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2 08:31: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经济贸易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论中国国际贸易中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和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路径,包括优化运输路线、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合理控制库存水平、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
关键词:物流 成本美国 中国途径
一、美国物流成本计算方法
美国的物流专家RobertV. Delaney先生认为,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并据此提出,物流总成本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组成,即:
物流总成本二运输成本十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
然而这一计算公式,是基于物流管理活动的基本功能来考虑的。它为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运输成本包含了几种常见的运输方式所产生的成本,同时还包含了货运成本和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与发货人相关的成本包括货主企业运输管理部门的运营费用和货物装卸费用。公路运输费用占了运输成本的大部分。
存货持有成本不仅包括通常所说的仓储成本、残损、人力费用,同时也包含了存货的税费、保险费以及由于存货的过时和贬值所引起的机会成本。另一个重要的费用就是利息,它是由于存货占压的资金所产生的利息费用,其中:
利息=商业汇票贴现率x库存总金额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加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转速度才能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则是按照全部物流成本的4%来计算的,即:
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二(存货持有成本十运输成本)4%
这个4%的比例,则是一个经验值,大体上符合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
二、我国物流成本现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损失巨大
我国的物流起步较晚。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国外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美世顾问等调查中国物资市场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物流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设施、服务模式和运作观念落后,人才短缺,成本高、效率低。发达国家的企业物流成本在销售中的比例平均占9. 5%一10%之间,而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例在20%-40%,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2005年全社会物流成本结构中,运输费用增速明显,占总成本的比例有所下降。当年运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为55 %,比上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增长相对较快,比例有些上升,当年保管费用占物流总成本为 31.4%,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增速回落,占物流总成本比例保持13.5%,只比上年下降了0. 1个百分点。
三、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
(一)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
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网络模型等数学模型,对货物的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运输、往返运输、迁回运输,在最短行驶里程内,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充分提高运输效率。在满足客户服务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运用运输管理系统(TMS )将小批量分次付运适当合并为较大批量一次付运。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数学模型,对货物的码放方式、车载货物的品种与数量进行合理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破损率,提高运输效益。
(二)降低存货持有成本的途径。
1.提高仓库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已有仓库面积3亿多平方米,而其空置率却达到40%。有条件的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物流、实行作业标准化、采用直接从厂家到客户的付运方式、采用较高效率的仓管系统、无纸化办公、考虑采用托盘操作或租用托盘等措施提高效率,减少存货和仓储费用。
2.合理控制库存水平。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库存量,以降低缺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三)降低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
用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武装制造业企业,提高物流组织管理水平。中国与美国物流成本的最大差距在于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我国为14%,美国仅3. 8%。这反映了物流组织管理水平的差距。
(四)技术方面。
采用简单、有效、费用并不高的手段与主要的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信息共享;利用Internet市场,用更低的成本销售更多的库存,利用Internet来采购;与物流服务市场连接,寻找专业化、社会化的仓储与运输服务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二:我国国际经济贸易战略和趋势的探究
摘要: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在国际经济贸易带动下,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全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当下,如何在经济大变革时代,稳扎稳打,实施好每一项经济贸易,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际经济贸易;贸易战略
2001年12月11日,我国度过了漫长的15年谈判期,终于在这一光荣的历史时刻,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而2015年7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截止到今年,对中国的15年保护期已经结束,这意味着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发生逆转。首先,允许金融、证券、钢铁、交通等外资企业进驻中国,而且国内所有投标项目,任何国家不得干预,也无权参与,仅允许个人财团参与。其次,去除海关关税,所有从海外进入我国的商品一律免税放行。而早在2013年10月26日,我国上海自贸区就已正式挂牌,标志着贸易自由化在我国实验成功。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极大的利好。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当国人正憧憬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蓝图中时,拥有庞大资金且技术领先的企业却转而投到发达国家门下,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在腹背夹击的困境下,我国如何在经济格局转变的前提下,走出适合我国国情,更为优雅的步伐,从而赶超发达国家,达到世界领先的贸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一、我国当下的经济形势
前不久,中央出台了二胎政策,结束了我国一对父母仅可生育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二胎政策的核心在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据相关报道显示,截止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并且正以每年800万的速度递增。尤其是今年,首次出现新就业人口低于退休人口,这表明我国正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以往我国引以为傲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大量劳动力缩减,在严重缺乏劳动力的情况下,经济力量也将逐步衰退。而二胎政策的提出,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请拭目以待。
二、我国的对外贸易战略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的GDP水平较之三十多年前,翻了几番。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作为农业大国,人民处于食不果腹的生活之中,大面积贫穷,就业率偏低,对外出口量少,发展滞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我国逐渐加强对外贸易,鼓励外来资本进驻我国。在此政策下,国外大批企业纷纷来我国投资办厂,解决了我国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对外贸易战略提出后,我国大量商品得以出口海外,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外汇储备额已达到30446.7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个外汇储备额超过3万亿美元的国家。另外,透过对外贸易,我国在工业领域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为巩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同时,弊端也日益凸显,市场经济环境被破坏,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正逐渐向恶性竞争演变。部分专家学者就此提出了异议,我国当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否是明智的选择?对此类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大幅度拉低了我国的贸易壁垒,因此,我国必须转变贸易战略,以应对国际贸易的冲击。
三、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新思维
我国对外贸易的传统战略思维是出口导向型贸易,即以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但就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该思维过于陈旧,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了构成了巨大障碍。而依托市场竞争,采取相应战略调整,是目前尚可执行的有效策略之一:(1)在出口导向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我国中小型企业众多,且拥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和科学技术,创新意识高,创造能力强,发展势头不可小觑。政府应对以上这些中小型企业进行大力扶持,以扩大内需,提升我国经济水平。(2)实行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沦为考试机器,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其在走入社会,在工作中缺乏竞争力。
四、结束语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在国际经济贸易带动下,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全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演变,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对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巨大冲击。以上,笔者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贸易战略做出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调整方案,以此希望我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早日成为国际市场中一面鲜艳的旗帜。
参考文献:
[1]袁青峰,张江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选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01):835-836.
[2]殷越男.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9,05(05):741-742.
1.1课程结构过于专和窄,即专业主干课方向偏专,专业选修课过窄在专业主干课方面,大多数高校专业主干课基本为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跨国经营与投资等课程,专业课程过分偏重于国际贸易领域,国际经济领域的课程偏少;在专业选修课方面,专业选修课的面过窄,选修课程不仅数量少,而且涉及的课程也主要涉及国际贸易领域,缺乏区域性研究课程,也缺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人际交往与中外文化风俗知识等方面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的余地小,缩小了学生的知识视角,削弱了该专业毕业生未来的工作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专业主干课与专业选修课之间的内容交叉现象也较严重,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1.2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务”过于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务课程,一些重要的实务性专业课程开设不足,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善。通过对用人单位实际调查显示,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熟练操作业务,在从事进出口业务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不仅能有效缩短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较快进入角色,而且能提高工作的自信心,降低工作压力,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目前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多人由于业务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感到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而频繁“跳槽”换岗。这说明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过多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在专业深度开发课程和实战操作课程上还相对薄弱,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在课程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式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步演变为目前的大众化教育。除了极少数国家重点高校外,其它高校培养的都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从事的是实践性很强的具体工作,即使有部分学生继续攻读学位,但今后能够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也非常少。然而很多高校忽视这一事实,在确定学生培养目标时,不从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结构、学生素质出发,目标贪大、求高,培养方案照抄、照搬重点高校。其结果是课程体系中,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课程比重小。片面强调专业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专业技能的训练。
1.3课程设置中对创新能力重视不够,培养形式相对单一而缺乏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潜力的发挥创造性能力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习和训练来实现。具体包括专业实习、学年论文、学期大作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外创新实践等。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了开放的空间,动态的场景和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是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载体,更是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职业适应能力、业务拓展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其中业务拓展能力是核心和关键。要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使学生形成上述创新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社会实践,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训练并从中探索其规律性。这就需要在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环节上下功夫,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环节入手,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教授,更需要有实战经验的教练。但实际上很多高校由于建立课外实习学生到对口外贸企业实习困难比较大,因此在培养计划中千方百计地压缩、减少甚至取消校外实习,有些学校则完全用课堂模拟代替校外实习,而缺乏实战训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适应市场需要,重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
2.1调整课程体系,形成符合不同人才培育目标要求的课程结构
不仅要强调“基本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三位一体,而且每一版快中的每门课程均要根据其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进行整合,强调各门课的相互协调,加强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体现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层次关系及内在联系,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体现在广和深两方面。广的方面,要做到课程涵盖的内容能够满足国际贸易发展对经贸人才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经济贸易知识,而且要了解外部商业环境和投资环境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相应的法律、政治环境)。比如,可开设“国际贸易文化”、“国际商务环境”等课程。深的方面,要做到不仅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由来与演变,跟踪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的最新发展,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与规则的最新变化,而且要注重针对性的深度的区域研究。如,关于美国这一区域的研究,应了解美国经济、政治,美国文学,美国建筑等。因为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中获胜,必须熟悉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方面情况。
2.2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提高实务性专业课课程比重,突出专业特色
在长期过分强调“厚基础”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多数高等院校的实务性专业课开设严重不足。认为学生只要有经济学理论方面的基础,专业课特别是操作性较强的实务课便可有可无,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干中学”就可以厚积薄发,发挥后发优势。殊不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高效的企业要求学生能迅速“上手”进入角色,发挥科班毕业生的特长,而根本不会负担毕业生长期适应和在职培训的高额成本。由于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财经类各专业所开设的经济学基础课相差寥寥,专业基础课也区别甚微,而惟一能区别学生专业特色的实务性专业课严重不足,必然导致各个专业都没有明显的“专业”特色。其直接后果就是毕业生择业困难,或在工作中由于专业方面的“短腿”而影响职业发展。因此,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除要有完善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必须有一定数量体现专业特色的实务性专业课程。作为应用性较强的实务课必须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和就业形势的需要。就目前国际经济贸易实践发展和外向型企业的人才需求来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必需开设的实务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进出口单证实务、进出口报关实务、国际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运输与保险、进出口商品包装、国际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合理的课程结构应该是经济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实务性专业课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的关系,而不是过去那种3:2:1的关系。
2.3加大对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力度,改变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方式,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开阔视野,对实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创新
2.3.1积极改进和完善进出口模拟操作训练,配备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青年教师指导学生模拟训练,让学生在仿真国际贸易环境中体会贸易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
2.3.2完善并强化国贸专业的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组织和执行力度,巩固课外专业实习基地,保障学生能按照教学计划进入对口涉外企事业单位实习和训练,通过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传、帮、带,积累相应的工作经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要求
2.3.3科学设置学期大作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社会调查等创新实践环节配备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文献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手段和调研方法,加强学生的多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研究和启发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2.3.4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全过程,做到分段实施,循序渐进使教学模拟性实验、专业实战性实践和专业综合性实训三个环节能环环相扣、有机结合,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胡俊文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杨新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2).
[3]胡列曲.论全球化及知识经济背景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4]王娟涓,朱宇.中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课程之比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
[关键词]工科院校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032-03
一、引言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近年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高层次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按传统模式培养的大学生又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错位和结构矛盾。人才培养模式是实施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转变精英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潜能,已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市场存在两难局面:一方面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一些外贸企业招人难。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社会上紧缺的是直接能够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国际经贸业务人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各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英语水平要求普遍较高。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比较看重学生的英语过级情况,而中小型企业则特别关注学生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能直接与外商进行贸易磋商并签订合同等。然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的现象。从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发现,不少高校还是有重理论、轻实务的倾向,课程设置泛而不精、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以及教学过程与国际接轨不够等问题。这种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市场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我们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熟练掌握外语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应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开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新局面。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变,即从培养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如何培养适应新的经济环境需求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类课程设置和实践应用两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在强调基础的情况下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国外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国际经济往来中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其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较为成熟,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在美国,与我国国际贸易专业性质类似的专业有“国际商务”或“国际经济”,这类专业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让学生形成一种分析问题的思路,通过对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市场的了解,熟悉宏观经济、政治制度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学会如何在国际贸易领域把握商机。
2.使商务教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教育,涵盖金融、营销、商业策略等。如耶鲁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简介所言:“我们设置的课程不仅仅要能适用于纽约或旧金山,还要能关注到巴西利亚甚至上海。”
3.要求学生将各门经济课程融会贯通。从大量的实践中摸索规律,将专业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给学生以企业家与“商人”的基本训练。
4.使国际贸易专业成为跨学科、宽领域的专业。如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培养计划中描述的“使其成为交流各国文化、掌握外国语及拥有个人国外经历三者紧密结合的学习”。
为了激励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及热情,美国商科教育采用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环节中大量使用案例分析。选定的案例每年都不同,但都与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并且是当时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这容易激起学生共鸣。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常常出现针锋相对的场面,课堂气氛活跃。
2.采用“实习制”。鼓励学生大量积累实践经验,将课程学习与实践较早地结合起来,这是美国商科教育的显著特点。学生应尽量多接触实际,如参与公司、企业、公共事业机构、基金会、各种国际组织等的运作,使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交替进行。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独立学习、同学互教、专题讨论、案例教学等。
4.模拟企业运作。由学生创建与真正公司、企业十分相似的特殊机构,即“模拟企业”。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对国际贸易工作进行模拟,为毕业后打开就业大门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特色建设
目前,我国共有200余所高校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些院校包括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以及综合性大学、专业性院校,人才培养竞争十分激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科涵盖面较广,涉及经济、贸易、金融等一系列学科,各校对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的定位不同,课程体系不尽相同,采用的教材也不一样,所以培养的毕业生存在一定差异。有些学校偏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另一些学校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同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但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相差甚远的局面。因此,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外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的设置经验,可以为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尤其是为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借鉴,建设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特色专业,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竞争力。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工科院校想要在人才培育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形 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办学思想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立足于“突出专业特点”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两个基本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多技能”的原则。基于我校修订的 “08版培养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重点突出外语能力的专业特点和国际贸易与金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过去6年的改革和实践中,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英语能力培养
根据我校定位和生源特点,我们以“夯实英语读、写、听、说基础”为突破口,通过“基础英语+全英语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模式达到“适应英语环境的国际贸易与金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增加了英语听说课程,删除了大学英语五、大学英语六,并调整了专业英语课程,加强了专业英语能力培养。修订后的国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能力培养课程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们增加了有关英语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课程。
(二)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为了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根据专业主干课程特点,新增或者加大了这些课程的实验学时。一方面,我们根据行业人才需求逐步修订专业课程,进一步深化教学、课程改革,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对行业需求的契合程度。另一方面,为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分量,我们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更新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模拟实习软件,以便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最新动态和业务流程。同时,我们新开设了金融方向的商业银行业务模拟实习,拓展学生的专业方向和业务实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坚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我们新增加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识实习,建立天津新港校外认识实习基地,积极开拓首都国际机场航空空港等见习基地。通过这些,使学生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更直观、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观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对国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四学生开设了专业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6周,实习基地可以吸纳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联系毕业实习单位,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学业指导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提供指导,帮助学生增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实施效果
2009年以来,我们实施了修订后的专业培养方案。通过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首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明显提高。截止到2012年6月,大四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6.55%;2013年6月,大四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98%。其次,出国留学学生增多。随着学生外语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不断增多,并且出国学生呈现出从优秀生扩展到普通学生的趋势。最后,学生就业水平和质量提高。学院对于学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创造实习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签约机会,安排学生暑假期间进入公司实习,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毕业生实习和就业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四、结束语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人才市场上,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要在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足于“突出专业特点”和“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两个基本点,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加强教师在业务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效结合。
2.进一步建设课群组教学团队,进行集体备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研讨,分享经验,以提高教学水平。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3.引进外教资源,提高学生英语实践应用水平。
4.加强专业业务模拟实习,建立培养专职试验指导教师的长效机制。利用教师、校友、兄弟院校的资源,开拓具有专业特点的实习基地,构建学生就业平台。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模拟大赛,通过模拟大赛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141-03
[作者简介]王捷(1963-),女,汉族,上海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马静(1981-),河北人,助理研究员,法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一、我国本科类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状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综合考察我国本科类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如下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国际经贸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毕业后能在涉外经济部门从事国际商务和行政管理工作。培养规格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进出口贸易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国际商务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进出口贸易的方法或技能; 3.具有从事国际商务的业务能力; 4.具有涉外部门管理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日益丰富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其中理论教学主要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包括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大致为4:1。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讨论、实验室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实践,并撰写毕业论文,主要针对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十一五”期间国内高校围绕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主要涉及三个层面: 1.基础教学层面,以教室与实验室为主,强调实验室的发展与利用; 2.专业能力强化层面,以考取专业资格证书和与专业知识应用相关的校内社团活动为主,鼓励学生考取高层次专业资格证书; 3.专业能力实践层面,主要依托校办企业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在实际业务中演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三)实践教学体系软硬件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高科技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具备了多渠道教学的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软件教学,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室硬件设施也在逐步健全,很多实验室配备了更加先进的设备,除此以外,校内外实践基地也建立和完善起来,给实践教学提供了更加直接方便有效快捷的途径。这些不断完善的软硬件条件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技术、场地、设备方面的支持。
二、实践教学在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熟悉实际工作场景和了解实际操作规程,以及顺利过渡到社会工作等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环节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并实现社会对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培养要求。
1.作为典型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由此看来,实践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的实现,都缺少不了实践教学这一关键环节,这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2.实践教学是专业学习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学习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求知,而在于致用,也就是实践。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和投身社会实践的优秀品质,为学生进入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3.实践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并形成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没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实践教学的广泛性和立体性使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实践教学活动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逐渐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对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学生必须参与并独立完成的教学任务,具体到国际贸易专业就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专业要求的所有实践教学内容,并达到教学要求,方能毕业。
三、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少、地位低
我国本科高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上,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建设,但不足是实践环节在应修总学分中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在课程设置上所占学时较少,课程地位较低,课程更新缓慢,“重理论、轻实践”仍是国际贸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重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理念影响下,各高校把人才培养的重点都放在了各种理论课程的学习上,实践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课程数量少、教学时间少、总学分低。
(二)师资供需结构不对称
国际贸易专业作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输出的重点专业,要求输出大批具有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因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而且要具备丰富的外贸实践经验。目前高校缺少这种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双师型”教师。造成了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师资供给与需求结构的不对称。
(三)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评价体系分为两方面:一是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尽管对于“双师型”师资的要求很高,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制定职称评聘条件和工作量核算等方面的政策时没有体现出倾斜性,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和努力,无法通过量化的指标和评价体现出来,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我国本科高等教育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基本有考试、答辩、论文等形式,这些都属于考核理论知识的手段,在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方面,考核办法很少或者说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的很少,如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实践基地科技创新等。实践教学学分计算方法简单,一般是按照课时计算学分,只要参加实践教学课就给予学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容易造成学生出勤不出工的现象,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四、优化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原则和措施
(一)优化原则
1.目标性原则
国际贸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并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作为应用型本科,其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和内容也要随着社会发展和市场的要求进行动态调整。综合考察国内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可概括为以下四点:(1)实践操作技能。企业选用应用型人才时,不仅仅看重学历,更注重其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及对本行业的了解程度。另外,具备一定外语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直接与外国客户打交道的职业。(2)灵敏把握市场信息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涉及海关、物流等方方面面,并且每个国家的市场需求千差万别,作为应用型人才必须能够灵敏捕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信息,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3)较强的营销能力。作为新时代的外贸人员,仅仅能说英语,翻译文件,是远远不够的,企业的要求还包括沟通、开拓、商务谈判等多方面能力,甚至希望你拥有广泛的客户资源。(4)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都遇到过职员离职带走客户资源、泄露企业机密的情况,这些都使企业对职业道德非常看重。
2.系统化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结合国际贸易专业的实际特点,按照实践教学体系内部整体系统的有机联系,统筹兼顾课程体系总体结构、课程类型和内容等,将课堂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实验教学环节和实习基地实践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内在联系、互相衔接的有机整体。同时注意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互相支撑渗透,与教学内容和本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相适应。
(二)优化具体措施
1.教学优化
(1)课程设置。结合国际贸易本科专业培养“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更新课程设置,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实际是理论课延伸到实际生产、社会应用的内容,每个实践教学单元应与理论课紧密衔接,但要改变实验课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由理论课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实验课时和实验内容的现状,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强调以“能力本位”组织教学,协调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实践课的课程比例,并加大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2)教学方法和技术。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技术,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辅助软件的应用,重视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注重营造实践创新的环境。
(3)教学内容。随着国家经济形势、政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变以演示型和理论验证型为主的教学方法,加大应用型、创新型、设计型的教学内容;改变实践教学多数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后,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现状,使实践教学成为独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探索培养由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训练三大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师资优化
(1)师资结构配比和师资质量。要建立一支与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打造“双语双师型”高水平教学团队。考虑到国际贸易专业的性质,通过外部引进与自我培养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懂科学理论和专业操作、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学队伍,尝试在公司、企业聘任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理论基础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教学考核、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工作;专业理论教师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与企业、科研机构多沟通交流,或者进驻企业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和实践学习。
(2)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教师提供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在职称评定和工作量核算方面增加“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活动的考量,对“双师型”教师必须参加的资格认证证书考试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对于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培训工作或者挂职锻炼活动按照一定的工作量核算标准发放教学津贴和补助。
3.管理优化
(1)管理机构。建立实践教学组织机构,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担任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并能够上下协调。
(2)规章制度。制定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实践基地的管理模式等全方面的教学管理文件;制定包括实习项目表、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教学进度表等方面的教学纲领性文件;制定包括实践记录、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表、实结等教学实施过程文件。
(3)监督执行。在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执行上,从学校层次建立不同层级督导随机听课检查制度,对实践教学进行随时抽查监控,检点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严查走形式、教学组织不严谨的现象,同时建立教学档案、教学信息储存反馈机制,查找问题、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4)测评机制和考核制度。建立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包括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在内的实践教学系统评价体系,还要建立实践教学测评机制和考核制度,改变长期以来采用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的考核评测制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社会对于国际贸易人才的实际需要引进测评体系,在学生毕业时除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学历证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全部成绩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共同组成,实践课程的成绩测评根据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标准确定,由此激励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对学生参加的学术报告、小制作、学科竞赛、科研活动等以授予学分的方式进行激励。
五、结语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多年“斗争”的问题,很难将二者完全泾渭分明地划分界限,因为二者的主体、受体、活动方式和内容都是互相浸透甚至重叠的,随着教育学的出现,更加使得二者的联系前所未有的紧密。我们在研究实践教学如何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应用时,既要尊重实践教学自身的特点,也要结合理论教学的体系传统,融合现有教学体系的组织文化底蕴和通例,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一、国际视野含义及其重要性
国际视野也被称为全球视野、国际意识等,它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去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它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所应具有的意识、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
(一)国际视野的评价指标体系——意识、知识、能力
1.意识维度。对于国际意识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相对民族意识而言,是指国民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的认识和了解;二是一种情感和价值取向,是一种自觉地了解世界、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的态度,要求我们用开放的心态、平等公正的理解,宽容地对待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界泰斗张耀灿教授的学生毕红梅在其毕业论文中指出,“所谓全球意识是指人类价值主体在承认国际社会存在共同利益和人类文化现象具有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克服民族国家和集团利益的限制,以全球视野去考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所形成的一种意识”。[1]
2.知识维度。国际知识储备是建立在对我国社会各种知识的总体把握的基础之上,有关主要国家的国情与对华关系态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的国情世情。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处于什么样的世界”。二是国际规则。要对大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法制意识、市场意识等教育,让大学生了解非歧视、透明度、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等国际经济贸易原则以及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惯例。三是国际礼俗。世界各国、各民族在其自身发展、生存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各种风土人情和习俗,令人赞叹不止。
3.技能维度。国际视野不仅仅停留在意识和知识层面,还应表现为一种行为能力,具体表现为专业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取舍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具有国际视野的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力,才有可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舍能力使人们在多元的国际化背景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保持民族性与个性;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二、不同类型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影响
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已经建设数量庞大的网络公开课,为我国大学生提高国际视野认识提供了一定的平台。然而,不同类型公开课对国际视野的影响有无差别,目前研究的还不多,因此,我们将对不同类型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一段特定时间的网络公开课程的教育,学生个体在国际视野认知方面是否产生明显变化。由此引出本研究的核心思路,即考察在其他因素可认定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网络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评价指标体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本研究采取两组前后测试的实验方法,在实验开始,通过对研究对象个体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其国际视野综合指数;紧接着通过一个月有计划的网络公开课学习,再次进行调查,研究其国际视野综合指数的变化并逐一分析网络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影响。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网络公开课划分为三大类,即人文艺术类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以及自然科学类课程。在研究对象的区分上,基于前述当代大学生国际视野认知现状调研情况及公开课类别,本研究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相同专业的在读学生200人,分为A、B、C、D四个实验小组。其中A组用于研究人文艺术类课程的影响,B组用于研究社会科学类课程影响,C组用于研究自然科学类课程影响,D组为控制组,实验前后各测一次以控制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
2.变量设计
本研究将大学生国际视野水平分为三个维度,即意识维度、知识维度和能力维度。将三个维度的指数标准化为0-5的分值,从而方便比较各个维度的变化,方便数据统计与显著性检测。其中,意识维度包含对自由平等与民主理解的考察、国际热点问题的态度以及对他国文化的接纳程度等;知识维度主要涉及他国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类型、先进科技以及法律形态等;而能力维度的测量则主要通过“对全球问题复杂性的认识和理解”“学科知识应用于解决全球性问题”“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困难程度”等题目完成的。
在公开课的选取上,本研究从网易公开课热度较高的课程中,根据课程时间和学生感兴趣程度来选择数门课程,分为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给定范围内的一门课程,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测量其前后国际视野维度的变化。
给A组学生提供的课程(人文艺术类课程):哲学类——哈佛大学“公正”、麻省理工“西方世界的爱情哲学”;历史类——斯坦福大学“美国研究”、耶鲁大学“1871年后的法国”;艺术类——麻省理工“透过摄影感受美”、剑桥大学“美”。
给B组学生提供的课程(社会科学类课程):经济类——芝加哥大学“理解全球经济”、卡耐基“金融危机”;政治法律类——耶鲁大学“资本主义的成功、危机与改革”、康奈尔大学“法学讲座”。
给C组学生提供的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麻省理工“线性代数”、耶鲁大学“基础物理”。
D组学生作为对照组不提供课程,仅进行前后两次问卷测试。
(二)研究结果
1.研究假设
假设一:人文艺术类公开课对国际视野意识和知识维度影响明显,对国际视野能力维度影响不明显。
假设二:社会科学类公开课对国际视野知识 和能力维度影响明显,对国际视野意识维度影响不明显。
假设三:自然科学类公开课对国际视野三个维度都没有显著影响。
2.研究结果
为了验证上述假设,本研究采用异方差t检验的统计方法来检验各组学生相关维度系数在学习公开课前后均值有否显著差异。具体统计结果如下表:
表1 相关数据统计结果表
■
注:*p<0.1,**p<0.05,***p<0.01
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国际视野意识维度来看,A班学生国际视野意识有显著提高,这说明人文艺术类课程对于培养国际视野意识有显著作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对培养意识均无作用;在知识维度方面,人文艺术类课程和社会科学类课程都能有效地丰富学生国际视野范畴下的有关知识储备,自然科学由于其客观特性对国际视野知识增长影响不显著;对于能力维度,人文艺术类课程与社会科学类课程对学生有不同[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程度的影响,自然科学类课程则没有显著影响。
首先,相比于自然科学类课程,涉及人文、艺术及社科类的课程在高校本科阶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因为这类课程往往更易于理解,科普性质大于讲授性质。其次,国际视野知识维度与人文、社科两类学科讲授内容高度相关,接受类似课程对于丰富知识有利无弊。
三、结果及对策
通过调查问卷可知,我国大学生国际视野水平普遍不高,全球意识淡薄、国际知识较少、全球能力较低;不同类型网络公开课对大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有不同的影响。为了提高大学生国际视野,高校应该加强人文类和社科类公开课的数量,以提高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 注 释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与框架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2
第二节 论文创新点 3
第二章 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4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与机电产品进出口详情 4
一、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 4
二、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详情 4
第二节 新昌县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与机电行业详情 6
第三章 新昌机电企业自主创新 8
第一节 自主创新的含义与分类 8
一、自主创新的含义 8
二、自主创新的分类 8
第二节 机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8
一、机电品牌、专利、技术 8
二、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 10
第三节 机电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注程度 10
第四章 机电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案例分析 11
第一节 大型机电企业案例——万丰奥特控股集团 11
第二节 机电产品出口对规模大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2
第三节 中小型机电企业案例 13
一、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浙江雅鼎卫浴洁具有限公司 13
二、机电产品出口对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4
三、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案例——新天龙轴承厂 15
四、机电产品出口对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5
第四节 机电产品出口对大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15
第五节 提高机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16
第五章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第一章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承诺的逐步呈现,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地提高,“引进来”的同时也倡导“走出去”,国际经济与贸易空前发展。当今国际市场上,中国已成为出口贸易大国,而机电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变化对我国的整体出口影响较大。研究机电企业出口贸易对自主创新带来的影响是意义重大的, 通过对新昌县与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行业情形的分析,以小见大,辐射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机电行情,有助于发现与解决问题,引起企业关注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出口贸易大国,长期以来,机电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高增长发展势头,已成为长期拉动我国机械子制造业增长与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导要素和重要力量。而当前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贸易的不断萎缩,加剧了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不少国家和地区采取更为保守的贸易政策和措施,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2009年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不明,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机电产品出口也因此正在严重下滑。
经过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浙江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大省。近几年来,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缓慢,对外贸易面临非常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一季度,外贸出口出现多年不遇的季度负增长。2009年1-2月,机电产品进出口下降速度快于全省外贸和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平均水平。今后外贸发展也依然严峻。
浙江新昌是一个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的小县城,已连续几年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新昌以医药、轻纺、轴承、冷配、机械五大产业为主,是全国的医药强县、纺织基地、轴承之乡、冷配大县,机电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机电产品出口近年来也是快速增长。在金融危机的剧烈打击下,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趋缓,以外向型经济结构为主的企业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许多中小企业纷纷裁员停产甚至倒闭破产,大企业也同样不可避免受到重大影响:停止招新、裁员、停产休业、受政府大力扶持。新昌机电产品出口面向世界各国,尤以出口到欧美、亚洲市场较多,受金融风暴冲击,机电产品出口明显下降。
从不同出口主体受到的影响程度不难看出,新昌县不同机电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存在着明显差异。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从事加工制造低端环节的“车间型”企业,再是研发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制造型企业,而具有自主品牌与研发能力、并且已初步建立起国际营销网络的营销型企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小。
二、研究意义
这次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新昌企业是件好事,非常时期让机电企业明白了许多,出口贸易使大家都认识到了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机电产业需要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能够打入国内市场的同时更能成功走向世界,携手创造新的经济腾飞!
通过对新昌机电产品出口对自主创新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以小见大,辐射浙江省、乃至全国各地机电行业的情形。中国机电产品其实仍有较大刚性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当前外需急剧萎缩的严峻形势下,只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来解决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应对当前的挑战。国际经济贸易中,机电产业应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将外贸发展的基础转移到科技创新上来,扩大高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推动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使得“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大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促进机电外贸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机电产品出口贸易。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㈠ 研究方法:
1.数据统计与整理归纳法、列举法:统计归纳近年来浙江省、新昌县的对外贸易现状、进出口贸易额及机电产品的出口额等;列举新昌县机电品牌、专利、技术等。
2.大中小型企业实际的典型案例分析:大型企业——万丰奥特集团,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浙江雅鼎卫浴洁具有限公司,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新天龙轴承厂。
㈡ 研究框架:
1.从近年来浙江省、新昌县机电产品的出口情况出发,分析机电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主导地位。
2.概述自主创新的含义分类,列举新昌机电企业的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分析新昌县机电企业通过机电产品出口后的自主创新能力。
3. 通过大中小型机电企业的三个典型案例,分析机电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以及机电产品出口对大中小型机电企业各自自主创新的影响,提出提高机电企业自 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4.最后得出研究的结论,机电产品出口是否对企业自主创新造成了影响。
第二节 论文创新点
很多人研究的是“自主创新对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而本文采用反向思维,研究 “机电企业出口贸易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以浙江新昌县为例”,暂未发现有人进行研究后发表文献,研究的角度以及主题较新。
第二章 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第一节 浙江省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与机电产品进出口详情
一、浙江省对外贸易现状
近年来,经过多年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浙江已成为我国的外贸出口大省,在全国外贸出口排名中连续多年居于第四,仅次于广东、江苏和上海。当前,浙江省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改良,加工制造能力较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浙江省自2001年一般贸易出口额首次超过广东跃居全国第一,一度名副其实地成为一般贸易出口大省。做为全国对外贸易大省之一,浙江以占全国1%的土地面积、3.8%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0.8%的出口。2008年,全省外贸依存度68.2%,出口依存度49.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统计,2008年,浙江外贸总额创下历史新高,首次跃上2000亿美元台阶,比2007年增长19.4%。但受金融风暴冲击,浙江外贸形势急转直下,11月出口额110.7亿美元,同比下降2.6%;进口额33亿美元,同期下降25.6%。这也是9年来首次出现“双降”局面。2008年我省进出口增幅、出口增幅为加入WTO以来最低点,分别比2001-2007年平均增速低10.8和1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一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为37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3%,其中出口270.6亿美元,进口102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7.6%和23.6%。进出口总额及出口、进口降幅分别比全国小5.6、2.1和7.3个百分点。在出口前五位的省市中,我省出口降幅小于江苏(-24.5%)、上海(-20.7%)、广东(-18.4%),比山东略大(-16.3%)。但浙江出口形势优于全国,在历年增长时浙江增幅高于全国, 在下滑时浙江下滑幅度低于全国。
从总体上来说,浙江省的对外贸易近年来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走势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2009年外贸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二、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详情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我省机电产品在对外贸易和国际机电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机电产业已成为推动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出口产业、支柱产业和主要力量。浙江省出口的机电产品以机械设备、电器和电子产品为主,出口比重逐年提高,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浙江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浙江机电已开始加入研发投入,关注自主创新,加快改变出口增长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近年来,浙江机电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继续快于加工贸易。据海关统计,2004年浙江省机电产品一般贸易出口额超过广东,列据全国各省市第一位。近几年来,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受金融风暴波及,机电产品出口减少,下降速度快。但机电产品出口额仍然占全省出口总额相当大的比例。如下表2-1:
表2-1 2000——2009年浙江省贸易进出口与省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出口总额
(万美元) 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额(万美元) 机电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增长(%) 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2000 2783265 1944279 —— 596260 —— 30.7
2001 3279969 2297747 18.2 725904 21.7 31.6
2002 4195650 2941102 28.0 968386 33.4 32.9
2003 6141083 4159499 41.4 1431975 47.9 34.4
2004 8521312 5814638 39.8 2170159 51.6 37.3
2005 10739123 7680353 32.1 3026157 39.4 39.4
2006 13914686 10089427 31.4 4236303 40.0 42.0
2007(绝对数) 17684000 12830000 27.2 5559000 31.2 43.3
2008(绝对数) 21115000 15429000 20.3 6807000 22.5 44.1
2009(一季度) 3726000 2706000 - 17.6 1109000 - 22.7 41.0
资料来源:根据浙江统计信息网的统计数据、统计公报、统计信息中的数据整理
浙江省是国内最大的机电配件和整机生产出口基地之一,产量较大的机电产品生产厂商较多,如:奥克斯、华信、惠康、帅康等,整体年产能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浙江机电在贸易方式上,一般贸易出口所占比重大,加工贸易出口所占比重为其次,其他贸易出口比重只占少数。我省机电产品以出口为主,而出口又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浙江机电出口市场分布较广,遍布全球各地,欧盟是最主要的市场,其次是北美,东盟也是成交较大的地区,其他地区机电出口相对较小。机电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少,附加值低,自主创新能力低,产品差异化程度小,类似性产品多,产品档次较低,而在安全质量等方面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我省出口的机电产品中,传统和三资企业的机电产品出口量较多,而高新技术比重相对较小,竞争手段往往采用低价竞销方式,如我省出口较多的小五金类产品,价格往往低廉,但质量水平却较低。
而此次金融危机对机电产业波及较为严重,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形势趋紧,增速减缓,受到严重影响,机电商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降幅大于轻纺产品。2009年一季度全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较大降幅,分别出口110.9和20.3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2.7%和34.2%。机电产品中除船舶出口增长13.8%外,汽车零件、电线电缆、紧固件、工具等大类商品出口降幅均较大。同期,纺织服装、家具、鞋、箱包等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0.3%、5.3%、2.3%和13.3%,塑料制品出口同比增长7.7%。显示了此次金融危机对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大大高于一般日用消费品。同时,由表2-1,我们也可以看到,2009年以来机电产品出口总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下降速度快。但机电产品出口额仍然占出口总额相当大的比例。
第二节 新昌县对外贸易总体情况与机电行业详情
近年来,在政府继续实施宏观调控力度不减、有保有压政策下,浙江省新昌县的对外贸易经济总体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全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政府与企业开始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
新昌县近年来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开放兴县”和“科技兴贸&rdquo ;战略,在资源要素制约严重、宏观调控趋紧、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贸易壁垒加剧等严峻形势下,新昌县各大中型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对外经济贸易,着力做好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外经合作。通过不断地努力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规模有所扩大,出口产品结构开始进一步优化,企业向着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方向拓展。总体上来说,新昌经济保持了稳步、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新昌目前已形成医药、轻纺、轴承、冷配、机械五大产业,轴承、冷配、机械都为机电产业的一部分,机电产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机电产品出口企业总体数量呈快速增加,其中中小型机电企业较多。全县拥有一批重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其所起的龙头作用十分明显,一般技术含量较高,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如:新昌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口具有高附加值铝合金汽车车轮等。中小型企业机电产品出口也占据了很大比例,但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水平相对较差。
近年来,新昌县外经部门积极培育出口企业,一手抓出口龙头企业培育,一手抓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开放型经济中,机电行业开始呈现出主导产品出口稳步增长、出口主体增加、出口地区稳定的特点。机电产品出口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万丰、三花、五洲新春等机电产品出口龙头企业自营出口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了全县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全县机电产品出口近年来快速增长,主要面向占全县出口总额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如下表2-2:
表2-2 2003——2007年新昌县贸易进出口与机电产品出口情况
年份 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进口总额(万美元) 出口总额(万美元) 机电产品出口额
(亿美元) 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
2003 33987 6296 27691 1.18 42.6
2004 52370 7763 44607 —— ——
2005 58881 7336 51545 2.50 53.3
2006 77676 6241 71435 4.05 56.7
2007 93421 7144 86277 5.38 62.4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信息网(tjcn.org)统计公报中的数据整理
新昌全县共有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1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纺织机械全国闻名,全国10强纺机企业新昌占3强,生产的倍捻机占国内产品市场覆盖率的80%以上;轴承精铸门类齐全,新昌小型轴承门类产量占全国的20%,主体轴承企业80%的产品远销欧美;制冷配件工业发展迅猛,实力强大,是全国最大的制冷空调控制元件生产基地和空调用风机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截止阀生产基地;机械制造增势强劲,是亚洲最大的铝轮生产基地。
而在金融危机的剧烈打击下,新昌机电产品出口增速趋缓,以外向型经济结构为主的机电企业环境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其中尤以轴承行业最为突出。新昌机电产品出口面向世界各国,尤出口到欧美、亚洲市场较多,受金融风暴冲击,国际贸易不断萎缩,机电产品出口明显下降。
第三章 新昌机电企业自主创新
第一节 自主创新的含义与分类
一、自主创新的含义
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企业就是有这种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二、自主创新的分类
自主创新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加强集成创新,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的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不是只要原始创新,更不是否定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现有的成熟的先进技术,而是要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主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创新;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浙江应有选择地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性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
第二节 机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机电品牌、专利、技术
新昌机电企业对外贸易历史由来已久,机电产品出口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出口额占据全县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成为长期拉动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导要素和重要力量。在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县以推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重点,不断实施专利发明,实施技术改造,
实施“创牌工程”,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品牌营销,争创各级品牌和免检产品。
历年来,新昌县在机电出口贸易中呈现出了众多机电产品的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2007年度市出口名牌中新昌县占了四只品牌“达利发”“ XCC”“TOYOSHIMA”“京新”,而其中“ XCC” 为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有限公司的自主品牌,属机电类。商务部公布2005至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在公布的190个品牌中,新昌占了4个,分别是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ZCW”、浙江三花集团有限公司的“三花”、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新和成(NHU)”和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的“众”牌,入选的4个品牌中前两个为机电产品。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在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自主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剑杆织机有三项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喷气织机有一项自主知识产权,为省级新产品,也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浙江印染机械有限公司LSG87-200型高速布铗丝光机为公司自主开发,该产品已报省科技进步奖,并获国家专利。浙江日发数码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注重产品自主研发(部分关键技术及新产品的研制与天津大学合作),其一技术创新点“RFMP3016”提高我国高档“工作母机”产品的性能、档次、质量,对提升加工产品的质量及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并可带动一批机械、电子等工业的发展。
在新昌机电产业各大组成部分中,众多企业提高了自主创新意识。纺织机械中,泰坦股份、日发集团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泰坦股份为全国纺织工业研究和开发新型纺机的重点骨干企业,有11项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和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日发集团 拥有4个国家级新产品,近30个省级新产品,连续7年经济效益列全国纺机行业前5位。轴承业中,五洲新春、皮尔轴承、新轴实业等企业立足国际市场,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型产品,以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和信赖。制冷配件中,三花集团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松下万宝、上海日立等企业的主要配件供应商,与美国蓝柯、日本鹭宫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机械制造中,万丰奥特集团为全国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第39位,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车轮设计实验室和检测实验室。
与国内贸易相较下,通过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新昌机电企业更加注重科技研发投入,努力营造自主品牌、申请专利技术等,呈现出了众多机电自主品牌、专利、技术,而其中尤以大型机电企业所占份额最多,中小型机电企业所占份额相对较少。
二、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需求萎缩的情况下,新昌县仍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足以说明其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在国际出口贸易中,机电行业也呈现出了不少自主品牌、专利、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其中,大中型机电企业的自主品牌、专利、技术较多,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而小型机电企业则相当少,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但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从总体上来说,与机电贸易发达的地区相比,新昌机电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仍然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目前新昌机电企业的出口产品一般加工产品多,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相对较少,低档次产品多,高档名牌产品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不少机电企业技术装备差、工艺落后、技术开发能力弱,投入少、开发后劲不足,深加工和再加工升值能力差,主要还是依靠低价竞争来扩大企业的出口销售,而不是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使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更上一个层次。同类企业遍地开花,低价竞争、互相压价的现象严重,往往同一地区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较多,散兵作战,各自为营,不仅缺乏竞争合力,而且在国际上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新昌机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不断提高。
第三节 机电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投入的关注程度
近年来,新昌县政府加大了对机电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手抓出口龙头企业培育,一手抓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多年的国际贸易,新昌县机电企业也开始意识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发挥名牌效应,全县以推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为重点,机电企业重科技,强创新,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机电产业不断提升和壮大。搭建科企合作平台,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系和合作,做强做大产业,力争“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大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机电企业不断实施“科技兴贸”,实施专利发明,实施技术改造,实施“创牌工程”,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品牌营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争创各级品牌和免检产品,扩大机电贸易的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四章 机电产品出口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
——案例分析
第一节 大型机电企业案例——万丰奥特控股集团
万丰奥特集团总部位于浙江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一家跨地域、多元化、外向型的企业集团,是民营股份制的大型工业企业,涉及汽车部件、机械装备、金融投资等三个产业,自1994年创立以来,从行业的追随者逐渐上升为行业的领跑者,打造了亚洲最大的铝轮生产基地、全国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浙江省四星级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省级技术中心,有强大的与国际接轨的自主开发新产品能力和工作平台,已先后通过ISO9001、QS90001、VDA6.1、SF1、VIA/JWL等国际认证。集团的愿景是:营造国际品牌,构筑百年企业。其中提出要提升品牌知名度——“ZCW”“万丰”“ 万丰奥特”商标,要构筑知名的国际品牌和持续的创新能力,要把握品牌六要素“产品质量是核心”“知识产权是内涵” “企业形象是吸引力”“用户亲和力是源泉”“市场占有率是目标”“广告宣传是手段”。
万丰奥特坚持“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行业内率先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组织实施了国家“863”项目、“双高一优”项目、火炬项目等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成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修订单位之一。“ZCW”品牌荣获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中国地名商标、全国质量奖等称号,在亚洲、美洲、欧洲构筑了成熟的营销网络体系。万丰奥特的高速发展赢得了广泛赞誉,被授予: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首批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中国工业行业带头兵企业、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名列中国机械行业核心竞争力1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浙江省百强企业、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
2007年,万丰控股(奥威、摩轮、车业)出口27221万美元,出口排名全县第一。2008年,万丰奥特技术中心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项目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化发展。全年申报技术创新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12项,县级项目3项,完成省级以上新产品5项,申请专利53项,制定新产品标准8项,采标国家标准2项。
第二节 机电产品出口对规模大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上述案例,万丰奥特集团及下属公司多生产汽车部件、机械装备等机电产品,国际贸易中,机电产品出口占较大比重。1994年,陈爱莲创立公司之时,仅小批量生产摩托车铝合金车轮。国内市场进行生产销售时,产品单一。而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引起了万丰奥特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注,自主创新意识比国内贸易的机电企业更强。想在国际贸易中站稳市场,须在众多国际竞争对手中突出自身优势与特色,不能仅仅满足于出口产品是高科技产品,而要不断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国际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正因万丰奥特在国际贸易中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使集团能够具备强 大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依然能站稳脚步,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国际贸易持续平稳发展。
近年来,新昌县规模大型机电企业出口贸易发展迅速,机电产品出口占相当大的比例,为新昌县对外贸易的主导企业与龙头企业,动了全县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在国际市场上若要占据稳定的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就必须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机电企业出口贸易,使得企业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不断促进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增加技术研发投入,营造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前一节中,万丰奥特集团正是受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影响,比国内贸易的机电企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机电企业一旦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便又可以有利地促进国际贸易或者转为国内贸易,形成一个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循环,如图4-1:
图4-1 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良性循环图
第三节 中小型机电企业案例
新昌县中小型机电企业占据很大比例,本文将其归为两类:第一类为综合素质高、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或创新设计的中小企业;第二类为综合素质欠高、为成品企业做配件或完全依赖成品企业的中小企业。
一、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浙江雅鼎卫浴洁具有限公司
浙江雅鼎卫浴洁具有限公司创立于 2001年7月18日,位于浙江新昌的青山工业区,现已成为中国著名的顶级品质卫浴洁具的专业制造商,是香港雅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大陆唯一授权设计、生产、销售“雅鼎”(YaTin)品牌卫浴五金的中型专业企业。现有15000平米的研发、制造基地,下辖挂件事业部、龙头事业部、电镀事业部、浴柜事业部四大专业事业部,各事业部全部拥有自己现代化的生产制造基地,目前共有在职员工800余人。
雅鼎设计生产卫浴五金产品,多属机电产品,国际贸易中出口面向港澳台地区、欧美、亚非,乃至全球,国内已有 200多个销售网点,在30个国家和地区也拥有稳定的销售网络。随着国际贸易的展开与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逐步确立了 “设计、制造世界上最好的卫浴五金产品和打造中国卫浴五金第一品牌”的企业发展目标,销售网络日趋完善,雅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通过五金卫浴出口贸易,雅鼎更加意识到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在国际市场上必须拥有自主品牌与研发能力,才能增强国际竞争力,雅鼎自创业以来,极其重视产品的自主创新,所有的产品都坚持原创设计并在国内、国际上屡获设计大奖。产品制造工艺精益求精,雅鼎出品的挂件、龙头和浴柜三大项目产品,在设计、产品质量上已经完全可以媲美国际顶尖产品,但价格只有它们的20%,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雅鼎产品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
创新永远是雅鼎的核心竞争力,雅鼎无时无刻不把创新深入到设计、制造、服务的每一环节。雅鼎所有产品均坚持自主设计研发,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每年平均获近百项外观设计专利。雅鼎一直致力于成为比肩国际顶级品质的专业制造商,摒弃 OEM (贴牌经营)模式,坚持建设自己的设计、研发、生产基地以严格掌控每道工艺环节、保证产品品质。雅鼎所有产品只选用最好的原材料和配件,所有生产设备只采用全球最先进最精密的机械,所有品管程序相当严苛,正是这些一贯的坚持才造就了雅鼎产品无与伦比的优秀品质。
虽成立没几年,雅鼎却能和中国移动、中国国际航空、青岛啤酒、首钢、阿里巴巴、娃哈哈、海信等其余十九家著名大企业同获“2006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荣誉称号。2006年3月,被称为“中国工业设计界奥斯卡”的“中国企业产品创新设计奖”揭晓,雅鼎设计的“君临天下”水龙头,夺得一项金奖。12月,雅鼎选送的另一款水龙头荣获“德国iF产品设计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本土卫浴企业第一次获得该奖,在此之前,这个奖项几乎由汉斯格雅、高仪等世界卫浴顶级品牌垄断。
二、机电产品出口对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雅鼎”为综合素质高、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或创新设计的中小企业,属于新昌县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上述案例是“雅鼎”的创业之路及参与国际贸易后的创新理念与成果。2001年,俞光带领另外11位年青人开始了雅鼎的创业之路,创立之初,在北京出售的第一批产品是卫浴挂件产品,国内贸易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自参加国际贸易后,面临的竞争对手更加庞大了,机电贸易的同类产品较多,产品特色不多或者是优势不明显。在机电出口贸易中,为使企业能够具备良好的国际竞争力,雅鼎更加关注技术创新,注重设计生产其他类别的卫浴五金产品,营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新昌县众多中小型机电企业中,第一类中小企业也占据了很大比例。这类企业一般都综合素质较高,产业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参与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初,一般市场并不大,产品还比较单一。而进入国际贸易当中后,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巨多,而且国外的大型企业也多,科技较为发达,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供应琳琅满目。新昌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从中开始认识到国际间的竞争压力,也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科技投入,申请更多的专利与技术。由此可知,机电产品出口促进了第一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使得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自身特色与优势,营造国际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更有利地拓展国际市场,保持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案例——新天龙轴承厂
新天龙轴承厂是一家生产销售轴承套圈、轴承锻件的生产加工的私营企业,原有职工400余人,是一家中小型机电外贸企业。其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美、东南亚市场.该厂主要为新昌一成品企业做配件或者加工轴承产品,故有稳定的市场,但是却没有自己独立的国际市场份额。该厂主要靠模仿其他公司发展,没有自主品牌和核心产品,本身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管理粗放,处于被动地位。由于该厂是为成品企业加工生产产品,只要成品企业有市场,则其就无需自寻国际市场。尽管也参与了轴承产品的出口贸易,但 市场稳定,产品也被指定型号或类别,所以该厂并不重视科技投入,也没有很好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营造自主品牌和核心产品。成品企业形势好,则其也好;成品企业形势不好,则其也不好。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成品企业轴承产品出口受到了影响,该厂轴承的生产加工也因此受到了更为严重的影响,轴承的国际市场萎缩,没有了成品企业的依靠,没有自己的自主品牌与核心技术,又没有能力生产其他产品,再也无法继续维持经营,于2008年8月倒闭。
四、机电产品出口对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新昌县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综合素质欠高、科技含量低、为成品企业做配件或完全依赖成品企业。以上述新天龙轴承厂为例,该厂属于第二类中小机电企业,是为成品企业做配件和靠国外市场支撑的出口加工类企业,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并没有促进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第二类中小型机电企业往往靠模仿其他公司发展,依赖于成品企业或者是国外市场,由于拥有一定的稳定的国际市场,创新意识薄弱,极少投入研发,很少或没有属于自己的研发力量或自主品牌、专利、技术等。成品企业形势好,则其也好;成品企业形势不好,则其也不好。一般,这类机电企业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通过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很少甚至没有促进其抗风险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再次发展。
第四节 机电产品出口对大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由上述三个典型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对规模大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最大,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发展机电产品出口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机电企业相比较,规模大型机电出口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更高。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帮助其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进而再次促进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稳定的市场份额。
对第一类综合素质高、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或创新设计的中小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其的影响次之,但也较大。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更加引起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加研发投入,营造国际品牌或发展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
对第二类综合素质欠高、为成品企业做配件或完全依赖成品企业的中小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其的影响微乎其微,亦或是没有。国际贸易过程中,很少甚至没有促进其提高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也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再次发展。
第五节 提高机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目前,从总体上来说,新昌县机电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服务的附加值较低,自主创新能力还不高。机电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路径。新昌县机电企业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的重要基础和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源泉。要大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形成单项相关技术的集成创新优势,努力实现关键领域的整体突破。要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存量,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发展。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确立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新技术的产业化。要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综合协调和服务功能,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强有力的创新激励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性制度保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增强税收制度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努力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从宏观上,政府要发挥其在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制订一系列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发展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教育和培训活动进行创新资源配置和建立创新制度;大力扶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技改、研发、信贷、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推动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改革,增加他们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依法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鼓励机电企业加强节能、环保型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应用。
从微观上,新昌各机电出口企业应以科技进步为主导,重视技术创新,不能仅满足于出口产品是高科技产品,更要关注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充分利用技术改造项目,提升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加快新产品的开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应积极建立自己的外工贸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大力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加大研发经费的投人;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资金变为技术、技术变为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形成“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推动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优化,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并重点开展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机电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走“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努力扩大技术密集、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全面提升全县机电产品的国际竟争力。
第五章 总结
本文根据浙江省及新昌县历年来的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额数据及其他数据,结合典型的企业案例,以大中型企业案例反映机电行业,分析出口贸易中新昌县机电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品牌、专利技等),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对规模大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最大,帮助其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自主品牌、专利与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了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进而再次促进国际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占领稳定的市场份额;对第一类综合素质高、产业结构好、发展后劲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或创新设计的中小型机电企业而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其的影响次之,但也较大,更加引起了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增加研发投入,营造国际品牌或发展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对第二类综合素质欠高、为成品企业做配件或完全依赖成品企业的中小型机电企业而 言,机电产品出口贸易对其的影响很小或是没有,国际贸易过程中,很少甚至没有促进其提高自主创新与研发能力,也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再次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改变贸易条件的重要支撑。新昌,浙江,乃至全国各地区的机电企业都应该关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加快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即二次创新),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电企业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营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打入国内市场的同时成功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绍兴引资网.投资胜地赢在新昌---产业优势[EB/OL].cn.zhaoshang-sh.com/Zhejiang/Shaoxing/ShaoxingTZHJ/9790794986.html,2007-03-29.
[2] 肖武岭. 转变浙江外贸增长方式的对策探讨[J]. 当代经济管理. 2008(5):36-39
[3] 张汉东. 一季度出口形势和对策建议[R].国际经贸决策参考2009年第2期(总第78期),浙江省商务厅综合处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2009 ,(2):2-12
[4] 柴燕菲,闻育旻. 一季度浙江外贸超三百亿美元,跌幅呈“刹车”之势[EB/OL]. 中国新闻网chinanews.com.cn/cj/gncj/news/2009/04-13/1644099. shtml ,2009-04-13
[5] 浙江统计信息网. 一季度浙江对外贸易 形势依然严峻 积极变化显现[EB/OL]./zj.stats.gov.cn/art/2009/5/7/art_281_35530.html ,
2009-05-07
[6] ISSN 1007-712X,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机电产业的影响及对策[S].
[7]浙江统计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公报[DB/OL].浙江统计信息网zj.stats.gov.cn
[8]周江明. 新昌:宏观调控下的工业经济该怎样发展[J]. 当代经济,2005, (5):9
[9] 绍兴市新昌县统计局.绍兴市新昌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B/OL].中国统计信息网tjcn.org
[10]张立强. 自主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魂[J]. 劲旅,2006, (4):44
[11]王永龙,肖武岭. 自主创新与浙江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J]. 改革与战略,2007(8):42-45
[12]翁仕友.自主创新概念的多面判断. [J]. 决策,2005,(11)
[13]弋辉.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2-17
[14]张炎.新昌四只品牌获“绍兴出口名牌” [J/OL]. 嵊新导刊, 2008(2):2
. 2008.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Aug. 17, 2008:23-37
[16]CNKI. 服装统计表[DB/OL]. CNKI中国宏观数据挖掘分析系统number.cnki.net/cyfd/MetaShow.aspx?areacode=xj110603&zhibiao=%E6%9C%8D%E8%A3%85&pn=
[17]新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构筑高新产业发展的乐园[J].今日浙江,2006,(7)
[18]杨昌荣. 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高新区扩大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思考[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2004,(11):16-182
.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Jun. 20, 2008, (2):298-350
[20]余道先,刘海云.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专利授权量的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 2008,(3):28-33
.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hansfer. Nov.7,2006,(32):27-47
[22]童春良,余向平.浙江机电产品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J]. 经济论坛,2006,(10):15-16
[23]徐元.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对外技术贸易发展的影响[J]. 中国科技论, 2007(7)
[24]Barbara Breitschopf and Hariolf Grupp.Innovation Dynamics in OECD Countries: Challenges for German Enterprises [J].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Policy. Dec.22,2004,(1):135-155
[25]何红俊. 技术创新—提升机电业出口竞争力的基本条件[J]. 科技资讯,2006,(30):169-170
[26]浅议自主创新对我国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J]. 黑龙江对外贸, 2007,(7):11-12
致 谢
本文的选题、构思及撰写得到了杭雷鸣导师的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收集、课题的研究,到完成外文翻译、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正文,再到就业问题,都倾注了杭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下,我顺利完成了论文。杭老师渊博的知识,细心认真的工作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将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非常感谢杭老师对我毕业论文的指导以及离校找寻工作的莫大关心。
在此,非常感谢学术届研究领域中的各位学者,通过阅读借鉴并拓展了他们的理念与思维。借此机会,我也要感谢在我读本科大学四年期间,对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给与热心帮助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和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