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生近视调查报告

中学生近视调查报告

时间:2022-11-26 01:5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生近视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近视调查报告

第1篇

关于中学生近视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背景

伴随着学龄的成长,还有近视度数的提高,目前,中国近视率仅次于"近视大国日本",排名世界第二.据卫生部与教育部联合调查,我国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至XX年的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小学生近视率达34.17%;中学生近视率为56.59%;而大学毕业时竟高达73.9%,因近视致盲人数已达30。不知不觉中,身边的同学也有越来越多加入近视眼的行列.摘下眼镜后,眼前日渐模糊的世界,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眼睛会近视?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眼睛,防止度数的进一不加深呢?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我们组迫切想要了解关于近视的前因后果以及保护的措施,因此我们决定将此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尽管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已经有不少研究,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找到更加可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我们小组通过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问卷在我校高二年级段得到了以下结果。大约有90%的同学现在患有近视,60%左右的同学在初中就已是近视人群中的一员,更甚者在小学阶段就带上了眼镜。近视同学的近视度数大都在400~500左右。可想而知、我国近视情况是如何严峻。因此该问题的研究更有了其必要性。

二、研究过程

①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指眼睛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五米远的平等光线经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近视眼患者看清远方的物体,需要缩短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比如将物体移近,移动身体,或者配戴凹透镜。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 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高度近视的前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在视盘颞侧可见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故。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在黄斑部可出现膝裂样条纹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出现斑块状萎缩变性,导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部常有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缩斑(forster-fuchs spot)从而严重损害视力,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已成为主要导致盲眼病之一。此种患者还常伴有玻璃体液化、混浊、少数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轻度及中度近视,眼部无特殊改变,但偶亦有近视半月斑及豹纹状眼底改变。近视眼日久可以导致集合功能不全,发生外斜视。

②近视的原因

经问卷调查,80%左右的同学是因为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看书等造成的。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1、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2、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厘米。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5、躺着看书。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因为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看书,使调节与集合(辐辏)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的疲劳。如果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形成近视。

6 睡眠不足。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睡眠不足是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

7、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若桌椅太低,使头前倾,脊柱弯曲,胸部受压,眼睛调节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都能使眼睛发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

8、目前空间的射线的影响。经常看电视,尤其是信号不足,接收率不高的农村地区,没有共用天线,屏幕不清晰,雪花点也多,很易使眼肌疲劳,经常玩电子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商场出售的小霸王学习机,都能直接引起学生近视,当今电脑计算机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过长操作引起眼的干燥和疲劳易引起近视,均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③怎样保护视力

保护视力的4种锻炼方法 :

ⅰ、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 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 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ⅱ、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ⅲ、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ⅳ、洗眼法

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 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 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对轻度白内障有效,并能改善散光、远视、近视的屈光不正程度。

经过我们小组的走访调查了、实验中学及其周边学校后发现了同学们普遍存在一些在关于近视方面的误区。

④学生患近视莫陷“五大误区”

误区一: 治疗仪肯定能够治愈眼疾

治疗仪虽能短期内解决假性近视问题,但不能治疗已经存在的近视眼。一些家长把提高孩子视力的迫切愿望寄托在“视力仪”等产品上,短期内也许会有些效果,但长期使用却收效甚微,有的还会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眼球发育。

误区二: 患近视能不戴眼镜尽量不戴

患近视的眼睛如果没有及时佩戴眼镜予以矫正,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看清物体而长期处于一种疲劳状态,长此以往,近视度数会加深得更快。

误区三: 眼镜一旦戴上就再也摘不掉

首先应明确近视是真性还是假性,真性近视很难恢复,假性近视有可能恢复。但假性近视恢复程度要看假性近视在近视中的比例,比如100度近视,其中可能有50度是假性近视,如是这样,戴眼镜也很难恢复,只有100%的假性近视才有可能恢复。

误区四: 看近物无需戴眼镜

眼镜何时戴、何时不戴,主要取决于近视度数和用眼情况。裸眼视力为0.6左右的近视眼,如果不是职业司机或特别需要清晰视力的,在看近物时可以不戴眼镜。但裸眼视力在0.5左右的还是应该常戴眼镜,并且戴眼镜后读写姿势一定要特别注意。

误区五 :眼镜随意配一副,验光不重要

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眼镜是直接作用于眼睛上的矫正工具,眼镜的好坏直接影响眼球的健康状况,而验光是配镜的前提和基础,光验得准不准直接决定了眼镜的好与坏,是配镜最关键的一步。

三、预防近视的措施。

一般青少年的近视眼,多数属于“假性近视”。由于用眼过度,调节紧张而引起的一种功能性近视。如果不及时进行解痉矫治日久后就发展成真性近视。

预防措施:

必须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

1、培养他们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一市尺。学校课桌椅应适合学生身材。

2、看书写字时间不宜过久,持续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现在的手持设备还有电脑的使用距离与读书写字差不多,所以也要注意使用时间)

3、写字读书要有适当的光线,光线最好从左边照射过来。不要在太暗或者太亮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减轻学生负担,保证课间10分钟休息,减轻视力疲劳。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同学们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同学们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字。写字时间不要过长。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7、看电视时要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看电视时室内应开一盏支光小的电灯,有利于保护视力;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

8、应多吃些含甲种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脏、蛋黄等。胡萝卜含维生素b,对眼睛有好处;多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近视患者普遍缺乏铬和锌,近视患者应多吃一些含锌较多的食物。食物中如黄豆、杏仁、紫菜、海带、羊肉、黄鱼、奶粉、茶叶、肉类、牛肉、肝类等含锌和铬较多,可适量增加。 补锌最好服用蛋白锌,如新稀宝片。 对近视要分档防治,抓早抓小。 积极矫治和防止深度发展。如果已发生近视,要到医院去验光, 配戴适宜的眼镜。假性近视可采用远雾视法、 推拿操或晶体操以及物理疗法、药物等进行矫治。

9.打羽毛球、乒乓球可防近视在打球过程中眼睛须快速追随羽毛球和乒乓球这类灵活性很强的“小球运动”轨迹变化,这对5~9岁的孩子的眼球功能完善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四、正确佩戴眼镜的方法。

目前,大多数同学近视后都会带上眼镜。而眼镜的佩戴也会对我们的眼睛有很大的影响。

(1):总体原则→清晰、舒适、持久阅读。

(2):配镜时,必须患者在场亲自验光后才行!不可以原来的眼镜度数为准,重做一个,切记!

(3):近视镜配镜原则为眼位、调节、集合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最低的度数最佳的矫正视力。

(4):有散光的患者,应近视镜和散光镜都配(小窍门:低于75度顺规生理性散光,未对视觉质量造成影响的,没有视疲劳症状的可以不矫正。顺规散光可以低矫,逆规、斜向散光需足矫)。

(5):装配眼镜时,还要注意镜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应与瞳孔间距一致;另外,镜框应略有5度左右的向下倾斜,否则易造成单眼不适(包括眩晕)或单眼轻度模糊。

(6):镜片材料的选择→①:玻璃镜片价低、较重、易碎,但耐磨;②:树脂镜片价高、较轻、不易碎,但易磨损。青少年及屈光度中、高者尤为适宜后者。

(7):近视度数发展较快的青少年可以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配戴硬形眼镜

(8):眼位、调节功能正常的轻度近视患者只要在眼工作时戴镜,不工作时可取下。中高度患者可长期戴镜。

(9):不管是戴树脂镜片还是戴玻璃镜片的患者最好半年~一年复查一次,以确保所配的眼镜适合目前的屈光状态→这是对学生而言!!一般的患者25岁以上,可2年左右重新复查验光一次。

第2篇

我国曾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表明,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滑,其中,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逐步上升,近视率位居世界前列。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占31.67%,年至今。中学占58.07%,高中占76.02%,大学占82.68%学生近视眼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发现学生视力不良率在75﹪左右。谁悄悄蒙上了眼睛”校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

以便给学校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构筑近视防控网络提供依据,为全面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曾指导2004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对我校学生的视力状况做过一次调查。年月日,胜利教育报》以“中学学生视力令人忧”为标题,发表了该次调查报告。7月11日,中学生学习报》以“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报告”为题进行了刊登。10月26日《胜利日报·新生活》以“一半中学生戴眼镜”为题作了报道,校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

指导课题小组的同学再次对部分年级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初二年级的近视率较年又有了变化:由22%上升到38%增长了16%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于是关注“心灵的窗户”中学生视力调查》一文,年。发表在胜利教育报》第期上。

学生的视力状况如何呢?近视率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时隔3年多。再次对12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期对我校学生的近视预防、视力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过程

设计了学生视力调查表,首先。利用政治老师所教班级多的优势,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由他具体询问、详细统计各班的视力状况。然后,把信息反馈回来,由我再汇总统计,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历时半个月,材料翔实,程序严格,数字真实可靠。

三、结果

初四年级学生近视率又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全校视力调查一览表以上数据表明:近视率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初二学生近视率明显高于初一年级。

初二时已达好几百度。个别学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弱视等视力问题。视力不良率在56﹪左右,不少学生自初一起即配戴了眼镜。超过40%学生戴眼镜!

年与年视力对比表(略)

学生眼镜佩戴率下降了8.3%说明学校通过推行新版眼保健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冬季长跑锻炼等成效显著,以上数据显示:年与年相比。说明学校在积极预防近视、科学用眼宣传方面措施得力。基本达到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学生近视率明显下降”要求。

眼镜佩戴率增加了3.39%这说明同龄青少年眼睛发病率越来越高;说明预防近视需要从小学开始,年的初一年级与年的初一年级比较发现。需要从娃娃抓起。

四、感言

感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窗口。谁悄悄地蒙上了眼睛?让我说说他谁:分、分、分,眼睛是人类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学生的命根,也是近视的祸根。减负”想说爱你不容易!电视、电脑、网吧,爱他没商量,害你也没商量!天空灰灰、高楼幢幢,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环境污染、绿色难得一见!暗箱效应”引发视力退化!

第3篇

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近视眼是人眼对当代环境的适应性改变,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日益增加的近距离用眼活动的环境密切相关,与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而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在电脑前

8 不合理饮食

9 看激光

10 在车厢里看书

11 遗传因素

12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的中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中学生们对近视这一现象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认为近视怎样,戴副眼镜不就得了。还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看书时作姿要端正,光线要充足。读写要坐到离课桌一尺,胸离课桌一拳,眼离课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不要躺下看书。读写1小时要远眺10分钟或到户外走动,调节眼睛肌肉。

(三)在课间十分钟坚持做眼保健操。

(四)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D的食物。

第4篇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教学; 学生; 信息素养; 培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已进入一个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1]。终身学习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素养是实现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的许多专家指出,“课程整合”是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强调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

1 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主席PaulZurkowski在1974年提出的,信息素养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当前信息素养的具体涵义是指,人们对信息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有能力从书本、报纸、电视、广播、社会调查、国际互联网等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源库获取、储存、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信息素养是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2 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他们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自身实际,谈谈在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1 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就是作为信息社会中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积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上新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教材内容,要求他们通过互联网、书本、报纸等查阅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教师在上课时进行抽查,对积极查阅信息资料、获取信息知识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让学生懂得绝大多数科学发明来源于科学家的灵感和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激励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也能取得成功。例如,“青霉素的发现”,是弗莱明、弗罗利和钱恩等科学家研究、探索科学的过程,他们通过大量实验终于发现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打开了用微生物制造药物的“抗生素时代”的大门[2,3]。通过以上类似的例子,逐步使学生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积极主动利用信息资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2.2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 教师应鼓励、支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以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从互联网上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最新的、有价值的知识和各种学习信息,而且其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教学中有些内容可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如细胞分裂、基因表达等内容较抽象,难教难学,学生通过查找这些内容的虚拟实验,使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在动画环境下变得生动有趣,这不但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能激发他们获取信息的兴趣,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现实生活素材丰富多彩,而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比较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素材不仅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可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捕捉信息的能力。例如,讲完“遗传病种类”后,为加强学生对遗传病的感性认识,带领学生参观儿童福利院,进行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儿童,并进行普及遗传学知识的宣传,倡导用科学方法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

2.3 培养学生信息整理能力 信息整理能力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的能力。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浏览、触摸等方式来感受信息,从中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有些学生在查到资料后,不知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无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信息资源是否有用,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并加以利用。例如,在学生获取了大量有关遗传病的材料后,引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类、综合,从中总结出影响遗传病的主要因素。

2.4 培养学生信息表达能力 信息表达能力是指把整理出的信息进行展示和表达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检验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可通过师生互动、问题讨论、布置作业、目标检测和写调查报告等方法让学生把各自整理出的信息资料表达出来,达到利用信息、解决信息问题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了遗传病和出生缺陷调查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通过咨询和诊断方式,对某些疾病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促进优生工作的深入开展。

2.5 培养学生信息交流能力 信息交流在传播学上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符号传递信息、观念、态度、感情等现象。在教学中体现为鼓励学生更多的伙伴关系、合作学习与共同研究,而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孤立学习与自我思考。信息交流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把个人主义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的教育观,转变为融合式的教育观。例如,在进行中学生高度近视社会调查时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6~8人,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获取、加工、整理、表达信息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然后以报告的形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遗传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与学生一起探讨高度近视这一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和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这样既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扩大信息来源,提高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和效率,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信息传递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大胆接触社会,发挥其主体作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参考文献

1 孟振庭. 走近高科技.西安:旅游出版社,2000,8.

2 傅海香.通过生物科学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生物学教学,2006,31(7):8-9.

第5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形状;形式

初中物理教材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其意义在于让学生尝试参与实践的体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著名的教育家马芯兰老师曾经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如果教师能利用学生爱“玩”、爱“动”、爱“画”的心理特点,充分锻炼学生“动”的能力,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对物理教学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现状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的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它能改变原有单纯的认知学习,成为“手―心―脑”“实践―感知―思考”以及“身体―心理―灵魂”等共同参与的“全人活动”,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开发。

然而,现实的物理教学却存在着很多与教学设计理念相违背的教学行为:单调、单向、单一、缺失等甚至连最基本的课内探究实验都不能满足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学生最需要的体验、小结、归纳、实践等有利于能力的活动全部被挤掉,扼杀了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意识。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教师从来没有组织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创新制作、课外探究等对学生就是“天方夜谭”,而且学生上交的科技作品仍掺杂着“儿童化”思想,形式单一、主题单调,科技含量少,因为学生大脑长期陷于深度疲劳状态,导致学生思维的弹性丧失,滋长了思维依赖性和惰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学习既具有个人意义,又具有社会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见解与认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与策略

1.探究型

教师“授之以渔”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能把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外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的言、行、思得到尽情地释放,同时也是学生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与体验,如,学完“声学”一章后,教材安排探究“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我放手把整个探究流程(包括器材、方法、方案、过程、报告等)完全交给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起初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质量不尽如人意,但此时我并没有“妄加”评议,而是鼓励全班学生就活动成果进行讨论、交流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待到每个学生对活动有更深的理解后,我才作有针对性的评价,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果教师能经常把学生引领到课外探究的路口,学生的“生存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与提升。

2.调查型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学生自主学习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未知展开调查获取资料,就会逐步掌握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例如,学完“眼睛和视力的纠正”后,教材安排了“调查中学生视力状况”的实践活动。为了使活动开展具有实效性,我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形成一份共同的调查问卷;其次通过小组查阅资料、走访眼科专家、眼镜店了解有关知识,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成调查报告,学生的调查报告有的是表格形式,有的是直观的柱状图表形式。此时,我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就此活动做一期校内海报,用自己的实践成果告诉更多的学生预防近视的重要性,同时又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荣誉感,增强了自信心。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继续保持炽热状态,学完电能后,教材安排了“家庭用电的几个问题”实践活动,我首先鼓励学生攻破“拦路虎”,如怎样利用电能表测出家用电器的实际功率,怎样正确分析“直方图”等。为了减负,我又把活动分成两部分,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学生任务减轻了,质量也随之提高:电路图画得规范、得体;表格内容全面、实用,测量数据符合实际,有的学生甚至用彩色笔画出“直方图”,由此可见其热情度之高,重视度之强。另外,自这次活动后,我发现学生懂得珍惜能源了,能主动地关掉水龙头、电灯、电扇和多媒体系统,可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3.制作型

我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尝试了“分散分项”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实行每月每小组交一件作品,期末要求每个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废品设计一个简单而又有创意的作品,其作品成绩占总评的10%,这种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每学完一章我就布置一些课内或课外动手能力的制作,起初我引领学生建立合作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制作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设想,形成制作方案,并落实小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提醒学生有关安全注意事项,开展制作活动尝试,并做好有关活动记录。经过我长期耐心的鼓励与指导,学生上交的作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造型极有创意,其中有一个潜水艇获徐州市科技作品一等奖,它的外形是两个半圆透明果冻壳,里面装着一个橙色的乒乓球且一半涂着黑色,还画着一个笑脸,下面黏着一个蓝色的螺丝帽,操作时乒乓球能自由地上浮、下沉,此作品吸引眼球的同时又蕴含着物理知识。另外,学期末我适时地把学生作品进行展览,让更多的学生受到熏陶并分享制作的成功与快乐,在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想象、创造等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我还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课程档案,把活动材料装入其中,以便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第6篇

14岁的晓辉,是广州市一名初二学生。身高170cm,但体重已经达到了68kg,戴着一副300多度的近视眼镜。他低着头对记者说,自己很喜欢打篮球,但平时根本没什么空闲时间去做运动。据了解,晓辉的生活与电视、网络游戏统统无关,他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学习上,因为他觉得自己要努力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晓辉的话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历时十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该项研究于1999年、2005年和2010年进行了3次调查,3次调查抽取的区县完全相同,调查对象是全国10个省46个区县184所中小学校的5000多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调查显示,10年来少年儿童在校时间在缩短。2010年调查表明,小学生平均在校时间为6.10小时,比2005年减少了1.05小时,但仍有超过一半(51.2%)的小学生在校时间超过国家规定时间(6小时);初中生平均在校时间为7.48小时,比2005年减少了2.55小时,并且低于国家规定最高时间(8小时)。

在校时间减少意味着闲暇时间的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增多了。

调查结果表明。有39.3%的学生在非周末参加课余特长培训,周末参加课余特长培训的比例达到了49.4%。而且,参加特长培训活动的人数比例较2005年(非周末为32.0%,周末为38.6%)有明显增长。

孩子们在校时间虽然有所减少,是否他们的课业负担在减少?

调查结果仍然是否定的。在学习日,小学1-3年级学生每日平均做家庭作业1.15小时,比2005年减少了6分钟,但是仍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0.5小时)超出了0.65小时;小学4-6年级学生每日平均做家庭作业1.41小时,仅比2005年减少了3.6分钟,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1小时)超出了0.41小时;初中生每日平均做家庭作业2.32小时,比2005年增加了9.6分钟,比国家规定最高时间(1.5小时)超出了0.82小时。而周末,学生们用于写作业的时间则更长。

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早上6点15分起床,7点15分到学校进行早读。从8点多开始上课,5节课结束,已经到了中午12点15分。饥肠辘辘,在学校吃完午餐,中午趴在课桌上稍作休息。下午,又是4节课。回到家已是6点多,吃完晚饭基本上已到了8点钟。接下来没有电视,也没有游戏,只有作业、复习,三个小时之后,眼睛涩涩的,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床睡觉,第二天又将始复。

据了解,从1985年开始,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每隔5年就对广州中小学生的体质及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调研,涉及广州城乡12所中小学5141名学生。对比这20多年来的调查结果,所长麦锦成认为,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加上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等因素,学生体育运动难以保证,导致中小学生形成了“久坐不动、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由此而引出的后果是,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出现三大趋势――运动能力下降,肥胖症逐渐增加,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教授伍曼仪说,在门诊里也经常遇到“小胖墩”。肥仔小强特别具有典型性,只有13岁的他,在学校的体检中发现转氨酶升高,于是家长专程带他到医院做检查。经B超、抽血检查,才发现这孩子已经患有脂肪肝、高脂血症。

较重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睡眠。2010年中国青少年调查中心的资料显示:在学习日近八成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70% 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论学习日还是周末,中小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没有充足的睡眠,就难以保证健康的成长。长期睡眠不足,将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影响身心和智力发育,给孩子的未来幸福埋下隐患。

对于学习任务很重的学生来说, 可以将运动时间“化整为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冯夏婷说。比如周末在家附近寻找一些小花园,既能晒到太阳,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能让自己接触到大自然。平时在吃完晚饭后,抽10-20分钟散散步,步行速度不宜过快,可以享受晚间的宁静和清爽的空气。如果有时间做运动的话,最好选择有氧运动,那种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健身操。

值得一提的是,家务劳动也算一种运动形式,而且孩子做一些家务有利于培养责任感,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德。冯教授讲,其实, 孩子不是天生体弱,但最终被家长过分“关爱”害了。

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0 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不爱干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失业率、犯罪率、离异率以及心理疾病发生率都比那些爱干家务的孩子要高得多。

与孩子们的学业负担改善状况不佳相比,十年来我国少年儿童财富却在快速增长,拥有千元以上个人存款的十年间增长3倍以上;消费渐趋民主,完全听命于父母的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 父母与子女之间协商决定消费的接近六成,增加近8个百分点。

另外,在亲子关系方面,父母对孩子的专制、控制行为减少,限制孩子交朋友、挖苦或嘲笑孩子、训斥或吓唬孩子、打孩子的比例下降;父母的民主教养行为增多,允许孩子自己安排业余时间、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空间的比例上升;但仍有两至三成孩子每周与父母一起吃晚饭不超过两次。

网友链接

我是正义:这都呼吁多少年了,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呼吁……

安全是天:又能怎样呢?教育体制不真正来个革命,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等待老巫婆的美人鱼:小升初、中考、高考压力不抓紧行吗?政府引导、学校、家庭都存在问题。不过,我儿子都上中学了,我看他没那么多作业,大部分在学校自习课就写完了。在家做作业从未超过一小时,他从来不亏待自己,早睡早起,九点多准时上床睡觉,六点钟睡醒起来。

盼望:其实不止中小学生如此,他们从B B开始就养成了晚睡的习惯,年轻的父母们也不懂,自己睡得晚,家里的BB 睡得也晚,我经常看到晚上10 点了,B B还在父母的带领下散步呢。

第7篇

2005年4月30日,高考在即,北京延庆县一中高三学生郭某因害怕考不上大学被父亲责骂,在学校扎死一名同学后自杀;6月13日,中考前一天,广州某中学初三女生阿珊,忽然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家里喝下致命的药物;6月27日,合肥市一名高三女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哭泣着跳入汹涌的河流……

以上事件并非“黑色高考”前后的特殊案例,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中学生自杀”,电脑立即显示出27万余条信息。据卫生部近期上半年公布的调查,15岁到34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并且自杀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自杀,一个就太多了,何况是青春少年!

个案

“活着没意思!”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这句话从一个16岁的男孩口里说出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说这话的孩子叫小可,是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长得眉清目秀,但身体瘦削,个子不到1.70米,戴着近视镜,说话还有点羞怯。从外表一点也看不出他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

小可是独生子,从小受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的呵护,没上过一天幼儿园,多半时间是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上小学后,性格渐渐变得有些孤僻,不爱说话,也不爱和同龄人交往,除了打乒乓球、下象棋,几乎没有其他爱好。从小学到初中,小可的玩伴和朋友不多,但成绩一直不错,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单后,总会从爷爷奶奶和父母那里得到考前承诺的金钱奖励。

初二下学期,班上一个女生主动接近小可,给他带好吃的零食,约他一起去打球。这让小可有点受宠若惊,两个孩子开始了一段朦朦胧胧的“初恋”。从不讲究穿着的小可也开始注意打扮自己了,那段时间,他精神状态极佳,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然而考入高中后,这一切很快发生了变化。由于是重点中学,群英荟萃,小可原来的成绩现在只能算中等偏下了,第一次考试的名次从原来的前几名滑到班上的30多名,从小受惯了表扬和奖励的小可异常失落。雪上加霜的是,那位原来喜欢他的女同学被一个英俊男生“夺”走了,他几经努力,也无济于事。小可第一次“失恋”了,并一度产生了自卑心理。为了增强身体对抗力,他买了沙包和绑腿,在家里锻炼体力,可因为吃不了苦,他没有练几天就放弃了。

情绪的波动导致学习成绩继续下滑,期末考试,小可在班上的名次一下子落到了40多名,而且开天辟地两门功课没及格,也第一次未能获得家长的奖励,反而遭到父母一顿责备。小可的情绪降到了冰点,2005年的春节,他躲在家里哪里也不去,整天闷闷不乐。

“爸爸妈妈只关心我的学习,看我玩一会儿电子游戏就骂人,奶奶管着我吃的,少吃几口就唠叨个没完。我连一点自由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乐趣?”为了发泄,小可在家里经常用拳头砸墙壁,有时手背被砸破皮,鲜血直流,父母看了心痛不已。有一天,他听同学说男人的烦恼都是“命根子”惹的祸,于是产生了自宫的念头,幸亏被他父亲发现,及时制止了。但父亲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只是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这让小可更加灰心丧气。他一次次想到了死,当这个念头最强烈的时候,他甚至做出了结束自己生命的计划……

记者:你为什么会有自杀的念头?

小可:说不清为什么,只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记者:你有过自杀的计划吗?

小可:有过……

记者:最后为什么放弃了?

小可:还是害怕了,死也需要勇气的。

记者:现在还想自杀吗?

小可:暂时不会了。

记者:那你准备怎么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小可:还是发愤学习吧,先把成绩搞上去。名次上不去,总被人家瞧不起,父母心里也难受。再就是制造一点生活乐趣吧,学习太枯燥了,经常来一点新的刺激也好,今年暑假我要爸爸给我买一个MP3……

记者:如果名次达不到你理想的高度,或者MP3也听腻了,你还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

小可:我真不知道……

调查报告全国调查结果:

20.4%的学生想过自杀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该项调查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星一博士告诉记者,这项调查是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全国18个省区市参加,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中、高中、大学10岁至24岁的学生。因为规模比较大,所以数据上来的时间不统一,现在北京、上海、广东、青海、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四川、江西、海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部分统计结果已经出来了。

这13个省的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共调查了141580人,其中男生69091人,女生72489人,平均年龄16.3岁。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上述两种行为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2.9%的学生(男2.9%、女2.9%)曾采取措施自杀,男女生差别无显著性。

中学生,特别是初二、初三和高一年级,男女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报告率远高于其他年级。男生自杀未遂报告率维持在3%左右,但大学三四年级男生自杀未遂报告率有一个小高峰。初二、初三和高一女生自杀未遂报告率远高于其他年级。

在不良情绪方面,过去12个月感到孤独的报告率男女生分别为50.1%、56.9%,女生略高于男生。在中学阶段,随年级的升高,男女生孤独感报告率逐渐增加,大学阶段则随着年级的升高孤独感报告率略有下降。

过去12个月内,分别有64.6%和72.6%的男生和女生经常或是因学习压力或是因成绩问题感到心情不愉快。女生学习压力的报告率高于男生。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远高于大学和初中。

在过去12个月内,分别有37.1%和39.9%的男女生经常或总是因担心某事而失眠,初中和高中女生该行为的报告率高于男生,无论男女,这一行为的报告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17%的男女学生连续两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而停止日常活动,男女生差别无显著性。初中学生这一行为的报告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高中和大学则维持在较高水平,年级间差别无显著性差别。

星一博士告诉记者:“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我们的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清理。”

“但是,从这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比我们在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2002年至2003年,我们在北京市的东城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选取了11所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普通和职业中学,对初一到高二年级的4006名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有过自杀意念的中学生占到17.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学生约占4.9%。”

调查分析

孩子,你为何自杀?

自杀,无疑是一种极端行为,为何会发生在花季年龄的孩子中间呢?

学习压力越大,孩子自杀行为发生率越高。

据报道,昆明市福海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莫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心理负担过重而服毒自杀。据了解,莫某平时十分听话,是家里和学校公认的好孩子,连续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她的父母对这个女儿的期望值很高,平时很少让她做家务,对她提出的要求也基本上百依百顺,但是对女儿的学习成绩则要求每次考试都必须在班里排前3名。经过努力,莫某每次都满足了父母的期望。但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她成绩不够理想,没有进入前3名。因为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父母曾责备过她,此后,莫某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还有过跳楼轻生的念头,但并未引起父母的重视。

北京市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显示:初二、初三年级的女生有过自杀想法的占22.9%。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星一博士说,面临中考,父母的高期望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恐惧,足以让孩子的心理压力无限增大。而女生就更严重,因为女孩子情感内敛,不像男生更容易宣泄不良情绪。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学校对孩子的严加管理,使得孩子把大量的时间,甚至是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无形中就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使得孩子无暇去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孩子没有娱乐空间,就少了很多快乐,就会觉得生活琐然无味。

早恋问题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第二大原因。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主管于华告诉记者,到咨询中心来做咨询的,很多孩子是因为早恋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最近我接触到的几个案例都是关于孩子早恋问题的,有一个14岁的女孩自杀了,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才挽回了性命。女孩在初二第一学期时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男孩,渐渐地,两位少男少女谈起了恋爱,当然这一切都是悄悄地进行的。但是今年开学后,女孩的一些反常举动还是没逃脱父母的眼睛,在父母的严厉‘拷问’下,女孩把一切都‘招’了。然而父母面对女儿早恋这一事实,没有正确引导,而是给予了种种限制,让女孩忍无可忍,一次趁父母不在家时,将锋利的刀片割向了手腕……”

于华说,发现孩子的情感问题,家长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是紧盯不放,更不能以语言攻势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果用命令的口吻,直接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我通过痛苦的改变来满足你们的需要。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产生的效果非常小,孩子会非常抵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自杀倾向也会增加。

星一博士说,根据调查结果,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的孩子想自杀的概率基本上是非这种家庭孩子的两倍。本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一方面需要独立,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情感方面的支持。可是这时候,父母离异了,特别是像我国目前这种状态,父母离异一般不是友好的分开,而大多数是吵得比较厉害,很多时候,父母中的一方会跟孩子说另一方的坏话,比如有母亲就会对孩子说:“是你爸不要我们了,你要爱我,不能爱你爸。你以后不能像你爸这样对妈妈不好。”这对孩子是很大的压力,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都他最爱的人,可是现在,孩子心里的这种社会支持系统没有了,或者是更弱了。每个人心里都需要有一种社会精神的支持网络,孩子就更需要。

于华说,据我所了解,单亲家庭的父母都会觉得欠这个孩子的,尤其是没有抚养权的那一方,更会有这种感觉,于是过分在物质上提供东西给孩子,以为是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但是恰恰相反,父母关注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还是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孩子的体验到的是不一样的。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的自杀念头也会增多。

星一博士说,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如果母亲过度溺爱、保护孩子,孩子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发生率也会高。

于华说,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集中在物质上,而对于精神上关注却很少,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一般抑郁症状已经很严重了。孩子情绪不高,家长很难注意到。所以我们倡导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要减少关注。但是孩子的情绪,一定要大量地关注。

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在在物质上大量满足孩子,以为孩子的所有需求都满足了。家长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物质上的充分满足,孩子最重要的一方面被剥夺了,就是通过做小事情得到一种成就感。家里任何事情,都不用孩子做,孩子就没有机会帮助别人,这是剥夺了孩子从小体验成就感的机会。但是成就感的需求并不随之消失,相对而言是在膨胀,孩子必须关注外面、帮助别人才有成就感,向内关注,就无限地把需求空间拉大了,一点点成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心理落差就会很大,落差大意味着挫折感的程度大,挫折感的频率会增多。

家长总挑孩子毛病,孩子的自杀倾向也会增加。

调查中显示:家庭中,如果父母理解孩子,平时,父母知道孩子去哪里玩,孩子的朋友是哪些,孩子的自杀意念及计划就会较低。因为,如果孩子能够把这些告诉给父母,说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比较好的。而如果家长总是拒绝或是否定孩子,总觉得孩子不好,总给他挑毛病,孩子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发生率也会比较高。

于华说,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采取鼓励的方式,而是打压,如果孩子有优点,家长一般看不到,即使知道孩子的优点,也不会表达,一般都会说“你看你的同学某某,多用功”,这就加重了孩子的自卑感。可自卑感表现出来就是自尊心特别强,不能容忍别人说自己不好,承受打击的能力相对而言就会比较差。

我们要自由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博士星一告诉记者:“我们曾在一些学校对学生心理进行过干预,我们让初二年级的孩子画过一幅画,表达他们理想中的自己,他们的画让我们震撼。

第8篇

关键词:实验; 教学;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语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08-001

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贯彻落实。我们生物组的老师主要是放在如何突破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使实验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观察、质疑、好问、体验和探索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并通过实验教学的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将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

过去生物实验时,教师总是让学生预先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最后的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背熟实验步骤后才能用固定的实验器具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学生根本不考虑为何要这样做。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探究实验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种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如在教学“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探究活动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设计思路,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制定探究方案,结果学生的思维已成定势,只会按照教材中的设计思路去做,学生顶多把小麦种子换成蚕豆种子、菜豆种子。教材的设计思路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此,在上第二天的同一教学内容时,我展示了春、冬季田野景观对比图、干裂土壤与疏松土壤对比图,并播放大豆种子萌发的视频, 在多媒体信息的引导下,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学生充分挖掘平时生活的积累,不由地猜想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呢?这样,迈出了探究实验的第一步。

然后教师给学生提供方案中所需若干种子、器具,有烧杯、餐巾纸等实验器材,要求学生精心呵护各小组的种子,并要求一周后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大胆的设计,我又提出:能否自己设计一实验来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结果,在一周后,学生带来了各种萌发的种子,采用的方法多样。尽管有的同学方案欠佳,但在这不同的方案中,却蕴藏着学生的智慧和潜能。活跃的思维,不同的实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得到了激发,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将生活中的资源用于实验教学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如果教育游荡在生活边界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单存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出来,走进阳光地带,让学生沐浴着生活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开阔生动而丰富的学习视野。生物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科学。它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水灵灵的瓜果蔬菜、清新的植物,各种饱满的种子,花盆里的鼠妇、搬运食物的蚂蚁等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各种植物和动物,这为学生学习生物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

例如在探究常见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这个实验中,学生就带了各种水果,有苹果、橘、沙糖桔、猕猴桃、香蕉等,还有探究蚯蚓和土壤疏松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究种子在萌发时是否释放能量等等实验,易于选材,学生熟悉,材料丰富。这样实验的开展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生物就在身边,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热情。

三、开展综合实践,将生物实验延伸到课外

学生除了课堂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课外探究, 扩大学生的实践环节,增加学生自主参与生物实验活动的机会,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

小制作常常是被我们老师所遗忘的角落,从不会把它当作一块新大陆来开发,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极大的浪费,这也是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制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例如《植物细胞模型》小制作,制作器材比较好找,学生在自己制作过程中会引发许多的思考。教学《肾单位的结构》的时候,指导学生用橡皮筋、小气球、橡胶管、毛线、胶带等做模型。老师要尊重学生,走进学生,老师向学生的肩膀靠拢,和他们在一起,精心设计好丰富多彩的、秀外慧中的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研究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鲜活血液,是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动眼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在调查研究中得到有效的检验和提高。如《废旧电池危害的调查》《关于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的影响调查》《中学生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的调查和研究》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踊跃参加,积极思考、讨论、争辩,同时又相互协作,友好地开展每一个活动。活动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小论文、倡议书或改进措施等。

3.不要忽视课外实践

第9篇

【关键词】 体格检查;问诊;反馈;费用和收费;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10-04

按照教育部“学校必须建立学生常规体检制度”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但在实际的学生体检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开展学生健康体检这项工作的目的性(预防和促进学生健康)。因此,急需对学生健康体检进行规范,以循证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基础,建立学校健康体检标准,完善我国学校体育卫生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如何运用这些资料,将学生常见病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来进行社会动员,是我国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全国23个省市地区的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直接从事学校卫生和学生健康检查的110名专业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75份,其中发达省份42份,一般省份22份,欠发达省份11份。

1.2 方法 为了解我国各地区体检现状,笔者自编《中小学生健康检查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在检查项目调查方面,列出我国体检单位可能实施的项目,并结合国外一些国家的体检表补充相关项目。同时,还就实施学生健康体检过程以及体检项目的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向调查对象进行开放性调查。

根据经济状况,将全国各地区划分成发达省份、一般省份、欠发达省份3类(发达省份: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一般省份: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欠发达省份: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自治区)。分析3类省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单位的体检人员一般情况、体检项目、体检机构和人员资质、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和费用等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体检单位从事体检工作的职工从性别分布上来看,男性多于女性;从事体检工作并具备体检资格的职工中,高级职称者占50%以上。在体检工作中市级单位所占比例最大,在一般省份中所占比例最高,为77.3%。见表1。

2.2 健康检查项目

2.2.1 问诊项目 从表2可以看出,在问诊项目中,既往病史的询问率最高,欠发达省份分别高于发达省份和一般省份,而城乡分布则为城市高于农村地区。表中其他3项均是欠发达省份询问率高于发达省份和一般省份,城乡差异不显著,且询问率均低于50%。除规定项目外,结合国外体检表列出的预防接种史、药物过敏史、伤害、性发育(男性是否遗精;女性是否月经初潮)和近期心理障碍(疾病)等项目,询问率均低于20%。

2.2.2 内科检查项目 根据国家规定的内科检查项目,各项目的查测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心、肺、血压3个项目在一般省份的查测率为100%。从表3可以看出,各项目的查测率一般省份分别高于发达省份和欠发达省份,城市高于农村。除表中所列项目,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查测率分别32.9%,27.1%。

2.2.3 外科检查项目 从表4可以看出,外科检查项目中脊柱的查测率最高,四肢、皮肤、头和颈分别次之,淋巴结最低。头的查测率在欠发达省份最高,分别高于一般省份和发达省份。脊柱、四肢和皮肤的查测率农村测略高于城市。此外,81.4%的体检单位在体检时对四肢进行查测,分别有68.6%和67.1%的体检单位对胸廓和腹部进行查测。而男性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发育的查测率较低,分别为18.6%和15.7%。

2.2.4 眼科和口腔检查项目 表5显示,眼科检查项目中的裸眼远视力和口腔检查项目中的牙齿查测率均为100.0%,各省份和城乡地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中其他3项的查测率经济发达省份和一般省份则高于欠发达省份,城市高于农村地区。

在眼科检查项目中,除规定项目外,85.7%的体检单位对色觉进行查测,串镜检查、弱视、屈光检查的查测率分别为27.1%,24.3%,18.6%。此外,扁桃体、鼻、咽喉和甲状腺的查测率分别为70.0%,60.0%,60.0%,55.7%。

2.2.5 形态功能指标 从表6可以看出,形态指标身高和体重在各省份和城乡的查测率均为100%,发达省份、一般省份和欠发达省份的肝功能查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7,P=0.417);而结核菌素试验的查测率在3类省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6,P=0.016)。

除规定项目外,形态指标中的胸围有68.6%的体检单位在体检时查测,而坐高和腰围的查测率则较低,分别为15.7%,11.4%。头围、上臂围、肩宽、骨盆宽、臀围等项目在体检时的查测率均低于10%。肺活量和脉搏在体检时的查测率较高,分别为90.0%,70.0%;握力、背肌力和下蹲试验的查测率则较低,分别为18.6%,11.4%,10.0%。

2.3 健康检查机构资质 调查显示,94.5%的学生健康体检单位具有法人资格、持有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6.5%的体检单位职工均具有体检资格,且体检人员配备方面发达省份优于一般省份和欠发达省份。业务用房使用面积欠发达省份分别大于一般省份和欠发达省份。体检时有93.2%的单位外出体检,其中临时场地体检占81.8%。仪器设备除实验室和体检基本设备外,部分单位还配备有血红蛋白仪、酶标仪、生化分析仪、尿十项仪、血球分析仪、水域箱、肺活量计等设备。

2.4 健康检查结果反馈和费用 在调查的75家单位中,分别有98.6%,90.1%和79.7%的体检单位将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对学校、学生或家长以及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反馈。

57.6%的体检单位在收费时参照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及标准,当地有单项体检项目及收费标准的体检单位占37.7%,体检单位均反映其单位单项体检收费标准比国家规定的医疗机构收费标准低。调查显示,城市体检单位的最高收费标准为30元/次,最低为1.5元/次,平均为8.97元/次;而农村地区最高收费为20元/次,最低为0元/次,平均为7.90元/次。几乎所有费用均由学生承担。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在实际的学生体检工作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开展学生健康体检预防和促进学生健康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各地在执行现行的国家标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表规范》过程中,体检项目随意性很大;健康体检中问诊项目少,而既往病史等问诊项目对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具有重要意义;结果反馈不明确,评价内容简单;超过50%的体检单位中的体检专业技术人员不全具备专业资质;体检费用低,不利于开展高质量的学生健康检查服务;体检费用由学生承担。

3.1 体检项目不统一,需要依据不同地区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体检标准 美国弗吉尼亚州[2]和马萨诸塞州[3]学校健康记录要求将问诊项目作为第一项目来进行询问,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分别有83.8%,56.8%,54.8%和42.5%的体检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既往病史、近期发热史、近期咳嗽史、近期其他躯体症状进行问诊,但在实施学生体检时却较少涉及。

身高和体重是学生生长发育、筛查超重和肥胖的最基本的指标[4-6]。而此次调查发现,发达省份、一般省份和欠发达省份以及城乡地区的体检单位均对这2项指标进行查测,这是其他项目所没有达到的,可见体检专业人员对身高和体重指标给予的高度关注。

有研究显示[7],中小学生分别有14.82%,16.92%有心脏听诊杂音。本调查也发现,绝大多数单位均能做到心脏听诊。在我国体检单位中,少数单位在体检时对神经系统和肌肉(如肌张力)进行查测,而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体检表中这2项则是体格检查报告的常规项目[8]。儿童青少年期血压偏高会造成成年期高血压病的发生,有调查显示,安徽省学生血压偏高发生率为13.2%,因此对其早检测和评估,可预防成年期高血压的发生[9]。本研究显示,欠发达地区血压测量也达到90.9%。

外科项目中的头、颈和淋巴结的查测率相对其他外科项目的查测率低,淋巴结在欠发达省份的查测率仅为45.5%,而在调查中有78.4%的体检工作者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查,这可能与欠发达省份的体检条件有关。此外,尽管胸廓和腹部未列在健康体检项目中,仍分别有68.6%和67.1%的体检单位实施。而男性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发育的查测率较低,分别为18.6%和15.7%,在体检中较少被关注。有研究表明[10],国内外脊柱侧弯的发病率为2%~4%,对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可以早期发现、及时矫治,对防治脊柱侧凸具有积极意义[11]。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视力不良率继续攀升[12],视力检查应作为体检常规项目。本研究显示,裸眼远视力的查测在不同经济区划和城乡间都为100%,但近视力检查率很低。局部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13],小学生和中学生的沙眼检出率分别为32.31%和26.50%。本次调查也表明,经济发达和一般省份,沙眼检查在95%以上,经济欠发达省份稍低。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在学生中容易暴发流行[14],本次调查只有72.7%~80.0%体检单位开展本项目检查。85.7%的体检单位对色觉进行查测,是大多数体检单位较为关注的项目,今后宜规定在特定年龄阶段普查色觉。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牙周疾病的患病率有随年龄逐渐升高的趋势。黄素珍[15]对4 327名中小学生的龋患现状进行统计发现,中小学生龋患率分别为38.73%,62.30%,龋患现象普遍并且无下降现象[16-17]。100%单位开展了龋齿检查,但牙周病检查率还有待提高。

肝功能和结核菌素试验的查测率在欠发达省份的实施率分别高于一般省份和发达省份,可见欠发达省份对肝炎和肺结核仍高度关注,这有利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早期发现学生病毒性肝炎和肺结核。尽管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已有近20 a历史,但仍有很多地区学生HBsAg阳性率较高。一份来自广西防城港市的调查显示[18],HBsAg阳性城区学生检出率为5.16%,农村学生检出率为9.92%。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是死亡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有计划的开展对在校学生的PPD试验,对强阳性人群实施药物预防干预,可以降低学生中结核病高危人群的结核病发病率[19]。不同研究[20-23]均表明其对发现患结核病学生的一种较简便、经济的方法,同时也是有效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爆发及流行的重要手段。不同经济区划间的结核菌素查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为3个地区制定符合自己要求的标准提供了证据。

从体检项目实施情况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多数体检机构对中小学生的体检仍停留在传统项目上。调查结果显示,体检项目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地实施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体检单位在对城市和农村地区学生体检时执行一套标准,未根据不同地区学生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地区性体检标准。因此,根据实证研究来制定不同地区学生的体检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3.2 健康体检机构人员资质需要提高,外出体检的条件和质量有待改善 调查发现,53.5%的学生健康体检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完全具备专业资质,势必影响服务的专业性,制约学生健康体检的整体质量的提高。体检专业人员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较高,仔细分析发现,人员返聘以及与之相关的年龄老化现象严重。

93.2%的单位外出体检,其中临时场地体检占81.8%, 临时场地体检由于条件受限,环境嘈杂,内科听诊受影响较大,对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体检单位的仪器设备配备齐全,除规定实验室和体检基本设备外,大多数单位另设有其他设备。体检单位反映学生人数多,集中体检时到指定的体检单位统一体检受到场地的制约。因此,体检场地及其条件的改善亦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调查发现,城市学生健康体检主要由市级单位承担,农村学校主要由县级单位承担,但农村地区学生体检的覆盖率各地不一,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县级体检单位人力建设,确保农村学生体检的覆盖率和质量。

3.3 规范学生体检结果评价和反馈内容 在调查的75家单位中,分别有98.6%,90.1%和79.7%的体检单位将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对学校、学生或家长以及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反馈。但体检结果的评价内容简单,对学生健康的预防和指导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同时,体检异常到医院进行检查的学生未能将结果再反馈给体检单位,影响体检单位掌握学生的真实健康情况。而在国外,体检结果评价则受到高度重视,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学生健康体检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有相应的评价指南[24]。因此,需要规范学生体检结果的评价内容、方法和标准,建立体检结果双向反馈制度,以充分发挥体检结果的功能。

3.4 因地制宜地制定不同地区学生体检收费标准,政府承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体检费用 42.7%的体检单位在收费时未参照医疗机构服务内容及标准。收费标准偏低也是体检项目过少的原因之一。调查显示,不论城乡,体检费用基本由学生承担。本次调查对象反映,教育行政、卫生行政部门配合协调需要加强,要求当地财政支付学生体检经费的呼声高。值得欣慰的是,《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的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开支,学生健康体检经费管理(拨付)办法由省级教育、财政部门共同制定[25]。

4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体质监测是掌握学生体质健康动态的“金钥匙”.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6):371-373.

[2] Massachusetts School Health Record. [EB/OL].mass.gov/Eeohhs2?docs/dph/com_health/school/health_record_form.pdf.

[3] Commonwealth of Virginia School Entrance Health Form.[EB/OL]. http://省略/elpreschool_healthform.pdf.

[4] 宋逸,季成叶,马军,等.中国7~18岁汉族学生形态发育的横断面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2):105-108.

[5] COLE TJ, BELLIZZI MC, FLEGAL KM, et al. Establishing a standard definition for child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orldwide: International survey. BMJ, 2000, 320(7 244): 1 240-1 243.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7] 李俊爱,张伟.河北省顺平县中小学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职业与健康,2008,24(3):258-259.

[8] Commonwealth of 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Health. Private physician's report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a pupil of school age.[EB/OL].dsf.health.state.pa.us/health/lib/health/290562-H511.336PrivatePhysicianreportofphysicalexam.pdf.

[9] 许娟,陶芳标,张洪波,等.安徽省学生血压现况与形态发育指标关系.中国公共卫生,2007,23(6):655- 657.

[10]邱贵兴,庄乾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1):790-792.

[11]王振堂,李中实,刘朝晖,等.北京市中小学生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报告.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6):440-442.

[12]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31.

[13]吴世林.2007年漯河市市直部分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预防医学论坛,2008,14(5):479-480.

[14]程代娟,陈钦,陶芳标.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788-793.

[15]黄素珍.4327名中小学生龋患现况及防治对策.中国校医,2006,20(3):313-314.

[16]季成叶.我国中小学生龋齿流行现状及龋患程度构成.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14-117.

[17]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Council on Clinical Affairs. Policy on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for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 Dent, 2005-2006, 27(7 suppl): 36-37.

[18]龙海艺,吴科明,陈德初,等.防城港市2007年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职业与健康,2009,25 (1):68-69.

[19]马建忠,王洪建,张玉库.胶南市十万名学生结核杆菌感染状况调查.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138-139.

[20]陈明春.1677名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中国校医,2007,21(4):434.

[21]傅朝阳,黄秀清,庞耀,等.钦州市中小学生PPD试验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1):1 042-1 043.

[22]董珊.灵川县中小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823.

[23]郭建丽,徐勤,刘玉清.北京市海淀区33所大学新生的结核感染状况调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5):355-358.

[24]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Commit on School Health. School health assessments. Pediatr Dent, 2000, 105(4): 875-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