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时间:2023-02-05 05:56: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第1篇

论文摘要:为解决基础教育领域严重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问题,本文以河北民族师范学校为例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及学生的特点,对在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的探索和初步的实践。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的重视。然而,在研究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缺乏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普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构建起高师院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教育学》是高师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选择该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能够影响到更大范围内的师范生,促使各学科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积累经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为将来任教奠定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概念界定

一般人们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概念。广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狭义上,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为充分展开“研究性学习方式”所提供的有计划的、相对独立的学习机会。

本研究中,笔者将高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来理解: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学科领域和社会及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去建构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学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程序

(一)研究性学习前期准备

学生们由于长期处于接受式学习的思维定式中,所以在首次接触研究性学习时,很可能会表现出困惑、茫然和无所适从。因此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之前,教师需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作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实施过程和方法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职责分工。

课题研究组人数一般以4~8人为宜,便于合作与集中。组员在小组中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负责不同的研究任务,此外还要有不同的职责分工,例如,负责记录研究进展和活动情况的“记录员”、负责小组与教师以及其他小组进行联络的“联络员”等等。

第二阶段: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要注意选择研究课题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这是学生选择既有价值又适合自己的课题的必要条件。

第三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制订的是否合理决定了课题研究效率的高低。研究方案应包括课题的名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实施步骤与进度、成果的表达形式、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在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课题内容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第四阶段:进行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组成评审小组,所有课题小组参加。第一步由小组汇报:课题的由来、课题的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计划进度及人员安排;第二步由评审小组和全班学生对其开题报告提出质疑,小组成员针对问题进行答辩;第三步是评审小组评议,综合各方意见,决定能否开题;第四步是向各组提供修改意见,组织学生丰富和完善其研究方案。

第五阶段:小组实施课题研究。

在本阶段,学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开展研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整方案,使课题得以完成。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进行分工合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开展调查、走访专家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等方法收集相关方面的教育信息。之后对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信息的真伪,识别信息的价值;将资料整理、归纳,使其条理化、逻辑化;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第六阶段:成果交流,结题报告。

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撰写成课题研究报告发表在网上,指导老师进行初步评审,同时,各组可以在对别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质疑和评论中进行充分交流。

在成果交流之后,召开结题报告会。由每组汇报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简要汇报开题后课题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取得哪些研究成果以及在研究中的体验与收获。

(三)总结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研究性学习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关系到研究性学习意图能否实现。对高师院校学生实施教育学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应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视角化、评价全程性、评价激励性原则,在研究性学习的前、中、后期进行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39-49.

[2]金建生.研究性学习理论及实施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2.

第2篇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已正式列入课程计划。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设置研究性学习,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显而易见,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色,特别是教师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收效。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走出对研究性学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认为,中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最佳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好各门文化课,搞研究性学习应放在课外,不应作为必修课;搞研究性学习,农村中这的教学条件还不足、执行有困难,很难搞出名堂来;搞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成绩,降低升学率……显然,这是受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所产生的顾虑,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法的认识,消除上述顾虑,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把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价值,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和重要意义。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与教师一样能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其次要注意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对习惯于纯学科课程教学的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重视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要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方法,懂得如何做课题,研究性学习中课题实施的一般过程是:选题立题─成立小组、制订方案─课题实施─课题结题─成果展示。选题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1)从学科学习的疑难中找课题,如“浓硫酸氧化性的实验研究”、“水中含氧量的测定”;(2)从学生身边找课题,如“对人体无害的修正液”、“空调滴水问题的解决”;(3)从各种媒体上找课题,如“长江三角洲7000年来岸线演变和未来预测”等。成立小组、制订方案,主要是选聘好指导教师,确定课题组长、写好课题开题报告,开课报告应包括课题背景、研究的目的意义、人员分工、研究步骤、所需条件、成果表示形式等。课题实施主要为文献阅读─网上查找─实地考察─专家走访─资料整理─实验论证,课题成果可以是课题报告、论文、作品、产品或设计方案、建议等,课题报告主要有课题名称、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执笔人,正文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果等。要学习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态,掌握信息技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重视相关资料的积累、逐步丰富适合本地本校实际、受欢迎的研究课题的综合性资料储备。

再后要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来的一连串问题,教师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知全能”、事事都懂,所要做的是指点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检索查阅书刊杂志、上网、谈访、问卷等形式获取资料的方法,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对研究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资料,发现资料间的关联和趋势,得出相应的结论;指导学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信、电话、email等向专家请教,使他们学会学习。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巳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有效性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后政治课教学发生的显著变化和突出亮点之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教师对如何深入、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认知上很模糊,选题“随意化”、研究过程“形式化”、研究结果“空洞化”。那么如何才能使研究性学习在政治课中深入、有效的开展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从以下三方面谈谈看法。

一、合理分组、精心选题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空间进行拓展研究。换句话说就是所选主题应与所教学科目、所教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其次,研究性主题的选择要有挑战性。教师在选题时要有一定的难度,至少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个人独立解决比较困难,而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能够解决,这样,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再次,研究性主题的选择要有独特性。有的老师在选题时,直接从网上找了几个别人已多次使用的主题。我们知道当前学生查找资料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网络搜索,当学生搜索到一样的课题时,思维很容易受到别人研究内容的影响,这样会大大制约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二、搜集资料、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展开小组讨论是提高研究性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搜集资料是研究性学习实施阶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需学会用各种方法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归纳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去掉与课题关系不大的信息,加工、处理和利用有用的信息。小组讨论是推动研究性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告诉学生讨论的内容包括哪些,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各人搜集的资料。虽然每位同学都根据组长布置的任务搜集了一些资料,但对其他人搜集的资料不是很了解,所以交流资料可以使每位组员对本组研究的课题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②删选资料。有的同学搜集的资料对课题的研究很有价值,但也有同学搜集的资料和课题的关系不大,这就需要成员进行讨论,对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和归纳。③列出提纲。研究性学习最终是以课题报告作为价值呈现形式的,在进行资料的交流和删选后,各小组组长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在讨论的基础上,列出本小组研究课题的提纲,为接下来写课题报告做好铺垫。

三、优化报告、展示成果

出色的成果、优秀的结题报告是研究性学习最有效的价值论证。

任何文章只要仔细审阅,都会发现或大或小的问题。因此,每个小组在完成课题报告的初稿时,我都要求各组组长在一个星期后召集组员对初稿进行审阅、修改。因为人的思维有“滞后性”——写完就修改,往往跳不出原构思的“圈子”。所以搁一段时间后再修改,原先的思路淡薄了,或许能得到新的启发,这时修改的效果就会更好些。当各组完成初稿的第一次修改后,我再组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因为课题报告都是各小组精心写出来的,自己觉得很恰当的才写进去的,要自己去发现哪些地方不恰当就不那么容易了,互相交流有助于找出问题及时修改。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两次修改,课题报告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即是在课程具体研究结束后,各课题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过程用各种形式予以展示,如多媒体、录像、摄影、图片、实物、书面材料等,并组织相关师生观摩、评比。这样的展示评比活动一般是在课题结题后举行,其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他人的成果,学会肯定优点,寻找差距,开阔视野,提高鉴赏和评判能力。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选题指导;大胆假设

有些教师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宜在初中进行,也有人以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到校外学习活动,这都是误区。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应对学业水平考试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指导先行,做好选题指导

初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应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三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做好详细的预案,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应做的事设置得详细、具体,特别是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寻找问题,学会观察,发现问题(研究课题)、记录问题、查找资料。初步理解寻找信息的途径,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同时尝试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概括,学习怎样提出问题。我们在选题中要尽可能选择一些学生知识能力所及的课题,将其范围界定在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象的范畴内。

通过动员,学生的研究热情很高,很多小组都提出自己的课题,结合本地、本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设计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其中利国地区微山湖生态系统研究这个问题比较切合实际,但有些大,分工不明确,为此我将该研究性课题细化为:水资源以及养殖业;微山湖周边野生动物和植物资源的调查;南水北调对利国地区生态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大胆假设,小心论证

初中生在智能结构、身心特点、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等方面水平较弱,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相对很少。所以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辅导在前,学生实践在后,按照“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要求教师在引导过程中,精心设计地理探究活动的过程,让学生“重演”地理学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像地理学家那样观察、思考、提出假设、得出结论。

在研究性学习中,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解决问题。为此我们按照分工的小课题进行网上和图书馆、阅览室杂志中资料的收集,然后做出资料卡;做成一份问卷调查,由微山湖畔黄山村的学生进行调查;由我本人亲自带队到事先选好的地点进行考察、拍照、采集样本。最后按照分工进行材料的分析、整合、调查报告的撰写和展板的设计。后来我们通过学校将“对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保护的建议”报送给相关部门,受到环保部门的好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问题,主动地运用了所学的地理知识、理论去分析问题,如绘制利国段微山湖简图、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气温和降水图等,都给我带来了惊喜。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进行学科间知识的借鉴,如生物、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我也通过自己的收集给大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平台,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通过研究性学习,同学们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有利于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社会,有利于增强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学习、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励评价,展示成果

初中研究性学习评价必须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依照初中研究性学习具体目标进行评价。评价中不能太注重成果,不必太关注“做得好不好”,而应该多关注他们“是否做了”,多进行过程指导;要运用表扬勉励的手段,分阶段评价的方法和从发展的观点去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展示的成果也有很多:研究性学习报告(将整个的研究原因、方法、过程、结论形成一个研究报告)、展板(图片、文字)、地理小论文、地理手抄报、研究性学习的感想、体会反思等。我们学校两个研究课题:“利国镇铁矿资源的历史”“微山湖利国段生态系统考察报告”,学生撰写了质量很高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并做成展板获得区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一等奖,受到学校、家长的好评,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第5篇

关键词:完善;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强调教师的教转向了现在重视学生的学,但是,由于英语学科的独特性,英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目前很多学校的英语研究性学习仍然停留在形式化、表面化的阶段,还需要对英语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完善。

一、学校要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创造切实可行的条件

1.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硬件的要求

学校要保证学生可以在校内的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找到所需的相关资料。

2.学校应尽量减少学生的负担

这样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从选题到收集资料,从整理资料到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展现研究成果以及最终的评价,每个环节都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付出大量心血,因此学校应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在课程安排上也要考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际,确保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调动广大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绝不是为了装饰门面,要积极邀请专家对参加研究性学习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指导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物质奖励,鼓励教师的积极性,不应该采用高压政策强迫教师指导学生。

4.“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有“课程成本”的观念

比如,为适应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如何对教师进行培训?应如何科学计算教师的工作量?如何增加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经费投入等等,必须防止不顾学校实际情况的浮夸做法,因地制宜地加以实施。

5.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

对研究性学习的管理即要抓好开题、搜集处理资料、结题三环节的管理。首先是开题决不能草率,学生选到的每个课题必须能详细陈述该课题的产生背景以及该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研究此课题所具备的主客观条件;其次是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组织活动必须严密;再次,结题必须人人动手。小组资料可以共享,但结题报告必须人人书写。

6.加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

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外出,就给学校提出了如何进行组织管理的问题,学校必须组织严密,指导及时,确保学生外出真正是在收集资料。

二、广大一线教师要真正能够胜任指导研究性学习的重任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容易,作为指导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研究性学习,要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

因为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对研究性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通,否则怎么去指导学生呢?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在接受系统培训时要认真学习外,还要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勇于做教育的先行者。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帮助我们科学地总结自己和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从而克服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好知识储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亲自参与探究、研讨工作,进一步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掌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教师要转变观念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研究”“创新”,因此研究性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仅指组织学生个人或研究小组就某个课题进行调查研究,而且师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就基础性知识开展的质疑、研讨,也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学习活动中,教师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鼓励学生敢于同教师争辩,进而否定教师的意见。开展研究性学习,可先从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及方法入手,教师多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结合教学内容引申、推广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研究和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充分发挥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1)教师应从宏观上把握课题,选题恰当与否对研究性学习是否能顺利完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题要切口小,易操作,否则将影响研究性学习的进程,甚至根本无法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深度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把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课题研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在一定的层面上结题。

(2)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对研究结果的处理方法、研究成果的表述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研讨交流活动的组织方法等,此外还应注意研究方案的制订,方案要切实可行,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使学生通过研究过程确实达到提高能力和增长才干等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目前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尚无遵循的评价标准,笔者通过参与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尽可能对评价加以评价:

(1)应注重过程和应用。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点首先是学生的参与研究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等;其次是关注学生是否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即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

(2)评价要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的确立、开题、组织实施、结题报告的撰写、成果的表达与交流等全部研究过程。评价既是对过程的评价,又是在过程中的评价,只要学生围绕课题认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即使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也要给予成功的评价,以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3)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形式,整个过程不仅强调教师的指导,更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因此,研究性学习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化的,所以教师、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和学生小组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尽可能改变一言堂的状况,尽量公平、公正。

总之,研究性学习作为新生事物,目前仍属于初创、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探索和改进,同时,教育部也应出台一些辅助措施,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以使研究性学习逐步走向完善。

参考文献:

[1]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7-19.

第6篇

(1)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视野是广阔的,他必须站在农业生产经营者而不是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学生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具有真实感,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性的过程之中,选择和利用一切资料,自由地与教师和同学商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只拦路虎,当学习结束后,学生从中所获取的知识将是全面的和深刻的。(2)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真研究,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3)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与农民接触,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研究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4)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学习模式,使他们的社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大大提高。(5)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培养起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态度、习惯与技能。这种素质是现代社会对学习者的要求,将使学习者终身受益。

二、研究性学习的操作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在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召开动员会,让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邀请当地农民、干部、技术人员讲课,组织参观访问,让学生了解当地基本情况,诱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及动机;还要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如“课题的选择与确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文撰写的要求”等,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操作方法。这些专题讲座也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依次进行。

(二)指导学生提课题和选课题

课题由教师提出和学生提出相结合,由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教师要为学生勾画若干大的概念框架,这些框架涉及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然后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细化,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范围要小,操作性要强,必须立足运用课内知识、现有能力去拓宽知识、提高能力。我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千阳县水沟镇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实践教学中,在展开工作前,通过调查了解,结合当地的生产特点,师生共同提出了以下研究方向:(1)农业专业协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怎样才能使科技与农业生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使科技高效率地转化为生产力?(3)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4)病虫害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影响。(5)绿色农业的现状、前景,应当怎样科学地实施绿色农业生产?(6)农业生产结构现状以及如何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7)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与可持续发展。(8)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除教师提出部分研究课题外,要引导、鼓励学生提出若干课题,然后进行筛选,确定后公布。每名学生从中自主选择研究课题,也可另立其他课题。

(三)成立课题小组

学生根据所选的课题,自由组成课题小组,教师可作优化调整。每个课题小组一般由3—6人组成,选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上下联系、记载活动情况和汇集资料等工作;并为每组选聘一名蔬菜协会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我们组建了6个课题组,水沟镇有6个行政村,每个课题组对应一个村展开调查研究。

(四)共同设计研究方案

由课题组长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共同设计出研究方案,初稿交指导教师审看和评阅,指导教师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后,小组再进行讨论和修正研究方案,直到相对可行为止。

(五)小组实施合作研究

各课题小组按照研究方案,由组长根据人员情况及研究要求,进行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其方式有:参观访问、实地调查、实验、查阅文献等。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情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课题组要根据研究要求开好阶段性的小结会议,每个成员如实地交流各自的活动情况,对研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全组共同讨论,提出解决办法,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同时拟订下次活动计划和方案。一个课题往往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调查和反复的研究,直到他们能够界定问题,并形成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蔬菜的无公害生产”这一课题研究中,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问农民、蔬菜协会工作人员、村镇干部,了解到水沟镇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现状不容乐观,在西红柿、黄瓜等品牌蔬菜生产的旺季,病虫害严重发生,仍需大量施用农药。为什么所谓的无公害蔬菜却离不开农药呢?面对这种状况,学生继续开展研究,并进行深刻的反思,分析得出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等是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提出对策,学生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并接受教师的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的理解,煅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环境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六)整理资料,形成研究成果

把研究活动中所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数据,依据课题方案,进行筛选、归类、综合、分析,提练为某些结论或某些措施,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全组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后交给指导教师审看,然后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报告再次讨论和修改,直至定稿。这个环节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在专业知识、科学精神和态度、资料整理和加工、思维程序和方法、总结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

(七)举行总结报告会

各课题组将研究成果在组间进行展示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观摩,取长补短。最后召开总结报告会,邀请村镇干部、蔬菜协会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代表及教师作评委,进行答辩。各课题组对研究成果进行陈述和展示,并解答评委的提问。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反馈信息,这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有的研究成果还对促进当地生产具有一定的价值;当得到承认后,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可以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增强自信心。最后,教师要认真负责地对全班开展的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肯定成绩,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对研究性学习活动成绩较为突出的小组或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研究性学习的模式

研究性学习应根据学生水平采用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模式学习的切入点不同,这样才能避免“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1)对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自主能力强的学生,可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独立探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2)对不善于发现问题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引导,问题由教师提出,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并开展研究工作直至问题解决。教师应经常反思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并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各种课题,为学生创造积极投入学习过程的机会。教师应明白研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灵魂,即灵活的技能、广泛的知识以及思考的习惯,总是努力寻求让学生学会为学习承担责任的方法,要确保课堂的学习,以得到相关的和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为宗旨,时刻作好准备去应付来自于学习者的而自己始料未及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教师的一切学习促进方案都要把知识内容放在一个概念框架内来考虑。

四、在涉农专业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合作;兴趣;思维

近年来我们学校多次举行“研究性课题”的讨论和实施方案,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高一高二年级各学科都确定了研究性课题,学生都踊跃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本人就此谈谈生物“研究性课题”的实施和一些想法,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生物必修本中有“实验设计,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选修本中有“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等10个课题。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在课题研究活动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尤其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这些课题要求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有些课题要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完成”。由于学校基础条件较差,又是刚开始使用新教材,因而每个课题的研究活动均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我校在开展“研究性课题”教学中,要求教师制订几个课题以供学生选择,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题大多只有一个课题名称,而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为此在研究性课题――“实验设计,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细化、确定研究题目

新教材中的研究性课题,涉及面较广,应首先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联系当时、当地的实际条件,引导学生尽量地细化题目,选择确定一个较小的适合自己的子课题具体进行研究。例如,“实验设计,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引导学生先将其细化为“萘乙酸(NAA)对苹果(梨、杨、柳等)插条生根的影响”等若干个子课题,然后再指导学生结合具体实际(材料的选取、器材的准备、药品的配制、时间场地、方式方法等)选定具体的研究方向,突出各自的特点。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学生活动的全面性,即有尽量多的研究方向、尽量多的子课题。

二、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

题目确定后,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是否有一个科学、详细的实施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题目,即所确定的较小范围的有具体方向的研究课题;目的,即通过活动要明确的问题,掌握的方法和提高的能力;理论依据,包括实验原理、假设、预期结果等;材料,包括时间、范围、内容、场地、仪器、药品等;方法、步骤,指采用的具体方法,活动的具体步骤,研究的主要方面,记录的主要素材(现象、数据)等等;结果结论,根据对素材的整理分析、推断而形成的科学、系统、确切、理性的结果结论。

下面是一个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设计案例:

实验题目:2,4-D对花芽分化的影响。

实验原理:2,4-D对花芽分化有抑制作用(假设),能延迟的开花时间(预期结果)。

目的要求:学会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学会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巩固理论知识。

实验器材:盆栽(5组,每组2盆~3盆)、2,4-D母液、小喷雾器、移液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

a.配制浓度分别为0.01mg・L-1、0.1mg・L-1、1mg・L-1、5mg・L-1的2,4-D溶液。

b.选取5组盆栽(每组2盆~3盆)编号,放置在光照、通风、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宜的相同环境下管理。

c.分别用配制好的4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喷洒编号1组~4组的植株(第5组作为对照组)

d.实验记录:定期观察、测量、记录的发育情况。

e.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的可靠性(出现误差的原因);绘出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图表;分析2,4-D浓度与花芽分化时间的关系,得出相应的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思考题:用2,4-D处理植株对花蕾大小、植株的大小是否有影响。

注意,在指导学生制订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提醒学生:科学性,即严密的理论依据,严格的操作过程、步骤;可行性,即切合自己实际,简单可行,效果明显;创新性,即突出自己的特点,有创新意识。

三、总结、交流研究成果

本阶段是整个活动过程的高峰和重点,也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可分两步走:一是归类整理,即把每位学生或小组的活动成果、报告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归类。二是总结交流,对本次活动中有创新意识的、方法科学、可行性强的、预期效果显著的、环节齐全、步骤严格等代表性的题目,单独整理撰写出详细的研究报告,形成典型材料或案例,采取展示会、答辩会、报告会等各种方式在全体同学中交流,也借此激发学生参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研究性学习,是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归宿的活动课程。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看,它具有如下优点:

1.研究性学习实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

参加任何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都需要综合各学科的知识,运用和发展多种能力,包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合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的体验中,给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

2.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法国科学家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方法对头,才有可能顺利完成任务。从收集信息到信息收集后的处理和分析,从调查研究到研究报告的撰写,从设计实验到实验实施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指导。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和方法,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中,逐步掌握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3.研究性学习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台阶

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形成,还能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和全面的发展。

四、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

1.认识不到位

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社会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都以学生学习的结果――考试分数作为主要依据。这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2.时间得不到保证

研究性学习从课题的选择,到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实施方案、总结交流,周期较长。而现行的教学内容偏多,教师的工作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偏重,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即使实施,也往往流于形式,或有始无终。

3.能力差距大

受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少,以致于学生形成的能力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五、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计划中的必修内容,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它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合力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是教育无限发展的空间。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出发,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做好组织和具体的指导工作。

2.掌握方法为研究性学习铺路架桥

在研究性学习实施之前,要进行方法论的指导,降低操作的难度。教师可就处理信息的方法、实验设计程序、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的格式等,开设专题讲座,增强可操作性。

3.理顺关系,使研究性学发展

首先,要定位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是配角。学生是策划者、操作者、自我评价者,是主角。要突出自我,探索研究,呼唤创新。其次,协调好主、客观因素。

4.总结经验,让研究性学习螺旋式上升

在每次研究性学习实施后,师生要及时总结。总结是评价的基础,总结是为了开拓未来。学生在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后,总结出的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转化为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技能,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也将成为学生今后学习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教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1):28-49.

第8篇

1.作为一门课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四、实施性课程的体会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再处于中心地位。研究性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才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协调者或协助者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麻烦。

2.教师不再是权威,对教学不再具有垄断。不是教师说的就是标准答案,课题所需的各种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很多知识已经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如本课题中涉及到的烹饪、营养等。

3.教学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它更具有灵活多变性。

4.教师成为更加主动的学习者。由于英语教学内容有教材可依,导致有的教师长期以来依赖教材,不思进取。而面对英语研究性学习,教师无优势可言,同学生一样,要学习的知识太广阔了,从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以及一般的科研方法到课题所涉及的其他专业知识都需要教师认真学习,否则难以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需要。

第9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对于实验教学这一块,较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有了重大的突破。根本就在于增加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比如“媒体针对生物科学技术的报道”、“被子植物花粉管的观察探析”、“人类的遗传病探析”等等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版块,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效地打破了传统生物教学死板单一的模式,对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

一、学习内容的选择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基于一定的总体原则指导下的,具体可以分为五项基本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

对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遵守需要性原则。一切研究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处理事物,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研究性学习要选择那些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项目进行研究,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生物研究的价值。

(二)开放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的内容要是开放的、广泛的,不能只局限某个领域的某项实验,要结合当今生物界的整体发展方向,对于研究内容进行选择。

(三)实践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不是简单的课后作业,靠的是学生切身参与到研究学习的所有阶段,不能简单地糊弄了事,要让学生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新颖性原则

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要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五)可行性原则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要以可行性原则为基础,不能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从实际出发,对最贴近学生本身的内容进行着手。

二、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坚持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还要讲求科学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认识。

(一)观察与实验法

观察与实验法是进行生物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就是通过肉眼直接观看或是借助仪器细致观看的方法,对所研究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仔细的、直观的认识,比如对植物的花粉管研究时的仔细观察。实验法就是参杂人为因素,对所研究的事物和现象就行干预并获得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得到研究结果。比如在研究生长素对于植物发育的影响时人为的对植物添加生长素,以此来获得实验结果。

(二)调查法

调查法也是研究性学习常见的方法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各种方式对所研究对象的调研、考察,并且结合相关的理论,从而得到研究结果。这主要适合研究范围较大的使用。例如研究人类遗传病,就需要做大量的调查记录才能获得较为有代表性的结果。

(三)文献法

文献法本质上属于调查法。但是由于它主要是针对各类历史文献进行的调查,所以可以自成一法。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通过翻阅相关内容的文献资料,既可以指导自身的研究活动,又可以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此外,对于时间较长的文献,由于事物的变化发展,可能在数据上偏离真实水平,这时也可以起到纠正的作用。

(四)比较与分类法

生物研究结果的最终得出,往往是通过多次重复实验的结果,而每次实验的数据对比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尊重事实,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对比,保证实验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另外,为了使研究学习更加富有代表性,常常会将实验的对象内容进行分类。

三、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确定研究课题

在研究课题的确定上,要注重和老师的合作。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坚持研究性学习的几项基本原则,结合学校或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讨论之后确定研究课题。课题的选择最好是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并且从小问题进行着手,这样实施起来效果会事半功倍。比如食堂中的饮食问题等。

(二)搜集资料并制定研究计划

在成功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成立课题小组,由课题小组围绕研究课题先行收集研究资料,为研究课题制定方向、目标以及研究计划。计划中要尽可能符合生物研究的规范,名称、目的、内容、步骤、预期等等都要体现在书面计划上,为研究学习的具体实施提供基础。

(三)分析资料并实施研究计划

上述准备工作均已顺利做好后,就要进行实质性的研究。首先要结合搜集的资料,对此次研究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把所有能想到的可能出现的结果都要预测到,对于超出自己知识水平能力范围的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做到不盲目、不回避,细致认真地做好资料分析与知识储备,并按照研究计划,一步步的实施。比如在研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过程中,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结果,可能是促进植物生长,也可能是损害植物生长,还可能是不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要重视过程,重视体验,在相同的条件下滴入不同剂量的生长素,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详细的记录在案。

(四)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整个研究实验的集中体现,学生在研究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报告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报告格式上要符合相关的规范。比如在研究人群中的传染病的报告上,要结合研究小组的调查统计,将各种传染病的比例、传染方式、传染几率等都要详细的体现出来,并且要提出如何预防在人群中被感染的方法和建议。

总结:

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要向学生讲解足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提供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深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在高中生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注意保护学生的人生安全。在坚持开放性、需要性、新颖性、可行性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认真的实施,科学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在生物学习上不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杨雄珍.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理解与实践[J].广西教育,2011,(08).

[2]招清.研究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11,(01).

第10篇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研究性学习;文献法

Abstract:Musicdisciplineregardingraisesthestudentinnovativespiritandthepracticalabilityhasthenoticeablefunction.Buttheinvestigativestudybyitsownopenness,thezetetic,thepracticalityandtheprocedurejustatthetimeofhascompliedwiththiskindofrequest.Thearticletheinvestigativestudy’smethodandtheimplementationprocesshascarriedonthediscussiontothemiddleschoolmusicteaching,andproposedownsomeviews.

keyword:Middleschoolmusicteaching;Investigativestudy;Literaturelaw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修定的“中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音乐教育中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以其自身的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过程性正适应了这种要求。通过音乐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现实意义

(一)通过研究来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学生在一起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仅他们欣赏音乐的态度、习惯、审美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有效提高,还能不自觉的获取许多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如在了解通俗音乐发展史的同时,了解到早期的通俗音乐大致起源公元前古罗马,古埃及的行吟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的“击”歌现象,在学生学习知识同时,及时联想到在文学中所说的我国古时候吟诗也如同唱歌,甚至有同学提出中国的最早的通俗音乐是否就是宋朝柳永的一些词——“凡有井水处,皆有柳郎词”。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本国和世界各国一些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了解,对各类艺术形式的共性和个性有所认识。

(二)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创新意识始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中,音乐本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的学习本不是单纯为解决音乐知识和技能而存在的,它是构建在音乐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在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学生们在研究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去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性的学习,无疑也给学生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促使他们减少对教师的信赖。作为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要侧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对每个学生的鼓励,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创新,培养他们,终身喜好音乐。

(三)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及潜能的开发

研究性课程给学生提供丁一个无拘无束自由发展的时空,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在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研究全过程的实践与经历,学生获得了各种丰富的体验,获得了大量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内隐知识,这种体验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积极求知的心理。

二、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音、视频等手段记录知识的一种载体。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学会有条理、有逻辑地归纳、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采用文献检查手段,让学生到图书馆、展览馆、新华书店等地方,对有关书籍、报刊、文献及因特网中收集有关资料等。例如在《了解爵士乐》的课题研究中教师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进行展示与交流,透过一本本学习资料,学生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对那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强烈感受。大开眼界之余,蕴藏在学生心中的音乐学习潜能也会得到挖掘和开发。

(二)问卷法

在研究性学习中,问卷法是将所要了解的问题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让被调查者逐一填写回答,然后经过统计分析、了解问题的一般趋向。问卷的形式主要有自由叙述式和选择式两种。自由叙述式是编制若干开放性题目,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这种形式给被调查者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将问题了解得较深入。选择式问卷是对所要了解的问题编制成若干选择题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问卷的可信度有时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可采用无记名方式,否则被调查者可能产生顾虑。问题设计应尽量简短、明白。

(三)专家访谈法

所谓的“专家访谈法”是指向各种专家咨询问题,同专家讨论,不仅能获得该课题的背景知识、发展过程、最新进展、有待研究的问题以及一些可能的解决途径,还可以解答疑难问题,便于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顺利完成专题研究。而且学生在采访的过程还锻炼了怎样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主动状态,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对过去课堂上“你教我学”、“你导我演”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同时充分展示出“以学生为本”的音乐教学观。

(四)调查研究法

在音乐研究性学习中,所谓的“调查研究法”是指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音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同时要学会从各种调研结果、实验、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并反思是否获得足以支持研究结论的证据,是否还存在其他解释的可能。通过初步的交流,学生资料收集、调查研究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同学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

三、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一)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激励其学习的积极性、持续性、深

入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从“要我研究”变为“我要研究”,变任务为兴趣,从而提高研究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因为兴趣,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的积累,对有关信息进行关注,从而推动研究的深入进行。具体到音乐课研究性学习而言,注重选题的趣味性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设计研究性学习课题时应该首先考虑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哪个方面感,然后在学生感的方面来设计具体的课题。在我实施研究性课题“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的选题中我就充分利用学生爱好流行音乐的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在我国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学生自己提出课题,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另一种是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己选择参加,两种都实现了师生互动。在进行课题实施中我将两种选题方法分别对学生进行尝试。首先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尝试,因为在学习前期,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从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所以学生才能最终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能够饶有兴趣地提出自己想研究的课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商讨,最终由学生确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性学习实验我觉得采取学生自己提出课题的形式效果不够理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研究性学习是一个新的领域,对于学习的方法、方式、过程不是很熟悉,并且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也是一个不利因素。因此对于未接触过的学生,最初课题的提出最好由教师设定,希望通过教师第一次问题的提出,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学会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就会逐步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学习发法,这也正是提倡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所在。

(三)研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与成果展示阶段

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交流、感受和体验。通过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来考察学生在研究活动中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所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也要通过活动前后的比较和几次活动的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教师需要灵活掌握对学生的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等做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就这样,学生们在研究中学习,在交流中进步,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探究兴趣越来越浓,超越了书本认知的层次。最后,在课题研究完成后,课题组应当写出课题研究报告作为成果的主要形式,学生通过撰写研究报告可以培养自己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组织研究与实践体验阶段

在课题研究正式开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自由组织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人数一般以3~6人为宜,自由组合时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间彼此特长和爱好的互补性,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如学生有善于写作的,有善于实验的,有知识较广博的,有对事物特别好奇的等等,应将多种爱好和特长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小组中选定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一名同学为组长,负责课题工作的分工和协调,写作能力较强的一名同学做课题的记录和各类报告。在课题确定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然后分组活动,分工到人,同时经常进行群体学习,共同探讨一个问题,让学生最终在群策群力研究中得出结果。例如在《走进京剧》的研究性学习中,小组学生分工明确他们共分为三大组:一组同学到图书馆在一些杂志、报纸上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二组同学到相关的网站去查找资料,学生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中选择信息、利用信息、获取知识。第三组同学到社会中去了解相关资料。最后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相互交流归纳总结形成了一份完整、充实的总结学习报告。报告包括了京剧的起源、京剧的服装、京剧的脸谱、京剧的行当与功夫和现代京剧五个部分的详尽内容。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会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围绕课题进行分类,锻炼了信息加工能力。学生在采访的过程中,还锻炼了怎样设计问题、提出问题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其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知道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也共同分享了团结合作的乐趣,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经验积累、知识获取、技能形成、人格养成、懂得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下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推动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这几年在音乐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深切体会到在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因此,希望广大的中学音乐教师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改 地理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7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课程模式。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相对独立或者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去进行(再)发现和创新,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场地及现有评价方式等制约,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研究性学习应当将“问题解决”作为基本的运行模式,结合笔者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经验和体会,“问题解决”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课题选择阶段

课题的选择必须考虑需要性、创造性、科学性和现实可能性,还要注意从生活中选题。为了体现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特点,绝不能由教师指派学生进行某项研究,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爱好与特长自行选题。因为学生在选题过程中缺乏预见性,无法预测到在未来执行过程中将面临怎样的困难,所以在选题时肯定会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惑。这时学生选题往往是捕风捉影,凭直觉选题,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不能让课题范围太大,过于复杂,导致泛泛而谈,也不能脱离实际,舍近求远。比如笔者曾经指导的学生,他们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提出了这样的课题:“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全球变暖”、“盐碱化”等。“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全球变暖”课题范围太广,无法着手;“盐碱化”问题在广西基本不突出,达不到真正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一些可行的参考题目,也可以把学生的课题进行细化,转变为当地突出的可操作的小课题,比如说研究环境问题可以细分为大气、噪声、水污染、土壤污染、物种入侵、白色污染等。在具体的学习实施中,学生们还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根据自己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的了解情况,以及他们认为自己对某种污染调查研究的方便情况,确立富有创意的课题,如“城市新型垃圾站的设想”、“学校门口噪声测定与治理”、“废电池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染调查”、“横县生活垃圾分类调查”、“横县郁江污染状况”、“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抗性”、“桉树对横县土壤的污染”等。

二、课题设计阶段

学生一旦确立课题,就要对课题进行过程方案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方可进入具体课题研究。在这具体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必将受到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制约,因此以小组分工和合作研究最为基本和有效。教师要根据选题情况,作合理的调整,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然后要求研究性学习小组制定研究方案,这方案包括研究课题的内容、范围、目标方法、步骤及研究人员的分工等。教师要配合学生制定出具体、明确、科学、可行的方案,切忌方案大而空、不实际。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地理问题,邀请校内外指导老师及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提出该课题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梳理研究思路。如“生活垃圾污染调查”课题:

三、课题实施阶段

进入具体的实践体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大致的研究方式有观察、查阅资料、咨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跟踪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访谈等)、实践等,然后综合整理获得的信息,分析讨论和交流,得出可靠的结论。由于研究过程中学生要接触社会,如学生调查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态度时,就遇到市民不理解、不以为然等情况。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与各种人往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还要从观念和策略的角度予以启发,让学生学会维护自己的权利,善于运用一些巧妙的办法激发市民参与的热情。

在这一阶段,有些学生逐渐发现研究过程的艰难,有懈怠及缺乏信心的思想,指导老师要提前介入,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交流各组的进展及经验教训,特别是要表扬某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的解决办法。总之,这一阶段,需要指导老师针对学生研究的偏离情况进行调整,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

四、结题答辩阶段

在此阶段,需要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写出结题报告。学生最终的研究成果须在班内进行交流研讨、检验、评价、反馈、论证,并形成结论,最后形成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形式。其内容大致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研究,问题的解决及取得的成果,特别是重要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等等。报告的体例为:题目、报告完成人、摘要、报告主体、参考文献等。其中报告的主体为:引言、工作方法和过程、结果或结论。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为:

学生按照“选题―收集资料―开题―研究―汇报成果”的流程自觉规划,自主设计。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结果可能稚嫩可笑,不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关键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感受和体验,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注重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掌握知识的数量;注重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注重全体的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因此,在看待学生的研究成果时,重视对过程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同时强调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或教师小组,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也可以是学生家长、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等。评价的内容要丰富:一看学生对研究活动的态度;二看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所获得的生活体验;三看学生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掌握的情况;四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看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等。如:

[ 参 考 文 献 ]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老师的讲授显然跟不上学生对于知识的需要,单调的教学手段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市场营销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本文从信息化社会对学习的要求出发,来探讨如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加强研究性学习,并进一步对现代网络环境下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改革

一、引言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人们不断地学习来完善自己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作为网络时代,学习理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都在不断地变革。不论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还是终身教育,它们都蕴含着一个教育理念,即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教学也不例外。网络环境为培养营销专业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了更有利的基础。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重视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当前营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大多是接受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对于策略性知识学习往往不能奏效,这些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性学习,才能内化成学生自身的经验体系。在研究性学习中,正是通过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学生面临的是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这就需要依靠学生的供应价格智慧和分工协作。这时,协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协作学习和研究,学生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与此同时,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了解不同人的个性,学会相互交流、协作。

三、网络环境下市场营销教学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沟通便捷等优势,将网络作为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支撑平台,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一)网络环境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撑

一般的研究性学习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下进行的。在这样的真实环境中,虽然符合学习中要体验生活的要求,但学生毕竟不是科学家,也不可能像科学家们一样有足够的精力深入社会实践去搞科研,如果不克服现实环境对研究性学习带来的障碍,不但达不到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反而会加重学生无谓的负担。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向:

为师生确定研究主题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课题的选择十分重要――越有趣味性、越贴近学生生活和越新颖的课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如:品牌有什么作用?模拟运做一个或一系列品牌等。

2、学习资源:

指供师生用以论证研究主题的大量网上资源。这类资源可以是学习材料、相关知识库、与主题相关的网站链接,也可以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提交的作业和阶段性学习报告。

3、在线交流:

为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提供在线交流的机会,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实时讨论和疑难咨询。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到真实环境中进行主动研究,网上大量工具软件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方便学习者计划和管理个人学习的工具:书签、通讯录、个人主页区、个人日历等;基本的交流工具:视/音频会议、实时聊天、BBS讨论、Email、留言簿等;研究工具:报告生成工具、研究日历、公共文件夹、成果工具、研究数据统计工具、几何画图等;协作工具:公共文档共享编辑、投票决策工具等。研究性学习的三个阶段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完成。

4、作业上传

为文件师生对学习成果的讨论和评价,可以运用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陆(Telnet)、文件传输(FTP)、电子公告牌(BBS)及网络会议系统(Conference)等工具,这些为方便学生上传作业,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为学生提交开题报告、阶段学习报告和研究成果报告提供了技术支持。

5、学习管理

运用数据库及相关技术来管理学习资源、师生档案并控制学习过程。学习管理应具备的功能有:针对性的辅导、疑难解答、协作学习监控、作业管理与评价等。

6、虚拟实验环境

网络虚拟实验环境也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对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提供帮助。网络虚拟实验是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环境,其中每一个可视化的三维物体代表一种实验对象。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曳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的实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这不但为实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远程教育提供了条件,还可以随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新、更好的仪器。更加重要的是对一些缺乏实验条件的学生,通过网络同样能够 “身临其境”的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尤其是电子商务的教学。

因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为研究性学习克服上述种种障碍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也为市场营销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想象、验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情境体验、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问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具有实际意义。这一阶段活动主要有:网络信息浏览、网络社区讨论、开设科普讲座、实地参观、参加社会实践等。其目的就是开拓视野、启迪思维,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困惑,发现“问题”。

2、确定选题、拟定方案

在情景体验阶段会生成一些疑难问题,例如,自己观点缺乏论据,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对课题感兴趣却又无从下手等。在这一阶段,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则在网络和书籍中查找资料,确立完成课题应选择的方法、步骤,必要时寻求合作伙伴的帮助,对课题的可操作性做认真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有:网络资源检索、自愿组成研究小组、网上信息寻求专家指导等。最终确定课题,撰写出研究方案。

3、探索研究、具体实施

4、总结发表、推广反思

网络为研究性学习结果的总结发表与推广反思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学习者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有:上传研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和撰写论文等),交流和研讨研究经历与经验,参与对研究性学习成果及研究过程的评价,经过反复研讨论证之后发表推广。如果学生的研究成果处于先进水平,可以帮助他们撰写论文,在社会上公开发表其成果。

5、形成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研究性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评价的作用需要学习者主动改进来实现,评价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各个学生不同的潜能和对未来学习的建议。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作为网络环境下出现的新型学习方式,为市场营销的授课提供了新的模式。但它决不能代替现实情境中的学习。学科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网络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并非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可以借助网络实施,尤其是在那些需要实地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研究性学习中,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还需要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在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实践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各种媒体手段,将研究性学习的特征与网络环境的优势相结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单学滨,营销人员综合素质探析[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