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5 09:30: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需要不断探讨、实践与发展更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很多学者提出应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结合示例性案例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原理、方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案例搜集与选择问题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搜集、选择与设计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教材本身以及案例类教材,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选,典型且目的性强,但是时效性差,而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往往需要对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教材提供的这类案例大多是示例性案例,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一般有着明确的结论,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的地方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目的。
2.互动性问题
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下,仍由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教学重心主要放在财务报表的概念、形式、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整个授课过程过于单调,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与主体作用为出发点。通过对研讨性案例的相关资料搜集、研究分析和讨论,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运用交流、分析观点碰撞并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沉默、作业任务搭便车等现象。
3.课程安排等其他问题
在《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课堂安排不合理等其他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够、课堂授课人数过多、教学场所及环境不合适等,这些也都或多或少会对《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当然,具有充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它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师生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简单认识到灵活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方法。研?式案例教学以“导”为主,教师搜集充足案例资料,以现实财务报表研讨为载体,把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教师组织讨论及点评为主,引导学生搜集被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互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汇报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再通过教师提问、点评等环节对整个过程做总结。由此可见,研讨式案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有以下应用特点:
1.“教与学”双向互动
不同于单向、垂直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研讨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以公司财务报告为载体,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可以对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在研讨过程中适当引导、旁敲侧击,也可以在讨论的最后提出总结、建议。“教”与“学”紧密联系,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研讨式案例教学建构的是一个开放宽松、积极、无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会感到拘谨,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师生以案例为载体,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相关知识探讨、沟通、学习甚至学术交流。
3.启发与创新
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下,在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是生动活泼的,相互的知识碰撞使得研讨式案例教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由此带来的“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学时安排
在本科教学中,《财务报表分析》一般课时为48课时,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体系内容及重点难点,研讨式案例教学所占比例以25%-30%为宜。以安排14课时研讨式案例教学为例,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研讨分析3课时,利润表研讨分析3课时,现金流量表研讨分析2课时,财务能力研讨分析4课时,综合能力研讨分析2课时。
2.研讨案例开发
通过组建《财务报表分析》研讨案例开发团队,充分考虑研讨式案例与案例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内容的耦合性,共同筛选、提炼具有代表性案例以供研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并设立《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案例库,定期进行更新。
3.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
对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主要的步骤为: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分组;每次研讨前明确研讨的内容,并给予足够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轮流汇报发言,确保每一小组每一成员的平等参与;研讨完成后分小组提交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信息。
4.成绩构成
《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专业类的核心课程,具有理论知识综合性强、实践分析能力要求高的特点,不管是针对授课者还是学习者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文章在对课程教学特点剖析基础上,提出了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案进行全方位改革的思路,并寻求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财务报表分析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方法,对编报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阅读、计算、分析、预测和评价,为报表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助其进行经济决策。报表分析者要具备完善、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犀利的实践分析能力。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中,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要求,已难以适应现实人才需求,因此,《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实现以案例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改革及实践教学创新的主要方向。
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1.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知识构成体系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介于会计学、财务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之间,《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财务管理的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较高级别,需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财经法规”等先学课程的专业知识积累才能进行有效教学,一般在第五学期以后开设。本课程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具备阅读、分析四大财务报表的能力,还要掌握分析的基本方法,熟悉数据指标内部的关联性和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能通过报表分析,提出独到、有效的见解,帮助信息使用者决策。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不成熟,加大了本课程的教学难度,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要求更加复杂多样化。其原因主要有:国内的市场开放度不够,会计在公司价值定价中的作用受到限制,会计信息无法直接有效地使用;转型时期我国的经济秩序制度化不足,会计作为浓缩价值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专业“压缩”产品,报表分析承担“解压”功能,其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复杂、难度高;财务报表功能广泛,分析目标和重点多样、复杂,课程内容边界与分析结构变化多样,对课程内容体系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具备更加扎实的知识积累和积极的动手兴趣,以及更多专业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教与学。[1]现有的教学设计,往往只注重基本理论传授和简单的分析技巧训练,甚至将精力多放于各种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上,没有结合复杂的现实经济环境进行实践分析,导致学与用严重分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基础要求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很高的引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教授综合理论知识,更要强调实践;既要讲解报表分析的方法,还要传授分析技巧;既要训练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要进行文字表达能力锻炼,课程授课难度较大。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习惯于基本的理论知识灌输,对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擅长,也不强调,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落后,教材选用固定狭隘,教学参考资料有限且过时,考核方式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出题→学生考试”的单一模式,“学”与“做”严重脱钩。同时,课程中数据较多,学习内容技术性强且较枯燥,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教好、学好《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须突显实践教学效果,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和教学媒介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1.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学生学习基础要求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相对独立、起点较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综合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首先,在本门课授课之前,要求学生已经学会读懂报表,还要对各类报表的编制原理、表间结构以及不同报表间的逻辑勾稽关系非常熟悉。而现实情况是,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怕财务报表,其他专业课程独立学习难度不大,能基本掌握,但是相互关联性、逻辑推理及综合应用自发能力尚不具备。很多学生报表的基础知识并不扎实,给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造成严重障碍。其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综合性强,数据繁杂,计算分析公式难度较大,整个知识枯燥繁琐,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再次,本科学生多注重理论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差,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与学几乎都要基于现实案例之上,才能有效完成。因此,只有构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2.1创新教学理念,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直接决定教学大纲的设计,进而影响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实现《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制定开放性和系统性的教学目标尤为关键。《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培养,重点培养学生通过报表分析评价公司价值的能力;注重实现通用分析方法创新;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多种技术方法及其综合运用能力;注重权责发生制信息与现金流量信息的交互验证,以及财务报表价值信息的挖掘。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转变是起点。教师要有创新教学的愿望和意识,并将创新主导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形成行动指导,贯穿日常教学行为中。教师首先转变传统的课堂角色定位,即教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模式,建立师生共有课堂的观念。老师在课堂中既不是主角,也不是主导,其角色扮演应是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之一,辅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应是引导和指路,千万不可替代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努力阅读会计的各项分录、各个案例报表,努力发现反常的数据,并利用各种方法,从多角度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发现报表企业的财务甚至经营问题。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将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常识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向学生强调分析财务报表的重要性以及知识的关联性,教授学生有效阅读会计资料的方法,激励学生尽量依靠自身努力利用本能和专业知识积累去发现报表中的数据异常,并推测异常的主要原因,甚至提出专业解决建议。
2.2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单一固化,要建立集教室课堂、实训课堂、自学课堂、虚拟课堂、企业课堂、网络课堂、进阶课堂和创新课堂为一体的多功能课堂,构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采取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并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去阅读财务报表,找出问题,引导学生从管理层和企业现实层面看企业的财务、会计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2]。理论教学以师生共同讨论为主要手段,系统梳理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教师把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行阅读,发掘案例公司报表数据问题,并与教师沟通讨论,重新思考和整理,最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课堂互动方法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则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到完全放手。实验任务下达后,要求学生认真解读,拟出实验计划,独立完成实验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单独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只负责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打分。三个环节相辅相成,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能力。
2.3建立学习团队,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
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依靠群体学习才可以完成,因此,建立学习团队是财务报表分析课堂教学组织的创新模式。学习团队由学生自愿组成,每队人数在4-5人,设组长1名,负责整个团队的管理和与教师的联系。全组成员共同商定团队案例讨论的时间、地点和分工、考勤等问题。教师需要定期了解团队的活动情况,还可以根据作业成绩判断学习团队是否有效,对于没有发挥作用的学习团队要及时进行调整;不同团队参与竞争、合作和相互评价;对组内各个同学安排不同角色,以防“搭便车”现象出现。在老师的配合下,学生在新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重建、完善、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互帮互勉,共同进步[3]。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必不可少。先是建立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资源库。案例资源库可以从现成的案例中筛选部分高质量案例,也可通过任课教师在已有的教学案例基础之上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还可以从学生所交的作业中选取较为优秀的财务分析报告选取,甚至专业期刊、杂志、以及对财务分析有帮助的书籍网站都可成为丰富的案例来源渠道。其次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应综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音像视频、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载体。引进Excel软件对财务报表进行水平分析和垂直分析,利用Excel计算财务比率并绘制各种趋势图等等。
2.4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一种传统手段,其本质是借用外力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能更真实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兴趣。建立综合、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首先,调整各项成绩构成比例,将期末考核比重降低至35%左右,提高过程考核比重,尤其是案例考核和实验成绩。其次,过程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要综合考核日常实验、课堂表现和出勤率。其中实验成绩占35%,课堂表现和到课率分别占到20%和10%。实验成绩的评定除了考察书面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之外,学生制作的PPT和现场汇报表现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生的作业成绩不仅反映了其分析能力,还反映了应用文写作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4]。最后,期末考核由学生的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和答辩构成。选取一个公司一年或连续三年的整套财务报表,让学生对其进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再做整体综合分析评价。老师给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质量进行打分,由此考核学生的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
3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立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让学生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整体质量进行系统化分析,能够站在实践的角度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整个教学模式较于传统的教学有了较大地创新,教学成果也得以突显。
3.1整合了课程知识体系,降低了教学难度
在开放性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将综合性强、专业度高的理论知识和真实的公司报表案例相结合,并辅以模拟实验环节加以强化,还得归纳总结为实验报告。这种将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三者有效结合,形成系统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经历“理论学习-案例导向-实验模拟-总结反馈”学习循环,真正掌握并巩固高深的财务报表分析知识。
3.2丰富了教与学的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三维教学模式下,教学课堂将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教学工具也多样化,能更贴切地分解各个知识难点,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3.3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其综合能力,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这也是应用型本科生相对比较擅长的方面,能很好地突出学习效果,提升本课程学习的自信心。
3.4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提出建议和分析报告书写能力
立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团队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所有团队成员必须团结协作,致力于同一目标,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与他人的团队协作能力。而过程考核中要求学生必须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现场汇报,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财务报告的书写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为学生未来从“核算型”财务角色转型为“管理型”人才进行前期训练,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上所述,由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论综合性强、实践要求高,只有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才有可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作者:汪秀清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柏良.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体系与课程建设研究[J].江苏商论,2013,(4):62-64.
[2]刘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J].广东科技,2013,(12):208-209.
教育信息化时代,翻转课堂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基于此,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现状出发,基于翻转课堂融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必要性,从教学的准备、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提出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培养与企业“无缝接轨”的实践型人才提供方向.
关键词:
翻转课堂;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改革;智慧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加强高等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指导高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落实课程建设、应用等工作规范.
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1.1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地位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财务控制、财务管理领域的一门实用型课程,是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的专业课.目前,在高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然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革新以及教学环境的改变,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如何创新课程教学改革方式,发展智慧教育,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创新,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2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
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教与学”的内涵,不难总结出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两种普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的理论教学进行课程翻转,即把重心放在了财务报表的概念、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财务报告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要求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课上分享,课后总结评价”的模式开展的教学改革方式.这种方法,仅仅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推演,教学过程仍然比较单一、枯燥.第二种方法,是针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的实验教学进行课程翻转,即要求学生在证监会网站上下载样本公司年报数据,通过数据分析,计算企业的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课程教学的着眼点最终是落在了“分析”二字上,这种课程教学方式效果的展示仍然要求学生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和计算能力做铺垫,在拉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说仅仅是案例教学方法的延伸.两种教学方式较传统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改善,但仍然反映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课程目标和定位不合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财务分析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这样的课堂教学仍然是以考试等传统的教学目标为指导,没有对接行业需求和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
(2)教学方式传统.无论是依靠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式还是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教师都是以灌输方式下的无错式教学在向学生传输教学内容,这些方式看似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往往适得其反;
(3)各种信息化资源和现代多媒体没有得到恰当的结合与运用,教学过程乏味枯燥,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从而造成学生只学会了教材上样本企业的财务计算和财务分析方法,而不能够举一反三,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翻转课堂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也译为“反转课堂”,是借助视频、音频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课前学习、课堂内化、课后迁移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2.1翻转课堂的特征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转变成为了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堂结构进行重新调整,翻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间的顺序,实现了课程教学的改革.具体的特征有以下四点.
2.1.1学生角色的主导性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了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课堂教学完成了知识传授到知识内化的转变,教学时间得以重组,教学过程由传统课堂中的“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转变为了“课前学习+课中研讨”,教师在学生课前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视频、幻灯片等形式将知识点进行科学的整理归纳,从而使传达专业知识的信息效率到达最大化.
2.1.2教学过程的情境性
课堂组织灵活多样,以学生为主展开小组协助、问题探究、成果展示等交流活动,设计一系列情境教学环境,合理分配成员角色,在学生深入情境中开展以问题为核心的混合教学模式或智慧教学模式,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
2.1.3信息技术的应用性
翻转课堂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颁布.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翻转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师生交流、开展智慧教学、丰富教学形式的保障.
2.1.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丰富课堂评价方式,不再简单的以测验或考试的形式评价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是从不同维度出发,采用作业展示、协作探究、成果分析等多种方式对课堂的“教与学”进行综合评定,并对教学成果给予反馈.
2.2翻转课堂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必要性
翻转课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把课前知识传递、课上知识内化和课后迁移反思联系在一起,有效缩短课堂讲授时间,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吸收和消化,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智慧教育.因而,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开展以任务为导向、以培养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核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报表分析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分析对象往往是企业对外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实践性较强.作业展示、案例分析、课程论文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并且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通过翻转课堂中的视频教学模式使其融入到企业中,融入到案例中,领会具体案例的演绎过程和财务分析过程,从而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升华.因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翻转课堂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笔者以“翻转课堂”和“财务报表分析”作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上对2011年到2015年间,包括期刊、硕博士、报纸、会议等全部形式的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文献数量也在逐年递增,这也说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必要性和必需性.
3翻转课堂理念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3.1课前知识准备阶段
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将教材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既需要教师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准备合理有趣的案例分析资料.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将受到挑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得到检验和提高.由于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任务较传统教学都有改变,应而要注意以下三点:
3.1.1转变教学理念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经管金融类行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融合.教师和学生要注意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提前发放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录制必要的教学视频、在线指导监督学生学习、插入前测试题收集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准备课中活动.学生要观看教学微视频或其他资料、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标记问题难题,提出心中疑惑.
3.1.2制作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是学生在课前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由于翻转课堂的课前材料呈现时间一般较短,所以教学视频质量的高低就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视频设计是要做到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明确、主题突出、逻辑性强,从而灵活的在微视频中呈现教学知识,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
3.1.3设计学案和案例
学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分解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的要求,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案例是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的与讲授内容相关的真实数据与资料.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学案和案例必不可少,其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将教材中的抽象概念和真实案例相结合,注重探究过程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感受和理解,从而让学案和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2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将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学生活动理论指出,教学皆可活动,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够拉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由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更能够展现学习活动化的理念,因此精心策划课堂活动组织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安排视频观看、作业展示、协作探究、案例教学、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时间使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知识,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平台结合使用,将学生放置于教学核心位置,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形成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实现“个性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3.3课后知识评价阶段
课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检查学生对技能的应用和知识的拓展延伸.传统课堂教学的课后时间几乎被课后作业所占领,评价指标也是按照上课表现、课后作业、期末成绩来予以评定,形式单一.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我们课后环节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予以开展.例如,可以按照教学板块,要求学生制定专门的财务报表分析板块作品,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学可以随时对作品进行评价与互评;另外还可以按照会计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结合上课内容布置财务报表分析实训项目,设定岗位情境、企业性质、角色扮演等虚拟信息,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分析,任务完成后,小组间对分析结构进行交流展示与评价.因此,可以将这些模块作品、小组评价、表现评价都纳入到课后知识考核的评价范围之列,以对课堂的“教与学”进行综合评定.最后,在教育信息化和翻转课堂理念的推动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教师要从内心真正理解翻转课堂对教学改革价值,学校要积极建立翻转课堂资源库,在结合高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稳步推进翻转课堂的特色模式,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真正能与企业“无缝接轨”的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黎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应用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
[2]魏芳.翻转课堂在会计行业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财会月刊,2015,(36).
关键词:战略;导向;财务报表分析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生活日新月异,中国敞开大门迎接新科技的同时,也迎来了经济的巨大挑战。我国各企业的生存环境十分复杂,要想取得长期生存及发展,就要以战略为导向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对企业战略进行适宜的调整与制定。
二、战略的理论基础
(一)战略的定义
“战”指战争,略指“谋略”。《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著作。在现代社会,战略往往应用于经济和政治领域,指可以统领全局、左右胜败的对策和方案。迈克尔•波特认为,战略的本质是实现抉择、权衡和各适其位,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是集中优势兵力。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战略是指一个组织为达成其目的,从全局角度出发,利用大量相关信息分析做辅助,对组织的未来发展做出抉择的方案。
(二)战略的特征
战略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1.全局性。战略是对企业的未来进行长远和全局性的规划;2.导向性。战略反映了企业利益的根本目标,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性;3.针对性。企业要对竞争对手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确定适当的战略目的,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4.多元性。对企业而言,战略不仅可指整体层次的战略,也可指部门或职能层次的战略。
(三)财务报表分析对战略的意义
对企业来说,用战略指导企业的发展需要质高量多的信息来做支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反映的很全面,使财务数据转换成更易理解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及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1.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评价。财务报表分析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做出分析,指出企业的业绩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和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指引。
2.对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做出反映。财务报表分析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可以通过企业资产结构、权益结构、偿债能力、营运状况等指标,对企业的现状做出全面的评价。
3.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预测。财务报表分析通过对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和投资者做出恰当的决策。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有很多分析方法,如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方法等。其中综合分析方法中又包括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沃尔评分法、综合财务比率分析图法、EVA绩效评价评价系统等。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情况都能从财务报表反映出来,但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能直接由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体现出来,只有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才能有效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财务报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财务报表分析的某些指标的及时性和可比性也受到某些程度的影响。比较分析法的运用与企业的规模、区域及生产周期等有关,这些因素对该方法的运用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比率分析法作为财务报表分析中静态分析方法的一种,无法反映企业各财务指标的动态变化。连环替代法在实际运用时,因为每个人对各因素的替代顺序有所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其结论没有足够的说服力。而综合分析法中的杜邦财务分析法和沃尔评分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杜邦分析法既没有反映权益资本成本,也没有对现金流量表的信息进行体现。沃尔评分法没有选择七个财务指标的理由,也没有指定这些指标所占的比重的依据。
2.财务报表分析采用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采用的资料有相关财务报表、政策法规和其他相关信息。其中财务报表作为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资料,在计量方法、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实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政策法规和其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对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影响很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并对其加以运用。
3.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是从财务分析的角度,采用一定的分析方法,运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等财务分析指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解读,而这种运用简单的数据分析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方法,无法对财务报表的经济含义做出深入的解析,使决策具有极大的风险。只有将财务报表分析上升到战略的角度,以战略为导向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未来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
本文采用哈佛分析框架进行以战略为导向的财务报表分析。哈佛分析框架分为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和企业前景分析四个部分。
1.战略分析。战略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也是会计分析和财务报表分析的铺垫。它可以利用波特分析法、PEST分析法或SWOT分析法等,确认企业的主要风险和利润导向,定性的分析企业经营成果。
2.会计分析。会计分析可以通过分析企业主要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识别企业潜在风险,对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做出评价。
3.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采用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使用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间的关系做出评估,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做出评价。
4.企业前景分析。企业前景分析分为财务预测和企业估值。企业通过对企业的筹资、经营和投资等相关活动做出预测,并编制相应的财务报表进行预测,结合上文的分析结果对企业的未来价值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以战略为导向的财务报表分析应依次进行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企业前景分析。即先对企业经营战略的定位进行分析,再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分析;然后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最后分析企业的发展前景,预测企业的未来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卓.基于哈佛分析框架对中国电信运营业财务分析―以中国联通为例[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05-21.
[2]智若云.中国建陶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研究―基于时装化战略[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02-25.
[3]王军红.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以太极集团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2-06-06.
[4]侯晋萍.哈佛框架下的财务报表分析:以A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2(1).
[5]江文生.战略财务分析:贸易型上市企业案例研究[D].厦门大学,2008-04-28.
[6]钟云南.F省电网公司战略财务分析[D].厦门大学,2009-08-03.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翻转课堂;MOOC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就是颠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即课前学生观看在线教学视频,课上教师针对学生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答疑,并组织案例分析与话题讨论。
目前,国内对翻转课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领域,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践相对较少。其实,大学生具有比中小学生更强的自学、自控能力,拥有大量的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适合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生中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社会需求分析
当前社会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不同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同。高等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与实操能力。为了避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除了学生的实践经验、学术水平,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更被用人单位普遍关注。翻转课堂的应用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持续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
2.学生与教师因素分析
大学正是学生从被动教育转向主动学习的时期。当前学习工具较多,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并且对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做好学习规划有积极促进作用。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础教学设备的推陈出新,教学方法的变革也呼之欲出。近年来,高校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国际交流学习机会的增加以及教师年龄的年轻化,使得新的教学手段逐步得以推广,这也成为翻转课堂广泛应用的助推器。
3.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特点
财务报表分析综合性、应用性强,是财务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拓展,在财务专业中属于核心专业必修课和考试课。本课程旨在让学习者能够结合之前所学编制读懂财务报表,揭示财务数据体现的含义,掌握各种财务分析方法,达到不仅总结过去,同时能够分析现状,更能预测未来的效果。多年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所采用的“先教后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暴露出许多弱点。鉴于此,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结合现阶段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及学生学情,对课程进行改革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三、利用互联网和云技术实现翻转课堂
一般认为,实现翻转课堂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即包括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总结答疑、课后回顾并提出新问题。
1.课前自主学习
教师依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通过网络将课件、案例、参考题等上传到网络,并通过网络平台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进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资料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可以反复观看并向教师提出问题。
2.课中答疑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分析案例。在课堂中,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质疑、交流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能够加深认识和理解,从而使知识升华,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翻转课堂的核心。
3.课后回顾
回顾与提升所学知识,使知识能够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拓展能力。学生通过回顾知识和提出新问题逐步完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逐步改善教学质量。
四、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结合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分为预习、实施、总结三部分,其模型如图1所示。
1.编制适合的教学资料
财务报表分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据此,可以将课程任务化,明确列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微课、慕课的方式将重点和难点知识制成MOOC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制作微视频时,建议采取“课件+白纸+录屏”的方式,不出现教师个人影像,知识点的讲解采用口诀化的形式,保证每段视频不超过10分钟。此外,提供在线互动功能,师生可以通过讨论区交流互动,解决问题。
2.组织课堂活动
把学生自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放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教师组织答疑,要注意如下环节:
(1)注重逻辑性。与学生一起回顾本次课布置的重要知识点、应用方法和实操难点,对微课、慕课中碎片化的知识点予以系统化的整理,以免由于碎片化的知识不成体系影响学生学习。
(2)案例分析教学。结合上市公司更新的数据,分析随着我国股票市场和会计政策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以互动探讨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教师最后点评,使学生能够总结课堂讨论过程中自己的亮点和不足。
(3)聚焦重难点。教师需要事先通过互联网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资料的学习和理解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也可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在网上发起讨论。
3.总结升华
通过教师有个性化的指导,结合同学之间的交流,学生修改财务分析报告中的纰漏,使财务分析报告更趋完美。
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与学生交流的环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了解,有针对性地辅导,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实现大学教育应有之义,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分层教学及个性化教育,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教学实际及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学资源的要求,分析了电大开放远程高等教育会计学本科《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议。
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22届年会中指出:“为学习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应是新时期开放教育机构的重点任务。”
一 现代远程教育对教学资源的要求
(一》现代远程教育特征
基更(Keegan )提出了远程教育五个基本要素:1.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区别于传统面授教育);2.教育组织通过规划和准备学习材料,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对学习产生影响(区别于个人自学和自我教育项目)}3.应用各类技术媒体,包括印刷媒体、视听媒体和计算机媒体,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4.提供双向通信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区别于教育技术的其他使用方式);5.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与学习集体也处于相对分离状态,学生通常是接受个别化教学而不是集体教学,但并不排除必要的集体面授和交流。说明了远程教育是以师生的“准永久性分离”为主要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主体,教师是起指导性作用的客体。因此,通过各种技术媒体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是有效地开展教与学的必要前提,这种将师生联系起来的媒体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师生来说就是教学资源。容易得到的、丰富的、个别化的学习资源,是以学生为(中心)主体学习模式形成的基础。包括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以计算机网络与光盘为载体的网页、CAI课件和网络课件等。
(二)教学资源应具有的特性
当前电大使命就是利用开放远程教育这种模式,承担起国家提出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目标所赋予的新任务,因此,必须根据学习者的广泛性、学习要求的多样性,进行学习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变革。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应具备以下特性:I.资源的多样性,如印刷体的主、辅教材、录音录像、CAI课件、VCD光盘、网上课件……等多种载体使学习内容的呈现更加丰富多彩,供学习者选用; 2.系统性,呈现给学习者的课程资源不应是零碎的,对于每门课程均要有几种系统、完整的学习资源,以供不同环境及学习习惯的学习者选用,提供资源的同时提供资源配套使用说明;3.助学性,媒体设计上要有独特性,要充分考虑个别化的学习特征,围绕某一课程内容有相当全面的设计规划,以供学习者挑选适合自己要求的学习内容;4.导学性,媒体在呈现课程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的同时,引导学习者培养学习自主性、学习技能和独立分析能力。同时对于具有导学性质的辅教材,如电大常用的“学习指导书”,除了传统的概括主教材的主要名词术语、阐释主教材重、难点问题外,还应加进学科背景和相关资料介绍、典型案例分析、代表性书籍介绍、参阅其他相关媒体的前沿学科知识及最新观点介绍等内容,以进一步体现导学功能。
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
教学资派现状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存在问题,在电大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资源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由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且企业经济活动不断变化、日益复杂,会计准则也时有更新完善,这些都要求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方法要不断变化,进而也给教学带来了挑战。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该课程,对教师专业水准、教学资源设计与建设提出了很高要求。《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目前的教学资源与这种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教学大纲不符合专升本教学要求
《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学本科(专升本)的专业课,但其大纲内容只涉及单一法人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资产营运能力分析、综合分析,内容几乎未涉及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的有关会计事项,与专科《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一章相比无质的不同,达不到本科教学应有的理论水平,无法完成课程教学目的及专业培养目标。建议重新修订教学大纲,从会计学本科(专升本)专业规则出发,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及先导、后续课程的大纲制定本课程大纲。
(二)资源种类较多、但实用性不足
中央电大从2002年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以来,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陆续推进,与文字主教材(配2片DVD)一起发行的还有10学时的录像教材,2002年还录制了2学时的直播课堂和6讲的IP课件,OS年完成了网络课程的建设。但文字、DVD、录像和IP课件内容有许多重复之处,对于上网不方便的学员,这些资源无法满足学员自主学习的需要;网络课程栏目虽齐全,但某些栏目质量却有待提高。
(三)内容陈旧、脱离实际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但本课程各种教学资源2005年以后无更新或重建。导致本课程所有的学习资源存在陈旧、过时的问题,不仅给教师导学带来不便,客观上也给电大的会计学教学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四)系统性欠缺
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时间有限,总是希望得到最实用、最有效的资源。本课程学习资源之间存在内容重复、案例选用方面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有关资源中的案例只涉及会计核算问题,没有延伸至会计报表分析2的内容。学习者不知如何将这些资源配合起来使用。说明资源建设中缺乏统一规划,有为了完成资源建设而进行建设之嫌。资源不成系统,广度不足,深度不够。 (五)导学、助学功能缺失
导学、助学目的是通过相应途径及导、助学媒体资源使学员更好理解、掌握课程内容,是“引导、帮肋”学习者之意。本课程不但没有学科背景和相关资料介绍,也无代表性书籍介绍、参阅其他相关媒体揭示、前沿学科知识及最新观点介绍,更无资源配套使用说明。海南电大现状,导学、助学的重任压在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导学员身上,课程责任教师、辅导教师解决专业问题,导学员做一些上传下达工作。导学、助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责任心,导学员负责程度。有太大人为、随意性,无法使电大远教系统学员得到应有的、稳定的支持服务。
三 完兽课程教学资派建设的理议
在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22届年会上,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说:“以往电大更多的只是照搬或者说移植普通大学已有的知识内容体系,而缺乏对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持续关注和不断深化。但是当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任务被更多地赋予开放大学的时候,能够直接从普通大学照搬的教学内容将十分有限,其他社会组织、企业或行业已有的教学资源也相对零散,不够系统,学术性偏弱。这样,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适应的、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将难以直接获取和整合,开发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必然上升为开放大学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重新修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
会计学本科(专升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国家财政法规,精通会计实务操作,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本课程学习目的为: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基本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的能力。
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现行的教学大纲,无法完成培养出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会计专门人才的重任。《财务报表分析》的先导课程有:1《高级财务会计》主要内容为: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衍生工具会计、租赁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外币会计、破产会计;2.《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要内容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及管理组织、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管理控制体系、企业集团投资与增长管理、企业集团融资政策与风险管理、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企业集团财务分析与管理报告、企业集团业绩评价等。这两门先导课程的大纲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的要求,为后续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大纲修订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所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先导课程的大纲内容及本课程学习目的,有可能也有必要对本课程大纲进行修订,大纲中应增加中期报表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还应增加许多企业、企业集团均会涉及到的衍生工具、租赁、物价变动、外币、破产等业务。
(二)文字教材的体例应更好地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
为了更好体现远程教育特点,作为核心课程资源的文字教材就应该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独立资源,即学习者利用它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这就需要对我们现使用的各种文字教材进行整合。建议将主教材、辅教材(指导书、导学、习题册、期末复习指导)整合为一本,以使章节结构更加合理、导学、助学与教材主内容逻辑更加严谨,方便师生使用,减少教材分发频次及辅导教师的导学量。可以将每章内容安排如下:第一节为本章导学,导学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知识的介绍;接下来分节讲述本章内容;最后一节为本章小结,小结包括本章的主要内容,与前后章节内容的关系,起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习者清晰地认识到本章知识在整个一本书中的位置及作用。最后要注明:重要专业术语、推荐读物、思考与练习、知识窗、提供相关学习资源的网址等。
(三)针对学员的学习环境与学习习惯,系统地建设课程教学资源
学员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存在差异,有些学员没有条件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有些学员有条件利用互联网但他们更喜欢通过书本学习。如果将课程资源建设定位于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则各种资源功能不同、应互为补充,每个学员必须获得所有的资源,才可能达到学习目的,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应该将课程资源建设定位于建立几个完整的资源系统,比如前(二)中所述的文字教材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喜欢通过书本学习的学员,只需这一种媒体即可满足学习需要,学习中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话、小组活动等方式交流解决,这是一种资源系统;为有条件并且喜欢通过互联网学习的学员建设网络课程,让他们从学习、作业到考试均通过网络课程的各种醒目连接进人并完成;为无上网条件又不喜欢印刷媒体资源的学员建设“网下视听媒体”资源。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员必须要有文字教材,其余资源可按其所好自由选用。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证券投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也不断得发展与完善,更多的人投身到证券市场的洪流中,站在风口浪尖的金融分析师们,目睹了股市的潮起潮落,不禁慨叹,谁懂得中国的股市。
或许当大盘跌无可跌的时候,很多股票已经跌破内在价值,我们需要思索,是不是在经济越发展的时候,对于股票的投资更应该回归到其股票自身的价值投资呢?那么在神秘的数字背后到底蕴藏着多大的宝藏呢?在这个阶段财务会计是否在投资分析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呢?会计是金融的基础,财务报表是成为面向证券市场的媒介,使得会计与金融结合的更加紧密。对于财报的披露成为分析师,投资者,企业家所关注的焦点,如何更好解读财务报表是值得思考深究的。
二、提出问题
财务和会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数字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就藏在财务报表的基本原理中,这些表已经把所有能量化的和不可量化的东西都反应在表内,财务的智慧就是体现在对数字中有用信息的识别和分析上,从而揭示了各种趋势和关系并为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财务报表其相关性强,可理解性强,处于中立,适时性强,并具有可比性。所以对一个财务报表的有效性有很严格的要求。基于财报的有效,对于投资者该如何解读财报?如何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质量,以增强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本文将详细阐述数字背后的密码,财富背后的智慧。
三、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使得财务公认会计成为“商业语言”,尤其是作为“商业密码”的载体――财务报表,更是全面、系统、综合记录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轨迹,相关利益主体对它的关注与分析越来越密切。财务报表能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企业财务信息,但它所提供的信息含量高,浓缩性强,并充分体现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单纯看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是不够的,必须对报表进行分析。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竞争加剧及相关利益主体多样化,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的内涵及外延不断深化,需要读懂财务报表的人也随之扩展,所以对财务报表的解读已经成为证券投资的必修课。《财务报表解读与证券投资分析》一书更是细致入微的结合大量的实务和案例,从理论,方法和实务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如何正确解读财务报表,既可以让使用者明白报表中项目的确认,又能正确的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透视企业财务状况,找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正确的决策。哈佛经管类图书《财务智慧――如何理解数字的真正含义》中阐述了会计和财务的艺术,对于财务报表的把握,对于每个信息的使用者都至关重要。如何阅读财报,如何使用报表的信息更有效,财务知识的普及让我们观察企业发展趋势和理解数字背后的故事。
四、财务报表解读
财务报表是对公司业绩评价最有利的工具,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通过利润表可以了解企业当期经营业绩情况,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会计期内现金流转情况。财务报表是防范各类交易风险的信息依据,通过报表了解对融资易,投资易和信用易的理易提供依据。
(一)资产负债表该看什么。资产总额反映企业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资产总额越大,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就越多,企业的生产规模就越大,实力越强。通过资产分布状况可以识别企业财务弹性,反映企业迎接各种环境挑战,抓住经营机遇的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资产变现能力,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对外筹资和调节资金的能力。
所有者权益总额反映企业的经济规模、经济实力。一般所有者权益总额越大,表明属于投资者的权益越大,企业的经济实力越强。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来源于企业外部,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企业源于企业内部。外部所有者权益的增长,说明投资额加大,企业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强。企业经营者的资本保值、增值的能力,企业拥有充裕的自由资金和良好的偿债能力,体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二)利润表怎么看。在财务报表中,企业的经营状况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的。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和利润关系分配。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利润表是把上市公司在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收入与支出更加直观通过数字展现其净利润或亏损。从利润表中,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的是通过比率的计算对财务报表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明确各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找到投资的最佳时点,和透过这些财务数据更直观的了解每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股票的股价变动取决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经营活动。
(三)现金流量表怎么看。现金为王,对于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正常的经营和良性的发展取决于现金流,尤其是对于股东和债权人来说,更是对现金流有更高的要求,通过财务报表我们不难发现在此处大有文章可以做,所以投资者需要在此处小心。
市盈率预示着上市公司的收益增长的能力。该指标是分析个股风险中最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一般情况下,市盈率越高,投资风险越大;市盈率越低,投资风险越小。价格是以预期的未来收益为基础,所以高的市盈率意味着未来预期的收益比当期的收益高。在筛选股票方面,利用市盈率,会得到有用的信息,从而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我国目前的股票,市盈率在30倍以下通常是安全区域。
五、结论
由于不规范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国股市更多依靠“政策市”和“消息面”,并且我国股票投资者主要是大量的投机个体或散户,缺乏大的机构投资者,个体股民或散户缺乏专业知识、分析能力,并且更不会去关注财务报表分析。但是投资者应树立理性投资观念,自觉学习和掌握财务报表分析,把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相结合,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并将其应用于投资中,这样才能使其在股海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付梅英.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8-06-15.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集理论性、应用性、技能性于一体,重教学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片面轻全面,重课程轻专业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定位、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利于学生从战略高度看待此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文章从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此课程进行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20-02
大学课堂过程管理是指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过程无缝管理,以实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效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文章结合《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对大学课堂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大学课堂过程管理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大学课堂过程管理现状分析
1.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或者教师注重学生参与过程但忽略学生参与质量。《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内容应用性极强,是一门集理论性、技术性和应用型于一体的综合型极强的财会专业的专业课程,且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要求高。大学课堂大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以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为例,在资产负债表分析的讲授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应用的知识点包括:通过运用比较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法对资产负债表进行整体分析,提炼出变动幅度大、结构占比重的重点项目进行项目分析。此部分内容的操作性很强,如果授课老师仅仅以讲授的方式,而不通过让同学具体参与此过程的操作,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仅仅体现为似懂非懂的状态。如果能够让学生进机房或者自带笔记本电脑的形式跟着老师进入课堂进行操作,在理论讲授后及时动手操作,学生会从立体认识的层面充分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进行到此并非已经结束,在学生对实际应用的知识点进行操作以后,教师一定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阶段性检查,并对学生的应用成果及时反馈,以便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跟踪监测,实现课堂学习、课外完善和反馈的无缝掌控,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效率。
2.教师以课堂为主,忽略课外学习。大学课堂极少数的教师会布置学习者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以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教学周共有16周,每周4课时,共计64课时,单凭课堂上的时间是完全不足以实现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应用。但如果让学习者课前预习2小时,课后有4学时用于完成财务分析的作业和资料整理收集,则16周的学习周可增加128学时的学习时间。学习者的学习课时数就由课堂64课时增加到课堂加课外160学时,增长了150%,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习效果。
3.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忽略对学习对象学习方法、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和引导。教师在课堂上仅仅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无视的态度,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和引导。
大比例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都从高中状态彻底松懈,学习无动力、无方向、无目标、无要求。作为任课教师,应该从多层面注重学习者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激发学习者的内心力量,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深刻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大学阶段应该完成和实现的学习目标,成就专业、成就学业、成就自己。
4.课程考核的考核内容单一、考核形式和考核过程简单。《财务分析报告》的课程应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课程进度制作选定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同步进行。除了要求学习者按照要求完成财务分析报告,还应该对学习过程中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定期考评和检测,并进行检查和反馈,一方面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掌控以便对后期的教学过程进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和评价,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掌控,帮助学习者更好的完成作业,提升自己的综合应用分析能力。
二、大学课堂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财务报表分析》集理论性、应用性、技能性于一体,重教学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片面轻全面,重课程轻专业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定位、课程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利于学生从战略高度看待此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忽略教学的过程管理,不利于教学内容的有效渗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执行,以至于教学效果极差。大学课堂的过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1.提高课程讲授质量。在教学过程实施之前,教育者需要深刻了解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特点、学习者已有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基础、学习者学习需求等,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定位分析,以便能够更加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环节,选择适合于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设计适合的教学过程并有效实施,以提高课程讲授质量。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督促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师课堂讲授的质量。对教师进行教学过程管理,可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之前充分理解和定位课程内容,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授法、作业驱动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个别与组合应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设计,做到课程教学内容精准、目标明确、过程合理、执行有效。
2.提高课程学习效果。学习者通过了解教师提供的教学过程管理流程,在课程前就能够深刻了解课程学习内容、课程学习目的、课程学习思路,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学习基础要求设定自己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紧跟学习步骤,逐步实现自己学习目的,最大程度的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学生通过按照老师设计的专业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生积极利用课前或课后时间弥补专业知识的缺失,参与报表分析所需要的报表以及报表附注的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信息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对学生的课程过程管理中必须做到,课程教学实施前明确需要的学习课程基础并有效弥补;课中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设计同步整理课程所需要的数据和资料并有效应用;课后根据课堂案例讲解以及知识缺失进行资料应用分析。
3.培养优质学习能力。课程过程管理必须重视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以课程教学为工具,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集理论性、应用性、技能性为一体,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引导。通过给定学生必须的课程基础、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培养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提升的能力;通过展示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把控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能力;通过应用案例分析法、作业驱动法、启发引导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知识应用能力;通^大量上市公司数据的整理以及年报信息的提炼和整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通过书写选定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报表分析;四川长虹;财务指标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036-01て笠挡莆癖ū矸治觯是指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资料,应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剖析。其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水平分析法,共同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本文从企业的角度,运用比率分析法对长虹集团07--09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以期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帮助。
一、 长虹集团简介
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是“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由单一的军品生产,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通讯、数码、能源、生活家电及新型平板显示器件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逐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
二、财务指标“四维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表1 四川长虹2007―2009年度偿债能力
财务指标つ甓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有形净值债务率
2007 1.330584 0.7724460.533498 1.465705
2008 1.147191 0.7437740.5606141.630864
2009 1.350251 0.8887030.632326 2.223322
2009年流动比率有所上升,但生产型企业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长虹近三年的均低于2,即短期偿债风险较高。正常的速动比率为1,长虹07―09的均低于1,同样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高。资产负债率和有形净值债务率在递增,导致长期偿债能力有所降低,同时由于资产负债率均高于50%,表明企业债务风险较高,整体来说长期偿债能力┎磺俊*
2.资产营运能力分析
表2 四川长虹2007―2009年度营运能力
财务指标つ甓 存货ぶ茏率 存货ぶ茏天数 应收账款ぶ茏率总资产ぶ茏率
20073.271139 111.58192910.954892 1.157069
2008 3.642879 100.195477 11.57904 1.048491
20093.585448 11.800389 11.371987 0.964064
存货周转率较07年有所提高,但是总的来说存货周转率较慢,存货流动性较低,即存货平均一年才周转三次,利用率低,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能力差。08年应收账款增多,说明企业赊账出售商品较多,近两年较07年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但同时坏账风险增加。总资产周转率呈递减趋势,说明企业销售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受到威胁,企业应该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市场占有率,加速资产周转,以期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3.盈利能力分析
表3 四川长虹2007―2009年度盈利能力
财务指标つ甓 销售っ利率销售ぞ焕率 总资产けǔ曷示蛔什な找媛
2007 0.1558510.0191830.035229 0.048063
20080.1748530.0094040.0174420.028684
20090.1848360.0171440.0238740.05812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三年的营业毛利率递增,虽然净利润在增加,但是净利率却在减少,说明销售毛利没很好的转移到销售净利,除主营业务支出外的其他支出或费用太多的消耗了毛利。08年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最低,说明地震对长虹集团利润等各方面的影响巨大,09年有所回升,企业资产利用效率有所提高,运用资产创造的利润在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在增强,尤其是0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较07高很多,说明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
4.增长能力分析
表4 四川长虹2007―2009年度增长能力
财务指标つ甓 总资产ぴ龀ぢ示焕润ぴ龀ぢ视业收入ぴ龀ぢ士沙中ぴ龀ぢ
20070.374050.135322 0.2286850.03296
2008 0.169978-0.40591 0.21189 0.009766
20090.271921.053351 0.1263070.035209
从表中可以看出总资产增长率在08年急剧萎缩后,09年积极扩大资产规模,资产扩张能力增强。08年净利润增长率下降成负数,09年发展迅猛,说明地震之后企业迅速好转,获利能力增强。可持续增长率同样在08年降低后回升,表明企业当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决定的内在增长能力在提高,但是财务杠杆运用不是很充分,资金利用率不高。故企业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企业的持续发展:1.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2.增大营业利润率。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好转和我国家电下乡政策的贯彻实施,销售利润率有所上升。
三、 评价和结论建议
1.资本结构政策
公司现在处于高负债、高风险的资本结构。因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回报率,故公司应运用谨慎原则适当减少负债水平,尽量减少一些高利润高风险的投资项目,转向平稳性投资。
2.资本运营政策分析
从07―08年长虹的存货周转率有缓慢上升趋势,09年又有下降趋势来看,整体上还是低于同行业水平。虽然整体运营状况良好,但是存货管理水平较差,远低于海尔等同行业。海尔08年的存货周转率为9.78。而长虹的是3.642879。海尔的存货周转率是长虹的2.68倍。在竞争激烈的电子产品行业,更高的产品存货容易降低产品的市场价值,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所以长虹应该采取的措施有:采取好的销售策略,扩大销售规模,并适度控制生产规模,减少存货。努力改善基础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获取好的质量声誉。强化各部门协同运作,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3.增长能力分析
现代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无形资产的竞争,虽然企业增长能力在09之后有所回升,但是无形资产净值并不高,企业应采取更好的策略以利于整体发展。1.扩大品牌优势,提高顾客满意度。2.建立价值发现机制,挖掘价值增值环节。3.加大无形资产投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お
参考文献:
[1] 戴欣苗.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126-02
1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1 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
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消极学习的现象时有发生,经常是人到,心不到,教师认认真真在台上讲课,学生却在台下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课。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针对这些学生好玩,喜欢动手的特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组合教学,学生喜欢玩,就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样既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又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认真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
1.2 “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高效
传统的教学是先理论后实践,往往理论完成很长时间,才进行实践教学,甚至跨学期,这样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对以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记忆所剩很少,致使理论与实践相隔离。“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这方面显示了其合理性:首先,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同步性,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其次,保证了教学信息的同一性,避免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上进入误区,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保障。
1.3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设计科学的实训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 “理实一体化”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2.1 编写“理实一体化”教学教材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教材的理论内容太多或者数据分析不够全面,学生看书看不懂。笔者认为,教材应该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内容以够用为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教学知识,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中,要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语言方面要浅显易懂,强化了专业技能的培养。
2.2 打造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需要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加入技能训练,师生在教学中交流互动,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督促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获得知识、检验知识,在理论学习中联系实际,提高操作水平,动手能力与知识水平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这就需要教师既精通会计理论,又熟悉金融理论,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备“双师”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能不断掌握新技术、收集新信息,并加以研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认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因材施教,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那么,如何找到懂理论,有技术,又擅长讲课,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呢?笔者认为,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实施:一是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三是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更新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目前,在高职类院校,由于上市公司专职技术人员的工作时间与学校的上课时间冲突,因此招聘此类兼职教师的难度较大,尽管如此,每学期还是聘请行业专家来我校讲授指导,但主要还是组织校内优秀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或是参加省教委组织的教师培训,包括外出培训学习和请职教专家来校指导学习,不断想方设法提高学校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调动学生本身对知识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咨询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设计“做的任务”时,要处处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注重实训,边学边做,增强实践技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而对于多数的高职学生,由于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比较薄弱,遇到枯燥又复杂的理论推导,他们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最终导致失去信心。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边做边学,实现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重心放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做是中心,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中教。”由此可见,做很重要。
“做”即动手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做了许多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理财和会计实训基地,模拟理财业务,创造出会计工作的仿真环境,在校内上好实践课。二是加强校企合作,让企业中的骨干人才走进学校,同时学校的老师走进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学生可以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到企业实习观摩,不断增长见识。三是做好小学期实践工作。每学期期末结束后的半个月时间作为小学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企业,查图书,通过自己的认真走访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了本课程的岗位技能要求,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人潜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4 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考核中一张试卷定乾坤,大部分学生平时上课不认真,考试前几天硬性记忆,考试结束就忘,甚至有的同学打小抄,书也不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最终成绩应由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整个教学考核评价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且以过程评价为主,强化过程考核,重点看学生的动手能力。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逐项评定成绩,使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采取过程性考核方案,教师对实践全过程进行记录监督,小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互评打分。考核时可以带自己总结的笔记本,重点难点可以写在上面,但不能带书籍等印刷复制品,促进学生能积极动手动脑。如果不记不写无疑将和闭卷考试无异,与学生阐明利害关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对课堂评教连续两年优秀率超过95%,期末课程通过率均大于90%。
3 做好学生信息反馈,不断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整个授课过程中避免了灌输式单向信息传输,师生能够进行充分互动。课堂能够动态进行教学,小组中学生分工负责各自任务,杜绝了睡觉等懈怠现象。学生自主参与性明显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进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查资料的等自学习惯。通过目前会计专业已有初步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做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理实一体教学工作,关键要设计好课堂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组织好教学,通过合理的知识构建做到理论适度,操作应用性强,内容对应职业岗位,提高知识技能。通过不断地总结,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获取反馈信息,同时扩大视野,吸收现有优秀成果。
依据会计、金融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并通过广泛走访调查合作企业,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确定会计、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应职岗位。归纳出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获得这些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学习领域课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尽管目前在课改方面还存在很多困难,但经过不断修正提高,就一定能够开展适用现有条件的理实一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综上所述,有效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不断投身教改,更新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现代企业迫切需要的财务分析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德明.中等职业学校变革的必由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9(10):36-37.
[2]徐新华.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职业时空,2010.
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这些案例常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它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境。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因此,案例教学法既包括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材料,同时也包括了运用这些材料的特殊技巧。
我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教授认为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为本课程的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由于我们研究的是案例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运用,所以本文中将案例教学限定在工商管理类课程范围内,在此前提下,我们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是:
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工商企业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重现现实场景,学生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通过讨论、问答等生生、师生互动的方式,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独立学院开展会计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会计学发展到现在,已成为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也是很多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在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上也受到热捧,近40%的独立学院设置了会计学专业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经管类专业(安存红,2014)。基于独立学院和会计学教学的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优势,独立学院开展会计案例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1.会计学课程和教学自身特点的需要。首先,会计学概念和理论是在长期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已经高度抽象化和理论化,学习和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其次,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很多学科具有更强的技术性、实务性,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用技能。会计学的上述特点,使得会计学的部分原理、知识,以及相应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无法通过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传授,因此,有必要对会计教学方法进行改善。而案例教学法对于锻炼学生实际会计技能、分析能力以及巩固和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符合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是近几年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采用市场机制运作,相对于母体学校独立自主办学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高等教育发展到市场经济时代,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寻求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创新的产物(何叶,2008)。独立学院教学区别于公立本科教学和高等专科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也有所区别。案例教学法通过提供逼真的实际环境,与理论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在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的启发性、实践性,以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同时契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3.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素质和要求。独立学院作为办学历史只有十余年甚至不足10 年的新办高校,一般在三本批次招生,由于招生批次不同和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三本学生与一本、二本学生在生源质量和学习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邹少军,2014)。案例教学法颠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利用团队合作、课堂展示、实战模拟等手段,为学生创设逼真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既让学生发挥操作和沟通特长,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又能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弥补其理论知识的不足,完善会计理论知识结构。
4.符合社会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计学教学应以会计基础知识和原理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专业应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而案例教学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教学过程围绕问题的讨论、分析和解决展开,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案例讨论和分析,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某个问题形成不同观点,相互沟通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既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引入独立学院会计学教学过程,能满足目前以及未来市场对于会计人才需求,增强独立学院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三、会计案例教学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一)研究设计
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选择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调查对象,向该课程2015 年1 个学期开展案例教学法的202 名本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该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此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02 份,收回202 份,回收率100%,剔除不完整信息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98 份,有效率98%。
2.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教师访谈,经多次讨论明确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评价因素,主要从案例质量、教师能力、学生素质、考核机制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设计案例框架。根据设计的框架,提出19 个适合有效评价案例教学效果的具体项目进行调查。本研究问卷主要采用量表和文字叙述形式,其中量表采用五分制李克特量表(1 分表示最低分,5 分表示最高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二)实证分析
1.会计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根据有效问卷的调查数据,我们将案例教学效果四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即案例质量、教师能力、学生参与度以及考核机制的统计数据列示于表1。从表1 我们可以看出,在案例与理论的密切程度、教师组织能力、教师的案例点评深度3 个方面,学生的打分很高,超过60%的学生打5 分,表示他们在这3 个方面满意度最高。其中教师组织能力、教师点评深度属于教师因素,由此可以说明学生对《财务报表分析》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的认可度很高。
在案例的启发性方面,有170 位学生打了4 分或5 分,占全部样本的85.8%。其中打5 分的占比为52%,这说明教师在案例的启发性方面应给予重视,主动挖掘、选取更有启发性的案例以使学生受益更多样本的85.8%。其中打5 分的占比为52%,这说明教师在案例的启发性方面应给予重视,主动挖掘、选取更有启发性的案例以使学生受益更多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对独立学院的会计案例教学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分析可见,其案例教学效果整体比较理想,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认可程度较高,案例教学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务分析思维、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有非常好的提升作用,说明其案例教学已达到期望的效果,这主要是源于案例教学过程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合力作用。其一,有目的地选择合适课程实施案例教学。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法有其自身优势,一刀切反而不利于一些理论性强的课程教学开展,因此,应该选择实务性较强的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其二,源于高质量的案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所选择案例与所涉及理论知识密切相关,与教学内容相匹配,能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所选案例的素材对启发学生思考有一定的作用,也促进了案例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其三,教师因素对于案例效果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由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承担,这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在案例选取、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案例教学点评等环节发挥教师的作用;同时,教师对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设计,则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独立学院会计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学生沟通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个性发展方面的提升效果还存在不足。这可能与案例教学本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案例教学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度不足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因此,要切实提升会计案例教学效果,我们需要思考:
如何通过《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是关系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从经管人才应具有的会计素质和能力出发,运用比较方法研究发现:传统《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上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用、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教材建设落后等不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对此,应面向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重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教材支撑。
关键词:
经管人才;会计素能;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高职教育经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途径,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是课程的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是通过开设《会计学基础》(或《会计学》)课程,以培养经管人才①的会计素能②。但在教学实践中,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会计》高度雷同,[1]难以发挥培养技术技能型经管人才的功能。如何通过《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是关系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角度,探讨《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管人才应具备的会计素能
经管人才的岗位胜任素质和能力是由多方面知识和能力构成的体系,会计知识和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财务会计类专业人才相比较,经管人才具备的会计知识和能力有自己特定的内涵,这是由财务会计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决定的。财务会计类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通过系列会计课程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会计信息加工者和提供者”,并能运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工作,如审计、财务管理、纳税申报等。而非会计的经管类专业培养面向各类企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主要的知识和能力不在会计方面,但对会计知识和能力有相关的较高要求),那就是通过会计课程把学生培养成能胜任经济管理岗位的“财务报表阅读者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众所周知,会计被认为是通用的商业语言,无论从事何种经济管理岗位和商业活动都要懂得这种语言和使用这种语言。会计信息是企业单位经济、管理决策的关键信息之一,做好其他单位的经济、管理决策依赖于会计信息,相应的经济、管理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必然包含对利用会计信息的知识和能力的诉求。所以,懂得会计语言是经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能使用会计信息是经管人才应具有的基本能力。认识和明确经管人才应具备的会计素能内涵,是我们进行《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前提。经管类专业人才会计素质能力诉求和财务会计人才的不同,也决定了两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区别。财务会计类专业的会计教学,主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遵循账务处理程序加工会计信息,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会计”。经管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显然不能是教学生如何加工会计信息,而应是教会学生知道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培养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微观经济、管理决策的能力,即教会学生“懂会计”和“如何用会计”。
二、传统《会计学基础》培养经管人才会计素能的局限
在经管类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人们习惯地认为其教学目标与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基于这种认识,《会计学基础》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材编写的规定,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基本一致,因而存在很大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不够用传统上,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并没有超出会计类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范围,主要包括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会计工作组织、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等。这些内容集中于会计核算方法的讲授和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加工生成会计信息的记账技能。这种内容对于主要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记账方法基础的会计专业是合适的,但从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内涵来看,记账技术并不是经管人才会计知识和能力的重点,以这样的教学内容来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是不够的。因为它只能告诉学生会计信息是如何记录和组织起来的,却不能解释记录的信息是什么,更谈不上分析利用会计信息服务于经济管理决策。
(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目前,与教学内容的雷同一样,《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仍然是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比较流行的讲授举例式教学,两类专业几乎无差别,并没有针对经管类非会计专业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一个重要原因是从事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将《会计学基础》的教学作为自己从事会计专业教学的“副业”。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路径的依赖及降低讲课成本的驱动,授课教师采用熟悉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便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却给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和人才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以至于除少数有志于会计职业的学生对会计课程比较感兴趣外,大多数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模糊、兴趣不大,教学效果较差。
(三)教材建设落后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相呼应,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大多直接采用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或采用与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体系基本一致的教材。[2][3]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素材及其逻辑体系都是为会计专业而设计,完全没有考虑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虽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推动了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教材改革,但都不完善,依然摆脱不掉编写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材的思想束缚,仅在原有会计教材基础上小修小补。例如,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并未根据其会计素能要求进行根本改变,教材体系依然是以借贷记账法及其账务处理为主。少量的适用教材虽然在内容体系上进行了改革,但在编写体例上没有新的突破。
三、培养经管人才会计素能的《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如上所述,经管类专业对会计知识和能力有着明显不同于财务会计类专业的要求,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两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内容体系、不同的教学方法及不同的教材支撑。根据本文的思考,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如下图所示:
(一)树立《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素能观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素能观可以概括为: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会计概念背后的经济活动信息,发展识别、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的素质和能力,最终成为经管岗位的实务人才。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素能观,是《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要求《会计学基础》教学既要讲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更要讲授会计信息的使用;既要以会计一般原理为基础,更要考虑专业需求和学生需求,重视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用途。
(二)《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优化立足于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素能的培养,对《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以会计信息的理解、分析和使用为主线,以会计循环知识为基础,以财务报表要素信息解读和分析为重点的《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合理匹配,[4]改变传统《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会计素能诉求脱节的现象。1.简化记账方法和技术的内容。教学改革前,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是以会计信息的生成为主,讲授借贷记账法、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财产清查等技术和方法。这些内容对于经管类专业使用会计信息这个目标来说,实际意义不大,尤其是有关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填报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方面的内容更不是非学不可。所以,简化这部分内容并以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成为必要。2.增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及分析的内容。传统上经管类专业的《会计学基础》课程并不包含这方面的内容。但经管类专业学生理解会计信息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解读实现的,应用会计信息则主要是通过财务报告和报表分析实现的。因此,增加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报告,以及财务分析的内容,是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必需和够用”的体现。
(三)《会计学基础》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学过程内生的方法,有着自身存在的规律。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课程对于不同专业而言,其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改革后的《会计学基础》教学的重心在会计信息的理解和使用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成,与此相应,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针对会计信息的生成,教学方法应侧重于记账逻辑的讲授和启发式教学,辅之以一定的模拟实践;而针对会计信息的使用,则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实施任务驱动,辅之以分组讨论等方法,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关注会计知识的应用的兴趣,提高学生利用会计信息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多样化教学方法创新,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没有哪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只有适用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第二,无论是案例还是项目的设计,都要将会计知识和经济管理实务有机结合,编写典型案例和项目,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四)加强《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鉴于经管类专业和会计专业采用同一种内容的教材的现状,考虑经管类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和教学内容优化,借鉴国内外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材编写经验,适应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经过近年来对《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我们提出如下《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思路:1.构建教材结构新体系。《会计学基础》教材应围绕会计信息使用者阅读和使用财务报表,构建会计信息生成、会计要素解读、财务报表分析三部分内容相融合,以及从财务报表认知开始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束的结构体系。具体包括:第一部分,会计信息生成(含复式记账、会计循环),介绍主要财务报表及其所包含的会计恒等原理、复试记账以及会计循环知识,使学生了解生成会计信息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会计要素解读(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主要介绍财务报表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这部分内容对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分析,介绍财务报表结构及其分析。这部分内容将帮助学生掌握财务报表这种表达会计信息的独特工具,同时学会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培养获取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能力。2.教材编写与教学改革协同。教材编写应与教学改革协同,而不是为编写教材而编写。因此,要立足于课程改革,从《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材编写的协同性出发,全面加强《会计学基础》教材建设,使教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1)教学目标与教材编写理念的协同。《会计学基础》教学目标主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实施而实现。作为承载会计知识信息的结构化载体,《会计学基础》教材应充分反映教学目标的统领作用。教材体系不应是会计知识的简单罗列,教材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应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这是《会计学基础》教材体系安排从财务报表认识开始到财务报表分析结束的基本依据。(2)教学内容与教材素材的协同。《会计学基础》教材素材的选择应能较好反映《会计学基础》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基本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此,必须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在教材素材的取舍上,将对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不必需、不重要的记账技术素材简化,增加经管类专业必需而且重要的财务报表要素解读和分析的知识素材,努力增强教材的适用性。
四、结语
传统《会计学基础》课程在培养经管人才的会计素能上存在教学内容不够用、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教材建设落后等不足,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人才培养功能。对此,应面向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重构《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及教材支撑,就成为《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还应该看到,适应经管人才会计素能培养的《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有效完成。例如,授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就是《会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最终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胜任《会计学基础》的教学,不仅需要会计学知识,也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它要求授课教师应能从特定经济、管理活动需要的角度讲授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1]袁明哲,刘慧凤,唐蓓.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实际需求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商业会计,2014(17).
[2]樊行健.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李占国.基础会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