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生论文

中职生论文

时间:2022-12-08 10:0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中职生流失原因对策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在一所学校里,坚持一切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就是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和最好的实践。在中小学教育中,学生的流失现象比较普遍,对一个学校发展和稳定都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职业教育学校的影响更为严重,学生流失多,不但影响学生本人的成长,而且造成国家投入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多年的学校教育管理中,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控制学生流失率,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流失的问题。

一、流失的原因

按理说,学生在我们职业技术学校就学以后,取得了职高学籍,既可升高等职业学校,又可直接胜任技术工作,今后不愁找不到劳动就业岗位;并且国家也很重视,给了学生较多的生活补助,那么一些学生为什么要辍学,要流失呢?经过分析,校方的原因大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教育管理滞后;2、教师尽责不力;3、学校设施不足;4、课程开设不尽合理等。总起来说,主要矛盾方面是学校的工作没有到位。

二、应对的措施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研究了相应的对策:以学生为本,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他们在校安心读书创造条件。

学生方面的原因也有四种:1、学习目的不明确,为了父母读书;2、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3、家庭经济困难,生活有压力;4、生活适应能力差,影响学习。

(一)教育学生的对策

1、对待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校政教有关人员特别是班主任,要能及时察觉苗头,对症下药,一帮一地明确学习目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职业学校就是交了钱,玩上三年就行了,可是一进学校要完成各科学业,达到工作能力的要求,就畏难了,懒散的思想受到冲击,要辍学。我们的思想教育要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入手,对他们多做进步的肯定的激励,让他们认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今后参加工作的美好之处,以及没有生存本领的危险,让他们进入自觉学习的轨道。

2、对待学习困难的同学,教师要进行重点帮助,(实际上到职业学校来读书的学生多数是基础差,文化底子薄的)加强个别辅导,学习任务要适应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太高和过急,都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应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多采用情感教学,快乐学习,把抽象的课程尽可能的化为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采取“社团活动”“角色表演”“合作学习”“任务研究”等。学习快乐没有负担,自然就安心读书了。

3、对待家庭经济困难者,学校有义务帮助他们,生活困难的可以先将国家的生活补助款预支给他,还可以为他联系社会爱心助学;班主任负责监管困难学生的生活情况;要建立奖学金制度,鼓励学生获奖;还可以开展勤工俭学的活动;对于家庭特别困难,欠缴学校款项的,不能催逼,学校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以专项困难补助金加以解决。要使学生在无后顾之忧情绪中安心读书。

4、对于生活适应能力差的学生,班主任和生活管理人员要关心细致,利用寝室管理和学生小组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的伙食团要有丰富多样价廉物美的饭菜,甚至可以给特殊的学生开小灶,等。总之,是要让学生生活无忧,身体健康,学习有劲。

(二)校方改进的举措

学生流失率升高,主要矛盾在学校方面,如今职业学校扩大了招生人数,增加了班次,但是教育管理跟不上,学校设施不足和课程开设不尽合理,教师也不尽是高素质,事业心也不尽强,导致学生学习无序,学习困难,学习乏味,学习干扰严重。而以上问题只要重视,是能够尽快解决的。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讲效率。由于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办学育人,教育不能以盈利为目的。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首先要投入到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中,人力资源的配置因学生的需要而设岗,让学生既来之则安之,让教职员工的工作成效与奖励直接挂钩。例如,在学生开学之前就要备齐教科书,教室、寝室布置完善等等。

2、讲职责。教育成果往往是综合性的,靠多部门协调努力来完成的,校长、主任、班主任、后勤人员任何人的职责不明或不尽职,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建立健全职责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班主任的职责就应该包含控制学生流失的标准,学生的评教是对教师考评的重要依据,学生给学校的意见要作为长效的监督方面。

3、讲素质。每个教职员工都要认识到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确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以此为目标来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管理素质,心理素质。大到为毕业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小到为学生捡去操场上的石子,更不要说具备让学生获取真才实学本领。又例如,科任老师发现学生生病,及时送学生到医务室,班主任及时赶到,与校医一道及时护送到医院,学校及时预交医疗费,有了这样的默契配合,使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关怀。

第2篇

一、中职学校德育的课程性和生活化的内涵之界说

中职学校德育的生活化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道德所“行”问题,即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问题。学校德育中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与非学校的社会人的道德生活实践的主要区别在于:非学校的社会人的道德生活实践完全是道德主体的自我行为,是一种非他人指导的道德生活实践;而学校德育中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则是在教师指导下的道德生活实践。这种师导性道德生活实践是经过学校和教师的设计和安排的,是在学校和教师道德要求的总体框架下发挥学生道德生活实践的自主性、主动性,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期间通过开展有限的道德生活实践获得较为系统的道德实践经历,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到积极的道德行为转化和道德境界提升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现实生活道德中的主人,则必须让学生用自己的道德思维和掌握的道德知识,对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进行自我设计和反思,能自主、自愿、主动地做经过自己独立思考的、具有道德性的事,用自己的“道行”提高自己的“德性”。学生道德生活实践中的师导性和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有机统一的关系,即教师对学生道德生活实践的导师作用不是替代学生进行道德生活实践,而是在发挥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适宜的“导行”;同样,学生道德生活实践的自主性也不是要放弃或摆脱教师必要的、适当的“导行”,放任自我道德生活实践,而是在教师的“导行”中自主地开展道德生活实践。因此,中职学校只有将德育的课程性与德育的生活化有机结合起来,即实现学校德育的“理实”一体和学生道德生活的“知行”统一,才能使学校德育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中发挥整体育人的作用,而轻视德育的课程性学习或忽视德育的生活化实践,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学校德育教育。

二、中职学校德育的课程性教学和生活化实践的有机结合

1.在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性上,既要突出德育课程主渠道作用,又要发挥其他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

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这是由德育课的地位与性质决定的。德育课是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和主要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和学校的办学方向,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它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方面发挥着学校其他课程和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就是通过德育课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知识。所以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全面落实国家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开展以生命教育、安全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和廉洁教育为重点内容的专题教育。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他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德育内容,发挥其德育渗透作用。全面挖掘其他课程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将内隐的、零散的德育内容显性化、系列化,发挥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文化课教学中既注重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挖掘文化课的德育因素,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教师在把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讲精彩的过程中,还要用德育因素自然而然地润泽学生的心灵,真正实现教学的教育性。笔者学校是涉农职业学校,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增强学好专业的信心,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和人才需求,而且还应根据学校涉农专业特点,在专业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职毕业生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学好涉农职业技能对改变三农现状、提升三农水平、推进大连全域城市化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德育渗透的内容。

2.在德育生活化方面,既要注意学生德育生活实践的师导性,更要注重学生道德生活实践的主体性

一方面,学校要注意系统设计学生德育生活的实践活动,发挥教师的师导性。学校要从德育的社会实践方面,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对德育实践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使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法纪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职业荣誉感、团队归属感,提高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自觉性。在系列化德育活动的熏陶过程中,学校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例如,笔者学校对金州新区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德育材料进行了选择性设计,以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金州历史博物馆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金州的过去和现在,了解金州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增强了学生对金州这块热土的热爱。学校还对毕业生岗位成才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进行系列化设计,不断充实和丰富德育内容,以增强学生对职业文化的认同感。如学校在教学楼每层楼走廊建起了专业长廊、职业墙、职业明星专栏、道德明星专栏,开展各类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如学雷锋月活动、学生志愿者活动等,这些系列化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情怀,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的精神,同时还自然而然地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更要注重学生道德生活的自我实践,突出学生的德育主体性。生活是第一课堂,现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道德践行的功效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做”,来感悟良好的道德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悦,对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觉的道德生活实践,遵守学校的生活规范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教育学生要主动地将自己的行为融入社会道德规范允许和提倡的框架内,完成向社会人和合格公民的转变;要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行业企业职业道德要求,完成向合格职业人的转变;要把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转化到家庭美德的范畴中,孝敬父母,关心家人,热爱劳动,简朴节约,与邻里和睦相处,完成向有家庭美德的人的转变。在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尽管影响德育实效性的内外因素很多,但是课程性德育中道德知识的“师之所授”和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生之所受”,德育道德生活化实践中学生道德行为的“生之所行”和教师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师之所导”,则是职业学校提高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最重要的主体因素。这种主体因素突出表现为:“师”是德育课程性“理论知识”的“授之主体”,是学生德育生活化实践的“导之主体”;“生”是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课程性理论知识的“学之主体”,是德育生活化实践的“行之主体”。所以,必须将师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特别是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道德教育对于人文生命成长、学业事业成功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是一个人得到社会认可的首要因素。学生只有对这个问题认识到位,才能对学校德育教育的课程性道德理论学之有知,对生活化德育教育的道德行为行之有为,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学生只有把学校德育教育看成是“利我”的道德“自育”,才能真正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关晶单位: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第3篇

1.1调查方法

1.1.1问卷调查法

调查前设计好调查问卷表,通过信件、电话、网络联系等方式向用人单位或毕业生讲清调查意义,得到对方认同后,请被调查方对表中内容逐项进行如实填写并反馈。

1.1.2实地观察法

利用专门时间(如假期),深入企业和毕业生工作单位,身临其境,实地走访调查,掌握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1.2调查对象及内容

抽取近4年(2009、2010、2011、2012届)毕业的该校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800人,每年200人。了解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的最新就业、创业分布、工作性质、任职、收入、用人单位评价等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毕业生收入情况调查

学生毕业工作后,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经历的增长,其工资收入(指总收入,含各种福利)不断上升:到毕业后满4年时(2009届)有16.5%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28.0%收入在4000~5000元之间,43.5%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不存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毕业后第4年(2009届)与第3年(2010届)进行月收入比较,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人员增加了17%,经方差分析各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月收入在3000~4000元的人员增加了3.0%,经方差分析各组差异显著(P<0.05)。毕业后第3年与第2年(2011届)进行月收入比较,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人员增加了9.5%,经方差分析各组差异均显著(P<0.05);月收入在2000~3000元的人员增加了14.0%,经方差分析各组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刚毕业的学生(2012届),绝大多数月收入在2000~3000元,极少数毕业生收入在2000元以下。由此可见,毕业时间越长收入差异越大,而毕业后的前1~2年,由于工作经历不足,工作成效可能不理想,加上单位变动频繁,经常处于试用期,月收入不会太高。所以,邻近毕业的学生要注意调整心态,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心理准备。

2.2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数据和对近年来校聘人的单位进行分析得出: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在毕业后主要是在养殖场从事饲养管理工作,其次是从事饲料营销其及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尤其是刚毕业的前2年内更为明显。学生毕业就业时首选养殖场,尤其是大中型养殖企业,如广东温氏集团、广西春茂集团等企业。主要原因一是大多数学生年纪尚年轻,力求工作稳定,加上毕业实习时大多数在养殖场;二是一些大型养殖企业有较大知名度,管理规范,工资激励机制健全,待遇较好,工作生活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善。从动物保健行业用人单位还得知:动物保健品营销工作在过去是以营销员的吃苦多跑和口舌功夫为主,但由于畜牧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使该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养殖户对养殖技术的要求更迫切,希望在用厂家的饲料兽药疫苗时还同时能得到养殖技术上的指导。因此,一些过去从事营销多年的营销员由于文化水平低,只知营销不懂养殖和动物保健技术,很快被近几年毕业的畜牧兽医类中职学生所取代。这些学生年富力强,富有挑战精神,所以,目前的动物保健行业和养殖业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十分大。如近几年来,该校畜牧兽医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供需比一直在1∶3或1∶4之间。毕业生中尤其是综合素质高、专业知识学得扎实、能吃苦、善于动手的毕业生最为抢手。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学生毕业的最初两年内,能自主创业的极少,进入第4年后(2009届)有14%的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进一步调查得知:在本行业内进行自主创业毕业生的工作经历,均是毕业时就在用人单位工作1~2年,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积累了一定资金,对所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的管理和技术经验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此外,能进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在校读书时大多积极向上,性格外向,是学校或社团组织的各种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但学习成绩却并非都是最优秀的学生。

2.3毕业生的职务情况

除自主创业毕业生外,随着工作经历增加,担任企业负责人或部门经理的人数增多,如2009届毕业生中有96人担任总经理、部门经理或业务主管,占48%;2010,2011,2012届毕业生中相应比例分别为23%、13%和6%。可见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为人处事的成熟,学生将被用人单位重用。从在企业被升职的毕业生分析,他们多数在校时表现较好,个人素质相对较高,很多人在校时担任过学生干部或在社团任职,或个人自学性较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养殖、出诊实践锻炼,得到较多的组织能力锻炼机会。

2.4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情况

调查得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行业以畜牧兽医行业为主,只有25%的毕业生是改行创业。改行创业的原因都是由于其家庭或亲友原已从事某一行业,并已有较好的行业基础的前提下而改行的,或者悟性较高,在社会上遇到较好机遇并及时抓住。

2.5毕业生工作单位变动情况

调查得出:毕业生工作单位变动较多,“跳槽”较频繁,不变动单位的毕业生非常少,只有40人,占5%;大多数毕业生均换过2~4个单位,占七成以上;更有3.9%的学生变更单位5次及以上,毕业时间越长变动单位越多。这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该行业的特殊性,这也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经进一步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学生的先就业后创业的观念不强,且适应能力较差。二是学生做同样性质的工作,但工资待遇差别太明显,学生感到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三是企业对学生的培养重视不够,让毕业生看不到希望,从而心生离意。

2.6用人单位对畜牧兽医专业中职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经对行业和企业进行调查,普遍认为畜牧兽医专业中职人才应具备如下综合素质要求:

(1)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

所调查的企业普遍认为,畜牧兽医专业中职人才是生产第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劳动者,从事的职业专业性强,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

(2)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

畜牧兽医专业中职毕业生从事的是畜禽饲养和疾病防治工作、饲料和兽药的销售和推销工作、宠物养护和动物疾病诊治工作、畜禽和畜产品的防疫和检验检疫工作,这就要求畜牧兽医专业中职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练的技能操作,善于运用专业知识做好畜禽疾病防治工作,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畜禽饲养与疾病防治工作、营销工作中,要善于与他人交往、沟通与协作。

(3)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畜牧场大多是建在偏僻的郊区,从事畜牧业,整天面对的是有生命的畜禽,它们有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当发生烈性传染病时,可能出现大批的死亡,造成大面积的亏损,有时为了诊断疾病,需要进行剖检等。这就要求畜牧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于承受挫折的勇气。

(4)要有健康强壮的身体素质。

从事畜牧业,常常要做搬运、清粪、猪只转群等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畜产品是人们的食品,要求畜牧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

(5)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畜牧业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与动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而且,畜禽产品是人们的食品,与人的健康也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畜牧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培养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对策

3.1学校方面

(1)必须对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

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重视职业素质的培养,使畜牧兽医中职毕业生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职业能力,又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适应现代畜牧业岗位工作的要求。

(2)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使教学与生产对接。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顶岗实习机制,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3)在现中职普遍使用的《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

教材基础上开发一套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指导系列校本教材,体现专业特殊性和实践性,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

(4)重视并加强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教育。

各个畜牧企业都有共识,从事这一行至少需在岗位或单位工作半年以上才能稳定、适应,成为骨干或得到提拔重用。时间让学生感到“为难”,许多人选择换岗或跳槽,从而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5)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是为学生毕业后能进行自主创业而进行的某一职业方向的教育,只有围绕这一根本宗旨开展教学活动,所办职教专业才有活力、学生才有能力、学校才有希望。

3.2学生方面

(1)认清形势,转变错误的就业创业观念。

如:当国家干部才算就业;到国有、集体企业才算就业;到基层工作无所作为;专业一定要非常对口;有用人单位接收才算就业的观念等等。

(2)正确的自身认识,注重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和条件,加强学生对自身认识的教育,提高心理承受力,既不能过高的评价自己而失去机遇又不能缺少自信心,要能经得起未来生活中的挫折,受得了委屈,耐得住寂寞,刚工作时还要守得住清贫。心地要宽广,气量要大,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

(3)要对自身正确定位,期望值不能太高

眼光不能过于短浅,只着眼于短期利益,一开始就过多在乎待遇,一山看着一山高;或工作不够稳定,经常处于“试用期”,从而失去了许多上升的机会。

(4)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注重就业应变能力培养。

第4篇

(一)德育方式单一,不易使学生接受

在中职教育中,虽然学校也重视学生的德育,但是其教育的方式仍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多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只重视学生的共性问题,对学生的道德认识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领悟能力等个性差异都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导致在教育工作中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不出现违纪行为,为了管好班集体工作,对学生采取禁止、责备等教育方式,明确规定学生“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很少发挥引导者的作用,缺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即使是引导也是以灌输为主,且德育内容枯燥空洞,以理论为主,灌输式的德育方式很难使学生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就将教师的德育教育也就当做耳旁风,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化、口号化以及文件化,收效甚微[2]。

(二)学校重视政治素质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品格和职业道德

教育根据统计,在中职毕业生就业失败的典型案例中,有40%左右的毕业生是由于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不能遵守企业的纪律[3],可见,因中职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品格问题是导致就业失败的重要因素,这种现象的出现跟中职的德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职的德育教学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的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品格和职业道德教育,导致部分学生的品格和职业道德不能满足企业用人标准。

(三)社会负面信息的冲击影响的德育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接收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各种信息不断的冲击这学生,包括积极的、消极的,有营养的、没营养的,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观念冲击着部分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不规范、心理素质差[4]。意志力弱、受不了打击,而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又未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使那些负能量严重影响着学校德育正能量的传播,使德育效果不尽人意。

(四)学生心里障碍影响的德育效果

中职生都是在中考中失败的学生,是因为不能读普高才不得不选择读中职,因此他们心里也比较痛苦,而且社会上对中职生的评价较低,大多数人不看好中职毕业生,导致一些中职生出现自卑的心里。由于中职生都是在15-18岁左右,他们的认知能力还有限,对很多事情还不具备分辨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出现盲目跟从的心理,例如,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雄心壮志的说自己要好好学习,结果受到周边同学的影响,盲目跟随,与其他学生一起放弃学习,中职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也就影响的德育教学的效果[5]。(五)中职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由于从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只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接受,对学生的法律知识讲解较少,使学生的法治观念不强,对生命的尊重程度不够,而且由于受到电视剧、游戏、网络中武力、暴力的影响,有些学生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二、微信在中职生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一)互相关注,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在传统的中职教育中,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而且德育的理论知识又与生活实践相脱离,使学生对德育产生疲劳甚至反感,甚至导致师生之间出现了信任危机,学生在课外几乎不会主动与教师交流,教师也很少与学生交谈,形成恶心循环,严重影响学校的德育教学效果,因此怎样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成为了一个难题。微信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微信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双方在权利、地位上的平等能为彼此之间的交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通过微信互相关注,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自己,教师不再是难以接近的,从而渐渐与教师增加交流,同时,学生也在关注着教师,通过朋友圈,了解教师的动态,并通过评论表达自己的想法,转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加强了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动态,可以了解学生的活动、心理状况,并根据学生的状态适当的给予评论。而且在微信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文字或者语音,有些问题能更好的表达,而且也更有针对性,久而久之,通过交流,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师生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友好的关系,从而教师的德育教学也就能更好的开展,德育教学的效果也能逐渐的提高。

(二)发挥微信的心理辅导作用

目前,微信在中职学校中得到学生的青睐,成为学生抒感的重要平台,他们在微信朋友圈中,将自己的思想变成文字或图片表达出来。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因学生人际关系疏离产生失败感,而通过微信的关注度,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问题得到了满足,因此,很多学生更依赖于这种微信带来的满足感,从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致力于扩展微信交际圈,虽然微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学生的心理需要,但是那是虚拟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需求,久而久之,学生的现实人际关系会越来越差,心理上产生沉重的负担,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德育教育中,面对面的心理教育一般很难打开学生的心扉,因此人的思想具有隐蔽性,因此可以通过微信这种虚拟的交流平台打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在微信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缩小了心理距离,也降低了人们的心理防范意识,个人隐私也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护,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学生更能够将自己心中的苦闷、所想、所感等倾诉出来,德育教育者通过微信可以掌握学生心理活动,对学生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能够及时的给予关注,并且给予及时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烦恼,消除不良的情绪与心理。通过微信,德育教育这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辅导,打破了传统的共性教育,更关注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且教育者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总结和探讨,不断的改进德育工作。

(三)使用微信进行安全教育

微信的交流功能保证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隐秘性,保护了个人隐私,但是由于在微信交流中信息的不可见性,陌生人之间的交流难度也相应下降,这就给了不法分子传递虚假信息与不良信息可乘之机,而且中职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导致中职学生很容易遭受不法分子的伤害,因此,学校要针对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规避微信交流中存在的风险,教育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与陌生朋友之间的关系,告诉学生微信交往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用实际的例子教导学生怎样应对不同的情况,同时,普及相关的法律安全知识。

(四)建立班级微信交流平台

微信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公共的微信交流平台,德育教育者利用这个微信平台进行信息交流,宣传正面的、积极的电子商务信息与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还可以利用这个微信平台进行微演讲,微咨询活动,学生在微信平台中利用语音或者文字围绕某一个关于德育的问题进行研究,各抒己见,还可以通过答疑解惑活动进行德育教学。

(五)利用微信创新中职生德育教学

在现实的德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对德育教学兴趣不浓,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可以发挥微信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信中有热点推荐功能,可以从中及时发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将这些话题引入教现实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进而积极的引导学生。而且,还可以利用微信通知和活动,将各种丰富多样的有关德育的知识在微信群组里或者朋友圈里,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还可以利用微信中拍照的功能将身边的事物、信息分享,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

三、将微信运用于德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德育教育者在将微信运用于德育教学中时,要注意发挥自己的监督引导作用,例如,学生在微信中围绕某一个关于德育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或演讲时,教师要进行监督和适当的引导,有些学生可能思想上存在偏差,在微信平台中发表的观点会造成负面影响,此时,教师就需要对该学生的言论进行的点评,对该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并且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用鼓励的话语、正能量的语言、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还有,教师不能过于形式化,与学生互相关注之后,不能对学生不管不问,对于学生的问题视而不见,要充分发挥微信的优势,多关注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时刻的关注他,对于学生的问题要及时的回复,对学生的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的疏导,如果不能给予及时的回复,在之后也要抽出时间认真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朋友圈中或者班级微信平台中的消息必须是积极的,避免不积极的思想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四、结束语

第5篇

(一)礼仪价值观错位

不遵学校纪律,经常迟到或旷课、抽烟、喝酒、爬墙跳窗等我行我素;盲目追求时髦,穿着打扮不得体,说粗话、脏话;不尊重师长,随意打扰他人学习和休息,对他人的相貌、体态、衣着评头论足,给同学起带有欺辱性的绰号,相互打骂、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故意拖欠课本费,向家人骗取费用,随意说谎;乱扔纸屑、果皮、随地吐痰、乱倒垃圾;不爱护公物,乱踢、乱涂、乱刻、乱画、乱挖公共设施。这些不良现象在中职生中广泛存在,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视为“有个性”,这问题归根到底是中职生群体中的礼仪价值观错位问题。

(二)礼仪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足

与同龄人相比,中职生在礼仪知识和技能上的缺失更为严重,由于缺乏符合自身年龄和身份特征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中职生在与同龄人竞争中处于明显的不利境地,致使中职生难以适应公共场合的沟通需求,表现为高度的不自信,影响了中职生的对外学习和交往。同时,与在自己熟悉的场合的放肆无视相比,在陌生场合的自卑进一步降低了社会对中职生群体的正面评估,强化了部分中职生对现代礼仪的反感和抵触。

(三)不良礼仪习惯积弊严重

如上所述的众多不良礼仪行为表现中,很多都是中职生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这些行为虽然与现代社会提倡的礼仪格格不入,但许多陈规陋习要改变也不是容易的事。甚至在地方性的社会公众的传统观念中,仍然有一些与时代和国际接轨的礼仪还不为普遍社会成员所接受,甚至还遭受否定和贬斥,这些积弊在中职生身上也较为顽固地存在着,对中职礼仪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四)缺乏相应的礼仪行为自我评价能力

礼仪行为自我评价能力是礼仪自我学习和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一个人如果能够对自身的礼仪行为正确、如实地认识和评价,就能正确地对待和自理个人在礼仪学习、运用和提升上的得和失,有利于自我纠正和提高。从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中职生在自身礼仪行为上缺乏相应的自我评价能力,难以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礼仪行为,自满或自卑的自我评价较为常见。这问题的存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需要深入研究,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中职生礼仪素养问题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中职生与普通高中学生有着相同的中小学学习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普通高中也并不比中职学校更重视礼仪教育,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学生礼仪教育的最大变量。当前,中职生基本来自农村家庭,迫于生计,相当部分学生的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外出务工,许多中职生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生活,“留守”现象普遍,他们与父辈长之间长期缺乏情感和行为交往,相关教育缺失,加上祖辈自身缺乏现代礼仪观念和素养,决定了中职生的家庭在礼仪教育上非常“不给力”。调查发现,中职生群体的家长教育观念普遍存在不足,相当多的家长缺乏教育意识和责任感,放弃自身所应承担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对孩子的礼仪修养自然重视不够,部分家长更是成为中职生不良礼仪行为的榜样。总体说来,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当前中职生礼仪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学校教育的不足

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礼仪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初中是学生礼仪修养养成的重要阶段,但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和地方政府、社会、家庭一样,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往往忽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培育,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看考试分数的高低。因此,当前的中职生大多是来自初中阶段甚至是小学阶段就被学校教育“边缘化”了的群体,他们就是中小学所谓的“问题生”、“难管生”和“不管生”。再加上很多中职学校长期以来对礼仪教育重视不够,礼仪教育缺乏专职专业教师,礼仪教育价值目标严重功利化,内容单一化、方法简单化,重理论、轻实践,致使中职生的礼仪教育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一些中职学校办学定位错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部分教职工行为散漫无序,违背现代礼仪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也对中职生文明礼仪的学习及养成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三)社会礼仪环境的缺失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的迅速普及,国际交流的愈发频繁,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从保守转向改革、从封闭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自主、从安贫转向求富,发生了许多积极变化。同时,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也正受到形形“新事物”、“新思潮”的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不再受到尊崇,现代道德体系建设和礼仪教育滞后,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礼仪氛围,伦理、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和迷茫,社会上仍然较多的不道德、不文明、有失礼仪的现象,一时尚未得到及时的应对和纠正。社会上各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念,更是对青少年正确礼仪价值观念的塑造带来消极影响。

三、新时期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改进对策

学校在中职生礼仪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主动承担起相关职责,积极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中职生礼仪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一)建立健全现代礼仪教育体制机制

长期以来,礼仪教育只是作为一项自主开设的课程,一般学校仅作为一门无足轻重的补充课程,在实施方式上有较大的随意性。要提高中职礼仪教育的成效,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礼仪课程规范,把礼仪教育纳入学校常规课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礼仪教育目标,编制礼仪校本教材,丰富礼仪教育内容,保障礼仪教育的基础设施及人员配备。完善专业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礼仪教育。制定礼仪素质评价标准,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校园素质教育活动体系,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将文明礼仪内容融入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将礼仪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此,中职礼仪教育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随意性走向规范性,从经验性走向科学民主性。

(二)推进学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礼仪教育需要有一整套符合各地中职生实际需求的礼仪教材,这一整套教材既包括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礼仪的普适性材料,也包括与学生具体专业和地方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

(1)要创造条件大力提倡情景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同伴示范、角色扮演、视频观看等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把礼仪教育内容以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和生活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寓教于乐,使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2)要结合实际加强礼仪实践训练,把实践锻炼作为中职生礼仪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校园日常行为礼仪规范检查评比、到政府社区和企事业窗口部门参观见习、顶岗实习等方式加强礼仪实践锻炼,促进礼仪教育从思想认识向实践能力转化,克服原有粗俗不雅的行为习惯,把学习到的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素养。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

第6篇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顶岗实习的微观管理中,中职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具有双重身份,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管理,对于顶岗实习的理解,学校及学生更侧重于“实习”,而企业更侧重于“顶岗”,绝大部分学生在企业承担的是与正式员工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导致学校布置的实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使得学生处于“非生非工”的尴尬局面,出现管理效果下降、顶岗实习目标达成困难等问题。

二、顶岗实习中同伴教育的作用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身份的“双元”色彩,使得对其管理的内容出现复杂性,也必然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当学校和企业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时,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素质的提高,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往往因学生个人素质的高低,导致不同的结局,当学生素质高时,他们不仅做好了自我管理,还能影响周围其他顶岗实习同学,反之,则会带动同学离职离岗,给顶岗实习带来负面影响。笔者带学生顶岗实习时就发现,当某个顶岗实习学生离职不干时,往往会找出不少理由来敷衍家长,为了便于敷衍,往往会带动身边学生离职,这样给家长的理由会更有说服力———不是我一个人干不下去,都已经有不少同学不想干了,此时笔者来劝说时已经毫无作用,学生给笔者的理由却是,那几个都要走,我不走,他们不把我当哥们。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抓好良好的同伴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在顶岗实习时的积极作用,降低不良影响。一般说来,同伴教育指的是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不失为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种好形式。中职生在顶岗实习前,在学校班级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和朋友圈,不少同学在这些圈里都很有影响力。他们的年龄都在18周岁左右,交友能力较强,极容易与周围年龄相仿的人融洽相处,和谐共事。这些都给我们启迪:相信在顶岗实习时发挥同伴教育是完全行得通的。

三、顶岗实习时同伴教育的建议

通常的管理中我们往往注重上下垂直管理,忽视了左右横向管理,顶岗实习期间的确需要发挥同伴教育这样横向管理的作用,但这种横向管理不能只是在顶岗实习时才去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效果的,需要平常同学之间相处时的感情“储蓄”和能力的培养。作为青少年的中职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也有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在学校平常的管理中,我们就应该发挥学生自我教育中同伴教育的作用。注重平时播种施肥、注重学会倾听、注重探究合作、注重典型引路、注重创新创造,这样不仅让学生形成愿意听同伴教育的习惯,也让学生之间学会同伴教育方法和技巧,为今后同伴教育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经验。这样同伴教育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给予学生参与处理班级问题的机会

中职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虽然他们容易感情用事,甚至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来衡量是非,但大部分同学的眼睛是亮的,知道是非对错,能站在一个较为公正,或便于问题解决的角度,把学生之间的事处理好,这样便于树立部分学生在同伴中的公信力,便于同伴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给予学生处理问题的机会上,首先要做到改变思想,班级是我家,和谐靠大家,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其次做到参与处理问题的同学说话要公允,但又要让同学能接受,万一出现问题,其他同学要及时补救,便于问题向好的方面发展;最后要做到学会借力,处理问题的学生要善于借用老师、同学或出现问题的同学相信的人来帮助处理问题,提升文明素养。

2.培养学生同伴教育应该有的能力

同伴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有爱生活、爱他人、爱集体的秉性,也需要学生有善于观察、敢于思考的品质,还需要学生有语言表达、技术精湛等技巧,等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学生在平常的学习、生活、技能训练中去培养,在给予的各种机会中去训练,努力达成,从而在同伴教育中运用和提升各项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进一步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

3.努力使实习单位年轻优秀员工成为顶岗实习生的同伴

第7篇

班主任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当中职生熟悉校园生活后,班主任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发展状况、学习情况和情绪变化。经常组织和开设心理科学知识讲座,从而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班主任一定要对学生充满信心,通过组织讲座、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和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在校的专业学习对自己、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令中职生更好地发现和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对于学生厌学的现象,不能仅仅采取批评和指责的方式,而应采取友善、关心的态度,去帮助和感化厌学的学生。班主任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以及当今社会的就业形势,即很多单位和企业不仅仅单一地注重高学历,更倾向于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举成功人士的事例尤其是本专业的模范典型来激励他们,使学生自觉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部分中职生就业要求过高或过低、不符合社会现实时,班主任应使其了解社会的就业现状、工资标准、用人制度等,帮助他们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提高综合素质积极去学习。

第二,任何一位中职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班主任应该用全新的眼光去了解和认识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闪光点,重拾学习和生活的信心。比如有些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但热爱文体活动并积极参加。只要仔细挖掘和发现,每个学生都有长处。当发现学生的优点或者是某种积极表现后,班主任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鼓励,让学生重拾自信,进而带动其它方面的全面进步。让学生在团体活动过程中自己总结优点,然后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对于被大家公认的优点,学生会有自我满足感;对于潜在优点,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表现,并在今后的团体活动中进行发掘和检验。努力坚持下去,学生自身会有很大进步,会越来越有自信心,拥有自己的发展动力。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学习增强自信心和自强不息的方法。班主任应主动了解每个中职生的家庭特点,对症下药,通过沟通、辅导,对比成功人士的职业生涯进行教育,使其克服自卑心理。

第三,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中的优秀品质,对其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对于与人相处好的学生榜样要加以表扬。针对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或者是主题班会等方式让其演讲,增强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及协调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克服其心理障碍。班主任要正确地认识及对待学生的偏激、逆反心理,并适当地进行帮助和疏导。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等因素,中职生表现出的偏激、专横、叛逆实属正常,与学生的品质无直接关系,并不意味着对老师的不尊敬和对同学的不友善。对这类中职生的教育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可在自然的氛围中,选取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

先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然后再进行教导教育。班主任可积极指出他们身上的优点或者长处,毫不吝啬地加以赞赏,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是了解和关注他们的,就能比较容易接受教导。同时,要帮学生找到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既不能压抑自己,也不能放纵自己。比如,组织学生每天做一定量的体育运动或者游戏,体力的消耗会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还可以向班主任或者同学倾诉,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不良情绪得到宣泄,缓解压抑的心境。班主任要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为他们今后人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青春期教育至关重要。中职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生理上虽然普遍成熟,但心理还处在断乳期,对异性产生了兴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在这个年龄阶段,尽管学校明文规定学生禁止谈恋爱,但是有很多学生还是违反了这条纪律。目前,中职业生谈恋爱现象已经成为中职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作为和中职生有最多接触的班主任,应该积极解决这个心理问题,帮学生走出早恋的误区。解决的方法不仅要学生容易接受,还要科学和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利用专家讲座、心理咨询等方式,从心理方面多视角地对中职生进行青春期的教育,将心理学知识和保健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班主任应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否则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将达不到预期效果。班主任还要深入了解班集体的每个学生,一旦发现早恋苗头,多找这些学生谈心。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切忌一味严厉地批评和指责,要尊重学生,态度诚恳,做到认真倾听、沟通和保密,使学生早恋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

作者:孙思单位:郑州测绘学校政体部

第8篇

1.对专业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文秘专业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秘专业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几类:没有别的喜欢的专业可以选择;父母的意愿;初中的同班同学读文秘专业。大多数学生不了解文秘专业,对文秘专业认识不足,加上初中时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习有畏惧心理,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感到前途渺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强。

2.自卑心理严重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文秘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属于中专科层次,进来读书基本不看分数,与高中生相比有自卑心理;二是社会上对中职学生有认知偏见。

3.人际关系是新生难以解决的问题

“95后”的中职学校学生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来到陌生的学校环境,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同一个教室下有着不同的成长背景、生活习惯、人情风俗,他们渴望结交新朋友,却因为“自我为中心”的习性不懂得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班集体的凝聚力不够,班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同学之间相对冷漠,课堂教学活动也受到影响。

二、中职学校文秘专业新生入学的教育意义

1.入学教育是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内容,是新生进入中职学校教育活动的起点,内容包括: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安全教育、适应性教育、对文秘专业的认识。

2.根据“首因效应”可知,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所以,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入学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入学教育有利于文秘专业班集体的建设,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军训、入学第一堂课等内容选拔合适的班干部人选,通过活动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三、中职文秘专业入学教育方式探索

1.加强专业教育,引导学生热爱文秘专业

班主任应该向新生详细介绍学校的情况,以及文秘专业的专业介绍、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方向及岗位等,组织新生参观图书馆、文秘专业实训室等学校设施,使新生尽快熟悉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了解学校、了解自己的专业,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使新生入学后就能了解文秘专业是培养从事秘书、文书、档案管理、公关礼仪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办公室程序性的人员。教育学生既来之,则安之;既安之,则学之。

2.注重专业兴趣培养

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感兴趣,这势必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积极性。每年9月开学一个月内,会有少部分学生要求调换专业,甚至退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中职文秘学生进行职业及职业道德的培养,向新生介绍文秘专业的发展前景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介绍秘书岗位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参观企业和机关单位。学生看到文秘专业将来就业的工作环境,增加从事文秘专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自豪感,使新生逐渐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文秘专业的兴趣,调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脚踏实地地把学习搞上去。

3.加强文秘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职业教育。中职学校学生一是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而学习;二是通过3年的中职学校的学习可以有机会进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中职文秘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对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更为渴望。所以,入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用人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综合素质,即要求秘书人员德才兼备;二是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入学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重新评估自己,审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把专业学习与将来的就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努力的方向和潜心学习的动力。

4.加强人际交往教育

俗话说:“会做事,更要会做人。”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在中文文秘专业的入学教育中加强人际交往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个性差异、生活习惯差异,很多学生却不太会处理人际关系,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室友友好相处,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与班上其他同学交往,课余时间基本用来上网、玩手机。糟糕的人际关系影响了文秘班集体的凝聚力,班级活动难以开展,学生难以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因此,中职学校应帮助学生尽早地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逐步培养自信、自强、诚信、友爱等诸多方面的健全人格。通过建立班级QQ群、微信,满足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丰富入学教育形式,增加学生之间的联络,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5.加强生活常识和心理的教育

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第一次离家生活、学习,缺乏社会阅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文秘专业班主任应在入学教育时对学生加强生活常识教育。例如,向学生介绍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的危害,提醒学生注意财产安全问题。班主任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摸底,重点关注心理有障碍、贫困生、孤残及单亲家庭的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给予关心和爱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咨询,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自我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第9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自卑

 

在近三年的德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和法律》这两门课程时,笔者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自卑心理普遍存在。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如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也成为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的自卑心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自卑心理的表现

我们知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进行自我认知,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论文,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部分中职学生自我认知存在误差,认为自己毫无优点,有的只是一大堆缺点,因此不可能确定什么职业奋斗目标,以后只不过是混碗饭吃罢了,不需要作什么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一部分中职生认为自己有优点,但是优点比较少,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依据自身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在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这门课时,其中有一个互动项目,就是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选出一个代表,大家都写这名代表的优点。这个活动在各个班级进行得都比较成功。但是在所有的班级进行这项活动时,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如果选出的代表是班干部或者学习较为优秀的同学,其他同学写的优点他大多都认为比较符合自己,但是如果选出的代表是班级成绩不太好或者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同学,当他(她)听到其他同学写的优点时,他往往认为是同学们在嘲笑他、讽刺他,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是一个“坏学生”,正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自信,导致这类学生在听到大家评价他的优点时,往往有些气急败坏。

以上两个例子突出表现了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地偏差,而这种偏差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自卑心理的根深蒂固。

二、中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中职学生大多都是16—18岁,正是花样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时代,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如此自卑呢?通常自卑心理的产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人的性格偏差上,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的人,如;小心眼、内向、孤僻和偏见论文格式模板。这种人本能的看不起自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明明自己有很多的优点,但总是妄自菲薄,总认为别人就是瞧不起自己,天生就比他人差。在中职学生中,这样的学生有一定的比例,但不是主要的部分。从笔者的调查了解来看,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更多的来自外部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习成绩差,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成绩都不太好,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都不是好学生,好孩子。他们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从而造成他们没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应试教育指引下,部分教师对学生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了育人,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学上存在着轻视,教育上存在着歧视,他们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种压力下,他们大都认为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失败者,自卑倾向日益严重。

其次,家庭教育的失败或缺失。

当前,大多数中职生都来自于农村,在他们幼年时,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纷纷外出打工,他们大多都是和自己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般称这些孩子为“留守儿童”。由于祖父母一般都溺爱孩子,对孩子管教不力,加上父母亲情的缺席,使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这种状况下,缺乏管教的“留守儿童”长大后,大多数成绩不好,不太遵守校规校纪,于是经常会受到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的严厉指责。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或缺失,导致学生孤立,消极对待生活和学习,从而走向否定自我的自卑困境。

再次,社会上对职业学校误解的影响。

目前,虽然中职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社会上对中职的一些错误看法仍然存在这消极的影响。“进中职无为,学技术无路”的思想还存在于一部分人头脑当中,由此引发对中职学生冷眼瞧、偏心待等现象。因此,外界舆论的压力也是造成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成因之一。[1]还记得有一次上课,学生说,“老师,咱们学校叫农校,多难听呀,出去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农校的。我以前的同学都很好奇,说农校都是学种田的。我看咱们学校以后要是升格了,可一定要把农业两个字去掉。”学生的话,其实正是社会上很多人的看法。

除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诸多因素。如有家境不如人,家庭经济较困难,互相攀比而产生的自卑。还有的学生认为家长没能力,无权又无关系,做什么事都不如人而自卑。还有的女生认为自己外形不如人而自卑。更需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头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受其影响,学生之间不比学习,而比外表,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也有部分学生,对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对工作认识不足,当受一两次挫折后,就怀疑自己,出现悲观情绪。当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中职学生,不仅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更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三、中职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调试方法

那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中职生走出自卑的泥沼,增强自我认同感,重拾自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实行鼓励教育,多表扬学生。在面对认为自己毫无优点的自卑学生时,老师应该认真地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你没发现,只是你缺少发现的眼睛,或者自我谦虚罢了。老师在任何时候,即便在批评学生时,都应该首先指出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当然要用较为委婉的语气指出,可以用“如果你能……就更好了”,或者用一种幽默的语言说出你对他错误的不满,以便尽可能少地伤害学生敏感的自尊心。长期遭到批评和指责的学生,如果能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相信自我认同感会逐渐得到增强。

其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成才观论文格式模板。应该让学生明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评价一个人是否成才的标准不是考分而是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平时多给学生讲一些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成功的例子,让他们懂得职业教育尽管在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时间与其他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澄清中职生在人才观上的片面认识,促使他们更新观念,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再次,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寻找自己的潜能。要真正除去学生自卑心理,重塑他们的自信心,就必须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行动,引导学生从已实现的事情得到鼓舞,增强信心。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较大的事情,给学生以表现和施展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有效地克服自卑。

最后,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通过各种渠道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适度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在面对各种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的不满、困惑升华为斗志,才不会被失望占据了斗志。时刻以“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去开拓人生境界,去积极进取,从而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2]此外,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系统地、科学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课程学习,并对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予以疏导和缓解,保证学生在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消除自卑心理的阴影,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

总之,教师应根据各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挺起自信的胸膛,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应当明确的是,“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教师的职责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教会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的自卑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职教育工作者长期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的成败。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解决中职学生厌学问题,行为不良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只要我们能积极面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相信不久的将来重回自信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陈东明,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4)

[2]王健生,学校心理教育全书—自卑的心理调适[M].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

第10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学生;健全人格

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健全人格的培养也是教育的本来义务。中职学生的心理存在一些健康问题,要想培养中职学生的健全人格就要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心理问题、情感心理问题、自我心理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要从这六个心理问题着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功能和专题讲座以及专项课题研究,才能做好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工作。

一、人格与心理健康

1.人格的定义

因为心理学家研究方向的不同,对于人格的定义也要从不同的研究方向来看。从综合角度来说,人格的定义粗略地说就是心理特征的总和,个体在长时间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化的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是人们行为、灵魂、思想、道德以及态度和社会责任的统称说法。人格的特点主要有综合性、独特性与稳定性。当代中职生的健康人格应该具有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正确和客观的自我评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良好的环境适应力。

2.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满意、高效、持续的心理状态,狭义上讲就是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要协调一致和完整,也就是人的情感、人格、行为、认识、意志要完整、协调,可以适应社会,跟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有行为协调、情绪健康、智力正常、人际关系适应、意志健全、反应适度和心理特征符合年龄这几个方面。

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按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使用相关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不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内容。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完善自我、调整自我认识的重要过程,人格培养的水平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纠正学生的行为偏差,提高预防心理障碍的水平。中职学生是未来产业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心理健康与思想道德水平与我国产业大军的素养水平有直接联系。心理健康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提升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一个健全的人格,对学习环境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培养义务感、责任感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很多中职学生具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困扰,给他们实施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的心理辅导,会帮助他们摆脱这些心理上的困扰,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健全人格不但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内容,心理健康也对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中职学生承载着未来的产业,家长对其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因为大多数中职生都有着自卑心理,心理发展存在缺陷,缺少社会经验,承受的压力很大,社会适应能力很差,这些因素导致了中职生的众多心理问题。如果不尽快将其解决,中职生人格的培养就会受到牵制。只有解决了这些心理问题,才能提高中职生的健康心理水平,才能促进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职学校的目标就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来规范中职学生的日常言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学生可以承担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培养内容有专业技能、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这些内容会影响到中职学生的人格培养,健康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还具有丰富培养内容的作用。

中职生走出了繁重的基础教育,开始接触社会,独立思考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完善,还处于意志品质行程与心理素质建设的重要时期,学生会形成完整的个性特点,在这个阶段加强健康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保证学生在这个转折阶段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还可以促进人格产生的稳定性。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当作培养健全人格的落脚点,由于思想有着行动的决定权,思想会在外在表现体现,只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全的人格,同时也突出了人格培养的主旨。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落实人文关怀,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国民素质的培养以及国民人格的提高,还会关系到祖国的兴衰和民族未来的素质水平。

三、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中职学生人格的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种系统工程,要建设课内外的教育体系、指导体系、咨询体系。结合自助与咨询,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中,有效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设专业性的教育团队。由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高要求和周期长的特点,需要有专业水平高、涉及范围广泛的团队。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因为中职生的独立意识比较强,具有一定的批判思考能力,学生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支持、信任与尊重。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信念,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心,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发向上的决心,尊重学生的好胜心与进取心,包容他们的缺点和弱点。因为这些缺点和弱点中包含着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质,修复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人格的健全性。

个性是指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性格、情感、思想和能力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所以个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回顾过去,很多杰出的人物,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路途上,要培养中职生自己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就能获得好的教育效果,就能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将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让现代教育可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中职学生面对环境的多样化和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给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只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才能提高中职生人格培养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实现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任务。

参考文献:

沈振伟。心理健康教育视阈下的中职学生健全人格研究.辽宁师范大学,2011(01)。

刘瑞凌。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山东师范大学,2011(02)。

赖晓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5(22)。

谭银辉。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17)。

刘丽。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2(23)。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职业倦怠

 

一、中职学校 “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现状

经调查显示,教师中认可“现在中职学校‘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教师认为学生“差”的理由,排在第1位的是“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 第2位是“自主学习意识差”。

1、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差

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弱,习惯较差,问题行为比较集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听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课堂教学出现以下问题行为:不带课本、不记笔记、讲废话、思想开小差、烦躁不安、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籍、听音乐、玩手机、吃东西、睡觉、发呆、擅离座位、喧哗、起哄、迟到早退或随意离开课堂等等。

2、自主学习意识差

一部分中职学生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缺乏兴趣,对前途渺茫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无任何理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他们便对学习没有任何信心,产生厌学心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对今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学习是家长逼来的,老师硬要教的事,学习好与坏是家长和老师关心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教师现状

面对综合素质明显下降的中职学生,使不少中职教师深感“课堂教学”过程的艰辛与无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成了教师们不约而同的心声。时间一长,教师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成功的体验甚少,迫使自己体验平庸感,感觉苦海无边,没有激情,缺乏创造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下去就会与学生的厌学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着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改进现代中职“课堂教学”,消除“职业倦怠”

作为老师,谁都想有十八般武艺,假如你有小品大师赵本山的两下子,有魔术师刘谦的功夫,都可以来一段精彩的表演,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让学生们饱了眼福,看了热闹,也让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表演,获得了更开阔的知识。事实上大多数教师没有那样的细胞,面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使得教师对现代”课堂教学”显得束手无策,甚至对职业教育产生厌倦。因此,中职教师必须自我调整,以适应现代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论文的格式中国。

(一)教师自身心理的调适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要熟悉教学对象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针对目前的学生现状来因材施教,及时调整自身的心理并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以积极乐观、向上、努力进取的心态来面对学生,以快乐的、平静的心境与学生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中职教育教学的挑战,心里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心里健康的学生。

1、努力调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要善于调整自身情绪和心态,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消极情绪,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因材施教,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适者坦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舒适感。并通过自身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学生,从而找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对待学生应该“一见你就笑”,而不是“一见你就恼”、

2、注意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认识自我。有不少教师不与学生沟通,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过高,导致付出与回报不相符,从而心理也就失衡了。因此,教师应勇于面对现实,注重学生的情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达到维护和增进师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善于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凡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压力、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在目前生源素质普遍降低的情况下,教育教学问题、学生的行为问题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就很难经得住这种压力的考验,就有可能因此而情绪消极,从而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该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并适应眼下的学生问题,善于通过营造良好的心境来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以宽广的态度看待所面临的压力,把负面的情绪变成生命礼物,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来展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风采。

(二)中职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首先要了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动态,掌握最新职业教育理论,了解行业、企业一线实际。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驾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工作、成长的主要阵地,是不断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已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要确立“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是成功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的教育观念。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当然包括尊重学生基础差和习惯差的现实。“差生”也是人才,某方面差,不等于各方面都差,今天不行不等于将来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而现实教育往往只注重数理逻辑智能与语言智能,通常把这两项智能弱的学生误认为是差生,而忽视了这些所谓差生在其他智能方面的优势。作为我们的教育应尽量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努力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教学摘要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向“师生交往与互动”转变论文的格式中国。运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掌握“课堂教学”控制艺术。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眉飞色舞,能手舞足蹈。假如教师能活灵活现的将“课堂教学”与“表演艺术”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3、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评价。面向学生全体,针对学生现状,制定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大部分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多元评价方法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养成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三)学校应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发展要以教师为本,学校要设置更多的平台,从物质、精神、情感,心理各个方面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人文关怀,建立激励机制,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使教师身心健康,专业得到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安全、宽松、团结、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以学校为一体的团队意识。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定会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调适好心理状态,以满腔的工作热情投身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去。为我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

⑴王珂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职业倦怠[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⑵王利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K]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6

第12篇

论文摘要:文章针对职业院校侧重专业技能而忽视写作能力的现象,从教学、教材、观念等原因着手,对中职写作教程与配套设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析。

一、职业院校忽视写作能力的原因

从隋唐科举时代开始,中国社会对人才的选拔,就强调“文经武纬”。几千年来,这种传统一直延续着。所谓的“文经”,就是书面表达的能力;所谓的“武纬”,即生产、服务、管理的技能。但目前我们的教育中出现了与现实(市场)对人才需要的脱节和误读,表现为仅仅只培养了具有“武纬”的学生,而忽视对“文经”——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职业技术院校中,这种现象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一)写作课程教学的缺失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是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而出现的,属于新兴学校。缺少像本、专科院校那样厚重的文化积淀,人文学科教学缺少开创型的师资,写作课程也不例外,由此出现了只注重生产实践能力培养的偏向。

(二)教材的缺失

目前中职院校缺少具有针对性的写作教材,各学校大多以现成的教材,诸如《应用文写作教程》、《公文写作精要》、《实用秘书学》、《基础写作教程》等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和专业的紧密结合。如数控专业和模具专业,都只教授说明文的写法,议论文的几大构成部分,记叙文的六要素等等,教学内容笼统,学生也缺少学的兴趣。

(三)观念的缺失

社会上对于写作人才的认识不足。各类中职学校应该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应用型”、“技能型”被狭隘地理解为操作车床、设计模具、机械制图等生产实践操作。没有意识到写作是人类交流思想感情、认识并改造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的通用工具和专项事业,也没有意识到写作是一个最能集中表达专业学习实绩,对学习成效进行集中考核的鉴定方法;没有意识到写作是对于生产实践经验成果进行书面传播的最有效途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目前中职院校的写作教学是比较薄弱的,亟待加强。我们要认识到写作课程教学影响和制约新型人才的培养。通过革新中职人才理念,我们可以转变人才培养观念;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和文学社团建设,可以扭转写作教学的不利因素;通过校本写作教程及配套设施开发,我们可以为写作人才的培养提供物质基础。

二、开发校本教材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开发校本教材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现有写作教材的比较研究,对中职写作教材建设的调研,以及对我校实际情况的分析,中职学校存在着校本写作教程开发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一)现有教师科研队伍担纲

以湖南有色金属工业技工学校为例。基础教研组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写作教研室,现有教研室主任1名,专职教师4名,校内兼职教师3名,教师年龄和学历结构合理。其中教研室主任赵元清高级讲师,长期从事师范写作教学,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已有《乡村常用应用文教程》、《教育应用文写作》、《小小作文例话》等教材在省内外试用、推广。如果现有师资能更新理念,则完全具有开发和编写此教程的能力。

(二)引入学生推动教材的开发

利用学校已有的文学创作团队,挖掘学生中的写作人才,使之投入到教材编写的工作中来。由此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拉近教程与学生的距离,增强教程的实用价值。

(三)期盼务实创新

目前各类写作教程良莠不齐,体例单调,模式刻板;缺少针对中职教学的教程。开发的教程贵在吸收已有的写作教程成功做法,但关键在于锐意创新。由于职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我们不设置专门的实践课,而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行,互为补充。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互动活动,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信息,巩固理论知识。

(四)立足专业和实训的编写原则,对路适销

将课程理论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寻找各专业的不同点,凸现行业性和专业性。及时吸收新专业对写作的新需求。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指导下,中职写作教程与配套设施开发工作迫在眉睫,功在当代,意义长远。

参考文献:

1、李云波.谈中职写作教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