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3 16:33: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硕士论文致谢,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写诗致谢引关注
师兄硕士毕设(毕业设计的简称)的致谢,工科男的自我修养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在这句简介之后,便是192字的四言小诗:钟山新翠,玄武流光。六朝松下,名曰三江。梧桐巍巍,松柏苍苍。吾有良师,授业进香。师所擅者,定位导航。万里星空,尽收于囊。星罗棋布,北斗天罡
这首小诗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的力挺,有的拍砖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
还有的网友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为什么发在征友版,难道是变相征友帖?
实习期有感而发
小杨说,师兄是个感情很内敛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女朋友,热心的他想替师兄张罗一下意中人,于是把致谢词发到征友版。遗憾的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联系他。
昨天,记者见到了小杨的师兄、东大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研三男生小夏。高高瘦瘦的他,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说起这首小诗,小夏有些害羞地自嘲:说好听点我是性情中人,说难听点我就是闷骚。
XX年底,小夏到上海实习,实习期间,有时碰到难写的代码,小夏就会打电话到南京,请教师兄。电话那端,师兄会翻着书帮他逐一解决,这让他觉得很温暖。
慢慢的,小夏酝酿着打腹稿,最终写成这首小诗,同窗情谊也被他写到诗中咏叹,昨才聚首,今又别伤。情深意重,是我同窗。安危互仗,甘苦共尝。
只是为记录心情
小夏毕业那年,因为对东大很有感情,所以决定考东大的研究生。那时租了一个房子,每天挑灯夜战,就盼望着能考入东大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论文。最终,小夏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大,在致谢词中,他不忘师恩,蒙先生不弃,得入高门。
小夏对文学的爱好由来已久,平时,他喜欢看古代文学著作,也喜欢写一些小诗发在空间里,但会有人说我是在卖弄或者附庸风雅,而事实上,这只是我记录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纯粹是一种爱好。
此次致谢词的走红,也让小夏措手不及。他说,最初并不知道被发到网上了,后来看了网友留言,结果发现毁誉参半。对此,小夏说,他只是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难忘的研究生生活做一笔记录。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2篇
写诗致谢引关注
师兄硕士毕设(毕业设计的简称)的致谢,工科男的自我修养就在这个时候显现出来。在这句简介之后,便是192字的四言小诗:钟山新翠,玄武流光。六朝松下,名曰三江。梧桐巍巍,松柏苍苍。吾有良师,授业进香。师所擅者,定位导航。万里星空,尽收于囊。星罗棋布,北斗天罡
这首小诗很快引起了网友的关注,有的力挺,有的拍砖。
还有的网友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玄机,为什么发在征友版,难道是变相征友帖?
实习期有感而发
小杨说,师兄是个感情很内敛的人,到现在也没有女朋友,热心的他想替师兄张罗一下意中人,于是把致谢词发到征友版。遗憾的是,到现在还没有人联系他。
昨天,记者见到了小杨的师兄、东大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研三男生小夏。高高瘦瘦的他,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
说起这首小诗,小夏有些害羞地自嘲:说好听点我是性情中人,说难听点我就是闷骚。
XX年底,小夏到上海实习,实习期间,有时碰到难写的代码,小夏就会打电话到南京,请教师兄。电话那端,师兄会翻着书帮他逐一解决,这让他觉得很温暖。
慢慢的,小夏酝酿着打腹稿,最终写成这首小诗,同窗情谊也被他写到诗中咏叹,昨才聚首,今又别伤。情深意重,是我同窗。安危互仗,甘苦共尝。
只是为记录心情
小夏毕业那年,因为对东大很有感情,所以决定考东大的研究生。那时租了一个房子,每天挑灯夜战,就盼望着能考入东大。最终,小夏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东大,在致谢词中,他不忘师恩,蒙先生不弃,得入高门。
小夏对文学的爱好由来已久,平时,他喜欢看古代文学著作,也喜欢写一些小诗发在空间里,但会有人说我是在卖弄或者附庸风雅,而事实上,这只是我记录自己心情的一种方式,纯粹是一种爱好。
此次致谢词的走红,也让小夏措手不及。他说,最初并不知道被发到网上了,后来看了网友留言,结果发现毁誉参半。对此,小夏说,他只是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给难忘的研究生生活做一笔记录。
硕士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
本论文是在导师XX副教授的悉心指导之下完成的。三年来,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写成四言古诗精选3篇论文
导师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赋予我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几易其稿,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在此我向我的导师李霞副教授表示深切的谢意与祝福!
致谢词一
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由衷地感谢导师朱久霞教授对我的悉心教导和关怀。
朱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谦和大度的个人品格,渊博的学识以及勤勉的作风令我受益终生,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致以深深的谢意!
回想自己在学校的求学历程,导师亲和的谈吐、睿智的点拨,每每使我不禁油然而生“如是我闻”之感!尽管工作繁忙,但是朱老师在教导我们读书、督察我们研学方面丝毫未曾懈怠,而且尽可能的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既有导师的不断鼓励与严格要求,还有心血的付出。由于自己才疏学浅,未能将导师的许多真知灼见予以融会贯通,论文尚很多有待完善和斟酌之处,衷心希望以后能有机会继续探析和请教。
感谢学院两年多来对我的悉心培养。感谢长久以来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感谢我的同窗学友和室友,感谢大家伙儿对我的照顾,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支持,使我能顺利地完成学业。感谢所有。
致谢词二
时光飞逝,两年半的时光眨眼就过了,伴随着毕业论文的完稿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也即将画上句号。回首两年多来在安财的学习和生活,悲喜交加吧,两年半来要感谢的人很多,帮过我的人更多,谢谢大家。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裘丽娅教授。本论文从选题、收集、撰写到成稿,无一不是在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细心严谨的工作态度给了我极大的影响和帮助,让我受益终生。回想两年来裘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导,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做事、做人的方法和态度,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我将永远铭记。在此,向尊敬的裘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其次,我真诚的感谢我们的辅导员王治老师以及会计学院其他老师,感谢他们无私的奉献和给予我生活、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感谢我的家人和亲朋好友给予我{写作论文就找99qk.com久久,写作论文QQ:56223941}的支持和包容,感谢室友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关怀,他们深切的关怀和大力支持是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动力。
论文确认通常用于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的结尾。感谢信通常用于数万字以上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他们的主要功能是向导师或一些导师表示感谢。感谢的态度应该正确,措辞应该恰当。在致谢的过程中,你可以在文尾直书上使用你的名字,或者写一些尊称,如XX教授和XX博士。感谢提供的信息对读者判断论文的写作过程和价值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论文致谢意义
在数万字以上的硕士和博士论文中,一般都有感谢的话语。毕业论文致谢函用于毕业论文结尾,正文结尾和参考文献之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导师或在论文写作中起辅助和指导作用的人表示感谢。
在毕业论文出现的感谢演讲表达了对论文导师或合作者工作的尊重。它的出现有效地促进了互助社会氛围的形成,有效地体现了团队合作的价值。
确认书提供了论文写作背景和写作过程的简要信息
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以作为读者研究和判断论文写作过程和价值的参考。
确认书的书写有完整的程序,不能随意书写。一是态度要正确,二是措辞要恰当,格式要严格规范。
论文致谢作用
然而,感恩的态度应该是正确的,措辞应该恰当。感恩可以用文尾直书或尊称来表达。例如,XX教授和XX博士,感激之情通常写在正文结尾和参考文献之间。致谢一般用于硕士和博士论文,字数超过数万字。
论文致谢格式
首先是感谢论文导师(感谢的方向是:导师对论文的贡献、他的教学以及对论文作者的影响)
文学硕士论文写作步骤
一、标题
尽量在标题中给出论文的关键词,包括主题、视角、重要的概念等 副标题可有可无,如果有副标题,应使副标题中的观点清楚明确。标题应能点明论文的中心论点。
标题应做到简洁准确,标题不能笼统,也不宜太长。
二、致谢
感谢所有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你提供帮助的人,但不需要感谢所有你认识的人。
三、 摘要
1) 摘要需包含论文的总论点和分论点,且应说明各分论点之间的联系,最后点明论文的结论。
2) 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在内容上应完全一致。
3) 摘要不要详细介绍作家的个人信息和生平经历,也不要复述所研究作品的故事情节。
4) 摘要不要详尽介绍文献综述情况和论文使用的文艺理论,也不要包含大段的引文和脚注。
四、 前言
1) 文献综述需注意三点:第一,简要回顾和论文关系不大的学术研究;第二,重点详述和论文直接相关的现有研究;第三,介绍论文采用的文艺理论中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千万不要详细回溯该理论的发展史。
2) 如与研究确实相关,可简短介绍作家的生平故事和创作经历,但不要详尽介绍作家的所有或部分作品。如有需要,可适时介绍作品创作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3) 论文的中心论点应清楚明确。中心论点不仅仅要说明研究主题,更应该清晰地阐述论文的论点(论点是对个人观点的陈述,具有争论性debatable,而不是对事实的客观性描述。)
4) 前言需说明论文的结构。
5) 在撰写以上几点的过程中,努力使文章过渡自然,逻辑清楚。
6) 前言部分一般不需要副标题
五、 论文主体部分三章
1) 论点应是贯穿每小节、每章乃至通篇论文的主线。此外,论文的每章、每节、每段(或几段)的论点都应一目了然。
2) 论文的写作过程好似你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内容情节则由所研究的作家和相关批评家(的观点)构成。
3) 论据应建立在翔实的文本细节上。用前言里介绍的理论概念分析讨论文本事实,使它们在逻辑上支撑各论点。
4) 每章、每节、每段(或几段)的论点经充分研讨后都应有相应的合理的结论。
5) 论点、论据、结论之间应做到过渡自然、逻辑连贯。
6) 充分运用二次文献和引文(直接引语、间接引语)支撑论点
7) 为了增进读者的理解,各章均可使用副标题,但不要用三级标题。各章的大标题都8) 9) 10) 11) 12) 13) 14)应点明该章的论点。此外,在内容上,三大章的标题加起来应和论文的标题完全一致,所谓1=1+1+1。正文三章长短应相仿,最长一章的长度不能超过最短一章的1/3;三章在重要性上也差不多,均是构成整篇论文的三个基石之一。
学会使用脚注和尾注来进一步阐明你的观点,解除读者潜在的疑惑。
论文主体部分绝不能复述故事,而应努力阐明观点。不要过于纠缠于理论,理论应和文本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以阐释论点。
任何引用(直接或间接)都应注明出处,否则就是学术剽窃!
不要认为举出证据就等于论证观点。对引文片段应加以分析讨论,说明其与论点间的联系。
专升本论文致谢范文一: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本科生,在最初试图以《周易》为题材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最大的难题在于自己对《周易》缺乏足够的了解,面对神秘瑰丽的古代典籍茫茫然不知从何处下手,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文学院不少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周易》的人生哲学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陈松青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陈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陈老师仍不忘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美妙与乐趣。特别是陈老师借给我的《周易美学》一书,让我对《周易》中神奇瑰丽的殿堂多了一份盼望与神往,虽然与论文不甚相关,却为我将来步入学术研究的殿堂打开了不可多得的方便法门。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对学生认真负责,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陈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文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他们是李生龙老师,吴建国老师,王建老师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专升本论文致谢范文二: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随着这篇本科毕业论文的最后落笔,我四年的大学生活也即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回忆这四年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入学时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到课堂上对各位老师学术学识的深沉沉湎,从奔波于教室图书馆的来去匆匆到业余生活的五彩缤纷,一切中的一切都是历历在目,让人倍感留恋,倍感珍惜。
专升本论文致谢范文三: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xx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外出实习到查阅资料,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装配草图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我的设计较为复杂烦琐,但是俞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纸中的错误。除了敬佩俞老师的专业水平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其次要感谢和我一起作毕业设计的玉树临风的xx同学,她在本次设计中勤奋工作,克服了许多困难来完成此次毕业设计,并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她的努力工作,此次设计的完成将变得非常困难。
然后还要感谢大学四年来所有的老师,为我们打下机械专业知识的基础;同时还要感谢所有的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此次毕业设计才会顺利完成。最后感谢工学院和我的母校—xxxx学四年来对我的大力栽培。
专升本论文致谢范文四:
在我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标志着我的大学生活也即将结束。回想起五年的大学生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求学生涯在家人、师长、同学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走的艰辛却也收获满囊,在这里我有太多的人要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老师,感谢王老师对我论文的悉心指导,从论文选题到论文的写作过程给予我真诚的鼓励、中肯的建议和悉心的指导。他严谨的治学作风以及耐心的工作态度给予我深深的影响,促使我在论文写作中精益求精。师恩伟大,无以回报,对王老师的辛勤指导,呈上我最诚挚的谢意!
其次,感谢在我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中,中文系给予我淳淳教诲的所有的老师们,谢谢你们曾经给予我的一切,真诚的感谢商洛学院对我的大力栽培,希望我的大学明天更美好。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做毕业设计的环境。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论文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最后,我要感谢在我成长道路上扶持过我,指点过我的人,感谢你们,使我在人生道路越走越顺。感谢所有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谢谢你们,是你们的帮助,才使我顺利完成论文。
本人学识有限,论文中的不足和疏漏之处,本人愿对此承担责任,诚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完善。
专升本论文致谢范文五:
在论文的撰写和资料搜集期间,前人的资料对我提供了莫大的帮助,这里再次感谢。值此即将完成学业之际,我要衷心地感谢导师唐任仲教授两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谆谆教诲和悉心的关怀。在论文的选题、研究以及撰写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导师的精心指导和热情帮助,其中无不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导师严谨求实和一丝不苟的学风、扎实勤勉和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时刻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并将鞭策我在未来的工作中锐意进取、奋发努力。导师的指导将使我终生受益。
衷心感谢浙江大学先进制造技术教研室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感谢潘晓弘教授、祁国宁教授、顾新建教授、方水良副教授、王正肖副教授、陈芨熙副教授等,谢谢他们对我在学习和科研中的指导、帮助和支持。
感谢贾东浇博士、余志伟博士、叶范波博士、黄喜博士、王志国博士、盛文露博士、王国栋博士、何正为博士、陈祥舒硕士、廖文辉硕士、丁进硕士、卢刘杰硕士、杨玉静硕士、张俊硕士、王慧硕士和余式汪学士,在我的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我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
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和我的女朋友以及她的家人,他们无私的关怀是我努力进取的动力,使我永远不会感觉孤单和疲倦。
致谢一:
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完成意味着自己在兰州大学的七年求学生涯即将结束,这段经历将是我一生的财富。在求学生涯即将结束之际,我要向在我成长的每一阶段默默帮助、关心和支持我的母校、家人、老师及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要感谢母校,她给予了我们这些兰大学子值得珍藏一生的礼物,她教会了我们宽容、务实、坚忍,她帮助我们在人生的新起点起航。
同样,我也要深深地感谢我的导师万红波副教授。从步入“相亲相爱一家人”,跟随导师求学巳将近四年。四年里,我成长了很多。在专业涵养上,导师深厚的理论素养及精湛的专业技能令我佩服,我以导师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在生活上,导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教会我们很多为人处世之道。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辛勤培育我的万红波副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祝福!
最后,感谢我亲爱的父母和可爱的朋友们,漫漫求学路没有他们的支持和关怀,我不能有今天的成缋。谢谢给予我的理解和支持,让我更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完成学业,开启新的人生起点。点点滴滴,铭记于心
致谢二:
通过几乎一年时间的努力,我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说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我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成果。在此我向所有对我提供帮助的老师、家人和朋友们表示深深的感谢,正是他们的谆谆教诲和真挚关心,使我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收获了许多!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杨明教授。杨老师在我的研究生期间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莫大帮助和鼓励。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的成稿,杨老师对本文的帮助启发极大,针对本论文的撰写给予了很多非常具体的建议。
杨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受益匪浅,他常视学生如朋友,无私的精神以及开朗的性格也影响着我。三年来杨老师言传身教,使我的理论知识大有提高,而此次论文更是凝聚着杨老师的心血与智慧。其次,非常感谢美术学院其他老师的帮助。各位老师在开题报告时给出的宝贵意见,对日后行文时的思路和研究内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要感谢跟我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们,是你们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一直陪着我,为我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无限美好的回忆。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与庇护,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帮助我、支持我、教诲我的人,在此,向大家致以最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致谢三:
毕业论文撰写结束也就意味着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告一段落,回想到三年求学与从准备到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点点滴滴,心头难免感慨万千百感交集。感谢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曾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在交大这三年,不仅收获了知识同时还收获了友谊,你们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首先,能够师从舒群老师门下完成研究生学业是我幸运,舒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深深影响了我,他的悉心指导促进了我硕士论文的顺利完成。从论文的选题到资料的搜集舒老师都给了我很多的知识和帮助。舒老师的治学风范和人格魅力时刻鼓励着我在奋斗的道路上。在此,谨以此文献给我的父亲黄明进和母亲李莉,感谢他们二十多年来对我的辛勤培育,为我遮风挡雨,亦师亦友指导我人生路上心无旁骛大胆前行。
另外还要郑重感谢我在蓝顶艺术区考察调研期间给予帮助的各位艺术家、艺术机构经营者、相关艺术和生活机构从业者以及蓝顶的其他朋友们。谢谢各位对我的毕业数据和资料收集给予大力支持,无私提供各色材料,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最全面与有力的材料保证,各位前辈身上的“蓝顶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激励我迫切地想为这个茁壮成长的艺术群落作出自己的贡献。蓝顶的熟悉、人情温暖让我感动又庆幸,庆幸能在这个美好的群体中成长。
面对即将结束的学校生涯和即将展开的人身新画卷,内心充满了不舍和期待,希望承载着恩师、父母和同窗好友的祝福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致谢四:
时间过得很快,两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两年时间,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而在近五个月时间的工作忙碌和坎坷,让我体会到了写论文的那份安静和思考,回头看着两年的时光,我要感谢那些教导帮助鼓励过我的人。
两年的时间里,我作为一个非本专业的学生,感到了很多的压力,尤其是同学之间带来的,他们的学习功底是扎实的,而且解决问题也非常快,但是同学会不断帮助我,使我的压力减少很多,还有就是这两年我的各位老师,对于我的学习都特别耐心和认真的帮我,而且在平时还会经常关心我,所学的会计专业需要考的证件很多,老师会经常教我怎么学习会效果更好,我感觉这两年在学习上不仅得到了很多快乐,而且真正的学到了很多知识。
作为一个专硕的研究生,对于研究生论文的陌生,是我最大的障碍,字数量和案例数据量都是前所未有的,并且在写论文的时候总是考虑不周全,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感谢我的导师颉茂华老师,论文辅导我已经找导师不下二十多次,他不厌其烦的指导我,并且在我毛糙的时候让我静下心来,这不只是对我论文的质量提高,更是对我个人的一个锻炼,在我以后的人生、学习、工作道路上都是一个好影响。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颉茂华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这里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想特别感谢他。
题目《XXXXXX》动画的创意说明
学院(部)美术学院
专业动画(本)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
年月日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英文摘要、关键词........................................................2
引言...................................................................3
第一部分《xxxxx》动画作品陈述.........................................4
一、动画的故事情节......................................................
二、动画的剧情分析......................................................
三、动画创作流程说明....................................................
四、动画的风格与特点....................................................
第二部分《xxxxx》动画创作的艺术分析....................................
一、动画作品《......》中的×××........................................
二、动画作品《......》×××的创意流程..................................
三、动画作品《......》×××的艺术创新点................................
第三部分《xxxxx》动画制作的技术分析....................................
一、动画作品《......》中×××的制作技术................................
二、动画作品《......》中×××的技术流程................................
三、动画作品《......》中×××的技术创新点.............................
第四部分创作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目录写作要求:
1、目录黑体小二号,居中,目录之间应该空两个字距;目录下的内容用仿宋小四加粗,间距-固定值-24
2、目录页码不需要用页码表示;
3、分级目录要准确,其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为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为:一、二、。。。
三级目录为:(一)(二)。。。。.四级目录为:1、2、..五级目录为:(1)(2)。。。。注意:一二级目录内容为规定格式,不能变动。三四五级目录内容不用在此页显示
本页单面打印
【摘要】:
【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写作要求:
1、摘要和关键词为黑体五号
2、其它为仿宋五号
3、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4、摘要前需提行
5、关键词之间需用“;”间隔
6、摘要内容不少于100-300字之间;关键词不少于3个,不超过6个
7、从本页开始,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在目录里体现出
8、本页单面打印
Abstract:
Keywords: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写作要求:
1、英文翻译为摘要和关键词的翻译
2、所有英文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五号
3、Abstract和Keywords单词需加粗
4、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5、Abstract前需提行
6、Keywords内容之间需用“;”间隔,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需大写。
7、摘要内容与关键词的英文翻译必须与中文保持一致,
8、本页单面打印
引言
引言写作要求:
1、引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引言前应该提一行,字体:居中黑体小二
间距:段落—>固定值?24
2、内容:不少于500字,字体:仿宋五号
3、正文段前应空两个字距
4、从引言起到第四部分理论总结为双面打印
5、从引言到第四部分,要求字数达到4000字以上,学生创作过程分析图五张以上。正文必须结合于自己的创作来写创作说明!
6、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年月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表达,完整写入,如:99年4月---?1999年4月
世纪必须用中文表达,如:20世纪90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7、从此页起双面面打印
正文(包括结论)写作要求:
1、设计说明正文章节顺序,
一级目录:第一部分作品陈述第二部分延展性课题分析第三部分理论总结
二级目录:一、二、。。。。
其中,一二级目录内容为规定格式,不能随意变动目录的内容
三级目录:(一)(二)(三)。。。四级目录:1、2、3、。。。。五级目录:(1)(2)(3)。。。。。
除二级目录字体因加粗外,其它均为仿宋五号
2、正文中图片表示方法:
正文中必须有五张以上的创作过程分析图,每一幅图片必须附有文字说明,在文字中必须标注出(如图X-X)所示,凡是在第1章里的图,图号按序编为“图1-X”
图与正文排列方式如:
1:单幅图排列
正文XXXXXXXXXXXXXXXX(如图1-1所示):
图1-1实验室(该字体为五号,黑体,放置在图中间)
正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多幅图排列
文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如图1-2所示):
图1-2作品图片(该字体为五号,黑体,放置在图中间)
文字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注意:图1-1图1-2不能放在一起,中间必须有文字说明来间隔
3、部分数字写法:
正文字体:
除一、二、三级目录有特殊要求外,其它内容均用:仿宋五号
段与段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第一部分《XXXXX》动画作品的陈述
一、动画的故事情节
二、动画的剧情分析
三、动画创作流程说明
四、动画的风格与特点
第一部分写作内容要求:
(1)完整而具体的陈述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的故事情节,并对主要的角色关系、剧情结构进行扼要说明,写明动画的风格类型(比如:写实、写意,或借鉴的艺术手法:剪纸风格、线描风格、木刻风格等)和创作类型(比如:二维、三维、实物定格等),以及该动画短片的创作流程和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XXXXX》动画创作的艺术分析
一、动画作品《......》中的×××
写作内容要求:
(1)×××指的是本人在动画创作团队中担当的创作任务和工作(比如:剧情主题、动画导演、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设计、音乐音效、后期剪辑等,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细化,比如:角色设计中的动作表情与性格、服饰与性格;场景设计中的空间与主题表达、色彩与主题表达......等。)
(2)本段落要对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
二、动画作品《......》中×××的创意流程
写作内容要求:
(1)详细地写出×××的创意流程,以此展现创意思维和设计思维的连续性,并附上创意各阶段的设计草图,其中包括成熟的或不成熟的各类草图,并做出具体分析。
(2)本段落要对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中的×××的创意进行总体评价。
三、动画作品《......》中×××的艺术创新点
写作内容要求:
(1)详细地写出动画短片×××的艺术创新点,比如:在本次动画创作中,是否能针对×××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这些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是否有艺术理论的依据支撑,国内外动画创作是否有类似的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研究状况与应用情况怎样,如果是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是原创的,就根据本组的动画短片创作来进行具体阐述;如果艺术观点和艺术表现手法是借鉴的,就写出观点和手法出处,并列举出具体的创作案例(商业动画片、实验动画片等),并写明这些观点和手法在本组动画短片的应用情况。
(2)以上内容只是陈述要点或提示,并不代表只写这点内容,根据具体的阐述需要,可自由发挥。
第三部分《XXXXX》动画制作的技术分析
一、动画作品《......》中×××的制作技术
写作内容要求:
(1)×××指的是本人在动画创作团队中担当的制作任务和工作(比如:二维动画中的原画绘制、场景绘制、音乐音效、二维动画的后期合成与剪辑等;三维动画中的角色模型、场景模型、灯光材质、动作绑定、音乐音效、三维动画的后期合成与剪辑等。)
(2)本段落要对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中×××的相关技术进行详细地阐述。
二、动画作品《......》中×××的技术流程
写作内容要求:
(1)详细地写明×××制作的技术流程,以此展现动画制作的连续性,陈述×××制作中所用到的相关软件,并详细地写出具体的应用技巧,并附上×××制作的精选截图。
(2)本段落要对本组创作的动画短片中的×××的制作的技术进行总体评价。
三、动画作品《......》中×××的技术创新点
写作内容要求:
(1)详细地写出×××制作中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动画创作中的具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在本次动画制作中,有无技术创新点,比如:是否能针对各个环节提出新的技术手段,是否能创新性的应用现有的制作技术,如果有技术创新点,就根据本组的动画短片创作来进行技术应用阐述(附上精选制作图例)。
(2)以上内容只是陈述要点或提示,并不代表只写这点内容,根据具体的阐述需要,可自由发挥。
第四部分创作总结
该部分写作要求:
(1)详细地写出动画短片的创作总结,列举在动画创作过程中对技术应用与艺术创新的整体收获,结合动画短片的创作,阐明自己的艺术观点和具体的技术应用技巧,并对自己在动画制作团队中的表现作一个总体评价。
(2)以上内容只是陈述要点或提示,并不代表只写这点内容,根据具体的阐述需要,充分表述
致谢
致谢写作要求:
1、致谢顶格居中排放,字体:黑体小二
2、致谢与正文之间应空一行
3、字体:仿宋五号;段落?固定值?24
4、本页单面打印
5、致谢字数不低于200字
参考文献
[1]孙立军.影视动画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1):2—5
[2]诺曼?唐纳德(美).情感化设计[M].付秋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2-16
[3]
[4]
[5]
参考文献写作要求:
1、“参考文献”黑体,小二,顶格居中排放,与下面的文献中应空一行;
2、必须有五个以上的参考文献,网页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必须是著作、教材、期刊杂志或硕士论文
3、【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4、参考文献书写标准:
书籍格式为——作者.书名[M].出版社城市:出版社,年份:参考页码
期刊格式为——作者.论文名[J].期刊名:年份(期):参考页码
论文格式为——作者.论文名[D].学校地点:校名,论文撰写于何年:页码
(1)作者:如果是国外的作者后面需有该作者所属国际。如:(英)
(2)书名:书名不加书名号,但书名后面应该标注【M】或【J】或【D】
(3)出版社前必须加上该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并用“:”间隔,出版社与年份之间用“,”间隔
(4)年份与页码:年份与页码之间用“:”间隔,必须有页码
4、参考文献内容字体为:仿宋五号段落?固定值24
5、此页单面打印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设计作品及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设计及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成都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设计及论文成果归成都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声明写作要求:
1、签名处必须手签,并且该页内容不能随意变动
2、本页里,除“声明”外,其他字体均为仿宋,五号,间距:段落—固定值--24
3、本页单面打印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设计作品及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设计及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成都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设计及论文成果归成都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声明写作要求:
1、签名处必须手签,并且该页内容不能随意变动
2、本页里,除“声明”外,其他字体均为仿宋,五号,间距:段落—固定值--24
1构思
构思的过程是兴趣点形成的过程。这有赖于阅读面的大小。在广泛的阅读前提之下,自然会形成一些交叉,从而产生兴趣点。这些交叉,往往会是名家之间的交叉,理论与实践的交叉,理论与应用的交叉,理论与作品的交叉,或者理论之间的交叉。在这些交叉点上做文章,往往会有新的东西出现。把阅读过程中得到的启发加以严密、翔实地论证,就是研究。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又会得到不少的启示,触发新的兴趣点。发现兴趣点以后,如果进入研究状态,对于研究生来说,一般以做应用研究为宜。其步骤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上遵循演绎法进行。当然也可能同时包含有归纳的方法,或者两种方法交叉运用。 研究的视角。在确定选题的时候,究竟是“人云亦云”,还是走一条诗人弗罗斯特所谓的一条“行人稀少的路”,对于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很多人认为,研究得多的作家和理论,挖不出什么新东西来。尤其像莎士比亚这样,谁都愿意“趋炎附势”的泰斗,要说出一点新东西,的确不容易。但所谓做不出成果的论调,实际上是外行或懒惰之人的哲学。研究一个影响不太大、名字不太为人所知的作家或理论家,固然可以做一些插漏补缺、填补空白的工作,但研究大家、名家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养。要是基础和阅读面许可,研究大家、名著,要是不只是为了一纸学位证书的话,相对而言,要比开垦一块暂时难以确定其价值的新天地对自己打基础更有实际意义。当然,作为学术方面的初学者,研究生的阅读面有限,各人的情形又不尽相同。所以,在确定选题的时候,应该力求避免好高骛远的心理,要量力而行。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才是正确的态度。另外,选题也应考虑自己的未来的学术前途。硕士论文的选题,一般说来,会影响今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术发展。如果能把二者联系起来考虑,一定能有机会成就一番事业。
立论。选好题目以后,就是选取视角的问题了。题目定大了,不便于把握,不利于深入研究,不便于突破和创新。一般而言,小题大做是上乘之策。题目宜小,以便可以说深,说透彻。有人说,如果要合乎逻辑,就必须详尽透彻。反过来,如果不详尽透彻,也就谈不上合乎逻辑了。 硕士论文无法处理很大的问题。把一个小的问题说清楚、说透彻就可以了。弄清一个问题,让读者和同行信服,就是成功。
总之,把握好以上的环节,就可以拟出一个基本上有新意、有创建、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题目了。
2查阅资料
查资料可以先从写参考文献开始,实际上是先找应该阅读和参考的书目。没有学术经验的人会觉得无从下手。其实也不难。找一本跟选题相关的专门论著,其后必有一个参考书目。循着这个参考书目,再去找其中的书籍,必然又会发现其他相关的书目。再相比较,就会发现,有些书籍在每一个书目中都有所提及,并且为学人和评论家经常引用。那么,这样的书就是非读不可的书,非查不可的参考文献了。
一般说来,参考文献的范围应包括相关的基本理论名著、相关理论名著、相关学术批评史、代表性研究成果等。如果是文学作家作品研究的话,必须包括其作品,严格意义上讲,应该包括这个作家的全部作品,还必须包括其生平传记,有关工具书等等。
查阅资料的主要渠道有特别方便又特别现代化的网络,主要是学术期刊网以及专门的学术检①
索光盘,可以居斗室之内,云游各大图书馆。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国内,20世纪80年代以至以前的很多文献和专著,还没有来得及上网,因此,还必须亲自到图书馆查阅。某种程度上说,以前的报刊索引,也是应该查阅的。因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有很多已有信息是查不到的。所以,还必须回到工具书阅览室和文献检索室查阅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所编的“报刊索引”,再去查阅相关报刊上的文章。
对于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研究生来说,所做学位论文,应站在国际学术前沿的起跑线上。一般而言,国内的研究,虽有中国的本土特征,但与其母语国相比,还是相对落后的。所以,做较高层次的学位、学术论文时,应以国际水平为基准。
查阅资料时,需要从相关学科的工具书开始。这些工具书可以从美国现代语言学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编辑的学术写作指南(MLA Handbook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一书中找到。 该书所列书目涉及人类学、艺术、生物学等21个学科,是一部简明但又十分有用的帮助研究者起步的好书。
3开题报告
在撰写开题报告以前,是阅读文献。阅读文献要仔细,要充分运用自己感悟、联想和贯通的能力,由此及彼,触类旁通,这样才能得到启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边读文献要边做笔记,归类整理,注明出处。阅读文献是一个消化材料、形成观点的过程,非艰苦的劳动不能产生思想的硕果。
认真阅读文献以后,就可以写提纲,初步论证自己的选题,并说明比较具体的操作方法了。这就是所谓的开题。开题报告,主要应该包括:怎样得到论题,其创新程度如何,文献的收集情况如何等。然后,比较详细地说明自己将如何论述。这是一个比较详细的提纲,把论文的价值交待清楚,把文章的逻辑结构阐述清楚就可以了。除此,正规的做法应该是列出主要参考书目,以便让导师以及培养小组的其他成员清楚,该研究的论据是否充分,这些文献是否足以保证研究的独创性、深刻性、权威性和透彻性。
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文献综述。这一部分说明该研究有何价值或创新之处。最经典的成果必须包括在内。只有做此历时性的研究,才可能在共时性的数轴上找到理论的价值和意义。(2) 说明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程度。应做横向的和纵向的比较,即历时性的与共时性的比较,表明自己所发之言,乃他人未发之言。(3) 阐述论证的基本过程和逻辑结构,指出研究的理论或实践意义。是归纳也好,是分析也好;是正面论述也好,是反证法也好,应有一个基本清楚的思路和逻辑。(4) 注释。需要特别说明,但又不便放在正文之内,那么,就必须以注释的形式,添加补充信息。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以完整感,才能真正说服读者。(5) 参考书目。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写作该报告时所使用的书目。一是整个研究可能涉及到的参考书目。前者可以以注释的形式体现出来,后者可以专列一个部分,可称研究书目。此研究书目可以证明,作者是否能够把选题研究透彻,写出结构完整、逻辑清楚、思路正确而且令人信服的学位论文来。
4成文
论文应具有“三新”、“四性”。论文“三新”包括选题新、材料新、方法新。学界认为,外语学科科研的新,既包括从无到有的创造和发明的过程,也包括对旧东西的改造的过程。理论和实践从无到有,从旧到新,从次到优等过程皆可视为创新,其中所得则为新。创造、发明之新往往发生于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而改造和完善旧东西的过程则往往存在于诸如外语学科的人文科学。要开垦一片自己的天地,是极其不容易的。一般而言,可以选取新的视角,对前人研究过的成果进行重新审视,这样也可以得出不同的、有学术意义的结论。在选题、材料或方法方面,只要有不同程度的新东西,即可以做出比以往学人所做工作新的事情来。新来自于对旧事物的继承。新的根本还是在于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 ②
论文第一性指论文立意的独创性。在引言部分,文章应该交待本文的价值与贡献。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通过文献综述来表现。概述同一研究领域内对于同一研究前人和同时代别的论者和学问家做了些什么,有哪些主要观点,然后陈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者修订,或者总结,或者开辟新的领域,或者解决了一个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否则,论文就没有真正的学术价值。总之,论文要有与众不同的独创性。
论文第二性是深刻性。要有深刻性,就必须要有权威感。深刻的理论分析与权威的引证是相辅相成的。理论分析要深刻,要有权威的依据而这两点则主要依赖于阅读面的大小、理解程度的深浅、感悟能力的高低。
论文的第三性是论述的生动性。要生动必须同时要有新鲜感,即要避免老生常谈。这需要选取特别能打动人的例证,选取典型的事例,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也靠认真踏实地读书触类旁通,高度敏感的感悟能力。这一切都建立在博览群书又能够深刻领悟书中精华的基础之上。对于文学方向的学生来说,既要读好作品又要培养良好的理论修养。没有理论,就没有智慧,也就没有创新的基础。文论、哲学、美学宗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常识,是必备的工具性知识。所以,要论述生动,就得把书读好,找典型事例,巧妙运用理论的武器,再加上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底,还有认真求实的态度,自然可以说理生动、妙趣横生了。
论文第四性是论证的透彻性。所谓透彻,就是考虑周全,就是无懈可击。这跟逻辑思维的能力有关系,也跟知识面有关系。逻辑上要讲得通顺,不能有常识性的错误或漏洞,要经得起挑要穷尽一个话题或论题,要从实事和道理即理论两个方面,从多种角度说服读者。通常情况下要有纵向(历时)的穿插与横向(共时)的比较思想要充分展开,材料要用充分、贴切,这就要求阅读面要广,要能触类旁通。
论文的结构。论文的总体结构和顺序应包括扉页(title page)、致谢(acknowledgements)、英文摘要(abstract)、中文摘要、目录(contents)、论文正文(the thesis)、注释(notes)和参考文献(bibliography)。一般说来上述内容均不能少,顺序也不能变。只是,注释可以放在每一章或当页的后面,也可统一放在整个论文主体之后。放在每章之后,便于阅读放在文尾便于文字处理。对读者而言,前者更为亲切。论文正文的结构有形式结构和逻辑结构之分。形式结构是指3个部分或5个部分的形式逻辑结构是看不见的结构,如用三段论的方法论证等等。二者都是必要的,缺一不可。一般说来,硕士学位论文不像博士论文那样宏篇大论所以相对短小。因而,在形式结构方面,以3个部分为好,即引言、论证和结语。从逻辑结构上讲,文章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进一步指出问题,是一个明显符合常规思维的逻辑。就大一点的宏观结构而言,论文必须交待本研究的来龙去脉,以便读者或其他研究者了解其创新程度,相应的理论或学术价值。这一点放在引言部分。所以,宏观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说明论文的价值即独创性何在)、论证论点(古今中外、前后左右相互配合)、总结深化主题,说明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以及需要研究的相关课题。
语言。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因而,硕士论文也是用英语来操作的。用英语写作绝非易事,论文写作的成败跟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要把握好语言这一关,主要还要看平时的功底。但是,正确把握论文语言的基本规范也是非常必要的。论文的语言应该平稳、庄重、客观,除了语法、拼写正确无误以外,还应力求通畅达意。这些都需要反复推敲。
写作风格。主要是要把握论文写作的行文套路。论文写作的语言应当稳重、可信、客观,要采用客观的视角。应避免I think,I suppose,in my opinion之类的话。这样的说法是论文写作中的禁忌。此外,还应避免一些常用的套话,如according to等等。文章的语言一定要推敲准确,以免为人诟病。观点可以商榷,但语言的问题是无法商榷的,常常会被认为是基本功和基本态度有问题。
版式、格式和装订。版式和格式是有规矩和标准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采用的最权威、
最流行的格式是前文已经提到过的、由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制定的MLA论文写作规范。尤其重要的是,该书包含有论文写作的通行格式。怎么写注释,怎么写参考书目,怎么写引文出处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
参考文献。扎实的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比较长,其中的专著应该多,包括的权威之作应该多,这一“长”二“多”,可以表明文章的研究是有分量、有水平的。当然,参考文献所列书目应该是认真阅读并参考过的书籍,决不是随便添加上去装点门面的东西。在写参考文献的时候,还应尽量避免汉语文献,以免降低层次。这里所指是那些国内同行的通过汉语表述出来的相关学术成果,但又没有实际分量者。对于那些中华文明史上已经流传为经典的传统文献,还是可以引用的。只是要注意,引用时应采用权威的译文。作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所做论文应该是国际水平的或站在或靠近国际学术前沿的。至少,这应该是理想的奋斗目标。因此,这一点也应该在所阅读、使用和研究的文献中体现出来。
论文的长度。一般说来,论文至少应该有A4纸80页左右,才能给人以充实感、扎实感,让人感觉有分量,工作做得扎实、深入。但是,这决不是说,可以胡乱堆砌或滥竽充数。必须是有话才讲。杨周翰先生说过一句话,叫做“文章不写一句空”。
修改。修改和撰写初稿一样艰苦。大文豪曹雪芹说:“十年修改不寻常,字字句句都是血。”所以,修改同样要花很多的功夫。修改一般包括文字的修改和文章观点论述方面的调整。文字修改可以多方面找人校阅,除了本人和自己的指导老师,还可以找外教给看看。文字方面一定要把好关。观点方面应该经得起推敲,有很强的说服力。总之,论文的论点和论证本身要成立,才可能有学术意义。修改,尤其是反复修改可以使自己的研究至臻完善,使自己的观点和论述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5答辩
答辩是很重要的一关。答辩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1 准备
首先是熟悉论文,写出内容汇报。内容汇报一般在15到20分钟之间,不要超时。写好内容汇报以后,应该在语言、语音等方面反复推敲,然后背诵下来。这样,可以通过汇报给答辩委员会的教授们留下好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现自己的风采,给自己的答辩做增强自信心方面的准备。但是,应该注意,不要给人背诵的印象。在正式汇报时,如果主席叫停下来,就必须马上停下来,以示礼貌,否则,会影响答辩的效果。内容汇报应该包括论题,怎样论述这个论题和为什么这样论述这个论题等3 个方面,即所谓的What,How和Why。说具体一点,应该包括选题及其意义,创新何在,论述过程,为何要这样论述等。另外,还应该准备一些答辩委员会的教授们可能问到的问题。这一般包括与论文相关的研究,有关文本、理论以及论文中出现的错误或疏误等。所以,一方面要熟悉论文的内容及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另一方面要反复阅读自己的论文,找出没有来得及修改好的错误或疏误,准备如何应答。前者只要前文所述各个方面的工作做得好,一般说来,是可以应对得好的。但同时还应该熟悉自己的论文,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这样论述,才好回答答辩时提出来的有关问题。
5.2 答辩礼仪
总的原则是庄重、平稳、整齐。当然,仅仅外在可人是很不够的。内在气质和品行相比之下更加重要。一般而言,应该遵循以下3个原则。即礼貌原则、谦逊原则和诚实原则。不清楚的问题,不要急忙回答,想一想再做回答不迟。确实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样显得诚实、有礼貌。明显错误的,要勇于承认错误,绝对不能狡辩或者抬杠,以免误了大事。
5.3 语音问题
在做内容汇报 (presentation) 的时候,应注意把语音弄准确,拿不准的事先应查词典 (如Jones的第15 版《英语发音词典》)。
6结语
综上所述,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修炼品性的过程。踏实的劳动,扎实的功夫,都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当中也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本文经过陈才忆、邓亚雄二位副教授审阅,特此表示感谢。)
注释
① 2000年6月,在北京大学英语系的一次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刘润清教授说过这样的话。原话是:If it should be logical, it must be exhaustive;and similarly, if it is not exhaustive, it is not logical.
【关键词】 工作压力;工作负荷过重;企业员工
A Survey of Employee's Job Stress. Wang Shil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ining College, Jining 27316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job stress status of employees and the effect of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 job stress. Methods 395 Employees were assessed by JSQ. Results The employees have job stress and the work overload is obvious. Difference of work overload and under-utilization of skill is obvious in sex, work overload is obvious in marriage. Difference of under-utilization of skill and role ambiguity more outstanding in function, difference of role conflict more outstanding in education, difference of work overload more outstanding in salary. Conclusion The employees have job stress. The administrat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t.
【Key Words】 Job stress; Work overload; Employee
“世界正在变成一个紧张的世界”(国际劳工组织,1994),每一个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在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日新月异,使身为其中的企业员工在种种或大或小的冲击下,都产生了一系列心理、行为效应,普遍存在着压力和紧张感受,因此,工作压力日益成为心理学和管理学研究的焦点。1962年,French & Kahn将压力管理的概念引入到企业管理之中[1]。工作压力(job stress)是个体在组织工作的过程中,在工作者与工作相关的因素相互作用下,使工作者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反应现象[2]。本研究采取工作压力源的4分类的观点[3]。①工作负荷过重:也称角色超载,是指工作者在工作时间内无法完成太多工作上的要求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程度。②低技术使用:指工作者无法将以前所获得的技术和经验应用到目前工作上的程度。③角色冲突:指工作者对角色的期待不相容或不一致的程度。当不同的组织对其有不同的角色期望,而个人无法同时完成,就会发生角色冲突。④角色模糊:指工作者对角色行为或绩效标准的期望缺乏清楚地认识,以及对角色行为结果不确定的程度;也就是个人对于行为结果不甚清楚,同时也缺乏预测的能力。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制造、加工为主的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5份,有效回收率为79%。其中男性210人,女性174人;未婚者78人,已婚者299人;普通工人309人,班组长37人,中层以上领导28人;而受教育程度初中或以下39人,高中82人,中专或技校132人,大学126人;年薪6000元以下106人,6000~10000元109人,10000元以上102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将每一份问卷装入信封,请被试填答后装入信封交上;所使用的问卷量表分为两部分:“个人基本资料”和“工作压力量表”。本研究采用魏秀花(1997)[5]修改李文铨(1991)所使用的“工作压力量表”(简称JSQ)。量表分为4个构面:工作负荷过重、低技术使用、角色冲突、角色模糊,采用Likert 5点量表,选项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无意见”、“同意”、“非常同意”,分别给予1~5分,其中6、8、12、13题为反向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工作压力程度越大,测得量表整体的信度为0.75。
1.3 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正式回收问卷后,剔除无效问卷,并将有效问卷进行编号,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描述统计分析 见表1。
由表1可知,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和整体工作压力高于其中间值(3.0),而低技术使用、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都低于其中间值(3.0),说明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情况严重,整体工作压力较大,低技术使用、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程度较轻,但也已接近中等程度。
2.2 独立样本t检验 见表2。
从表2可知,企业员工在工作负荷过重和低技术使用方面性别差异显著,即男性的工作负荷显著高于女性,男性的低技术使用显著低于女性,其它变量则无显著性差异。
如表3所示,婚姻状况不同,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呈显著性差异,即已婚员工的工作负荷显著高于未婚员工,其它变量则无显著性差异。
2.3 ANOVA分析 为了探讨企业员工的职务、受教育程度和年薪等人口统计变量不同,工作压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呈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进行了Scheffe(方差齐性)和Dunnett' T3(方差不齐)事后多重比较。
由表4可知,职务不同,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角色冲突和整体工作压力均无显著性差异,而低技术使用和角色模糊均呈显著性差异,并且差异非常显著,经Scheffe(方差齐性)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普通员工的低技术使用程度和角色模糊程度均显著高于中层以上的领导,普通员工的角色模糊程度也显著高于班组长。
由表5可知,受教育程度不同,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低技术使用、角色模糊和整体工作压力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角色冲突呈显著性差异,经Scheffe(方差齐性)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学教育程度的企业员工的角色冲突显著高于中专或技校教育程度的企业员工。
由表6可知,年薪不同,企业员工的低技术使用、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整体工作压力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工作负荷过重呈显著性差异,经Scheffe(方差齐性)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年薪10000元以上的员工的工作负荷显著高于年薪6000元以下的员工。
3 分析讨论
经统计分析发现,(1)目前,企业员工存在着较高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工作负荷过重最为严重。此结果也恰恰是中国当前组织管理者盲目加大工作强度、加班加点以求工作绩效的不良后果。众所周知,为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许多企业在管理中不是以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来迎接市场的挑战和竞争,而是让员工身心超负荷地运转,导致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情况严重。在本调查过程中,通过与员工的谈话也可以很明显地意识到,员工对于工作负荷过重的严重不满和无可奈何,因此,管理者为了减少工作负荷,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就应该以人为本,以技术为核心,不断提高工作绩效,走出工作负荷=工作绩效的错误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管理的观点。(2)通过对人口统计变量的t检验和方差分析发现,男性工作负荷过重,并感到工作的挑战性过小,产生低技术使用感,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有时可以通过提高工作本身的挑战性、丰富性,对工作进行重新设计等途径不断提高;还发现,对于同样分配的工作,已婚员工可能会比未婚员工更会感到工作负荷过重,原因是已婚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和更多的家庭等工作外事务占据了他们一部分精力和时间,因此,管理者应帮助并缓解员工的家庭――工作冲突,关心员工的生活;另外,普通员工的低技术使用程度和角色模糊程度均显著高于中层或以上的领导,普通员工的角色模糊程度也显著高于班组长,这可能与普通员工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和重复的操作工作,知识和经验日趋增加而工作无挑战性、管理者又忽略了其具体工作责任和岗位职责的制定而导致的结果,而班组长以上的领导,则直接了解工作任务和工作绩效,对自己的角色非常清晰,因此,管理者应加大对普通员工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明确职责,使工作任务丰富化、多样化,增加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为了减轻角色模糊,管理者在制定和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前后一致,互相促进而非抵触;最后发现,年薪不同,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呈显著性差异,年薪10000元以上的员工的工作负荷显著高于年薪6000元以下的员工,即好像是贯穿了我们一向提倡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其实不然,当今的市场竞争,不再是看你工作时间有多长、工人有多多,劳动量有多大,而是要看你生产效率、技术创新、性价比等,所以在以智能为主的市场环境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至关重要,因此,正如前边所述,应减少员工的工作负荷,以技术创品牌,以绩效打天下。
总之,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是关系组织管理的焦点,了解员工的工作压力状况并采取一系列举措减少工作压力也是组织管理者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了人口统计变量对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的影响,以期对组织管理有所助益。
4 结 论
企业员工存在工作压力,并且以工作负荷过重最为严重;性别不同,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和低技术使用呈显著性差异;婚姻状况不同,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呈显著性差异;职务不同,企业员工的低技术使用和角色模糊均呈非常显著的差异;受教育程度不同,企业员工的角色冲突呈显著性差异;年薪不同,企业员工的工作负荷过重呈显著性差异。
(致谢:井维华教授)
5 参考文献
[1]French JRP, Kahn RL. A programmatic approach to studying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692,18:1-47
[2]陈村河.国营事业民营化留用员工工作压力之研究――以台肥公司员工为例.国立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硕士在职专班硕士论文,2001,6
[3]Calpan RD, Cobb S, French JR, et al. 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 main effective and occupational differences.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5
[4]Leiter MP, Clark D, Durup J. Distinct models of burnout and commitment among men and women in the military.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1994,30:63-82
关键词:银洲贝丘遗址; 动物考古学; 古环境; 人地关系
Abstract:The remains of shell collected from several sites in Pre-Qin period arou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area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pap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lated archa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Yinzhou shell mound site, the animal remains from the Column Sampling One and Column Sampling Two of the site were also studied in the zooarchaeological way.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ancient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of the Yinzhou shell mound site, the characteristic of subsistenc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which also raise new understanding, proof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reseach.
Key words:Yinzhou shell mound, Zooarchaeology, Ancient 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of human and environment
一、 前 言
本文所谓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即北自广州市石门水以下,西北自佛山市三水区思贤蛞韵拢西自潭江以下,东自东莞市石龙以下的地区①。先秦贝丘遗址最早发现于1956年②,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该区域发现的贝丘遗址已多达数百处③。相比全国大多数地区的贝丘遗址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贝丘遗址的研究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正式发表的发掘资料不多,如发表的考古报告仅有佛山市河宕遗址一处④,其他多为发掘简报或调查报告。另外,由动物考古学的视角对该区域开展研究的工作也很少,动物考古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为种属鉴定,比较科学地对动物种属进行鉴定的只佛山市河宕、镇头⑤和东莞市村头⑥等遗址,其中有的贝类遗存的鉴定结果尚待商榷⑦,种属名称同时写有中文和拉丁文学名的只有镇头和村头遗址。其二为量化分析,仅村头遗址的哺乳动物经过量化分析。其三为考古背景,前人的研究缺乏层位间的纵向和横向对比,这样就降低了遗存中可提取的信息量,例如动物遗存在人类食物结构的比例、种属结构改变的原因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⑧。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对当时的古环境和人地关系研究难免会出现一定的偏差。
以前在研究银州贝丘遗址的贝类中提及“通过初步整理,我们发现在早期的堆积中,文蛤的数量较多,以后逐渐变为以河蚬为主,到晚期,又发现田螺的数量增多……即从古代人类生活于此地开始,到废弃这个地方为止,海水有过一个较大范围的后退过程。还有,尽管我们在发掘时采集到一定数量的较大的鱼骨,但在水洗筛选时没有发现小鱼的骨骼,这似乎也暗示出当时遗址附近的水产食物资源种类及生活于此地的古代人类进行捕捞活动的特点”⑨。以往在珠江三角洲史前遗址的调查中还提及“遗址上采集到的动物遗存有猪、鹿和鱼类骨骼,贝壳类计有蚬、文蛤、牡蛎、石螺和丽蚌等,其中蚬和文蛤的数量为最多,其余皆少见。而对银洲贝丘遗址岗西侧坡(二期)和东侧鱼塘底(三期)两处贝壳堆积的柱状取样的初步观察发现,似乎随时间的变化,遗址中的文蛤数量逐渐减少、河蚬数量相对增加且个体逐渐变小,可能反映遗址使用期间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生计活动强度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⑩。上述推测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人类行为和自然原因两个方面:在人类行为方面,当时在银洲贝丘遗址生活的人群大量捕捞河蚬,导致河蚬发生尺寸减少的捕捞压现象,而其在捕捞鱼类时只选择体型较大的个体;在自然原因方面,在银洲贝丘遗址晚期文蛤数量减少、河蚬和田螺数量增多所反映的海退现象。
由于上述的推论均属于调查及初步观察所得,当时并未对遗址出土的全部资料进行科学的鉴定和定量分析,因此,作为推测的结论是需要进行科学印证的。我们通过对当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史前遗址调查组采集的部分贝壳遗存和银洲贝丘遗址的动物遗存进行鉴定,同时对银洲贝丘遗址的动物遗存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的认识与以前所推测的结果有较大程度的不同,以下分别阐述。
二、 出土动物种属和比例研究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史前遗址调查》一文中采集的部分标本再次进行鉴定,发现对新会市罗山嘴、东莞市圆洲、佛山市河宕、古椰村鲤鱼岗、镇头、苏村蚬壳岗、邓村邓岗、丹造船埋岗、上湾福旋岗、良登通心岗、鱿鱼岗和银洲等多个贝丘遗址中鉴定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是错误的,这种贝类应该为大蚬(Cyrenobatissa subsulcata)。文蛤和大蚬的形态和尺寸十分相近,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侧齿,大蚬有前后侧齿且侧齿上缘具小齿,文蛤则无后侧齿,且前侧齿上缘无小齿11(图一)。这些遗址中的大蚬多与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方形环棱螺(Bellamya quadrates)共存。另外,新会市罗山嘴、东莞市圆洲、佛山市河宕和银洲等遗址中的大蚬与牡蛎属(Ostrea)共存。目前同时期的遗址中经确认为文蛤的仅有东莞市村头遗址,该遗址中的文蛤与其他海产贝类共存,不见河蚬及方形环棱螺等淡水和河口的贝类遗存12。
银洲贝丘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东南约6公里处,坐落在银洲村东侧一座孤立的椭圆形岗丘上。整个遗址可以分为三期,一期文化位于岗顶处,堆积非常薄弱且破坏严重;二期文化堆积布满岗顶和岗坡处;三期则分布于岗底平地13。1995年发掘时在遗址西面岗坡和东面岗底平地进行了两次柱状取样。前者为第1柱样,属银洲贝丘遗址二期,取样高度约180厘米,土壤属红色黏土,相关的碳十四测定年代有两个,即距今3455±150年和距今3840±125年;后者为第2柱样,属银洲贝丘遗址三期,取样高度约25厘米,土壤属灰土,绝对年代不晚于商代早期,即不晚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
经水洗、鉴定和分析,银洲贝丘遗址第1柱样出土的贝类种属有2纲4目7科9属10种,贝类的最小个体数中以河蚬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方形环棱螺及大蚬,其他贝类种属均为零星出土。河蚬的平均长度为20.44毫米、平均高度为20.78毫米,完整个体与破碎个体的比值约为1E1.9。鱼类有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两种,硬骨鱼类的8件脊椎骨尺寸均小于5毫米;软骨鱼类仅发现1件脊椎骨,其尺寸也小于5毫米(图二)。爬行类有鳖,按其背甲尺寸可以分为大型鳖和小型鳖两类。哺乳类以猪为主,还有小鹿、小型啮齿动物和中型哺乳动物等。
银洲贝丘遗址第2柱样出土的贝类,种属有2纲2目4科5种,同样以河蚬的数量占绝对优势,方形环棱螺少量出土,与第1柱样相比数量有所下降,其他种属均为零星出土,第2柱样中大蚬的数量较第1柱样大幅减少。河蚬的平均长度为21.2毫米、平均高度为22.02毫米,完整个体与破碎个体的比值为1:4.65。鱼类有硬骨鱼类,其3件脊椎骨的尺寸均小于5毫米。哺乳动物有猪,还有小型啮齿动物和小型食肉动物。
三、 相关问题讨论
1. 关于人类行为的问题
从上文的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对柱状取样出土动物遗存进行整理时发现11件尺寸小于5毫米的完整的鱼类脊椎遗存,以前没有发现这类细小的鱼骨遗存的原因可能与水洗和筛选的方法有关。因第1柱样为红色黏土层,而较小的鱼类骨骼遗存可能因长时期埋藏而变成与黏土相似的颜色,再加上水洗后的黏土大部分会变成颗粒状,其体积大小与较小的鱼类骨骼遗存相似,因而被研究人员所忽略。所以,在遗址中普遍存在这种尺寸较小的鱼的可能性很大,捕获这类鱼的行为在当时人的活动中可能占有一定的比例。
经过对河蚬的测量后发现,第2柱样(银洲贝丘遗址三期)出土河蚬的长度和高度比第1柱样(银洲贝丘遗址二期)的尺寸都要大,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并未对河蚬造成捕捞压,河蚬尺寸增大的原因可能与其年龄、性别、生存环境(温度、盐度和饵料)14或人类行为有关。
2、 关于自然因素的问题
以前认为银洲贝丘遗址出土贝类种属变化的原因是受到海岸线后退的影响。但经过对以往资料的重新整理和对新材料的研究,可见以前的推测是值得商榷的,这里提出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种属鉴定和量化分析问题。以前依据错误的种属鉴定和分析,导致形成海退变化的认识。尽管从贝类的栖息环境看,大蚬和文蛤都能在河口生存,但文蛤主要是在浅海生长的,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到河口生活,而目前为止只有位于海湾或海岛的遗址中发现出土文蛤;从河蚬与大蚬共存的关系上看,河蚬同样可以在淡水或河口生存,两者共存的盐度值在4%~8%之间15,因此如若大蚬的减少与海退有关,其影响的盐度值应只有1%~3%变化,且银洲贝丘遗址三期出土的栖息于淡水环境的方形环棱螺数量要比银洲贝丘遗址二期有所下降。这与原来认为的文蛤减少和田螺增多所反映的银洲贝丘遗址在使用到废弃阶段,海水有过一个较大范围的后退过程并不相符,其反映的可能只是一个不足以证明环境变迁的变化。
其次是年代问题。依据地质学家对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的环境演变研究结果,其对距今四千年海岸线的划定虽然是依据海蚀地貌,但碳十四测定年代的对象采用了牡蛎壳和含化石硅藻淤泥的标本16。银洲贝丘遗址二期的碳十四年代数据是引自佛山市鱿鱼岗二期F1的标本,但未说明F1的标本是何材料17;银洲贝丘遗址三期的年代是引自东莞市村头贝丘遗址出土贝壳的碳十四测定年代结果18。利用贝壳进行碳十四测年是存在问题的,因为石灰岩地区水生贝类所含的特殊成分,其测定的年代可能偏老,与实际年代大致相差1000年到2000年19,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贝类在生长时可能吸收了部分上游石炭岩地区流下来的碳酸盐,形成碳十四年代偏老的现象20。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即遗址的年代和海退事件的年代是否吻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不受自然因素影响的人骨或陆生哺乳动物骨骼标本进行碳十四测年。
第3是柱状取样的可比性问题。从前文可知,第1柱样和第2柱样的土质、厚度、出土种属和贝类破碎度差异非常大。从土质看,第1柱样为红色黏土,而第2柱样为灰土;从厚度看, 第1柱样是第2柱样的7倍多;从出土种属看,第2柱样的出土种属较第1柱样单一;从贝类破碎度看,第2柱样比第1柱样高出2倍多。因此,在对第1柱样和第2柱样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讨论时留有充分的余地。
第4是可能导致大蚬减少的原因问题。我们不能忽略人类行为和潮夕对贝类生存所造成的影响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蚬类为狭盐性贝类,而河口本身的盐度变化受到上游、潮夕、风场和海水等多方面影响21,并不仅仅受制于海退的影响。大蚬在第2柱样中虽然大量减少,但并非完全消失。如果换一个角度,从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上观察,日本学者丹桂之助观察了台湾圆山文化中大蚬的食用性,指出大蚬的味道不如普通的蚬好吃,但仍可食用22。而在与银洲贝丘遗址二期和三期同时的贝丘遗址中已经发现家猪的证据23,尽管目前在银州贝丘遗址尚未发现明确的家猪骨骼,由于大蚬的味道不如河蚬,如果当地存在家猪饲养,当时的居民在肉食来源得到一定保证的前提下,可能存在选择好吃的贝类进行捕捞的行为,由此造成大蚬数量减少的现象。另外。银洲贝丘遗址二期和三期的年代差距达到数百年,三期的文化堆积薄弱,我们不能确认三期与二期是否属于同一人群,是否由于不同时期的人群对于贝类种属的不同选择导致大蚬数量的减少?这个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综上所述,种种证据和推测表明,大蚬的减少与海退的出现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尚存在疑问。当然,我们不能排除海退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今后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有必要对银洲贝丘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和这个地区同时期的其他贝丘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开展比较研究,认识整个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动物种属和数量变化。还有,借助自然科学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有明确地层关系和经过定性定量分析的贝类进行切片和碳氧同位素分析,确认其采集季节、海水盐度和气温的变化,才能科学地回答是否是因为海退造成大蚬减少这个问题。
四、 总 结
本文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 当时人捕获鱼类时没有特定的选择。因为在柱状取样中发现多件尺寸小于5毫米的鱼脊椎,其尺寸明显小于以前发现的尺寸较大的鱼脊椎,可见在当时人的获取肉食资源活动中,捕获尺寸大小不同的鱼,这类捕获行为占有一定的比例。
(二) 当时不存在捕捞压现象。通过对河蚬最小个体数的长度和高度进行测量,确认出于第2柱样(银洲贝丘遗址三期)河蚬的平均长度和高度都要比第1柱样(银洲贝丘遗址二期) 河蚬的平均长度和高度要大,由此反映出当时不存在从早到晚贝类尺寸变小的现象,当时不存在捕捞压,河蚬尺寸增大的原因可能与其年龄、性别和生存环境(温度、盐度)或人类行为有关。
(三) 贝类种属变化的原因不一定归结为是海退所造成。依据种属鉴定和量化分析的结果、碳十四测年样品的问题、比较第1柱状和第2柱状研究结果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及人类主观选择的可能性等诸多因素,我们认为形成贝类种属和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我们认为,系统的动物考古学研究对于深入探讨银洲贝丘遗址古代居民的生业模式和人地关系是十分有益的。今后,我们还需要对这个地区与银洲贝丘遗址同时期或不同时期的其他多个贝丘遗址进行系统的动物考古学研究,以期建立贝丘遗址动物考古学的区系类型模式24,真正深入的全方位研究必须建立在周密详实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之上。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把相关学科的研究应用于银洲贝丘遗址的研究之中,以求深入发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对银洲贝丘遗址出土的哺乳动物骨骼或人骨遗存进行碳十四测定年代,获取银洲贝丘遗址的年代信息;对银洲贝丘遗址出土的贝类标本进行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切片分析等,研究贝类的栖息环境和捕捞季节,应用科学的证据探讨当时自然环境和人类行为的相互关系及人类行为的特征。
致谢:本文自整理资料到写作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得到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三水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赵辉教授、在读博士黄可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吕鹏博士和李志鹏博士、英国阿伯丁大学的余博士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提出了宝贵建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学生刘佳月、曹美丹、刘忆晗、也参与了部分资料的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注释:
① 杨式挺:《试论西樵山文化》,《考古学报》1985年1期。
② 莫稚:《广东珠江三角洲贝丘遗址》,莫稚:《南粤文物考古集(1955~2002年)》,第180页,文物出版社,2003年。
③ 矽i:《中丘z址的lF和研究》,见中u夫、林介:《水交界У聂~和人:稻作起源的新方法》,第161,ふくろう出版社,2014年。
④ 广东省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佛山河宕遗址1977年冬至1978年夏发掘报告》,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⑤ 黄慰文、李春初、王鸿寿、黄玉昆:《广东南海县西樵山遗址的复查》,张杰龙:《西樵山遗址与西樵山文化文集》,第32页,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年。
⑥、12 娄欣利:《先秦东江流域三组文化遗存分析与综合》,《文物》2010年第11期。
⑦ 在《佛山河宕报告》图板二三中的“蛏”应为“矛蚌”、“螺”应为“中国耳螺”。
⑧ 史本恒:《国外考古学界的贝类研究》,《东方考古》(第5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⑨ 袁靖:《关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贝丘遗址研究的几个问题》,《考古》1995年第12期。
⑩ 赵辉、袁靖、赵善德、李子文等:《珠江三角洲史前遗址调查》,《考古学研究》(四),科学出版社,2000年。
11 陆忠康:《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第838页,农业出版社,2001年。
13 广东省考古所、北大考古系、三水博物馆:《三水银洲贝丘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第6期。
14 张玺、齐钟彦:《贝类学纲要》,科学出版社,1961年。
15 陆忠康:《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第839页,农业出版社,2001年。
16 李平日、乔彭年、郑洪汉、方国祥、黄光庆:《珠江三角洲一万年来环境演变》,第66页,海洋出版社,1991年。
17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实习队:《广东南海市鱿鱼岗贝丘遗址的发掘》,《考古》1997年第6期。
18 北京大学考古系碳十四实验室:《碳十四年代测定报告(一)》,《文物》1996年第6期。
19 仇士华:《甑皮岩遗址与石灰岩地区14C测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纪念甑皮岩遗址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7~38页,文物出版社,2006年。
20 李松生:《关于西樵山遗址的两个问题》,张杰龙:《西樵山遗址与西樵山文化文集》,第179页,广东旅游出版社,2013年。
21 王彪:《珠江河口盐水入侵》,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22 李娜莉:《论圆山文化的生业模式与经济策略》,第78页,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