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外包论文

财务外包论文

时间:2022-08-23 11:22: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外包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外包论文

第1篇

[摘 要]近几年服务外包迅速发展,作为服务外包中的重要角色—财务外包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发包方的财务外包越来越受青睐。本文从发包方的角度看财务外包的外部环境,分析其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据之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外包 外部环境 发包方

一、前言

目前,我国已处于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服务外包产业迅猛发展,财务外包作为新分支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虽然我国的外包市场才刚刚起步,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经济和财务专业化的发展,财务外包必定是我国企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发包方企业要做好财务外包决策?除了要结合企业本身的情况做作决策之外,还要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外部环境的分析对于已经和将要实施财务外包的企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对于拓展财务外包的内容和应用领域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财务外包概述

财务外包是指企业(发包方)将财务会计的部分或全部流程委托给外部专业机构(接包方)来完成,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资源的配置,进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是服务外包产业的又一热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外部环境对发包方企业进行财务外包影响越来越大。

三、发包方企业财务外包的外部环境现状分析

1.发包方企业财务外包外部环境的优势机遇分析

(1)财务管理职能的发展和细化是财务外包实施的重要前提

对于企业而言,管理水平与对财务外包的需求是成正比的,随着管理水平的优化,财务外包这种新的经营理念成为必然趋势。随着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环境的日益变化,财务管理所涵盖的范畴也细化为两个层次:非核心低层次和核心高层次。非核心的职能相对比较独立而且程序化,将这一部分发包给专业机构来做,即可以规避风险又可以规范发包方企业的财务管理。

(2)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予了财务外包技术平台

IT技术的发展对财务外包起到了推动作用,发包方与承接方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这就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人工成本。而且,通过网络信息传递,也消除了地域分离导致的发包企业决策滞后。所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财务外包成为必然。

(3)专业化服务商为财务外包提供了市场平台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和法律、法规的日益规范,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咨询公司、收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等服务机构看到了企业对财务外包的需求,认识到外包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因而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在细化各自的业务。

(4)政策鼓励促进了外包承接企业的发展

2006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指出,要“建设若干服务外包基地”。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强调:“扩大服务出口,发展服务外包”。2010年财政部财税【2010】64号文件中对营业税免征具体范围进行了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在大方向上我国对服务外包产业是大力支持的。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服务外包业务发展。

2.发包企业财务外包外部环境的劣势分析

(1)从宏观角度来看后发优势积累难度较大

我国财务外包的困境在于缺乏先进国家所具备的先发优势,外包先进国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各项政策相对比较成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导致追赶先进国家的难度较大。

(2)从服务机构的角度看财务外包专业服务机构不健全

财务外包专业服务机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财务外包服务机构人员专业知识欠缺,缺乏工作经验;思想道德修养匮乏,不能为发包方企业保守商业秘密。其次是财务外包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国家没有对此项业务的收费作统一规定。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财务外包这项业务因其具有的不可小视的几大优势,逐渐被广大企业家所认可,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但是,财务外包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通过对其外部环境的现状分析,对于其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促使我国财务外包外部环境的优化,促进财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1.政府层面

政策上要加大对财务外包的扶持力度,对内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以加快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导和推进各类教育机构的转型升级。对外采取各类吸引政策,加大对高级财务外包专门人才和留学生队伍的引进力度。

法律建设上要进一步规范财务外包市场行为,优化国内法律环境;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规范外包制度,争取形成规范化、有效果的各类外包支持政策为国内企业保驾护航。

2.企业自身层面

目前中国的信誉体系还是比较薄弱,所以发包方企业在实施财务外包之前,要制定好详细的合约。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财务外包给经营管理带来的诸多利益将会更多地被发包方企业认识,财务外包必将在国内迎来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政府工作报告》,/test/2006-02/16/content_200719.htm

[2]尹夏楠.论国内企业财务外包的可行性[J].企业研究,2005,No.,10:176-178

[3]于卫东.中小企业财务外包问题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8,No.II:24-26

第2篇

[论文摘要]说明邱村金矿采用采矿工程外包方式,详细阐述外包价格、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和产生的效益,通过外包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矿山建设和发展需要。

一、概述

邱村金矿位于德化县葛坑镇交通便利,自1998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开采+647m-+882m矿体,经调试及改造,目前实际采选生产能力200吨/日,最终产品金精矿全部供应福建省德化县冶炼厂。

二、采矿工程外包

(一)外包的概念

所谓外包(Outsourcing),英文直译为“外部资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1]。外包的方式有:生产外包、后勤外包、销售外包、采选设计外包、财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

(二)外包的意义

其意义在于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企业将自己做不好或者别人能做得更好更便宜的事,把一项或几项工作外包出去,交由其它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达到降低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这样本企业可集中精力去做企业的核心业务,以减少资金投入,达到企业效率最大化。

(三)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

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一般有3种。

1.按作业类型分包。即采矿和掘进承包。优点是:便于生产管理;缺点是:存在相互影响,岩石混入管理难度增加,不利于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

2.按作业区域分包[2]。即按不同中段进行分包。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采掘情况进行调整。缺点是:不能实现专业化,每个中段各自为一个生产系统,不利于统一管理。

3.按工序分包。即按打眼、爆破、装车运输等分包。优点是:可以实现专业化作业。缺点是: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管理。

(四)邱村金矿的采矿工程外包方式

邱村金矿采矿工程采用作业类型承包和按工序分包结合的外包方式,即采矿工程用作业类型承包,部分矿石运输采用单独分包。

三、采矿工程外包的管理

邱村金矿外包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基本确定,管理走向科学化,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今后工作仍然需进一步完善。邱村金矿除+873中段矿石运输承包给一家运输公司,主要采矿工程承包给一家施工单位。

(一)价格管理

1.采用外包方式的矿山企业与承包单位是甲乙的合同关系,双方考虑的是外包的价格,外包的价格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尽量降低成本,也要考虑承包方的接受能力,邱村金矿每年7月份从新签定合同,根据上一年的采掘成本和本年度物价涨落情况,确定本年度的外包单价,按采矿、掘进分别确定,同时核算出价格涨落和主要材料涨落比率,保证双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2.采矿和掘进价格的确定是按作业成本计算。矿石分采矿矿石与副产矿石(凡井巷掘进中回收的矿石),不同矿石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3.掘进单价确定,矿山802m中段以上部分,平巷、天井、溜井、漏斗、硐室、旧巷道扩邦、旧巷道抬底、清理旧矿碴、水仓按施工立方分别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斜井开拓部分,一、二次提升斜井及各种附属工程制定出一个价格,802中段(含802中段)至712中段(含712中段)之间各中段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单价的基础上增加5元/m3,经二次提升巷道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价格的基础上增加10元/m3,硐室、旧巷道扩帮、抬底、清理旧矿碴等工程在各中段价格相同。上述单价包含直接费、管理费及各种税费。

(二)生产技术管理

1.工程采用外包后,邱村金矿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对采掘工程是间接管理,所以只能通过经济手段来保证承包方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采掘计划由生产科根据矿山实际,承包方设备、人员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出年月采掘计划,由于井下工作有时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在执行采掘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井下设备管理和生产组织由承包方管理,生产科属于间接管理,为了保证采掘计划的执行,检查和调整工作较多,经常要与承包方协调沟通。

[论文关键词]外包 采矿工程 管理 实践

[论文摘要]说明邱村金矿采用采矿工程外包方式,详细阐述外包价格、生产技术、安全管理和产生的效益,通过外包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以适应矿山建设和发展需要。

一、概述

邱村金矿位于德化县葛坑镇交通便利,自1998年6月建成投产以来,开采+647m-+882m矿体,经调试及改造,目前实际采选生产能力200吨/日,最终产品金精矿全部供应福建省德化县冶炼厂。

二、采矿工程外包

(一)外包的概念

所谓外包(Outsourcing),英文直译为“外部资源”,指企业整合利用其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1]。外包的方式有:生产外包、后勤外包、销售外包、采选设计外包、财务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等。

(二)外包的意义

其意义在于根据实际生产需要,企业将自己做不好或者别人能做得更好更便宜的事,把一项或几项工作外包出去,交由其它企业进行经营管理,达到降低本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风险,这样本企业可集中精力去做企业的核心业务,以减少资金投入,达到企业效率最大化。

(三)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

井下采矿工程外包的方式一般有3种。

1.按作业类型分包。即采矿和掘进承包。优点是:便于生产管理;缺点是:存在相互影响,岩石混入管理难度增加,不利于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

2.按作业区域分包[2]。即按不同中段进行分包。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采掘情况进行调整。缺点是:不能实现专业化,每个中段各自为一个生产系统,不利于统一管理。

3.按工序分包。即按打眼、爆破、装车运输等分包。优点是:可以实现专业化作业。缺点是:成本较高,不利于生产管理。

(四)邱村金矿的采矿工程外包方式

邱村金矿采矿工程采用作业类型承包和按工序分包结合的外包方式,即采矿工程用作业类型承包,部分矿石运输采用单独分包。

三、采矿工程外包的管理

邱村金矿外包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基本确定,管理走向科学化,但是随着市场变化,今后工作仍然需进一步完善。邱村金矿除+873中段矿石运输承包给一家运输公司,主要采矿工程承包给一家施工单位。

(一)价格管理

1.采用外包方式的矿山企业与承包单位是甲乙的合同关系,双方考虑的是外包的价格,外包的价格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仅要尽量降低成本,也要考虑承包方的接受能力,邱村金矿每年7月份从新签定合同,根据上一年的采掘成本和本年度物价涨落情况,确定本年度的外包单价,按采矿、掘进分别确定,同时核算出价格涨落和主要材料涨落比率,保证双方制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

2.采矿和掘进价格的确定是按作业成本计算。矿石分采矿矿石与副产矿石(凡井巷掘进中回收的矿石),不同矿石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3.掘进单价确定,矿山802m中段以上部分,平巷、天井、溜井、漏斗、硐室、旧巷道扩邦、旧巷道抬底、清理旧矿碴、水仓按施工立方分别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斜井开拓部分,一、二次提升斜井及各种附属工程制定出一个价格,802中段(含802中段)至712中段(含712中段)之间各中段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单价的基础上增加5元/m3,经二次提升巷道掘进工程其价格在802以上中段相应价格的基础上增加10元/m3,硐室、旧巷道扩帮、抬底、清理旧矿碴等工程在各中段价格相同。上述单价包含直接费、管理费及各种税费。

(二)生产技术管理

1.工程采用外包后,邱村金矿生产科工程技术人员对采掘工程是间接管理,所以只能通过经济手段来保证承包方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2.采掘计划由生产科根据矿山实际,承包方设备、人员的实际生产能力制定出年月采掘计划,由于井下工作有时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在执行采掘施工过程中会有一定的调整。井下设备管理和生产组织由承包方管理,生产科属于间接管理,为了保证采掘计划的执行,检查和调整工作较多,经常要与承包方协调沟通。

3.采矿地质管理工作是矿山的重要工作之一,邱村金矿矿体沿走向、倾向具有波皱起伏、膨胀收缩、分叉复合及尖灭再现等特征,其厚度、品位变化系数大,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矿石的损失率、贫化率等技术经济指标,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矿石损失率为7%,贫化率为10%。

4.年供矿量:根据我矿生产组织安排,承包方应均衡稳定供矿,保证全年选厂的生产需要,其产量、质量指标执行按生产科月度计划要求。

5.矿石质量:矿石要求块度不少于250*250mm。为防止人为贫化,承包方应严格按生产科的要求合理进行配矿,承包方不能把废石、废渣倒入矿井或倒入矿仓。

6.矿石计量:以承包方每天的出矿车数计量为准,矿车的容矿体积不低于0.75m3,少于0.75m3的出矿车不参与矿石计算,满矿车(矿石必须超出矿车顶水平面)为1吨湿矿量,不满1矿车的按0.5吨湿矿量计算,不满半矿车的不予计量,邱村金矿每天派人管理,计量当天的出矿车数,以全月统计的湿矿量扣除4%的水分作为干矿量计价,

7.工程验收以生产科设计要求为依据。若工程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承包方应按生产科要求返工,维修。

四、安全管理

1.邱村金矿在确定承包单位时,对承包单位进行安全资质进行全面审查。在采矿工程承包合同书中,明确双方责任义务。

2.邱村金矿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承包方执行。在爆破管理上,制定明确的爆破材料管理制度,从进库、领出、运输、装药、连线、起爆、剩余清退,安全员进行严格监督。

3.每月支付工程结余款项的95%,其余5%作为保证金,合同期满后一次性支付给承包方。

4.承包方自配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的特种作人员(包括空压机工、电焊工、绞车工、爆破工等工种)。

5.承包方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及邱村金矿制定的井下安全生产制度。

五、效益

1.矿山建设投资减少。邱村金矿主要投资选矿厂,道路建设、电力外网、主扇风机生活设施等,而其它设备及维护设施,由承包单位承担,减少了建设投资。

2.降低采掘成本。生产科的有效管理,承包方的选进设备、技术、管理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使采掘成本大幅度降低。

3.材料采购、储备及流动资金的占用减少,因此产生的费用大为降低。

4.人员的安全和技术培训工作总量减少。承包单位具有矿山生产和建设的管理人员,有一定的基础,培训时安全技术的理解能力较强,容易接受。

5.减少安全风险。承包方要保证安全文明生产、承担工伤事故责任及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六、结语

邱村金矿通过几年来的采矿工程外包,采矿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效益较好,通过几年的实践,外包形式比较成功。外包已经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被许多企业所接受。邱村金矿外包形式在今后发展当中定继续改进和完善,通过科学管来降低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评价体系;风险控制

JEL分类号:G21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2)07-0105-04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对于服务外包领域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的研究则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大量的研究主要从金融服务外包的动因人手研究金融服务外包的相关问题。

李元旭和吴晨(2000)认为金融服务外包是商业银行的一种商业战略。这一决策的动因是控制运营成本。陈菲(2005)从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两方面分析服务外包的动因。认为内部动因包括成本控制与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外包动因则包括:技术动因、经济动因和市场动因。杨琳(2009)提出降低成本,专注于核心业务,释放资金用于其他项目,获得世界一流的业务能力等四方面因素是眼下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推动力。曾康霖和余保福(2006)认为,金融企业通过金融服务外包可以从提升组织竞争力、规避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等方面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许小苍和焦勇兵(2007)认为降低成本、转移风险、突出核心竞争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业务创新、提高劳动效率、企业自身能力有限等原因将促使企业选择金融服务外包。

曹淑艳(2009)将商业银行进行的金融外包服务按照服务外包的分类,分成以下三种类型(表1):

根据德勤会计事务所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进行外包的金融机构平均可以节省39%的成本,其中25%的被调查机构认为他们的成本支出节省了超过50%。陈菲(2007)通过对财务绩效、运作绩效、竞争绩效3个指标的考察,通过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对服务外包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企业可以进一步对更多业务进行外包,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绩效的结论。

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分类界定上,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主导的“联合论坛”出台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将金融业务外包风险概括为10项。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吴更仁(2007)把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定义为6类。王铁山等(2007)的研究将风险的表现形式与常见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相结合。唐柳等(2009)则通过对金融服务外包所处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将战略决策风险、财务风险、人力风险和管理风险归为内部风险,而系统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以及服务商风险则归为外部风险,并进一步得出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是一种项目风险的结论。

对于金融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度量与控制的研究,吴更仁(2007)较为系统地提出了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防范与管理。唐柳等(2009)在分析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治理特性和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管理框架。蒋欢(2005)则在需要对风险的重要性进行衡量与排序的前提下,运用了风险矩阵法进行衡量并排序,而唐柳等(2010)在基于风险矩阵法的风险重要性度量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银行业服务外包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把不同分类的风险作为银行绩效的驱动因素,不同的风险事件作为测量因子,通过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直接反应风险一绩效各个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为便于与国际通行的研究思路接轨,本文以巴塞尔委员会出台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对风险的分类为依据进行分析。结合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特点,将服务外包的主要风险归纳为以下6类:

(1)战略风险:商业银行与外包商的战略目标不一致;商业银行对外包商的检查和监控不力;外包商偏离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

(2)财务风险:由于金融服务外包造成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下降,营运资金不足,资产负债率过高,综合盈利能力下降。

(3)人力风险:商业银行的雇员因外包而引起工作安全感缺失,出现工作误差,降低生产率:雇员因外包产生的报酬变动,重新选择岗位。

(4)操作风险:外包商因技术故障、操作差错、内控不严导致客户资料保密性受损;外包商无充足的财力来完成外包工作;外包商存在欺诈或错误。

(5)信用风险:外包商不严格执行或不执行合同:信贷评估不当;应收账款质量下降。

(6)系统风险: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狭小;相当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被少数供应商形成市场垄断和对供应商产生过大的依赖带来的风险。

根据前文描述,商业银行进行金融服务外包,只有在控制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前提下,结合外包商的经验以及信誉等才能保证达到提高银行绩效表现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展开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度量与控制的研究,作出如下假设:

本文针对银行内部提出三项风险,战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与外包商的战略发展不一致带来的不安定情况;财务风险是指因外包导致的银行的财务问题:人力风险是指服务外包导致的银行员工工作的不安全感。这三个方面都会对绩效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故作如下假设:

H1:战略风险对银行的绩效表现存在负相关影响

H2:财务风险对银行的绩效表现存在负相关影响

H3:人力风险对银行的绩效表现存在负相关影响

外部环境也对银行绩效表现存在负相关影响,系统风险主要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等;操作风险针对外包商的技术与实力;信用风险指外包商对于合同的履行问题。这三个方面从侧面影响银行绩效,故作如下假设:

H4:系统风险对银行的绩效表现存在负相关影响

H5:操作风险对银行的绩效表现存在负相关影响

H6:信用风险对银行的绩效表现存在负相关影响

基于上述研究假设,本文构建了研究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的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三、实证研究

1、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的形式,根据被调查者对陈述的认同程度确定为(1,2,3,4,5),分别表示(完全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基本同意,完全同意)。同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风险因素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但各项风险因素所代表的风险事件是抽象的。无法进行量化分析,为此,将各项风险因素所包含的风险事件抽象为该事件发生后影响程度的大小。比如,代表A1的风险因素是外包商偏离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将其抽象为银行战略目标的被偏离程度(如表2所示)。

我们在中国银行镇江市分行进行了预调研(n=40),调研者主要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基层管理者。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精简,筛选出以下(如表2所示)的18个指标来衡量六个要素。

预调研后通过实地走访、Email发送问卷等方式进行了正式调研。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内等11家银行的在职管理人员,在职时间全部都在两年以上,从时间角度确保受访者具备一定的经验,进一步提高问卷有效性。本次调研跨越多个部门,从不同角度收集关于服务外,包的资料,以求获得全面的服务外包资料。本次调查总计发出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7份。问卷有效率为94.8%。

2、数据处理与分析。

问卷统计采用SPSS、AMOS等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包括背景信息在内的问卷数据进行数学统计,计算,最终体现到模型中。

单维构念的效度通过方差解释量来评价,信度通过Cronbacha系数来评价(表3):

在Likert量表法中常用的检验信度的方法为“Cronbacha”系数。一份信度系数好的量表或问卷,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最好在0.80以上,如果在0.70至0.80之间,还算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如果是分量表,其信度系数最好在0.70以上,如果是在0.60至0.70之间,还可以接受使用,如果分量表(层面)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0以下或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以下,应考虑重新修订量表或增删题项。

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维度的方差解释量都超过了0.4,这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

3、假设结果检验及分析。

运用SMART PLS软件,将相关数据代入后,系统自动生成路径图和标准路径系数(如图2所示)。按照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标准,当估计值为正时,说明二者是正相关的,当估计值为负时,二者是负相关的;另外还要进行显著性检验,这和P值有关系。当P值在0和0.05之间时,一般认为是不显著的,这时候不能拒绝原假设;当P值大于0.05时,则认为是显著的,则要拒绝原假设。按照此标准对本文所提出的相关假设进行了验证。

第4篇

一、2008年工作总结

(一)承办“财务会计改革与国际商务可持续发展”论坛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6月,由商务部财务司主办、天津市商务委协办、我会承办的“财务会计改革与国际商务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天津召开。天津市副市长任学锋、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刘山在、商务部财务司司长李荣灿、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金融司司长孙晓霞,商务部有关司局、事业单位、商会、协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各省、市商务厅(委、局)领导及财务处、会计学会负责人,中央和地方外经贸企业近160人与会。与会代表回顾了商务财会改革30年的历程,总结了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并对当前实现国际商务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热点问题,如会计准则的建设与趋同、银贸协作、人民币升值、“走出去”战略、反倾销、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二)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

1.年度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

理论研究作为学会重要的职能之一,自2007年开始,学会与商务部财务司联合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开展,提升论文评选层次。2008年全国论文评选,设立论文评选工作组织奖,改进论文评选机制,将署实名评选改为“双盲评”,规范论文报送格式。

2.两项课题研究

学会承担了商务部财务司两项理论研究课题,一是人民币升值与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根据所涉地区出口产品结构、产业分布特点以及受升值影响的重点行业等特征,人民币升值与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分别由辽宁、上海、江苏、广东承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由宁波市外经贸局与会计学会承担。

(三)《国际商务财会》月刊编辑发行

《国际商务财会》自2007年更名改版以来,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改进,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内容上,2008年杂志综合版增设企业理财、个人理财等副刊,增加信息量;扩大对外交流,围绕当前商务形势和会计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约稿、采稿,对制定相关政策的权威人士进行采访,为广大读者提供及时和权威的指导,增强实用性。形式上,统一文章的格式,对论文的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注释等具体要求做出规范。

(四)专业书籍编撰发行

1.《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

我会受商务部财务司委托,出版了两册《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编入了400余个重要的财经法规和财会制度文件。

2.《反倾销会计实务》

为更好的帮助企业应对反倾销,学会组织了几位反倾销专家编写了该书。目前该书的初稿已经编写完毕,正在抓紧时间总撰编审。

3.《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实务》

随着新企业准则、新财务通则在企业的推广实施,新税法的出台,企业迫切需要有一本既反映外经贸行业特点,又紧跟各项财税政策的业务指导用书。我会对《对外经贸会计实务》(原《外经贸财会基础手册》)进行修订。

(五)培训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继续教育培训是我会培训工作的重点。自1999年我会开展中央国家机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来,每年培训人数均名列20多家培训单位的第2、3名,多次受到国管局的好评。2008年我会以加强培训质量为前提,结合学员需求、紧密围绕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专业特点开展培训;适时增加了形势政策指导讲座。培训形式不断改进,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最方便的服务。2008年共举办了25期培训班,其中:走读班7期、公司班18期;共有3 399人参加了培训,比上年增长了7.5%。

2. 反倾销应诉会计培训

自2006年始,我会在全国举办了多期“反倾销会计人才”培训班。2008年分别在杭州、无锡、青岛、西安、上海举办了5期,共计667人参加了培训。

(六)会议与会员活动

2008年3季度由财务司和我会共同召开了“商务系统企事业单位财务处长联席会”。该会已举办8次(2001~2008年)。

4季度,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外经贸企业外部市场环境恶化。为让企业更好应对此次危机,我会于10月在北京组织一次国际金融形势报告会,中央外经贸企业,天津、北京外经贸企业及有关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80多人出席。

(七)组织建设

为保持我会与省市学会合作渠道的畅通,按照自愿、不双重缴费、保持总会与省市学会联系渠道畅通的原则办理各省市学会会员单位加入我会的入会手续,实行双会员制。

二、2009年工作安排

(一)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

1.年度理论研究与论文评选

坚持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会计学会联合开展商务财会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机制,继续优化评审流程,激发各单位参与理论研究和论文评选的积极性。

2.两项课题

学会将在总结上年课题研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结合商务财会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酝酿承担两项理论研究课题任务,一是关于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策课题研究,二是服务外包与会计工作课题研究。企业“走出去”财税金融政策课题将分为3个子课题:以家电、轻纺为主体的制造加工业;以商业服务为主体的批发零售业;以承包工程为主体的建筑业。

继续做好《国际商务财会》的编辑和发行工作。在提高杂志总体质量的同时,加大发行力度,扩大期刊的国内外发行。

(三)开展合作办刊

为实现月刊的发展与创新,2009年将开展合作办刊。合作办刊的目的是为各省区市商务主管部门财务处,外经贸会计学会,中央和地方外经贸企业,大专院校,提供一个开展理论研究活动、发表理论研究成果、交流财会改革经验、介绍企业财会案例、展示财会人员风采的平台,同时也提高办刊质量、拓展发行渠道。合作双方实现双赢。

(四)专业书籍编撰发行

学会将根据拟定的提纲,完成《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实务》的编写工作。继续编好《财经法规财会制度选编》。并做好这两本书以及《企业风险管理》与《反倾销会计实务》的发行工作。

(五)业务培训

学会在继续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承办反倾销应诉会计培训的同时,根据地方与企业的迫切要求,针对中小企业会计工作薄弱、内部控制不完善,应对外部风险能力较弱的情况,申请承办“中小外经贸企业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人才培训”。

(六)举办“海峡两岸企业会计准则”研讨会

上半年学会酝酿举办“海峡两岸企业会计准则研讨会”。研讨会的目的是推动海峡两岸开展经济贸易合作。日前已就相关事宜做了初步调研,计划于2009年第二季度在西安、上海或南京举办此次研讨会。

(七)会议与会员活动

为搭建商务系统财会处长交流平台,更好地为会员服务,2009年我会将继续和商务部财务司联合举办商务系统财会处长联席会以及积极组织会员开展相关活动。

第5篇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1.企业管理者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的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因此忽略了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够重视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甚至没有相应的审计部门。

2.内部审计员工整体素质低下

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员工进行研究,不难看出在审计队伍中存在着审计人员学历低、经验不足的缺点,有很多审计人员都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缺乏足够的审计工作经验。导致在审计过程中遇到风险也无法及时发现并进行解决。

3.审计机构独立性不足

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业务一般是由财务部门代为执行,这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审计工作,使审计结果缺乏权威性。

4.审计结果应用程度不高

由于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审计层次低,因此也就严重影响到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审计结果应用性低下。更不要说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益收入了。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1.我国法律并未对内部审计外包进行限制

1994年出台的《中华民共和国审计法》指出,中央国务院及各地政府都要协作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在此后所出台的法律中也都规定要发展内部审计制度,但是都没有对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外包作出过硬性限制说明。所以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活动就法律层面而言是合理的,在法律上有着可行性。

2.中小型企业并未有商业机密泄露的危险

通常来看,企业如果要向外部机构进行咨询或者是需要外部人员提供财务服务时,必然会涉及到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泄露,从而影响到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在其企业竞争理论中指出,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几乎都是通过低成本获取优势的,就企业核心竞争力来看并没有太多的差异。由于中小型企业在起步阶段,各种核心技术都尚未真正形成,缺乏关键性的科学技术信息,因此也无需担心技术泄露问题,企业自身都还在模仿先进企业的技术手段,商业机密泄露就更无从谈起了。而正是由于中小型企业具有这一发展特点,因此,也无需担心在内部审计外包过程中会发生商业机密泄露问题。

3.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环境已形成

中小企业实施内部审计外包措施有着良好的环境氛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需要得到发展,而内部审计资源又不足,这就促使企业寻求外部审计资源;二是外部审计机构,特别是会计事务所,都在不断拓展业务规模与范围,以期获得更大的发展。现在,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数量占到了整个企业数量的90%左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因此会计事务所必然会抓住这一非常有潜力的群体,为其提供咨询审计服务。会计事务所与中小型企业进行合作也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共赢的局面。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模式

内部审计外包主要分为两种模式:部分外包、全部外包。部分外包主要是企业自身也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对于日常的业务往来与管理活动进行审计,同时会请外包专家就内部部分重要项目进行审计;而全部外包则是企业自身不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把内部审计工作全部交给外部会计机构进行审计。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又可以将部分外包分为合作内审、咨询管理以及协力委外三个不同模式。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外包项目,那么将会给企业创造很多经济效益,但是在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项目中,运用何种外包模式则是非常重要的。中小企业外包模式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全部外包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中小企业在刚建立时处于上升期,在这一阶段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成本效益情况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此时将内部审计工作全部进行外包,不但可以节约内部审计资源,同时还能够得到内部审计所带来的增值效益,有助于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主要业务上,为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业务增值打下扎实的基础。

2.合作内审

中小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项业务逐渐趋于成熟,也开始建立起核心业务,这时需要对于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审计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外部审计机构毕竟不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审计效率、审计质量都是会有很大差距的,因此企业也不能一味地进行全部外包,这样不但无助于培养优秀的审计人才,同时也会丧失企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企业需要和外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同行业企业的先进审计经验,逐渐建立起合作内审外包模式,同时也要慢慢培养企业内部自身的审计员工,与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分工合作。

3.审计管理咨询

如果中小企业过分依赖外部审计机构的话,那么内部审计外包项目也就会出现更多的缺陷,反而不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此时企业要想实现增值就非常困难了。当企业与外部审计机构建立起合作关系之后,外部审计人员就不太可能像全部外包阶段那么尽心尽责地为企业服务,同时由于外部审计部门对于企业管理有着更为深入的了解,与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变得更为明显,审计工作的客观真实性也难以继续得以保证,所以此时企业就需要将审计外包模式进一步加以转变,向审计管理咨询模式过渡,使得企业管理层可以控制审计过程。而在这个阶段,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员工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审计经验,审计技能与知识体系都在趋于成熟,所以企业就可以独立进行审计工作,而无需在依赖外部审计部门,受其限制。

4.协力委外

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也不断趋于成熟,此时如果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则不能再一味注重节约成本了。但是如果盲目放弃内部审计外包项目也是不可取的,这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实现增值都是非常不利的。这时企业更加应该注重的是如何获取丰富的管理理念与运营经验,运用协力委外式的外包形式不但可以使得企业在审计中的独立性得以保障,同时又能够运用外部审计资源来获取企业收益,这对于中小型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风险

尽管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时有着很强的可行性,内部审计外包活动也可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但是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主要有内部财务信息泄露、职能缺失、审计质量难以保障等。尽管中小企业发展时间较短,没有太多商业机密,但是如果在这方面不加以控制,任由内部财务信息外泄,则定然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外包时,虽然会提高企业的审计效率,综合利用外部资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此以往下去会严重降低企业的独立性,丧失内部审计职能。此外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外包时,尽管外部审计机构审计经验丰富,专业技能强,然而对于企业自身业务往来则不够了解,同时也难以真正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工作,这对企业的审计效率必然会大打折扣。中小型企业既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外包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还要认识到内部审计外包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只有真正认识到利益和问题,才可做到有的放矢,结合企业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审计机构,解决内部审计制约企业发展难题,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产品生产和销售工作中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周鹏飞 陈飞 单位:浙江宁波

参考文献:

[1]王红,李桂兰.内部审计外包———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力[J].中国乡镇企业,2007(6):51-53.

[2]江雪琳.浅谈中小企业内部审计[J].会计师,2013(4):50-51.

第6篇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如何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竞争趋势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行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保证提高企业的中和素质和正佳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从而使生产经营理论有效的实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和资料的可靠性,以防止经济内部出现偏差和重要方针决策失误,经营风险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部管理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对计划、决策、生产、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销售等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对财务收支的批准权限、计划预算、核算、审核、分析和处理各种会计信息资料及出具财务报告的手续、程序、步骤和方法等的控制。一下我们讨论建筑企业内部错在的问题,病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一、建筑行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当今,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这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起也对自己的内部员工不够重视,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不够合理,而企业的管理者对该行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根本就为学习过该行业的知识,并且,由于企业的领导对企业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应的约束作用,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失调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应的机构制定的,往往是各个部门一起总结后,综合起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有点就是概括的比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够专业,且约束力低。并且许多制度自之间存在冲突,发挥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业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钥刂浦贫热狈ψ愎坏娜鲜叮嬖谀诓靠刂浦贫炔煌晟疲葱辛Σ畹认窒蟆?/p>

各个项目风险制定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的风险预防不够积极,且防御机构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评定缺乏该口型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调查来自与一小部分的调查,对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岁管理和控制断魂南国各方面带来的不利没有预定的估。

企业内部控制监制不够得当,内部审核不被够严谨,尤其实在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严格的执行。通常,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和纠正体系。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在财务和建材挑选上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企业受先前观念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监督意识不强,法律认识弱。当今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素质不高,学历低,业务生,缺乏判断能力,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企业应如何使建筑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业的内不控制制度严格有效的执行?如何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与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整体工作人员对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养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各单位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业务组织形式和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两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内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内控实施的效果就好,企业的效益也就好,竞争力也就无形中加强了。

(二)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货币资金作为建筑企业内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最大的资产,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其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主要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图一时的方便设立多个对外银行账户,使得资金无法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时多个银行账户也给资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形,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还可以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但凡是涉及到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同时会计审核人员要把好关,做好凭证的复核工作。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管理,明确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具体可以批准的金额等。

(三)重视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是受所有者之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筑企业参与的经济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会计人员转换为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全面的掌握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作为各部门考核激励的依据;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信息与沟通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的编制表现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由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重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和预期目标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地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层的级次就越多,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就越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可以视成本效益和企业人员的素质情况,将内部审计外包,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确的得出,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于公司的内部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企业的内部制度的执行力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逐渐完善,另外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监督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要着重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时监督,确保其严格的执行,才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丁玉海.论建筑行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 2011(17) 85-86

[2]马玉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商情》2009(13) 34-35

[3]马冬梅.浅析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 91-92

[4]刘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113-114

[5]罗胜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01)

[6]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5)

[7]梁晟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规实务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4)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3.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第7篇

Abstract: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ay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on, but the various risks hidden in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activities will affect the outcome greatly; therefore it poses a question for the decision-maker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be aware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void the risk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s and forms of the risks from the four sides: the employers (banks), the clients (supplier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and external surroundings, on the basis of which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risks are discussed about internal management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in service outsourcing of commercial banks.

关键词: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对策分析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s;service outsourcing;risks;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171-03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竞争的加剧、服务外包业快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包业务也加快了发展速度。自90年代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业务开始发展至今,目前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支持推广业务均外包给了隶属于总行的软件开发中心,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则多采用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1]。然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服务外包基本限于IT服务外包,另外后勤服务属于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外包业务,业务形式单一。同时,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受制于体制弊端、不健全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尚待完善的法律监管等,其服务外包业务在开始后便出现了一个外包业务面狭窄和发展缓慢的状态。

《金融服务外包征求意见稿》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监管实体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利用外包服务商来实施原由受监管实体进行的业务活动。”[2]目前,针对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可归结为定性和定量为主两大类。定性研究着重分析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类型和相关对策建议,而定量分析更多侧重于风险评价与度量。

定性研究方面:曹淑艳[3]分析了常见的四大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并认为四大风险主要来源于:外包合同、商业银行业务变更、银行机密信息外泄、产生依赖性。陈福明[4]针对金融服务外包中存在的外包失败风险、外包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风险、信息不对称诱发的道德风险等提出了:提升自我防范、外包商信用评级、完善配套法律框架、利用合同控制外包风险、改善法律制度环境的五大策略。曾康霖[5]认为在外包过程中有3个环节需要注意,即选择外包业务、选择外包商、管理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并对健全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提出政策建议。

定量研究方面:蒋欢[6]运用战略风险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风险矩阵分析法对具体风险事件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以此进行风险管理。J·P·Morgan[7]运用风险值测定法,将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分为5个等级。通过定量化的调查,对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具体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各项指标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以此控制风险。刘小军等[8]建立了基于完全信息的金融服务外包静态博弈模型,强调了完善金融服务外包配套法律框架及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对控制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重要性。江畅等[9]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通过因素分析与路径分析相结合的统计方法,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最终根据所得的风险与绩效的相关性数据,确定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管理。

综合以上文献可见,由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起步较晚,且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方面以定性研究居多,且多是基于巴塞尔委员会归纳的十种风险进行研究的;定量研究虽较为严谨,但对风险的测量结果仍然难以准确量化,对实际的服务外包活动的参考作用有限;同时,已有研究对金融机构内部治理鲜有涉及,而成功的金融服务外包需达到战略、战术、运营、人员等多方面的融合,其风险管理必将涉及内部治理层面。本文基于不同的风险来源对风险进行分类,进而探讨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机构内部治理进行风险防范与管理。

1 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主要风险来源

巴塞尔联合论坛在《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将金融服务外包的主要风险归纳为以下十种: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合规风险,操作风险,退包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履约风险,监管障碍风险,集中和系统性风险。同时,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指出了银行业的三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对各国对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的界定有着深刻影响。然而,存在的弊端是,巴塞尔协议是从监管者角度定义三大风险的内容的,因此更多地满足了监管当局的实际需要,但不能完全满足银行自身对风险管理的需求。笔者根据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的不同来源,总结出存在于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中的主要风险,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来自银行的主要风险:战略风险。它是指银行在决定是否要开展服务外包及选择服务外包内容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体引起该风险的因素有:商业银行未准确定位合适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商业银行与外包商的战略目标不一致,商业银行对外包商的了解、检查和监控不力等。

来源于外包商的主要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履约风险。操作风险是外包商因技术故障、操作差错、内控不严导致客户资料保密性受损或无充足的财力来完成外包工作。信用风险是主要由外包商信誉不佳或者经济环境变化等原因引起的外生性风险。履约风险是外包商完成服务外包的能力强弱在银行服务外包执行阶段存在的风险。

来源于双方交互过程的主要风险:合规风险,退包风险。合规风险是指在服务外包的制定、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具体的风险因子包括合同条款的准确度(对归责等情况说明准确)、合同条款的完善度(对违约情况等说明完善)等。退包风险是指银行综合考虑评估后决定中断外包服务的风险,具体风险因子包括继续外包的成本增加、外包商违约中断等。

来源于外部环境的主要风险:监管障碍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监管障碍风险是指由于国家缺乏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金融服务外包的各交易环节或其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法律风险是指由于国家相关金融服务外包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致使银行在交易过程中存在风险。国家风险是指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导致商业银行在决策、交易过程中存在风险,具体包括债务国政治、经济、金融及社会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可能给债权国金融机构权益造成损失的风险等。

2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规避与管理对策

2.1 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内部治理

2.1.1 识别最合适的金融外包业务 识别最合适外包的业务,确定自身业务经营的核心产品和核心市场,是实现业务外包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在进行外包决策时,应结合自身机构的现状,包括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自身业务水平等,综合考虑银行信息安全、外包商信誉等风险因素,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业务进行外包,在保证信息安全、外包商与银行自身都保持正常运作的状况下,求得利益最大化。

2.1.2 合理地选择服务商 外包商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外包活动的成败,因此服务商的选择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来说至关重要。服务外包决策者应听取来自内部或外部法律、人力资源、财务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业务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对外包商信用及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评级,做出最优选择。此外,加强与外包商的沟通,使其能正确理解了商业银行的需求,同时管理外包双方的伙伴关系。通过对商业银行与供应商关系的有效管理,同时充分考虑到外包商的利益,促进金融机构与外包商结成稳固的、有弹性的伙伴关系,达到双赢。

2.1.3 设立专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 COSO的报告、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ustralian Stock Exchange)及相关文献指出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三者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基础,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环境要素之一,是内部控制的前提,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嵌合关系,而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二者相互制衡。笔者认为,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应加大风险管理的力度,成立专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同时,让董事会了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质量信息,以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

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应明确其自身的以下职责:分析外包环境,识别风险因素;对外包商信誉、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等进行全面评估;对服务外包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控制以求在源头上对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掌握与金融服务外包相关的法律条文,保障自身的权益;随时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并以此及时对外包服务策略进行调整。

2.2 加强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外部监管 商业银行在实施服务外包中,不仅受自身特殊性和内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也将在外包服务中产生关键风险,阻碍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在本文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风险分析可以了解到,法律风险和国家风险是两个主要外部影响风险,下文将具体对这两项风险提出相关规避对策和建议。

2.2.1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外包过程中,金融机构将自己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提供给外包服务商开发、运行和管理,其间外包服务商及其员工有获准接触金融机构秘密及机密资料的权力,这样金融机构的商业秘密及其相关信息就极有可能会泄漏给竞争对手,从而使金融机构面临着战略泄漏和知识产权纠纷风险。以欧盟为例,其于1995年通过了《个人数据资料处理和自由转移的命令》(即95指令),使得欧盟会员国纷纷按照该指令对个人资料保护立法进行修订[10]。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内相关部门也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信息泄露、合同纠纷和知识产权纠纷等事件,具体需要做到:对商业银行信息资料保密做出具体、严格的规定,如加大泄露信息人员的具体刑责处罚力度,防止银行内部和外包商违背职业道德,泄露信息造成双方物质和声誉的损失;完善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相关《合同法》规定,使银行能够在如服务质量标准、外包执行程序、款项支付、知识产权规定、后续合同延续等合同内容引起纠纷时受具体的法规保护。

2.2.2 建立安全网络并建立危机处理机构 从上文的风险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过程中也将面临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国家风险:由于债务国政治、经济、金融及社会环境等发生变化,以至其不愿意或无力偿还债权国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国际结算款项,或使投资收益无法汇回国内,而给债权国金融机构权益造成损失的风险[10]。因此,面对在外包过程中,因市场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突发、偶发事件,如造成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国家应采取适当的财政措施,同时建立一个危机处理机构,帮助银行度过危机。上文的内部控制对策中提到,相关部门应掌握市场的实时信息,这不仅仅可以帮助管理者随时做出外包服务的决策,还可以辅助国家危机处理部门提前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此外,国家应提出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和外包商双方培训内部人员的风险管理、风险应对技能。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防范风险的同时,相关部门更应该培训能够处理风险、面对风险的人才,配合相关培训机构,共同改善金融服务外包的整体环境。

3 结束语

金融服务外包行业目前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商业银行服务外包虽然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但也会带来失败。因此,加强商业银行对服务外包的风险防范与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商业银行服务外包中存在的风险的不同来源,对风险进行了分类,进而将责任归集,认为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在服务外包风险管理体系中占据责任主体地位,商业银行应通过识别最合适的的外包业务、选择信誉度高、技术水平高的外包商来做出最有利于银行发展及盈利的战略决策,同时建立银行内部的服务外包监管委员会对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因素进行全要素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及时传达风险管理的质量信息给银行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内部控制。同时,本文对商业银行服务外包的外部治理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立安全网络并建立危机处理机构以促进形成良好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氛围。总而言之,商业银行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应将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紧密联合,使商业银行和外包商能够相互制衡同时互利共赢,这为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庭辉.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J].新金融,2011,(7):60-63.

[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征求意见稿(中文摘要)[N].李文龙编译.金融时报,2004-10-26(4).

[3]曹淑艳,张莉.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外包现状与风险监管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12):43-47.

[4]陈福明.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风险和策略分析[J].浙江金融,2010,(06):52-53.

[5]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控制及其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6,(6):20-25.

[6]蒋欢.金融服务外包及其风险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7-37.

[7]吴国新,李元旭.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度量与规避[J].国际金融,2010,(4):48-53.

[8]刘小军,陈君杰.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静态博弈分析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0,(2):68-71.

第8篇

关键词:社会分工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

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46-02

前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组织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业务外包兴起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新型企业经营模式,业务外包能够在现时代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保持持续高速的增长,这不仅引起了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也吸引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近十几年来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所有业务外包类型比较特殊的领域,因为其涉及到公司最核心的资源(人才)的竞争力。本文通过社会分工理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象进行解释。

一、文献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人力资源的概念是由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德鲁克(Peter Drucker)在1954年首先提出来的,此后人力资源的概念开始逐渐的被人们所广泛接受。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环境和企业组织的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对人的管理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发展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组织把本应当在内部执行的某种职能、某项产品、服务交给组织外部的专业化服务机构来负责完成的一种运作模式;外部的服务机构按照协议向组织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组织向外部服务机构支付一定的费用。

业务外包的起源是制造业,兴起和普及在于信息技术领域,后来逐渐的发展到人力资源(HR)、物流、财务、研发、采购、销售等服务职能领域,其中人力资源是外包是发展得最快的领域之一。

2.社会分工理论

社会分工理论(也叫劳动分工理论)是1776年3月,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第一次提出来的。亚当・斯密指出了劳动分工对提高生产率的好处:(1)劳动分工使每个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2)节省工作转换时间;(3)发明许多机械,简化和减少了劳动的复杂性。

社会分工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增加企业和社会的财富。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市场经济也就无从谈起。社会分工的优势就是让擅长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使平均社会劳动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劳动产品的人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高利润和高价值。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目前有许多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都是由人力资源部负责执行,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专业化分工,但这只是一种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属于企业外部的社会化分工,相对于企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外包所选择的外部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分工程度更高,其产生的社会生产效率提高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社会分工理论对于人力资源外包的解释

近些年来,在组织当中,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在很多组织当中,不但有人力资源管理的通才,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才专门负责招聘、薪酬、绩效考核等某项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社会化分工的发展,在其他组织当中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普遍存在,并且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由于不同组织的发展不平衡,在不同的组织当中,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专业化程度也不一样,如果不同的组织都能够把组织内部一些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交给专业化程度最高的组织来负责,必将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社会上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如咨询公司)无疑代表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专业化分工水平,他们往往是职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执行机构,他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管理水平通常要高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由他们来为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管理,能够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力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经济全球化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主要外部动力,企业内部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需求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部动力。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业务标准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业务外包的交易成本,成为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的技术力量。

综上所述,按照社会分工理论,社会分工水平越高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企业选择外包的倾向会越高。

虽然社会分工理论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有一定的解释,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能否对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正面的影响组织绩效,除了专业性和规范性的要求外,还要考虑是否适合组织的特点、组织文化和管理模式等;最专业化的管理职能实施方式并不一定在所有的企业当中都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而且为了适应组织的发展,且有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调整,合同外包通常会在一定的时期保持稳定的状态,外包服务商对企业内部的变化了解不如内部管理及时,为适应这种变化,而做出的调整也比较慢,因此业务外包一般比较适应专业化较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务,对于变化较快的业务通常不适宜外包。

三、人力资源外包的建议

多数学者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进行研究时,多是从经济学或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的。Aikinson(1999)认为,组织将人力业务外包的因素有降低营运成本、改善业务焦点、增加管理控制等。Siegel(2000)则认为,将人力资源活动外包的动因是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品质、节省时间、减少对新技术的投资、将人力资源角色由服务提供者提升至战略合作伙伴。Lever(1997)认为,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机为:为通过降低成本以得更高的价值,降低风险,为专注于核心竞争力与高附加价值的技能等。通过对一些人力资源外包的理论解读,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企业不一定要将人力资源全部职能外包出去,需要一个过渡阶段。例如很多企业将一两项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外包,如培训、招聘等外包。这一方面由于企业对业务外包了解不够,另一方面也在于外包服务市场不够发达。

其他类型的业务外包经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企业业务外包的开展,通常是在一两个部门获得成功后,才会在其他门展开;或者某一项业务外包获得成功后,才会规划其他类型的业务外包。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往往并不是企业首先考虑外包的管理职能。因此从中国业务外包开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市场巨大、前景广阔,但是距离普及和繁荣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是成功实施的前提。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中,主要需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包对象的选择;二是服务商的选择。对于外包对象的选择主要是考虑企业外包的动机和需求,同时需要遵循几个原则(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等等)。

结论

社会分工理论是从一个角度来解释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现象,而这一理论并不能全面的来进行解读,以后需要我们从更多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不同类型的理论解释意味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的深入和认识更加的全面。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和企业的其他类型的业务外包相比,也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所以从各个方面的业务外包所取得的经验来分析,对于人力资源外包有借鉴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理论研究,有助于发现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管理方式、外包类型以及外部的市场环境等多方面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在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市场的发展前景中,提出其存在需要注意的方面,并且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应当会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M].刊巾鹏,刘幼兰,丁敬泽,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15.

[2]How the eonomy affects HR/Comp.Pr1orities and Your Future IOMA’s Pay for Performance Report [R].NewYork,september 2002.

[3][英]亚当・斯密.国富论――西方经济学圣经译丛[M].唐日松,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田新华.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Siegel,GB.2000.Outsoureing Personnel Functions[J].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29(2):225-236.

第9篇

关键词:通信设计 成本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均有投资设立的通信设计院(以下简称直属设计院),承接其所属公司的设计业务。对于这些设计院而言,其设计业务饱和,难以自行完成,常常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系统外、民营等设计类企业。本论文所描述的核算主体主要为接受外包业务的通信设计公司(以下简称外包设计公司)。由于直属设计院在选择分包单位、定价及确定付款方式方面有绝对优势,则造成外包设计公司的收入、成本的确定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设计通信类行业的收入及成本确认特点

二、配比性原则下的收入确认

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的十二个基本原则之一,而2007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权责发生制原则上升至基本会计准则,即:“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通信设计类行业由于收入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何时可以流入企业存在较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大多数企业以下列原则为依据确认收入及结转成本

(1)按照业主确认的产值开票且确认营业收入。

(2)按照收入金额、收入产生年度的单位成本,结转营业成本。

但核算方法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有:

(1)通信设计类行业的收账期在三年左右,收入为以前年度实现的收入,如2012年度实现的收入1600万元,实际上为2010年完成产值300万元,2011年完成产值1000万元,2012年当年完成产值300万元。所结转的营业成本为产值发生年度的成本,未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反映的盈利能力应为前三年历史情况,与2012的真实状况相差甚远,不利于股东判断公司的真实的盈利能力及财务状况。

在企业管理充分依赖财务信息的现时,会造成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大大降低。

(2)公司可以通过调节所结转的销售成本来调节利润。

(3)虚增存货,易形成不良资产。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方法

根据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劳务收入按照“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是否能够可靠估计”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确认。

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金额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并按相同金额结转劳务成本。

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够得到补偿的,应当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不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一)确认收入会计核算方法

(1)对当年完成的产值,按照估计可以收到的金额,确认收入;

(2)对一年以上的收款,按照年利率10%折现后,以净值确认收入;

(3)对当年度发生的成本,全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

(二)该会计核算方法的优点

(1)考虑了收入与成本的资金时间价值。将企业取得的收入,根据收取时间折现,分别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及因垫资而形成的利息收入。这样的会计处理可以真实地体现公司的盈利能力,充分体现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真实性原则。只有真实的信息,也才是有用的信息,这样的信息有助于管理层及股东做出准确的管理决策,因此也充分体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有用性原则。

(2)新企业会计所运用的理论为资产负债表理论,这个会计处理,更加偏重于资产的真实性,不虚增存货,不易形成不良资产

(三)但这个会计核算方法的缺点

(1)该方案中,对收款期在一年以上的收入,按10%的利率进行折现,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央行基准利率调整频繁,各个金融机构的实际融资利率千差万别,且存在各种隐形的融资成本,因此实际利率资料难以准确取得。

(2)在本方案中,我们对每一年度的完工产值可能的收款金额及时间进行了预测,但实际上,在业务发生当年难以准确预测收入获得的时间及金额。因为存在着大量的预测,也给企业留下了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

(3)该方案涉及净现值的计算,操作复杂,部分传统会计难以完成收入现值的计算。

(4)在时间上,收入的确认大大提前于发票的开具,造成税收实务处理麻烦,易产生税收纠纷。

(5)在该方案中,应收账款是按照不能真实地反映应向甲方收取的款项。

四、结合新旧会计准则,最具真实性及有用性的收入确认方法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认收入会计核算方法如下:

(1)根据估计可以得到确认的产值确认当年度的收入,在第三年根据实际情况对估计收入进行调整。

(2)对可以得到弥补的成本或无法得到弥补的成本结转当年度的成本;

(3)根据本年度确认的产值,确认应收账款;

(4)对一年期以上的收款,不再进行折现。

第三种会计处理方法除了操作简便、收入依据容易取得以外,还具备以下优点:

(一)更能体现谨慎性原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若以方案二的数据为参考值,从单一年度来看,除2013年度外,方案三的结果更加接近参考值。从五个年度来看,方案三的结果更加谨慎。

该收入确认与成本的结转方法,营业利润的确认均衡、稳健,全面的诠释了谨慎性原则。

(二)更能体现有用性原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有用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在该收入确认与成本结转的方法下,应收账款余额反映的为向甲方开票真实应收未收的金额,便于公司的收款管理工作,也利于公司安排经营需求资金。

(三)更能体现实质性原则

第10篇

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众多跨国公司纷纷采用“外包”的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生产制造配套企业。在此背景下,“贴牌”成为了中国广大制造型企业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许多制造型企业依靠给别的企业,特别是给跨国公司做“贴牌”而逐渐发展壮大,有的甚至在快速成长继而拥有了自己的品牌之后,为弥补自身产能不足又寻找其他加工企业为自己“贴牌”生产。

作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项目的服装业在全球化浪潮中冲在了最前面。而温州——中国服装业重镇,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的背景下,借鉴发达国家轻工制造业基地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了温州区域发展国际轻工业制造的优势和条件,在轻工业制造上取得了长足发展。温州的服装企业更是利用加工优势、成本优势,着眼于先作OEM,很快的将精力转向了为国内外品牌服装做贴牌的生产经营中。

但是,随着全球化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制造型企业、行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贴牌模式对于我国制造型企业长远发展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温州服装企业更是首当其冲。贴牌模式中的委托商可以对制造型企业施以控制,既截断其下游渠道,又抑制其自身的研发热情,最终使制造型企业丧失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和开拓自有品牌的动力。因此,贴牌模式在给温州服装企业带来大量好处之后,也让企业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之中。

就此看来,温州服装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谋求长远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2贴牌概述

2.1贴牌的含义及其类型

“贴牌”一词,其实是企业界对于“替人生产,然后贴上人家的牌子进行销售”活动的一种简称,它属于企业众多外包模式中的“委托型业务外包模式”。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这类活动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大致分为四种类型: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原始设备制造)模式、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ing原始设计制造)模式、DMS(DesignManufacturingService设计制造服务)模式和EMS(EngineeringManufacturingService工程制造服务)模式[1]。其中OEM模式是学界和业界最为熟知、也是我国企业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贴牌模式。它是指一家厂商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或产品配件,原始设备或者零部件和品牌都是外包商的,亦称为定牌生产或代工生产。

20世纪60年代,欧洲就已建立OEM性质的行业协会,1998年OEM生产贸易额已达3500亿欧元,占欧洲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OEM已成为欧洲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亚洲,日本企业是最早采用国际OEM生产贸易形式的,印度通过OEM的方式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软件出口国,我国台湾省则是全球PC机最大的OEM基地。美国耐克公司年销售收入高达20亿美元,自己却没有一家生产工厂。在牢牢控制品牌的基础上,耐克公司专注于研发、设计和营销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格的OEM厂商组织生产,成为目前世界上OEM经营的成功典范。

2.2OEM理论的演进脉络

作为目前最主流的贴牌模式,OEM的实践发展得到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其基础理论大致有三个:资源基础论、动态能力观和价值链理论。

OEM的基础理论之一:资源基础论

源于彭罗斯(Penrose)的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扩张取决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资源基础论的观点出发,每个企业都是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的结合体,而且这种资源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受到时空的约束。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于其擅长的环节,构建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不应面面俱到、包罗万象。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企业发生了分化,一些企业成为专注于研发、市场运作和品牌推广的品牌厂商,另一些企业则集中于制造环节,成为品牌厂商的供应商,两者建立联盟伙伴关系共创双赢,已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趋势[2]。

OEM的基础理论之二:动态能力观

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企业组织同样也是一种价值创造机制(Moran),企业价值创造所依赖的平台是其拥有的各种能力所形成的能力体系。因而,企业被视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系列能力的集合体。动态能力观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存在于整个能力体系当中,而且,在动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建立在原有能力体系基础上的竞争优势经常会受到削弱,这就要求企业在动态管理中进行能力利用和能力构建,这两个过程要求企业挖掘优势,加强整合能力,并最终落实到“归核”战略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企业分化与OEM的进程[2]。

OEM的基础理论之三:价值链理论

波特认为,在一个企业众多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来自企业价值链上的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尤其是能够长期保持的优势,是企业在这些战略价值环节上的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并且,在全球价值链中,产品设计能力是价值创造的源泉,生产是价值实现的载体,市场行销是价值实现的最终形式。一般情况下,在价值链上的OEM双方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价值创造与实现,能提高业务运作的效率和降低市场风险。在价值链上,供应商所制造的产品必须符合品牌厂商的要求,品牌厂商所销售的产品必须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一个前端市场与后端市场不同分工的产物,这也是在现代成熟产业中的市场细分、专业化分工所致;专业分工的结果是OEM双方各自发挥自身的特长,以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2]。

基于上述三个基础理论,OEM模式的发展得到了极大的支持。在温州,大多数品牌知名度不够高的企业,受制于创造品牌的资源基础太薄弱,凭借温州服装企业先进的设备优势,放弃自营品牌,改为全世界的品牌服装做贴牌加工。被业内称为“贴牌老大”的华士服饰公司,是温州创业最早的企业之一。在温州男装声势浩大的“造牌”背景下,华士公司较早引进了温州的第一条高技术水平的西服生产流水线,建立了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最早选择了“贴牌加工”这条路。华士服饰公司信守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在2007年全国服装行业300强中,华士销售额排名第60位,利润排名第48位。华士公司创出的“贴牌加工效应”充分说明了:在市场竞争中,将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是企业品牌的最佳赢利点。回避品牌大战,像华士公司这样将赢利作为最佳经营目标的温州服装企业,很快在贴牌加工领域中赢得了大量回报。有统计资料表明,温州制造的西服,已占全国市场销量的80%,许多选择在中国加工产品的国际品牌,其西装、夹克、休闲装、西裤等品种,几乎全在温州制造。

3温州OEM服装企业现状分析

3.1温州服装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具有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519.16亿美元,贸易顺差506.12亿美元,竞争力系数为0.97,说明中国服装业具有充分的竟争优势。国内企业与海外公司合作的形式也越来越多,如品牌、特许经营、合作合资、OEM合作等,目前己有500多个国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温州服装为温州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温州服装业现有企业近3000家,产值超300亿元,约占全国的1/10,其中年产5万套以上的西服企业200多家,分别在鹿城、瓯海、龙湾、瑞安、平阳、永嘉等地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各类专业生产基地。服装业在该市经济发展中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值占全市比重达15%,成为名副其实的传统支柱产业[3]。而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自己品牌的贴牌加工企业。

温州服装企业在发展的初期都没有自己的品牌,几乎都是靠加工起家,贴牌生产的风险低,起步较容易,因此成为他们进入市场的捷径。进入了品牌时代,随着温州服装企业质量和加工能力的提高,低风险的贴牌加工被纳入许多企业发展的计划之中。目前为止,温州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化分工体系,在市场越来越被大品牌占据的现在,做贴牌加工也成为当地服装企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依据温州OEM厂商参与OEM合作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种合作形式:

第一种方式:OEM厂商具有良好的生产加工能力,但基本上不具备开发能力,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款式设计、加工标准、选配料、包装方式等)进行生产。合作过程比较简单,通常包括寻盘、报价、确认报价、打样和封样、签定合同生产、验货、出口等过程。在整个过程中,OEM厂商的工作仅限于制造加工,不需要了解市场动态和新产品开发的动态等,委托方承担着全部的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的双重任务。温州几乎所有小型服装企业都选择了这一合作形式。

第二种方式:OEM厂商配合委托方进行产品的部分开发工作,这种开发多集中于面辅料的选择采购、加工工艺的推荐及确认等,并按由委托方根据市场状况确认的定单进行生产。合作过程相对变得复杂,在第一种合作方式的前期增加了委托方提出产品开发思路或进行产品开发设计,以及承作方选择相应的布料并制作成衣实样两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承作方参加了委托方的研发工作,并关心新产品开发的动向。温州大中型服装企业大多运用这一合作方式,如丹顶鹤、乔顿、华土等有影响力的温州服装企业。

第三种方式:OEM厂商对市场、产品和委托方的要求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开发出一定的设计和产品,供委托方挑选。委托方一般会通过试样和推广过程,双方商议最后确定定单生产。合作包括:承作方进行产品开发并推荐给委托方一委托方选择并试样一承作方打样并报价一委托方召开定货会,收集信息一双方多次沟通确定大货样一委托方确定定单,双方签定合同生产等过程。期间,OEM厂商广泛地参与市场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这种方式要求OEM厂商有一定的款式设计能力甚至是品牌运做能力,目前,温州“森马”集团正涉足这一领域。

在经过贴牌生产而使自身发展壮大后,温州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品牌企业。目前,全市有45个品牌达到国家质量最高等级标准“优等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只(“报喜鸟”、“庄吉”);中国名牌产品4个(法派、庄吉、报喜鸟、美特斯邦威);浙江省著名商标20只;浙江省名牌产品16个;10家企业进入全国服装行业“双百强”;7家企业跻身全国民企500强;7家企业获2003年度国家免检产品证书;15家企业被评为2003年“温州轻工行业百强企业”。68家企业通过IS09000国家质量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3.2温州服装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生产经营全球化的加快,服装业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低和批量比较大的生产环节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服装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方面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于温州而言,正面临着这一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而且现在西部、东北在大开发,内地也在逐步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轻工产业,那里有更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土地成本和生活成本。

目前,温州服装行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类:

第一.随着温州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商务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都大大提高,这些都给服装的生产成本带来压力。温州原先最引以为豪的制造优势正逐步消失,直接带来的后果是竞争力的衰退。温州服装生产成本逐年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却没有及时跟进,大部分还是生产低档次的产品。

第二.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欠缺是目前温州服装业面临的难题。温州服装的设计投入普遍少于广告投入。比如“报喜鸟”,其每年投入的设计费用只相当于广告投入的60%。虽然一批设计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像夏梦、庄吉、法派等,会在设计和营销两头花大力气,设法不断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成为营销型企业,但更多的本地服装企业可能因自身品牌越来越弱化,变成专门承接加工的生产型企业。

第三.温州的服装业,除设计能力不强,还面临专业人才缺乏、培训滞后等问题。“温州不缺老板,缺的是各个专业层次的经理”。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温州服装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第四.国外品牌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脚步大大加快,温州的服装业缺乏竞争优势。国外品牌与中国服装企业的竞争将从设计、面料、工艺、品质、价格、服务、文化、店面、客户管理及广告等方面复合展开。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国家,其服装产业已历百年,设计开发、品牌价值、贸易信息等远远走在我们前面,占据着高端和大部分中端市场,近期内留给我们的主要是中、低端市场,产品附加值低,竞争也更加激烈。

第五.目前人民币兑美圆汇率已经突破1:7的整数关口,而且人民币在未来预期还有较大升值空间。这对于和海外委托商以美圆为结算货币的温州OEM服装企业来说,以往的价格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由于上述种种不利因素,温州3000多家服装企业(其中规模企业500家)2007年在洗牌的拐点上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以加工为主的服装企业,去年定单骤减,企业失去了主动权,陷入困境,而部分主攻销售的企业由于突破无力,又回到已经不堪重负的制造队伍,而众多企业小而全的局面依然存在,因为缺乏自身的差异化特色,难以突显竞争力。

3.3温州服装企业分类

根据俄林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生产密集使用本国禀赋较多、价格相对便宜的商品以供出口。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运用到温州服装行业来看,温州拥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在于:加工技术能力、人力资本、服装设计水平、产业集群化带来的第一手行业信息等。

通过整合上述要素禀赋,可以将温州服装企业大体归为三类:A研发(服装设计水平)型、B制造(加工技术能力、人力资本)型和C市场(信息)型,各类型企业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要求各不相同。再依照之前的资源基础观、动态能力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我们认为,经营重点居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贴牌”与“创牌”的战略选择上是不尽相同的。

A类研发型。研发能力对于制造型企业的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不过,企业的研发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企业的产品研发技术能力,还取决于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动态能力。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研发技术能力和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对于企业拥有自有品牌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形成以下趋势:

A1:制造型企业的研发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拥有自有品牌。

A2:企业产品研发的技术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拥有自有品牌。

A3: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拥有自有品牌。

腾旭公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看中了品牌的价值,就着手朝着品牌打造的方向发展,专门请国际一流的设计团队为公司设计开发服装。该公司特地花了300万元专门聘请一位韩国服装设计师为他们设计产品。如今他们已经收获了品牌所带来的高额回报,公司仅仅在自有品牌出口这一项中,一年就能创造一个亿的产值。

B类制造型。有一定生产技术的企业专注于制造环节,并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在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时,企业将不会局限于满足自己已有的市场份额,而是设法向外部输出剩余的生产能力。因此,不论这类企业是否拥有自己的品牌,为了尽可能地消化掉生产能力,它们往往会选择做“贴牌”。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于选择做“贴牌”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形成以下趋势:

B1: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做“贴牌”。

B2: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做“贴牌”。

B3:企业的生产流程管理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做“贴牌”。

B4: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能力越强,越倾向于做“贴牌”。报喜鸟集团为争取国际名牌服装贴牌加工,先后用了三年时间,除了在生产技术工艺品质上按照国际品牌需要进行了一系列提升外,还在企业环境、员工福利等方面,按照国际环保等要求进行了改造,最终成为英国玛莎公司的唯一指定加工点。报喜鸟则将原来的自有品牌经营压缩到了很小的比例。像报喜鸟集团这样,为赢得国际品牌加工业务,把精力集中在装备技术改造上,把精力用在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上,使整体竞争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C类市场型。制造型企业为了在市场中抢占一定的份额,需要培育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是否选择进入行业价值链的下游,是否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拼杀。一般来说,市场开拓能力是影响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可以通过主动建设销售渠道、寻求最佳的广告宣传途径来逐步开拓自己的品牌。因此,我们认为,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对于拥有自有品牌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形成以下趋势:C:制造型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越强,越倾向于拥有自有品牌。

森马和美特斯邦威是温州服装界里做市场营销的佼佼者,他们以休闲服饰为主,请当红明星做代言,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并有者良好的品牌声誉,因此,他们主要从事自有品牌经营。

4调整温州OEM服装企业的经营思路

温州的OEM服装企业已经占了温州服装企业的半壁江山,这作为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已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总体而言,OEM这种方式优点突出:一是经营风险低;二是进入门槛低,投入少、见效快;三是有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生产制造技术。当然,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主要是生产的稳定性差,难以自主控制自己的命运,缺乏发展后劲,更重要的是获利较小。所以不管是属于哪一类型的温州服装企业都应该在权衡OEM利弊的基础上,调整企业的经营思路。

4.1走向ODM和OBM

一般认为,以往的OEM经营方式的代工企业只是乐于赚点加工费,居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代工企业如何从后台站到前台,跳出单纯代工的微利宿命,以及OEM的双方如何面对共同的客户,这是OEM发展的根本问题。从品牌视角看,则是从OEM向ODM直至OBM发展,做OEM与品牌战略兼容。服装企业同样可以照此思路发展。在温州由于产业发展时间早规模大,积累了一些优秀的服装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将生产能力与设计能力相结合,依托委托商的品牌运做能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原始设计制造商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er)和原始品牌制造商OBM(OriginalBrandManufacturer)在国内外都是赫赫有名的大牌企业,比如GE、Nokia、Philip等等。应该承认,代工企业的品牌和设计能力同老牌的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当然在合作过程中,代工企业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既夯实了制造环节的软件与硬件基础,更了解了国际市场需求和国际经营惯例以及通往国际市场的渠道,为代工企业自建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做好了铺垫。

从台湾宏基、中国格兰仕、韩国三星、美国IBM等公司的经验来看,做品牌与做OEM是相辅相成的。单纯做品牌或者OEM风险都较高,做品牌与OEM并行不悖则可分散风险。代工企业通过OEM战略联盟,可打破外包业务所造成的代工与消费市场之间的隔阂,了解市场,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产品以及工艺的开发与设计能力。通过重新定位,代工企业从OEM地位升级到原始设计制造商(ODM)乃至原始品牌制造商(OBM)。代工模式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了既做品牌又做OEM的两条腿走路战略,即使终生代工也要创建自己的代工品牌[4]。

在温州服装业普遍采取外包业务的激烈竞争环境下,自主品牌和代工同时并举可以分享产能和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完全集中于某种业务活动不会好于OEM、ODM和OBM模式同时并行的业务活动。保持自主品牌业务比之完全代工,优点在于企业能够亲自感受和接收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市场信息,这有助于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灵活的产品研发与设计调整。做OBM还可在市场上推出自主品牌产品,向寻求外包业务的企业发出具备产品研发与制造代工能力的信号,以便接到更多的代工订单,从而给代工企业学习、吸收和创新的新机遇。

4.2融入SCM

“未来的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英国著名物流专家科里思托佛对供应链战略给予如是评价。在供应链思想的指导下,欧美日的大企业纷纷变革传统的生产模式,把与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建立联盟伙伴关系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外包协作已成为国际著名服装企业改革传统经营方式的战略手段,不仅大企业在利用,中小企业也在利用。外包协作俨然已成为一种迅速崛起的经营方式[4]。

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地承接外包业务,努力融入SCM已成为OEM厂商经营的新战略。如温州品牌“夏梦”与意大利品牌“杰尼亚”合作,前者成为后者的供应链伙伴,加速了“夏梦”的品牌国际化进程。再者,温州的“法派”与日本“伊腾忠”、温川的“华士”和美国“LEE”、温州的“报喜鸟”和意大利“玛佐托”的合作,不仅表明温州服装的技术水平己得到国际名牌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温州制造”已融为国际知名品牌服装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OEM厂商而言,争取成为名牌大公司的供应链成员,已是OEM经营的良性循环和资源积累的重要途径。他们力争从OEM业务中积累经验,向OEM伙伴学习,构建学习型组织。一般说来,成为名牌公司的OEM供应商,企业在持续获得采购订单的同时,还会得到名牌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与设计、生产组织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为其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开拓新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为“夏梦”“法派”“华士”“报喜鸟”等温州服装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他们在委托商上学到的东西对于他们发展原有的自有品牌有很大好处。众多OEM厂商可以在融入SCM经营中努力学习和提高,制造技能精进,使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从而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成为行销全球的ODM或OBM。

4.3迎接虚拟化浪潮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突破组织的有形界限,虽有生产、行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功能,而是借用外部力量、整合外部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4]。

森马和美特斯邦威是较早进行虚拟化经营的服装企业,他们在品牌创立之初就没有自己的工厂,将全部加工方面的环节交由其他工厂完成,自己只进行款式设计和市场销售方面的增植环节。这样,他们的管理视野大大拓宽,资源运筹的外延也从企业内部伸展到外部,极大地拓展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从而可以使各种优势互相集成,催生出更加强大的综合优势,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总体而言,虚拟经营基本上有五种形式:虚拟生产、虚拟共生、虚拟策略联盟、虚拟销售网络、虚拟行政部门。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是外包加工的虚拟生产。对于温州C(市场)型企业来说,虚拟经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创造了品牌,企业却不拥有生产线。这使得企业不同产品的调整成本很低,可以很快地反映市场的变化,专注于设计、行销的规划,创造企业高弹性的竞争优势。当前的虚拟化浪潮风起云涌,企业的虚拟经营在创造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创造了OEM市场的广阔空间。不管虚拟经济如何发展,OEM在制造环节极大地支撑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却是永远“不虚”的。实质上,虚拟经济的发展演进也就是OEM的拓展与延伸。

5拓展温州OEM服装企业的经营渠道

5.1针对A型和C型企业

第一,完善市场销售体系,加强与下游批发商/零售商的合作

以前,很多服装企业对经销商采取寄卖和月结方式,结果不仅库存增加而且呆帐增多,造成严重亏损。目前,企业开始尝试品牌的销售运作方式,在各大城市寻求加盟商,卖断商品,协助他们开店,培训悄售技巧,成效显著。温州森马就是较为成功的一例,而且该企业还召开全国商会议,与385家商建立“共生共荣,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

同时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配送中心,完善企业的配送m络,提高对·零售商的配送服务质量。

第二,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供应链的运作重点逐渐转向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方面。服装业也是如此。品牌服装企业可以考虑将服装加工业务外包,将运作重点转移到品牌运作、服装设计和销售网络建设,形成自己的核心竟争力,构筑简洁供应链。如温州森马的虚拟化运作方式。

第三,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

构筑灵敏反应型供应链需要与上游供应商加强合作,通过“做大市场”这一利益共同点,及时沟通信息,协调生产计划,保证供应及时,物流通畅。

对于服装品牌经营企业将加工业务外包的情形,服装生产厂家也属于供应商,而且,是品牌经营企业最直接的上一级供应商,两者的利益关系更为紧密,因此,与服装加工企业的合作尤其重要。双方应该共享POS信息,建立起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对于面料供应商,服装企业不能只限于在新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与供应商合作,并且需要针对面料环节较为薄弱的情况,提供一些深层次的合作项目,如资金支持、市场拓展等。

第四,建立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必须依靠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企业需加大对信息系统的投入力度,如采用服装CAD系统进行设计和生产,建POS系统掌握销售信息,利用EDI传输报文等。在这些硬件基础上,通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咨询,引进先进的管理软件,开发适合本企业运作实际的管理系统。

第五,对接国际知名销售集团

目前令大部分温州服装企业尴尬的是,温州服装全国大商场进不了,小商场进去划不来,因此如果温州有多家企业进行优势组合,再寻求和诸如ITAT集团(港资大型国际品牌服装、百货经营企业)的合作,专门开辟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目前ITAT在全国布有600多个网络,大的网络有一二万平方米,对接ITAT是一条发展捷径。

温州服装企业之间也必须优势互补抱团突围,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大型销售集团,必须有长期的规划性,同时可以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乃至发展为上市企业。

5.2针对B型企业

作为一种长远战略目标,发展自有品牌是必须的。但是企业的发展是呈阶梯式的。目前,我国企业现在还没有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的资格,必须看到,OEM的市场确实存在,可以说,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企业界有句老话:“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合作总比不合作好,少一个竞争对手就等于多一分竞争力量。通过与知名企业间的OEM合作,可以缓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培养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为企业自有品牌做踏板。

OEM是一种权宜之计,企业如果不具备自己做市场的有利条件,不妨先把OEM作为一种主要经营策略来对待,至少可以把它与“自己做市场”、“做自己的品牌”放在同等地位来并列实行之。企业不应该轻易放弃或拒绝OEM。一般说来,做市场要比做产品难度更大。如果一个企业在产品生产组织上己经相当专业,一个企业的技术开发模式己经习惯于产品的生产,并且己经形成了产品的生产优势,不妨发挥生产特长,暂时先将OEM作为一种经营战略来从事。通过OEM层次的提升来培养企业的竞争能力。

OEM模式向自有品牌的转变可以通过ODM这个中间衔接模式来完成。OEM竞争的要素是品质,成本,交货期;ODM是则是设计能力,品质,柔性。在OEM的实施过程中,培养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和市场能力等,使企业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达到。ODM生产的要求,以实现OEM向ODM的生产模式转化,为企业自有品牌作衔接.

成功的自有品牌企业要重点抓住研发和市场。可以说,创立自有品牌的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对研发能力和市场能力的把控,因此,创立自有品牌成功的重要条件就是拥有超出竞争对手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对于温州中小服装企业来说,OEM正是一条可以借机提高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获得市场营销能力的可选之路。

结论

综上所述,尽管建立自有品牌是许多温州服装企业获得持续生存发展的最终目标,但是由于各自的起点不同,在各种能力上具有差异,因此达成这一目标所要经历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对于温州当前的众多服装制造企业而言,选择“贴牌”抑或“创牌”战略时,当然需要考虑外部宏观环境变化、产业链变迁所带来的威胁和机遇,但更为重要的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所积累的资源和能力。对“贴牌”战略的选择必须根据企业现有核心能力构成要素的状况来确定,同时还要清楚战略选择的动态性,需要紧密关注相关要素的变化。换句话说,那种简单地认为“贴牌”是一种过时的战略选择,温州服装企业应该摒弃“贴牌”,迅速树立自己品牌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要注意的是,选择任何一种战略模式的企业都必须要对自身的综合能力加以培育,只有这样才能为其他各项能力的形成提供足够的、有力的支持,确保战略选择和战略转型的顺利实现,推进温州服装企业的持续成长。

事实上,以生产制造为基础,向行业价值链上下游延伸、创建自有品牌是温州服装企业持续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产品研发方面的能力,进入行业链的上游,进而建设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立足于制造环节,大力培育自己的市场能力,向下游的市场环节延伸,深度开拓自己的品牌。正因如此,当前国际上的“贴牌”趋势已经开始从OEM、ODM向DMS和EMS的转化,并发展到了OBM(OwnBrandManufacturing)的崭新阶段,它要求制造型企业不仅进行深度的产品制造活动,还拥有并深度开拓自己的品牌。这种逐级转化的趋势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技术、市场和组织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也推动着制造型企业的不断升级。

参考文献

1尹祚华.国内OEM企业的品牌战略研究.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50601

2姚钟华张涛著.OEM与加工贸易管理方略.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3林万乐.温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的前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0901

4裘戈锋.我国服装企业的经营战略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00501

5S.Illeris,[J].NewOEMandexportdivision,ACRNews,Vol.JunNo.Sup,2007(5)

6伊恩.本,吉尔.珀斯著;陈瑟译.外包制胜:利用外部资源提高竞争优势.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7吴卫刚.服装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8王革非编著.服装企业战略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9郭燕编著.中小服装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10金勇兴著.温州企业集团发展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1谭月.中国企业品牌发展路径研究——以OEM为基础.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60101

12陈乃启.温州国际轻工业制造基地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0501

13于而立.温州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00301

14胡永利.外贸服装加工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及优化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60510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价值;问题;措施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扣除为赚取利润所投资金成本后的剩余,衡量一个期间内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与传统财务指标不同,EVA是从股东或投资者的角度,依照股东对企业价值评价的方法,计算出来的经济剩余。EVA之所以作为股东价值创造的指标,它不仅反映了债务资本的成本,而且还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减了权益资本的成本。

一、省公司提升企业价值的意义

河南与全集团的EVA对标发现短板(见图1,EVA价值树)。

首先,在企业发展中如何处理好规模与效益关系的问题。我们强调有效益规模发展,核心是发展而不是增长,发展的手段是效益和规模统筹兼顾,关注的是长期的发展质量,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式是否合理,要以能否创造长期价值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其次,在公司成立十年来对过去经营进行评价,对未来的经营进行指导,规避投资拉动增长模式带来的巨大负担,引导预算分配模式从收入驱动因素到投资回报驱动因素。第三,对企业管理者提出更高的挑战,财务作为企业价值提升的牵头部门,审计监察部作为企业价值评估部门。市场、网发、网运、人力资源等重要资源管控部门作为价值管理的核心关键部门,全面参与企业价值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各相关地市公司也要充分参与EVA的第三、第四层级价值树管理。

二、河南电信价值提升会面临问题与措施

(1)2008年收购C网资产后进行大规模投资,形成通信能力后对资产运营效率关注低,在未来几年将会迎来折旧高峰期,无论采取减值、报废、处置等各种方式,都有可能降低企业当期的盈利水平,需要进行适当的平衡,这样的矛盾决定了降低资本占用水平的难度非常具有挑战性。(2)庞大的资本投入不仅产生折旧,同时消耗付现成本中修理费、能源费刚性成本,这部分费用与资产规模正相关,只有通过有效规模发展,稀释资产的运营付现成本。(3)地市之间经济规模、投资投放、收入增长不均衡,部分地市并没有创造价值,部分地市在某个时间段利润为正,但距提升EVA还有差距,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4)企业管理层对收入增长的关注高于对成本投放的有效性、资本投入利用率,这是公司绩效考核导向的一个驱动因素。若提升企业价值所采取的措施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提高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增加回报;(2)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降低资本占用;(3)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率。如何寻找关键驱动因素,见图2:

(1)如何实现有效益规模发展问题,处理好规模与效益的关系,提高发展质量。这是提升EVA最直接、最有效的关键增量因素。这需要各级市分公司统筹兼顾规模发展与效益,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2)加大对业务发展中成本管控,做到成本投入有保有压,确保处理好市场拓展与营销成本投入的问题,既要在业务发展年初适当加大投入,又要实施差异化管控,切实提高对中高端用户的投入力度;处理好战略收益与短期投入的关系;将资源向为公司带来收益较大的客户倾斜,维系与新发展同等重要。利用好营销费用中代办费、渠道补贴杠杆效益,注重手机补贴用户客户群,渠道通过智能机销售突破利润瓶颈。(3)控制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资本性支出对企业损益和价值影响的长期性、不可逆转性,决定了投资一旦发生,其效益好坏对企业长期发展具有相当决定性的影响。投资方向定位很重要,对收入拉动增长在未来会逐渐凸显。(4)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效益。固定资产一旦形成,其优化和退出则需要长期持久的努力,需要平衡长短期盈利能力的影响,作出资产退出、盘活的长期规划和年度处置计划,需要在处置盘活过程把握好处置风险、规范程序。(5)价值管理应该贯穿每一位员工,逐步深入人心。有效益规模发展模式得到普遍支持,全员认可。上下协同,构建全员价值管理体系。

三、如何建立河南电信的价值管理体系

(1)目标驱动体系:通过对北方九省关键指标对比,找出差距,对关键驱动因素进行量化目标管理,分阶段制定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提炼为达到目标所要改善的关键环节,提出改善措施和计划,比如收入增长、成本管控、资本支出控制和存量资产使用效率提高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改进目标。(2)绩效考核体系:按照企业价值提升目标,建立从收入E率的预算管理到EVA价值回归,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网格预算制度,利用财辅手段与SSC核算结合起来,体现预算的刚性,指导经营过程是以预算为指导的理念,深入完善责任预算管理体系,优化成本费用预算责任体系。将价值管理传递到各地市公司、各部门、各位员工。提出将保证收入高质量增长,加强成本管控,加强资本支出管控和提高存量资产效益等四项工作作为价值提升的关键点,引导绩效考核体系。(3)管理评价体系:建立管理评价模型,将财务工具运用到各个专业领域,作为长期经常性工作,不做事后评价。(4)价值理念体系:建立价值强企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级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拓性的开展价值管理工作,开展一系列价值提升的活动,通过全省规定动作和各地市个性发挥亮点,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提升。(5)集约管理体系:SSC是财务转型的重大支撑工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将核算集中,释放地市人员日常工作压力,但我们转型不够全面,只将成本费用集中了,营业款核算、工程核算都在地市、成本初审也在地市、包括凭证装订也在地市。审核环节过多,重复劳动过多,地市陷入大量繁琐工作中,实施财务管理有难度。从SSC设计的初衷就是边缘业务服务外包,但我们SSC人员集中大量合同工,也造成人员浪费。从“营改增”的角度来看服务外包更适合管理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SSC部分合同制人员应该充实到业务部门挑战自我。从价值强企的角度来看更应该将营业款核算、工程核算集中到SSC满足整体数据质量保障。

通过以上一些问题分析和措施都是站在自己本身的工作岗位的认识,还存在很多片面性,基于时间的急促和数据资料局限性,对问题查找还不深刻、对措施实施还缺失事实论证。应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营中不断追踪研究。

参 考 文 献

[1]2012年河南省公司财务工作报告

[2]《从科学发展角度看EVA在企业中的价值》第一讲,国资委综合考核局刘源全国电视电话会和“对话发展”网络直播

第12篇

论文关键词: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日趋频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制造企业大量寿命终结的末端产品随之产生。这些产品一旦处理不当,不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逆向物流战略已成为制造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而逆向物流战略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制造企业选择何种逆向物流模式,本文将在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制造企业应如何正确选择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

1制造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特点

1.1高度不确定性

制造企业产品繁多,生产物流过程复杂,相应地其逆向物流也较其他行业更为复杂。制造企业逆向物流的产生地点、时间及回收品质量和数量均难以预测,这导致了逆向物流供给的高度不确定性,再加上己恢复或再使用产品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对回收产品的需求更是难以预测,因而供需平衡难以掌握。

1.2运作的复杂性

逆向物流的恢复过程和方式按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特点、所需资源、设备等条件不同而复杂多样,因此比正向物流中的新产品生产过程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逆向物流的主要活动和功能包括:再制造、修整、再循环、填埋、再包装和再处理等内容.

1.3实施的困难性

逆向物流普遍存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采购、配送、仓储、生产、营销到财务,需要大量的协调和管理。尽管在一些行业,逆向物流己经成为在激烈竞争中找到竞争优势,但是许多管理者仍然认为逆向物流在成本、资产价值和潜在收益方面没有正向物流那么重要,因此分配给逆向物流的各种资源往往不足。另外,相关领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匾乏,缺少相应逆向物流网络和强大的信息系统及运营管理系统的支持,都成为有效逆向物流实施的障碍。

2制造企业逆向物流模式选择

2.1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分析

逆向物流的自营模式是指制造企业建立独立的逆向物流体系,并承担本企业产品的回收、再造、处理等相关方面的成本和责任,管理逆向物流的信息系统、回收处理设施及相关人员等方面的运营模式。

2.1.1制造企业逆向物流自营模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