接单能力,但由于客户压价,最后还是让利给国外客商。

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给企业信心,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中小企业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政策,而应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2服装行业相关利好政策解读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国家不仅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且及时推行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比如:将纺织服装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对服装业的不合理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调查发现,危机当前,多数服装企业仍希望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措施帮忙应对,其中呼声最高的政策是帮助开辟国内市场和进行行业扶持,其次是减税和帮助融资。

3.2.1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扩大内需。政府可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扶持,引导国内市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转移,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苏南服装产业可以以安徽江西等周围内陆地区作为落脚地,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转移行为演变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3.2.2加强行业扶持,培育自主品牌。随着危机的缓解,为了能在危机过后抢占有利市场,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投资热情已经越来越明显。此时政府应加强合理引导,防止中小企业盲目投资。

3.2.3加快落实财税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担保融资难是服装行业遇到的重要困难。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资本规模小,融资难,生产发展受到资金制约。“国六条”提出政府专项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规模同时“放量”,并辅以“绿色通道”,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中小服装企业加快升级步伐。另外推动融资产品的创新扩大了企业担保范围,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有益。

3.2.4坚决打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企业利益。2009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特别是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举措。发达国家频繁利用反补贴、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使得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欧盟的召回通报,奥巴马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例都表明贸易磨擦不断。政府应坚决回击,打破贸易壁垒,适时调整目标出口国,转移目标市场。

4自身应对策略分析

调查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小服装企业,仍然将希望寄托于出口退税率上升、内需拉动和四万亿投资拉动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对政策的依赖心理有加深趋势。但中小服装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驱寒回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调查发现,面对金融危机,中小服装企业已采取了调整市场结构、减薪和裁员等措施,但90%的企业认为措施的改善效果并不大。面对金融危机,多数企业对今后的生产前景比较乐观,预计2010年将会采取调整市场结构、增加投资力度、招收新员工等措施。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1建立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服装业的一大特点是贴牌加工,缺少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只能面临停产。所以,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如果能结合品牌收购、服务外包、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也能在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

4.2调整市场结构,拓展新的地域市场,实现市场多样化。虽然2009年下半年服装行业出口额为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相对稳固。全球的服装市场是潜力无穷的,面对欧美市场需求量锐减的形势,中小服装企业不仅可以拓展俄罗斯、中东等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内市场寻求突破点,例如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多样化的条件下调整服装产品结构,由单一品种不断丰富成多品种,从而满足不同市场下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3控制内部成本。针对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的现象,中小服装企业可以引入成本控制程序,寻找替代原料、提高人员技术,从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效益。大企业可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方面降低营销成本。

4.4稳定资金链。在现有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更应重视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选取信誉高、资金稳的客户,尽可能确保资金回笼,维持资金链的畅通。由于贷款门槛高、额度少、贷款成本高,中小服装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应尽可能及时与当地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争取持久良好的关系型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后,服装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小服装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生存下去,首先必须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危机,积极寻求出路,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面对危机,政府的挺身而出也为服装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把服装行业推向了新的机遇点。中小服装企业如果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突破,就能逆势而上,转弱为强。

参考文献:

[1]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2]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3]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4]周妍.中国纺织服装业——蓄势待发[J].山东纺织经济,2009(1):9-11.

[5]高天宇.多管齐下助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国际商报,2008-9-23

[6]刘丹.出口退税连续上调服装企业得救[N].每日经济新闻,2009-4-2

[7]陆健.一季度纺织行业形势依然严峻有利因素正在累积[N].纺织服装周刊,2009-4-21.

[8]李溯婉.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17%”悬念[N].第一财经日报,2009-

4-25.

[9]沈锡权,章苒,张道生.金融危机下浙江纺织业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9-5-15

[10]AndrewRees,Jon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9.

[11]刘欣.1-6月纺织行业运行:行业正在企稳回升时[EB/OL].中国纺织信息网,2009-8-13.

第9篇

关键词:金融危机服装业中小企业

0引言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贸易也深受影响,中小型服装企业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政府4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拉动内需、实行降息,为2009年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以来的起暖回升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但是今后服装业的发展局势仍然令人担忧。本文试图从行业环境、政策环境、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如何在关键时刻根据外部环境适时调整状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内外平衡。

1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服装行业

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市场疲软、货币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2007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这实质上反映出金融危机下服装行业需求下降、产品滞销等问题。2009年1~5月服装行业利润的增长幅度为16.60%,高于2008年同期水平,经济效益略有提高。

投资是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增速明显放缓,生产企业投资信心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009年3月以来,服装行业投资逐月回升,反映了服装企业对市场前景信心的恢复。

2008年以来中国服装产品出口增长缓慢,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由于金融危机下国际消费市场需求低迷,我国服装产品出口一度受阻,甚至出现负增长。2009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458.6亿美元,下降8.2%,负增长形势依然严峻。

综合以上产销情况、经济效益、投资情况、出口概况等主要行业数据指标判断,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服装行业也经历了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内需市场稳步回升的双重考验。2009年上半年,由于稳定的国内市场和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政策支持,我国服装行业总体呈现了积极的变化,3月份以来呈逐月回升之势,这将为我国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发展提供较好的宏观环境。调查也发现,50%的企业预期苏南服装行业整体经济将平稳发展。面对未来严峻的挑战,中小服装企业应不断推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改革进程,在困境中实现平稳发展。

2金融危机影响下的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

位于苏南地区的常熟,是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和集散基地,有着“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的称号。常熟市目前共有服装企业4000多家,年产服装达6亿多件(套),年服装销售额达500多亿元,规模型企业达到819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服装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目前,常熟有40个省级以上品牌,总数量在江苏省县(市)中名列第一,其服装产业在苏南地区乃至江苏省都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走访中型企业9家,小型企业11家,其中包括内销型和外销型企业,配合调查的这20家企业的平均成立时间为11年,这与江苏服装产业11年的成长历程相吻合。本调研把具有代表性的常熟服装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足以折射出这个有着相似历史和文化底蕴的苏南服装行业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发展状况。

金融危机对苏南中小型服装企业的影响按程度大小,主要表现在订单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资金回笼困难。中小型服装企业由于订单不稳定,开拓新市场能力弱,以及资金和人才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具备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资金基础。

调查发现,2009年一季度常熟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产值和销售额明显大幅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在2009年初短暂开工后,又陆续以减员减产或放假停产的策略静待复苏。二季度企业产值已有明显回升,产值增幅大于销售额增幅。但调查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产值增幅同比下降约4个百分点,销售额增幅同比下降约8个百分点。受金融危机冲击,苏南服装行业总体生存艰难,但也有少数有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进入了难得的机遇期。这些企业之所以能逆势上扬,主要是在金融风暴来临之际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由于国内外因素的加叠影响,常熟中小服装企业效益明显缩水,有近四分之一的中小型服装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配合调研的一些中小企业自2008年上半年起,利润一直处于下滑阶段,在2009年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更为明显,平均减少约8.76%,二季度有所回升,但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下苏南部分服装企业的倒闭和裁员一时造成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调研发现,常熟中小服装企业2008年用工人数相对稳定,2009年上半年用工人数明显减少,裁员对象大部分为农民工。就员工工资来看,2009年一季度员工工资明显下降,二季度员工工资明显增加,但较2008年同期只略有增加0.03%。工资的下调或上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淡旺季的转换,受金融危机影响不明显。调查反映,由于服装行业的自身特点,行业工资已是最低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上下浮动的幅度是微乎其微的。访谈发现,员工每天平均工作时间约9小时,但旺季时达10-12小时,而月工作天数总体稳定在28天,具体则视淡旺季工作量而定。

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因国外采购商日益谨慎,订单明显呈现出量小、期短、大单少、下单少的特点。在对江苏省常熟市方浜工业园区的调查中了解到,2009年初大批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以及小作坊面临倒闭,或通过裁员来降低日常损耗。而有着自主品牌的中型企业,在订单大批量减少的情况下,不得已也做起了贴牌加工。

外销型服装企业则因人民币升值加速、成本压力加大、企业资金严重短缺等因素雪上加霜。面对日渐疲软的外需市场,2008年下半年苏南服装企业普遍呈现出口放缓的局面。2008年下半年常熟出口型服装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00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达到10个百分点,但2009年二季度却逆势上扬,呈现稳定增长的局面,这也得益于国家对外贸企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就内销市场而言,据企业反映尽管内销市场获利空间大,利润高,但市场不确定因素也很多,加上部分外销企业由出口转为内销,业界竞争空前激烈。内销市场关键在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金融危机不期而至使多数内销企业措手不及,不少企业没有做出准确的市场预测,从而导致产品积压。总体来看,2008年下半年常熟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态势较好,2009年前两季度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持续下滑,但内销型服装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出口型服装企业。

3政策环境分析

3.1服装行业出口退税优惠政策解读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家进一步深化出口退税优惠政策,从2008年8月1日到2009年4月1日四次上调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6%。

据相关统计显示,2009年1~3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328.8亿美元,同比下降9.7%,低于全国出口19.7%的平均跌幅,其中3月服装出口开始从负增长迅速扭转为正增长,同比增长9.9%。可见,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逐步发挥了作用。

出口商品退税是政府促进出口的政策工具之一。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增加利润空间,提高了企业接单能力。出口退税政策如果调整到位,必然对促进出口有很大推动作用。但是出口退税政策有其局限性和短期性。就企业来讲,外贸生意大多是订单形式,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于手中有订单的企业,能提高利润,但由于欧美国家经济危机直接导致海外需求不足,手中没有订单的企业,出口退税政策也就无法发挥作用。其次,出口退税对于企业的利好是短期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将给中小企业更多生存空间,但从长期来看,国外市场的低购买力以及外币的连续贬值,大大限制了政策的影响力。另外,退税虽然加大了企业的谈判空间,提高了企业的接单能力,但由于客户压价,最后还是让利给国外客商。

因此,提高出口退税率只是给企业信心,关键还是要提高自身能力。中小企业不能过于依赖政府政策,而应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3.2服装行业相关利好政策解读面对严峻的出口形势,国家不仅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并且及时推行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比如:将纺织服装业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实施新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对服装业的不合理收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调查发现,危机当前,多数服装企业仍希望政府继续出台相关措施帮忙应对,其中呼声最高的政策是帮助开辟国内市场和进行行业扶持,其次是减税和帮助融资。

3.2.1进一步促进区域发展,扩大内需。政府可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扶持,引导国内市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转移,采取产业与市场双向转移的战略思路。苏南服装产业可以以安徽江西等周围内陆地区作为落脚地,并逐渐由企业个别转移行为演变成为行业主流趋势。

3.2.2加强行业扶持,培育自主品牌。随着危机的缓解,为了能在危机过后抢占有利市场,中小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的投资热情已经越来越明显。此时政府应加强合理引导,防止中小企业盲目投资。

3.2.3加快落实财税金融支持,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贷款担保融资难是服装行业遇到的重要困难。尤其是中小服装企业,资本规模小,融资难,生产发展受到资金制约。“国六条”提出政府专项资金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规模同时“放量”,并辅以“绿色通道”,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兼并重组、技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有利于中小服装企业加快升级步伐。另外推动融资产品的创新扩大了企业担保范围,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有益。

3.2.4坚决打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保护企业利益。2009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一些国家在挽救本国经济的同时,采取了一些不利于国际贸易,特别是不利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举措。发达国家频繁利用反补贴、产品质量标准、企业社会责任等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制造事端,使得我国服装产品的出口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欧盟的召回通报,奥巴马的“买美国货”条款以及印度对华反倾销案例都表明贸易磨擦不断。政府应坚决回击,打破贸易壁垒,适时调整目标出口国,转移目标市场。

4自身应对策略分析

调查发现,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中小服装企业,仍然将希望寄托于出口退税率上升、内需拉动和四万亿投资拉动等政府救市政策上面,对政策的依赖心理有加深趋势。但中小服装企业面对严峻的挑战如何驱寒回暖,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的改革和创新。

调查发现,面对金融危机,中小服装企业已采取了调整市场结构、减薪和裁员等措施,但90%的企业认为措施的改善效果并不大。面对金融危机,多数企业对今后的生产前景比较乐观,预计2010年将会采取调整市场结构、增加投资力度、招收新员工等措施。

以下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4.1建立特色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我国服装业的一大特点是贴牌加工,缺少自主品牌,缺乏国际竞争力。一旦订单减少,企业只能面临停产。所以,必须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如果能结合品牌收购、服务外包、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策略,也能在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

4.2调整市场结构,拓展新的地域市场,实现市场多样化。虽然2009年下半年服装行业出口额为负增长,但中国服装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依然相对稳固。全球的服装市场是潜力无穷的,面对欧美市场需求量锐减的形势,中小服装企业不仅可以拓展俄罗斯、中东等国外市场,还可以从国内市场寻求突破点,例如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多样化的条件下调整服装产品结构,由单一品种不断丰富成多品种,从而满足不同市场下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4.3控制内部成本。针对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的现象,中小服装企业可以引入成本控制程序,寻找替代原料、提高人员技术,从企业内部管理中提高效益。大企业可以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方面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一方面降低营销成本。

4.4稳定资金链。在现有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企业更应重视原材料来源及产品销售,选取信誉高、资金稳的客户,尽可能确保资金回笼,维持资金链的畅通。由于贷款门槛高、额度少、贷款成本高,中小服装企业在资金需求方面,应尽可能及时与当地金融机构取得联系,争取持久良好的关系型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后,服装业面临着空前的危机和挑战。中小服装企业要想在危机中生存下去,首先必须顺应国家政策和行业环境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危机,积极寻求出路,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然而面对危机,政府的挺身而出也为服装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把服装行业推向了新的机遇点。中小服装企业如果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突破,就能逆势而上,转弱为强。

参考文献:

[1]蒋珠燕,卢中进.常熟服装品牌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分析[J].苏南科技开发,2007(1):62-63.

[2]靳云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33-35

[3]蒋恒蔚,陈桦.江苏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寒冬[J].商场现代化,2008(10):103.

[4]周妍.中国纺织服装业——蓄势待发[J].山东纺织经济,2009(1):9-11.

[5]高天宇.多管齐下助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N].国际商报,2008-9-23

[6]刘丹.出口退税连续上调服装企业得救[N].每日经济新闻,2009-4-2

[7]陆健.一季度纺织行业形势依然严峻有利因素正在累积[N].纺织服装周刊,2009-4-21.

[8]李溯婉.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17%”悬念[N].第一财经日报,2009-4-25.

[9]沈锡权,章苒,张道生.金融危机下浙江纺织业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9-5-15

[10]AndrewRees,JonWeber,陈玮.企业需要大胆战略度过衰退[N].当代经理人,2009-9-9.

[11]刘欣.1-6月纺织行业运行:行业正在企稳回升时[EB/OL].中国纺织信息网,2009-8-13.

第10篇

关键词:服饰企业;生产管理;经验;建议

一、调研概况

1.调研目的。通过对成衣整套生产流程的体验,对国内服装企业的现有运作流程有一个了解和认识,总结生产管理特色,提出改进建议。2.调研企业。泗阳某服饰有限公司。3.时间安排。一周的时间,具体时间安排如下:服装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如服装接单之后的制板技术及制作工艺分析,对面辅料及里料的认定,制作相应色卡,制版,样衣制作等,三天时间;裁剪,及缝制环节,两天时间;后道车间(小后道、综合后道),存储,打包出仓,约两天时间。

二、企业概况

该服饰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泗阳县经济开发区,配备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脑平缝机、双针机、锁扣机、粘合机等设备3967台(套),是国内规模较大的具有现代化工艺水准的羽绒服生产基地,为集团公司提供配套服务。

三、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架构

该企业是生产基地,在生产模式上属于订单加工模式,是由下订单并提供样衣、原材料样本以及服装生产工艺单,按照客户的指令组织生产,为集团公司提供配套服务。右图为服装生产管理的系统。下面为该企业的生产过程:生产通知单。由客户发来生产通知单,根据提供的样衣进行分析,得出制作成本,与客户协商达成一致,投入生产之中。分析技术工艺及设计。分析服装款式的技术工艺,制作难点,对面料、辅料、里料的确定,研制出相应的色卡,以便服装生产过程准确进行。通过色卡,确定款式服装的服饰材料之后,通过打板,制作出单件的服装成衣,由技术部确定裁剪要求、用料结构、缝制工艺要求及步骤等。经过排料划样投入生产。裁剪。裁剪是服装生产的第一道工序,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划样要求剪切成衣片,还包括铺料、排料、算料、套裁,验片、编号及捆扎等。在额定的缝制车间生产之前完成剪裁的工作。缝制。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过合理的缝合,把各衣片组合成服装的第一个工艺处理过程。缝制车间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36人,1个组长,1个副组长,30个缝位,4个辅助工。后道车间。分为小后道和综合后道车间。小后道的主要任务是服装产品检验,人数上4个人一张台板,3个人流动检查,1个总检,以及承担服装缝制工序之后的纽扣缝制等。成衣品质控制。成衣品质控制是使产品质量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得到保证的一项十分必要的措施,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及后期的后道、及出厂之前的仓储管理之中。成品仓储。制作好的服装成衣按规定的要求打包装箱,根据销售计划运往地点或返回总公司物流中心等待分配。

四、管理特色

在缝制车间会有品质部的巡检,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在小后道车间则是成衣的检验,配以流动检查和总检,在整烫,打包。装箱之后,仍会有质检部进行抽检,在出仓发货之前保证服装质量。

五、调研建议

(一)展望未来成衣发展趋势

1.市场全球化。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给服装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很多国外服装企业必定计划在亚洲开展业务,很多外国企业必定在东南亚建立服装制造工厂,对我国服装业也带来挑战。2.全面质量管理(TQM)。许多服装企业正在将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到服装生产、经营中。按照这一方法,整个组织从最高管理者到一般员工都要参与,不断探求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方法,以能够有效的缩短运转周期、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等。3.新技术应用与创新。技术进步促进大量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出现。无疑计算机已经并将继续对企业组织产生最大的影响。在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设备方面的技术进步也极大地影响着运作。产品工艺上的技术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组织的产品质量及竞争力。4.流程再造。流程再造是指一切重来,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设计出新的企业流程。流程再造的核心是使现有企业流程得到重大改善。5.ERP与供应链管理。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控制。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一个供需网络。供应链管理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有效管理,是一种对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企业、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等组成的系统进行的管理。这也是目前许多企业正在积极努力的目标。6.准时化生产(JIT)与精益生产(LP)。准时化生产方式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资源、降低成本的准则。其含义是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必要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以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精益生产方式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要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强调的是质量、柔性、缩短时间和协同工作。准时化生产是精益生产方式的核心。

(二)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服装设计教学

服装设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集政治、文学、自然、数学、历史、地理、美学、心理学、人文学、商品学、市场营销学、美术史和服装史、材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一体。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只有根据学校师资、生源素质、设备现状加强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教育,正确定位,深入了解企业生产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服装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学生成为合格的服装设计专业技术人才。

一、更新中职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传统理念

在中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提炼出理论知识中的精华部分来进行课堂教学,为服装的设计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且审美能力和对人文艺术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掌握好线条的弧度,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等技巧,对美进行恰如其分的阐释。同时,教师应该开放传统的课堂,让学生了解那些设计非常成功的品牌中蕴含的品牌文化和创作理念,汲取精华为自己今后的设计创作积累素材。在深入市场的过程中,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在进行具体的作品设计时能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 摘 要:服装设计教育从起步到发展,已风雨几十载。服装产业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服装企业从简单的产品经营向复合品牌转型,这使得服装产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给服装设计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改革;服装设计教学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与时俱进的、富有创新思维的作品。

二、立足学生就业,确定服装设计教学总体目标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与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经营管理等技术岗位上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学生中90所从事的职业岗位除了流水操作工以外,还兼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板、款式设计、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这些岗位虽不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服装美术设计功底,但也要求具备一定的服装审美能力,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绘画表现基本技能。基于大多数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的特点及能力要求,结合学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会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和电脑绘制款式图的综合能力,确定为设计课教学的总体目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中职服装设计教育改革的保障

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影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从学校到学校的从业经历,使大部分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教学与企业工作实际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教师不了解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与质量标准,在教学中就很难将实训要求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学生在初入职场时不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将影响企业对教育质量的评价。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院校要加大力度从行业企业中聘请技术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并对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的构建出谋划策。其二,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常态化,促使教师提高技术服务能力。中职院校应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上进行整体规划,从制度上规定教师每年到企业顶岗锻炼时间,承接企业横向课题数。量化的指标要求敦促教师走出校园,进入企业,开展广泛介作,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将技术和经验及时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其三,加强教师对外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校内,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一,通过交流与研讨,能使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四、款式造型与结构的一体化教学

服装设计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强化服装款式造型设计与结构对应变化的训练,掌握服装设计的主体核心。

1.以此为目的,从教学方面上讲,如在款式图的绘画教学时,同步进行的是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的教学,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表F上。在表现款式图时,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省道、分割线和门襟扣子的位置的确定,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实训的课题也要注意结合同步进行的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的教学内容。特别是设计综合实训模块更应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克服了设计课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从教师方面来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款式造型设计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服装工艺技术水平。这并不等于说设计教师必须要把服装做得如何精致,但起码的缝制工艺要有所了解掌握,尤其是对服装结构的设计、分析,要有很强的能力。不仅常规服装的结构、裁制要懂,还要能运用服装结构原理,随意变化出新的结构形式。做到能以绘画表现款式、造型,以款式造型来设计结构,再以结构验证款式造型的合理性。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款式造型与结构变化的能力。

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作为中职服装设计教师,应首先加强自身的基本功训练,加强修养,强化技能,亲自参与社会调查,亲自去服装企业轮训,体验生产一线与教学一线的差异,以便于从中汲取经验,服务课堂教学,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应根据职教发展的需要,为广大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便利、创造机会,我们相信,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成为国家工业发展、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第12篇

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式分析

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五大形势,具体来说,第一,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恶性同质化竞争严重,市场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集中度低,大量企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第三,资源环境压力大:资源不足,对外依赖大;能源消耗大,利用率低;资源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压力大。第四,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产品研发创新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产业链、集群协作能力低;市场开拓能力差。第五,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集成化、协同化、标准化水平低,物流技术基础差,服务能力弱,制约制造业发展。

我国工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生产物流成本高。中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等诸多挑战,总体上仍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转型升级”仍将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旋律。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制造业正在迈向依靠科技进步、高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及产品附加值高的高端制造形态发展。结合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高端制造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智能制造:嵌入式,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与工业产品的融合,使得产品、装备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极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例如,汽车电子:围绕嵌入式的改造是未来汽车电子发展的趋势,占整车价值的30-40%;高端汽车中,汽车电子的收益率可达70%。

绿色制造世界各国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绿色材料、绿色能源,研发绿色产品,加强能源调度和控制,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例如,三菱电机整合了三菱“可视化”技术,从掌握能耗的现状入手,结合设备改善和管理改善,不断的核查节能效果,从而达到可持续的节能。

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正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同时将非核心业务专业化外包,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制造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企业走向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例如,通用电气传统制造仅占其产值总量的30%左右,70%的业务是由与其主业密切关联的“技术+管理+服务”构成;陕鼓从单一产品向产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运行维护转型。2007年,陕鼓自制加工完成的产值仅占32%,其余68%来自服务。

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我国工业要实现从技术含量低、创新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的产业价值链低端迈向依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友好的产业价值链高端。需要综合应用集成协同技术、制造服务技术、工业物联技术于产品设计,生产、管理以及全生命周期,形成工业转型升级的新技术,新途径和新模式,具体包括:产品高端化。研发设计知识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绿色化、制造服务化、企业数字化等途径。

途径1:信息技术融入加速推动产品高端化

应用嵌入式系统、传感器、RFID、移动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到产品(装备)中,提高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增强产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信息动态感知、智能处理与优化控制能力,促进产品和品牌创新,增加产品附加值。

例如,徐工集团利用嵌入式系统、RFTD、移动互联网、实时监控和远程故障诊断等M2M技术,实现工程机械群自动组网、信息采集、协同作业以及远程故障诊断与预测。

途径2:知识研发创新促进企业从跟踪仿制向正向创新设计转变

在CAD、CAE、PDM等工业软件基础上,融合产品专业知识、业务流程、标准规范,专业软构件,建立产品正向创新设计的集成平台,支持分布式协同设计、多学科仿真优化、虚拟仿真与物理验证,提高产品自主创新能力。

例如,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CZ-5,通过建立集成化研发平台:完成了全箭各系统模装协调、确定了总体布局方案;完成了静态与动态干涉检查、动静态间距检查、维修性检查和人机工程检查,提前暴露并消除了十多处总体布局不协调问题;基本替代了实物模装,使模装周期由2年缩短到2个月,节省成本数千万元。

途径3:生产过程智能化促进从粗放型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

生产制造智能化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实现生产制造涉及的人员、物料、设备的优化配置和集成化管控。促进生产效率的显著提高。

例如,丰田汽车实现基于RFID的供应链上汽车零部件的跟踪,及时准确地获取关键零部件的详细信息。

途径4: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促进节能环保转变

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制造执行系统、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供应、运行,报废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与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例如,日立公司利用Guide for Assessing Design for Environment软件,分析电视机制造、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能耗和材料使用等数据,改进W42系列等离子电视机型,提高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节能环保特性。

途径5: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促进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拓展产品研发设计、工程总包、大修维修MRO、系统集成、物流、电子商务、租赁等服务,促进企业从产品生产销售向专业服务商、总包商、系统集成服务商,专业化公共服务商转型。

例如,罗一罗公司采用数据采集与融合分析,远程监测与控制等技术,建立网络远程状态监控和诊断系统和后勤保障系统。支撑运营模式变革,扩展发动机维护、租赁和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拓展了新业务,增加了服务型收入。2007年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途径6:综合集成促进传统企业向数字企业转变

应用新一代集成协同技术,实现全业务过程数字化综合集成,拓展和优化企业价值链,形成应对动态不确定的市场竞争的企业战略选择执行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例如,波音公司利用集成与协同技术。构建了支持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之间协同研制、供应和服务的集成平台,对波音787飞机实现全球化协同研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业软件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首先,工业软件是工业转型升级的“转换器”

我国工业需要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从价值链低端迈向价值链高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总理说过,软件“在制造业当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由制造到创造,软件是个桥梁”。工业软件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剂,没有工业软件,工业化就只能停留在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软件,是两化融合向纵深和高水平发展,向核心领域前进的重要举措。通过工业软件的发展,促进新型工业技术的研究,构建新型工业装备,打造新型工业产品,从而形成工业软能力。

第二,工业软件是提升工业能力的“倍增器”

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研发设计的深度融合,使产品设计呈现网络化、协同化、虚拟化、个性化等特点,极大提高了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生产制造的深度融合,使生产制造呈现敏捷化,柔性化、绿色化、智能化,加强了企业信息化的集成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制造的快速响应能力。工业软件支撑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使管理业务的精细化、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决策科学化,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第三,工业软件是打造新型工业装备的助推器

工业软件嵌入到传统意义的工业装备中,使得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工业装备具备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形成了新型工业硬装备。工业软件通过与业务流程、知识、经验、标准以及规范的集成,形成了工业软装备。

第四,嵌入式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

研发基于底层嵌入式架构的高可靠实时控制、远程监测、智能诊断技术和系统,开展面向产品创新的嵌入式技术集成应用,形成智能化产品,提升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通过嵌入式技术与制造业产品、装备和生产过程的融合,提高产品核心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提升装备运行指标,促进节能减排。嵌入式技术与工业产品技术相融合,促进产品、装备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第五,专业化构件支撑产品研发知识化

将知识与软件工具集成形成专业化构件,如将设计知识(经验)与仿真软件集成形成专业化仿真构件。知识含量高的专业性集成构件的开发是深度集成和智能协同的基础,专业化构件将提高分布式自主、智能协同能力。

第六,行业解决方案支撑企业综合集成

全生命周期管理支撑产品协同研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产品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实现企业间协同研制以及资源共享。

企业综合管控支撑过程综合集成:企业综合管控软件(ERP、PM、BI)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框架平台,在企业内综合集成阶段,实现面向过程的综合集成,对企业内部资源和流程共享、重组和优化在企业间综合集成阶段,面向产业链,实现多企业协同供应链综合集成。

数字化能力平台支撑全球业务协作面向全球化业务分工与协作需求,以企业数字化平台为基础,建立面向产业链的业务协同与资源配置集成服务平台,开展集团企业协同研制、协同供应和协同服务的应用示范。

第七,业务服务平台支撑新产业形态

装备制造企业工程成套服务平台:结合装备制造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整体方案解决商和系统集成商转变的趋势,研发工程整体方案快速设计、快速报价,分包商协同等服务业务支持平台,开展示范应用,提高企业工程总包服务能力。

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围绕汽车、摩托车、家电等产业链协作特征明显的重点产业,研发支持供应链、营销链、服务链和物流链等产业价值链业务协同与优化的服务平台,服务于中小企业,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