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学世界地理知识点

中学世界地理知识点

时间:2022-05-02 14:2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学世界地理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世界地理知识点

第1篇

【关键字】图像法;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才能驾驭地理这门学科,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图像,枯燥的课堂将会因此变得生动有趣了,即使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轻易拿下它。因为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地理知识的记忆,还对培养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借助图像运用导学法进行地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图像的辅助,可以让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也可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黄河的忧患”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利用ppt分别将过去的黄河的流域水系图与现在的进行对比,接着,让学生们找出之间的不同并加以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同时再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及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再自己讲解课本,告诉学生们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治理黄河,当然,如果学生们的答案足够合理,也可以在分析学生们答案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补充与指导。

二、合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世界地理知识的总括,曾有某位地理学家就说过,要想学好地理,就先把两张地图背熟———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可见,教师们合理利用一纸地图来辅助地理的教学实在必不可少。譬如,教师在对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相对来说较多且杂乱。因此,教师们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图梳理这方面的地理知识点,让教学变得更加有目的也更加有计划。讲课之前,教师们需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必备两张地图———世界以及中国地图,讲课伊始,可以先让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大方位———西亚五海与三洲,接着的任务是让学生找一条关键的河流———苏伊士运河,以及找到它与西亚之间的联系,这样这些基础的地理位置也就一目了然,在确定这些之后,把范围锁定在西亚这一块地图之上,找到土耳其海峡,通过地势地形的分析,那么,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就会知道从黑海抵达地中海必定要路过土耳其海峡,因此可见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教师们就要引导学生们由五海三洲转变到丰富石油资源上,这时候,可以指导学生们从石油在西亚的分布图上发现这些地方分别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那么学生们则会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下去,最后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所在。如此巧妙地运用了地图来进行教学,让地理课变得有目的有计划,在学生们在自主探索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学的趣味所在,这充分展现出了图像法的优势。

三、将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学习地理

(一)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

利用纲要信号图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一目了然,还可以让教学者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提高了教学效率。地理很多现象都是变化的,那么课本上的静态插图等就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此,教学者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将课本中的静态图转变为动态图,让学生们在理解那些抽象事物变得更加容易,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书本上的静态图以动态图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看,在此过程中再附上讲解,这样抽象知识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形象生动起来,其次,教师们还可以利用边讲边画的方式来进行地理教学,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将知识吸收进来。在此,笔者举一个案例:在讲“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把亚洲和欧洲的季节景物图片展示给大家,比如,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系列图片。每个系列图片中包含亚欧不同地区在同一季节的图片。学生可以看到,在冬季,西伯利亚是冰天雪地,而亚洲的马来西亚却是一片热带风光。通过这种动态的图片展示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亚欧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在原图的基础上加以辅助以化难为易

课本上已有文字与图像的讲解,那么,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以辅助教学,以化解课本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从西到东呈阶梯状下降。教材上也附有中国的地形图,然而学生对这种图形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就把中国地形图分为西、中、东三个部分,逐步展示。这样学生发现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又比中部地区低。这个图片所想展示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学生记住了。

(三)紧扣教材,化简原图

教材中的插图、附图等其他各种图像可能会让学生们看不懂,因此也就无法更好地去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变换原图,将复杂的原图加以化简,让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例如,在教学生们如何看等温线的时候,课本上的插图是直接画出各个地方以及各个样式的等温线,如果教师不加以梳理,同学们根本就看不明白,因此,教师们可以从等温线的数值、曲直以及凸进方向这三方面对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让原图变得简单,学生们也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法的意义极大,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同时培养学生们在读图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的形成。因此,教师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图像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图像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常合.中学地理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第2篇

关键词: 义务教育与高中地理课程 教学衔接 对策

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的衔接问题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地理学科尤为严重。初中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与义务教育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知识抽象,要求高,难度大,大部分学生地理基础知识的欠缺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研究这两个学段地理知识的衔接问题,做好两个学段的教学衔接成为当务之急。笔者通过对义务教育与高中(以下除特别说明外简称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探讨和研读,谈谈自己对两个学段地理课程衔接问题的认识。

一、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的衔接

(一)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相融合和衔接的内容。

1.课程理念的衔接

(1)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从课程理念来看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均强调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1]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2]虽然高中地理课程没有直接说明学习有用的地理,但其提出“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的理念,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也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对终身发展和学习有益的地理知识。

(2)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

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学段都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2.课程目标的衔接

从课程的目标要求来看,高中阶段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具体如下:

(1)知识与技能

两个学段均要求掌握地理基本知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当然义务教育要求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原理,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2)过程与方法

高中学段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义务教育阶段要求:通过感知、积累形成概念;通过分析作出判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高中学段要求:获取信息,整理、分析信息;发现问题,提出探究方案,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两个学段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要求相同,均要求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内容标准

义务教育的内容标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区发展差异;认识区域大洲、地区、国家)。中国地理(疆域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经济与文化、地理差异;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乡土地理。[4]

高中地理的内容标准有:必修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地理2: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修地理3: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选修地理: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地理信息技术应用。[5]

从两个学段的内容标准来看,高中地理课程的必修内容大部分是在义务教育学段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二)两个学段地理课程标准的脱节问题。

通过对两个学段的课程标准分析结果可以得知: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课程有着明确的分工: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高中阶段以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学习为主,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要求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虽然两个学段地理课程的学习目标在宏观尺度上都有明确要求,在基本理念、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一致,高中学段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有所递进,但在某些细节方面仍有脱节现象。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缺失的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要求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地理要素采取单列与区域结合。区域的选择只规定了数量,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此外,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而这与现行高考考试大纲和高中教学所需基础要求有明显的脱节,主要缺少了下列知识点: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总论部分;世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产业地理等总论部分;中国区域地理。这些是高中地理学习必备的重要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与学。

2.学生认知上的断层

有些知识虽然是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规定要学的内容,但由于难度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等原因,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些知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就默认学生已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而出现知识断层现象。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七年级学生掌握经纬网与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经纬网与地图知识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学习这些知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立体几何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为欠缺,且未接触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无法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并形成相应的地理技能。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经纬网与地图这部分内容没有进行加强与巩固,导致学生出现认知上的脱节。

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义务教育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在义务教育阶段只需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五带等。而在高中地理课,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知识更为抽象和深奥。

二、两个学段教材编写中的知识衔接问题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由于教材篇幅等的限制,新课程高中地理教材有少量知识缺失现象。

(一)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但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教材都安排了地图这一内容,因此许多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把这一内容省略。而事实上地球和地图知识比较抽象,学好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有一定的立体几何知识作为基础。然而七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其空间想象能力非常有限,而且并未学习立体几何知识,造成学生学习地球和地图知识的难度较大,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高中地理教材没有安排这一内容,使得这一重要内容被广大师生所忽略,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后续学习。

(二)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义务教育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以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许多高中地理教材把这部分内容淡化了。气候是中学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高中地理对这一内容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求学生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气候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特点、成因和分布等一系列问题。由于高中教材这部分内容的淡化,加大了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难度。与此类似的内容还有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河流地貌形成、农业等世界和中国地理的总论及区域地理等。

三、两个学段衔接的对策研讨

(一)研读课标,了解脱节问题。

教师在高一新学期开始前应深入研读两个学段的地理课程标准,查找两学段的脱节内容、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做好教学衔接的准备工作。

(二)研究教材,做好教材整合。

高中教师在备课时,注意研究学情和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情况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根据学情和实际需要,以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学理论为依据,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二次加工”,做适当的补充或者调整,使得各学段的知识体系能很好地融合和衔接。如在高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经纬网的知识,并把教材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进行重新整合:对昼夜更替、地方时和时差、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三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进行分析;对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和五带三个知识点作分析。这样学生可以明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区别与联系,通过经纬网知识的复习,更好地掌握地方时、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等知识,尤其可以降低学习相关计算问题的难度。

(三)整合资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地理知识的学习途径和渠道是多元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两个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对潜在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有机的整合,使知识形成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并及时有效地融入平时的教学中,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学习,使地理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接近生活实际。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网络、课外阅读材料、媒体、生活环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整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地理课程资源,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着手。如:讲城市的结构和功能时以当地的城市为例;讲产业的区位因素时以当地的产业为例,也可以义务教育阶段学到的区域地理为例,如在农业地域类型教学时,以东南亚的水稻生产或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熟悉的例子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可不知不觉中感悟和理解地理知识。

总之,联系无处不在,要想学好高中地理,正确处理义务教育阶段、高中知识的关系是关键。从知识点来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铺垫和基础,高中地理知识是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从课程的基本理念来说,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树立地理科学观念,这一核心理念应贯穿始终。

参考文献:

[1][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3][5]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6]屈胜红.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对策.2009.

第3篇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地理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授课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地图对地理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图与地理教学始终相伴。地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1. 学习地理不可缺少地图的使用

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地图,对于初中地理课程,地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理课程的讲述时,过于专业的知识与术语以及枯燥乏味的方式使学生无法理解,只有采用直观的方法会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清晰明了了。而地图也是初中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理、了解自然的重要途径。地图是开启学习地理大门的金钥匙。由于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的使用,所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采用地图教学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地理教学时,相比课本,学生更喜爱地图教学法。可以观察地图,在地图上寻找答案,与所学的知识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教师在讲课的同时,采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八年级“从世界看中国”课程时运用地球仪来讲述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将中国的面积与其他国家的面积相比,观察中国面积大还是小?运用地球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3. 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

初中生对于地理学科是新的学习起点,但对于地图并不陌生,因为地图随处可见,没接触地理但是先见过地图,但是学习地理知识后,也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观看地图,查找地点,很茫然,无从下手。这时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地图,仔细观察而不是知道地图,学会分析地图,详细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可以运用中国的地形图分析长江的水文水系特点,教师先让学生思考长江流经地区的地形特点,再与长江的水文水系特征结合得出我国的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而长江发源于西部青藏地区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在山区水流湍急,水力丰富,可以发电;在平原地区则水流平缓,可以行驶水运、灌溉等这样的结论。让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断地想象,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二、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紧密结合地图地理教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教材和地图结合的授课方式,使教材内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在讲课的过程中,涉及到地点与环境时要拿出地图,运用课本的语句相呼应。自然地将地图与课本联系起来,充分地利用地图,将教材内的知识点难度变简单,使学生学习更容易。

2. 将地图和课本插图紧密配合教学

将教材内的插图与地图紧密结合,例如:讲世界地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其成因”和大西洋“墨西哥湾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一课时,单纯的讲课,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也很难讲解清楚并让学生理解。所以,要在讲课时让课本的插图与地图相结合,达到简单、通俗、易懂的效果。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使用地图的情况,加强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技能,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分析能力。

三、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1. 图讲解

讲述地理知识的时候,合理地运用地图,将地理知识融合到地图上,指图讲解,使学生既掌握了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又能观察地图,从根本上了解地理的特性以及气候形成的原因。

2. 观图思考

地图可以观察从客观的角度来反映地理信息,指引学生思考地理内容,地理问题随处可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地图,教会学生认识地图,借助地图,学习地理。善于观察地图,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思考相关知识点,联想地图的各个要点。

第4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图学习 关键问题

一、高中地理地图的学习

高中地理地图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一)学生要学会理解和阅读高中地理教科书。

高中地理中地图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方面,在学习自然地理时主要侧重于偏理科的学习方法,偏理科的学习方法一般是强调对相关地理知识、地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并且联系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解决。首先要做到地理知识的消化,在学习地理知识时,特别是概念性的东西,要理解概念的内容,而不是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将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和概念进行分类总结。例如,地理知识中的天体和天球比较容易混淆,学生可以结合课本的概念内容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类总结;其次是对概念进行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像气压和气温的关系对气候的影响,掌握这些原理能更好地分析事物;三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归纳,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形成自己的知识整理架构,注意架构形成过程中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二)要注意学习地理知识的几个环节。

预习、课堂以及课后复习,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三个环节。在学习地理地图时,预习课本内容是对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个大体的了解,特别注意有关地图的部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是要将预习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重点了解,认真听老师讲解的内容,并通过老师的讲解更好地了解所学的知识,加深对预习内容的了解和记忆;课后复习是对所学地图知识的进一步探讨,通过做课后习题的形式更好地掌握地图知识。

二、高中地理解图的关键点分析

高中地理地图的做题,因为每个地理知识点的不同,在做题时需要掌握的关键点也不同,但总体上也有相同点:

(一)平时的知识积累很重要。

在做具体关于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资源问题、人口分布等偏文科的题目时,主要是根据平时的记忆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像关于世界上人口的分布,就直接根据世界上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进行作答。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者有10个国家,它们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俄罗斯联邦、巴西、日本、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欧洲和亚洲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密度最小等相关知识,这主要是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在做偏文科的地图题时,只要做到认真审题,并与所学的知识相结合,多数情况下这种题目的出错率就会降低。

(二)注意题目的先后顺序。

在做地图题时,还要注意要通过平时的积累学会对地图的分类,像日照图、人口统计图、地面的剖面图、数据图等,这些都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通过不断练习来得出相关的结论,在读图时还要注意先后顺序,一般题目的编号就是题目的先后顺序,做题时一定要按照先后顺序来进行,因为有可能上一题关系到下一题的做答。在做题时,首先要明确此图的主题,再就是要看清图例、比例尺以及方向,还要注意图案所要表现的主题、范围,例如:

题目要求求出A、B、C、D、E点的时间,并得出这几点的白昼时间。在做题时就要注意先求出这几点的日出时间,然后根据日出时间 = 12-某地昼长/2、日落时间=12+某地昼长/2这两个公式得出白昼时间的长短,并要注意第一题的答案正确性。

三、提高学生阅读解图的能力

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是整个地理学习阶段接触到知识最多、内容最繁杂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进行地图阅读解图的关键点分析,也要通过日常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解图能力。根据本班学生和学生个人的特点进行重点解读,例如,班上大多数学生对比例尺的掌握不够,那么就要在课堂上重点进行比例尺的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正确的指导与训练,平时对学生的训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独立的指导,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督导学习,学生之间进行解图的互相学习;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多进行空间的想象,亲近大自然,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结束语

高中地理地图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生对整个世界的认识,将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地图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美菊.高中地理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功能及教学策略[J].自然科学报.2009(06).

第5篇

关键词: 《地理》 新教材 优缺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换了新教材,内容更加详细明确,图片更加丰富,教材活动安排更加合理,知识点更全面具体。我刚上完新教材的《地球和地图》,颇有感触,在此和大家探讨交流。

在《地球和地球仪》一节中“人类认识地球形状”,以四幅图展示了认识的漫长过程,得出了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并通过图1证实地球的实际大小,但图中运用的是平均半径的数据,没有极半径和赤道半径,我认为这是不够完善的。虽然教材面对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刚从小学步入中学生活,学生需要快乐学习,不能太复杂,但对于当代的学生而言,接触面很广,有很多机会接触较多的地理信息,有能力承受较为复杂的数据。应该标出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通过6357千米和6378千米的具体数据展示地球是个不规则的,南北略扁、中间略鼓的球体。这个知识点正好与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地理内容相衔接,避免学生步入高中知识切换面过大而造成学习压力大。与教材相配套的《地理图册》第6页的图2“地球的大小”符合我上述所说的要求。此节中,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活动题安排得恰到好处,是点睛之笔。通过辛苦的计算和庞大的数据,学生印象深刻,对地球的真实大小有了更形象具体的认识。

《地球的运动》一节中,讲述白昼和黑夜的原因,提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而不透明是原因之一。地理学科需要较科学完善的阐述,所以最好改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地图的阅读》与老教材相比,新增了图27和图28,展示校园鸟瞰图和校园平面图。别小看这两图,其功效特别大,编辑们绝对是花费了大量心血才安排了这个环节。在学生比较疲劳的时候,合理穿插绘制一幅所在学校的平面图的活动,以贴近生活、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为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相同图幅相同比例尺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是马良。在画图时,指向标是个大难题,何处是北方,的确难倒了大部分同学。越有难度学生越有兴趣,有的学生直接要求到教室窗边看看太阳在哪,想想太阳如何东升西落,以此类推北方的方向;有住附近的同学,从教室里寻找和自己家方位相同的点以此类推学校的北方在哪。采取的方式各种各样,效果非常好。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互相帮忙提醒,既增强了地理学习热情,又融洽了同学之间关系。通过动笔动脑,修改自己画图中的不足,学生对地图三要素掌握得很到位,用实际行动理解“图例、比例尺、方向标”的作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此处得到充分论证。初中生对新鲜事物的积极性非常高,容易激发学习热情,新教材的安排正好抓住这点,希望在以后的课程里也能有这种操作性较强的活动。

《地球和地图》这一章节与以往老教材对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新增一节新内容《地形图的判读》。其具体的知识点和老版教材第三节的内容吻合,然而独立一节,把图归为一起,更集中体现了这一节的重要性。等高线地形图指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通过等高线的特征,可以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与以往图片相比,第25页的图36清晰明确,把最难分析的山脊和山谷,用红虚线凸显出来,并配以文字说明,教师易于讲解,学生课后复习也较容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增加地形种类和地形图片,为新版教材的亮点。地形种类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结合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指导学生完成第28页的活动题,寻找世界主要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安第斯山脉,从而既认知它们的颜色和海拔,又认知世界著名地点,强化学生的世界地理知识。

相比其他版本,人教版的教材我非常喜爱。2012年新版七年级《地理》比旧版本更加完善,急教育工作者之所急,想教育工作者之所想,充分考虑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要求。希望在下次新新版教材中,编者能更清晰具体地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内容,让教师可以更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参考文献:

[1]七年级地理(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

第6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方法探究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那么如何学好此门课程呢?本人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

为使学生尽量轻松掌握知识点,我认为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①是兴趣,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应注意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讲气候时,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天气现象,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地理有浓厚的兴趣,学习起来才会有味道.也不会觉得很难。

②是基础,难度不一定很大,但要紧扣课本,认清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对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③是地图。让学生认识地图、了解地图、喜欢地图。

二、“情感”因素在地理教学中不可忽视

初中地理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强调地理事实的记忆和地理思维的严谨,缺乏生动活泼的地理情趣,也就是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悦、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驱动器,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学习的驱动力。

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更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作一个轻松、和谐、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共同处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地呼吸”这种亲切的地理教学氛围中。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欢声笑语进课堂,需要地理老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中,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之一。

三、“地图化”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必然趋势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学习者无须死记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地理教学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原理图、示意图,综合景观图,系统联系框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手段,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教师应让学生从以往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把培养读图能力作为教学主要目标之一。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体现。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也是最具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地图教学能力是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制作地图,指导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如果地理教师本身缺乏地图能力和地图教学能力,就很难成为一个好的地理老师。

四、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五、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学习模式。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生命。只要遇到书上有的地图,都要认真对待,尤其是要做到图文结合,通过自主观察、小组或师生交流、填图、绘图等方式,把握地图与知识点的关系,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最关键的一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①填、写结合,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互联网+ 地理中考 复习策略

身处“互联网+”时代,今天的中学生课余生活被手机、电脑、网络所充斥,他们对互联网的兴趣与依赖性很高。“互联网+”的远程交互、共享平台等功能,可以模拟出虚拟环境,促进地理问题的解决,可以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协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协作学习的意识,促进知识的自主构建。因此,把“互联网+”引入到地理中考复习,具有传统面授教学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优势,可以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孩子,促进他们的成长。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互联网+”与地理中考复习的融合。

一、利用“互联网+”激活复习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活动会受学习场的影响,场依存型的学生受这种影响尤为明显。课堂气氛是影响学习场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复习课上,教师往往以讲授知识点或习题为主,忽视了对课堂气氛的调动。其实,巧妙利用“互联网+”可以激活复习课堂,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课前导入出新意

在地理复习课中,导入往往被很多老师忽视。殊不知,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设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有助于整堂课教学的成功。我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尝试了地理课前歌曲的形式导入。例如,在经纬网复习课前播放歌曲《赤道和北极》,在等高线地形图复习课前播放歌曲《地图上的旅行》,在世界地理复习课前播放歌曲《世界真奇妙》,在中国地理复习课前播放歌曲《小苹果版大中国》,等等。这些歌曲中都包含相关的地理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更快复习。

2.网上资源破难点

互联网是个“万花筒”,各种地理教学资源应有尽有。在地理复习教学过程中,可以筛选出合适的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微课等融入课堂,使学生手、脑、眼、耳、口并用,充分激发其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借此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复习七大洲四大洋、34个省级行政区时,可以在电脑教室让学生进行网上拼图游戏比赛;在复习地震避险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寻找避难所”的线上小游戏;在复习地球运动、日影的方向和长度时,教师可以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等等。

借助“互联网+”的应用,地理教师可以从演示者转为“导演”,学生不但做听众、观众,还转为“演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师生身份的转换有助于课堂复习效率的提高。

3.试题库中测实力

在地理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复习完毕,适当地做一些中考真题有利于学生对中考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以前的复习形式大多是教师印发纸质试卷,学生做完后老师批改讲评。据统计,每个地理老师基本都有6-7个教学班,批改的工作量非常大,占用了很多辅导学生的时间,而且时效性较差。基于“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将所有题目转换成选择题形式录入电脑,建立起几个试题库,再让学生在电脑教室集体在线测试,做完后立即显示得分和答错的题目,教师可以立即得知每个题目的得分率,当堂讲评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这种立即反馈的试题库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二、利用“互联网+”玩转课余复习

大部分学校每周只有2课时的地理课,地理中考复习的课堂时间非常有限,课余时间的复习变得更加重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让学生的复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使得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得以更充分利用。

1.让微课发挥“威力”

初中地理知识点繁多,而且有很多如经纬网、地球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等较抽象的知识。同时,在区域地理学习中,还需要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例如要学会如何描述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农业和工业区位选择条件分析、人口和城市分布影响因素分析等,还要说出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初中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水平还较低,再加上课时较少,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有些学生课堂复习过后仍然不能完全掌握这些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

这时,短小精悍的微课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发挥“威力”。教师可以自己制作重难点知识微课、难题解析微课、区域学习方法微课等供学生复习时选用,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在线观看或下载相关微课,提高复习效率。

微课就像“零食”一样,可以弥补“正餐”的不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2.让二维码飞入提纲

当前,二维码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二维码方便、快捷,并可实时与互联网连接,将其应用在现代教学之中,可以发挥出其寓体验于学习中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

在地理中考复习过程中,简明扼要的复习提纲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复习提纲中,因篇幅有限,往往只有文字或一部分地图,很多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上面的知识点,未达到真正理解掌握的目的。鉴于此,地理教师可以将复习提纲中涉及的教学资源转换成一系列二维码。学生只需要用手机轻轻一扫二维码,相关的地图、课件、视频材料、习题一一呈现,大大强化了复习效果,也节省了很多复习时间。

3.让线上交流激趣解惑

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QQ或微信平台分享一些地理实事新闻、地理事件分析、地理话题讨论、地理美文欣赏、地理问题解答、地理试题选做等,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进而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更加喜欢地理这个学科,提高学习、复习地理的积极性。

课后复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懂的知识点,需要老师及时帮助解答。这时,教师可以利用QQ或微信平台跟学生互动、答疑,并可将共性的问题置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中考中拿到高分。

三、利用“互联网+”形成家校合力

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因素: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的勤奋努力程度、家长的督促指导情况。只有这三方面形成合力,学生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地理中考复习中,除了教师和学生的全心投入外,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关注也是至关重要的。“互联网+”为家校联系提供了最便利的平台。例如,通过建立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号召教师和家长共同加入,实现双方的时时互动。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作业提醒,除了传统的纸质作业外,也可布置知识点语音背记作业,让家长督促学生发送语音背诵内容。教师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及时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及考试成绩,让家长能实时了解到孩子的在校情况,以便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地理中考复习任务。

综上所述,将“互联网+”引入到地理中考复习可以强化复习效果,是地理教学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必将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更加广阔的天地。

第8篇

摘 要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教学意义,有利于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从而培养起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初中地理知识。 本文首先分析了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乡土地理 地理教学 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乡土地理是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组成初中地理教学的主体部分。中学阶段是接受基础教育人数最多的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完九年义务教育就面临辍学,所以中学地理教育是他一生中比较正规的接受地理学习,让中学阶段的孩子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习乡土地理具有很大的作用。

1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1.1借助乡土地理,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乡土地理是学生认识祖国,了解家乡的一扇“窗户”。结合乡土地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生动具体,容易收到实效。例如,通过讲青海自然环境的优越性、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如黄河上游水电站建设(西电东送),柴达木“聚宝盆”开发(西气东输),使学生初步了解自己家乡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为祖国建设提供强大的资源、能源基础。更会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以及生活在家乡的自豪感;通过讲乡土环境的不利因素,如不合理和过度开采资源,河道大量污染,过度放牧草场退化等帮助学生用科学的资源观、人地观分析家乡的现状以及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产生责任感,树立为改变家乡面貌、为祖国建设而奋斗的志向。

1.2利用乡土地理教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家乡的山水田园最熟悉,也最感兴趣。如果我们把课堂内容延伸到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去,即可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讲到日月山在中国地理区划中的作用时学生一下兴趣大增。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进行讲解日月山承担的地理分界线,日月山是季风和非季风的分界线,日月山以东是季风区,有足够的降水,可以种植农作物,日月山以西是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合发展畜牧业,这样学生很自然就总结出一条界限,即日月山是我国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再分析日月山东西两边的河流流向,学生得出,日月山是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这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笔者在课堂上讲到诸如此类的乡土地理内容时,学生的神情格外专注,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1.3利用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学习了“青藏地区”一节后,结合课后活动题,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如下问题:“调查分析青藏地区草场退化治理应采取哪些措施?”学生们通过带着问题去调查、分析,了解了青藏地区草场退化现状和特点,并提出了以下治理开发措施:

(1)大力种草种树,保护植被。

(2)禁止超载超量放牧。

(3)同时减少人为的其它破坏,如挖虫草,开矿等因素。

可见,将教学内容和家乡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也促使学生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人地关系,保护环境,热爱家乡。

2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1利用地理教学案例展开教学活动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初中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候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关乡土地理资源的一些实际教学案例资料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学概念,在实际案例中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把握初中地理教学知识。

2.2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利用乡土地理资源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整理和分析各种地理信息资源,同时把整合的地理信息资源运用到实际的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去,善于观察生活,并认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而展开调查研究,不断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安排地理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会和理解地理知识,并且还能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2.3乡土地理资源利用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

教师在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展开地理教学,首先要确定专门的研究学习内容、适当的时机、科学的方法以及适当的场所。在具体活动中,要把乡土地理资源利用与地理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刻苦钻研精神。另外,还要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再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为各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也可由小组自行决定学习内容,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结语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对所学地理原理、规律的感性认识,拓宽 视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素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区域 地理

区域地理是探索、研究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范围界定的特定区域之内,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组合特点、相互间的关联与作用关系,并科学阐述其区域特征和人地关系的学科。世界可依据相关的地理单元划分标准而分成若干的区域,同时每个区域都具有着各自的地形、气候、人口、工农业、河流、城市、旅游、动植物等地理要素特点。而区域地理的相关学习任务,也就是探索、研究各个区域间的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之间的关联。

区域地理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其地理要素繁杂、知识量大,导致学生对区域地理学习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呢?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中区域地理的学习阐述一下个人的教学观点。

一、三大环节学习法

高中区域地理可分为:区域、特征、对比三大环节进行学习。

1 识别区域。要学生先熟悉区域地理中各区域间处所的地理位置,并从经纬度、海陆、相邻三大位置中,确立明确的区域空间观念,这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前提。在确定区域的范围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辩认轮郭。在世界地理中,有些区域轮郭图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极易辨认。所以在观察、学习世界各大洲、国家、岛屿、海峡时,可以根据他们的轮郭进行辨认、学习。如法国象六边形,意大利象靴子,俄罗斯、美国象长方形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完全可以让高中学生自己去想象。如,一位高中学生讲,“中国轮郭象一只雄鸡,日本象一只蚯蚓,雄鸡吃蚯蚓。”这样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辨认的准确率,并加深记忆效果。其次,可以通过经纬线辨认。让学生利用比较有明显区域特征的经纬线进行扩展记忆。如,90°E经线,它穿过孟加拉湾,其东侧有东亚、东南亚,而其西侧有南亚、中亚,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很容易掌握、辨认。

2 分析特征。在区域了解、明确后,再进行该区域的特征分析。对于单独的区域,我们以自然和人文这两方面着手进行分析,然后再对该区域进行特征概括。

每个区域的地形、人口、资源、气候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通常,一个区域的地形影响其河流的流向与落差;反之,河流也同样影响着地形,流速大的地方,流水的侵蚀作用比较严重,流速慢的地方多为平原,沉积作用比较明显。而地形也同样影响该区域的气候与降水。海拔越高时,气温相对来讲就越低;而在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就会丰足一些,背风坡则降水量相对稀少一些。反之,气候对地形的影响则表现在高寒地带,相对气候寒冷,往往会导致冰蚀地貌的产生;而在气候高温、多雨地带,则易产生相对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气候与地形又将极大地影响到人口的分布情况,如,区域内的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则人口也相对稠密,工农业自然也就发达一些。反之,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多变的区域,则明显的表现出,人口稀少、工农业也相对落后。

诸如此类,我们地理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将地形、人口、资源、气候等地理要素间相关联内容同时给学生讲解出来。并及时总结出本区域内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相关联的内容,以利于学生及时了解、理解并吸引,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对比总结。对比总结,则是将所学过的各个区域地理知识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加以比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各区域间的不同特点理解与记忆。如,我们高中地理教学在讲解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积极回忆总结俄罗斯、美国等其他国家或是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并从中找出不同之处。最后可以总结出,世界人口多分布于中低纬度之间,且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之上。区域的不同气候可以发展不同区域的农业;区域间不同的自然环境导致不同的生活习惯、民族风情,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等等,这些都可以做为学生们对比总结的知识点。通过对比总结学习,既能引发高中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还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区域地理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有着积极、充沛的学习热情的基础之上。所以,我们高中地理老师,还要把地理中的趣味性及丰富多彩的世界知识、风土人情、自然奇观与高中学生们的探索心理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激发其对高中区域地理的学习热情与自主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我们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地理的多样性去培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对某一区域的自然地形、气候或是人口等设立专题,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探究,分析其地形成因,导致气候与人口的变化与分布等等。这种做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对区域地理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吸引,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结语

区域性是整个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所需要学习、掌握的地理要素繁杂、知识量大,导致高中学生学习区域地理时产生一定的困难。我们要通过科学引导、培养高中学生掌握、理解区域地理的各方面知识,建立起正确的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前言

初中地理课程是一门跨领域、知识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具有自然科学性和社会科学性的基本特征,是较适合开展深入探索和研究的一门必修课程。基于初中生对于地理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同时大部分学生对于此类非基础学科缺乏足够认可和重视,造成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局面,因而如何有效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是地理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重点课题。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教学主体和教学任务的统一性,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形成自主探究式的积极态度,最终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笔者结合多年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现性提出一些见解。

一、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

要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关键之一,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看图、识图、析图、填图和绘图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地理知识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夯实地理知识基础。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巧计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名称等,并认真思考知识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地图并认真掌握和吃透整个地图,遇到质疑应努力思考,并与同学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得不出答案时再积极向老师提出质疑,直到切实掌握所授地理基础知识为止。例如,在讲授《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时,可采用图文有效结合的指导方式,整个课堂自始至终围绕着识图、读图、问图、析图的环节加以展开,讲授东南亚的范围、位置时,应引导学生解读和分析“东南亚政区图”,准确确定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处于亚洲和世界的具体方位,然后在地图中指出东南亚所属的十个国家,哪些国家与我国毗邻,并特别说明印度尼西亚为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认真解读和分析亚洲区域地形图,明确东南亚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南纬10°和北纬25°,明确东南亚属于热带气候,并连带说明从古至今东南亚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原因,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标要求初中地理课程学生认知和学习的多元化,教师在实施较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精心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知识结构特点和知识关键点,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课件,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或短片等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新课标人教版“世界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一文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感受阐述近年来农村与城市人口的实际增减情况,同时引导学生踊跃阐述自己对于当前人口迁移情况的具体看法,这时教师开始播放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对于图片中标注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展开师生间的共同探讨,从而引申为世界人口发生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影响,在这种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的条件下,不仅较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而且也强化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不断强化课堂内容的多元化

由于各学科之间都具有一定关联性和连带性,要想深刻掌握地理知识,应该学会勾画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样自然可以将单调的地理课与美术课的教学因素相结合,通过粗略构图而准确掌握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并用不同色彩的画笔做好标记,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地理课堂教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自由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有时可以通过音乐来达到调节教学常规和规范教学内容的作用,以确保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在初中课程结构的整体安排上,地理学科往往被安排在下午,下午是学生产生疲惫感和精力不集中的不良时期,整体课堂会呈现沉闷、压抑的不良局面,这时可以在合适时间插播一段音乐,例如,在进行《印度》一节课程的讲解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程内容的求知欲,教师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曲与印度相关的歌曲《天竺少女》,这首歌是电视剧《西游记》中体现西方国度民族风情的歌曲,将这种带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曲作为引入点,由此提及唐僧取经的目的地就是印度,即为《西游记》中讲述的天竺国,进而对印度国家作进一步阐述,这样将音乐元素融入于枯燥乏味的地理教学中,较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地理教学质量水平。

四、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文科类的学科学习多通过背诵和记忆实现的,然而初中地理学科介于文科与理科之间的知识范畴,但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是从认知、理解、记忆和掌握来逐步实现,居于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就形成了学生掌握地理知识仅限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套路。因此,要迎合新课改的新趋势,增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变换和革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做到教学模式的变换和革新,必须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引和组织的重要作用。评价整堂地理课是否高效的根本标准,主要在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积极踊跃阐述自己想法和观点、学生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提出质疑并掌握相关知识以及将新授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因此,增强初中地理课堂实效性主要在于不断变换和革新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组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五、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

一般对于地理复习课的课时安排比较少,复习课的学习不会注重对于全部知识点的全面讲述,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网络,结合教学参考书对教材内容知识的实际评价要求,严格掌握复习中的准确定位,对于新课标要求未涉及的内容要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以确保复习课达到有的放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师要全面掌握整个教材的具体内容,抓住地理课程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认真分析和总结地理知识结构中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和人文因素的内在关联,明确地域间的差异特征,并认真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确定区域发展的具体方向。例如,在进行复习过程中,教师可将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西北地区共同纳入一个复习板块,并要求学生结合地图讲述两个不同区域的地形、位置、气候等具有什么差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具有怎样的关联?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物及实际分布情况,一些重要名称必须反映到地图上,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前提下,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六、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的有效统一

初中地理传统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在新课标的趋势下教师应充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小组合作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全面加强自主学习与互动学习有效统一的教学模式。

七、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

初中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认知和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最基本工具,然而要想获得更为充足和广泛的地理学科知识,掌握更多的地理基本技能,还应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多阅读一些课外知识以丰富自己的地理基础知识,这也是夯实地理学习基础的重要途径。随着数据信息化的发展,当今较多的地理知识都充分融入到电影、电视和网络的数据信息之中。就当前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阅读材料分析来看,品种和分类也是较为广泛的,像中国地理杂志及地理报刊文章等,都能从不同角度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地理学习基础材料。通过教师对于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材料时,应做好随手笔记并记录心得。这种通过课外阅读扩充知识积累的形式锻炼了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智能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有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八、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课标形势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更适合初中学生认知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组成结构,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有效结合,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最大程度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巨振强.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时代青年:教育,2012,(2):127.

[2]杨州.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67.

[3]李培刚.论新课改下如何借助地图教学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J].学周刊:A,2012,(7):132.

第11篇

1.培养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

无论是什么学科,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你才会积极思考。怎样才会爱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感兴趣,才会爱学、乐学。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它,主动学习它,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地理知识是自然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地理课只有回归自然、走向社会,才会使学生产生持久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课堂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幻灯片、电影、电视、电脑,改变单纯依靠教师说教,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尽力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就会从中获得无限乐趣。

2.课堂参与

首先,从时间上来说,课堂是地理学习的主阵地。其次,地理不同其他的文科之处在于活,学生对教材知识点必须理解记忆而不要死记硬背;要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积极思考,上课时有教师的引导可以少走弯路。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地理中常识所占比例较初中小了,但知识更深、更系统化、更加复杂,理解的难度增大;地理在如今所渗透的范围越来越广,学习地理需要的课外知识也多,如果课后自学不知重点、难点和课外常识等,必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因为上课时间每一分钟注意力都很集中是做不到的,上课有明显的节奏感,必须将劲用在刀刃上,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高考虽然是能力立意,但注重基础。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和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等,因此复习中应多看书。实践证明,自觉做到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3.关注生活、关注热点

笔者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热点问题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考试题从不回避热点,许多引起人类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学习地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当今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都与地理学有密切联系。因此,在高三后期复习中,必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用敏捷的思维、锐利的眼光捕捉与区域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并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有效地融入到复习之中。

4.善于用图

地理高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自然地理和地图、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组成是用初中地理提供素材。区域地理是高考重点要考查的内容,区域差异性又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由此可见,区域地理在整个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所占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运用地图又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在进行地理教学和复习时,尤其是在进行区域地理的教学和复习时,更应重视地图的运用,要求学生会读图、析图、说图、填图,学会从地图中提取有效的信息,解决有关的问题。

从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可以看到有很多试题直接或间接考查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知识。地理图表有地理地图、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类型。因此,我们在学习时要经常运用图表,养成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的习惯。

第12篇

本文作者:李继水 单位:山东省滨州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PowerPoint的使用,会形成一种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其艳丽的色彩、明快的光线效果能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充分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目标集中,大大增强无意注意,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原理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地球地图”部分时,先让学生看了几张幻灯片:古代天圆地方,近代麦哲伦环球航行,现代卫星地球照片。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这几幅图之间的关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到底是什么形状的?真的是一个球型星体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漫长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讨兴趣。再播放一组幻灯片:一对在船上降生的双胞胎,先出生的哥哥却比后出生的弟弟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这种事?告诉学生等学完了经纬线和时区、日界线知识你们都会解答。通过这一连串的演示,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神秘莫测的地理世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自觉性,为以后的地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地理教学中,众多的地理概念、术语、地名、地理事件,难免使学生产生无从下手记忆的窘迫。但是,适时适量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最佳的情景,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变得有形、有色、有声、有光、有动、有静,丰富多采,变化万千,让学生永远有新鲜感,使不同渠道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实现并强化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记忆。比如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时,由于地名多、知识点分散、空间跨度大,学生往往觉得头绪太多,难以掌握。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预先制作了许多幻灯片:把中国的某些省级行政单位轮廓简化为学生喜爱的动物图形,如山东省——骆驼,黑龙江省——天鹅,——雄鹰,广东省——大象(鼻子),宁夏回族自治区——小燕子,云南省——孔雀等,然后利用分组竞赛的方法记忆各省区简称和行政中心。以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学生如临其境,看得全神贯注,记得兴趣盎然,繁杂的内容,众多的头绪,就在这边看边读边想中,牢牢地记住了,收到了颇佳的教学效果。

再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好地中海气候特征的有关内容,我制作了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幻灯片,通过对这些幻灯片的反复切换放映,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思考的基础上,对照南北半球地中海气候的异同,加深了对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特征的理解。一看一比一思的过程,不仅牢牢记住了这部分内容,还大大提高了学生横向比较、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深深体会到:通过地理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借助于地理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人类赖以生息繁衍的地球、热爱这个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美好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我通过制作幻灯片,播放中国十大旅游胜地的景观照片和视频文件,让学生们领略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了解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明,以此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我还在世界地理的教学中充分利用PowerPoint来展示地域不同、肤色各异的各大洲居民风情,欣赏尼罗河沿岸风光,感受艾菲尔铁塔雄姿,领略“郁金香之国”美景,通过这些展示,让学生在感官的享受中认识我们美丽的地球和充满人文色彩的地理世界,体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顿悟对生命的平等相待与敬畏尊重。

当然,电化教学不只适用于地理学科,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目前包括PowerPoint在内电教手段多种多样,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更有效更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被应用于教学之中,进一步促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的变革。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为教育改革助一臂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