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7 00:50: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化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 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健全
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比较重视各项经营活动,重视生产、营销等,对于经营过程中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则没有足够的重视,落后的管理理念对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严重问题就是管理体制的缺陷,使得信息化管理很难推广。
1.2 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条件不足
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就是各种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等,在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管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设备的配备过程中还做得不够,企业缺乏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管理软件,导致信息化管理很难开展。
1.3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信息化管理,就应该要在具体工作中应用各种信息化技术,当前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够完善,或者只建立了孤立的单个业务系统,在管理工作中没有实现协同应用,使得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积极应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各项业务的管理。
2 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策略
2.1 加强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
信息化管理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作保证,才能确保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应该要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要结合信息化时代的背景特征,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从而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有一种全局的掌控意识,将信息化管理纳入中小企业的管理范畴之内,将信息化管理当做改变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内部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广各种信息化技术手段,并且要引导员工改变观念,加强对这些技术的使用。另外,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规定员工必须要使用各种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技术进行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将其纳入到员工的考核范围之内,使得信息化管理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管理。
2.2 完善信息化管理的硬件基础
各种硬件和软件是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与基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对各种管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进行完善,要加强中小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对中小企业管理工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部门应该要根据中小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对计算机设备进行配备,使得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有足够的硬件支持。
2.3 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在企业不断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的基础上,还应该要对软件系统进行完善,比如在企业内部要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完善,使得信息化管理能够不断落实。企业运营管理系统包括很多:企业信息门户、企业电子商务网站,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现金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M)、知识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以前企业在对各项业务进行管理的时候都是分开管理的,形成了信息化孤岛现象,当前市场上已经有能够支撑企业日常运营的企业运营管理系统,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第一,OA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在很多企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OA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借助信息处理平台,将各种办公流程、办公业务集中在网上处理,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第二,ERP系统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系统软件,尤其是对于中小型贸易企业而言,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采购管理、销售订单管理等,为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则可以加强对ERP系统的应用。在这些模块基础上,还应该要对企业实施BOM管理以及生產计划管理,从而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产品的工艺路线进行掌握,并且能够及时了解产品的库存信息,进行MRP排产。第三,PDM系统,该系统
对于一些从事产品研发的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可以应用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重点对二维CAD、三维CAD生成的图文档进行管理,从而对产品的结构进行调整和管理。具体来讲,企业应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合适的软件系统,并且要加强ERP系统与PDM系统的集成,使得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可以协调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机构,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财务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发展当中的重点问题,关系到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当中,会计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必须将其渗透到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当中,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会计手段进行整合,从而更好的与时代以及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保障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能力的提高。
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重中之重,与单位的发展休戚相关,同时也符合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在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才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保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稳定性和科学性。第一,管理制度有待健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管理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当前管理制度落后问题突出,使得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第二,缺乏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深刻认识,仅仅将其作为增强财务会计管理效率的手段,没有充分意识到其重要价值。第三,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不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因此使得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变得缓慢。第四,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有待改进。信息化管理手段滞后的问题十分的突出,这对于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推进自身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当中,离不开技术手段的健全和完善,但同时也不能够忽视管理制度建设。因为在信息化时代,会计信息管理的环境以及外部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信息管理制度,那么不仅无法与当前的形势相适应,还会造成技术以及制度不协调的问题,无法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设,对原有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同时要注重发挥管理制度的约束以及管理价值,有效解决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无法突破的难题。
(二)深化会计信息化建设认识
当前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多个领域,作为国家建设以及和谐社会构建过程当中起到突出作用的事业单位,更是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系统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那么事业单位深化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会计信息化建设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人员建设是核心所在,那么真正打造一批高素质的会计信息化人员队伍就成为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一方面,事业单位要重视对会计人员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掌握丰富全面的电子信息化理论和技术,同时也不能够忽视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队伍的专业。另一方面,要把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进行整合,从而起到对会计人员的激励和刺激作用,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会计信息化建设当中。
(四)改进会计信息化管理手段
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效性离不开先进管理手段的支持和辅助作用的发挥,如果一直沿用过去管理手段,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的话,那么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将会出现诸多漏洞和不足,甚至会对事业单位带来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因此,事业单位要注重管理手段的创新和改进深层次的分析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考虑到事业单位发展的具体需要,从而提高管理决策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是遵循时展规律,坚持与时俱进原则的一个体现,更是增强事业单位发展活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提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重视,健全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深化思想认识,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改进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在提高会计信息化建设质量的同时,来增强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为各领域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全成本核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财务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基于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财务信息利用率。
一、当前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一)对信息化管理重视不足
很多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员不重视其信息化建设,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使得全成本核算信息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实际的财务问题。同时,事业单位也不重视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实现,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甚至没有了解全成本核算信息化建设的财务人员,严重影响了其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没有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特点制定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快速发展相比,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使得全成本核算管理没有形成完整、合理的系统。与此同时,全成本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也影响了其具体实现,管理效率一直较低。
(三)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
全成本核算管理的信息化实现需要专业、高素质的人才支撑,其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统计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操作控制技能,然而当前这样的管理人才相对稀缺,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二、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实现信息化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势在必行,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都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的积极作用,与时俱进,结合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要求,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配置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构建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要全面调研和科学分析全成本核算管理流程,针对当前及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对全成本核算管理流程进行改进和创新,加快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因此事业单位应根据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需要和实际要求,积极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将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流程和要求与信息化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在管理制度中明确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职责和内容,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优势,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
(三)持续完善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实现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项目,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需求,需要持续完善其信息化管理,不断优化全成本核算管理软件,如对库存物资、固定资产、工资管理、HR管理等模块进行持续改进,建设完整的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平台,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数据,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成本核算管理,利用软件系统细致、全面、深入地分析各项目成本核算,降低管理成本,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数据支持。
(四)加强员工培训
为了更好地满足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事业单位应加强员工培训,鼓励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学习数据维护控制、现代化网络系统、网上银行结算管理等知识和操作,一方面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操作应用和管理维护技能,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更快、更好地开展全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工作。
三、结束语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工作模式,事业单位也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加快全成本核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提高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断,检查等医疗过程形成的病人资料为医疗档案,医疗档案具有科学性、真实性以及逻辑性。医疗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是促进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目前我国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规范化管理,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为医院工作人员随时提供真实、详细的病人病历,还有利于医院领导阶级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决策和管理工作。医疗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优化服务质量。总而言之,医疗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符合现代医疗事业的需要以及信息时代的要求。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优点
1.有利于医疗档案保存完整。
在我国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中,医疗档案全部都是由人力进行整理以及管理工作,而且医疗档案全都采用纸质保存,这种医疗档案保存方法十分容易使医疗档案缺失、破损,保存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医疗档案损坏。然而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将医疗档案储存在电脑里面,可以将医疗档案永久保存而且还不会损坏,保证医疗档案信息的完整以及健全,并且医护人员还可以随时随地地查看病人的医疗档案。
2.可以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医院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具有很多的部门科室,病人医疗档案的数目更是数不胜数,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十分繁琐重要的工作,而在传统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中,需要大量的医护人员并且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十分的大,而且档案的收集,保存以及查询都是一个十分繁琐的工作,费时又费力。但是,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疗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缩短档案收集保存及查询的时间,提高医疗档案管理的效率。另外,医疗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增加医疗档案的准确性,有利于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
3.有利于医疗信息的共享。
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就是把全部的医疗档案信息存储在电脑里面的医疗档案信息库中,医疗档案信息库能够完好的保存里面的医疗信息,并且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拥有医疗档案信息库密码的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查看或者更新医疗信息,医护人员还可以根据里面的医疗信息获得相应的经验,改善并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更有利于以后的工作。
三、医疗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疗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大型医院过于注重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自身管理制度及发展,医疗档案管理方面没有产生一个完善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医疗档案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在医疗档案管理时出现各个部门混乱的情形。影响医疗档案管理工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疗档案管理体系的不完善,进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医疗档案管理问题。
2.医疗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一直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尽管医疗档案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医院根本不重视此项工作,而将工作重心放置在医疗服务上,对医疗档案的管理意识十分薄弱,致使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不科学、不合理,造成医疗档案不能够完好保存利用。
四、提高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法
首先,完善医疗档案的管理制度。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医护人员不良的工作作风,还可以提供基本的医疗档案管理模式,有利于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保证医疗档案信息的存储安全。其次,要提高对于医疗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很多医院忽视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虽然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医疗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极大简化了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但是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领导仍然要重视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最后,要注重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要有足够的医疗方面的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做好。
五、结语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因为长久以前,我国僵化的经济体制的限制,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一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传统的经济体制、陈旧的管理理念、僵化的管理方案等,根本不能适应现代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制定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得到尽快实现。
一、现代财务信息化现状
1.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没有很好的重视。当前许多企业管理者没有一种为企业长远规划的意识,也不能够整体上、全面的看待企业的发展,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对财务管理的正确认识,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企业财务有关工作人员的配备方面,都有很大的片面性。即使购买一些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有关信息软件,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只是对企业财务的账目核算、汇总账目等,而对企业资金的积累、资金的周转、成本效益的减小等的分析以及企业未来的规划等,没有认真分析综合能力。由于许多企业经济基础不厚,对企业没有整体考虑,也没用正确分析和估测企业以后发展方向,重复建设、盲目购买,使资源浪费严重。2.没有完备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和国外企业有许多不同。一是管理体制的不同。外国的一些企业实施的事业部管理的方案。在资金预算方面能有效的保证资金使用,能够灵活机智的对企业各部门所需资金进行调配。但是国内的企业大部分采取多级法人制,公司总部下面有很多分公司,使这些分公司的资产和财务存在着严重的风险,在企业的运行体制方面,使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出现了很多阻碍。二是许多企业根本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如何开发和发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企业的各个部门自成系统,没有相互协作的精神,只是注重自身的财务管理系统,以至于许多信息处理系统模式共存,有效的企业资源无法共享。第三,企业的决策者没有对企业进行长远规划,企业管理者也没有对很强的责任感,对财务管理信息化重视不够,造成企业管理系统根本不能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融为一体。3.财务信息化缺乏专业人才。当前,许多企业根本没有实现财务信息化管理,只是应用在以前财务账目核算、报账等传统方法上,由于许多财务工作人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只是用僵化的知识,墨守成规,根本不能适应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有些财务工作人员,不思进取,止步不前,有的对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着抵触情绪。所以,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很难出现一些高水平、专业性强的现代信息化工作者。由于财务工作要严谨仔细,这就要求财务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灵活处理财务账目数据的能力,还要有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解决财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二、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进程的对策
1.提高财务信息化认识。为了进一步加强现代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企业的决策者应该不断强化自己的组织和决策能力,同时,要不断对企业管理者灌输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知识,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管理者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对一些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思想守旧的意识,要尽快教育并让他们不断学习信息化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财务工作人员不要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要从基础信息知识抓起,由简单到复杂,按部就班,认真执行,然后建立健全各种财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管理制度,使企业的各个部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的局面。2.强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自成体系,很多地方还很不正规,也不能保证财务的安全和信息的保密性,因此,在进行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体系逐渐完善和发展。要高度重视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并非是让计算机代替人工计算的简单劳动,更不是使用软件把原来的老的财务报表之类的照搬照抄到电脑或网络之中,而是通过现代财务信息化的管理,实行企业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并通过有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为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还能够使企业各部门人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管理。3.培养财务信息化专业人才。为了加快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尽快实现,企业管理人员要定期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进行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培训,逐渐提高他们的信息化专业素质。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制定了更高的标准,为了更好提高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必须建立高标准的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建立强有力的培训制度,使新的财务信息化技术及时得到应用,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其竞争了能力,使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企业中,大力对企业实行现代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够很好的解决财务管理中的许多难题,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加强,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金霞单位:山东省沂水县高桥镇经管站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财会;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38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1
财务管理是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均涉及的一个版块。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科学化与信息资源共享化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给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契机与挑战。为顺应时展需求,医院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科学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不仅能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准确信息,也能实时反映医院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状态及动态发展过程,提高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1 医院财务管理的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缺乏明确的监理职责,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许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信息体系不完善的弊端,阻碍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由于缺乏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交叉管理现象难以避免,导致医院部分经济业务职责不明确,漏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财务管理混乱。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流程无法完全适用于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如未建立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一味沿用传统财务管理制度,造成各项财务信息管理严重滞后,使财务管理效率大幅降低。
1.2 院方缺乏足够重视,认识存在局限性
在管理过程中,大多医院将重点放在业务发展上,忽视医院财务信息化管理与发展;对预算、审核及做账等认识不足,仍停留在传统操作阶段,不重视信息资源的利用与财务网络化建设,导致财务信息化管理在审计、资金运作模式及数据归档等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制约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1.3 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且业务水平相对较低,仅注重做账、核算等基本操作,不具备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日常财务管理中的意识与能力,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无法满足财会信息实时化需求,成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一大短板。
2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2.1 建立健全财会信息管理制度
财会信息管理制度作为财务管理的根基,对医院财务工作的运行有重要支撑意义。目前,医院普遍存在资金缺损、财务管理工作运行不畅等问题,问题原因主要是由于决策者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到位、医院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医院要想从根本上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运行,必须要建立健全财会信息管理制度。在制订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前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建立起包含医院各项经营业务的核算体系,以便于决策者实时了解医院各项资金的流动方向与运作情况。同时,也要加强各部门的经济核算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推动财务管理顺利发展。
2.2 提高财务管理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医院决策层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对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院方要重视财会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价值,将加强信息化建设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此外,医院要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与时俱进,科学管理,在简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同时稳步提升工作效率。医院在推动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突出整体建设的重点,并围绕重点统筹规划。其次,应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为管理工作运行的根本目的,通过人才、资金及设备的各项投入,实现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2.3 培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提高财会信息化管理技术
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院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会严重阻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障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运行,应加强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把财务人员打造成复合型专业人才。
3 结 语
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实行财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实行过程中,医院应不断加强自身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管理,同时保持与时俱进的观念与认识,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落实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由决策层至执行层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建设与管理,从思想观念到实践行动均进行根本变革,通过财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医院整体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训栋.新医改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1(12).
[2]李晶晶.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12(1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
引言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转化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的履行职能,充分实现资源利用和资源节约,其中重中之重就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形势而言,总体来说还处在起步期,进度过于缓慢,覆盖面积不够广。与实现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单位相比,扮演社会管理者角色的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财务管理的信息容量今非昔比,在信息大幅膨胀的情况下,管理者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从复杂纷繁的信息源中抽取需要的有效的信息?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1.财务信息的实时性
传统的财务信息,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下级单位上报部门年度决算报表,不是在业务发生后立刻可以获得,而是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会计周期后才能得到。但是在财务信息建设中,所有的财务信息将被整合在一个系统之中,同时还与外部系统,例如: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政府采购管理系统、非税收收缴管理系统、网上银行系统等进行实时连接。这样不仅可以直接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业务系统,例如: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银行等外部系统通过安全交换平台进行信息的交换,丰富了信息内容,扩展了信息渠道;还可以立刻将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每一项业务都反映出来,并且同时被加工成为最新的财务信息,将财务信息实时进行动态更新。在财务信息化系统中,财务信息和活动进行同步,极大提高了预算控制、统计数据、监管预警等财务管理方法的实时性。
2.数据资源的共享性
在财务信息化管理中数据资源共享是一个重要的特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核心硬软件以及数据的交换、保存和备份都是由上级部门进行维护,下级单位可以不用受到地域的限制,只依靠单位内部客户端就可以共享其软件和硬件,以及其他相关资源,从而改变了以往必须使用互不兼容的网络进行各种不同的业务的弊端,这样不仅提高了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减少了办公成本,使得财务人员在完成不同财务工作时进行跨平台操作。
3.工作流程的可视性
财务信息管理平台业务具有高度集中、规范和统一的特点,使得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协同工作时更加畅通,同时驱动和协调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业务的开展,从而满足财务管理的动态需求。其中在网上进行的财务审批和电子签章认证工作,使得各种财务单据和财务报告将扫描进入财务信息系统,单位领导只需登录相应的综合办公运用平台,便可对财务代办事项进行查阅和处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内部问题
1.信息化需求不明确
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信息化需求不明确,对实施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哪些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具备哪些功能不清楚、不明确。由于财务管理人员长期采用手工操作形成的工作方式和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在思维和行为上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和转。尤其对于哪些之前从来没有计算机操作经验的管理人员来说,更是不明确财务实施信息化管理需要遵循什么样的建设思路,建设的宏观构架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也就不可能提出可操作、有价值的需求。
2.信息化制度不健全
从整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信息化建设在制度上缺乏系统性,没有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内部制度及管理上,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也参差不齐。
3.信息化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由于大量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现代行政管理领域已经革命性的改变了管理思想和方式。但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严重参差不齐。
4.信息化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从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需要在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的基础上,还需要具备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但是对于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很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尤其是既掌握信息化技能,又熟悉财务业务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外部问题
1.缺少统一的规划指导
总体来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缺少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系统性的指导和规范,从而致使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定的个别性和自发性。
2.上级主管部门缺少技术监控手段
对基层单位的财务进行决策和管理时,行政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基于有效、充分信息的前提下,并且取得这些信息应当来自一个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技术平台。但是由于缺少一个可控的、系统的信息来源平台,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无法对来自基层单位的财务信息以及质量进行有效的判断,尤其是在基层单位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意识的设计时更是如此。
3.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同一般企业相比,似乎“条条框框”更多,但是在管理细节方面,恰恰相反,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一般企业管理的规范、高校和规范。这样的问题在财务信息化管理方面同样存在。
4.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力
对于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程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相当大差异,尤其对于财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重视程度普遍比高。财务实施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在思想和手段上进行重要的变革,因此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人才来支撑,但是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对其引起重视,从而致使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差、水平低。
三、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内部问题的对策
1.科学分析明确信息化需求
从本质上说,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依据财务管理的现代要求,是基于科学管理的思想,对内部管理关系进行充分理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业务进行流程再造,从而使之更加高效和科学。因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按照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必要时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并且总结出过去依靠人工手段很难解决的问题,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对其进行优化,从而形成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2.建立健全信息化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信息化制度就是要将与信息化向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由于财务管理的环境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因此要时刻做好调整和修订相关管理制度的准备。如果将财务信息化管理分为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两个部分,那么管理制度建设属于软件建设的部分。只有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才能保证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改进信息化技术手段
先进的财务信息处理平台可以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在信息量非常巨大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获取准确、有效的财务信息。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统一的技术标准,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符合单位的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更新。
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无论解决任何问题,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也不例外,归根结底就是要依赖这一领域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好坏。因此,对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必须进行激励和培养,打造一支业务娴熟、综合素质过硬的队伍,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外部问题的对策
1.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规范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管理涉及的情况非常复杂,关系到不同类型和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从全局考虑,小到一个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需要,大到一个国家的考虑,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规划,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信息的采集问题,以及自上而下的信息共享的问题。
2.信息系统设计为监控服务
在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解决财务信息的统计和收集问题,更需要对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管理、监督。因此在规划和设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一些关键业务信息的实时采集,以及将事后监督转变为事中监督。
3.建立健全系统管理制度
任何一套信息系统的顺利运行都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做保障,尤其是一些通过技术手段很难克服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来进行解决。并且,在管理制度的设计中,上级主管部门需要从全局出发,建立健全系统管理制度,从而可以保证信息系统采集数据的有效性。
4.提高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
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发挥最大效率、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上级主管部门需要滴财务人员的上岗条件、基本素质、后续培训教育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且明确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需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同信息系统的发展相适应。
结束语
我国行政机构改革将电子政务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为了可以更好的提高行政效率和履行职能,其全面实施必须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分析明确信息化需求、建立健全信息化制度、改进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规范体系、信息系统设计为监控服务、建立健全系统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这样才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形成动态管理,以及管理业务的网络化、流程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李琪.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商界,2010(09).
[2]冯德福.行政事业单位人事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1)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配备固定的管理人员餐饮部门就必须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对各校区、各部门、各餐厅所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配置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达到通过网络化信息平台及时查询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高校餐饮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统筹应用,形成多个校区、不同部门、不同餐厅统一协调的目的。
(2)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盘存、转让、报废及残值处理等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使其投入的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第一,制订合理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计划,不断完善固定资产购建的决策程序。餐饮部门领导应组织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结合现有资产使用和存量情况,通过市场考察及调研做出可行性调研论证,使其购入的固定资产不闲置、不浪费,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第二,建立固定资产验收制度,所有购进的固定资产都要经过部门负责人、使用部门、使用人的验收,验收合格后,填制固定资产入库单并由相关领导签字后方可报销记账,并同时根据使用部门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从管理制度上做到每一个固定资产入库单对应一个相应的固定资产卡片。第三,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做到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盘盈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第四,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及保养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第五,制定固定资产报废及残值处理等环节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报废条件、固定资产的处置标准和范围、固定资产的处置程序和审批权限。
2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2.1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及使用,建立全校以及餐饮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各校区、各餐厅、各经营小组的固定资产,从购置、验收、使用、调配到报废整个使用周期以及折旧实行实时控制和动态控制,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详细情况,达到高效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
2.2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优点
(1)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严格控制了流程的操作,规范了固定资产明细信息的录入,做到了名称统一、分类科学准确、信息详细,例如:C餐厅保洁部门通过采供部购入洗地机3台,单价为15000元,合计金额为45000元。从购货发票到固定资产卡片详细录入了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性能、供应商、价格、领用部门、餐厅、使用人等资产基本信息,使每件固定资产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明,提高了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固定资产变动及时、快捷。在一校多区的教学模式下,改善了校区之间的相互调拨使用,例如:从A校区A餐厅调不锈钢货架到B校区B餐厅,固定资产调拨单分别由各餐厅负责人、经理及餐厅资产管理员、保管员签字认可后,通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员填制的两校区调拨单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有效地做到了固定资产的实时调配,动态地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来源与去向,大大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发挥了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
(3)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按照自身所需自由快捷地查询相关固定资产信息。例如:通过固定资产管理平台查询按钮,可以很快捷地查询到A餐厅所有的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有压面机2台,面食组和花样组各使用1台,已使用1年3个月;冰柜5台,炒菜组、饼子组各使用2台,面食组1台,炒菜组、面食组已提固定资产折旧5个月,饼子组已提固定资产折旧13个月等详细信息。
(4)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后,可以通过管理化、信息化网络平台建立每一个固定资产的详细数据,如每一件固定资产的具体存放地点、使用部门以及使用人,从而增强了固定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感和使用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感,确保了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防止了资产的流失。例如:B校区A餐厅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有不锈钢双炒一温灶1台、不锈钢货架43个、不锈钢灶台12个、和面机2个、削面机3个,通过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查询按钮,方便快捷地查询到以上固定资产部门负责人为餐厅经理张某,使用部门为餐厅精美小炒组、花样面食组和大炒组,存放地点为A餐厅精美小炒组、花样面食组和大炒组,使用人分别为精美小炒组刘某、花样面食组王某和大炒组马某。
2.3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效果
信息化管理规范了固定资产卡片等基础资料,使得固定资产数据查询快捷方便;信息化管理保证了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准确性,对于超过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系统会自动排除过滤,不再参与折旧计算;信息化管理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使得管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其他重要方面,不断完善信息化系统,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建更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3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的进一步思考
实现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可有效做到固定资产实时调配,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来源与去向,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能最大限度地杜绝管理上的漏洞,避免固定资产的流失。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软件仅仅是一个管理手段,更重要的还是管理体制,只有管理手段和管理体制双方面同时进行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好,才能体现固定资产的价值。信息化已经渗透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带来的管理效率与工作质量是无可争议的,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好信息化软件,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融合于信息化流程中,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医疗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医院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医学理念的指导。当前病案室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是我国医院建设的重要部分,是病案管理的重要保障。然而从目前我国医院的病案室管理实际来看,还存在着管理失范、病案室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病案管理工作,不利于医院的稳定发展。因此医院的规模越大,越需要做好病案管理工作,提高病案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做好病案室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医院对病案室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办公的要求。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医院办公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网络进行日常工作。很多病案不仅需要用纸质录入,还需要计算机进行电子病案信息的录入和储存工作。0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病案会越来越普及和重要。而且随着医疗设施的科技性提升,许多电子仪器的数据资料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分析和处理。电子病案具有搜索方便、存档快和不易丢失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其次,加强病案室的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数据的分析处理,提高医院工作的科学性。当前我国各大医院基本都配备有专门的信息管理软件,能够将医院各个科室的数据搜集起来,根据医院的实际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对比。例如,病案室可以将患者以往的病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来判断患者目前的健康状况。这些分析得出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能通过表格的方式准确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准确的了解。
2、目前病案室管理的缺陷分析
2.1 病案室的管理制度不完善。这是当前病案室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完善严谨的管理制度,很多病案没有得到良好的保管。有些病案借阅以后没有及时归还,而且随便复印的现象很多,容易造成患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医生在调用病案的过程中也没有进行必要的申请环节,不经医务科批准就查看或者复印患者的病案。
2.2 病案室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卜。从当前部分医院的病案管理实际来看,病案室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病案都是纸质版本并且没有进行电子数据的录入。很多纸质病案在利用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合理的整理与摆放,甚至有些直接堆放在一处,没有进行有效的编号。特别是医院新系统上线之后,很多化疗的病人跨年度治疗只用一个病案号,造成一个病案号住院几}-次的现象,这就带来了病案架无法摆放和病案查找困难。有些病案即使进行了整理,但是仍然跟不上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另外部分医院即使配备了计算机,安装了相关的病案管理软件,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3 病案室条件差,不具备信息化管理的条件。部分医院没有重视病案管理要求,没有配备专门的病案室,大部分病案室都是利用原有的库房或者闲置房问充当的,普遍环境较差,阴暗潮湿,不利于纸质病案的保存,也无法配备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不适于病案管理工作,不利于病案室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3、提高病案室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第一,医院要完善病案管理制度,提高病案的信息化水平。进行病案管理工作最主要的是制度健全和方法科学,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医院要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对病案进行监督管理,实行抽查制,遇到问题及时上报并处理。加强对病案的审查力度,严格病案借阅与参考制度,医院内部人员借阅时要进行严格的登记,保护患者的病历资料不外泄。田同时,医院要对病案室进行定期的清理和检查,对已有信息设备要实行有效的检修制度,保护计算机的正常运作与电子病案的安全性。
第二,医院要加大对病案室建设的投入,为病案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医院的病案资料是重要的信息数据,对于患者和医院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要做好病案室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要搞好病案室的建设,为病案管理工作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专门负责整理和保管病案的工作。具体来说,医院要对本院可利用的空问进行合理的安排,为病案室提供一个通风、干燥和明亮的场所,确保纸质病案资料能够长久保存,同时能够满足现代化信息设备工作的需要。另外,病案室一般需要较大的空问以放置各种用具如工作台和复印机等,此时医院要对病案室的空问进行合理规划,提高病案室的信息化电子化水平。
第三,医院要引进现代化的病案管理设备,提高病案室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素质。病案室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应有的计算机设备和相应的病案管理软件。医院要充分重视病案管理工作,加大对病案室的资金和人力投入。a,首先要投入相应的资金引入电子设备,同时做好病案室环境优化工作,为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环境。其次要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利用计算机管理电子病案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病案整理和分析素质,能够适应医院发展的要求。
1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节能减排信息化管理研究的意义
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节能减排信息化管理的探究,首先可以有效地分析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今后的建筑施工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减少建筑项目施工问题的出现;其次,在建筑项目施工与节能探究的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分析目前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并将其科学地应用到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从而推进建筑施工的节能化发展;最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可以对建筑项目施工与节能管理的发展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推动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促进建筑行业进一步革新。
2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节能减排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当前,业内对建筑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其具体包括建筑施工前期准备,包含图纸设计修订、施工流程计划拟定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调度等;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监控,包含混凝土浇筑、钢筋构架等;施工结束后的工程验收技术等。现在业内普遍认可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主要是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监控。接下来就对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
2.1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初期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项目开展的初期,必然要对施工项目展开详细的施工设计以及具体的施工数据分析,这些都需要进行严密的分析计算。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采用全新的信息化管理技术,便可以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分析的准确性,同时也减少了纸质办公,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例如,建筑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设备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建筑信息的分享效率,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到必要的建筑细节。这就说明,在建筑项目施工初期,采用信息化的管理和分析方式,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符合了节能减排的基本理念,有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全新发展。
2.2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中期的应用
建筑项目施工的中期,也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同样需要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提高建筑施工的基本效率,减少建筑资源的浪费。例如,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检测和监管,这可以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促进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对一些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安排,保证人力和物力都得到最恰当的安排和使用,从而更加科学地促进工程施工的高效开展。
2.3信息化管理在工程项目后期的应用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后期阶段,信息化管理技术不仅有助于工程质量的验收,还促进了建筑施工节能减排的发展。在工程的验收阶段,要对建筑施工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既包括对建筑质量的科学检测,也需要对建筑施工的资源消耗等进行分析和测评,这样一来,便需要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专业的分析和检测,并对建筑施工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保证建筑项目的合理运行。例如,在最后的验收阶段需要对建筑施工的各个指标进行分析,如果采用人工测量就会造成人力的浪费,但是如果采用信息化技术就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施工验收,提高建筑施工节能的效果。
3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基本策略
3.1建立和完善信息监控测量系统
为了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监控测量系统。施工管理者要在国家相关规定和建筑行业规范的基础上,基于实际的施工技术水平以及不同工程的具体施工要求,构建健全的施工技术信息化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管,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和追责机制,提高相关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确保施工效率。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控系统,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3.2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是管理措施实施的基础,为了解决当前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对施工单位原本的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筑管理人员以及工程质量控制人员需要转变观念,明确施工信息化管理对工程施工的指导意义,树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建筑施工作业毕竟是一项需要按照一定步骤进行的工作,因此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施工现场更好地进行施工工作。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一方面,要衡量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结合各方面因素,制订细致的施工信息化管理计划,从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到机械设备的具体使用以及建筑用材的使用等方面,都应当在计划中有所体现。另一方面,在实际现场施工中要做到因时而变,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计划进行更改,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环保建筑的建设与发展。
3.3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
我国的建筑行业目前还处于劳动密集型的阶段,人力资源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但是这项优势也会随着我国人力资源成本的不断提高而逐渐降低。因此,过去通过廉价劳动力实现发展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对现代建筑企业来说,为了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更加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素养,培养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是施工技术中关键的部分,为了保障施工过程中每一阶段都能按照计划完成,就必须使用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优秀的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提高节能减排的效率。对建筑施工来说,一方面要在招聘时严格把关,提高招聘标准,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员工专业管理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3.4加强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由于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环境不同,施工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相关的数据输入,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适应不同的施工现场。如果遇到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出现问题时,必须要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维护,避免因为缺乏维护而造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瘫痪和故障,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有效升级,不断更新系统的设置程序,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为施工现场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分析。
4结语
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发现,信息化管理对建筑施工的施工质量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指导。
作者:王智勇 单位:广东省质量安全检测和鉴定协会
参考文献:
[1]张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探讨[J].科技风,2014(3).
[2]慕旗.从节能减排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1(9).
[3]徐建国.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
[4]张涛.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建设[J].低碳世界,2016(13).
[5]贾正芒.从节能减排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6(8).
1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分析
1.1 水利工程规模大,管理难度提高
近年来水利工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水利工程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却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1]。
1.2 缺乏专业素质人员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数为经验较为丰富的老员工,这些员工在业务技能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在专业领域上却还有提升的空间[2]。此外,这些工作人员的信息操作能力明显存在诸多不足,是促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阻碍。当然,这与许多水利企业对本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不重视是相关的,企业缺乏规范的人才培养计划会影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工资水平较低难以吸引专业的优秀人才。
1.3 企业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
水利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工期较长,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加强对其的资金和技术投入[3]。
2 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对策
2.1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水利工程和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来说,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均显得至关重要。企业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水利工程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保障,企业加强度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重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企业在招聘人员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人员的专业素质为唯一标准,而对于的工作人员,企业则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利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员工的信息操作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需要企业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形式来完成,提高工资标准,采用激励机制可以有效达到这一目标。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制定管理制度需要企业从3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的信息勘探体系,加强对影响水利工程施工效果的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气候等的变化对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果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在雨季加强风险防范,做好相关防洪防涝措施;建立信息化管理责任制[4]。对于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其重视,建立完善的管理责任制,明确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责任,使工作人员和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信息化管理工作;完善信息化管理网络建设。建立完善的水利信息网,及时获取水利相关信息有利于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2.3 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
水利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需要企业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资金投入是稳定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主要保证,但是加大资金投入也需要企业严格控制成本,保证成本和效益的平衡。技术投入对于加强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1-0237-02
社会科学技术与现代工艺的迅猛发展,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机械设备开始复杂化、多样化、应用范围广泛化,企业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机械设备的正常投入使用与管理。机械设备技术性能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自从党的十七大以来,首次将信息化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融为一体,信息化的全球化发展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使用机械设备的企业也不例外。因此如果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设备的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1 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企业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存在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是企业内部机械管理分工不明确,多重管理现象较多。比如说我国的石油企业,一直以来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是按照传统的直线职能制来管理机械设备的,这种管理体制有着明确的分工与工作职责范围。很多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受到企业内部财务资产部门、直管部门等多部门的管理与约束,导致很多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无法顺利实施执行,部门之间出现了摩擦,直接影响了机械设备的管理缺位,难以满足现代石油企业生产系统的要求。
其次,我国许多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流程落后。比如说石油企业内部对于机械设备管理分工不明,企业内部机械设备涉及到的采购、使用管理、检测维修、闲置调剂、报废等一系列的工作都由不同的部门进行管理,权责划分不明确,使得很多机械设备采购重复、管理不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内部矛盾。
再次,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与专业素质亟待提高。管理人员依旧遵守着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设备的管理以维修为主,不关注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测和保养。这就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故障率提高,制约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很多企业为了降低人力资本并没有设置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的专业人员岗位,因此很多机械设备无人管理,或者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难以很好地管理机械设备。
2 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信息化是继工业化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又一大新的发展历程。信息化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信息化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与必然趋势,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信息化促使人类联系的日益紧密,贯穿于人类社会的生产与学习中,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用于机械设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1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技术手段
信息化管理通过对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科学化、信息化的统一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于机械设备进行信息化管理是指以机械设备为管理对象,运用计算机等网络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于机械设备的购置、使用、维修等状态数进行合理的监控,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提高机械管理的工作效率,全面提升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
2.2 信息化管理是企业机械设备规范管理的保证
规范化管理在机械设备中越来越被各企业重视。比如说,在机械设备的操作、保养、维修中,要将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详细的记录。由于机械设备管理资料的复杂性、完整性,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变动性,使得机械设备的管理资料的完整保存难以形成完整的系统。因此,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机械设备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的所有机械设备分别建立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存储该台机械设备的使用信息,将机械设备从购置、使用、维修、报废等设备的全过程资料完整的、规范的保存起来。
2.3 信息化管理能够为企业发挥机械设备的经济效益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等网络技术为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了机械设备管理的质量与效益。企业内部管理部门与人员可以利用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下级的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的监管。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监控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使用状况,能够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及时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保证企业机械设备的正常投入使用,为企业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3 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举措
3.1 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制度相适应的设备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需要制定机械设备管理方法,并保证管理办法的实施。这就需要企业内部其他各项规章制度的辅助与支撑,也需要企业内部管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的引导。必须要通过加强机械设备机制的管理制度的建设,使企业内部的机械设备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企业要不断健全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与更新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机械设备管理。可以从规范机械设备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与义务;增强企业内部全体员工参与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规范企业设备信息化管理的步骤等方面来制定机械设备管理办法。从各个方面加强与完善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并严格遵守、坚持实施。
3.2 对企业的机械设备进行集中管理
随着各种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外部的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高科技的机械设备已经得到了企业的普遍使用,这些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也直接关系到了企业的生产过程。因此必须对这些设备进行信息化、专业化的集中管理,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调配,才能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设备的集中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设备管理理念,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设备合理调配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1]甘华,王超宾.石油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方式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