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2 04:1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培训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对象限定在本市户籍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
(一)持有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人员;
(二)持有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创业培训合格证》人员;
(三)具有一定创业能力、毕业后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技、职)校毕业生;
(四)持有有效证件的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上述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已开业并持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可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当年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的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合伙经营企业(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
二、贷款额度和期限
(一)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一般为5万元以内,经营规模较大的最高不超过10万元。对贷款额度在5万元及以上的必须经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创业培训合格,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由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推荐。
(二)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合伙经营企业,根据实际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数,按人均38万元的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合伙经营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三)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借款人提出展期且符合贷款展期条件的贷款经办银行可按照相关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
三、贷款担保专项资金
市财政建立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专项资金,专户储存于指定的商业银行,封闭运行,专项用于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担保专项资金余额不低于100万元,并随贷款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原则上担保专项资金余额不得低于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
四、贷款办理程序和贷款经办机构
(一)小额担保贷款按照自愿申请,社区推荐,镇(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查后报市就业管理机构审核,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经办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
(二)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合伙经营企业贷款按照市就业管理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初审合格的提交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经办银行核贷的程序办理贷款手续。
(三)经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创业培训合格并创业的人员,可直接向中心申请,初审合格的提交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审核合格后提交贷款经办银行。
(四)受理部门在接到贷款人的申请并正式受理后,经过调查,原则上在2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担保公司收到材料后在3个工作日内将材料提交银行;承贷银行在收到申贷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符合贷款条件的优先发放贷款。
(五)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银行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共同推荐确定,经办银行对小额担保贷款质量实行专项考评。
五、担保与反担保
(一)小额担保贷款担保机构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共同推荐确定
(二)小额担保贷款实行固定优惠担保费率。
(三)担保机构可要求贷款人提供反担保。对以下无个人不良信用记录的贷款对象取消反担保,直接办理小额贷款:
1.由信用社区(行政村)推荐的
2.具有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项目、新增长点项目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3.县级以上劳模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
六、贷款利息及贴息
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确定,不得向上浮动。
对持有有效证件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和合伙经营企业,由财政给予50%贴息(展期和逾期不贴息)
七、贷款损失代偿机制
本市小额担保贷款损失由市担保专项资金承担。贷款到期,借款人不能按期足额偿还贷款时,担保机构应按规定,3个月内向经办银行履行清偿责任。此期间,银行也应积极向借款人催收贷款。但根据担保机构与经办银行合同的约定或经担保机构同意,经办银行可直接从担保专项资金账户中扣划借款人所欠贷款。
八、贷款回收激励机制
按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对经办银行、镇(社区)和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进行考核奖励(回收率的计算公式为:当年实际到期贷款回收额/当年应到期贷款总额×100%奖励标准如下:对承贷银行、镇(社区)和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及其他有关部门,凡认真审核、推荐小额担保贷款对象、积极催收贷款本息、当年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的分别按当年实际贷款回收额的1%给予奖励;贷款回收率达到95%以上的按当年实际贷款回收额的1.2%给予奖励。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奖励资金可用于补充经办银行、镇(社区)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的办公经费,以及用于在推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奖励。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
职业培训补贴实行“先垫后补”的办法。职业培训补贴实行先垫后补是指: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在政府确定的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工种)范围内,参加培训前由个人先行缴纳培训费用,待培训结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以下非特指均简称职业资格证书)后,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符合条件的培训人员可根据自身条件和就业意愿,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协议的培训机构范围内,选择参加相应专业(工种)的培训。
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人员范围
贫困家庭子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下均简称五类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
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条件
对参加职业培训或创业培训的五类人员,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参照省、市政府补贴指导目录(以下均简称指导目录)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对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垫支劳动预备制培训费的培训机构,按照《关于继续组织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的通知》(辽人社〔2014〕108号)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按规定标准给予生活费补贴。
对按有关规定组织在职职工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由财政按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按规定标准拨付给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对参加技师培训的人员,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高级技师培训合格证书的,由财政按规定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培训后经市级就业和人才服务部门组织考核并颁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印制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由财政按规定标准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对五类人员参加指导目录内各专业(工种)培训,通过不同工种的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职业培训补贴的申领
参加培训的五类人员申领补贴需递交的材料:
(一)申请者本人《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以下均简称《就业创业证》;未办理《就业创业证》的需提供加载本人就业失业登记信息电子记录的社会保障卡,下同)、职业资格证书原件,留存复印件;
(二)《职业培训(鉴定)补贴个人申领表》;
(三)《职业培训学员登记表》;
(四)申请者本人个人银行账户(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
(五)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
参加创业培训申领补贴需递交的材料:
(一)申请者本人《就业创业证》、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原件,留存复印件;
(二)《职业培训(鉴定)补贴个人申领表》;
(三)《创业培训学员登记表》;
(四)申请者本人个人银行账户(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
(五)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原件。
申领劳动预备制培训补贴需递交的材料:
(一)学员身份证、初(高)中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未满18周岁申请者凭劳动预备制培训合格证书);
(二)《劳动预备制培训学员登记表》;
(三)劳动预备制培训补贴代为申请协议;
(四)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五)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往来票据(或税务发票)原件。
申领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需递交的材料:
(一)学员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二)学员劳动合同复印件;
(三)《新型学徒制培训学员登记表》;
(四)企业和培训机构签订的学徒制培养协议;
(五)企业和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
(六)培训人员花名册;
(七)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原件,留存复印件。
参加技师培训申领补贴需递交的材料:
(一)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师培训合格证书);
(二)《职业培训(鉴定)补贴个人申领表》;
(三)《技师培训学员登记表》;
(四)申请者本人个人银行账户(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
(五)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
申领职业技能鉴定补贴需递交的材料:
(一)《就业创业证》复印件;
(二)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三)《职业培训(鉴定)补贴个人申领表》;
(四)申请者本人个人银行账户(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
(五)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
劳动预备制学员申领生活费补贴需递交的材料:
(一)农村学员需提供《居民户口簿》复印件;
(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需提供证明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效证件;
(三)申请者本人个人银行账户(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
附则
五类人员只能享受一次同专业(工种)、同等级的职业培训政府补贴。
按照“谁经办,谁保管”的原则,由经办部门留存的相关材料,作为职业培训补贴情况的原始材料,装订成册,统一编号,并责成专人负责,妥善保管,随时备查。
各级就业服务机构要设立职业培训服务窗口,公开服务事项,履行告知承诺,提供办事指南,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
加强网上办事平台建设,强化信息管理,全省统一建立职业培训管理系统,统一网上服务入口,实现标准化服务,推广实施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等功能。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服务规则,明确纪律要求和行为规范,完善公共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在管理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培训机构等场所设立“监督举报公示”标牌,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主动接受社监督。
一、美国银行有效监管体现在细微之处
总体上,美国的监管是比较成熟的,“银行检查官”(相当于我们的各级银行监管人员)成为一个颇受尊重的职业,监管工作本身规范。监管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完善的,严密的程序,具体表现为监管人员有条不紊的工作。
这里,我列举2个月的培训中学到的、有点感悟的,与我国的银行监管比较,作为借鉴。实际上,就是这些看起来非常细微的、似乎谁都能够做得到的内容构成了我们羡慕很久的有效监管的基础。
监管工作的计划性强。每个监管人员在年初已经知道其一年内应该完成哪些工作,包括参加哪些现场检查甚至检查的内容、参加哪些培训,以及这些安排的具体日期。
现场检查前的充分准备。我们参加现场检查发现,负责此项工作的EIC(examinerin-charge)在开始检查前的一个月向被检查的银行提交了一份长达42页的材料清单,要求商业银行对所提材料或进行准备;同时,向参加检查的每个检查官发出通知,告知其负责的检查内容、时间要求并提供相关材料等。通过这些工作,商业银行能够充分准备材料,检查人员能够充分了解相关的信息,现场检查的效率(针对性强、时间短)明显提高。
高度重视与银行管理层的交流(communica-tion)。银行管理层包括行长等行政部门的管理者以及董事会两个层次、银行检查官通常先将发现的问题与行长和部门的管理者进行交流,如果检查官认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再与董事会交流。银行检查官非常重视这样的交流,认为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监管人员了解银行在干什么、以及如何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可以向银行表达监管部门的意见、看法等,以此提高监管的效果。
银行监管部门有非常主动的处理手段。如果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较多,银行检查官有相应的处理手段,处理的手段依次是:要求与管理层进行谈话,降低银行评级同时缩短检查周期,限期改正某些错误,动用法律手段(处理从业人员、紧急救助、关闭等等)。使用这些手段的目的是促进银行迅速改进管理,降低风险,其最大的特点是银行监管部门掌握处理的主动权。
监管本身不代替商业银行的工作。OCC不为商业银行制定呆账准备金比例等,并认为那是银行自己的事情,OCC不必也不能制定;OCC检查人员仅仅按照有关监管机构的要求(标准、指南、手册等)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和管理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监管部门根据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风险监管的实质是重视对过程控制的评价。在OCC现行的监管体系中,骆驼评级和风险评级是两个并行的体系,他们一起构成风险监管的整体,二者之间有一些区别。camels是对形成的存量也就是运行结果进行评价,风险监管(评级)是对经营过程的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前者出现的背景主要是针对信用风险,后者主要针对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各监管部门高度共享信息。联邦级银行监管机构包括4个,即联邦检查委员会(FFEIC)、联邦储备体系(FRS)、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通货监理署(OCC)。这些监管机构之间能够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监管机构执行相同的监管制度、检查方法等;二是各监管部门关于银行机构的数据信息共享。各银行机构按照检查委员会制定的格式(CALLREPORT)将数据资料报给存款保险公司,由存款保险公司对数据进行加工,向各监管机构提供,包括每季度整理的UBPR,每月的BERT;而且这些数据放在网上,监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方便地调用,这构成了非现场监管的主要内容。
现场检查的程序化。OCC的现场检查按照规定的程序在网上运作,比如,OCC的常规检查(SAFEANDSOUNDEXAMINATION)有确定的电脑程序,检查人员按照要求,查阅资料,将检查结果输入电脑系统中,参加检查的人员均可以通过看到检查的进度和结论,利用先进的技术促进了现场检查的信息交流、组织管理,提高检查的效率。
监管人员的专业化。在OCC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如法律、机、、信贷、反洗钱等领域均有自己的专家队伍,而且这些专家大都从事过相关内容的实际操作,理论和实践的经验都非常强。
持续监管的实现。持续监管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它表现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连续地观察、了解,以及对其进行的分析、判断等,这些活动构成持续监管的实质。持续监管,不仅仅体现为非现场监管,而且也包含现场检查(合规性-COM-PLIENCE、风险-SAFEANDSOUND、专项等,)的连续性,比如美国的法律规定监管部门必须在一定时间内(examinationcircle)对商业银行进行现场检查,这样的检查不能由监管部门改变。
制度框架清晰。我们了解到,OCC关于监管工作的“文件”包括以下几种:、手册、指南等。
银行体制合理。我们对一家银行进行了现场检查,其资产规模较小(资产总额不到2亿美元),这家银行经营管理非常规范,其董事长是非常绅士的老人,他们有权在其他地方申请开立分支机构,但该董事长说没有必要,不像我们的信用社都想到国外办些业务。美国大银行和社区银行的差别是明显的,功能是清晰的,这奠定了有效监管的基础。
二、规范高于一切———对我国银行监管的思考
这次培训有两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促使我们思考。一是我们和美国的监管颇有“神似”之处,如基本相似的框架、、手段,甚至可以说美国有的我们都有,但监管的效果却有差别;二是美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活动要向商业银行收费,商业银行依然积极配合,理解,我们的中央银行监管活动不收费,商业银行对此并没有表示真诚的欢迎,颇令人费解。对此,大家的解释基本是这样的:美国、银行都能够按照市场的原则运行,银行监管的环境也就是微观的基础非常好。但是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外部如企业经营、信用环境等的,而应该全力改善每个监管人员的工作。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关键是要规范我们的监管工作。
1、谁来管、管什么以及如何管:一个简单的框架
简单地讲,规范的监管就是要解决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制度或者文件的方式,以保证监管政策和行动的稳定、连续,保证监管成为连续不断的链条,避免因人废事引起的动荡、混乱等。在监管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阶段对上述三个问题也有不同的回答。
关于谁来管问题,即明确监管的主体。这个问题涉及到多元监管还是一元监管、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各监管主体的合作与协调等。在比较成熟的监管中,关于监管主体的规范必须明确每个监管人员的职责、工作范围、拥有的权力等,使每个监管人员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这样形成的监管主体才能为有效监管提供起码的条件和基础。
关于管什么问题,即明确监管的内容。监管的内容有不同的分类,如合规性和风险性、市场准入、市场营运和市场退出。总体上,监管是维护市场秩序,降低风险,公平竞争等。但对一家银行而言,我们更多地需要从商业银行对监管的需要上着眼,使监管真正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有用的意见、办法等,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监管活动才能够得到商业银行的积极回应,否则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就不可能得到改善。
关于如何管问题。如何管是监管理念、监管方法、监管手段的综合体现,是判断监管效果的标准。总体上的趋势是:风险管理为主的监管,也就是审慎监管和有效监管;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并重;利用高技术手段开展监管活动;监管的国际化倾向等。
上述三个问题并不是孤立、分割的,他们互相联系。比如,在特定条件里,监管理念、可以使用的监管方法等(如何监管的问题)实际状况会决定监管主体(谁监管)的确定,以及监管内容(监管什么)的选择。
2、“规范的监管”的含义及我国银行监管中需要改进之处
简单地说,规范监管就是有人做他应该做的监管工作,并且努力做好。它意味着:制度完善(不一定很多),职责清晰(机构职责、人员职责),秩序分明等等。
与此相应,我们监管中的问题似乎可以这样描述:监管人员不十分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以及知道做什么而不能做。这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次的原因,前者可能是监管人员的素质决定的,后者主要是监管体制、管理不合理造成。这两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缺陷,我们要为此进行长期的努力来改善之。
从谁监管这个角度,我们已经确立了监管的机构、人员等,也制定了监管责任制以及各监管单位的“三定”等,这些为进行有效的金融监管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实践中,我们的监管仍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表现为信息传递不畅、工作安排不清、权责划分不明,监管人员的职责范围、权力不具体等。
该文件剑指屡受诟病的银保,在银、保两个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寿险中的银保产品不但具有寿险产品的用途,还兼具储蓄和投资的功能,具有明显理财的特征。银保不但拓宽了寿险营销的渠道,与此同时,也促进了银行对客户服务的多元化。如此“看上去很美”的银保因何屡受诟病,引发监管的进一步关注?笔者认为,银保营销过程中的“销售误导”是其致命伤,而诱发的原因也有多种,要解决这些问题仍需从客户需求出发,从制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规范。
误导三宗最
悉数银保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误导现象,可归结为“三宗最”:
一宗最:宣传材料“误导”
险公司为了推销银保产品,都印制了精美宣传材料。但是在众多的宣传材料中,往往都是在醒目的位置印制诸如“理财”、“分红”、“收益”等字样,而对存在的风险等却提到的少之又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如某银保产品宣传折页在明显位置对“高额收益”、“累积红利”、“生存返还”等内容进行了大幅宣扬,但仅用很小的字体在不明显的位置印上了“红利金额是不保证的”、“各项保险利益以条款内容为准”等风险提示内容,“保险、保障”功能基本没有提到,让客户完全理解为是收益丰厚的理财产品。再加上大多数银邮机构都是将银保产品宣传材料与银行、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宣传材料混合摆放,更使得客户在选择产品时,很难分清,造成混淆。
二宗最:销售人员“误导”
销售人员的误导尤甚:一方面,银保专管员为推销产品,片面夸大公司实力和产品收益,但不讲解保险责任、退保费用以及费用扣除等相关内容,甚至出现同业间互相诋毁,不同险企人员争吵等恶劣行为;另一方面,是银邮机构柜员利用客户对银邮机构的信任而进行误导,如在客户存款时,柜员会介绍一种新型的、带保险功能的“存款”,并夸大其收益肯定高于定期存款利率,致使“存单”变成了“保单”。而柜员为消除客户疑虑,往往只是把保单正本给客户,保险条款等重要合同单证客户根本看不到,更有甚者随意编造客户的身份证号码、代替客户签名,并留下客户不真实的联系方式或者根本不留联系方式……
三宗最:电话回访“误导”
尽管相关制度规定要求保险公司对银保新单在犹豫期内全部进行电话回访,但实际回访率根本达不到100%,并且回访内容也不符合相关要求。部分保险公司电话回访人员在回访中多数只是确认客户身份、是否收到保单及是否亲笔签名等简单问题;有的甚至直接称为“(投资)理财产品”,只字不提“保险”二字,对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等一些关键性风险提示内容,或根本不涉及,或简单带过。此外,将本该询问的问题改为对客户的简单告知,如对缴费期限和分红的不确定性不询问客户“是否了解”,而是以“请您了解”的方式告知,并且刻意回避客户的敏感问题。
诱发原因多
造成银保产品“销售误导”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我国保险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整个市场还不够成熟,促使了银保产品销售的“乱象”和“误导”。
公众接受保险教育的机会少,真正体会到保险社会功能的更少,即便客户想购买银保产品,但由于缺乏了解,当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客户很难对其讲解内容的真伪作出判断,为“销售误导”提供了可能。部分客户自身保护意识不强,收到保单后不仔细阅读条款,接受电话回访时轻率应付,甚至有客户发现被误导后,仍碍于情面,不投诉、不反映,进一步放任了销售人员的误导行为。
再者,银保产品自身没有比较优势。银保产品尽管有保险保障功能的优势,但在资金去向说明、风险提示构成等方面往往比较模糊,尤其是不能很好地满足目前客户普遍期望得到更多资金收益的心理需求,尤其在与银行、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相比没有资金收益上的优势。再加上一些保险重要内容如合同条款、保险责任等专业深奥,难以完全做到通俗化,大量的保险专业名词术语,给客户阅读和理解带来了困难,加剧了客户对银保产品认知上的偏差。客户很少会选择“收益不保、去向模糊、风险难料”的银保产品,而会更多地选择银行、基金等金融理财产品,致使了销售人员为让客户选择银保产品而进行“销售误导”。
第三,银保业务人员职业素质不高。部分保险公司银保业务人员基础教育水平总体偏低,接受过金融保险专业教育的更少,并且负责对银邮机构进行保险业务培训、联络和相关服务的银保专管员不能做到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全部持证上岗。在粗放式发展模式下,部分保险公司为追求短期利益,采取 “人海营销策略”,盲目增员,以人力促规模,大量从业时间在一年以下的新人成为银保业务的主力军,但后续教育跟不上,职业素质得不到相应提升,队伍活动率低、产能低下,个别银保业务人员自己对复杂的银保产品在理解上都存在误区,又何谈对客户详细地讲解银保产品的特性和用途。而有固定产能、从业年限较长、较为成熟的银保业务人员占比很低,并且是各家保险公司互相“挖角”的对象。此外,有的保险公司营销主管在对银保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时,重推销技巧培训、轻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培训,更有甚者竟然传授如何进行“销售误导”,有的还将同业诋毁的内容加入客户计划书等等。
第四,保险公司与银邮机构之间权责不对等。按照常理保险公司与银邮机构应当在平等互利、友好协商、着眼长远的基础上签订合作协议,但实际上双方的合作未必真正“平等”。由于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导致竞争日益激烈,巨大的经营压力下,保险公司在合作的诸多环节上只能采取“顺从、忍让”的方式,使得银邮机构处于强势地位,而保险公司处于弱势地位,双方地位并不平等。如一旦出现客户投诉“销售误导”问题,保险公司也不敢根据合作协议中的规定进行责任认定,既要保护客户的权益,又要维系与银邮机构的合作关系,保险公司都不得不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只能是自己全部承担责任。由于没有了责任风险,使得部分销售人员,尤其是银邮机构柜员进行“销售误导”基本没有了后顾之忧。
另外,相关制度规定执行流于形式,也造成了银保产品的“销售误导”。尽管保监部门和银监部门多次发文,对银邮保险市场进行规范,但相关制度规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往往都是流于形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时,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保险公司考核机制不尽合理,片面追求保费规模和市场占有率,以保费论英雄、以规模定升降,一旦任务指标不能完成,银保业务人员便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直接导致在任期内多采取急功近利的经营模式,而忽视了公司的品牌和信誉。
几条解决途径
要有效解决“销售误导”问题,首先要培养公众的保险意识,多方面满足客户的需求。保险业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认识到保险所具有的损失补偿和社会保障功能,意识到保险防范化解风险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到银保产品,就是要让客户充分认识到银保产品不但具有保险保障功能,而且是资本保值增值、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有效选择和途径,是一种重要的投资理财金融工具。
在基础上,保险公司要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树立正确经营理念,从公众角度出发,设身处地认真体会公众需求,不断研发新产品、提高收益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才能不断赢得公众的信任,从而激发起公众购买欲望和动机。
再者,保险公司和银邮机构应联合加强对银保业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业务知识、销售技能及职业道德等,保证实现持证上岗销售。同时推进营销讲师队伍职业化、规范化,严格营销讲师的引入、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并加大对营销讲师职业行为的监管力度,从而提高营销讲师对银保业务人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非现金结算的主要成效。
通过加强现金管理,大力加强非现金结算的宣传与推广,非现金结算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非现金结算占比越来越大,其替代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本票业务发展势头迅猛,稳居温州县(市)之首,网上业务直线上升,金融电子产品正在走向普及,银行卡业务稳步发展。
(二)以农村为重点,精心打造反假币“三个一”工程。
1、完善一套农村反假币工作网络。
2、建立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反假币培训体系。
人行××市支行针对广大农村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抵的现实,提出了农村反假币宣传以面对面培训传授为重点形式的思路,建立了以人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培训主要责任人,以“三农”、重点企业与现金收支大户以及中小学生为主要培训对象的农村反假币培训机制,从7月份开始,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培训工作。到目前为止,人行××市支行从七—八月份二个月共9期完成对全市金融机构所有网点1000余会计人员的反假币培训,为每个网点培养了反假币骨干人员,为全面深入农村反假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帮助市浦发银行完成对其重点开户企业及重点个人客户的反假币培训,其余3家股份制银行的重点客户的反假币培训正在组织之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根据承担的职责开展反假币培训,据了解,市工行已开展对中小学生、市职业中专财会班学生以及超市、高速收费站等收银员的反假币培训。市中行已开展对农村重点进出口企业会计、出纳人员的本外币反假培训。市农合行已制订了《××市“三农”反假币培训方案》,以“农村反假币网络点”人员为重点培训对象,以农村各支行为主要责任人,人行××市支行提供师资与培训资料,分期分批开展对“三农”的反假币培训。9月份,按计划完成对高楼片区重点“三农”人员的培训,参加人员近40人。合计,今年培训各类人员1500人次。
3、制定一套农村反假币宣传长效机制。
人行××市支行在反假宣传中以注重实效性为目的,反对形式主义,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的方针,制定一套农村反假币宣传的长效机制。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日常宣传工作。一是金融机构各网点窗口常年配备反假币宣传资料,特别规定金融机构在收缴假币过程中,同时要做好对持有人的反假币宣传,传授简易的假币识别技术,发送反假币宣传手册;二是征订或自行制作反假币宣传资料,免费分发到各“农村反假币工作网络”成员,尽可能扩大农村反假币宣传面,提高广大农村反假币的知晓度;三是加强反假币信息交流,同时要求各相关单位将反假币信息及时在《××日报》等媒体上刊登,保证市民及时了解反假币信息;四是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开展反假币宣传,目前,人行××市支行在市财政局的《××会计》刊物上刊登反假币材料,使反假币宣传辐射到全市所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电视反假币专题宣称活动,为了更好地展反假币宣传,提高市民反假币意识,10月10日,××市支行联合瑞开安电视台录制一期反假币宣传活动专题。
(三)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继续深化出入库管理。
1、建立出入库管理机制。具体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留足够的库存现金。一日出库量须满足三日的现金需求,最少不得低于二日。上日入库(或出库),次日原则上不得出库(或入库)。新机制的实施,大大减轻发行库工作压力,能发行人员抽出更多的时间从事管理与调研工作。改变了过去商业银行出入库随意的做法,结束了人行发行库作为商业银行业务库使用的历史。
2、大力推行商业银行间现金相互调剂的方式。通过细致的工作,5月份开始,农行交行现金供应,极大减少辖区现金流入量,减少支行库容压力;11月份,工行撤库后,经过牵头,中行由原先与工行进行现金调剂转为与农行进行现金调剂,进一步减轻库房工作压力。
3、建立入库现金质量反馈机制。继前几年推出的《××市支行出入库管理规定》、《××市支行残损币工作管理办法》等后,今年又制作出台了《××市支行入库现金质量登记簿》,及时登记商业银行入库现金质量情况,并做到即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入库现金的“五好”标准。
国有商业银行为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不断扩大电话银行中心呼叫人员规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达到千人以上。电话银行中心专业性强、综合度高,对呼叫人员要求也高。如何提高呼叫人员综合素质,培训师岗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虽然也有呼叫中心会通过业务考试的方式选拔培训师,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那是因为实践告诉我们一名培训师不仅仅只是业务能手,他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笔者在某国有商业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从事培训管理工作多年,根据胜任力模型理论,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以下模型,希望对国有商业银行电话银行中心引进或选拔培训师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能力模型阐述
根据胜任力模型理论,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电话银行中心培训师具有的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包括培训授课能力、表达能力、员工辅导能力、个人综合能力四个素质要素,具体阐述如下:
(一)培训授课能力
培训师基本能力,包括培训需求收集能力、业务及学习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测试出题能力、项目统筹能力、培训计划制定能力、人员组织管理能力、时间控制能力、课后评估能力。
1.培训需求收集能力。培训师必须要有精准的培训需求敏锐度,对现场员工的表现和质检部门反馈的问题能提炼出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培训要点。对于新业务和员工服务可能存在的培训需求要有超前意识,能让培训课程的制定极大程度上满足员工工作需求。
2.业务及学习能力。在课程筹备阶段对业务能力和资料掌握的要求非常高,培训师需要根据既定的培训主题整合相关的业务资料和备课信息,要结合呼叫中心业务规范、现场操作和最新的业务变更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对于新业务要有自学的能力,充分理解并融会贯通后提炼培训要点;对于旧业务要结合培训需求内容,制作出针对性强的课件。
3.课件制作能力。课件制作中首先需要对常用工具和办公软件有基本操作能力,会使用PPT、Word、EXCEL和基本的音频、视频教辅软件完成课件制作。其次需要选择恰当的课件内容的展现形式,能突出业务重点和授课要点。有基本构图、排版技能以及文字提炼能力,能在课件中充分体现授课思想和讲授脉络而非简单堆砌业务资料或案例。
4.测试出题能力。培训授课后涉及测试出题的工作,需要对培训要点的二次提炼形成考点,既符合培训主旨又贴近学员需求。此外命题的严谨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对出题人的能力要求都非常严格。
5.项目统筹能力。培训工作的开展需要安排不同的参与人员完成相应的工作。选择授课老师、分配工作任务、控制时间、落实培训精神、追踪培训效果等都需要项目牵头人筹划到位。合理选择项目参与人、提升项目完成效率,需要培训师具有良好的项目统筹能力。
6.培训计划制定能力。培训计划的制定要求培训师有很好的条理性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培训计划的制定涉及参与培训的老师、现场员工、业务部门和现场管理部门,计划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将各部门的时间安排、工作强度、配合程度做综合权衡。
7.人员组织管理能力。培训过程中会涉及的人员包括:学员、专兼职培训师等,一方面培训项目的牵头人需要将参与授课的培训师组织起来,督促其按照计划操作实施,对于缺乏培训经验的参与人员要给予及时有力的指导帮助。另一方面,每一位培训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员进行管理,维持应有的秩序,在有限的时间内带动和影响学员以达到最佳听课状态等。
8.时间控制能力。授课、备课工作容易受到现场调度的影响,培训时间可能被调整或是压缩,如缩短授课时长、调整授课场次、变更备课周期等,要求培训师能很好地控制备课进度、掌控授课节奏,能弹性灵活地把握自己负责课程的时间进度。
9.课后评估能力。培训评估需要培训师具有零散数据采集、整理和定量分析的能力,通过设计和回收内容全面的评估表,初步了解学员接受课程情况。通过追踪个体学员培训后的知识、技能运用情况,进一步得出个体行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的定量分析评估。
(二)表达能力
培训师的综合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意思表达三个方面,分别在培训师授课、资料编写、员工交流、工作协调中得以体现,并且有较高的要求。
1.口头表达能力。一是与口头表达能力相关的工作事项。涉及培训师口头表达能力的相关工作除了常规的授课任务之外,还有在对员工进行辅导、相关宣讲会、对外进行授课展示、各类讨论会议时的意思表达和中心之间交流学习时对工作的陈述表达等各个方面。二是对口头表达能力的要求。通过口头表达体现培训师的业务技能、专业程度以及自信、积极的工作状态。培训师需要清晰、准确地进行表达,其次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适当的语音语调,对业务或会议精神的正确把握,无论大小场合的陈述展示都能克服紧张、逻辑缜密、思路清晰,真正通过口头方式让听众良好接收。
2.书面表达能力。一是与书面表达能力相关的工作事项。与培训师工作相关的文字材料编写、调研工作和情况说明等事宜是日常工作占比非常大的部分,主要涉及书面表达的工作内容如下:
二是对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上述工作均要求培训师通过书面形式提交相关材料,在书面表达过程中要求做到准确、明了、详实、精炼、思路清晰,根据不同材料文体选择不同行文风格,根据需求结合相关案例、数据统计、图表分析充分展示行文目的。对于文字资料的维护修改时,对用语准确性、业务结合度的要求非常高,要有敏锐的审视纠错能力。
3.意思表达能力。培训师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口头表达和文字材料的编写维护之外,同样需要结合口头、书面的表达传达一些重要信息,在措辞、意思表示上更需要注意严谨、规范,或是通过行为举止向学员传递正面的信息,在意思表达上客观规范。一是拿捏表达的尺度。能灵活地表达正确意思,并给员工提供正面积极的引导,对于敏感问题能合理化解并给出恰当解决方案。二是与员工交流以及同事间沟通中具备灵活的引导、应对方式。言行举止要合乎规范、有理有据,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不能有失偏颇。
(三)员工辅导能力
员工辅导工作包括对下线员工、归岗员工、新员工的辅导等,通过现场跟听、录音监听、业务辅导、心理辅导、疑难解答等形式完成对员工综合技能的提升和情绪的疏导。要求培训师具备良好地耐性、因材施教的辅导方式、周详的计划统筹能力以及换位思考能力。
1.耐性。不同员工的学习能力、接收能力均存在差异,培训师的培训效果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对接收力相对较弱的学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求培训师耐心、细致的辅导才能收到成效。
2.灵活性。对于不同学员应运用不同的辅导方式,相同学员在不同的辅导阶段也要对辅导方式进行调整和改进,所以培训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员实际学习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制定不同辅导计划,不可以教条化、程式化。
3.计划性。对一个学员完整的辅导过程包含了对该学员绩效成绩、录音成绩、生产力指标、心理状态、实际操作能力、现场表现等多方面的辅导,要协助组长、主管推进管理工作,所以对学员辅导计划的制定是全方面的,需要培训师综合各类辅导技巧,合理统筹规范,根据辅导阶段安排恰当的接线比例、对练时长、操作时段以及对其录音、工单的辅导等。培训师要权衡该学员的个人情况,安排出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四)个人综合能力
培训师除了具备培训工作所要求的工作技能之外,还需不断提升自我,无论从技能知识还是个人素质方面都要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自我提升意识。
1.表率意识。培训师是联系现场员工和后台管理的信息纽带,是上传下达的重要渠道,培训师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培训师严格要求自我,以规范的言行给现场同事做出正确表率。
2.大局意识。培训师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审视问题,不能完全根据现场情况以管窥豹,要摒弃不正确的得失心、功利心,对于不当的言论、行为要有正确的判断和正向的引导。
3.团队意识。培训工作开展需要各位培训师之间的通力合作,培训师要充分发挥所长在团队中积极展示,协作他人的同时取长补短。在团队分工明确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同时要以团队利益为重,做到团结和谐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思考
根据2005年9月出台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被定义为“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究其特征,是个性化、组合化、综合化,即针对特定客户群体个性化的金融需求,通过多种金融工具与交易方式的组合与创新,实现银行服务方式与经营模式的综合化。
进入201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更是爆发式增长。数据表明,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为19176款,较2010年上涨幅度为71.40%;产品发行规模为16.4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幅度高达1.34倍。但是由于起步比较晚、市场环境和制度法规不健全,现在发展速度又过快、过猛,导致银行目前所开展的业务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匮乏,理财思路欠缺
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消费者大多为非金融专业人士,也不可能让他们先经过一番培训和学习再走进某家银行享受金融服务,这就需要银行理财顾问来担当起引导的责任。首先,理财顾问应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以及客户的价值取向来确定其理财策略;其次,根据该理财策略结合客户投资意愿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但是当前很多银行的一线理财人员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对产品的性质、风险收益及市场发展状况不甚明了,这样就极有可能背离了客户原有的理财目标,缺少针对性理财方案和理财建议。
2、风险责任不清,信息披露不完善。
银行在发售理财产品的时候,理财顾问向客户更多的是传达预期收益率能达到多少,但产品到期后实际实现的收益率是多少往往没有披露,不利于客户对产品的完整理解。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时,未能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3、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普遍存在产品单一、相似或雷同,产品设计缺乏新意,真正具有独创性的理财产品很少,主要表现为:一是仅就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投资产品缺乏广度和深度,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二是银行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
4、缺少沟通,理财服务意识不强
很多银行理财人士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端正自己的态度,缺少足够的耐心倾听客户的咨询,服务意识和责任感不强。理财顾问同客户的沟通不同于一般银行业务的咨询,当客户有意要求了解或购买有关理财产品时,理财人员通过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可发现客户投资意识、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可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偏好推荐不同风险类别的理财产品。良好服务意识和有效沟通是银行拓展个人理财发展空间的关键。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1、提高专业素质,强化理财职业培训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混业经营全球化的冲击,组建一支专业的、全能的个人理财专家队伍势在必行。高素质的理财顾问并非是通过单一途径就可以造就的,而必须在具备自身良好素质的基础上经过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首先,需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而且必须同证券、信托和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其次,需对理财候选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交流,使其尽快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
2、规范理财产品,加大信息披露
银行理财产品是有风险的,那么这个风险由谁承担?从银行理财产品的本质讲,银行理财业务是受托理财,是客户理财投资,从制度设计上投资风险应由客户承担,这源于国内外银行理财业务多年的发展实践。为此,银行在业务拓展中要树立理财产品的风险意识,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增强投资风险意识和投资风险识别能力;银行要合理设计产品,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销售;加强销售人员培训,避免不当销售和误导客户投资,加大产品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3、产品合理定位,加快理财业务创新
理财产品设计、定位和创新是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各商业银行的新产品开发小组、技术指导、业务职能等部门应共同参与,在充分研究并不断挖掘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加快理财产品创新。要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做大做精“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寻找与国外银行在理财服务上的差距,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升跨行业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业务,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4、提高理财服务意识,实现有效沟通
作为理财专业人士,应该明白服务意识是一种双向的交流,而双向交流又是最有效的沟通。有时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比做一个好的宣讲者更重要,只有当我们耐心、细致地听完客户的提问之后才会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目的,才能进一步实施“客户分层”;如果不顾客户的想法和反应而只是自己一味的独白,那就不是沟通而是一种自我宣泄。良好的服务意识,必须做到态度恰到好处,准备恰如其分,用语简单有效,这样才能实现与客户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2011-2012银行理财市场报告[R/OL].普益财富网,2012(03).
[2]丁建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J].企业研究,2012(02).
关键词:个人贷款;存在问题;措施方法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的深化改革,个人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加,为各金融机构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同时,个人贷款的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使各金融机构的坏账增加,贷款回收率降低。所以,在进一步做好个人贷款,满足不同人群个人贷款需要的同时,要研究和防范个人贷款潜在风险,保证各金融机构资金的安全。
一、个人贷款定义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是指贷款人向符合条件的自然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生产经营等用途的本外币贷款。个人贷款根据有无抵押物分为个人抵押贷款和个人信用贷款,个人贷款根据用途又可分为个人消费贷款和个人生产经营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指的是银行向符合条件的个人发放的用于其本人及家庭,具有明确消费用途的人民币贷款,包括普通贷款和额度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助业贷款)指的是银行向个人发放用于满足其生产经营需求的人民币贷款。
由于信用贷款风险较大,目前各银行个人贷款中采用最多的是个人抵押贷款。由于住宅变现较容易,银行比较愿意接受住宅作为抵押物。因此,目前我国个人抵押贷款中抵押物以住宅为主。抵押物以住宅为主的个人贷款在房地产高涨时看不出风险,一旦遇到国民经济下滑,国家宏观调控改革的出台,房地产业涨势大降,就存在比较大的风险。2010年“国五条”限购政策出台后,房地产市场快速降温,市场趋冷,出现房产有价无市的状况,以房产作为抵押物的个人贷款首当其冲风险显现。为此深入分析个人抵押贷款中存在的风险非常重要。一方面,我们要顺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金融体制深化改革,改革银行业的贷款结构,提高个人贷款的比例,满足人们群众对资金的需求,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防范金融风险,降低不良贷款率,分析个人贷款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防范措施,保证个人贷款的安全。所以,本文探讨的个人贷款风险是指有抵押物的个人贷款风险和防范措施。
二、个人贷款流程
要揭示个人贷款的风险,首先要了解个人贷款的流程,在了解个人贷款流程后,才能分析出哪个阶段最容易出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制定措施加以防范。
个人贷款的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几个阶段:贷前调查―信贷审批―发放贷款过程―贷后管理。
个人贷款的具体流程:客户申请―材料收集―信用评级―信贷审批―客户授信―落实条件―授信支用―贷后管理―贷款回收。
以上个人贷款阶段和具体流程,是目前国内各银行在受理个人贷款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程序和流程,不允许随意增减,落实到具体个人贷款,大致可以分为六个具体步骤和内容。
第一步,客户向各金融机构提出个人贷款需求申请,并按要求提供各种证明材料,如身份证,工作证,收入证明,结婚证,户口本等材料。
第二步,银行客户经理做贷前调查,客户经理要核实客户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对抵押物进行评估核实,对根据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评级评分,对客户情况进行审核,综合考虑授信金额并形成贷前调查报告。
第三步,合规审批,根据客户经理提供的贷前调查报告和审批意见书,合规人员对照银行政策进行初步审批,贷款金额较大的贷款,需要平行作业经理协同审核。
第四步,贷款审批人员根据客户经理提供的材料对照银行的政策进行审批。
第五步,完成审批后,客户经理陪同借款人办理他项权证,他项权证办理完成后由银行工作人员领取权证,落实抵押物并发放贷款。
第六步,贷后管理,根据银行制度对客户贷款资金流向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其还款情况,如果客户发生拖欠贷款情况,负责进行催收。
从个人贷款六个具体步骤来看,防范个人贷款潜在风险,第一步是前提,也就是说,提出个人贷款需求的公民,一定要诚实,所提供的资料一定要真实可靠,没有任何的虚假成分。第二步是关键,也就是说,我们的客户经理要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要认真做好贷前调查,保证银行掌握的信息是真实可信的。第六步是保证,贷后管理和服务做好了,才能保证银行个人贷款资金不损失。
三、个人贷款风险分析
任何贷款在放贷过程中都存在风险,个人贷款也同样。根据还款来源分类,个人贷款风险分为第一还款来源风险和第二还款来源风险。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一)第一还款来源的潜在风险
个人贷款就是银行暂时借给自然人的有一定期限,有一定的利息,到期要归还的资金,所以借款人有无还款能力是银行能否放贷的前提。
1.还款能力认定困难带来的风险。贷款到期必须归还,这是铁定的规定。所以,银行在放贷前要考虑放贷对象的收入情况,借款人收入就是个人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对借款人收入确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贷款资金的安全。所以,银行对个人消费贷款的审核主要审核贷款人的收入状况,目前我国居民日常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工资性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因此,银行个人贷款要求借款人提供工资收入证明、租赁合同等真实可靠的证明。个人消费贷款第一还款来源主要考量借款人家庭收入,银行还要求贷款人提供家庭主要成员的收入证明,来综合衡量贷款人的还款能力。相对于个人消费贷款,个人助业贷款除要考虑借款人家庭收入,还要考虑借款人企业的收入,来综合评价借款人还款能力,以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现在要明确确定借款人收入还比较困难,借款人收入确定主要风险在于:
(1)工资性收入不实存在的风险。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借款人所在单位良莠不齐。一般来讲大中型国有企业比较规范,他们提供的收入证明可信度较高,而合资企业、民营企业提供的收入证明可信度较低,往往实际收入与收入证明相差一倍多,使客户经理无法根据其开具的收入证明来判断借款人收入。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往往会发现,某些合资企业、民营企业所开具的收入证明的单位,经工商行政局网上查询已停业,这给这些个人贷款资金带来了很大的潜在损失风险。由于有些企业在认识上不重视,在开具个人收入证明把关不严,为了方便本单位职工,在银行能顺利贷到款,把收入证明开高,这就给银行带来非常大的麻烦,使银行无法确定贷款人的真实收入情况,也就无法确定贷款人的还款能力,给个人贷款带来了潜在风险。
(2)借款人经营性收入不实存在风险。我国金融机构开展的个人助业贷款,主要是针对中、小个体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而制定的个人贷款产品,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判断采取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借款人其他收入合并加以考虑。但对企业收入判断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
首先,财务报表真实性不足。个人助业贷款相对公司类贷款利率相对较低,贷款金额也相对较小,加上有抵押物作为担保,故银行为了加快贷款速度,支持创业,简化了贷款程序,只要求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没有要求提供的报表必须经过专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这样报表的真实性就大打折扣。现在一些民营个体小企业有二本帐或多本帐已是公开的秘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光是未经审计的报表真实性不足,就是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也存在刻意粉饰财务指标的情况。比如,某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应付票据记账金额为票据金额扣除保证金金额,保证金不计入银行存款,虽然资产负债表平衡,也未虚增利润,但美化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
其次,第三方材料不充分。在财务报表无法确认真实性时,我们在审计实践中,往往采取第三方材料来佐证企业的收入。第三方材料一般采用企业税单,企业水电费等,但小企业流转税往往是包税的,所得税也可以通过零报税来规避税费。水电费是判断企业规模最可靠的证据,但企业性质不同,从事行业不同,水电费的消费量也不同,由于我们的客户经理对企业所处行业了解不足,无法通过水电费对企业做出正确判断。
最后,提供的资料不实。个人助业贷款的对象是小企业主,小企业主自有资金比较少,但流动非常快,借款人往往愿意通过提供个人交易流水,公司交易流水来证明其公司规模。当然资金周转的越快带来的效率越高,同时也可能带来亏损,使资产不断缩水,这样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企业经营良好,资金周转较快,带来良好的效益,促使企业主扩大经营规模,提出新的资金需求,从而给银行带来新的业务机会。另一方面,市场不对路,经营不善,致使企业倒闭,还本付息发生困难,形成不良贷款甚至坏账。
2.个人贷款资金需求难以测算带来的风险。当贷款人提交贷款申请,并提交了相应的证明材料后,贷款受理银行的客户经理,就要对贷款做贷前调查,以确定证明材料和资金用途的真实性,而往往银行对借款人实际的资金需求测试测定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我国居民的个人贷款资金用途主要是购买汽车和房产装修,购买汽车,各种合同比较规范,购买汽车的资金比较能确定,但房产装修资金就比较难确定,借款人为了顺利得到足额贷款,往往会伪造合同或扩大合同金额,特别是装修好坏相差非常大,需要的资金也相差较大,由于客户经理缺乏装修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判断装修费用进而确定授信额度,这就给贷款留下潜在风险。
个人经营性贷款用于企业资金周转,在用途期限方面与流动资金贷款相类似,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流动资金贷款测算办法来核定个人经营性贷款的贷款额度,但个人经营性贷款额度测算中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财务报表不真实不完整,影响资金需求测算。个人助业贷款资金额度,是根据存贷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推算出来。财务报表的数据是应收账款等数据的基础,而且必须连续3年完整报表数据。个人助业贷款对象是小企业,个体业主,这类企业的财务制度往往不健全,财务报表真实不足,影响到贷款额度测算。第二,借款人关联人信息难以查询。在审计贷款审核过程中,银行必须认真审核借款人关联人员的信息资料。比如,借款人配偶身份证和征信信息,已成年未婚子女的身份信息和征信信息。借款人往往不愿意提供关联人真实的详细收入和所控制企业情况,使银行无法查证,给银行的统一授信管理带来困难。第三,资金需求测试的工具不足。根据测算公式,新增贷款额度为营运资金量减借款人自有资金再减现有流动资金贷款。个人客户经理接触对公业务不多,没有权限进入对公信贷系统。对人行企业征信系统了解不够,不能熟练应用各种对公业务系统查询企业信息,无法通过人行征信系统了解企业现有借款情况,影响贷款额度测算。由于在测算贷款额度方面存在以上困难,银行在业绩指标的压力下,为了留住客户,银行往往不进行贷款需求测算,直接按抵押物价值乘以相应的抵押率授予其相应贷款额度。
3.贷款后资金监管难带来的风险。根据银监会颁发的规定,小额个人消费性贷款(贷款金额30万元以下)和个人经营性贷款(贷款金额50万元以下)的贷款支付方式可以为自主支付,即贷款放款入借款人账户,由借款人根据实际用款计划自行支付。实际操作中,借款人为了使用方便,贷款到账后就一次性提取现金或开本票转至它行,银行对借款人实际用款情况控制和监管造成困难。
个人助业贷款贷后资金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为了有效回流资金,习惯于现金结算。同时,企业为了避税,往往不开具正规发票,仅开具收据或者出库单据等不正规的凭证,使银行难以把握贷款资金真实用途。各家银行结算系统各自独立,小企业主会计制度又不完备,银行跨行追踪资金走向难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即便贷款采取受托支付方式,资金转入交易对手账户后,一旦交易对方将资金转至其他行账户,贷款银行就很难掌握贷款资金使用情况,从而出现贷款资金流入民间融资领域,被挪用于投资股市、股权、期货等违规行为。
(二)第二还款来源的潜在风险
第二还款来源,我们一般是指贷款人用来贷款的抵押物。住房抵押贷款是目前银行贷款中比较常见的融资模式,占有比较大的贷款份额。在信用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抵押物在贷款中就显得极为重要,抵押物的变现能力直接关乎贷款资金的安全。
1.抵押物合法性的潜在风险。抵押物要成为有效物,必须是真实合法,这样银行在发现第一还款来源无法按合同按期归还贷款,根据法律,法院才会支持银行对抵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所以,抵押物是否合法是银行放贷款的先决条件,也是保证贷款资金安全的前提。
(1)抵押物合法性风险。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除夫妻双方另有约定外,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为夫妻共有财产,根据《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对于共同财产的出发应征得所有共有权人的统一,否则无效。在个人贷款中大多数是以房产为抵押物,由于房产抵押本身属于对房产的一种处分行为,如果未能征得抵押人配偶的同意,就有可能被认为无效。由于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升级,系统中可以显示出公安局备案的身份证照片,现在单纯找人冒充配偶签署抵押合同的情况现在已较少出现,实际操作中出现较多的是①抵押人为造假。借款人为了造假,找人冒充为其配偶,并携带假身份证假结婚证等假证件,签署抵押合同,在征信系统中配偶照片与实际来签约的人不一致时,借款人往往会辩称系统中为老照片。个人贷款客户经理不配备二代身份证鉴别仪,仅凭征信系统照片很难辨别签约人真伪,进而影响抵押合同合法性的鉴别,有可能导致抵押权落空。②公正造假。借款人出具的公证书,证明配偶委托其全权办理抵押事宜是伪造的,借款人为了造假往往采取:第一,选择离贷款行比较远的比较小的公证机构。第二,在公证机构中,民营公证机构就占比较大的份额,借款人就专找小的民营公证就采取金钱打通关系出具假公证书,有的利用小的民营公证就的公证人员业务不熟悉,操作部严使公证书存在瑕疵,导致公证书无效,如果银行根据该类公证书办理抵押手续,则抵押合同无效,抵押权也会落空。
(2)抵押物优先权存在的潜在风险。我国《物权法》第179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况。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可见,抵押权的优先受偿的条件是,不能有其他法定优先权优先于抵押权,也就是优先权优于抵押权。法定优先权包括:①税收②部分破产债权③土地使用权出让金④建设工程价款⑤浮动抵押权⑥动产留置权⑦其他优先权。
在个人贷款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①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个人贷款的抵押物是个人住房或者个人商业用房,由于历史原因,一部分个人住房或个人商业用房土地性质是划拨土地,这些房屋在出让时需要补交土地出让金。这部分房产作为抵押物时需要考虑扣减土地出让金后的价值。一般普通住宅的土地出让金较少,还有抵押价值。但商业用房的土地出让金往往较高,有些甚至达到房价的一半,如果银行因工作疏忽未注意土地性质,以该类抵押物的现价进行评估,一旦进入资产处置环境,该类抵押物将大打折扣,出现资不抵债,使银行资金受损。②租赁权,借款人在将房屋抵押之前已经将房产出租,承租人在租约期限内对房产有优先权。银行在办理贷款前没有尽职调查,使借款人将已出租的房屋用于抵押物,根据买卖不变租赁的原则,在租赁期间,承组人可以继续使用房产,这就势必影响抵押物拍卖的价格。③债权。我国《企业破产法》第132条规定:“破产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依照本法第113条的规定清偿后不足以清偿的部分,以本法第109条规定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受偿”这就是说,抵押物为企业资产的话,一旦此企业破产或债权人无法偿还所欠银行债务,需要拿抵押物来偿还时,必须首先偿还破产人所欠职工工资、医疗和伤残补助等《企业破产法》所规定部分。这就告诉我们银行在贷前一定要全面尽职地对抵押物进行调查。优质企业才能作为抵押物,才能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反之,抵押企业可能一文不值,无法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性。
(3)抵押物评估存在的风险。银行在办理贷款前,要对抵押物进行第三方评估,并根据抵押物评估金额来核定贷款金额,因此评估金额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贷款风险缓释能力的高低。
①缺少技术量化指标。影响评估准确性。目前,我们在评估体系中,由于缺少技术量化指标,对一些抵押价值的关键性因素难以准确量化。例如,容积率,环境因素、土地和地上建筑物的协调性等。这些因素对不动产价值的影响如何量化,在我国的大部分不动产估价报告修改很少。如何确定地下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环境影响和污染程度评估也仅在估价报告中有笼统的描述,目前我国也没有这一方面的技术规程,无疑对评估的准确带来影响。
②评估方法选择影响评估金额。对同一抵押物由于采取市场比较法、成本法、收益法等不同方法进行评估,其评估结果差异较大,银行在资产评估中选择何种评估方法,最大程度规避评估风险,是银行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③评估有效期过短。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有效期一般最长为1年,而银行给予借款人额度一般为2-3年。评估报告有效期过期后,银行贷款额度还未到期,借款人不愿意为了再次支用贷款而再次评估,如果房地产市场波动较大,银行资金就存在风险,银行只能自行评估借款人每项贷款支用的风险缓释能力。
四、建议和措施
银行的个人贷款特别是个人助业贷款,帮助了个人创业,促进了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发展,扩大了就业渠道,维护了和谐社会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们处在市场经济建设和完善阶段,社会环境,个人诚信,银行贷款程序和规章等存在的问题,使银行贷款资金存在风险。为了防范风险,保证资金安全,我们必须对存在的问题加以防范和改进。
(一)完善制度,防范操作风险
完善制度,是银行防范风险的最有力的措施。针对个人贷款存在的潜在风险,银行要从制度层面找问题,针对问题制定和完善制度,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比如单靠人行征信系统上的照片无法辨别借款人及抵押人的真伪,银行可以为个贷经理配置二代身份证鉴别仪。2013年开始新一代身份证就不能使用了,二代身份证采取数字防伪,数字防伪用于机读信息的防伪,是将持证人的照片图像和身份项目内容等数字化后存入芯片,可以有效起到证件防伪的作用,防止伪造证件后篡改证件嫉妒信息内容。由于二代身份证内置芯片,现今伪造二代身份证可能性较小,从实践看,目前银行柜面使用二代身份证鉴别仪的发生利用假身份证开户的案件大大减少,所以银行要完善制度,规范开户,个人贷款业务的身份证均需要通过二代身份证鉴别进行验证,没有通过验证的不给开户和办理个人贷款,这样可以防止利用假身份证骗取银行贷款的风险。
(二)严格审核,掌握真实情况
银行一般不要求借款人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近3年的财务报表,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贷款,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小企业,由于其会计制度较为完善,应该要求其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这样肯定要增加贷款者的成本,但从资金安全考虑考虑这样做是必须的。对于个体工商户,由于其规模较小,采取的是定额税,缺少规范的会计制度,可以不要求其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近3年完整财务报表,但必须提供完整的财务报表,客户经理要做尽职调查和核实,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防范利用虚假财务报表骗取银行贷款,保证资金的安全。
(三)运用工具,防范授信风险
1.运用系统,防控真实性风险。一些对公信贷核查系统,个人客户经理没有权限查询,有的个人客户经理不了解也不会使用。实际上,通过公私联动,个人客户经理可以有更多的工具防范个人贷款风险。比如个人客户经理可以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站查询企业注册信息,查看企业是否已经注销以及企业法人代表是否为借款人,查证借款人所提供的营业执照的真实性。因此,如果个人客户经理能熟练运用对公信贷系统工具,一些常出现在个人贷款中的漏洞就能堵住,资金安全就有保障。
2.运用系统,防范多头授信。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上,个人客户经理可以通过借款人提供的企业组织代码证查询贷款卡号。通过贷款卡号可以查询到该企业在其他金融机构的借款情况。个人客户经理可以根据人民银行系统上查询到的信息核定借款人及其控制企业的授信额度,防范多头授信。
3.运用系统,合理测算资金需求。对贷款企业额度审批时,客户经理要根据其财务报表认真测算营运资金量,营运资金量减借款人自由资金减现有流动资金贷款再减其他渠道提供的营运资金,就是该企业需要新增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个人客户经理也可以利用该公式测算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实际需要的贷款额度,防范超额授信的风险。
(四)尽职调查,堵住漏洞
每个银行职工都要忠于职守,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客户经理不能坐在办公室中等着客户上门,看看个人贷款申报材料,而要勤动口,勤动脚,要问清情况,要到实地调查,才能掌握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按政策为客户办理个人贷款。借款人提供的材料是死板的,也容易伪造,但是古话说得好“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生活在社会中,真实地情况,周围的人最为了解,因此银行贷款经办人员除了要从正常渠道获取信息外,还需要走办公室下去调查,从借款人企业的员工、朋友、邻居处了解贷款人的情况,确实掌握贷款人的收入、住房、企业和其他资产情况,实事求是地帮助解决贷款人急需资金的需要,堵住和防范骗贷的现象。同样,客户经理还需要对抵押物进行尽职调查,特别需要确定抵押物是否存在优先权,比如对抵押物是否出租等情况要到现场做实地调查,如果抵押物已出租,需要明确真实承租人,并让承租人签订放弃优先承租权的承诺,这样才能防止优先权导致抵押物处置风险。所以,客户经理的尽职调查非常重要,只有深入调查,才能掌握实际情况,发现虚假情况,防范风险。
(五)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小明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女 | 28岁(1982年1月20日)
居住地:广州
电 话:139********(手机)
zhenglala@51job.com最近工作[ 4年8个月 ]公 司: 广州XX光学有限公司
行 业:原材料和加工
职 位:资金及风险管理员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 会计电算化
学 校:华南理工大学自我评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可以承受生活工作方面的压力,为人诚实,具备敬业精神。乐意帮助 同事,专心于工作。如果适合随时到岗,相信认真诚实乐观稳健的我及工作技能一定会给贵公司带来很大帮助。希望我 们合作愉快,来日方长。求职意向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会计/审计,银行
目标地点: 广州
期望月薪: 4500-5999/月
目标职能: 会计,财务分析员,成本管理员,进出口/信用证结算,资产评估/分析工作经验2006 /1--至今:广州XX光学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4年8个月]所属行业: 原材料和加工
财务部 资金及风险管理员主要负责
1、管理公司银行账户,包括账户开设,注销、变更银行印鉴,以及与银行账户有关的各种业务;
2、现金流分析,预测公司现金流情况、编制收款及付款月计划、监控收款及付计划执行情况、分析公司现金流情况编制相关的资金投资计划报告;
3、风险管理,根据公司的业务需求,以公司的业务量为基础与银行洽谈授信协议,选定授信协议的业务范围;对公司开给客户的保函进行评审,控制保函被客户的索赔风险;与客户协商信用证条款并负责信用证议付的相关前期工作;根据公司的出口量与进口量预测收/付汇金额及收/付款日期,根据预测与银行签订远期结汇/付款合约,从而控制利率变动而带来的损失风险;管理远期外汇的交割情况,避免远期外汇展期及违约风险;
4、编制外汇短期、中期、长期趋势预测报告,给管理层作为外汇业务的决策依据;
2004 /1--2005 /12:XX食品饮料有限公司(500人以上)[ 1 年11个月]所属行业: 银行
内部审计部 审计专员/助理审计银行内外部门的SOP,BCP以及AML的制定与执行情况;
制定稽核计划,开展现场审计工作。检查关键风险点的控制,确定风险管理问题性质,提出更正建议;
对被审计对象整改追踪工作,准确评价和反映被审计对象内控状况;
三项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实现专业监管
市场准入岗位责任管理。市场准入岗位责任管理是指以岗位尽职为基本要求,明确市场准入岗位的操作内容、方法、程序,落实市场准入业务工作责任,确保增强行政审批质效的管理规定。市场准入是防范银行风险的第一道关口,加强准入管理是保障银行机构稳健运行和银行体系安全的必要前提。依据银监会“建立规范、公正、透明的市场准入管理体系”的要求,市场准入工作应坚持以下指导思想: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划分事权,规范尽职要求,加强内部监督,严格责任追究,做到公开程序、依法许可,实现发展与内控兼顾、效率与质量并重。制订《市场准入监管操作规程》和《市场准入监管岗位责任管理办法》,明确划分监管处长(分管局长)、分管副处长(分局副局长)及监管岗位人员的管理责任,界定各市场准入岗位的尽职要求,包括合规性要求、审慎性要求、程序性要求、时限要求、机构开业后经营管理状况评估要求、新业务风险跟踪识别与后评估要求、高管人员履职评价要求等。设立银监局市场准入专业考评办公室,每半年对各监管处室、各银监分局市场准入工作的合规性开展一次考察并进行市场准人监管岗位尽职调查,对市场准人工作基础薄弱、效率效能较低的处室,提出调整市场准入审批权限的建议。
非现场监管目标责任管理。非现场监管目标责任管理是指以数据指标的监测监控为基本线索,明确非现场监管的内容、方法、程序,突出工作目标考核,确保非现场监管过程和结果对整个监管工作发挥基础和指导作用的管理规定。管理思路是,制订《非现场监管工作指引》和《非现场监管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建立统一规范的银行业非现场监管工作流程和监测分析框架,严格规范监管信息的采集加工、风险分析与评价、非现场监管分析报告、风险评价结论的反馈与使用等程序和要求,进而设定非现场监管工作目标,明确各级非现场监管员的职责,加强对非现场监管工作及任务完成情况的管理和考核,促使非现场监管人员及时、完整地收集监管报表等信息资料,定期进行监测分析、风险评估,及时识别、预警风险,跟进异常情况并向上级报告结果。
为保证非现场监管工作责任的落实,银监局非现场监管专业考评办公室根据《非现场监管目标责任管理办法》,每牛年对各处室非现场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评价,年度工作结束后对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重点考评工作质量和效率。考评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资料收集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分析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报告程序的合规性、监管建议或措施的可行性、非现场监管的有效性和监管信息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
现场检查项目责任管理。现场检查项目责任管理是指以单个现场检查项目为管理单元,明确现场检查方法、程序及各环节责任,实行项目全过程管理和主查人终身负责制的管理规定。现场检查是银行监管的必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现场检查的独立性、权威性,应根据项目责任管理的要求修订完善现场检查操作规程,并制定《现场检查项目责任管理办法》,规范现场检查的程序和质量要求。加强现场检查计划和项目立项管理的归口管理,严格对自选项目立项的合理性及可行性进行审查。年度现场检查规划一经审定,即印发各监管处室、分局执行,并提前通知各银行业机构,增强检查透明度和计划性。认真执行现场检查项目主查人(兼任检查组组长)负责制,主查人应自始至终参加检查,对现场检查项目的方案制定、检查实施、证据收集、工作底稿编写、报告撰写、档案整理等实行全过程责任管理。检查前,主查人拟订检查实施方案,报经项目申请部门和局领导审核后组织实施;检查中,认真落实检查方案,严格履行检查程序;检查结束后,按规定撰写检查报告、提出对有关问题的行政处罚建议及监管工作建议;向项目申请部门、办公室及分管领导报告工作完成情况;向项目申请部门移交检查档案。
对项目完成情况、检查组及其成员履职情况进行两个层次的评价,一是每季度安排现场检查人员述职,由所在处室每季度对其在现场检查中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年末由银监局现场检查专业考评办公室参照后续现场检查及日常非现场监管规程对现场检查项目成果的跟踪监管情况进行检查;对全年所有现场检查项目实施方案、检查报告的质量和主查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项目和优秀主查人;对违规、违纪、失职的提出问责建议。
四项制度:规范监管行为,实现科学监管
银行业监管职责的顺利实施和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的确立和良好执行。
管检交叉制度。建立该制度旨在强化监管自律约束、提高监管透明度,使监管处室日常监管(市场准入监管、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职能适时适度分开、既独立又协作,现场检查人员与非现场监管人员和市场准入监管人员交叉整合使用,并对重大或特定的现场检查项目,在全局范围内统一调配检查人员、主要由与相关监管处室无日常监管关系的检查组实施。通过一定程度的管检交叉活动,实现日常监管与现场检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监督的有机结合。
查处分离制度。依照银监会《行政处罚办法》,明确查处过程中各有关部门的职权,规范对银行业务问题的查处行为,做到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确保行政处罚公平、公正;对日常非现场监管中发现且需立案检查的问题,按规定程序立案后实施检查,查清事实并充分收集相关证据,主查人提出处理建议,监管处室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形成完整的卷宗资料,移交政策法规处审查,主查人对检查、取证过程及所移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政策法规处对监管处室、检查组移交的检查、调查材料进行审查,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核,提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意见,提交有关会议研定后实施,并对处罚意见审核、复议、执行过程及处罚的合法性负责。
跟踪问责制度。依据监管责任制及监管工作尽职要求,对监管过程及结果进行跟踪监督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实施责任追究。纪检监察部门定期对监管执法及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执法监察,开展现场检查再监督,及时反映、纠正和防止现场检查中的监管宽容、不作为或乱作为问题,依规查处现场检查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绩效考核制度。该制度是指对照工作职责和目标任
务,按季度分级定性定量考核各监管处室、各银监分局的监管工作及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并将考核结果与季度绩效工资分配、监管人员晋职晋级等挂钩。设立银监局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采取全方位考核方式,对工作人员季度或年度监管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季度末,依据年初与各监管处室、各分局负责人签订的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参考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三项专业季度考评情况,对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定量考核,分级评定各考核对象每季度考核等次;年末综合汇总四个季度考核结果相应确定全年考核等次,依据考核等次核发季度绩效工资和全年绩效工资,发挥考核和绩效工资激励作用。
五项保障:强化监管基础,实现持续监管
强化监管信息系统支持保障。根据银监会“1104”工程统一规划,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加快建立银监局系统的监管信息管理体系。一是加强统计信息规范化管理,实现“数入一门,数出一门”。制定《监管统计信息管理办法》,建立监管统计信息的数据处理中心,在数据的采集、加工、上报、共享以及等环节上实行归口管理,减少数据处理层次和环节,提高数据报送、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明确要求被监管对象专设统一管理报表、数据报送的专业部门,按规范流程实现监管报表“点对点”集中报送。二是加快网络建设步伐,大力推广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快建设由银监局内联网、城市金融网、互联网接人工程组成的多层级、多通道的网络系统,实现“上联银监会,下接分局、办事处,内联被监管机构,外联国际互联网”的建网目标,为办公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奠定基础。三是加快信息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步伐,提高监管信息处理能力。建立以统计信息处为主导、各监管处室参与的银行业信息监测和预警中心,逐步实现统计数据收集校对、加工处理、编制报表的信息化处理。完善银行业机构风险监测指标和风险预警体系,加强对非现场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运用,及时向监管处室通报和提示预警信息,提高非现场监管信息质量。
强化监管人才队伍建设保障。确立银监局系统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即:以岗位培训、岗位成才为主导方式,以岗位细分、明确规范、专业达标、定期考核为基本架构,明确人才培训培养目标,制订实施《监管人才培训培养规划》,建立长远、持续的监管人才培训培养机制。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监管人员个人成长规划。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在全局系统建立由精通相关专业的100名现场检查主查人和综合分析人员、熟悉相关专业的300名专项检查人员和分析人员、200名保障支持人员构成的监管人才库。按总体目标,对监管人员个人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通过业余自学、脱产学习、岗位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打造职业化监管队伍。二是加强岗位培训工作。按照“立足岗位,选定专业,限期达标,组织评估,奖励兑现”的原则,制定全局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分年度工作目标、计划,采取脱产进修、交流学习、专题讲座、专家辅导、专业培训、集中调研、担任主查等培训措施,分级分类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组织安排与自加压力相结合的培训活动。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网络化,改进教育培训方法,完善教育培训登记制度,提高培训工作质量。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激励。设立监管人员培训培养工作专家考评委员会,对各类培训教育项目和监管系列职务资格进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制订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保障和奖励办法,对职工自学成才、参加培训及业余学历学位教育并取得成效的予以奖励。
强化监管资源系统管理保障。建立以省局为中心的省局、分局、监管办事处人员集中调度、资源统一整合的系统管理体制。一是加强监管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省局负责组织、统筹全省银行业监管工作,部署辖内重大监管活动,统一安排大型现场检查,具体承担对省级及武汉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任务。银监分局负责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按照“管法人”的要求,重点抓好法人机构监管。监管办事处负责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日常监管工作,重点是农村信用社和邮储机构。二是统一调度监管力量。统一调配、集中使用现有监管力量,从全系统抽调监管人员,集中开展现场检查、高风险机构的风险处置、大型课题研究、金融机构风险评价等重点:工作。三是加强系统资源集约管理。本着集约、高效原则,强化省局的系统综合管理职能,减轻分局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压力。
强化监管文化体系建设保障。监管文化是指监管机构所倡导并在监管过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监管思想和行业精神,是全体监管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事业观和监管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成立湖北省银监局监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科学监管、秉公执法、积极进取、从严治局”为基本要求构建监管文化体系。一是抓理念确立,增强科学监管意识。引导监管人员和被监管对象学习、贯彻并尽快确立“四四六三”银行监管理念,不断强化监管工作“五种意识”,即宏观意识、产业意识、专业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敏锐性和有效性。二是抓活动开展,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青年文明号”、“优秀青年”等争先创优活动,坚持每月举办一次专题讲座,组织员工每月读一本好书,营造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爱岗敬业、拼搏进取的工作生活氛围。三是抓内部管理,激发团结奉献精神。坚持“一岗双责”,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增强干部职工的事业自豪感和单位归属感。健全职代会和民主管理制度,推行局务公开,提高局务运作透明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法规法纪和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落实“约法三章”和“八不准”,建设廉洁敢管、雷厉风行、高效运转的局风局貌,增强银行监管事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房地产抵押贷款办理效率问题分析
(一)评估方面的效率问题
一是评估环节占用时间较多。一般来看,虽然政策规定,房产地产的价值评估不是强制的,只要债权双方协商同意,不必聘用专业评估机构作房地产的价值评估,但从银行信贷手续实际情况来看,对抵押物价值评估是不可逾越的步骤。所以要分析实效性,首先要分析评估过程所占用的时间。根据从商业银行了解的情况,绝大多数的评估机构评估周期都在3至5天。
一方面,即使提供材料齐全,由于对评估要求实地考察,造成了撰写估价报告的时限较长。比如评估机构的房地产估价师要对估价对象进行实地查勘,将估价对象现状与相关权属证明材料上记载的内容逐一进行对照,全面、细致地了解估价对象,做好实地查勘记录,拍摄能够反映估价对象外观、内部状况和周围环境、景观的照片。
另一方面,由于有些企业人员对评估公司的办事手续不够熟悉,出现前期材料准备不完整或填写资料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评估公司多为各家商业银行指定的少数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有的企业为了在不同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而不得不接触不同的评估机构,负责报送材料的有关人员,也要按照不同评估机构的不同要求准备评估材料等,也是造成评估时间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房地产抵押主管部门以及银行对于评估机构的选择存在冲突。从规定上来看,房地产抵押主管部门不得强行要求抵押债权双方进行抵押物价值评估,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多数地区房地产抵押主管部门只对其认可的评估机构评估结果办理抵押登记,这违背了政策规定。且由于大部分评估机构是由贷款银行内部审贷部门所要求的,经常会出现银行按照其内部制定的房地产评估机构名单来选择评估机构,而房地产抵押管理部门却对评估结果不予认可,造成一个项目两家重复评估。
三是土地以及房产的价值评估需要按年评估,大幅提高企业融资成本。评估机构一般都会按照一定比率收取手续费,价格相对较高,对于超一年的价值评估,抵押登记管理部门不予认可。现状是企业若想继续贷款,必须逐年进行价值评估和抵押登记,这就造成了资金使用连续性上的障碍,也造成了企业资金很大的浪费。
(二)房产及地产抵押部门内部审批的效率问题
一是办理时间长。办理房产、土地抵押登记手续,必须先办理房产抵押,其时限为10个工作日;然后才能办理土地抵押登记手续,办理时限也为10个工作日,办理完毕一笔抵押登记手续时限较长。
二是抵押手续繁琐。房屋、土地抵押登记在不同的两个部门,房地产分别进行抵押,评估机构必须对房屋、土地分别进行评估,出具房屋、土地两个评估报告,抵押手续相对繁琐。评估机构且多数是登记部门指定,评估费高,企业负担过重。
三是登记文本要求不一致。办理抵押登记时,一个地方、一个窗口要求的资料不一致,导致所提供的资料或文本填写来回返工费工费时。
四是发现资料填写问题不能一次全部指出,每次提交只纠正一项问题。在窗口办理手续时,每次提交资料,发现一处填写不符合要求立即退回,而不是一次性把全部问题一一列出,造成多次修改后提交,仍不能符合审批部门要求。
五是企业在办理房产抵押中,目前大多采用先签订借款合同和最高额抵押方式,但是登记时,他项权利证的有效期限仅为借款合同的到期日,借款合同大多为短期贷款,期限会远远短于抵押合同的到期日。
六是有些地区办理房地产抵押时,需要单位最高领导签字,若其外出或出差,则造成抵押登记不能办理的情况。
七是企业、银行人员专业化不足。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很多办理业务人员都缺乏对房地产抵押方面的必要知识,基本无专职人员负责相关手续办理,对办理过程生疏。
八是合同的签署与存抵押登记管理部门要求存在冲突,存在法律风险。在房地产抵押部门规定,必须依据银行与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以及抵押合同,才能办理抵押,可若不办理抵押,银行不可能与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所以大部分银行都采取先同企业签订一份用于办理抵押登记的临时性合同,待抵押登记办理完毕,再另行签订正式的抵押合同和借款合同,造成了合同成立先后性上的矛盾,易引起法律纠纷。
二、改进措施
(一)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改进企业贷款抵押登记的具体操作
一是可以出台相关简化流程的规范,切实减少重复提供资料的程序。比如可以对已抵押过,或他项权证的土地以及房产,实行类似于贷款续办的续办登记流程。
其一对于已经提供过且未有变化的资料,可以用承诺主动提供变化情况的承诺书代替,若企业有资料变更,应及时上报相关变更材料,若发生变化而未提供,愿意接受有关部门处罚,并承担由此引发的法律后果和责任。由此可以减少一定重复的审批内容。
其二在办理抵押物评估时,对评估机构亦可提出续办简化程序且减少收费的要求。要求房地产评估部门一次性对房产地产进行评估,允许房产、地产分开重复评估,对于已评估的房地产项目,仅对发生变化的资料进行重新审核,且费用方面要做相应的减免。
二是土地抵押部门、房产抵押部门、以及银行可联合制定三方都认可的评估机构名单机制。并要求能且只能在名单中选取一家评估机构对房产、地产做评估,并定期公布评估机构的排名变化,对效率不高或乱收费的评估机构予以通报,实行准入以及退出机制。制定标准可以实行考核打分的方式。
三是承诺时限在3天较为合理。只要手续资料齐全,办理部门应承诺办理期限,对于超期办理的要说明原因,确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过失原因,造成抵押登记办理超期限,应进行处罚以及公开致歉。
(二)房产、土地的登记合署办公,减少企业、银行多头办理情况,减少相应环节,努力提高办公效率,改善行政形象
一是建立办公大厅,多窗口联合办公,使得企业、银行,在同一地点办理房产、地产抵押登记手续。比如,企业、银行营业执照、授权书等基础资料可一式两份,同一窗口提交,两主管部门同时进行审核,再按先后顺序予以审核办理,从而提高效率。
二是设定部门领导审批签字权限。对于金额较低的,可实行部门领导审批制度,或部门领导双人签字审批。对于涉及金额较高的,可以实行最高领导签字审批。
三是对于需要单位最高领导审批的抵押登记,可以实行授权制。即若领导外出,必须对签字权进行书面授权。为了进一步简化手续,也可以签署长期授权,但要建立领导外出登记薄,并且由内控部门予以定期检查,以控风险。
(三)银行、企业加强同抵押登记部门的沟通和培训
一是银行、企业方面应设立专职人员,或对相关客户经理、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专职人员或被培训人员熟悉房地产抵押的各项手续流程,制定办理房地产抵押应注意细节问题手册,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及时推广和奖励。
去年我行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任务等都完成得比较好,但由于年底给类水分存款较多,票据业务金额接近了9亿多元。因为银监局对我行加大了监管力度,对合规性、合法性等方面的检查较为频繁,因此,在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上,就减少了很多,导致保证金余额下降、对公存款的下降、灾后重建资金以及一公司募集资金下降。同时,由于银监局EAST监管系统的联网(属非现场监管的监管),因为合规性、“三个办法一个指引”的问题,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理及处罚。
二、去年具体工作情况
(一)强化银行内部管理,树立严谨工作作风
作为综合业务经理,本人有职责做好银行内部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去年的工作中十分注重银行内部的管理。严格履行银行的相关规定和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作风;还根据我行的实际情况以及员工的工作情况,出台了多项制度办法,规范制度要求,为我行的内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对于违反银行规定的员工,也要依照规定给予惩处,在工作中树立起严格遵纪守法的优良管理作风。
(二)规范信贷档案管理,提升信贷工作效率
银行的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是做好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基础保障。在去年的工作中,我行加强了信贷基础管理,支行从建章建制、规范业务操作、加强档案管理、化解和防范信贷风险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同时,我行的工作人员认真做好ESTA补录数据工作;面对新信贷系统的上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不辞辛劳连续加班,大家都能够无怨无悔的将银行的各类数据认真负责的填写和上报,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无误。。
(三)加强客户经理培训,促进服务思想改进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客户经理就代表了我行的整体形象和工作作风,因此,我行加强了对客户经理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客户经理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办好了中间业务、社保卡备案8户262人,新营销客户有四川维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绵阳鸿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四川农大高科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保和新世纪线缆有限公司、四川保和泰越通信线缆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的中小企业。
(四)压缩退出贷款业务,保障贷款持续稳定
因为去年我行的贷款集中度占比较高,这对我行的长期发展而言是不利的,因此,我行对贷款业务开展了逐步压缩和退出的工作,并调整贷款的投向,分散贷款的风险,保证我行各方面的业务都能持续、稳定发展。另外,还将贷款进行“五级分类”,落实了逾期贷款追回的工作和第二届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宣传工作。
三、去年工作存在的问题
去年我行的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柜台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业务技能和水平,没能营销新客户。主要表现在办理业务时很多知识不能融会贯通,面对客户的一些疑问和困难不能及时为客户解决,拖延了办理业务的时间;二是,对绩效考核的制度还不够完善,考核力度还不到位,导致部分员工工作效率始终停滞不前;三是,存贷款任务分配不到位,造成了存贷款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相应的业务办理负责人,延误了处理问题的时间。这也是我行对工作人员管理不到位、观察不到位、培训不到位的导致的。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行会着重对办理业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