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诚信企业自评报告

诚信企业自评报告

时间:2022-06-20 02:12: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诚信企业自评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诚信企业自评报告

第1篇

一、基本原则与指导思想

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评估工作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标准量化、促进提高”的原则。通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促进乡镇、街道(工业园区),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把药品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健全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杜绝重大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二、检查评估对象及实施机构

(一)检查评估对象是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各相关监管部门,药品(含医疗器械,下同)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企事业单位。

(二)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组织实施全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指导各有关单位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自查自评;组织对全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三、检查评估的内容及标准

(一)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及相关监管部门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检查评估组织领导、整治重点、安全保障、宣传信息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和整治工作的成效。检查评估标准详见《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表》(附件2)。

(二)药品质量状况评估。以省级药品质量公告为依据,重点检查评估辖区内基本药物、特殊药品及血液制品、生物制品、注射剂等高风险产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质量状况。

(三)药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主要包括对国药准字公信力的评价、对打击假药的看法、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对药品广告的意见、对安全用药知识的掌握。

(四)企事业单位自查自评情况。主要包括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标准的执行情况、生产经营基本药物和高风险产品企业风险控制情况、电子监管码实施情况、质量受权人制度落实情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药品医疗器械研发资料的真实性、诚信建设、规范医院制剂使用和临床用药管理等。

四、检查评估的方式方法

(一)检查评估方式:采取自查自评与上级检查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二)检查评估方法: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现场检查、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法,全面了解被检查评估对象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1.听取汇报。听取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各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汇报。

2.查看资料。查阅专项整治工作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报表以及有关工作制度规定、违法犯罪案件查处卷宗、新闻宣传等资料。

3.现场检查。随机选择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研发、检验机构等单位进行实地检查,抽查各类型单位均不少于2家。

4.召开座谈会。召开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5.问卷调查。对社会公众、经营单位营业人员、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人员、基层执法人员等进行随机访问和调查。

(三)评分办法:采取具体工作量化评分的方法,分项加权汇总,共分以下四个部分:

1.综合评估。主要评估各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及相关监管部门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完成情况。分值100分,权重0.6。

2.药品(含医疗器械)质量状况评估。以省级质量公告和抽验结果为依据,自我评价质量状况。分值100分,权重0.2。

3.药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调查。组织网上问卷调查或发放问卷(不少于100份),自我评价群众满意度。分值100分,权重0.1。

4、企事业单位自查自评情况。在生产、经营、使用单位自查自评基础上,抽查辖区内各单位自查报告,自我评分。各企事业单位(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检验单位及医疗机构)每类别不少于1家。分值100分,权重0.1。

以上4项中,第1项由区检查评估组参照各参评单位自查自评报告、按照评分标准内容检查评分;第2、3、4项直接采纳各参评单位自查自评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并随机抽查核实。各项评分加权汇总后,得出总评分,满分100分。根据各参评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突出成绩和明显不足,在总评分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减分,分值为5分。最后得分95分以上为优秀,85分以上为良好,80分以上为合格。

五、工作进度安排

(一)上旬,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评估实施方案。

(二)上旬,组织药品研发、生产、经营、检验单位及医疗机构进行全面自查自评,形成自查自评报告。药品研发、生产、经营、检验单位和医疗机构的自查自评,由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组织。

在各单位自查自评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辖区内自下而上的检查评估工作,并形成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自查自评报告和工作总结,于前提交市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中旬,迎接市政府检查评估组的检查评估。

(四)下旬,迎接省政府检查评估组的检查评估。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全区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周密安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抓出成效。

第2篇

根据市府办《转发市人民政府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市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办〔〕152号)和市纠风办《关于开展年度市纠风专项治理工作考评的通知》(纠办[]3号)要求,为推动我市食品安全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保证食品安全纠风专项治理任务圆满完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治理内容

年全市食品安全纠风专项要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落实责任调查和责任追究机制,继续深化食品安全源头治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切实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二、主要任务

(一)继续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调查和责任追究机制,严肃查处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监管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等行为。

(三)加强监管,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杜绝重特大食品安全问题发生。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食品安全监管纠风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直接抓,要结合年度治理“餐桌污染”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指定专人负责,认真部署,狠抓落实,确保年度食品安全纠风工作顺利完成。

(二)强化综合协调。各市(县、区)食安办要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纠风工作牵头单位的职责,加强综合协调。及时了解掌握各有关部门在食品监管中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职责不清的问题;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加强案件督查督办力度,对重点案件要挂牌督办,一查到底;按照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将食品行业道德领域教育治理纳入食品纠风专项治理,结合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抓好本县(市、区)食品行业道德领域专项教育治理的部署工作;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对因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或处置不当导致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严格追究责任;健全完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拓宽社会监督有效渠道,强化社会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宣传推动,大力宣传食品企业诚信典型和政府部门治理成效,正确引导食品行业道德热点问题,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落实部门责任。经贸、农业、卫生、建设、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严格落实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按照“职权法定、权责明确、责任自负”的原则,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对因监管中的失职渎职行为、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日常监管,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食品生产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按系统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根据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情况,“黑名单”;建立举报投诉受理和奖励机制,对受理的举报投诉快速反应,及时按照法律法规依法查处生产经营者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热线、新闻媒体等渠道反映的问题认真查处,按时反馈;按照省食安办和市文明委要求认真抓好各部门食品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工作,针对食品行业制造、包装、销售各环节存在的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加强重典整治,举办道德讲座,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宣传教育,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照《年度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政办〔〕181号)要求,认真抓好各项治理工作的落实,确保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

(四)加强部门协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开展联合执法、监督抽查,相互通报情况,密切各环节的执法衔接,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提高执法效率,有效解决监管缺位、推诿扯皮和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等问题。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披露;交叉分析;诚信档案

0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金融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的不断聚集和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公司上市成为了很多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快速的增加,很多上市公司出现违规披露信息、延迟披露、有重大遗漏等问题,社会各界也逐渐意识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01年建立上市公司诚信档案,并基于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合规性、真实性和公平性6个方面对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进行考评,从此上市公司诚信问题的研究开始逐步的引起各界的关注,并且逐渐成为度量上市公司诚信的标准。2013年,深交所网站了关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上市公司诚信记录和信息披露考核结果的好坏将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产生更加紧密的联系。李仁茜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深交所诚信档案和自律监管工作报告》中,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和自律监管报告进行了分析,并对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郁玉环在《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的统计分析》一文中以深圳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深交所网站披露的上市公司“诚信档案”中“信息披露考评”结果按上市公司五种不同分类进行比较分析与对应分析,以研究深市上市公司不同类型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孙红霞等在《基于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诚信档案的市场风险状况研究》中利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诚信档案资料,对我国中小企业板市场风险状况进行分析,找出中小企业板存在的风险,为进一步完善风险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板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布的信息披露考核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来了解上市公司的诚信度及其信息披露程度,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以及关注上市公司的各界人士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1 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的分析

1.1 信息披露考评的含义

信息披露考评是采用公司自评与本所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从高到底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并在上市公司范围内通报,记入诚信档案,同时向社会公开。信息披露考评的内容主要包括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合法合规性和公平性;对上市公司采取处罚、处分及其他监管措施情况;上市公司与本所配合情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管理等情况。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直接反应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好坏,将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产生直接影响,促使其及时、完整、真实的进行信息披露。

1.2 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的描述统计分析

本章选取深圳交易所公布的2010~2012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从上市板块、行业、地区等角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诚信档案”的手工收集。

1.2.1 不同板块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的统计分析

总体上看,深证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信息披露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12年的信息披露状况均优于前两年,深证主板的A、B级的公司数占总体的百分比之和达到了80%,中小企业板的百分比之和达到了88.4%,创业板的百分比之和达到了90.1%,深证主板的D级公司数最多,2011年达到了16家,其次为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均要优于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但随着公司数的增多,其信息披露的程度也出现了下降,个别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评出现了不合格现象。在主板中,2012年A级的公司数为55个,占总体的11.5%,B级的公司数为328个,占总体的68.5%,均大于2010年和2011年的公司数,2011年的D级公司数最多,为16家。中小企业板块中,2011年的A、B级的公司数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和最大,但其D级的公司数最多,达到了7家。在创业板方面,2012年的A级的公司数为60个,其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6.9%,均大于2010年和2011年,B级的公司数为260个,也都大于2010年和2011年,但其占总体的百分比为73.2%,要小于2010年的73.9%,D级公司数最少的是2010年,2012年的D级公司数为2,可见随着创业板公司数量的增加,个别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也随之下降。

1.2.2 不同行业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交叉分析

从交叉分析横向来看,农林牧渔、采矿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况在2010~2012年间有所改善,制造业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程度没有太大的变化,水电煤气、建筑业、运输仓储、信息技术、金融业的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很高,并且在三年中有了很大的提高;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的信息披露程度有所下降;房地产商务服务、科研服务、公共环保、卫生、综合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都交流少,但其信息披露状况都比较好。从交叉分析的纵向分析来看,制造业中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2012年的上市公司数占总体的比重达到了70.4%,但其A级的公司数在A级公司数总体中所占比重均在70%以下,D级的公司数在D级公司数总体中的比重达到了84.2%,D级公司数的比重呈现出了一种上升的趋势,可见制造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其次为信息技术行业,其2012年的公司数为98家,占总体公司数的6.4%,信息披露程度较高,不存在评级为D的公司,A级的公司数在A级公司数总体中的比重也比较高;然后是房地产业,2012年的公司数为68家,占总体公司数的4.4%,2010年和2011年的D级公司数均为3家,分别占D级公司数总体的18.8%和12.5%,2012年有1家公司的评级为D级,可见房地产业的信息披露程度有所改善;采矿业、建筑业、运输仓储、住宿餐饮、信息技术、金融业、商务服务、卫生、公共环保、科研服务等行业不存在评级为D级的公司。

1.2.3 不同地区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交叉分析

从交叉分析的横向来看,在东北地区中,2012年的信息披露考评明显优于前两年,A、B级的公司总数在东北总体中所占比重为85.7%,2011年的信息披露考评最差;华北地区A级公司数在2011年和2012年中达到了31家,且在华北总体中的比重最高为18.3%,D级公司数在2011年最多为4家,总体上华北地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评有所改善;华东地区在2012年A级公司数达到了109家,在华东总体中所占比重为17.9%,B级的公司数达到了436家,所占比重为71.7%;华南地区的D级公司数最多的是2012年,达到了7家,占华南总体的2%,信息披露考评结果比较好的在2011年,其A、B级的公司数占华南总体的比重之和达到了87.2%;华中地区的A级公司数在三年中有所增加,且比重也有所提高,华中地区的信息披露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西北地区在2011年的信息披露考评较差,且其A、B级的公司数占西北地区公司总数的比重均高于2011年;在2010~2012年间,西南地区的D级公司数均只有1家,2010年和2012年的考评结果基本相同,2011年多的C级公司数有明显的增加。从交叉分析纵向来看,在2010年,华东地区的A级公司数最多,其公司数为60家,在A级公司总数中所占比重为39%,其次为华南,公司数为35家,在A级公司总数中所占比重为22.7%,D级公司数最多的为华南和和华中,公司数均为4家,在D级公司总数中的比重为25%,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各有1家公司的考评为D级;2011年,华南地区的A级公司数最多,其公司数为51家,在A级公司总数中所占比重为22%,其次为华北,公司数为31家,在A级公司总数中所占比重为18.3%,D级公司数最多的是东北地区,其公司数达到了6家,占D级公司数的25%,华北、华东和华南的D级公司数都为4家;在2012年,华东地区的A级公司数最多,达到了109家,在A级公司总数中的占比为17.9%,其次为华南,其A级公司数为56家,在A级公司总数中所占比重为15.6%,D级公司数最多的是华南,其D级公司数为7家,在D级总数中的比重为36.8%,其次为华东和华中,分别有3家公司的评级为D级。华南地区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程度有所下降,有待进一步提高,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信息披露程度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改善的程度较慢。

2 结论与建议

制造业是上市公司数最多的行业,也是信息披露考评结果最差的行业,且在近三年内信息披露程度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还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较高,采矿业、建筑业、运输仓储、住宿餐饮、信息技术、金融业、商务服务、卫生、公共环保、科研服务等行业的信息披露情况较好,所有公司的考评都在C级以上。华东地区的上市公司对信息披露的程度较高,A级的公司数也是所有地区中最多的,华南地区的信息披露程度较差,并且呈下降趋势,华北和华东地区的信息披露程度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他地区的信息披露情况均表现一般,需要进一步的进行改善。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多,相关部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相对下降,应该针对确定的板块、地区及行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加强监管,同时采取一些奖惩措施来促使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李仁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深交所诚信档案和自律监管工作报告[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6,16.

[2]郁玉环.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的统计分析[J].会计之友,2012(2):94-96.

第4篇

姓名: 许先生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户口所在地: 广州

身材: 175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5 岁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化学工程类:测试、销售、工业/工厂类:测试、市场销售/营销类:仪器销售(谢绝保险)

工作年限: 2 职称: 初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广东省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起止年月:2007-07 ~ 2009-06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

2007.7-2009.6 广东省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2007.7-2009.6 担任检验员

从事橡胶、塑料及其助剂理化性能检测,熟练使用ft-ir、pygc/ms、icp、gc等仪器。主要负责运用pygc/ms、ft-ir等仪器对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物质进行材质分析,建立聚合物裂解指纹谱库。曾成功开发仿瓷餐具中添加物定量测试方法。同时承担rohs指令限量检测工作,对常规化学分析工作比较熟悉。

2008.7-2009.6 担任抽查员、审核员、内审员

1.编写检测不确定度评定报告,编写企业标准,撰写各种计划、总结;

2.审核轮胎ccc检验报告,审核各种检测报告;

3.责任编辑全国力车胎信息协会杂志《摩托车自行车胎通讯》;

4.参与内审;

5.负责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广东省工商局委派的产品抽查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工业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获得学位: 工学学士 毕业日期: 2007-07-01

所学专业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3-07 2007-07 广东工业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07-07 2007-07 广东省橡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理化分析

2008-03 2008-03 北京列伯实验室 内审员

2008-04 2008-04 广东省质量检验协会 不确定度评定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本人在利用ft-ir、pygc-ms对聚合物材质鉴定方面有相当的经验,每年完成近千份塑料、橡胶等的材质的鉴定工作。在2009年4月,曾经成功对仿瓷餐具中添加物脲醛树脂进行鉴定并定量,此项工作在文献中尚未有先例;

2.2008年完成了运用gb/t 7762-2003中化学分析方法对臭氧浓度试验箱中臭氧浓度的检定项目,为广东省唯一;

3.2009年3月,以课题组成员身份完成广州科技局科研项目有毒有害物质检测项目;

4.从2008年起,本人作为责任编辑负责《摩托车自行车胎通讯》的采编、排版、发行等工作,对编辑杂志有实际的经验;

5.本人负责撰写检测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已经完成十数份检测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如塑料中pbdes含量检测不确定度评定);

6.熟悉iso/iec 17025对实验室管理的通用要求,曾经多次参与内审工作。

个人自评

诚信,冷静,耐心,勤奋,善于思考,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很好的团队精神。

个人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020-00000000 家庭电话: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职业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的人才,对于当下市场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技术理论外,其职业道德精神也成为企业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可以深化教学理论内容,切实增强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又能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塑造企业形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的共赢局面。近年来,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已在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展开,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健全,合作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期,探索科学的工学结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机制是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产物,是融工作和学习、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培养模式,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以岗位实操经验为主的企业工作有机结合,给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有效的教育资源。

1、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奋发向上的情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强调理论学习,也强调实践锻炼。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通过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实现培养目标。一方面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和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也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满足学生的道德培养要求。学生学习相关职业道德的理论后,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中体验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和准则,可以有效调整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既掌握专业技能,又提升职业道德,实现自我塑造、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2、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不仅为自己做了免费的广告,与此同时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学校的毕业生、科研成果、技术合作可以转化为企业现实的生产力,使企业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校企合作的长期职业道德教育合作机制的建立,使企业在无形中获得了不竭的劳动力资源和品牌效应,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途径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强调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对学生职业道德进行培养,使学生明确专业职业发展方向,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准确把握职业岗位标准,制定个人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安全生产、文明生产意识。综合素质培养途径为以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爱岗敬业、诚信做人、扎实做事等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

1、诚信做人。在企业内部、生产车间现场,车间办公室内宣传栏等处张贴企业生产经营理念、职业道德、价值观、企业文化、学院的办学理念、专业介绍、教学改革、办学成果、企业简介等宣传展板,酝酿良好的职业氛围与育人环境。在专业教学和实训中,强调组织纪律、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做人职业素养。

2、扎实做事。企业为学校提供有关企业的文化建设、德育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用人标准等各方面内容的案例、视频、图书等德育资料素材,并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在校园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做职业规划报告。也可以通过企业参观进行安全教育,到校内外基地观摩等方式学习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扎实做事的作风。

3、爱岗敬业。开设《职业指导》,《社交礼仪》等公选课对毕业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毕业教育》等课程。邀请优秀毕业生做专题讲座。到企业开展专业实践,通过培训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理想的教育,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6S”班组管理等企业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岗敬业职业素养。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机制

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需要建立“校企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即学校与企业都是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主体,应共同制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目标和方案,分别派出相关的管理人员和教育人员,共同实施教育过程,共同参与考核与评价,共同享有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1.校企双方制定相应的合作规章和管理制度。在政府制定、完善双方合作教育的法律法规基础上,校企双方应该制定出具体的合作规章和管理制度。其中既要包含专业技术培训,也要包含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方案,如学习纪律、劳动纪律、工作要求、岗位职责、社会实践要求、顶岗实习要求、课程标准等,使专业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

2. 在相关企业建立起联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保障和直接载体。学校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让师生以小组、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批分期地走出去,深入校外德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开展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如加强厂纪、厂规教育,加强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道德等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社会对他们的责任和要求。企业协调带学生实习的德育老师的相关工作,营造校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氛围;及时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尤其对一些消极现象及早发现并结合学校、家长予以解决;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先进员工、对口部门等为企业实习的学生作报告,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聘请企业高级技工、关键工序的师傅等人员指导学生实训。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根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对实习实训学生的品德和技能进行全面考察,并在工作现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校企合作的结果不但可以节约企业自行培养人才的成本,还可以保障企业用人需要。所以,企业还应该走出工厂,在一定行业和地域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对口学校建立起联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

3.建立对学生的综合德育评估机制,全面考核教育效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就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综合评估机制,使德育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和多元性,以服务高职院校的学生成长、服务于就业。对于学生在高职学习期间的德育成绩评定,应由学校、企业、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共同决定。把学生在校和在企业学习、实习、工作、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呈现出的全方位表现都纳入评价范围,而不仅局限在纪律、行为表现等片面的评价。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德育评价工作,培养学生能学会自觉按职业道德评价标准进行活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规范的行为,努力实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4.充分利用学校的场所、学习环境挖掘德育资源。通过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和严格遵守工作时间,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纪律观念;可在校园举办合作企业推介会、优秀企业家报告会、优秀企业捐资助学、劳动模范报告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也可通过校企联合开展文体活动、技能竞赛、科技讲座、产品设计活动等,增进彼此交流,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道德培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为尽早融入企业和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和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在社会上营造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进行职业道德的现场教育,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条件。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自觉的意识,使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樊颖.从校企合作现状看我国职业教育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法规体系构建.中国证券期货,2012(2)

[2]杨国富.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拓宽德育工作途径.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

[3]黄继锋.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德育机制创新.当代教育论坛,2011(12)

第6篇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hinese-foreig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program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society's attention.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synergy between the Governmental Quality Audit and the Societal Quality Authentication in the Sino-Australia Cooperation Educational Programs. This will help improve quality assurance ability of Sino-Australian cooperation education.

关键词: 中澳合作办学;质量审计;质量认证;协同

Key words: Sino-Australian cooperation education;quality audit;quality authentication;synergy

中图分类号:G52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244-02

0 引言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澳合作办学也不例外。如何构建具有严格约束力的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中澳合作双方院校、社会和政府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作为国际上通行的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质量审计和质量认证已被引入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目前,澳方院校已把质量审计作为监督合作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方式。虽然国内鲜有合作办学项目质量审计的提法,但政府教育部门有定期组织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评估,可以看做是政府质量审计;而中方院校的日常监督检查可以视为内部审计。社会层面则有第三方机构操作的质量评价和质量认证。

总体上看,这类审计、评估、认证、评价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问题。考虑到中澳合作院校的主体责任,对教育教学进行日常审计和监控理所当然,本文重点关注院校外部的政府质量审计和社会质量认证评价。

1 现状

1.1 政府质量审计

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或者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对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经评估,如果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管理混乱、教育教学质量低下、造成恶劣影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整顿并予以公告;情节严重、逾期不整顿或者经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责令停止招生、吊销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

目前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评估有9项一级指标,21项二级指标;对项目的评估有8项一级指标,22项二级指标。指标体系涵盖了办学宗旨、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培养质量、项目管理等方面。其中的招生和学籍管理、文凭证书管理、资金管理、教学质量监督、教学计划、师资状况、学生满意度7项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的核心指标。

实际操作中以院校自我评估为主,在自我评估基础上主管部门采取随机抽查等方式组织实地考察评估。自我评估和实地考察等要求按评估程序与标准,遵循客观公开的原则进行。自评报告须按要求进行公示,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相关方面的共同监督。

2013年初新一轮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启动,以学校自评为主,突出学生满意度,对23个省(市)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临近办学期的31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进行合格性评估,结果分为合格、有条件合格以及不合格3档,将作为机构和项目批准延期与否的重要依据。对有条件合格的将给予一年时间整改;仍不合格的将被停止招生。

1.2 第三方质量认证

社会组织对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结论对主办院校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我们主要倾向于项目质量认证和麦可思质量报告两种主要形式。当然,权威机构的排行榜等信息也可作为参考。

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认证是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自愿申请的基础上,由社会专业机构按照政府的有关法规和行业标准对其进行的质量认可和证明。认证是办学项目自律的体现,而且由于是第三方从事的活动,因而结论具有较高的公正性。

从认证内容上看,项目是否达到行业内标准,是否符合其自身设定的教育目标,是合作办学项目质量认证关注的重点。目前的认证标准分为五部分,下设12个一级指标,49个二级指标,151个观测点。

认证程序包括提交申请、初访指导、自评自改、自评审议、现场考察、认证决定、后续复查等,这个过程既有自我反思改进,也有同行诊断提高。

1.3 第三方质量评价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MyCOS)作为中国第三方基于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已经调查了2006-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建立了全国的高等教育数据参照体系。该公司所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涵盖了培养结果与毕业生评价、培养过程分析,通过了解毕业生半年后的短期就业能力与培养质量的社会评价,帮助发现教学和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毕业半年后的基本去向、就业数量、就业质量;毕业生对于就业现状、母校的教学、学生工作和生活服务满意度;职业与行业竞争优势与地区经济贡献;毕业半年后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在工作中的重要度和满足度,在校期间价值观提升;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有效性评价,学业成绩对就业的影响;毕业生在校体验,对社团活动的满意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与求职服务的有效性评价。

MyCOS的主要调查方式是向毕业半年后的学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账户,答卷人回答问卷时间约15-30分钟。

2 问题

应该说,现阶段的政府主导的评估和社会第三方的认证以及质量报告都对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但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政府层面的审计和社会第三方的认证评价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在内容上交叉较多,指标设计倾向大而全。导致各自职能没有充分显现,质量关注中心点没有聚焦,容易造成重复操作,最终难以提供主题鲜明、结论清晰的质量报告,自然也就影响了评价结论的针对性和影响力。(表1)

不难看出,政府评估既有保障性硬指标,也有评价性的软指标。培养目标方案、项目管理、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评估指标与质量认证中办学目的、资源配置和使用这样的内容有较大重合;而教学组织管理和内部质量保障、公共关系和社会诚信等认证内容与教学组织、培养质量、社会效益、办学特色等评估指标交叉较多;麦可思报告中的能力与知识、课程评价指标与评估、认证的内容也有重合。

3 思考

2013年12月,教育部就新时期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①,其中包括质量评估和认证体系趋于完善,质量监管和信息公开平台基本建成。通过建立和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定期评估制度,突出学校自评、学生满意度测评、专家和社会综合评价等评估方式,全面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估工作,规范办学秩序,维护学生及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合作办学的质量问题涉及中澳双方合作院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四个相关主体。由于各方所处的角色、位置、环境和关注点都不一样,因而在质量保障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政府审计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应侧重于评价办学项目是否合规有效,是否具备合作办学的基本条件,能否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体现强制性;对于教学组织管理、培养质量、内部质量保障等内容,则适合由专门的质量认证机构来判断,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体现自律性;而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比如就业质量、学生满意度、社会评价等内容,非常适合麦可思这样的公司通过广泛调查得出结论,体现了社会倾向性。这样的协同不但能够提高效率,减少对正常教学活动的影响,减轻办学单位的负担,而且增强了质量信息的针对性和影响力。换句话说,想要了解合作项目是否真实合法就看政府的审计报告,而要了解社会对项目的评价,就主要看社会机构的认证或评价报告了。

注释:

①来源:《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工作的意见》(教外办学〔2013〕91号)。

参考文献:

[1]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及其运用[J].江苏高教,2012(1).

[2]黄天中,刘丽霞,张清禄,张丽萍,黄亨奋.构建新形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和认证制度[N].中国教育报,2014-02-24(6).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主线,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以贯彻落实“自治区实施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为目标,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目的,提高用人单位劳动管理水平和树立用人单位诚信形象,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加注重各类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的协调平衡,为维护我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___创造良好环境。

二、创建目标

通过在全区各类企业中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工业园区包括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信息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等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活动,达到落实政策法规、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协调机能、严格劳动标准、规范用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形成维护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长效机制。

三、创建标准

(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标准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劳动法》、《工会法》、《自治区劳动合同管理办法》、《自治区集体合同条例》等法律、法规。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2、全面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用工行为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签订、变更、续签、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程序合法。同时,按规定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劳动合同用工登记手续和按时报送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统计报表。

3、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工时、休息休假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对实行特殊工时制度依法进行年检审批,没有违法使用童工和不依法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现象。

4、按国家和自治区工资支付规定,依法建立健全内部工资支付制度,并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依法为职工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无拖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现象。

5、劳动保护措施和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建立了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网络。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健全、措施有序、落实到位,无重大伤亡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

6、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支持工会开展工作,保证工会依法履行维权的基本职责。

7、建立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按照《自治区集体合同条例》和《自治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意见》,在保证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续订内容具体、标准量化、秩序规范、操作性强的集体合同和专项工资集体协议,保证职工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8、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职代会各项职责落实。企业规章制度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向全体职工公示。实行厂务公开制度,厂务公开工作及时、全面、真实。公司制企业董事会、监事会中的职工代表,能够较好地履行职责,发挥作用。

9、工会教育职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秩序;引导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参与企业

文化建设并认同企业文化。通过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促进企业发展献技出力。

10、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有效预防和调解劳动争议,没有发生因劳动保障问题引发的。

(二)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创建标准

1、园区内企业全面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标准。对不具备单独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条件的小企业,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加以覆盖。

2、园区建立三方协调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对园区内企业调整劳动关系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开展协商,预防和调解劳动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园区内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突发性事件。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劳动法》、《集体合同规定》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办法》等劳动关系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对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宣传,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职工群众、劳动者及用人单位了解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二)建立指导督促企业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作目标责任制。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规范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重点是推动改制重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

(三)督促、引导建筑、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用人单位合法用工。依法与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

(四)加强劳动合同基础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将劳动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督促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从现在起到20__年上半年,对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情况进行清理规范,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强化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变更、续签、解除和终止登记及备案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并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五)积极促进企业按规定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及时签订、续签、重签综合集体合同或以工资分配为主要内容的经过工资集体协商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通过进一步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提高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

(六)加强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的监督工作。促进企业的工会组织和职代会,积极参与本单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和管理工作;监督本单位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要做好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以保持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平稳履行。

五、组织实施

(一)开展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

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创建活动,是加强和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管理工作,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自治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已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的创建工作。

(二)开展创建活动的总体安排和评审程序

创建活动由各地、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创建活动从20__年下半年开始,每两年组织一次评选。在评选新的自治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的同时,对已经荣获称号的单位进行一次复验。

评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由用人单位注册地的地、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评选“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由工业园区所在地的地、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自治区直属企业由自治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经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确定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候选单位名单,上报自治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由自治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联合公示,表彰决定,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布。

评审程序包括自查、申报、审查、评审、公示、命名、表彰、复查八个步骤。

1、自查。申报企业和园区应对照创建标准和条件进行自查、自评,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整改完善。自查、自评情况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经无记名投票,职工(代表)综合满意率达80以上视为自查、自评合格。

2、申报。申报企业和工业园区在自评合格基础上向地、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提出申请,报送自评报告。具体为职工(代表)民主测评情况,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情况,劳动合同签订、履行情况和集体合同文本审批情况等材料。

3、审查。各地、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采取一定形式对申报单位进行审查考核。主要审查考核情况是否属实,制度是否健全,运作是否规范。各地、州、市的审查情况,应书面报自治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4、评审。考核后,由办公室提出初审名单,交领导小组审核,初步确定命名企业与工业园区。

5、公示。将初步确定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名单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示。

6、命名。经公示未发现问题,颁发“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牌匾,并予以命名。

7、表彰。按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表彰奖励的具体办法,对获得“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称号的企业和工业园区进行表彰。

8、复查。被命名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在创建中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或经复查不符合标准的,经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审核后,报自治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批准撤销其荣誉称号,收回牌匾,并向社会公布。

六、方法、步骤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20__年11月15日前):制定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各项目标要量化,具体内容要明确,实施方案要有操作性。

(二)第二阶段(20__年11月至20__年2月):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可开设专栏、专题,进行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有关劳动关系法律、法规知识,报道活动的进展情况以及各方面的典型。各地要抓好本地典型的培养、总

结、推广工作,大造舆论声势,通过宣传更新职工群众和用人单位的观念,吸引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第三阶段(20__年3月至20__年12月):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各地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要根据本地实际,先选择一个县(市、区)和工业园区进行试点,通过总结试点经验,实现以点带面。

(四)第四阶段(20__年12月至20__年2月):检查验收,总结表彰。在这项活动的后期,要采取自查、互检和考核评比等形式,对各地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情况进行评估验收。通过深入企业查看有关材料,实地考察等,了解掌握活动开展情况。对达到创建标准的单位,按规定给予表彰,对工作开展不利的给予通报批评。

七、表彰激励

(一)被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内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可据此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年审的重要资料,对年内无群众举报的,可直接发放年审合格证。

(二)凡没有被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的,企业不得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开发建设___奖状”。企业经营者不得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开发建设___奖章”。

(三)凡没有被评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的,企业经营者不得评为各级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好领导。

(四)凡没有被评为选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的,企业工会不得评选为“模范职工之家”,不得参加各类先进工会的考核。

八、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的创建活动作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创建评选工作。

(二)突出重点。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要抓重点、促全面、求突破。各地在创建活动中要紧紧抓住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全面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办法》这一主题,通过加强和推进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管理工作,推动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全面开展。

第8篇

关键词:泰达股份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COSO内控框架

内部控制是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公司治理模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实施是否有效对企业发展意义重大。早在1992年,COSO 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就已经指出应当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公司内部控制信息。2010年,我国财政部等五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引中披露了内部控制时间表,明确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实行内部控制披露。这样的披露让利益相关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内部控制,同时也让公司管理层对自身管理进行更好的反思。

在2013、2014年度披露的审计报告中,泰达股份连续两年被两家不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作为旗下拥有10家控股子公司、16家参股公司、40余家间接控股公司的天津大型综合性上市公司,泰达股份的经营范围覆盖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等多项产业,其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引人深思。

一、泰达股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4年4月14日,泰达股份因分支机构管控与担保业务风险等问题被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次年,公司以与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合同到期为由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然而,2015年3月20日,公司又因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项问题,再次被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并发现泰达股份2013年度财务报表中的大量问题。

泰达股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上的普遍不足。下面将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就泰达股份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五个角度进行梳理和阐述。

(一)控制环境层面

1.人力资源管理不当。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指出,泰达股份对财务人员培训缺失,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到了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从报告中可以看到,公司资产管理、销售管理、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多集中在会计核算的处理方面。这影射出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才招聘匹配程度低、人才后续培训缺失,致使公司缺乏有专业胜任能力的人才。此外,公司的人员配置也不尽合理,多个项目没有责任到人。

2.公司诚信文化缺失。2014年度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中,所述重大会计差错从2013及以前年度就已经存在。2015年4月10日晚间,泰达股份连续对外15份公告,说明由于公司出现了重大会计差错,导致2013、2014年度已的年报数据全部作废。

令人疑惑的是,所有这些问题在2013年度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中都没有披露,在泰达股份2013年度内控自评报告中也只字未提。短时间内暴露出的这些问题难免会让报表使用者怀疑泰达股份2013年度及以前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及自评报告的可信度。

(二)风险评估层面

1.风险意识薄弱。2014年5月9日,深交所下发了监管函,称泰达股份子公司违规担保累计达7亿元,且并未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如此巨额的担保金额已经超过了泰达股份的净资产总数,却没有相应的审批程序。另外,在2014年度出具的内控审计报告中,审计师指出泰达股份从事贸易批发业务的子公司没有建立从存货风险、信用风险等业务实质出发的收入确认原则。公司仅以合同金额确认收入,而忽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确认基础,未考虑合同双方的授信风险。

2.公司对已识别风险评估失当。在2013年度泰达股份和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同一缺陷――违规担保,给出了不一样的认定结论(中审华寅五洲会计师事务所认定为重大缺陷,泰达股份认定为一般缺陷)。从两份报告中可以看出,分歧集中在缺陷的影响程度而非缺陷的性质。泰达股份为了公司的声誉,仅以“该缺陷未造成经济损失”为由,就将该缺陷认定为一般缺陷。

另外,针对其中三笔自身融资(即所借款项也为扬州泰达使用),公司方面认为不构成担保风险。但是笔者发现,在2014年5月扬州泰达拟以22 000万元的价格转让扬州声谷100%的股权给广江公司。对于这样的股权转让,泰达股份在事先担保之时,就应当考虑其可能存在的授信风险。

(三)控制活动层面

1.授权审批程序缺失。2013年度内控审计报告指出,泰_股份对于其在扬州的分支机构(扬州声谷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广硕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及扬州昌和工程开发有限公司)缺乏授权审批程序,因违规担保收到深交所发来的监管函。

2.资金营运缺乏管控。在2014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公告中,公司有大笔应收款项长年逾期,且未提取坏账准备,同时部分预付款项由于供货方无法提供符合质量的货物而未能得以偿还,甚至部分应收账款的长年逾期情况在2013年1月1日就已经存在。另外,泰达持股的天津南开戈德集团有限公司4.43%的股权也未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可见,泰达股份的资金管理混乱,账面存在大量坏账而不自知,账面历史遗留问题突出。

3.工程项目管理混乱。在2013及以前年度,泰达股份从事一级土地开发业务的部分子公司结算应付工程款没有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计提或结转;泰达股份从事二级代建的子公司,在以前年度公司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没有按照完工百分比法进行确认;泰达股份部分子公司将在建的垃圾处理设备转为固定资产时未考虑是否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可见公司对工程项目进程缺乏评估,相关财务人员责任分工不明,导致项目管理方面财务差错频出。

4.销售收入、成本确认有误。201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指出,泰达股份部分子公司的贸易批发业务仅根据合同金额确认了营业收入,却没有考虑合同存在的存货风险,信用风险可能导致无法收回货款或存货因不可抗力被损坏;另外,部分子公司的某些交易属于关联方交易,也不满足存货确认和收入确认条件。

(四)信息与沟通层面

1.信息披露不尽规范。笔者在对泰达股份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时,查阅了泰达股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其中,公司有如下描述“对于影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需要计算缺陷一旦发生,可能导致的潜在错报对于公司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的影响是否超过已设定的比率来加以判断”,但是在查阅了2013年度及以前的公司内部控制相关文件却并没有发现泰达股份对社会公开所谓“已设定比率”,造成了信息使用者的困扰。

2014年度泰达股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了其重大缺陷的认定标准(见下页表1),其中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定量标准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比率。但是指标内容却表述为“错报的资产总额”“错报的净资产总额”等。也就是说,计算涉及的是会计要素的错报总额而非单个错报金额,这就使得会计项目单个错报是否为重大缺陷的认定模糊,存在某个项目存在重大缺陷但是由于仅仅计算缺陷汇总而被忽视的可能,且计算错报总额会造成会计科目加减过程相互抵消,有粉饰报表的嫌疑。

2.母子公司沟通不畅。根据上市公司已披露的公开信息,可以发现泰达股份内部控制的问题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子公司管理控制方面,而母公司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这从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内部信息沟通不充分,导致决策程序缺失。

(五)内部监督层面

泰达股份在内部监督层面制定了诸多制度,并且授权风险控制部负责公司内部控制的督查。但是监督流于形式。首先,泰达股份对其下属子公司的监管不力,导致大额资金担保缺少审批;对资产管理没有实施监控,账面存在大量坏账,存在极大的逾期和难以收回风险。其次,监管人员形同虚设,泰达股份在被出具否定意见之前,资产减值评估、应付未付工程款的暂估预提、在建工程是否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检查均未责任到人,这样风险控制便流于形式,既没有专人负责,出现问题后又极易导致相互推诿责任。

二、泰达股份内部控制改进意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渐渐着眼于企业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竞争。企业只有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下面笔者将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针对泰达股份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从公司主体出发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并对其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以启示。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要强化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加强对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培训。其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执行人力资源可持续培养政策,要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最新的会计准则、税法政策,保证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此外,企业要根据其发展战略和目标配置相应的人力资源,明确各个岗位的任职要求与职责,权利与义务。最后,树立企业自身的文化,对内激励员工工作,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加强企业的风险识别、规避意识

泰达股份作为一家集制造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众多,分支机构庞杂,所以其面临的复杂外部环境不言而喻。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适应市场需求,防范市场风险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泰达股份必须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判断。此外,泰达应当建立一个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该机制主要用于评估和防范风险。如果企业认为建立一个风险评估小组成本过高,那么可以将风险评估外包给第三方机构,定期来公司组织评估工作。

(三)落实内部控制相关措施

从泰达股份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产生原因来看,问题集中暴露在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管理控制方面。具体来说涉及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销 售管理几个方面的会计核算。因此,公司应当统一会计核算方法,规范公司的会计核算行为,使得企业的控制活动合法、合规。

此外,企业应当注意合理授权。对于子公司担保、租赁等业务应当加强监管。上报、审批等程序要注意授权的层次与责任。做到既保证经济决策有效运作,又能保证权利得到制衡。

(四)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沟通与披露

泰达股份子公司多项重大缺陷源于内部沟通缺乏,导致制度难以充分理解落实。因此,泰达股份应当加强信息的沟通,将内部控制相关信息在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责任单位之间进行沟通与反馈。同时,泰达股份还应注重信息的外部沟通,即将企业内控信息与企业股东、投资人、客户、供应商、监管部门进行沟通和反馈。

此外,公司应当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专业性、规范性、可比性。例如,在披露内控缺陷定量标准时,应明确单个错报的定量标准,让读者明白该缺陷之所以重大的合理性。再者,应引入缺陷发生的“可能性”标尺。因为缺陷认定本身是一项预期判断,应结合其发生的可能性,才能决定缺陷损失的“期望”。一个专业的、有参考性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公司内部控制良好与否的标尺。

(五)加强企业的监督控制

内部监督是一个过程,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活动。有效的内部监控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地查漏补缺,防微杜渐。企业相应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此外,要确保内部监督责任到人,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再者,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使其日常化、常态化、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内部监督管控的作用。X

参考文献:

[1]袁敏.关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问题与披露改进――以上海家化为例[J].财务与会计,2014,(08).

[2]吴倩.“北大荒”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第9篇

1 浙江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业已取得的主要经验

1.1 加强分类指导,严格分层管理。浙江省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不断调整适应浙江省社会组织发展现状的评估细则,不仅对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采取不同的评估体系,还将社会团体分为专业性社会团体、行业性社会团体、联合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社会团体五类,并相应制定了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和结果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对社会组织进行“谁登记谁评估”的分级管理办法,下一级要将5A级单位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有利于直接管理部门与所辖社会组织之间的沟通交流。

1.2 评估内容丰富,指标体系初成。评估内容较为全面,一般涉及基本条件、组织建设、工作绩效或自律与诚信建设、社会评价等方面,涉及规范化运作、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日常建设等情况。对民办非企业单位则更为重视起信息披露、资金运作等状况的监管。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着重规范化建设,民办非企业单位着重诚信评估。对联合性、专业性社会团体注重规范化建设和提供社会服务、活动开展,对行业性社会团体注重维护行业利益诉求和行业自律、行业影响力、服务政府等,对公益性社会团体则重视其公益活动规模和效益、项目开发与运作、与政府关系等,对基金会的考核也更多注重公益活动的开展和效果。

1.3 评估主体多元,评估手段多样。浙江省严格限定了参加评估工作的社会组织资格,在民政部门登记满两年以上的社会组织才能够参加,并每年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评估等级较高的社会组织还拥有优先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权限。评估采取社会组织自评、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和评估委员会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由单位负责人和全体工作人员对照评估指标进行评估,并提供证明材料和依据,业务主管单位根据社会组织的自评报告,结合平时管理情况进行审核,评估委员会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结合实地查看、听取各方意见经综合后得出评估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方评估的呼声越来越高,浙江一些地市也逐步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参与评估。

1.4 评估过程透明,评估机制规范。浙江省的社会组织组织评估过程是较为公开透明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评估机制。每年在评估工作开始前,各级民政部门都提前将评估的内容、标准、流程、考核方法对外公布,考核的结果也向全社会公示、公布。评估工作到目前已经实施了7个年头,浙江在职能部门工作开展、分级评估备案上报、政社沟通、第三方协作等方面都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对评估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和标准,整体工作基本按照民政厅要求规范、有序开展,如杭州市社会组织参评率超过7成,评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2 当前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评估氛围还不浓厚。目前全国参评社会组织只有41.5%,不到社会组织总量的半数。浙江参与评估的社会组织总量位于全国第一,但参评率仅占全省社会组织的24.43%②。2013年全省性社会组织获得2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仅45家,其中7家为基金会,其余均为社会团体,绝大多数是行业协会和商会③。现有的评估主要是被动评估,内容主要涉及到组织是否合理使用资金、是否违规操作等,对社会组织内部治理能力、发展前景等缺乏重视,导致许多社会组织认为评估就是检查工作,因而难以通过评估来促进组织发展。

2.2 评估主体有待培育。当前评估主体主要有三类:社会组织内部评估部门、行政主管或授权单位、第三方评估组织。评估委员会成员主要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社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工作人员构成,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占比较高,评估工作实质上是民政系统的内部业务。杭州已在部分社会组织中初步尝试第三方评估,但尚未纳入法律约束和保障的范畴,第三方机构在评估中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及其解决机制也未明确说明。

2.3 评估能力有待提升。当前的评估以公布评估等级为重点,共五个等级,缺乏诊断式评价和对策研究。评估中的独立运作能力和水平还不适应实际情况,评估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还很不健全,人员能力和水平不适合参加评估工作。与此同时,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也体现出与繁重的评估、年检工作的严重不符,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总体来说评估体系建设还处在初期阶段,评估专业人员还很缺乏,需要借鉴、学习国外先进的评估理论、评估指标和评估工具进行本土化工作。

2.4 评估结果有待运用。评估机制没有有效发挥激励、监督、促进竞争的作用,评估结果与社会组织的反馈沟通机制尚未建立,评估结果对于社会组织的“后续”影响不明显。一般社会组织的评估结果仅在民政部门网站或相关报纸予以公示、公布,至于各社会组织的评估结果具体如何、存在哪些问题、需要如何改进等有针对性的评估报告尚未形成,也未形成具体的互动反馈、指导、跟进机制。政府在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等方面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措施出台,全社会的征信评价体系也仅处在建设初期,浙江出台的对评估结构优秀的奖励政策以及将评估结果纳入政府信息平台还只是让社会组织看到了一些“希望”。 2.5 评估指标有待调整。目前的这套评估指标体系适用于发展初期,对于提升组织质量的目的还体现出一些滞后性,对社会组织的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项目的评估几乎没有涉及。评估体系中针对社会组织发展初期的许多规定性条件,如组织登记注册运营等内容在组织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已经不再成为必要指标。同时,对组织某

些方面要素缺乏关注或者关注程度不够,例如,对社会团体的专业性等具体指标方面,缺乏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专业水平、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等方面的重视;又如对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评估重点指标是诚信经营,但基础条件和组织制度的分数已经接近诚信经营的指标,前两者分数占据过高;而对基金会的评估指标中,资金增值能力、经费流动渠道监管等处于真空。 3 完善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和指标体系的思路

当前社会组织发展已经到了需要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关键时刻,现有的评估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已经滞后于社会组织的发展需要,必须转换观念、调整思路,将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定位到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组织的新一轮发展。

3.1 建立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从社会组织管理研究和实践的角度看,科学的社会组织评估体制的建立,严格有序的 “第三方评估”尤为重要,其信度、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国际经验一般是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起专门负责社工机构评估的机构,这个机构一般是全国性的行业组织。如香港社会福利署负责对所有政府购买服务的社工机构的评估工作,并通过 16 项《服务质素标准》来测评机构运作情况。需有意识地转变政府职能,承认第三方评估组织的专业性、科学性和公众较高的信任度,将政府的评估职能部分转让给第三方机构,实行“购买服务”政策。其次,要提高第三方评估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应当实现信息资源获取的便捷化,政府应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信息网络系统,最大限度避免信息封闭、缺失现象,保证独立第三方能获得真实、详尽的信息,避免评估结论失真。

3.2 设置合理的评估指标。一是社会组织工作目标与规划评估。社会组织发展的程度与其使命感、理念与价值观、发展目标、规划有着重要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社会组织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将这一部分内容列入。二是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评估。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其人才结构、专业化程度、文化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组织的内部治理和发展,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社会组织人员都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与重视。三是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评估。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能力、资金筹措能力、社工业务能力、机构素质评估、志愿者状况、专业能力与职业伦理、服务专业性、承接项目情况、项目运作管理专业性、创新能力等均是社会组织的重要能力。四是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评估。应该注重过程评估、结果评估和社会评价三方面的结合,加大服务对象评价和社会组织运行过程、结果的评估。

3.3 健全评估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社会组织自身的社会性、专业性和多元性等特点使得评估体系建设更为复杂、评估过程易产生多种矛盾,因此评估首先应加强法制建设,在法律和制度层面进行引导、扶持、规范。国家层面要在社会组织管理条例中加入评估内容,作为评估体系建设的总依据,同时要积极推进社会组织评估法规的建设,明确评估的实施主体、范围、程序、标准等,为推进社会组织评估的良性发展提供保障。其次要注重评估过程的规范化,设计评估各环节的规范文书,使各类社会组织评估行为得到统一,并将评估信息采集、分析、核实、归档、反馈等内容制度化、程序化。尤其要注意结果反馈的规范化建设,明确应将评估结果的书面审查、现场评估内容、专家建议等及时反馈给社会组织,给予社会组织申辩、质询的机会,确保各种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增强评估透明度和公正性。

第10篇

论文摘 要:审计实务课程应以有实践能力的师资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达到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1 《审计实务》课程目标

《审计实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内外审计工作的人员岗位,确定他们需要掌握对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全过程,能熟悉企业的基本内部控制制度,掌握问卷调查、盘点、函证、审阅、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能查找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能根据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一些主要项目的审计,并能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能合理出具审计报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诚信、责任、成本、审计风险、团队合作等意识。使毕业生上岗后即能独立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

2 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高专《审计实务》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师通常采用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积极性被束缚;实验、实训条件不完善。这就使毕业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及对工作缺乏责任感、创新能力弱。

3 提高《审计实务》实践能力

为了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应作整合,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课程体系以审计人员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审计实际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学习就可以全方位的训练自己的专业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有效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实用性高技能人才。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专业教师实践性教学能力的培养,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较强指导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实践性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组织实践经验少的教师到审计部门实习、调研,同时专业教师还应到企业中进行锻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3.2 以工作过程(生产过程)为导向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标准,通过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来明确典型工作任务,由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对内容进行重组和序化,以审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时序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与顺序。课程直接对应业务岗位,教学过程就是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教学内容就是系统化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将整合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境,审计相关的理论知识被分解嵌入到各个教学情境中。各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内容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技能和任务,各个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3.3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通过调研听取专业人员和行业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明确专科毕业生审计方向的就业岗位群:(1)会计师事所助理;(2)政府审计、企业、单位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熟悉审计职业工作环境、评估和防范审计风险的能力;对财务舞弊行为作出职业判断、确认及处理的能力;正确确定审计目标,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而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的能力;正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正确发表审计意见;合理出具审计报告的能力。方法能力有:决策能力、执行能力、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自学获取新方法的自我更新能力、利用网络和文献等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评估工作结果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社会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协作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依据对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与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课程设计的职业性。

3.4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场所应主要设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会同企业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情境,学习情境,完全采用真实审计实例为载体,即会计师事务所现场审计项目,审计理论知识融于一个个审计项目中进行讲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行真实的职业训练。最后安排一周的实训,完成一个综合项目的实训,系统地训练学生的审计综合能力。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5 教学方法的选用

(1)“典型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中以典型任务驱动为主线,将学生自主策划、实施、检查、评价、教师指导,教、学、做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下任务小组策划教师指导学生修订策划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学生写工作记录任务完成后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教师对小组评价、小组互评、学生个人自评) 撰写工作总结的模式。“典型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专一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角色扮演法

虽然从总体上看,《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角色就是“审计员”,但是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操作方式下,各不同小组和小组中的不同成员需要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项目负责人等。这样有利于明确学生在小组中的责任,也便于不同小组交替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分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3)案例引导分析法

在学习情境实施的过程中,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作为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包括用于审计业务指引的实用案例、违法处理的警示案例。其中的审计业务指引案例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案例。可作为学生在实施工作任务时的参考。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引导课程内容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分析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在工作中有对比和参考,加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违法案例的警示作用,能够较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意识;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学好审计实务继而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审计实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关键岗位;风险预控;廉政

作者简介:戴礼良(1963-),男,安徽淮北人,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工程师;葛成龙(1976-),男,安徽淮北人,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政工师。(安徽 淮北 235000)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58-02

为持续深化廉政风险管理工作,淮北万里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展公司”)党总支从2011年起,以转变意识为先导,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持续改进监控手段,强化岗位风险预控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责任环绕”的立体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平安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提升了发展公司廉政风险管控水平。

一、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建设背景

1.依法治企,廉洁从业的迫切需要

上级对依法从严治企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制度越来越规范,发展公司必须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符合上级精神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

2.公司树立形象的迫切需要

随着三集五大的结束,作为集体企业,从名称“发展公司”就能够感觉到,相关业务都是围绕公司的业务开展的,其工作人员的形象,代表了公司的形象,所以公司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发展公司建立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

3.关爱员工的迫切需要

对员工的关爱,不仅仅要建立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体现,让员工实现干事干净,就需要建立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通过体系确保员工的经济平安。

二、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建设的内涵和特征

1.内涵

以转变意识为先导,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持续改进监控手段,强化岗位风险预控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责任环绕”的立体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平安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有效提升了发展公司廉政风险管控水平。

2.特征

特征一:点上用力,便于操作。“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制度为面、责任环绕”,从岗位的点上,逐步突破,形成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到立体的格局,便于具体操作。

特征二:建立立体管理思想,夯实企业管理基础。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摆脱了过去廉政教育重教育、偏上层的局面,避免造成对人不对事的局面,通过对岗位的廉政管控,实现了对岗不对人,更利于企业和谐管理。

特征三:建立关键岗位廉洁从业风险信息库,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建立风险信息库,为以后的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逐步规范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促进了企业规范管理,对不利于风险防控的同岗位业务,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调整,形成内部的制约体系。

特征三:理清一种关系,就是流程比制度更重要。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往往只注重制定如何处罚腐败行为的制度规章,而忽视探索防范腐败发生的流程。其实,流程比制度更重要。制度是针对把事情做错如何处罚(结果),而流程是指导和保证监督如何把事情做对(过程)。没有好的过程就没有好结果。制度是一种约束行为方式的抽象行政手段,相当于修筑堤坝;而程序是一种办事逻辑指导的具体技术手段,相当于疏理河道。

特征四:健全一套机制,实现业务联控。要保证各层面长治久安,必须有长效机制作保障,将反腐倡廉融入日常管理和常态运作之中,让人在这种机制下不能干坏事,即使有那种“贼”心,也没那种机会。通过运用系统的观念,建立系统的监控体系,实现了业务的联动,为考评员工提供了依据,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1.融入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员工廉洁从业风险意识

将廉洁从业风险管理意识的培育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多措并举,常抓不懈,积极倡导“依法治企、廉洁从业”、“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在、岗位风险管理责任重大”等观念,将立体风险管控融入员工的日常行为和具体工作过程中。

一是开展多层面培育廉洁意识。公司层面领导班子向员工公布风险承诺,身体力行推动风险管理;各部门制定风险规约和梳理岗位风险,制定预防措施;开展“廉洁文化进岗位”活动,组织岗位风险大讨论,撰写“依法治企、廉洁从业”听后感;编写关键岗位廉洁风险说明书,发放廉洁风险提示卡、告知书等,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上讲台讲党史上廉课,组织员工到“清风苑”参观学习,面对面算帐守廉等举措,培育廉洁意识。

二是引导关键岗位员工转变意识。如在现场风险评估诊断活动中,邀请关键岗位员工参加,采取推进式讨论的方式,启发和引导关键岗位员工正确认识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主动参与到风险辨识、分析和预控工作中,避免了风险管理“空谈”现象,相关意识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灌输。

2.完善组织体系,打通便于关键岗位员工参与风险管理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原有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各单位的岗位风险监控职责,强化关键岗位风险的管控,初步建立了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廉政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聘请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组建了风险评估专家组和联络员,形成遍及发展公司各领域的风险管理网络。在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估以及风险解决方案的制定中,关键岗位员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初步实现了风险管理和业务工作有机融合开展,为公司廉政风险管理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科学风险评估,有的放矢开展岗位廉政风险防控

一是采取分层、立体的全面风险评估模式,实行岗位动态自评、单位综合评估、发展公司风险评估组现场诊断和指导相结合。基层单位认真执行风险报告制度,开展动态风险自评,及时上报风险变化情况报告30余次;坚持每半年一次全面评估;定期组织专家现场诊断评估,累计开展活动11次。

二是以岗位为点、流程为线,全面开展基于岗位和流程的风险辨识、分析和评价工作。组织关键岗位人员深入细致梳理业务流程,认真辨识业务流程、管理环节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逐步完善岗位廉政风险清单和关键控制环节目录。先后完成岗位风险梳理分析,开展了重点业务流程的风险分析评估,初步形成关键性监控指标。对照标准,发展公司排查出岗位廉政风险8个,其中重大岗位风险1个,分别为重大决策风险类别的投资风险和改制风险,岗位风险类别的履职风险和商业贿赂风险,业务廉政风险类别的从业人员责任意识风险,违法违纪风险类别的废旧物资处理和干私活风险,行风建设风险类别的业扩工程风险,从业人员责任意识风险由于发生可能性大被排查为重大风险。逐步健全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修订了《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实施意见》、《电力安装工程分包队伍管理办法》、《万里电力规划设计院奖励管理办法》等制度,初步形成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

三是算清岗位廉政风险账。从自律和履职方面,从“两个维度、五个方面”入手,挖掘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强化评估结果应用,给相关岗位人员算清经济账,算明亲情帐,算透人生帐。通过评估风险等级和分布,确定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风险,分系统召开风险防范和控制分析会11次,制定了《电力安装工程分包队伍管理办法》,控制了工程发包中的廉政风险。此外,工程公司实行了“党风、廉政从业风险告知制”,对工程废旧电缆回收从源头管控,有效防控了廉政风险。

4.完善关键岗位廉洁从业风险信息管理,为风险预防控制提供信息保障

一是在深入开展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逐步积累完善风险信息库。建立统一的廉洁从业风险分类框架,继而对风险逐步细分,明晰完善风险分布、风险描述和预防控制措施等,不断将风险识别、评估、处理等过程经验进行知识累积,为风险管理有效持续推进奠定信息基础。

二是在公司风险信息完善的基础上,将关键岗位风险和防范控制措施,通过编制岗位风险说明书、廉洁守则和廉洁从业承诺等形式加以固化,明晰了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预防控制职责,充分发挥风险信息对关键岗位日常风险防控的提示提醒和指导作用。

5.强化内部控制改进和日常风险监控,持续改进关键岗位风险预防控制能力

一是采取自上而下模式,分系统逐级进行风险处置,以规范管理为主要手段强化关键岗位风险的内部控制改进。如在工程施工管理中,主要针对“工程发包、工程材料发放”等关键岗位风险,对照公司《关于“干私活”的处理规定》,修订完善岗位工作标准和制度,有效降低了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岗位风险。

二是以“一岗双责”为抓手,督促业务部门和单位切实履行风险监控职责,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针对目前无法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有效控制的业务环节,通过指标监控、过程抽查以及考核等措施强化风险监控。

三是将制度建设作为风险预控的根本措施,坚持实施规章制度全周期管理,强化系统风险防范能力。实行业务部门与监督部门审查会签机制、制度执行督察机制和制度评估改进机制,将风险防控要求融入管理制度,嵌入管理流程,优化制度设计,强化制度执行,在推进规章制度体系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系统提高公司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公司正在逐步完善的经营结算统一平台,就可以有效规避岗位风险。

四、以关键岗位管控为核心的廉政风险立体预防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活动为载体,增强全民保险意识,扩大保险覆盖面,规范保险市场经营行为,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和社会稳定作用,促进全市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力争年全市保费增长率达到16%以上,国家、省、市重点推进的试点险种开办率和政策性补贴险种承保率均达到100%,保险密度(即人均保险费额)、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险业税收(包括保险行业产生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增长率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全省保险先进市”行列。

三、组织领导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成立老河口市创建“全省保险先进市”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保险创建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统筹协调乡镇、部门之间的关系;搞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衔接,积级争取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同志任组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城乡建设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人民银行、市银监办、市人寿保险公司、市财产保险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人寿保险公司,市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邱东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实施步骤

㈠启动阶段(月15日以前)。制定创建活动方案,组建创建工作机构,召开会议部署创建工作,摸清创建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数据。

㈡实施阶段(月16日至12月5日)。各地各有关部门、保险公司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本方案积极开展“全省保险先进市”创建活动。

㈢验收和申报阶段(12月6日至12月15日)。领导小组组织人员,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保险公司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评,拟订我市创建“全省保险先进市”活动自评报告,收集、整理相关档案材料,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㈠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保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宣传创建“全省保险先进市”的目的、意义和措施,为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各保险机构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国家保险法律法规和保险的重要作用,引导社会正确认识保险,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保险,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保险业的良好局面。

㈡突出工作重点,夯实创建基础。一是强化内控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并完善保险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严格保险业务操作规程,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保险行业跟踪监管,实现保险业规范化经营和发展。二是注重产品创新,拓展市场领域。要立足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在巩固传统保险产品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思路,拓展服务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群对保险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三是强化市场服务,打造“诚信保险”。要把“诚信保险”作为全市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激励与惩戒并举,加大对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客户回访制、跟踪问效责任制,强化市场服务,解决保险服务过程中“重承保、轻理赔,重保前服务、轻售后服务”等问题。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采取强制干预、行政命令等不正当竞争方式扰乱保险市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