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23:54: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体育 改革 反思
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迄今已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十年来,一线教师在改革过程中习得了新的课程理念、创造了新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拓展课程资源的过程中生成新的文化,但在改革过程中遭遇不少阻力,出现一些理论困惑和实践难题,主要体现在“ 新课程改革”的合法性、合理性与可行性的认识中,褒贬不一,赞誉与批评并存,呈现一派众声喧哗的“ 乱象” 。我国总结世界其他国家对新课程改革实施成功与失败经验 ,根据我国国情,遵循“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把国外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际实际相结合,编制成适合各级各类学校的新课程标准体系。现就个人对体育教学改革浅谈以下观点: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小学阶段落实在“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初中阶段落实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小组建设的重要性
小组建设是体育课堂改革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目的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把小组建设的量化情况作为体育成绩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保证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育课堂教学不要淡化技术成分
体育课堂改革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困惑,体育课究竟是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怎样达到教学效果,我个人认为不能把体育教学定在一个调上,要根据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内容上,许多老师提倡“ 快乐体育” 、 “ 快乐教学” “ 成功体育” ,但越来越多的体育课出现“ 淡化技术教学”的倾向,在一些体育教学比赛或体育公开课中可以看到:“ 教师整节课都进行游戏活动,或编制一些花哨的道具来进行教学,整个课堂场面非常热闹,学生玩得开心” ,但课后细想一下,我们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呢?有部分体育教师认为,现在实行新课程标准了,运动技术教不教都不重要 ,只要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玩的开心,身体得到锻炼 ,精神得到满足,身心得到愉悦就达到课的目的了。这些看似有理,但却违背了体育课程改革的初衷,如果体育课没有运动技术教学,那只是一般的身体娱乐或玩耍,还能说是体育课吗?
新课程实施的本质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合作的良好习惯。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不一样 ,表面上搞的是新课程改革,大张旗鼓地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 ,但进行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教育模式——直试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积极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鼓励 、赞赏的语言 ,可有的体育教师为了突出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比赛或展示课比赛时,使用大量的器材 、花哨的道具,不知是在进行教学还是在搞 “ 商品”展示 ;要么整节课都进行游戏活动;要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时只注重场面好看,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让课堂气氛变得热闹、好看。教师适当的表扬可以提高受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正面疏导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的教学展示课或公开课中 ,我们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整节课教师对学生除了表扬还是表扬 ,没有其他的辅助评价手段。过多的表扬 ,如果达到 “ 泛滥”的程度就会适得其反。
四、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
1、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
我们发现多数学生离开了老师,自己就不会锻炼,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锻炼?这不仅影响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也影响着终身锻炼的习惯。这就需要培养学科、小组带头人,起着良好的带头作用,为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打下基础。
2、创造能力的培养。
这是指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编游戏,使其课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这样增强学生锻炼的趣味性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组织能力的培养。
小组建设的目的是培养学科领头人,具有较强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在教师分组活动时,能够组织班、组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担任裁判工作等等。这样不仅减轻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将来为自我锻炼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4、观察思考能力的培养。
凡是都要问个为什么?不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思考问题肯与动脑,观察别人的动作会抓住重要环节,让学生相互指出优缺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洞察力,也有利于学生互帮互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5、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策略”是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应对的方法、策略,但是策略不等于方法。在参考大量文献中,我发现许多学者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相混淆,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季浏学者就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区分,揭示了教学策略的本质教学与反思。他指出“现代教学策略关注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思维变化过程,强调课的结构的完整性与呼应性,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师连贯的、递进的。同时现代教学策略关注个体的进步,期望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能够各自获得成功”。下面对混淆定义进一步整合梳理:
1.1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关系
大部分文章出现的问题就是将这三者的定义杂揉到一起,交叉使用。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教与学采用的方式与手段。例如:讲解、示范、情景教学、重复练习等等。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教学形式,亦或包括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亦或某一教学环节。这是一种固定、高效且适合多种教学的范式。如:“快乐教学”模式;而教学策略属于两者之间的中位概念。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因此,合理辨析三者定义,将更有利深人研究。这三个概念的关系是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教学方法又服务于教学策略
I.2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观念的关系
有学者指出教学策略无非是教学思想的集成,观念和技巧的关系应该是绝对的统一,教学观念支配和决定着教学技巧,教学技巧则从属于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的。教学观念是教学引导者的思想呈现,包括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包括技术风格、知识呈现、思维方法等等。教学设计是在上课前对教学流程的计划管理。包括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材料、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的前期呈现。而教学策略包括教学观念,两者都具有可操作性,也都是对教学行为的顺利实施添加的一味重要作料,但是教学策略更多讲究行动上的教学,而教学观念则讲究思想上的深化
2.体育教学策略反思的研究现状
经历史研究证明,教学策略的反思视角并不明朗,主要出现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教学策略将教与学联系在一起,认为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绝对的统一,往往在具体研究教学策略的过程中对二者定义不加区分。第二,教学策略在研究中偏向教的策略方法,往往不注重学生学的策略,导致教学失去主心骨。教学策略本没好坏之分,但如若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对教学策略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
2.1国外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策略的反思在国外研究相对成熟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是史密斯的教学策略研究,他开启体育教学策略研究新起点,为课堂管理和教学提出高效的时间策略。还有G3g0的“教师七要”,对教师做出具体规范。之后J.S.Kounin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提出防范式课堂管理策略,主要包括留有余地的教学计划,关注学生的集体活动形式。后期Brophy又对防范式课堂管理策略做出合理补充,充分将学生自尊心放在首位,建议教师了解学情和学生爱好,讲究学生和老师的学习,避免使用命令式语言。R.Johnson提出教师和同伴、同伴与同伴的合作关系。他指出根据教学形式的不同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问题的解决。特别指出的是R.M.加涅的研究指出,“我们第一要指出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第二要指出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这也对教学策略的反思进行了细致的问答。他主要从教学管理策略和指导策略上进行分析,得出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是对教学引导全体学生达到最优
2.2国内体育教学策略反思研究
中国关于体育教学策略反思研究还是比较少的,主要是针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情况下的反思,这给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树立了根基。从表I可以看出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位居反思第一位,而教学策略是否得当仅占了第七位。这说明教学策略在实践反思教学中往往受到忽视。再加上新教师近年来的扩招,教学策略的反思仍停滞不前。我国关于教学策略出现系统研究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皮连生的指导性和发现性教学策略。随着教学问题的出现,教师水平及能力的高低,教学结构化的不良领域已经有“赤子”苗头。这也是教学反思研究难点所在,教学策略的提取不是简单知识的提取,而是将所有知识依据具体问题进行合理运用,特别强调结合实践进行教学。针对突发状况也是考虑到老师的反应能力和应对措施。有研究指出,教学策略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最终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获得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3.问题讨论
3.1体育教学策略的研究反思力度不高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体育教学策略反思角度比较广泛,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技术、学生主动性、教学评价等等,但是体育教学策略反思研究数量少之又少,且不成体系。这就大大限制了体育教学反思的关注度,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3.2大量新手教师的渗人,教学策略反思力不从心
新手教师可以说是一种财富,不仅体现了时代精神,也大大满足了新时代儿童的发展思维。但同样从教学水平上看,很多新手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往往将反思的视角定位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效果上,忽略了教学策略的反思。从而使教学策略反思力不从心
3.3教学策略反思界限不清晰,易误导教师的实践教学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同时,我发现教学策略定义不清晰,这也导致了教学策略反思混乱,反思水平较低,难以抓住教学策略本质。因此在教学策略反思中易误导教学实践或者反思角度出现问题
3.4教学策略反思与社会新兴领域脱节
随着科技发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策略也在不断更新,但是从实践情况来看,教学策略反思被忽视的现象屡屡出现。这种反思视角已经严重与新兴社会脱节,不利于国家在体育教育上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反思;六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19-02
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科学可行的教学反思方法有助于体育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研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快速的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和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笔者经研究分析和总结,提出以下几种教学反思方法,以供同仁们参考和借鉴。
一、“撰写日常教学日记”提升法
撰写教学日记是体育教师利用平实的文字把体育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受、体会、疑惑、酸甜苦辣和得失利弊等典型事例详细的记录下来,在课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反思方法。如,体育教师可在一节体育课,一周、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翻阅已撰写的教学日记,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并一起与同组的体育教师展开讨论,谈谈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办法、补救措施和启发,今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争取达成共识。[1]同时与大家讨论共同关心的难点或热点问题,从大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以获取教育教学经验或得到启迪。
又如可通过翻阅教学日记,认真总结和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节安排是否恰当,教学方法选用或运用是否得当,学生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是否得有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和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和妥当,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成败得失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什么困惑等等。[2]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思纠正,成功的方面继续要加以改进和发扬,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请教给予解决。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学习、总结、反思和积累,必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二、“撰写典型教学案例”提升法
撰写教学案例是体育教师把平时值得研究的典型问题或事例进行归纳总结,并用精炼的文字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为自己今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如,体育教师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典型的教学案例或非预设生成的突发事例采用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评析与反思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在这些值得研究的教学典型案例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既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也有反映一个案例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有助于体育教师把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外化为教学技能或教学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理解和运用。[3]通过撰写值得研究的典型教学案例,再经过总结、反思和分析研究,把解决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和非预设生成等典型教学案例的经验、方法和手段,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借鉴或参考。
三、“参与集体备课”提升法
集体备课是体育教师借助于他人的评判, 特别是同事的建议(或意见)和帮助,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总结和反思,借众人之力,集思广益使问题和不足得到解决和纠正的一种重要途径。[4]如,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可具体到周、月和每学期定期进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内容包含学期初同组的体育教师在一起研究教学进度、教学实施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以及学期中期汇总阶段性的问题并讨论或商议应对的策略,并在学期末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方案。[5]集体备课的形式很多,如校内同组体育教师集体备课,县内外体育教师的跨区域集体备课,通过网络教研开展的跨市和省的集体备课,都是目前教研成本比较低,且高效、实用和具有新意的集体备课形式。如,可在体育论坛、QQ群和博客圈针对某个教材,大家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或课题,通过网络协调实现跨市和省的集体备课。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或教案,并发送到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由全国优秀的体育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进行“剥皮式”的修改,指导和点评,以鞭策上传者根据反馈意见或建议进行及时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不仅充实了网络教学资源,还为体育教师提供了网络教研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的目的,采用此种教学反思的网络教研形式可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自己在本学期里所做的工作,虽说能做到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中能充分发扬民主,但为了能进一步总结经验,以谋求更大的进步,有必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反思,因此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注重学习是使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的最有效的手段。本学期,我认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认真学习了《小学体育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改要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促使自己改变教育观念。
二、尽心尽职,干好本职工作。
体育教学是学校的脸面,我担任二、三、五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深感肩负责任之重大,虽工作繁杂,但不敢懈怠,唯恐有负家长和学生。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课前我能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对教案后进生认真的辅导。 其次,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一定中发现兴趣,带着兴趣上课,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教学中营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等。再次,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好的内容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的情感,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二,教学中能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做好分管工作。体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好坏。因此,要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必须努力提高学校的体育比赛成绩。为此,开学初,体育组就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份体育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好各月的体育工作。
同时,积极开展好群众性体育活动。本年度,体育组认真组织、精心安排,成功举办了本年度春季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冬季长跑和跳绳比赛,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学校运动队选拔了一批后备人才。
第三,狠抓运动队管理,全面提高运动水平。在运动员管理上,既要体现“严”字,又要有爱心。学期初,我就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了一套各队考核奖励制度,对运动员的出勤、训练情况及比赛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每月进行总结评比,全面提高了训练效率,平时,我与队员交流,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教育的机会。针对队员们的学习成绩下降,训练时间不能够保证等现象,积极做好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交流,极力争取他们对训练工作的支持。在我的不懈努力下,训练工作逐渐走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做好体育各班的两操工作。改革课间操模式与落实体育活动,学期初体育组就做好了一份详细的两操计划书,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在经过一学年的努力,不仅学生素质不断提高,而且在区里的统测中成绩优异。
关键词:新课程;新时期;体育教师;学生;传统教学;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与锻炼。做为一名一线的初中体育教师,如何去打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扬长避短,尽快地适应当代的需求,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1、顺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富足的物质生活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参加体育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随着医疗改革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每天晨练、打球、徒步、登山等的人络绎不绝,加入体育锻炼的人群越来越多,体育运动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响应当代的需求,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培养坚持课外运动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新意,学生学无乐趣。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沉迷于游戏,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体育课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那么如何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对于不爱运动的学生,我的感悟是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多做思想工作,正面引导他们去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仔细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他们会慢慢地开始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3、转换角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如何将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主体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意在让我们的孩子做什么才适应他们发展的需求?我觉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相互尊重、民主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心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有效地帮助他们。而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成绩的判定者和绝对的权威者,而且,总是会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根据自己固有的思路进行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转变成合作型的良师益友,使教学过程转变为是师生共同发展课程标准的过程。例如,在上立定跳远课时,我改变了以往惯用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纠正错误动作,打破这一传统的“格式化”的教学方式,采取了在师生共同创设下的虚拟动物运动会,让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立定跳)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思考、创造、发现、学习等步骤,在师生共同探讨、实践下掌握了动作技巧。整个学习过程中,欢声笑语不断,在与学生平等、和谐的交往中帮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技巧,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着鼓励、促进作用,如此和谐师生合作教学较以往事半功倍。
4、教与学的灵活运用
新课程强调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实践中,在教法上我采用激趣法和互助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上,先激发学生模仿动物跳,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跳得好,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面对学生的不断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喜悦。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兴趣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竞赛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
5、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外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近些年来随着“音乐舞蹈进课堂”,“激发兴趣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顺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打破过去的传统教育教学,着眼学生,抓住教学的契机,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运动中去,这样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教学是一门艺术,极富有创造性,我们的教育教学成果被社会认可,被家长接受,受学生欢迎,是我们广大教师毕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罗慧慧.论合作学习策略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体育科研.2005(05)
[2]薛建江.浅析对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1年19期
关键词:新教师;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21-01
校教研活动是教研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各地体育教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每人一课”“每月一课”“同课异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案例】:在一节新教师汇报课上,笔者带领全体体育组成员仔细的观摩和学习了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教师的《前滚翻》汇报课。这节课,可以说准备比较充分、认真,准备活动十分全面,特别注意到颈部运动;结束部分音乐结合瑜伽,放松身心。整节课的结构完整,时间把握得当,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但从学习的效果看,只有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有好多的学生用前额拱垫,身子瘫软倒在一边,不会的仍旧不会。课堂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组长从老师处领一张图解。每个小组的成员聚拢在小组长的周围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实际学习时学生并没有过多地研究老师给他们准备的图解,到练习时,被学生丢在地上,踩在脚下。笔者拣起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是误导吗?想必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一定是之前就会的。以下是该老师发给学生的图解(图1)。
【反思】:老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让学生想学并学会。前滚翻教学,教师的示范动作转瞬即逝,不容易给初次学习前滚翻的学生一个动作表象。利用图解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十分必要且有效。教师认真准备了,准备的图解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网络资源丰富,但要去伪存真。比如,从图1中①和②的动作来看图1是头手倒立前滚翻,但是不全面的,②和③之间缺少头手倒立停稳的片段,因此被该老师误认为是前滚翻的图解。用这个图解作前滚翻图解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好在学生自主学习空有形式,否则自主学习认真的学生仔细钻研错误的图解,认真模仿,加以练习,不光动作学不会,还会弄伤颈脖,多危险啊。这说明教师并没有深入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为防止伤害她的自尊心,评课前笔者找她私下里交流一些问题,询问她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要点,她能够准确的说出,后让她看看图解。指出图1中①和②二个片段后,她恍然大悟。笔者重新给了她一张图解(图2),并和她重新探讨和强调前滚翻的技术要点中前滚时,要用头的后部、颈、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同时告诉她探究性学习是在体育课堂中要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图解时观察的重点,比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先触垫。防止学生探究不出门道,抓不住重点。
对于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要进行集体纠错,并结合辅助练习。比如学生滚动缓慢,起不来。可以启发学生:一个圆球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不会自动滚动,要想滚动必须给它向前的推力,因此要双脚蹬地,也可以垫高垫子的一端,从高处向低处练习前滚翻。一个正方体和球体,哪个更容易滚动?当然是球体,因此身体团紧,翻滚圆滑,当滚到背腰时,两手迅速抱腿,上体主动向前跟进。用下颏夹着一张纸练习滚翻,学生会自然地完成低头、含胸动作,解决学生用前额拱垫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要进行单个纠错。
此外,笔者建议她可以将学生以四列横队自然分成四组,把前滚翻的图解张贴在四个方向的靠牌上,并加上一些动作要领提示,这样利于学生观看和模仿。体育教学中能够尽可能的少用器材和场地,少调动队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虽然笔者学校的器材十分充足,但是没必要每人一张体操垫。学生可以在垫子旁练习徒手操,不必要单独集中散点练习。最后还可以利于体操垫做垫上的瑜伽练习。至少两个人一张垫子,因为体操学习中,要做好保护与帮助,保护者单腿跪立于练习者的前侧方,当练习者前滚时,一手托其颈部随着换托背部,另一手托大腿后部,推背帮助起立。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有了本体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促进相互交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合理的布置器材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利于教师监控学生,利于练习内容的转换,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可以将垫子摆成一个圆形或扇形。
参考文献:
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
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授课教师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实际上增强体质在一堂体育课中很难体现,例如某一班级学生上课,教师用分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抛实心球8次,跳远6次。应该说每个同学在一堂课练完这个数字量不能说少,但算算运动时间,每次算它5秒钟一次,8次32秒,6次24秒,总共是1分钟的运动量,再加上慢跑,做操,顶多合起来10分钟,10分钟的运动时间能体现一堂课的强度吗?我们要改变只教运动技术不教身体锻炼方法的教学,要改变正规比赛的技能不教有乡土气息与生活结合密切的身体技能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道理,学会方法,并能在练习的过程中与同学和睦相处。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 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 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试问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教学反思是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回忆、总结和思考,让教师在自我评价中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思考找出改进与提高的方法和途径,在帮助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同时,积累良好的经验,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那么,教师该如何才能做好教学反思?进行反思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根据教学反思实践和经验,总结认为:做好教学反思应该抓好五个环节,现提出来和大家交流讨论,望多批评指正。
一、课堂留意观察、捕捉
教学过程是反思的主体,是反思的主要信息来源,要做好教学反思就必须对教学过程加以留意和观察,及时捕捉各种有用的信息,储存在记忆里,为将来进行反思时提供较全面、完整、准确的资料。有的信息是隐藏的,有的是稍纵即逝的,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做有心人,在组织安排、讲解示范、游戏设计、队形调动、器材运用等一系列教学过程中,发现和找到有用的、值得将来反思的场景、现象和问题等。例如:在前滚翻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加入前滚翻动作的接力跑游戏,游戏中,学生兴趣十足、热情高涨,但是细心的教师通过观察,发现有部分学生为了赶速度,草率地完成前滚翻动作,有的甚至出现明显的动作泛化现象。这时若叫停或更换游戏不一定妥帖,怎么办?记下问题,留作反思。
二、课后静心回想、回忆
教学反思的对象一般是已经完成的某个课堂教学过程,要评价和思考此教学过程中的对与错、得与失、过去缺,就必须尽可能追忆课堂实际发生的过程和细节,所以,回忆、回想就成为反思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就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地回忆和回想。同时,教学反思的内容具有多元性,要使反思更全面、准确、到位,就要尽可能多地回忆课堂教学过程,从成功之处到不足部分、从大的问题到小的缺陷、从共性现象到个体表现、从常规过程到突发事件……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仔细回忆到位。每一个优秀的教师都是一个优秀的“回忆家”。他们在完成教学反思前会静下心来,把课堂像放电影一样,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部分,慢慢在脑海里回顾一遍、两遍或更多,这样才能让反思落到实处。
三、有效信息区分、判断
在前两步骤中,教师通过观察和回忆收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量的问题和现象,这时,他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区分和筛选,根据信息的重要性进行判断,选择一些最大的、与自己教学能力水平相关、值得自己思考和提高的、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信息进行保留,以便进一步探讨和思考,而那些无用的、可以忽略的信息则剔除掉。例如:在足球踢定位球教学中,对于个别学生鞋子和球一起飞的现象就可以忽略(虽然可能引起一定的哄笑),而对于部分学生的球不能较好“离地”的现象,若当时又没能找到较好的辅助方法解决,这个现象就应该保留下来;在传授篮球跳投初期,对学生出现的动作顺序不对、用力不协调等问题要着重注意,而对于学生命中率偏低等问题可暂缓考虑。
四、针对问题思考、解决
思考和解决问题是教学反思的核心部分,反思后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确保反思落到实处。教师对精心筛选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揣摩和探究,以寻找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对于不同性质的问题,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果是课堂中因为教师预设不到位、组织安排不合理、队形调动不科学等现象,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思考,一般能较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是一些个性化的、模棱两可的问题,或是专业技术含量高的问题和现象,教师无法很好地自我解答时,应该积极向身边的前辈、名师等权威请教,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向各地专家、学者寻求帮助。比如:学生在篮球比赛时,身体发生多种不同的接触,涉及专业裁判知识,教师有时很难裁定。反思时,教师就要寻找正确解答,及时补上知识。
五、回归课堂运用、实践
进行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课堂质量,所以,完成教学反思后要尽可能回归课堂。让课堂实际教学检测反思是否准确、合理、到位?能否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缺点或不足)?例如:在七年级三步上篮教学中,教师传授的是单手肩上上篮,而部分女学生在实际练习中,常常因为力量不够,球几乎投不进,大大挫伤了她们的积极性。经过认真反思,在接下来的同轨班级教学中,教师针对性地加入了双手胸前投篮动作的教学,许多女生自觉采用了这种投篮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用实践证明了反思的成功。另外,任何一个教学反思只是使课堂变得越好,但不可能是最好的。所以,即使在教学反思后进行运用和实践的课堂,也要积极进行再次反思,只有在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中,才能促使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不断前进。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复杂思维;序列性;还原性;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54-03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它是介于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或中间环节。而课堂教学设计则是具体到一堂课的蓝图与计划,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传统体育教学设计有序列性、还原性、确定性等特点,这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简单、单一的局面,这是简单思维支配的产物。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时代的经典科学所描绘的有序的、对称的、简单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新的世界观强调的世界是随机的、混沌的、不确定的。复杂性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世界,这种新的视野给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也必然要求教师以新的思维来面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性。
一、当前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序列性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体现出高度的技术取向和工业化生产的特征,它强调教学流程的高度规范化、统一化、精确化和程序化设计,具有高度的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①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追求高度的精确化和程序化,每个环节的前后衔接、起承转合都要设计得严丝合缝,每个段落用时多少都要做精心计算。课堂教学体现出过分的封闭和预设,上课成为执行教案的过程。教案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课堂上师生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这种高度技术取向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束缚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
2.还原性
受科学主义和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传统课堂教学设计认为简化还原和标准化是知识迁移和教学的有效手段。②这一点反应在体育教学设计上,就是将复杂的教学目标分解为比较简单的行为,又由于认知目标易于分解和评价,所以,教学目标又转化为认知目标,情、意目标则常被忽视。同时为了促进知识的加速迁移,体育教学内容也被抽象化约、逐层分解,如此层层剥离,体育教学内容早已经脱离了原有的文化境脉,变成了没有意义的形式符号的组合。这种课堂教学设计以其程式化、模式化、可操作性强而易于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由于其采取简化的思维方式,虽然对一些可以量化或可以客观加以描述和评价的知识技能比较适用,但对一些高级的思维技能、情感等心理过程却显得束手无策。
3.确定性
传统体育教学设计关注有序性和确定性,认为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是教学过程中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因此要尽量控制在最小范围,以保证教师能够不出错误,顺利完成讲授的任务。
这种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关注教师如何教,却不涉及学生如何学,以及师生、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因为后者常常是教学中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来源。它是封闭的、有序的、稳定的,却无法使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和生命气息涌现出来,因为“一个严格的决定论的宇宙是一个只有有序性的宇宙,在那里没有变化,没有革新,没有创造”。
二、教学设计下的复杂思维研究
1.何谓复杂思维
复杂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的主要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综合性科学。它主要包括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形成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简称“老三论”)和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简称“新三论”)以及相变论、浑沌论、超循环论等,主要研究和揭示复杂系统的有关特性。
复杂思维是相对于简单思维提出来的。简单思维是经典科学理解事物的方式,它用普遍性原则、还原的原则和分离的原则来刻画其特点,认为一些问题已得到普适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的体系,一切新问题都有规律可循,至多作一些局部的调整、修正,无须作方法论的变革。而事实上,随着经典科学受到冲击,“简单性思想正在瓦解,你所能去的任何地方都存在着复杂性。”复杂思维思维强调存在多个有意义、不确定、非周期的可区分状态,或者说多个有意义的区分状态以不确定、非周期的方式存在。它主要揭示诸多相互独立的因素是怎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或功能组织的,是如何在变化的、不确定的条件下达成目标、发挥功能和促进发展的,为我们把握动态、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
2.复杂思维的特征
(1)不确定性。复杂科学认为事物的形态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强调科学认识的不确定性。世界上许多事物并不是必然地、确定地朝着既成的样子发展,而是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和多种发展可能性。教育的过程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非线性。复杂系统是由多组织、多层次构成,且各组织、各层次之间有着复杂的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我们必须以生成的观念和系统的思维来看待和思考这些复杂事物并指导自己的行动。
(3)不可还原性。即“客观事物某种运动或性态跨越层次后整合的不可还原的新性态和相互关系’。③在教育活动中,这类例证比比皆是,如“教学”不可能还原为“教”和“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程式不能还原为“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对“计划――实施――总结”各阶段的评价不能代替对“管理全过程”的评价,等等。唯有明确不可还原性,才有希望避免“先拆解”、“后加减”之类的简单线性思维模式。④
(4)协同作用。复杂科学认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发地产生协同有序的结构及其功能和行为,并且导致有序化方向发展,系统能够在自适应、自组织的过程中,以不断“涌现”的方式发生独特的整体行为和特征。
三、课堂教学设计呼唤复杂思维
教育作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复杂性不仅体现在教育的主体复杂多样,系统内部纷繁变化,还体现在与教育系统息息相关的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上。因此,研究教育有必要从复杂性的视角来审视。基础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的特征,用复杂科学来关照基础教育改革,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1.由预设走向生成
简单思维视野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把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以及师生、学生互动的生成性等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都视为教学设计的障碍和负担而尽力加以避免,因此,这种教学设计追求预定的、一次完成的方案,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不过是预定教案的表演。而正是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独特性和差异性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充分关注,才使体育课堂教学有了丰富的生成资源,课堂教学设计才有了进行二度设计的必要和可能。因此,复杂思维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是预定的、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课堂中随着教学的深入不断设计和重构的过程。
2.由分析走向整合
有人认为,强调复杂思维就是不要目标,因为体育教学活动是不可还原为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去评价的,它是众多行为交错在一起的。而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可观察的行为,把教学内容肢解为知识点的组合,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小步骤的教学序列,把师生互动转化为教师的独白或教师和个别学生的对话,是简单思维视野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它简化和还原了复杂的课堂教学设计,抽象和切割了整体、过程和关系,解构和丧失了原有的复杂特征和属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分析思维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是不重要的,它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解释和预设的力量,同时使教学设计具有逻辑简明性和条理清晰性。
因此,教学设计中对个别的部分和过程进行分析是必要的,而且是更深入地认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先决条件。然而,单采用分析方法还是不充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点状的知识组织成一定的结构群或结构链(从分割走向结构),同时创设一定的情境使这种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使抽象的知识重新回到鲜活的生命态(由抽象走向生活和情境),唤起学生参与其中、努力探索的欲望。
3.由确定走向不确定
在很多教师看来,教学活动是把固定答案交给学生,只有对的允许错误出现。但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知识是不确定的,而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充满未知的活动,那么必然会有很多的偶然和不确定。因此,复杂思维正是解决教学活动的不确定的良方。复杂思维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既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偶然性,在设计时给学生的参与和课堂中的生成留下充分的空间,同时要求教师在关注不确定性的同时,又能组合这种不确定性,重建课堂的逻辑结构,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更高的确定性。它既不是把学生的活动限制在固定的轨道上,也不使课堂教学信马由缰,而是如同在一个不确定的探险中寻找确定性的珍宝的旅行。因此,如何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之间穿梭,在不确定性中寻找更高的确定性,是复杂思维视野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所要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简单的神话不仅存在于视不确定、不平衡、不可逆为混乱、破坏危险的观念中,也存在于关于一个平稳的既无冲突又无无序的课堂教学的乌托邦思想中。将复杂性的、非线性的课堂教学实践简单化为可以人为控制的、可以加以精确计算的线性联结的现实,必将造成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僵滞与保守,现实呼唤着“复杂性体育课堂教学”的崛起。
参考文献:
[1]谢伟,易旦.新行为主义视域下的教学探究――斯金纳的程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2](美)罗伯特.D.坦尼森等.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一册:理论研究模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加)麦克.富兰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97-01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生成、教学训练、教法应用的总结和反思,教学反思应该贯穿课堂教学始终,体育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教学过程中、课堂训练中,都要介入教学反思。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生成优化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实施多元教学评价,对教学各环节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教学调整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
一、做好课前设计,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内容众多,包括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程序设定、教学训练展开、教学评价实施等,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给予高度关注。对教学环节设计展开梳理和评估,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思行为。及时改进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设计适合度,对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有特殊意义。为学生创设多元个性教学情境,能极大提升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教师示范展示、多媒体搭设背景、学生现场演绎等,都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教师要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做出科学调整。比如,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徒手操、队列训练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互相纠正动作偏差,然后挑选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动作。展示时,学生的表现大多拘谨、放不开,动作扭捏。对此,教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让体育委员与教师一起演示动作,学生们都看得非常认真,并开始模仿,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学习气氛浓郁。由于当众展示上节课动作,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其表现难以达到要求。教师对此及时进行了教学反思并做出教学调整,由教师带领学生展开演绎、示范。这样,学生的心态就逐渐放轻松了,主动学习意识被调动起来。可见,教师实时介入教学反思,能及时发现教学瓶颈问题并随时做出教学调整,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关注个体差异,引入分层教学方法
学生的运动基础存在差异,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及参与体育训练的习惯也不同,这些都会在课堂中有显性呈现。为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运动成长,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入分层教学方法,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意识,是教师课堂教学执行教程反思的结果,代表了现代体育课堂的先进教学思想。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力度,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为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条件。比如,在训练学生耐力跑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分成若干小组,并给出不同的训练任务:1000米慢跑、500米速跑、100米竞赛跑。在具体训练时,每个小组都会有学生被淘汰。教师可将这些跟不上的学生集中起来,由教师带领大家先围绕操场行走,速度逐渐加快到慢跑,教师要不时给学生讲解运动注意事项,给后进学生加油鼓劲。由于学生的训练强度不断增强,训练效果也在逐渐提升。教师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再根据学生身体实际分成若干小组,这本身就是分层教学的体现。一旦训练中出现了意外情况,教师要立即进行教学反思,亲自带领这些学生展开活动,给学生讲述技术要领并给予精神鼓舞,从而使教学气氛和谐向上,学生训练扎实有效。
三、优化训练形式,实施多元教学评价
在体育课堂训练中,教师要优化训练形式,大胆引入体育游戏、体育竞赛、体育互动合作,提升体育训练的趣味性,以满足学生多元个性需求。特别要对课堂教学评价做出改进和优化,丰富评价形式,提升评价品质,充分体现教学反思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是常见的评价形式,教师要强化评价内涵,触动学生情感,才能提升课堂评价的价值度,促生课堂教学成长力。比如,开展跳远训练活动时,教师先将一根红线置于沙池中,然后让学生逐个试跳。凡是成功越过红线的,教师都会伸出拇指,给学生一个“点赞”的手势;凡是没有越过的,教师都给出一个拳头,做出鼓励学生“加油”的动作。学生被教师的鼓舞所激励,会认真对待每一次试跳,随着试跳距离的不断加大,教师给出的点赞手势也会越来越夸张。每一位学生的脸上都显现出坚毅的微笑,训练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种评价方式,学生非常受用,表现也越来越积极,训练成效显著。这是教师教学评价措施成功运用的结果,说明教师对教学评价有了反思意识,摸清了学生的心理诉求,并针对性做出调整,以赢得教学主动权,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
四、结束语
体育课堂教学引入反思意识,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捕捉教学生成,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出教学调整和优化。体育课程以身体训练为主,执行教学设计很容易受到一些外力因素的干扰,因此,教师要运用教学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采取多种教学措施矫正教学方向,调整教学程序,以调动课堂教学积极因素为教学服务,为提升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对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认识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我们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自主空间,提倡“玩中学、玩中练”;让小学体育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三要根据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艺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生长
1、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
那是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和接力跑游戏。做完准备活动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开地练习立定跳远。突然,一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张运他一次也不跳,还故意用小石子砸我们。”我问:“他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这个张运是个很淘气的同学。“他还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声说,语气有些愤怒。当我带着怒气走向张运的时候,却看到他那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想好好批评他一顿!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评过他,但却不管用,为何不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呢。我灵机一动,想先听听他的心理话。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对他说:“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练习,你看他们练得多认真、多欢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谁叫他们嘲笑我呢!”说话间表露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情,说完转身过去,背对着我。我愣了一下,问:“那你体育课想活动什么项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们快!”“跑步?行啊,一会儿就有接力跑啊!”我说,“我要和他们单独PK”他说。他是想单独挑战其他小朋友,那就给你个机会吧,我说:“好!你去准备吧,一会我给你个机会!”接力跑前我专门安排了这次挑战赛,结果,张运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课时,他乐滋滋的,我抓住时机与他谈了心。后来,张运同学还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
记得那是我从中学转到小学上的第一节课,教材是立定跳远,我采用较为“程式”的方法进行技能教学,结果学生练得垂头丧气。课后我经过与同事交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调整,第二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是立定跳远课,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做游戏?”同学们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叫做‘剪刀,石头,布’。我接着说:“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各人自己找朋友,两个同学一组,先设置好起点,然后通过猜拳‘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胜负,赢的一方双脚蹬地向前跳一次,输的一方原地双脚向上跳一次。每五次为一组,最后看哪人离起点远,距离者胜,距离最远的将赢得全班总冠军。大家一听游戏中还要比赛,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会儿各自找到了朋友,学伴间玩得既紧张又活泼。一会儿找同学测量,一会儿找老师评判。15分钟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大家练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再评价同学的跳跃动作,请做得规范和跳得远的同学出来示范的讲评……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看似玩,实际上做的是双脚用力蹬的立定跳远动作;形式的变换,让他们在欢快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
这次教学启发了我,后来我通过合理的创编、科学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戏性、竞争性强的学习内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在玩中逐渐养成自主意识、纪律观念和组织能力。
例如:球类教材是低年级重学内容,既是发展学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体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孩子们虽能掌握部分技术动作,但学练的积极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们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我通过查阅资料和自我创编,我把小篮球的运、传、投编成两人或集体练习的游戏,并制订简单的规则,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练技能。
3、自主,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 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年级的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就准备组织迎面接力跑游戏,却发现由于几个学生病事假,各组人数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练过几次,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分组赛跑,胜负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说:“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有能力、也肯动脑筋,本课还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但有个主题,那就是快速跑;还有个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样,并注意安全!”同时又说:“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找我。”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纷纷按照他们自己商量好的活动方案活动起来。不一会儿,几个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赛跑,你来给当裁判,好不好?”我马上答应了。别看他们人小,比赛起来可不含糊,跑起来还真像个小运动员,有一股拼劲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跑得快,我想参加学校田径队,你看我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再回头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特别带劲。下课前5分钟,我引导他们对游戏活动进行了总结,个说得头头是道。
原来的教学预设被打破了,临时生成的主意却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同学们练得有组织、有方法;有的学生想成为运动员;还有的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
4、期待,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学生存在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和多参与锻炼的人。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选项测试,防止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其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例如:在上跳高课时,一个叫李玉琴的女生由于害怕总不敢跳,反复说教仍然畏缩不前。我就请来班上个头最矮的女生张小文,讲明让她做陪练的道理,让小文来做陪练,把横竿换成了橡皮筋,并将橡皮筋下降到李玉琴能跳过的高度让她试跳。当她第一次跳过橡皮筋时,我立即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她继续努力。这时李玉琴脸上的表情明显由恐惧变为惊喜,又跳过一次后逐步身体放松了下来,跳高动作也逐渐成型。这时候我一边鼓励她一边升高橡皮筋的高度。经过一次次练习,张小文逐步被“淘汰”了,而李玉琴兴致却越跳越高,第二课堂课时主动向我提出要将橡皮筋换成竹竿。就这样,李玉琴在我和同学不断的鼓励中,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越跳越勇、越跳越高。最后,她成了全班过竿动作最漂亮孩子。
体验成功尤如征服高山奇险,能给孩子们带来冲动和动力;而不断地体验进步或成功,就会使孩子们不断朝着新的目标迈进,尤其是集体竞赛性活动,尤其能体现这一点。
5、开发,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不能与生活割裂开来,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该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体育教学素材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学练课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学生与大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校园、学生与家庭及自我的关系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的视野拓宽了,总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习目标大胆开发教学资源,因而许多新的教学内容也就产生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例如:为了让学生在复习立定跳远时做到积极缓冲、落地轻巧,我设计了如下的生活场景:体育老师领着学生“外出郊游”,大家来到一个郊外池塘边,老师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聆听落叶的声音。然后在音乐声中,用让学生用绳子摆成各种形状的树叶,老师让学生站在“池塘边”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到自己的“树叶”上。这时老师问:“我们脚下的树叶是漂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应该怎样上去?”同学们热情高涨,齐声回答:“动作要轻巧!”老师带着学生在欢乐的“池塘”中尽情玩耍,从1人练习到2、3人组合练习,从跳一张树叶到连续跳几张树叶,学生们玩得高兴极了。这样充分把生活中的情景交融到立定跳远教学中,产生了十分显着的教学效果。
学校的教学设施是有限的,可是师生的想象是无限的。平时,我很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一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教材化开发,设计出一些适应小学生活动的内容、与学生活动能力相适应,产生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如:我针对学校乒乓球球台数量不足、学生乒乓球技能较差的实际情况,将球和球拍移出球台,围绕球和球拍创编出单人、双人、三人和集体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型练习和游戏。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又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再如把学生日常喜欢的玩具、喜爱“九子”游戏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利用玩具作为创作元素进行游戏活动形式创编,从而不断改善和完善了玩具的功能,使它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服务。
三、结语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探索不尽的艺术。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叙事”,反馈到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1、跟踪体育课程改革。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理念包括体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学习论和教学论等。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课程标准指导、引领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体育学科的性质,以教育目标为宗旨,将运动技能教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心学生发展为中心。为了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的本质,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沿动态,一线教师可以通过自觉和参加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方式,也可以多读一些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2、夯实体育理论基础。
体育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理论根据。体育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很多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在不断研究、发展、完善。21世纪,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教育中的人力、物力也不断增强,投身于体育科学研究的人也在不断增多,体育教学研究成果丰富,出版了大量的体育教学基本理论书籍,如《体育教学论》《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等。体育学法研究也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体育老师更好地设计学法提供了帮助。学术交流平台的扩大,使一些教师和体育理论研究者有了发表各自观点的平台,繁荣了学术思想。大量的教育网站为交流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平台,如中国体育教师在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夯实体育理论基础,把前沿理论、新成果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中。因此,一线体育教师在原有知识结构和理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夯实理念基础,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
3、观摩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卫生分会定期举行一些体育教学研究活动,其中全国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这些参加体育教学展示活动的方案是从各省、市、区的体育教学竞赛中选的优秀作品,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体育分会组织专家评选后,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活动。这些作品基本上代表了不同省、市、区的体育教学现状和水平,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同时,各省、市、区也会举行不同专题的体育教学研讨会。这些示范课或展示课都会被记录成光盘,教师可以通过各级教研室获取这些资料。这些优秀体育教学案例通常代表一个省、市、地区或某一专题近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设计都达到优化状态。体育教师可以运用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不断研究每节课的优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在研究优秀体育课堂教学录像后,教师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模仿设计。
4、研究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研究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课后,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以一节课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好后,可以与不同群体开展说课研讨,这些群体可以是同行专家,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可根据研讨者提出的意见或者建议修改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说课或上课的形式检验修改后的设计方案,邀请同行专家研讨人员对该课的设计进行点评,再次对方案做出修正,直到大家满意为止。这个教学设计实践将有效提升一线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5、课后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受外界影响较大。
于是,当把理想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时,教学效果与预测效果不一定吻合。加强课后教学反思是提升课堂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当上完一节课后,我们必须进行课后教学反思。那么如何进行课后教学反思呢?反思的内容包括:一是该教学是否贯彻了新课程理念,是否体现了全新、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是否突出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否树立了科学的课堂教学效能观。二是该课的教学与学法是否有效。教学目标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在课堂止的定位是否合适,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是否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一节优秀的课,一定可以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教学目标实现了,说明教学环节的安排符合学生的特点,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符合教学规律;如果没有实现,我们必须反思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是否合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是否到位,对教学策略是否选择合理,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手段是否经济有效等。如果每上完一节课,教师都能认真做好课后教学反思,那么其课堂设计能力将不断得到提升。
作者:王海永 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西固义乡学区固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