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0 23:54:07

体育教学反思

第1篇

一、用心设计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 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 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做队列练习时,是比较枯燥乏味,可采用“我是一个兵”的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出 “立正”、“向右看齐”等正确动作,以实际动作向学习,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再如垒球投掷课时 ,如果单一的投掷,学生兴趣不浓,思想教育也跟不上。如果设计成“投弹炸鬼子”游戏(在投掷区前画一条

及格线,远处放一个或多个标志物,上画日本鬼子兵的头像,看谁能炸死鬼子兵,如不到及格线者算炸伤自己 ,罚做俯卧撑,促其加强臂力练习)学生们兴趣盎然,都能奋力向敌人投掷。这既是效果好的体育课,又是生 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在综合训练课上,创编了一套组合游戏——《长征路上》,在游戏中设置了“雪山”、 “草地”、“铁索桥”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跑、跳、翻滚攀爬及投掷等活动,全身心都得到锻炼,这是一节“ 军事课”,又是革命传统教育课。2、除了情感上的交流,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现在的学生个个都生龙活虎,精力旺盛,他们都很喜欢运动,喜欢上体育课。对于体育明星、体育健将有着强烈的崇拜感,喜欢模仿体育明星的形象,渴望得到体育教师的正确指导。从而对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要求也就会越来越高,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应适当引入一些现实的资料,增加体育教学的吸引力。例如,上篮球课时,可以列举我国篮球明星姚明;在田径方面,可以列举刘翔。列举的同时,告诉同学们,他们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在背后负出了不知多少的艰辛。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吸取本学科的新知识,多积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能将新内容溶入进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位优秀的体育教师会是学生平时模仿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真心佩服。使师生之间的关系犹如朋友一般,以此为基础对教育学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体育教学多数是在室外运动,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去“动”,自然师生之间的接触也就会比别的课程多很多。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还要练,如果教师能自觉地进入到学生的学习和游戏中,就会使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更加近了。尤其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多数是在课室满堂灌课本的知识,一到上体育课,就会象出笼的鸟一样无比的兴奋。安排好了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运动密度,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很好的调整,精神愉快,可以促进师生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同时在体育课开始,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准备活动。这对学生上体育课的情绪也是很有帮助的。此外,一些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而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多鼓励他们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变化多端的教学方式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点低、感性知识少、反应及协调性差。在教学时要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分散后综合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一年级的小同学,他们在站队时往往几个人争一个位置,互不相让,我在教他们站队时,每路纵队的前面给准备不同颜色的标志旗,让学生记住自己队前旗帜的颜色,并给他们编上序号,让他们说“我是x对的x号”。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后,学生都能很快的站好。在教左右转的时候,我会想让他们来一个“举左右手”的游戏,先让他们认清左右,然后再让他们举着手进行转动,比如“向右转” 先举起右手再转动,这下同学们就不会把方向搞混了。在教“走”时,先让学生学会正确姿势的自然走,再引导学生沿着地上的线走或者模仿走。“跑”的教材,可以先教原地摆臂,然后教自然姿势的跑,再过渡到快速跑。在“跳跃”时,由于小学生协调性差,有的学生是双跳双落,有的学生是单跳单落,可先教他们跳单双圈游戏,然后再转入教材的教学,效果很好。教学内容要循序渐进,但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所以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多样化、游戏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四、不可忽视的兴趣培养

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不但在于自身的爱好而且还在于教师的诱导,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或取得成绩时,学习体育的兴趣会更加浓厚。但自始至终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相应的鼓励、诱导、指点。例如,在一节体操课上,有一名同学的动作做得比较好,我让他在全体同学面前做示范,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并且建议他课后依照教材后面的分解简图,把整套体操都学会,第二节课,他果然做到了,再加以指点和纠正,他就能比较准确的独立完成动作。而且还能帮助其他同学,从而也引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得这个班的教学效果特别的好。同时还要抓住每次运动会学生所取得的优秀成绩和每年以特长生考入市重点高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成功感来培养自信心,激发兴趣。

第2篇

    一、明确目标,让教学实践不盲目。

    教学时要把握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目标。定准课时目标。只有明确以上三个层面的目标,实验才会做到既登高望远,又脚踏实地。

    二、整合课程资源,让知识鲜活起来。

    教师要活用教材资源、利用生活资源、捕捉课堂资源。课堂互动经常会生成各种各样的资源。教学时特别关注并捕捉一些有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如学生在练习时,有的整套动作做得好,有的某一环节做得很棒,有的提出的问题特别有思考价值,有的出现错误带有普遍性等,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三、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活而不乱。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竞相发言,课堂非常热闹。必须理性对待,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则。要重视培养学生必要的课堂习惯、独立学习习惯、小组合作性学习习惯的养成。每一个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要清楚,过程要落实,要有实在的成效,真正让孩子学有所得。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 今后一定要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引导自己不断在反思中成长。

    四、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   量,

    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例如,在游戏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甚至“动武”;也有失利组的学生互相埋怨,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层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游戏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伤了同学之间的和气。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耐心地教导学生特别是有偏游倾向的学生认识游戏比赛的意义,正确看待比赛的成败,批评有碍团结的不良倾向。同时还要与学生一道分析造成失败的原因,找出制胜的有利因素,最终使学生化“沮丧”为“振奋”,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挑战。

    五、培养善于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

    同样,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例如,在一场班际拔河比赛中,因教师发现一名外班的学生参与了某班的比赛,故大声斥责,结果使该班的学生转移了注意力而导致失败。这种由于外因素造成的失利使学生难于接受,情绪非常恶劣。对于这种意外事情的发生,教师要主动地向学生说明真相,讲清道理,充分肯定他们的实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提供再赛的机会。同时还可以通过我国运动员参加世界大赛出师不利的典型事便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任何比赛都可能存在一定的意外,包括裁判不公等,培养学生接受意外事实的能力,从而增强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力。六、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乐于合群的性格 性格是个性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性格对于学习具有重要影响,而人的性格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坐在一旁观看或四处走走,询句为何?大都强调客观原因。经深入调查才得知是因性格孤僻而导致不合群。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亲自出马,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因为一项创新活动的完成,必须具有充沛的体力、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及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等。比如教材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和精神待等方面的提升,获得成功和愉快的体验,使他们能热爱体育,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此外,还可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完善人格,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并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 的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竞争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们有一种天性就是爱玩好动,且不太喜欢听从教师的细心讲解,不太喜欢按照老师所规定的练习方式和要求去做,他们总爱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象来进行体育活动,其实这就是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一个特性,他们对各种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因此,作为一个有洞察力的老师应该就从这一点入手来进行教学探究与改革。 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

    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第3篇

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课程的要求? 怎样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体育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教学反思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将自己置身于新课程改革整体的大教育情景中,以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全面培养合格学生为出发点,从更宽广的社会、伦理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及时深刻地总结、研究教学活动中,涉及到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反馈等。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传统的课程设置,使师生关系实际上成为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的权威,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传统的教育观使广大教师习惯了按自己的思维定式,严格要求学生的意识、习惯和行为“规范化”、“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用“目标引领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协调发展。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首席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首席引导者”,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兴趣、爱好,培养终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和团队意识、开放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实现现代文明的展示与交流,提高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二、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

1、在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总目标要求,认真研究各模块学习内容及达到目标,对每个内容和目标进行三年、一年、学期统一计划和教学设计,使每个模块在每节课上,实现更好、更有效地分层次实施!在计划的设计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体育兴趣爱好,选择搭配教材。同一模块或同一节课上,教师要根据学生体育基础不同,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弹性学习目标,提供时间和练习内容,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验成功的喜悦,每节课学有所获,保持兴趣。

2、给学生创造条件,实行民主、开放式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参与管理和评价。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制定教学计划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材而宜,更好地体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是说充分考虑学校的场地、器材、教材、学生等方面,把学习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现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4、创设适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每一模块教学或每一节课上,想方设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包括生动活泼的语言、形象诙谐的讲解、规范的示范动作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以竞赛活动诱导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学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方法,使其与课改理念高度统一,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通过课改,使我充分认识到了这些变化。

第4篇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学体育又是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实现“终身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养成良好的生活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要儿童化、游戏化和兴趣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根据学习的不同水平阶段,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3.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二、小学体育教学应遵循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应反复强调和重视安全教育。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目前我省小学生耐力明显下降,令人十分担忧。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反思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61

体育运动一直是国人比较重视的,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越来越恶劣,环境污染还是存在,我们吃的东西含有很多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更重要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懒,极度缺乏必要的运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社会的需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身体素质也要特别好,当然体育教学不仅仅要重视人的身体健康,还要注重培养人的素质和品格,体育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培养的。

初中阶段学生身体的发育还在进行,学生人格还需要不断的完善,体育对学生身体的发展和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运动中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是人的人格完善所必需的。初中阶段的学生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这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心理也是必需的,体育运动不只是对身体健康有益,对心理健康同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特别是到升学阶段,有些学校甚至暂停了体育课,或是很多专业课的教师在挤占体育课的时间进行补课。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让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意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师、学生,都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从学校方面来说,很多学校的体育器械、设备非常缺乏,根本无法开展丰富的体育教学,再就是学校安排的体育课时相当的少,一周一节课算是正常的,有时一周一节课都无法正常开展。从教师方面来说,其他科目的教师认为体育课的时间可以随时占用,对于体育教师来说自身的专业度不高,思想上也不重视体育课,体育课堂上学生自由散漫,很多时候都是自由活动,学生就找个地方一坐开始聊天。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就是出来玩的,自由活动时间就是散散步、聊聊天。这样的体育课堂根本不能发挥体育运动的作用。

第二,体育课教学内容单一,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高。体育课程也是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的,一般初中的体育课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甚至体育课不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实践课也是马马虎虎,上课前几分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然后绕操场跑几圈,随后自由活动。当然现在中考加入了体育测试,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多样化了一点,但是也是完全按照考试内容来上课。由于体育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地指导,不能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在运动中的技巧、方法和保护自己的措施也不能更好地教给学生,或是被教师完全忽略。

第三,不重视体育运动精神的培养。体育运动能完善人的人格,体育精神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从体育运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毅力、勇气、合作的重要品质。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并不能根据这些体育精神设置专门的运动,即使在练习长跑的过程中,也不能及时传达运动精神,只是以跑得快不快为标准。

二、解决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不够重视,因为不重视体育教学也就很少有人去探究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不会有改善措施,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得到改善,那么作为祖国有力接班人的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在这里我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第一,从思想上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真正重视初中体育课。学校要舍得投入资金,完善学校的体育设备和器械,修建专业的篮球场、足球场等,配备足够的、多样的体育器械,比如跳绳、羽毛球、足球、篮球等。课时要适量增多,一周一节到两节课,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增加一些运动量,组织一些课外的体育活动。并且体育教师要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每一节课要完成什么样的目标,要有规划,比如需要锻炼学生的耐力就设计长跑,锻炼学生的反应力,就加入短跑和一些考查反应力的游戏。对于学生来说,要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不能自由散漫,毫无原则,要落实到行动上去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多样化的体育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置两种类型的体育课:一种是理论化的体育课,给学生讲解运动时的技巧和方法,以及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和受伤时的应急措施;另一种当然是课外的体育课。课外的课程设置要多样,多设置一些游戏、比赛等,这样既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在游戏、比赛中得到锻炼。此外教师和学生还要多一些互动和交流,这样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层次分析法 影响因素 体育教学改革

1 引言

大学的体育课在整个学习阶段又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很多大学生刚进校园时对体育课感到无所适从,为了拿到学分应付老师,加上体育教学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能积极配合老师、热爱体育的大学生很少。大学是一个人个性的形成阶段,在此期间,健康的生理和心理是必不可少的。不少研究表明,体育对大学生个性的发展、稳定和成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重视体育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为将来更好的施展才能创造条件。

2 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现状

2.1专业化倾向

不少学校把竞技运动的思想贯穿于体育教学,教学动作程序完全按照竞技规则执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体育课上成了训练课,体育教师成了竞技体育中的教练,教学上强调动作技术的传授。教师重点培养少数的尖子生,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健康第一的意识。这种教学目标的本末倒置,让很多学生对体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失去了运动的兴趣。

2.2 教学程序僵化

不少学校过分注重教学程序和形式规范化,过分追求形式统一,表面上整齐划一,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三步上篮"的动作对大多数的学生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而有些体育老师为了能落实政策,将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动作都标准化。从上课到下课,教师全程陪着学生练习,纠正动作,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得体育课呆板而没有生气,学生缺乏该有的活力。

2.3 放羊散漫的组织教学

放羊式的教学是另一个极端,是教师不负责任、缺乏职业素养的表现。教师在整个体育课堂中只负责把学生集中起来发给体育器材,剩下的时间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是否在按照要求进行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教师不闻不问。这种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自身要求不严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2.4 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

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是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的问题,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非常少。兴趣是最重要的老师,如果学校不能提供给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也会打击他们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另外,体育设施简陋,易发生安全事故,有些体育器材长期得不到保养已经不能用于体育教学了,然而仍然被发放到学生的手中。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进行,若天气不允许室外活动则取消体育课,体育课程本来就少,断断续续的进行更加达不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3大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影响因素

大学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掌握一门体育专业技能,最主要的目的是激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大学的体育课程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教学手段与方法也越来越多,然而,这些项目是否真正的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否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呢?只有了解了影响大学生体育课教学的因素才能很好的回答上述问题。

影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兴趣:大学生还处于一个感性的阶段,个人的兴趣爱好在绝大程度上决定他们的选择;健康需要: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的健康;体育学分:大部分学校将体育列为必修课,体育学分影响学生的毕业和考评;消除疲劳,缓解学习压力:大学汇集了各个地区的优秀学生,竞争大,压力大;评奖学金:体育课的成绩计入奖学金的评定,因此体育成绩的高低可能会成为决定因素;交友:体育课是集体性的活动,因此能增加同学们接触的机会,增进彼此的感情;治疗和预防疾病:体育运动能增强抵抗力,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调节生活规律:体育运动能使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生活充满热情;学习体育技能:体育社交是一种发展趋势,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加分;学习锻炼的方法:正确的锻炼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其中,健康需要和体育学分是影响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两个最终要的因素,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重点考虑。另外,个人兴趣和评奖学金也是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4 体育课程改革方向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然而,现在的体育课程设置并不能很好的达到这一目标。为了最大程度的达到体育教学的目标,各高校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加大宣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然而这些人中只包括了很少部分的大学生。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年轻,平时也没有重大的疾病,就认为体育锻炼是没必要的、可有可无的。学校应该加强宣传,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对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发放宣传图册和播放宣传片,通过体育锻炼的有无对比让学生对体育锻炼有更深刻的认识。

4.2 调整教学方式

4.1.1 以学生为主体开设课程

体育课程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喜爱自己所学的课程内容才可能主动学习。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仍然沿用中学的课程项目,学生对已经学习了很多年的内容无法产生兴趣。学校应针对本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要求制定课程安排。

4.1.2 适当增加体育文化课

各高校的体育课都习惯性的变成了肢体活动课,教师教学生动作,发给体育器材,学生一直在活动中,而没有时间思考体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因此,让学生像其它文化课一样坐在教室,由教师讲解与体育有关的知识,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升到理论阶段;或者通过演示体育视频,让学生欣赏到力与美的结合,从而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加体育运动。

4.1.3 改革体育成绩评定方式

体育成绩的评定都是根据学生考试的数据来定的,长跑用了多长时间,跳远跳了多少米,这些都是量化的数字。有些学生由于个人身体原因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或由于心理因素对一些项目有恐惧心理,得到的成绩就只能偏低。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内学生的成绩由小组成员评定出来,录入成绩时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而组员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同学关系,更能看到某个组员的进步和努力。

4.3 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体育教师以前学的知识和技术可能已经不适合现时的需要,知识的更新迫在眉睫,因此每位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提高、充实自己。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面对严峻的考验,教师应该主动改进教学方法,结合自身的实践形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4.4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

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不能跟上学校扩张的速度,下雨天没有场地上课,上课时体育器材不够等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应加大对体育方面的投入,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顺畅进行。

5 结语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具有其不同的特点:课前准备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组织工作复杂、意外事件发生频率大、教师危机处理能力要求更高等。因此,体育教学需要学校和社会投入更多的关注,教师和学生也应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确保体育教学的目标能顺利达到。

参考文献:

[1] 廖祖英, 浅谈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因素及对策. 四川体育科学, 2010(4): 73-75

[2] 黄如珍, 刍议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福建体育科技, 2000(2):58-59

[3] 范建国,张伟.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分析. 经营管理者, 2009(24):第291-292页.

[4] 姚为俊,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体育科技, 2003(2): 54-56

第7篇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体育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然而目前却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在上学期末对本校学生喜欢的学科调查表中发现,学生对体育课(体育老师)的喜欢程度分别为:低年级占75%;中年级占60%,而高年级仅占47%,体育课到底怎么啦?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呢?使以往对上体育课充满自信心的我大跌“眼镜”,不仅有些迷惑,并开始了深思。在寒假中,我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走进课堂——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案例与评析》等到教学用书,通过深刻反思,对实施体育新课标有了新的认识。于是,开学后,我并不急着领同学们上操场,而是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一起商讨“我心目中的体育课”。这一下,教室里象是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已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我喜欢的体育课应该是…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同学们对上好体育课有这么多好的建议,原来,同学们并不是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师),而是,什么样的体育课,同学们爱上,什么形式的教学方法同学们不感兴趣。我终于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明白了“症结”在哪里。教师自以为是好的体育课,学生并不喜欢,教师认为是好的教学方法,学生却并不喜爱。同学们,是你们给我上了一课,是你们给我提了醒。我也终于明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真正涵义。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而我平时只是按我个人的意愿、好恶来进行教学,真有“一门心思”的感觉,哪里去顾及学生的感受。这一回,我是真的醒悟了。感谢同学,感谢新课标。

“体育锻炼超市”的尝试

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喜不喜欢为原则,尊重大多数学生的意愿,从新学期开始,我决定进行“体育锻炼超市”的教学实验。其实所谓“体育锻炼超市”就是我在每个月安排1~2节体育课,课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小组组合(即象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玩自己喜欢的项目,每个锻炼上组有器材(可以自带),有负责人(可以自报),有场地(根据学校场地需要组织安排)。学生因为是自己选择,符合自己的意愿,因此,活动过程中无心理障碍,会玩得特别开心。

2月25日,天气晴。今天是我进行尝试“体育锻炼超市”实验的一天。上课铃声一响,同学们便早早来到了操场,带上自己心爱的体育用具,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在准备活动之后,我便让同学自由组合。在强调了一下安全,让他们开始活动。顿时,操场上开始活跃起来。有男女生篮球对抗赛,有小组障碍跑比赛,有乒乓球擂台赛。特别一提的是,带足球来玩的学生禁然是我平时不看好的戴眼镜的女孩。当然,这个足球很特别,是用报纸做的(估计是从电视上学来的),她还很友好地邀请我参加他们的足球赛。尽管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要求同学们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但看上去,同学们还是玩得很有滋味,一点儿也不显得乱。

我和同学们踢足球,同学们一点儿也不显得拘束,我也似乎忘记了教师的身份,回到了学生时代,和同学们一起拼抢踢球。尽管我踢得满头大汗裤腿沾上了泥土,但我一点儿也不在乎,看着同学们满脸的兴奋和激情,一点儿也不疲惫的样子,我的心情特别愉快。时间快临近下课了,我将同学们召集在草坪上。同学们似乎意犹未尽。我让学生对本堂课作一下评价,谈谈有何感想。同学们此时个个兴味盎然,情绪激昂,急着回答。

戴眼镜的女生(带足球的那个):今天,教师让我们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足球),我觉得很开心,很快乐。特别是老师和我们一起踢足球。

男生(体育委员):今天,我觉得特别高兴。因为有的同学打篮球,有的同学打乒乓球,有的同学踢足球,他们一块玩得很开心。

小个子女生(班长):今天我有些遗憾,因为忘了带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材了。

尽管有些遗憾,但我充分感受到学生的心情是愉悦的,快乐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一节课,是我收获最大的一节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可能是以往评价不合常理的一堂课。

这节课,我自以为是一节创新的课,符合新课标的课。

让我难忘,也但愿让我的学生难忘。

整堂课上完后,我自己觉得非常轻松,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也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还是学生中的一员。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学生们那天真无邪的求知面孔和无限的创造力。课堂上学生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尽量体现学生的才能和特长。

本堂课,因为是作第一次实验,难免有不成熟的地方,需要改进。但总的印象较好,其体现在:

1、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整堂课中,学生学习,活动参与得相当活跃,丝毫没有教师“要我练”的感觉,而是“我要练”。

2、合作方面体现得也较好。锻炼小组因为是学生自由组合,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比较默契。

第8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体育教学 研究

前言

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推广,这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已得到充分的佐证。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界极其关注的话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如何优化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一直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长期以来,教师们大多通过向老教师学习和自身经验的积累或是通过培训等形式来完成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却较少从理性的高度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理性精神和反思态度的缺失是制约广大体育教师迅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障碍。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师范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理论。90年代引入我国,许多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人们深受启发,也值得我们去借鉴。笔者试图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高校体育教师的实际,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做一探索。

1 反思性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我国的熊川武教授对西方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进行了解读,采撷众说之长,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为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育的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它的基本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反思性教学,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教师不机械地按照教材和课程标准按部就班地行事,而是在领会的基础上,重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第二,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中教师不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想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相关原因进行思考,总是要问“为什么”,无止境地追求教学的更高层次的合理性。第三,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学会教学”即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性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第四,反思性教学,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在浓郁的反思氛围中,反思性教学帮助教师从缺乏分析,以冲动式、凭知觉、简单重复的反应性例行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理性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成为更有效率、更富创见的学者型教师。

科顿和斯巴克斯―兰格(A.B.Colton & G.M.Sparks-Langer,1993)提出的教师反思框架描述,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应为:(1)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加以关注,从可能的领域,包括课程方面、学生方面等,收集有关这一问题的资料。(2)教师分析收集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理解这一问题。他们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理解。提出问题后,教师会在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如果搜寻不到,教师就去请教其他教师和阅读有关书籍来获取这些信息,这种调查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3)一旦对问题情境形成了明确的表征,教师就会开始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还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4)考虑过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2 体育教学中应用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2.1形成自觉的反思意识。

作为体育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教学是无止境的,无论自己的课教得何等有效,不断提高总是必要的、可能的,教师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至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首先,要深刻认识反思的价值。充分认识到反思教学对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明了反思能帮助自我在体育教学中识错纠偏,同时优化已有的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其次,增强体育教学的责任感。教师要经常思考自身的教学行为是否有利于教学对象,是否符合教学对象特点要求,是否促进教学对象思维的发展。第三,形成习惯化的反思行为。教师要养成对教学进行反思的习惯,有了反思的习惯,势必会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有疑点即进入反思状态。

2.2反思性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操作步骤。

在借鉴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方便体育教师操作的要求来考虑,笔者认为:从当前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出发,可以把反思性教学的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步骤:(1)确定目标。教师在审视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基础上,就应当设计下一步奋斗目标。具体的内容,可以是解决某一个问题,也可以是向某一发展水准迈进。比如:在排球专项课解决教学难度较大的扣球技术的同时,提高了体育教师指导教学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提高了体育教师实施探究教学的能力。(2)设计方案。即行动方案。问题确定以后就要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其中包括教学中要采取的主要措施、行动的步骤及时间安排、预期结果及其表现形式(总结、论文、报告、教学观摩、学生成绩等)。解决问题的周期,可以是一个学段,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或是一个学年。(3)方案的实施。反思性教学行动方案进入实施阶段以后,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从每个课时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不断观察反思实施的效果,并随时对计划进行修改,以保证自己的教学行为向预定的目标前进。(4)总结性评价。反思性教学方案实施一个周期或一个阶段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其主要内容有:反思性教学目标所达到的程度如何?其成效大小的原因何在?自己从中能取得哪些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在教学理念的转变上有哪些收获体会?今后我准备进行哪些新的尝试?显然反思性教学的总结与评价是前一个阶段的终结,也是新一轮反思性教学的前奏。

现举一例,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校学生的体育能力、生理状况、运动素质不整齐,差距较大。通过大量的观察与分析,认为其背景原因,是各省市地区的体育教学质量不同,城市与农村体育教育的发展不均衡,有些农村高中基本不上体育课,高考的“指挥棒”影响等。进了高校按班授课,导致统一性和学生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形成教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教师去思索,查阅相关文献,吸取先进的方法和教学理念。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班级学生按能力分组,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分层次异步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试评价合理划分层次)等多种教学改革,能较好地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思想,解决课堂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转变了后进生的面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实施反思性教学的教程中,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要求教师去大胆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断循环,教师也就不断地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以提升体育教学的合理性。

2.3培养体育教师的反思能力。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可通过以下的途径来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1) 自我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个相互区别但却相互联系的视角来进行自我评价。①自传反思所提供的视角。包括回忆自己当学生时对教师教学的体会,自己当教师以来教学工作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②自己的学生所提供的视角。从学生眼中发现他们对教学的感受,发现他们给予肯定或感到压抑的那些教学行为是什么。③同事所提供的视角。请同事对自己的教学提出中肯的意见。④教育文献所提供的视角。阅读有关教育文献,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明确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一个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说他已经步入反思性教学的殿堂。

(2) 编写日志,从中反思自我。

传统体育教学使教师习惯于任务式教学和模式化教学,使复杂化的劳动简单化,提倡教师编写教学日志,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喜悦、困惑、问题记录下来。日志无疑会给人们一个很好的反思空间,它有助于教师通过联系自己的教学经验内化新的信息,形成个人的实践知识。通常的日志一般有两种:记流水账和一般性经验总结,而笔者提出的日志应是a)解决问题;b)受到启发;c)对实践经验的理化性。

(3) 观摩与分析。

我国现行教学过程中均要求教师在每学期对同事的教学进行听课活动或教学观摩活动,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摩只是作为教学评估的一种手段,因此造成了许多教师不情愿参加听课,也不喜欢他人来听课。而笔者所提到的观摩与分析应是收集教学的有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观察教学的计划性、课堂组织、时间安排、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等。交流中寻找各自教学思想的亮点,取其精华,充实和改进教学,在反思他人的教学中,促进自身教学的发展。

(4) 展开研究。

组成研究小组(一般由教师、教学理论专家和教育管理者等组成),研究小组要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个别教师拥有的或普遍存在的),由执教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召开座谈会,进行思考与讨论,产生思维碰撞,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借鉴反思性教学的合理因素,树立科学教学观,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细致,审慎持久的反思,使广大体育教师从习惯性常规的教学活动中解脱出来,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是极有必要的,然而,反思性教学在体育教育领域还是一个新鲜事物。笔者也只是通过学习,对之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以上的介绍一定有不当之处,愿与大家共同研讨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卢真金.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2).

[3]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哲学反思

农村学校主要是指县以下的由镇乡一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乡村中小学校,其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农村的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现有普通中小学866万多所,农村约占89%,在校中小学生1亿6 900多万,农村约占74%。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农村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我国新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窘境

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1)名义上虽有校长分管体育,但实际上许多分管校长分而不管,对随意占用体育课尤其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听之任之,有些地区毕业班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

(3)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体育课可有可无。

(4)分管领导对体育课多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数年不听、不看体育课是常事。

(5)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抓体育工作与教育质量对立起来,使学校体育工作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2师资不足

(1)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

(3)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

(4)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不能同工同酬。

3.教学问题突出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科学性、灵活性;体育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灵活、全面。

(2)体育课开课率低,随意性大。大多数农村学校把体育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列入了课程表,但名副其实的体育课开课率相当低,往往把体育课当成室外活动课,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把体育课当成“自习课”,玩一玩,放松一下,有一名老师监护就行。尤其是村级学校,开课随意性更大,有的班主任对上体育课是随心所欲,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体育课名不副实。

二、哲学思考

笔者认为,在认识上,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会评价与管理上,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还缺乏一

套科学规范、严格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在经济上,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体育教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领导的态度和爱好

“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中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现象: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对某个体育项目的特别爱好,也能使小城镇学校体育硬件有所变化。苏州横扇小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和对篮球的特殊爱好,导致了人均GDP并不被看好的横扇镇,在人均球类数指标上,超过人均GDP第一的上海中小学。

对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已形成一条“规律性”的认识,即领导的态度和爱好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并已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改革的成败竟完全取决于少数领导的态度和爱好。

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目标是公民社会。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走向公民社会的重要途径。当我们感叹世界文明进步的同时,审视我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我们也意识到公民社会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2.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缺乏整体性和配套性

体育,使人的生命系统按其自然本性而正常发育、成长,避免畸变伤损,圆满地实现生命全过程的预求;使生命系统按照人类社会的需求,在体质、体能、体型、体力等等方面发生合乎目的的相应变革、强化或优化,适应不同形态人的活动的需要。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五育”的整体性推进来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却偏重于智育和德育,漠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显然有悖于教育的整体性规律。

体育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整体结构中各个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的综合体,如果单独一个方面,孤立起来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在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构成了一个体育文化整体,但事实却是农村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属于不同的条块,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大,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的今天,我们一味地强调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对农村的导向和表率作用,长期奉行的整齐划一思维模式,事实上造成了我们在教育取向上的单一化。由于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集中在城市阶层,也潜在地使得我们的教育政策和主流话语更多地带有“城市取向”。

没有对先进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就不会有先进理念的形成,与此同时,先进的理论并不代表先进的理念,因为理论转变为理念需要一个过程。教育领域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体育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必须先接触和了解理论。能不能接触和了解理论,有三个问题:第一,想不想知道?第二,从哪里知道?第三,有没有条件和办法知道?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就面临着这三个问题。

今天我们的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情形是:标准的课程,规范的教学,有力的控制,等等;学生的自由、天性、创造力就在这样的教学中逐渐丧失殆尽。在这个问题上,教育本身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理性回归

农村学校体育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学校体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生态环境要素;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最具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是最具现代性的先进文化传播器;是联结学生与自然、学校与社会的文化纽带;是促进体育文化传承,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后盾;是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器。

1.构建主体性意识,依法教改,依法治体

李泽厚先生认为,人类通过漫长的历史实践终于全面地建立了一整套区别于自然界而又可以作用于它们的超生物族类的主体性体系。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中上尊下卑思想的长期影响和现实社会体制内的等级压迫,造成了广大农民及农村体育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使得学校体育工作和改革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经常发生,却少有人问津。学校体育工作和改革,尤其在农村,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人治。例如,对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只做了一些原则的规定,如“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在经费上尽可能对学校体育给予支持”等。但学校体育经费具体给多少,还是有关领导说了算。张校长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就可能多给一点,李校长不太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就可能少给一点。如果体育教师胆敢提出不同意见,就用“要顾全大局”、“服从整体规划”等大话来压你,如果不服就给你“穿小鞋”,甚至搞打击报复。

要改变学校体育改革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因领导的好恶而变化的局面,必须构建农村学校体育各主体的主体意识,依法治教,依法治体,真正做到:第一,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定新的制度和法律,具体明确农村学校体育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制度和法律的宣传,唤醒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中各主体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特别是教师主体的法律意识,用法律维护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教师自身的利益与地位。第三,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加强对教育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2.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辩证联系的思想要求用整体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另一方面,整体的属性、功能并非各部分属性、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的特征和功能的整体。

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必须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为此,第一,农村学校教育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五育”是一个整体,偏废任何一育都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第二,树立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的观念,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是现代教育的主体。第三,教学内容需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利用学校教育12年的时间(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改变一个人的思想,12年的时间足可以让一个人接受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第四,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依托,推动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对于一个以“三农”为主要成分的国家来说,没有富于特色的合宜的农村学校体育模式及相关的政策倾斜,应该只是一种遗憾,而对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本已存在巨大差异的农村学校体育来说,“城市取向”的学校体育政策,使得本是乡村传统体育文化最为丰富的农村,遗弃和背离了他们原本有价值的体育文化资源,这不仅仅是体育工作者们的遗憾,更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悲哀。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要解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不管是教师还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勤于学习,掌握和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创造性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建立创新机制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如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让学生在田野里抓蝴蝶,听到的笑声或许是最开朗的。农村学校应尽可能地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这种“兴趣”能够陪伴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刘志民,丁燕华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R]体育科研,2004(1):62~75

[2]孙庆祝,等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3~55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体育;游戏;反思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宗旨和理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并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然而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能够有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游戏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盲目地开展体育游戏,在开展游戏时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没有明确通过体育游戏学生能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虽然游戏教学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在没有明确教学目标时并不能将游戏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通过体育游戏让学生得到身体素质的锻炼、良好品质的培养等多方面的提升。

2.体育游戏教学内容不充分

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开展前并没有充分准备游戏教学的内容,在完成教学内容后的剩余时间,教师往往随意地通过自由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展开游戏锻炼。这种情况下,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得不到保障,学习效率也不容乐观。因此,教师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应该充分设计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作为消磨课堂时间的一部分。

3.体育游戏教学环节不完善

在体育游戏教学中,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游戏,更重要的是游戏过后的引导与总结。而目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环节大多不太完善,仅仅让学生进行游戏运动后便结束了教学环节,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反思

1.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在体育游戏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在体育游戏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因此,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环节的设定上,教师都应该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举办一些集体游戏,如,拔河、跳大绳等,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为了集体荣誉而努力。除此之外,在一些个人游戏,如踢毽子、乒乓球等活动中,常常有的学生因为一些分歧产生矛盾,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换角度看待问题,学会宽容,找到失败的原因,不断促进自己进步。

2.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体育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让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体育游戏和竞赛一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在游戏中,输赢常常在一瞬间就会发生改变。因此,在体育游戏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游戏比赛的结果,让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素质,让学生更加坚强成熟,且具备一定的情绪调控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在课堂中当“主人”的感受。

3.利用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体育游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小组体育游戏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组学生分工合作,贤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而在体育游戏中,偶尔会出现一些意外,如擦伤、碰伤等,教师可以不必一一包办,而是通过向学生讲解简单的急救措施让学生自主处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对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相应完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得到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11篇

反思一:注重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引导学生体验玩绳,教师示范简单的玩绳方法,然后提出精彩的玩绳方法来自大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教师则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完成动作。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互评、表演评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使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开始的示范,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引导,提出“要求”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则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自主的探究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只有我们体育教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才能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思二:注重器材的一材多用,发挥体育资源的多功能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体育器材的作用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教具,如看到垫子就要练习滚翻,看到垒球就要练习投掷等,而新课标提出要利用和开发器材资源,来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创新精神, 合理利用和开发体育资源。一次课中,我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器材的多功能性,确立以绳子为中心,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突出“玩”字,让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绳子而进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身心协调发展。

只要体育教师善于开发和利用器材, 以学生的需要和实践为出发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反思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体验成功的优越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乐学、爱学,对体育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 这是体育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本课一开始,教师设置玩绳情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和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玩绳的展示设计中,教师要求把最佳的方法展示和评比, 并把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练习和大家一起练习、一起分享,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必定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成功的喜悦传遍体育课堂。

反思四: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案例由于在分组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只求自由分组,形成好的小组,各方面都突出,差的小组什么都不行,就出现学生课后要求换组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改善,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将无法融合集体,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分组最佳。这样,既可以与自己要好的伙伴分成一组,又可以使各小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相对而言能力较弱的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下,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五:关注技能教学的过程和评价,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第12篇

[关键词] 体育教师 教育反思能力 培养

教育反思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调节能力。教育反思能力的提出有其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教育反思能力是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培养中学体育教师教育反思能力呢?

一、明确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前提

只有充分了解了反思发展的过程和方法,教师们才有可能具体实施反思,并将反思活动持续地开展下去。具体来看,每次教育教学反思通常须历经以下过程:

1.确认教育困境的存在;

2.对引起教育困境的情境所具有的独特性及其与其他情境所具有的相似性进行充分思考,在此基础上,对困境作出解答;

3.对教育困境进行重新建构;

4.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尝试,以发现解答的结果和实质内涵;

5.检验所用的方法、手段的结果,对所用方法、手段进行评估;以至循环往复,不断深化发展。

二、秉承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基础

反思只是一个手段,可以用来达到这样或那样的目的,既可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帮手,也可以成为背离素质教育的“帮凶”。教育在开展反思活动时,要以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新课程的基本主张为参照点,注意形成反思的框架标准,实施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判、思考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转变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读――思――用”这一螺旋式的循环过程的各环节扎扎实实落到实处,使自己的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三、养成明确的问题意识是教师教育反思的有效途径

教师在开展教育反思活动时,要注意形成自身的问题意识,要善于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在貌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就拿教学来说,如果教师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就可能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师生互动等方方面面发现问题。

1.内省反思,发现自己教育的问题,提高自我觉察水平

内省反思,就是通过寻找自身教育中的问题、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过程,借助于学生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等是否适宜和为什么适宜。这样的内省,不断地提高着老师的自我觉察能力。

(1)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教学,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教学的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包括讲授内容要求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应用等。如授课前应对事先设计好了的教案进行认真思考,想想上节课或以前是怎样上的,哪些地方不如意,适合现在吗?适合这个班吗?该怎样修改?不能“拿来”就用!备课时,对某一环节的设计如不如意,可做上标记,以便授课前进一步思考,教案的每一页可预留一定位置日后补充用。如果节节课都能不满足事先的教学设计,积极审视,不断修正完善,就能超越自我。

(2)课中反思,指向于当前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以利有针对性改进教学。

(3)课后反思,指向于过去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原因分析等。无论是一堂什么样的课,它总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并坚持把这种成功和不足之处记录下来,后便日后扬长避短。

2.交流反思,寻找他人的教育问题,重构经验和理论

交流性的反思,就是把他人的教育工作实践当作一面镜子,反射出自己行动的影像,可以启发、提示我们从更多的角度考虑问题,辩证地看待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我们检查、思考、重构和扩展自己的经验和理论,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方法是:

(1)在交流学习中反思,提高自我。第一,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观摩名师、优秀教师上课,多看多听多想,并细心听取专家点评,并做好记录。

第二,要抓住机会,听取教育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第三,要多与同行交流,尤其是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积极参加校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比照自己,寻找差距。

(2)利用各种媒体提供的教育教学信息进行反思。我们不仅要向身边的同行学习,还要利用网络、电视、教学刊物等传媒信息进行反思。

第一,认真研究教育台展播的和教育部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从课堂结构、教学方法、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学生情况、教学效果等各方面,客观、公正评价其得失。比照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扬弃、集优、储存。

第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可下载一些优质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可比照自己的设计找出优劣。

3.研究反思,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重新审视教育观念

研究性的反思,就是通过研究学生的行为来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将学生的反应看做重要的评价信息,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来改进和调整教学。

如水平四初一后滚翻教学,上课之前,我准备动作过程图片、保护与帮助图片、布置好“斜坡”场地等,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尝试让小组长带领学生分组练习,但是,结果却很不好。有些学生在练有些干脆聊天,不得已只好“手把手”地教。课后,我不断反思之后,改变了程序与策略,在充分的准备活动后,先复习前滚翻,并提出重力问题,让学生体验在斜坡上正向和逆向练习;然后指定好小组长、协助组内其他成员的分工,并指导学生练习;再通过各组相互评比,指出各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示范和语言激励,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激励改进等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体验了学习的成功感、学会了技术,全面达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也使我明白了实施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要有知识、技能的经验储备,要帮助他们合理进行分工,这样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做课改的主人,就要做到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娴熟的教育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创造者。

参考文献:

[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