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7 15:2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考试面审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考试题;答题方法;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6-023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6.155
笔者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对初中思想品德中考试题做了一些研究,在如何应对中考试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下面将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选择题
准确解答选择题,要做到“三审四排除”。
1.审清题干,抓关键词语,明确题目要求“选什么” 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
2.审清题肢,对题肢进行分析和判断,题肢本身观点错误,应首先排除;题肢本身无错,但不符合题干者,也应当排除。
3.审关系,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这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环节,以干取肢,即按题干的要求选择题肢,有的题肢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也不能入选。
4.对复合型题肢,采用排除法选择。
附:采用排错法十一种情况不选 :
(1)包含绝对性词语不选,如:只有才,一定,肯定,全部等。(2)肢干不符者不选。(3)肢干双重者不选。(4)因果相悖者不选。(5)正误相混者不选。(6)肢干矛盾者不选。(7)间接联系者不选。(8)范围不符者不选。(9)要求单一者不选。(10)反向选择者不正选。(11)表述有错者不选。
5.相信自己的第一选择,除非的确搞错,否则不要随便改动。
二、主观题
非选择题是以文字材料、图表类、漫画类、数据类、图文结合类为主一组或多组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让学生把背景材料、所学的知识、自身实际结合作答的主观性试题。考试过程中,想要拿高分,基础知识很重要,但还要掌握解题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主观题的特点
1.材料表现“新、广、活”。材料主要以最近一年国内外时政热点或是发生在身边的却具有代表性、典型事件,以引文、图表、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2.问题体现“贴近切进学生的实际生活”,重点考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突出表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3.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有些主观题在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这就要求学生要总结答案,且符合课本内容。
(二)主观题解题技巧
非选择题内容多,形式多样,导致难度增加,虽然不同的主观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但仍然有规律可循,如果能掌握解题方法,会迎刃而解。
1.审问题。看清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提高阅读材料的效率。
2.审角度。围绕问题“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和问题,读懂题意,既要明确材料的中心,明确问题的指向,又要明确答题的要求。
3.审答题条件。设问中对于解答该问题有没有指向性或限制性条件,如“从什么角度”“结合什么角度”等。
4.审时政背景。题目考察的是不是被高度关注的问题,与哪些重大时政有关,党和政府对这一方面有什么规定和政策。有些解题要素是题目直接呈现出来的,有些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和认真思考才能获得。
5.放开思维,多角度思考。用正确的答题方法,问什么,答什么,不无的放矢。对活题,则要多角度思维,答案不唯一。要联系教材内外的知识,从不同角度来组织,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同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只有从多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才会发现新的见解,回答才会更全面。
6.回到课本,梳理答案。在解题时,要抓住切入点,必须以教材知识为依据,先对联系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选取贴近材料且是教材重要内容的知识点来解答,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组织整理成为一种能说明问题的语言,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7.书写规范,条理清晰的答题。卷面就是学生的门面,整洁的卷面,认真的书写,有条理的答题,自然会赢得阅卷者的心,这样学生自然会得到一个好的成绩了。
8.最后祥查,确保无误。这是最后一步,看看有没有丢题,要点有没有答全,是否答非所问,确保答案准确无误。
(三)解题小窍门
1.看分值。分多则多答,分少则少答,学生可以根据考试给出的分值揣摩答题知识点,比如一个题目的分值是10分,往往包含了5个知识点;如果是6分的题,可能包含2个或者3个知识点。
2.不用口语答题,不张冠李戴。答题要符合政治学科的特色,避免口语化。 答案必须做到理论与材料的密切结合、有机统一,不能理论、材料两张皮。
3.切忌点少面窄。解题应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考虑,力求完整,不能点少面窄,更不能遗漏问题。
4.要认真书写,尽量多写。要认真书写,合理布局,使卷面美观舒适。多写不会因为写错而扣分,但少写肯定是要扣分的。
5.小窍门。如果在解题时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可以从试卷的选择题题干或题支中找相应的知识点作为材料分析题的答案。
参考文献:
先预习后听课,这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学习习惯。预习是学生在上课前先学习课文内容,以增强学习活动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政治教师在上课前,要掌握学情,分析学情,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提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安排的方法多种多样,或列出预习思考题,或让学生理清知识框架,或给出知识框架,让学生补充细节,或是让学生就本章节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自问自答等。总之,预习任务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梯度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预习得到收获。
二、听课习惯的培养
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要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
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分析,还要听同学的发言、争论、辩论、质疑等。
读,包括粗读和精读,粗读是快速把握课文结构、分析思路,找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
想,即思考。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有意识地联想。
记,记老师、同学讲的,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讲,就是积极发言、质疑。
三、归纳、总结、梳理知识习惯的培养
教学中应有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的习惯,以便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归纳,指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找出其中的规律,以便于记忆和掌握。归纳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结对子”,即把相近或相似的概念、原理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总结,指学完一个章节后,对该章节的全部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并把重点放在知识的迁移运用上。在总结的基础上要养成一个习惯,即弄清楚学了哪些知识,怎样运用这些知识。其中有一个方法叫“找靶子”,指寻找知识应用的目标,如各种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等,用学过的知识去解释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梳理,是指学习一个单元后,把该单元知识的脉络理清楚,在学生脑子里形成“知识树”,以便能更好地掌握、运用。梳理的办法可以归结为六个字,即:“搭架子,摘果子”。
四、解题规范性习惯的培养
解题规范性直接影响到解题的正确性和流畅性。规范性的培养,离不开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解题要求和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练习中培养规范的答题思路和格式。笔者认为,规范化答题应遵循下列步骤:
1.认真审材料、审图表
认真审材料可防止答偏题,审文字题时要特别注意条件、中心词、关键的修饰语。审图表时要注意看清图中所有信息,因为图中有可能就隐藏了应答出的知识点。
2.全面思考要回答的问题
认真思考答题的各个方面,分出主次,并切记一定要将最重要的知识点写在最前面,抓住关键词,是答好简答题的保障。
3.答题用政治专业术语且条理清楚
题目审好了,回答问题的方面想全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答题的知识要点。组织知识要点要做到层次鲜明、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字迹工整。
要回答好题,除了遵循以上答题规范外,根据目前高考试卷的评分标准,还应遵循以下要求:
一是防止漏答。回答简答题尽量少而精,不要重复啰嗦。但如果没有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根据目前高考简答题的评分标准,这时少答不如多答,把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
二是要掌握详细和模糊的技巧。回答论述题要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你对某一道题实在不会,在不能确定正确答案的情况下要模糊一些,争取得个基本分。
三是回归课本。在很多情况下主观题的答案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情节,这个时候你就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话语去回答,得分率往往就比较高。
关键词:学生;解答;历史材料题;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每次考试,学生解答的历史材料题总是失分的“重灾区”。 每次考试质量分析都会发现,无论题型如何不同,材料呈现形式如何变换,也不论试题难易,很多学生对解答历史材料题总是“束手无策”,而且学生在解答材料题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同质性和普遍性。教师如果没有采取有效对策,这种情况即便是到了高三复习阶段,也不会发生根本改观。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和做法,谈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及解答史料的能力。
一、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题中的常见问题
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少学生在提取材料信息、阐释论证历史问题时往往只是简单地从材料中摘抄信息,只会直观现象描述,不能对材料信息进行有效的提炼概括总结,无法深入到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规律性认知和本质探索;对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只会机械运用,不会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具体分析;思考问题角度单一,不善于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发现问题。
2.胡子眉毛一把抓
有些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题时,忽视试题设置的限定条件,甚至脱离材料要求胡乱作答,泛泛表述,回答问题缺少针对性、逻辑性、层次性。
3.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
解答历史材料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一些学生不能捕捉有效信息,理解题意偏差、回答问题出现方向性错误等等,究其原因是学生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特别是对文言文的阅读。
4.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述欠规范
有些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在表述问题时,时空人事记忆错乱颠倒,关键词句不突出,史论结合缺乏逻辑性甚至自相矛盾,语言组织能力差,不会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准确表述。
二、提高历史材料解析题能力的应对策略
“岁岁年年题不同,年年岁岁错相似”,以上几点是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题中的常现问题和错误。学生对如何改正这些问题,有效提高历史材料题解答能力感到无奈和迷茫,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答好历史材料题。
1.教师要充当实践的先行者
“欲教人者先教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教育理念。这个理念对我们教师来说非常重要。现在的高考试题既是考学生,同时也是在考教师,因此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只有教师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出更高水平的学生。教师平时要多关注一些和历史专业相关的教学杂志,对于上面介绍的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录等,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反思。
2.基础永远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通过对全国、各省市历年高考试题的研究来看,虽说其试题类型各异,提问方法多样,试题涉及内容五花八门,但对于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却是其共性。同时,学生理解、分析史料能力的提高也必须建立在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所以掌握基础永远是提高能力的关键。教师在平常授课中要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基础知识,不要盲目追求做题、搞题海战术而轻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教授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与技巧。
3.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素质
新课标下的高考历史试题设置,相当一部分是以史料为依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素养也成为备考的当务之急。学生对文言文、外文翻译史料、外交辞令等材料存在较大的阅读障碍,以致学生在表述问题时总是词不达意、表象肤浅。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史料专项训练之外,我还有意识地创设学生阅读的机会和环境。还可从阅读方法上加以指导,指导学生要利用目录形成整体印象;要通过章、节、子目,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它的基本结构和层次;要通读与精读相结合,即先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概貌,然后对全文中一些重要的史实、结论、规律、观点等精细研读,得其精髓;要读与思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要多想想材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内涵与外延、现象与本质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方法上的指导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普遍提高。
4.加强审题与提炼信息能力技巧的指导
学生审题与提炼信息能力技巧,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相关方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要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与技巧。我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一些方法:
(1) 在审题训练中,我强调学生要审时间、审地点、审关键词、审提示语、审材料来源、审问题限定条件,这些都可以作为信息提取能力培养的基本方法。(2)指导学生要善于从材料中数据信息的对比、变化分析中得出结论,这主要适用于图表、数据类型的材料。要注意观察数据对比发生变化的程度、趋势,这往往是解题的关键。(3)要特别注意材料的标题、时间、引文出处和注释,这些地方往往包含了解题的关键信息,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把握材料的主题、背景、作者、基本内容和思想、答题的方向。(3)要指导学生从材料的关键词句中获得信息。抓住了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就等于掌握了这段材料的中心思想,尤其是结论性的、解释性的、破折号、省略号后面的词句。这其中可能就蕴藏着问题的答案和思考的角度。(4)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是以教材为依托,或是教材的内容,或是教材的观点。我们反对照搬教材,要求忠实于材料;也反对脱离教材,一味地自由地发挥。材料与教材间多少有联系,而且材料很多时候也会要求我们结合教材来思考问题。在题目中有要求结合教材,结合所学知识,或者什么也没说时,我们都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教材寻找正确答案。
总之,我们老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反思总结我们的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地思考应对策略,适当地对学生加以指导训练,适时地引导学生积累经验,学生解答历史材料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我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浙教基〔20*〕156号),积极推进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作用,建立旨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现就20*年我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二、推进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
1.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和招生中,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发展,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录取标准除考试成绩外,可参考其它结果,各地要积极探索对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继续实行并完善重点普通高中招收保送生和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学校,以及职业高中直升等制度和办法。鼓励各地进行特长测试加分和对在发明创造、科学研究及其它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高中阶段学校学习的改革试验。随着高中教育的发展和基本普及,逐步扩大高中学校的招生自,鼓励学校办出特色。
2.考试的组织方式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两考合一进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分开考试。为了确保考试的质量,升学考试以及两考合一的考试由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毕业考试由学校组织。
3.升学考试的科目设置要求全省统一。20*年的升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政治、体育和自然科学实验操作考查。原则上各科的满分值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00分(含听力测试20分)、自然科学150分、社会·政治80分、体育30分、实验操作考查10分。两考合一的考试科目及满分值为: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测试25分)、自然科学200分、社会·政治100分、体育30分、实验操作考查10分。语文是否测试听力,英语是否增设口试,以及是否增加"特长项目测试"或音乐、美术与劳技测试等内容,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4.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命题应体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应注意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与地区文化和教育发展相适应,坚持考试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导向;应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法,使学生能够用多种方式将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
5.社会·政治学科的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各科考试允许使用计算器。
6.改进命题技术。目前特别要重视控制试卷难度,难度系数要求控制在0.7以上。要适当减少题量,增加主观题的权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要克服试题"能力技能化"的倾向。试题要灵活开放,积极探索对学生学习能力、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考查,试题的编制,不出繁、偏、怪题。
三、加强领导,规范管理
1.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考试,对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它还关系到广大学生和家庭、学校和教师的切身利益。各地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这项改革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20*年本地区工作方案,并在政策、管理、人员和经费上予以保障,确保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考试说明"规定考试的目标和性质、各学科考试内容及要求、考试方式、试卷结构等,它"对考试起着法定文件的约束作用"。制定考试说明是一项极其严肃的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印发〈2001年全国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管理和试卷评价报告〉的通知》(教基司函〔20*〕42号)指出:"为了保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健康发展,建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考试说明''''编制权限的管理。原则上考试说明应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委托教研部门组织研究编制并向社会公布。各地对于考试改革的设想、举措,应当上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经批准后统一编入考试说明,作为考试的依据"。为加强考试管理,保证考试说明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我厅委托省教研室根据修订后的省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和各学科指导纲要编制《2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经审定后颁布。要求各地尽早研究确定20*年考试改革的设想和举措,并于20*年10月底前报我厅基教处。个别市级考试组织单位要求获得编制考试说明的资格,应报我厅审核批准。
3.严格对命(审)题、施考和阅卷等工作的管理。要继续开展对各命题单位负责人及学科命(审)题组长的培训。各地要尽快建立命题人员资格认定制度,实施对所有命(审)题人员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确保命题质量。加强对阅卷人员的培训、阅卷复查和登分统计等方面的工作,落实对作文三人独立阅卷的要求,加强对主观题,特别是开放性试题阅卷的复查。省教研室承担对命(审)题、阅卷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服务等任务。要严肃考风、考纪,切实做好考试各环节的安全保密工作。预防和严肃查处各种泄密、舞弊行为。充分保障学生安全,坚决杜绝考试过程中学生伤害事故。
4.建立和完善试卷质量与考试管理的评价制度。考试组织单位和命题单位要及时对考试管理、试卷及其使用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价和工作总结,组织专家和教研员进行试卷分析,认真撰写评价报告。我厅将组织专家对各地试卷质量、使用效果及考试管理进行分析评价,评价报告。
5.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要坚决把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落到实处。不得违反规定提前结束课程,毕业考试不早于5月10日,升学考试安排在6月中旬;不得乱编滥印或滥订各种形式的考试说明和复习资料;不得搞各种名目的模拟考试;禁止进行区域性的统测、统考、会考。要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整治力度。要严格考试收费的管理。
[关键词]历史高考选择题审题失分关键环节启迪思维高效得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10107
近几年的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其中,历史选择题具有知识点覆盖面广、学科素养的考评全面到位、答案唯一性和评分的准确性等特点,在历史高考江苏试卷中已成为主要题型,且分值与材料问答题平分秋色,占据总分值的50%。下面笔者着重从审题环节分析导致学生选择题失分严重的表现,探讨高效得分的教学应对策略,从而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审题不清导致失分的表现
1.容易出现以偏概全的认识错误
例1: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的本质是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
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
【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为C。学生容易误选A或B。误选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存在以偏概全的错误。选A的学生将侧重点放在“乡村尚少”,而选B的学生将侧重点放在“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这两者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没有仔细阅读题干的要求,“材料所反
映现象”应该包括“文明结婚,多于商埠行之”和“乡村尚少”这两种同时并存的现象。
2.容易被材料中的干扰信息所误导
例2:近年来,希腊等欧盟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在希腊政府被迫通过多项财政紧缩政策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减少赤字,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各种罢工游行此起彼伏。这表明西方原有的福利政策
A.加剧了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B.片面照顾高收入阶层利益
C.缺乏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
D.使一些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为D。学生容易误选A,原因是学生被材料中的“结果遭到民众和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这个干扰信息所误导,社会矛盾的加剧是因为政府缩减社会福利的措施引发的;而题干要求学生理解“政府缩减社会福利的原因”即原有的福利政策使得各国政府不堪重负,财政赤字严重。
3.容易混淆试题考查的不同侧重点
例3:1929~1933年,首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各国工业生产迅速大幅度下降,如下图所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
46.2%40.6%28.4%16.5%8.4%
A.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
B.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激化
C.殖民地人民的抵制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
【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为D。学生容易误选A或B。误选原因是学生混淆了题干中所呈现的现象的侧重点。选A的学生将侧重点放在“首先发生在美国”,认为危机是由于美国经济繁荣实力强大带来的贫富悬殊所致,从而忽视了“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主”是在二战之后这样的历史史实。选B的学生将侧重点放在“经济危机”这个关键词上,而B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误选A或B的两种学生都没有注意审清题目,题目问的是由美国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正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整个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才会出现这种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反应。
4.容易被选项中的正确说法所干扰
例4: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
【错因分析】正确答案为D。学生容易误选A或B。误选原因是学生认为A或B的说法是符合历史事实,这是正确的,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A或B。这道题考查的侧重点是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对待农业和工业的不同做法: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重工业,因而有“农村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的说法。
二、高效得分的教学基础策略
1.夯实主干知识,提升知识能力
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很多错误属于知识性错误,如对史实记忆不准,对历史现象理解不到位,迁移运用知识不到位等。基础知识是一切历史思维活动的前提。针对学生的知识性错误,要求学生在复习时立足教材,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辨别史实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错误。要把教材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围绕模块专题,对重点主干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讲解,加强对知识点的梳理、探究、整合、变通,加强对重要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只有夯实重点主干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才不是空中楼阁。
2.把握审题规律,培养解题技巧
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源于解题能力的高低,在夯实主干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特别注重解题方法技巧的培养。鉴于学生历史选择题考试出错的一大主要原因就是审题不清或思路错误,必须把握选择题审题规律,培养解题技巧。审题规律:三审题干、三辨题肢。三审题干,即一审限制词,明确考查的范围(尤其是时间和空间);二审中心词,明确考查的内涵、外延;三审求答词,明确考查的意图。三辨题肢,即一辨是否符合史实;二辨是否符合题干内容;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逻辑联系。解题技巧: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定位、概念定位、高度关注程度性词语、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方法技巧正确解题。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真正接触计算机审计是在2005年,我厅社保处承担了对全省住房公积金的审计任务。面对对方海量的数据库和已没有多少新意的会计账簿,深切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让审计人员面临着无法回避的挑战,有人甚至将其形容为行业危机。挑战的背后预示着机遇,压力往往成就收获!那年开始真正接触计算机数据审计,从对着SQLSERVER教材尝试、摸索、总结,到计算机审计技术逐渐在医院审计、社保审计、民政审计中小有收获,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记得在对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审计时,由于利用了外部数据与被审单位数据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我省部分地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状况,报送的审计结果得到各方认同。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曾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查出这些数据的?”
但是,计算机审计毕竟是一门新的技术方法,自己常常纠结于审什么?怎么审?在经历一次又一次或许是小小的成功的喜悦,或许是失败甚至是无奈放弃的沮丧之后,能有机会参加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则成了多年的心愿。报名的时候也有朋友劝自己:“如此严格的考试,你想过没有,一但没有通过,可能比通过了更容易让人认识你”。那时心中另外一个念头更强烈:我所遇到的难道真是不可解决的吗?金审工程已有十年的历程,我想看看别人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就是带着这种疑问和期待我走进了中级培训班。
学以致用,为用而学
审计署信息中心王智玉主任在谈到培训要求时反复强调:“培训的意义不在于有多少人通过了中级考试,而是有多少学员在审计第一线发挥作用。”学好,并能用,成为那74天唯一的目标。
2010年中级培训班开始使用的新教材更紧密地结合了被审计单位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内容更充实,实用性更强。中级培训班同时拥有一流的教师,他们有的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多年从事本科教学的专业老师,有的是审计署从事一线计算机审计工作的专家型人才。审计署还专门组织学院的老师参加审计实践,其目的就是让教学服务实践,让学员们学成后能迅速地用于实践。
会计信息系统审计课程开讲前,审计署计算机中心的乔鹏老师曾让每一个学员介绍自己对计算机审计的认识、运用和对此次学习的期望。大家谈论最多的是数据采集与转换中所遇到的种种意外情况。计算机审计的核心是数据,数据采集是获取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重要步骤,如何从被审计单位各类复杂的数据中选取审计人员关心的数据,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清理、转换、验证使其最终成为审计人员可阅读的数据,是计算机审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但是现实中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又纷繁复杂,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成为制约数据采集与转换的瓶颈。乔鹏老师非常自信地说:“学习完了之后,你们会发现,都不是问题。”是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内心的疑惑渐渐散去,曾经是觉得深不可测的数据,在老师们手里就这样抽丝剥茧显示出期望得到的信息:曾经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原来就是借助了这样的方法之后迎刃而解。记得计算机数据审计课上,大家对南京特派办吴笑凡博士传授的查询思路和方法几次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赞叹:“漂亮!”原来查询语句还可以这么写,原来,看似繁琐不清的数据只要使用者自己条理清晰了,就可以让它逻辑清楚!
思路多远,路有多远
记得在课堂上,老师给了一个很简单的AO实例,让全班分为6个小组进行模拟审计。本以为大家都有多年审计经验,这么简单的实例自是手到擒来,没想到各组的结果却不尽相同,心中不免一动,差异因何产生?
思路决定出路这句话在计算机审计运用中显得尤为经典。有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审计人员如何对其进行一系列的重组、计算、查询、发掘分析,从中找出线索和规律,关键还是在思路。
观千剑而后识器。感谢中级班的老师们,他们在教学中给学员们带来了大量的案例和经验总结。从税收征管、银行信贷到社会保障、资源环保,从ER管理系统到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些都是审计署、特派办、地方审计机关近些年来计算机审计实践的精品之作。这些源于实践的总结,更生动地告诉我们计算机的方法和技术在审计实践中能用在哪里,能用到什么程度。以前碰到数据库就觉得很难,不知做些什么,怎么做,其实关键还是思路,如果思路对了,有了明确的目标,总会找到适用的方法去实现。
在大量的训练中,有的是自己曾经接触过的并已经做到的,更多的是从未遇到过的,或是从未想到过的。其中的收获却不仅仅是技巧与方法,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思维: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实践相结合的思维。只有思路和方法的完美结合,才会在审计实践中出成果、出精品。
桑榆未晚,微霞满天
信息化发展其实是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当自己还纠结于数据审计的方法与思路时,金审工程已开始了信息系统审计、联网审计的探索和实践。信息革命就这样不断给审计内容带来新变化,从财务审计到数据审计到信息系统审计,同时我们的组织方式也从人工审计到基于数据的分析审计,到现今正努力推行的“预算跟踪+联网审计”。
随着网络化成为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必然方向,联网审计具有的采集数据及时、分析预警及时、评价及时的特点,对于实现由事前审计向事中审计,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的转变,对于更充分地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将起着重要作用。新的审计组织方式同时又向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所谓“学无止尽”,“技无止尽”,在这一行显得尤为现实。
自历史小论文写作题首次出现于江苏高考以后,该题型即成为江苏高考历史的必考题型。然而对于该题型,考生普遍感觉复习时无从下手,考试成绩也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论文写作题并非简单的议论型作文写作题,而是基于考查考生各种基本学科技能的新型历史材料解析题。为此,高中历史小论文写作题有效教学尤为重要。
一、强化日常有效训练
历史小论文写作题是对传统材料解析题的创新与发展。两者在考查学科能力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提高考生作答小论文写作题的应试能力。一方面,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培养考生的学科思维,掌握应试技巧;另一方面,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有利于增强考生作答小论文写作题的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因此,除了日常教学中进行相关能力渗透外,还需要强化材料解析题的有效训练。另外,小论文写作难度大,综合要求高,要想取得满意的复习训练效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还要在行动上制订详实周密的复习训练计划。在高三学年开学之初,备课组应该就小论文题型的复习模式、仿真试题的选取、训练时间的分配等方面进行合理谋划,整体布局,做到训练时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充分利用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是日常教学的指]棒,也是最有效的复习资料。在教学实践中,将近几年的江苏高考小论文真题及其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进行整理、深入研究,十分必要。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摸索和总结小论文试题的解题策略,增强课堂评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可以直面真题,领悟答题要领,增强对此类题型的应变能力。为了取得训练效果最大化,需要将真题、评分标准及往年考生答题范文进行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三、细化解读答题要求
江苏高考历史小论文写作题的答题要求相当明确,一般包括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和字数限制等。简单的十几个汉字隐含着丰富的小论文答题技巧和解题思路。对其详细分析和深入解读有助于提升学生作答水平。考试要求可以解读为:第一,观点明确。要求小论文必须有明确的论点,这是答题的关键一步。论点正确与否关系到小论文得分的高低。考试作答时应该开篇即用简洁的语言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或立场,做到开门见山。第二,史论结合。要求小论文的论据需要史料的填充和合理的评价。考试作答时要多角度、多层次论证观点,坚持论从史出。考试作答时需要做到试题提供的背景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背景材料作为论证史料的第一来源。第三,逻辑严密。要求论证过程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考试作答时所引用史料要始终紧扣论点,不能偏离主题,更不能出现常识性和知识性错误。第四,表述清晰。要求小论文不仅要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也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色。行文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文字表述上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行文清晰、简明扼要,无需用华丽的词语修饰。
四、重视规范解题习惯
小论文题型对考生的应试能力要求高,既要求具备基本的分析、归纳、总结等解题能力,又要求具备构建在一定历史基础知识之上的文字表达能力。有针对性的答题规范化训练有利于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在训练时需要告诫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慢审快做、重在审题。“慢审”意在放慢审题速度,留足审题时间,抓住论点,构思答案;“快做”意在答题速度快,要一气呵成。这样做不仅能有效节约答题时间,还能防止答题过程中的乱涂乱改,保持卷面整洁。其次,要“题干式”标示答题要点。这是指作答前理清论文的论点和论证史料。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保持答题思路的清晰,避免在作答过程中偏离论证主题和遗漏答题要点。再次,要多层次多角度论证观点。虽然小论文试题是写作题,但它的评分标准依然是按点得分,单个角度论证论点极易造成失分。因此在答题过程中绝不能把所有的笔墨集中在一个角度上。最后,要求学生答题时一要书写端正;二要卷面整洁。这样做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争取更好的阅卷评分。
一、判断材料
略读材料,确定知识范围。瞻前顾后,通读材料,建立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做到宏观理解与确定中心相结合,与课本知识挂钩。同时也能为审题做好铺垫。要注意的是速度要快,不需细读,大致判断出材料的知识范围就行了。可以通过材料的出处、时间、地点、特殊的人物、事件判断出大致的知识范围。
二、审清题意
体会命题意图,注意限定范围,把握解题方向。一定要清楚题目的意思,明白出题人问的是什么,不可盲目答题。一般“根据材料概括,根据材料回答或从材料中……”这样的问题直接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出来。实在不会总结就把相关的材料照搬上去。而如果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根据所学知识类似的问法就需要联系课本知识,根据第一步判断出的知识范围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三、分析材料
仔细阅读材料,对材料进行划层分析。一般以句末标点为一层,也有时候一句当中有分几层意思。每一层总结出大意,当然总结的时候注意用专业术语。一定要在材料上具体地画出来,总结写出来,千万不能只在心里知道,否则答题的时候依旧写不出来或写不全面。有些特殊的句末标点要注意,比如省略号一般它前面都是无效信息,而它后面才是材料真正要表达的有效信息,所以省略号后面的内容要注意。总结每层大意的时候一是要紧扣材料,忠实材料,论从史出。不能根据已有的书本知识想当然地总结材料,哪怕材料与我们课本的知识结论相违背也要忠实于材料。二是要联系课本的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把材料的意思用我们已学过的课本知识点表达出来,表述尽量书面化,使用专业术语。
四、组织文字、整理答案
把第三部分析出来的材料大意根据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归纳。答题需注意:
1.答案段落化、层次化。根据题目的设问把问题分成几层,每层一个自然段。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总体架构采用的是B/S(Browser/server或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开发模式,采用PHP和sQLServer 2005作为开发环境。
关键词: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教学系统;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3.009
1 结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国际商务领域从业人员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在对外经济贸易业务中,单证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于每笔交易的全过程。如何提高我国国际商务领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外贸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是一个基于为满足社会对外经贸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对需要掌握国际商务实际交易过程的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而建。
在我国,要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展和我国现代化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加快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步伐,建立符合时代特征和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思想、新模式、新课程体系。有鉴于此,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是一套模仿企业单证单据填制的单证实训教学软件。通过国际商务单证实训的学员可以达到以下的目的:
(1)系统流程划分和角色的定义。建立基于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的安全信息系统需要对业务、功能、用户权利等进行详细规划,系统流程划分和角色的定义遵循用户权限原则,就是指每个用户所拥有的权限跟用户对应的考试权限是一致的,管理员具有用户的所有权限。
(2)应用B/S结构模型,研究与实现多用户同时在线,并操作数据,实现分布式管理数据,安装、维护方便。
(3)综合使用现代计算机登录密码技术,设计并实现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机制,确保重要数据不受攻击。
(4)系统提供了一个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手头的各类资料对题库进行扩充,避免了与一些软件一样成为“一次性软件”。通过独有的、科学的自动评分功能,将教师真正地从繁重的批阅工作中解放出来。
(5)系统对学生机没有过多要求。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真正地解决了高校单证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2 国内外概况
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单证人才的重要基地,传统的教学通过单证样张或空白的单证格式进行讲解和练习,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外贸公司的工作环境,并且为教师的课程准备带来很大的麻烦,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为外贸教学机构提供了一个单证教学和练习的平台,学生使用现实当中外贸公司制作单据的方式:标准的办公软件、规范的单证格式来进行实际的制单操作,以强化他们对于外贸单证作用、格式和内容的理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国际商务单证是高等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实训主导型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课程。基于各院校教学上面临的问题,以及市面上各外贸单证软件所存在的问题,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为解决各院校目前在单证教学上所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制单实训的平台。
2005年国家开展推行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考试,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以就业为导向,依据国际商务单证员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设置、安排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国际单证样式、多媒体、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2.2 系统用户及用例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用户主要分为四类:单证员、审单员、教师和管理员。系统需要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而分配不同的权限,方便系统管理。单证员及审单员主要面向学生用户,根据教学需求,这两类用户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教学资料及考试习题。教师用户管理设置其任课班级的试卷、实训等相关操作。管理员用户需要管理学生、教师、班级、专业、教师任课关联、等操作,还有系统备份、管理题库、试卷、实训的设置等操作。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用户角色有三种:管理员、学生(单证员、审单员)和教师。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用例图如图2-1所示: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三种用户角色对应相应的教学平台。
单证员训练平台包括:基础测试、单证见习生、制单员、审核员、单证经理、综合实训、历年试题和资料库。单证员训练平台的用例图如图2-2所示:
管理员控制平台包括:基础设置和考练实训。管理员控制平台的用例图如图2-3所示:
教师角色平台包括:题库管理、练考实训、关联管理和课程管理。教师角色平台的用例图如图2-4所示:
2.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根据学校国际商务单证课程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流程,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平台:
(1)单证员训练平台。以教学大纲向导,分为功能模块,分别是:基础测试、单证见习生、制单员、审核员、单证经理、综合实训、历年试题和资料库。
(2)审单员训练平台。在综合实训中被安排角色为审单员的学生可以看到审证业务列表,点击“审批”,可以查看到该生的业务流程。点击“实训报告”,填写该生的审单员总结,待填写完毕后,点击上交实训报告等业务操作。
(3)教师角色平台。可以在此角色里管理设置其任课班级的试卷、实训等相关操作,主要包括模块:题库管理、练考实训、关联管理和课程管理等业务操作。
(4)管理员控制平台。可以在此后台管理角色,有管理学生、教师、班级、专业、教师任课关联等基本的设置,系统备份,还有管理题库、试卷、实训的设置,主要模块:基础设置、考练实训。
3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要求
通过对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需求分析、总体架构设计、各功能模块设计,初步实现了一个实用、安全的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经过用户和开发人员的反复调整,逐步完善,在实际的运行工作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根据用户和开发人员共同评定,认为其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特点:
1、通过调整各模块的前后台登录设置,优化数据库,统一了系统管理权限。
2、优化系统的登录页面,使用户和管理员方便地进入相应的功能模块。
3、综合使用现代计算机登录密码技术,设计并实现数据信息安全保密机制,确保重要数据不受攻击。学校国际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商务相关专业学生可登录本系统。
4、应用B/S结构模型,研究与实现多用户同时在线,并操作数据,实现分布式管理数据,安装、维护方便。
3.2 系统总模块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是一套模仿企业单证单据填制的单证实训教学软件。系统分为单证员角色、审单员角色、教师角色和管理员角色四部分,其中单证员角色是用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单证知识,打好基础;审单员角色用来进入审单员角色首界面;教师角色可以在此角色里管理设置其任课班级的试卷、实训等相关操作;管理员角色可以在此后台管理角色,有管理学生、教师、班级、专业、教师任课关联等基本的设置,系统备份,还有管理题库、试卷、实训的设置。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的模块结构如下图3-1所示。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分为:单证员训练平台、审单员训练平台、教师角色平台和管理员控制平台。
3.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实施主要是根据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的结果,在计算机系统上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导入数据并进行程序的调试。它相当于软件工程中的代码编写和程序调试的阶段。
设计系统数据库时,按照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和原则,最后确定系统中的数据库存储的数据类型以及各种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系统的多个数据库表,系统主要数据表如下表3-1所示。
4 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实现与测试
4.1 环境测试
为了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需要提供一套的良好的测试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本环境测试在接近真实运行环境下进行,具体配置如下:
软件测试环境需求如表4-1所示。
4.2 题库管理模块功能测试
测试内容为题库管理模块中各子模块功能是否能正常实现,检查有否出现异常情况。根据测试内容要求,安排不同的测试人员同时进行测试,在不同并发流的条件下得出测试结果。
题库管理模块的部分功能测试用例如表4-3所示。
5 总结
国际商务单证是高校以实训主导型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的课程。根据教学需求,系统总体架构采用的是B/S(Browser/Server或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开发模式,采用PHP和SQLServer 2005作为开发环境。通过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需求分析、总体架构设计、各功能模块设计,初步实现了一个安全实用的国际商务单证实训教学系统。经过用户和开发人员的反复调整,逐步完善,在实际的运行工作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伟芝,潘旭强,国际商务单证,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20-30
[2]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32-45
[3]刘惠,当前国内教学软件开发相关问题及对策探讨,民营科技,2012,5(2):37-39
[4]汤小康,王志刚,曹步文,UML用例图的z形式规范,计算机与现代化,2006,5(6):17-21
一、学生解答主观题时的常见错误
(一)审题不清。
对材料的中心思想、层次把握不准,抓不到材料的主旨,从而用错观点或者只沾一点儿边。
(二)照抄照搬书本知识,没有联系背景材料。
对材料型主观题没有理论联系材料,既有原理分析,又要结合材料,而是原理与材料脱节,泛泛而谈。
(三)分不清主次。
答题主次不分,层次不明,不该答的也答上,费时费力却没有成效。
二、题型分类
按设问角度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是什么”为主的问题。
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解题思路为:
(1)反映了的现象包括经济现象或政治现象,注意分别反映和共同反映的不同,侧重从材料和图表中直观看到的,注意层次性。
(2)说明了什么问题包括实质或本质。需要自己总结出来,一般而言,要一分为二:既有成就,又有问题,往往是纵向有进步,横向有差距。
(3)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包括原理和方法论。
(二)“为什么”为主的问题。
1.……的必要性:常见设问语气有:“……的理由?……的依据?……的原因?”解题思路为:
(1)理论依据:常见语气为“……决定的”(有时也称为必然性)
(2)现实依据:从正面看,常见语气为“……需要”“……的客观要求”。从反面看,主要是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危害。(有时也称为紧迫性)
2.……的重要性:包括地位、作用、意义。常见语气有“……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有利于……”。
(三)“怎么样”为主的问题。
1.设问常为:有什么意义?影响如何?
2.解题思路:
(1)从内容上,意义可包括经济意义(国家、企业、消费者);政治意义(国家、党、公民、人民);现实意义(热点)。
(2)从逻辑上讲,由小到大,由近及远,从微观到宏观,从地区到国家再到世界(内到外)。
3.答案特点:正面材料习惯用“有利于……”的语气;反面材料习惯用“损害了……”。
(四)“怎么做”为主的问题。
1.设问语气为“如何做到……”、“怎样解决上述问题”、“如何处理……?”。
2.答案特点:这是问答题中要求最具体作答的设问,一定要把课本理论和试题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3.哲学上的题目往往以方法论为主。
(五)常见的设问。
1.如何认识(如何看待)某种现象?可看成上述四种设问的综合。
答案包括:(1)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
(2)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包括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3)有什么影响(积极、消极)?作用及地位如何等。
(4)如何解决?采取的措施、解决的方案。
注意:
(1)具体题目不同,答案的侧重点就不同,有的可能以分析原因为主,有的可能以解决措施为主。
(2)如何看待可分成两层:看――怎样认识、待――怎样解决。
2.得到什么启示(启发)。
答案包括:(1)谈谈对材料的认识――启示是什么?
(2)如何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启示怎么做?
(3)答案语气:“启示我们……”、“要求我们……”、“做到了……”。
(4)哲学角度最常见:启示是什么――原理、方法论――启示怎么做?
(六)图表题。
第一步:审设问(根据有效信息确定范围、类型)
第二步:审材料(审图表)、连教材。
一审表头――明确材料指向、范围。
二审表格内容―横比、纵比、横纵交叉;从材料到问题、从现象到本质。
三审表注――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图表的补充说明。
第三步:组织答案
简要分析:
第一步:审设问(根据有效信息确定范围、类型)。
范围:经济常识中经济体制问题。
类型:“是什么”。
第二步:审材料(审图表)、连教材。
第三步:组织答案。
三、解题注意的问题
(一)审题要准确。
审题一定要仔细,明确题目的要求,否则就会答非所问。分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的设问角度;分清政治学科内经济、哲学、政治的不同范围;文科综合中还要区分开政治、历史、地理不同学科。
(二)解题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
不能答成纯理论,没有本题的材料;也不能只答材料,丢掉课本理论;要作到二者的有机结合,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过好日子,离不开理财,要答好卷子,离不开“理材”,即理和材料相结合。
(三)答题要规范。
1.答案段落化。答案不能一逗到底,要注意分段。
2.段落要点化。答案要简明概括,抓住要点。答案力求清楚,有层次,没有必要在某一点上花费很多的笔墨,一般三四句即可。同时力争多角度考虑,一般不少于两个要点。
3.要点条理化。应用知识点要有条理,一个主观题往往需要多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不能相互“串门”。正式答题之前,可利用草稿纸,先列出提纲,以增强答题的逻辑性和规范化。
论文摘要:在法官逐渐走向职业化的进程中,基层法院面临着与上三级法院不同的困难,特别是近年来,基层法院案件受案数不断上升,新型疑难案件不断增多,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利益格局调整,使大量的矛盾和纠纷需要用法律手段进行解决,并且基层法院的法官素质现状和后备力量的匮乏,使审判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审判工作,审判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合理使用至关重要。笔者在此,结合我院实施的审判长联席会这一改革措施所遇到的问题和取得效果,发表一些浅见,做以下探讨。
一、基层法院现有审判组织形式状况
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审判长选任制的全面展开,基层法院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大多通过合议庭审理后径行判决,实现了审与判的一致,领导签批的行政化色彩逐渐减少,但部分疑难或合议庭成员存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仍需要通过主管院长提请,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是基层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审委会讨论后形成的决议合议庭必须执行,但在审判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审判管理条块分割。在基层法院大多是根据审判业务的不同,实行审判业务主管院长负责制。如一名主管院长负责管理一个以上几个不等的审判庭,在审判业务上实行主管院长抓庭长、审判长层层把关,各自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责权一致,权限集中,纵向管理,直接有力。缺点是在横向上与其他主管业务部门联系甚少,甚至“老死不相往来,”造成了审判员多年从事一项审判业务。审判员除工作变动,庭长除交流轮岗外,才能从事其他新的审判工作,工作变动后的法官在新的审判岗位需要将近几年的新法规重新学起。近年来,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中,有的法院参加考试的法官全军覆灭,或通过者凤毛麟角,除这些法官工作量大或学习准备不充分外,工作中审判业务单一,平时对法律知识积累少也是重要原因,这种条块分割机制缩小了法官的法律视野,有些法官在同一岗位工作多年后,没有压力,成为了一名经验型法官,缺少环境的支持和外来的压力,很难成长为一名知识型,复合型的法官,更难以谈及走向职业化。
(二)疑难复杂案件使法官压力过大。普通程序的案件由合议庭进行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中对合议庭组成人员的人数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基层法院合议庭大多由三名法官或一名法官与两名陪审员组成,如果再增加合议庭人员,按照基层法院现有人员编制也不现实。对于一些新型疑难、法律关系复杂、证据较多、事实难已查清的案件,在庭审后,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中第九条的规定,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进行,执行这一规定,五日内查清法律、明晰事实,难度不能说不大。对于此类案件的审理,法官们却常常感慨法官越来越难当,特别是现有司法理念的冲突,如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差距的认同,当事人诉讼能力强弱差距的存在,当事人举证中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方面的审核与认定的技能,同时基层法院一名审判员又不能在一定时期仅办一件或几件案件的实际情形,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使法官难以承受压力之重。
(三)审委会管理现状存在弊端。我院审委会前年议案97件,去年议案116件,今年截止目前议案132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刑事案件议案上升幅度不大,以民商事案件上升的数量较快,审委会工作量日趋加大,而审委会委员又多为兼职,审委会召开时间由过去每两周一次改变为每周一次,因审判需要可每周召开两次。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首先疑难复杂、新型案件增多,确实需由审委会讨论决议是产生这一现象重要原因;其次,现有审判组织管理办法中尚无审委会议案准入制度,有些法院制定的审委会规则中将讨论案件的范围过于原则化,或权限上收的倾向。次之是主管院长与庭长把关不严,只听汇报不阅卷宗或不参加庭审,只是签批,使一些不认真钻研法律、畏难情绪严重的审判员将案件进入了审委会议案环节。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错案追究制》的制定与落实。《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执行,以及现有执法环境中案件受到行政干预,社会舆论等压力使部分法官信心不足,稍有困难,便将案件推向审委会,采取了“孩子哭了就找娘”这种逃避责任的办法,有的甚至将人情案、关系案也通过审委会来减少阻力,降低风险。上述现象的产生,使审委会议案的质量、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浪费了审判资源。
二、建立审判长联席会的必要性
顾名思义,审判长联席会是在那些各自本职工作中已被选任的审判长中选择那些工作作风扎实、业务精通、能模范遵守审判纪律、且具有培养前途的法官,由他们组成一个法律知识互补,审判技能互相提高,审判经验相互总结和交流的群体,由他们来打破条块分割,审判业务单一格局,由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具有参考帮助的意见来减轻合议庭的压力,使一些无需进入审委会议案环节的案件直接由合议庭进行裁判,使审委会议案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
(一)有利于法官审判技能的全面提高
建立审判长联席会使审判长们在审判实践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在实际操作中,案件的准备阶段或参加庭审(旁听)中,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主动思考,主动钻研,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对事实的认定,形成各自意见在联席会上发表,给这些爱学习善钻研的法官们表现机会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综合素质,这些法官没有兼职审委会委员过多的行政事务,在他们成长时期给他们提供学习机会,让他们集中精力献身于法律事业。他们的学习和钻研同时会影响和带动一些年轻的法官,使法院学习氛围更加浓厚。这种打破论资排辈的遴选机制,会使参加联席会的法官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努力工作。使未参加联席会的法官树立竞争意识,通过个人努力缩小差距,弥补不足,形成赶、超的良好形势。同时,通过审判长联席会上法官们的不同表现会发现优秀人才,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审判干部,并让他们脱颖而出。
(二)有利于提高合议庭评议案件的质量
对新型、疑难、复杂的案件,合议庭需要审判长联席会提供指导和帮助时,将那些公开审理的案件在庭审前后,自行选择时间向审判长联席会负责人联系,由审判长联席会负责人进行召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涉及隐私和商业秘密的案件只对存有争议或难以认定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由于审判长联席会法官的参加,使案件的审理不但置于对社会的公开,同时又置于法院内部的公开,有利于公开促进公正。同时,在评议案件时,采取了集体智慧,不同法官提供的不同法律观点,使信息共享,有利于合议庭最后形成科学、正确的合议意见。如我院审理的一件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由于案情事实难以认定,法律责任难以区分,合议庭评议时出现了三种意见,在进入审委会议案前,审判长联席会的法官们不同的法律见解和法律适用的依据,以及证据认定的观点,使合议庭成员分别对各自的意见进行重新审视,最后评议后形成一致意见,案件未进入审委会评议便得已审结。这种制度的实行使有的难度较大的案件在集思广益情况下降低了难度、减少了压力,更有利办案效率的提高。
(三)有利于提高审委会议案质量
现有的审委会制度带有很强的行政式指令和论资排辈的倾向,而审委会委员的科学遴选制度尚未建立,特别是涉及法官级别的评定,使审委会委员行政化色彩更浓。如党组成员、庭长才能有资格被任命为审委会委员,这种人员组成结构,导致了有的审委会委员在审委会召开时才详细的阅读审理报告,了解案情,有的审委会委员身兼数职,投入审委会精力十分有限,因此议案发表观点时缺少依据和说服力,议案质量自然难以提高。为了使现有的审委会委员能够尽早进入角色,在了解案情形成自己认识、判断后,听取合议庭意见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审判长联席会中持否定和支持的意见,大多有明确的依据和观点,会使审委会委员在议案时提高效率,并重新在这些观点中进行科学筛选和迅速梳理,使审委会不走过场,案件质量自然就会提高。同时,审判长联席会中法官们不同的法律观点自然会开阔审委会委员的思维空间,更新司法理念,本身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同时针对不正确的观点要及时提出纠正,促进执法的统一。由于审判长联席会的作用,必然会减轻审委会压力,使审委会能够集中研究审判规律、总结审判经验、审判改革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能进一步促进审委会作用的全面发挥。
三、建立审判长联席会应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审判长联席会这一新生事物,其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如何用发展的观点去正确认识它,用改革的胸怀对待它,必须统一认识,其正确与否,科学与否,都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用效果去衡量,符合审判规律的要进一步完善,违背现实的要及时修正。因此,在没有法律定位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完善管理,加强科学有效监督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要正确处理以下四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审判长联席会与干部管理的关系
审判长联席会应是动态的管理,其选拔机制坚决杜绝领导指定行政任命式的办法,应将全面考察其审判业绩、职业操守等作为重点,做好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入口要精而严,要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回避制度,由主抓队伍建设的院长担任审判长联席会的召集人,对每名参加联席会的法官表现做好认真记录和考察,使联席会始终纳入法官管理之中,考察好参加联席会每名法官的现实表现,对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法官及时调整,打破论资排辈的机制,让法律理论功底深厚,政治素质好的法官及时加入。同时会同政工和纪检部门做好年终考核,建立审判长联席会会议记录,使审判长联席会成为培养专家型、复合型审判干部的人才库。
(二)要正确处理好审判长联席会与审委会的关系。
审委会是法院最高的审判组织,因此,对审委会委员参加审判长联席会的人数要加以限制,其参加人数不宜超过五分之一,不能将审判长联席会搞成审委会准备会,厚此薄彼,削弱审委会的最后决定和把关作用。
(三)要正确处理好审判长联席会与合议庭的关系。
合议庭是法院的审判组织,是法官独立审判工作的重要保证。合议庭与审判长联席会的关系是咨询与被咨询的关系,审判长联席会对案件仅有建议权,合议庭的独立性应保持在有全面介绍案情和不全面介绍案情的权利,有选择审判长联席会和不选择审判长联席会提供帮助的权利,审判长联席会在合议庭评议前后都无权知道合议庭意见是否形成,或形成意见过程,审判长联席会的意见既可一种意见,也可多种意见,其目的仅是为合议庭最后评议时提供参考,对合议庭的独立性不能有任何影响。随着法官助理制度的实施,无论是审判长、法官助理、书记员按何种比例组合,审判长联席会与合议庭的关系,都将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审判长联席会中的法官与合议庭中的法官都有可能存在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同时也能促进同志间的团结,形成集体合力。
合理制定经营目标,确保全年各项指标的完成年初,本着“效益优先”的原则,根据省联社给我社制定的各项经营目标任务,结合我社上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了各网点组织资金目标和任务,并于元月一日召开首季组织资金工作动员大会,进一步提高全员的思想认识,明确组织资金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二月份对各营业网点反复进行算帐,合理设定各项财务指标,与各网点主任签订经营目标责任制,修改和完善了经营管理综合考核办法,为各网点明确了经营方向和责任目标。十一月份,根据各网点经营目标实际完成情况,结合本地市场经济变化特点,及时调整各网点经营目标,为今年利润计划的顺利实现进一步奠定基矗截止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万元(含贴现**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不含抵债资产),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含贴现),比年初的*%下降了*个百分点;全辖盈亏轧差合计账面盈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增盈**万元。预计至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各项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下降**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比年初下降*%;全辖实现各项收入为**元,各项支出**万元,账面盈余**万元。
二、年度工作总结-财务分析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努力增收节支1、根据上年财务管理经验,结合今年改革实际情况,以“总量控制,效益优先,以收定支,超额审批,超限停支,财务公开,民主理财”为原则,控制水电费、公杂费、邮电费等费用全年限额,业务招待费严格按照利息收入的5‰序时列支,其他费用开支必须报经联社审批,并下批复作为年终考核认账因素。同时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又给每个网点额外增加了**元费用,从而保证了各网点经营和管理所需各项费用的开支。2、规范财务行为,合理控制财务开支。继续执行《**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财务管理办法》和《费用结报制度》,在联社费用管理委员会管理下,详细规范了财务开支的范围、标准、审批权限、程序等,不断完善了费管会的管理制度,对于核定费用以外的费用开支,一律提前上报费管费研究、审批。截止11月末,经费管会研究审批通过的各项费用为**元,其中:各项垫支费用**,购买的低值易耗品费用为**元,各种修理费用为**元,营业外支出为**元,其他各项费用为**元。3、减少非生息资金的占比,加强应收利息的管理。截止11月末,我社应收利息帐面余额为***万元,已超过银监部门的风险控制警戒线,我部根据实际情况,在主任室的要求下,坚持“谁分片地区,谁负责清理”的原则,对各网点进行跟踪督促,限期清理。截止11月末,应收利息余额为***万元,预计年末将全面完成应收利息的清理工作。
三、年度工作总结-投资行为
及时清收违规投资,规范投资行为根据银监部门和省联社清理违规投资的要求,加大了对违规债券和保险投资的清收力度,通过采取上门催收洽谈、电话追问和网上查询、委托出售等方式,及时清收了****万元国债和保险投资**万元。目前仍有保险投资**万元未收回,正继续与太平洋保险公司洽谈给付;密切关注南方证券托管工作,债权一经确定,及时清收南方证券**万元国债投资。为规范投资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营,我部于今年十月制定了《**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投资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债券买卖、债券回购等投资业务行为。十月份以来,委托省联社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购买债券**万元,同时与省联社进行短期资金拆放业务,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四、年度工作总结-深化改革
申请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万元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切实用好国家资金支持政策,根据国库院《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操作办法》(银发[2003]181号)、《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方案实施与考核指引》(银发[##]4号)文件精神,一季度制定了《**市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及降低不良贷款计划书》,在报经**银监分局批准后,一边请**会计师事务所清产核资,同时进行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采取措施清收和降低不良贷款,在二季度成功申请发行了中央银行专项票据**万元,并在二季度末达到了提前申请赎回的条件。
五、年度工作总结-抗风险能力
充实资本金,增强自身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根据农村信用社“资本自聚、资金自筹、经营自主、盈亏自负、风险自担”的要求,通过宣传发动,募集股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必备程序,共增扩股金**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三农”的服务,同时自身的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六、年度工作总结-加强内控建设加强内控建设,堵塞经济案件的发生1、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的业务操作,严格执行各项内控制度,强化内部管理,促进各营业网点依法合规经营,防止各类案件的发生,我们修改和补充了《**市农村信用社违反业务管理规定和业务操作规程处罚办法》,把内控制度考核分为财务会计部分、信息科技部分、资金营运部分、监察审计部分、安全保卫部分、人力资源部分、资产保全部分共七个部分,详细、完整地制定了各项业务操作规程的处罚办法,以处罚为手段,有效地规范了各项业务操作规范,提高了全体员工的业务素质,加强了风险防范,防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2、10月21日至25日,开展了“会计互审大检查”活动,我部会同监察审计部选择了**等五个营业网点,组织全辖**个网点的主办会计,分五组对这五个营业网点以会计互审的形式对会计出纳业务核算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互审组全面调阅了被检查营业网点的传票、账册、报表、登记簿等会计档案,结合日常业务,对会计出纳业务过程中好的做法和不是之处进行了总结,并形成会计互审工作底稿,就互审情况进行了交流。活动结束后,我部同监察审计部对一些操作业务进行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以后会计辅导、检查的重点和方法,此次活动不仅适应了新的业务系统操作要求,规范会计出纳业务的操作行为,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内控制度,杜绝了安全隐患。
七、年度工作总结-账户管理
加强账户管理、现金管理及人民币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今年以来,为加强我社账户管理和现金管理,配合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业务监管的需要,分别进行了账户管理检查、大额现金检查。检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和《现金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各基层网点首先展开自查,形成自查报告上报我部;第二阶段,我部对各网点自查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报告报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第三阶段,配合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对各网点进行抽查。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如违规支取现金、违规开设基本账户等进行通报,结合处罚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并要求限期整改。检查通过现场指导、问题讨论等方式,促进了基层网点内勤员工相关业务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规范了我社账户开立、变更、撤销和人民币现金存、取等业务操作行为,进一步确保了我社依法合规经营。7月份,结合全市开展“反假宣传周”活动,积极开展了反假币宣传活动,在真州农贸市尝新城镇街道等地进行宣传,反假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内勤员工防假、反假的能力,而且也提高市民防假意识和对假币的识别能力,有效地预防了金融犯罪,防范了金融风险。
八、年度工作总结-加强培训
加强培训,强化辅导,提高会计工作水平1、利用会计例会之机,组织各网点主办会计学习了《代收行政罚没款操作说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规程》等文件。在综合业务上线后,对全辖各网点主办会计、记账员、储蓄员分别进行了操作业务培训,并进行理论和操作实践考试,对考试合格者方允许上岗。今年以来,我部下发了三期会计业务培训资料,分别是《出纳业务培训资料》、《会计凭证编制及装订规范标准》和《**市农村信用社报表填制说明及相关要求》,并根据《出纳业务培训资料》的内容,单独对出纳员进行了一期培训。通过多次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了内勤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确保了内勤人员适应上线后新的业务系统操作要求。2、会计检查与辅导。每个季度对全辖各营业网点的会计出纳基本制度的落实、工作质量、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等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现场纠正,并针对存在的违规违纪行为对有关责任人进行罚款和通报,促进各网点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九、年度工作总结-下一年度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