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8 17:2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素描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的重要意义
按照通常的看法,建筑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素描也是一门关于造型的艺术。素描以其精谨的造型要求、简单的工具材料、丰富的表现手段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在专业造型素质的构建过程中具有普遍意义,成为了在造型艺术学习过程中进行造型能力训练和审美素质养成的首选。素描与建筑艺术设计有着造型和审美上的密切联系,也成为建筑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之一。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基础课程是从认知三维世界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筑艺术设计的空间造型需要而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素描可以培养学习者精准的形态观察能力、活跃的空间思维能力、严谨的形态构造能力和丰富的绘画表现能力,还可以对学习者起到开阔艺术视野、加强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的作用。学好素描可以增强学习者敏锐的视觉感受能力,完善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者的空间建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习者的形态表现能力,顺利地表达设计理念。正是由于素描在能力培养方面的显著作用,使得素描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二、课程教学要以职业技能素质养成为核心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应该把握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这一关键环节来组织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教学应该为人才的职业技能养成服务,教学内容必须符合专业教学要求。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建筑设计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包括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以及视觉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空间造型能力是由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以及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所构成的。空间形象的构想思维能力我们称之为构思,思维活动成果的形象外化表达能力我们称之为绘画。简单地说,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构思能力和绘画能力。构思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空间构成的可能性与合理性,绘画能力的素质要求指向外化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审美能力包括审美主体对形式美感的认识与评价能力以及创造与表达能力等,认识与评价能力包括对美的感受力、对美的判断力,创造与表达能力包括对美的想象力、对美的外化表达。这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缺一不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素描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素描教学和训练有效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视觉感受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这三者中,空间造型能力是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技能,也是课程教学的重心所在,素描课程的教学应以空间造型能力养成为最基本核心,兼顾视觉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养成。
三、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
目前,多数高等职业学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课程还是参照传统的绘画类专业教学模式确定的建筑素描课程教学内容。一般来说素描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教学课时大多控制在80至96个学时之间。教学内容大致是作为三部分安排:石膏几何模型写生(几何模型单体及组合体的写生、浮雕柱头花饰写生)、静物素描写生、建筑与自然风景写生。从这些内容来看,大体上是延续以绘画学科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价值取向,以明暗(光影)写生为主要表现手段,以研究其形体结构、透视关系、质量感觉为主要目的,大量的时间用于探索如何真实地再现对象和相应的表现技巧上。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教学来说是不恰当的。建筑的三维空间展现是其最基本的形态特点,这一点和雕塑艺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而与绘画相去甚远。即使是雕塑,与建筑对三维空间的塑造形式也是不同的,雕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在形体的空间存在形式上,注重的是形体的外在形式,而建筑对空间塑造的重点是形体空间存在状态和的内部空间构建并重,甚至更注重内部空间的构建。“虽然绘画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艺术规律,但将它作为建筑的基础还是应有所选择。”传统的素描教学力求造型诸因素的全面和完整,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在不到100个课时的学习时间内,让学习者掌握全面完整的素描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更是没有必要的。作为建筑造型基础的素描教学,在内容上更应该凸显空间结构以及美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基于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组织教学内容。把握建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门类的特点,基于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来构建课程,以形体特征、空间结构、透视规律、形式美感为核心来组织素描的教学内容,形成以结构研究为主的结构素描和以视觉传达为主的表现素描两个内容模块。结构素描训练以几何体和几何体组合为主要内容,研究形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形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研究不同形体组合结构的构造关系;表现素描训练以多种表现形式为主要内容,探索光影色调、质感表现、肌理感受、特征速写、精细描绘、意象表达、抽象表现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通过两个内容模块的教学培养学习者的空间造型能力、形象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根据学习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普遍偏低,美术基础与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对新生入学美术素养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就需要从事建筑素描教学的教师根据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时间少、学生基础弱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具体来说:第一,把形体和结构、空间与透视、体量与质感、光影和明暗等造型各要素分解开,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专题性研究,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重点解决特定问题。第二,在学生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之后,进行不同表现形式的尝试,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调节光影表现。对同一表达内容,寻求多种表现方式,可以是即兴速写式的寥寥数笔,也可以是写实式的精致描绘,还可以是兴之所至式的大笔挥洒等。教师要引导学习者观察并体会不同表现形式产生的不同情感变化和心理印象,促进学习者主动寻找恰当的表现形式。第三,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器具作为教学的辅助,可以加快学习者的接受速度和理解程度。如讲解几何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变化,就可以用画框绷平一张丝网,直立在学习者面前,让学习者透过丝网观察几何体,丝网纤维空隙构成为一个个的坐标方格,学习者马上就对透视现象有了最为直观的印象,并很容易就能理解透视变化的规律。第四,对于一些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临摹练习,通过临摹优秀的素描作品,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一些素描的表现技法并开阔视野。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并“创造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有效地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具体的某些问题,尤其是专题式的课题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素描教学,要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背景为出发点,以本专业的职业素质养成为目的,借助但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型的素描教学。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科特点大胆进行尝试,探索适合建筑设计要求的造型能力养成与艺术表现能力养成的素描教学模式,并不断完善和革新,才能真正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作者:夏其磊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即为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理性高效的设计流程与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同学的设计过程仍然是“野路子”的:从某些图书杂志或网络资料中东拼西凑出的资料图纸或是效果图片就是“超脱”于基地的“灵感来源”,由此发端出的设计成果有多大的意义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图面表达方面也普遍存在着“重视觉效果,轻逻辑表达”的误区,学生往往把精力用在如何使图纸描绘得更炫丽,而忽视了表达的深度和技术规范性。如最常见的剖面图表达,就很少有同学能够完全画对,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学生的专业发展和今后的职业成长。
2.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高层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立足于时展和教学实际,提出以下解决途径和方法,以便可以切实提高四年级学生的设计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1打破设计教学长周期模式
中低年级的课程设计教学周期一般为九周,在这样的长周期中,容易出现学生“前松后紧”的散漫状态和教师“放羊式”低效管理以及只重视最终图纸成果等弊端。故可以将九周的设计长周期拆解为长短周期相结合的模式,如在高层综合办公楼课题设计中:第一、二周为学生实地调研、查找文献及教师理论教学,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多人成组调研,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调研,“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通过采用调查问卷采访及计算机辅助模拟等方式为后续设计提供定量的分析依据,使调研成果真正能为后续设计服务;在第二周穿插一次与课题相关的快速设计及研究环节,促使学生尽快进入设计状态,并在快速设计中反思问题、总结经验从而反映到正式设计环节中;第三周至第八周即展开正常的高层建筑设计课题,变传统的师生“一对一”坐诊式交流为调研小组讨论,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督促学生提高效率、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的成果,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的表达方法进行成果汇报;在第八周时再次穿插一次快速设计及研究环节,对学生之前所学进行总结和回顾;第九周提交正图并进行公开的答辩评图。由此可以看到,这种长短周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贴近了设计院实际的工作状态、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更加符合学生对于知识学习巩固的内在规律。
2.2理论课教学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高层建筑的诞生本是技术革新与飞跃的产物,对其技术问题的钻研应是本设计课程教学中必然包含的内容。由于设计教学时间有限,需要与其他相关专业理论课教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使理论为设计实践服务。以高层建筑设备部分为例,在四年级同时进行的建筑设备课教学中可开设专门的研究环节,针对建筑设备对于高层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及剖面设计的影响及互动关系进行深入讲解。如通过图示说明建筑设备管线对于高层建筑剖面设计的制约,总结出了剖面净高的设计数据,让学生既知其然,又了解了其所以然。同样的,诸如建筑结构选型、建筑防火设计等专业理论课均以类似的形式同课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发挥其最优的教学效果。
2.3注重设计过程的研究
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设计全过程的积极引导可视作教学工作的核心,具体则体现在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设计方法完成整个设计上。如在设计展开阶段,引导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及地基特点估算出建筑基底面积、层数等数据并划定出可建范围,并在可建范围内选择适当的形体组织模式进行多样性、可行性的组合;随后在结构可行性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时代的美学要素、建筑与城市的关联、建筑的个性与标志性等方面来塑造高层建筑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态。在上述引导式的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向导的角色,学生则是互动教学的主体。通过实践,即使是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也可以顺利展开设计,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果。这不仅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自信心普遍得到提升,有力地提高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学习的意识,也增进了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3.结语
兰州市第四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兰州市教委直属的校长负责制普通完全中学。校园占地32亩,建筑面积10817平方米。学校现有3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多人。共有教职工150人,高级教师36人,中级教师73人,任课教师学历均在本科以上。
学校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和教学仪器室,均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图书馆藏书31464多册,阅览室资料丰富,杂志种类繁多。多功能电教室,英文打字室,计算机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齐全完备。
教师队伍有1人受到国家级表彰。15人受到省、市级表彰,教师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教学论文200余篇。学校98年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应建的示范性学校后,加大了改革力度,强化了管理,狠抓了青年教师的培养,有19位青年教师先后被评为"兰州市青年教学新秀"。学校被列为市属四所骨干学校之一。
(来源:文章屋网 )
1 新时期园林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
1.1 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在园林工程施工期间,灰尘、噪音和光污染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譬如灰尘悬浮颗粒,是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和诱发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同时严重伤害人的身体健康。再如园林施工机械作业时的噪音,将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针对这些环境污染因素,园林施工时,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技术措施。例如,开挖后土方洒水和掩埋处理,将灰尘扩散高度控制在1.5m以内,同时采取隔音措施和围闭技术等,缩小机械运作时的噪音扩散面[1]。
1.2 土壤保护技术的应用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园林工程的施工,土壤是主要的施工资源之一,其中土建工程施工,需要挖补填埋土壤,在整个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土壤保护措施,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污染。例如,利用地表环境保护措施,控制土壤的侵蚀破坏,减少水土的流失,以及采用砂石覆盖技术和植被移植技术,降低土壤的侵蚀程度。另外,还需要分类处理园林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建筑垃圾,将其运到指定的堆放场所,切忌随意填埋和丢弃。
1.3 可回收资源的利用
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将消耗掉大量的资源,其中包括现场生态资源和工程材料,其耗费成本,大约在整个园林工程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对节能材料的合理应用,是园林绿色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2]。例如,园林工程施工的边角料,应该在施工之前拟定好具体的裁切和利用计划,合理控制好这些材料的使用量。园林工程施工可回收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园林环保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技术的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是直接使用废弃的材料,或者通过处理加工,剥离这些废弃材料中的有用成分,譬如掉落的泥土、缺角的砖块、金属边角料、木材等;另一方面是将废弃材料统一回收后,将其出售给废品回收站,以控制材料的损耗成本。
1.4 水资源节约技术的利用
水资源属于园林工程的主要生态资源之一,对水资源的保持,可以为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工作,提供资源节约的有利条件。在园林施工的同时,利用园林道路的绿化带作用,设置雨水收集过滤池,将雨水汇集到收集池当中,让雨水更为充分地下渗到土壤当中。关于雨水收集过滤池的设置,需要在其周边种植水生植物和铺设砾石,其池内的设计,雨水口需要比土壤标高高出5cm[3]。另外在给水管铺设时,需要在准备测量的基础上,在明确给水管道和其他给水设施位置、标高之后,将无存在任何锈蚀、裂纹、重皮、压迫等问题的管道,埋设于指定的位置。其中在给水管道埋设之前,必须检查埋设位置的土质和地下水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垫层厚度。例如,某园林工程在开挖管槽过程中,发现局部沟槽被地下水浸泡,因此通过清除被扰动土,并回填砂夹石和中粗砂后,再进行铺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道铺设的效果并保证施工质量。至于管道的安装,工程根据管线施工图,因地制宜地调整交叉管道,再以电熔连接方式,将三通、弯头、异径接头等,连接于管道上。管道施工后,进行管道的压力试验和渗水施工,最后再进行管道的回填。
1.5 运用绿色节能工艺来节约建材
在园林施工建设中,运用绿色节能工艺达到节约建筑材料的效果,是降低能源损耗的有效手段。提高建材利用率、有效节约建材,首先就要改进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在钢筋焊接术上,传统的方法搭接技术浪费了钢筋材料,现在利用螺丝连接的新工艺代替传统方法进行钢筋连接,节省一定的钢筋建材;在排水管道建筑上,利用循环用水、先进排水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损耗,减少管道材料的运用;在植物灌溉术上,运用滴灌技术代替传统的漫灌技术,可以提升绿化灌溉水平,节约水资源;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还要重视工程的各个细节,提高建材使用效率。
2 新时期园林施工中的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
2.1 优化园林工程施工方案
对于园林工程的施工建设,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将园林建筑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资源与施工组织设计有效结合。在选择施工设施时,要尽量采用绿色节能环保的施工设施,如选用节能水龙头和节能灯等节能产品,合理运用施工工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施工设施的损耗。在建设过程中,要积极推广节能型技术与节能型产品的运用。在建设园林路径和回廊过程中,要考虑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在进行植被移植时,要结合园林建设进度,确定植被移植的最佳时间;在进行路面浇筑工作时,要合理安排浇筑时间,避免人员浪费,合理利用人力物力。施工队伍还要不断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损耗,防止不必要的浪费损失。
2.2 加强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加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加强施工单位对园林施工的重视以及了解。增加施工单位对园林施工的重视和了解程度,有助于具体的施工单位在园林施工过程中积极采用各种节能技术。在施工之前要结合施工的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在施工之前,应该要对施工现场的土质、环境条件等进行相应的勘察,对土壤的具体理化特性、植物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了解,才能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引进合适的树种,提高植物成活率,以免出现植物浪费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相应的规划,合理进行材料选择,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促进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节约。比如,在选择树木时,应该要尽量选择树木形态比较优美、适应能力强的树种作为园林工程材料,防止外来引进树种对现有生态平衡造成破坏,造成生态环境的平衡受损。
2.3 加强节能工艺的运用
在园林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加强节能工艺以及建材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对能源进行节约。对于建筑施工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提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比如,园林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螺丝连接工艺对于传统工艺是一种很好的替代,安全性较高,修复比较方便,而且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再如,还可以不断引入各种先进的环保技术,如太阳能技术。园林施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耗电量比较大,对于园林建筑,由于它的占地面积比较广、露天面积比较大,因此,可以加强对太阳能技术的引进以及应用,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效率。同时还能对园林建筑的采光进行控制,有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与此同时,太阳能是一种十分清洁的能源,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对环境进行保护。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3 结语
文章对园林景观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出现的问题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对以后的施工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相关参与者一定要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创造出既符合生态,又注重景观,同时体现人文关怀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园林工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测绘技术;施工质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77
所谓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其中的工程测量是研究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不允许存在错误,如果存在一点点数据上的误差,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并且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建筑施工测量中,一定要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重视工程测绘工作的质量是施工有效进行的前提。
1 施工测绘的主要内容
1.1 在施工前建立施工控制网
(1)施工控制,需要将原区域内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建筑物定位的依据。
(2)施工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当与工程设计中所应用的坐标系统一致。
(3)控制网点应当满足施工现场的具体测量要求。
1.2 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工业与民用建筑在具体施工的建筑物周围应当设立线板或者是控制桩,并注意妥善保存。
1.3 竣工图的绘制
竣工总图应该在已经存在的施工控制点上进行实测。当已有的控制点被破坏时要及时进行恢复,并且要保证所实测细部点的精度。
1.4 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1)对于大型或者是重要的工程建筑物,在施工设计时就要对变形测量统筹安排。
(2)变型测量的周期要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调整,这些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特征、工程工地的地质条件、精度要求、变形速率等。
(3)高层建筑的沉降观测周期应当每1-2层观测一次,其他建筑的总观测次数不应当少于5次。
(4)基础沉降观测点应当埋设于基础底板上。
2 现代建筑施工测量方法
2.1 测量平差理论
由于测量仪器精准度不够、人为因素和外界自然条件和非自然条件的干扰和影响,在测量过程中总是不能避免出现误差。为了减少误差的出现,提高测量结果的质量,就需要进行多余观测,而多余观测一定会产生误差。测量评查就是要解决在观测结果产生误差的同时求得最为可靠的观测值。测量平差的原理是“最小二乘法”。
2.2 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优化施工控制网的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拟法。
解析法:基于优化设计理论构造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求解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是极小值。一般来讲,精度、可靠性、建网费用等网的质量会被作为目标函数或是约束条件。
模拟法:作为一种试算法,模拟法需要一个优良的软件,这个软件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通用的平差功能以外,还需要具备成果输出的多样性、直观性以及可视化。
3 建筑施工测绘技术应用的关键
3.1 正式实施测绘前的前期准备
在正式的进行测绘之前,有关的工作人员要对工程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其中包括施工设计图纸的查阅,对其整体结构具有感知,对存在的中轴线良好把握。其次,工作人员还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对不足或者有误的地方及时进行补充和纠正。再次,对进行测绘工作时需要用到的设备工具应当提前准备好,对人员也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3.2 建筑工程的定位放线
首先,在对工程进行施工时,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建筑相关的定放线和高程控制线进行反复核查测量,同时要做出详细的数据记录,直到达到相关的要求标准。然后,建立轴线控制网,用流水段法划分控制网内部的桩点,运用借线法进行测绘。最后,控制网建立完成后,需要对所测出的数据进行重复核查,要求结果满足相关标准。
3.3 施工测绘的精度
(1)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准确的确定施工控制网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其要求应当根据工程建筑物建成以后的允许偏差(即建筑限差)来确定。精度要求定制的不合适,就会出现工作量增加、工期延长或是未达到施工要求、易出现质量事故等问题。工程的性质、建筑材料、施工方式、结构形式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精度设定的因素。
(2)建筑物中心轴线的测设精度。建筑物中心轴线精度是指所测的建筑物与控制网、建筑红线或原有建筑物相对位置的精度。
(3)建筑物细部放样精度。建筑物细部放样精度说的是建筑物各部分相对于主要轴线的放样精度。施工方法、建筑物所用的材料等都会影响建筑物细部放样的精度。
3.4 竣工验收
建筑物的施工完成并不代表工程的结束,完整的工程还必须包括最后的竣工测量工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竣工测量报告必须以实际的工程测量为准。
4 结语
建筑施工测绘技术在整个工程项目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不能忽视和马虎的一项重要环节,测绘的精准度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工程测绘提供精准的数据和图样,为了避免工程出现重大的人力物力的损失,就要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现代的工程测量已经渐渐步入数字化、自动化的科学时代,但任然需要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6).
[2]沈春光,郑成娟.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18).
[3]马琛.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08).
[4].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J].测绘通报,2003(04).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建筑工程;应用思路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74
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传统工程测量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水利、交通、建筑等行业,涉及的范围比较广,领域也比较宽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的数字化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各种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得以应用和研究。这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1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
1.1 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首先就体现在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应用。当今时代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各种信息和资源都在向数字化靠拢。 建筑工程测绘中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在引进数字化技术之后,可以改善很多传统绘图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测绘中使用数字化绘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手工绘图的很多弊端以及局限性。数字化绘图克服了工作量大,作业程序复杂,数据生成繁琐,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绘图的质量,提高绘图的水平。目前,数字化成图技术的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建筑工程绘图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与发展。
1.2 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其次还体现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方面。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测量方面得到了应用,而且还在城市规划以及工程测量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是一种集计算机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测绘遥感科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足以凸显出其重要性。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得我国的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与发展,也使得我国的工程测量服务领域扩展到了经济发展的各个部门。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使得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得到全面的覆盖,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降低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全球定位系统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防止数据的丢失,防止数据被盗取,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因此说,全球定位系统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能有效的提高工程测量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信息化。
1.3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测绘新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思路研究,再者还体现在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进一步的发展,摄影测绘已经代表了当今建筑工程测绘的一种新阶段,这一阶段也充分的展示了测绘方式的发展水平。这种测绘技术的精准度很高,而且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能够高效准确的体现测绘数据。摄影测量产品已经从影像图等向其他方面转化,为建立各类专业的信息系统和基础地理信息平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证。摄影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实践,大大的提高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准确度和速度,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节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实现了建筑工程成本的节约,提高了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手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4 对未来测绘技术的展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未来测绘技术的预测与发展,其信息化测绘技术将是数字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之后的测绘技术的发展之中,要不断的加强对测绘新技术的研究,争取在数字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工程测绘技术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发展,从而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测绘技术代表着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够为我国的工程测量提供极好的科学指导,也能够为我国的工程测量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为工程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实践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为了进一步的得到工程勘测技术的发展,应该在原有测绘技术的基础之上,不断的更新数据,提高我国工程测绘的质量和水平,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 结语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测绘新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数字化和信息化必将是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一大发展方向,其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也会提高到更高的平台。现代工程测量逐渐会朝着测量内外作业一体化、数据获取并且处理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数字化、测量信息条理化,信息共享和传播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当今社会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更多的信息资源以及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在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更应该提高技术的创新性和时代性,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建筑工程工作者受益,得到灵感,做好建筑测量工作,提高建筑测量的水平和水准。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张文伟.数字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06).
[2]沈春光,郑成娟.现代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18).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儿童的学习动力常产生于对教师的眷恋。儿童常因喜欢美术老师愿意参加活动,因为喜欢老师而变得守纪律和听话,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的姿势、动作受个人风格、气质的影响。反映在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情况是教师的姿态亲切、谦和,对儿童的行为举止以手势、眼神来暗示,以面部表情来表示赞同和反对,这比严格的管理和申斥效果更加。一般来说,微笑可以造成一种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起到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作用。在自由活动的课堂上,教师的姿势和动作更不拘形式,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一对一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儿童通常更喜欢接触,它胜于口头或目光交流。接触是课堂交流的一个自然部分。我在上《我们的田野》一课时,先是让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一首“我们的田野”歌曲,让学生感受那无边的田野、美丽的土地、蓝色的群山、飞翔的雄鹰等带来得美感。听完后,学生们都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我看到了金黄金黄的麦穗了;老师我闻到了花香;老师我看到我的爷爷正在田里干活(因为他的爷爷是在农村)……这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了一幅超大表现田野的背景图,告诉学生我们要把将刚才你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景物和人物都画出来,然后用剪刀剪下粘贴到黑板上的田野中。这时的学生们早已按耐不住自己的愉悦心情急着想把自己的作品第一个贴在前面。毫无疑问,对教师来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甚至比渊博的学识更为重要。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业负担的轻重,决定着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空间的拓展。《画纸转转转》一课中,采用了集体无主题的绘画方式:每组第一位学生在纸上画上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到了规定时间后,无论完成与否,把自己的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那到前一位作品的同学观察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继续学完成作业;同样在规定时间里,在把作品传给后一位同学,如此循环,直到作业完成。学生对集体完成的形象和突出的色彩感到兴奋和愉悦。采用这种接力游戏不仅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活泼的创作空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了学习成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效率。
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观为21世纪的美术教育,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拓展和组织形式上提供广泛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因此我在美术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都能获得成功。如在《小纸船的梦》的教学中,我把制作立体场景作为重点,因此为使学生对生活中很普遍的、合理存在的遮挡现象有初步的认识,促进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和表现遮挡关系。我在导入上直接切入遮挡现象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说出自己直观的感受,老师点出这种现象在美术中叫遮挡关系。启发学生说出身边的遮挡现象。在制作中,我让学生说出可以用几种形式表现主题。学生说出可用绘画、纸工、泥工等形式去表现。学生准备了不同的材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发挥自己的作特长。使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在选择中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从学生画出的、剪贴出的、泥捏出的合理有遮挡关系的景象,你就会发现学生对生活的创作热情,展示自我的激情,创作美好未来的豪情。因此,开放性、选择性的学习给每一个学生创设了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第二册《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第四册《画家笔下的童年生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还有一些拼贴的小制作也深受小朋友喜爱。2.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工艺美术的人物形象和动物形象》、第六册《工艺美术的陶瓷和雕塑》、《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课内容对于教学内容有“参考资料”的作用,在欣赏课中渗透了有关的教学内容。如第六册的欣赏内容是工艺作品刺绣、竹编的欣赏,第八册的教学内容就安排了“挑花”、“竹编”手工课。欣赏课的优秀作品档次高,起到了指导性的重要作用。3.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具体内容有:第九册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册《现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册《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建筑艺术》和第十二册绘画作品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小学内容总览等。其特点是要求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造型艺术门类的面貌,除了已经着手的中国画教学之外还将欣赏的领域扩展到中国优秀古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作品中去。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外国教育者。以“快乐的节目”的命题让中国的学生去画。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目”画成圣诞树。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呢?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画的线条都朝一个方向去,她顺着看过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于是,她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目”。令她感到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画的学生们竟抓耳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你望我,我望你,无从下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老师主宰了一切,学生已成为传统教学的牺牲品。由此更让我们不得不呼吁创造力的培养。其实,“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法。”绘画创作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启发、联想等方式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更主要的是在于形成发现的眼光,树立起“创造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尊重学生的发现,哪怕是这种发现是错误的。所以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兼收并蓄,有容乃大。艺术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有创造才能发展,才有生命力。我认为美术教育者应抓住这一内容,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上,努力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小学美术教学论文让创造这棵大树在美术课堂傲然成长。
关键词:教学论文 预习 教学方法
预习就是上课前对即将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学,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可见,预习是学习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有步骤地搞好语文预习的学法指导,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学会预习呢?
首先,要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形成预习的习惯。
形成习惯是关键的一步,为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学生预习能力的形成 ,是一个从不会到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粗浅到精细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指导预习时,我遵循从课内到课外,先扶后放的原则。预习开始阶段,我将预习安排在课内,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预习题目,激发学生学文情感和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帮助下,愉快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这样,既保证了学生预习的时间和质量,又有利于学生在集体的制约、影响和帮助下,学会预习。将学生引上预习之路以后,我又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进行课外预习,逐步减少课内预习,循序增加课外预习,使学生逐步由被动预习过渡到主动的独立的预习,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其次,以鼓励为主,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指导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具体方法:
一、常规性的预习方法。
1、默读。先把课文默读一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绘了一些什么景象,告诉我们哪些知识等,对课文有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
2、查问。划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以及不理解的句子,然后查阅工具书或问别人,给生字注音,写上注解。
3、朗读。学生接受文本的最佳途径是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地朗读、品味才能培养语感,把握文本的语言层意和语意层意。
4、摘抄。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语句摘录下来。
5、思考练习,提出问题。阅读课文后,看一看后面的思考与练习,然后试着做一做。
二、特殊性的预习方法。
有些课文具有特殊性,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这些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预习内容,进行预习的学法指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灵活地使用如下几种方法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
1、品味法。古诗词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品味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和哲理美。
2、记叙文"四素"法。对于初学记叙文的学生,可让他们在预习课文中找出记叙文的四个要素,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去了解记叙文的脉络和具体感知各种记叙文的表述功能,达到了解课文大意的目的。
3、操作发现法。教材中涉及到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容,学生不易弄明白,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例如,《动手试一试》、《傍晚的实验》、《有趣的发现》、《皮球浮上来了》这些课文,只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秘密,就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
4、表格法。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说明文,分门别类,条理很清楚。指导学生预习这类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训练重点,精心设计表格,让学生通过预习填写,表格填写好了,课文内容也就基本理解了,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5、情境感触法。教学状物写景之类的课文时,可以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预先感触有关情景,激发兴趣,丰富感知,使其对课文内容有更直接的领会。例如,指导预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可提示学生去观察"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生长状况;预习《春天来了》、《秋天》等表现季节特征的课文时,可以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观察秋景。这样,由于形式新颖,活泼有趣,内容又与课文相关,学生就会在快乐的情境中,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得到了学法的启迪。
6、图示法。指导学生预习介绍建筑类课文时,可以提示学生搭建或查看有关图片资料。例如,指导学生预习《长城》、《颐和园》等课文时,可让学生先找寻有关介绍它们的图片资料,通过看图初步感知宏伟建筑的壮丽。另外,还可以要求学生画图示的方式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作比较直观的图解,以解剖其纵横联系,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7、激疑思问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疑问难,逐步使学生自能发疑、辨疑、解疑。例如,指导预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可向学生发疑:"飞夺"是什么意思?谁飞夺泸定桥?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结果怎样?教师自然地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学生就会一层一层地辨疑、解疑。
8、举一反三法。例如,《我爱凤凰树》一文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写的,教师以"春"为"举一"的材料,边导读边让学生领会,教给"从景物的形态、颜色来抓特点"的方法。然后"夏、秋、冬"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找到共同点,依照"春"的学习方法,无师自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9、提纲法。教师出示提纲,学生根据提纲预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者可提出如下统揽全文的提纲让学生预习: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幻想到什么?为什么会幻想到这些?
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的实习生活结束了。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是短暂的,更是难忘的。领导的丝丝关怀、指导老师们的一言一行、同学们的友善好学都已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中。
2007年9月17号我怀着难以诉说的心情以及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的向往,我来到了我的实习目的地——阳江市第一中学,国家示范性高中,一个花园式的校园。当时我就想到我会在之后的一个多月里,在这里收获一段快乐而难忘的时光。果然,我不仅从各个老师和学生们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和他们成为朋友,更重要的是,我在实习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那么的丰富、精彩,感觉实践中收获到的远比书本来得真切和实在。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学校概况:阳江市第一中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阳江市江城南郊。学校创建于1909年秋(即宣统元年),民国初为阳江学堂,解放前为县立中学,解放后为阳江县第一中学,是当时粤西地区的著名中学。1988年阳江撤县设市,学校被定为市重点中学,同年被编入 《中国著名中学》一书,同时被广东省教育厅纳入省重点中学管理行列,199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4千平方米,开设高中有60个班,学生总数为3927人。建校90多年来,为中华民族培育了3万8千多名学子,造就了大批人杰英才。学校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48人,专任教师183人,其级教师 4人,高级教师75人,一级教师83人。学校以“上水平、高质量、有特色、创一流”为办学目标,以“团结、务实、进取、创新”为办学精神,以“抓思想、练内功、树形象、抓三风、严管理、高质量”为治校方针,积极进行改革与探索,教育教学硕果累累,不少教师被评为国家、省、市的“优秀教师”“先进教师”“教学能手”“教改积极分子”“南粤教坛新秀”。学校多次承担省市的科研课题,取得显著成绩。几年来,教师在市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的教育、教学论文250多篇。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教育科研
基本情况如下:
1、课堂教学:听课节数为80节(其中新课48节,练习课与评讲课32节),完成教案数为9份(对数的概念1份,对数的运算2份,对数函数1份,对数函数性质1份,幂函数1份,数学限时训练(4)1份,数学大练习(一)1份,数学大练习(二)1份),上课节数为26节(其中新课14节,练习课与评讲课12节)。高一年级所有十个数学老师的课都听过,同时,在高一(1)班,高一(2)班,高一(3)班,高一(4)班,高一(7),高一(8)班,高一(9)班,高一(10)班,高一(11)班,高一(12)班上过课。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两次主题班会(其中一次为“立志”主题班会,一次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主题班会),带领学生出了一期以“庆祝国庆”为题材的黑板报,带领学生练习演唱“感恩的心”参加全校的大合唱比赛。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每天都做大量的练习题,生怕有一天学生问的问题我不会解答;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备课、上课、改作业……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习生涯的主旋律。
这次实习我任高一(1)班的班主任,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监督学生做早操,值日生搞卫生,纪律考勤。说句实在话,压力很大。每天早上7点到学校,晚上10点半回到家,可以说,一天下来感觉骨头都散架了。甚者,这个班是试改班,有63名学生,来自阳江市各县区,有来自城市的,也有来自农村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的学业成绩非常优秀,班上有50名学生的中考成绩是全市的前100名,班上中考最低分的学生的成绩为625分(阳江一中的中考正取生的录取成绩为588分),他们都很努力学习,班上学习气氛好。
现有教职员工47名,专任教师45名,其中女教师14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0名,占专任教师66.8%;本科学历5名,占教师数11%,6人正在进修大专或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19名,占42%,小学一级教师24名,占53%,学历达标100%,适龄教师均取得教师基本功合格证明和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下面从五个方面向大家作汇报,如有不当请指正.
一,加大投入,积极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开发区中心小学择址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但由于种种原因,基本设施并不是一次到位,近几年来,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开发区教办的多方努力下,我们先后投入资金近上百万元,用于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添置了近百台电脑,建起了两个网络教室和一批电化教学设备,通过后勤社会化兴建了一幢330m2的多功能教室,此外借助“六有”工程新砌了较宽敞的水冲式厕所,浇筑了校外红领巾一条路,方便了师生上下班,并浇筑混凝土操场1300m2,新砌了东面围墙,为常规管理创造了条件.
在校园布置方面,我们将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利用楼梯,走廊墙壁,布置“知识墙”,展示师生的书画作品.目前学校图书2万多册,生均22册,增添了学校的文化气氛.学校非常重视加强校园绿化的补充与管理工作,每学期期初和期末,邀请校外绿化专业人士来校管理,指导,安排相关人员对绿化地带专业管理,使整个校园优雅美观,努力为孩子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
二,群策群力,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
1,依法治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学校切实实行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员工民主管理学校的职能,实行教务会制度,讨论并审议学校的各项工作.几年来,学校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学生,卫生,安全,后勤,收费等多个方面,力求使各项制度成为一个系统,一个序列,较好的规范了教师的言行,使良好的教风得以不断彰显.近几年来,学校全面实施了全员聘用合同制,使教师有了紧迫感,时代感,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陆续出台并完善了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度中体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卑不尊的公平原则,体现了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分配原则.制度使学校各项的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少先队工作,综合实践课教育,美术课教育等方面形成明显的教学特色.
2,培训教师,促进整体实力提升
构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学校配备了一个年富力强,搭配合理,敬业爱岗的领导班子.制定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领导班子成员能够深入教学第一线,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了固定的周一下午教师政治学习制度,广大教职工能时刻注重《衡水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让我们共同走进新课程》等深化理论学习,以“敬业,爱岗,奉献”的精神开展各项工作,铸就了“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师魂.谭乃高,雍海水,周丽,赵忠,赵凤勤等同志先后分别被省,市,乡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辅导员.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一是加强学习,不断“充电”.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参加社会自考及本科学历考试,努力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二是走出去开眼界,请进来抓提高.学校想方设法为教师创设学习提高的机会,每学期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各类培训,听讲座,听课活动.学校还先后邀请文游台小学优秀教师上课,请市,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听课,评课,实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三是扎实开展各类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开学初制定计划,每人一节,定期活动.内容有集体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观看教学录象,教师基本功竞赛等,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获取理论知识,钻研教学业务,相互交流,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几年来,通过努力,学校已拥有一支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其中有区,市级骨干教师2人,教坛新秀3名,镇乡级学科带头人8名,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市先进班主任各多人.青年教师在市,区组织的各项比赛中获奖近20多人次.
三,德育为首,积极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德育机构健全,有分工德育工作的校长,主任,大队辅导员;学校对班主任工作有明确的职责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素质,工作得力.学校对德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有定期的培训,完善的考核方案和健全的德育工作常规制度;每学年,学期均制定出比较具体的可操作的,突出实效的德育工作计划,做到了学期有分析研究.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学校重点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和阵地建设,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精心配备班主任,优化班主任队伍,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作用,学校建立“东小之声”广播台,由少先队员自征,自设,自编节目,反映身边本新人新事,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几年来,先后开展“保护母亲河”,“洪水无情人有情”,“情系西部大开发”,“抗击非典,众志成城”等多个主题队会,确立了敬老院等多个少先队活动基地.加强各项常规评比制度,坚持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有计划,有内容,形成序列,利用橱窗,板报,定期展出国情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充分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节庆文化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法定节日,纪念日,在学生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面向社会,建立了多个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每学期正常开展家长学校工作,通过定期上门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好地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几年来,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师生违法犯罪事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红旗大队”,“省红旗大队”光荣称号,两次被评为“扬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多次被市少工委评为“先进集体”,是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学校,市合格家长学校,扬州市优秀家长学校.
四,严格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素质教育,规范教育行为
学校严格执行《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籍管理规定》,按规定办理入学,转学等手续,学校按课程计划开齐上足课时,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回家作业符合规定时间,节假日不补课,每学期进行一次期末考试.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全面推行素质发展报告书,对学生的评价采用等级制.
2,学习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2002年秋季,随着市全面实施新课程,新的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开始使用,引发了教学领域一场深刻的变化.为了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领导工作,学校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有校长亲自挂帅,印发数学,语文等学科的课程标准材料,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组织各种培训,知识竞赛.中心小学成立了课改沙龙,在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及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对全区进行了现场教学观摩,逐步使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去.
3,做好六认真”,提高课堂质量
学校制订并不断完善“‘六认真’工作要求”.在实施“六认真工作要求”中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上课”上,课堂教学是“六认真”工作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为此,我们通过平时的骨干教师的公开课,青年教师的评优课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研讨指导工作,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打造宽松情景式的,自主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督促教师提高四十分钟的效率.
每学期,我们都要在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六认真”工作检查,学校行政人员通过听课,查备课,作业,测试,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并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青年教师大都能自制简单课件,借鉴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发展了师生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开展科研,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1.有较为健全的学科教研组织,根据本地教育现情,建立了乡,片,校三级教研组,有年度,学期教研活动计划和总结,坚持每周活动一次,有校领导深入活动,有明确的中心内容,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围绕教学理论,内容,方法进行课程改革,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加强和完善六年级集体备课制,组织二语,二数,四语,四数,三语,六语,六数等学科的同课异教,效果良好.
2.积极开展课题立项研究工作,目前已被省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达4个,其中“小学生生态文化教育的实践”课题的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初步成果受到上级部门表彰.“小学生生态文化教育的实践”课题的研究被列为省重点课题,初步研究成果获省一等奖.
3.有教科研小组,个人教科研计划和课题,在全区开展了研究,狠抓写字教学,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安排了全区低中年级教师进行写字,数学自学教学同课异教研究.
4.积极开展“新课标下”的新课程教学研究,如综合实践课的研究,孙玉富老师“无公害蔬菜”教学案例获首届扬州市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一等奖,几年的努力编辑了全区综合实践课优秀教案集2本,实现了资源共享.:
六,其他方面
几年来,由于狠抓校园常规管理工作,优化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强化思想教育,强化纪律教育,强化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养成.近年来,六年级会考语,数总均分呈上升趋向.2001年赵榕同学获扬州市“三好小学生”称号,几年来,郭雯等4人获市“十佳少先队员”以及“优秀少先队员”称号,在“双龙杯”全国少儿书画以及市“六?一”等书画现场比赛中有近50人获奖.
2001年周静同学在扬州市青少年奥林匹克应用素质竞赛中获壹等奖,实现我区在市以上数学竞赛中获壹等奖的“零”的突破.陶莎,凌丽等3位同学在市“中保杯”读书征文活动中分获二,三等奖,数十名学生在第十四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金钥匙科技竞赛中获奖.王咏等近25多名学生在市公民道德教育征文中获一,二,三等奖,3年来赵榕,郭雯等8名同学获市集邮征文一,二,三等奖,魏巍获演讲一等奖,2003年赵榕同学还获全市计生征文一等奖,2004年王瑾同学获全市小学生现场作文竞赛一等奖,全区6名学生参加区法律知识竞赛获二等奖.连续3年举办了“我是校园小歌手”卡拉OK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
几年来,吕华明,秦玉萍,丁文年,凌翠兰等有近20名教师参加市,临城区青年教师“新课标”的赛课,分获一,二,三等奖.
赵从明,周丽老师在市青年教师才艺展示中获二,三等奖,赵群等2位老师获市辅导员基本功大赛优秀奖,孙玉富,吕华明,周丽,凌翠兰等8名教师的教学案例获省,扬州市,市一,二,三等奖.
学校是以文化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求知、健体场所。何况,中国是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璀璨的文化,杰出的人才。作为学校应义不容辞地传承祖国的文化,让她在校园发扬光大。其实,精神和文化是教育的根,办学校办的是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充盈校园的每个角落,渗透于各个领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它是学校的灵魂,又是发展的根基,既是学校综合素质的体现,又是学校综合竞争力的体现,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管理文化充分体现人文关爱。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要在日常管理中逐步形成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体现学校个体特有的管理理念、人文精神和运行效果。学校领导要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坚持以师为本,民主理校,建设起人本、民主、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实现管理上的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要建立起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的管理文化,让教师工作在一个规范有序,而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之中。这当中尤其必须建立和完善教代会制度。一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在学校管理方面每学期应该为全体教师提供书面、口头出谋划策的渠道,对班子成员能力评估和自我工作小结提供机会。经常和不同类别的人员谈心,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营造和谐的办学氛围。二是科学民主决策。面向全体教师职工的评优评先工作和兴校发展规划,必须公开透明,民主决策。三是校务公开透明。对学校近期或远期的工作安排,经费开支,应通过例会的形式向全体教师公布,以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从而,唤起教师“校兴我荣”的主人翁姿态,形成参政议政的合力和向心力。
教师文化为教师搭建舞台,让教师演绎精彩。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成长得益于学校搭建的发展舞台和营造的校园文化。在建设教师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老同志“传帮带”的作用,给青年教师下任务,压担子,尽其所长。应该让青年教师负责学生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等工作,负责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尽快地成长,在工作中分享成长的快乐。特别是在特色教学中,对年富力强、懂行的教师委以重任,担任指导教师,渗透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哲理。让特色教学做到活动课程化、系列化、竞赛化、特色化。让教师们在特色教学、各项管理和各种活动中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学校领导要知人善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一技之长。学校是藏龙卧虎之地,有的老师擅长写新闻报道,有的老师有音乐、美术、书法的天赋,有的老师教学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丰富,有的老师善于撰写教学论文。我们就要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给他们一个飞翔的蓝天,给他们提供条件。让他们的作品见诸报刊,让他们乐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科比赛,让他们在文艺舞台一展歌喉,让他们在赛课的三尺讲台上一展身手,在自我成长中,找到职业幸福感。也许“名师”就在我们身边。
班级文化应营造一种和谐、勤学、进取的氛围。班级文化是—个班级的灵魂,是各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物质文化,根据学段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小学低年级有待于教师去营造这种氛围,当然有许多原始资料还是可以来源于学生的。比如学生的书法,平时的表现情况,收集板报材料等。小学中年级以上教师在悉心指导的前提下,要把板报当作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平台。当然,它还包括教室墙壁上的国旗、名人名言、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软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包括班级安全责任状、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班级公约等,营造一个制度化的文化氛围;观念文化则是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观念,它来自广大的师生关系、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和校园的周边环境及社会风气。
寝室文化要让学生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寝室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学校统一部署下,班主任的精心策划,充分调动住宿生的积极性,发挥大家的智慧,用学生书画、工艺美术作品、手工制作等来装饰寝室。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性别不同,所营造的文化品位也是有所不同的。
环境文化应该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校园环境文化是校园内经过人们组织、改造而成的校容校貌和校园环境,具体指自然景观、建筑物及各种基础设施等。它形成一种环境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感染。让它成为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比如校训、宣传橱窗、各项活动展板、校园广播、开学典礼等,既要体现参与性又要有艺术性和教育性,既要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也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理念。
管理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环境文化,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只有通盘考虑,才能至真、至善、至美地去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传统文化、时代文化、校园文化作为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才能建成自然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管理行为规范、师生关系融洽的和谐校园,全面提升育人水平和办校品位。
(作者单位:江西省奉新县仰山学校)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育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的自身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言语表达、仪表都在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的每一堂课老师教师用自己的人格来熏陶学生的场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个性。
二、按照《大纲》要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在现实的化学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与化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分子、原子、离子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搞清概念的基础上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物质的可分与在某一层次的不可分组成了无穷变化的化学世界。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溶解与结晶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时,阐明这一规律,正好验证了哲学上物质永恒不变的规律。通过硫酸的由于浓度不同而性质不同等内容,使学生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总之,只要细心地去挖掘教材内容,就可以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
三、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化学教材中,介绍中国是世界上对化学工艺发明和使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许多发明创造对推进世界文明和科学技术是有卓越贡献的,造纸术是我国的古明之一,我国的造纸工业很发达时,欧洲还在用羊皮作书写材料。(化学教学论文 )黑火药发明和运用,是一种工业的也是经济的进步,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充实了化学理论。此外,1965年我国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目前我国的纳米技术也走在世界的前列等。实践证明,化学教学中,爱国主义有机插入,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刻苦的意志品质。
四、结合化学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
目前的学生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怕吃苦,学习上不努力,承受能力都比较差。对于这种现象,结合化学教材中一些化学家的奋斗史,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品质。例如: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出生在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一个穷乡僻壤,父亲是一位织布工人,母亲生了6个小孩,有3个因贫穷而夭折。道尔顿读完小学就因贫穷而辍学,但是他酷爱读书,在干完农活空隙还坚持自学,后来在教学中担任助理教师。工作之余发愤读书。在学校的12年,他读的书比他以后50年的还多,也为他后来的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学生学习惰性的情况,有效的学习一下化学家们的奋斗史,激发他们的斗志,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
五、在化学教学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解决环境问题从化学教学入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